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00:36: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门诊部应急演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协办单位:XXXXXXX志荣综合门诊部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守“救护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扩大优先”的原则,提高应对矿山突发事故的能力,做到一旦发生非煤矿山坍塌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二、演练目的
1、评估采石厂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应急预案、执行程序、行动措施中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2、检验应急参与人员对矿山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应急参与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3、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积极探索矿山生产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方法和伤亡人员救助,检验我厂在发生矿山坍塌事故时应急救援网络体系的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和协作配合能力。
三、方案策划
1、演练地点:XXXXXXXX
2、事故假设:2012年5月28日下午14点30分,采场上第二台阶,在实施中深孔钻眼时,安全员在不远处值班观察,台阶上方(顶部)5米处土石突然塌方,1吨左右土石急速滚落,1名工人大腿被块石击中受伤倒下,情况不明。
3、演练时间:45分钟
四、组织领导
演练设立演练现场指挥组、救援组、现场警戒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
1、现场指挥部:
演练现场指挥长:
参练组织及职责:
(1)现场指挥组:
组 长:
负责协调组织事故现场处理工作。向各组传达指挥部指令;向指挥部报告各组救援进展的重大问题;督促各组工作。
(2)现场警戒组:
组长:XXX。负责划定现场警戒区,并组织警戒,矿区及进出口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救援车辆畅通;疏散事故区内无关人员。
(3)救援组:
组长:XXXX。负责专业抢险救援。
(4)医疗救护组:
组长:XXXX。负责1辆救援车辆和2名救护人员到事故现场实施救护伤员。
(5)后勤保障组:
组长:XXXX。负责组织车辆运送现场急需救援物资、装备、药品等,做好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
五、组织及实施单位
本次演练由XXXXX采石厂主办,由XXXXXX综合门诊部协办。
六、演练人员及器材
参演车辆:救援车1辆、演习挖机1辆、装载机1辆。
参演人员8名:现场指挥组2 人;安全警戒组1人;抢救疏散组1人;医疗救护组2人;后勤保障组1人;参演人员(现场作业)1人;
参演器材:手机8部等相关器材。
七、演练前的准备
1、13时30分,各演练人员到达现场,对车辆、器材进行全面检查,察看现场和停车位置,准备工作在13时50分之前完成,准备就绪后向现场指挥组报告。
2、13时55分,各小组长和工作人员进入站区开始清场,检查进入演练现场的道路是否畅通,无关人员劝退出场,观摩席、横幅、标语、扩音设备和饮用水到位,全部准备工作在14时05分之前完成,各小组一切准备就绪后向现场指挥组报告。
3、14时10分,由现场指挥长对演练单位和场地设施全面检查一遍。
一、加强急救意识培养良好医德医风
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发生急、变化快、病情复杂。正确有效的救治早一分钟,患者就可能得救,晚一分钟就可能丧失救治的机会。因此,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地投人抢救,必须坚持首诊责任制,不能强调客观,推诱病人。延误抢救要追查责任。通过教育学习,使广大医护人员傲得,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可大大提高治愈成功率。不能把病人“送走了事”,抢救病人是每个医务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了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门诊部成立了抢救领导小组,其中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在抢救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门诊部领导始终把急诊工作当作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每逢重大抢救都亲临现场组织指挥,确保急救工作迅速有效地进行。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急救能力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并实行淡妆上岗、微笑服务。2、继续开展健康教育。
3、对体检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对满意度调查中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如加强导诊服务等。
4、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质、规章制度、护士行为礼仪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合格者给予上岗。
二、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对门诊部导医人员按三基三严内容进行培训,每周两次学习及晨会提问,每月护士培训及考试。对护理制度、应急预案进行了重新培训,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三、加强了院内感染学习及相关传染病知识学习:
门诊大厅不单单实施导诊工作,还面临传染病的初期分诊工作,带领大家学习相关的传染病诊断预防知识,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落实优质护理,勇于创新,提升护理服务
实施“服务在细处,帮人在急处”的服务信条,落实优质护理,护理人员从细微处入手,点点滴滴为病人着想。协助年老体弱病人挂号,取药,帮助行动不便病人办理住院手续等,与患者加强沟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完善工作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涵,加强安全管理等举措的落实,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五、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针对今年医院的评审工作,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细则”规范了各项工作,使日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经过专家初评发现了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整改。每月依照PDCA的管理模式,制定了门诊部导医质量考核方案,月月考核、评价、分析、改进,以求导医质量的持续改进。
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重新学习了门诊部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演练应急预案,使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七、协助护理部完善压疮管理及跌倒坠床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难免压疮上报的登记督导工作,针对压疮护理的相关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门诊部20xx年工作计划
2017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护理部、门诊部主任的正确指导下,在科内全体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较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积极组织参与医院三甲复审及JCI专项工作推进,以三甲评审及JCI专项工作为契机,组织学习,不断提高,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根据三甲评审标准及JCI评审标准进行自查,发现问题请教评审专家并及时改正。根据评审专家及护理部要求,对门诊的工作制度及职责进行了修订,利用午休时间组织护士进行36项核心制度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根据JCI评审专家的要求,全体护士积极参与,主动配合,虚心接受并及时整改专家组提出的项目,如高警示药品管理、环境标识、手消剂标识、医用垃圾管理、洗手盆4大件的配套检查、登记等。
(二)优质护理服务。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我为患者做点什么可以使患者更舒心”为出发点,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三)安全生产:
1、严格落实门诊区域科室安全检查登记,每周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2、每季度对门诊区域科室进行安全自查,共查出隐患9处,并将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院安全办公室给予解决。
(四)加强岗位练兵:
1、为进一步提高门诊护士的急救技能,练就扎实基本功,对门诊所有导医护士进行严格的心肺复苏术考核,并组织进行了门诊区域就诊患者突发意外急救演练,确保护士熟练掌握及应用。
2、请专业人员进行了灭火器使用操作讲解,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并组织进行了消防灭火疏散救治应急处置演练,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如何对门诊区域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的防范是我院的空白,针对这一问题,积极与护理部沟通,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即:
