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16:36: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畜牧兽医法规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动物防疫员。由财政全额拨款工资的工作人员。差额拨款人员参照执行。
第三条县畜牧水产局所属的防检站具体负责全县动物防疫员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第二章动物防疫员基本素质及工作任务
第四条动物防疫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管理,徇私办事、依法执业、清正廉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热爱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事业。恪守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心集体、维护公物,珍惜和维护行业形象;
三)激进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四)具有执业所必须具备的学历、资格证书、技术职称等;
五)能熟练掌握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独立从事指导畜牧业生产,动物防疫、检疫、疫情测报和参与扑疫等实际工作能力。
第五条动物防疫员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宣传贯彻国家畜牧业生产、动物防疫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养殖户开展养殖业生产,扶植重点畜牧产业、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
二)责任区内实施国家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和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演讲、控制与扑灭;
三)根据县级畜牧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或乡镇动物防疫站布置。
四)承担乡镇党委、政府。
第三章工作制度
动物防疫站站长由县畜牧水产局任命。站长是动物防疫站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动物防疫员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第六条动物防疫站实行站长负责制。主动接受动物防疫站和站长的监督与管理。
第七条乡镇动物防疫站根据工作需要。将工作任务分解给每一位动物防疫员,并建立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奖罚机制。动物防疫站实施工作分工和管理时,既要责任明确,又不能忽视相互协作。
第八条动物防疫员应熟练掌握免疫顺序和免疫操作规程。对责任区内动物依照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实施强制免疫和按免疫顺序实施计划免疫,保证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第九条对动物接种疫苗后。填写免疫档案,发放免疫证明,加挂动物标识。免疫台帐、资料、文书,必需真实、全面、准确、规范,不得弄虚作假。
第十条动物防疫员应依照规定领用、保管、使用疫苗、消毒药物以及免疫器械、动物防疫证、章、标识。不得转让、出售疫苗,不得使用蜕变无效疫苗。
第十一条动物防疫员既要做好春秋两季动物集中防疫。坚持月月补针制度,及时受理养殖户免疫申报,及时督促、指导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做好免疫接种、消毒和建立养殖档案工作。春秋两季动物免疫密度和平时动物免疫密度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十二条对免疫注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妥善处理。对免疫注射后出现副反应症状的畜禽,动物防疫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救治。
第十三条动物防疫员要按月将动物免疫数量分类汇总演讲给乡镇动物防疫站。严禁弄虚作假。
第十四条动物防疫员要经常深入责任区、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进行疫情监测、调查工作。发生疫情要及时报告。
第十五条动物防疫员对多次做工作仍拒绝接受免疫注射的养殖户。名册经所在村民委员会盖章后,分别报乡镇政府、县防检站备案。同时,要严格控制拒防户畜禽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县业务主管部门在考核动物防疫员的免疫密度时,拒防户所养畜禽不作为应注基数。
第十六条动物防疫员在实施检疫和监管任务时。并在规定权限内开展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要按法定规定,加盖动物产品检疫验讫标志、出具检疫证明,坚决依据有关规定处置患病动物或染病动物产品。
第十七条动物防疫员在实施检疫时。不得超标准收费、巧立名目乱收费。
第十八条动物防疫员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畜牧兽医新技术、新成果。
第十九条动物防疫员积极主动地落实各项平安生产和平安防范工作举措。
第二十条动物防疫员要切实做好失密工作。
第二十一条动物防疫员要爱护公物。严禁将公物据为己有,严禁利用公物为个人谋取私利。
第四章值班、请休假制度
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时间,第二十二条动物防疫站长应组织制定和落实各项值班制度。每天24小时动物防疫站都必需有动物防疫员值班。
第二十三条乡镇动物防疫员实行休假、请销假制度。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可采取补休、轮休办法。乡镇动物防疫员因事连续请假3天内(含3天)由乡镇防疫站长负责,3天以上须报请局领导批准;乡站站长因事请假需报经局领导同意。
第二十四条乡镇动物防疫员不在岗。如站长庇护不报,经人举报和检查出有假报、虚报者,追究站长责任。
第二十五条除按程序批准的休假和因特殊情况请假外。
第五章考核与奖励
第二十七条对动物防疫员的年度考核。目标定量考核与阶段性工作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注重实绩相结合。
第二十八条对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动物防疫员。
一)本年度内受县畜牧水产局2次以上通报批评的或受到县政府及县以上部门以文件形式通报批评1次的
二)动物防疫抽查。
三)平时动物防疫抽查。
四)不服从组织调动的
五)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0天。
六)按规定年度考核应确定为不合格的和本年度《乡镇动物防疫站目标管理责任制》确定为不合格者。
第二十九条动物防疫员或者动物防疫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一)年度考核为优秀的
二)积极推广和应用畜牧兽医新技术、新成果。
三)重要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和文章的
四)受县级以上(含县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惩处的
五)对动物防疫站财富的平安、保值、增值有突出贡献的
六)有其他突出效果和贡献的
第六章处罚
第三十条动物防疫员每旷工一天。按50100元的规范扣发奖金或补助。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情节严重者可移送司法机处理。
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的
二)隐瞒和延误疫情演讲。
三)因动物防疫员原因。
四)未及时督促、指导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做好免疫接种、消毒和建立养殖档案工作的
五)免疫接种后未按规定加挂畜禽标识的
六)免疫台帐、资料、文书不真实、不全面、不准确、不规范或虚报动物防疫数量的
七)不依照规定领用、保管和使用疫苗、消毒药物和免疫器械。
八)伪造、涂改、转让、出售动物防疫证、章、标识。或使用蜕变无效疫苗的
九)免疫注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的
十)对注射后出现副反应症状的家畜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救治。
十一)因对工作不负责任、、失职渎职。
十二)不按动物、动物产品检疫规范实施检疫。或不按规定使用验讫印章、检疫标志的
十三)违规给进入流通领域的动物加挂标识的
十四)因检疫工作失误。
十五)越权出证。
十六)因执法不当给他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的
十七)不落实平安生产和平安防范措施。
十八)巧立名目乱收费。或截留、挪用检疫费的
1.1畜牧兽医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目前,动物医学专业面临招生难而就业形势却非常喜人的矛盾局面。招生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对现代畜牧兽医行业不甚了解,许多考生因传统观念作祟或“怕吃苦”而不愿报考;二是畜牧兽医科学及动物检验检疫条件复杂,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更高,考生对从事动物医学工作具有畏难情绪而不敢报考。就业形势好是因为现代动物医学产业和畜牧业方兴未艾,动物性食品安全及共患病日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能从事高效无公害饲料生产,畜禽、伴侣动物、经济动物疾病和共患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动物及动物性产品的检疫、检验,兽药及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突出。
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关系
需要进一步优化尽管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动物医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所占总学分的百分比基本达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但就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培养高素质能吃苦、强技能、能创业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目标而言,应当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科学设置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2]。同时,在实验项目的开设方面,目前主要是开设基础性、应用性实验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偏低;在实验方法方面,实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而先进的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使用不够[3]。
1.3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法质量,必须改善现有条件
1.3.1师资内在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真正能做到理论和实践双手都硬、能做到教学质量好的同时搞好科研与推广、能做到兼职管理与专任教师角色调整适当等“大师”级的优秀教师匮乏,能够独立承担实验、实习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师也比较缺乏。
1.3.2硬件条件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教学要求。随着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扩大,但实验条件并没有相应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及实习(技能训练)内容不断增多,现有器械、设备的配套性和可利用度差,促使现有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必须加以改善。
2“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教学目标
“2+1”学期模式也称之为“19+19+5”形式,即全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秋季学期(19周)、春季学期(19周)和夏季学期(5周),将目前的传统每学年两个学期各缩短为19周,增加一个短学期5周,由此构成“19周+19周+5周”的“两长一短”三学期模式。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年于其中的一个短学期(5周)到企业中去进行生产实习,参加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直接感受市场机制与市场信息对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弥补因相对滞后的课本知识及原有实验室条件限制所带来的不足。针对动物医学专业招生难这一严峻形势,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善于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构建并实践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效果显著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更强社会竞争力的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实现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行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
3“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3.1实施时间
2008年9月-2009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和论证;2009年7月-2010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构建和支撑条件建设;2010年7月-2013年8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实践;2013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实施的全面总结。
3.2实施范围
在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动物医学专业(本科)2007级至2010级8个班及广东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专科)2009级至2011级6个班全面实施。
3.3实施措施
3.3.1“双导师”制共同培养。采用学校-企业协同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建立以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企业配备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生产实践教学;配备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讲授畜牧兽医法规、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或专题。
3.3.2更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能力。以课程组为单位,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到泛珠三角区域的相关机构、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调研,尽快掌握以犬、猫等伴侣动物和猪、禽等小动物及热带地方品种的动物疾病防控和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指导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实践性教学水平。
3.3.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1”学期设置、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合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开发专业实践课程;同时,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管理环境,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岗位综合素质的训练养成。加强实践操作和临床技能训练,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进行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动物卫生检验检疫的应用型人才。
4“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基本内容与合作模式
4.1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
4.1.1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包括见习、课程技能训练、生产实践实习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研究等几部分[4,5]。见习主要是针对低年级本科学生对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貌。课程技能训练主要开展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6]。生产实习是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岗位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则更多地侧重缩短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磨合期,尽早进入角色,为就业做准备。此外,为适应新形势下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改革原有单纯的技术理论课程体系,以专题形式,增加法规类、企业管理类、人力资源类、市场营销类课程,聘请企业高管为主讲教师,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1.2创新精神培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竞赛)、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让学生在二、三年级就有机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掌握动物医学实验的先进技术和综合技能。
