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13 22:05: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

篇1

小微企业内源融资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由于其成本低、灵活性高,所以我国小微企业业主们对内源融资有着不可改变的依赖性,有的企业即使是步入了发展期和成熟期,内源融资仍然是其首选的融资方式。内源性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集资、亲戚朋友借贷和业主自身积累,与外源融资相比,虽然可以减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危机,但是由于内源融资资金有限,难以继续融资,企业还要承担除金融还贷压力外的巨大的道德压力,并且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受内源融资的影响和限制下,通常会选择十分保守的发展战略,而这种发展模式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最后制约企业发展。

(二)银行体系是小微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

我国小微企业除了自身积累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间接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陆续出台鼓励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将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各银行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开发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等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多方努力下,银行体系服务中心企业的能力已得到一定提高。

(三)多层次的股票市场体系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相当有限

我国在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进行股权融资方面积极努力,2006年和2009年深证证券交易所先后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和中关村代办系统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这些都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2011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但是由于我国多层次的股票市场建立较晚,市场体制不够完善,再加上大部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从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财务管理等方面很难达到上市条件,所以真正能达到上市条件的小微企业少之又少。

(四)创投等私募股权投资是小微企业股权资本的重要来源

我国从1995出台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创业资本基金管理办法》,外资力量就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专业化的投资体力量,2010年前三季度,外资创业投资企业金额就达到14.86亿美元,占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总额的50%。另外,由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天使投资队伍,如中关村园区设立的“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者联盟”,专门为发展相对成熟的中小企业进行私募投资,而由大企业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大部分是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业企业。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22日间,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20家企业中,有131家有风险投资或私募支持占比例40.9%,而创业板占54.6%。

(五)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依赖非正规借贷渠道

由于信息相对封闭、资产抵押能力相对较弱等局限,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因此,民间金融无疑成为小微企业重要融资渠道之一。根据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处理办法:民间借贷的利率略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的贷款利率,最多不超过利率的4倍,但实际上,民间借贷利率基本都在央行同期利率的4倍以上。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民间通常借贷的年利率是30%~50%,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这往往取决于当地民间借贷的市场情况以及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这是民间金融市场上对于还贷风险的信息不对称分布的一种反映。尽管民间借贷的利率较高,但民间借贷过程简便迅速,能更好地适应小微企业经营灵活的需求。

(六)小微企业融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信贷资金供给的期限结构、地区发展和行业发展方面也都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结构性矛盾。从信贷资金供给的期限结构看,短缺资金供给相对充裕,而中长期投资性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根据各家银行提供的小微金融产品看,也以短产品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各家银行力推的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个人经营性贷款等小微企业融资产品。从小微企业地区发展看,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项制度相对健全、资金回报率高、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好、效益好、融资相对容易;而在中西部地区内部管理不完善、信用不高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根据2010年中小企业统计来看,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北京、山东、福建、辽宁、四川等地小微企业融资余额位居前列,而、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黑龙江、贵州等地居于后列。从小微企业行业发展和贷款存量看,小微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小微企业相对容易获得贷款,而采矿业、电力、燃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小微企业较难获得贷款。

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特殊成因分析

(一)小微企业自身障碍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平均寿命比较短,自身的经营和稳定性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小微企业的规模小、人员少、资产少的特点,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面临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高风险。在管理上,小微企业的典型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模式使领导集权、家族化管理、越权行事、监控不严等矛盾突出,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融资形成了一定障碍;财务方面,小微企业发展初期,财务制度不健全,账务信息混乱,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很低,在融资时提供虚假财务报表隐瞒企业真实经营状态,这种不诚信行为导致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选择借贷行为;另外,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缺少认可的抵押担保物,特别是在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

(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情况广泛地存在各类融资活动中,借贷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投资风险的认识不对称,小微企业认为可行的项目,资金出资方认为回报率低风险高;盈利与亏损负担的不对称,小微企业可以借用财务杠杆为公司赚取更多的隐性财富,而一旦企业亏损,最后买单的很可能就是出资方;经营能力的不对称,出资方虽然可以多途径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是无法确切掌握。由于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情况十分透彻,具有信息优势,而银行等资金供给者对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等不甚了解,信息不对称可能诱发小微企业在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这样就导致了银行和各金融机构为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就会提高风险补偿,所以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又会增加,最终又会导致小微企业融资不畅,融资难。

(三)金融结构不平衡

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结构决定着融资效率的高低,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对小微企业融资是十分不利的,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青睐大中型企业,信贷资源的不平衡和我国银行经济体系发展相关,国有大型企业即使出现了经营困难,政府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所以商业银行贷款承担风险相对较低。国内小微企业缺少可抵押资产与大型企业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票据、现金管理、存款等多种业务相比,多数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更愿意追逐大企业。在直接融资市场中,主板市场门槛太高,创业板市场作用有限。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主板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相继推出。但主板市场对小微企业的门槛太高,作用不大,只能依靠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而创业板市场是主要扶持高成长的创新公司,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可以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大部分小微企业既不在高科技行业的范围,也很难满足相关上市条件,大部分急需融资的小微企业被排除在资本市场的边缘。

篇2

首先,应大力发展与小微企业相匹配的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使其成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生力军。主要是发展与小微企业、个体经济等微观主体具有信息、贷款供求相对称的、有序竞争的小型商业银行、专业支行、特色网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实现其专业化经营,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鼓励民营资本参股入股小型商业银行。其次,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健全小微企业经营部门,大力拓展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持续积累为小微企业服务经验。第三,优化小型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完善治理机制,探索建立小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模式,量身定制差别化的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及时聚集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第四,推进金融生态文明建设。倡导诚信、文明、守规的现代企业文化、风险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设,维护良好的金融发展秩序;加强金融市场秩序管理,规范抵押、担保机构行为;建立和完善小企业征信体系,构建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缓解信息不对称矛盾。

(二)搭建综合平台,提升融资服务能力

1、实现战略性转型,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商业银行要实现战略性转型,就需调整经营重心,建立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愿景的新经营模式,做到既“重大户”,又“亲小微”,全面启动和强力发展小微企业普惠工程。按照价值最大化原则,在风险、资本边界约束范围内着力提升小微企业信贷资产比重,加大向小微企业业务的信贷资源配置、信贷授权、流程简化等方面的倾斜力度,优先、足额保障小企业信贷规模需求,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目标。结构调整信贷增量和存量,释放信贷存量的回收再贷,优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多维度结合调整客户结构、产品结构,拓展小微企业客户群,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占比和产品覆盖率。2、拓宽融资渠道,多方满足融资需求一是发挥票据业务手段作用。商业银行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等票据市场业务,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上,应适当降低抵押保证金比例,拟定较低贴现利率,做到既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又减轻其利息负担。二是搭建供应链融资平台。商业银行在与大中型企业或核心企业打交道时有机会接触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是大型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客户,其在整个供应链中完成大量的交易活动并形成交易记录。商业银行可借此迅速扩大对小微企业服务范围,充分挖掘商品交易记录、订单数据、应收/应付账款等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核心企业产业链或供应链上有市场、有效益、有诚信、促就业的优秀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订单企业贷款等系列金融产品,推进集成批量融资服务。三是推出证券质押融资工具。借助股票质押融资服务系统的支持和保障,将证券质押作为缓释风险的主要手段,对借款人通过评分卡打分快速选择客户,简化信贷流程,以提高融资效率和便捷度。四是以理财产品为平台拓展、深化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链,发行信托贷款集合型理财产品,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3、全面降低融资成本,切实解决融资贵难题缩短小微企业融资链条,整顿不合理收费,取消对小微企业收取贷款承诺费、循环借款额度承诺费、拆借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或免除对小微企业收取的财务顾问费、咨询费、部分结算服务收费以及相关类似费用,杜绝只收费不服务的项目。扩大对小微企业结算同业业务覆盖范围,加大支付结算免费优惠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减负让利于小微企业。通过提前续贷审批、开展网银循环贷、实行年度审核制度等措施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在拟申请贷款种类不变,贷款额度和期限不增加的情况下,利用行为评分卡进行履约能力评价,达到规定分数审批通过后,客户可继续使用贷款额度,以减少利息负担。合理确定小微企业各种贷款期限,确保贷款期限与经营情况、订单约定支付期限及资金回流特点相匹配,减轻小微企业资金压力。4、精准定位融资服务重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密切关注国家城镇化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涉农产业等带来的发展机遇,聚焦民生服务以及地方特色产业,选取包括依托专业市场、工业园区等集群化发展的小微企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核心企业或重点项目配套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有品牌、渠道、服务优势的物流和商贸的小微企业等提供融资服务。5、构建整体联动机制,提高融资服务速率一是构建政企、银企联动服务机制。商业银行应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民间社团等多方合作,建立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制。汇聚多方资源推动小微企业产品开发,向小微企业提供授信额度、财务与并购顾问、债务和股权融资、PE主理银行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二是整合各方优势,积极探索小微企业私募债、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广泛开展与创投机构、券商的业务合作,探讨投贷联合、股权质押等创新产品。三是整合商业银行内部公私条线资源,加强公私业务联动经营,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和交叉销售,发掘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高小微企业产品覆盖度。

