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01 15:39: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篇1

二是强化联合执法,全力整治。市公安局高度重视,主动联合交通、城管、农机等部门持续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高污染车辆交通违法整治攻坚行动,严管严控严查严处农用车、工程车、重型柴油货车等高污染车辆,同时大力开展静态专项整治,对永安大市场、社会停车场、背街小巷等区域进行地毯式搜查,发现停泊的农用车、拖拉机等高污染车辆一律拖移扣留。截至xx月xx日,全市累计抓拍大货车闯禁区xxxx起,查处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xxx万起,较去年同期上升xxxx,扣留闯禁区农机车辆xxxx台。出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关于高污染车辆报废淘汰实施意见(试行)》,现已排查达到报废标准的农机车辆xx台,目前已按程序即将进入公告阶段,公告结束后将集中拆解报废。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全员上路,扎实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重点车辆治理,严格落实24小时交警路面勤务,围绕全市5处国控站点及周边交通秩序开展集中整治,严查严处高污染车辆违法行为。截止x月x日,已在国控站点周边道路查处高污染车辆xxxx台。

三是强化动态管控,重拳打击。市公安局持续加强打击黑加油站点专项行动,突出打击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不合格油品、天然气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强化多管齐下,源头治理。从新车环保硬件要求入手,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在新车销售、检验、登记等场所建立健全环保装置抽查机制,把牢第一道关,目前全市除免检车辆外,所有新注册登记车辆一律执行环保检测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全市xx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列为重点监管单位,严格日常管理,发现信联和大原检测公司环检器具未校准,责令立即停检并限期整改,对x家单位分别依法约谈,目前均已整改完毕,恢复检验检测工作。全市老旧车辆淘汰工作已按要求完成任务,

篇2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省淘汰粘土砖瓦落后生产能力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和《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等文件精神,县经信委和城建委联合出台了《关于禁止使用粘土烧结砖的通知》,关闭了全县18家粘土砖瓦窑厂小企业,制砖制备、窑体、烟囱等相关生产线全部拆除,在全市率先实现“禁粘”。大力发展和推广预拌混凝土,目前全县共有预拌混凝土企业6家,全县所有建筑工地禁止了现场搅拌混凝土。

二、关闭小水泥企业,推广散装水泥

关闭淘汰落后水泥立窑生产线共计8条:

1、县何湾水泥厂1条2.5*8m立窑生产线,生产能力7万吨;

2、县皖南水泥经营有限公司1条2.5*8.5m,生产能力7万吨;1条3.2*12m立窑生产线,生产能力15万吨;

3、县大全水泥有限公司1条3.2*12m立窑生产线,生产能力15万吨;

4、县芜南水泥经营有限公司1条2.5*8.5m立窑生产线,生产能力7万吨;

5、县水泥厂1条3*11m立窑生产线,生产能力10万吨;1条3*45m立窑生产线,生产能力15万吨,1条3.6*12m立窑生产线,生产能力15万吨。

认真贯彻落实《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全面促进我县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每年6月份举办节能与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使广大群众更加深入了解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越性,使散装水泥的政策法规更加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县散装水泥快速发展,2013年全县水泥散装率为70.1%,今年将出台在全县禁止现场搅拌预拌砂浆的政策文件。

三、矿山整治

“十二五”期间我县积极推进矿山整治工作,2014年全县矿山52家,其中露采矿山18家,井采矿山34家。目前全县矿山有44家,正常生产矿山只有2家,其余矿山多在技改整合或停产整合中。

2011年整合关闭了县恒达矿业和县仙马矿业(仙仁冲铜矿)。

2012年整合关闭了县家发镇麻桥村联合石厂和县南青方解石矿。

2013年关闭了县精工石料厂和县鑫龙矿业。整合县老虎头磁铁矿、县工山镇西湖老虎头铜矿、县水岭铁矿三矿,项目核准已批复,正在办理整合相关工作。

目前县家发永林石灰石矿、县二兄弟石料厂、省县家发沸石矿、县飞腾矿业工贸有限公司4个矿山正在进行整合前期准备工作。

四、燃煤锅炉淘汰改造

成林线路器材、雨田建材等企业充分利用我县大米加工企业多的优势,积极开展燃煤锅炉技术改造,淘汰燃煤锅炉,用稻壳替代燃煤,增设水处理系统和除尘系统,节约能源,实现清洁生产。用稻米壳糠采用后进料悬浮燃烧,加以助燃方式,配以燃烧风机、输料机、燃烧喷料嘴,使之充分燃烧,替代煤炭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益。通过对锅炉的改造结果表明,稻米壳糠均与悬浮于炉膛内充分燃烧,其集中温度高于煤集中燃烧温度量的30%,供汽质量及稳定性明显优于燃煤,并且不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稻谷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正好抵消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增加大气中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

五、吕山矿区炉料企业关停和转型升级

镇吕山矿区位于镇吕山村和山泉村境内,面积2.97平方公里,现有采矿企业5家,其中白云岩开采企业共有4家。矿区内依托矿山资源建有炉料企业17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窑炉数43座。

