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3 00:20: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职业调研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9所,其中,独立建制的高等职业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28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区25所,农村4所;从办学主体看,公办学校(含部门办的)12所,社会力量举办17所。全市共有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评估合格学校8所。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包括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财会、电子电器、机电、经营、文秘、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机械控制与维修等等。现有在校学生2.875万人,教职工1650人。
二、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职业学校建设速度加快
国家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能积极响应,采取措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桂平市已拥有一所自治区立项建设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各有一所职业教育中心,仅有新成立的覃塘区目前尚没有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目前,我市中职生均校园面积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97平方米,设备价值1982元,图书16.2册,与标准生均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20**、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与全日制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分别为0.79:1、0.85:1、0.95:1,基本接近1:1的标准,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
我市第一所独立建制的专科层次高职高专院校——贵港职业学院于2003年8月得到教育部备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结束了贵港没有高校的历史。贵港职业学院现有住校生3150人,教职员工189人。学院设有新老校区。老校区(即原贵港市师范学校)占地面积43亩,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市城北新区,规划用地8**亩。目前,已经征地102亩,并已完成教学科技楼(总建筑面积10183平方米)、学生临时食堂和五栋临时宿舍的建设。20**年10月,学院将全面启动学院教学楼、实验楼、实习实训楼、行政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运动场等十大工程建设,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将在20**年4月交付使用。
(二)广开办学渠道,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各职业学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现有资源条件,开设了一批新专业,促使学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贵港职业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从一个单一的师范学校,建设成为了一个设置有19个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科目涵盖了教育、电子、财经等领域。学院还派出人员深入到高校、企业了解、联系,进一步打开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局面,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与重点高校和发达地区职高开展校校合作办学,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培养本科层次的学生和机械维修等紧缺的高职人才;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此外,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和短期培训模式培养了大批新型职业技能性人才。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与市内市外100多家企业单位签订了稳定的用人合同,其中,与近70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的培养协议,今年“订单式”培养学生3500余人。20**—20**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5000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远远超过应届大学生的就业比例,从而为吸引广大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民办职业学校不断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达3276人,占全市中职招生总数的28%,今年民办学校招生已达6000人,基本与公办职校达到1:1的比例。
(三)增加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市政府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在着力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采取措施,逐年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市直公办职业学校的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如下:20**年预算1736.34万元,执行1857.97万元,完成1**%;20**年预算1892.73万元,执行2029。56万元,完成1**.23%;20**年预算2370.94万元,1—6月份执行1402.33万元,完成59.15%;市本级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情况: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218万元,用于职业教育58.21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26.7%;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362万元,用于职业教育130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35.91%;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44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193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43.86%。县市区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没有用于职业教育。县市区政府对地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保障学校教职员工工资的发放。桂平财政近10年来投入职业教育的资金总额为2927.4万元,其中2004年423.4万元;20**年596.8万元;20**年737万元;平南县20**年预算安排职业教育经费94万元,20**年1—8月份安排76万元。
(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素质不断提高
全市职业学校现有教职工1650人,外聘教师12人,其中专业课教育1**2人,具有高级职称145人,中级职称733人,初级职称5**人。其中,贵港职业学院现有教师总数169人,外聘教师12人,其中专任教师l36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61人,初级职称81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研究生学历26人,本科学历137人。市直公办中等职校现有职称13人,中级职称以上111人,研究生毕业或在读研究生7人,本科以上学历159人。这几年,各职业学校通过引进专业课教师、校本培训、派出学习、学历进修、请专家到校指导、聘请兼职教师等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五)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全面加强岗前培训及在职职工培训,动员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全市有80%以上的学员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严格的前置审批程序,在办理营业执照过程中,均查验经营者个体工商户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通过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推行就业准入控制,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近年来,全市岗前培训15万人次,企业在职职工培训6万人次。
为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全市积极引导定点培训机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方针,加快完善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培训模式,按照企业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几年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3万多人次。与此同时,职业培训机构的结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以前单一的公立办学培训模式,积极鼓励社会、个人举办职业学校。目前,我市共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46所。形成了培训网络,以培训促就业,推动了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三、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职业教育定位上,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并加以全面规划、统筹推进,存在规划滞后等问题。目前市政府尚未出台《贵港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他实施计划。
(二)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
