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超声医学

超声医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17 09:54: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超声医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超声医学

篇1

二重视基础培养

严格要求细节操作尽管医学逻辑性思维很重要,但是离不开每一个基础的知识点和细节操作,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实战性人才,不是空有想法的理论家,尤其在实习阶段,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超声诊断还是介入性超声病例,基础方面包括:超声成像原理,伪像的鉴别,测量、取图、描述报告的具体要领和要求。细节操作方面包括:围术期适应证、禁忌证的取舍,与患者的术前谈话、签字、穿刺操作的定位、穿刺针、引流管等工具的特点、使用方式,选择不同工具的原因,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随访内容等等。只有重视细节,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才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介入超声工作,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想法。这些工作依然在病例讨论结合理论讲授这样一种核心模式下完成。

篇2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重庆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6978

国内刊号:50-1116/R

邮发代号:78-11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3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3)数量:3~10个''''一般3个。(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AnnolatedAlphabeticList.Me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频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结果:此段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检测的最终目的''''即所获得的结果。此部分可分别用文字、图表表示。可强调或摘要叙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结果应有充分的数据及对比性研究''''最后结果应是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断或推断的。例如: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仅有诊断多少例的所见及数据''''而无最后的分娩证实''''这样的文章则欠科学性。

讨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应重点突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新规律''''及所作出的结论和观点。对研究中所发现之不足处亦应说明''''此外''''可以提出设想或建议。

篇4

超声医学科研设计,基本与其他临床学科的科研设计相同。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前瞻性,一类为回顾性。前者是既往初步作过或尚未作过的课题,作以预计 性的研究,如研究一种新技术、新治疗方法对临床的诊断、治疗价值如何,其结果 可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可得出相反的结论。而后者是将过去所做的工作给予回顾性 的总结评价。目前采用前瞻性研究更具有新的实际意义。

在作前瞻性的课题研究时,首先要立题,而立题一定要新颖,最好通过查新,以确 定待作的这项研究,他人是否作过,如果多人已作过并已有了明确结论,自己再作则 仅是重复他人的项目而无新的意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 ,此时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仍可立题,其结果可能是一项重大突破或发明。立题后 ,继之要对本课题作合理的设计,并且绝对要严谨。

在确定了具体的科研题目后,应按以下几点去做并固定不变。

研究对象:要恒定。包括病人、对照健康人(志愿者),某种动物或其他。这个栏 目中,对人体最好不用“实验”两字,对动物或其他类可用“实验研究”。对所研究 对象的年龄、性别、条件等应当一致且固定不变,特别在病人组与对照组间的性别 、年龄要相当方可。

研究方法:要新颖。检测和治疗方法切勿全部重复他人所用的内容,并且应由专 人、专机完成。例如技术熟练者与新参加工作者的技术条件不相同,其检测的结果 则会出现人为的差异。又如仪器性能相差过甚时,所作结论会有一定的差异,否则作 出的结论均一致,其可信性则值得考虑。

检测指标:要准确。选择容易观察和意义明确的客观指标。如观察胎儿脐带绕 颈的时间,最好在分娩前,若距分娩时间较长,则其结果之可信性就不如分娩前。

转贴于 若使其科学性强,检测的指标要有旁证,如检测诊断冠脉狭窄最好有冠脉造影结

果的对比。诊断腹部某脏器之恶性肿瘤则应有手术病理或针吸细胞学的证实。这些

在科研设计时应安排好。

研究结果:要有科学性。要按科研设计的目的研究和观察,得出结果以统计学的

客观数据为结论,作为本项课题研究的结果最佳。

统计方法:设立对照组:要条件相似。为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设对照组,通过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分辨出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差距。处

理因素包括对病人的检测、治疗方法、剂量等,非处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等。非

处理因素在两组均相对一致时,例如,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均一致,检测时期亦相同

,如同在某一季节内等,其得出的结果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随机化:要客观。随机化即研究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对

检测或治疗结果的观察。随机化是保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对均衡的方法,即应用抓

阄、抽签等方式。这并非按主观愿望挑选,而是被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

,即每个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到。

样本量:要大。样本量越大,其反映客观的真实性越大。病例组与对照组样本最

好各在30例以上或再多些。如常见的病例在观察药物疗效时,最好100~200例或更

多,对照组也应有50~80例或更多。如果某种新疗法作鉴定性研究时,样本量应超过

200例。有时大样本有一定困难,但应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样本少时,要求:

(1)个体间差异不大;

(2)两组间效应差异大(p<0.01)时;

篇5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的前沿诊断方法,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必备部分[4]。但是由于医学界乃至社会上对超声重要性的误解或观念的落后,导致超声诊断学在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诊断技术或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小[5,6]。有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中涉及超声的课程只有4-6个学时,往往在诊断学中一带而过;有些院校临床医学生课程内容中根本就不安排超声诊断学,或者将其纳入考查课、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其“可学可不学”;更不要说安排见习、实习课。而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上机观摩或实践课,学生会觉得超声诊断非常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本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1.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知识掌握现状

由于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培训,导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知之甚少,不了解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用途,不清楚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优势,甚至看不懂超声报告单,认为其只是辅助诊断,更不用说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和趋势。殊不知超声诊断目前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组织器官、心脏、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器官移植以及大血管等。据统计,所有的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有研究者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针对超声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4%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对超声知识的掌握,73.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的了解差,仅24.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了解一般;在问及对超声报告的认识上,38.7%学生认为他会关注超声报告中描述内容,32%学生会关注部分与自己专业相关较强的报告内容,仅17.5%学生认为自己能读懂描述内容,46.5%学生表示完全不能读懂报告描述内容[6]。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1.3超声诊断学教学师资现状分析

由于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年轻的、但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缺乏高学历、高年资、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从事超声诊断学理论授课的教师仍多为本科或大专学历,缺乏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有些甚至是技术员转行,其学历层次、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同时,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带教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临床超声医师队伍整体偏年轻,缺乏超声诊断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加之带教医师一般都缺乏技术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带教过程中常夹杂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为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实现现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弥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超声诊断学专业教育上的不足。

2.1结合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发展的需要,重视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其发展迅速、易于普及、实用性佳,不仅成为各大医院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人群健康检查中更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其便捷、价廉、无放射性、应用广泛,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虽然具有分辨率高、诊断价值大等优势,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或有放射性等缺点难以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普及。随着近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即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易于推广的影像学技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因而改变超声诊断是辅助诊断的陈旧观念,在临床医学生中普及超声诊断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2组织编写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目前的超声诊断学教材主要是面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因而编写一本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至关重要。临床医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目的主要为:第一,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特点、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从而能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要求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第二,了解超声成像的常见干扰因素,并能向患者解释某些组织器官超声检查前特殊准备的意义。第三,能正确分析超声诊断报告。第四,能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超声诊断优势,不断拓展超声诊断应用范围。这就要求教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类型、技术优势、常见病诊断要点、临床应用,并结合解剖、病理病生、主要临床表现等内容,将基础、临床、影像学科相结合,同时将高频超声、腔内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当前临床应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加入教材中,广征博引,力求知识的先进性[5]。

篇6

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不断应用,超声医学已经成为医学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产前超声作为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胎儿及其附属物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胎儿健康状况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而产前超声诊断具有专业性强,技术依赖性高的特点,对于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培养也是颇有难度。本文根据本基地各个阶段(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学生特点,结合每个阶段的产前超声学习的重点,对产前超声的教学有以下总结和思考,以便以科学的方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前超声医师。

1本科生阶段

1.1本科生超声教学的现状

产前超声诊断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而本科生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理论知识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课堂教学以教师结合PPT讲授为主[2],重点强调重要疾病的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在教学大纲中所占比例较小,教学时对产科超声疾病的讲授通常一带而过。本科课程时长为2小时,其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涉及不同的亚专业,学生更关注理论课的重点考查知识点以应对考试,对超声诊断学的各个部分都略知皮毛,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产前超声领域。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足,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以“兴趣”为导向,调动本科生的学习产科超声积极性

在面对产科超声的教授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三维超声图片和实时动态的小视频来展现产前超声对胎儿的检查,引起学生对产前超声筛查的探索欲望。在实习课程中,利用去诊室观摩的机会,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产科超声,通过讲解不同超声切面上相应的解剖结构,现场体验产前超声的生动三维图像及动态图像。