4家白云岩采矿企业在采矿权300米安全距离范围内有炉料企业12家,炉窑32座,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9号令第十二条、第三十一条之规定,相邻的采石场开采范围之间最小距离应当大于300米,及周边300米范围内存在生产生活设施的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得对其进行审查和验收。

县镇白云石矿区共建有煅烧立窑约40余座,多建于2005年至2014年之间,大多没有合法手续,且全部为砖砌竖式,窑体不封闭,无任何烟气和粉尘处理装置。环境污染严重。

篇3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在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全街道上下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强势推进,攻坚克难,及时完成了大气污染防治交办的各项目标任务及街道巡查督查出的问题。本周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在安排部署上,本周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会、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安排超前,部署周密。

3、在重点治理上,强力开展了露天渣土粉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采取立即停产整顿、强化工作调度、加强动态巡查、建立长效机制、借鉴先进经验等一系列措施。

4、每天晚间对辖区内油烟净化设备安装、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

5、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督查为契机,对污染源实行“定人、定位、定责”,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监管,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

6、公路扬尘治理方面。

(1)路面清扫、保洁。结合当天的天气情况,道班养护人员对各自养护的路段进行循环式巡视和清扫、洒水。

(2)公路界内垃圾、积土清理。根据要求,积极清理干线公路界内两侧垃圾、积土。

二、开展工作中存在问题

1、极少部分场所出现土堆裸露未覆盖。

篇4

一、扶贫脱贫工作。我镇辖33个村,共113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5人、涉及5个村,占全镇总人口比例为0.6%,贫困户均为因病致贫。在贫苦户识别工作全程公开透明,做到了公平公正。安排部署两次“回头看”工作,密切关注,动态管理,目前全镇没有新增申请2户。全面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度。并且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脱贫方案。但扶贫脱贫工作仍然存在四个问题:

1、精准施策不到位。目前,我镇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原因明显,帮扶措施中只停留在基本的医疗保障,没能做到一人一策,量身制定医疗帮扶方案。

2、精准帮扶不彻底。部分帮扶责任人仅仅停留在节日走访和慰问上,没能真正地深入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的具体需求和发展意愿,没有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不能做到每月入户常态化,大都停留在单位组织的集中入户,为应付检查而入户,部分选派人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

3、工作进展不平衡。帮扶责任人与帮扶责任人之间、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工作推进的力度和进展不平衡,部分贫苦户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帮扶政策不熟、情况不清,对脱贫形势盲目乐观,缺乏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4、扶贫资金、人员不足。扶贫投入与实际需求矛盾突出,我镇财政比较紧张,扶贫资金投入有限,与我镇脱贫攻坚实际需求有差距;加之由于人员编制原因,帮扶人员均为其中从各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大部分还承担着单位安排的任务,不能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展工作。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镇同各村签订了《**镇2017年度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责任书》33份,同辖区内重点企业签订了《**镇2017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出动宣传车30次,散发传单800份,悬挂横幅50条。2017年我镇涉及散乱污企业20家,其中19家企业予以取缔拆除,1家整改完成。涉及煤改气独立轧钢企业5家,全部完成改造进行试生产。涉及燃煤锅炉改造任务5台,均经环保局验收合格。我镇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大气污染防治战线是严峻而长久的,在整个工作中我们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乡镇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建设滞后,今年我区为各乡镇着急解决了车辆、人员编制等问题,但乡镇工作人员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人员没有执法资格,缺乏专业知识,日常巡查只能做表面文章,不能充分明白环保设备的运行原理。对企业是否严格运行环保设施缺少判断依据。与上级职能部门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对企业施压和处罚的力度不够,存在“上面热、下面凉”的现象。 

2、网格化管理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负责人和村干部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工作认识不到位,自我约束的意识不够强。开展环保隐患排查不够彻底,仍有个别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致使我镇出现散乱污企业反弹及新增现象。特别是今年环保部督查组在我镇某村发现疑似散乱污企业,充分表明个别村干部存在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不能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

3、大气污染防治形式单一。目前我镇对大气污防治工作还主要停留在企业检查和秸秆禁烧两个方面。缺少其他工作重点,特别是在煤改电、煤改气的工作推广中存在畏难情绪,停留在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的情况,。

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我镇把优化营商环境动员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同确保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机关服务效能充分发挥的各种障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既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但在工作过程中但我镇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

1、营商环境要素缺乏竞争力。创业意识淡薄、与先进地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较大,“走出去”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维,阻碍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支持企业力度还缺乏实打实举措,一些文件规定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篇5

各位领导:

现就河南县2018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污染减排

河南县已制定印发了《河南县政府办公室转发河南县201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河政办〔2018〕198号),我县主要节能减排工程是县城污水处理厂和一期集中供暖工程,县环境监察大队基本能保持每月1次的监察频次,节能减排工程均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按期进行监督性监测,建立了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台账。