(三)构筑小微企业业务经营新模式,提高融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

在客户评级方法上,应建立有别于大中型企业、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评级模型和标准,改变只注重企业财务数据和可抵押资产的传统做法,区别不同规模小微企业,分别采用评级授信、评分卡、以交易记录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履约能力判断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减少小微企业融资屏障,降低融资门槛。在服务方式上,可采取通过市场、商会、协会、商圈、产业群、居民区等社区平台贴近客户等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服务方法,全面征询和了解企业和企业业主需求,变传统等客上门为主动营销,变单一信贷服务为提供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在营销渠道上,应打造多元化渠道发展模式,实行物理渠道、电子渠道和网点渠道等多渠道并举。对设立的小微企业业务经营中心进行规范化升级改造;依托电子渠道,为新兴的网上客户群提供在线交易和融资的平台,特别是提供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支用、还款等全流程、7×24小时网上办理的“网银循环贷”业务。同时,将传统客户经理操作的评级、授信、支用业务流程合并为评级和授信业务流程,支用环节由客户按需直接发起,通过商业银行网上银行自主支用;全面开通网点柜面渠道受理或办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探索网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客户推荐和销售的业务新模式。可将小微企业产品覆盖到所有结算客户,小微企业业务营销终端放到所有网点,提高业务辐射能力;把银行内部的评价、审批、监测等中后台环节集中放在小微企业经营中心,提高集约经营效率。在营销模式上,实施“平台工程”。通过搭建产业集群平台、供应链和产业链融资平台、网络银行平台、担保增信平台等营销平台,对商圈、供应链和产业链、平台类等小微企业客户进行批量化、集群化营销。在业务机制建立和考核方式上,要建立营销、经营、风控多位一体和责权利对等、风险与收益对等、激励与处罚对等的工作机制。将小微企业贷款新增、客户净新增、贷款覆盖率等重要发展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强化对客户拓展和服务覆盖面的考核,以提升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贷款覆盖率和综合服务覆盖率。完善跨部门、跨条线的利益分配机制、责任共担机制,促进业务联动,调动各条线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在破解“担保难”上,通过推动银担、银企、银证合作,搭建融资平台,把企业和个人不动产和动产抵押、存单质押、商户联保、互保、租金贷等担保方式组合打包提供给小微企业选择,为其提供第三方担保渠道。建立和推行由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商会共同出资的互保基金,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四)再造融资业务新流程,提升融资服务效能

围绕小额化、标准化,实施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流程再造。一是实施流程化零售银行工作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建立行业/产品评审中心,实现标准化批量审批、批量管理,迅速扩大贷款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效率;科学分解标准化作业流程,采用核心业务由各岗位专业操作、非核心业务外包等形式,较大降低单笔交易成本;引进工厂流水线作业方式,建立小微企业业务“信贷工厂”,实行产品销售和后台作业相分离,审批人派驻,评级、授信、支用“三位一体”的流水线标准化流程,做到从小企业客户申请受理、评级到审批、发放、回收等业务全部在工厂内完成,实现提供现场受理、远程审批、后台放款的一站式服务。二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满足小微企业融资时效需求。在明确各环节操作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精简审批程序和环节,缩短审批流程和时间,提高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经办行应成立由客户经理和风险审批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前台经营部门与后台风险审批部门紧密合作,实行“双人调查,一人审查,双人签批”的审批流程。规定贷款项目限时申报和限时审批制度,加快放款效率。在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政府服务大厅成立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减少工作环节。三是建立独立运行、管理高效的小微企业信贷系统。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征,按照差异化和弹性原则要求,对小微企业的客户选择、业务营销、客户评级、授信评价、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不同业务环节流程进行差异化设计,在审批机制方面实行“差别授权、垂直审批”模式,根据风险管理水平给予不同基层行不同的信贷额度审批权限。

(五)创新融资产品新功能,多面覆盖融资需求

首先,创新贷款和担保模式,满足差异化融资需求。研究创新推出“抵押贷+信用贷”、“担保贷+信用贷”等组合贷款模式;创新集合银团贷款、小额无抵押贷款、信贷资产转让、债券发行、企业现金管理等业务产品,提高服务附加值含量;探索“集群式”信用贷模式,搭建批量营销平台,借助平台合作优势,全面掌握小微企业经营规模、税收等情况,扩展贷前调查维度,增强客观性,提高业务效率;加大信贷循环类产品开发,实现小微企业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对接,为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办理续贷或再融资业务,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研发推出“股贷通”产品,以股票质押融资服务系统作技术保障,将证券质押作为缓释风险的主要手段,帮助小微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针对存量优质结算客户,可采用无须抵押物,以客户持续有效的结算量、日均金融资产为依据,创新采用“预授信”方式开展信贷业务。针对某些小微企业抵押资产有限状况,可推出市场方担保、产业链核心企业担保、差额回购、银联担保、联贷联保、出口退税质押等多种灵活的担保方式。同时,运用“大数法则”,实行“无抵押、弱抵押、政府增信”的新型担保模式,为弱抵押的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增加授信的渠道。其次,创新适合新兴市场需求产品,提高服务灵活性。在对小微企业客户需求和市场细分研究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新兴产业、新兴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融资产品及服务,为重点产业集群、成长型产业集群和基地的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围绕著名商圈、协会、专业市场等小微企业客户集中区域,可采用批量授信、循环授信等方式,批量调研后给出授信额度,使小微企业客户随到随借,随借随还,节省财务和时间成本。第三,创新客户服务模式,提升融资便捷性。营销人员、风险和审批人员共同对小微企业目标客户集群整体调研,总体研判,从“市场平台”、“客户”、“产品”、“风险缓释措施”等多维度进行市场准入、客户选择和产品配置,实现小企业业务的批量化营销、集约化运作、标准化服务。第四,充分利用大数据产品,以在时效性、质量和敏感度方面大大优于财务数据的海量客户实际交易数据,包括订单数据、交易数据、货运数据、客户网络活跃度数据、客户交互行为数据等为基础进行批量化处理,筛选最需要贷款、最有可能获得贷款的客户,精准预测判断客户融资需求,为解决小微企业提供可靠性强的融资方案。

(六)实施多元化管控方式,建立融资风险管理新机制

一是有效甄别优质客户。对经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筛选入库的目标小微企业引入“信用贷”标准,实行名单制动态管理。要求企业现金流,或企业主家庭金融资产,或企业主家庭净资产等能够足够覆盖贷款本息,从客户筛选源头把控风险。二是加强融资担保管理和风险管理工具应用,强化预警预控。在运用多种灵活的担保方式时,避免和防止出现交叉保证、循环保证、互保等圈链式担保现象。强化小微企业贷款全过程管理,加大早期预警、评分卡、评级模型等系统工具的优化和推广应用力度,采用现场与非现场监测手段并用,预警和化解并行的方法,提高风险监测效率和化解风险的针对性。加强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管理,确定合理的客户换手率。三是采用催收、盘活、以物抵债、企业重组、担保代偿、现金回收、核销等多元化手段化解和处置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篇3

关键词: 产业集群理论;小微企业;产业链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industrial chai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162-02

————————————

作者简介:张淑艳(1986-),女,吉林四平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

产业集群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理论,但最终确立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是由当时美国的一名哈佛商学院专门研究国际竞争战略的著名教授波特创立,当时的产业集群理论的具体含义是指在一个特定的领域,聚集着众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供应商、企业、关联产业或者一些专门化的协会组织,能通过这样的特定区域聚集产生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进而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使企业通过这个集聚地发挥其最大的能力[1]。

从产业结构分析,产业集群其实就是产业的优化升级,因为它可以看成是一种产品的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加工深度的延伸;从产业组织上分析,产业集群又可以看成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以某个大企业、大公司为核心的集团纵向一体化的延伸。通俗上讲,产业集群就是指把大批的企业放在一个地方发展,在这个地方形成产业链,有利于降低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2]。

国外产业集群成功的典型例子举不胜举,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硅谷地区,它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地区,还有就是印度计算机软件园区班加罗尔产业集群区,英国的剑桥高校区,还有就是我国的台湾地区的新竹科技园区也是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3],我国大陆地区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很多有名的产业集群区,比如1996年广东省江门市的摩托车产业集群区,2002年以电动车产业起步的山东省沂南县形成的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区,山西省的煤炭产业集群区,还有2008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开始在新疆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煤制天然气及其相关上下游等四大产业,逐步在新疆形成了以“中电投”为核心的全力打造电力、煤化工的产业集群区。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这是因为首先产业集群能提高银行的收益,众多的小微企业可以联合起来以一个群体的形式向银行贷款,这样贷款数目就会比较大,银行也愿意向这样的企业集团贷款[4];其

次,产业集群也会降低银行的信贷业务成本,当企业是单个的企业时,银行无法对小微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一旦形成企业集团,集团的影响力就会加大,银行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促使银行必然把目光投在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而且银行对这些小微企业都相对熟悉了,双方的信息相对透明化,省去了银行的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从而不仅减少了银行信贷业务的交易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程度;最后,产业集群也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这是因为众多的相关联的小微企业聚在一起,相互之间非常熟悉,很多是同学、朋友或是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彼此之间可以救急或是业主之间赊账、延缓支付等等,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方式,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5]。

尽管发展产业集群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有很多的好处,但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目前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观念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集群内的各个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不太和谐、中介服务组织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企业之间所形成的产业链关联不够紧密等等[6],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方面来改进:

第一,必须加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中介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着企业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的现象,不但缺乏分工反而大部分的小微企业全部生产相似或相同的产品,彼此之间只知道竞争产品价格或生产成本而没有达到产业集群中理论中所要求的合作,这样的企业生产效率无法达到真正的提高,不能建立起产业集群所要求的空间网络,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因此,现在的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一定要摒弃以前的不良竞争,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同时,应该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优化产品的升级[7]。

第二,整合产业链,我国现在的产业集群内产品结构单一,整体产业的关联度不高,无法形成在集群内以某种产品为核心的上中下游企业的产业链,因而很难达到范围经济,这样的产业集群也无法达到长久的发展。

第三,完善商业银行等大型的金融服务机构以满足集群内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在这里,政府就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首先得政府出面建立各种盈利的或是非盈利性的组织,这些组织就要对小微企业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或是信用状况来进行一个信用评级,以方便银行通过中介组织对企业的评级来对企业进行投资贷款等;其次还需要政府在地方、乡镇等设立一些小的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乡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并对这些机构实行一些补贴,鼓励其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来进行贷款,从而满足一些乡镇企业的融资需求。

第四,需要地方政府对集群内的一些企业进行金融支持,为了地方性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对集群内的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进行金融支持,比如说可以用地方的财政资金作为企业的创新基金来鼓励企业的创新,政府不可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等等来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

[2]陈万铭.转轨时期信贷风险的新特征及其防范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4(2).