长期以来,市、县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公办学校教职工人头经费,学校主要依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从调查情况看,三区两县市都没有职业教育的预算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份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造成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办学条件明显滞后,民营职校比之公办职校更甚,几乎是自食其力。因此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职业高中大多数没有象样的实训基地,即使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也十分陈旧落后。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已成为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三)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
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人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全市仅有21人,专家型的教师几乎没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职业教育机构还不能完全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按需培训,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有限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业岗位。这就表明,我市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在数量、类别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突出表现在“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尚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招收新增劳动力,没有很好地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而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特别是民营企业更甚。这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办学水平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中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彻底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都是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在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上不能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实训时间过少。另外,职业教育只考虑对外输送人才,不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情况,出现了一边喊就业难,另一边却喊招工难现象。学校培训的学生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毕业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口就业存在较大的难度。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六靠”工作思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贵港经济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尽快出台《贵港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他实施计划。实实在在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应明确职业教育方向,以坚持为加快发展我市经济、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为根本,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有抢手出路为关键,以加大统筹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职教资源和基本保障条件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略。真正统筹解决办什么学校和怎么办的问题,解决职教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对社会职业教育需求变化信息不畅问题。建议市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预测规划,职业教育工作要责任落实到人,按目标考核奖惩。应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采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比例等办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1、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要增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大力建设特色专业,形成专业品牌效应,提高学生实际就业率,提高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
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抓好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与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在全市分期分批建设好1—2个区域性实训基地和专业性实训基地。
3、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一是有计划地安排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毕业和缺乏生产经历、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评选,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和辐射影响作用。三是合理调整教师结构。科学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四是人事、劳动等部门应根据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向学校提供人才信息支持。五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制订出适合职业学校向社会招聘、录用、选拔专门人才的相关政策。
4、加大示范性职业学校扶持力度,组建我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对我市骨干职校给以重点扶持,对其在建校征地、有关收费、银行贷款、用人等方面给以适当倾斜,支持骨干职业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一、基层情况
(一)分公司员工职业健康整体状况
此次员工职业健康调研采用了走访座谈、电话沟通和发放调研问卷的形式进行,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分公司员工职业健康总体处于良好水平。
分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固井方案设计、现场技术服务,承担各种类型的水泥浆化验、水泥干混拌和固井外加剂配液工作,现有员工479人,其中227人分别从事汽车驾驶员、水泥车操作手、压风机工、化验员、下灰工、电气焊工等特殊工种,占公司职工总数的47.4%。此次调研,分公司工会对165名特殊工种员工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显示,95%的员工特别注重职业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并对分公司职业健康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关注。
(二)职业病患病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结果显示,分公司耳鸣、尘肺、胃病患病者发病率与他们工作的高强度是分不开的。患病者们平均每天工作8.2小时,52.3%的患病者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21.2%的患病者每天工作10小时及以上。患病者每月平均工作18.2天;而每月工作20.3天以上的患病者更是达到了81.2%。这种密集的与噪音、粉尘有害因素的接触,使得分公司职业病爆发的时间越来越提前。
被调研的职业病患者出现病症的平均年龄为42.5岁。由于职业病的严重危害性,患病的中年往往将与病痛一同度过艰难漫长的岁月,而家庭也将蒙受损失。
调研中,其中男性在噪音、尘肺、胃病患病者中占绝大部分,为98.1%,女性占1.9%。分公司特殊工种员工患有以上类型职业病主要是因为这些职业病最主要是因为职工经常接触混灰作业、上井施工机器轰鸣声和无规律休息时间导致,而从事这些工作的主要为男性。尘肺患病者中的男性占到91%。据调查,92.7%的家庭中男性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他们一旦患病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生活的维持、子女的教育等,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三)员工对于职业病知识的了解情况
根据调查,特殊工种员工对于职业病的了解并不多。这点可以下两组数据显示出来:一是关于职业病患病者在患病前是否知道职业病是什么的问题。调查显示,在165个人中,有153个人不知道,占到总数的92.7%;知道的仅有12人,占到7.2%.二是关于特殊工种员工在患病前是否听说过自己得的这种职业病的问题。在165份调查数据中,知道的仅有37人,占到22.4%;不知道的则占到128人,达到77.5%。
对于职业病相关法律的了解在被调查的165人当中,其中155个职业病工人在患病前并没有听说过《职业病防治法》或《工伤保险条例》,比例占到93.9%;仅有10个职业病工人知道上述两种法律,仅占到6%。
二、做好员工职业健康,分公司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随着时间迁移、技术不断进步,员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自身健康状况日益关注,分公司在业健康管理工作中,不仅仅针对心脏、胸肺、胃等职业病的危害提前进行预防,更加关注亚健康对员工职业健康潜在的危害,主要采取了从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做好职业健康人员体检。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科每年年初对职业健康人员名单进行统计、摸底,提前与当地重点医院签署职业健康体检合同,并对职业健康体检项目广泛征求广大员工意见建议,做到体检人员覆盖率达100%。待体检结束后,将体检报告发至基层单位,并告知每名员工体检结果,针对检查结果提醒患病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并对诊治结果进行跟踪,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二是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分公司为从事特殊工种员工每人建立的一份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健康档案能够真实、准确、及时的反映职工的身体健康状态;对职工本人来讲,减轻职工家庭个人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提供员工随时查看职工健康体检档案,并记录职工近期职业体检情况。