1、在门诊区域张贴统一制作的“防跌倒10知道”,在门诊座椅上贴“小心跌倒”标识贴,在病人左肩膀贴红色“扶”字贴。
2、导医护士对所有来院患者先进行目测筛查,对有跌倒高风险的人员进行危险因子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登记在门诊病历上,同时对患者进行标记。
(六)加强健康教育。自6月1日起,每日早7:30、午12:30,为门诊等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七)加强腹泻门诊的管理,在腹泻门诊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自5月1日开诊至10月30日结束,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八)门诊His系统切换、运行过程中,门诊全体护士加班加点,提前学习,及时与工程师沟通,努力帮助出诊医生解决在His系统切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His系统的顺利切换。在后续工作中积极配合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科室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与信息部沟通,进行信息维护,保证了门诊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九)科研教学:发明专利一项,举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一项。
二、2018年打算:
(一)全力以赴做好JCI专项工作推进,在医院JCI评审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
(三)依法依规做好各项工作,把安全生产当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现代医学迅速发展,医院临床分科越来越细,突出了其专科性、专业性及先进性。门诊人流量大,病种复杂。医院对患者进行就医指导(导诊)及各专科实行护士分诊制度,便于患者简单迅速地了解就医流程,及时准确地选择就诊科别。这就要求门诊分诊护士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较广泛的医学知识及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等。然而分诊护士又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不上夜班,工作较临床科室轻松。因此,一些老弱病护士往往被照顾安排到门诊工作[1]。她们来自不同的临床科室,由于受职业分工及经验所限的影响,加上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对学习更新知识欠热情,相对来说,难以保证发挥正确的分诊指导作用,不能完全胜任岗位要求。因此,结合实际抓好分诊护士的培训教育,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适应其岗位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对分诊护士的培训项目标准,各医院均无规定[2]。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部于2010年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实施对分诊护士的培训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导诊分诊人员19人,其中导诊岗位6人(非医学专业,主要负责目标指引,就诊卡办理指导,预约门诊热线登记等工作。不属此培训教育对象之列)。各专科分诊护士13人,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中医科、感染科等门诊。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9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3人,平均年龄48岁。在门诊工作时间最长13年,最短3个月。
1.2 方法
1.2.1 问卷及现场工作调查分诊护士 内容包括病例分析、如何分诊、如何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就诊工作、本院最近推出哪些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等。通过上述方面的调查进而了解对内、外、妇、儿、皮肤、中医、五官、感染病科等各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掌握情况。
1.2.2 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分诊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知识薄弱点 (1)缺乏全面整体的专业知识,缺乏发散性思维。分诊护士专业知识较扎实能从多方面评估就诊患者作综合判断的占42%,58%尤其是门诊工作时间较短的护士往往只是凭经验、现有知识及主观认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指导。(2)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在配合医生患者就诊方面,50%的护士能做到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病情作轻重缓急的安排,提供安全运送,联系相关科室等。而半数护士只是维持秩序,按号叫诊。患者提出要求就处理,不要求就让患者自理,未能做到多观察多询问主动服务。(3)缺乏主动学习医学新知识的意识。比较了解医院最新的的信息动态、关心本院信息公布及阅报、订杂志、上网学习者只占30%,普遍对此不太关心,有的因年龄及身体等因素,抱着干几年就退休的思想,缺乏继续学习的热情[3]。
1.2.3 制定培训计划 门诊部组织成立由门诊护理骨干组成的岗位培训小组及质量监督小组。根据分诊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岗位要求确定培训教育内容、培训时间等,课堂理论教育与岗位训练相结合。质量监督小组评估培训教育效果。
1.2.4 实施培训教育
1.2.4.1 小课堂学习,每月1~2次。(1)学习医学基础知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及体征,相关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等。请各专科分诊护士轮流主讲,人人参与。涉及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中医、皮肤、五官口腔、感染病科等,小组长点评。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评估、分析能力,以达到正确分诊[4]。(2)沟通技巧。学习本院制定的《医务人员服务规范》,《门诊工作手册》,解读《医患沟通学》[5],护士长重点分析工作中出现沟通欠缺导致患者不满甚至投诉的案例,总结经验。同时设计场景,提出问题,探讨学习,交流心得,以提高沟通能力。(3)扩充知识面。充分利用每月一期的院报《通讯》资讯以及浏览医院网站,及时了解各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引进的新设备等,了解专科建设、特色治疗、名医推介、医学动态、养生保健、科普教育等。(4)门诊部定期邀请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科室负责人给导诊分诊人员进行信息推介学习。(5)应急能力的培养。学习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熟悉紧急抢救患者的流程,心肺复苏技术的演练等。(6)参加院内各种业务学习、培训。每季度科护士长检查读书笔记一次。
1.2.4.2 岗位培训 (1)基本要求。如仪表、礼仪、语言、行为、服务态度等。(2)专科管理。熟悉各专科医生出诊时间,正确分诊指导就诊秩序、安全管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物品准备等。(3)轮岗工作。分诊护士每半年轮岗一次,更好地熟悉各专科疾病,诊疗常规,病情观察等以及该专科名医、专家,特色治疗等。
1.2.5 考评考查 科护士长及科室质量监督员专门设计一套门诊分诊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及评分标准,评估分诊护士工作质量,每月进行一次量化考核。内容包括分诊护士对全院环境、医疗信息等的熟悉程度、各专科医生出诊时间的了解程度、门诊各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急慢性疾病的分诊要点掌握程度、诊室管理、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服务礼仪等8个小项目,共100分。≥80分为合格。同时每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士分诊指引、信息沟通、就诊秩序、环境管理、疾病知识及用药知识的宣教等共6个小项目,每个项目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未接触进行评价,以满意与很满意计算为满意,不满意和一般均为不满意。
1.2.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理论培训及岗位教育,提高了分诊护士的综合素质,2010年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合格率达96%;患者满意度达98.9%,与实施培训教育前(2009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分诊能力明显提高 由于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及各专科分诊岗位轮岗工作,分诊护士对门诊各专科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就诊常规比较熟悉,能较全面评估患者,分诊能力明显提高。
3.2 形成良性氛围 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部对分诊护士的培训与考核,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方法,老师在身边,经验分享,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同事乐于接受,形成一个良性氛围。分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把医院的各项服务承诺以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大大方便了患者就诊,得到领导和患者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1] 侯春梅,郭春艳,潘春光.转岗老护士如何做好分诊工作.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5).
