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宣传文化工作要点

宣传文化工作要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16 15:43: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宣传文化工作要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宣传文化工作要点

篇1

二、突出重点,弘扬安全生产工作主旋律

一是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是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理论武器。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党员干部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树立“红线”意识,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把安全生产作为“两个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大力宣传阐释安全发展战略的产生背景、内涵要义、基本原则和工作体系,推动各地党委、政府将安全发展确立为地区战略,提高实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的宣传。突出抓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标准化建设、应急救援、基层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既要正面宣传,又要反面警示。既要有话语的主导力,又要有话语的吸引力。既要把道理讲深讲透,又要让宣传入脑入心,确保我市“双降双控一杜绝”目标任务的实现。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深入宣传贯彻即将修订颁布的《安全生产法》,系统阐释修订的意义、背景、目的和内容,坚持以案说法,加强“依法治安”教育。大力宣传贯彻煤矿“双七条”、化工企业“十条规定”等制度,进一步巩固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制理念。四是加强典型宣传。抓住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重大进展和典型经验,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的优秀做法、先进人物和事迹。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安监员”新闻采访活动,展现安监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激发干劲,弘扬正气。

三、创新引领,构建安全生产宣传文化平台

一是健全联动机制。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文化机构,以及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沟通协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整合宣传资源,形成深度合作。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青安岗”和“安全合格班组”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鼓励和支持安全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拓宽宣传渠道。加大新闻宣传和信息采编报道力度,通过安委会会议、新闻会、媒体采访、政务微博等多种形式,重点举措,回应社会关切。牢牢抓住四个宣传重点,即“主要领导的关注点,安全发展的着力点,文化建设的闪光点,全局工作的突破点”,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三是创新宣传手段。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内容创新。既要巩固“网下”,又要抓好“网上”。既要做实报刊杂志、电视电台、户外视频、政风热线等传统渠道,又要开拓思路,运用影视动画、微博微信等新手段,创新策划设计,形成特色栏目。四是强化《》。要按照国家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将宣传文化工作纳入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总布局,要建立完善新闻制度,逐步配备安全生产通讯员、网络评论员和安全生产监督员,进一步健全信息、政策解读、激励约束和审核把关机制,在我市营造更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四、贴近基层,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针对一些企业把创建简单理解为刷几条标语,喊几句口号,贴几张图片的问题,在今后创建工作中要突出“示范”二字的特定含义,在榜样、标准、引领、带动作用上下功夫,做到宣传强意识,活动浓氛围,典型作示范,文化促长效。二是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要按照《全省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处理好创建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处理好创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处理好创建巩固和提升的关系,稳步有序推进安全社区建设。三是丰富群众安全文化。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专业与业余相结合、舞台与现场相结合,立体与平面相结合,提高精品创作的策划组织和管理服务能力,鼓励、支持文艺工作者和安监干部深入到群众生活和工作一线去,汲取营养和创作灵感,推出具有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文化作品。

五、加强领导,提升安全生产宣传文化工作保障水平

篇2

(一)举办大型综合文艺演出

计划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镇文艺演出队在集镇的广场举办适合群众休闲时间观赏的大型综合文艺演出。每场演出给予镇文艺演出队补助1000元。

(二)开展文艺下乡巡演活动

年的农闲时段,开展了文艺下乡巡演活动,对于丰富我镇群众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我镇将继续采取镇、村文艺演出队汇演的方式,把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送到各村,镇政府将给予协办村1000元/次补助,今年计划巡演14场。

(三)多区域开展单项文化活动

按照市局要求,今年我镇计划在全镇范围内举办读书知识竞赛、少儿朗读比赛、主持人大赛、舞蹈、唱歌、健身操、篮球、田径、乒乓球等单项比赛,比赛将评出三等次奖,分别是: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四)搞好培训,提高群众综合素质

机关各办所紧密协作,多方配合,完成科普、法制、农技、养殖、卫生健康等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我镇群众的全民素质及生产、生活技能。

(五)新建队伍,举办文艺调演活动

1、2013年各村、社区要加强组织,组建1支文艺表演队,人数不少于10人,镇级对村、社区补助1000元,不足部份由村(社区)自筹,主要用于服装及误工费等。各队今年需排练1个指定题目的舞蹈节目,我镇将举行一次舞蹈比赛,评出三等次奖,优胜队将选送到参加市舞蹈大赛。另需准备1个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节目,参加镇上的文艺调演,节目主要要体现我镇新农村群众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公益文化的宣传,演出内容健康向上,时间计划在9月进行,调演活动也将评出三等次奖。各村、社区要积极组织人员参加镇上开展的其它文化活动。

2、2013年计划新建一支狮灯队和恢复我镇的男子龙灯队。更好的为我镇的群众服务,提高大家对文化的认识,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二、工作要求

篇3

媒体是禁毒宣传工作最主要的平台和媒介。电视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对群众进行禁毒知识的宣传,充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群众认识到对人的危害,自觉抵制种植和吸食。

我局在禁毒日期间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外,不定期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宣传禁毒知识,把禁毒宣传工作纳入文化工作内容,把禁毒宣传工作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全县市民禁毒意识普遍提高,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提高群众、学生的拒毒、防毒、反毒意识,做到禁毒宣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全县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禁毒工作的格局。

今年,我局将加大禁毒宣传工作力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增强禁毒宣传工作的主动性,有力地推动禁毒宣传工作的全面发展。

建立信息员联络网络,单位成立信息工作联系平台,确立一名信息联络人员,及时掌握单位内部或周边禁毒信息,提高禁毒宣传效率。

对本单位、县直文化事业单位、文化经营单位进行排查,对排查出来的涉毒人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建立干部一帮一结对子,开展思想教育,定期谈话、交心、谈心,帮助其解决生活实际困难,支持引导再就业。

最大限度地使广大市民认知毒 品,远离,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加强面向吸毒高危人群的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外来务 工人员、无业闲散人员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禁毒宣传教 育。

篇4

1、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印发了《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新府发[]15号文件,并调整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

2、下签了《年度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3、制定和印发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4、进一步加强各种节日期间以及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今年召开各种培训会3次。受训人员计395人,受教育群众达3980人次,坚持每月和重大节日对各种餐饮业,副食店,每月检查一次和不一定抽查,并签定了责任书。

5、加强食品卫生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对乡村农户50人以上聚餐实行上报100%,监控100%。月份对全镇的食品安全卫生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排查过程中对存在问题的户主责令限期改正,并提出整改要求。