(二)水污染防治

河南县已制定了《河南县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河国环林字〔2018〕109号),《方案》中环保部门牵头治理的问题有11项,2018年规定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基本均已完成。我县水污染治理前期储备项目有3个,其中1个已纳入国家A类项目储备库,2个已纳入国家B类项目储备库。

(三)大气污染防治

    河南县已制定印发了《河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河南县2018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河政办〔2018〕128号)。依托中央环保督察组来青督查契机,我县已制定《河南县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方案》,《方案》中已制定逐步淘汰县城周边40余台小型燃煤锅炉的具体工作计划,2018年我县共淘汰小型燃煤锅炉5台。同时制定了《河南县城集中供热(二、三、四期)工程除尘脱硫设施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并已完成三期集中供暖工程安装脱硫除尘设施。

(四)环境执法监管

河南县监察大队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巡查等方式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和一般污染源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按规定进行常规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情况提出可行的整改建议。

2018年共出勤300余人次,检查企业12家,编写现场检查笔录54份、整改通知书3份、行政处罚书3份,处罚金额14000万元。我县排污企业基本能保持一般企业1次、重点减排工程2次的频率。目前正在编制国家重点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工作考核资料清单。

(五)环境质量监测

河南县已完成2处地表水、2处集中式饮用水监测任务,县城空气自动站房运行正常,已按期上报各类环境监测报表。

(六)环境监督管理

河南县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企业中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完成4次监督性监测,一期集中供暖工程已完成下半年监督性监测。河南县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省控企业),2018年未运行,故未做监督性监测报告。我县涉及危险废物企业尕孔水电站,已制作危废管理台账,并与有资质的危废处置中心签订协议,危废处置率达到100%。我县医疗废物由黄南州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理,收集率能达到100%。结合总量控制管理要求,目前对河南县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和污水处理厂的新版排污许可证核定工作正在申报中。2018年我县共编写环境信息27期,信息采集率达到40%。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争取环保项目,我局已建立项目储备库。

篇6

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各市(州)政府与各市(县、区)政府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和《主要污染物减排责任书》。2012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吉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也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严格的目标和要求。省政府还成立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气化吉林”工程。

目前,全省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全面实行了排污许可管理,国控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90%以上,全省大气污染年排污收费额度近3亿元。在依法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省内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批配套的规章制度。

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多措并举综合施治。一是对火电、水泥等重点污染行业严管严治。我省26台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已有13台建成脱硝设施,综合脱硝效率达到60%以上。二是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常态化,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十一五”以来,全省查处环保违法企业1522户。三是加强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积极推进热电联产、扩大集中供热面积,撤并小锅炉3418座,累计节约标煤264.86万吨。

全省各地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项目新增量。“十一五”以来全省拒批建设项目165个。制定了《小型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四项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地方标准。全省每年新增绿地面积1000公顷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左右。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全省各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公交便民工程,宣传贯彻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交通理念。省政府制定了汽油车和柴油车“国三”阶段污染物排放限值两个地方标准。全省已有80家检测机构取得了机动车环保检测资格,9个市(州)全面实施了环保标志管理。2012年,全省淘汰老旧机动车27万辆。我省计划在2015年底前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17.59万辆,截至目前全省已淘汰7.2万辆。省政府将“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淘汰制度”列为重点督办项目,全省现有的7198辆“冒黑烟”柴油公交车是重点工作对象。

省政府分阶段逐步实施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计划于2014年底之前全部达到国家要求。长春市已于2012年底完成,在全国率先向社会实时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吉林市、长白山管委会已完成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改造和建设,四平市、通化市、松原市计划于今年完成,延边州、白城市、白山市计划于2014年完成。

省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舆论宣传,积极开展环保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在大、中、小学校增设环保法律课程,以各种形式为载体宣传“一法一例”。

从现行环保标准的指标完成情况看,我省部分指标处于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前列,九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向好。

问题 不容回避

现在,环保理念已经成为全省共识,但个别地方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群众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十一五”末期,煤炭占我省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高达70%以上,石油占17.3%,天然气仅占2.8%,同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工业等产业和能源结构不合理使我省大气环境质量难以实现本质提升。

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强化。出租车油改气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全省淘汰“黄标车”、更新老旧柴油公交车还没有专门的计划,除长春、吉林两市外,其他地区大气污染监测能力、执法水平急待提高。

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四平、白城等地机动车环保检测在线监控平台尚未建设,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不能及时应用,尤其是有些建设后的运行维护还缺乏必要资金。

有关法律法规需要修订。“一法一例”实施多年,有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造成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不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建议 重在落实

检查组建议要继续加大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的工作力度,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工作要严格把关,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政绩和经济增长。

要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燃煤型污染和“黄标车”、老旧柴油车排气污染防治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省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同时继续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多方面、多举措巩固和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效果。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项目,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进一步加大对火电、钢铁、水泥和重金属等污染重点行业违法排污的监管和惩处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培训、监测检测平台建设、科研等方面的经费保障和资金投入。

