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排序教案

排序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25 16:54: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排序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排序教案

篇1

召开区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会2011年年会,举办校长和镇(办)教育助理员论坛,交流研究成果和挂职学习体会。深入开展校长读书工程,以小学校长研究会为载体开展校长读书论坛活动,充分利用校长博客、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小学校长教育论坛,加强交流,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启动新一轮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并向副职延伸,举办第十期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培训成绩计入校长档案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借助研究会、名校长工作室等载体,加强我区校长同省内外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以多种形式将镇办教育助理员和名校长外出学习的经验分区域,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广泛传播。

二、开展“百位名家名师进活动”

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积极邀请全国教育名家名师来我区中小学送培、送教、送研,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分享优质培训资源。今年3月份,举办“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基地”项目启动仪式暨“百位名家名师进”活动的开幕式。借助中国教育学会先进的教育资源,利用知名的专家和名师,引领和培养区骨干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觉性;提升全区教育培训的品质,通过名家名师和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进一步发挥区已有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名师工作室,带动更多教师加入名师成长行列;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提高区域教师群体专业素质的有效培养途径和评价机制,建立名师后备资源,扩大骨干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师资质量,打造教育核心竞争力。

全区各个学校都是名家名师进活动的基地,各学段的全体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各单位要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通力协作,妥善安排,保证全区活动协调有效的开展。

三、全区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培训

与知名外语培训机构合作,借助先进的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和培训力量,开展全区英语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先期做好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重点是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训。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到初中和高中学段,通过培训,为我区英语教学的新突破打下基础。

四、多形式、分层次开展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1、认真落实教师培训的课程化体系标准,定期做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去年下学期,我们已经成功开展了全区小学教师师德远程培训,从课程开发到管理模式、作业的评论反馈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受到了一线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优秀学员;今年将按计划开展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以求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活动安排另行下发)

2、做好各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检查、指导、组织考核、学分登记认定等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区校本培训评估标准》《区继续教育评估细则》。开展第二批校本培训示范校评选工作。以校本培训示范校的评选为契机,促进校本培训规范有序地开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2009-2013年)的通知精神,制定《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各单位应以继续教育学分为总抓手,积极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认真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3、继续开展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启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关于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对全区幼儿教师进行一次系统的全员培训。今年完成农村小学音美教师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训工作。提升农村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推进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和“五课功”技能培训。通过各种导学活动,努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五、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各项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篇2

1、我左式与对方右式对峙(图1)。

2、我主动进攻,右脚向右前方斜上一步,同时左手以拳背为力点,经右向左前方鞭击对方面部(图2)。

3、动作不停,我左脚上步落于对方右腿的后面,脚尖内扣,以我左脚扣住对方右脚,同时再以左鞭拳攻击对方腹部(图3)。

4、紧接上动,我左脚脚内侧紧贴对方右脚腕,突然用力向后回拖,令对方重心倾斜而跌(图4)。

要领说明:

上右步要轻快,左鞭拳攻面要松脆。上左步扣脚与左鞭拳要协调配合,上左步须快而到位;左拳鞭腹要快狠。左脚回拖应擦地而行,借助向右扭腰之势爆发用力。此技乃上、中、下三路连攻,其方法刁钻,实用性高。斜上右步是为上左步扣足创造一个适宜的距离和角度;而上鞭拳则是有目的地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上左步扣脚时以鞭拳击腹实乃以拳掩(掩护)步,藉此提高扣足的成功率。无论鞭拳击腹是否命中,只要顺利扣足,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拖其脚,使对方反应不及而跌。

二、牵引拖脚

1、我左式与对方左式对峙(图5)。

2、对方进左步,同时发右直拳猛攻我中盘。我速右转身侧闪,同时双手向右后拔引对方右臂(图6)。

3、动作不停,我速以左脚扣住对方左脚并回拖,致对方前倒(图7)。

要领说明:

双手拔引对方右臂要准确、及时、圆滑,与转体协调一致;左脚扣拖须快猛。这是借力顺打之技,当对方大步冲前,直线猛攻时,我以此技法对应常获良效。其重点在于准确把握时机,顺人之势,借人之力。

三、削喉单拦扫勾脚

1、我左式与对方左式对峙(图8)。

2、对方进左步,用左直拳攻击我胸腹部。我左掌向下向左拔压对方左臂(图9)。

3、动作不停,我右脚向前上步落于对方左腿之后,同时左掌以掌内侧为力点,经左向前向右削切对方颈喉部(图10)。

4、紧接上动,我右脚脚尖内扣,以脚内侧为力点处从右向左勾扫对方左脚,同时右手向右横拔对方胸部,上下交错用力使对方倒地(图11)。

要领说明:

左手拔压应以手腕翻转的力量为主,骤发冷劲。左掌削喉要快捷准确,切忌僵硬。上右步时,我右脚务必落在对方左腿的后面,为下一步的勾扫脚做好准备。勾扫脚与拖脚有所不同,拖脚乃脚掌贴地面拖之,而勾扫脚则是边扫边向上提脚勾挑。

四、踩扫连环

1、我左式与对方左式对峙(图12)。

2、我突然左脚前跳,右脚脚尖外展,以脚跟为力点向前蹬踩对方左腿胫骨,同时左手前伸按压对方左手腕。对方见我攻来,两脚速向后跳闪(图13)。

3、动作不停,我右脚积极向前落地,同时左脚由后向前向右勾扫对方左脚,左手向左横扫其颈部,令对方摔倒(图14)。

要领说明:

左脚前跳、右脚蹬踩、左手按臂须同时完成,动作要突然神速。继后的落右脚左勾扫脚与左手横扫要紧凑连贯,不能脱节停顿。该技法注重手脚并用,一发连环,每一脚法配一手法,使对方眼花缭乱,防不胜防。

注意:在该技法中,我左脚勾扫的最佳时机是对方左脚跳起后刚落地之瞬间,若把握好这个时间差,对方是难于躲避的。

五、反拦抵脚

1、我右式与对方右式对峙(图15)。

2、对方进右脚,用左脚勾扫我右脚,同时右手拿我右手腕,左手横拔我胸部或颈部(图16)。

3、我右脚迅速提起,同时左手向下按压对方左手,随即右脚对方右腿的后面,右手用力向右后横拔对方喉颈,使对方后倒(图17)。

要领说明:

反应要快,右脚提起要及时,使对方左勾踢失去目标。左手下按要准确迅猛。插腿应快而到位,我右脚必须插在对方右腿之后面并紧紧贴住其右腿,注意脚趾要抓地,使我右脚固定不动,犹如落地生根。右手横拔力量要充实,手掌与前臂一同发力。此技主要用于破“单拦(即单手横拔)扫脚”,其动作有一定难度,需久经训练(对操)方能掌握其技巧。