4.2探索合适的校企业合作模式不断加大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的力度,积极探索实施“研发带动型”、“实体融合型”、“智力合作型”和“订单融入型”4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4.2.1“研发带动型”助推产业技术升级校企合作共建行业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与企业培训并举,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一体提升。以新产品研发带动校企合作,以应用产品带动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教学,实施“跟单式”人才培养。新产品的研发成功,推动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公司将新产品的研发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校企出资共同建设研发培训基地。基地具有开发、研制企业新产品、资料培训技术骨干等功能,学校学生不仅能到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毕业后由合作企业推荐,跟随产品到使用该产品的企业,提供操作、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4.2.2“实体融合型”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实行校企全方位全过程合作,联合举办特训班,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文化各个方面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共荣共赢。2008-2011年,学校先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江门一德宠物医院、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举办专业班。校企双方根据广东省传统产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预测,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计划,学校负责招生、教学管理和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企业开放车间和实验室,每年暑期一个月及最后一学期接受学生顶岗实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与指导,实习实训期间发放一定补助费。毕业生优先在合作企业就业。参加订单班的同学在校期间享受企业命名的专项奖助学金,受奖率达到50%,受资助率达100%。
4.2.3“智力合作型”与国企强强联合学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智力资源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不断提升内涵,共同打造贴近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品牌。学校与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积极引进企业智力资源,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动物科学专业(含动物医学)获批教育部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组建的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兽医临床诊断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企业每年接纳上百人次学生到企业实习、顶岗,接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接纳一定数量毕业生就业,现已有多人担任分公司经理和主要技术骨干,校企合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阶段。
4.2.4“订单融入型”顶岗实战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零距离培养畜牧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举办订单班4个。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企业学习训练期间,享受企业员工待遇。企业为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并按企业员工的标准计发业绩奖励。公司投入专项经费,为订单班配备了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设备,选派经验丰富的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承担教学和指导,实行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练。
5“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实践效果
5.1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活动的80%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试验性毕业论文比例逐年增加,毕业论文质量显著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奖5项,在专业期刊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公开发表科技论文约60篇,获得省、校级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资助项目21个。
5.2实现招生良好形势并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通过“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的实践,招生与就业形势得到明显的改善,塑造了创业人才品质,缩短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磨合期”,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5.3动物医学专业报考志愿率逐年增长2013级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近70%,其他志愿录取的新生提高12分。要求转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逐年降低,2013级动物医学专业入学新生共65名,仅有1人提出转专业要求,经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后主动撤回申请,安心就读本专业。
5.4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就业率高。五年来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与动物医学密切相关的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为100%。据不完全统计,社会每年对我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由2008年得200%提高到2013年的600%。就业质量高。就业的单位包括畜牧兽医局(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兽药公司、饲料公司、养殖公司、宠物医院、学校、科研单位等,从事动物疾病诊疗、防疫检疫、食品卫生检验、教学、科研、兽药与饲料开发、销售与技术服务、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等工作。自2003年以来,我校农学院每年定期组织专人对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用人单位的意见予以反馈。结果显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行业中担任领导、充当业务骨干或自主创业等成功校友达70%,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组织“助推”行动
今年是实施“强基础、抓规范、促提高”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二年,今年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助推”行动,突出抓好制定协检员考核工作方案、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完善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规范、制定重大违章案件审查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制定动物防疫执法人员培训方案、集中开展动物防疫条件行政许可和动物诊疗行政许可活动、完善动物防疫监管分片包干和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辖区内执法人员对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场所督查等十项工作。各地要以建设“一流执法队伍、一流执法装备、一流执法水平”为目标,以“监督零距离、管理零空档、查处零差错、服务零投诉”为标准,全力提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二、加强检疫监督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规范动物检疫行为。要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检疫工作,对出栏动物要严格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要严格查验养殖档案,检查牲畜耳标佩戴情况,检查动物健康状况,严禁应免而未免动物和染疫动物出栏、出场(户),必要时,要进行实验室检测。要规范屠宰检疫操作,切实做到全流程检疫和同步检疫。要坚决杜绝“隔山开证”、“大头小尾”、只收费不检疫以及检疫证明填写不规范等违规违纪行为。
(二)规范动物防疫条件审核行为。按照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规定,规范动物防疫条件审查行为,对养殖场(养殖小区)、屠宰加工场所、隔离场和无害化处理场所严格按条件进行审核。对提出申请的相关场所要派专人到现场,严格审查选址、布局、人员、设施设备以及制度等各方面情况,符合条件的场所方可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三)推广“动物屠宰检疫示范点”建设。全市要积极推广“动物屠宰检疫示范点”建设,每个县(市、区)6月底前必须有2-3示范点建成并正常运转,“示范点”要按照屠宰规模、屠宰流程合理配置检疫员数,屠宰场内要设立与检疫有关的“三室”:即检疫办公室、检疫员休息室和检疫实验室,并配备检疫工作所需设施设备,不达条件,在星级屠宰场评比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开展“兽药经营规范年”活动
今年农业部正式实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各地要加强宣传,积极做好GSP试点与正式实施GSP的衔接工作。对新设立兽药经营企业按照兽药GSP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从严审批。对兽药GSP试点证书于去年底到期的企业,要求其今年底必须要通过GSP验收。对兽药GSP试点证书于2012年到期的企业,要督促其于2012年3月1日前通过GSP验收。要借兽药GSP实施的契机,创新监管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实行全程监管。对不具备条件的兽药经营企业要引导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走联合、重组或转行等道路。力争通过兽药GSP制度的正式实施,再淘汰一部分不符合兽药GSP标准的零售企业,有效调整兽药经营业结构。
四、继续深化生鲜乳、兽药、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为巩固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成果,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今年继续以风险高、隐患大的畜禽投入品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生鲜乳、兽药、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生鲜乳专项整治重点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检测技术推广,加强规模养殖企业监管,组织开展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检测和月度抽检,坚决取缔无证收购站和流动收购站(点),严厉打击违规添加三聚氰胺及其它非法添加物的行为。兽药专项整治重点是实施兽药GMP企业动态巡查制度,市级每半年对生产企业巡查一次,县级每季度对生产企业巡查一遍,通过加强规模养殖场的综合服务工作,推行兽药使用制度,同时加大兽药监督和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抽检力度,针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企业、非法产品及禁用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饲料专项整治重点是开展饲料法规标准宣传和办案规程培训,坚决取缔“三无”饲料生产企业,强化饲料经营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
五、确保供沪、供粤畜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世博会和亚运会将在上海和广州举办,为确保我市入沪和供粤的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要加强企业所在地防疫责任落实,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建立供沪供粤畜产品生产企业登记备案、驻场监管、定期检测、同步检疫、凭证运输等监管制度。对供沪和供粤产品,要做到6个100%,即:供应基地“一对一”监管100%、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查率100%、畜禽产地检疫率100%、畜禽屠宰检疫率100%、瘦肉精等违禁兽药抽检率100%、染疫或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
六、组织三项评比活动
(一)组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及兽药饲料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动物卫生监督及兽药饲料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是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实际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检验和总结,各地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要通过案卷评比活动,对已经办结的案件开展一次“回头看”,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和差距,不断提高规范办案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省统一布置,参比案卷为去年1月1日至去年12月31日期间按照一般程序实施并已办结结案的动物卫生监督及兽药、饲料行政处罚案卷,每个县(市、区)按照动物卫生监督类、兽药类、饲料类三种类型各推荐2个不同种类的案卷上报市所,经市所初评后,将优秀案例选送参加省所评比。
(二)组织开展全省十佳动物防疫监督员和十佳动物检疫员评选活动。全省“双十佳”评选工作是今年省、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各县(市、区)务必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尽快将评选通知下发到基层,动员并指导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申报,营造全系统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评选工作坚持面向县级以下基层工作人员,重点向长期在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的地方努力工作、默默奉献的同志倾斜。在推荐评选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程序选拔推荐。要坚持评选条件,以政治表现、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作为衡量标准,好中选优,推荐人员要有突出感人的事迹,确保先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获得荣誉称号的同志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3-01
一、前言
动物卫生监督是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主要责任,工作内容有防控动物疫情发生,提高养殖业发展速度,保证人民生命健康等。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约束,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九台动物卫生监督所为了解决困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动物卫生监督现状及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二、九台市基本情况
九台市地处吉林省中部,位于长吉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长吉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九台市的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气候条件适宜,属于松嫩平原和长白山余脉过渡区域,松花江、饮马河贯穿南北。土地面积为22500平方千米,其中平原占80%,78%是黑土地和草甸土,肥力强劲,全市的秸秆年产量达到了400万吨,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市辖区有两个民族乡,12个建制镇,310个村庄。2002年九台人口增至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0%以上。九台的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02年统计数据为:肉类总产量9.6万吨,禽蛋2.6万吨,畜牧业发展总值达到10亿元。
三、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问题
1.相关法规不健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难以到位
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日益严峻,但《动物防疫法》是动物检疫监督时的唯一法律依据,其中的条文都比较粗略没有代表性,相应的细则解释、行业规定、执行标准等配套细则均未,致使出现监督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的现象,同时全国性的动物卫生监督办法还没有具体公布,动物卫生监督没有足够的理由和强制性的措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很难做到十全十美。
