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2 04:07: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

篇1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3-0024-04

幼儿园规则(以下简称园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和制度,主要包括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安排及其顺序、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等等。园规是影响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园规“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其最终目的是“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然而,“当前班级制度化生活并不一定与人们的期望保持一致,它还可能发挥非预期的效果。这种非预期的效果中很可能有对儿童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说,班级制度化生活的绝对合理性不能不受到怀疑。”(郑三元,2001)现实中园规因其以教师、管理、控制、说教与强化为中心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异化为压制幼儿的工具,导致幼儿欠缺自主与创新精神,束缚幼儿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曾有研究者这样形容园规:“无处不在而异常坚固的常规,犹如细密的栅栏,竖立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场景里,他们只要稍稍走错了一步。就难免碰到自己的头。”

面对园规副功能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制度伦理视角来反思、审视园规。制度伦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管理制度所依据的道德精神和道德理念,即一定的制度必须以一定的伦理精神为价值先导,接受伦理理念的支配和约束,它强调的是基本制度的管理合理性。二是制度化的道德规范,包括将一些道德规范直接上升为制度。强调的是依靠管理制度力量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制度伦理的核心是制度的善,也即制度应当合乎善的伦理价值精神。作为教育领域的具体微观管理制度,园规必须经过制度伦理的考量,必须接受伦理的评价,必须用伦理的标准去衡量。从制度伦理的视角审视园规,是形成完善有效的园规、构建和谐、有序、有效的幼儿园所必需的。从制度伦理的视角观照园规,主要体现在园规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园规设计时必须合乎公正、民主、自由的伦理精神,园规运行时必须遵循公平、和谐、效益的伦理原则。

一、园规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小班午餐时间。孩子们在吃饭,刘老师站在一边说:“谁吃完了还要,老师给你添。”孩子们吵吵嚷嚷:“老师,我还要。”“老师,我吃饱了,不要了。”这时张老师走过来大声说:“吵死了,都不许说话了。吃完的小朋友端着碗到老师这里来,如果还要就点一点头,老师给你添;如果不要了就摇摇头,把碗给老师。”孩子们安静下来,端着碗依次走到李老师面前,作出点头或摇头的动作。

“制度若具有效用,首先必须植根于一定的伦理精神和价值理念,每一制度的具体安排都应得到一定的伦理观念的道义支持。”任何一种园规都是一定价值观念的物化。不同的园规体现着不同的伦理理念。上述案例中的张老师以物为本制定园规,目的是为了控制幼儿,体现的是一种猫和老鼠、警察和小偷的隐喻,缺乏对幼儿的基本信任和尊重。虽然孩子们在教师的“点头或摇头”的指挥下显得很安静也很有秩序,但似乎成了一个个不会说话的小木偶。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而教师也只是操纵小木偶的人。教师维护着规则和纪律,却很少关注幼儿的内心感受。强制、服从代替了理解、信任。堵塞了幼儿精神生长的源泉,班级里甚至会出现紧张、压抑的气氛。

以人为本应成为园规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各项园规应该把教育与幼儿的幸福、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成为提升幼儿需要层次、丰富幼儿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不只是规范幼儿行为的一种手段。秉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师会在制定园规时体现出对幼儿的关心、爱护、理解和信任。

秉持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园规最终指向促进幼儿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是教育的最高指向,这在教育中表现为教育的一切措施都以人的发展(幼儿的发展)为目标,以使人具有独立人格、完美理性与健全德性为方向。以符合人性要求为价值目标便成为幼儿园管理的旨归,园规必须以幼儿作为人的存在为前提,尊重每一个幼儿独特的价值与尊严。

二、园规设计应该具备伦理精神

园规除了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外,还需要从制度伦理的视角对其道德性进行分析,即任何一项园规必须接受道德的审视与考量。其本身必须合乎公正、民主、自由等伦理精神。

(一)公正

“制度公正是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首要的美德。公正是衡量制度优劣的首要标准,制度的首要德性不是效率而是公正问题。”罗尔斯也概括过公正的这一德性:“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如果它不真,就必须予以拒绝或修正;同样,各种法律和制度,无论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如果它们不公正。就必须加以改变和废除。”[51制度只有公正,才能使组织中的成员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富于创造,从而提高活动效率。公正的园规就是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幼儿,注重每个幼儿的公平发展。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和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和最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幼儿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学到经验、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发展个性。

(二)民主

班级是一种特殊的场域,依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教师和幼儿的位置是由他们拥有的资本多寡和相对分量决定的。教师在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在班级这个场域中也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传统观点认为。教师是管理者,有制定各种园规的权力,幼儿是被管理者,只能遵从这些园规,不管这些园规合理与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制定园规时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儿童对规则是主动建构的。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实现对其世界中规则的建构。”当幼儿发现规则是自己的需要时,规则便会内化为幼儿自觉自愿的行为,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也就是说,园规的制定必须是民主的,是一种共同理解、共同见解、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因此,让幼儿积极参与园规的制定才能促使幼儿自觉自愿地遵守园规。否则,幼儿认同和服从园规的自觉性和自愿性会大大降低。把制定园规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管理自己的主人。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是教师在培养幼儿遵守园规的同时,已经实现了教育目的。如某幼儿园在语言区域放置了一台录音机(带话筒,幼儿可跟着讲故事),出于新奇,幼儿一到区域活动时间就争着往语言区跑。可是一台录音机不能满足几个幼儿同时参与的愿望。拿到的孩子喜气洋洋。拿不到的则垂头丧气;胆大的争来抢去,胆小的细声相求。原本安静的区域一下子热闹无比,区域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了。怎么办呢?看着混乱的场面教师把他们都召集在一起:“大家都很喜欢录音机吧?”小朋友都使劲地点头。“可是你们这样抢来抢去。大家都玩不成呀!而且这样录音机也很容易坏掉。坏了就没得玩了。”小朋友们都低下了头:“那怎么办呢?”“不能抢!”“大家一起玩。”“那怎么一起玩呢?”看到小朋友已初步达成共识。老师提出了建议:“我们轮流玩吧。”“嗯,一人讲一次。”“没轮到的坐在位置上当听众。”“一个人不能玩很久。”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片刻活动规则就出来了。孩子们对自己制定的规则表示认同。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自然容易得到幼儿的遵守。

