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7 04:25: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信息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远程教育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2.1远程教育的概念
传统教育的方式都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授课,远程教育则是利用网络技术将授课内容传递到其他一处或是多个学生的面前,取代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一般我们将远程教育定义为远程教学、学习的方式都称为远程教育,它可是学校,也可以是社会上的各类教育机构。
2.2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分析
远程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如下:(1)与传统教育所不同,远程教育摈弃了教室里面对面的授课,教育者与学习者在参与远程教育时,两者都分离的。(2)远程教育可以采用网络技术进行实时的双向交流,它与课堂上的交流是有区别的。(3)学生在接受远程教育时可以是多个个体,也可以是单个的个体,在学习时大家都是分离的状态,属于个别教育,学习效率较高。(4)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接受知识,教学辅助设施较多。
2.3远程教育比传统教育所具备的优势
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相比,它所具备的优势更加明显:(1)开放性的优势;它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针对的对象也可以是任何人。(2)灵活多样的方式;使用远程教育进行学习时,可以自行选择,使学习变得主动起来。(3)交换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采用邮箱、通讯工具等网络技术进行及时的交流。(4)知识流通性加强;通过远程教育使得知识流通性更强,可以将最新的知识及时的传递到山区等师资力量较差的地区。(5)知识库容量大且更新及时,远程教育的载体存储量大,可以在里面找到所需要的知识,且更新及时。
3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才创造了远程教育,两者相辅相成携手发展,信息技术的存在是远程教育实施过程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远程教育的进步,同时人们获取科学知识更加便利与迅速,反之也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远程教育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世界上普遍认为三代信息技术为远程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函授教育也就是第一代的远程教育,它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当时流行的邮政以及印刷。广播电视教育是典型的二代远程教育,它利用的是电视为媒介为每个人传递学习的信息,可以是声音资料也可以是影响资料,需要注意的是电话、录音、录像等等非广播电视为媒介的教育课程也是第二代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只是我们最熟知的二代远程教育的代表之一。第三代远程教育的典型代表既是网络教育,第三代远程教育包含了第一代远程教育与第二代远程教育,它是它们的升级版本,既有印刷材料、录像、录音,还有电视、电话等多媒体设备,还综合了最新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说,第三代远程教育集合了当今世界上的最新技术。在现今社会,人们依然认为印刷媒体还是最直接、最方便的学习媒体,并且学习效率也较高,新老媒体没有实质上的交接代替,我们在使用到今天来将,每一代远程教育都有其优势及其使用的范围。
4远程教育采用信息技术后的具体应用及创新研究
4.1信息技术应用到远程教育的意义
学校或是其他的一些教育机构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媒介为多个个体传递教育信息的过程即为远程教育的应用,学习者主要是在校外等多个分分散的地点,利用的学习资源也不尽相同。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信息化的远程教育还能更好将知识传递到每个人,对教育的发展及教育的普及有很大的作用,它对人才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2远程教育在运用信息技术后的特点
4.2.1教材的多样化
采用多媒体设施能够将教学的内容变得多样化、生动化,它可以将知识点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例如,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个词汇软件,这个词汇软件将动词与图片结合起来,比如“chase(追逐)”,首先软件会告诉你正确的英语发音,其次还会给你解读这个单词的意思为“某人后面奔跑(run)”,同时还会给出一张两个小朋友奔跑互相追逐的照片,最后,它还能引申出其它的相关单词来,比如“run(奔跑)”,配备声音与图片的解说,非常的形象生动。利用这样的软件教学,可以将知识变的生动有趣,且知识之间都是存在着互相联系,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同时这种媒介措施使得知识互相链接又被我们成为超链,这种多媒体教学成为超媒体教学。
4.2.2资源庞大
网络技术的使用,尤其是Internet的使用,使得信息的获得更加方便且全面,它能迅速的查询到全世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在这其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信息,同时也能将自己的知识共享给大家。目前网络上的教育资源种类非常多,比如教育网站、电子图书馆、电子书刊杂志、新闻网站等等一系列的资源。
4.2.3个性化教学
人工智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它能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建立智能导师系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来为学生提供其需要的信息知识。
4.2.4自主化学习
教育学认为必须要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才能实现教育的意义,且目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鼓励学生自主化学习,这也是信息化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超媒体等已经在开展自主化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生活。
4.2.5自动化管理
信息技术也能为远程教育提供计算机的管理教学系统,它主要的内容为学习任务分配、计算机打分与测试以及学习诊断等等方面,最新的技术已经可以自动建立储存学生的学习档案、电子作品等。
4.2.6建立虚拟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起虚拟教室、虚拟校园,甚至是虚拟实验会等虚拟环境,但是这带来的也是虚拟教学。
4.3虚拟环境的作用
虚拟环境具体应用到远程教育中具有以下的几点作用:
4.3.1弥补缺陷
远程教学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比如场地、经费不足、实验设备等存在问题,这也会使得一些必须开设的实验课没有正常进行,导致了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采用虚拟环境的方法,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学生在家就能进行操作实验,并且可以获得实验结构,与真实的结果相差无几。
4.3.2规避实验风险
虚拟实验可以避免现实实验中的一些潜在危险,比如化学实验中的燃烧、爆炸等现象。虚拟手术可以避免学生手术操作失误带来心理阴影。
4.3.3没有时间、空间的局限性
在虚拟环境下,学生不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可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任意的筛选,如发电厂,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随意了解每个发电环节,这是现实环境所不能提供的。
4.4虚拟教学的具体应用开展
4.4.1学习知识
虚拟教学在远程教育中体现在两点,首先,它能帮助我们充分的观察到现实中无法了解到的事物变化过程,带给我们更加直观的信息资源,将信息更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比如,地理教学时,虚拟的极地环境可以让我们更真实的感受当地的自然景观,可以将地理知识形象的印刻到我们的脑海中。其次,将抽象变为形象、理论变为实际,加深知识的理解。这在物理教学中更加常见,例如加速度的演示,能更直观的观察加速度变化时物体的各项变化。
4.4.2开阔学习思维
虚拟教学能开阔学生的思维环境,利用虚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对知识进行各种假设建立虚拟环境,然后获得不同的结果。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虚拟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进行无数次的化学反应,甚至可能获得新的物质。使用虚拟环境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4.3虚拟实验
信息技术能够带给我们更加真实虚拟环境,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虚拟的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以及地理实验室。在虚拟的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随意的做自己想做的实验,并且由于是虚拟环境,我们可以不担心,实验会造成什么破坏。比如,地理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模拟火山实验、海啸实验等。
5远程教育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1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5.1.1硬件设施