2研究生阶段

2.1以“知识”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是将理论知识横向扩展,并有效的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由此而建构一个均衡的教学模式[3]。这一阶段的学习质量关系到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摒弃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结合教具,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慕课[4-5],对产前超声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典型图像表现系统全面的加以分析,使学生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对产科相关超声有立体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研究生阶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上机操作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由于产前超声诊断具有专业性强,技术依赖性高的特点,且临床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上机的操作应从示范教学入手。如对常规来检的孕妇进行检查时,针对各个标准切面的内容及扫查方式进行示范操作和讲解,使课本的内容不再单调难懂,并合理安排时间,为每个研究生争取上机操作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一名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工作内容和社会责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动力。大部分患者对研究生在自身实践操作上表现较为排斥,利用标准化病人来加强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研究生之间可以互为模特进行练习,使学生熟悉仪器,明确探头部位、扫查方式,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及三维成像的操作要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能熟练的操作以节省时间,使孕妇的排斥情绪降低,对培养研究生的上机操作很有帮助。

2.2加强产科超声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产前超声诊断尤其需要实践积累[6]。为使研究生能在教学中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产科超声,带教医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强化理论知识。如每周安排一次疑难病例讨论,根据研究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以病例的形式展现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解析能力,诊断思路,将知识化繁为简,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2)规范化临床实践操作。从检查准备工作,仪器规范化使用,产科标准切面的获取以及报告规范化书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和训练,有利于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助于研究生的快速成长。3)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既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检查学生知识漏洞的方式[7]。在备考过程中,可有效的落实“温故而知新”,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合格的住院医师奠定基础。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

3.1以“疾病”为中心,将产科超声医学教学全面纵向延伸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基础医学,影像医学及临床医学领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院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经之一,因此对住院医师超声医学的教学要全面一体化[8-10]。在延续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手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住院医师的“知其所以然”,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阳性病例上[11],掌握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和预后[12]。首先,在产前超声诊断工作中,如遇胎儿畸形,住院医师应从疾病的发病原因入手,全面掌握导致胎儿畸形产生的机制,对需要重点扫查部位进行细致检查,做出相应的诊断,及时回报结果,有助于产科实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其次,要做好随访工作。随访和回顾病例是对疾病全面认识的必要学习过程。通过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了解产科超声的优缺点,结合病理学,外科学等综合分析和总结病例,不仅对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更是建立一体化临床思维的重要手段[13-14]。在本基地中,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时间上有重叠的情况,很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即完成了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习内容。因此,本基地为了提高培养效果,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2鼓励“超声—产科—超声”的轮转模式,在实践中深化对产前超声应用的理解

篇7

二、超声科进修医生继续教育改革

继续教育改革主要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教师等方面进行。

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要考虑实用性、时效性、知识与本专业的相关性等要素,其中以内容的实用性为主要要素。授课内容要做到“四新”,即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超声是一门影像学技术,离不开图像的识别和鉴别诊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语言上要简练,多看图说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展示一幅肝脏实性占位的超声声像图,要求正确描述图像特征,并分析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诊断依据,结合图像,教师要把近几年诊断这类疾病的超声新技术、新方法讲授给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这样实用性、时效性就非常高。进修人员的学习具有时间紧、要求高、目的性强、任务重等特点,所以在培训时要量体裁衣,打造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并及时听取学生的诉求,多了解他们希望学到哪方面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超声科是一个要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科,临床操作技能非常关键。以往的讲课内容着重知识的讲授,往往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克服这一缺陷,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一对一的讲授操作手法、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操作病人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随时解决,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因为目前超声科的工作量非常大,做到这点非常难,需要带教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2、授课形式

目前超声科授课形式主要为科室内小讲课。除了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可以补充2种授课方式:分组讨论学习法和网络学习法。分组讨论学习法就是将进修医生按照腹部、小器官、血管等不同检查部位进行分组,每个部位学习2个月,这2个月由专门的带教老师带领学习,从操作技能到基础专业知识,随时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网络学习法就是移动的课堂。可以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下的课后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建立固定的邮箱和网页,教师把重要的课程内容做成PPT放到网上,学生自由时间阅读学习,有时间消化知识,疑难问题随时查阅网上其它资料辅助学习。建立微信群,带教老师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通知、知识点随时到微信群中,能够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师生互动平台,要充分利用此资源。