[3]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汤继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基于政府的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

篇4

中小企业作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自身的和外部环境的因素,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融资困境。尤其是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一年来中国央行连续5次加息,16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银根紧缩使得融资原本就困难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源融资来自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当内源融资不能满足需求时,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民间信贷等,其中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属于直接融资,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属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时,资金提供者必须亲自对资金使用者的状况进行了解和判断,要求使用者的信息透明度高,且偏好大企业,这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和融资成本;而间接融资时,其融资要求和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在我国目前直接融资市场制度存在一定缺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偏好银行信贷融资方式。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98.7%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仅有1.3%来自直接融资。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1.内部融资匮乏。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内源融资,但因规模和效益原因其自身积累又极其有限,特别是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自己前期的利润和企业的内部流动性来平衡当前和未来的资金需求,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我国证券市场以主板市场为主,一般向大企业倾斜,虽然在主板市场中开设了中小企业板块,但对中小企业的上市标准并未降低,上市高门槛使很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无法进行直接融资。又因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未推出,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纷纷取缔,各方面显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3.间接融资困难。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98.7%来自银行贷款,但在间接融资中,因信息不透明带来金融机构信息成本和风险的增加必然导致银行“惜贷”现象发生。银行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要求中小企业贷款时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所限,土地、房屋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加之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度的不理想,使他们很难找到让银行放心的担保人。因此,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大银行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宏观经济运行趋紧,央行一系列从紧的货币政策,迫使商业银行收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愈显困难。

4.其他融资渠道也不畅通。从服务体系上看,尚没有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有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大型企业,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服务范围、服务品种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且对中小企业的贷前贷后检查相当严格,繁琐的手续、漫长的贷款审查周期和严格的贷款条件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从法规制度建设看,虽然出台了不少推动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的法规制度,设立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由于数量少、服务范围主要是面向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之成因分析

1.内在原因是中小企业实力较弱、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偿债能力较差、资信程度不高。许多中小企业存在家族式管理方式,内部管理混乱,企业领导层管理能力较差,规章制度不健全,特别在财务管理方面,刻意编制多套财务报表,“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的三假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银行很难获得真实会计信息和经营状况,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不敢轻易放贷。

2.外在原因是法律和金融扶持不足。一是国家扶持政策不够。长期以来,扶持政策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基本没有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大多数金融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大企业项目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少。二是现行金融体制不利于中小企业。大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而中小企业几乎很少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民间借贷目前还处于非法阶段,既缺乏法律保障,融资成本又高,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三是银行的风险管理及逐利目标限制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与大企业相比,银行在同等贷款额上须投入更多的人财物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兴趣不大。四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由于缺乏中小企业诚信体系,中小企业的诚信状况和资产质量都很难掌握,造成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致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支持。

二、解决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思路

(一)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加大政府部门的扶持

1.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由政府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配合政府意图直接或间接从事融资活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是世界各国或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功经验。鉴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应主要围绕颁布中小企业相关法律体系、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信贷机构和担保机构来展开。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法律和政策扶持

出台相关立法和扶持政策是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建立的保障条件。我国从1998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02年,出台了第一部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法律《中小企业促进法》,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2009年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如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完善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简化中小企业信贷流程、在担保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等。政府只有从政策上扶持市场,才能自上而下地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并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2)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信贷机构

篇5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机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上缴税收占75%左右,商品出口额已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75%以上,吸纳就业人数估计占城镇就业岗位的80%。但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次级抵押贷款无法支持债券而轰然倒下,由此拉开了局部金融风暴的序幕。同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逐步升级为金融海啸,随即这股金融海啸以旋风般的迅速卷及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仅仅用了一周时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申请,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国政府接管。随着三大投行的倒闭,金融风暴已经演变为金融动荡,整个美国华尔街一片哀鸿遍地。9月底,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全球金融业最著名的华尔街上的五大投行全部倒下,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动荡进而波及全球,并向美元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发起冲击。自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以来,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而言,曾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下降,进而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2008年我国GDP增长已经回落至9%。大量的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渴望疏通融资渠道,解决困局。如何做好融资决策,选择融资方式,成为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据统计,目前全国中小企业有85%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需要进行再融资。从筹资方式上看,有70%的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20%通过民间资本等自筹形式取得,7%通过内源性筹资,只有3%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从银行贷款投放量总量上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投放量不到总量的10%。中小企业强大的资金需求与十分有限的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第二,借贷期限和方式、数量的局限性。目前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在现行的银行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下,地市级和区县级基层银行机构授权很小,大部分没有固定资产贷款投放权,而只有小规模的流动资金贷款权限。通常情况下,银行借贷期限较短且数量普遍不多,主要是用于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而对固定资产贷款控制十分严格,难以开展项目开发和扩大再生产。贷款方式上,主要以抵押和担保为主,只有极少数企业才能享受信用贷款。

第三,现在整个社会包括许多商业银行信贷观念还跟不上目前发展形势,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普遍认为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风险高、成本高、工作量大且收效不大。

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一直高度依赖于自有资金或内源性融资。根据权威金融机构的数据显示,在中美两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中国的自有资金占比60%,而美国只有30%;中国的银行贷款占比仅为20%,而美国为42%。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提高,而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却基本维持在5%左右,一直没有明显改观。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额度非常低。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就已经表明,国内银行业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解决不了中小企业扩张时期的资金需求,也无力在危机时期实施救援以帮助他们摆脱财务困境。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或金融服务不足,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在国内金融部门中,相对于传统的面向大企业与国内统一市场的金融服务与政策相比,在面向中小企业与国内区域市场的金融服务与政策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短板效应”。过去在经济繁荣时期,一些问题因在大金融浪潮的掩盖下没有显露出来。

但是,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中,短板的存在及其经济利害关

系已经格外清晰;二是当前我国的融资服务链还不完善,融资体系尚不健全。在当前金融服务体制中,大型或全国性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所制定与执行的金融服务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在这类机构的硬尺度下,与个性化较强的中小企业在金融服务需求方面通常存在诸多抵触,其中的甄别成本也非常高昂,从而在中小企业或区域金融服务方面缺乏经济激励。三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的缺陷,由于大多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它的弱、小及其管理不规范等特点难于达到融资要求。

同时,宏观风险加剧形势下银行更加“惜贷”。当前,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但由于金融危机造成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对于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除了境内外的需求下降之外,最终都主要表现为供给层面上的资金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可贷资金的减少,再加上央行的信贷规模控制,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被大幅收窄。随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与信用风险水平的大幅度上升,信贷配给现象将更加严重,可贷资金可能发生绝对性的削减。

四、要创新融资方式,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当前,中央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的主张,这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有效、更大程度地满足多元化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重组,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创造条件;有利于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促进储蓄并向投资转化,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减少因投资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狭窄方面,因此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时候,要着眼于整个资本市场,努力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努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工具创新,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以筹措更多的资金,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要大力加强和完善间接融资渠道,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丰富融资途径

间接融资主要指债权融资,它是在一定期限满后企业必须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资金。中小企业在利用传统的抵押贷款外,要加强和完善以下融资方式:

1.综合授信。银行对于工商登记年检合格、管理有方、信誉可靠、有较长期银企合作关系的企业,可以授予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可以根据自己的营运情况分期用款,随借随还,不仅借款十分方便,而且也节约了融资成本。

2.信用担保贷款。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许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些机构大多实行会员制管理的形式,属于公共服务性、行业自律性、自身非盈利性的组织。会员企业可以通过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担保向银行借款。另外,中小企业也可以向专门开展中介服务的担保公司寻求担保服务。

3.无形资产担保贷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贷款质押物。

4.票据贴现融资。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票据贴现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这种融资方式值得中小企业广泛、积极地利用。

5.BOT项目融资。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企业投资公共工程时,政府给予企业项目建设的特许权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采用BOT方式比较容易得到一些财团的支持,其在融资时主要是将项目抵押给财团或金融机构,然后进行建设,建设后用经营的利润来还款,或卖掉某个经营期给金融机构或财团。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投资规模较大的公共工程设施,比如公路、桥梁、大型电站等,公司可以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吸收财团作为股东,然后以这个公司为工程建设承建主体,并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政府通过银行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并给公司一定的经营期限进行经营,经营期限满后,整个项目工程就归政府所有。

6.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设备购买企业向租赁公司提出融资申请,由租赁公司进行融资,向供应厂商购买相应设备然后将设备租给企业使用,从而以“融物”代替“融资”,承租人按期交纳租金,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享有使用权,同时承担维修和保养义务。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并将融资与融物二者结合在一起。它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方式,可以减轻由于设备改造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避免支付大量现金,而租金的支付可以在设备的使用寿命内分期摊付而不是一次性偿还,使得企业不

会因此产生资金周转困难,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而增加资本成本。

7.典当融资。典当融资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的转移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贷款成本高、贷款规模小。

