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01:16: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品牌规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众汽车在辉腾上该隐身而未隐身给品牌带来很大的伤害,巨额研发和市场推广费用付之东流。随着近年来低端市场被蜂拥而至的日韩品牌占领(丰田、本田、现代、起亚等),大众决定在高档车领域开疆拓土,生产更贵、而且应该是更多利润的豪华车,于是,在2003年11月推出辉腾。辉腾的原意是“耀眼”、“光芒四射”的意思。大众汽车以此来命名其新款豪华轿车,同时也赋予了它生命与力量。即使与同级别的宝马7系、奔驰S级相比,辉腾所提供的装置也属顶级。作为标准配备的水平控制空气悬架极好地运用了运动学原理,使该款豪华车在乘坐舒适性和驾驶动感方面几乎可以满足最苛刻的要求。辉腾的所有部件都经过精心设计以达到车速300公里/小时的要求。卓而不凡的设计,顶级的性能表现及所有深入细节的至臻完美,让辉腾的豪华气质展露无遗。《Business 2.0》杂志则更不吝啬溢美之词,称辉腾在现今销售中的豪华轿车领域无人能敌,以压倒性优势在豪华车市场鹤立鸡群,堪称“华美之车”。然而就是这一被称为
一、集团品牌与产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关系如何界定
即集团品牌在产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包装与广告宣传中出现的权重该多大,以什么形式出现?如中粮国际与麾下的长城干红、金帝巧克力、福临门食用油、凯莱酒店、中粮地产之间的关系;华侨城集团有康佳集团、华侨城控股、华侨城地产以及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深圳湾大酒店和威尼斯酒店等知名企业品牌。华侨城集团品牌应该如何处理与麾下的康佳电子、旅游、酒店等产业之间的品牌关系?是采用雀巢与宝路薄荷糖、美禄高能饮料式的双品牌结构呢,还是采用宝洁与飘柔、舒服佳、护舒宝式的背书品牌结构,或者干脆是丰田与凌志、福特与沃尔沃那样的隐身品牌结构(即东家是隐身的,企业一般不愿意让消费者知道品牌的投资商与拥有者为何方神圣)。
二、各层级品牌一体化时如何定位各自的品牌内涵
即集团品牌、产业品牌甚至产品品牌是同一品牌时,集团品牌与产业品牌、产品品牌其实是不同品牌,如海信集团与海信空调是不同的品牌,那么不同层级的品牌定位应该如何确定,如何既有共性又有区隔,在不同层面良性互动相互提升。
GE是集团品牌,同时又是机械电子、工程塑料、医疗器械的产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华源既是集团总品牌,又是华源生物科技、华源纺织等产业板块的品牌。那么GE与华源应该如何定位各层级的品牌内涵,在应对竞争,取信取悦目标客户中如何发挥不同的功能并产生联动?
三、应采用单品牌策略还是采用多品牌策略
集团的不同产业和产品,应该采用单品牌还是多品牌战略?同一种产品应采用单品牌战略还是多品牌战略?
如华润有地产、超市、啤酒等产业,华源有生命科技、制造、纺织等产业,光上市公司就有四家,哪些产业可用同一个品牌,哪些产品应发展新品牌?中国石油光油就有昆仑、大庆、七星、飞天四个品牌;普天接管了原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与邮电器材总公司的盘子,麾下光手机就有东信、首信,再加上收购控股的波导连同普天自己共有四个品牌。中石油与普天究竟要保留多少个品牌?
四、并购中的品牌整合——保留还是放弃
多元化企业集团在并购过程中,砍掉被并购品牌用集团品牌或集团内的其它品牌一统天下,还是保留被并购品牌? 如果砍掉被并购企业的品牌,以什么样的节奏砍?集团品牌与被并购品牌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是
目前茶叶行业企业销售渠道有传统渠道、专卖渠道、现代渠道、特殊渠道、电商等。其中,传统渠道是重要的分销模式,销售产品以中低端茶叶为主,批零兼营,约60%的茶叶通过这种形式分销到各个小茶庄、便利店、食杂店等。
目前大多数品牌茶企传统通路经销商的构成有副食品批发商、茶叶批发商、商超配送商等;经销商实力参差不齐,经营规模大小不一。经销商下线客户的档案缺失,业务开展仅局限在经销商层面,渠道控制力明显不足,市场推广受到限制或阻碍。经销商下线存在重叠或冲突,导致价格战,造成经营利润下降,最终影响品牌忠诚度。产品仅作为经销商的搭配品种进行销售,并非作为主推品牌来经营。
针对目前品牌茶企传统渠道发展现状,应制定系统的渠道发展策略,发展专业化的有强大分销能力的经销商团队,培育有实力、有能力、可持续、可协同的经销商团队,实现分销网络区域化、品牌化,实现公司与客户共赢。
下文将从传统经销商定位、经销商的选择与开发、经销商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品牌茶企传统渠道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一、传统渠道经销商定位
1.传统渠道经销商的定义:经销是批发商(或中间商)向生产者直接购进商品,然后再转卖给其他生产者或零售商的业务形态。批发业务一般由批发企业来经营,每次批售的商品数量较大,并按批发价格出售,商业批发是生产与零售之间的中间环节。
2.传统渠道经销商的分级与布局
(1)传统渠道经销商的分级
一级经销商――指与公司签订经销商合同,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开设至少一家产品展示及体验中心店,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政策,在双方合同约定的区域和渠道内销售公司产品,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二级批发商――为与经销商签有长期合作协议或保持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负责产品二次分销或配送的以小规模批发及配送模式为主的独立经济实体;零售商――又称为售点,即直接向消费者提品或服务的零售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茶店、茶馆、烟酒茶店、副食品店、商超专柜、非连锁中小便利店或超市、酒店、餐厅、休闲场所等;
(2)传统渠道经销商的布局
应在A类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及B类城市(省会城市)主要开发一级经销商,在茶城、茶叶批发市场、茶产业集中市场布店。在C类城市(地级市)协助签约一级经销商发展下线。
二、经销商的选择与开发
1.经销商选择基本条件与资源配置要求