信息技术主要是对数据资源的处理,我们需要与之配套的硬件设施才能将这些信息更加同步的分析、传递。当前,我们国家还存在网速带宽等一些问题,这会对远程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5.1.2信息重复以及技术实力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平台很多,存在信息重复,教育资源质量不高的问题,有些资源是互相抄袭的,还有的课件知识粗糙,审核简单,不能提供真正有用的知识。
5.2处理措施
5.2.1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扶持,提高网络带宽,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设施,这对我们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5.2.2推广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且对知识的更新换代也非常快,这也要求我们要更加广泛的推广信息技术,保证其覆盖要全面,不单单是学校的教育,还要面向社会,普及到更广的范围内。
5.2.3规范市场,提高质量
面对众多的教育软件,我们需要加强行业的管理,提高各种教育软件的质量,对教学内容差、结构不合理的软件要适当的给予淘汰处理,保证知识传递的质量。
教育的初衷旨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身体、心灵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她们更多的是参与各种游戏和有益的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融合在一起,就相当于把学习、游戏、活动等等形式融合在一起,一定会使学前教育卓有成效。对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形成,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很有限,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这样才会使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后取得预期的效果。
1.2信息教育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特点
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首要的一点,我们一定要从幼儿的视角来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因为他们才是教育的主体。其次,信息技术本身是有一定优势和特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优势,使其以一种简洁易懂、容易为幼儿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校一定要注重方法和策略。
2.1信息技术提高儿童的能力
对于新鲜事物,孩子会表现出比大人更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据此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具体做法是将信息以声音、图片等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更加便于孩子接受。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孩子叠纸青蛙,将折叠步骤通过多媒体放大,展示给孩子们,教师在一旁讲解,之后再做具体演示,手把手地教授孩子。这样孩子学习起来会容易很多,也会乐于学习。通过这种小活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开发。
2.2信息技术使课堂更生动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若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一定要灵活、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使教授的内容妙趣横生。这样一来,孩子在课堂上会更加活跃,乐于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使教授过程更加富于魅力,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使孩子成了教学的主体。
2.3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
提到幼儿教育课程,不外乎以下几种:健康课、社会课、语言课以及科学课和艺术课。这几门课程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内容上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选取合适的教授方式和教学媒体。如果是语言课,教师可以选择电视媒体,电视媒体的呈现方式更生动形象,也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此外,在熟悉所学内容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4善于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比如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使幼儿活动充满乐趣,更加丰富。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对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平时,教师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或者播放一些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新的知识。利用好这些校园内的资源,可以增长幼儿的知识,开拓幼儿的视野。2.5实现联动教育教师和学校可以对校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最终使校园广播可以实时在线收听,并建设校园电视台节目的视频点击。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联动的实践平台便会发挥出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此外,如果学校需要推广眼保健操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进行宣传,再辅以一系列的小活动,比如分组竞赛等,这种方式会更加有利于儿童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波动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种类和层次变化很大,很多高职院校忙于追逐热点,总是急于发展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对于市场需求较小的专业往往采取简单保持的状态,固然这是由于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基于长久的发展目标,我们不应该只抓热门专业,而应当把每一个专业做细做精。做好一个专业不是搞几门精品课程,而是顺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不断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变革和改进。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因为每一个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每一个专业都存在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本专业进行改造,应当从寻求这些结合点入手。
(二)重计算机教育,轻信息素养的培养
当前,各职业院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比较普遍的对策是简单对待,统一处理。很多时候,在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好几个专业里面,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一般在初中、高中就应该掌握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Word重新被开设,随之就是Internet的应用。这种简单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让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生的本能,而恰恰是这种本能,会使他们主动地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不断吸取信息,不断交流经验。这应该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掌握的一种信息社会下的必备技能,也应该是他们传授给学生的技能。
(三)重简单教育,轻深入引导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大都极为喜欢,但是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普遍消极。于是,往往形成教师在上面讲授课程,学生在下面聊QQ、看视频的局面。很多学生对专业和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但都很迷惘,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而缺乏行动。归咎原因,我们不能仅仅责怪学生,很多时候他们缺乏的是一种引导,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这种引导。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现代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日后还会被智能移动设备大量替代,这是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移动着办公,移动着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这种较为先进的应用方式已经在高知识层群体逐渐普及,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新兴信息媒体工具方面比较迟缓。相反,学生使用这些工具的热情从来不变,移动智能设备伴随着漫天的广告快速普及,微信、QQ等信息传递和交流工具很大程度上被他们用于娱乐和游戏。但是,在娱乐和游戏之外,这些设备还可以用于搜集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早先一步认识,早先一步进行引导教育。