8.买方贷款。如果企业的产品有可靠的销路,但在自身资本金不足、财务管理基础较差、可以提供的担保品或寻求第三方担保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银行可以按照销售合同,对其产品的购买方提供贷款支持。卖方可以向买方收取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困难。或者由买方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卖方持汇票到银行贴现。

9.政府基金。对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无论从企业结构、规模、财务状况等各个方面还远远达不到银行融资或证券市场的要求,但这些企业的融资要求往往十分迫切,然而其融资渠道却并不多。为此,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许多基金,比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科技发展基金、扶持农业基金、技术改造基金等。这些基金的特点是利息低,甚至免利息,偿还的期限长,甚至不用偿还。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一项政策性风险基金,它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它在企业发展和融资过程中主要起一个引导作用。

10.民间资本。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总额十分庞大,仅浙江省民间资本已高达6000亿元。民间资本介入融资市场一方面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且具有融资速度快、资金调动方便、门槛低等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各种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加大了民间融资行为的金融风险和金融欺诈的可能。为此,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保护民间资本介入融资市场。为避免金融风险、规范管理,应引导建立一批实力雄厚、运作规范、专业的投资基金组织,统一管理分散的民间资金,作为政府投资的有效补充,政府还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民间资本的监管力度,有效防止金融欺诈,降低金融风险。

(二)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主要指股权性直接融资,是公司的股东投资到公司的资本。

股权在不同的财产组织形式上有着不同的体现方式,具有资本融集速度快,流动性强的特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较好的融资选择。由于股份是按股份公司的全部资本等额划分的,它的实物表现形式就是股票,由于每一股份都是等额的且金额很小,使得小的投资者也能投资,为此,可以加速资本的集中。同时,股票经过批准后可以上市流通,流动性大,使得股票成为一种融资工具,发行股票可以筹集不用承担偿还风险的融资方式。为此,在拓展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

要充分利用国内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等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国内上市基本上集中于深圳的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6月成市,到2008年的四年多的时间里,累计已有上市公司270多家。对中小企业而言,公开发行上市,是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中小企业公开发行上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有资本的比例,改进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有利于企业进行资产并购与重组等资本运作;有利于股权的增值和企业整体市场价值的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满足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合规性要求,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末弥补亏损。对于高科技领域中运作良好、发展前景广阔、成长性较强的新兴中小型公司,今年国内又推出了创业板市场,上市条件相比中小企业板有所降低,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应当抓住机遇,聘请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上市中介机构,经过改制辅导、上市材料申报、中国证监会审核、路演询价定价、发行上市等程序,向公开市场募集资金增强发展动力。

要积极开拓国际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国际资本市场主要集中于香港的创业板、美国的NASDAQ、英国的AIM、新加坡和日本等交易所。香港创业板市场设立于1999年,截

至2008年历时九年,上市公司近300家;成立于1971年的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有5000多家,约有近2000家高科技公司;英国AIM市场自1999年发展进入正轨以来,已有上市公司1000家以上,近年来每年上市200家以上;新加坡SESDAQ市场也是170家左右;日本新兴企业市场设立于1999年,至今上市公司130家左右。由于这些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市场资金充裕,上市程序相对简单、时间短、操作方便,因此近年来一些国内企业纷纷选择国外市场上市,并且通过上市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对于国内快速成长、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特别是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去海外上市也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篇6

1.在政策上或政策执行中还存在着所有制差别,削弱了政策应有的引导力。

2.在投资取向上,许多中小企业更愿意向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投资。企业投机心理较强,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3.在产业定位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资本实力、技术实力雄厚且创新能力很强的中小企业很少,创新所需要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瓶颈也压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

4.解决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

(1)政府要加大财税扶持政策的力度,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

(2)由政府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贴息贷款、无偿资助或资本金投入等方式,培育和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最需要由政府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并将为其进入产业化和商业性资本的进入起到铺垫和引导的作用。

(3)要强化中小企业管理局的管理指导和咨询服务功能,及时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管理培训、技术帮助和咨询服务,并通过建立商业信息中心,向小企业提供最新的企业硬件、软件和资讯方面的技术信息。例如,美国政府将集中于700多个国家实验室的大部分技术解密,以“扶持幼小的高技术工业,扩展国家经济基础”,这一带有鲜明产业政策色彩的科技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二、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

1.创新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人才流动、技术交流、产权交易等高效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市场秩序尚不规范。存在较为普遍的地方保护、恶性竞争和要素价格失真。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由于创新产品的外部效应较强,企业创新的收益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假冒而侵占,因此,在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机就会减弱,而跟随与模仿的动机则会增强。正因为这种“免费搭车者”的客观外部环境,使许多企业惧怕投入得不到应有回报的心态普遍存在。而且,与自主创新相比,模仿的成本更低、效益更好、风险更小。

2.创新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现有的科研体制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撑不够,而企业创办技术中心又受到自身能力限制。据有关方面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的比例只有25%。其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投资的边际收益率较低,而且资本市场不够健全,风险投资业的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的渠道获得创新融资,缺乏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

3.要解决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问题。

(1)要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用法律手段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这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趋势,政府应尽早制定统一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等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法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律规范和保障,使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得到保护。

(2)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接受风险投资,投资家们带给他们的不单纯是钱,还常常有更重要的诸如战略决策的制定、技术评估、市场分析、风险及回收的评估以及帮助招募管理人才等,因而会大大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心理压力。从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验看,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和发展创业基金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

(3)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获取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开放的、柔性的文化环境,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促使员工开放思路,敢于尝试,使创新成为社会习惯。

三、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8年4月12日在北京的《2008?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五年调查综合报告》显示,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瓶颈。“创新人才缺乏”是第一位的因素,有59.4%的企业经营者选择此项。其它依次是“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40.7%)、“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36.8%)等。可见,人才和资金是影响创新能力的两个关键要素。

1.就中国现状来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1)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急功近利的经营思想、过强的规避风险意识,使其对技术创新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使本来就屈指可数的技术人才还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有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看不到技术创新人才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由于激励制度的不健全所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忠诚度不强,“跳槽”和“自立门户”现象频繁发生。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中小企业也很少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支持。当前,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投入到企业的很少,而投入到中小企业的更少。因为中小企业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商业银行为了避免承担风险责任,宁愿贷款给有政府保护的大型国有企业,也不愿意贷款给那些有一定市场潜力和盈利能力的中小企业。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创新只能依赖内源融资,这无疑会加大技术创新的风险性。而效益差的企业则根本无从谈起。致使许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有心无力”,技术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3.解决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

(1)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改善金融政策,为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产学研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担保,以及为中小企业的科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出口信贷、贷款担保等。同时政府应该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实行减税、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并要针对中小企业特点,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例如,增强对小企业业主的信用评估与授信、开办保本理财业务、推广主办银行制度、开办租赁融资业务等。当然,其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中小企业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诚信和实力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

(2)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和人才问题。“人才是自主创新第一资源”,首先必须要在企业培养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优良环境,并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到企业工作。同时,鉴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能力较弱,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包括,为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提供信息、实验、中试场所,并以较低的价格租给中小企业使用。尽快建立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努力提高中国产品质量档次。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包括合作开发、项目委托、技术转让,甚至可以通过项目联姻,建立由高校和研究机构负责研究开发,由企业来负责生产和市场销售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联盟,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四、结论

小企业数量众多,是企业的主体构成,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数目最多的就业岗位,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受到自身资源、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是摆脱经济困境,恢复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提升中国科技、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只有让中小企业“愿意创新”、“踊跃创新”、“能够创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难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参考文献:

[1]辜胜阻: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J].求是,2007,(05).

[2]陈俊: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立法支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01).

[3]陈俊:企业研发创新的立法保障[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06).

篇7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机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上缴税收占75%左右,商品出口额已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75%以上,吸纳就业人数估计占城镇就业岗位的80%。但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次级抵押贷款无法支持债券而轰然倒下,由此拉开了局部金融风暴的序幕。同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逐步升级为金融海啸,随即这股金融海啸以旋风般的迅速卷及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仅仅用了一周时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申请,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国政府接管。随着三大投行的倒闭,金融风暴已经演变为金融动荡,整个美国华尔街一片哀鸿遍地。9月底,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全球金融业最著名的华尔街上的五大投行全部倒下,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动荡进而波及全球,并向美元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发起冲击。自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以来,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而言,曾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下降,进而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2008年我国GDP增长已经回落至9%。大量的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渴望疏通融资渠道,解决困局。如何做好融资决策,选择融资方式,成为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据统计,目前全国中小企业有85%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需要进行再融资。从筹资方式上看,有70%的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20%通过民间资本等自筹形式取得,7%通过内源性筹资,只有3%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从银行贷款投放量总量上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投放量不到总量的10%。中小企业强大的资金需求与十分有限的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第二,借贷期限和方式、数量的局限性。目前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在现行的银行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下,地市级和区县级基层银行机构授权很小,大部分没有固定资产贷款投放权,而只有小规模的流动资金贷款权限。通常情况下,银行借贷期限较短且数量普遍不多,主要是用于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而对固定资产贷款控制十分严格,难以开展项目开发和扩大再生产。贷款方式上,主要以抵押和担保为主,只有极少数企业才能享受信用贷款。

第三,现在整个社会包括许多商业银行信贷观念还跟不上目前发展形势,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普遍认为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风险高、成本高、工作量大且收效不大。