三是加强日常宣传教育工作。分公司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报纸、微信平台等媒介,大力宣传职业健康有关方面注意事项及自我保护小常识等内容,引导职工进一步工作时做好防护工作,加强日常身体锻炼,高度重视身体状况。与此同时,利用基层检查、调研交流等机会,工会组织与基层员工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在职业健康方面的诉求,并定期将问题汇总,反馈至主管领导,上会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措施。
四是不断改进员工工作环境。分公司在厂区安全环保设备上投入重金,旨在进一步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在基层单位生产保障中心水泥混拌厂,员工经常接触水泥扬尘,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分公司在建厂初期投入资金,加装除尘装置,将作业时空气中飘散的水泥扬尘进行吸附,有效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健康。近五年,该厂员工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分公司几年间相继开设了员工休息室、澡堂、健身室等休闲活动场所,建设了篮球场。每逢节假日前夕,分公司工会与基层单位工会都会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收到了职工的好评。
五是合理改善职工日常饮食结构。分公司行政事务中心加强职工食堂管理,每日保持食堂清洁,合理安排每日饮食结构,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农药残留、食物添加剂过量和食品污染等问题,保证食用的安全性。针对尘肺患病者,每周增加动物肝脏等清肺食品,合理调节饮食结构,营养配餐。
参考文献:
以往的职业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职业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学,专业变化大,教师配备变化大,很难做到管理上的精细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导致学生所学技术不过细、不过硬。两校合并后,专业更多,教师类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打造职业名校,创办拳头专业,培养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我们曾进行过深入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确立了立校、强校的精细化管理方案,确立了总体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贯彻一个体系,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强调四个建设。
贯彻一个体系: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努力实现认证。
突出两条主线:一是招生就业工作;二是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抓好三个重点:其一是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评估督导以及省教育质量验收;其三是焊接实训楼的基建工程。
强调四个建设:一是队伍建设;二是专业建设;三是文化建设;四是功能建设。
随着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实施,必将逐步规范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细化、科学化。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波澜不惊中得到升华。
学以致用的问题,也是长年困扰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校所学技术知识,步入社会后无用武之地。学非所用,做为学校徒劳无功。做为社会技术人员匮乏。那么,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技术平台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一问题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校的繁荣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对我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考察调研,我们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并开辟途径、寻找渠道,开动脑经想办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大企业作为依托,努力实现定向培养,以名校作为依托,努力实现联合办学,自XX年与首钢技校联合办学以来,联办校已达5家。我们与山海关桥梁厂高级技工学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副区长王俊合同志曾亲自到会并讲话。我们主办了联办学校研讨会,使“联合办学互利双赢”更具规范化、长效化,为我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领域。
在教学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别到南厂技校、机械技校和山海关桥梁厂高级技校进行参观、学习、交流。通过走出去使大家不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发觉了自身的优势。在吸收消化的同时努力做到扬长避短,逐步缩短与名校的差距。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支持鼓励老师进修学习,学校努力争取名额派老师外出学习、交流,先后有教师到石家庄、天津、辽宁、宁夏、江苏等地学习。我校王海棠老师09年9月到11月在德国进行为期6周的学习交流,成为我市职业学校教师赴德学习第一人。还聘请了20余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样,我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就更加贴近,逐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云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云和职业技术学校现有美术专业班4个,其中高二年级2个,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各1个。现有美术专业专任老师7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基本为美术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合格。通用技术专职教师1人。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
本次活动听课3节,其中美术专业课2节,通用技术课1节。美术专业课一节是电脑平面设计《文字效果制作》由吴莲老师执教,另外一节是素描《石膏圆柱体临摹》由陈峰老师执教。通用技术学科是技术与设计1中《流程与设计》一课,由刘伟林老师执教。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除通用技术学科教材统一使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教材外,美术学科的教材由任教美术专业班的老师自编内容供学生们选学,教学内容选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美术学科和通用技术学科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以“讲授——练习”的模式为主,先由老师介绍或讲解,学生自由练习或是上讲台演示。个别学生上讲台演示,其他学生观看演示,不少学生则自由交谈。
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一时难以转变
几节课同时反映出的问题是教育观念问题,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况且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少有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方法也在情理之中。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老师,已经根深蒂固,运用起来驾轻就熟。
2、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问题有待尽一步加强
学科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老师应更多考虑,选择适合学生就业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选择能体现本校的办学特色,或是体现云和县是中国木制玩具之乡的特色内容进行课堂教学。通用技术是动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多让学生在实验室(实验室的配置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要求配置)里操作实践。
3、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应逐步建立
在调研中,几个老师的课堂教学都以下课的铃声为终结,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或设计的作品,缺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后,学生真正落实情况缺乏了解,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
四、研究与对策
1、呼唤职高教师也应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原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去。普通高中进行的课程改革实验,老师们都通过学习培训来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职高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转变成老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将教学观念转化成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