篇7

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共制作悬挂条幅、固定标语200余条,出动宣传车辆300余次,组织深入企业和商铺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张贴致“企业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0000余张,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落实服务举措。推行首错免罚制,对沿街商铺和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免于行政处罚;推行城管“马路办公服务”工作模式,在企业和小区附近科学、合理设置临时摊(群)点和便民服务点共计14个;推行网上审批报备制度,优化业务申报条件,简化网上审批流程,方便企业在疫情期间正常办理业务审批;推行对企业“一对一”上门服务活动。

二、市容秩序管理

1、大气污染防治。对全区餐饮油烟店进行排查,因受疫情影响只有一家餐饮店营业(只接受外卖);对1家施工现场不达标工地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使辖区内施工现场扬尘、车辆抛洒滴漏现象明显好转。

2、市容秩序管理。多次对工人村大街经营门店“门前三包”情况集中整治行动,对道路两侧多家门店的“门前三包”及店外经营情况进行了集中监督整治。上半年累计共依法暂扣店外经营杂物200余件,清理违规广告、牛皮癣100多处,清理流动摊点300余个。

3、其他工作情况。截止到目前,共配合镇街、开发区拆除违建5000余平方米;办理智慧城管案件500余件,均已结案。

篇8

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共制作悬挂条幅、固定标语200余条,出动宣传车辆300余次,组织深入企业和商铺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张贴致“企业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0000余张,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落实服务举措。推行首错免罚制,对沿街商铺和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免于行政处罚;推行城管“马路办公服务”工作模式,在企业和小区附近科学、合理设置临时摊(群)点和便民服务点共计14个;推行网上审批报备制度,优化业务申报条件,简化网上审批流程,方便企业在疫情期间正常办理业务审批;推行对企业“一对一”上门服务活动。

二、市容秩序管理

1、大气污染防治。对全区餐饮油烟店进行排查,因受疫情影响只有一家餐饮店营业(只接受外卖);对1家施工现场不达标工地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使辖区内施工现场扬尘、车辆抛洒滴漏现象明显好转。

2、市容秩序管理。多次对工人村大街经营门店“门前三包”情况集中整治行动,对道路两侧多家门店的“门前三包”及店外经营情况进行了集中监督整治。上半年累计共依法暂扣店外经营杂物200余件,清理违规广告、牛皮癣100多处,清理流动摊点300余个。

3、其他工作情况。截止到目前,共配合镇街、开发区拆除违建5000余平方米;办理智慧城管案件500余件,均已结案。

篇9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谋事之本。人大工作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人大决定决议就能符合客观实际,人大监督就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人大工作就能不断出现新的局面。结合近年来起草调研报告,有三点体会。

一是紧跟时代,科学选题。人大调研选题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选题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推动政府工作难点的解决,紧贴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题目的选取有多种渠道,可以通过向人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的方式广泛征集议题,也可从代表议案和建议中筛选、采集议题;可以围绕当前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美好乡村建设选取议题,也可以围绕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大气污染防治、新环保法的落地等进行选题;必要时,对突发事件和重大问题的监督,及时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从而,使选题真正体现关乎全局、关乎发展、关乎民生。

二是深入调查,求是求真。制定切合实际有的放矢的调研计划,调研侧重点在寻找问题,出发点在行使监督权,落脚点在推进有关方面改进工作,维护人民利益。然而在地方人大开展的调研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改进。如在县乡人大调研中,往往是在安排上美其名曰“时间紧任务重”,紧凑的时间安排要么一天要么一上午,匆匆听完相关单位的工作汇报,就赶着时间去看被安排好的调研地点,陪同调研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转身一变成了解说员。这种看似紧张有序的调研,实则是例行公事,看的是“门面”和“窗口”,忽略的是“后院”和“角落”,听到的是成绩好,忽略的是真正的民情、民意。调查应深入细致,不仅听相关部门的汇报,还要广泛听取参与调查研究人大代表的建议,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要在群众中营造一个愿说真话、敢说实话的良好环境,听真实民声、纳全面民意,从而建有用之言、献切实之策。就不会因只凭听一两次汇报,看一两个“景点”调入调查的误区,使得调研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广泛性,真正顺民心、合民意。

三是细心研究,反应民意。通常的调研程序为走访、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事后把调研报告的任务交给秘书了事,其质量难以保证。提升调研报告质量,应在调查之后,集思广益,相关工委负责人放下架子,及时组织召开调查研究座谈会,邀请工委委员、参与调研的人大代表及社会上对此次调研的问题有所研究的专家,听听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角度的见解,必定收集大量信息。经过理性分析与定性分析,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经过去伪存真、去虚留实、去粗取精,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调研成果,最后由秘书执笔,写出来的调研报告,必定会避免与相关部门的工作报告雷同,提请主任会议研究后的调研报告,必定有独到的见解,提供常委会委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参考,就会做到讲“别人不曾讲过的”话,揭“别人不曾揭过的”丑,说“别人不曾说过的” 理,比“别人技高一筹”,让受监督者不但“诚服”而且“心悦”地接受监督,接受审议成果。