[2] 何晓俐,谭明英,解蓉.门诊分诊护士的规范管理.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卫生厅及卫生局关于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要求,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和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5月4日上午,我院召开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题会议,我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刘义成院长传达了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副省长王随莲、卫生厅厅长鲍文辉以及市卫生局艾宪淮局长关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讲话精神,并就我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医务部连续组织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进一步落实预案制定、人员部署、房屋改造、设备到位、流程安排等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强化协调,统筹全院医疗卫生资源,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死亡。医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我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的总体协调、统一指挥。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整合与调配全院医疗资源,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成立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重点指导做好医疗救治和重症患者的会诊,做好重症病例的抢救和普通病例的医疗救治。成立了三支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备队,队员均由呼吸科、感染科、icu、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等技术骨干组成,其中大多数均参加过XX年抗击非典工作,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以及个人防护知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负责所有有关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协调及调度工作。
三、完善应急预案,建立诊疗流程
我院于5月8日全院印发了《**市中心医院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红头文件,并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以及我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诊疗流程,并于5月8日上午进行了我院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演练,我院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备队队员均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待命。应急预备队员进行了穿脱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设备;抢救重症患者的注意事项;个人防护的注意事项等项目的演练。5月11日,我院组织相关人员赴山东省胸科医院观摩了甲型h1n1流感救治实战模拟演练。熟悉了卫生部确定的诊疗流程,认真学习了疑似病例救治的过程。通过以上应急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改善门诊条件,防止传染扩散
开设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和隔离病房。我院在来院病人多、住院床位少的情况下,感染科病房、急诊部腾出房间做为发热患者专用隔离留观室。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候诊室其它呼吸道疾病患者和医务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均需佩戴口罩。同时在门诊大厅、急诊大厅、内科门诊、发热门诊等关键部位设置醒目标志牌,门诊大厅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治疗措施,防止传染扩散。
五、整合医疗救治资源,合理调配医疗服务力量。
抽调相关科室人员组建专家组、应急预备队,各组人员在预案启动后,均安排到位,不得随意请假或外出,重点安排好呼吸内科、icu、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等专业的医疗和护理力量,要实行无节假日医疗服务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通讯联络畅通,为积极有效、及时处理病人做好充分准备。由院务部立即准备各种物品,保障后勤供应。设备科配置所需设备,所有必须设备均调试至应急使用状态。药学部购入各种治疗所需药品,做好药品供应准备工作。重点做好患者呼吸机、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床边拍片机和血气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以及血液、药品、检测试剂、消毒器械、防护设备和相关医疗用品的调配和储备工作,确保做好疫情暴发时的医疗救治工作。
六、加强人员配备,保证医疗质量
院内专家组由呼吸内科、icu、急诊部、感染性疾病科、医学影像部、检验科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经统一培训后组成,调配到相关病区参加诊疗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诊疗程序和规范救治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诊疗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保证病历书写质量,一旦患者病情恶化,超出本院救治能力,要及时邀请省级专家会诊,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死亡。
七、加强感染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管理科在预案启动后加强呼吸科门诊、病房、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病房、急诊部门诊、病房、救护车等地点的重点消毒,根据省卫生厅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要求,增加消毒工作人员和消毒次数,消毒剂改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及过氧化酸,相关科室配发消毒剂以保证消毒效果。同时就有关知识做好全员培训等宣教工作。共2页,当前第1页1
八、开展全员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就甲型h1n1流感疫情上报和医疗救治有关规定、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预案(试行)》《山东省中医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技术指南(2009版)》等内容,我院于5月2日、5月9日对医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重点培训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能力、重症诊断、重症鉴别能力、重症抢救能力、流感防控。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培训班。几次培训对我院提高诊疗水平有极大帮助。
九、加强预检分诊,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要严格按照《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做好门(急)诊就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我院在门(急)诊所有入口处设立了流感样病例预检分诊点,在呼吸科等科室实行了二次分诊,指定专人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发现可疑患者,要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诊疗活动,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当初步怀疑为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报告,并采集标本,送当地或省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十、规范诊疗流程,建立双向转诊工作机制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护生将在校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加以运用的过程,也是护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职业训练的重要阶段[1],而临床带教是指教师与学生置身于临床场景中,直接关注患者及其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方法[2]。门诊部作为集医疗、预防、检测、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场所,在接诊的同时也会承担大量临床实习带教工作。针对门诊工作性质及少数名族护生自身特点,我院门诊部带教老师将职业认同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促使少数名族护生积极应对角色转变,努力学习和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特点分析