(三)自由

以下是一位教师记录的真实场景:

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回到活动室,弹奏起一首优美的钢琴曲。听到琴声,孩子们都做着“小鸟飞”的动作陆续回到活动室。找好座位坐下。突然,琴声停止,教师看着一个还没坐稳的孩子说:“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些小朋友‘飞’进来的时候,没有从椅子旁绕一个圈(椅子摆成了半圆形),而是直接从后面推开椅子进来坐到椅子上的,所有的小朋友都出去,重新‘飞’一遍。”于是,所有的孩子都跑到室外。琴声又响起了,“小鸟们”一个个飞进来,从椅子旁绕一个圈坐在了座位上。教师的琴声又一次停止了,“浩浩,你是怎么进来的,老师叫你学小鸟飞,不是学小兔跳,你出去,一个人再做一遍。”琴声第三次响起了。浩浩一个人做着“小鸟飞”的动作进来……教师终于满意了。

这样的场景在幼儿园里屡见不鲜,幼儿做什么动作。怎样回到座位上都是教师预先规定好的,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被极大地忽视。

自由是人类的本性,是人作为整体而存在的规定性。是人最核心的价值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高的规范就是自由。园规与自由并行不悖,园规中蕴藏着自由的伦理精神。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就阐明了“以儿童为主体”的纪律观,即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获得,她指出:“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时。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老师们就可称他为守纪律的人”,“这种纪律中蕴含着与旧时代那种绝对的、不容讨论的、高压下的‘不许动’截然不同的教育原则。”可见,只有当一个人具有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活动的权利时。他才能真正守纪律。㈣园规对幼儿的行为有一定限制,是在不影响他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自由的园规就是在保证正常保教秩序下,关注幼儿的心灵自由,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三、园规运行中的伦理准则

设计得再好的制度,若没有合适的人去运行。则形同一座坚固却没有士兵把守的城堡。因此完整意义上的制度伦理应包括制度设计伦理和制度运行伦理。所谓制度运行伦理,是指在制度运行或实现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它是制度设计伦理与现实生活的中介,是制度设计伦理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制度设计伦理是关于“是什么”“为了什么”“做什么”方面的伦理,而制度运行伦理则是关涉“怎样做”的伦理。

在传统的幼儿园管理中,实施或执行园规时往往采用硬性管理方式。教师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对幼儿的控制与规训上。许多教师把管理等同于管制人。而没有把实施或执行园规也看作园规的一部分,没有看作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幼儿的许多活动都被教师所制定的形形的条文所“规训”,“照规办事”便是行动的“信条”。其结果必然体现出划一性、机械性、僵化性。各规章条文窒息了幼儿的灵性,剥夺了幼儿的自由。郑三元对此有一段较为形象的描述:“我们义无返顾地维护规则、制度,却很少关注幼儿的内心感受。结果,强制服从代替了理解,也堵塞了幼儿精神生长的源泉,幼儿对诸如坦诚、自信、尊重、责任等的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营造了一种紧张、压抑的班级气氛,也造成了人际间的隔膜与信任危机,这令人不安。”

园规运行并不是纯技术性的,其实施或执行可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合乎道德的运行园规应当遵循公平、和谐、效益的伦理原则。

(一)公平原则

这一原则是就园规对人的关系而言的,是由园规本身的普遍性或普适性所决定的。其基本要求是:教师应该依据园规平等地对待幼儿,既关注每个幼儿应该享有的权利,为他们提供起码的生存发展条件,又让每个幼儿履行应尽的义务;对守规者赏,违规者罚。公平地运用园规、公平地对待每个幼儿是园规公正的体现。公平对待或者“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有两种情形,其一是相同的情况一样对待。其二是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前者的逻辑前提是关于幼儿的同一观,而后者的逻辑前提则是关于幼儿的差异观。园规本身应该反映这两个方面。制度运行应该兼顾这两个方面,否则,它便没有道德上的合理性。

(二)和谐原则

篇2

许多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的意识发展尚不成熟,不能对自己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尊重幼儿,只是采用严格的管教模式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幼儿们进行管理,忽略了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今后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首先,要意识到儿童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是与成人平等并独立存在的、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个体,应该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出符合每位幼儿特点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方案, 要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发展,保证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最后,要建立健全师生沟通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耐心地与每个孩子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他们细心的呵护,并积极地引导幼儿们树立信心,敢于面对困难。

二、在现有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创新

对现有的幼儿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创新是幼儿园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结合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政策,对幼儿园的领导机制进行完善与创新,采取园长责任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制度对幼儿园进行管理。在这种管理机制的引导下,幼儿园的管理决策会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面对新教育制度下的各种难题与挑战,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谋求更好的发展;第二,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对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行完善与创新,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其他部门与人员为辅,要求全员参与,为建立全新的幼儿园管理运行机制出谋划策;第三,详细记录幼儿园每笔经费收入与支出,建立专项经费专项管理的机制,保证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第四,建立员工奖惩制度,实行绩效测量制度,从而督促幼儿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