六、侧牵横筛脚

1、我右式与对方左式对峙(图18)。

2、我右脚向前进步落至对方左脚之内侧,左脚跟着右脚向前滑进,同时左手呈爪抓向对方面部。对方抬左手挑架(图19)。

3、动作不停,我左手速叼抓对方左手腕并用力向左后猛扯,右臂托住对方左臂往左后横向用力,同时右脚向右横筛(挂)其左脚内侧,使对方失去平衡(图20)。

要领说明:右脚进步要到位;左爪抓面后要顺势拿住对方左手腕,抓握要有力,牢固。向左后横向用力与右脚横筛要同时并发,上下拧成一股劲。用此技法进攻时,应审时度势,如果我抓面时对方左脚大步后撤,我右筛脚则无用武之地,这时我应改用其他方法对应,切勿生搬硬套。

七、解锁挂扫

1、我左式与对方右式对峙(图21)。

2、我进左步,以左直拳攻击对方上盘。对方左手拿我左手腕扭拧,右手推压我左肘,欲将我左手反拧于身后(图22)。

3、我迅速弯腰弓身,右手着地支撑,同时右腿屈膝下蹲,左脚向后猛力挂扫对方右脚内侧(图23)。

要领说明:

反应要及时,动作要快速。挂扫脚要迅猛突然。本技属顺势回招,对方企图用拧臂压肘之法拿住我,我则当机立断,顺其扭臂之势弓身挂扫脚反击,以干脆麻利之方式破坏对方身体平衡,既使我左臂摆脱对方控制,又能给予对方有力还击。

八、挤肘内扣脚

1、我左式与对方右式对峙(图24)。

2、对方进步逼近,用右掌猛劈我头面部。我双手交叉(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向上架住其右臂(图25)。

3、动作不停,我右脚前垫,左脚向前绕过对方右腿落至其右腿后方,以脚跟扣住其右脚,同时左手屈肘,用左肘自左向右摆撞对方右肋部,将其击倒(图26)。

要领说明:

两手上架要准确,发力要猛。随后的进左脚扣足与左肘撞击衔接要紧密,迅猛有力。该技法简捷明快,方法独特,既打人又跌人。其精妙之处在于扣足,若做到扣足快而准,再同时配以凶猛肘击,常可一招奏捷。

九、斜走后踩脚

1、我右式与对方右式对峙(图27)。

2、对方进右步,右直拳猛击我中、上盘。我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身体左闪,右手搂抓对方右手手腕并向后下方捋带(图28)。

3、动作不停,我右脚迅速提起,以脚外侧为力点踹对方右腿膝关节后侧(图29)。

要领说明:

跨步闪身须及时,抓腕要准确,捋带要有力。右腿踹膝应做到快速、准确、凶猛。两个动作要一气呵成,不可停顿。本技法讲究拿打合一,相辅相成。抓腕向后下方捋带是重要一环,其作用是:造成对方重心倾于前脚,令其前脚活动不便,不但不能提膝、起腿反击我,而且难以及时移脚躲避我踹踏。

十、转磨脚

1、我左式与对方右式对峙(图30)。

2、对方进右步,右拳直击我中、上盘。我用左臂向右格开来拳(图31)。

3、动作不停,我上体稍向下伏,左脚掌向内碾转,身体右后转,同时右腿顺转体之势伸直贴地向右后横扫对方右腿,把对方扫倒(图32)。

要领说明:

格拔要及时有力。左脚内碾、右后转身、右腿后扫要配合一致,力求突然快狠。此技法旨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奇制胜。在实战中偶然用此技法作闪电式突袭,往往见效卓著。注意:此技法中的后扫腿为高后扫,有别于双手撑地的下蹲(支撑腿深蹲)后扫腿。高后扫腿的特点是预兆小,速度快,突发性强。

十一、踩脚抛托

1、我右式与对方右式对峙(图33)。

篇3

在“通向数学”课程中班上学期的“做排箫——按长短排序”活动中,幼儿要给一组材料(即“排箫管”)按一定的顺序排队。我班幼儿已有按长短排序的经验,他们在小班下学期就进行过“孙悟空的金箍棒”的活动,但中班的“做排箫”活动与之不同的是:排序材料的数量不同,由原来的5根“金箍棒”增加到7根“排箫管”;排序的范例不同,由原来的全范例改为半范例;操作方法不同,由对应匹配的排序变为对齐上端基线的排序。这种变化符合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是以感知量的差异为基础来学习排序的,他们根据范例操作,而且最多只给5以内数量的物体排序,以初步体验“序”的含义;中班幼儿则要在原有按全范例给5个不同长短物体排序的基础上,发展为比较多个物体的长短并排序,从而丰富和拓展学习经验,加深对“序”概念的理解。因此,在“做排箫”这一活动中,中班幼儿不仅要面对排序材料数量增多的情况,还要在“按基线排序”规则的限定下脱离全范例的提示,突破“重叠对应、逐个匹配”的已有策略,自主地运用“观察比较、两两比对”等方法解决长短排序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1 第一环节:发现规律,明确要求

排箫这种乐器虽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但其按长短有序排列的结构特征却十分明显。为了较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操作规则,我先从“认识排箫”入手,引导幼儿观察排箫图片,发现其“管子长短不一”“管口一端平齐”的特点和“由短到长”的排列规律,从而明确“做排箫要对齐上端基线、从短排到长”的要求。

2 第二环节:操作体验,分层指导

对排序规则的理解和迁移运用,需要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体验来获得。我根据班级人数和实际情况提供了新活动“做排箫”(2组)、平行活动“大象运木头——按长短给木头排序”(2组)、巩固活动“给金箍棒排长短”和“娃娃排排站”等,让幼儿在不同的小组操作活动中积累连续量排序的经验。

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遵循“观察在先、指导在后”的原则,根据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和排序水平给予适时的指导。

表现1:个别幼儿只能借助半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排出前三根“箫管”,而对排列后面四根“箫管”感到困难(见图1)。

分析:这类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从短到长的“序”的意义,只能运用小班时学过的重叠对应的方法逐个匹配,还难以理解“箫管”之间的长短关系。

指导策略:我先肯定幼儿的排列结果,再引导幼儿观察半范例,然后鼓励他们接着排。如果幼儿仍觉得有困难,我就提供全范例,鼓励他们先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排,并指导他们口头描述排列规律(一根比一根长),进一步感知从短到长的“序”的意义,再引导他们观察全范例,进而让他们在半范例的基础上再次排序,从而加深他们对“序”的意义的理解。

表现2:个别幼儿能按长短排序,但个别“箫管”的顺序出错了(见图2)。

分析:幼儿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对从短到长的序列关系的认识还不巩固,一旦材料数量增加,便出现排序困难的现象;也可能是幼儿在排序过程中对物体之间差异的观察比较不够细致而出现错误。

指导策略:我先观察幼儿能否自己发现错误并加以调整,如若不能,则请他们仔细检查排序结果。如若还是未能发现,则请他们将自己的排序结果与范例板上的“排箫”进行比对。采取以上方法后,如若幼儿仍看不出自己的错误,则指出其排序的错误,鼓励其自己调整顺序。

表现3:多数幼儿能快速排序,但未能注意“箫管”的摆放方向,导致“排箫”的竹节线参差不齐(见图3)。

分析:这类幼儿之所以能较好地完成排序任务,是因为基本理解了“从短到长”的排列规律,但由于对排箫缺乏经验,未能关注到“竹节线”这一特征,在对照范例排序时也未能观察到这些细节。

指导策略:为了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细心操作,我会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他们自己检查排序结果,看能否发现细节上的差错并加以调整。如果幼儿未能看出,则请他们对照范例板中的排箫图仔细观察。如若还有困难,则指点着幼儿排列的参差不齐的“竹节线”提示幼儿:“图上的排箫和你的排箫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怎么调整?”