1.1门诊护理工作特点分析 门诊是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的第一窗口,而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提高是患者满意度提高的先决条件。由于门诊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人员流动量大、病种繁多、对象复杂、流程各异等现象[3],导医分诊人员的服务质量如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同时也将给患者留以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目前,"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也强调护理人员服务理念的转变,注重对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怀,将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定位在较高水准。因此,门诊护理人员包括接受实习任务的护生,必须在各方面得到提高、锻炼,这对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社会认知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少数名族护生特点分析 我院为三级甲等临床教学医院,门诊部每年接收各民族护理专业实习同学百余名,以专科为主,其中少数民族护生多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民考民居多,所占比例近50%。少数民族护生鉴于其所具语言特点,出现汉语交流沟通能力不足而其他语种交流独占优势。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专业知识掌握层次不一;临床经验欠缺;有时无法顺利接受带教老师指导;不愿主动与陌生患者特别是非本民族患者交流;交流过程中由于紧张、用词不当、表达不确切等造成沟通困难;由于交流障碍容易导致畏难、胆怯、
挫败感等负面情绪。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择2012~2013年在我院门诊部实习的少数民族护生68例,平均年龄(21±0.65)岁,男生6例,女生62例,实习时间4w。
2.2方法 将少数民族护生按入科实习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生均采用传统培训方法,结合实纲专人带教。观察组人员除结合实纲外,由双语教师增加人文教育、职业修养、护理美学、挫折应对等职业认同教育措施。两组护生出科采用统一考核方法,含操作技能和基础理论,并填写双向满意度调查表予以师生双向评定。
2.3带教措施
2.3.1针对护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 鉴于少数民族护生语言及性格特点,选择双语能力强,专业技能功底扎实、临床知识底蕴丰富、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特别是少数民族护理人员承担带教工作。带教前予以规范,统一带教内容如礼仪培训、导语示范、健康宣教、常见疾病小讲课及护理操作示教等,并在授课时加入职业认同相关教育内容。带教前老师需经试讲合格后方可执行带教任务。
2.3.2分层次拟定、实施教学计划 依据不同实纲要求,按学生实际学历,结合科室各岗位特点,制定少数民族护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带教计划与目标,并针对个案予以细化,因人施教。
2.3.3严格管理,人性化带教 不因少数民族护生的特殊性而降低带教要求和质量,但护士长、教学专干及带教老师应加大对其关注力度,了解其心理,掌握其需求,从生活上关爱,从业务上指导,协助其应对学习及工作中困难,杜绝可能的差错事故,使带教工作达到高标准严要求。
2.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P
3结果
3.1观察组护生理论、操作及健康宣教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特别是需使用标准化语言进行的健康宣教更为突出。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及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3.2在临床实践中实施职业认同教育后,师生相互间满意度及护生自我满意度显著提高。双向满意度调查表比较见表2。
4讨论
职业认同感是指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所持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身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4],是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5]。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研究表明大约有一半的临床护理差错与实习护生有关[6]。差错可能源于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欠缺或操作不熟练,同时也取决于护生心理素质的稳定程度[7]。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窗口,服务对象也相对比较特殊,其工作环境复杂,就诊人员素质参差,接诊时间短但患者期望值相对较高。新工作环境的压力,人际关系的不协调,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容易使护生产生自卑、失望等不良情绪,导致心理失衡,表现出对患者和工作失去原有的热情。面对每日的高流量人群及琐碎的分诊、导引、咨询工作,少数民族实习护生常因社会经验不足,临床经验匮乏,加之语言交流障碍,在患者面前骤显拘谨、胆怯,以致言语生硬、词不达意,甚至出现问题也无法有效沟通获取谅解。另外因生活习惯、语言、交流方式不同难以正确应对问题,常会产生困惑、退缩。如再不能获得有效支持,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闭,甚至对未来从事护理工作丧失必要的信心,动摇就职意愿,选择离开护理队伍。王淑贤等研究表明在临床实习中少数民族护生的主要期望为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带教老师情感的支持及语言的帮助;带教老师能正确评估护生的能力[8]。由此可见,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做好职业认同相关教育,正确引导,规范化带教,促使其积极应对角色转换,能够协助护生把自身发展和护理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为毕业以后的专业选择和工作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我科针对少数民族护生特点,在带教过程中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在教授、巩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门诊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入部分护理美学教育、职业操守教育、沟通技巧教育等内容,鼓励护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日常护理工作,特别是健康宣教、标准化导语、疾病咨询解答及诊区导引等语言沟通交流较为重要的护理工作。
4.1提升素质修养 通过门诊导诊、分诊护理职责及部分护理美学的教育,使少数民族护生理解并掌握门诊护士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如举止端庄、热情大方、谦虚有礼。面对来自患者的"不适宜刺激"能保持稳定情绪,态度和蔼,言辞优美[9]。理解、关心、尊重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做好"首问负责",树立良好职业形象,提升医院服务品牌。
4.2督导短板训练 首先,根据门诊工作特点,发挥少数民族护生民族语言优势。引导其主动为本民族患者提供服务,增强工作信心,积累沟通技巧。带教老师需要认真观察,细致示范,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疏导。做好特殊状况的情景演练,使护生熟能生巧掌握交流要点。然后,按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培养其参与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步达到独立完成各民族患者的健康宣教和疑难解答。使其在体验成功中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最终克服语言障碍,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大纲中相关要求,取得较好成绩。
4.3强化专业技能 预检分诊是一门需要通过观察、思维、快速初步评估,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迅速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专业技术[10]。同时,门诊部因其特点,常会出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要实施转运或就地抢救。为使门诊实习同学按大纲要求掌握简单疾病的预检分诊和配合救治工作。我部由专业技术能力强,且经过标准化培训的带教老师进行门诊常见疾病的小讲课;实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进行抢救技能培训;模拟救治场景创造良好锻炼机会,让少数民族护生能顺利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认知自我价值的体现,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其专业情感,稳固其专业思想,逐渐接受和热爱护理专业,提高职业认同感[11]。
综上所述,临床实习工作效果的好与坏,职业认同感的强与弱,不仅会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对医院整体形象的建立,护生今后上岗的适应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边疆地区医院,少数民族护生未来选择从使护理工作将有着更为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因此,鼓励少数民族护生积极参与临床实习,规范化带教,培养其职业认同感,能使每一名护生都能正确面对挫折、建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操,明确以人为本的护理教育目标,成为具有复合能力的现代护理人才[12]。
参考文献:
[1]孙莹.实习护生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83-84
[2]李月明.急诊科护理研究生带教方法的探讨,2013,29(13):75-76.
[3]秦仕英.医疗体改中分诊护士的职能定位和压力应对[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4-16.
[4]刘玲,张雅丽,刘晓虹,等.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与其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1-2.
