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2 06:24: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控制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因材施教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草原钢城”包头,1956年建校,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管理,2003 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它定位于一所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以工科为主,建设在冶金、材料、矿业、机电、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始创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由轧钢这个具有相当长历史的老专业发展和演变而来,专业改造后在名义上这一老专业方向不存在了,但新专业传承了轧钢这一老专业的特点与内涵。本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199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目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支撑点建设学科。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新的本科专业,从该专业在我校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其专业范围重点还是传统的轧钢专业,以侧重于为钢铁工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毕业生的去向也主要集中在钢铁企业[2]。
(一)设计(论文)的命题
命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起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黯然失色[3]。实际毕业设计(论文)中选题不当常有发生,其原因各异。
有些命题过于陈旧,这尤其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命题上。按照我校本专业的传统,毕业设计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轧钢厂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随着我国的钢铁工业近10年来迅猛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装备和控制手段被大量的应用到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产品结构发生的更本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和思维被打破[4]。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命题仍然按照10年以前的标准来制定,就显得有些更不上时代,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学生可能存在抄袭现象,影响了对学生的锻炼效果。
青年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这一点在笔者身上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在博士毕业后,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投入不足
1、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的影响。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是本专业近期才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新问题。鉴于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在2008年以前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期间,本专业大四学生一般在秋季学期就找到了相应的工作。然而近3年来,随着钢铁工业整体的不景气,我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不少影响,很多学生在大四的春季学期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期还没有能够确定工作,尤其是女生。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毕业设计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笔者所带的学生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在整个期间,主要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上,对整个毕业设计进程影响严重。
2、考研对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少学生选择考研,一般初试成绩约在3月份出来,那些过了初试需要准备复试的学生,在此期间难以全心去做毕业设计,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到5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取基本结束后,这部分学生才可能完全集中精力去准备毕业设计。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那种本身学习成绩较差,在最后一学期不仅有就业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挂科的清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养成了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的习惯,在就业和清考双重压力之下,只能有很少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类学生在笔者所带的学生中也存在,也是另笔者最头疼的学生。
3、学生投入不足,也有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同学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设计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具有普遍性。
二、相关问题的改进
(一)完善命题
命题是指导教师的最重大的任务,为了保证质量,在命题是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设计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设计(论文)题目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系主任要对青年教师制定的题目进行审核,对研究和设计的内容进行把关,以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最后,还需保证题目的多样性,不仅要保证学生1人1题,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二)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毕业设计时,学生心中所想也不尽相同,当然最终的基本目的还是一致的即能够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在面对学生是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是需要客观的面对学生所固有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见学生的时候,明确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否签约,签约的意向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学基础课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补考和最后的清考;学生的考研状况,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其次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其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内容。具体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培养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且精力足够,将来要从事钢铁工业生产或者研究领域的学生,按照评优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激发这类学生的潜力,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论文为主,提前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对于需要找工作,且将来乐于从事钢铁工业的学生要重点帮扶,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设计为主,我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轧钢车间设计为主,整体套路成熟,但是缺乏创新性。让这类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轧钢生产基本流程,设备状况,了解车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对将来熟悉工作环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能力有限(主要是那些基础课程成绩很差,还需要参加补考和清考的学生),则需要重点照顾,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需要补考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补考,同时指导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踪指导他们的设计,以避免学生过于放松设计;对于那些完全无意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再专业方面对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因为学生已经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对于这样子的学生,个人认为应该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确保顺利毕业。
(三)严格纪律
当然,对待不同的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纪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是一个重要保障。
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下制定研究和设计内容后,在毕业设计的开始就要明确毕业设计的纪律,以严格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规章制度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端正毕业设计态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转贴于
此外,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重视毕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亦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面对新的环境下出现的系列问题,指导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在命题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背景以及兴趣爱好,在指导学生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纪律,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高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卫.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J].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草原钢城”包头,1956年建校,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管理,2003 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它定位于一所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以工科为主,建设在冶金、材料、矿业、机电、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始创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由轧钢这个具有相当长历史的老专业发展和演变而来,专业改造后在名义上这一老专业方向不存在了,但新专业传承了轧钢这一老专业的特点与内涵。本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199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目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支撑点建设学科。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新的本科专业,从该专业在我校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其专业范围重点还是传统的轧钢专业,以侧重于为钢铁工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毕业生的去向也主要集中在钢铁企业[2]。