2、加强学科老师的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作用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老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云和职高美术组有别于其他普通高中,美术组教师个体数量较多,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强化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发挥群体优势,选择教学内容,更好地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3、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讲完教学内容,而应该是观察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想不想参与课堂教学,有没有掌握知识与技能,或者是专业技能有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学习没有什么收获,即使教师再辛苦地教也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36-02
冶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大批调产项目投入运营,产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大中型国营与民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和自主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经济技术水平明显改善。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太原钢铁集团公司、长治钢铁集团公司、中阳钢铁集团公司、承德钢铁集团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主要是明确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具体就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各岗位具体工作任务、需要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和优化冶金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生产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组织教学。
二、调研对象
1.调研对象:钢铁冶金行业。主要是国营与民营省内外大中型钢铁企业。
2.调研分工:共分三个小组。为达到调研目的,我们对上述分类中的每一个类型选择了一至两家单位为对象进行比较深入的调研。第一组省内国营大型企业,具体调研对象:太原钢铁公司炼铁厂、第二炼钢厂、特钢厂;长治钢铁集团公司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第二组省内民营大中型企业,中阳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炼钢厂;侯马建邦通才工贸有限公司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第三组省外国营大型企业,具体调研对象:承德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炼钢厂。
三、调研方法与内容:
此次调研主要以现场个人访谈为主、网络问卷调查、召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等手段为辅的方法进行。现场调研时,调研人员一般选择各对象领导、人力资源经理、部门主管和现场一线工程技术人员。
四、调研结果分析
1.职业岗位分析。①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是钢铁生产企业与铁合金生产企业,重点是烧结、球团、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铁合金等车间主要操作岗位及生产技术管理、安全和质量检验等相关部门。②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铁矿粉造块、炼铁、炼钢、连铸等生产环节的一线岗位操作,相应的工种主要有烧结车间的配料工、混料工、烧结工;炼铁车间高炉值班长、热风工、炉前工以及上料工;转炉和电炉炼钢车间的炼钢工、吹氧工、合金工、炉前工、精炼工、铸钢工、连铸机长;车间技术员、班组长、车间生产组织和管理者。
1.1.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1.1.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2002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581377例,其中累计死亡139177例,病死率22.22%。尘肺现患病人442200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1.1.3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1.1.4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1.1.5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1.1.6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1.1.7自《职业病防治法》分布以来,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1.1.8我国以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12项配套规章和15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1.1.9根据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05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60万人,2015年将达到72万人;随着我国入世,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工作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1.2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公约、who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ilo全球消除矽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业方式、噪声、职业性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1.3.2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2000年起回升,职业病检出率在0.4%以上,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3.3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1.3.4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1.3.5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3.6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1.3.7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1.3.8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1.3.9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1.3.10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1.3.11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1.3.12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需求分析
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阶段性目标是在2005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2010年煤炭、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汞、锰、苯中毒)。2015年基本消除矽肺。
要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察、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的方针,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
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3.4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3.6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
4.1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4.2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一)学员学得“多”
相对以往传统的培训方式,线上移动端的授课模式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完整的理论知识、实操演示,不懂的、疏漏之处,学员可以反复观看、深入学习,从而实现培训的大规模、高质量开展。
(二)学习时间“活”
相对传统培训方式,线上培训更加机动灵活,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大大解决了工学矛盾。
(三)学员学得“好”
线上培训课程通常是以图文、视频为载体,充分发挥视频“短、小、精、趣”的优势,通过精讲知识点、技能点、操作程序、安全规范,配合动画演示,使学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围绕重点和难点集中学习。线上内容可以实时反哺线下,让学员反复回顾成为可能,有效加强了培训效果。
(四)师资课程大幅节“省”
传统培训模式中,以培训师面授为主,班级循环开、理论知识循环讲。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的授课内容,提炼成数字资源于线上平台,可供全市范围乃至更大范围共享使用,有效避免了课程重复开发,降低社会投入成本。企业和机构可将更多精力投入于课程的质量提升,课程内容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与此同时,全行业课程资源在平台上可以横向对比,促进课程在质量方面的良性竞争。
二、相对传统授课方式的不同之处
(一)课程实践方面
传统授课方式中,教师可以面对面指导学员进行实践,线上教学则以教师授课为主。
(二)课堂互动方面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跃上新台阶。
1、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育育、人社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2、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县职教中心有1人获得省一等奖、2人获得市一等奖、3人获得市三等奖,学校获得市团体三等奖。
3、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3000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法官能否公正、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社会作用,取决于法官的素质。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性别角色以及女性弱点的影响,女法官在>!