三、完善并创新幼儿园管理思路

幼儿园的管理思路对幼儿园的管理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许多幼儿园在进行管理时采用的仍然是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幼儿园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限制,严重阻碍了其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极其不利。因此,要转变当前幼儿园的管理模式,采取行政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管理,不仅要注重幼儿园教师政治思想的发展,还要提高其个性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幼儿园要积极组织培训班、讲座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方面的新动态,开拓新的发展思路,最终实现教师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局面,使幼儿园管理工作在全新的管理思路下快速高效地开展下去。

篇3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开展,在追求教育公平和谐发展过程中,私立幼儿教师流失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所缓解,但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现象有增无减。幼儿教师的流失可分为外部流失和内部流失两种情况。外部流失是指幼儿教师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各职业间的流动,即幼儿教师放弃原来的教师职业,脱离幼教工作,选择其他职业;内部流失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机构内部的流动,即幼儿教师从一所幼儿园调到另一所幼儿园。[1]

一、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现状

通过对衡水市大、中、小规模各6所私立幼儿园,共18所幼儿园的调查发现,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现象很普遍,大量私立幼儿园优秀年轻的教师向规模较大的私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甚至大中城市流动,导致衡水市幼儿园教师资源严重不均衡,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无序流动严重影响和制约私立幼儿园管理、教学及教育质量的发展。当前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率逐年增加。

在被调查的18所私立幼儿园中,2007年幼儿教师流失率共计2.1%,2008年幼儿教师流失率约为6.5%, 2009年幼儿教师流失率约为10.8%,2010年幼儿教师流失率达到15.5%。据2011年不完全统计,截止到8月,已经约有10.9%的幼儿教师流失。从被调查的数据看,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率逐年升高,流失现象逐年严重。

(二)专业性幼儿教师较非专业性流失严重。

调查结果发现,流失的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流失比例占89.7%,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流失教师中,所学专业为中文、音乐、美术等师范类专业的占7.9%,而其他非师范类专业的流失仅占2.4%。由此可见,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中学前教育本专业的较非专业的流失显著。而比照18所被调查私立幼儿园的师资情况,由于专业性教师流失严重,专业性教师在师资结构中比例缩小,非专业性教师比例逐渐升高,为私立园的幼儿教师培训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三)中青年骨干幼儿教师流失频繁。

被调查数据中,近五年18所私立幼儿园流失的60多名幼儿教师中,35岁以下流失的占85%,35岁至40岁流失的约占14.5%,仅有约0.5%的流失幼儿教师超过40岁。其中刚入职的私立幼儿教师流失约占总流失人数的58.3%,工作三年以上及担任骨干教师的私立幼儿教师流失人数约占总流失人数的39.2%,其余约占2.5%。可见,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中青年骨干幼儿教师流失频繁。

(四)私立幼儿园规模越小,幼儿教师流失越多。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8所私立幼儿园中,6所较小规模的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率占64.3%,6所规模居中的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率约占21.6%,6所规模较大的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率约占14.1%。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情况与幼儿园规模有一定相关,即规模越小,幼儿教师流失越多,相反,规模越大,越有助于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二、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我们在获取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深入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与其管理者、幼儿教师的深度访谈,梳理总结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的原因。

(一)个人因素。

从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流失教师的个人因素分析看,首先,与个人职业兴趣有关。部分流失的幼儿教师对幼师专业、幼教职业并没有太大兴趣。尤其是本专业流失的幼师,之所以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是因为就学分数低,学习要求难度低,等等。其次,职业信念较低,职业承诺欠缺。这与其职前教育有关,衡水市私立幼儿教师主要来自衡水、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区的幼儿中等师范院校、部分大中专院校,少数本科类院校,其中以幼儿中等师范类院校为主。传统的幼师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由于重点强调幼师“弹、唱、舞、美、讲”等应用性技能而忽视了对其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忽视其入职后的适应性培养,导致新入职幼儿教师特别是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现象显著。最后,个人职业倦怠较严重。在与私立幼儿园教师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带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私立幼儿园中超负荷工作。私立幼儿园管理过于要求“关注园所效益”、“注重幼儿安全”、“追求特色教学”、更高效的“服务家长”等,使私立幼儿园教师增加了很多职业重负;私立幼儿园教师在每日高付出与低收入待遇之间的矛盾,在个人追求专业发展与园所现实提供发展环境之间的矛盾中,逐渐产生职业倦怠,进而选择离职。

(二)职业因素。

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失除了个人因素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与私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因素有关,其根源在于学前教师教育体制及私立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私立园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方面,总体看,学前教师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学前教师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体现在人才培养类型与规格、职前培养与继续教育模式等方面,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前专业人才素质结构不完整,特别在职前、初入职及职业高原期等关键时期缺乏对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由此导致幼儿教师各个工作期的不适应,工作压力剧增,进而选择离职。另一方面,私立幼儿园管理体制存在不足。虽然国家近年来注重学前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等。”关于私立幼儿园的开办等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但是对民办私立园教师招聘、教师地位和待遇等问题并没有相关法律依据,致使私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门槛低,在职工作缺乏专业发展意识与动力。

(三)园所因素。

对于幼儿园而言,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也对幼儿教师流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衡水市属于河北省地级市,城乡经济发展以软实力项目为主,经济欠发达。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与大中城市的私立幼儿园、衡水市公立幼儿园等相比,在幼儿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待遇,园所规模和园所文化,园所管理制度,以及为幼儿教师提供的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园所发展对幼儿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社会阶层重新分化与整合引起人们价值观的重组与变化。对教师群体而言,经济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实对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突出表现为教师价值取向出现二重性:教师在追求社会价值时,开始重视个体价值的定向;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同时,比过去更重视创造个人财富。[2]立足“经商者”的视角,一切向“钱”看的经营管理势必会制约在园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唯有“以儿童为中心,服务儿童、家长与社会”,并辅之以一定的经济地位待遇,才能从根本上坚定私立幼儿园教师对幼教职业的信念。