[5]高文.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增加职业认同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81-83.
[6]刘素贞,江慧群.加强护生带教管理,促进护生安全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4):337-338.
[7]朱立珍,叶艳胜.实习生正念水平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线性回归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6):57-59.
[8]王淑贤,程新梅,郭小丽,等.新疆少数民族护理大专实习生对临床带教教师期望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9):25-27.
[9]李桂英.导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修养[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6):747-748.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医疗市场的不断完善,使医院管理者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医院立足市场的重要措施之一[1]。我院为全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眼科门诊作为专科门诊根据优质护理的要求和自身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优质护理实践。现介绍如下。
1基本资料
我院眼科共有诊间及诊位11个,其中专家门诊7个诊间,普通门诊4个独立诊位,全年门诊量11万余人次,平均每天500人次,高峰期可达700人次。平均每年眼压测量48000余人次,各项治疗及护理配合约20000余人次;眼底造影及激光治疗6000余人次。
2优质护理措施
2.1加强动员
护理部、门诊部及科室护理组多次组织学习,明确优质护理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做到人人知晓,个个参与。
2.2规范礼仪服务
门诊部制定礼仪服务规范,开展礼仪培训及竞赛,规范门诊护理人员的语言及待人接物的标准,模拟门诊工作中的各种场景及解决方法,纳入平时考核,定期检查及强化。
2.3根据专科特点,采取各项措施,改进就诊流程,改善病人的就诊体验
①设立及规范各种标识。由于专科就诊流程较复杂,我们制作了眼科病人就诊流程易拉宝,放置在诊区入口,标明步骤,方便病人了解就诊流程;诊间和检查室门上统一制作了就诊注意事项,方便病人就诊和检查治疗。②由于专科特点,几乎所有检查治疗都在科内完成。为了方便病人,我们制作了眼科门诊布局图和就诊流程图,分为正反两面,合二为一,以图片形式介绍就诊流程,用不同色彩标注看诊及检查治疗的位置和房间号码,需要预约的项目等,发放给初诊病人,以便病人了解就诊程序,避免反复寻找和询问,为病人节约就诊时间。该图为卡片形式,可以反复使用,在方便病人的同时节约了成本。③根据病人病情制定最佳检查顺序,防止各项检查相互干扰和影响,如视野检查和散瞳等,方便病人检查治疗,节约病人就诊时间。④为复诊病人开展先检查治疗后缴费服务。眼科有很多老病人为定期检查治疗病人,比如青光眼病人需要长期测量眼压、倒睫病人定期拔除倒睫等,我们在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先检查治疗后缴费服务,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和谐了护患关系。
2.4加强诊间规范化管理,强化管理细节,提高服务水平
2.4.1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
①护士长登记固定资产编号,每个诊间配备1张电脑桌和1张办公桌,面对面放置,根据医生诊疗流程和习惯,电脑、打印机、裂隙灯、眼底镜、台灯放于固定位置,有固定电源,每天开诊前检查性能,开启到位,方便医生使用。②医生的座椅为可调节转椅,方便医生转换,提高工作效率;配备病人座椅2张,陪客座椅1张,数量明确,便于清点管理。
2.4.2规范诊间物品管理
2.4.2.1规范物品数量
询问统计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需求及门诊量,定量供应每天使用物品药品,包括抗生素眼药水1瓶,棉签1包,5片单个包装无菌纱布1包,荧光素钠染色条2盒,以免造成浪费。
2.4.2.2规范物品放置的位置
利用规格为15cm×18cm×15cm的三层塑料抽屉柜,放于裂隙灯台面左侧,用双面胶固定,用于物品放置。第一层放置无菌纱布、棉签、荧光素钠染色试纸、无菌注射针头等无菌物品;第二层放抗生素眼药水、散瞳药、表麻药、粘弹剂等药品;第三层放置文具,使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类放置,寻找方便;此柜还起到医生检查时支撑手臂的作用,一物两用,受到医生欢迎;裂隙灯台面右边放置弯盘,用于放污染物品,诊间配备医疗垃圾桶随时倾倒。
2.4.3规范诊间感染管理
每天护士诊间巡回,添加各种物品药品。每天更换无菌物品,每周更换眼药水、手消毒液,诊间配备洗手设备及擦手物品。
2.4.4规范诊间安全管理
电脑用链条锁固定,每天门诊结束,及时关闭仪器设备电源及诊室门窗,检查桌椅板凳,每月安全检查并记录。
2.5加强感染管理
①自行设计制作了视力检查遮眼板使用的一次性纸套和眼科检查仪器使用的下颌托垫纸,避免交叉感染得到病人好评。②加强眼药水管理,每瓶药水注明开启时间和失效时间,防止过期。③治疗室每天紫外线消毒,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督查。
2.6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专科护理的培训
眼科治疗室是眼科门诊的重要岗位,特点是病人流量大,治疗、检查项目多,技术操作既精细又高风险[2],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给病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针对这些特点制定了一系列优质护理管理措施。①平时加强基础管理、专项管理和核心制度的学习、执行和督查,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加强对病人身份、眼别及医嘱的核查,严防差错事故。②加强专科护理培训。眼科治疗室专科检查治疗有十多项,通过循证护理制定了护理操作的流程及质量标准,定期学习和考核,治疗室固定1名高年资主管护师,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传帮带,按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及时改进,并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学习和培训,目前我们在专科显微护理技术操作、脓肿切开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③加强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定期进行与科室密切相关的火灾、过敏性休克及电脑信息系统故障等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2.7积极开展各项延伸服务