二、应急管理工作

1、认真做好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宏观收集。

2、做到每月一次和季报工作,向区应急报告。

3、认真开展应急知识宣传、用挂图、宣传资料、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让8500群众如何处理应急事件。

三、教育工作

1、对学校开展食品卫生检查4次。

2、对贫困学生,留守儿童进行清理统计。

3、圆满完成了市教育督导团的评估验收工作。

四、文化、体育、广播、劳动保障工作

(一)文化工作

1、成立了新乡社区老年腰鼓队。

2、完成了合作村健康工程的建设,并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桌。

(二)体育工作

1、成立了新乡男子篮球队。

2、镇第一届运动会有篮球赛,乒乓球赛,田经赛,拔河赛。

(三)广播工作

1、全面实现了村村工程,全镇共有5个村安装了村村工程。

五、卫生工作

1、年初政府成立了狂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狂防工作计划。

篇5

【关键词】警营文化 积极意义 存在难点 对策建议

警营文化是警察机关在长期的警务工作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民警认同和恪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同志也曾在全国公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指出,公安文化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都在想方设法进行警营文化建设。基层公安机关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为此,笔者对此谈些粗浅的看法,呼吁各级领导对加强基层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建设警营文化对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积极意义

(一)健康向上的警营文化生活占领了民警的业余文化、思想阵地,增强了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警营文化对广大领导、民警的思想和行为有绝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警察是高负荷的职业,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任务繁重,警力严重不足,再加上执法环境差,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力,心理压力更大,民警思想文化生活单调乏味,队伍缺乏朝气。缺少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的引导,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如公安部通报的几起典型案件中,涉案民警流连酒桌,喜欢到舞厅、桑拿等场所,有的甚至参与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警营文化建设,在浓厚的警营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使民警们产生警察职业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对警察集体的归属感,树立正确的警察价值观,产生自我心理约束和有效的自我行为控制。

(二)有利于提高民警整体素质,提升队伍形象,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文化工作的蓬勃发展,不仅能活跃警营生活,而且能提高民警素质,激发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从而使公安队伍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给公安队伍植入了先进的思想“基因”,民警找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目标,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愉悦感会大大增强,真正起到科学理论武装人,先进文化培育人,高尚情操塑造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作用。

民警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改变、提升了队伍的整体形象。当前,我们要把队伍建设成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品位、能战斗,有着文明的执法形象、得体的行为举止、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的现代人民警察队伍,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警民文化共建活动,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公安文学艺术作品,既展示了警察风采,也使公众充分了解公安工作的艰巨性、艰苦性,以及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决心,使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深切感受到公安民警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体会到民警“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念,同时也可改变不少人对警察固有的偏见,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警察不只会简单的“打打杀杀”,警察不仅能破案,还能书会画,能文能武,是充满人情味、有着良好文化素质的新形象。重塑了警察形象,推进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三)有利于加强队伍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公安中心工作,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为政之要,在于得人”,警营文化在引导管理者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不同于枯燥的说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偏重于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忽视民警个体与群体及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公安机关必须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从重视民警“硬”管理转向重视民警的“软”管理,从重视民警的监督管理转向重视民警的激励管理,把调动和发挥广大民警的智慧和才能作为一切公安工作的活力和源泉。警营文化的管理效能在于以一种间接影响的方式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方式感染民警、引导民警、规范民警,使民警的思想行为与警营文化的要求趋于一致,这是一种与行政管理制度相配合的“软管理”,能产生良好的管理效益。

二、当前加强基层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存在的难点

(一)“文化育警、文化塑警、文化强警”的理念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表现在:一是一些领导和民警片面认为警营文化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关系不大。长期以来,在公安机关存在着“重业务、轻文化”的思想,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育警”的强大功能,没有把“文化育警”同“政治建警”、“科技强警”结合起来。二是认为警营文化只不过是吹拉弹唱、写写画画等等,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会影响工作。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导致了对警营文化的淡漠,也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浮浅,一直以来把警营文化定格在公安队伍建设的边缘。三是对一些优秀的警营文化人才重视不够,没有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力所能及地创造良好条件,导致这些优秀人才在小环境下难以施展才华,甚至遭排济。

(二)文化设施建设跟不上广大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公安机关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文化设施的建设往往量少质差,随着公安民警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对文化设施软硬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现状,严重束缚了广大民警对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

人力资源的缺乏。人才是立业之本,做好警营文化工作首先需要的是人才。这其中既包括组织管理人才,也包括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有良好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熟练掌握警营文化工作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具有文艺特长的公安宣传文化干部是目前开展警营文化工作急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县级公安机关还很缺乏。在县级公安机关会书画摄影、声乐、舞蹈、表演、器乐、小品创作、侦探小说写作等方面的骨干人才也很缺乏,起不到很好的领舰带头作用。因此,对上述人员的筛选、培养、使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积极倡导“文化育警”的理念。警营文化工作是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开展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公安机关“三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__年全省公安政治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注重警营文化建设。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文化育警”的理念,工作上形成党委重视、齐抓共管的局面,明确相关职能部门。逐步在基层公安机关营造浓厚的警营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队伍的文化素质和品位,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篇6

(二)内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严谨

篇7

半年前,清远市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便明确把今年确定为“新闻施政年”,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宣传工作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公务员“触媒”,建立民意的“大数据”系统,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增进干部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新闻施政打造为民服务新平台

“现在做宣传工作比以前难很多,体现了四方面的矛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入矛盾多发期,但民意表达通道仍显闭塞;人民群众积极‘发声’,意见多元,但官方呼应不足且经常失语;新媒体格局下广东乃至全国媒体纷纷渗透,但清远本土媒体竞争力较弱;广东网络问政已经进入制度化阶段,而清远公务员群体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新闻发言及舆情处置经验与体系相对滞后。可以说,清远正置身于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传播格局之中。”崔建军介绍说。

确定2013年为新闻施政年,清远市希望通过媒体新闻来执政,运用媒体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施政形象、施政公信力和执政的合法性,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运用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化解社会矛盾。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清远提出的新闻施政具体包括十大计划,比如公务员“触媒”计划、民意收集计划、“全媒体门户”计划、“微施政”计划、信息公开联网和新闻策划计划等方面。