三、稳定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对策

(一)增强对私立幼儿园教师的扶植力度。

首先,落实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积极制定并贯彻相关法律,明确保障幼儿教师特别是私立幼儿园教师经济及法律地位与权益。重视解决私立幼儿园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的解决。不仅仅停留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文本中,还要结合相关法律与河北省衡水市私立幼儿园实际,制定河北省衡水市私立幼儿园管理制度与监管制度,切实保障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

其次,为私立幼儿园教师提供晋升机会。立足河北省衡水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衡水市私立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聘任制度等,全面落实衡水市公私立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及专业发展的权利,确保其发展权。

(二)建立公私立幼儿园共同体,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在衡水市公私幼儿园中组建衡水市公私立幼儿园区域共同体,共享优质资源,通过衡水市学前教育论坛、衡水市公私立幼儿教师优质课评比、公私立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评比、衡水市幼儿教师沙龙等活动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增进衡水市公私立幼儿园的交流,为衡水市优质学前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三)完善私立幼儿园内部管理制度,促进幼儿教师流动规范化。

稳定的师资队伍是私立幼儿园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而高效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人员稳定的重要因素。衡水市私立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应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好的园长是园所成功的一半,私立幼儿园园长应以身作则,激发和增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将园所专业发展要求自觉内化为自我专业成长的内部动力,以有助于幼儿教师个人及园所发展。应为幼儿教师进一步在职发展提供机会,帮助其确立不同阶段职业发展目标,鼓励幼儿教师将个人发展与幼儿园园所发展目标相结合,在幼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能与幼儿园组织目标实现达成共识。

幼儿教师流失问题是制约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逐步落实,有关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会受到更广泛关注,并得到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幼儿园教学质量管理的好与坏,不仅仅关系到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牵涉到每一位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待。当前伴随着幼儿园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园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了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心的问题,以及幼儿园对于整体的教学质量把控的问题,还有就是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师资力量的继续教育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直接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就幼儿园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

一、幼儿园教学质量管理的问题

首先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原因,另外一个就是来自于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体制问题。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他们对于日常教育教学手段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了,幼儿园教师还没有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幼儿教师真正地从教师的岗位转变成为幼儿园中一员的角色。从这个角色转化的角度来看,幼儿园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多地承担起自身角色转变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世界,是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教师对幼教理论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信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认识到幼儿是互动中的学习主体,是能动的主体,他们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多种活动获得发展,也必须通过教育活动中的探索、游戏、交往、操作等主体性活动才能获得真正发展。[2]

其次,就是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了制度还没有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还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制度来说,一般幼儿园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幼儿教学管理制度,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的相对较少,这样的话就不能够发挥出管理制度的作用,比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制度的要求来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幼儿教学制度的良好作用。幼儿园教学质量管理更多地时候问题往往出现在教师对于幼儿的日常管理上面,只有完善好日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的手段,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幼儿园教学质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日常管理的有效性。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当前幼儿园教学中的知识化教学的现象相对比较严重,这样的话往往就导致了教育教学任务的提前,往往容易导致幼儿在进入到小学阶段的时候产生一种抵触学习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能够影响到幼儿的一生,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往往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影响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些现实问题最重要的解决方法不仅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而且也需要幼儿园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日常管理制度,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变。

二、幼儿园教学质量管理的应对措施分析

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管理,需要从教育管理的制度上进行严格规范,同时还需要教师在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特点,找出一条能够适合幼儿园教学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提升和完善教师的各项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幼儿园教师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的目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可以看到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才能够将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升起来,让幼儿教师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各项教育教学的培训过程中,不仅仅是对于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将自身的工作情况更好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和完善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更有效地完善日常教学工作。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应对策略来说,还需要建立起的就是要从幼儿园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角度来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对于开展幼儿教育主导者教师用制度来进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更能够有效提升和完善日常的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创新对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管理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好的管理制度就难以提升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只有拥有了幼儿园工作的标准和规范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幼儿园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目的。

最后需要幼儿园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教训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出一条能够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教育教学之路,制定出适合于自己幼儿园发展的思路,从而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最终达到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质量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出现在了教师和制度两个层面上,鉴于这样的一种现实状况,就需要教师和幼儿园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适合于幼儿园日常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应对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二)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三)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制定幼儿园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篇6

一、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机会失衡

在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表中,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幼儿园教师对培训需求都很强烈。在幼儿园教师现实所参加的培训中,参加过教育局组织培训的公办幼儿园教师人数(82.1 0Ic , 84.80Ic)远超于民办幼儿园教师人数(40.8%~ 38.8%)。在国培及省培两类培训类型上,南宁市示范性幼儿园、未评级幼儿园两个等级的公办园教师参加过国培及省培的人数一等均超过同级的民办园教师。同一性质的南宁市示范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过国培(6.1 %)、省培(8.2%)的人数比例高于未评级民办园教师(4.0%~6.1 %)。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幼儿园中,不同层次的幼儿园教师所获得的培训机会也存在差异,大多数幼儿园倾向于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尤其是参加较高层级培训。