2.产地检疫力度不大
动物产品来源主要是农村各家散养,规模有大有小,数量不等,分布更是过于分散,报检率几近于零,一般畜牧家禽都是装车后再报检,增加了检疫难度。同时个别检疫人员,不到现场检疫,甚至电话遥控让非检疫人员代开检疫证明更甚者后补检疫证明,很难保证检疫质量。
3.检疫仪器不够先进,技术手段落后
部分地区的检疫人员还在使用体温计、检疫刀来进行一般性的检测,只是根据经验和感觉进行借测,没有高效地检测仪器,很多只凭观察不能判定的寄生虫疾病、传染性疾病会出现漏检现象,给人们健康带来了隐患。
4.群众对检疫工作认识不够
一些群众以为吃病死家禽畜没什么事,不能理解为什么严禁贩卖、食用没有经过检疫或检疫不达标的动物产品。还有个别人,家里家禽死了舍不得扔掉,有的自己食用了,有的拿到市集上偷偷贩卖。
5.相关部门没有协作进行监督工作
工商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没有协作进行监督工作,这再一定程度上会漏检一些问题肉产品。还有的活禽市场管理人员不积极配合甚至是会阻挠动物卫生监督正常检查工作。
四、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1.加强监督部门管理,形成警民共同监督形式。
第一要做的是应该强化部门内的管理工作,完善各项规定,形成动物卫生监督责任制,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明晰是谁主抓就是谁负责,形成从管理层到实际执行人员的责任制,层层防控。一旦出现执法不严谨、有规定不执行的情况,就应该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其次,形成绩效考核体系,定期组织会议,培训基层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促使执法人员能够对不规则行为及时制止并严肃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把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联合,向群众公布执法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举报电话,让群众和执法部门一起监督,如果有违反规定的行为,要认真核实及时处理;最后,还需要对执法工作的奖励惩罚规定进行完善,应该鼓励和赞扬那些负责任、工作认真的执法人员。
2.提高资金投入比例,确保动物卫生监督顺利进行
九台市应该提高动物卫生监督的经费投入比例。首先是应该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方式的经费投入比例,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改善一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执法设备,特别是应该使用快速测定仪器,提高快速测定技术,并逐渐形成检疫实验室建设;其次,应该把动物卫生监督的使用经费归入到地方财政的管理范围中,这样在保证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的时候,也能确保正常工作中需要用到的资金和学习经费充足。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做好动物卫生监督的基础保障,各个部门都应该组织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并且应该定期考评,这样才能提高监督人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增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各项规定的学习,提升动物卫生监督团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至于徇私枉法、知法犯法的行为绝不姑息,从严惩处,情节严重还应该给予开除等处分,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廉洁性和严肃性。
3.增强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卫生监督氛围。
应该应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同。同时做好形象工作,执法人员起到在群众中的带头作用,进而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社会认同程度,更好地配合监督部门工作,确保畜牧业快速发展并保证人民身体健康。
五、结束语
因此,九台市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优越,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群众的生命健康问题,这就需要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群众共同发挥作用,勇于面对问题,善于寻找有效策略,地区经济才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根据专业特点,制订和实施各具特色的教学计划首先了解了不同专业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和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满足不同学科的发展需要。动科及动物生产专业对该门课程的要求在于深入学习各种环境因子对家畜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科学的理念设计家畜小环境(包括畜牧场和畜舍)的技术、畜舍环境的控制原理及技术、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的技术及养殖环境质量评价,为创造良好适宜的家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动医专业的要求是在理解各种外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及健康机制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了解环境中有害物质对家畜的危害性,掌握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环境致病机理、环境预防和防疫消毒的基本技术;而动物营养专业的要求则在于更好的理解外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营养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动物环境营养的理论,掌握家畜环境管理的一般技术,通过营养调控实现畜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优质、高产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突出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顺应时代需求,扩展课程内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畜禽养殖业模式的转变,对《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的内容设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是主要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产生于反刍动物肠道及粪便贮存系统。畜牧业规模化迅速发展带来的另一环境问题就是畜禽粪便产生的污染,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畜产公害。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治理废弃物方面也提出了重要指示,即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因此,畜牧场及畜禽舍生产工艺设计,畜舍保温、防暑、通风、光照等内环境的控制技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养殖场环境管理和废弃物处理利用及畜牧场质量评价等基本内容的教学才是该门课程的归宿。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握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动专业综合改革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此,本课程组全体教师积极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调整了课程体系。我们在保留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基础上,又为动物科学、动物生产、动物营养、动物医学专业开设了《畜牧场规划设计》、《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政策》和《畜禽舍CAD制图技术》等专业基础拓展课程。尤其是今年为我院举办的中职教师国家级培训班讲授的《畜禽舍CAD制图技术》得到学员的肯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我们不仅制作了大量有关教学挂图,还积极购置了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仪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片和幻灯片其特有的直观、形象、生动的优点,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条件的限制,将适合不同气候条件的畜舍结构、畜舍环境控制技术、环境管理措施和不同类型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畜牧场废弃物处理技术体系等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但丰富了教学仪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增强了学生对教材中难点和抽象理论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业与传统种植业严重脱轨,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畜禽亚健康状况以及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日益显露出来,严重威胁到城市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畜牧生产已成为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和保证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畜牧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对于控制日趋严重的畜禽污染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实行这些法规和标准,在畜牧养殖专业上设定畜禽场环境评价体系是极其重要的。畜禽场环境评价体系能够将畜禽场的大小控制在适度规模的范围内,而且也能够避免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内进行畜禽生产场的开工建设,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畜禽场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在实践中的体现形式,是本课程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特点、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控制污染、防患于未然、符合现代畜牧生产的重要手段。
实验课由原来理论课的附属部分(18学时)形成了独立的课时为32学时为期1周的《畜牧场及畜舍环境监测技术》课程。内容上,原来只讲述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畜舍采光系数、噪声、照度等气象因素的测定原理及其方法,结果只是学会了仪器的使用,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评价方法掌握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适应不了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现在我们不仅增加了水质分析内容,而且通过对现场的测定和畜牧场环境的综合评定,突出了《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加深了学生的切身体会,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今后的生产实践做出科学的环境评价,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服务于畜牧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考核方面,增加了30%的实验课成绩,改变过去单一以实验报告为主的方式,建立了出勤和环境评定报告的撰写的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科研、实践能力关系极为密切。好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正确深刻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而且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组的老师们在教学、科研、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不仅获得2011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同年获得了〈《家畜环境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教改项目。主编了《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和蒙语版《家畜环境卫生学》,编写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政策》、《畜牧场环境监测及评定技术》、《家畜环境卫生学》、《畜牧场规划设计》和《畜禽舍CAD制图技术》的教学大纲,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级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参编了“十一五”规划教材《畜牧场规划设计》和《家畜环境卫生学》。主编了21世纪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家畜环境卫生学与牧场设计》。积极参加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提高了老师们的学术水平。在今年的畜牧兽医学术年会上本课题组的2名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提名奖,为本课程的完善和体系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已将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等内容通过校园网络向学生公布,便于指导学生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接受学校监督。经常更新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实行教学资源共享。
作者:娜仁花 红蕾 史彬林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一、校企合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通过调研江苏省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情况,“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如火如荼,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师资培养等方面研究颇多。但调研中发现,许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面上,未能真正地实现“双赢”。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太多停留在利益问题上,功利性太强。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老总也认可,但当把学生送进去后,车间主任没有把企业变课堂,而是把学生变成打工仔、打工妹。对学校而言,虽然企业很多,但不容易建立合作关系,大部分院校更倾向于建设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赞助企业,得不到政府的充分支持,很多在萌芽中夭折了。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沟通交流较少,与实践脱离,面对课程设置,学校教师难于把握目前的动向。学生大多不知道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自己需要什么,要往哪里走。学生对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理念比较迷茫,只能任学校的安排,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交流在“校、企、生”之间相当缺乏,信息资源的缺乏使得企业不能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发展、师资水平,因而不愿意或是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主动性不强,高职院校无法了解企业发展动态,企业是否具备与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发展的能力,因此,开发以信息技术支持的校企合作信息管理系统,将学校、实习学生和不同地域的合作企业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非常必要。
学校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实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近期的合作项目的进展,学生顶岗实习进展状况,通过在线与指导教师、企业导师交流,反馈学生实习情况,等等。企业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不仅可了解学校最新科研进展,加强校企联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实时改进和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技术层面的保障。而且可了解更多其他企业信息。学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了解近期自身实习任务,了解企业最新发展和科研动向,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加强目标观念。家长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了解孩子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收获,并可向学校、企业提出自己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和深化顶岗实习,促进校企间深度融合。