新开经销商按照有实力、有能力、可持续、可协同的原则进行选择,设置评估指标,销售团队人数不少于5人;二级分销售点(或下级客户)不少于50个;店面使用面积不低于100平米;统一不跨区域销售等。
2.经销商的开发流程
(1)经销商的初选:收集到意向经销商的资料后,了解经销商的基本资质、个人背景等信息,符合申请基本条件,作为复选对象。
(2)经销商的复选:优先考虑具有品牌运营经验,且从事茶叶分销3年以上的个人或企业;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愿意与公司长期合作。
(3)经销商终选: 实地考察经销商,洽谈合作细节,完成经销商终选。合同签订,相关款项到账。
三、经销商管理
1.经销商的销售预算管理
(1) 分月度销售预算:根据行业月度销售指数及月度畅销品类制定销售目标,细分到品类销售额。
(2) 分销客户发展目标:针对区域经销商或有实力的经销商制定分销客户拓展数量目标及区域布局计划。
(3) 经销商资源配置计划:为达成业务目标,经销商需投入的人员、运营资金、仓库、管理工具等资源计划,以支持业务的发展。
(4)市场推广计划:为支持业务目标的达成和品牌建设而开展的全年市场活动计划,如:广告投入、促销、品鉴会等,及具体的费用投入使用计划。
2.经销商培训及督导管理
(1)为提升分销商员工的企业忠诚度、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从而有效的提升单店运营能力,设培训班。提升经销商的经营管理水平的职能,维护公司品牌形象职能,提升店员综合素质的职能、信息收集整理的职能。
(2)定期经营回顾为及时了解经销商的市场情况、销售进度,跟进各项计划的落实,就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达成共识,相关人员应定期与经销商进行生意回顾。
3.经销商日常业务管理
(1) 经销商销售价格管理:为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合理的竞争,提升经销店的整体竞争力,总部对所有签约经销店在产品销售价格上做了如下规定。经销店专属系列产品,销售价格遵循总部制定的统一零售价格。
(2)经销商销售渠道管理。经销店的专属系列产品仅在中国茶叶经销店销售,销售对象为一级经销商。不得在除经销店之外的网络、商超等其他任何渠道进行二次销售。经销店所有产品只在公司授权的区域进行销售,不得在非授权区域进行销售。经销店只销售公司授权的产品,公司未授权的或非公司产品均不得在店内销售。
(3)经销商费用及返利管理。
如下图所示:
(4)经销商订货管理
①现货采购:公司在收到经销商采购订单,并核对无误的情况下,经销商按照采购金额付款至公司,我司在收到货款后,三个工作日内将货发出
②公司征订:经销商在收到产品征订通知后,根据需求与我司签订征订产品采购合同,按合同金额支付一定比例的货款;合同签订后,产品的数量及品种等不可更改。经销商在付清全款后方可发货。
③经销商定制:根据经销商定制要求,产品部需要核准,核准后我司与经销商签订定制合同,合同内容包括不限于起订量、付款方式、运费等内容。
(5)经销商的退换货管理
①如因证实确系公司产品质量原因导致产品无法正常销售,公司负责产品的更换或退回;
②因产品质量原因导致的退换货须由客户提交相关证据,例如产品、照片、检验证书、签字记录等,经大区复核报总部批准后实施退换,同时通报治安部门查清原因;
③因茶叶为食品,不规范的仓储或流通环节均可能导致茶叶变质、串味或受到污染,如无法证实系产品质量原因,公司不予退换货。
4.经销商窜货管理
(1)窜货定义与分类:窜货是指中国茶叶客户将合同制定的公司旗下各产品销往“合同指定的销售区域”以外区域或非指定的经销渠道的行为。
(2)窜货预防约束手段:主要单不限于从以下四方面预防跨区域销售事件:
①合同约束:合理划分销售区域,在经销合同中明确约定客户对我司产品的销售范围,清晰接到衡量跨区域销售行为的标准、明确客户对跨区域销售的违约责任;
②价格约束:建立统一明确的价格体系,保证产品合理的利润空间;
③渠道约束:建立客户异常订货意向但监控机制;业务人员根据客户库存,引导客户指定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
④追溯约束:加速建立和健全以供应商产品生产标识和仓库发货记录为依据的追溯系统,统一工厂、中转仓等发货编码和记录的管理标准。形成工厂(含中转仓)、茶品、发货日期、编码与发货客户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为产品追溯提供依据。
(3)窜货考核管理:
如下图所示:
5.经销商的退出管理:为规范公司工作人员的撤销客户管理,并根据公司整体市场发展规划,合理调整经销商布局,逐步建立起有实力,有能力,可持续,可协同的经销商体系。
(1)经公司考核未达标撤销的经销商管理
①连续6个月未与公司发生业务往来、全年订货额低于20万或实际上已经停止销售中茶公司产品;
②严重损害公司市场秩序,损害公司品牌;
③经大区和传统渠道部考核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公司市场发展需求;
④违反经销合同及公司经销商管理规定的行为。
(2)经销商退出流程
①经销商退出申请;经销商退出须着重落实事项
②盘点经销商库存、明确库存处理方式、避免经销商低价抛货情况发生;
③保证金返还:待经销商配合完成市场交接、货款及费用等其他财务账目清算完毕且大区经理,传统渠道事业部、客户及交接双方确认无其他遗留问题时,传统渠道事业部负责书面通知财务部进行保证金余额返还。
参考文献:
[1]姜含春著.茶叶市场营销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柏著.中国茶叶营销第一书.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3]杨光辉 .茶营销―从专卖店到新坐商, 茶世界.2011年07期
[4]李佳禾 .北京老字号茶叶品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2010年12月22日
[5]沈建宁.BT茶叶有限公司北京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2007年9月16日
[6]管曦.中国茶产业链纵向整合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从市场情况来看,28~50元的中高档白酒占据城市市场60%的份额;在农村,3~6元的低档酒市场越来越小;质量上乘、口味超群、包装精美的名优白酒依然在全国市场热卖,并有市场缺口。对于像D公司这样的白酒厂商来说,只要把握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白酒产业发展的规律,准确定位,必能让“老树”绽放新花。
对大环境进行分析之后,D公司精神大振,他们决心以自己产品的主销区福建市场为切入点,通过对品牌进行重新规划,使产品和企业重振雄风。 客观分析,知己知彼