(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幼儿园教师在选择当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项时,两个不同等级的公办园及民办园教师选择缺少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选项的人数比例分别为66.70Ic, 57.10Ic, 63.00Ic, 65.30Ic,在所有选项中被选频次最多。笔者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得知,幼儿园教师参加的培训内容基本都是全园性或者大班式的统一培训,针对不同教龄、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较少,教师接受的培训内容基本都由园长或培训讲师决定。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不同教龄、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不同,但在现实的培训中,教师接受的培训内容往往是自上而下,培训者更多的是根据已有的可控资源来确定培训内容,教师参与培训内容选择的权利缺失。

(三}培训形式传统单调

幼儿园教师在选择当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项时,选择培训过程实践性环节不够培训形式过于传统的人数比例分别排在第二、三位。在教师参加过的培训形式中,多以教师集中统一培训、培训者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形式,将幼儿园教师处于纯粹的学习者的地位,缺乏启发和互动。在教师的培训形式需求调查表中,教师对专家具体指导的需求要高于对专家讲座或报告的需求,但在现实培训中,培训者无法满足教师想亲自参与实践并得到培训者的具体指导需求。

(四)培训实效性不高

幼儿园教师在对培训的总体效果进行评价时,南宁市示范性幼儿园及未评级幼儿园的公办园、民办园教师认为培训的总体效果为一般的人数比例分别是33.30Ic ,32.7%, 32.6%,51.0%,超过三分之一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培训的效果低,特别是未评级的民办园教师认为培训的效果一般的人数比例达到51.0%。

从对培训形式的调查的情况来看,教师们参加得最多的仍旧是以观摩活动、听讲座等传统培训形式,这些培训形式,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常常忽视了教师的互动性、参与性,导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一些民办园教师参加的外出培训以民办幼儿园的经营为导向,主体需求未得到满足,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不高,这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培训政策及制度不合理

根据南宁市有关教师职后培训政策规定,等级越高的幼儿园政府给予的培训资金补贴越高,拥有参加政府组织开展的培训尤其是高层级的培训的名额也就越多,政府派专门的指导人员入园对幼儿园教师开展培训的次数也就越多。同时,当前广西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首先,当前的幼儿园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不系统。笔者通过访谈得知,当前幼儿园教师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与连续性。众多培训无计划的蜂拥而上,缺乏本地区特点与参培幼儿园教师的整体全面的把握,只是根据上级要求或发达地区的经验开展培训。有些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对于制定的纲领性文件和实施细则执行不足,各级主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强,这些导致部分培训流于形式。其次,幼儿园教师培训后的跟踪制度不完善,培训结束后,培训院校与学员的交流和沟通太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及时地得到反馈。

(二)培训讲师队伍能力不一

幼儿园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最主要目的便是希望能获得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知识信息,而且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又各不相同,当前幼教改革及幼儿园教师不同的培训需求对培训教师队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幼儿园接受过的培训当中,既具有深厚的幼教理论知识基础,又拥有丰富的幼儿园教学一线工作经验的培训讲师不多。很多培训者来源于高校教师队伍,这些大学老师的理论水平很高,但长期从事高校的理论教学和研究,对幼儿园教学一线工作不了解,缺少幼儿园教学经验,对幼儿园教师有关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的能力不足。也有部分培训教师来自于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她们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层面能对参训的幼儿园教师进行指导,但往往因为相关理论知识的缺乏造成对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幼儿园教师也无法真正深入的理解。

(三)忽视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

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是开展培训活动的前提,也是使培训有效迁移的前提。当幼儿园教师被问及在培训前,培训者或培训机构向她们收集过关于培训哪些方面的信息或建议时,南宁市示范幼儿园公办园、未评级的公办园及民办园教师选择没有收集过的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0.5%、19.6%,32.7%。在培训中及培训后,培训者或培训机构向她们征求过什么建议时,也有部分教师表示没有征求过。笔者通过对培训者、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了解到,在幼儿园教师培训内容的决定者方面,主要来自于教研领导部门、培训机构、园长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很少或根本没有照顾到参加培训的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的时效性必然低下。

(四)部分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带有功利性

在对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的原因进行调查时,两个等级的公办园教师及民办园教师选择评职称需要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1.0%、28.6%、30.4%、38.8%。选择去参加培训可以附带某些收益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2.8% , 12.2%,4.3 % ,}6.1 %。笔者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也了解到,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功利意识浓厚。幼儿园教师不良的培训动机必然使培训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三、改进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对策

(一)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建设,改革培训机制

在培训讲师、培训机构与参训的幼儿园教师之问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机制,并规范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制度,适当均衡不同等级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机会。政府应该对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进行宏观管理,从资金、管理,政策等方面保证各等级幼儿园教师享有同等的职后培训机会。尤其要规范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制度,出台奖惩条例,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特别是未评级民办幼儿园教师职后参与培训情况进行监督。为解决当前幼儿园教师希望在工作期问培训但在工作期问又没有时问参加培训的窘境,应建立新型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管理制度,使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利受到尊重。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明文规定幼儿园教师在一定的工作年限后有权接受一定时问的脱产培训,且薪金照发。各级幼儿园可以根据园所实际情况,每周有一次或每月有几次幼儿提早离园制度,以便幼儿园教师利用它来参加培训。

(二)重视培训者的遴选、培训

提高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质量,培训的师资队伍质量是关键。培训教师是培训内容的理解者和表达者,也是培训方式的实际操作者,培训教师能力和素养不同,培训内容的编排、表达也不同,因此其培训的效果也不同。参加培训的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也处于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她们对职后培训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对幼儿园教师培训师资的选择要严格而灵活。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者需求的调查上,更多的教师选择在培训中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线培训者,因此,在培训教师的选择上,将那些理论水平较高、有幼儿园教学工作经验、在幼儿园及培训机构中有较高威望和认可度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当前我国有必要加大对幼儿园培训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专职培训教师的比例,扩大培训教师队伍,构建适应不同层次培训需要的培训教师团队,形成培训师资网络,使幼儿园职后培训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重视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需求的收集与分析