法官的情感来自于人民,法官应把司法为民作为思想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从思想上和情感上增强对人民的认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当事人,做到心中有人民、行动为人民。只有充分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情感的重要性,才能不徇私枉法,做好能动司法,高质、高效地满足当事人的诉求。法官的情感体现在忠诚,需要对审判事业的无比热爱,无论面对强权、诱惑,还是面对任何困难和压力,都要严守法律的尊严和正义的底线,对法律忠贞不渝。作为女法官,应注重职业情感的培养,在工作中,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身能力和价值所在,发挥女法官的特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进行工作,客观冷静地对待周围环境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取得的成功给予及时肯定和强化,从每一次自我肯定中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在自我认可自我肯定过程中感受法官职业给自己带来的喜悦,进而提升自己的法律职业信仰。
要想做好审判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女法官的职业能力一要提高心理素质,树立自强、自立、自信意识,敢于正视困难和问题,具有解决问题的主见和勇气,要克服心理障碍,克服依赖心理,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二要完善女法官的职业培训机制。给女法官更多的受教育培训的机会,要保证女法官在派出学习等方面享有与男法官平等的权利。培训要以知识型培训向技能型培训转化,设立女性类的专项教育培训,特别要注重加强对逻辑思维力和推理能力的锻炼,提高准确审判能力和释疑解惑的创新能力,使女法官的文化底蕴更深厚,法理知识更丰富,办案水平更高。三是加强后备女干部的培养。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突出的女法官充实到后备干部中,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女法官的从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积极参与竞争,主动适用社会,迎接挑战。
为确保裁判公正,女法官要加强独立性与坚定性的培养,克服性格脆弱易于盲从的缺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人生观,不随波逐流,要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要把人民赋予的审判权当作自己的私权,要坚定信念,保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面对种种干扰,女法官应保持强烈的法律意识和以民为本的职业良心,保证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在工作中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淡泊名利,在生活上要顺其自然,要高筑无欲堤坝,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远离浮躁,心境平静,常思进取,让女法官的职业散发独特的魅力。
二、充分发挥好女法官在审判中的作用
为了使女法官更好地做好审判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还应注重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探索一条“防激化、促和谐、保稳定”的民事调解新路子,发挥女法官的优势,通过扎实有效、耐心细致的工作,解疑释惑,正确调处各种社会矛盾。女性的细心和亲和力使得女法官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容易洞悉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更易与当事人疏通,化解矛盾,而且女法官因其母性本能,通常表现为个性温和,并具有博大的母爱,使女法官更富教育感化能力,所以应将符合女法官特点的案件交给女法官进行审理,重点审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侵权纠纷以及青少年犯罪等类型案件。充分发挥女法官优势,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达到最佳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源,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作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已经引起了各大企业的重视,并逐步被引入当今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中,得到人们的广泛了解与接受[1]。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2]。换句话说,就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发展所作的策划和准备,也是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企事业用人制度也都在发生变化。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曾经是“香饽饽”的研究生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与大多数研究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职业发展必备的素质与能力的积累高度相关。许多研究生临近毕业在面对职业方向选择或今后的职业发展措施时仍表现茫然。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就业质量的下降与个人职业发展的不当,必将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因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落实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据资料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很少涉及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的生涯规划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促进研究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我们调查分析了深圳地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期得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提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相关建议。
一、参与调查人群分析
我们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6份,问卷总有效率87.2%。其中深圳大学研究生部400份,有效问卷349份;深圳大学城100份,有效问卷87份。问卷调查对象男女生分别占53.5%、46.5%,应届生和往届生各占63.2%、36.8%,2003级、2004级、2005级和其他年级同学各占11.7%、36.3%、50.4%和1.6%,23至26岁的同学占总数的75.7%。个别访谈对象共20人,均为深圳大学研究生部的同学,其中2003级与2004级各10人,男生与女生各10人,文、哲、经、教、法、理、工、管各专业均有分布。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深圳地区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