篇10

北京“城市病”的成因复杂,表现多样,治理难度可想而知。王安顺说,“近日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了北京的城市特点和发展优势,指出了面临的令人揪心的很多问题,并就推进北京发展与管理作出5点指示,为北京治理‘城市病’指明了路径和方向,我们将加快治理‘城市病’的步伐。”

敢下“城市病”的手术刀

《财经国家周刊》:2013年底北京常住人口已达2114万,控制人口迫在眉睫,但在这个过程中又触动了“控制外地人来北京享受发展成果”这根敏感的神经。你如何应对这对矛盾?在城市人口整体调控方面,北京打算如何筹划?

王安顺:我们对人口的控制绝对不是说不让外地人来,我们深知外地流动人口为北京作出了重大贡献。“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外地人口进京后,地方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各项服务。但是目前城市的配套服务能力日益显出不足。我们的抉择就是,在目前各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发展是个必要措施,这本身也是对人的关爱。

北京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长期快速发展中,积累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大城市病,状况之一就是集中表现为人口过快增长。2000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全市增长70万人口,2012年、2013年有所回落,但每年人口增长也都在40万以上。

比如过去10年,城区的核心区西城区疏解8万多户、20多万人口,现在涌入的流动人口又有30多万,人口增长过快,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都跟不上,无形中带来各种矛盾。

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电主要靠外部供应;蔬菜、粮食大部分由外埠调来。今年有10亿立方米的水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引进来,就为解决北京的用水问题。在这么严峻的资源短缺情况下,如果北京的产业从低端到中高端都要做,对人口也不加以控制,大城市病会越来越严重。

过去我们总说的是“城乡二元化结构”,其实城市中本身的二元化结构表现也很明显,高楼大厦旁边就是棚户区,形成强大的反差。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氛围与部分脏乱的居住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对棚户区住户艰苦的生活条件印象深刻:下水道、暖气、卫生间都没有,存在这样的棚户区也是城市病的表现。

我一直在想,能不能转换思路,创造条件,有愿意迁出去的居民,我们考虑增加居住面积,尽可能保留北京的文化。当然,盖回迁房一定要考虑到对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北京市民的感情在那儿,搬走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北京城的京味如果离开了人,也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就像郭金龙书记在3月1日的市委全会上讲的:“要让市民找到记忆中的老北京。”

《财经国家周刊》: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涉及每个人切身健康利益的重大课题,对于这个连成因都尚未完全界定好的命题,北京市将如何展开系统化的治理?

王安顺: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实从1998年开始,北京相继实施了16个阶段的控制措施,空气质量连续14年改善。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雾霾问题却在近两年有所加剧。

2013年空气重污染天气频发,今年2月又出现了持续156小时的雾霾天。人们生活富裕了,但最基本的生存要素却不能得到保障,三个最重要的生存要素是阳光、空气、水,空气不行、水不行,阳光随着水和大气污染也变得不那么明亮了。环境保护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既是国内问题,又是国际问题。

从指标看,2013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超过年均35微克/立方米的“新国标”1.56倍。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176天,不足半数,平均每6天至7天就有一次重污染过程。

市委、市政府对大气污染问题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重要性和紧迫性,2013年下半年编制了《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细化提出84项重点任务,打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战。

我们与国务院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到2017年要将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2年下降25%以上,平均每年下降5%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近十几年来,配合举办奥运,我们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平均每年只改善3%左右。从国际经验来看,伦敦、巴黎、首尔等大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经过了四五十年的治理,年均改善也只有2%左右。我认为这个标准很高,北京的任务很艰巨。

至于治理的办法,是我们一直认真思考的课题。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从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四大抓手上着力,同时加大植树绿化、生态修复等环境建设工作力度,提升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力争治理效果早一天显现,不折不扣地完成2017年的既定目标。

此外,也要从法治方面加以严格约束。今年1月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已经从3月1日起实施,这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总而言之,治理大气是场攻坚战,政府是第一主体,全民都要来参与。

大气问题、人口问题、交通拥堵都是“大城市病”表现,很多问题往往有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治理“大城市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已经没路可退,必须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直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京津冀协同下的新北京角色

《财经国家周刊》:在快速发展中,北京市与河北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河北省一直以来给北京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关于京津两座大都市的关系的探讨更是绵延已久。站在京津冀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你如何看待这个特殊的“双黄蛋”区域发展的未来?