崔建军介绍说,“触媒”计划要求市级以上党政机关部门负责宣传信息工作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员开通微博、微信“触媒”。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与媒体建立“结对”关系,负责宣传信息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与媒体建立长期互动、沟通的关系。并通过举办模拟新闻会,提高新闻信息工作人员与媒体沟通实训能力。

民意收集计划则要求各单位、系统建立所涉领域的“民意数据库”,汇总媒体、微博、论坛、海外舆情信息,挖掘各个平台及渠道上“沉没的声音”,为常规决策及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智慧参考。清远重大政策的决策、制定与,在决策前、过程中及实施后,在全社会征集意见、动员与获得反馈。

“微施政”初见成效

不过,十大计划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微施政”计划。

“传统的‘宣传’观念的本质是‘堵’和‘禁’,而这已经严重不适应新传播格局的要求,新形势下,要求我们按照传播规律处置公共事务,转变为更注重互动与沟通的‘传播’理念。”崔建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清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微施政”计划,旨在搭建清远“微政务”平台集群,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微媒体,在全市垂直系统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成为新闻施政在微媒体平台的延伸。

“微施政”包括四方面:通过微媒体平台监测、畅通民意;公共事务、突发事件的网上信息即时与沟通(微访谈);开展网上政务,以群众为中心,重构行政服务流程;多媒体形态、互动式推送信息,集合微力量传播清远文化。

“微访谈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平台,也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到的三个创新之一,即手段创新。”崔建军表示,“通过微访谈的形式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出去,第一批上线的有26个单位组成了清远微平台,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容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据了解,今年以来,清远当地诸如交通、噪音、环境污染等民生问题,都通过“微访谈”平台收集起来,及时转办、交办,由纪委监察部门、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的督查室及时进行跟踪和督办。

舆情监控为民生矛盾预警

除了“微施政”,清远还希望通过“舆情监测全覆盖”计划改善化解民生矛盾的难题。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清远已经在全市设立市、县(区)、镇(街)、社区四级“舆情专员”,建立起一张舆情监测网络,形成定期舆情汇报与分析制度,与媒体或大学舆情研究机构合作出版《舆情内参》、《舆情蓝皮书》等报告。

通过舆情监控,清远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例如关于连州分流乡镇教师的舆情处置。

今年7月7日,清远市委宣传部监测到一则舆情:“连州市瑶安民族学校老师来帖称,连州市政府在省政府给山区教师加补贴之际,出台政策分流‘富余’乡镇教师,短时间内三番五次修改通知,甚至使用高压手段强迫教师填申请表,引起了众多乡镇教师不满。”

篇8

1、坚持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立足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突出理论学习重点,坚持每月初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次学习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理论研讨会、述职述廉报告会,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促进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2、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每月10日为全区党员干部学习活动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做到常学常新,学以致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推进文明创建,优化发展环境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惩治邪气,消除一切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发展的噪音、邪音和杂音。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1、倡导移风易俗。制定居民公约、文明公约,创建一定数量的文明居民户和宾馆、饭店、景点、商店等文明窗动,培育先进典型,推进文明户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纠正不文明行为,营造出人人讲文明、个个憎陋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强化文明创建力度。进一步发挥文明单位的榜样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总结创建经验,促进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的提高,争取有更多的单位进入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行列。

3、强势做好对外宣传。加强对我区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全区范围内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对外推介,努力扩大我区的社会影响,提高我区的知名度。

三、巩固文化阵地,丰富居民生活

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开展,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丰富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加强文化载体建设。继续巩固完善文化站建设,重点做好文化大院建设力度。

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本区实际和特点,利用重要节庆日有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大型文体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继续组织开展“送电影、送戏进社区”活动。

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1、积极探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文明言行教育活动,从娃娃抓起,让文明礼仪教育进学校、入课堂。倡导“五个做起”,即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今天做起,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浓厚氛围,努力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落实到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从党政机关、服务行业、科教文化等重要领域入手,广泛开展诚实守信为内容的文明教育,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2、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实施学校、团队、家庭、活动、基地、环境“六大育人工程”,重点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选表彰活动。

为贯彻落实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新社区建设,根据县委20*年全县宣传思想工作要点,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定北城社区宣传文化工作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培训力度,筑牢思想基础

把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分步骤、有计划的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

1、坚持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立足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突出理论学习重点,坚持每月初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次学习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理论研讨会、述职述廉报告会,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促进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2、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每月10日为全区党员干部学习活动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做到常学常新,学以致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推进文明创建,优化发展环境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惩治邪气,消除一切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发展的噪音、邪音和杂音。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1、倡导移风易俗。制定居民公约、文明公约,创建一定数量的文明居民户和宾馆、饭店、景点、商店等文明窗动,培育先进典型,推进文明户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纠正不文明行为,营造出人人讲文明、个个憎陋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强化文明创建力度。进一步发挥文明单位的榜样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总结创建经验,促进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的提高,争取有更多的单位进入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行列。

3、强势做好对外宣传。加强对我区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全区范围内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对外推介,努力扩大我区的社会影响,提高我区的知名度。

三、巩固文化阵地,丰富居民生活

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开展,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丰富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加强文化载体建设。继续巩固完善文化站建设,重点做好文化大院建设力度。

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本区实际和特点,利用重要节庆日有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大型文体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继续组织开展“送电影、送戏进社区”活动。

篇9

一、20__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第一,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和宣传、培训工作。20__年上半年,开展“五五”普法讲座21场42课时,听众1130人次。编辑、印制、免费发放了20__年全市文化行政机关法制学习读本《文化市场常用法律法规汇编(20__年版)》、《文化工作常用法律法规汇编(20__年版)》。举办了一期全市文化行政执法单位负责人法制培训班。主要是采取以会代训、以案说法、法制专题讲座、开展了全市文化行政执法案卷讲评、对优秀行政执法案卷观摩学习。举办了两期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业务骨干培训班,从理论讲解、模拟操作、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过程培训。同时,以音像法制宣传日、知识产权宣传日、国际博物馆日为重要的宣传服务平台,广泛开展面向全社会的普法宣传活动。对出国、出境承担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15批次、约130人次进行了法制教育。