表现4:少数幼儿既能顺利排序,也能较好地顾及管口、竹节线平齐等细节(见图4)。

分析:他们已熟练掌握排序方法,也能关注到细节问题。

指导策略:对于能正确排序的幼儿,我仍会进一步加以引导。我通常会通过提问“你是怎么排的”鼓励幼儿完整表达自己的排序方法和结果,从而加深幼儿对“长短”概念的理解。对于排序能力稍强的幼儿,我会从中抽掉一根“箫管”让幼儿重排,即让他们尝试将抽掉的这根“箫管”正确地插回到长短序列中去,以此来考察他们对“序”概念中隐含的量的相对性和双重关系(即序列中的每根管子比前面的长、同时比后面的短)的理解水平。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脱离半范例自主进行长短比较和排序。

3 第三环节:交流评价,经验分享

在数学活动中,活动后的交流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可借此引导幼儿讨论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提升和拓展经验。因此,我会结合幼儿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评价内容和交流方式。

针对本班幼儿排序完成度较高的情况,我选择“提升经验”作为交流内容。我先请幼儿完成6根“排箫管”的排序操作任务,再抽掉其中一根,请幼儿思考、讨论怎么把它放回合适的位置,从而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每根管子比前面长比后面短的序列关系的认识,理解量的相对性和双重关系。同时,在大家共同检查结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排箫管竹节线要平齐”这一细节。

幼儿的排序水平虽然有高低之分,但他们都不乏自己的认知策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表现,让幼儿交流、分享排序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鼓励幼儿展示不同的排列方式。帮助幼儿学习用合适的语词(从矮到高、从短到长)加以准确表达,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经验。

三、教学感悟

1 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当,以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索

就本活动而言,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指导幼儿明确排序规则,但不宜直接传授“符合逻辑的方法”,以防限制幼儿自己探索排序方法的空间,剥夺幼儿自主迁移运用已有经验、独立思考、自主操作的机会。因为教师可以“教会”幼儿排序的方法,却无法让幼儿有效获得关于序列的逻辑知识。序列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需要幼儿自己通过操作和体验来不断建构的。活动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的指导,但这种指导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观察和等待上,即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等待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干预性甚至强制性的指导只会干扰幼儿的思维活动,也难以帮助教师很好地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只有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才有助于幼儿明确方向,进而更有效地推动幼儿的探索。

2 数学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自主探索和操作,也需要与同伴交流

就本活动而言,无论是在活动开始、中间还是结束环节,幼儿倾听同伴对排箫特点的分析、对箫管排列规律的解读,旁观同伴的排序活动,在检查排序结果、纠错、解决问题等过程中与同伴交流,接受同伴的建议,交流各种排序方法,等等,都有助于排序经验的建构。

3 数学活动中幼儿感知数学概念不仅需要观察和操作,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

篇4

1 前15分钟,强化听、说训练

在整堂课的前15分钟,首先学习本课的单词,让学生合上书,听几遍录音,把听到的会写的单词记下来,然后打开课本,核对所写的单词,从而知道本单元的同音词、同义词以及特殊单词的发音,然后把一词多义、多种用法的单词板书在黑板上,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联想,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比较它们的异同。例如上Project English Topic 1 单词时,我把policeman、policewoman、postman、fisherman 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它们的构词、发音特点,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用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对单词的读音,书写有了初步了解、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多动脑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

2 利用⒛分钟,优化课文教学

2.1 让学生捕捉信息,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本单元中单词汉语意思的提示,让学生猜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例如八上Project English Unit 1时,通过单词sport(运动、活动)的意思可知该单词与体育等有关,根据提示我就让学生想上体育课通常有什么项目与学生有关,学生很快就喊:跑步、打篮球、踢足球、跳远等。于是我提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一:,Ann likes sports.通过这种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捕捉信息的能力。

2.2 听录音,试填课文。

课前,我先设计本节课课文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Does Ann like sports?

What is she going to do ?

听几遍录音,先回答这2个问题。

然后学生细读课文,并根据老师提问再回答这些问题

2.2.1 What does Ann often do on Sunday?

2.2.2 How often does she go cycling ?

2.2.3 HHHow long does she spend in the gym?

2.2.4 How does she play baseball ?

2.2.5 Will her classmates cheer her on ?

接着,我又把主要内容留下空白,用彩色粉笔划上横线,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提示,试作填写空白处所缺内容的练习,然后让他们打开书,核实所填答案,了解课文大意。

go cycling twice a week

take part in the high jump

take part in the long jump

2.3 讲解课文

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弄清本文的时态,并试着讲解课文中的重难句子,然后我再归纳总结。例如讲解Project English U1 Topic 1 Section D Thy are leaving for Japan…这个句子时,我就问学生,如果他们作为教师该怎样讲这个句子?我分别提问了四位同学,甲说,这个句子应讲leave …, 离开某地 …….. 乙说 leave for…;去某地…… 这样句子的重点就出来了,于是我归纳讲解了这个句子。这种让学生试讲的方法,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多数学生都尝到了试当老师的滋味,使他们不断处于积极思考和主动回答的兴奋状态中,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篇5

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通过教材“教什么”和“如何教”,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来实现的。所以教材的安排应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内容的安排应该从这些方面来考虑。

一、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逐步发展的

现在心理学,大多数被认为,是先从量变到质变的结论。人的发展,是从连续性到阶段性的发展,先是知识量的增加,到一定时候,再到质的变化。明白了量变到质变以后,就可以回答为什么学习要循序渐进了。所以教材编写时应充分注意这些问题,不要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了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

“解三角形”这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在学习了必修四的“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三角恒等变形”之后,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知识有一个量的积累,进而在学习“解三角形”这章应该就比较能够体现这一循序渐进的、逐步发展的学习过程。而北师大版的新教材必修五的安排是先学习“数列”后学习“解三角形”,本人觉得不妥,违背了这一学习规律。学习,要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域的概念,也就是,要教的知识,是在激发学生潜能就能解答时,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材的安排要符合这个规律。

二、教材需将不同类型内容相互沟通

教材在呈现数学知识的时候,由于文本表达的局限性,这些结构关系可能被“隐藏”起来。但是不能有明显的跳跃,让人产生隔阂。对学生和不少教师来说,他们所看到的本来就是零碎的显性知识。而且,“教材知识”要变为“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的“加工”。教师也要研读教材,把握知识体系,根据教材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选择和组织“结构化”知识,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建构。而新教材在安排内容时更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使不同类型内容相互沟通,以便教师更有效地做到这点。