王安顺: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北京、天津、河北视察期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都提出了这个重大战略问题,并在今年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明确要求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日,总书记到北京视察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路径,为深化区域合作注入了强大活力和动力。

我们必须跳出北京看北京发展、看区域合作,从自身在区域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出发,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自觉把北京工作放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更加注重功能疏解和辐射,更加注重为兄弟省市提供服务。

天津、河北与北京在产业结构、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等方面互补性很强,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空间巨大。北京作为首都,多年来得到了津冀等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从我们北京的角度是非常感激的。

下一步,我们要落实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配合编制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抓紧编制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协调机制,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要加快推动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联合进行海陆空综合立体规划,抓好大兴国际机场、京沈客运专线、京张城际铁路、京唐客运专线、京昆高速北京段、国道110二期等重大项目,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天津、唐山、秦皇岛三大海港,首都国际机场、北京新机场两大空港为支点,辅之以天津机场,以高铁、高速公路为网络构建京津冀对外交通主骨架。

京津冀发展阶段差异较大,市场力量发育不够充分,企业行为多处于自发状态,制约了区域合作的深入开展。我们要争取建立高层次的区域协调机制,形成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合力。在区域协调发展初期可能需要中央的积极推动,建立区域发展规划衔接机制、区域发展政策联动机制和区域发展利益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区域发展。

我们要积极参与京津冀产业发展上的重构,要在京津冀全域内进行产业分工合作布局,北京市除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其他必要的生产业和生活业外,要切实调整转移一批产业项目,北京市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都市工业等六大工业行业,除此之外都可考虑将部分产业链向津冀地区转移,让北京周边地区城市,通过产业转移,增强其人口吸纳能力。

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要加强市场化的产业合作,围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发挥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天津市、河北省环京市、县合作,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当下,还有一件大事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一道,全力以赴做好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

《财经国家周刊》:如果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区域合作探索的深化,那么,在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的过程中,特别是治理交通拥堵的过程中,“多点城区”的概念也得到了直接的实施。你也提到过顺义区的“以业控人”经验,在新城区建设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好“产城互动”,从而实现北京市域范围内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多点协调发展?

王安顺:上面提到,“大城市病”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心城区聚集优质资源太多,现在还不断地就地扩大,如果一直这样,人口就不可能分流到郊区,下一步我们要下决心严控五环内就地建设的规模,注重郊区县的产业和城市融合。

顺义区有条件把产业做好,在控制人口的前提下,完善学校、医疗和便利的基础设施,把城市建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高低,影响着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的疏解,决定“多点城区”的成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实现把产业和人口融合在一起。燕京啤酒、北京汽车等企业吸纳顺义本地就业的实践,就是很好的经验,以业控人的人口调控模式是个可行的经验。

我们一定要遏制“摊大饼式”的发展,下决心疏解一批不符合首都发展定位的城市功能,包括一般性产业功能,部分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坚决不再发展一般制造业,下决心进一步淘汰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和吸附大量人口的业态。

目前城六区共有22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其中东西城就占了16个。在城市核心区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搞小商品批发,既没有发挥地域优势,又吸引了大量人流,给交通拥堵带来压力,我们将逐步退出这些不符合城市性质的低端业态,实现腾笼换鸟,提高土地、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的效率。同时,在北京市域内,加快完善城市副中心、新城和小城镇功能,增强对中心城的反磁力。

全面改革与转变职能

《财经国家周刊》: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60条改革任务,北京市如何谋划改革创新?

王安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市成立了以郭金龙书记为组长的北京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我们的要求是既把中央明确部署的改革事项落实好,确保不漏项,又要坚持“首善标准”,提出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我市实际的改革举措。

近两年,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适时推动其他各领域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北京作为首都,示范性强,影响大,对改革失误的容忍度低。因此各项改革都要树立底线思维,要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推进,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改革是最大红利,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认真落实,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紧紧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综合施策,务必先在这些关键领域和环节取得突破,以点带线、带面,最终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财经国家周刊》:北京这座大都市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仗于政府的高效运转。在落实本届中央政府提出的简化行政审批这方面改革,北京市如何看待和打算?

王安顺:北京需要政府审批的事项在全国最多,有近1600项,去年减了40%,今年要继续减。但是管得过宽过多,办事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全市梳理出了10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过多、程序繁琐”排在第二位,基层单位反映强烈;人民群众还提出了“缺乏服务基层的意识,该放的权不放,把公共利益部门化,把部门权力个人化,不作为、乱作为,官气十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尖锐的批评意见。

篇11

一、以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增强班子队伍凝聚力

2017年6月6日至7月5日,市委第一巡察组对市环保局开展了集中巡察,2017年8月25日,市委第一巡察组在市环保局召开了巡察情况反馈会议,反馈了存在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制定下发了《市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市环境保护局情况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方案》,将巡察组反馈的四大类问题细化为29项具体问题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局党组先后召开专题研究整改工作4次,集中学习贯彻党的报告精神,再次深入学习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田林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要求和论断,进一步健全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财经管理、人事管理、党内政治生活等一揽子制度机制20余项,开展交心谈心30余人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把全局各项工作凝聚到局党组这个领导核心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建设绿色经济强市的决定上来,在环境保护政策上决不搞变通、决不打折扣的落实环保责任和措施。