篇7

一、成立领导小组,责任到人。

我园对宣传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结合我园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将宣传月活动细化分工,具体到人。

二、本次活动的宣传内容

1、深入贯彻落实《指南》,引导广大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学好《指南》、用好《指南》,学会把《指南》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实际行为。

2、宣传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增强社会共识。宣传学前教育发展政策,推广各地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典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3、宣传幼儿园管理制度,促进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广泛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育儿知识,引导家长和社会正确的评价幼儿园;宣传管理规范的幼儿先进典型,让广大教职工深刻理解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要求和标准,增强教育工作的规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具体方法及措施:

一是举行启动仪式,大力做好宣传。召开家长及教师会议,幼儿园全体家长、教师共计9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上,领导做了生动的动员讲话,老师们立下了庄严誓言——“我骄傲,我是幼儿教师”,家长代表对教师的辛勤付出给与了理解和支持。孩子们演唱亲和的幼儿歌曲感恩教师。

二是开展演讲比赛。为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展示教师风采,幼儿园开展了“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演讲比赛,教师们在聆听与讲述中感受到了幼教事业的伟大,坚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与信念。

三是组织亲子活动。为让家长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性,更加支持教师们的工作,我园不断加强家园共育,邀请家长们走进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篇8

二、全面优化幼儿园的师资队伍

衡量一所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情况。幼儿教师是整个幼儿教育的参与者与实施者,想要真正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确保幼儿教育能够顺利发展,必须把握好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幼儿园的管理者和素质良好的教师。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系统地研究幼儿教育,并指派专门的管理人才来管理幼儿园。另外,相关部门与幼儿园领导者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值得一提的是,以社会力量办学的幼儿教师也应该进行登记备案,坚决不允许品行恶劣的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另外,幼儿园还可以采用委培的方式,定期组织园内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把幼儿教师队伍打造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三、更新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的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幼儿教师要想转变以往“幼教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小孩”的教育观念,就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将发展幼儿教育的相关事业作为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首先,有关部门必须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幼儿教育的地位,并把幼儿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去;第二,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各种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活动,真正实现全面教育;第三,在开例会的时候,所有幼儿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构想。另外,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完善与改革幼儿教育体制,加强多方面的沟通。除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之外,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还应该明确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实现学前教育的最优化。

四、实施民主化的幼教管理工作

民主的概念不仅是一种基本的政治原则,也是对伦理的一种要求,同时也属于管理方面的相关理念。民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也是规范人们道德规范的有效方式,幼儿园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具备强烈的民主意识,力求在管理中真正实现“人人平等”。幼儿园领导在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时,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能在相关的管理工作中掺杂个人看法和情绪,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师的平等。对于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管理者应该坚持民主原则,扩大幼儿教育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范围,以增强对幼教工作有帮助者的积极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民主化管理。只有在幼儿教育相关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民主性,才能推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五、制定科学的幼教管理制度

要想真正发挥幼儿教育管理制度的最大作用,幼儿园相关领导就必须重视幼儿教育的管理制度。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提到的“规矩”就是指幼教管理制度。推行制度管理策略对我国幼儿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因在于管理体制本身的特点。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对推进幼教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对幼教事业起着约束性作用。管理制度中的相关条例严格地约束着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严格的约束,相关的教学才能有序展开;其次,幼儿教育相关管理制度有着明确的指引性。相关制度规范可以直接明了地告诉教师,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身为成年人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必须从根本上拒绝和抵制不道德的事情。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必须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带领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幼儿教育相关管理制度对教师起着激励的作用,它利用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存在,幼儿教师才能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篇9

和谐观念秉承古代“和”的理念,主张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来消除互相之间的对立,融会互相成全的观点,提倡建立柔和的管理制度。和谐理念对幼儿园管理制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幼儿园管理中,学校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鲜明的管理网,任何一个层面上发生断层现象,都必将会扰乱整个管理链条。因此,合理运用和谐理念构建幼儿园管理制度是不可或缺的。笔者从和谐观念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实施三个方面阐述。

一、幼儿园管理制度中和谐观念的理论建设

在现代化科技的迅速发展时期,处处都在倡导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幼儿园管理制度也不例外。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幼儿园教育中一片简单明了的现代科技符号,所有的教学操作都可以通过机器来完成,幼儿接触越来越多的是冷冰冰的屏幕,再是暖色调的画面,没有人的气息总是缺少点什么。逐渐地,人们呼吁人文管理,渴望人文关怀。人文管理制度渐渐从黑暗走向光明。人文管理可以说是和谐理念的最直接的体现,幼儿园管理制度中运用人文思想,将注意点重新回归到“人”“情”,用人文的关怀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在被管理中感受到学校给予的温暖,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校园的温馨。幼儿园管理制度中和谐理念的灌输是打造和谐校园的基础,在观念上重视起来,有了理论上的支撑,实践才会源远流长。

二、幼儿园管理中的队伍建设

一个集体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人才能创造出管理上的和谐。幼儿园工作人员队伍中,各有各的分工,专长综合教学的就负责班级总体管理,沟通交流技术较好的就负责外交,幼儿园园长的管理首要任务就是搞清楚学校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特长,根据其特长具体安排工作。幼儿教育专业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幼儿园管理更需要体现专业化的素养。如果一味地机械化操作,根据条条框框进行管理,势必会导致学校各因素之间的摩擦,影响校园的和谐。规范化的管理会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上的漏洞,但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情感上的交流。冷冰冰的管理制度谁都不喜欢,尽管它有必然的优势。幼儿园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圃,盛载着希望。幼儿园管理的人性化是顺应校园发展的需要,只有将人情味的管理与理性管理相结合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校园。幼儿园在内部分工设计上,只有互相磨合,互相沟通,理解和宽容同在,实行柔性化的管理,才能将幼儿园教育发扬光大。