二、我院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构思
2010年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学院多方投入,共筑农牧科技创新基地,建成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并与香港钟山集团合资建成动物医药类专业实训基地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江苏省兽药GMP培训基地。同时积极引企驻校,与中国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台湾大统集团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企业资金为主体建设中药科技园区,打造助推中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中药创制的新引擎。我院校企合作取得可喜成绩,离不开较完善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可进一步宣传我院校企合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吸引更多的企业与我校开展合作交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共同进行科研合作,促进学校和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笔者认为我院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可设置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模块。
1.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模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联盟,是指在政府宏观引导下,高职院校行(企)业和中介组织基于各自发展的战略目标,依据彼此的异质资源结合而成的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伙伴关系。稳定的校企合作联盟,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组织保障,是形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我院以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契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组建由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牵头、138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的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
联盟采用理事会管理体制,负责校企间协调、互惠、学习和制衡。具体表现为协调各方工作程序,明确各方的责权利的方式与方法;理事会要充分考虑校企双方的互惠原则,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满意”;各合作方应根据联盟现状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合作联盟成员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进行必要的知识和能培训,并列入工作计划之中;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以激励人为实现委托人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制衡等机制,注重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如制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校企共建共享实践基地计划》《校企共引共享高级人才协议》《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等,负责建立激励和考核评价制度,鼓励和奖励教师与企业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鼓励系部与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不断提高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负责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质量,进一步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将校企合作企业信息列入信息平台
在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中列入合作企业的相关信息,建立网页快速链接。目前与我校合作的校外企业达到200多家,以动物药学院为例,合作的企业有江苏长青药业、江苏海王星辰连锁有限公司、姜堰明康药业、雨润集团、蒙牛集团、上海农场、扬子江药业集团、南通正大有限公司、南京福润德药业等二十多家企业。许多企业与学院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降低了企业的人员培训成本;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在培养的过程中,企业通过与学生的全程接触,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岗位倾向和发展潜力,便于更好的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已有部分优秀冠名班的毕业生走上了企业管理岗位,年薪达到十万以上。因此,将合作企业信息列入管理平台,有助于加强多家企业、学校、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通过了解企业信息,与企业交流,了解企业文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了就业率,另一方面减轻了企业招人难的问题。而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助于企业的自身提高,增强了校企合作能力。
3.将实训基地信息纳入信息管理平台
校企合作的目的除了教学、科研、技术等方面互惠双赢之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成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将实训基地建设信息纳入信息管理平台,能促使学校、企业、学生及社会职能部门更深入地了解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多方共同关注人才的培养。目前我院校内外实训基地200多个,学院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实验室建设。江苏畜牧科技园、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江苏中药科技园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2005年、2010年、2011年分别建设国家级生物制药实训中心、国家级动物检疫与防疫实训中心、动物医药专业校内实训中心。
在信息管理平台中可将实训基地建设模块分为两个子模块: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在其中设立实训基地简介、实训管理制度、实训指导教师简介、实训安排。以江苏畜牧科技示范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见图1。实训安排中体现实训的目标、任务、考核和评价。该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决定。同时采用“理论、技能、素质”三结合考核模式,在重视专业技能的同时,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其中专业技能又包括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专业技能就是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操作技能、技术技能);职业素质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五个方面:表达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突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训基地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使得校企之间信息的透明化,职权分明,而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实习目标、任务,掌握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提高自身的各项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校、企、生评价督促学校和企业共同办好实训基地建设和各项管理工作,使得实训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4.校企合作任务与成果展示模块
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公关、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技术、管理、生产以及劳动力问题,使其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从而转变观念,将校企合作变成自觉行为,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谋求双赢的长效机制。因此,将校企之间的合作任务列入信息管理系统,公开明确企业和学校的各项任务,使得校企合作双方“好做事,做好事”,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产生进一步合作的动力。模块中所展示的企业任务: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制定、骨干教师的培训、顶岗实习安排与管理;学校的任务:对企业员工的进行培训、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共同申报和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共同培养顶岗实习学生。校企合作联盟将其作为校企合作成效考核的标准。
在提出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展示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让更多的院校和企业学习、借鉴和推广已有的技术成果。同时展示了我院科研及技术服务实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与我院合作,促进校企合作更深更好发展。我院校企合作“南农高科”班的十五名同学被南农高科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提前录用;研发了国家二类新兽药2个和三类新兽药1个,填补了江苏省二类新兽药空白;成功培育“苏邮1号”肉鸭新品系,共建“苏姜猪”“苏邮1号”肉鸭、“苏牧1号”白鹅扩繁场23个,带动养殖户近万家,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与企业共同承担市级、省部级以上项目220多项。这些成果对于我们校企合作深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校企合作评价模块
校企合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的用人标准和规格,也关乎到能否对企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校企合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能够很好地把握校企合作的进展度和顺畅性,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校企合作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度,同时也有利于校企双方及时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找出差距,克服不足,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更好地开展。
对校企合作进行评价是一项集科学性系统性为一体的复杂工作,涉及到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其表示方法见图2。企业评价学校是否按照任务目标进行合作,解决了哪些企业难题,帮助企业完成项目申报情况及成果转化等。企业评价:学生实习表现,是否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有没有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有没有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学校评价是否企业按照任务目标进行合作,企业参与骨干教师效果如何,通过学生的实习效果,反映企业投入程度,企业有没有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相关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讨论等。学生及家长评价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其次应考虑企业的人文关怀,教师对学生指导评价。社会评价主要由校企合作联盟对校企合作各方面的反映作综合性评价。
6.荣誉和奖励模块
高职院校的体制和考评体系导致教师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关注自身职称的晋升,而主动为学院找寻合作企业、开发合作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到企业实践锻炼的主动性不够。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激励措施,对校企合作中取得成果多、表现好的部门或突出表现的个人予以荣誉奖励,以鼓励各部门和教师积极开拓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对于校企合作的优秀企业给予奖励,从而使校企合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结语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校企之间建立深度融合的合作关系,坚定地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道路,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障,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信息平台的构建,使得校企合作任务、职责更加鲜明,并有较全面的保障机制。校企相关信息更加透明,为学生提供企业信息渠道,同时学生的信息也对企业透明化,为企业选择优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信息渠道。通过实训基地管理系统,加强学校和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企业生产效率。将全面且科学的评价机制及实时对取得的成就予以公布并给予奖励,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可见校企合作信息平台的构建对于校企合作主体的“双赢”、校企之间进行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合作、高职教育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划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正卫,王迪钊,李孝缪.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1):150-154.
[2]王永芬,张瑞春,赵志军.高职院校“校―企―会”三位一体立体化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3):83-85.
[3]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的系统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0):5-6.
[4]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4.
近几年来,动物福利(AnimalWelfare)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国外很多国家己为动物福利立法,而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动物福利问题却比较突出,特别是已经影响到我国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口,明显地成为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一个新的壁垒。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动物福利问题势在必行,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尽快纳入工作日程。
1动物福利概念
动物福利(AnimalWeflare)是指“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即使动物在无任何痛苦、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的安适状态下生活和生长发育。英国家畜福利委员会提出必须保证家畜享有“五大自由”的权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即保证充足清洁的饮用水和食物;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即提供适当的生活栖息场所;享有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即保证动物不受额外的痛苦,并得到充分适当的医疗待遇;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即避免各种使动物遭受精神创伤的状况;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即提供适当的条件,使动物天性不受外来条件的影响而压抑。
2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
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将动物福利与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紧密挂钩,对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动物福利提出要求,将动物福利作为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限制达不到动物福利标准要求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口。