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一直高度依赖于自有资金或内源性融资。根据权威金融机构的数据显示,在中美两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中国的自有资金占比60%,而美国只有30%;中国的银行贷款占比仅为20%,而美国为42%。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提高,而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却基本维持在5%左右,一直没有明显改观。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额度非常低。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就已经表明,国内银行业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解决不了中小企业扩张时期的资金需求,也无力在危机时期实施救援以帮助他们摆脱财务困境。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或金融服务不足,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在国内金融部门中,相对于传统的面向大企业与国内统一市场的金融服务与政策相比,在面向中小企业与国内区域市场的金融服务与政策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短板效应”。过去在经济繁荣时期,一些问题因在大金融浪潮的掩盖下没有显露出来。

但是,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中,短板的存在及其经济利害关系已经格外清晰;二是当前我国的融资服务链还不完善,融资体系尚不健全。在当前金融服务体制中,大型或全国性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所制定与执行的金融服务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在这类机构的硬尺度下,与个性化较强的中小企业在金融服务需求方面通常存在诸多抵触,其中的甄别成本也非常高昂,从而在中小企业或区域金融服务方面缺乏经济激励。三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的缺陷,由于大多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它的弱、小及其管理不规范等特点难于达到融资要求。

同时,宏观风险加剧形势下银行更加“惜贷”。当前,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但由于金融危机造成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对于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除了境内外的需求下降之外,最终都主要表现为供给层面上的资金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可贷资金的减少,再加上央行的信贷规模控制,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被大幅收窄。随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与信用风险水平的大幅度上升,信贷配给现象将更加严重,可贷资金可能发生绝对性的削减。

四、要创新融资方式,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当前,中央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的主张,这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有效、更大程度地满足多元化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重组,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创造条件;有利于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促进储蓄并向投资转化,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减少因投资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狭窄方面,因此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时候,要着眼于整个资本市场,努力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努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工具创新,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以筹措更多的资金,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要大力加强和完善间接融资渠道,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丰富融资途径

间接融资主要指债权融资,它是在一定期限满后企业必须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资金。中小企业在利用传统的抵押贷款外,要加强和完善以下融资方式:

1.综合授信。银行对于工商登记年检合格、管理有方、信誉可靠、有较长期银企合作关系的企业,可以授予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可以根据自己的营运情况分期用款,随借随还,不仅借款十分方便,而且也节约了融资成本。

2.信用担保贷款。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许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些机构大多实行会员制管理的形式,属于公共服务性、行业自律性、自身非盈利性的组织。会员企业可以通过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担保向银行借款。另外,中小企业也可以向专门开展中介服务的担保公司寻求担保服务。

3.无形资产担保贷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贷款质押物。

4.票据贴现融资。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票据贴现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这种融资方式值得中小企业广泛、积极地利用。

5.BOT项目融资。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企业投资公共工程时,政府给予企业项目建设的特许权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采用BOT方式比较容易得到一些财团的支持,其在融资时主要是将项目抵押给财团或金融机构,然后进行建设,建设后用经营的利润来还款,或卖掉某个经营期给金融机构或财团。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投资规模较大的公共工程设施,比如公路、桥梁、大型电站等,公司可以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吸收财团作为股东,然后以这个公司为工程建设承建主体,并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政府通过银行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并给公司一定的经营期限进行经营,经营期限满后,整个项目工程就归政府所有。

6.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设备购买企业向租赁公司提出融资申请,由租赁公司进行融资,向供应厂商购买相应设备然后将设备租给企业使用,从而以“融物”代替“融资”,承租人按期交纳租金,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享有使用权,同时承担维修和保养义务。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并将融资与融物二者结合在一起。它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方式,可以减轻由于设备改造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避免支付大量现金,而租金的支付可以在设备的使用寿命内分期摊付而不是一次性偿还,使得企业不会因此产生资金周转困难,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而增加资本成本。

7.典当融资。典当融资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的转移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贷款成本高、贷款规模小。

8.买方贷款。如果企业的产品有可靠的销路,但在自身资本金不足、财务管理基础较差、可以提供的担保品或寻求第三方担保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银行可以按照销售合同,对其产品的购买方提供贷款支持。卖方可以向买方收取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困难。或者由买方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卖方持汇票到银行贴现。

9.政府基金。对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无论从企业结构、规模、财务状况等各个方面还远远达不到银行融资或证券市场的要求,但这些企业的融资要求往往十分迫切,然而其融资渠道却并不多。为此,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许多基金,比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科技发展基金、扶持农业基金、技术改造基金等。这些基金的特点是利息低,甚至免利息,偿还的期限长,甚至不用偿还。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一项政策性风险基金,它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它在企业发展和融资过程中主要起一个引导作用。

10.民间资本。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总额十分庞大,仅浙江省民间资本已高达6000亿元。民间资本介入融资市场一方面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且具有融资速度快、资金调动方便、门槛低等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各种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加大了民间融资行为的金融风险和金融欺诈的可能。为此,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保护民间资本介入融资市场。为避免金融风险、规范管理,应引导建立一批实力雄厚、运作规范、专业的投资基金组织,统一管理分散的民间资金,作为政府投资的有效补充,政府还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民间资本的监管力度,有效防止金融欺诈,降低金融风险。

(二)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主要指股权性直接融资,是公司的股东投资到公司的资本。

股权在不同的财产组织形式上有着不同的体现方式,具有资本融集速度快,流动性强的特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较好的融资选择。由于股份是按股份公司的全部资本等额划分的,它的实物表现形式就是股票,由于每一股份都是等额的且金额很小,使得小的投资者也能投资,为此,可以加速资本的集中。同时,股票经过批准后可以上市流通,流动性大,使得股票成为一种融资工具,发行股票可以筹集不用承担偿还风险的融资方式。为此,在拓展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

要充分利用国内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等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国内上市基本上集中于深圳的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6月成市,到2008年的四年多的时间里,累计已有上市公司270多家。对中小企业而言,公开发行上市,是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中小企业公开发行上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有资本的比例,改进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有利于企业进行资产并购与重组等资本运作;有利于股权的增值和企业整体市场价值的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满足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合规性要求,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末弥补亏损。对于高科技领域中运作良好、发展前景广阔、成长性较强的新兴中小型公司,今年国内又推出了创业板市场,上市条件相比中小企业板有所降低,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应当抓住机遇,聘请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上市中介机构,经过改制辅导、上市材料申报、中国证监会审核、路演询价定价、发行上市等程序,向公开市场募集资金增强发展动力。

要积极开拓国际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国际资本市场主要集中于香港的创业板、美国的NASDAQ、英国的AIM、新加坡和日本等交易所。香港创业板市场设立于1999年,截至2008年历时九年,上市公司近300家;成立于1971年的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有5000多家,约有近2000家高科技公司;英国AIM市场自1999年发展进入正轨以来,已有上市公司1000家以上,近年来每年上市200家以上;新加坡SESDAQ市场也是170家左右;日本新兴企业市场设立于1999年,至今上市公司130家左右。由于这些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市场资金充裕,上市程序相对简单、时间短、操作方便,因此近年来一些国内企业纷纷选择国外市场上市,并且通过上市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对于国内快速成长、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特别是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去海外上市也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超级秘书网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金融危机

1引言

忽如一夜寒风来,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各种悲观的经济数据被各路媒体纷纷报道出来,人们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今年经济的一丝寒意,象冬天里凛冽的寒风吹在每个人的心里。而最难过的,莫过于进出口企业,台塑裁员,IT企业裁员,鸿海裁员,各种对外的OEM企业纷纷裁员,华尔街的员工都挤往中国来谋生。现实是残酷的,风暴席卷的力度是疯狂的。

2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严峻

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重点商品进出口额中,有将近90%出现下滑;主要进出口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全部出现下滑,进出口总值相对上年同期下降了24.9%,其中,出口金额降低了19.7%,进口金额下降了30.9%。

2009年1-3月,中国重点商品出口总额2,803.2亿美元,同比降低20.27%。机电产品一季度出口额最高,达到1,436.9亿美元,相对上年同期下降20.8%。其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711.9亿美元,同比降低23.2%。食品类产品的出口下滑幅度较大,活猪、大米、玉米、食糖的总出口额约为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2.95%;其中,玉米出口降幅最大,同比下降了88%。

第一季度重点出口商品中,只有原油、煤和鞋类产品出口额出现增长,其中,原油出口增速最高,出口量为152万吨,同比增长134.1%,出口金额为5.35亿美元,同比增长48.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原油出口价格的下滑幅度之大;煤和鞋类产品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和0.8%。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重点商品进口总额2,074.8亿美元,同比降低30.63%。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最高,分别为920.4亿美元和57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6.3%和28.8%。食品类产品进口额也有大幅下滑,鲜、干水果及坚果、谷物及谷物粉、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额为54.8亿美元,同比降低了20.4%。

第一季度重点进口商品中,只有钢坯及粗锻件、肥料、农药及鲜、干水果及坚果四类商品进口金额出现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2.6%、43.1%、22.1%和16.1%。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总额均出现下滑。第一季度中国贸易总值为4,287.4亿美元,同比降低了24.9%;其中,出口总值为2,455.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9.7%,进口总值为1,832.0亿美元,同比降低30.9%,对外贸易仍然处于顺差状态。其中,进出口额最高的是欧洲联盟,为751.9亿美元,同比降低19.8%;其次是美国,贸易总额达到620.7亿美元,同比降低了15.7%。

在出口方面,中国向欧盟地区出口产品金额最高,为498.7亿美元,同比降低了22.1%;向美国出口商品的金额也较高,达到455.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9%。中国从欧盟地区进口商品的金额最高,为253.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5.1%;从日本进口商品的金额也较高,为24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9.6%。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第一季度,不论中国还是世界经济都仍然处在经济萧条之中,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相对上年同期有所下滑,购买能力明显下降。