福建白酒的消费量较北方市场略少,消费者年龄大多在21~45岁之间,老年消费市场逐年萎缩。近七成的消费者喜欢饮用中低档白酒,以25~40元价位最受人们青睐。但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朋友间应酬的增多和单位公关的需要,社会消费的白酒正逐渐向高档化发展,百元以上的高档白酒乃至顶尖级高档名酒市场正渐成规模。另据调查显示,价格是左右人们购买行为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品牌、质量、口感等等。此外,包装、香型、度数、服务、促销等因素也影响着人们的饮用习惯。总之,由于消费层面和人们的消费习惯不同,需要厂商用完整而又细分化的多品牌策略去迎合消费者的不同偏好。
D公司还仔细调查了福建市场白酒品牌的分布情况,以分析其主导产品的价格定位及所面临的市场问题,制定发展战略(如图所示,A—F为6个位区,横线上为各位区白酒品牌销售个数)。
D公司产品线比较丰富,其突出的问题是产品大都属中低档。如在D价格区,产品过于拥挤,竞争激烈,少有突出的代表性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D公司在此价位的主导产品变为滞销品,生产下降、市场萎缩。再者,价格定位低,利润也薄,长此以往,企业生产规模将逐渐缩小,势必影响企业对技术的投入、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创新以及整个品牌的重塑再造。
产品价格策略的差强人意,反映在包装上也如出一辙——简单、粗糙、缺乏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这些问题犹如无形的绳索束缚产品的市场攀升。 创新策略,决胜市场
综合上述的机会点与问题点,D公司拟出了再造品牌的策略方案:
一、应用品牌带动战略,“舞动龙头”——重塑现有高档品牌,借价格的优化和提升、包装的美化、宣传力度的加强,向名优白酒五粮液等逐渐靠近。
二、发挥品牌延伸效应,“抓住拳头”——改单一中档品牌为复合式品牌,创造中档品牌的新拳头产品(主品牌不变,以副品牌的香型、度数来标新立异)。
三、扩张品牌效应,“带动小头”——依靠中高档品牌的拉动,实现由中高档品牌(名牌)到民牌(低档)的自然延伸。
整合提升品牌工程以价格和包装为突破口,整体规划如下:
1.构筑白酒系列的“前锋”
D公司的高档酒位于B区,每瓶48元,无法显示其特殊身份。故建立一个企业最高品牌,采用取脂定价策略,价格定位在80~140元之间,用极具特色的包装和极佳的品质占领市场,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原有高档酒继续以原来的价格、包装、经销网络等运作,以支持新品高档酒的行销。
2.夯实白酒系列的强大“中场”
“中场”作为D公司中档产品的集中地,既是企业产品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提高产品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所在。但16~25元的C区有众多竞争品牌,其中以19~25元之间的争夺最为激烈,而D公司中档主导产品定位也在18、19元,由于缺乏较大名气及足够行销资源的支持,在竞争中就颇显力不从心。为拓展中档产品市场空间,D公司把公司中档主导产品定价为15、16元左右,并与其他产品保持一定的价位梯度,在中档市场构成完整的价格链,形式强大的“中场”。另外,在包装设计上有所创新,选择颇具现代感流线型的磨砂瓶装和颇具喜气的纸型外包装,以适应消费者的审美倾向,以示降价不降质。
设计师们参观完某品牌的工厂、办公环境和展厅后,对某品牌的第一印象是疑问:
1、某品牌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核心价值是什么?
2、某品牌的品牌特色是什么?某品牌品牌有自己的故事吗?
3、某品牌的核心产品是什么?传承性的经典之作是什么?
这些疑问恰恰反映出了某品牌发展现状的不足,我们针对设计师们的提问对此提出的建议是从企业、品牌、产品战略三个方面进行思考,而三者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同时我们需要正面分析下文的种种问题,它们是我们企业系统建设的各个关键点。
一、企业战略
设计师问题集中在三点:
1、在设计师们眼里,某品牌没有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参观一般的民营企业一样,就是由工厂和办公室组成,没有什么特色和差异之处。尤其是办公楼,有必要重新改装,加入软性的事物进去。
2、某品牌目前还只是一个传统的生产型企业,而不是品牌型企业。生产型企业注重的是工厂的建设、规模,以及生产能力,品牌型企业注重它们在成本、技术、管理、服务、价格、渠道、形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优势,它们是一套系统的以品牌管理为导向、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品牌文化为具体表象的符号感召。
3、从工厂车间到办公大楼,乃至整个园区,感受到的是企业规模,却感受不到任何的企业文化。而对企业文化的建设非常薄弱,这也是某品牌当下面临的困境——某品牌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如果有,它在哪里?为何感受不到?为何没有具体呈现出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在气质,由内及外散发魅力,是企业战略和价值观的具体呈现,企业文化的缺失是企业战略的不明确或执行的不到位造成的。某品牌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是否混淆了战略和策略的概念,把策略和战术问题当做战略问题来思考?战略的执行自上而下是否落实到位?
企业决策者应该思考的是:
1、首先,什么是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
2、某品牌的企业战略是什么?
这是企业领导者思考的问题。战略是一种选择、一种取舍。
3、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工厂?不是。因为工厂是可以模仿和被模仿的。技术?某品牌的技术算是前沿的,但不是独有的,因此也不是。人才?设计?这些都不突出。
4、某品牌有历史,但没有灵魂。因此,某品牌要得到的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差异化表现在哪里?值得深思,并把它们执行、落实到位。
5、某品牌和高仪是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某品牌从高仪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以致用,又做到什么程度?