第二,稳步推进文化法制建设。一是召开了20__年度全市文化行政机关法制工作会议,部署了本年度全市文化系统法制工作。二是以金陵图书馆为试点,开展了局属各单位法治__建设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三是全面推进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化建设。确定了江宁区文化局、建邺区文化局、溧水县文化局为20__年全市文化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全面推进全市文化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化建设,从20__年1月1日起,全市文化行政机关已经全面实行了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制度。四是对行政和民事案件应诉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对金石网吧案(一审)和(二审)、雄鹰网吧案(一审)等两件三次行政诉讼案,张绮媛人事争议案(一审)和张国宪自诉案(一审)等两件民事诉讼案,作出了积极的响应。(1)__市栖霞区华盛发网络服务中心合伙人之一金石诉我局行政许可纠纷案,一审法院(20__)玄行初字第4号《行政判决书》判决:本机关胜诉。原告上诉市中级法院,经二审法院20__年6月7日(20__)宁行终字第80号《行政裁定书》裁定,准予上诉人撤诉。(2)在雄鹰网吧案一审诉讼期间,因宁文市网罚字20__年度第168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存在文字性错误,为维护行政法律文书的严肃性,本机关宁文市网罚撤字〔20__〕第1号决定,撤销了宁文市网罚字20__年度第168号《行政处罚决定书》。经一审法院20__年5月31日(20__)玄行初字第17号《行政裁定书》裁定,准予原告撤诉。该案经重走程序后,本机关完成了对该网吧的行政处罚。该案是__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在本市市域范围内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案,其性质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3)指导市民俗博物馆做好了该馆解除与张绮媛同志人事关系争议案,经市人事局仲裁,市民俗博物馆胜诉。张绮媛同志向白下区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正在等待一审法院开庭审理。(4)张国宪自诉案(一审)民事诉讼案,自诉人撤诉。五是加强了对本机关涉法文书的形式审查。对溧水县永阳镇本色娱乐中心违法演出案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了形式审查,提出了书面审查意见。指导玄武区文化局完成了__米乐星娱乐有限公司申请开办娱乐经营场所(ktv)行政许可听证工作。六是受省文化厅的委托,参加了文化部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办公系统第二轮专家评审会,并依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的要求,向其提供了我局行政处罚听证和行政许可听证各类 法律文书和规范文本(电子文本),以及我局文化市场行政处罚典型案例规范文本(电子文本)。

第三,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全市文化行政机关以巩固和扩大__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领域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治理和规范了市场秩序。一是开展了取缔无证电子游艺室集中执法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129人次,执法车辆217台次,依法清理、取缔非法电子游艺室经营点697家次,收缴并销毁涉赌电子游戏机4126台,收缴具有赌博功能的电路主板379块。制定并上报市政府的《关于制定__市游艺娱乐经营场所20__-20__年总量与布局规划方案》已获审核同意,待上报省文化厅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二是联合市、区公安消防部门,对全市文化公共聚集场所开展了易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市区(县)共出动执法人员11760余人次,巡查各类场所45270家次,及时排除各类消防安全隐患760余处,整改较大安全隐患13家。三是继续加强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的文化市场稽查工作。今年上半年,配合工商部门共取缔“黑网吧”174家,巡查网吧9296家次,查处网吧96家,其中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7家;依法取缔未经批准的营业性演出3场;取缔无证音像制品销售摊点47处,查获销售窝点47处,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21600张。四是组织了李长春同志考察__文化场所的选点、改造和迎查工作。五是认真组织行政执法事项上网办理。上半年共受理网吧行政许可变更事项141件,办结__件,完成行政处罚案件28件。

第四,继续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建设。一是督察所有行政执法事项无条件上网运行,杜绝双轨运行现象。截止到6月底,上网办理169件。二是加强对所有办件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针对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办理结果外网查询等功能需求,不断加工完善。三是加强对行政执法网上操作流程全程监控、监督。五是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做好便民服务。

第五,进一步开展了政策研究工作。一是认真组织编制《__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__—2015)》、《__市文化设施布局总体规划》、《__历史文化保护规划》、《__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工作;《__市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宁委办发〔20__〕18号,20__年4月23日),已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施行。二是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政策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__〕66号)的要求,完成了《__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评估报告》的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的撰写、报送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全市文化系统文化理论创新工作,《__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政策研究报告》荣获省文化厅20__年度文化理论创新工程一等奖,《20__年__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度报告》荣获省文化厅20__年度文化理论创新工程三等奖。四是对江宁区锡剧团、浦口区扬剧团进行调研,形成了《__市区县国有专业艺术院团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初步完成了《__历史文化名城法制保护对策研究报告》。五是受文化部市场司和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的委托,组织我市参加了“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网上征文活动,截至6月30日,报送和发表征文43篇。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中国文化市场三十年”网站开设了“__征文专栏”。这些征文从多角度、多视野反映了__市文化市场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六是完成了对《20__年__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度报告》的修改,该报告被收入《中国创意产业报告(20__)》一书,已于今年4月出版发行。完成了对《20__年__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报告》的修改,并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__文化蓝皮书—公共服务》一书,该书20__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六,努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参加研究了组织__文化产业考察团到台湾考察、招商工作;与__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共同研究了__文化产业考察团创意产业协会分团组团工作;修改、审核、报送了协会起草的《__文化产业考察团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分团方案(草案)》。根据栖霞区委宣传部的请求,协助、配合栖霞区政府组织20__首届中国“龙潭杯”金箔金线应用创意设计大赛活动。向__钟山创意产业园管理委员会(__钟山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dtz载德梁行房地产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介绍了我市创意产业相关政策。应栖霞区政府的邀请,实地考察了__钟山创意产业园,并就该园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对__垠坤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宣告西祠街区网络实体店经营失败,园区转型为青年创业园,提出了意见。

二、20__年下半年的主要任务

第一,认真组织实施《__市游艺娱乐经营场所20__-20__年总量与布局规划方案》和“网吧发展 计划”。继续保持取缔无证游艺娱乐经营场所和“黑网吧”的高压态势,在反复查处、坚决取缔中建立较好的市场经营秩序。突出抓好全市网吧监管系统建设,按照全国一个标准,全省一个软件的原则,将安装和反卸载作为长期的工作目标。实行区域责任制,做好文化聚集场所易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检查全市文化行政机关对《20__年__市文化(文物)系统普法、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工作要点》和《20__年__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学法安排》的执行情况。加强对本机关和各区县文化局制定的涉法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加强对本机关和各区县文化局文化行政执法的法律监督。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听证、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工作和规范性文件登记备案审查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报备工作。

第三,继续开展“五五”普法宣传,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以江宁区文化局、建邺区文化局、溧水县文化局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为重点,20__年10-11月开展对各区县文化局和机关行政执法处室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工作。