三、课程内容的呈现,应反映教学发展规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呈现,应反映教学发展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新课程应该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北师大版教材虽然很多地方都加入大量的引入,有些地方还有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但是,在必修五,几章内容的安排,却脱离了这一规律。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学会思维进而学会学习,这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只有知道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教师的教学要做到这点,新教材更要体现这一教学发展规律,不是一味体现与老教材不一样,似乎是在搞创新,而把数学知识随意安排。把一个与“解三角形”关系很小的“数列”知识插在中间是怎么说也是不合理的。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数学教育的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并不能靠制定新标准、编写和使用新教材而得到彻底解决。课标、教材的改变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始终应是教改的主旋律,课改主旋律最直接的体现当然是我们的教材,如果我们的教材都不能体现这个课程内容的呈现,反映教学发展规律,那么我们教学课堂,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就肯定要大打折扣。

当然,课程改革是时展的需要,现实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教材在一些内容的安排中,有些实在不太完善的地方。但抱怨没有用。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也就是从自身做起,把握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在一些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上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愿我们共同努力,不懈追求数学教学的本来面目,为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团队知识网络的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71201072)和南昌大学校教改课题“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教师情绪为中介”的成果之一。 摘要:教学效果是高校本科专业课程追求和优化的目标,而教师的合理安排对教学效果又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提出教师安排对教师情绪和学生情绪产生影响、教师情绪与学生情绪互相影响、教师情绪与学生情绪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等三条假设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设计和发放问卷量表。经过模型拟合,发现教师安排确实通过影响教师情绪和学生情绪这条中介路径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但学生情绪对教师情绪的影响关系并未得到验证。最后,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为优化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和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教学效果;教师情绪;学生情绪课程安排是大学教务管理中一项重要而且繁重的工作[1],但目前的本科专业课程安排方面大多数时候仅考虑到教室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冲突解决与合理利用问题,却很少从人文关怀或心理学角度考虑不同课程安排对教学效果可能产生的影响。虽然有些高校在排课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比如高校在排课时往往要求杜绝重复排课、连排课等现象[2],但在科学合理的排课方式对本科专业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方面还是缺乏完善的理论支持。在教师情绪研究方面,Osborn M、Little J.W、Leach C.W、Zembylas M等都进行了相关研究,形成了教师情绪研究的个人内部心理特征、社会关系体验、权力关系与情绪规则等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3]教师课程的合理安排会影响教师情绪,教师情绪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的合理性应该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测量以教师情绪和学生情绪为中介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路径和系数,为合理进行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师安排提供理论指导。

一、研究假设

(一)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对教师情绪与学生情绪的影响

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的合理性,可以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截面结构(即一个时间段内为同一个班级学生讲解多门课程)、时间结构(即连续的不同时间段为同一个班级学生讲解多门课程)以及规模(一名教师为一个班级所讲专业课总量)、比率(一名教师为该班级授课数量与该班级专业课总量的比率)、密度(单位时间同一名教师为同一班级所授专业课时量)等。据调查,当一位教师频繁地出现在同一个班级的同学面前时,学生对教师的厌烦感将逐渐增加,而新鲜感却逐渐下降。同样,当一位教师需要频繁地为同一个班级学生授课时,即使讲授的是不同课程,教师的责任感也会慢慢下降,而疲惫感会慢慢增加。即使是一位受到学生认可和尊崇的老师,如果他频繁出现在同一批同学面前授课,其被认可与尊崇的程度也会慢慢因学生忽视而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本科专业课程在教师安排上规模、结构、密度等方面参数加大,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情绪将呈边际递减而消极情绪将呈边际递增规律。因此,本科专业课程如何安排教师,教师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安排教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生的情绪,进而可能影响到教学效果。

假设1(H1):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会对教师情绪和学生情绪产生影响。

H1a: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对教师情绪产生影响;

H1b: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对学生情绪产生影响。

(二)本科专业课程教师情绪与学生情绪的相互影响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他的情绪通过表情、手势、语调等外在表现牵动着学生的目光。一个不善于控制情绪的高校教师,他的情绪将弥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让学生受到传染。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除了观察思考等认识活动的一系列动作外,同时还依靠兴趣、情感、意志、毅力、志向等动力系统的激发。[4]如果教师情绪饱满,则课堂氛围良好;如果教师情绪低迷,则课堂氛围散漫。教师情绪通常通过教师授课的面部表情和语言特点来反映,积极、有力但又语速和缓的授课语言往往能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5]依靠教师情绪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的教学手段。

大学阶段是人生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大的时期。[6]据统计,很多大学生有不同程度负面情绪或心理障碍,比如自卑、羞涩、愤怒、恐惧、厌恶、焦虑等,而且这种负面情绪会投射和传染,有可能扩大后直接影响宿舍文化、班级文化,从而造成巨大影响。很多高校教师表示,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班级讲授同一门课程可能取得非常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就在于班级文化不同。对于一个学生反馈、互动良好的班级,教师不仅能通过互动加强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能从学生良好反馈中获得鼓励和自信,对教师自身也能形成一个正激励。而对于一个班风较差的班级,例如很多学生迟到、学生不愿听讲、学生起哄等,将直接导致教师上课积极性下降,教师与学生间达不成一致诉求,课堂效果就会较差。[7]

·课程与教学· 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教师和学生情绪为中介 假设2(H2):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情绪与学生情绪相互影响。

H2a: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情绪对学生情绪产生影响;

H2b: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情绪对教师情绪产生影响。

(三)教师情绪与学生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师活动在本质上是情绪性的,教师的情绪劳动必然对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成绩产生重要影响。[8]饱满的教师情绪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9],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强化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情绪还能增强个人效能感,良好氛围中教学的教师通过感受到学生的鼓励而得到正激励[10],从而提升个人愉悦感和教学自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更具积极性、更主动和自信。而教师的不良情绪则不仅让教师自己丧失教学兴趣,而且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一旦这种不满达到一定程度,而教师又处于暴躁情绪下,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对立和冲突[11],导致课堂教学的彻底失败。

当学生有负面情绪时,将使得学生对教师授课产生厌恶或抵触心理,从一开始就排斥教师的授课,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具体表现上而言,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体现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张建荣等的调查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影响,不同成绩等级学生在调控自我情绪和调控他人情绪两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12]陈瑞莉也提出,较高的学生情绪智力,将有利于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建立友善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质量。[13]

假设3(H3):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情绪与学生情绪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H3a: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情绪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H3b: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情绪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二、模型设计