篇8

二、传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

以讲座的形式向实习学生讲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使其认识到:

1.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将医生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现有的最佳临床研究结果及患者的选择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医疗决策。

2.循证医学的实践包括5个步骤:①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②系统检索相关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当前最佳证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⑤后效评价临床实践及结果。

3.循证医学证据根据其来源、科学性和可靠性分为5个等级(可靠性依次降低):Ⅰ级,所有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Ⅱ级,单个设计良好的RCT;Ⅲ级,单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Ⅳ级,无对照的病例观察;Ⅴ级,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4.循证医学并不否定经验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三、指导学生获取循证医学证据

篇9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9年11月期间本组共212例,其中男114例,女98例,年龄9~86岁,平均42岁。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28例,其中73例合并血气胸,5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肝损伤24例,脾脏损伤18例,胰腺损伤3例,肾脏损伤20例,空腔脏器损伤19例。本组中胸腹联合伤7例,多脏器损伤12例。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全部住院治疗。以胸带肋骨外固定治疗单纯骨折的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闭式引流法治疗合并血气胸的患者;而对于胸部重度损伤患者采取剖胸治疗探查法。破裂患者大多为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肝损伤者,可以肝破裂修补/部分切除术治疗;以住院保守治疗法治疗包膜下损伤的脾脏损伤患者,以脾修补/切除术治疗脾破裂患者;以修补/胰尾部分切除术和禁食治疗胰腺损伤;对肾切除术治疗肾破裂伤病者进行肾破裂修补。先动员外科组织抢救胸腹联合伤/多脏器损伤患者,之后再于ICU复苏治疗这些患者。

    1.3仪器与检查方法胸部或腹部常规超声诊断检查所采用的仪器是SIEMENSAdara3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可在胸、腹的常规检查中运用。被诊断为正常的患者胸壁两层胸膜具有合二为一的特点,一般有一圈光滑的高回声带在超声检查之中显示出来,但难以检查到胸腔积液[2]。此图像只在超声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与血胸才显示出来。另有一些是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出血性病理生理改变的现象已经发生,出血、大出血或者在脏器四周出现组织出血性血肿和血块等症状已经在腹腔内产生,以上这些都属于其表现的主要特征[3]。

    1.4超声图像超声图像诊断显示的结果为:肝切面形态存在失常现象属于那些肝损伤或破裂患者,还存在一些肝包膜中断不齐的现象,也有回声不均存在于肝部位上;形态失常肝切面主要产生于那些肝脏损伤或破裂患者,他们还存在脾包膜中断不齐、边缘不整的现象,肝部出现不均匀的回声,也见肝内有几个大约为35mm×(26~65)mm大小不等异常回声区于其中,有着不规则的形状和内部回声增强,腹腔内也显示出液性暗区。如果是脾脏损伤或破裂则有形态失常见于脾切面,脾包膜可见为中断不齐、边缘不整,也有不均的脾实质回声存在,也可于脾内见几个异常回声区,大约为33mm×25mm~80mm×56mm大小的不规则形状存在,于模糊的周边,近乎与包膜中断部位相连,腹腔里存在液性暗区。在损伤或破裂的胰腺周围,还有着大小为25mm×20mm~35mm×26mm不等的异常低回声。肾脏裂伤或破裂患者显示局限性的明显肿大现象,肾形态存在失常的现象,边界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或内部结构不完整的特点显示出肾实质,内部还存在大小不一的暗区。肾包膜与肾皮质之间的分界不太清晰,能见到肾盂肾盏有不断扩大出血的凝血块,有着不规则的外形或者紊乱的低回声。在肾包膜与肾皮质之间没有清晰的分界,积血可见于肾盂肾盏,分离扩张的程度也不一样。倘若肾盂大量积血是由血块阻塞肾盂出口处或输尿管所导致,无回声中浮动着点状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则显示出来[4]。典型征象见图1~4。