据调查显示,一部分研究生在大学期间接受过不同形式的职业辅导,诸如与职业相关的讲座(占12.4%)、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机会(占9.2%)、公开的职业信息(占7.8%)、个别辅导(占4.6%)和活动训练(占4.4%)等,但是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仅有38.0%的研究生了解职业生涯辅导,53.7%的研究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和事业的发展非常有作用或比较有作用,33.7%的研究生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11.9%的研究生认为不太有作用或完全没作用。调查结果还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加认可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历经毕业求职过程的2003级研究生,比2004、2005级研究生更加认可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对深大研究生部的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11.0%的研究生认为非常需要,40.1%的研究生认为比较需要,20.4%的研究生不清楚,17.7%的研究生认为不太需要,3.7%的研究生认为完全不需要。一部分研究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过于理想化而经不起现实的检验,或者认为在研究生阶段人生已经基本定型而不愿再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或了解不多。因此,学校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帮助研究生认识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具有激发自我潜能作用的,明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未来事业成功的导航图和助推器。
(二)深圳地区研究生对自我认知水平的评估
个人特点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进行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前提。如果缺乏对自己的了解,相当于失去了判断生涯选项的指南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先决条件需要进行自我认知。在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特点是否相关的问题上,81.9%的研究生认为二者非常相关或比较相关,11.7%的研究生不清楚二者是否相关,6.0%的研究生认为二者不太有关或完全无关。以上数据显示大多数研究生对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较清楚的认识。在这一部分,我们分别从研究生对自我认知内容的了解、自我认知途径的选择、对自身职业素质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1.研究生对自我认知内容的了解。自我认知内容包括个人经验、个人对自我、爱好、性格、能力、学识、技能、情商、智商、价值与需要等有关的认识[3]。调查中我们发现,研究生了解自己学习过什么的占74.5%,了解自己经历过什么的占67.0%,了解自己喜欢什么的占60.6%。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超过六成的研究生对个人经验有着较清晰的认识。另外,2003级同学比较了解自己擅长什么;2004、2005级同学比较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研究生对自身兴趣的关注逐渐下降,而对自身能力的关注逐渐上升。其中,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对象中,只有44.7%的研究生了解自己“想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研究生了解自己“不擅长什么”(占55.5%)胜于“擅长什么”(占53.0%),了解自己“缺少什么”(占47.9%)胜于“拥有什么”(占34.9%),说明研究生对自身的劣势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同时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优势。
2.研究生对自我认知途径的选择。研究生对自我了解的主要途径有反思自身的成长和现状(占81.4%),和他人比较(占43.3%),评估自身的业绩成就(占42.4%),询问他人意见(占29.8%),自我进行心理测验或素质测验(占25.2%),仅有10.3%的研究生通过专业机构的素质评估来了解自我。这些数据表明,研究生在自我认知过程中重个人经验轻专业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其单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如能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系统化的素质评估在职业生涯辅导中是必要的,学校面对研究生的这种需求,应借助师资力量及联系渠道等优势,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与评估。
3.研究生对自身职业素质的评价。在对自身的职业素质的评价中,研究生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占49.8%)、求职技巧(47.5%)、心理调适能力(31.4%)、发现自身潜力的能力(28.7%)和礼仪修养水平(16.5%)表现得不够自信。有关研究表明,职业有关素质中除了业务能力是由研究生通过自身修炼得到提升外,另外的几种素质都可以经由职业生涯辅导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社交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硬性指标,发现自身潜力的能力未受到多数研究生的重视,很多研究生认为自己学历较高,因此潜能应该发挥得不错,事实上学历有止境而学习无止境,没有经过某一领域的学习是不可能得知自己所拥有的潜能的。
(三)深圳研究生对环境分析能力的测量
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外部环境分析也是必要的。因为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和发展条件和成功的机遇。只有正确认识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才能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的路线的选择。
1.研究生对社会环境内容的了解。在“您了解社会环境的哪些情况”选项中,研究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占49.8%,了解职业对人才的要求的占39.7%,了解职业的性质的占30.5%,了解职业对人才待遇情况的占29.4%,了解职业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占16.1%。根据研究生对社会环境内容的了解情况来看,多数研究生就业准备不够,对国家就业政策缺乏了解。因此,在对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过程中,让其了解中国入世之后的职业方面的政策,做好有关备战职业资格认证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2.研究生对理想职业性质的判断。据调查结果来看,在“您了解您理想中职业的哪些性质”的选项中,研究生了解职业发展前景的占61.5%,了解职业的社会价值的占38.9%,了解职业稳定性或挑战性的占36.9%,了解工作地点的占29.6%,了解职场人际关系的占24.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研究生比较了解职业的发展前景,但对职业的社会价值等认识得不够。实质上,认识职业的社会价值能帮助了解职业是否适合自我的价值观;认识职业的稳定性或者挑战性、工作地点和职场人际关系能全面的衡量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因此在对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中应注意帮助研究生形成对理想职业性质的良好判断能力。