(四)重传统式教育,轻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之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能被忽视。很多著名的网络应用,如QQ、Facebook等,最初都是由于一个简单的设想,但最终形成的却几乎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高职院校,学生并不缺乏创新能力,学校教育除了要教会他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创造发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课程设计要符合高职课改的新理念,要面向应用,有所创新,在应用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其次,学生的课程作业设计和成绩评价也要体现这一思路。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开发,进而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活力。
二、新形势下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社会和技术发展的新形势,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不是单一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本身指的是有关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计算机和网络只是现代信息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和传递的强有力的工具而已。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只是简单地对这一工具的使用进行教育,而没有先从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观念培养教育入手。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信息意识和观念的培养教育,二是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搜集和处理工具使用的教育。对于前者,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就已经提出了“InformationLiteracy”这一概念,翻译成中文即为“信息素养”。此后,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给出了它的简单定义: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现在,信息素养已经被认为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显然,我们的教育大多时候注重了后者,却没有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和观念,从而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力。
(二)在旧专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点上下功夫改造旧专业
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对学习者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是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态度,告诉他们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才能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就要努力学习这个专业的相关知识。这不是单一信息技术课程解决的问题,是应该在每一个专业设置之初就要解决的问题。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保持对专业的积极态度,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基础。信息技术课还应该向学生传达宏观的信息技术观念,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和网络,它还包括电视和广播以及新兴的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只有这样,才解决了学生“为什么我们需要信息,我们需要哪些信息,我们怎样获取信息”的问题。因而,信息技术教育不单纯是信息媒体的简单操作和应用技能,更是结合每一个专业的系统的方法教育。最后,在对本专业的业务应用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那些宜于使用信息技术去改造的环节便会很快被发现,进而专业本身的信息化改造才能得以开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寻求专业发展新模式
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与某一个专业进行融合,有时往往会随着这种融合的深入,而改变某一行业的运行模式。这在电子零售业表现比较突出,由最初的简单财务进销存软件局部应用,进一步形成了火热的网络宏观零售业,彻底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经营模式。这是信息技术从两个不同角度介入传统零售业所致,一个角度是针对固定实体店面、企业日常财物账单业务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造,而另一个角度则是直接在新兴网络平台从事商业零售和交易,不仅仅针对日常财务账单,而是一个更进一步的宏观改造。与之相近,对于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和旅游行业,利用这一思路去思考,信息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随着信息技术介入的角度和深度不断变化,新的就医形式和旅游服务形式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四)关注新技术、新应用,提早引导教育学生
在实际教学当中,作为高职教师,必须注意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早一步认识,早一步介绍。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能够很明显地感到早几年前介绍的新应用现在已经变成现实。在缩小改进版的Linux操作系统支持下,智能手机在普通大众的大多数应用领域几乎代替了电脑,同样的多核处理器,同样的高分辨率触控屏幕和几乎同样的应用软件。这使得微软的Windows也深受影响,也使得AMD和Intel两大处理器厂商的发展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其实除了一些办公室应用和家庭娱乐用之外,这种智能移动设备在实际生活当中已经迅速地替代了桌面电脑和有线网络。对于高职学生,很难分辨这种发展趋势,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去用好这些科技发展的产物。举例说明,在没有教师提前引导的情况下,用智能手机聊QQ、开微信和在线听音乐的学生居多,而使用安卓下WPSoffice编辑文档表格的则很少,虽然主要是由于其屏幕较小,操作还不是太方便造成的,但关键的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应用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高职教师的授课内容应该灵活变化,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导向性。
众多高校在引进信息技术后过多的依赖,对海量的信息也不加以甄别,其本质在于对信息化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以为信息化可以大量取代传统真人授课,这是极端化的。我们应认识到新的技术应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共同促进教育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另外,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合理高效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相结合是极为必要的。高校的信息技术是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工具,每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和设施都有差别,因此引入的信息技术应当适合自身学校的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教育系统。再者,合理高效的评价系统同样十分重要,每学期可让学生对本校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价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地改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
1.2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
首先是主体性原则。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永远是教育的主题,我们实施教育的对象,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当首先考虑学生的感受。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喧宾夺主。二是目的性原则。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主要在于为社会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学习信息化技术,熟练利用信息化技术为自己的课堂增姿增彩,提升教学质量,增加课堂知识量。三是效益型原则。高校教育中,引入信息技术投入的成本一般较高,并且是长期性应用,高校在购置时需着重考虑此项投资在未来带来的收益。