3电子商务可助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应对危机

在全球金融风暴来袭之际,我们不能只露出绝望的眼神,电子商务的逆势发展无疑能令人眼前一亮。近期,国内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公布了该公司2008年四季度和全年业绩。2008年比2007年在四季度涨了71%,全年涨了95%,可以说逆市上扬近一倍。阿里巴巴的海外买家在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都增长了100万以上,中国供应商数量也在高速成长,光第四季度就增加了12000多家。

“全球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并成为各国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新闻会上说。他指出,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同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更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效率,电子商务成为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最为可靠的手段之一。

一、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减少实物基础设施的投资。传统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业务都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办公用房、仓储设施、产品展示厅、销售店铺等。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若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则在这方面的投入显然要小很多,如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与传统的实物书店相比,几乎找不到豪华的办公楼、宽敞的营业大厅,甚至除了少量的畅销书有部分库存外,其他绝大多数的图书品种都是在接到顾客的订单后再向各出版社订购的,几乎不占库存,但是亚马逊网上书店提供近300万种多种语言版本的图书,并且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用户达1000多万,1999年的营业额达15亿美元。因此,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可以显著减少在实物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对于信息产品而言,如报刊杂志的电子版、视听娱乐和电脑软件及信息咨询提供等,若产品本身可以在线成交和在线交付的话,则销售柜台、仓储设施等完全是多余的。整个销售环节,从研制开发、订货、付款到产品的交付都可以在网上实现。由于减轻或消除了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企业可以将节省的开支大部分地让渡给消费者。

二、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贸易壁垒,扩大贸易机会。因特网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彻底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对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和无形壁垒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网上做生意,没有了的限制,也没有了种族的歧视,甚至公司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差别都显得不再重要。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极力主张电子商务达成的国际贸易免征关税,这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业务量的迅速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更快地向前推进。

三、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全天候业务运作,提高客户满意度。由于世界各地存在时差,进行国际商务的谈判就相当不便,对企业来讲,在传统条件下,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客户服务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做到7×24的全天候服务,任何客户都可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网上得到相关企业的各种商务信息。如果得不到理想的答案,还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询问,只要企业及时回复,即可使访问者得到满意的答复。电子商务全天候、不间断运作可使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随时得到所需的信息,为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订单,并且可大大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四、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如1996年全球跨国贸易中以纸面单据为主的各种杂项开支达3500亿美元,占当年世贸总值的7%。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既可节省大约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另外,由于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商务活动,交易费用显著下降。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中,因为大量的中间商的参与,国外进口商的买价往往是国内生产企业交货价的5-10倍。现在有不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直接把中国生产企业和国外进口商的供求信息整合在网上,让他们在网上直接交易,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双方都得到了实惠。

五、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交易效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使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即可实现瞬间传递,大大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因纸面单证中数据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对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十分明显。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每一程序包括签约、洽谈、报关、租船订仓保险以及支付结算等都必须由人工参与,交易效率低,错误发生率高,受时间的局限性大。而通过网上办理相关业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参与,并且不受时间限制,提高了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六、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站点主动供求信息,及时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与交流,借助网络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逐渐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先进的工具为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服务。

4结束语

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有1000多万家企业成为或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用户,中小企业网络接入率已接近90%。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这个有效工具,主动出击国际市场,寻找更多的贸易机会,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顺利渡过金融危机这个“寒冷的冬天”。

参考文献:

[1]中投顾问.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分析.中国评论新闻网,2009年4月21日.

篇9

一、 研究背景

小微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我国自2011年以来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旨在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其中银监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政策精神,积极促进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于2011年6月了《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以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随后,银监会于2015年3月《中国银监会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单列信贷计划,优化信贷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要求。此外,“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金融发展规划部分提到鼓励互联网金融推动小微金融服务发展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融资需求。可以看到小微金融将成为未来一段r期我国金融发展重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无论在服务形式还是在业务规模上都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巴曙松、王松奇、许小年等专家认为,我国小微金融发展潜力较大,对于小微金融群体,当前金融体系离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将成为下步金融改革的重点。而各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着力于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小微金融业务也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推动点。他们也指出我国小微金融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小微金融发展的关键是成本问题,建立社区性的服务模式,实现低成本信息收集,是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针对小微金融,应该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大力推动产品创新,积极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促进小微金融快速发展。

受当前宏观经济趋势性下行、同业竞争不断加剧、市场开发受制于劣势选择和逆向选择等因素影响,部分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在经历了前一阶段迅猛发展之后,显现出后劲不足的疲态,主要体现于贷款余额增长放缓、不良率增速较快、客户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等综合业务发展缓慢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能够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有方向地增加银行小微贷款投放规模,有效确保贷款余额增长的稳定可控。为此,各商业银行在全力开发新市场、发展新客户的同时,如何有效掌握行内现有小微金融客户的综合业务动态,并主动为有资金需求的客户提供最优质的贷款服务,为满足银行小微金融授信要求的客户“量体裁衣”、贴心服务,准确制定出积极有效的策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 文献回顾

在研究小微金融之前应明确小微企业的定义。刘睿(2014)指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小微企业规定,小微企业一般符合年度应纳税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 000万元。崔静静(2011)认为:应将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定义为小微企业。崔静静还尝试分析了该类型企业的融资行为,在对甘肃省小微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省的小微企业融资现象,探讨了在小微企业融资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从银行信贷业务的视角,郑九歌(2012)建议:首先应树立“小微企业贷款≠高风险贷款”的观念;监管机构应将主营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作为发展小微经济的战略重点,并采取降低这些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实施积极宽松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例,韩刚(2012),吴玉霞(2016)认为: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难点是风险与收益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为缓解该不对称性问题,应建立“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的业务发展模式。郑霞(2015)分析天津市216家小微企业相关数据发现,商业银行是现阶段小微企业首选渠道,社会金融机构次之;另外,政府财政资金对小微企业融资效果不显著,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信用担保有效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刘金文(2011)支持引入政府这一角色,构建企业、银行、政府的三方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动态博弈框架下参与方各自的行动和收益,以期实现政府引导下商业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目的。

其他相关研究还包括陈勇俊(2011)将大数定律引入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模式和风险定价策略;刘静海(2012)将金融心理学引入小微企业融资信贷问题,大胆假设小微企业或商业银行是一个有心理波动的人,通过心理学理论探讨银行和企业的心理,并以贵州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续贷(或称“续授信”)业务 方面的文献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银行业开始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时间较短,目前仍鲜有银行接触或关注续贷业务,而致力于研究和发展小微续贷业务的银行及相关文献则更为稀少。

三、 问题的提出

1. 商业银行着力发展小微金融续贷业务的设想。在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小微金融的关键时期,部分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在经历前期的迅速发展后,出现了贷款余额增长放缓、不良率增速较快、客户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等综合业务发展缓慢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为商业银行推行小微金融贷款增发提出设想:在全力开发新市场、发展新客户的同时,还应及时了解行业现有小微金融客户的综合动态,主动为有资金需求的客户提供最优质的贷款服务,尤其要为行内已经发生过贷款业务的小微客户发展“续贷”业务。甚至对银行现有小微客户进行续贷可能性的预测分析,从他们当中准确识别出贷款即将到期、贷款资产良好、具有强烈续贷意向且满足银行小微金融授信要求的客户,并为他们"量体裁衣"、贴心服务,准确制定出积极有效的客户续贷推动策略,全面巩固银行在小微金融层面的先发优势,努力实现与客户的共赢。

2. 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续贷业务定义。所谓“客户续贷”是指银行已授信客户在贷款到期或提前结清后,经授信审批,再次获得银行贷款的行为。本研究以国内某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信贷业务数据为例,结合该银行数据仓库支持情况,对客户的续贷行为定义如下:

(1)将当月贷款日均额不为“0”且月末贷款余额为“0”的客户定义为当月贷款结清客户;

(2)在当月贷款结清客户中,如果客户在之后的6个月内再次发生贷款业务则定义该类客户为续贷客户;

(3)反之,如果客户在之后的6个月内未发生新的贷款业务则定义该类客户为非续贷客户。

四、 商I银行发展小微金融续贷业务的优势分析

1. 发展小微续贷的营销成本优势。据相关数据表明:向新客户进行推销的费用是向现有客户推销费用的6倍以上。针对小微金融贷款产品,姑且不去计量分别向新客户和现有客户营销的具体费用,仅从向两者营销成本的高低来看,营销现有客户显然更具有成本优势。

当银行向行内现有客户营销小微金融贷款产品时,无论是向无贷款客户推介贷款产品,还是发展已授信客户的续贷业务,都可以将“名单制营销” 与“非名单制营销” 搭配使用,且通常以“名单制营销”为主。当银行向行外新客户营销时,则只能通过“非名单制营销”渠道及相关营销方法。由此可看出向行内(已授信)客户营销小微金融贷款产品比营销新客户更具有成本优势。

2. 发展小微续贷的营销成功率优势分析。有研究表明:销售给潜在客户和目标客户的成功率为6%,销售给初次购买客户的成功率为15%,而销售给重复购买客户的成功率为50%。其实仅从向现有客户营销可同时采用“名单制”与“非名单制”两种方式,而营销新客户则只能倚靠“非名单制”方式,已经说明现有客户的平均营销渠道数量高于新客户,这显然与营销成功率呈现“正相关”关系。

实际上,促使客户产品销售成功的三大要素可以总结为“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商家对客户的要求”以及“客户对已使用同类产品的忠诚度”。一家银行向新客户营销小微金融贷款产品的行为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1)新客户已经享受其他银行的信贷服务,这家银行的小微贷款营销工作将受到该部分客户对其银行忠诚度(或称“客户粘度”)的制约。此时,银行若不考虑向客户让利(如优化担保方式、增加贷款规模、延长期限、下浮贷款利率等),向该类新客户营销同类产品的成功率显然比较低。