2002年,乌克兰向法国出猪,经过6o多个小时的长途运输把猪运到法国,却被法国有关部门拒之I’-l#b。理由是在运输途中没有使猪得到充分的休息,违反了法国有关动物福利的规定。2003年,我国在大批处理进口的食人鲳时,国际动物福利保护组织立即发表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声明,要求我国或者尽可能退运食人鲳,或者对食人鲳实行人道的安乐死,否则将呼吁各国抵制中国的水产品贸易。
不仅许多国家在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时对动物福利提出了要求,而且在世贸组织(WTO)规则中,也有明确的动物福利条款。如欧盟现在与一些国家如智利签署的双边贸易协议中,就已经加入了“动物福利”标准的条款。更多的情况下,该类条款是打着保护动物,改善其福利的幌子,行贸易保护之实。并运用动物福利条款对国际贸易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减小市场开放程度,规避WTO原则约束,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更多的发达国家希望将动物福利纳入“绿箱政策”的范围之内,给予国内企业一定的福利成本方面的补助,刺激生产,提高国际竞争力,并针对“第三国”动物福利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提高动物福利则意味着提高生产成本,制约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以此限制第三国动物产品的进口。
我国是畜牧产品出口大国,年均出口额达到数十亿美元,如果欧盟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动物福利条款,并与国际贸易挂钩,将会对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3我国动物饲养中存在的福利问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动物福利意识和动物福利工作落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而畜禽等食用动物主要饲养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动物福利问题十分突出,非常普遍。
3.1舍饲为主,饲养拥挤,自由活动少,疾病发生率高
动物福利要求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生存与活动的空间,使动物能够自由地表现其正常行为。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猪禽饲养常常以舍饲为主,近几年,国家又规定,牛羊的放牧饲养也要改为圈养。这种高密度的饲养方式,造成畜禽拥挤,活动不便,没有自由,不能表现其正常行为。
同时舍饲主要采用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这就导致动物的生产性疾病大为增加。如奶牛生产规模越大和越集中,产奶量越高,其发生乳房炎、腐蹄病和繁殖性能障碍的机率也就越高。
3.2饲料及添加剂使用不规范。滥饲乱喂
许多养殖场及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量,盲目使用各类饲料及添加剂,而不考虑畜禽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要。如在奶牛饲养中采用高能量和高精料日粮,日粮的精料与粗料的比例达50%:50%,或60%:40%,有时甚至高达70%:30%,使得反刍动物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一纤维素含量大为减少,这显然对奶牛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不利的,导致奶牛消化机能障碍、瘤胃角化不全、瘤胃酸中毒和乳脂率、产奶量下降等问题出现。而在农村小规模分散饲养中,滥乱喂的现象则很普遍:一是滥用或过量添加矿物质、维生素、抗生素等添加剂,造成动物中毒;二是饲喂营养成分不全的饲料,使畜禽发生营养缺乏症;三是有啥喂啥,饥一顿,饱一顿,影响动物正常生长发育。
3.3长途运输的环境不良
许多运送者为了节省空间,减少运输费用而把动物硬挤在车厢里或者其他运送器、笼中,使得动物在运送过程中受到严重伤害。运输羊、猪、牛等的车厢大多装载过度,其中羊和猪的拥挤程度更甚,动物间互相挤踏的情况很多。还有一些运输者为了多运送一头牛或者羊,常常把活牛活羊拴在车棚顶运输。而在夏季,动物过于拥挤和得不到充足的水,在阳光曝晒下长时间拥挤在闷热的车厢内,无异于被驱赶上死亡之旅。家禽被装在铁笼或木笼中,层层叠放,笼中拥挤不堪,上层笼中家禽的排泄物落到下层笼中家禽的身上。运输中受尽颠簸,饮水饲料供应不及时,饥渴难耐,运到目的地后许多家禽掉膘甚至死亡。
3.4饮水卫生差
给动物提供清洁卫生的饮水是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的人畜饮水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有的用井水、有的用河水,有的用池塘水,有的还靠接雨水化雪水,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干旱落后地区,人往往都得不到清洁卫生的饮水,畜禽就更加难以保证了。在畜禽饮用的水中常可检出致病的微生物、超标的有害金属元素。
3.5屠宰不文明
虽然我国也明令禁止对畜禽进行私屠滥宰,但是,真正符合动物福利标准要求的却不多。更有许多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违禁私屠滥宰畜禽,不仅驱赶、屠宰方法粗暴,甚至为了增加重量,向畜禽体内大量注水生产注水肉,或在集贸市场当众杀鸡褪毛,当着其他畜禽面前进行宰杀,造成其他畜禽哀叫嘶鸣,惨不忍睹。
4针对我国动物福利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4.1建立适应国情的动物福利法制体系
通过立法保证动物福利不受侵害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应在吸收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社会文明发展程度以及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制定在现阶段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法规。
4.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动物福利意识
在我国,动物保护宣传教育留于表面,动物福利观念未深入人心。应当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有关动物福利的知识,让人们了解什么是动物福利?为什么要提倡动物福利?怎样维护动物福利?要增强全社会的动物福利意识,并积极在动物生产加工人员和畜牧兽医专业人员中普及动物福利的内容和要求,使其成为开展动物福利工作、解决动物福利问题的先行者和积极参与者。
4.3明确福利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
在畜牧业生产中积极推进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标准化生产,改变不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做法,使动物福利真正体现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
4.3.1确保畜禽生存的适宜生态环境条件
有一个适宜的舒适的生存环境条件,是实施动物福利的基础。比如,采用半开放式畜舍以及建造室外凉棚和实行散放式制度对畜禽进行防暑降温工作;选用隔热材料做畜舍顶棚以加强保温;在畜舍内安装风扇或吊扇来加强通风换气;为畜禽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等等。
4_3.2建设生态型畜牧场
畜牧场要建在地势高燥、整齐开阔、向阳避风和环境幽雅之处,距离水源近,远离污染区,并能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畜舍要具备良好的小气候条件,能有效地控制舍内外环境的温度、光照及辐射热等条件的变化,做到通风、干燥及配有防暑降温设施。要加强畜牧场的绿化工作。合理处理与利用畜禽粪便,如建立沼气池进行发酵等。
4.3.3应用绿色环保型饲料及添加剂
提供给畜禽的饲料要含有足够的能量、蛋白质、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确保畜禽正常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要注意饲料的生物安全,严禁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其它违禁药物添加剂,以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安全。
4.3.4加强疫病防治工作
要采取综合性疫病防治措施:一要切断畜牧场周围环境中的疫病传播媒介或中间宿主;二是按科学程序定期注射防疫疫苗;三是积极开展疫病监测,并结合致病菌的培养、分离和药敏试验,针对性用药,避免滥用或盲目使用抗生素等。
4.3.5改善运输及屠宰条件
一、抓好PIC生猪规模化养殖,奠定生猪产业发展基础
根据当前生猪产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结合全州半农半牧区资源优势,决定首先在汶川、理县、茂县、马尔康、金川、小金、黑水、松潘、九寨沟等9县推行以PIC生猪养殖为重点的生猪规模化养殖,着力抓好PIC祖代种猪场、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和PIC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等三个环节的工作。三年后,建成3000头PIC祖代种猪养殖基地,每年可提供PIC父母代种猪3.6万头以上,供应PIC仔猪66万头,出栏PIC商品猪60万头,可实现畜牧业产值6.2亿元,其中,养殖专业户实现产值4.8亿元,户均增加纯收入1.2万元,建成我州新的优势畜产品生产区。
(一)快速建设PIC祖代种猪场
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与PIC中国公司合作,在茂县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240亩,养殖1500至3000头PIC祖代种猪,年可提供1.8万—3.6万头PIC父母代种母猪的祖代种猪场。
论文百事通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要加大工作力度,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按照规划,及时建成投产。该种猪场所生产的PIC父母代种猪优先提供给相关县的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
(二)跟进建设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
相关县根据各自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可建1至2个存栏1000至3000头能繁母猪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协调规划40至60亩土地用于建场,要求场址选择在河坝区,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500米,嗬刖用袂?000米以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洁净,电力充足可靠;中心场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布局,业主要严格按照PIC技术规程设计建设,满足生产要求。该场所生产的PIC商品代仔猪全部提供所在县的养殖专业户。
(三)推动建设PIC商品猪生产基地
相关县要选择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条件、愿意从事PIC商品代仔猪养殖的农户确定为养殖专业户,要相对集中,最好选择在年均气温较为稳定的整村、整乡,要严格按照PIC技术规程修建、改建标准化圈舍,以满足优质PIC商品代仔猪生产的要求。养殖专业户必须全部饲养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提供的PIC商品代仔猪,饲养规模不少于50头、年出栏150头,育肥后合格的PIC商品猪全部由四川X九寨食品公司负责回收。
(四)协调发展其它品系或品种生猪规模化养殖
为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保留其它品系或品种生猪养殖,要优质、高效、规模、安全。
二、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形成生猪产业链条
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经营形式,贯穿于整个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全过程,在推进无公害生猪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必须把产业化作为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抓紧抓好。要按照“龙头企业+协会+养殖专业户”、“PIC祖代种猪场+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专合组织(协会)+养殖专业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养殖专业户与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饲养、销售合同,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营销网络的建设,建立和牢固产业链,推动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养殖专业户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
(一)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建好基地
根据无公害生猪规模化养殖的需要和现代畜牧业科学养殖的要求,以发挥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作好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等方面的备案工作。相关县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实施的原则,开展无公害生猪规模化养殖工作,特别要做好排污和沼气利用工作,确保环境不受污染。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统一设计标准育肥圈舍建造图纸,统一提供优质父母代种猪和育肥仔猪,统一提供标准专用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收购,规范生产。同时相关县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与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搞好协调合作。
(二)按照业主负责制的要求培育龙头企业
各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增强带动力,促进无公害生猪规模化养殖。要为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祖代PIC种猪场、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条件,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步伐。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祖代PIC种猪场、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要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原则,实行自主管理、独立生产、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付盈亏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形成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元。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相关县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市场管理,规范交易,维护市场秩序,加快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要积极开拓市场,捕捉市场先机,拓宽市场渠道。
(四)积极发展生猪专合组织
各县要逐步组织成立生猪养殖协会。通过协会为养殖专业户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邀请科技人员为养殖专业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为养殖专业户提供可操作性无公害生猪标准化饲养条件和程序;向养殖专业户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养殖专业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交流信息,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条件;帮助养殖专业户协调、组织生猪的防疫、治病、生产、销售;可以牵头组织养殖专业户建立养殖风险基金,有效防范和抵御养殖风险。
(五)严格利益联结机制
PIC祖代种猪场负责向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提供种源,
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负责向养殖专业户提供PIC商品仔猪,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对养殖专业户生产的合格育肥PIC猪按市场价格收购,在市场价格低于成本价时,实行保护价收购,或者采取高出高进的办法,确保企业原料供给和农牧民增收。公司与养殖专业户签订养殖协议,规范各方行为,明确各方责任、义务和利益关系。形成养殖专业户与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和龙头企业、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与PIC祖代种猪场和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牢固产业化经营链条,发展壮大无公害生猪规模化养殖。
三、多方联动,形成发展生猪产业合力
发展PIC生猪规模化养殖,涉及政府、保险、PIC种猪场、农牧民、饲料厂、加工等方,任何一方的工作对全州无公害生猪规模化养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联动、协调,合力推进生猪产业发展。
(一)政府主要从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做好服务。一是确保购进种猪补助费到位。对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首次购进种猪,每头给予一次性200元的购种猪费用补助,其中,州级补助80元,县级补助120元,今后换代不予补贴。二是提供圈舍建设补贴。按每户饲养规模每50头一次性给予养殖专业户圈舍建设费用补贴2800元,其中,州级补贴1120元,县级补贴1680元,全州只补贴2000户。三是落实奖励政策。前三年,养殖专业户按公司标准生产的质量合格的育肥猪,由公司收购后,政府给予每头10元的奖励,其中,州级补助4元,县级补助6元。四是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相关县要派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作为特派员,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尽快组织师资力量,根据无公害生猪规模化养殖的要求,广泛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出一批适应新形势的生产、经济、科技明白人。五是加强防疫和安全生产工作。相关县要加强县、乡两级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建设,加强生产环境和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包括饲草饲料、兽药、添加剂、疫苗等使用或生产经营的监管,杜绝有毒、有害饲草饲料、兽药、添加剂等进入饲养区,流入畜产品生产环节,确保健康、安全、优质。