二、以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得到深化巩固。大力构建大气污染防治联动体系,实行环保牵头,气象、农业、城管执法、住建等部门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机动车环保检测、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餐饮油烟治理、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等工作。中、省、市环保督察期间,全市共处理大气环境问题82个。截至9月底,全市已淘汰燃煤锅炉74台共176.29蒸吨,分别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2.5%、68.7%;已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94户,完成率44.7%,其余企业将于11月底前全部停产整治;全市120个加油站已完成油气回收治理104个,完成率86.6%;全市已淘汰黄标车(含老旧车)1800余辆,定期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51601辆,检测合格率99.04%;强化禁烧督查与考核,全年扣减有关辖区合计目标分值9.5分,工作经费16.5万元;完成100余家餐饮企业油烟治理工程;投入4110万元,加快实施志超科技、盛马化工、中腾能源等10余家企业涉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努力,今年1-9月,我市PM10(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2016年下降7.5%;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优良天数为率为81.3%,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据省“三大战役”办1-9月通报,我市已获省财政激励资金694.86万元。

二是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年,向上争取2017年涪江流域污染治理资金和水污染防治激励约束资金共计3046万元。强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问题整改,与取水设施无关的项目(设施)93个,整改环保部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65个。全市设立河长2875名,启动了“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饮用水源、城镇污水、工业企业污水、塘库堰肥水养殖、河道采砂及侵占河道等6大专项整治行动。已建污水处理厂60座,31座正常运转,日处理能力27.68万吨,在建18座,日处理能力7.78万吨。截止10月25日,禁养区内已关闭或搬迁724家,完成94.2%,适养区已完成治理730家,完成58.78%。会同船山区、经开区、河东新区启动了明月河、联盟河、米家河、开善河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抓紧抓实攻坚水生态环境改善。

三是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核实全市详查点位376个,工业企业43家,农用地土壤采样工作正在进行中,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已呈雏形。摸排工业企业遗留场地88处,完成8个国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土壤采样工作。梳理出全市130余个土壤污染风险源,确定了土壤环境监管重点名单。在全省率先完成土壤重点污染源遥感数据核实工作。编制并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市工作方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市工作方案2017年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部门和具体举措。向上争取土壤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土壤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资金共计4200万元。主动对接环保厅调剂全市重金属总量指标,为微(光)电子产业、PCB电路板制造业发展争取发展空间。

三、以中省市环保督察及问题整改构建环保共治大格局

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为全力补齐生态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短板,结合实际,编制并出台《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市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市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等9个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改革方案和一揽子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的实施方案,搭建了与发改、经信、公安、国土、住建、规划、农业、水务、城管、气象等部门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污染防治、联合执法、绿色信贷、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协作配合新框架。

二是环保督察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迎接中省环保督察,率先在全省完成市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共查找398个,目前已完成整改248个。积极推进省级环保督察发现并移交的315个问题整改工作,目前已完成255个。截至10月19日,全市经受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检阅,办结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市环保举报案件168件,全市已立案处罚涉及环境污染问题32件,累计罚款53.0万元,依纪依规严肃问责党员干部61名。

三是健全考核述职机制。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编制并出台《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市县(区)、市直园区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和《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环保指标考核权重按10%折算计入各县(区)、市直园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总分,将环境质量、总量减排、重点任务、常态化管理等指标全部分解下达,今年8月份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县(区)和市直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述职制度。

四、以执法和监测为抓手保障环保工作有力有据

一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在全市形成高压势态。2017年,全市通过“双随机”执法系统派发任务584起,年底前将全部执行到位,执行及行政处罚情况均在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上公开。全市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投诉问题678件,办结率100%。除此以外,我局大力开展“利剑斩污”、执法大练兵等活动,坚持铁腕执法,严厉打击一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截止10月27日,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投诉问题678件,全市共实施行政处罚163起,共计罚款684.544万元,行政拘留21件,查封扣押5件,限产、停产8件,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2件。其中,处罚金额超过2013年至2016年全市处罚金总额。蓬溪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办理了我市第一起环境犯罪案件——唐敏非法提铅案,该案一审判决唐敏被判有期徒刑2年,罚款5万元,没收46吨铅锭。形成了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高压势态,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作贡献。

二是发挥环境监测“前哨”作用助力科学决策。2017年,环境监测以环境管理需求为导向,严格按照《2017年市环境监测工作计划》的要求,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服务性监测和各项专项监测工作,为水、大气、土壤污染综合整治和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截至10月,共环境质量月报10期,环境质量季报3期,环境空气质量日报304期,空气质量预报信息304期。按时完成全市省控空气监测系统比对考核、臭氧的量值溯源、全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调查等专项任务。对市辖区24家国、省控重点企业的排污情况开展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工作,建立了完整的重点污染源监测性监测数据库和完善的数据报表;完成了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在涪江支流增设15个市级监测断面,深刻分析了涪江玉溪出川断面水质为Ⅲ类的原因;对4个县级饮用水源和4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监测,完成了涪江江油段水质异常应急监测等重要任务。同时,在省级及以上环境保护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流域水质现状及成因分析》《环境监测部门化学试剂库5S管理模式的探索》等技术性论文8篇。