(2)符合银行授信审批要求的新客户未曾享受过银行信贷服务。由于借贷双方的信息极度不对称,这为授信审批、贷款发放以及售后服务等实操工作带来难度。因此,银行若不考虑采用针对小微市场设计的、切实有效的创新市场开发模式(如商圈、产业链、城市合作社、专业化支行等模式),向该类客户营销小微贷款产品不仅成本昂贵、潜在风险高且成功率低。

然而,如果向行内已授信客户再次营销贷款产品,即发展小微金融客户续贷,这将使银行在借贷双方信息相对对称情况下专心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信贷服务,这显然能够大幅提升营销成功率。

3. 发展小微续贷的资产质量优势―对“续贷资产高质量假说”的论述。对于小微金融信贷业务而言,其发展难度主要在于客户所能提供的抵质押品价值较低且缺少其他有效担保形式,以及客户经营利润较薄且经营波动受市场影响较大。无形之中,小微贷款的客户信用砝码被减轻,同时客户能力的打折空间被加大。基于这样的背景描述,小微信贷业务可能的突破点在哪?在此,本文提出小微金融续贷客户群较新贷客户群而言其银行资产质量更高的假说,即“续贷资产高质量假说”,并尝试对发展小微续贷业务的这一优势进行论述分析。

不难理解,贷款可以被看作为客户与银行的一个双向产品,即银行在向客户销售资产使用权的同时,客户向银行销售自己的信用和能力,双方的谈判条件主要是价格(即贷款利息),其他条件还包括贷款规模、期限等。在信息极度不对称情况下,客户的信用和能力无以为证,银行只能认为客户的信用和能力趋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时银行除了要使贷款规模尽可能小、期限尽可能短,再就是要使利息尽可能高,这等于压低了客户销售自己信用和能力的价格。这样,但凡可以,客户将选择不贷款,而留下来选择贷款的这部分客户,无论从对资金需求的迫切程度,还是出于对他们信用和能力水平的考量,都给银行对他们进一步压价提供了理由,这将有可能制造出“柠檬”经济现象,形成劣势选择、逆向选择,使银行资产质量受到影响。

既然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上,那么银行就应该从破解信息不对称入手,向自己熟悉已久的老客户(包含无贷款客户和已授信客户)开展信贷(或续贷)业务,因为客户曾经使用银行服务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于银行数据仓库中,这比开发新贷客户所获得的信息要充裕得多。基于信息的相对对称,尤其是发展续贷业务可以使银行对客户的能力和信用(结合其过往表现)有一个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价。这时,银行除了能够实现更有效的“优质”客户甄选外,还能够杜绝盲目压缩贷款规模、缩短贷款期限、提高贷款利息等情形,为贷款客户的“一户一价”、“一贷一价”、“价格关联价值”、“价值覆盖风险”等理念提供基础,促使银行与客户携手缔造共赢。

前文所提到的“客户自然忠诚”实际上也是消费心理记账(及“价格关联价值”)的概念。本文认为在不考虑极端因素(如银行信贷放款不到位、同业贷款价格竞争、客户搬迁等)情况下,小微贷款客户存在“自然忠诚”,并且续贷客户群应比新贷客户群更容易发生再次信贷业务和其他交叉业务。

五、 结论

为实现小微信贷业务突破,基于对业务动态的把握,提出了银行小微金融应该着力发展“续贷”业务设想和“续贷资产高质量假说”,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得到发展续贷客户将使银行销售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小微贷款资产质量更优的结论。此外经数据观察,参与本研究分析的国内某商业银行其小微金融贷款客户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在充满信息不对称并可能产生“柠檬”经济现象的竞争市场环境下,无需发生价格战,对手仅出让“蝇头小利”,很可能只是贷款规模放高一点、期限延长一点或利息降低一点,便赚得了他行最优质的那部分客户,其中不乏很多他行忠诚老客户。在这种情形下,银行应该针对小微信贷业务,研发一套具备前瞻性、灵活性且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工具;还应结合同业标准制定更具竞争优势的小微信贷发展策略。此外,既然客户流失、客户违约等问题对小微续贷(尤其在客户非续贷方面)产生影响,未来应考虑开展相关预测分析工作,建立预测模型,以对当前续贷分析及预测结果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将小微金融作为改革的重点[J].中国金融, 2013,(1):18-19.

[2] 王松奇.小微企业贷款是今年银行创新重点 [N],中国证券报,2012-05-28.

[3] 许小年.中国民间金融的监管和发展:在“2012第六届中银行家高峰论坛”[EB/OL].(2012-09-10)[2016-07-8]http://.cn/hy/20120910/155413095049.shtml.

[4] 刘睿, 张军.如何加强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管理[J].税务研究,2014,(8):97-97.

[5] 崔静静.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研究――基于甘肃省小微企业的调查[D].兰州:兰州大学学位论文,2011.

[6] 郑九歌.积极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26(1):80-83.

[7] 韩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突破――以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4):20-23.

[8] 吴玉霞,周明勇,吴娟频,等.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破解对策――基于河北省的调研数据[J].现代管理科学,2016,(8).

[9] 郑霞.政策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1):41-46.

[10] 刘金文.基于中小企业、银行和政府三方动态博弈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9):69-84.

[11] 陈勇俊.大数定律与小微企业授信模式研究[J].上海金融,2011,(12):114-116.

[12] 刘静海.基于心理学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9):97-106.

[13] 苏朝晖.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4] 吴义根,胡志九.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动态演进与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探讨,2016,(11).

[15]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天津:南开大学学位论文,2010.

[16]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0.

[17]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3.

[18] 方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学位论文,2005.

篇10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不同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单笔资金需求量较小,资金到位时间要求特别快、贷款频率特别高的特点。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全国GDP的60%、税收的50%、进出口总额度60%;国家发明专利的65%、新产品开发创新的80%,它们为全国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资金需求巨大,但资金供给有限,主要原因是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仍然是审慎介入,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以及风险较大。2012年国有商业银行接到总行下达到分支行的指令,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预计明年新增的信贷额度,1/3投放给大企业,1/3投放给中小企业,另外1/3投放给微小企业和个贷。商业银行贷款是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截止2011年9月底,中小企业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33.76亿元,比年初增加48.68亿元,增长17.08%,同比多增55.2l亿元,增幅同比上升了2O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工业性贷款25.64亿元,同比多增6.39亿元,增量占贷款总增量的52.67% 。

二、国有商业银行介入后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契合银监会关于额度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优惠政策,统筹建立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体系,在客户准入、授信流程、担保方式、利率定价、贷后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授信政策。在此基础上,完善客户分层体系,建立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这些政策措施,已成为几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今年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截至2011年末,工行个人经营贷款余额已达近2700亿元,为4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供了贷款支持。其中仅201 1年该行就新增个人经营贷款约790亿元,增幅达42%。201 1年初,建行根据总体战略定位,结合小微企业业务特征,提出服务“社区金融”的理念,并明确了小微企业业务要向“零售化”和“小额化”转型,要不断夯实客户基础,重点发展小微企业业务,使有限的信贷资源,支撑服务更多的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在“零售化”发展思路的指导下,2011年下半年以来,小微企业客户基础数迅速扩大,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12年,交行将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完善机制建设,促进小微企业贷款健康发展。重点要完善小微企业独立核算机制,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继续优化小微企业贷款管理授权授信体系,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下放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实现标准化、流程化、批量化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并通过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力争小微企业授信客户增长35%以上,贷款余额增长45%以上,小微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占比继续提升1至2个百分点,拨备前利润同比例上升,不良率控制在总行规定的范围内。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500万元以下授信户数在全部小微企业占比由目前的35%以下提升到40%以上,贷款余额在全部小微企业占比由目前的15%以下提升到20%以上。

三、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为出口企业提供创汇贷款。

我国有不少中小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外。针对这种情况,银行可以通过审核中小企业提供的出口合同或者进口商出具的信用签证来发放贷款;而中小企业如有现汇账户亦可让其以此作为抵押来发放贷款;对于资信良好且有稳定外汇收入的中小企业可以依靠结汇凭证来发放贷款;对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企业还可以考虑为其提供设备投资贷款;享受出口退税的企业可以以其出口退税账户作为质押进行贷款或者利用其出口退税质押账户办理出口代付业务,利用海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其基本对象包括具有进口业务经营权,资信良好,有长期稳定的出口业务,出口制单水平较高的企业。

与此同时,出口货物应为该企业的主营产品,并在国外或我国港澳台地区有稳定的销售市场。

(二)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创新设备融资租赁途径。

对于处于产能扩大阶段的中小企业,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生产设备投资。在国外,设备融资租赁是企业设备投资中一种极为常见的方式,其规模仅次于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相较于其他的融资模式而言有其独到的优势:它是以融物为形式满足融资的需求,而对企业自身的资信状况与担保条件要求较低,非常适合中小企业大额设备投资的资金需求。假若银行业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改变以往的融资租赁模式,则对于解决中小企业大额设备投资的资金问题有较大益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工程机械担保贷款。

工程机械担保贷款是指对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在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指定品牌工程机械的人民币担保贷款。可以满足客户在本区域内、或者跨区域购买大型设备的资金需要,帮助卖方客户促进大型设备的销售,提高贷款业务办理效率,买卖双方交易真实性更有保障。工程机械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含三年)。

(四)小企业额度抵押贷款。

 

