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村文化扶贫工作计划

乡村文化扶贫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12 14:38: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村文化扶贫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村文化扶贫工作计划

篇1

二、基本任务

对全区37460户124147人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通过“一户一策、一户一帮扶单位、一户一帮扶联系人”措施,重点对因灾因病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有产业项目、经过扶持当年能脱贫的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实现年内24000人脱贫致富。

三、帮扶原则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区、乡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本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工作计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本工作计划,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特困地区、特困群众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推动行动计划实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贫困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支持全区20个乡(镇、街办)27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加大对较偏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扶持力度。根据不同贫困群体特点,落实扶贫政策,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

社会帮扶,共同致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完善机制,拓展领域,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对因灾因病陷入暂时性贫困的人口提供救济救助,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家庭实行易地搬迁扶贫。

四、帮扶措施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区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重在抓好《实施方案》中农村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从源头解决全市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一)“两主四特”产业帮扶。根据全区“三大功能分区”(即生态功能区、优先发展区、重点开发区)规划纲要,各行业、产业专项规划及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总体要求,结合各产业特点,分区域、分项目、分需求进行差异化扶贫。

1.种植甜柚。以乡(镇)的丘陵缓坡山地为中心区域,对10000贫困人口的果园进行低产园改造,转换优良品种,每亩补助元。通过低产园改造,提高甜柚产量和品质,实现脱贫致富。

2.生猪养殖。以乡(镇)为中心区域,对15000贫困人口扶持发展果园养猪,实现“猪、沼、果”绿色发展,对贫困农户养殖生猪存栏3头,年出栏6头以上的,每头补助元。

3.种植油茶。以乡(镇)为中心区域,对10000人贫困人口扶持发展油茶。通过建立油茶苗木基地,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贫困农户进行苗木资金补助,每株良种油茶苗补助资金元,并对种植每亩补助元。通过补助贫困户的前期投入资金,减少贫困户的发展压力,实现脱贫目标。

4.种植优质稻。对10000人贫困人口扶持发展茶叶。对新开发种植茶叶的贫困农户进行每亩元补助。通过补助贫困户的前期投入资金,减少贫困户的发展压力,实现脱贫目标。

5.种植蔬菜。对5000人贫困人口扶持发展蔬菜种植。对蔬菜基地建设的贫困户给予每亩50元补助。通过资金补助,使贫困户有能力发展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脱贫目标。

6.种植花卉苗木。对5000贫困人口扶持发展花卉苗木。对发展花卉苗木的贫困户给予每亩400元的前期投入资金补助,对公共事业所需花卉苗木,政府优先在贫困户中购买苗木,解决种植户的投入和销售压力,实现脱贫目标。

(二)引农进城帮扶。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项目,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施移民搬迁。

1.进城进园型。即通过各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区,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同时在重点项目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公租房,为贫困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确保进城就业的贫困家庭“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年内逐步解决3000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2.劳务输出型。即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学得一技之长外出打工或创业,不愿外出的可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年内可解决2600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3.政府供养型。目前,全市现有残疾人5.1万人,包括享受低保2.9万人、享受五保3321人。其中:低保补助标准为每人90-200元;五保集中供养补助标准为每人245元/月、分散供养补助标准为每人220元/月,政府每月支出约440万元用于维持低保及五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技能培训帮扶。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资源,为5000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1.侧重就业培训。针对农村“8090后”有一定文化素质又有就业意愿的,按月按季度定期举办劳务就业培训班若干次,预计培训转移就业3000人。

2.注重创业培训。针对一些长期在外打工,但有一定劳动技能且意愿回乡创业的,组织开展专项培训班,预计培训创业2000人次,并带动就业10000人,通过政策引导、融资扶持、后续服务和专家评估论证形式,让农民能够积极参与。

3.兼顾强化特殊岗位职业培训。针对工业园区用工需求,结合农民实际,举办起重机动车辆驾驶、电焊、焊工、刺绣、保洁、保安培训班,预计培训并带动就业3000人。

(四)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带动帮扶。按照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根据“抓规模、抓特色、抓加工、抓组织、抓服务”的原则,鼓励贫困农户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民合作社,扶持贫困地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贫困农户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新型农业主体+市场+基地+农户”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6家,可安排2600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有省、市级龙头企业20家,可安排2800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加大扶贫资金对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村有2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入社率达到50%以上。充分发挥各级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贫困农户作用,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详见附件5、6)

(五)基础设施帮扶。加快新农村建设向贫困村全覆盖,对27个重点贫困村每村安排10万元的整村推进资金,根据上级扶贫部门关于落实行业扶贫责任的要求和部门行业发展规划,把我区27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部门行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领域,明确实施计划和目标。逐步完成27个贫困村自然村点整治,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水泥路;进一步保障饮水安全;根本解决贫困村不通电或电压低问题,满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保障基本口粮田,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以上。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重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解决产业难发展、路难通、水难饮问题。(详见附件7)

(六)乡村旅游业帮扶。充分发挥罗霄山片区“红色旅游胜地与生态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定位和市“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作用,用好用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劳动力培训、搬迁移民扶贫、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措施,积极支持一批旅游市场潜力大、旅游扶贫功能强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主要建设项目包括(“一座南山、十里蓉江、万亩果园”生态旅游长廊建设,实施地点为主城区至浮石乡;建设以大山脑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休闲区,实施地点为浮石乡;包装葡萄采摘园为中心的和谐秀美乡村观光园,实施地点为隆木乡;开发以家具体验为主题的商贸旅游,实施地点为东山街办;莲花山旅游区,实施地点为坪市乡;赤土畲族民俗旅游区,实施地点为赤土乡;市华星生态园,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葡萄种植加工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七)社会保障帮扶。坚持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普及,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幸福指数。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保、住房民生工程,对帮扶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救助,使贫困地区群众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完善覆盖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化。

五、工作要求

(一)公正透明,确保平稳有序。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工作原则,对我区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124147人全面登记造册、逐户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对有发展能力的5.1万人贫困人口归类为一类贫困户;对因病、因灾返贫、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下、目前尚无致富门路具有发展能力的4.4万人贫困人口归类为二类贫困户;对残疾、智障、孤寡、缺劳少力没有发展能力无法帮扶的2.9万人贫困人口归类为三类贫困户。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点多面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一定要做好稳定工作。准确识别帮扶对象是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稳定开展的关键环节。各乡(镇、街办)要在做好到村到户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让群众准确把握有关政策。要充分发动村民民主评议,让村民民主决定帮扶到户的具体对象。要推行帮扶对象公示公告制度,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