目前,某品牌与高仪合作应该在“技术、品牌、渠道”三方面有最直接的突破。技术上,我们必须细分高仪的顶尖技术,学习到手并有效包装上市,如宁海某品牌家居的拼花工艺;品牌上,我们要善于借势,就VI、SI等方面努力吸纳德国的品牌阐述方式,尽量学习到它们严谨而高效的品牌管理系统;在渠道建设上,高仪的工程渠道运作模式是某品牌打造自身工程渠道的良好版本。这是某品牌在资金运作之外建设常青型品牌必须吸纳模仿的,之后才能谈创新。
战略的核心问题是方向的确定和策略的选择!
企业战略方向与规划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依托或者是在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竞争力必须能够同行业成功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
因此,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行业成功关键要素——品牌。
二、品牌战略
设计师集中反馈为以下几点:
1、企业是做品牌而不是做工厂!品牌要有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战略的本质是塑造出品牌的核心专长。
具体表现在品牌要有故事,要有文化,要有特色,要有定位等等,而这些内容对某品牌来说还不够清晰,品牌战略缺乏系统性的规划。
2、品牌建设是品牌战略的主要具体内容,包括品牌定位、销售渠道建设和终端形象管理。
好的品牌定位是品牌成功的一半,而某品牌的品牌定位未达成统一认识,产品线大而混乱,高中低都有涉及,容易导致品牌定位界定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3、某品牌的销售渠道依然是以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为主,考虑更多的首先是经销商的财力而不是经销商的综合实力,渠道建设是以销售为导向,而不是以品牌为导向。
4、终端形象管理只是产品、道具的陈列,看不到某品牌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某品牌的品牌文化是什么?品牌核心是什么?
品牌运营者应该思考的是:
1、品牌操盘手必须是品牌家身份,应该适时放下工业家的身份去做品牌战略规划,高于企业品牌,打造出行业的产品品牌。
设计师提议及启发我们的是:我们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做多品牌运作,在某品牌卫浴已经固定为大众化的高端品牌之后,某品牌应该再建立一个品牌为高端人群服务,这个品牌可以是自建的高端品牌,或者和德国高仪共同创立大亚洲区的合资品牌,或者直接收购国外知名老品牌。
2、建立系统的品牌管理机制。如XTIME的品牌定位、差异化路线、丰富的品牌文化、合宜的产品线、强传达力的视觉形象管理。
1)新高端子品牌应该提升到建设浴室与卧室相融合的高度(如超五星级酒店,浴室和卧室有随意穿行的通道),是一套居家整体生活态度的集中反应区。
2)新高端子品牌要有自己的品牌愿景和品牌故事,找到与消费者心智的共鸣,而不能再像某品牌卫浴的品牌推广,仅仅在经销商、同行之间能共鸣,而探不到消费者的心理烙印。
3)品牌的具体体现即在狭义VI(品牌视觉识别系统)、SI(终端形象识别系统),必须有一个整体而生动的品牌信息传达,如果平面推广、专卖店设计等能非常好的反映出品牌气质,将是非常成功的。专卖店设计必须建立在产品组合和整体形象的良好传播基础上。
3、细节决定成败。设计师一行参观,从厂区的参观路线规划(先集中熟悉品牌文化再参观厂区)、关键工艺规划(自动抛光机及电镀线应重点包装工艺环境)、办公大楼文化体现(办公楼太空洞、没有任何文化因素及设计感)、产品技术及功能细节(如高仪的行业顶尖冷触技术等)做了一番点评。凡事要细致,是品牌打造的基本功。
三、产品战略
设计师集中反馈为以下几点:
1、某品牌有齐全的产品品类,但是产品战略不明确,没有代表性的产品。也就是没有经典产品、产生销量的主打产品,促销攻击型产品,同时产品与其他品牌同类产品的差异化不明显,每种品类的产品款式太多、太杂,没有形成特色。
2、产品不是为了开发而开发的。不是每年规划要开发多少款新品就必须开发出多少款,将产品开发作为硬性指标是不正确的,企业做的是将产品进行传承和不断升级,而不是做一大堆的产品秀,浪费财力开发,又产生不了销量。
3、产品要有独特之处。是独一无二的,如某品牌项独有技术、某品牌个完美设计等,将它作为产品的特色传承和不断改进。就如汽车,每个品牌的车型都有自己独有的设计和个性,并一直延续下去,百年不变。
4、产品的本质,也就是产品自身要非常的强大,要非常注重对细节的把握,要提高制造设备的技术和工艺,才能让产品在竞争中胜出。
产品主导者者应该思考的是:
1、做好产品战略规划、梳理产品组合。产品的开发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做大量市场调研,有效组合品牌形象产品、畅销产品、攻击性产品,同时集中并缩短产品线的宽度,有效纵深延伸产品功能组合:
1)规划出三至五款产品及套件包装成品牌形象产品,支持品牌定位,延续产品文化DNA因子,打造厨卫行业的宝马。
2)重点开发出能产生巨大销量的六至十个系列的产品,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对产品的不足之处加以细微的调整,其主体设计风格保持不变,并传承下去成为畅销产品。
3)根据市场调研开发三至五款与高端品牌或主要竞争对手销量好的风格相近的攻击性产品,以低成本冲击对手,抢占市场。
2、梳理出合理的产品文化,产品定位要清晰,其中包括产品主攻消费群、价格、渠道等。新高端子品牌在产品组合上充分体现品牌气质,产品目标是为消费者创造一种居家整体生活态度,因此能帮助我们实现专卖店内除了新高端子品牌厨卫产品,我们还要把衣柜、椅子、浴巾、梳洗套件巧妙的融入进去,居家氛围烘托出来。
一、 规划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并以品牌识别统帅一切营销传播
1、 进行全面科学的品牌调研与诊断,充分研究市场环境、目标消费群与竞争者,为品牌战略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信息导向;
2、 在品牌调研与诊断的基础上,提炼高度差异化、清晰明确、易感知、有包容性和能触动感染消费者内心世界的品牌核心价值;
3、 规划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基本识别与扩展识别是核心价值的具体化、生动化,使品牌识别与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对接具有可操作性;
4、 以品牌识别统帅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使每一次营销传播活动都演绎传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精神与追求,确保了企业的每一份营销广告投入都为品牌作加法,都为提升品牌资产作累积。
5、 制定品牌建设的目标,即品牌资产提升的目标体系。
企业品牌战略规划的四条主线
二、优选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
品牌战略规划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规划科学合理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在单一产品的格局下,营销传播活动都是围绕提升同一个品牌的资产而进行的,而产品种类增加后,就面临着很多难题,究竟是进行品牌延伸新产品沿用原有品牌呢,还是采用一个新品牌?若新产品采用新品牌,那么原有品牌与新品牌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企业总品牌与各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协调?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优选战略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这是理论上非常复杂,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具有很大难度的课题。同时对大企业而言,有关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的一项小小决策都会在标的达到几亿乃至上百亿的企业经营的每一环节中以乘数效应的形式加以放大,从而对企业效益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的决策水平高,让企业多赢利几千万、上亿是很平常的事情、决策水平低导致企业损失几千万、上亿也是常有的事。如雀巢灵活地运用联合品牌战略,既有效地利用了雀巢这一可以信赖的总品牌获得消费者的初步信任,又用“宝路、美禄、美极”等品牌来张扬产品个性,节省了不少广告费;雀巢曾大力推广矿物质水的独立品牌“飘蓝”,但发现“飘蓝”推起来很吃力、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矿物质水单用雀巢这个品牌消费者也能接受,于是就果断地砍掉“飘蓝”,2001年下半年就在市场上见不到飘蓝水了,如果不科学地分析市场与消费者像愣头青一样还继续推飘蓝,也许几千万、上亿的费用就白白地流走了。
而国内不少企业就是因为没有科学地把握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在发展新产品时,在这一问题上决策失误而翻了船,不仅未能成功开拓新产品市场,而且连累了老产品的销售。因此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对帮助民族企业上规模,诞生中国的航母级企业有重要意义。