小企业额度抵押贷款是指银行用信贷资金向小企业借款人发放的、采取抵押方式、可在贷款额度有效期间内一次抵押、循环使用的贷款。用于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及设备、厂房等投资。

(五)小企业法人账户透支。

小企业法人账户透支业务,是指银行同意小企业客户在约定的账户、额度和期限内进行透支以满足临时性融资便利的授信业务。透支资金用途限于满足小企业客户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周转性资金需求。

(六)国内保理。

  保理即保付,是指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根据契约关系转让给银行,由银行针对受让的应收账款为卖方提供销售分账户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保理预付款、信用销售控制和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中的特定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主要适应于从事国内贸易的境内客户,一般为短期贸易服务,可以满足客户扩大销售、加速现金回流,获得收款保证、改善财务结构以及降低管理成本的需要。

(七)联保联贷。

  指3家(含)以上借款人,通过网络自愿共同组成一个联合体,联合体成员之间协商确定授信额度,向银行联合申请贷款,由银行确定联合体授信总额度及各成员额度,每个借款人均对其他所有借款人因向银行申请借款而产生的全部债务提供连带保证责任,银行借此发放一定额度的信贷业务。无抵押、无质押,贷款需求200万元以下,特别优质客户可放宽到500万元。

 (八)经营性物业贷款。

小企业经营型物业贷款是用于满足客户扩建、改建、装修经营性资产的融资需求,以已投入运营的经营性资产所产生的稳定现金流(包括但不限于收费收入、租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收入)作为还款来源而发放的贷款。小企业经营型物业贷适用于拥有经营性资产,近年经营稳定发展,并有对相关经营性资产进行扩建、改建、装修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客户。依据借款人的融资需求,借款期内企业经营活动可能产生的净现金流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

 

(九)标准厂房按揭贷款。

标准厂房按揭贷款是为满足客户向第三方购买标准厂房而产生的融资需求,以客户未来经营收入为还款来源,并采用分期还款方式的融资业务。标准厂房是指开发(工业园)区内,开发商按统一规划、由开发商集中建造的生产经营场所,一般具有通用性、配套性、标准化等特点,能够满足人园中小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需要;不包括客户自行建设的白用厂房。标准厂房按揭贷款用于满足有购买上述标准厂房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客户。

参考文献:

【1] 杨静如。西方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与启示【JJ.中国商贸,2011(2)。

I2】 李 璐。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创新研究1.11.中国商贸,201 lf21.

篇11

1引言

目前小微企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一直以来,尽管小微企业数量多,但由于大多规模小,难以获取银行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的融资约束大幅度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规模难以达到传统银行贷款的门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而近年来中国数字金融迅速发展,王馨(2015)基于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对互联网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能够弥补小微企业的供给缺口,减轻信贷配给程度,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2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约2800万家。截止到2020年3月,由银保监会披露的、已纳入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名录的个体工商户约6253万户。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年额占贷款总额的40%,却为国民经济贡献超过50%的税收,对于GDP贡献度达60%以上,贡献了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同时带动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我国实体企业占比超过90%。小微企业在我国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在我国东部地区,小微企业的占比为60%,中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的占比为20%。另外,小微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分布较为规律和集中,而西部地区则比较分散,在地理分布上非常不均匀。我国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对产能过剩进行调整,小微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和市场有效供给的背景下,在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新技术中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的实施不但使市场更具活力,而且还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3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概念是数字经济发展日益在金融领域深入的背景下提出的,数字金融发展到现在的最大特征与优势是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摆脱了对金融实体网点的依赖,通过手机通讯、基础设施铺设,快速地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推进,让金融服务触达乡村偏远地区,为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编制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学者利用这套指数展开研究,并得出多方面结论。我国目前还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由此驱动着小微金融线上化、平台化发展,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探索“无接触”贷款审批、大数据风控等流程创新,使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更合理,以智能风控来降低贷款成本,满足监管层提出的“增量扩面”“减费让利”政策要求。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数字金融为金融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结构的升级转型和体系改革,同时实现了信心商业模式的产生和企业的创新升级;另一方面,自从我国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很多企业都开始积极创业,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用户的增加和支付保险功能的完善,有效提高了信贷功能的实用性,因此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有利条件,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促进作用更为突出。总而言之,数字金融不但促进创业创新,同时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我国逐步深化对数字货币应用的探索,以及对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研究,数字金融的各项应用将会日趋完善,在新时代也会遇到更多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数字金融才能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4.1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较大

小微企业大多存在实力弱、资金欠缺、竞争力不够等不足,即使有资金,在使用上也会受到更多的限制。据央行2018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因此小微企业信贷存在较大风险,更需要设计基于风控的特色金融产品。在发展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回企业投入的资金,可自由支配资金的空间有限,因此,小微企业资金回收不规范,资金缺口较大。此外,传统资本市场上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很高,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出现了类似于股票市场上的增资以及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新的集资形式,但相关政策和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缺陷,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

4.2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在传统的放贷方式下,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或高质量的申请材料,审批程序枯燥乏味而且期限长,小微企业更倾向于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获得资金,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小、业绩不稳定、收入门槛低等问题而且退出方便,财务信息不完善。为防范风险,小微企业的信贷状况需要大量的人员和银行的一次审批,审批程序烦琐,使得银行放款前的审批时间过长,虽然贷款规模小、期限短,但银行贷款的审批成本巨大,风险也很大,因此许多小微企业很难在金融机构获得支持,特别是在大规模融资方面。

4.3小微企业的地位不明确导致融资困难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发展项目也在探索中,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很低,同时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度低,缺乏优质抵押资产。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这就需要高质量的担保,虽然大多数担保机构不准备为高风险、低固定化程度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小微企业发展有限,传统金融机构贷款需求对成本的压力太大。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和计划,但我们也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自己的贷款体系。这不利于我国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也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支持远远不足以改变小微企业融资的“尴尬”局面。

5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表现

5.1改善信息不对称

后疫情时期,我国银行业“无接触金融”模式迅速兴起,由此引发了小微金融朝向线上化、平台化、生态化变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生共建,从产品创新、场景布局与增信机制、信贷技术、农村金融以及新型风控等领域,加速商业模式变革;面对现金流紧张、订单量下滑的经营难题,众多中小微企业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变革,并推动“云化”转型。围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组合运用,小微企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各类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经营战略与竞争优势。传统商业银行通过利用数字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将符合小微企业要求的金融模型设计和建立出来,之后再将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后对其提供贷款服务。除此之外,围绕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商业银行能进行用户画像和反欺诈管理,并通过联合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开展风控建模,进而形成数据驱动的贷款定价。这些措施将数字金融的信息优势和在融资市场中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授信管理,有效改善了小微企业传统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2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其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降低了系统维护和成本费用、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简化了售后管理流程和授信流程、提高了售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等。例如,通过大数据风控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小微企业的违约概率和对借贷资本的风险定价,不但有利于降低风险成本和融资利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在提高其在融资市场的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渠道,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授信成本,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利益收入。此外,能够将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纳入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中,这有利于不同类型供应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竞争,优化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疫情冲击的紧迫性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空前重视。经济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关键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借贷需求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也面临数字技术与商业环境的多重阻碍。此次疫情中大量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发挥数据优势、客户优势和决策优势,为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仍然坚持在抗疫第一线的餐饮、超市和运输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应急贷款、保险等及时有效的服务,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功不可没,同时也彰显出这些机构在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因此应该加强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在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5.3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数字金融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一种信贷服务模式,它通过利用大数据和大数据处理算法将线上操作、数据决策和模型管理融为一体,用户在进行贷款申请时无需任何担保,只要通过其信用评分即可完成申请,而贷款审批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即可完成。相比较需要不同部门和诸多步骤进行审核的传统商业银行,数字金融大幅度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2020年疫情发生后,监管部门推动供应链金融在线化、平台化发展,使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各项数据与资产流转情况,全部展现在线上平台之上,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均重点发展这项业务,从而推动大数据放贷、智能风控审批效率提升。此外,银行可以通过与增信机构合作,将实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共担机制,并联合政府部门,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优先授信于信誉良好、获得政府支持的中小微企业,构建长期银企合作关系。

6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

6.1建立中国特色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互相渗透,在传统金融服务中,数字金融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通过数字金融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融资数据平台,对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进行记录,数据会随着企业的业务增长而进行更新,从而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展示以及对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进行反映,避免了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优质抵押品等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对金融数据平台中同行优质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中吸取经验,从而改进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6.2创新风险管理模式

在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为减少数字金融在发展中的风险,监管部门应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驱动小微企业征信与经营云化平台,平衡把握好创新和监管,从而确保数字金融稳定发展。除此之外,在数字金融的安全稳定发展中,完善法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部门应明确底线,鼓励数字金融行业自律,引导小微企业规范诚信经营。

6.3建立统一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我国目前的征信系统还不够完善,小微企业的信贷信息也比较缺乏。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可以在央行征信体系中将小微企业信贷信息和数据纳入其中,从而实现企业征信体系范围的扩大。建立统一小微企业征信系统不但可以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降低,而且可以降低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从而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7结语

目前,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小微企业群体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创新推动以及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金融能够为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应该积极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吕鹰飞,侯雨姗.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2):36-42.

【2】梁琦,林爱杰.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与杠杆率的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6):191-202.

【3】冯文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大数据征信体系建设探析[J].国际金融,2016(3):74-80.

【4】张晗.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

【5】张清凡,张萍香,洪小燕,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5):32-36.

【6】张韶峰.中小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思考[J].清华金融评论,2020(09):97-98.

【7】王馨.互联网金融助解“长尾”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5(09):128-139.

【8】巴曙松.大数据可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J].中国经济报告,2013(0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