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采用截面结构、时间结构、规模、比率、密度等5个方面来测量,教师情绪和学生情绪都可以分别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来测量[14],而教学效果则可以用(课上的)师生互动、(课下的)师生关系、(课程结束后的)学习成就感和考试成绩等4个指标来考察。[15]其中,教师的积极情绪包括积极心境(普适性的形态积极平和)和积极情绪体验(偶然性的精神或心情舒畅)两个测量指标;教师的消极情绪包括情绪衰竭(讲课缺乏精神)、去个性化(讲课无个性、缺乏创新)和低个人成就感(讲课无法得到认同或成就感)三个测量指标。[16]而同时,学生的积极情绪包括认可度(对教师授课仅表示认可)、愉悦度(认为教师授课让人非常愉悦)、参与度(愿意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三个层面;学生的消极情绪包括普适性厌恶度(就是不喜欢上课)、选择性厌恶度(不喜欢听该教师上课,认为他讲得不好)和抵触度(逃避上该教师的课,易于与教师起冲突)。

据此,可设计以教师情绪和学生情绪为中介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路径测量模型,如图1所示。图1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测量模型

三、问卷调查

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测量模型的测量指标中,“教师安排”和“教师情绪”的变量题项是由教师回答的,而“学生情绪”和“教学效果”的变量题项是由学生回答的。因此,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分别设计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但由于教师与学生是对应关系,所以发放调查问卷时又应将学生与教师联合起来,合为一个组别来形成样本数据。调查问卷采用李可特5级量表形式,调查问卷的题项设计如表1所示。

在设计调查问卷并试测评后,采用如下方式开始正式的问卷发放工作:首先,从南昌大学采用滚雪球的方式邀请到了150位专业课教师,让他们针对其正在上的一门专业课填写“教师调查问卷”中的题项;其次,让他们随机寻找班级上的一位学生,填写“学生调查问卷”中除“考试成绩”以外的所有题项;最后,在期末考试过后调查者打电话咨询教师获得填写问卷学生的成绩情况。补全所有问卷并回收(在回收学生问卷时,我们采取调查员直接回收而非主讲教师回收的方式,尽量避免学生因怕教师看到其题项答案而故意选择好答案的情形发生),将教师问卷和对应的学生问卷合为一个样本组别。问卷自发放至回收完全,历时半年,获得有效样本数据11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78.67%。各变量样本数据统计指标值如表2所示。

四、模型拟合

首先,采用SPSS 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然后对教师安排、教师情绪、学生情绪、教学效果等四个潜变量的16项指标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EFA提取的因子与本文的初始假定完全符合,Bartlett’s球形检验在p

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绝对拟合指数χ2/df 的值是1.72,小于2;RMSEA为0.02,小于0.05;GFI、AGFI分别为0.96、0.94,均大于0.90,这些绝对拟合度的数值说明模型的适配度良好。简约拟合度PNFI、PGFI分别为0.72、0.63,均大于0.50,表明模型整体比较简约。增值拟合度NFI、RFI、IFI、TLI、CFI也均大于0.90,表明假设理论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整体适配度较好。由此说明,模型的结构方程的拟合指标符合既定要求,提出的理论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度均优良。基于以上分析,接下来本研究进行路径分析,检验模型的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结果如表5 所示。模型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H1a、H1b、H2a、H3a、H3b等5个假设,但拒绝了H2b。也就是说,学生情绪对教师情绪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对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3,T值为-0.57。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师安排状况对教师情绪与学生情绪均产生显著影响,科学合理的教师安排将有利于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情绪,缓解教师与学生的消极情绪;(2)本科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情绪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但学生情绪对教师情绪的逆向影响未得到验证;(3)教师情绪与学生情绪均对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较高的积极情绪和较低的消极情绪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五、对策建议

综上可知,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通过教师情绪和学生情绪的中介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路径基本得到验证,科学合理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将通过情绪作用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各高校在安排本科专业课程教师时除了要遵循效率优化原则以外,更要依循教师的情绪工作规律,务必从教师安排这个源头上为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1)科学合理的安排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尽量降低教师对同一个班级连续授课的密度,高度协调不同教师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课程安排情况,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正常比率,尽量避免教师与学生过重的教学或学习工作量。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应适时开展专业课程教师合理安排情况的调查工作,积极主动地为存在不合理课程安排的教师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督导听课听取学生对教师合理安排情况的反映,在学生网上评教工作中增加对评教低分教师的原因分析,考察其是否受到不合理安排教师情况的影响。

(2)重点照顾教师情绪。对于部分教学工作相对较为繁重的教师,应考虑为其减负;对于教师安排不过来的情况,也要对相应的教师做适当的补偿,以协调这些教师的教学情绪。对于收入较低或家庭负担重的教师,要从生活上或事业上对其表示关怀,要保证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要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教师压力释放活动,通过娱乐和休闲来保证教师情绪的适时调整。要对教师的情绪调整进行引导和培训,增强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同时还要定时开展教师情绪测评工作,为情绪低落的教师职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3)兼顾考虑学生情绪。紧抓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对存在消极情绪的学生给予关心和照顾;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密度和相关任课教师,保证学生对教师的新鲜感和信任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加以培训,强化教师对学生情绪的引导和控制能力;鼓励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与课下互动,增强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联系;做好学生情绪的测评工作,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心理人格的健全。

(4)系统提升教学效果。统筹考虑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教师情绪和学生情绪等软因素对教学效果的正负向影响;在本科专业课程教师安排的时间、密度等方面兼顾考虑它们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务管理部门务必要做好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教师安排工作;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做好情绪互动,为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情绪提供适度的引导和激励。

当然,本文也有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样本都来自于一所大学,而且采用的是滚雪球这种非随机抽样方式,样本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量表的方式获得,而且有很多都是测量情绪和心理等不可观因素,这些情绪可能受教师与学生的当时状态影响较大,数据的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与学生调查问卷匹配时,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一的关系,学生的样本数量相对而言并不太够。后续研究我们将扩大取样范围,增加一些客观可测因素,并希望通过建立教师与学生的一对多关系量表来扩大样本数量,以建立更具质量的测量模型,进一步检验模型假设的有效性,为统筹考虑教师安排、情绪和教学效果的关系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罗宏.教务管理课程安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刘江亭.以人为本——优化大学课程安排及调度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164.

[3]尹弘飚.教师情绪研究:发展脉络与概念框架[J].全球教育展望,2008(4):77-82.

[4]黄春丽.浅论教师情绪的起因及调节策略[J].考试周刊,2009(2):24-25.

[5]李晓玲.关于教师言语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绪影响的调查[J].教育科学论坛,2007 (4):52-53.

[6]杨俊峰.加强学生情绪管理,培养学生情绪智力[J].知识窗,2010(12):19.

[7]刘英.学生情绪智力评价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姬兴华.教师情绪劳动与组织承诺的关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1-93.

[9]葛军国.教师情绪的饱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J].新课程(教研),2010(5):7.

[10]陈秀敏.教师情绪表现与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 672- 674.

[11]贲丽娜.谈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与调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4):81-82.

[12]张建荣,陈树婷,何贤晨,陈定湾.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基于浙江省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浙江社会科学,2008(9):119-128.

[13]陈瑞莉.论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46-49.