2高等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2.1信息技术有利于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知识来源的唯一途径,学生只能从教师那里得到相关学习的解惑和吸收。但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这种传统教育显然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各个方面信息与知识的渴求。如今在线免费教育有很多,国外的网易公开课、国内的MOOC教育,还有多种学习外语及专业技能的免费教育渠道,这些实用而全面的新信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课下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兴趣的广泛发展。如今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大学扩招之后每年也涌入社会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企业面对如此多的人才更注重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这也要求高校教育能够切实为学生带来最新的知识、教学理念、将社会需求和教育教学相连接,为企业输出可用之才。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大学生可以接触除课本知识以外来自网络各方的观点、言论、新理论、新理念。从信息中获取真实有用的咨询,及时掌握社会动向和企业需求,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学习和提高。
2.2信息技术有助于完善高校的教育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整合网络信息、图书馆资料、档案素材等教育资源,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降低资源管理的人力成本,同时满足高校复杂、繁琐、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管理信息技术将大量的信息收入其中,能够实现管理的合理化和系统化,使教育资源需求更及时、高效地得以传播,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整理形成完整系统给高校教育资源管理带来极大便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2.3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先前的教育主要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课上听课、课下看书。接触到的知识网范围过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将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有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弄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得到大量的解答,这种新模式下既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知识、开阔眼界,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成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找。再者也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从而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团队讨论和学习。学生通过的信息技术扩大了知识面,学会了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极大的减轻教育教学负担,提升学生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将新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在一起,适应时代需求,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目的。
2.4信息技术可以造就应用型人才
随着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子完成了大学梦,但是基于大学所学课程大多偏向于理论缺乏应用实践,造成每年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才能与社会对岗位和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中国正遭遇西方国家发展的90年代时的情况,应用型人才在市场上有很大缺口。2014年来我国已经改革部分学校名称,将职业教育与学习型教育区分开来,同时取缔了大量不切实际的各类专业、级别的证书认证机构。由此可见,国家也十分关注填补应用型人才缺口,加强对高校学生技能教育。而信息技术恰恰能及时实现和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塑造。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从大学到中学并走入小学教室,生活中随处可见信息技术的身影,它正以不可忽视和阻挡之势走入千家万户,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工作和学习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改革,将课堂上教师难以形容、模仿和三维空间想象的知识通过信息化全面、真实、详细的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对高校教育产生长久深渊和超乎想象的作用。
3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3.1信息技术将会进一步应用到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未来的教育中也会继续被应用到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并且将会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随着新技术的更新换代,高校信息技术也应紧随时代潮流、拓宽教育范围、增加教师的在线教育比例、加快知识更新周期,同时鼓励在校大学生自学、组队研究,更好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这就需要高校在信息技术方面提升精准信息获取和筛选的能力,从而有效保障信息技术可以对大学生学习起到真正的辅助作用,为最终培养出可用之才打好坚实基础。
3.2信息技术将进一步促进学校和社会的互动
如果说网络让我们变成了地球村,信息技术则切实的连接了高校和社会。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处和信息管理中心都与其他高校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使得资源得到共享、信息得以及时传播,从而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和互动。除此之外,更多的高校开始寻求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应届毕业生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也为各个企业寻找到了职业新人的来源渠道,并且这种联系没有地域的限制,信息技术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双赢的效果和局面会进一步完善化、系统化、高效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在使用和探索中不断改进、提升和创新。通过信息技术,高校和社会双方都能及时了解掌握彼此的动向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合作、协调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了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当下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的基本素质。当下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增加了与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并且在各个专业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目前的很多高校几乎都培养了一批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
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资源。可是放眼当下,我们还是很乐观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资源建设中转移到建设资源管理平台以及资源的应用平台上面,已经转移到建设数字图书馆以及大学数字博物馆上面,而且这些网络资源体系也在逐渐完善。除了上述之外,我国的有些高校还建设了网络学院,网络学院的开设方便了远程授课,方便了学生辅导答疑。这些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卓有成效。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数量逐年增多,从而很快地我们国家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高校校园网的覆盖范围以及出口带宽都在增加,高校运用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的种类与科目也在逐渐增多,此外对于多媒体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生产的典型代表,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内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促进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先进方法的引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为此笔者探究了几点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一)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