篇10

一、持续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及管理工作

1、做好旅游统计工作。一是节假日及旅游黄金周期间,重点上报各景区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数。协同区假日办做好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5个假期的数字统计、市场分析、旅游投诉等方面的工作。填报河南省旅游政务网数据系统。编写假期旅游综述,并联系主流新闻媒体发送旅游数字及旅游综述。二是每月统计全区旅游人数和收入数据,常规化完成旅游数据统计总报、月报工作,截至6月底,实现旅游人数924.80万人,旅游收入2.98亿元。三是每个季度填报“全国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加强对辖区内A级景区的监督和管理,指导A级景区优质服务规范经营。

2、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协助景区顺利通过A级景区复核。现有景区10家,其中A级景区6家:黄河富景生态世界(4A级)、丰乐农庄(3A级)、黄河花园口旅游区(3A级)、普兰斯薰衣草庄园(3A级)、绿源山水(3A级)、黄河逸园(3A级);备案景区4家:良库工舍、乡河湾、自然界、艺茂国际仓。二是上半年新备案艺茂国际仓1家景区:指导艺茂国际仓文商旅景区、良库工舍按照景区按照标准和要求做好A级景区资料整理、标识标牌设置工作。指导艺茂国际仓新建一个游客服务中心,目前,游客中心主体及功能区划分已经完工。三是做好厕所革命相关工作。对2015--2017年已建A级旅游厕所进行拍照、定位上传至高德地图。其中,按照市局要求将我区新建、改建10座旅游厕所申报情况在旅游厕所管理系统进行填报。四是按照《郑州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要求,完成我区旅游视频会议系统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已投入使用。

3、旅游宣传形式多样化。通过电视、广播媒体进行宣传,邀请郑州晚报、郑州日报、中国网等媒体走进景区(点)采访拍摄,上半年,电视广播媒体报道5次、网络媒体报道47篇、报刊报道24篇。

4、其他工作。一是参加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做好迎接塞尔维亚、瓦努阿图两个国家共11名外宾的接待工作并圆满完成接待任务,我单位王雪珂同志被论坛组委会授予先进工作者。二是做好惠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资料收集上报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关于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向古荥大运河管委会提交《中原市场旅游分析报告》、《河南旅游规划》、《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郑州市全域旅游产业提升规划及近期行动计划》等资料20件。三是积极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共18份,满意率100%。结合李福顺、禹金丽等人大代表提出的旅游惠民免票建议,我局迅速行动,深入景区调研,组织富景生态世界、普兰斯薰衣草庄园2家景区开展了“惠济旅游扶贫惠民,门票优惠等你来”活动,景区向持有低保证的游客免收门票,每月向郑州市民提供50张免费门票、200张半价票。

二、多措并举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上半年,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活动12次。先后举办了首届豫台风情年、2018河南第五届绿源山水新春马戏艺术节、郑州首届国际花海美食狂欢节、首届“黄河诗会”暨第五届“天下诗林大会”、惠济区第一届全域旅游宣传周等8个主题宣传推介活动、艺茂国际仓举行中国(郑州)第二届观赏石博览会等。

三、稳步推进五旅融合发展

起草了五旅融合工作要点,明确了五旅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目标。结合各单位职责,起草了《关于调整惠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及其职责的通知(草案)》及《惠济区2018年五旅融合发展工作要点》,提升五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5条以上,推出文化体验游专线、文物古迹游专线、滩涂文化游专线、花海游专线、农耕游专线、工业体验游专线共18条旅游线路。

四、全力配合生态红线划定相关工作

根据市环保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郑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征求意见的通知》,积极配合生态红线相关工作,对辖区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各景区进行普查,并通知景区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上报相关材料,整合材料报送至惠济区环保局。

五、存在问题

1.全域旅游工作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偏低。目前全区全域旅游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机关干部、群众参与性不强。全域旅游是一项“时时处处、行行人人”都需参与的综合性工程,五旅融合涉及及工业、农业、商业、教育、文化、卫生等诸多领域,亟需成立“旅发委”,由区四大班子领导进行统一指导,全区党政部门共同参与,更需文旅、农旅、工旅、商旅、康旅各个职能部门进一步认真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指标、责任主体,密切分工协作。

2.全域旅游亟需统一指导、统一规划。规划是我区全域旅游工作的龙头和根本。为实现我区旅游业发展模式由景区引领向全域发展转变,要尽快出台《惠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辖区“旅游+”与“+旅游”项目进行规划指导,有效推进我区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避免出现重复性建设以及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等问题;借鉴旅游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整合好惠济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好大汉文化等特色文化,发展古城、游园等人文景观,打造新的经济业态。

3.旅游招商条件受限,缺乏龙头项目带动。受土地、规划、交通等条件限制,近几年,旅游项目招商进展缓慢,缺乏品牌、强势旅游项目入驻。现有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而散,呈碎片化发展,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与旅游配套的大型旅游娱乐项目;经营主体参与形式较为单一,各景区(点)单打独斗的多,没有形成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发挥互补的作用;旅游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4.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发展缺乏魅力。历史文化、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对历史文化研究不够,没有将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景区建设结合起来,区域内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文化特色和品牌价值未能很好凸显,文旅融合度不高,景区多为自然生态型,在文化的融入和彰显上做的不够。文化探寻、民俗体验型旅游项目少,特色文化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不足。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发展缺乏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区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设立旅游交通标识牌,新(改)建A级旅游厕所,组织辖区内A级景区积极加入郑州市旅游年卡惠民行列等,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旅游公共服务面向旅游企业、面向游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明显。我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急需配套的问题突出,停车场、旅游标识牌、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不完善,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使惠济旅游硬件环境再上一个台阶。

6.旅游宣介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旅游事业,一靠建设经营,二靠宣传推介,而我区目前的推介活动只限于本地区,缺乏省域眼光、全国眼光和国际眼光;当前旅游推介多是一些旅游节庆宣传活动,形式单调、缺少特色,主要停留在游客口碑和熟人相传的阶段,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惠济缺乏整体形象的包装,宣传口号、logo设计、旅游标识等方面不规范、不统一,未能在宣传推介中体现出惠济特色。

7.黄河滩区水源地保护对旅游项目发展提出新要求。《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我区丰乐农庄、绿源山水、黄河逸园、黄河花园口旅游区、普兰斯薰衣草庄园、黄河富景生态世界6家A级景区均在一、二级水源地环保整治范围内,旅游建设项目受到水源地保护的要求,目前已基本停建。部分已建成A级旅游厕所因涉及水源地问题,已经停用整改。