篇7

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实践。为了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我校相继建设了数十座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技术硬件的支持下,我系领导积极提倡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活动的方式。我们课题组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本专业各教学环节改革作了比较系统而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我们承担的陕西省教改项目“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西北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电子线路”、“软件技术基础”、“电子线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教学研究,从基础教学到专业实验大面积采用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影像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许多课程教师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的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活动的导演者。而学生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能有机会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充分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卫星广播通信技术以及新的教育技术设备。学生参与操作,发现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们协商讨论,理解知识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育技术应用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1建立适应新教学环境的教材体系

在新的教育技术环境支持下,建立适应新教学环境的教材体系,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我们首先对面向全系所有专业开设对后续理论和实践课程影响较大的基础理论平台课全面展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电路基础理论课。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理论还要消化大量工程实例。为了在有限学时(60学时)完成所有知识传授,结合课程新教学大纲制作出全部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和部分重点章节的教学课件并在99级到2001级的教学中投入使用,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并具有以下特点:

1)电子教案按照知识结构安排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多级放大器、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器、信号运算处理电路、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电路以上内容形成完整课程体系,并不衣服某本教材,所选教材可以作为参考资料。

2)采用Powerpoint设计,能够适应课堂教学要求。由于每张幻灯片安排自定义动画效果,所以授课时能够根据要求“书写”版面,完全吸收了原先课堂授课的优点,幻灯片上制作了大量电路图片,数字公式及大量文字符号,并用不同颜色反映知识内容,突出重点。

3)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制作多媒体动画,是难于用文字讲解、难于理解的内容变的简单明了,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教案及其多媒体课件已经使用三届。今年我们又根据使用情况对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修改,将文字内容充分条理化、提纲化,更加突出难点和重点。另外,又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再配合布置供学生课后阅读的文字材料,在教学检查中的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评估都表明,这一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中,以前我们曾经采用过清华大学出版的多媒体课件,但由于课件模式固定,不能按教师模式选择内容,设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克服这一问题我们组织力量自己动手设计了这套完整的电子教案,可以随时修改充实。我们正在进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教案开放平台”的研制,现以形成基本框架,具有进一步开发推广价值。

最近,我们组织了对该课教学效果的调查,收回70份问卷,从与多媒体相关的内容来看,97.5%的同学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媒体质量的评价是95.7%的同学认为版面设计合理美观;97.1%的学生认为语言、文字符合规范;对图象质量的满意度为94.3%对动画与视窗的满意度为88.6%,而100%的同学认为老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我们认为学生对多媒体质量特别是动画与视频效果要求较高,需要我们在媒体设计上进一步下工夫。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软件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对软件基础类课程,其特点是课本算法程序单一、固定且较多,这就容易造成学生思路不开阔,板书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根本上克服了这一弊病。教学环境采用交互式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和微机原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原来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提高了教学水平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软件技术基础”课课件的制作上,在设计问题上,只设计问题的要求,而不设置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发散的思索问题。例如,在讲排序这一节时,只给了一组记录关键字序列{47336182721125475702}让同学讨论用快速排序和希尔排序两种方法写出每一趟的排序结果,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选择不同的分界值和步长进行每一趟的排序。虽然每个学生每一趟的排序结果可能不同,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时老师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

3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加强专业课程技能培训

培养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而教育技术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年级开设的“现代电视接收技术”,其内容抽象,学生感性认识差。结合改进专业实验内容,我们建立了卫星地面站和采用其它一系列教育技术设备,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视频信号的解调、调制、记录、编辑以及对网络信号进行分配设计的全过程,收到显著的效果。通过卫星地面站的调试使学生亲自动手调试接收位于太空不同经度的广播通信卫星信号,既可以解调出不同制式的电视信号,也能调出计算机网络通过微波传递的“数据包”。再把解调出的视音频信号,自己动手调制成RF信号;为了让同学了解视频图象各种记录格式的特点,放映视频记录格式比较影视课件,使课堂上冗长繁杂的理论知识,经生动明了的影视图象、动画、图表简单明了的展现在同学面前,再运用实验室不同格式记录设备用同一摄象机进行记录效果的比较,使理论得以验证。然后采用计算机非线形编辑对视频进行编辑。信号传输则通过CATV工程网络分配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学生把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使同学对视频信号从接收、调制、记录、编辑到分配的全过程有一比较深刻的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又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教育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技能训练的广阔天地。随着它的深入发展,在其它专业技术课中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4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改进基础实验课教学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和“数字电子电路实验”是我们系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其实验量大,课时多,所涉及的仪器多,功能各不相同。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种类复杂,数量大,电路涉及面广。合理的使用电子仪器、明确实验目的,正确的连接电子器件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实验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特别在实验结果不正确时,学生由于经验不足,不知道是仪器的使用问题还是元器件的质量问题,或是接线或参数设置不当引起故障,故障排除率低一起实验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使用WORKBENCH仿真软件,在作实验前利用该软件在计算机上接好电路,调试好参数,作出正确的结果。通过计算机仿真熟悉了实验的电路结构、电路参数、调试要点以及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这样,对实验电路的搭接就比较熟悉,能正确的使用仪器,除了问题又可心中有数的检查,极大的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同时软件仿真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自己设计新颖的实验电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根据初进实验室的学生开始很难掌握电子仪器的使用,我们正在制作正确使用电子仪器的交互式VCD光盘课件,也既将投入使用,这将会很好的解决新生进实验室很长时间不能正确使用众多实验仪器的难题。交互式的VCD课件将适应学生不同要求的学习,为很快进入正常电子线路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

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实践。为了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我校相继建设了数十座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技术硬件的支持下,我系领导积极提倡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活动的方式。我们课题组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本专业各教学环节改革作了比较系统而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我们承担的陕西省教改项目“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西北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电子线路”、“软件技术基础”、“电子线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教学研究,从基础教学到专业实验大面积采用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影像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许多课程教师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的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活动的导演者。而学生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能有机会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充分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卫星广播通信技术以及新的教育技术设备。学生参与操作,发现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们协商讨论,理解知识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育技术应用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1建立适应新教学环境的教材体系

在新的教育技术环境支持下,建立适应新教学环境的教材体系,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我们首先对面向全系所有专业开设对后续理论和实践课程影响较大的基础理论平台课全面展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电路基础理论课。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理论还要消化大量工程实例。为了在有限学时(60学时)完成所有知识传授,结合课程新教学大纲制作出全部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和部分重点章节的教学课件并在99级到2001级的教学中投入使用,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并具有以下特点:

1)电子教案按照知识结构安排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多级放大器、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器、信号运算处理电路、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电路以上内容形成完整课程体系,并不衣服某本教材,所选教材可以作为参考资料。

2)采用Powerpoint设计,能够适应课堂教学要求。由于每张幻灯片安排自定义动画效果,所以授课时能够根据要求“书写”版面,完全吸收了原先课堂授课的优点,幻灯片上制作了大量电路图片,数字公式及大量文字符号,并用不同颜色反映知识内容,突出重点。