3.研究生对理想职业要求的看法。在“您了解您理想中职业对人才的哪些要求”选项中,专业知识占61.9%、专业技能占57.8%和工作经验占52.1%,这说明不是所有的研究生能够认识到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积累实战的经验。在“您了解您理想中职业对人才的哪些待遇”选项中,个人薪资福利占61.2%、个人成长空间占46.1%、社会地位占42.4%,个人健康占31.7%。这说明研究生在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年轻时以健康换取金钱,年老后以金钱换取健康”的心态。
(四)深圳地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向性分析
在比较充分地考虑自我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进一步地依靠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将有效地帮助研究生实现职业目标。
1.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所采取的措施。研究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确定职业目标(39.9%)、评估自我和环境(38.8%)、确定职业生涯路线(31.4%),制定行动方案(27.5%),另外部分同学还有自我增值计划。以上数据表明,研究生在确定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生涯路线和制定行动方案的方面稍有不足,另外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并非研究生没有考虑过怎样来制定行动方案,而是他们认为环境变化太快,因此“计划赶不上变化”,很难做长远的打算。这也为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提出一个课题,即如何处理好职业规划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2.研究生职业生涯路线所考虑的因素。接受调查的研究生确定的职业生涯路线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我适合什么(57.1%)、我想要什么(44.0%)、我能够做什么(44.2%)、我目前的状态和目标之间的距离有多远(42.0%)、哪条路线可以使我获得发展(26.1%)。以上数据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路线的考虑是较为理性的,同时能兼顾各方面的因素。研究生最少考虑的因素是哪条线路可以获得发展,因此帮助研究生如何综合分析最可获得发展的线路应是职业生涯辅导的重点之一。
3.研究生职业目标及行动方案符合标准的定位。在“您的职业目标符合以下哪些标准”的选项中,决心通过实际行动来完成的占36.5%,最终目标符合生活模式和价值观的占32.6%,倾向个人兴趣重于专业的占32.6%,真正由自我确定的占29.6%,难度适度的占29.1%,确定较早的占16.1%,以做过评估分析为前提的占9.9%,目标分解详细到位的占9.6%。他们在制订这些职业目标时,所采取的行动方案标准中,注重自我激励的占42.7%、兼顾到向他人请教的占32.6%、能够最终实现职业目标的占31.9%、详细并可行的占24.8%、考虑到后果的成败得失的占24.8%。高年级的研究生比低年级研究生更加重视的详细可行。
三、深圳地区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策略
针对当前研究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有效地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我们结合研究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引导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生涯辅导策略归为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职业规划理念,加强职业生涯辅导。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就业压力也因此越来越大,因此职业生涯辅导要尽早开展,做到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内容详细,既易为广大研究生接受又具有可操作性。首先要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以及推广工作;其次辅导者要深入调查,针对不同性别、专业、不同需求、困惑的同学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针对社会需求和本校学生能力水平提出可行的辅导方案;再次在时间安排上最好地分别在研一或者研三开设,确保连续性,循序渐进;另外研究生部可以通过网站、公共邮件、QQ群等方式长期跟踪调查毕业研究生的情况,必要时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最后在环境设置上可在校建立专门的咨询点,即有平等一对一的环境。
2.有效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增强环境分析能力。职业生涯辅导最为艰巨的任务就是帮助研究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定位,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了解自我方面的理论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五方面:能力、兴趣、性格、气质和价值观。与相对稳定的气质和日臻完善的价值观比较起来,研究生的能力仍有开发的余地,兴趣还有培养的可能,性格还有可塑的成分。因此探索和挖掘能力、兴趣和性格在职业生涯辅导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帮助研究生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方面,应侧重于引导研究生了解职业方面的政策法规、职业性质和职业对人才的待遇的认识等,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3.不断提高个人竞争力,慎重抉择职业生涯。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中时,研究生要能够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个人竞争力中自己所特有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与应用型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能力不足[4],研究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并补充自己需要提高的能力,以便为进入新的研究领域或非研究性职业做准备。
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应表现了职业条件的改善,职业精神的形成及职业匹配合理三方面。职业条件的改善往往取决于人的职业精神。在研究生抉择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要帮助研究生在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目标分解详细到位,了解哪条路线可以获得发展等是职业生涯辅导一系列的重任。如果评估分析说明研究生在专业以外的领域可获得更好的发展的话,鼓励他们在专业以外的领域发展也未尝不可。