8.五旅融合工作推进困难。一是五旅各成员单位的认识不到位。文、工、商、农、康各部分工作进度不均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克服单纯的任务观点,切实强化工作效率和落实效果;二是土地指标需求不到位。发展旅游建设项目的用地面积较大,导致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已成为制约五旅融合深入推进的瓶颈,还需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土地政策支持,合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缓解惠济发展旅游用地紧张的局面。

9.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既懂旅游又善于文化创意的高端人才队伍。当前,人才短缺是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一个制约瓶颈,近半年来,由于市、区人才选拔,文化旅游局有14人调离工作岗位,文化、旅游、文物专业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人才缺乏导致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未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果,补充文化旅游工作队伍迫在眉睫。同时,辖区各企业均向旅游业靠拢,产业融合发展受人才的制约很大,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讲解人员不仅少,而且由于缺乏系统、专业、有效的培训,其专业素质也不尽如人意。

六、下一步工作

(一)以转变思想理念为重点,凝聚力量,形成共抓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006年,我区成立了“惠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受当时旅游发展规模和条件限制,旅发委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并不明晰,已不适应目前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所以,下一步首要任务是尽快启动重建和优化调整我区旅发委机构,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共同谋划、统筹协作发展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由区旅发委负责研究制定全域旅游工作开展过程中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审核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赋予旅游管理部门更多的职能,让其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规划、产业促进、资源统筹、服务监管等作用,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密切联系全区各旅游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行政指导和信息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精髓,突出黄河风情、生态体闲、古汉文化,把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策划具有惠济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二)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经营单位都要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动文旅、商施、农旅、工旅、康旅“五旅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五旅”单位明确制定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工作完成目标,并严格按照目标推进项目进展。拓展产业融合渠道,做好旅游与现代农业、信息咨询、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相关产业对接,发展商务游、康体游、生态游、工业游等特色旅游,搞活门票经济、地产经济和服务经济,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大旅游格局。

(三)以提升文化内涵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惠济文化是由黄河文化、大汉文化和运河文化凝结而成的“三位一体”文化:古荥片区重点展示大汉文化、北部特色商业区重点展示运河文化、黄河滩区重点展示黄河文化;其他片区以文化、商业、健康、养老等为载体,大力展示特色文化。精心制作“拥抱汉族摇篮·畅享大汉文化”等一系列旅游宣介用语,塑造了惠济旅游之魂。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接待游客人数达到一定数额的文化旅游企业给予相关的奖补支持。鼓励文艺、文化工作者投资参与文化旅游企业经营发展。加强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形成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线路,促进旅游+文化发展模式的形成,围绕黄河文化、古汉文化等惠济文化旅游品牌,设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使惠济文化走进游客心中,展现厚重惠济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街区,突出惠济文化符号,提升惠济文化内涵。修复、重建城市城墙、运河等历史文化符号,建设特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提高惠济文化品味。

(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景区(点)拓展到全域。一是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加快《惠济区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启动惠济区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与应用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对景区、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导游、公安、交通、环保、气象等不同旅游业态、行业的旅游相关运行情况信息的多源头、多形式采集和监测,有效提升旅游产业运行感知能力;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通信基站等多种渠道动态汇聚游客查询、游览、评价等行为数据,通过关联拟合分析定性推测景区/目的地热度、游客属性、产品需求等,还可以及时掌握旅游相关舆情,促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监管、服务、营销体系;能够在旅游节假日实时景区客流量、游览舒适度、气象及周边交通路况等信息,提升旅游局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为游客行程规划提供信息参考。二是配合市旅游搞好旅游年卡运行管理。增加参与旅游年卡景区数量,加大服务网点密度,加强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其旅游惠民便民功能。三是完成旅游交通标识牌、旅游厕所和智慧旅游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支撑。

(五)以整合资金资源为重点,加大全域旅游建设投入力度

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和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辖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对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参与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实施,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几个具有核心文化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在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优势资本与优质资源有效对接,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支持旅游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扩大融资规模,形成大投入、大格局、大转型的良性局面。

篇11

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将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有力,基础扎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文化事业发展已列入了“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二是文化事业经费进一步得到落实,县宣传文化发展资金中文化经费项目单列,确保了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三是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有保证,人员编制落实;四是于2000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文化经济政策,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二、加大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集中财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运作”的要求和“早投入、早建成、早使用”的目标,完成了县人民广场、县广电中心、县体育馆、县图书馆等四项文化标志性建筑。县人民广场地处象山港路东南侧,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160亩,于2001年3月动工建设,2002年春节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广场已成为市民工作之余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和节庆日举行重大文化活动的主会场。县广电中心位于县人民广场西侧,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25.5亩,建筑面积达1.76万平方米,于2003年3月投入使用,现已成为我县的一项标志性建筑。县体育馆地处县人民广场东侧,总投资2700万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规模2468座,于2001年12月28日开馆,成为了我县承接举办各类室内高规格上档次体育赛事及大型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县图书馆新馆座落在县高职成教园区内,总投资1225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于2003年9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此外,目前正在规划筹建的还有县文化活动中心、县博物馆以及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标准体育场和游泳池)。县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群众文化形象建筑,选址于县人民广场南侧,计划投入3000万元,规划占地30亩,现只等选址地块内的厂家搬迁即可上马。县博物馆项目建设目前已列入政府工作要点,计划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投资700余万元,现正开展征地工作。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现已列入“十一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投入资金1个亿,占地186亩。以上这些标志性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落成使用或规划建设,必将有力推进象山文化事业跃上新台阶。

1、县文化馆馆舍面积已达到2660平方米,目前已由国家文化部发文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几年来,县文化馆充分发挥县群文事业的龙头作用,承办和参与市、县级各类大型群文活动,开展正常性的文化下乡活动,推动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活跃文艺创作,每年有不少获市级以上的作品涌现。同时利用现有场所,设立了不同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和活动室,办班培训工作有序、活跃、正常开展。

2、县图书馆新馆舍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藏书总量达到17.3万册,较早实现计算机管理,于200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馆的考评验收。目前,新、老图书馆应市民的要求,两地同时对外开放,并实现“联网”(意即新馆借的书可以在老馆归还,老馆借的书也可在新馆归还),方便了读者。同时,认真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完成县图书馆、石浦文化馆荔港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和工作任务,倡导和普及全民读书活动,营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浓郁氛围。