(二)因户施策,确保帮扶成效。要针对帮扶对象的不同贫困成因,制定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帮扶措施。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防止简单的“输血式”扶贫。对一类贫困户,通过引导,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基础设施帮扶、移民搬迁帮扶、产业帮扶、技能帮扶、教育帮扶、保障帮扶帮扶方式,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方面为帮扶对象提供扶持,帮助其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尽快脱贫致富;对二类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以发展增收项目为重点,适当兼顾能力培育、应急性困难方面,结合“三送”工作,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采取一户一策,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帮扶;对三类贫困户,做出兜底性制度安排,列入最低社会保障,应保尽保,通过民政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村庄整治、移民搬迁扶贫、产业化扶贫和就业扶贫(“雨露计划”)各种扶贫模式,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做到瞄准到户、帮扶到户、扶贫效益到户。

篇2

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移民扶贫的重要指示,以改变地质灾害区、深山区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坚持“三个结合”即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上级扶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移民扶贫与集镇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稳妥地实施移民搬迁,实行异地开发,不断探索移民扶贫新路子。

二、工作计划

2009年全县移民扶贫工作计划为1100人。移民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系到移民和移民接收地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

1、移民范围

本次移民搬迁的范围有12个属于深山区,1个地质灾害区,涉及8个乡镇16个自然村。(详见2009年计划迁出点综合情况表)

2、工作原则和搬迁原则

移民扶贫工作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整体搬迁,分类安置,部门支持,配套实施。

移民扶贫的搬迁原则是:以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梯度转移为主要形式,鼓励群众投亲靠友;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实行整体搬迁。

3、安置方式

(1)集中安置。集中安置就是在具备接收安置移民条件的地方,统一规划建房,建立移民安置小区或移民新村。其它安置点可采取分户建房。移民迁入安置地后,由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将其编为所属的村民小组,按照本村所辖的村民小组进行行政管理。

(2)分散安置。分散安置就是把具备移民条件的群众分散移入具接收条件的村、组,融入当地村民中。分散安置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投亲靠友分散安置。就是移民通过自找亲戚朋友、乡村介绍,自主选择接收安置地,双方议定接收条件,由移民户本人提出申请,经乡村审查同意后,分散迁入安置地。另一种是梯度移民分散安置。指农村一些条件较好的农户或个体工商户及工干家属等,现已迁往城镇居住,在城镇安家落户,原居住地的房屋、耕地闲置,本人同意将房屋和耕地转让给移民,经村组同意接收安置的方式。

在上述两种安置方式中,还可选择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两种方法。有土安置就是移民仍具有宅基地、水田、旱地和山场等农业生产资料;无土安置是指部分移民有条件进城务工经商,无需土地,生活有来源,只需自寻建房宅基地的。

三、移民对象的确定和审批程序

1、移民对象的确定标准:

(1)移民搬迁范围内实行整体搬迁村中的现有农户;

(2)2009年1月1日前有当地常住户口。户口不在当地的现役军人(专指义务兵)和在校学生可列入移民扶贫的资金补助对象;

(3)本人自愿并提出书面申请搬迁。

在职干部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农户子女,不作为移民扶贫的资金补助对象,此类人员如果随家搬迁,不享受移民扶贫的各项政策和资金扶持。

2、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移民对象的确定实行逐级张榜、逐级上报。要求移民的对象确定后,先以自然村为单位张榜公布三天,群众无异议后上报村委会;村委会再张榜公布三天,无异议后上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同样张榜公布三天,无异议后再上报县移民扶贫办公室,公示情况应拍成影像资料报县办备查;最后由县移民扶贫办公室批复移民指标。并且,各乡(镇)申报移民计划应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

3、移民对象确定后,移民户必须与村委会、乡(镇)移民扶贫办签订搬迁协议。协议内容包括:

(1)移民搬迁是全家自愿的,政府没有任何强制行为;

(2)迁入安置地后服从当地乡村党政组织的领导和管理,遵纪守法,争当文明公民;

(3)承担与安置地村民同等义务,自觉完成上级下达的合理税费任务;

(4)从享受政府移民搬迁扶贫政策之日起,原居住地的房屋由移民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条件拆平,费用自理。

协议一式四份,乡(镇)政府、村委会、移民对象各一份,县移民扶贫办公室一份,否则不安排移民指标。

四、接收地条件和安置职责

1、接收地条件

(1)集中安置地必须具备的条件。接收移民的主体为村民委员会。集中安置移民点(指有土安置)必须是近田、近水、近电、近公路的地方,原则上要为移民户提供人均0.5亩以上水田和适量的旱地、山场,且为好田好土,相对集中,具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的条件和能力。

(2)分散安置地的条件。接收分散安置移民的乡(镇)或村组,除具备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外,要提供移民建房所需的宅基地或有偿购置的旧房,划拨与当地村民同等数量的耕地,尽量照顾移民的生活习惯,尽量方便移民的生产生活,尽量有利于移民的脱贫致富。

2、接收地安置职责

(1)具备接收移民条件的行政村,在征得村民小组和村民同意的情况下,由村委会向乡(镇)政府写出申请接收移民的报告,报乡(镇)政府研究批准确定。

(2)接受移民的村民委员会须与乡(镇)移民扶贫办签订接收安置移民的协议。协议内容为:

①同意接收移民,并同意移民将户口迁入落户;

②依法办理土地调拨使用手续,统一给移民分配水田、旱地、山场和宅基地,并长期承包给移民户耕种和经营;

③移民迁入后,保证移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受当地村民的同等待遇,依法参加村务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时候不得歧视;

④移民户享有本地村民对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权利,移民户子女入学应本着就近、便利的原则,和当地村民子女一视同仁,除按政策规定的正常收费外,不得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⑤移民小区新建基础设施项目,村委会应积极支持配合,负责协调各种关系,尽力提供方便。

(3)接收地乡镇政府要按照县移民扶贫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及时做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申报方案、规划选址、施工组织、安置落户、解决纠纷等工作,使移民安置工作落到实处。

五、资金补助标准与管理

1、资金补助标准。按省、市安排对搬迁的移民给予每人3500元的资金补助(其中上级拨付3000元,市级配套400元,县级配套100元)。具体分配使用原则为:500元由县移民扶贫办统一掌握,用于集中安置区或移民安置点统一规划设计、报建审批、及部分公共设施配套补贴费用,不分发给个人;3000元作为移民建房的补助和用于移民在接收地的耕地、宅基地、山场调拨费和建房补助等;如不需要安排宅基地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零星散户或投亲靠友户,则可直接按3000元/人领取。

2、资金管理。上级各部门下拨的移民搬迁扶贫资金,统一划入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集中管理,捆绑使用,确保移民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资金发放一律实行“财政一卡通”制度。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资金的协调与监督。严格实行“六不准”,即不准挪用,不准滞留,不准代扣、代缴各种税费,不准虚报冒领,不准搭车收费,不准以购物券代替补助资金。