五、环保服务发展保障有力

一是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依法依规落实对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切实做到“七不批、五不准”。稳步推进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和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工作。截至10月底,市本级通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100个,受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79家;整顿完成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2144个,其中:完善备案1215个、整顿规范847个、淘汰关闭82个,完成率94.3%。

二是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对大气、水等各类污染物进行统一规范和约束,实施“一证式”管理,推行“一企一证”,促使企事业单位持证按证排污,减少重复申报,减轻企事业单位负担。截至目前,完成第一批6家造纸企业、1家自备电厂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完成39家老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52家排污许可证年审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第二批水泥、氮肥、石化、印染及钢铁5个行业8家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办理工作。

三是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严格辐射环境与防护措施,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实行逐级落实辐射安全责任体制,积极回复并消除群众对电磁辐射的疑虑。截至10月底,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1个,延续审批1个,重新申领审批7个,变更审批8个,吊销2个,完成了安居乌木110千伏变电站至安居110千伏变电站输变电工程、四川美青化工有限公司110千伏变电站工程等2个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四是严格监管和处置危险废物。2017年审批、备案全市300余家企业1200余批次危险废物转移处置计划,累计转移处置各类危险废物超过1万吨。核发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2起。积极加强与卫计、交运等部门联动,开展年度危废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公报、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等工作,有效解决了危险废物台账不清、去向不明等监管难题,强化了危险废物监管能力。

五是扎实开展环境应急管理与演练。组织开展“环境安全月”、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督办等专项行动,在大英开展综合风险应急演练。制定下发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完善了市环境安全风险源名册64家,完成了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130家。

六是大力推动环保宣教多样化。以“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性多样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做好阵地宣传。我局坚持开展“环保开放日”活动,让公众走进环保、了解环保,营造宣传环保的热潮。印发了《市环境保护局政务公开办法》《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职责分工方案(试行)》,利用“两微一网”积极宣传和报道党和国家、重大事件、重要理论、环保动态等讯息,截至目前,通过官方微博信息475条,公众号信息52条,门户网站信息1180条。

六、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按计划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将枯井村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和落实列入党组会、局务会重点研究内容,制定年度帮扶方案,帮助枯井村制定完善年度脱贫计划,将结对帮扶、产业帮扶等列入年度重点帮扶内容。落实帮扶项目和专项经费,保障各项经费落实。局主要领导亲自组织研究脱贫攻坚各项帮扶任务进展,每半月听取“第一书记”专题汇报脱贫攻坚工作,班子成员分期、分批到枯井村调研、督导脱贫攻坚进展情况,确保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有序推进。

二是精准支持脱贫项目。派1名同志驻枯井村专门协助开展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帮助村上制定了村集体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专项资金25万元用于村集体养牛基地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完善了养牛基地雨污分流系统及管网、干粪堆棚、沼液储存池、提升泵及管网建设。支持5万元帮助村上发展雷竹种植和跑山鸡养殖产业。支持1万元作为枯井村老年协会活动经费,开展九九重阳团拜会等活动。发动全局干部职工购买枯井村集体养牛基地牛肉,支持村集体经济增收。

三是强化对枯井村指导、督查。开展了“收集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大走访工作。加强入户感恩教育和宣传,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开展了2次脱贫攻坚全覆盖督查。重点听取了村三委和“5+2”帮扶力量工作汇报,对全村130户贫困户实行全覆盖督查,并随机走访了非贫困户。同时,按照全市帮扶干部工作会要求,开展帮扶干部培训,督促帮扶干部按要求到村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为迎接省、市验收做准备。

七、2018年工作打算

(一)持续加力抓好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严格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原有的标准、要求和程序,制定长效机制固化现有经验。在中、省督察反馈的问题、突出问题的整治、环境反映的问题中再梳理、再分析,将整改“回头看”常态化,强化查处问责。坚持属地原则,坚持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的工作方法不变。坚持问题导向,新旧问题都要建立整改清单,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整改方案、一套班子负责”的要求和“五个不放过”的原则,逐个办结销号。

(二)保持力度不变做好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对巡视整改工作紧抓不放。对已基本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对需要较长时间整改的项目,紧盯不放,做到边整边改、立行立改。着力建章立制,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加快完善我局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并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加强督促检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三)大气污染防治再添措施。紧紧围绕《蓝天保卫行动方案(2017-2020)》和“2020年全面达标”的目标,加快编制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研究出台我市蓝天保卫行动方案及2018年度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为我市空气质量再提升再添举措。

(四)水污染防治抓重点领域。强化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渠河取水口北移工程以及完成集中式饮用水环境问题整改,按照统一打包建设运营三年计划有序推进各县(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