    2结果

    128例为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在73例合并有血气胸的患者中,对17例行超声检查,未查56例,8例患者胸腔有少量积液,大量5例,达到了100%(17/17)的诊断符合率;对5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的25例行超声检查后,达到88%(22/25)的诊断符合率。24例为肝损伤,对16例行超声检查,未查8例,2例被诊断为正常状态,肝破裂14例,准确率87.5%(14/16);20例肾损伤患者中,对12例行超声检查,未查8例,有9例患者被超声诊断为肾损伤患者,准确率75%(9/12);对3例胰腺损伤患者之中的2例行超声检查,未查1例,超声诊断正常的2例,胰腺损伤1例。对19例空腔脏器损伤患者之中的13例行超声检查后,仅仅发现腹腔间积液,而几乎全部是复杂伤患者,空腔脏器损伤情况在急诊超声检查中未提示。

篇10

1.采用负载均衡系统构架、集中式管理,确保数据同步,系统安全运行和数据私密性。

pressXpress压缩技术,提供3∶1的无损压缩,减少50%的网络传输,减少50%存储资源。提供高质量图像及丰富的临床诊断功能,全中文化操作界面。

3.TruRez:提供基于工作站显示分辨率的智能无损影像传输模式,能够实现秒级的图像调阅速度,同时支持图像的先到先显示功能,可充分避免由于网络带宽限制而造成的影像调用速度慢,减轻网络的流量负担。

4.Eview:提供完善的PACStoPACS的影像网络统一管理及控制,提供更强的PACS升级和扩展能力,实现多家医院联网。

5.高性能的Centericity系列专业诊断工作站,采用企业级JAVA平台进行系统设计,支持多种设备影像文件的浏览和报告,并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6.超声系统的结构化参数化可嵌套报告模板体系,报告修订痕迹跟踪系统,超声高清双视图文工作站,支持高清视频和非标/标准视频双通道视频信号同时接入。

7.支持HL7,DICOM协议,IHE流程规范,符合业界的相关国际国内标准。

8.GE教学资源库管理功能:包括公共的标准结构教学资料库、广泛用户的只读权限、集成在报告界面中的高级查询和快速查询功能、教学项目数据共享等功能。

二、利用PACS系统进行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优越性

1.PACS系统有利于教师授课,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

超声影像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其基础学科多,内容复杂、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大量影像图片资料对各种疾病进行讲解、分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常规的教学图像资源单一、无序、不规范、不新颖,会导致教学过程中的疏漏,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授课时采用直观、生动、代表性好且清晰的影像图像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PACS系统存储大量高质量的超声图像,在不违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数字教学资源的优势,为教师备课提供便利的条件,也有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梳理和讲授课程时的规范统一。PACS系统的数字图像资料不仅挑选的余地大、图片典型具有代表性,而且操作简便、省时、高效。利用PACS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教师可以直接调取符合教学要求的典型图像,完成影像专业和其他临床专业超声影像课程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简约明了、重点突出,大大节省了时间。

2.PACS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PACS系统为所有进行检查的患者建立了资料库。以往调取病人的资料需要通过病案室在大量病例中查找,而通过PACS系统,只需要在任何一个终端机上凭患者的某一个信息(ID号、检查号或姓名等)就能查找到相关资料,简单而高效。PACS图片库庞大而丰富,通过该系统建立教学病例库,涵盖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例,学生可以利用PACS工作站及网络平台观看各种病例,自觉将理论与各种图像联系起来。学生也可以通过PACS把同一疾病的多个不同病例或同一病例不同时期的检查调阅出来进行观看比较,丰富学生对该疾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开展“大影像”概念学习。结合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可以查阅到相关的临床资料以及病历结果。通过对各类疾病的影像、病理、临床三结合模式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疾病影像图像特征的记忆和理解。PACS系统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件上的病例,开阔了学生视野,更贴近临床真实工作,可以结合患者病史、基本资料,就不同的影像检查展开分析,还可对照病理结果进行观摩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其更加全面理解知识点。

3.PACS系统改变了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难以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易感到枯燥无味,结果是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随着PACS系统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教学已由传统的单向传授变为了以现代网络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PACS系统教学平台中,教师是设计者、维护者、合作者,学生是使用者,是教学关系的主体。PACS系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导式”教学法,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PACS系统网络上的图片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互式学习为主,然后由老师总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超声影像学教学中充分利用PACS系统带来的便利条件,改变教师在课堂讲解幻灯片的单一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种交互式、开放式的自主网络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面向未来信息时代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医学人才。