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有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全球优秀公选课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申报以及建设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等。这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的优势主要有:第一利用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在给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与平台建设的有机融合;其次利用平台建设的机会,让信息化手段监控教学实施各个环节。所谓的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是指在支持“质量工程”的基础上,革新高等教育教学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认证、革新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程度,革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水平建设与教学管理制度多种需求,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飞跃。利用先进的技术与高校内部的优秀资源优势,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建立数据搜索引擎,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另外在该平台上分享全球优秀的公开课视频,积极地将全球其他学校的优秀视屏引入到我国内高校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上,还可以丰富我们高校的公选课资源。精品课程的申报是针对教师说的,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激发教师上课以及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其余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诸如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都其自身的优势,对服务于教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现在每一个大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设备,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利用手机为教学服务,其教学的普及程度根据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我们就应该可以看到。尤其是在3G业务的商用之后,移动网、互联网以及电话网三者之间已经实现同步,这种融合的优势如果应用在高等教育上,其效果与影响力将大的惊人。所以笔者在此呼吁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这样的话将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校园内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无形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氛围,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对策
1、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校对信息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代科学发展迅猛,科技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学校领导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放远视野,不要将目光局限在升学率的狭小范围,而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重视对学生有用的课程。只有学校重视了,信息技术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规定,安排计算机课程,同时,不能吝惜购买设备的资金,这是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付出的投入,没有什么好吝啬的。只有提高了重视度,完善了相应的教学设备,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良好的教师资源
学校想要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优秀的计算机教师。学校应该为学生配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让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师资源。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计算机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积极性。常开公开课,检测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创新性教学,鼓励教师的新型教育方法,不断尝试和改进。一定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需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能重理论轻实际,也不能重实际而轻理论,应该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另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学校不应该把设备管理和维修之类的工作塞给计算机老师,而应该有专门的技术维修人员,老师的工作是教授学生知识,许多学校将这类维修杂活交给老师,不仅仅是对计算机老师的不公平待遇,更给他们许多压力,这会严重打击他们的教学积极性。
二、推行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1.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教育现代化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以及教育制度现代化。在信息技术的大前提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实施运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深入改革,全面落实信息社会提出的现代化体育教育理念。
2.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及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大学体育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当今的信息大社会,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对信息技术含量的较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信息技术含量的高超较量。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单一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导致国内大学体育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依然很淡薄,过僵硬的体育技能,专业素养的逐渐退化,体育信息技术的开发能力的严重缺乏。而通过引用现代技术化体育教育课程必将大大提高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的深入理解,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体育教育意识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提高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学水平以及各项运动技能的掌握。
3.有利于大学体育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倡导,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体育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能力、引导最新体育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深度推广、推动大学体育教师资源的学院辐射,打造优质资源汇聚与共享服务、从而加强大学教师的带动作用,强化对大学体育教师信息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均衡发展的云资源应用环境,形成生态化的数字资源应用环境,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整体提高大学体育教育质量。
三、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将使大学体育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
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被传统灌溉的“野蛮其体魄”将被崭新的“文明运动方式”所完全替代。由于在现行的大学体育教育之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体育教师,在教育学生体育课程和体育技能之外,更应该引导学生走在现代时代的体育文明道路:一件紧身的运动服能够帮助你提供你的肌肉、身体内脏器官目前的功能状况,你的体能基本数据以及这些现实的数据对你的身体提供健康参数;一双运动鞋能够进行自动修复破损模式,同时一直保持和你相同的脚型,陪伴你非常轻松愉快的跑步运动。这无不体现着文明体育的超前发展。在2005年美国的弗里曼写了一本叫《世界是平的》书。在当时甚至至今都引起很大的反响。书里指出:“大千世界通过互联网、光缆以及科技信息软件等高科技术的相互联系已经摧毁了妨碍合作的围墙。”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的催动力大大地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而现如今,世界不仅仅是“平”的,它更是“透明”的,你可以尽可能的将你的所有一切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让全世界了解你的内心想法,而你的教育科研也将在全世界教育领域面前以及全人类面前得以显现和认可。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20)里也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直接破解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深入改革,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完美融合。