(二)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依据国家政策,银行信贷制度、办法规定,为养殖专业户以及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等企业提供购买饲料、仔猪和种猪等信贷支持和结算服务。
(三)PIC种猪场要按照标准化和PIC生猪的要求搞好建设和生产,PIC父母代种猪中心场要为PIC父母代场提供优质的父母代PIC猪,PIC父母代场要为养殖专业户优质的PIC商品仔猪。
(四)农牧民要在县、乡政府的统一组织下,自觉按照PIC公司提供的标准组织生产,自觉参加饲养技术培训、疫病防治技术培训,掌握养殖技术和防疫技术,严格履行与公司签订养殖协议,自觉使用专用饲料,不得添加和使用其它饲料,不得混养其它品系猪只,按规定饲养周期出栏。
(五)四川X九寨食品有限公司要积极开发生猪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造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生猪产业的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和农牧民收入。同时负责饲料厂建设工作,饲料厂要根据PIC生猪饲养规程的要求,组织专用饲料的生产和供给。
(六)其他部门要积极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国土部门要作好土地的协调、审批工作;工商、税务部门要在工商手续、税务征收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快捷的政策和服务;科技、知识产权部门要进一步支持企业申报专利,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水利部门要搞好水和电的配套工作,林业部门要安排好养殖专业户修建圈舍所用的木材指标。新晨
一、发挥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地方,设置农科类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学院领导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了面向“三农”、服务地方,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和黑龙江农业主辅换位的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教育优势,设置了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园林花卉、园艺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既培养了高职学生,也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形成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新“三农”特色。
(一)依托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训练学生技能,示范给农民看
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建立校内农科专业实训基地,依托科技优势在基地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现代农业技术,使教学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步提高。学院先后投入近300万元建立起了集良种繁育区、设施农业区、农科教综合实训楼、畜牧养殖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区。美国提子及蟠桃在我院温室栽培引种成功,棚室无公害蔬菜、新奇特蔬菜生产吸引了周边农民前来学习参观。花卉、园林绿化苗木、果树苗生产等除为学院绿化提供苗木外,每年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绿化苗木。农科教综合实训楼,内有保鲜库,可进行各种果蔬的贮藏保鲜,进行反季节销售,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组织培养室,进行马铃薯脱毒薯生产和草莓、蝴蝶兰组织培养等生产项目,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马铃薯脱毒薯10万公斤,并为周边提供大量的草莓脱毒苗。畜牧养殖基地,包括奶牛场、种蜂场、畜牧兽医指导站。奶牛场有奶牛40头,每天提供鲜奶500公斤。种蜂场除满足教学需要外,在牡丹江市地区还起到了养蜂技术示范作用,提高了牡丹江市400多养蜂户共4万多箱蜂的管理技术,使经济效益每年增加20多万元。畜牧兽医指导站除为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外,更多地为社会提供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服务,使周边10多个大型养殖场和近百家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近2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各项生产技术水平完全适应目前农村的现实,农民学得来、用得上,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二)送科技下乡,传授实用技术,带领农民干,吸引农村生源
坚持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宗旨,组织教师采取科技承包、技术合作、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先后对我省东南部地区六个县(市)的30个乡镇中的200多个村屯进行科技服务,同时也吸引了农村生源进入我校。
1.科技承包。以水稻专家李钟学老师为组长的水稻组从1991年起在宁安、穆棱等地连续10年承担了省丰收计划集团承包任务。在基层连续举办了67期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员6370多人,并坚持经常下乡指导水稻生产。水稻组在指导农民生产的同时,选育适于本地区栽培的优质稻新品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适合高寒地区栽培的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农粳1号”于2003年初通过品种审定。承包组获集团承包一等奖五次、三等奖一次,获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八次、三等奖一次。
养殖系在宁安、海林、东宁、密山等市县及851农场举办养牛、养猪及养蜂技术培训班15期,共培训1000多人。养殖系还以技术合作方式参加饶河县创办的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以黑龙江省养蜂协会温春咨询服务站的身份为当地进行养蜂技术咨询服务,每年召开协会年会,以会代训近百人。畜牧兽医站负责周边地区养牛、养猪、养羊户的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辐射面为学院周边三县11个乡镇近百个饲养户、10个饲养场。
2.技术指导。绿色农业系还组织成立了咨询指导组,每年确定10个乡镇为技术服务点,从整地到秋收,按季节定期到现场进行查看指导,并设立了咨询服务电话。同时也分期分批的组织学生到服务点进行实习。
3.科技三下乡。连续多年参加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省农委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内容包括大田农作物丰产技术、马铃薯及草莓等脱毒苗组织培养技术、新菜特菜种植技术、高寒地区提高养蜂效益技术、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农村政策法规咨询、蔬菜保鲜技术、优良树种繁育技术、家畜饲养防疫技术等。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科技三下乡先进集体。
4.参与地方共建活动。积极参与牡丹江市温春镇党委开展的“建、争、带”活动:建立和延伸农村服务区;争当为“三农”服务先进党委;带动农村加快奔小康的进程。学院参与此项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指导,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明白人、流通领域的经济人。帮扶对象是温春镇的新立村、共荣村。通过参与活动,已使两村在经济建设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也为学院进行职业教育建立了实训基地。
(三)为农民搞经营咨询,帮助农民赚
以经济贸易系和财务管理系为主导,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经营、法律咨询、经济核算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农民开展经营活动,帮助农民理财赚钱。
(四)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
为了落实黑教高[2003]309号文件和黑教联[2004]3号文件精神,搞好“村村大学生”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我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实用技术和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1.针对“村村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具有“村大”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农村生产实际,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农业科研专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农村实用人才需求调研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调研,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的学生在农村真正能够“用得上,留得住”。
2.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在制订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对农村各季节情况进行了调查,按学生的要求制订了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每年分三个学期授课,在农忙季节学生到农村进行实践和社会调查,其余时间回学院学习。
3.优选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授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我们采取了与牡丹江农业科研所横向联合、资源共享,发挥技术和教学的双重优势。经过整合壮大了师资队伍。专业教师由20人增加到40人,本年牡丹江农科所有五位副研究员承但“村村大学生”班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把先进实用技术直接带入课程,深受农民大学生的欢迎。
4.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村村大学生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特色是以实用技术为主体,采取纵横交错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实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果树栽培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各类内容每周2学时平行教学,每类内容作为一项技术实行纵向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果树课程先概论、后各论的课程体系;作物栽培技术、经济作物和蔬菜栽培技术在授课过程中也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生产季节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学得会、用得上,在学生回家实训期间即可指导生产。在专业课教学方法上采用实践操作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如蔬菜育苗、定植、管理等都是在田间授课。
5.建立专业师生合作课题组,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村村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针对农村大学生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绿色农业系和养殖系利用学院高科技示范区,在村村大学生中建立了十三个专业教师与学生合作课题组,如元葱栽培技术组、棚室蔬菜生产技术组、马铃薯脱毒技术组、良种繁育技术组、花卉养护技术组、蔬菜保鲜技术组、家畜繁育改良技术组、奶牛生产技术组、家畜饲料配方及加工技术组、家畜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组等。
6.跟踪服务。跟踪服务是我院一惯的做法,对村村大学生的跟踪服务在入学后就开始了。部分学员家里或村里正在养猪、禽、牛、羊等。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专业教师就亲自到现场解决问题进行指导。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是培养了学生服务农村、扶持农民的意识。
二、产学研互动,灵活设置专业,培养“零适应期”高职人才
(一)对准市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参照基准,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搞好专业设置与开发,我院首先成立了由专业所属的行业专家、企业实际工作人员和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的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学校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改造出谋划策。在专业设置中,必须始终坚持专业设置的组织方式固定、能力构成明确、有特定的职业入门资格和较强的社会职业组织性、系统化的职业知识、能提供独立的服务、具有专门的职业道德等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为了保证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开始就要深入研究如何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模式等问题,保证“零适应期”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工作调研,了解企业对岗位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构建各专业人才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二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而形成“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方案。
(二)产教结合,创办制药类专业,培养特色药业人才
学院按着产教结合、实业兴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校办制药产业,促进药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特色道路。
1、围绕专业办产业
依靠专业优势来发展校办产业,以校办产业创造的经济实力和实践教学条件支持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是我院对产教结合、依托专业兴办产业的一贯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院从60年代末,依托畜牧兽医专业,利用药理实验室创建大输液药品制剂室起步,到2000年与北京双鹤药业强强联合,组建牡丹江温春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春鹤药业),开创了以校办企业——春鹤药业为主体,以印刷厂和纸箱厂为辅助的校办产业群。作为校办产业主体的春鹤药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近亿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厂房2万平方米、员工700名、药品生产线8条的中型企业。
2、办好产业促专业
(1)依托校办制药产业兴办制药类专业
我院依托校办产业群体的技术和实训条件优势,创办制药类专业,成为学院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1998年创建化学制药工艺专业开始,到2004年为止先后创建了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中草药资源、执业药师、药品营销等6个专业9个专门化方向。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00人,中职在校生260人。制药类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
(2)依托产业优势,安排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依靠校办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实训条件,组织制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了前校后厂、岗位试就业与岗前实训一体化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社会紧缺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制药类专业实行“双元制教学”。制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办企业实习、顶岗实训,可以受到制药技术所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全方位提高应职能力。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以企业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活动。他们与技术员一起深入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以师傅带徒弟方式进行指导,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制药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完全达到上岗工作的要求。