六、工作步骤

2009年移民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篇3

20xx年,镇安农商行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面向三农,服务城乡”为己任,在全市首创了金融扶贫工作模式,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该行主要采取五项措施着力“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着力搭建扶贫架构。为切实做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镇安农商行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创新了“1234”金融扶贫模式,即制定一个规划——《镇安农商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六年规划》;开发两种产品——金融扶贫富民农户贷和产业贷;探索三种模式——“基金+贴息”保障模式、“公司+农户”担保模式、“服务+技术”支撑模式;完善四项机制——完善金融扶贫联动协调机制、贷款风险补偿担保机制、金融服务监测考核机制、政银联席定期磋商机制。为扶贫工作搭建了架构,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扶持,着力增加群众收入。至2015年12月末,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0450万元,其中精准扶贫金融富民农户贷1466笔,金额 6199.33万元,有力地支持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精准扶贫金融富民产业贷157笔,金额4250万元,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

三是捐助民生工程,着力做好面上大扶贫。2015年,向包扶的丰收村捐资3万元修建公厕,捐电脑6台、太阳伞45把、石桌石凳5套、宫灯60对,制作旅游标识牌、宣传牌8个,增设助农取款点1处、安装无线POS机具1部、配备点钞机1台、灯箱1个,分发雨伞、水杯等宣传品1000余份;争取资金33万元支持丰收村饮水净化工程。支持民生工程,做好面上大扶贫。

四是驻村联户扶贫,着力增强群众致富信心。首先是制定规划及措施。2015年组建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制定《包扶村2014-2016年三年发展规划》、《贫困户调查及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驻村工作队职责及任务》等;其次是建档立卡开展结对帮扶。向包扶的腰庄河村25户“亲戚”捐赠价值14万元的铡草机、粉碎机等农用机具44台;再次是创新模式开展信贷扶贫。农商行以丰收村为试点,为该村36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84.7万元。为丰收村汪和春服装加工厂贷款25万元,增设备扩规模,解决5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最后是确定产业开展项目扶贫。工作队帮助成立“丰收乡村旅游公司”,引导村民刘长卫等15户移民户办起了农家乐和乡村旅馆,解决贫困户就业30余人,人均增收9000多元。通过该行的政策宣讲、资金扶持、项目带动、捐赠物资等多种途径帮扶,解决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群众致富信息进一步增强。

五是职工自发奉献爱心,着力帮助弱势群体。2015年8月23日为丰收村16名小学生捐赠学费、学习用品价值1.28万元。后期计划对因病无法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通过职工捐款,对他们实施爱心捐助,帮助弱势群体。

镇安农商行倾情致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省市领导关注、县委政府通报表彰和群众好评。这是镇安农商行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2015年,镇安农商行要持续推进金融支持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银行发展”为目标,将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从“献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赣南苏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统领,全面做好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初步建成全方位覆盖贫困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

(一)金融扶贫开发体系日趋完善。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持续下沉,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着力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

(二)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逐步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全市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三)融资结构日益优化。通过加强对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市培育,鼓励引导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拓展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实现直接融资规模同比增长。

(四)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创新发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特色农业保险、医疗、养老等保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健全贫困群众的风险保险保障体系。

(五)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模式,破解贫困群众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努力推进贫困群体金融知识普及,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使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基本原则

(一)着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支撑,促进贫困群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各县(市、区)和各金融机构根据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创新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方式。

三、政策措施

(一)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普惠金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尽快完成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工作目标,推动涉农银行业机构开展类似于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模式改革,引导邮储银行加快乡村营业网点布设步伐,鼓励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向乡镇延伸;纵深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工作,切实满足偏远农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转账等基本服务需求,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鼓励在重点或大型乡镇设立专业支农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等保险机构完善乡镇营销服务部的布局,创新保险机构在乡镇行政村的服务方式。

(二)引导信贷投放向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倾斜。以我市油茶、脐橙、花卉苗木、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业产业等为扶持重点,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发行、农业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快扶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小额农贷投放力度,扩大贫困农户贷款覆盖面,大力实施产业金融扶贫;积极搭建平台,有效对接国家开发银行等扶贫开发贷款,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针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切合实际的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加大对其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就业金融扶贫;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信贷扶持政策,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加大对农村校舍改造等项目贷款的支持力度,开展教育金融扶贫;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改扩建等项目贷款,开展保障金融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推广运用,在全市推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适当扩大对林权、果园证抵押贷款的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适时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赣州银行、农信社每年要新增不少于3亿元的扶贫专项贷款额度。涉农金融机构要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的发放工作,各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满足扶贫对象的信贷需求,加快扶贫贷款的审批流程,充分保障扶贫对象合理续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水平。适当提高对扶贫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配合“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就业扶贫措施,加大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对贫困家庭成员的信贷支持力度,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相关贴息政策。

(三)借力资本市场推动扶贫开发。建立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融资后备库,支持符合条件的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筹建覆盖四省九市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油茶、脐橙等我市优势农产品设立期货品种开展研究论证。探索筹建扶贫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四)建立保险行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鼓励保险行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贫困户的特点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开拓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产品,推动实现农民小额贷款“手续简便、无抵押、无担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保险工作,推进油茶、茶叶、花卉苗木、水稻、生猪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力争加快将柑橘(脐橙)、烟叶、油茶、白莲等农业保险纳入中央、省级财政补贴范围;创新发展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兴产品。关注特殊人群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推广低保、五保、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的意外保障制度;探索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新模式。鼓励保险机构降低保险费率,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由财政出资为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等保障保险。

(五)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方式。将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列入“小微信贷通”的重点支持范围。由市县财政统筹资金,组建赣州市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为扶贫对象等提供贷款担保,免收担保费用;提高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代偿损失的容忍度,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由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扶贫开发担保公司、协作银行按比例共同承担。

(六)加快推动精准扶贫金融知识普及。搭建市、县、乡三级金融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市金融研究院以及驻市高校的平台作用,面向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面向基层干部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小额信贷、农业保险、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提高运用金融杠杆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县、乡两级平台(如,农民培训学校),对贫困群体开展专项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群体的诚信意识,使农民学会用金融致富,当好诚信客户。

四、组织保障

篇4

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全县组织各类电商专题培训46余期,参训人员2565人次,其中贫困户1631人次,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01个。培育省级电商示范镇1个,电商示范村5个,电商示范网点6个,网销超千万电商企业1家,网销超百万电商品牌2个。截至10月,全县电商交易额达24.95亿元,同比增长17.57%,网销额7.55亿元,同比增长39.94%,其中农产品网销额3.55亿元,同比增长18.33%。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商扶贫工作,连续四年制定出台有关电商扶贫政策文件。今年,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电商扶贫问题整改要求又制定出台了《县2019年电商及家政扶贫奖补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对电商扶贫给予奖补,进一步激发了电商扶贫工作活力。