3、象山剧院是国家乙级三等标准剧场,现通过承租给他人经营,引进社会资金而得以重新装修,目前剧院里外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变成了演艺大舞台,每天均有组台演出,剧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三、倾斜扶持,村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乡镇文化以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为载体,村级文化以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为抓手。通过认真实施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规划和开展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发展村镇文化,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打基础、建网络、创特色、上水平。五年来由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补助“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和完善提高。目前,全县18个镇乡街道已创成13颗省市级东海明珠,其中省级4颗,明珠覆盖率达72%。在创成省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均建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而且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专设少儿活动场所和老年活动场所。在创成市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文化站所属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面积也均超过500平方米。

“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同时也带动了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2001年8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村落文化建设,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象山县创建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每年年底由文体局会同县委宣传部组织实施评审,主要采取听、查、看、评等方法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示范村给予一定奖励经费。几年来,我县的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01年度命名的第一批村落文化示范点有5个,2002年度6个,2003年度8个。其中达到市级标准的村落文化示范点有西周镇土桥村、贤庠镇盐厂村、黄避岙乡龙屿村、墙头镇墙头村和石浦镇石浦渔村等5个。今年计划创建10个,其中达市级标准4个,目前创建氛围浓厚。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也在有序跟进,自2003年制度出台《象山县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以来,已有丹西街道瑶琳社区创成县级示范点。

四、注重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象山民间文化艺术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象山竹根雕在国内独树一帜,目前我县不但已形成了一支在当代根雕艺术发展上有一定影响的竹根雕骨干队伍,而且有生产“仿古竹根雕”产品的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六七百人。代表人物有张德和、郑宝根、周秉益等,他们的作品在浙江乃至全国根艺展览上屡获金奖,其中《人之初》、《两小无猜》、《智者》等一批精品已成为传世之作。1996年象山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当前,由张德和个人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张德和根雕艺术馆规划选址已定,现正在积极筹建中。鱼灯、马灯是我县的又一特色民间艺术,尤其在石浦昌国,灯会(主要是鱼灯、马灯)活动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主要文化活动形式,1996年被宁波市文化局评为“灯会之乡”,2000年初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剪纸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艺术,在我县颇为盛行。2000年,民间艺术家谢才华的剪纸作品以长度和套数之多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以谢才华为代表的象山剪纸,现已成为宣传象山的一个驰名品牌,不但在宁波文化网上设专栏展示,而且开发制作成文化产品作为馈赠之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谢才华个人筹资建设的剪纸书苑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海洋文化、渔文化是我县的主流文化和特色文化。年初,我县以研究开发渔文化为重点,成立了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将分课题、全方位地对渔文化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筹划建设渔文化专题博物馆,对象山渔文化起源、表现形式、海岛海洋故事与传说、鱼的传说等整理成文,筹备出版渔文化系列丛书。

去年以来,我县文化部门以全国性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契机,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全面调查县域民间特色文化(一乡一品)的同时,对一些流传至今且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重点挖掘与整理。目前已确定重点保护对象为丹西街道珠水溪母子龙、石浦渔灯、昌国马灯、东门船鼓、爵溪渔鼓、细十番、渔歌号子以及根雕、剪纸、农民画、速写画等十多种民间文化艺术,并已相继出版了《谢才华剪纸艺术精品集》,成立了象山民间文化整理小组,石浦文化馆吸收离退体老同志还成立了以演奏细十番为主的民乐团,素有“渔歌王子”之称的纪云飞渔歌专辑(MTV)已完成前期录音等工作,茅洋乡还成立了农民画培训基地。自年初开始,我县集中时间和精力,调动县内外文化名人和专家,对已故的著名民间艺术家、农民画家高妙兰的遗存作品和文稿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从中挑选部分精品,结集出版了《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为研究农民画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因而也被列为宁波市民间文化保护抢救工程的重要内容。于5月30日在我县举行的宁波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的首发式、高妙兰农民画展和高妙兰作品研讨会,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共识和高度评价。

五、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1、充分发挥国办文化单位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举办各类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2000年以来,由文化部门精心组织或参与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每年数十次以上,诸如连续六届的中国开渔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三月三踏沙滩”系列民俗活动、海鲜节主题文艺晚会、民间文艺大巡游、省模特大赛、市群众声乐大赛、市书画大赛、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县新春团拜会、县“两代会”文艺专场以及县人民广场每月一次以上的大型文艺晚会等。这些大型活动既有综合性文艺演出,也有一定规模的书画展示;既有室外广场活动,也有室内剧院演出。但每项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成效显著,成为人民群众一次又一次文化艺术的盛会。同时,文化部门积极扶植农村民间剧团、学校和有关企业、老干部局和老龄委文艺队等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共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目前,我县的社会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了城乡共同繁荣,重大活动异彩纷呈、小型活动丰富多样的新局面。

2、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和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社会文化事业,重视对各个层面、不同对象文化活动的整体培植和推进。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积极指导和协助社区、村镇及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爵溪街道的企业文化已形成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队伍,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成为制度;以象山中学、丹城三小、石浦小学为代表的校园文化丰富活跃,学生文艺创作作品屡有获奖,全县中小学文化艺术活动接连不断;丹东、丹西街道的社区文化艺术节越办越红火,规模、档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县图书馆知识拥军结硕果,自1987年与五狮山观通站签订共建协议以来,以书为桥,坚持知识拥军17年。今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作了相关报道;为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多次开展全县“家家乐”文艺大奖赛,同时开展“十佳藏书家庭”评选等活动;贯彻落实老年文化事业发展方针、政策,协调、协助抓好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老年文化活动,目前我县重阳节、“夕阳红”等老年文化活动正常,队伍稳固,已成为全县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文艺力量;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儿文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有这些活动,均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后象山人民的精神面貌,又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文化下乡创品牌,服务基层开新篇。自1990年始,文化部门就把文化下乡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至今已连续15年,共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展销、文化咨询、培训辅导等文化下乡活动350余次,足迹遍及全县18个镇乡街道的角角落落,观众累计60万余人次。尤其是2001年以来,文化部门通过成立“心连心艺术团”,开展“文化春风遍象山”行动工程,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干的主题文艺节目,并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年下乡达到60次以上,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有效地宣传了党政中心工作,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我县的文化下乡服务基层活动已成象山文化对外的一个品牌,省、市多家媒体作过跟踪报道,对此作出较高的评价,县文体局还于2002年8月被评为浙江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