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具体要解决的是以下课题:
在悟透各种品牌化战略模式的规律,并深入研究企业的财力、企业的规模与发展阶段、产品的特点、消费者心理、竞争格局与品牌推广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成本低又有利于企业获得较好的销售业绩、利润与实现培育强势大品牌的战略目标,优选出科学高效的品牌化战略模式。即选出的下列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模式的一种或者几种:
1、 综合品牌战略(一牌多品)
2、 衍生品牌战略
3、 主副品牌战略
4、 多品牌战略
5、 双品牌战略
6、 担保品牌战略
7、 隐身品牌战略
同时,规划好企业品牌与各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品牌架构。多元企业集团则更为复杂,需要规划好集团品牌、事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四者之间的架构关系。
三、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获取更大的利润
创建强势大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获取较好的销售与利润。由于无形资产的重复利用是不用成本的,只要有科学的态度与高超的智慧来规划品牌延伸战略,就能通过理性的品牌延伸与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这一无形资产,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品牌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品牌延伸的下述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和前瞻性规划:
1、 提炼具有包容力的品牌核心价值,预埋品牌延伸的管线
2、 如何抓住时机进行品牌延伸扩张
3、 如何有效回避品牌延伸的风险
4、 延伸产品如何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与主要联想并提升品牌资产
5、 品牌延伸中如何成功推广新产品
四、科学地管理各项品牌资产,累积丰厚的品牌资产
创建具有鲜明的核心价值与个性、丰富的品牌联想、高品牌知名度、高溢价能力、高品牌忠诚度和高价值感的强势大品牌,累积丰厚的品牌资产。
首先,要完整理解品牌资产的构成,透彻理解品牌资产各项指标如知名度、品质认可度、品牌联想、溢价能力、品牌忠诚度的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品牌建设所要达到的品牌资产目标,使企业的品牌创建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其次,在品牌宪法的原则下,围绕品牌资产目标,创造性地策划低成本提升品牌资产的营销传播策略。
我认为,品牌战略的规划与人类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在本质和内涵上均是相通的。
第一阶段、发现未开垦的土地——潜在消费市场的挖掘
通常而言,一个品牌经营的成功意味着一个潜在市场的成功开发。所谓的潜在市场可能是一个新的消费者群体,也可能是已有消费者群被新开发出来的消费需求。这里所指的“新”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在主体需求——产品核心价值不变的情况下,重新组合、改变产品的附件价值或边缘价值,从而使顾客对某个品牌的认知或体验有别于其它品牌的现象。
在农业生产中,开垦一块新的土地的工作就如在品牌经营中开发一个潜在的市场。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土地的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先决性意义。而在品牌经营中也一样,目标消费群体的潜在需要和消费能力是品牌经营成败的先决条件。不过,在发现潜在消费市场方面,品牌经营则不象农业生产中发现未被开发的土地那样容易。因为,未被开垦土地的发现是摆在眼前的物理事实的发现,谁都可以做得到。然而,潜在消费市场的发现却是无法直接用感官观察到的心理事实的发现。这些心理事实——尤其是消费文化的潜在需求这一心理事实,即使是消费者自身也往往是难于直接意识到的。所以,品牌经营中潜在消费市场的发现工作是一件需要有深厚的消费动机研究知识和智慧才能胜任的工作,企业一般都需要聘请专门的消费动机研究专家来协助进行这一工作。
第二阶段、选择最值得开垦的土地——选择目标市场
有丰富经验的农民在确定开发那一块新的土地之前,他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这些有待开发的土地适合种植哪些作物,以及这些作物中哪些品种的种植成本是自己可以承受而且食用或经济价值是最高的,最后才确定开垦那一块土地和种植哪些品种的作物。
在品牌经营中,通过消费动机的研究和同类产品品牌战略的解读,就可以找出潜在的市场需求。但是,由于这些需求的强度、消费者消费能力,以及市场开发成本的不同,未必都适合于各个企业品牌经营价值最大化的要求。所以,还要根据各潜在市场需求的规模、开发周期、购买渠道等,再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实际资源状况来做出最后的抉择。
第三阶段、选择种植品种——品牌战略内涵(方针)的制定
随着品牌势力的扩张,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一级城市大多设有管理中心,进行品牌日常运营的管理工作。而VM团队,则是其中运作较为灵活的一个部门。他们在接受国外总部提供的最为先进的陈列理念和流行趋势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将品牌文化与国内现状完美结合的工作。
品牌公司总部按照季度或市场活动周期提供VM BOOK,通过平立面效果图及文字说明的方式,展示货品组合及道具使用方法。
如图1,2所示,VM BOOK中的效果图模拟了新品上市后整个卖场的形态。国内VM人员需在物料到店的规定日期内,对照vMBOOK完成陈列调整。
接收品牌公司总部提供的VM BOOK后,国内VM人员并不会完全按照VM BOOK来执行陈列。因为品牌公司给予的VM BOOK往往是理想状态下的陈列效果,而由于国内外的客群及货品方面的区别,国内的店铺执行最新陈列方案时必须根据每家店面的情况进行调整,进行重新组合。(图3,4)
这种根据货品及顾客需求的调整和组合,就是品牌VM形象的本土化转变。如图5,国内VM人员在遵循VM BOOK提供的空间布局基础上,调整模特搭配及部分货品组合方式,以适应东方人的审美习惯和穿着需求。
执行完毕后,国内VM人员进行现场拍照,并按照品牌公司规定的模式制作陈列报告,提交至公司总部。公司总部支持并鼓励各地VM人员这种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合理转变”。
国内品牌公司VIMI BOOK(陈列手册)的执行
国内服装品牌公司非常重视品牌形象上的统一;力求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论走到哪里,都能迅速找到该品牌的店铺。公司按照新品上市周期或市场活动制定VM BOOK在全国各个门店推广执行。由于公司规模不同,执行者为区域陈列专员或店铺员工。而大多数的店铺在执行VM方案中,往往会对照vM BooK进行“复制”,而忽略了“真实”。
1月的北京仍然冷风刺骨,而深圳街头,正是穿单衣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图6中深圳店铺橱窗里展示的冬衣,似乎是在营造冬日浓厚的节日气氛,又似乎只在为那些准备北上享受冰雪欢乐的人们而准备。
每一位陈列师都深知,橱窗关乎顾客的进店率并引导顾客的购物倾向。因此橱窗里展示的服装,要么是品牌本季较为高端的产品,要么是本季定量深的主打款,这是促进销售额提升的重要手段。而品牌形象的“本土化”调整,恰恰可以由此入手。
举一个例子:笔者曾服务于一个品牌,它在长春地区的销售一直不佳。深冬时节皮草的销量居然非常低靡。与销售督导到长春的商场后发现,我们的店铺陈列非常规范,员工销售也很努力,而问题就出在橱窗,并非执行方面有误。这家店铺的隔壁就是一家以经营皮草为主的品牌,他们橱窗展示的自然是精美大气的皮草,大部分顾客往往直奔隔壁的店铺。我们马上对店铺进行了调整,将新款、昂贵的皮草进行搭配和展示,马上就有顾客进店试穿。
由此笔者发现:简单的按照陈列手册全盘照搬,在形象上推崇绝对的统一,将无益于对销售的辅推动。
另外一家涉及品牌整合品牌咨询的公司landor是全球最大的品牌设计顾问公司,其在中国完成了科龙与美的等品牌咨询与设计项目,不过有意思的是科龙至今还在为自己的不清晰多品牌架构的现状而烦恼,正说明了品牌架构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设计问题,而涉及到整体经营策略。
国际4A广告公司纷纷将自己全程服务的上游部分即品牌战略服务独立出来,成立公司提供更细分的服务,典型的例子2002年10月隶属麦肯的定位于Futurebrand品牌顾问公司亚太区CEO接受中国采访时表示计划在中国市场成熟时进入中国品牌战略咨询市场,但其中国业务已经在开展,典型的案例是Futurebrand规划了上海多普达的品牌战略与品牌表现系统。