(二)强化培训孵化。制定了《县2019年度电子商务培训工作计划》和《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县农村电商培训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培训要求和培训跟踪服务,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开设不同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的精准性。联合县扶贫局、县民生办印发了《关于开展2019年县电子商务进农村暨“农品上行助力扶贫”专题培训的通知》(邱商务〔2019〕18号)。截至目前,已组织培训各类电商专题培训46期,人员2565余人次,其中贫困户1631人次。培育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01个。同时,积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培育壮大电商经营主体,背包客刘波、小萌宠黄健等本土新兴电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鼓励电商企业回乡创业,忠旭、百食轩等行业销冠型企业回乡发展。

(三)强化线上线下。县积极对接企业,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畅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助力贫困户、贫困村产品销售增收。1月10日-12日,我县举办了“融e购2019年货节”,全县31个乡镇的200余家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户参展,线上线下交易金额超3千万元。9月份,乡村开展电商产业扶贫(认领扶贫地块)活动,当月筹得资金25余万元。9月9日,乡村民200亩水蜜桃滞销,县商务局第一时间对接商超,数万斤水蜜桃一个星期销售一空。9月11日-12日,我县与肥东县联合举办中秋节电商扶贫结对展销会,我县参展的22家电商企业与个人的农特产品销售一空,并与当地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四)强化民生服务。全县“两中心一站点”体系建成运行,并按照要求开展了优化升级。“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逐步打通,实现了乡村物流全通达、配送更便捷,村网点配送时限缩短近2个小时。同时,以中央巡视脱贫攻坚反馈的电商扶贫问题整改工作为契机,全面摸排梳理、优化升级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切实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网点便民惠民、带贫减贫功能。

(五)强化模式带动。一是全面推广“电商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鼓励电商主体通过收购代销、订单生产、土地托管、股权合作、吸纳就业、开发农特产品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现已涌现出以邱米山、百食轩、背包客、忠旭等为代表的一批模式探索企业。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县镇、乡村、乡村电商服务网点等为代表的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网点,根据自身产业特点或发展优势,积极主动参与电商扶贫,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存在问题

篇5

一、认真组织实施,按期完成重点扶贫项目

1.在省国土厅的帮助下,筹资158万元,全面完成村级办公场所建设任务,目前全乡32个村均拥有活动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规范化办公场所,实施了宽带村村通工程,搭建了农村远程教育平,推进了农村信息扶贫。其中,省国土厅帮助解决33万元。

2.在省国土厅的帮助下,积极实施了百村饮水工程,共筹资75万元,完成了东溪、田洋、四岙湾等11个村的饮水工程建设。其中省国土厅帮助解决11万元。

3.在省国土厅的帮助下,大力发展高山蔬菜2700亩,省国土厅补助27万元。

4.在省国土厅的帮助下,完成了生态乡规划编制,省国土厅帮助解决4万元。

5.在省国土厅的大力扶持下,总投资62万元,在全国乡镇级第一个完成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调查项目,查明矿泉水水源地3处、可开发利用页岩和玄武岩储量180万立方、富硒富锗山地36000亩。

6.完成了31户、91人的梯度移民。

7.全面实施了等村的千亩耕地垦造项目,启动了等村的900亩标准农田建设和等村的50亩农居点整治。

8.推进了12个村、总长40多公里、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康庄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路基路面24多公里。

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1.在省国土厅的大力扶持下,我们重点抓好1000亩红茄、1000亩稻田养鱼、1000亩高山西瓜、1000亩景观林为重点的生态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抚育管理好5000亩高山杨梅、3000亩高山蜜梨、1500亩有机茶、1000亩高山板栗,引导冬枣、牛蛙、日本藤稔二代葡萄等特色种养殖业的发展,进一步打响上张绿色农产品的品牌。目前,全乡已初步形成了高山蔬菜、高山水果、竹笋两用林、有机茶、稻田养鱼等8大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链,总面积超过20000亩。

2.鼓励、引导、扶持农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全乡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0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主要从事高山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中药材等贩销,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市场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力素质培训,拓宽农民就业致富门路

抓好6个村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共举办培训班5期350人,其中高山蔬菜3期190人;技能培训2期160人(洗衣师1期49人,工艺品加工1期111人),不断增强农民综合素质,拓宽了就业门路,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四、严格管理使用好扶贫资金

省国土厅共下拨扶贫资金230万元(其中2005年资金155万元,到位75万元),以及电脑、办公桌等物资共30多万元。扶贫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如下:2005年的155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办公场所建设(42万元)、旱地垦造(7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0.4万元)、开发农业(21.6万元);的75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办公场所建设(33万元)、开发农业(27万元)、自来水改造(11万元)、生态乡规划编制(4万元)。

扶贫工作计划

是贯彻县党代会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的第一年,我们将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山区乡镇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势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突出规划好、引导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和谐乡村,全面推进全乡两个社会建设。

一、立足山区实际,强势发展生态农业

1.继续抓好1000亩高山蔬菜、1000亩稻田养鱼、1000亩高山西瓜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在1000亩高山蔬菜基地建设中,一是在全乡不同海拔高度试种西兰花,二是全力抓好米坑村、田洋村、坦头村200亩生态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三是在苗辽建设留种马铃薯基地。

2.强化立体生态农业发展。以等村立体生态农业为重点,发动家家户户进行“种植水果、养猪、养鸡、养鱼”和“优质米种植+养鱼”等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每户养鸡(全放养)不超过30只、肉猪不超过3头(禁止用饲料),并把它培育成我乡特色优势产业带。

3.进一步做好林业开发工作。重点做好现有13000亩竹笋两用林和5000亩杨梅的抚育管理工作,新增、改造竹笋两用林1000亩,试种香榧100亩。

4.注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在现有10家合作社的基础上,争取培育1至2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挖掘资源优势,突出规划好、引导好“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

一是加快制订出“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县里有关优惠政策相配套,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二是重点抓好以六亩田为中心的农家乐旅游业发展,计划新增经营户5户、床铺50张。三是积极实施观光型、农事实践型、休闲避暑型等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旅游,努力把六亩田村建设成省级认定的农家乐特色村。四是强化农家乐旅游资源的整合,完善服务功能,把上张农家乐建设成吃、住、玩、乐都能体现“三农”特色、并为农民带来增收的特色服务项目。

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新农村

1.在巩固等9个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落实好等11个村环境保洁机制,配齐保洁员,实行门前四包和垃圾袋装化。继续加大公厕建设力度,力争二年内消灭露粪坑。

2.继续实施重点工程,改善生活环境。投资100万元,实施集镇街道拓宽、亮化、绿化工程;继续开展百村饮水工程,完成4个村建设任务;加强交通建设,完成12个村、路基20多公里、路面29公里康庄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实施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3.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抓好41省道沿线生态景观林的抚育与管理,着力做美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和谐乡村

一是切实加强乡党委的自身建设和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切实加强依法治理和公民道德教育;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四是统筹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扶贫开发项目