3)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制作多媒体动画,是难于用文字讲解、难于理解的内容变的简单明了,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教案及其多媒体课件已经使用三届。今年我们又根据使用情况对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修改,将文字内容充分条理化、提纲化,更加突出难点和重点。另外,又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再配合布置供学生课后阅读的文字材料,在教学检查中的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评估都表明,这一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中,以前我们曾经采用过清华大学出版的多媒体课件,但由于课件模式固定,不能按教师模式选择内容,设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克服这一问题我们组织力量自己动手设计了这套完整的电子教案,可以随时修改充实。我们正在进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教案开放平台”的研制,现以形成基本框架,具有进一步开发推广价值。

最近,我们组织了对该课教学效果的调查,收回70份问卷,从与多媒体相关的内容来看,97.5%的同学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媒体质量的评价是95.7%的同学认为版面设计合理美观;97.1%的学生认为语言、文字符合规范;对图象质量的满意度为94.3%对动画与视窗的满意度为88.6%,而100%的同学认为老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我们认为学生对多媒体质量特别是动画与视频效果要求较高,需要我们在媒体设计上进一步下工夫。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软件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对软件基础类课程,其特点是课本算法程序单一、固定且较多,这就容易造成学生思路不开阔,板书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根本上克服了这一弊病。教学环境采用交互式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和微机原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原来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提高了教学水平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软件技术基础”课课件的制作上,在设计问题上,只设计问题的要求,而不设置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发散的思索问题。例如,在讲排序这一节时,只给了一组记录关键字序列{47336182721125475702}让同学讨论用快速排序和希尔排序两种方法写出每一趟的排序结果,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选择不同的分界值和步长进行每一趟的排序。虽然每个学生每一趟的排序结果可能不同,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时老师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

3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加强专业课程技能培训

培养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而教育技术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年级开设的“现代电视接收技术”,其内容抽象,学生感性认识差。结合改进专业实验内容,我们建立了卫星地面站和采用其它一系列教育技术设备,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视频信号的解调、调制、记录、编辑以及对网络信号进行分配设计的全过程,收到显著的效果。通过卫星地面站的调试使学生亲自动手调试接收位于太空不同经度的广播通信卫星信号,既可以解调出不同制式的电视信号,也能调出计算机网络通过微波传递的“数据包”。再把解调出的视音频信号,自己动手调制成RF信号;为了让同学了解视频图象各种记录格式的特点,放映视频记录格式比较影视课件,使课堂上冗长繁杂的理论知识,经生动明了的影视图象、动画、图表简单明了的展现在同学面前,再运用实验室不同格式记录设备用同一摄象机进行记录效果的比较,使理论得以验证。然后采用计算机非线形编辑对视频进行编辑。信号传输则通过CATV工程网络分配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学生把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使同学对视频信号从接收、调制、记录、编辑到分配的全过程有一比较深刻的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又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教育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技能训练的广阔天地。随着它的深入发展,在其它专业技术课中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4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改进基础实验课教学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和“数字电子电路实验”是我们系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其实验量大,课时多,所涉及的仪器多,功能各不相同。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种类复杂,数量大,电路涉及面广。合理的使用电子仪器、明确实验目的,正确的连接电子器件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实验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特别在实验结果不正确时,学生由于经验不足,不知道是仪器的使用问题还是元器件的质量问题,或是接线或参数设置不当引起故障,故障排除率低一起实验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使用WORKBENCH仿真软件,在作实验前利用该软件在计算机上接好电路,调试好参数,作出正确的结果。通过计算机仿真熟悉了实验的电路结构、电路参数、调试要点以及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这样,对实验电路的搭接就比较熟悉,能正确的使用仪器,除了问题又可心中有数的检查,极大的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同时软件仿真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自己设计新颖的实验电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根据初进实验室的学生开始很难掌握电子仪器的使用,我们正在制作正确使用电子仪器的交互式VCD光盘课件,也既将投入使用,这将会很好的解决新生进实验室很长时间不能正确使用众多实验仪器的难题。交互式的VCD课件将适应学生不同要求的学习,为很快进入正常电子线路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9

一、利用网络,打造有效新课堂

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的作用,学习外地外校的成功课改经验,结合我校(合浦廉州中学)教学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高效大课堂教学模式,其含义就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高效大课堂。

高效大课堂教学模式的体系由四部分构成:

一是双案准备:教师集体备教案,师生共同备学案,这就是合浦廉州中学的一课双案。

二是四习流程:即预习、研习、练习、复习四个环节,既可独立,又可组合,还可循环。

三是电脑操作:老师利用手提电脑教学,学生利用教室里的台式电脑查询探究。

四是多媒体展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案通过教室里的触摸式显示屏在全班展示。

高效大课堂教学模式在合浦廉州中学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地转变,主要体现为“三动”“五起来”,即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生的头脑活起来,双手忙起来,嘴巴动起来,掌声响起来,脸上笑起来。

从教学效果来看,在上学期全市组织的期末统考中,合浦廉州中学高一年级的一二三批全部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指标。

二、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目标

1.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由“苦学”变为“乐学”,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网络课件的图文并茂,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信息,形象的图文,生动的声音,从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材中情景交融的选文,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教师利用网络课件辅助教学,使课文内容形象生动而又具体地展示,创设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想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感悟。对课文中“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等词语学生不容易了解。所以,教师能够做成课件,运用课件显示北京夜景图时朗诵课文相关段落,学生边看图、边听边想象。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下,学生仿佛置身于夜晚的北京,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远比我们用枯燥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要好得多。

2.妙用音频,激发听觉感受

假如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另外一种语言美便是听觉。朗朗上口的文字与幽雅动听的音乐会让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由于音乐是启发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在教育资源里有许多与学科有关的音频资源,我们能依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合理从中选择,运用和课文配套的配乐,朗读录音,来补充教学,加深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充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言文字表达所不及的结果。

三、利用网络资源的心得

网络教研增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状况、工作状况,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积极性。在没有利用网络教学以前,我们备课时只有一本教参和几本教学杂志。有时学生提出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问题,翻阅很多材料也可能找不到答案。与其说是备课不如说是闭门造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浏览更多的信息,使得课堂学信息量多,生动丰富,形式多,板书少。通过图文并茂的网络资源反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呈现出更为复杂的任务和材料,使得学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更难的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教案、课件、图片、或电影片段做参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丰富了教学资源,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又能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网络教研,不但使这种问题不再涌现,而且可以使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为灵活。一份试卷、一份教案、一个课件,一方面解决了大部分老师的资源缺乏的尴尬,另一方面,也为资源再生提供了一个空间。

比如同学们对Excel中掌握到了成绩的排序和排序后序号的填充这一内容以后,老师就抛出问题:你们已经能够帮助老师实施大型考试的成绩汇总了,但总是要先排序才可以输入序号,我们可不可以不排序,就可以输出序号,并且一样的成绩,序号也一样呢?我们去网上探索一下,有没有一些处理的办法。一下子,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提高起来。为了节约时间,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地址发送给学生,学生打开网址立刻就可以进入到要探索的界面,很快他们就照着网站上所介绍的办法边看边操作,得到能够应用rank函数来处理这一问题。经过这次实践,我发觉学生不仅只掌握到了一种填充序号的办法,并且发觉一些在之前对函数统计总是不太清楚的同学这下算是印象深刻了,毕竟这是经过自己自学得出的结果。