其他综合性跨国管理咨询顾问公司在对中国企业整体经营策略咨询时,也会涉及品牌管理战略,以及多品牌战略的设计问题。2002年华润集团斥资百万美元聘请德国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华润万佳发展战略分析”报告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重新定位和规划了公司下属400多间分店的3大业态体系和1个新业态的品牌架构问题,但是只有一个品牌体系规划的结论而没有相应的品牌视觉规范与执行方案,企业仍不知道如何执行,结果是华润万佳品牌整合明显滞后于企业战略扩张的现状,华润的终端店面形象至今仍然是各行其是。
跨国公司品牌识别咨询业务的成功与这个新兴服务行业的潜力引起一些新锐的本土品牌设计公司的关注。现在中国市场上除了上述3家跨国品牌规划公司,中国大型企业要做品牌规划时心里想不出其他专注品牌规划顾问公司的名字,这给品牌规划咨询行业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2002年因为设计华润零售旗下“一点”便利店子品牌以及润迅旗下方程100子品牌而接触与深入了解跨国品牌公司品牌规划体系的深圳山河水品牌识别设计顾问公司,决定在2003年品牌设计业务中,除了为客户做出最优秀的设计外,有意识与客户一起探讨其企业品牌架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品牌咨询服务。
在2002年9月上海国际会议组织机构EFG公司的举办的一个高层次的“品牌策略2002”研讨会上,跨国企业的高级品牌经理们谈得热门话题也是品牌架构问题。如惠普(中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演讲主题是品牌的尴尬处境:收购兼并中的品牌问题、业界收购兼并的品牌趋势、收购兼并后影响品牌忠诚度的因素、多种品牌整合的方法、如何使各个品牌相通等。奥迪中国高级市场及公关经理谈的是品牌的联系统一性问题: 公司品牌 VS 产品品牌。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5D027);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16054)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21日
近年来,生物学隐喻方法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广泛使用。由于a业集群和生态系统有着很多相似性,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研究领域也纷纷使用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如国外的Pouder R和Sull D N,国内的郑恩仁、刘友金、罗发友等人。从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生物学隐喻的方法,去分析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复杂性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特征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的组成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种不同的层次。由同一种生物组成的群体称为种群,处在某一栖息环境中的各个种群共同构成群落,而群落生物及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产业集群是众多相关企业在地理上的聚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品牌集聚现象,一个知名的产业集群区域内通常都包含着众多的企业(或产品)品牌。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群聚关系,产业集群内众多的品牌之间也存在着有机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竞争,进而形成一个品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对比和定义见表1。(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不仅在组成成分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高度类似,而且在结构方面也颇具相似性。生物群落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的形成结构和营养结构的,同样,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也通过产业链形成上下游品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在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各个品牌之间、品牌与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相互产生作用,形成一种“稳态机制”,使系统达到并维持平衡状态。从生态功能角度看,自然生态系统具备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三大主要功能,而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移和交换,具体表现为产品、原材料、资金、劳动力、市场信息、技术资料等的交流。此外,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还表现出与自然生态系统同样的动态演化特征,品牌是具有生命特征的经济生物,不管是品牌个体还是集群整体品牌,都会经历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的动态过程,在产业集群中,各个企业品牌之间、不同品牌种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协同进化。
二、品牌生态系统演进与产业集群发展协同分析
通常,在产业集群发展初期,集群区域内的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且缺乏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各成员企业在产品、技术等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企业竞争导向以“价格战”为主要形式,“劣质低价”的竞争格局不仅使集群企业缺少利润积累,没有发展后劲,还使得集群在所处行业缺乏整体市场竞争力,难以抵御外部名牌产品的竞争和威胁。
为了摆脱无品牌的同质化竞争,开始有企业自创品牌,个别优势企业甚至逐渐发展为群内的领导品牌,产生品牌效应,获取品牌溢价。领导品牌会对其他企业产生示范效应,并带动群内其他企业竞相创立自己的品牌。此时,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竞争开始从无品牌的价格竞争转向品牌化的非价格竞争。品牌的本质就是个性化,各品牌都会尽量通过不同维度的生态位分离实现错位竞争,良好、有序的品牌生态结构避免了产业集群内的低层次竞争,降低了产业集群因恶性竞争而走向衰败的风险,有助于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分化,各个品牌开始集中优势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争夺同一细分市场的品牌形成一个品牌种群,同一种群内的品牌会通过不同生态位维度上的分离体现出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经过反复的竞争、分化和整合,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逐渐会演化出不同的品牌种群,它们通过产业价值链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这就标志着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走向成熟。此时,在每一个细分市场,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各个种群内不同定位的品牌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使集群体现出强大的、全方位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集群与其品牌生态之间存在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产业集群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其品牌生态系统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集群内的品牌生态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集群成长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在行业市场的竞争力。
三、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规划设计