1.计划投资150万元,抓好3000亩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其中自筹资金120万元,资金缺口30万元。

2.计划投资30万元,试种香榧100亩。其中自筹资金20万元,资金缺口10万元。

3.计划投资50万元,新增、改造竹笋两用林1000亩。其中自筹资金35万元,资金缺口15万元。

篇6

“我们驻村就是要树立党员干部形象,给群众以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就是要帮群众找到致富的路子,让他们早日富裕起来,就是要通过办好事、办实事,让他们生活质量更好一些。这不是套话,是实话。”谈及驻村帮扶工作,被选派到民权县挂职任龙塘镇党委副书记、__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__如是说,只有把村里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村里百姓才会把我们当成自己家的人,这是他驻村以来最大的感受。

“下基层,听心声,办实事,真扶贫。”这是__到__村驻村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给自己驻村制定的“12字方针”。到__村驻村帮扶以来,__积极参加镇党政领导班子会,立足全局找准着力点,作为村支部第一书记,他与地方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驻村工作首先是摸清底子,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要想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真扶贫,就少不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到__村后,__挨家挨户走访群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老百姓真实的想法和现状。在摸清__村的实情后,__第一时间拟订了一份驻村扶贫计划,并向局里申请支持。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__非常支持驻村工作,他每周一例会要听取驻村工作的情况汇报,坚持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建立了局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到户、局科室联系村组的帮扶体制,给驻村帮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协调健身器材、为小学安装空调、推进安全饮水工程……驻村以来,__根据拟订的帮扶计划,脚踏实地地执行,通过多方协调、努力争取,各项扶贫项目资金、涉农资金都向__村倾斜,真正把驻村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去办。

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由于驻村帮扶工作成绩突出,今年5月24日上午,全市驻村工作观摩交流活动在__村举行,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现场介绍了驻村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篇7

一、加强领导、广泛调研,制定扶贫年度工作实施方案

局党组把包扶的xx村扶贫年度工作作为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定期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解决年度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一名党组成员负责扶贫年度工作,年度工作组常年驻村,成员按月轮换,每月保证一至二名干部驻村年度工作。为全面、准确掌握四罗沟村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方案,局领导班子多次集体赴xx村进行调查研究,与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广泛接触,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村情,对全村的自然条件、人口、土地、困难户、劳动力构成、家庭经济收入、精神面貌、思想观念、难点热点问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与乡、村领导多次磋商,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xx市民政局定点扶贫年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年度工作任务和总体要求,为开展年度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落实责任、对口帮扶,确保扶贫年度工作见实效

每年年初,我们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年度年度工作计划,逐月分解任务,并将当月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驻村干部所在科室的考核范围,严格考核。为加强对驻村干部的领导,规范驻村干部的行为,局党组还制定了市民政局包扶驻村干部扶贫年度工作纪律,要求每一位驻村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要求自己,不给群众增添负担。驻村干部按既定的年度工作任务和局里的要求,认真年度工作,月底总结本月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向下月驻村干部认真交接,确保年度工作的连续性。四年多来,各包扶干部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高度责任感,对年度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指导帮助群众开展扶贫项目,目前,各项年度工作已初见成效。

为了增强机关干部对扶贫年度工作的认识,密切与困难群众的关系,使扶贫包村年度工作成为大家共同的任务,局党组研究决定,开展一对一对口扶贫。局党组成员、局机关正科以上干部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与26户特困户结成了扶贫对子,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实行不脱贫、不脱钩。每逢春节,局机关干部还对这26户特困户进行慰问,送去面粉和食用油,保证困难群众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同时,市局组织了12名军休老干部到xx村访贫问苦,开展为特困群众献爱心活动,为11户特困群众送去面粉11袋、衣被150件。

三、多方筹资、统一组织,顺利完成部分群众搬迁年度工作

针对村里部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差,不便于生产生活,且遇阴雨,极易造成房屋(窑洞)倒塌和损坏,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际,我们结合灾后重建年度工作,和乡村组织一起,认真调查走访,决定对35户群众实施整体搬迁。经我们多次努力,为该村争取到建房资金35万元,并协调乡村两级组织和土地等部门,统一规划、建造房屋105间,彻底解决了35户困难群众梦寐以求的住房问题。目前,35户困难群众已陆续搬进了新居。

四、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业,实行滚动式扶贫

根据xx村的实际,市局党组决定以发展养殖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肉牛养殖,首批扶持xx村80户贫困户为肉牛养殖户,为每户购买一头肉牛。为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局领导带头捐款,并发动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向贫困群众献爱心,短短三天时间捐赠11950元,后又在机关年度工作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8万多元,筹足10万元,及时送往村上,为群众购牛,并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滚动式扶贫计划。xx年与首批80户养牛户签订了协议,并购进了肉牛,村里按照每户1100元无息周转扶持资金的标准,发放了扶贫周转金。为保证农民科学合理的养殖,驻村干部还积极联系防疫部门,对全村的牛、羊进行了防疫注册,定期进行免疫注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了畜牧养殖知识培训;引导大部分养牛户种植了2亩左右的苜蓿,为养殖肉牛打下了基础。年底前,按协议第一批扶持的80户养牛户,将退出50%扶持款,再扶持40-50户。同时,驻村干部对全村的养牛、养羊存栏、出栏情况作了一次全面摸底,宣传鼓动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创造规模效益。

五、建设花椒和油桃示范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县乡总体部署,市局计划协助xx村建成300亩花椒示范园和200亩油桃示范园。目前,通过协调,已对乡村杂果园区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并组织群众进行栽种,已栽种花椒、油桃各100多亩。先后又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培育和进行病虫害防治,多次协助果农加强园区管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

市局还积极鼓励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经与xx县人事劳动部门联系,已有一百多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赴广东打工,并已全部进厂上岗,解决了该村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闲臵问题。今年又对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再次摸底,掌握了能够外出打工人员基本情况,并将适时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劳务输出。

六、开展人畜饮水和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基础设施

市局还对全村饮水管道铺设和村上道路硬化进行了具体规划,共筹集资金30万元,为全村每户村民家里都接通了自来水,为全村硬化道路1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七、加强村委会自身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为便于年度工作,市局和村组干部会议研究,确定了村上两委会临时办公地址。协助乡党委召开两委会班子民主生活会,协调关系,增进团结。帮助村上建立健全了村务管理、决策、监督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将各项制度装订上墙。市局每年挤出一定经费为村党支部、村委会征订党报党刊和对农业、农民有直接帮助的报刊,以便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更多的致富信息。仅xx年为村上订阅报刊的费用就近2000元。利用村民空闲时间,驻村干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对村组道路、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清理了庄前屋后的杂物,对乱摆乱放的秸杆麦草进行了集中堆放,对村上的一条主干道路进行了平整,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也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 总之,在市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局领导的带头下,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发扬民政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年度工作精神,一门心思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扶贫年度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继续坚持既定的目标,巩固和发展前期扶贫年度工作成果,与县、乡、村领导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年度工作力度,全面完成扶贫包村年度工作任务。