六、不断创新,文艺创作成果令人瞩目。

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成立“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每年提出相关题材和规划,落实文艺精品创作的要求、措施和办法;坚持一年一度的文艺创作评奖活动,加大对精品创作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文艺创作经费10万元,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与此同时,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和发展创作队伍,强化精品意识,鼓励艺术创作,以实施精品战略为主导,挖掘整理县域文化资源,共创特色文化品牌,使我县的文艺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县作者在全县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展览上发表、展出各类文艺作品达1350件(篇),正式出版各类文艺著作(集)20多部,并有300多件作品在市级以上获奖,其中有80多件获得国家级大奖。这些发表、出版和获奖作品涉及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如余志刚的散文、韩高琦的诗歌,不仅多次在全国获奖,而且结集出版。又如谢才华的剪纸,以其独特的想像和构思,曾创基尼斯记录后,并于2003年出版了“渔文化剪纸专集”,令同行刮目相看。再如以张德和、郑宝根为代表的象山竹根雕,其作品不仅年年获得全国级金奖,而且还常被省和国家有关部门选派,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和现场献艺。此外,还在音乐舞蹈、美术书画、群文理论研究等方面冒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声乐作品《一帆风顺》获全省新作品演唱会创作金奖,第九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创作奖和市“五个一”工程奖;舞蹈作品继《挂灯》获得全国群星奖银奖后,《灯儿明灯儿亮》、《等待的海》获全市音舞作品调演一等奖,《灯儿明灯儿亮》还获得全省群众舞蹈大赛二等奖;声乐干部纪云飞获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荧屏奖。连续六届中国开渔节大型文艺晚会上,象山当地每年有二档体现渔文化的自创节目,如《渔家情歌》、《象山海螺灯》、《海风吹着裙儿飘》、《海山仙子国》等音舞作品并在中央台播映。美术作品《海风》获全国群文美术作品创作铜奖,《金潮》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摄影作品《哺》获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一等奖。何旭同志的群文理论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出版了《群众文化论》一书。

七、规范操作,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1、积极稳妥且敢为人先地推进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1999年,根据县委、县政府企业改制总体要求,象山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列为第一批事业性质改制单位在全市率先进行转制,并于12月底顺利完成转制工作。县电影公司因此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开创了省内电影公司转制的先河。改制后的象山县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和石浦影剧公司立足主业,捕捉信息,主动上门找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1年,根据改制要求,自收自支事业性质的象山剧院也列入改制行列。最终于今年5月经过对外承租形式,与象山金海湾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财产租赁经营合同,向转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象山县新华书店在2000年委托省集团公司管理,减少经营风险,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同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确保了近几年新华书店增值盈利的目标。

2、利用社会资金,创办象山艺术学校。作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推进文化产业的一项开拓性举措,开宁波市各县、市(区)先河,得到了省、市文化部门的肯定。创办近五年来,象山艺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编排创作节目,在我县城乡舞台参与各类演出任务每年达30多场次,为繁荣象山的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为进一步活跃象山群众文化,促进文化大县建设,更好地配合县里各项中心任务,同时解决学校正常教育与对外演出需要的矛盾,欲筹备创建象山艺校艺术团。目前,该艺术团的筹建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现进入实质性的设施器材添置阶段,预计今年9月份即可挂牌成立。

3、在文化系统各类事业单位中实行全员聘用制。通过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单位、员工双方自愿选择,积极探索与单位性质、功能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新体制,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下步启动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作好充分准备。同时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领导体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及职称评聘等方面提出改革要求,对单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公开选拨、平等竞争、择优录用,拓宽了选人渠道,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完成了文体局机关机构改革。2002年3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三定”方案要求,认真地进行机构改革,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机关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职能,加强了机关干部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八、加强保护,文物工作成绩斐然。

宣传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规措施得力,文物管理机构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符合规范,并落实了专项保护经费。近五年来未发生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损毁的责任事故和重要文物藏品的被盗案件。在加强馆藏文物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历史文化遗产和纪念馆、名人故居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重视和加强文物保护,积极推进文物的开发利用,使我县的文物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已先后公布了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渔港古镇石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赤坎游仙寨、塔山遗址和爵溪街心戏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另有渔山灯塔和张苍水兵营遗址(作为联报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其中以塔山遗址、茅洋庙山头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赤坎游仙寨遗址、二湾摩崖石刻、爵溪城墙为代表的海防文化遗存,以东门天后宫、渔山灯塔为代表的渔文化遗存,以殷夫故居、贺威圣故居及烈士墓为代表的革命文化遗存,体现了我县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塔山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有考古专家提出“塔山文化”的命名。东门天后宫,是渔文化的代表和缩影。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密,为省内仅见、国内罕见。赤坎游仙寨遗址,为一长方形城垣遗址,在省内同类寨城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二湾摩崖石刻是明代军队生活的反映,“视卒当如婴儿”条幅,宽达一米多,字体遒劲有力,体现了我县民间石刻艺术水平。我县馆藏文物丰富,现已登记入册2100余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文物8件。

九、严格管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通过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乡镇延伸,经营项目已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逐步形成歌舞娱乐、演艺、音像、出版物、互联网上网服务、印刷业、经营性体育等综合性市场体系,呈现了投资主体社会化、经营成份多样化、市场功能效益化的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653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94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09家,印刷单位158家,音像经营单位99家,体育经营项目75家,网吧89家,主要集中在丹东、丹西街道和石浦镇。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既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县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每年直接为国家上缴利税上千万元,同时还明显促进了餐饮、交通、宾馆等其它三产的发展。

同时,坚持守土有责,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努力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经营秩序。2000年以来,文化部门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相继开展了娱乐场所暨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专项整治行动、网吧专项整治以及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系列活动。从社会热点着手,克服畏难情绪,把全县88家电子游戏营业场所压缩到目前的7家,收缴整机271台,游戏机电路板600余块,并对收缴的电子游戏机和电路板进行了集中销毁。从2001年底开始,文化部门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网吧开展了专项治理。通过政策性指导兼并等办法,取缔无证照“黑网吧”35家。同时加大了对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和超时经营的查处力度,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制订了相关管理细则,并不间断地开展零点执法检查,聘请多名人大、政协委员为网络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加强社会监督力度,让最敏感的问题由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以及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繁荣发展。我县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连年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和优秀稽查队。

十、加强培训,文化队伍建设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