三、幼儿园管理中的制度构建

制度管理向来是最为强硬的管理方式,它约束了幼儿园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了管理效率。每个幼儿园都有形形的管理制度,但是缺乏人文色彩是普遍的问题。规范教师坐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班级表现评分制度等都是幼儿园常用的管理制度,它确实也约束了幼儿园各方面的发展,增强了幼儿园管理上的有效

性。但是大部分制度的构建都是针对“人”,作为被管理者,都希望得到必要的尊重,可以有情感上的沟通,往往冰冷的制度忽略了人情上的温暖,将人与制度对立起来,想要用制度来压倒人,这样常常会适得其反,让教师失去教学的积极性,消极工作,降低工作效率。

人性化制度构建,首先就是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所有制度的建立是服务于人的,是为了让人的生命更加精彩。如果说将人的生命力放在首位,倡导让人活得有尊严,那么工作开展必然会生机勃勃。制度的设计不是为了“吃掉”人的性格,而是要让人的多样性焕发出来。其次,制度的构建要以激发积极性为目的,适当限制。所有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事物向善发展,同时也要限制不良的因素。幼儿园管理中,人是最大的管理因素,只有激发人的积极性,才能让幼儿园更好地发展。因此,在制度设置中奖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调动积极性的需要。同时也需要注意奖惩结合。最后,最佳的制度要让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幼儿园教师是辛勤培育祖国未来的园丁,其重要任务就是让孩子们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幼儿园管理制度的构建要能够让教师感受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

四、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实践

实践出真知。幼儿园管理在具体的实施中才能够找出问题,体会到管理的真谛。人性化管理中,幼儿园能够做到将问题摆到台面上,大家一起解决,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躲躲藏藏。和谐理念追求的是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幼儿园管理中,需要以情感为纽带,精神为依托,共同追求美好的未来。校园管理与教师融为一体,在实践中体现教师的价值,在实践中成就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篇10

我国发展教育事业提倡民办与公办并行发展,近几年民办幼儿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解决了大批幼儿入园学习问题,为年轻父母分担了教育幼儿的责任,民办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地区的重要教育发展产业。但是,尽管民办幼儿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民办教育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大大缓解了公办幼儿园的办园压力,将幼儿教育带入百花齐开局面。民办幼儿园从诞生到发展,从受到质疑再到人们的普遍接受,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历程。当前国家开始公开提倡民办幼儿园的发展,2010年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推动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1]。

(二)民办幼儿园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民办教育政策不充分

我国民办幼儿园在发展之中获得的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强,与公办幼儿园相比缺少专项的制度保障和思想指导,因此民办幼儿园的改革和发展普遍呈现出缓慢、僵硬的状态。

2.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不受保障

当前的民办幼儿园招聘教师难,要想吸收到优秀的幼儿教师更是不易,因为民办幼儿园教师地位不高,流动性大,幼儿园能够提供的福利待遇也大大不如公办幼儿园,致使一些幼教专业的大学生宁可应聘其他行业工作也不愿在民办幼儿园中教学。

3.民办幼儿园办学思想不端正

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办学思想不端正,我国每年适龄幼儿数量繁多,公办幼儿园无法满足这些适龄儿童,因此一些办园者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注重幼儿园的承载力,导致一些民办幼儿园招收的幼儿数量远远超过适宜的招收标准。此外,民办幼儿园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不注重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不将办园当做教育事业,严重损害了我国民办幼儿园的名誉[2]。

二、提高民办幼儿园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监管制度,加大政策扶持

当前,我国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但是其中没有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专项法规。这样使得很多民办幼儿园钻法律漏洞,促进了违法办园等违法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其他优秀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民办幼儿园监督管理制度,为优秀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落实政策,提高民办幼儿园地位

民办幼儿园在社会上的地位始终不高,这是由于当前我国的各项法规政策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民办幼儿园的地位,只是对民办幼儿园的相关管理进行了规范和管理,这种情况阻碍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出台能够提升民办幼儿园地位的政策,促进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

(三)培养精英幼师队伍

民办幼儿园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吸引优秀的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优秀的教育资源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而培养精英幼师队伍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严格控制招聘环节,选取真正具备高水平的人才加入幼儿园,招聘的教师需要具备职业资格证,自身还应该具有乐观开朗、耐心负责的性格特征,可以与小朋友良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小朋友的喜爱。其次,幼儿园需要为教师提供适宜的福利保障,因为幼儿园内的小朋友年龄普遍幼小,现阶段幼儿园发展过程中会要求幼儿教师对小朋友的人身安全负全面责任,使得幼儿教师身负巨大的精神压力。为了缓解幼师工作压力,提高幼师工作热情,需要向幼师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最后,定期开展幼师培训,时代在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的在进行改革和变化,民办幼儿园需要为幼儿教师提供定期培训,邀请教育专家来园进行讲座,提高幼师的个人素质和技能,提升园内整体师资水平。

(四)健全园内管理制度

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水平提高还需健全园内的管理制度。民办幼儿园的院长需要确立正确的办园宗旨,建立严格的工作规章与管理制度,改善工作人员的作风,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此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信赖保证。