2017包村扶贫年度工作总结二: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政府《关于调整联镇包村扶贫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的通知》略阳办发〔2017〕6号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的开展,我局及局属单位深入郭镇街上村、西沟村、银杏沟村开展联镇包村扶贫年度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全年包村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年度工作任务。以三问三解活动为基础,局党委成立联镇包村扶贫年度工作小组,组长由局长陈泽担任,党委副书记易小平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局包扶扶贫年度工作领导小组。我局今年帮扶村郭镇街上村、西沟村、银杏沟村,街上村的帮扶责任领导由陈泽同志担任,西沟村的帮扶责任领导由赵治生同志担任,银杏沟村的帮扶责任领导由袁君同志担。局领导班子坚持经常深入村上,指导和协调解决村里在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名局领导帮扶困难群众2户,机关每名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户,局里统一安排干部轮流驻村帮扶。一年来,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重点帮助帮扶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开展扶贫帮困年度工作,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实现帮扶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跨越。

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年度工作重点。我局紧紧围绕扶贫年度工作计划,多次深入包扶村走访农户40余户,了解困难问题10余个,给予建议意见5条。(一)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因陕南移民搬迁,共有150余户需要在郭镇镇街上村辖区建房,加上基础设施建需要大量片石,知道这一情况后,局领导亲自带队,带上相关人员到现场勘查,及时协调办理有关手续,目前街上村片石场已筹备开工。(二)在春耕时节,因街上村还有部分贫困户因缺少资金,无力购买化肥,籽种等,经局领导班子开会研究,多方筹集资金9000元及时拨付到各村,解决了春耕难的问题。(三)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我们得知蒋家峡村民小组孙家沟有250亩土地待复垦这一情况后,局分管领导马上带领相关科室进行调查研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立项争取资金100余万元。目前,项目已经落实,各项前期年度工作全面完成。已经进入项目招标阶段,本年内完成复垦年度工作。同时积极联系水利部门,协助街上村改河引水工程的立项事宜。(四)为西沟村村委会后坡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投入12万元资金,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五)七一前夕,前往包扶村慰问老党员,并发放慰问金。同时,驻村干部与镇、村相关领导联系,协商在春节前夕对部分困难户以及老党员、贫困党员进行排查摸底,走访慰问。(六)指导支部、村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两委负责人要加强政策法规及村干部权利职责教育,提高两委班子的履职尽责能力和组织领导水平。从优化两委班子、健全基层组织、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培养后备干部等方面入手,努力把村级组织建设成为扶贫济困的战斗堡垒。

今年以来,我局以三问三解为载体,开展了联镇包村扶贫活动,做了一些年度工作,但是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的需求还有一些差距。我局将继续为包扶村多干实事和好事,切实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

2017包村扶贫年度工作总结三: 根据凉山州委、州政府《关于实施百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的决定》,20xx年以来,凉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百乡扶贫办关于教育扶贫年度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统一安排部署,始终把我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情系民族教育、心连贫困儿童,认真履行宣传、督导、调研、联络、帮扶五项职能。动真情、动真格,进一步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教扶贫年度工作,使我校的教育基础设备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得到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提高。

在贵局的帮扶下,教育扶贫年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适龄女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启动以来,贵局在刘斌局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到我乡,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并指导群众如何开展我乡的新生活运动。使我乡的教育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现将贵局在本年度对我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本年度,贵局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教育扶贫共精神,积极投身到我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之中。成立了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并拟定了年度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计划,把此项年度工作纳入他们的目标责任管理年度工作中,作为年终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 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基础年度工作

一是立足实际,理清思路。贵局针对我乡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研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年度教育扶贫年度工作计划》。二是深入联乡,实地调研。年度工作组多次深入到我乡,全面了解我乡教育发展基本情况。为切实开展我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我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真正做到有得放矢。三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年度工作组成员视教育扶贫为己任,深入乡村、学校,召开乡村组干部、教师及群众参加的教育扶贫研究会,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四川省对彝区普高以及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有利政策,并利用村支部活动室的黑板报和下乡深入村组宣传教扶贫、新生活运动等年度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年度工作目标,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教育扶贫、新生活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推动教育扶贫年度工作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确保两基达标迎检。

教育扶贫的真正目的之一是要贫困儿童上得起学,读得起书,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现状。为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使一帮一助学活动开展持之以恒,全局干部参与了此项活动,向我中心校捐助办公桌椅12套,价值9600.00元;小型鼓号队器材一套,价值4000.00元;学生服装200套,价值10000.00元;书包文具200套,价值8000.00元;协调50吨水泥价值28500.00元。昨天,贵局又给我中心校送来了学生洗漱用具200套和体育用具,价值5930元。小计:62430.00元。通过贵局教育扶贫年度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我中心校的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促进了全乡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了迎国检年度工作。

(三 )协助乡党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积极致力于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开展教育扶贫年度工作的同时,贵局还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谋划策,主动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助乡党委政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配合和支持我乡,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我乡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经济作物,使支柱产业花椒、核桃、马铃薯、烟草等上规模、重效益。从而加快了我乡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积极配合我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宣传教育活动。刘局长指示说,要把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凉山调研时关于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化作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强大动力,结合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将板凳工程作为新生活运动的切入点,以小板凳推动大工程、促进大转变,着力改善彝区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建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三是捐赠物资,提高民生。2010年春节问尉了30户贫困户:30袋大米(每袋50斤),价值3000.00元;30桶菜油(每桶10斤),价值3000.00元;30床毛毯,3600.00元。小计:9600.00元。在启动彝区新生活运动之际,联系了140户贫困户,捐赠140床被褥、140套生活用品,板凳813个共价值27583.00元。给乡政府赠送了2台电脑、一台打印机给乡政府,价值10000.00元。

篇8

(一)举办系列活动迎新春。一是乡村春晚群众化,集聚一堂展笑颜。在新春来临之际,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区组织本土文艺爱好者结合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等主题自编自演了一批节目,在全区各乡镇开展了7场乡村春晚。文艺爱好者用群众语言讲述群众故事,展现了人民的风采和本地特色文化。有的乡村春晚在演出中穿插党的四中全会内容、脱贫攻坚知识以及生活常识有奖竞答,寓教于乐,为群众献上了丰盛的精神食粮。

二是新春慰问送温暖,浓浓关怀暖人心。区文化旅游部门心系群众生活冷暖,区文化旅游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以及扶贫干部,走进困难群众、老党员家中,为他们送去新春祝福及慰问金。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洪集镇综合文化站、孙岗乡综合文化站、史河街道综合文化站还分别组织开展了“迎新春送春联”街头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免费送出春联千余幅,为群众喜迎新春添一抹年味。洪集文化站邀请区摄影家协会为群众义务拍摄“全家福”,帮助群众把合家团圆的欢乐时刻记录下来。