为非药类专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教学条件。我校的校办产业,从建立之日起,一直承担着接纳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办企业实习,可以受到经营管理工作所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全方位提高应职能力。例如,1999年初,校办药厂接纳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学生以业务员的身份直接参加企业的营销活动,他们与老业务员一起深入目标市场,在其指导下,独立承办产品营销业务。既使学生掌握了推销技能技巧,又促进了企业销售。在为时四个月的实习中,该班学生共为企业实现销售额50多万元。每名学生实习结束时都结合实际写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并得到了一定数量销售提成奖金,创造了产教结合、经济效益和教学效果同步提高的范例。
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基地。学校30岁以上的制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几乎都有直接或间接参与校办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经历。这种参与,一方面有益于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有益于校办企业借助教师们的知识优势,较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教之间相得益彰。
(3)依托产业拓宽办学思路。结合产业办专业,利用产业安排学生就业,以出口拉动入口,是我院办学的又一重要举措。学院已于北京双鹤集团总部签订了共建制药类高职专业协议。双鹤集团总部投资1000万元,与学校共建制药类高职专业,为遍布大江南北的双鹤药业集团子公司和集团总部培养高质量的高等应用性制药技术、企业管理和药品营销人才,使我院制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双鹤集团所属的23个子公司中选择就业岗位。以该种模式推动职业学院建设,既能够满足我省北药开发战略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要,又可以为我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闯出一条新路子。
实践证明,产教结合、实业兴学,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产教结合的成功,昭示了一个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一所能办出知名企业的学校,一定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紧密结合行业需要,开展“订单式”教育,灵活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学校与企业结合是保证办学特色的又一重要条件,因此,不断加强合作,先后在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绿色食品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形成了特殊的“产学合作、实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训基地体系。学院与北京双鹤药业集团、多多集团晨星药业公司、牡丹江三阳药业公司、牡丹江市友博药业集团、黑宝药业集团、桂林阳朔山水旅游公司、桂林旅游总公司、上岛咖啡集团、黑龙江省响水米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密切合作培养特色人才。学院以企业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主体,在校内外基地,针对实际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与实际顶岗训练,使学生在没有出校的时候就掌握了较强的岗位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也了解了企业情况、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实现了“零适应期”教学和“零距离”就业。学院与多家旅游公司开展了“订单式”合作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四)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同时也是增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手段。因而,学校自1998年开始着手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经过多方努力,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院设立了“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152站”、电子商务师全国统一培训考试站、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15025站,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批准我院设立ISO内审员考试站及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办公室”等,可以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工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技能鉴定和考试,取得国家颁发的相关职业证书。同时,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至少开设了一门相关的岗位资格证书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拿到1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岗位工作的适应性。
三、完善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培养特色高职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产学合作没有进入到更高层次合作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措施加以认真解决。
(一)转变观念,走全方位的产学合作教育道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若仅仅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等层面上,不能深化产学结合内涵,就很难实现办出特色的目标。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研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的意义,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使培养的人才更具特色。学校要通过产学结合这个重要途径,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积极开拓教育服务市场。使产学结合渗透到教育全过程,校企合作在教育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要建立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即力争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多赢”。
(二)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
从社会、行业、学院三个层面,构建招生、专业培养、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产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岗位分析,科学构建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工作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就业培训机构,构建就业网络体系。就业指导人员要经常深入研究地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职业岗位要求,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捕捉就业信息,并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全面指导。
(三)加大投入,建设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学校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的校内实验体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体系,以保证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紧密结合“零适应期”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为保证“零适应期”人才培养,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试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配套改革。
1.跟踪企业,编写适合专业需要的特色教材。学校应根据各专业高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吸收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编写的教材能反映岗位实际工作特点,能力培养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在教材使用上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有效模式,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2010年教育部继续建设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黑龙江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列为重点建设内容,积极探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校企合作机制,搭建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构架,是实现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的关键,是提高我院软实力的有力保障。
1 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1.1 人才模式得到创新。根据建设行业特点,我院构建了各具专业特色的“2+0.5+0.5”培养模式,开展了订单培养、分段式教学、全真模拟实训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如学院先后与哈尔滨九州电气股份、沈阳辉山乳业集团、哈尔滨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大北农集团等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办了“辉山班”、“大北农班”,实行订单培养,根据工期定学期,探索了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1.2 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在黑龙江职业学院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面向市场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调研工作,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专业。学院现开设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8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9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
1.3 课程建设与改革初见成效。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充分听取和吸收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院确定了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基本素质,从而确定了学习领域课程。同时,我们加强了课程开发与建设力度,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
1.4 实训基地建设多样化。为加强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整合校内资源,组建了多模式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学习性实训基地,目前,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1.5 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素材,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初步建立起了一支职称、学历、双师、专兼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我院现在有专任教师有642人,其中副教授以上356人,外聘企业行业兼职教师194人,“双师型”教师人数462人。
1.6 科研能力增强。近年来,黑龙江职业学院成功申请中国职教学会课题近20项;省教育厅课题100余项,省职教学会、省高教学会课题150余项,教师申请各类专利近50项,我院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制定了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行业的地方标准,从宏观、中观到微观领域,我院的科研能力得到增强,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对国家骨干院的内涵建设作了理性思考与探索,保证了学院的发展与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
2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企业积极性不高势必影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与实施。但是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原因也会有多个方面。学院培养模式与企业生产还存在距离,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目的、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等因素,是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二是国家相关政策体系建设问题,近年来国家对于校企合作采取了大力倡导、积极扶持的政策,并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可操作性不强。目前,从政策管理角度看,重点应放在管理机制的进一步梳理、完善,以及对相关政策要求的监督、落实方面。
3 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S8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74-04
小反刍兽疫又称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综合征等,是由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olivirus)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引起的,主要感染小反刍兽,特别是山羊和绵羊高度易感,野生动物也偶然发生,是一种严重的烈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无感染人的报道。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100%和50%,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小反刍兽疫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为Ⅰ类动物疫病[1]。该病流行于非洲的赤道到撒哈拉地区、大部分中东国家和印度、尼泊尔等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近年来呈蔓延的趋势[2]。
PPRV于1942年在西非科特迪瓦首次发现,随后非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发生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等。近年来,小反刍兽疫(PPR)呈扩散的趋势,成为重要的跨国动物传染病之一,并且我国周边国家频繁暴发该病, 2007年7月,我国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死亡262只山羊和绵羊[3]。随后那曲地区也暴发小反刍兽疫,国家有关部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国家控制重大动物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检测、疫情报告、扑灭等综合控制措施。这是我国首次发生小反刍兽疫,作为一种重大的动物疫病,小反刍兽疫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动物卫生安全和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是需要采取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和扑灭的动物疫病之一。该病对我国的动物卫生健康已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在我国PPR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流行时,对该病展开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1 病毒学
1.1 病毒的形态特征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与牛瘟病毒(RPV)、犬瘟热病毒(CDV)、海豹瘟病毒(PDV)、海豚瘟病毒(DDV)、牛麻疹病毒(MV-K1)和人麻疹病毒(MV)等同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ade)的麻疹病毒属(Morbollivirus)成员,PPRV病毒粒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30~390 nm。病毒颗粒的外有囊膜,囊膜上有纤突,病毒的纤突中只有血凝素(H)蛋白,而没有神经氨酸酶。
1.2 病毒理化特征