又如:在PowerPoint中怎样插入flas?怎样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贺卡?在网页中怎样插入flas、怎样插入视频等?课堂上通过设置小的问题让同学们实施适当的网络学习,大大地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大大提升了。

四、总结

总之,运用网络资源,课堂资源丰富了,开阔了学生和老师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篇10

二、参赛对象:

30周岁(含3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如有特殊原因不参加本次比赛活动,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校长室批准方可同意。

三、活动内容:

1、粉笔字比赛

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写字内容,字体工整规范,大小适中,结构匀称,整齐美观。

2、教案设计评比

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学科独立设计教案,教学流程体现课改精神,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

3、“我与新课程”演讲比赛

参赛选手以“我与新课程”为主题,阐述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所作所思所感,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真实,能表现出自己对新课程的新认识和新收获,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

4、课堂教学能力评比

参赛选手根据自己所任学科,自选一节课,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围绕“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独立设计教案,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示。

5、课件制作评比

四、操作办法:

1、评分办法

总分500分,其中粉笔字占60分,教案设计占100分,“我与新课程”演讲占100分,课堂教学能力占140分,课件制作占100分。

2、评分细则

3、评委组成

(1)粉笔字评比评委库

(2)教案设计评比评委库

(3)“我与新课程”演讲评比评委库

(4)课堂教学能力、课件制作评比评委库

4、奖项设立:

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计算,设立一等奖3名,各奖300元;二等奖5名,各奖200元;三等奖8名,各奖100元。另设奖品一份。

五、时间安排:

六、活动结束:撰写“活动促发展”练兵后记。

篇11

编写教案是每位任课教师必须要做的一项基础工作。教案编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金融学专业课程《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为例,谈谈编写教案的几点体会,以抛砖引玉,不断改进教案编写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

1.教案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案头文件,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教学大纲、教材、课件和备课记录等等。本文所称的教案是狭义的,仅仅包括课件和备课记录。

教案要针对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教学思路,并反映时代的气息和教师的风格。因此,笔者认为教案的形式及内容是因课、因人、因时而异的,无法相互模仿,但教案编写的指导思想可以而且应当是统一的。那么,这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

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育理念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弄懂和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并通过考试分数检验学习的效果,激励和约束学生去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其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的集体感和自作选择、自负其责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养成自愿参与直至终生的求学习惯。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的,因而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教案编写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处处体现这种“以学生为本”现代教育理念。

2.教案编写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三结合”与“三阶段”

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教案编写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概括为“三结合”与“三阶段”。

教案编写的第一阶段通常是在寒假或暑期进行,主要结合教材内容及相关参考书籍来编写。笔者讲授的课程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因而教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就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安排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时,遵循以下两条原则:第一,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材中一般都作了详细介绍,在课件中也要作详尽阐述,但尽量避免与教材内容重复,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譬如,“K线理论”是《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有详细的介绍,笔者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教材以外的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他们对K线理论的理解。第二,对于非教学重点和难点部分,一般就在课件中仅仅列出内容要点,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如果有的内容教材中没有涉及或篇幅很短,而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见识,就在课件中作详尽的阐述,但授课中不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课外学习。如《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中的“道氏理论”、“点数图”、“宝塔线”、“新三价线”等内容。

第一阶段完成的教案只是“初稿”,在正式开学上课后,需要及时结合授课对象的情况进行修改,这就进入了教案编写的第二阶段。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了解授课对象的情况:拿到上课学生的名单后分析学生的专业和年级的构成比例;在第一堂课上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课间休息时,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了解他们的长处与不足……这种根据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的教案修改,通常是部分调整授课内容、改变授课章节的详略安排及教学方法等等。

正式上课两、三周后,教案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不变,但教案的编写工作并非到此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当结合本学科最新的发展研究动态,及时补充更新教案中的相关内容,尽量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这即是教案编写第三阶段中要做的事情。一方面,笔者自己留意收集网络、报纸、杂志上的相关学术文章和证券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将它们及时转化为教学材料;另一方面,笔者还发动全班学生动手搜集和分析这类资料,并由学生自己讲解给全班同学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案编写的特色内容: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编写一份优秀的、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案,除了要做到与教材、授课对象、学科发展动态的“三结合”外,还应当配合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增添或修改相关的内容,形成一些富有课程特色和体现教师风格的内容。下面以《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积极探索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案编写中也就相应地作出修改。例如:

在学校建立了证券实验室后,笔者便利用实验室安装的证券模拟交易系统,在《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的教案编写中安排了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模拟股票交易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亲身实践和检验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的机会,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给教学班中的每个学生开设一个证券帐户和一个资金帐户,资金帐户上预存一笔虚拟资金(10万元),学生在证券模拟交易系统中进行股票网上交易。交易的时间与沪深证交所的交易时间同步(即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买卖的具体规则与沪深股市现行的实际规则也基本一致。要求学生主要依据技术分析发出的信号选择个股和确定买卖时机。学期结束时,计算每位学生模拟股票交易的收益率并进行排序,排序的结果将作为评价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除了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外,我们在教案编写中积极引入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为培育学生的敢闯敢冒精神、标新立异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空间。主要做法是:

首先,将全班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学分制的条件下,由学生自由选择组成的教学班级有一个通病,就是大部分学生之间互不相识,全班学生犹如“一盘散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都很淡薄,在学习上不能进行很好地合作与交流。如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某种方式将全班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将全班同学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在3至6人之间。编组的方法以学生自由选择为主,教师随机指定为辅。编组时需注意小组的人数规模要适当,既要尽可能小到足以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又要大到足以包含一定范围的知识面和见解。小组成员确定后,一般在整个学期内固定不变,并且要求以后每次上课时,同一小组的成员要坐在一起,方便及时交流学习体会。

其次,在教案编写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了若干次课堂讨论活动。讨论的内容,有时是由教师指定主题,有时是由各个“学习小组”课外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自由选择与本门课程内容相关的任何问题。每次课堂讨论活动,通常由某一个“学习小组”作主题发言(笔者要求学生将发言的主要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档,投影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发言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

实践证明,这种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还可使学生学会接受批评,在观点上更少走极端,在处事上变得更加宽容;教师指定内容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开拓思路,缜密思考,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自由选择内容的讨论,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自负其责的自我管理能力,开启学生洞察周遭事务、关注学科发展动态的意识。

为了腾出更多的课堂时间开展讨论活动,在编写教案时将某些课堂讨论的主题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指定还未讲授的教学内容为课堂讨论的主题。例如,在讲授“形态理论”这一章之前,笔者将这部分内容指定为一次课堂讨论的主题,并将这一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部分,分别安排一个学习小组作重点发言(即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样既能开展更多次的课堂讨论活动,又不至于影响教学进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