开创一个和谐的信息素养环境,他不仅仅是通过教给读者一个信息获取的检索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探索、创造性的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信息的获取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以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社会的活力得以并发。
二、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
和谐社会需要先进的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有赖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图书馆接受各阶层人员,有文化信仰和受教育学习的权利。我们必须接受并尊重读者个体间在个人的、文化的伦理上的差异,特别表现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读者到图书馆来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他们需要补充知识、需要信息,我们必须要开创一个适应各类人群的一个知识场所,方便、诚信地为读者、为弱势群体服务。一切不和谐的制度都要进行改进。同时要开发网络教育资源,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保证读者的需要文化的权利,如果读者不来图书馆,我们根本谈不上培养和教育,失去了接受教育的对象,我们也失去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诚信友爱的图书馆
诚信是中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现代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当前社会信用制度缺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诚信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企业之间的诚信、政府机构的诚信都有缺口,需要亟待解决。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诚信也存在问题。闭馆之前就不能提前让读者离开,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是统一的。诚信就要从图书馆人自身作起,同时读者的诚信也是一个大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教育。但是有个别的读者诚信不足。问题的显现突出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传统规章制度的改革,新的规章制度应该是拉近我们和读者的距离,体现相互信任和关爱的制度。
四、和谐的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的策略
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1989年的年终报告中指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需要一个新的信息学习课程,而是需要调整学习过程,这个调整过程要求教材、辅助教材及讲义必须在所得到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以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把动态的信息查找过程整合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中,图书馆的任务关键是要在强化信息素养上下工夫,目的是:保证人们为迎接和谐社会的生活做好知识上、心理上、技能上的准备,鼓励和促进人们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也就是说,通过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逐步具备信息素养人所应掌握的能力,使其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应该包括:(1)在检索课教学中强化信息意识和培养信息获取的技术。(2)通过图书馆向学生传播各类知识和信息。(3)为学生和社会公民提供继续教育的培训环境。(4)配合学校开展能够激发学习和创新的各项活动,提供提高信息能力实践的空间。(5)尽图书馆的所有能力,挖掘所有的资源,提供在和谐社会中需要的精神食粮。(6)接受所有读者的信息咨询,并得到满意的答复。(7)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
五、实施措施与目标
信息素养教育是动态和发展的,各个时期需求的信息和获取方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教育的内容也是变化的。因此每个时期要不断的修改实施的内容。
(1)巩固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地位。文献检索课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有直接性,对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
(2)为教学开创和谐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为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基础条件。
(3)在教师和学生中强化信息教育。学生来自社会,接受检索课的教育程度有较大的差别。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在课程中增加了深层次的网络资源分析与利用课程,结合他们的课题进行教学和实践。
(4)在网上建立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教室,让全社会接受教育。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平等,公平竞争,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再教育的权利。根据网络资源不断发展和更新这个特点,建设网上培训教室,对社会开放。
(5)在图书馆的多媒体区的服务器上建立名人讲座栏目、科学普及栏目,影视栏目、安装公共学习软件等,让学生接受课外的新知识和课堂所学习不到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信息环境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体现信息与个人发展的协调关系和对社会的贡献。进行信息伦理教育。在网络空间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污染。由于网络空间中信息传播在时间上的瞬间化和空间上的无边界性,再加上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制信息与注意力之间的关系,减少对信息的滥用和误用,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程度,提高信息道德素养教育。
(6)配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和艺术活动。营造以和谐社会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请专家学者讲学、开展学生科技周、读书会、创业大赛、发明大奖赛等内容,从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人格、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等理念,宣传和谐的价值,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使知识和信息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为和谐社会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教育作用。
二、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新加坡高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通过校园信息网络和教室多媒体环境,结合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以及网络设施,实现了在线教学、视频教学、模拟教学等,营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知识。以虚拟教室教学系统为例,教师和学生通过虚拟教室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包括内容演示、答疑解惑、布置作业、考试评分等,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平板电脑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电脑与学生开展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课程内容,参加课程测试,提出有关问题,参与课程讨论。学生的作业情况和任何疑问,可以随时被转发到其他学生的电脑上,课堂互动十分方便,与在教室面对面交流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实验室,教师也不用亲临现场指导,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启动视频会议系统,教师就出现在屏幕上,解答学生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在新加坡高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师资力量强大