(二)全力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

自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并结合部门实际,守阵地、严监管、抓服务,全力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一是关闭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和文化旅游体育经营单位。自1月23日以来,督促引导全区7家KTV娱乐场所、2家电影院、2家室内健身场所、16家书店、2家音乐酒吧、10家网吧全部停止经营活动;全区1家文化馆、1家图书馆、6家乡镇综合文化站、77个农家书屋全部关闭;全区1家旅行社、5家旅游网点未开展组团和旅游接待业务。二是暂停一切群众性文化活动。元旦、春节前夕,区策划了迎新文艺演出、乡村春晚、元宵节文艺踩街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为避免人群聚集,我区取消了各类活动,阻断疫情的传播。三是加强对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的巡查力度。专门成立2个巡查组,自1月26日开始,每日督查全区KTV、电影院、网吧、书店、健身中心、旅行社等文化旅游体育经营场所是否全部处于暂停营业中,并将情况上报到相关部门。四是做好节后返岗的日常防控。春节假期结束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安排专人对局机关以及文化广播电视中心电梯、楼道等公用设施进行日常消毒,对每个进出大楼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情况登记。五是抽调专人协助联系小区做好封闭管理。自2月6日起,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抽调1位职工到锦绣城协助社区和物业单位做好住宅小区的封闭式管理工作,后又抽调4位干部职工到皖西市场做好疫情防控服务工作。

(三)文化惠民落到实处。我区文化惠民工程任务是: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8个(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补助资金19.6万元,开展农村演出98场,开展体育活动98场,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升级改造。目前,免费开放8个各类场馆,包括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向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公共空间设施用地。农村文化活动即“送戏进万村”活动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待上级指示可以下乡演出后,将在全区送戏演出98场。农村应急广播升级改造方案已得到省级主管部门批准,申请上报了246.389万元,待资金批复文件下来后开展招投标工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农村体育活动补助资金31.36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资金30万元,已上报到财政部门,即将完成拨付。农家书屋退出民生工程考核,转为部门日常工作。

(四)公共文化旅游体育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拟投资150万元用于基层基本服务大提升建设,在9个村建成“七个一”或“八个有”,即每个村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为群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保障。投资530万元在孙岗乡、三元镇、姚李镇实施乡镇体育“三个一”,即乡镇1000m²室内健身中心、乡镇2000m²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运动场。2020年继续推进全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建2A级旅游厕所2座,标识牌10块,停车场1座,游客服务中心1座。目前旅游厕所已完成选址布点并开工建设,标识牌、停车场等正在筹划摸排中。

(五)体育工作有序开展。2020年上半年完成民强公园足球场建设和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配套一期工程,预计二期工程在7月底前完成,同时运营公司进场,正式开馆运营。5月,开工建设体育中心足球场,预计7月份完成建设。姚李镇体育公园施工单位进场,预计9月初完成建设。完成2020年全区行政村、人民广场、未名湖公园、未名广场新增及损坏体育器材调研统计工作。完成全区2019年新增体育器材统计工作。做好2020年高水平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工作,为省运会做好准备。对援鄂医务人员进行慰问。

(六)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对沿岗河生态公园进行文物挖掘,考证结果为明代倒塌古建筑,此次挖掘出土石佣一件。认真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工作,督促文物协管员落实责任,每月不低于4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巡查工作。

(七)旅游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旅游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列入省级重点旅游项目库的项目有4个,分别为江淮果岭生态旅游项目、旅游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洪集镇二道河水利风景区项目及未名纪念馆项目,全年计划投资757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实际投资额2000万元。二是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创建。按照省、市相关要求部署,扎实推进全区“四级联建”创建工作,推荐村、村申报省级特色旅游村,果岭山庄生态酒店申报市级四星级农家乐,大别岗庄园申报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完成了一批三星级农家乐及县级休闲旅游示范点评定,认定姚李镇金蓼葉庄园、平岗果岭山庄为三星级农家乐,认定史河街道兰园酒店、平岗果岭山庄为县级休闲旅游示范点。三是文明旅游。抓好年度文明旅游创建工作,指导星级酒店开展文明餐桌、公勺公筷等宣传活动,组织辖区内文化旅游企业及综合文化站开展中国旅游日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发放文明旅游宣传手册千余份,倡导市民文明旅游、安全出行。

(八)文化旅游市场管理措施有力。我区目前有网吧12家、KTV娱乐场所7家、书店20家、音乐酒吧2家,全部办理文化市场经营许可证,做到两证亮照经营,没有发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一是开展执法检查。半年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开展执法检查7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50余人次,重点对网吧、KTV娱乐场所和书店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下达整改通知书2份。二是做好疫情防控。为加强对疫情期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我局于下发暂停营业通知书,并派出执法检查组每天对文化市场停业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责令经营单位严格按照省、市、区防指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不发生人员聚集事件;文化场所复工复产后,要求各经营单位做好开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派出执法人员对各经营单位进行核查,核查通过的发放《复工复产核查确认书》,确保各经营单位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九)全区中心工作配合有力。一是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旅游产业扶贫:根据我区目前旅游产业扶贫发展实际情况,2020年计划在旅游扶贫重点村(、、)继续实施乡村旅游环境提升工程,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做好全区旅游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2020年拟投入5.5万元用于三个村实施旅游环境提升工程,拟带动23户贫困人口减贫,摸排支持11家旅游企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租赁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结对帮扶贫困户,拟带动44户贫困户增收。目前,项目实施路段及参与结对帮扶旅游企业已全部开工,总体路段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高。二是对照创城标准,对文化馆、图书馆进行了服务提升,完善文明宣传标识牌,开展了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文明旅游宣传等等。三是积极开展征迁工作。配合全区征迁工作,完成18户包保户征迁。

二、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0年下半年,在推动全局职责职能工作的同时,继续做好扶贫、双创、征迁等区级中心工作。

(一)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大提升的年度任务,积极推动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建设乡镇体育设施“三个一”。完成姚李镇和健身中心2处11人制标准足球场建设工程。完成2020年度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二)继续推进文体旅惠民活动。扎实做好文化惠民工作。举办全区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组织人员参加市广场舞大赛、小戏小品调演等省市文化活动。组队参加省市体育竞赛等活动。

篇9

(一)完善提质工程。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路提质工程。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47.8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重点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进行安全隐患治理。(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现有较大规模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和管网延伸,新改建一批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加强老化失修村级管网的改造,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牵头单位:县水利局)

——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实施5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提升供电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县供电支公司)