①我科有儿童斜视弱视的专家,病人需求量特别大,平时专家门诊可达100人次,寒暑假时可达近200人次,一号难求,很多病人远道而来,无法挂号,即使当天赶来也因为担心挂不上号而惴惴不安,早早来院,候诊大厅人满为患,拥挤不堪。门诊为了缓解就诊压力,我们曾采用病历排队加号、纸张当天登记加号等方法,但都解决不了病人早早赶来的现象,有时专家下午看诊,病人上午就来排队。我们与医生沟通后在当天临时加号的基础上建立了加号登记本,根据专家门诊时间及病人的需求可以提前1周~2周登记,方便病人复诊,登记时留下联系方式,防止发生临时情况时联系;由于病人众多,还带着患儿,候诊大厅狭小,为了安全,我们创新地采用了分时段加号的方法,每半小时加1批,有效缓解了候诊的压力,病人无须早早赶来,只要记住加号时间,到时到挂号处直接挂号,节约了等候时间,改善了病人就诊体验。②眼科门诊有很多青光眼病人,青光眼是终身疾病,必须定期测量眼压,根据眼压变化情况来改变用药,因为眼压报告单为热敏打印纸,一段时间后就看不清了,我们以前通过描记平均值来方便医生进行对比,但病人的病历常常贴的到处都是,浪费病历纸张,医生翻看查找也不方便,我们特别为病人设计制作了眼压记录单,把测量日期、时间、眼别及用药等反映病人病情的项目集中在记录单上,与病历一样大小,可以贴于病历的一页,复诊时医生一目了然,节约了看诊时间也反映病人的病情发展,受到病人的欢迎。
2.8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①完善健康教育处方,科室不但有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眼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处方,还增加了经常开展的专科治疗和检查的健康教育内容,如散瞳检查、视野检查、激光治疗等健康教育处方,放于分诊台,供病人候诊时阅读。②定时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根据季节和发病特点,针对性更新专栏内容,做到有的放矢。③每年世界青光眼日和全国爱眼日开展主题活动,有讲座有义诊,普及了眼部疾病的防治知识。
2.9做好人员及岗位管理
眼科门诊老年护士较多,过去都是固定岗位,开展优质护理后为了适应工作需要,重新制定了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采取治疗室固定1名高年资人员把关,其他岗位定期轮转的方法,加强岗位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更多专业技能,适应各岗位要求;根据人员和工作特点进行弹性排班,既照顾到老年护士体力,又利于工作。2.10开展绩效考核及管理过去的奖金分配都是按年资和职称平均分配,绩效考核后拿出一定比例奖金按照工作质量、工作数量、满意度、额外工作等分配,使低年资人员的奖金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3结果
病人满意度普遍提高,从未开展优质护理前的82.6%上升到98%,并连续保持。在医院的“红旗窗口竞赛”中连续3年获奖。治疗室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4讨论
门诊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门诊护理工作中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给病人带来伤害,影响医院声誉[3],门诊优质护理是为病人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就诊服务,眼科门诊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取得满意效果。①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长期以来门诊因为病人众多、环境嘈杂、等候时间长等原因,满意度一直不能达标,通过一系列就诊流程的改进,改善了病人的就诊体验,持续提高了满意度。②改进了自身管理。通过优质护理的开展,加强了专科门诊的环境、感染、安全、护理技术等各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应急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专科护理培训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礼仪规范的督查,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学习和提高。④今后在岗位及绩效管理上还可以有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眼科门诊在综合性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各项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使眼科门诊的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提高,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丽萍,黄玩英,曾素华.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门诊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68-270.
近年来医学服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护理培训和素质提高也逐渐得到广泛的重视。护理培训不仅要注意其专业类型、职位级别、岗位等,同时护理培训也是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的总和[1]。现对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门诊部护理人员培训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护理人员培训和就诊患者2400例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门诊护理人员33名,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27±2.6)岁,职称:护士23例,护师2例,主管护师7例,门诊患者1200例,男性680例,女性520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0.3±7.9)岁,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580例,体力劳动者620例,2011年1月~2012年12月各项资料为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层级培训),门诊患者1200例,男性700例,女性500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2.4±7.8)岁,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595例,体力劳动者605例。两组门诊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职业类别等均无明显差异,提示本项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的普通培训。观察组实施层级培训:①首先制定层级培训的计划,对门诊接待患者的特点、疾病类型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把握,灵活的掌握层级培训的内容,明确培训目标和要求,有严格的奖惩制度。②针对护理人员资历进行分级:N1级为护士:低资历护士,主要分诊岗位工作;N2级为护师:分诊岗位工作管理;N3级为主管护师:高资历护理人员,主要进行门诊分诊岗位工作管理、专科护理工作管理和护患沟通的管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建立数据库,对培训结果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通过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基本知识、专科疾病临床观察、医患沟通技巧考核情况(如表1)。