新加坡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的培养,这也是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教育信息化规划实施的同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同步落实,所有在岗教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政府对高校教师信息技能有严格要求,教师每年都要接受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合格才能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高校也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免费的信息技术培训,教职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信息技能,掌握最新的软件操作方法。同时,信息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也为高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相关培训。在新加坡,几乎所有的高校教师都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掌握最新的软件功能,并将它们熟练地运用到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推动了高校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高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入融合,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典范。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对于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走适合我国实际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道路,具有积极意义。各级政府统筹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深刻领会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别是高校信息化的重大意义,以规划为导向,结合地方实际,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规划落实。高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将信息化建设纳入高校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健全完善信息化领导管理体制,整合信息化资源,建立由学校统一领导、各级分工负责、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工作机制。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教学环境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加强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紧盯信息技术发展前沿,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中广泛应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高校信息技术建设,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
五、提升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教育信息化下,加强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21世纪的发展,知识爆炸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通讯技术的极大普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波及的范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角落,也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常态,面对这种形势,加强素质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而信息化之下,对于大学生自身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同时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之外的素质,这种要求是对学生的全面的要求,涵盖能力、素质、心理各个方面。而高校在面对这种要求时,唯一的应对就是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知识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是人的内在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涵盖了人的方方面面,也是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素质教育更多的是对大学生的一种理念上的教育。
三、信息化背景下新的素质教育模式的建立
1.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
面对传统的素质教育模式和信息化发展下的不相适应,各个学校可以开展关于信息时代对于大学生素质要求的主体辩论赛和知识竞赛,班级也可以组织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媒介,向大学生宣传信息时代的特征和对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让大学生在潜意识里明白信息时代的要求和自身所应该具备的素质,看到差距,才能查漏补缺,才会有进步的空间。
2.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素质教育的模式已经悄然发生改变。要对大学生在面对信息化之下的素质教育的提升,首先要具备一只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突出的专门化师资力量,运用新技术去向学生传递这一信息大潮之下的要求,从思想上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除信息化背景下所带给学生的消极不好的影响。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具备,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和培养。其次,让学生自己成为网络上的主角,弘扬积极进步的校园网络文化,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老师可以在网上和学生进行相互学习交流,彼此交流心得体会,相互促进,相互促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单单是老师的责任,学校各个部门,各个机构之间应该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商定出台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规范,构筑起对学校学生各个方面的覆盖,在整个学校,形成对学生信息化下的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逐步取代传统素质教育模式在信息化发展面前的缺位和不足。
最终 目标是培养 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目 我 国大部分小 学展 开 前 了信 息技术教 学活动 , 各种 教学方法 形 式层 出不穷 , 但 是
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数字化 学习能力 的培 养 , 这是信息技 术课 程 以信息素养 为核心 目标 的体现 !因此 , 小 学信 息技术 教育
的课程安排思路应遵 循: 小学要培养学生 学习计算机 的兴趣 , 并为今后进一 步的学 习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 教 学的 内容要 以操 作技能的训练和 益智游戏 为重点 , 如键 盘指法 汉字输入
对整个 教学体系和 教学效果 的评价体系还 尚未建立 , 存在诸 多不足 , 还有许 多工作需要 我们去做 !信 息技术教学又有着 不 同于传统学科 的特 点 , 因此 , 传统评价方法 己经不 能胜任
信息技术 课程 的教 学评价 , 需要探 索一种新 的评 价方法 !本
文针对 于此 , 对现 阶段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 的教 学评价体系进 行积极探索研 究 !
键盘 操作初步
辅导教学软件的使用等 !
2 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学 习特征 分析
从小学生 的心 理特 点分析 可 以看 出: 小学生 渴望学 习知 识 , 但是感觉 趣的 知觉的无意性和 情绪性很 明显 , 极 易被感兴
一 相关研 究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目 标分析
?中小学信 息技术 课程指 导纲要 (试行 ) 明确指 出小学 信息技 术课 程 的主 要任务是 : 培养 学生对信息技 术的兴趣和 意识 , 让 学生 了解和 掌握信息 技术 基本知识和技 能, 了解信 息技术 的发展及其应 用对人类 日常生活和科学技 术的深刻影
新颖 的内容所 吸引 : 从年 龄特点看 , 因年龄 尚小 , 注 集 中, 意志力 比较 薄弱 , 往 往凭兴趣 去认识
意力 不易稳定
事物 , 感兴趣 的愿 意去做 , 不感 兴趣 的则心 不在焉 ! 小学生 辨 别能力较差 , 容易受新奇 的电脑游 戏和 不 良网络信 息 的诱 惑 , 从而沉浸其 中荒废 学业 , 所 以在 小学阶 段的信息 技术教
学 中要根 据小学 生的这些特 点 , 遵循其 身心 发展 的规律 , 抓
住他们 的兴趣 , 加 以正确 引导 !
响 !通过信 息技术课程 使学 生具有 获取信息 技 术相关 的文化
传 输信息
处
理信 息和应用 信息 的能力 , 教育学 生正确认识和理解 与信息 伦 理和社会 等问题 , 负责任地 使用 信息技 术;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信息素养 , 把信 息技术 作为支持终身学习
和合 作学 习的手段 , 为适 应信息社会 的学习 工作和 生活打
由以上 分析 , 我们认 为在小学阶段 的信 息技术教育 开始
要注重文字 语言能 力 逻辑思维能 力和道德 意识的培 养 , 视 听信息 技术 计算 机 网 读
以文字信 息技术
口语信 息技术
络信 息技 术的学 习为主 ! 信息技术可 以提高文字 的认
下必要 的基 础 !在新基 础教育课程 改革中 , 信息技 术课程属
于 # 综合实 践活动 ? 课程 , 是 以学 生的经验与生活 为核心 ,
体 现学生对 知识综合运用 的实践性课程 , 与其他课程 具有等
写
阅读 理解 , 口头 与书 面作文 , 数 学计算 , 绘 画 , 学 习效
率与质量 ! 在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 的教 学中 , 切 忌让学 生死记 硬背枯燥 乏味的程序指令 , 宜 以兴趣 引导 , 加 强游 戏性 学习
价 性与互补 性的特 点 !其 总 目标是 # 使学生获得亲 身参与实
践 的积极体验 和丰富经验 ; 形成对 自然 在 联系 的整体 认识 社会 自我之 间 内 对 自我 的
和 自主创作性练 习, 注重反馈激 励 , 以提 高教学质量 !此外 ,
由于小学 生对 不 良信息 的识别力
中还应特别注 重净化 法制教育 !