——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燃气管网进村入户。(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林业生态工程。完成新造林合格面积3.353万亩,林木绿化率再增加1个以上百分点;加快村庄绿化,在6个村开展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牵头单位:县林业局)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建设学校校舍,购置基本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把农村学校师生生活环境改善纳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农村学校“六有”建设(有运动场所、有水冲厕所、有洗浴条件、有公共绿地、有饮水设施、有照明路灯)。新建农村幼儿园4所。(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成3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选出2人作为2016年基层适宜人才培养对象,并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培养。组织12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主治以上医生对口支援4所乡(镇)卫生院。改善12所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环境,购置设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328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正常运转,340个乡村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完成农村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740户。(牵头单位:县文化局、县广播电视台)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空巢、高龄、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二)农民安居工程。扎实推进采煤沉陷治理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再解决1546户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

1、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加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工程治理,推进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工程治理。(牵头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2、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对1450户农村困难家庭实施危房改造。(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3、易地扶贫搬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以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采取

行政村就近集中、建设移民新村、依托小城镇、中心村、乡村旅游区插花安置、货币补助安置等多种搬迁安置模式,对完成建档立卡、有移民搬迁意愿的96户300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牵头单位:县扶贫办)(三)环境整治工程。不断深化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引进专业化企业,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宜居和健康水平。

1、农村垃圾治理。按照“人员队伍、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村容整饰、长效管理机制”五个全覆盖的总要求,进一步强化资金、人员、设施设备保障,继续推进清扫保洁、“四堆”清理、村容整饰。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按照国家关于农村垃圾治理“五个有”的要求,完成全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新建垃圾转运站2座,建设卫生填埋场1个,创建省级考核达标村108个,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更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牵头单位:县园林局)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万人以上镇区、千人以上建制村、农民安居工程集中安置地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为重点,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不同类型区域的污水处理模式和路径。建设6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3、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完成1000户农村改厕项目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县爱卫办)

4、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支持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县畜牧中心)

(四)宜居示范工程。继续做好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打造和命名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引领“十三五”期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向。

1、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新启动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快2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开展10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时在部分省、市两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启动农村公共浴室试点建设工作,探索农村公共浴室建设及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县农委)

2、重视“人的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与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加强乡风文明知识普及宣传,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委)

3、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重点完成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4、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支持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10个村实施旅游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完成20家星级农家乐评定。(牵头单位:县旅游局、县扶贫办)

(一)4月底,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要制定2016年行动计划,并报送市农村人居办备案。

(二)5月—11月为实施阶段,全县启动工程调度制度,实行工程进度月报送、月会商。县农村人居办每月督查一次,了解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各乡(镇)村实施进展情况。

(三)12月份,对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打分排队,综合考核,全县通报。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切实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领导组及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纵横联动、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各项工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

篇10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州委十届六次、县委十一届四次全委会会议精神,坚持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锻炼干部,推进农牧区加快发展,帮助子耳乡麻窝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计划

(一)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村情民意

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摸底工作是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基础。按照“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精神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调研走访,全面把握村情民意,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规划,为今后的驻村帮扶工作顺利健康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发展思路,制订帮扶方案

切实加强对驻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调研摸底、掌握村情民意、分析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大力普及科学种植技术,提高产量,一方面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实际,以“走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经济”的农村经济工作新思路,发展规模化种养殖。强化生产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动员群众找准季节性地副业收入。

(三)紧盯帮扶项目,狠抓工作落实

1、加强文化科技教育,转变农民传统观念。

因地制宜,深入开展农业生产、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活动,重点培训粮食丰产技术、畜牧养殖等知识;注重科普宣传;开展有关现代思想观念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发展环境。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支持关心下,积极争取和多方筹措资金,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帮扶村改变落后状况的工作重点,狠抓落实。重点解决麻窝村村民行路难问题。

3、结合乡村治理工作,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通过宣传“建设美好家园,人人有责”,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群众性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把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与改水、改路、改沟、改圈、改厨结合起来,把发展农村经济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加强法制宣传力度,重视农牧民群众法治思维的引导以及合法权益保障。

(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一方稳定

篇11

一、抓基层组织建设,将党支部建成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力量。为改变过去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的局面,利用嘎查村换届之机,嘎查换届领导小组走访群众,精心物色优秀人选,换届工作平稳顺利,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代表分别当选村委委员,充实了骨干力量。

二是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做好党建带群建工作,在嘎查团委、妇联等组织换届选举中,按照群建改革的要求,扩大组织执委力量,将一批能干事、想干事的优秀青年和妇女代表吸纳到组织中,不断夯实组织基础。

三是完善基层组织制度。建立了脱贫攻坚日常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实行“负面清单”考核,将脱贫攻坚日常工作与党员年度考核挂钩。

二、抓队伍建设,让党员争当脱贫攻坚先锋模范。

一是建立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带动能力的党员每人联系3-5户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流动畜、劳务岗位,年初以联系贫困户、帮扶贫困户发展围核心内容,引导党员开展承诺活动。

二是建立党员谈心活动。围绕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普遍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谈通思想,谈出动力,党员带头帮扶贫困户、带头支持乡村振兴行动、带头遵守村规民约。

三是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由支部党员带头,组织开展垃圾清扫、义务植树等活动。并参与成立村民监督小组,负责嘎查内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道路、水利工程工程的监督工作。

三、抓脱贫举措,确保每个“贫困户”不掉队

一是抓好精准识别。对评选程序、评选标准、相关信息、档案资料进行四个“回头看”,坚持干部家庭、村干家庭、公司和小老板、有车家庭、“小洋楼”家庭“五不准入”,坚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面向群众、帮扶干部、舆论“三过关”。通过走访调研,分析出主要致贫原因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关键是缺少带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二是抓好精准管理。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规范驻村工作队管理,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吃住在嘎查,工作在一线。选聘一名优秀年青党员任协理员,协助脱贫攻坚工作。苏木党委班子成员任包片领导,选派4名苏木干部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包组联户。帮扶单位旗XXX、XXX、XXX分别派出2名优秀干警、1名年青干部和1名女干部充实驻村工作队攻坚力量,帮助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任务。制定了脱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队职责、第一书记职责,建立了脱贫攻坚包保责任制。实行挂图作战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对象及需求清单、扶贫措施清单、帮扶责任人清单“三项清单”,12名帮扶责任人一对一帮扶49户贫困户。

三是抓好精准帮扶。特色畜牧业方面,采取“支部+家庭牧场”、“支部+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现已建立沙地肉牛养殖基地1处、特色驼养殖基地1处、风干肉和奶制品加工基地4处。

集体经济帮扶方面,通过分包集体流动畜,每年为6户贫困户每户提供30-32只基础母畜,为贫困户发展畜牧业提供帮扶。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积极争取,建成嘎查文化活动室和标准化卫生室各1处,新建10公里砂石路,为境内准毕力格至闹木根段10公里水泥路列入2019年施工项目,2018年新建机井2处,拉水车项目3处,储水窖20处,净水设备45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