篇11

引言: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各种检查技术及手段日益提高,超声成像技术作为普通的检查手段应用十分广泛,超声成像技术的特点是功能诊断快速、实时。一直是心脏检查中最普遍采用的手段,但医学超声图像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斑点(speckle)噪声,这些斑点、噪声模糊和掩盖了超声图像中某些重要的信息,使得超声图像的定量分析变得比较困难。因此在心脏医学超声图像序列中如何进行斑点噪声抑制,以提高超声检查中图像噪声滤波的准确度,对各种心脏疾患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2]。

1心脏医学超声图像的降噪

1.1斑点噪声的特点:在超声的成像过程中,由于人体各组织结构和器官上的不均匀性,一些微小的结构常常不能为超声所分辨,再加上超声声波信号的干扰,因此在超声图像上形成了特有的斑点噪声.且斑点噪声幅度呈瑞利分布,只有通过合理设计的滤波器,才能进行有效的噪声控制[3]。

1.2基于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滤波技术:基于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滤波技术在医学超声图像降噪领域倍受关注[1],这一滤波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扩散过程,不仅能比较有效地除去斑点噪声,而且对有价值的边缘细节信息还可以增强,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扩散方程中引入图像特征,从而设计出合适的扩散系数,来对扩散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的;方程是用像素点的梯度大小与梯度门限作比较,通过基于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滤波技术可以较好地控制斑点噪声,增强有价值的边缘细节信息,提高图像的准确度。

2心脏医学超声图像的平滑

临床评价心脏功能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心脏的运动特征;一般通过观察心室壁的活动状况和形态结构等来诊断心肌缺血及缺血性改变等病变的,因此,提高超声序列图像的分辨率,可以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二维滤波方法,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滤波技术(Spatial Tem-poral Amisotropic Diffusion,STAD),但该技术忽略了时间域信息的利用,虽然能达到噪声抑制,但有其局限性,不适合运动幅度大的心脏图像,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相关文献提出利用时间域同时结合噪声的分布估计,采用块匹配方法来计算出超声像素的位移,并将帧间的对应关系与估算出的运动量向相匹配,形成了可有效反映运动幅度大的基于运动补偿的各向异性平滑(Motion Corn-pensated―Spatial Temporal Anisotropic Diffusion,MC―STAD)方法[4].

3结果讨论

采用仪器为HP5500心脏超声诊断仪,根据以上二种降噪方法,将此方法应用到心脏超声图像中,结合噪声特点.实验图像数据为左心室短轴及心脏长轴以的切面图像,像素大小分别为200×238和200×182.分别以一个心动周期为标准各采集21帧和16帧图像,使用基于运动补偿的各向异性平滑(STAD)与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滤波技术方法处理后,分别可得到图心脏收缩过程中的第8和第11帧的图像,通过二种方法降噪的图像可以看出,经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滤波技术方法处理后的图像显示心尖部位在运动收缩时由于运动幅度较大,因此,图像中心外膜与心内膜的边界粘连在一起,不容易识别,而且位置有所变化;而使用基于运动补偿的各向异性平滑(STAD)处理后的图像能清楚显示心外膜与心内膜,且无粘连现象。因此基于运动补偿的各向异性平滑(STAD)在实现有效的噪声抑制的同时,还使得图像中心内膜边缘等处也得到较好的增强和保持.有利于临床诊断[5]。

综上所述,利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技术,实现了超声图像的滤波,同时将其扩展到时间域,对超声检查中图像噪声进行抑制,以提高心脏超声图像序列的质量,实现超声图像的噪声抑制;并将其扩展到时间域图像序列的平滑中,在临床诊断中有利于进一步对心内膜的运动和提取进行跟踪,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YONG Jianyu, SCOTT T ACTON. Speckle reducing anisotropic diffusion [ J] . IEEE Trans Medical Imaging, 2002, 11( 11) :1260-1270.

[2] 李斌,严加勇,庄天戈.基于动态规划的最优化医学超声图像边缘提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36(7):97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