3 讨论
层级培训的概念逐步在临床护理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广泛的应用[2]。作者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级。①N1级护理人员:大多数是新进护士,经过医院考核合格,其培训重点主要是采取门诊常规护理理论、常规护理操作、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护患沟通技巧、礼仪规范、应急预案演练等。常规护理操作主要是真空采血法、静脉输液、换药、心肺复苏、无菌操作。定期学习消毒隔离知识、护理风险管理、法规政策、护患沟通技巧、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风险因素、三基理论知识等理论知识。②N2级护理人员:主要是护师,主要是保证常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的技术上,熟练门诊各项仪器的应用和养护,加强应急能力的实践培训,主要包括大出血抢救、突然病情变化处理、护理操作并发症处理、停水停电应急处理措施等。③N3级护理人员:主要是主管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重点提高护理人员对于门诊护理工作的管理、协调能力,加强疑难、重大、危重型病例的处理和管理,掌握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和上报工作。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进修学习。另外层级培训包括理论培训、操作培训、应急预案培训及感染控制、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方式主要是“板书”共用,情景模拟训练等,紧扣培训计划。另外,通过对门诊典型案例的情景模拟培训方式,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能迅速提高护理人员对问题的反应及处理能力,达到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知识及工作能力更加广围度的掌握及提高。层级培训内容要“平战”结合,适当深入:主要讲层级护理的理念进行简单的介绍,将其工作范围、方式及职能进行讲解,其次是门诊护理制度、规章、卫生管理制度,针对门诊患者人群特点、门诊护理工作常见问题的综合评估、门诊护理工作的目标原则和实施进行汇总分析,护理人员要对门诊患者的急救护理、患者安全管理措施、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及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知晓。综上所述,护士层级培训可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次医院信息系统升级变更涉及子系统模块30余个,接口10多个,科室40多个,工作站近600台;涉及住院患者700多人的电子病历、住院发药、住院医嘱、检验系统、影像系统、血库管理、营养订餐、麻醉手术、医保或农保结算等业务;近3000例门诊患者实现挂号至终端、检验医技电子开单、药品检查收费、输液皮试系统运行畅通无误;部分患者体验“银医通”及“诊间结算”的便捷。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变更经过前期周密准备、测试演练,所有系统于2014年8月21日顺利升级完毕,新的门诊就诊流程及“银医通”“诊间结算”顺利启用,运行畅通。升级期间门诊或住院患者就诊秩序良好,未出现因信息系统问题导致的投诉及医疗纠纷。目前系统运行4月余,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各系统无缝集成,医生可第一时间查阅患者的各项信息,实现了患者基本信息在系统内多单位共享的目标。
2护理管理
2.1准备工作
2.1.1调研和系统客户化
通过“派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多方收集先进的护理智慧系统应用程序,结合本院实际工作需求,提出护理管理信息化要素。系统客户化过程中对需求的收集和质量控制同样重要[1]。系统在模拟环境下由医务人员充分试用,发掘他们的合理需求,确保功能需求最大化。
2.1.2基础数据准备
基础数据的准备是系统建设最基本的工作,我院以国家标准、省市标准或行业规范为准则,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字典的准备,如物价专管员联合护士长负责医疗收费字典录入等。
2.1.3全员培训
为保证新旧系统顺利切换,我们对全院各部门新系统用户进行操作培训。医院根据模块功能分为住院医生系统、门急诊医生系统(包括诊间结算)、住院护士系统、门急诊护士系统、输液皮试系统、药房系统、挂号收费系统、设备总务库房系统等相关人员进行分批培训,让各用户熟悉新系统的管理流程,掌握新系统的操作使用方法,规范操作行为。同时,为了实现挂号至终端,由门诊部护士长对收费挂号人员进行初步分诊的知识培训、各专家的特长及出诊时间培训。对门诊护士、引导员、招募的志愿者进行“银医通”POS机自助挂号及自助付费的操作培训、新的就诊流程培训,直至业务熟悉。
2.1.4系统测试与优化
8月初利用夜间门诊停诊时段组织以护士为主体,各部门工作人员为辅的全面测试工作。门急诊测试:各科派两名护士分别挂一个农保、医保、两个自费号去自己科室门诊医生站就诊,医生分别输入药物及检查医嘱后,护士去收费处模拟交费、药房取药,拿医技检查申请单模拟检查,再行退费、退药、退检。住院测试:模拟新患者从分配床位开始,完成医嘱输入及处理、药房及医技计费、然后退药和退检处理,体温单及电子病历输入;外科系统完成手术申请,手术室进行手术安排、手术医嘱、麻醉模拟处理及计费,最后出院带药并出院处理等。整个过程各站点有IT工程师蹲点收集问题。事隔两天后再行测试,直到测试顺利通过。
2.1.5应急预案演练
模拟信息系统故障,各病区由护理部负责总体联络协调。①暂停办理患者出院手续。②手工详细记录患者的所有医嘱、护理记录和费用执行情况;详细填写每位患者的请领单[包括姓名、住院号、床号、费别(长期、临时、急诊或出院带药)]、药品名称及剂量、用量、数量,一式两份,一份用于科室补录医嘱,另一份送药房作为领药凭证。即将出院患者须注明。③仔细核对各检查申请单,无误后送交各医技科室进行相应检查,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是否为即将出院患者。检验医嘱须在标本容器上写明患者信息,包括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等。④接到信息中心通知恢复网络运行正常后,按要求补录医嘱、护理记录和本科发生的费用执行情况。注意先补录即将出院患者,并仔细核查各医技科室与病区药房是否记账。
2.1.6向民众充分告知
为取得患者的配合与理解,提前1周通过媒体及网络平台向社会民众充分告知,在各病区由护士以口头形式向住院患者告知。
2.2升级变更时的有序管理
2.2.1人员增援管理