免疫 力差 的状 况 , 在 教学
发展对 自然 的关 爱与对社会
优化 信息环境 , 加强信 息伦理道 德与
责任感 ; 形成 从周 围生活 中主动发现 问题并独立解决 问题 的 态度和 能力 ; 发展实践 能力, 发展对 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 新
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存在 问题分析
信息时代 的教学模式从教 学 目标 到教学评价 都发生 了根 本性 的改变 , 对学生素养 教师素养 都提 出了全新的要 求 ,
能力;养成合作
80
分享
积 极进取等 良好个性 ?!
从小学信 息技术课 的课程 目标与课程 性质可 以看 出, 我
显然 , 只有更新 教育观念 , 才 能深刻地洞察信 息时代教育教
学改革发展 的趋 势与前景 , 才 能从根本上变革 学习模式与教 学模 式 ! ?中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指导纲 要 (试行 ) 指出 , 中 }
程的过渡 !由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应 当具有 的功 能包括 : 诊断教学 改革课程 促进课程整合 确 定预 期 目 是否达 到和估 计教育需要 ! 标
小学信 息技术课 程的教育 目 是培养学生 良 的信 息素养 , 标 好 把信 息技术作 为支持终身学 习和 合作学 习的手 段, 为适应信
息社 会的学 习 工作和生活 打下必要的基础 ! 这就决定 了该 课程 的评价方式 不宜采用传 统的评价形式 !传 统教学评价左 右着 教学活动 的方 向, 误 导教师教学 内容 的选 择和教学过程
2 关于教学评价价值定位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评价不 能偏离信息技术 教学 的 核心 目 , #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 习这一 门学 标
科的老 办法去讲 去教 去学 ? (陈至立部长在全 国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育会 议上的报告 ) !我们应该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评 价理论为指 导, 结合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的特 点及 目标要求 , 建 立科学合理 的评 价方式 !应 该体现 发展性评价 理念 , 应该 有 效提高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促进学 生的发展 , 注 重学生在实 际的 真实 的问题情境 中的表现 , 在重视个性化 发展的同时,
强调相互之间的合作 !
的设计 , 出现 围绕考试 跳不 出应试 教育 的圈圈 !
测 验而开展教学 的恶性循环 , 始 终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更新 , 在培养 学
生信息素养 方面 , 往往 比较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而对信息意识 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 的 创新能力层 面较为忽视 , 甚至片面地认 为掌握了信息技术, 学 生的信息素养就提高 了 !从调查的结果看 , 学生对课堂上学过
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 , 不 能应用于实际学 习生活 中 !不能
3 关于教学评价创新思路的思考 通 过 以上分析 , 我们认为传统 评价 已经不 能胜任信息技
术课程 的教学 评价 , 必须探索 新的评价方式 ! 未来创新 的评
不说我们 的课 堂还缺乏对 学生进行应用 知识和技术解决 问题 意识 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训练 !因此 , 信息 技术教师不仅要 教给学 生信 息知识与技 能, 更要教会学生 获
取 解读信 息的策略和方法 !仅仅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 , 并不 能真正有效地 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 !对于小学信息
价体系应 当包 括: 充分体现评 价内容的综合性
充分体现评
价形式的多元 化 真正实现 #积效 ? #过程 ? 与 的结合 评 价要注 重应用 性和可观测性和学习评价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
三 结束语
伴随着教 学评 价的发展新动 向, 出现 了很 多新的评价方
技术教育来说, 通过教学评价 , 可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
能 意识 道德己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 分析学生学习成
式 , 目 国际比较流行 的是真 实性评定 , 其 中的表现性评价 前 和档案 袋评价方法 己被 陆续介绍到 国 内 !台湾 学者 砚h一n Fe e h t n 和 美国学者 M i hael A . M 即 l 提 出的将表现性评价和档 c t rn 案袋评价结合 运用 的真实性评 价方法颇有建树 !如何建立 一 个具体 的教学 评价 体系 , 将是作者 下一步 的研 究重点 !希望 本文所提 出的一些关于小学信 息课 程教学评价 的思考能为实
际工作提供一些有 意义的参考 !
功和 失败的原因, 并据此确定具体的施教措施 , 以更好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