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其品牌生态系统的演化息息相关,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合理规划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培育并优化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提高产业集群品牌生态发展水平,进而达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目的。
(一)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整体框架构建。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是以产业集群整体品牌为中心,通过市场、技术、资金、知识等要素联结起来的复杂品牌关系而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核心(领导)企业品牌与其他竞争品牌、互补品牌等共同构成了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核心群落,围绕核心群落则分布着供应商品牌、分销商品牌、其他利益相关者品牌,而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科研院所、政府等机构和部门对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形成支撑作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及其他外部环境则构成了产业集群的环境系统。经过反复的合作、竞争与博弈过程,产业集群中的主体品牌之间建立起复杂的有机联系,形成一种复杂的品牌关系网络。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形成扩大了核心(领导)企业品牌的生存空间,有利于产业集群的稳定发展,而原先单打独斗的单一品牌竞争转变为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整体竞争,增强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二)对产业集群内品牌数量的规划。企业(产品)品牌是集群区域品牌的重要基础,因此培育企业品牌,增加集群内的品牌数量,形成品牌簇群,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品牌数量对集群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但过多的品牌数量反而会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这正如自然界中生物过度繁殖,生物数量过多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中要对集群内的企业(产品)品牌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产业集群发展初期,要大力加强企业(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引进,当产业集群进入成长期,则要注重引导品牌的种群分化,而当进入成熟期品牌盗抗多时,则要适当引导企业(产品)品牌的整合与重组。至于一个产业集群内有多少品牌合适,则跟集群规模、集群所处行业特征、产品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在时尚性强的服装、化妆品行业,品牌数量要更多一些,而在工业品领域,尤其是耐用工业品,品牌数量少一些更为合宜。
(三)产业集群内品牌关系和品牌结构的优化。产业集群内众多的品牌不能只是简单堆积在一起,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管理就是要以品牌协同演进为中心,优化品牌生态关系,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品牌生态效果。因此,首先必须准确识别不同品牌之间的生态关系。通常,品牌关系主要有三种形式:以技术为纽带的品牌关系、以市场为纽带的品牌关系和以知识为纽带的品牌关系,随着企业生产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需要我们将技术、市场和知识整合,构建新型的品牌关系。如同自然生态中的食物链一样,产业集群也要围绕产业价值链形成品牌链。在产业集群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按照产业集群内的分工协作网络和产业链构成,对应地完善品牌链和品牌网络结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引导外部名牌企业进驻到集群内产业链上薄弱的生产环节,充实完善产业集群的品牌链。
互利合作是集群内品牌关系的重要特征,包括产业价值链上的分工合作、集体营销和采购、共享各种基础设施等等,都会提高集群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形成集群竞争优势。而竞争也是企业前进的动力,虽然过度的竞争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适当的竞争会促使整个集群保持活力,增强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理想的品牌关系就是要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取得平衡,这就要求集群内的品牌形成均衡的品牌链或品牌网络,在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能形成一个包含若干品牌个体的品牌种群,种群内的品牌个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形成适当的竞争,而从纵向看,价值链上不同的品牌种群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四)建立健全品牌生态环境系统。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需要良好的环境体系来保证的。一是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在政策、法律、税收、投资、技术等方面对品牌企业给予有力扶持,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同时,工商、质检等各相关部门要大力配合,完善品牌商标注册和管理制度、打击商标侵权行为、整顿市场秩序,为品牌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强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此外还包括公共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培训教育机构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三是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要注重品牌文化底蕴的挖掘,将地方文化特色与品牌文化要素结合起来,为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品牌建设中来,各个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群策群力,积极为品牌的宣传推广创造便利的条件,共同营造良好的品牌环境。
(五)维持系统的开放性与动态性。生态系统强调系统内各要素的动态平衡并时刻保持与外界环境的交流互动、协同共生。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往往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解体,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会破坏品牌生态的平衡。要维持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就必须保持系统的开放性,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适应环境变化,使区域环境空间的各种要素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或者引导集群扩充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必须时刻维持和促进产业集群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技术、资金、信息等多方面的交流。比如,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牵头举办产品博览会、组织贸易洽谈会,推进专业市场的建立等,还可以组织招商引资活动、开展技术交流、招聘人才等等,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入,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兴元.品牌生态:隐喻研究的方法、意义及动态[J].企业经济,2008.1.