①门诊增加两名护士巡回在挂号窗口,指导患者及挂号收费人员分诊挂号至诊室终端。各楼层分别增加3名志愿者,引导患者按挂号指引单候诊,维护就诊秩序并宣传新的门诊就诊流程等。每3台“银医通”POS机配备1名银行业务员,指导患者自助挂号及自助付费。②各病区除日常班次外,多安排两名护士核对病区所有住院患者的医嘱单、费用清单在新老系统中是否一致,医保、农保报销是否准确,确定无误后向患者发放一日清单。以上人员的增援使得门诊及住院患者均能有序就诊。③各科室指定1名护士作为网络联络员,与信息中心工程师双向联络,保证交流信息畅通。
2.2.2人员、工作站的有序管理
各病区根据工作量对科室人员、工作站进行合理分配:各科设定专门的医生护士在指定工作站用新系统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有序处理;指定医护人员在指定工作站将老旧系统中的患者切换到新系统后核查,并查房处理当日医嘱;指定医护人员在指定工作站办理当日出院患者手续,并核查费用。
2.3认真核查、及时反馈
系统升级后,对患者信息尤其是住院患者的医嘱、检查检验单、各项费用、医护病历信息等进行双人核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信息科,并妥善解决。
3小结
由于医院管理的需要提出信息系统的升级变更,管理者希望借助信息系统的升级来完成业务流程的变革[2]。而护理信息系统又是医院管理信息中涉及面最广、最琐碎复杂,又极为关键的信息环节[3]。医院信息系统整体升级时的护理管理在整个事件中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我院通过事先规划、人员培训、早期测试、应急演练等周密的准备工作,使系统得以平稳升级。我们认为,全院统一指挥,人力资源统筹调配,是系统升级有序的重要保障。
作者:沈利华 范永芬 单位:浙江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本次医院信息系统升级变更涉及子系统模块30余个,接口10多个,科室40多个,工作站近600台;涉及住院患者700多人的电子病历、住院发药、住院医嘱、检验系统、影像系统、血库管理、营养订餐、麻醉手术、医保或农保结算等业务;近3000例门诊患者实现挂号至终端、检验医技电子开单、药品检查收费、输液皮试系统运行畅通无误;部分患者体验“银医通”及“诊间结算”的便捷。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变更经过前期周密准备、测试演练,所有系统于2014年8月21日顺利升级完毕,新的门诊就诊流程及“银医通”“诊间结算”顺利启用,运行畅通。升级期间门诊或住院患者就诊秩序良好,未出现因信息系统问题导致的投诉及医疗纠纷。目前系统运行4月余,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各系统无缝集成,医生可第一时间查阅患者的各项信息,实现了患者基本信息在系统内多单位共享的目标。
2护理管理
2.1准备工作2.1.1调研和系统客户化通过“派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多方收集先进的护理智慧系统应用程序,结合本院实际工作需求,提出护理管理信息化要素。系统客户化过程中对需求的收集和质量控制同样重要[1]。系统在模拟环境下由医务人员充分试用,发掘他们的合理需求,确保功能需求最大化。2.1.2基础数据准备基础数据的准备是系统建设最基本的工作,我院以国家标准、省市标准或行业规范为准则,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字典的准备,如物价专管员联合护士长负责医疗收费字典录入等。2.1.3全员培训为保证新旧系统顺利切换,我们对全院各部门新系统用户进行操作培训。医院根据模块功能分为住院医生系统、门急诊医生系统(包括诊间结算)、住院护士系统、门急诊护士系统、输液皮试系统、药房系统、挂号收费系统、设备总务库房系统等相关人员进行分批培训,让各用户熟悉新系统的管理流程,掌握新系统的操作使用方法,规范操作行为。同时,为了实现挂号至终端,由门诊部护士长对收费挂号人员进行初步分诊的知识培训、各专家的特长及出诊时间培训。对门诊护士、引导员、招募的志愿者进行“银医通”POS机自助挂号及自助付费的操作培训、新的就诊流程培训,直至业务熟悉。2.1.4系统测试与优化8月初利用夜间门诊停诊时段组织以护士为主体,各部门工作人员为辅的全面测试工作。门急诊测试:各科派两名护士分别挂一个农保、医保、两个自费号去自己科室门诊医生站就诊,医生分别输入药物及检查医嘱后,护士去收费处模拟交费、药房取药,拿医技检查申请单模拟检查,再行退费、退药、退检。住院测试:模拟新患者从分配床位开始,完成医嘱输入及处理、药房及医技计费、然后退药和退检处理,体温单及电子病历输入;外科系统完成手术申请,手术室进行手术安排、手术医嘱、麻醉模拟处理及计费,最后出院带药并出院处理等。整个过程各站点有IT工程师蹲点收集问题。事隔两天后再行测试,直到测试顺利通过。2.1.5应急预案演练模拟信息系统故障,各病区由护理部负责总体联络协调。①暂停办理患者出院手续。②手工详细记录患者的所有医嘱、护理记录和费用执行情况;详细填写每位患者的请领单[包括姓名、住院号、床号、费别(长期、临时、急诊或出院带药)]、药品名称及剂量、用量、数量,一式两份,一份用于科室补录医嘱,另一份送药房作为领药凭证。即将出院患者须注明。③仔细核对各检查申请单,无误后送交各医技科室进行相应检查,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是否为即将出院患者。检验医嘱须在标本容器上写明患者信息,包括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等。④接到信息中心通知恢复网络运行正常后,按要求补录医嘱、护理记录和本科发生的费用执行情况。注意先补录即将出院患者,并仔细核查各医技科室与病区药房是否记账。2.1.6向民众充分告知为取得患者的配合与理解,提前1周通过媒体及网络平台向社会民众充分告知,在各病区由护士以口头形式向住院患者告知。
2.2升级变更时的有序管理2.2.1人员增援管理①门诊增加两名护士巡回在挂号窗口,指导患者及挂号收费人员分诊挂号至诊室终端。各楼层分别增加3名志愿者,引导患者按挂号指引单候诊,维护就诊秩序并宣传新的门诊就诊流程等。每3台“银医通”POS机配备1名银行业务员,指导患者自助挂号及自助付费。②各病区除日常班次外,多安排两名护士核对病区所有住院患者的医嘱单、费用清单在新老系统中是否一致,医保、农保报销是否准确,确定无误后向患者发放一日清单。以上人员的增援使得门诊及住院患者均能有序就诊。③各科室指定1名护士作为网络联络员,与信息中心工程师双向联络,保证交流信息畅通。2.2.2人员、工作站的有序管理各病区根据工作量对科室人员、工作站进行合理分配:各科设定专门的医生护士在指定工作站用新系统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有序处理;指定医护人员在指定工作站将老旧系统中的患者切换到新系统后核查,并查房处理当日医嘱;指定医护人员在指定工作站办理当日出院患者手续,并核查费用。
2.3认真核查、及时反馈系统升级后,对患者信息尤其是住院患者的医嘱、检查检验单、各项费用、医护病历信息等进行双人核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信息科,并妥善解决。
3小结
由于医院管理的需要提出信息系统的升级变更,管理者希望借助信息系统的升级来完成业务流程的变革[2]。而护理信息系统又是医院管理信息中涉及面最广、最琐碎复杂,又极为关键的信息环节[3]。医院信息系统整体升级时的护理管理在整个事件中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我院通过事先规划、人员培训、早期测试、应急演练等周密的准备工作,使系统得以平稳升级。我们认为,全院统一指挥,人力资源统筹调配,是系统升级有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昭昇.新一代住院信息系统的升级与改造[J].医学信息,2007,20(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