PPRV病毒粒子对外界环境敏感,37℃条件下,PPRV感染力的半衰期为1~3 h。病毒粒子在pH 5.8~11.0时稳定,对酒精、乙醚、甘油和一些去垢剂敏感,大多数的化学灭活剂如酚类、2%的NaOH等作用24 h可以灭活该病毒。使用非离子去垢剂可使病毒的纤突脱落,降低感染力。
1.3 PPRV分子生物学特性
PPRV病毒粒子虽然含有血凝素蛋白,但是不能对猴、牛、绵羊、山羊、马、猪、犬、豚鼠等大多数哺乳动物和禽的红细胞具有凝集性。也有研究表明,PPRV抗体可以抑制麻疹病毒对猴红细胞的凝集作用。
PPRV基因组由单股负链无节段RNA组成,RNA链从3’至5’依次分布着N-P-M-F-H-L 6个基因,编码相应的6种主要结构蛋白分别编码核衣壳蛋白(N)、磷蛋白(P)、囊膜基质蛋白(M)、纤突糖蛋白(F)、血凝素(H)和大蛋白(L )6种结构蛋白,此外,P基因还编码C和V 2种非结构蛋白[4]。N蛋白由N基因编码,包含一个开放的阅读框架(ORF),编码525个氨基酸残基,N蛋白含有位点,能够诱导产生受I型MHC分子限制的CTL反应。P蛋白在RNA聚合酶复合物中作为辅助因子与L蛋白相结合,使L蛋白很好地折叠。P 蛋白和核衣壳蛋白结合可维持后者在细胞质中的可溶状态中,从而阻止其不正常装配或与非特异RNA结合。P蛋白最不保守。M 蛋白形成病毒囊膜的内层,在成熟病毒粒子从细胞内释放的过程中,M 蛋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当M蛋白缺损时,病毒不能持久稳定的发挥感染细胞的功能。F蛋白是一种融合蛋白,含546个氨基酸,参与病毒介导的溶血、细胞融合和感染的开始。H 蛋白构成病毒的另一种纤突,同时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它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含有T细胞抗原决定簇。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该病自然发病主要见于绵羊和山羊,但山羊发病较严重,引起体重下降,同时有品种间发病倾向性。绵羊偶有严重病例,黄牛、猪与发病的山羊同居不感染。
2.2 地理分布
根据OIE和FAO(1999)的公报,在位于大西洋和红海之间的大多数非洲国家证实已经感染PPR,感染的地区向北扩展到埃及,向南扩展到肯尼亚,向东扩展到加蓬。近年,PPR传播到在近东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包括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等10个国家和地区。现在,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地区: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巴基斯担和阿富汗也暴发了PPR。
2.3 传播途径
该病在易感动物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传播或间接的传播;容易在多雨的季节和干燥寒冷的季节多发。
3 发病机理
PPRV和其他麻疹病毒属的致病性相似,具有趋淋巴和趋上皮性。因此,它在动物体的淋巴组织和上皮组织中最容易复制,对这些组织的伤害也最为严重,呼吸道可能是病毒进入机体的门户,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后,首先在咽喉、下颌淋巴结以及扁桃体复制,2~3 d形成病毒血症,随后的2~3 d首次出现临床症状。病毒血症导致病毒到达全身的淋巴器官脾脏、骨髓和胃肠道及呼吸系统的黏膜继续增殖[5]。
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4.1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PPR分为3个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温和型[6]。
4.1.1 最急性型 多见于幼龄羊,潜伏期仅有2 d,表现为体温升高(41~43 ℃),很快表现精神沉郁、被毛逆立、食饮欲减退或废绝,口腔和眼睛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疾病第一天可见便秘,紧接着非常快地出现水样腹泻,整个病程自出现体温升高到死亡不超过5~6 d,最急性型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可达100%。
4.1.2 急性型 与牛瘟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潜伏期3~4 d。初期,与最急性型表现相似,缺乏明显症状。表现为发热急,高达41℃ 以上,可持续3~5 d,发热1~2 d后,患病动物精神沉郁、食饮欲减退或废绝、鼻镜干燥,嘴和眼黏膜潮红,嘴唇、面颊内面和舌面上部因黏膜坏死而出现针尖大小的灰色区域,呈弥漫性分布。继而眼睛、鼻子和口腔分泌大量黏液并逐渐变成黄色脓性黏稠状。分泌物使上腭和眼下被毛潮湿,干燥后使眼睑黏连,堵塞鼻孔,导致呼吸困难,可出现眼炎,有的甚至失明。后期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溃疡,覆盖白色的坏死组织被死亡的细胞覆盖,以至口腔黏膜完全被厚的干酪样物质附着。用手指在牙床和上腭轻轻摩擦,可采到含有病理组织碎片的有恶臭气味的物质。发病后期常出现出血性腹泻,开始时粪便变软,然后水便,有时含有内脏组织坏死碎片和血液。随之动物脱水、衰弱、呼吸困难、鼻孔开张,舌伸出,体温下降,眼球凹陷,常在发病后5~10 d脱水而死,咳嗽、胸部罗啰以及腹式呼吸也常发生,表现出肺炎症状[7]。一个常见的特点是,疾病的晚期在鼻、口周围有小结节形成,但确切的原因还不清楚 。
4.1.3 温和型 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轻微短暂的发热,有时可见眼睛和鼻腔流出大量的分泌物,并在鼻孔周围结痂。
4.2 病理变化
病变与牛瘟相似,眼部可见结膜炎,弥散性卡他性炎症。肠炎,胃肠道大面积坏死,糜烂性损伤从嘴延伸到瘤胃、网胃交接处;皱胃呈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刨面红色出血;小肠一般有中度损伤,呈现有限的出血性条纹;大肠、盲肠、结肠有小的红色出血点,时间稍长汇合在一起,呈现“斑马纹”样特征性线状条纹。支气管和肺脏出现干酪样病灶,肺脏表面、支气管黏膜等有出血点。所有上皮组织的多核巨细胞(合胞体)和淋巴结一样能够观察到感染,脾脏、扁桃体和淋巴结可见核固缩和核破裂导致淋巴细胞坏死。在舌唇和软腭出现包涵体,在肺炎肺泡腔出现合胞体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内出现胞浆包涵体,PPRV对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有特殊的亲和性,一般能在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中形成具有特征性的嗜伊红胞浆包涵体。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坏死,具有诊断价值。
5 诊断方法
目前,已经研究出许多检测方法针对PPRV感染的诊断。这些方法包括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病毒中和实验(VN)等。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研制出许多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是近几年国外应用的主要检测方法,其中C-ELISA和PCR方法已经成为OIE规定的检测标准方法。
5.1 初步诊断
根据动物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畜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解剖变化等特点可以进行初步诊断。但是必须注意牛瘟(RP)、口蹄疫(FMD)、蓝舌病(BT)、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性肺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5.2.1 样品采集 实验室样品可以采集病畜的眼下结膜、鼻腔以及直肠黏膜等部位的分泌物棉拭子,也可采集凝固的血液或加抗凝剂的全血。病畜剖解后可无菌采集有典型病变的组织样品,如肠系膜或支气管淋巴结以及肺脏、脾脏、扁桃体等器官组织[8]。
5.2.2 病毒的分离 样品采集后可以用原代羔羊肾细胞或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分离培养病毒。PPRV产生的CPE要在接种细胞培养后的5~6 d才能够出现,具体表现为细胞变圆、收缩,形成多核巨细胞体,有的出现核内包涵体,部分细胞形成空泡。由于CPE出现的较慢,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一般在细胞培养4~5 d后应进行盲传继代。
5.2.3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 该试验所用的标准PPR病毒抗原是由肠系膜或支气管淋巴结、脾脏或肺组织材料加一定的缓冲液配制而成;所用的标准抗血清是以5 mL含有104TCID50/mL的PPRV高免绵羊,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在最后一次注射后5~7 d时采血,提取血清制备而成的。Obi tu等采用PPRV的细胞适应毒接种兔子制备的抗PPRV高免血清进行AGID试验,能够与麻疹病毒属的其他3种病毒发生交叉反应,但是如果将其进行1︰100稀释以后,则仅和其同源的PPRV呈阳性反应。这是一种相对简单、快速和廉价的检测方法。但是它的敏感性较低,不能检测微量抗原,因此也就不能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9]。
5.2.4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 据报道,应用PPRV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PPR感染发病的早期和后期病料中的病毒抗原,并且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对PPR和RP进行鉴别诊断。
5.2.5 病毒中和试验(VN) VN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可以鉴别PPRV和RPV,也可以鉴别PPRV的不同毒株之间的差异。但是VN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耗费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0~12 d才能得到结果;需要细胞培养病毒及无菌的试验样品;浪费人力,很难实现大规模样品的监测。因此这种方法在野外条件下,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使用起来十分的不便。
5.2.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应用ELISA方法监测血清的方法已经十分的成熟,而且有多种试验方法。间接ELISA方法就是将抗原吸附在酶标板上,然后加入PPRV的病毒特异性血清孵育,最后加入酶结合物和底物监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待检材料中的其他蛋白的干扰。针对这一问题,应用免疫捕获ELISA(夹心ELISA)方法可以更为精确的检测,即将待检样品首先和特异性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随后被预先包被在酶标板上的二抗(捕获抗体)所结合,再按常规的方法加酶结合物和底物等进
行[10]。
6 国内外研究进展
6.1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我国对小反刍兽疫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最近几年,随着SARS、禽流感等几次大规模国际性人畜传染病的暴发,PPR在我国周边地区的蔓延引起了国内的重视。近年来,中国检疫检验科学研究院、云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单位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主要是以检验检疫技术为主,建立了RT-PCR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的方法和进行N、H 基因的克隆和原核以及真核表达。其后又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巢式PCR技术,在第一次PCR产物的基础上进行二次PCR,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
6.2 国际研究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国际上在小反刍兽疫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以英国动物健康研究所、印度新德里和班加罗尔的几个研究所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先后发表了数十篇相关论文。英国科学家Bailey等公布了第一个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并发现PPRV在核酸水平上与RPV非常相似,但在多肽结构上却更接近于DMV,这为构建感染性克隆、基因功能组学、PCR引物设计,病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韩国科学家于2005年,利用单克隆抗体和缺失变异株对PPRV核衣壳蛋白(N 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4个抗原性区域(A—I,A一Ⅱ,C-I,C-II)。有学者研究发现Marmo-set B95a细胞可以替代Vero细胞来增殖PPRV。Marmoset B95a是一种E-B病毒改造的狨猴B淋巴细胞的衍生细胞系,它比一般所用的Vero细胞更利于麻疹病毒属的繁殖与分离,这对于PPRV 的研究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
7 PPR的控制与预防
控制小反刍兽疫在我国的传播应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三个方面入手。目前传染源主要是在国外和我国的地区,因此当前控制小反刍兽疫在我国大范围内暴发是首要的任务。在疫区周围设立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必要时,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动物检疫消毒站和临时监督检查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设置。
目前,世界各国对PPR的治疗仍无有效的方法,对于已经发病的动物可以采用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以及磺胺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以防止细菌等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对于发病的疫区,再用高免血清进行紧急被动免疫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对于从未发生过PPR的国家和地区,应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措施,快速建立疫区隔离带,扑杀已感染的动物,再进行彻底消毒处理。防制PPR的主要措施就是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由于PPRV和RPV之间的抗原相关性很强,可用RP组织培养的疫苗对绵羊、山羊进行免疫,产生的抗RP抗体能够很好的抵抗PPR野毒株的攻击,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全球牛瘟消灭计划的实施。
因此,有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反向遗传技术成功研究出PPRV/RPV的嵌合体疫苗,即利用PPRV的糖蛋白基因取代RPV表面的相应糖蛋白基因。这种方法构建的疫苗,对PPRV能够产生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用ELISA方法不能检出免疫血清中RPV非抗体,也有助于对这两种疾病进行血清学监控。由于我国已经发生PPR疫情,必须做好边界接壤地区的动物检疫,各口岸对进境的动物也要严格检疫,发现感染动物必须立即隔离扑杀、焚烧尸体,进行彻底消毒处理。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小反刍兽疫经典的常规诊断方法已经十分成熟,目前常用的ELISA方法和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方法也已经建立,并且都已成功开发了相关的试剂盒。涉及到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相关研究比较困难,且需要在P3级以上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才可以进行。因此建立一个方便、快速、安全、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研究和预防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8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PPRV是RPV的变异毒株,只是丧失了对牛的致病力,而仅对小反刍兽有致病作用,加上RP和PPR能够产生交叉免疫保护,可以用RP疫苗预防PPR。因此,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忽略了对PPR的研究,特别是忽视了PPRV的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印度就曾发生过因牛接种RP活疫苗导致羊暴发小反刍兽疫的疫情。用高免血清进行被动免疫在疫病发生时可减少疫病的传播,但是对已发病的病畜无作用。因此,当前必须积极加强对PPRV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基因组变异特性的研究,同时加强对该病的流行病学检测,进一步明晰致病机理,建立高效、快速的病原检测新方法以及防治等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PPR的免疫机理研究和加强PPR疫苗研究工作,例如高效疫苗株筛选、基因重组疫苗等,早日开发出有效的疫苗,为有效防控乃至最终消灭小反刍兽疫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信爱国,杨仁标,向文彬.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
医学报,2003,25(2):152-154.
[2] Dhar P,Sreenivasa B P,Barrett T,et al. Recent epidemiology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 [J]. Vet Microbiol,2002,88 (2): 153-159.
[3] 王志亮,包静月,吴晓东,等.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报告[J].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 (8):24-26.
[4] 骆学农,郑亚东,才学鹏.小反刍兽疫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科学,2007,37(11):994—999.
[5] 蒋 梅,杨仕标,张念祖,等.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趋势与防控[J]. 动物医学进展,2007,28(增):88-91.
[6] 徐向明,张 泉.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 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