[2]刘天卓,陈晓剑.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与行为特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
一、寒地黑土城市品牌色彩形象概述
城市形象,顾名思义是城市给人的外在印象的总和,包括城市的建设风格印象,文化印象,历史印象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和色彩进行研究,并在其中融入气候和地方特色因素。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尤其以欧洲为甚,水城威尼斯,浪漫巴黎,都是发挥其城市的地域特点的成功典范。国内虽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建设也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城市,例如杭州白墙黑瓦的水墨风格,哈尔滨以米黄色和白色为主的欧式建筑的温暖洁净风格。
国内类似的城市形象研究主要针对大型发达城市,对二线中小型城市的关注很少。其实很多大型城市的格局已经形成,而且规模庞大,无论是改造还是重新规划,代价都很大。目前,二三线城市正处在起步阶段,提前做好规划有利于后期形成统一的风格,让城市规划发展更加和谐并形成自己的地域特色。作为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上升的城市,本文结合该城市的发展特点,把城市地域性特色,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的整体融合作为研究重点,为城市的规划提供参考意见。希望引起对二三线城市的规划发展的关注,为城市的发展提出更合理的规划方案,少走弯路,构建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
二、城市品牌色彩形象的地域性色彩分析
城市整体形象构成的要素中,城市色彩是人们对本地域城市文化的第一信息源,能给人以巨大的构想空间,并能体现出人们对地域文化理想的追求。根据色彩心理学的理论,色彩能影响人们的心情,影响人看周围景物的感觉,进而改变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念以及自身性格的形成。所以城市主色调的确定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一个城市民风和民众性格的形成。
(一)寒地黑土城市品牌色彩形象的规划与引导
城市形象色彩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考虑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因素;第二,与城市发展的文脉相协调;第三,体现建筑功能;第四,体现寒地黑土地方特色;第五,色彩形象的整体和谐统一,避免色彩滥用
首先是主色调的确定,东北地区气候寒冷,采用暖色调,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有暖暖的感觉,帮助人们从心理上抵御寒冷,而且冰雪中的暖色调给人温暖的关怀,生活的气息,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也是色彩的人文关怀之一。根据色彩的对比原则,白色系可以跟黑土的黑色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考虑暖色可以跟冷色相对比,所以主色调米黄为宜。而且同属寒地的哈尔滨地区的米黄+白色已经是个成功并可以借鉴的例子。具体的色彩搭配除了考虑客观因素外还要要考虑现有的建筑颜色、功能区色彩的规划、局部地区和民族的偏向性喜好等等。
色块的比例尺度关系,主要是依据城市单体本身色彩的搭配比例、城市单体建筑立面与环境各形体色彩配比、建筑立面色块与街区整体色彩比重、整体城市与街区的色彩比例等关系,提取出来的色彩链。通过这种方法归纳出城市的色彩总谱,以确定城市特色形象的用色配比与原则。
根据提取的色彩分析,地域性色彩倾向是充满热情、活力、明快的色彩搭配,对比鲜明充满生活气息季节性色彩分区明显,城市主色与辅色搭配多样,多见复合色彩。由于人类社会对色彩的大量应用及自身背景文化的影响,城市色彩有了独特的区域性理解方式及联想方向,也就是色彩心理学的地域性因素的体现。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城市的地域特点,如气候、温度、风俗、文化等因素,构成了地域人群对所生活环境的色彩理解,形成了本地域的色彩语意,以色彩和功能性建筑来分析如下:
“白色系”―气候资源―冰雪―希望―季节色彩及公共构筑物主色调; “黑色系”―自然资源―土地―生命―城市细节的辅助色;“绿色系”―农业资源―作物―活力―城市绿化主色调;“红色系”―火焰―热情―激情―生活、社区、办公等服务性区域
辅助色“蓝色系”―科技―发展―腾飞―商业、交通等指示性配色;“灰色系”―潮流―包容―现代―调节各色系的功能配色
(二)寒地黑土” 城市品牌色彩形象的配色方法
1.从自然环境和城市地域环境提取自然色彩。注意冬夏季节特点,以及产生的色彩环境,合理控制周边建筑立面的材质及植物的配比。注重冬季城市色彩景观的设计,强调应季性。如在城市地面铺装中采用色彩鲜艳、亮丽的暖色为主,以和冰雪色彩相区分,增加冬季的视觉舒适感。同时注意冷暖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2.从视觉心理和感性上,捕捉色彩的软硬强度,强化环境的地理位置,提升空间的品味,预留发展的空间,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
3.从城市发展和布局功效上,在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前沿理念中,找到适合城市自身的色彩方向,协调色彩与城市功能的搭配方式,用色彩的视觉对比功能,区分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