(五)创品牌教育幼儿园

民办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如公办幼儿园能得到家长的青睐,这是因为当前的民办幼儿园多是一些小规模、信誉度不高的私人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中也存在一批树立起品牌概念的幼儿园,使其在城市之中获得很多支持。由此可以预见,民办幼儿园要想寻求更高的发展,还可以从树立品牌角度出发,将幼儿园建设成高品质、高信誉的品牌幼儿园,以此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促进幼儿园的发展与管理。

三、结束语

目前民办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将会顺应形势作出变革,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促进民办幼儿园朝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篇1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11-01

一、引言

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地指出,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专业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小康社会。

在我国,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起点,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幼儿园还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缓解年轻父母的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我国中小学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也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由此可见,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根据本人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一体校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就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谈几点思考。

二、关于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青年幼师的比例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也越来越高,已经全部达到大专学历或大专以上学历,并且其中本科学历比例较高。在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教育系统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参加工作的骨干教师与本世纪初期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两支队伍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均衡布局的发展局面。

建设幼师队伍,首先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从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与目的出发,坚持适度超前的幼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幼师的培养力度,整体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德育水平,用最科学最优越的教育方式对儿童进行培养,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建设幼师队伍,需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骨干教师。

建设幼师队伍的基本任务在于加强师德建设与提高专业能力。第一,加强师德教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尤其是幼儿园教师,面对刚刚进入学堂的孩子,师德更为重要;表面上看,师德是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社会和学校对教师职业的客观要求,实际上,它是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一种特定需求;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确立以德为重的学前教育理念,才能使幼师将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并贯穿于学前教育工作之中,达到以德育人的良好效果,同时也实现幼师队伍师德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其时代性与时效性。第二,提高专业能力:幼儿园是为孩子们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师德建设的基础上,需要幼儿园教师认真研究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孩子们在日后的小学、中学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我们的幼师队伍,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接受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模式进行幼儿园教学课程设置,加强创新,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学校是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监督者,也是对幼师建设的实践者和落实者,因此学校必须针对幼师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改善与加强措施:

第一,学校应加强学前教育规划,将幼师队伍建设与学前教育计划紧密联系,促成幼师队伍建设与教育计划的共同实施。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对于国家而言,搞好国民的学前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国家整体教育方针,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当前基本国情和当地教育情况的幼儿园教学计划,而我们的幼师队伍,则需要将这些业务计划逐层审核、层层分解,最终促成教育计划的实施。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幼师队伍在对学校学前教育规划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自身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提升,学校与教师获得双赢的良好效果。

第二,学校应健全幼师管理制度,完善幼师培训机制,强化幼师评价体系。

学校应针对幼儿园建立分层管理制度,建立以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项目组长等逐层管理与负责的机制,明确幼儿园管理干部在学校幼师队伍建设中的责任和作用,促进学校幼师队伍以及整体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幼师这支队伍,一定要根据其资历水平、任职能力等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从“青年教师”向“成熟教师”转化,再向“骨干教师”发展的整体发展路线。学校应根据办学宗旨和社会需求,建立起本校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自评与互评体系,同时让学校管理者和社会家长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按期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考核,奖励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增强幼师队伍的凝聚力。

三、关于提高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我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未来。多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家庭逐步开始重视小学教育,比如在某些农村地区会有一部分学生舍近求远到比较出名的城镇学校去读小学,即便是在同一所小学,也会有很多家长和学生为选择名师和班级而费尽心机。这一切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开始意识到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并主动选择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对于学校而言,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小学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呢?根据多年对学校小学教育系统的关注与研究,笔者认为,要更快更好地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首先就是小学教师业务水平的问题,虽然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也整体提高,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科学,但是小学阶段的教学水平与幼儿园阶段大不相同,它要在继续培养儿童德育发展的同时,尽量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简单地说,就是要学到东西,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就是地域差距,我国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学条件相差甚远,教师待遇也各不相同,严重制约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小学教师队伍培养,是推进中国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所在。下面,从两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加强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

第一,重视师德建设,加强教学业务水平。

相比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培养与提高。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必须重视师德建设,小学教师自身所具备的道德情操、思想信念和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更应加强师德建设,加大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让每一位小学教师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规范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发扬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合理引导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重视师德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应切实加强和改善教师培训工作。当前,部分小学存在忽视教师培训的现象,往往表现在教师业务培训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评职称而进行培训,学校内部或者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较少,这也严重制约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实效性,培养教师启发式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优化管理制度,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待遇。

在制度方面,学校应该根据本地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建立适用于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搞好内部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条件上,要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合理确定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努力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福利待遇方面,要全面贯彻和落实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完善教师住房、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

四、关于提高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阶段,中学生面临着学习知识和培养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人生任务,同时还要面对升学压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学阶段,学生能否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各项潜能,为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关键取决于中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学生具有相对比较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一些事物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意愿和意见,因此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培养学生。学校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中学教师队伍,就必须从更高的角度来严格约束和培养中学教师。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高尚师德对在校中学生高度负责;其次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第三,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学内容,不断反思、改进和提高,以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第四,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同他们进行有效地沟通,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作为中学教师队伍的管理机构,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治校方略,抓好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这里,稳定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思想稳定,其二是人员稳定。对于中学教师,要实现对教师队伍的充分尊重。同时学校也要充分依赖教师来搞好教育事业。学校应认识到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角色,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中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学校应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将培养教师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使整个中学教师队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爱岗敬业,在教育事业中享受人生快乐。同时要注意保护教师队伍,从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社会评价等各方面对中学教师这支庞大的教师队伍进行保护,让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给教师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嘉丽;浅谈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政府的职责[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2]陈强;各地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J];幼儿教育;2011年10期

[3]丁海东;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J];幼儿教育;2010年33期

[4]戴翰林;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5]李志凯;赵俊峰;小学教师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李玉峰;师保国;申继亮;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