4.建立多渠道辅导体系,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条件。首先,职业生涯辅导在方式上要形式多样。在各种辅导方式中,最受欢迎的是选修课。由拥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教师进行课堂讲,教学大纲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其次以讲座为主,由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专业课教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知名校名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讲座。我们可以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讲座、论坛、座谈的形式为研究生传授经验。另外,应做好对学生的个别咨询指导,开展职业测评、心理测试,为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实践机会对于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很重要的,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各种社会实践机会,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就业市场调研等。研究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他们在与学校、企事业等单位接触中获得所需的技能,特别是在非专业领域复杂的交流能力,和在相互分工合作的群体内工作的能力,并预先检验何种类型的职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与社会实践锻炼共同进行,我们须加强学校、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
四、结语
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期望与生涯设计缺少理性思考。此外,由于研究生群体年龄跨度较大,社会经历不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智能发展到较高阶段,并且部分研究生面对着家庭压力,因此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复杂,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难度高于本科生。学校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需要有更加充分的准备,为了研究生的发展长期开展下去,学校和社会、研究生应进行及时的互动,以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辅导,保证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竞乾,朱玉涛.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6).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08-01
1 本地区农村劳动力情况
全市辖5乡5镇,1个街道办事处,5个农场管理委员会,共99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40.88万,其中:农业人口23.08万人,占总人口的56.47%。乡村实有劳动力资源156155人,其中:女劳动力74536人,且其文化水平大都不高。
2 农民培训需求
2.1 产业需求:主要是橡胶、茶叶、咖啡管理和粗加工技术人员;畜牧、渔业养殖和疫病识别防治技术人员及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技术人才。
2.1.1橡胶产业:天然橡胶是景洪市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西双版纳州最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景洪市认真分析了当前现状,查找民营橡胶与农场相比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为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是民营橡胶产业进一步提升的的关键。
2.1.2 咖啡、茶叶:澜沧江之隔把景洪市一分为二,分为江北、江南两个片区,江南较江北热,适宜发展橡胶,而江北适宜种植咖啡、茶叶,是景洪市除了橡胶以外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加强咖啡、茶叶的种植及加工技术的培训,提升科技含量,提高江北农民的经济收入。
2.1.3 畜牧业:畜牧兽医在景洪市发展较快,目前我市畜牧养殖模式已经由粗放型的放养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模式转变。通过加强景洪市畜牧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及村级防疫员的防疫知识和操作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养殖技术先进的畜牧养殖大户,“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畜牧养殖户发展,促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提高村防疫员的防疫技术水平,促进畜牧兽医产业的快速发展。
2.1.4 水产业:景洪市渔业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养殖模式比较落后。为了尽快促进景洪市渔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渔业养殖户和渔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养殖技术及鱼病识别及防治技术的培训,促进渔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2.1.5 农机: 由于农户购买农机不到农机监理部门办理注册落户、不检审、黑车非驾现象突出,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严重不安全隐患。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农业机械管理宣传教育和农机操作使用进行培训,增强农机驾驶人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农机维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知识;增强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提高安全出行和安全生产意识。
2.2 培训计划
2.2.1生产经营型200人,其中:培训合作社带头人100人、种植大户50人、养殖大户50人,主要培训合作社经营管理、橡胶生产管理技术、割胶技术、咖啡种植、咖啡脱壳加工、生猪、渔业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
2.2.2 专业技能型500人,主要培训农业工人,以一线橡胶、茶叶生产骨干为主,培训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培训需求为导向,结合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务农农民农业生产技能和农村经营管理能力。
2.3 主要依据:景洪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是根据《农业部办公厅的通知》(农办科【2012】56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农办科【2013】36号)、《2014年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工作思路及要点》的文件精神,结合景洪市各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以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及一线生产能人,以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其他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为辅的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