一、当前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论文)的命题
命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起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黯然失色[3]。实际毕业设计(论文)中选题不当常有发生,其原因各异。
有些命题过于陈旧,这尤其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命题上。按照我校本专业的传统,毕业设计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轧钢厂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随着我国的钢铁工业近10年来迅猛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装备和控制手段被大量的应用到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产品结构发生的更本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和思维被打破[4]。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命题仍然按照10年以前的标准来制定,就显得有些更不上时代,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学生可能存在抄袭现象,影响了对学生的锻炼效果。
青年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这一点在笔者身上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在博士毕业后,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投入不足
1、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的影响。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是本专业近期才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新问题。鉴于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在2008年以前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期间,本专业大四学生一般在秋季学期就找到了相应的工作。然而近3年来,随着钢铁工业整体的不景气,我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不少影响,很多学生在大四的春季学期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期还没有能够确定工作,尤其是女生。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毕业设计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笔者所带的学生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在整个期间,主要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上,对整个毕业设计进程影响严重。
2、考研对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少学生选择考研,一般初试成绩约在3月份出来,那些过了初试需要准备复试的学生,在此期间难以全心去做毕业设计,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到5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取基本结束后,这部分学生才可能完全集中精力去准备毕业设计。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那种本身学习成绩较差,在最后一学期不仅有就业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挂科的清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养成了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的习惯,在就业和清考双重压力之下,只能有很少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类学生在笔者所带的学生中也存在,也是另笔者最头疼的学生。
3、学生投入不足,也有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同学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设计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具有普遍性。
二、相关问题的改进
(一)完善命题
命题是指导教师的最重大的任务,为了保证质量,在命题是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设计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设计(论文)题目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系主任要对青年教师制定的题目进行审核,对研究和设计的内容进行把关,以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最后,还需保证题目的多样性,不仅要保证学生1人1题,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二)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毕业设计时,学生心中所想也不尽相同,当然最终的基本目的还是一致的即能够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在面对学生是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是需要客观的面对学生所固有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见学生的时候,明确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否签约,签约的意向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学基础课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补考和最后的清考;学生的考研状况,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其次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其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内容。具体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培养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且精力足够,将来要从事钢铁工业生产或者研究领域的学生,按照评优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激发这类学生的潜力,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论文为主,提前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对于需要找工作,且将来乐于从事钢铁工业的学生要重点帮扶,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设计为主,我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轧钢车间设计为主,整体套路成熟,但是缺乏创新性。让这类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轧钢生产基本流程,设备状况,了解车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对将来熟悉工作环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能力有限(主要是那些基础课程成绩很差,还需要参加补考和清考的学生),则需要重点照顾,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需要补考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补考,同时指导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踪指导他们的设计,以避免学生过于放松设计;对于那些完全无意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再专业方面对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因为学生已经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对于这样子的学生,个人认为应该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确保顺利毕业。
(三)严格纪律
当然,对待不同的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纪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是一个重要保障。
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下制定研究和设计内容后,在毕业设计的开始就要明确毕业设计的纪律,以严格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规章制度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端正毕业设计态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此外,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重视毕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亦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面对新的环境下出现的系列问题,指导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在命题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背景以及兴趣爱好,在指导学生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纪律,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高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卫.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j].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在科学研究中逐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整合知识体系,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工作学习态度。因此,本科毕业设计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项目,在改革学校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
1.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转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专业教师资源匮乏,缺少实践经验。
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造成了本来就有限的教学资源更加紧张。与此同时,新引进教师多为青年教师,不论在教学、科研方面,还是工程实践方面都缺乏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更有些教师工作太忙,由课题组的博士生或硕士生带本科生做毕业设计,自己却不闻不问,师生间缺乏交流,教师的科研水平对学生并未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1.2学生对毕业设计态度不够端正。
毕业设计时间基本上安排在毕业前半学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此时,学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联系工作,或是到企业实习,一部分考研的同学,这期间需要准备研究生复试,等等,无法保证毕业设计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并未把毕业设计作为个人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而只是一项任务,选题方面尽量选难度较低的。另外,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主要设计金属焊接、表面处理,以及防腐方向,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实践操作占主要部分。这样,部分同学实验不亲自做,抄袭、拼凑和照搬照抄现象严重,致使论文内容与题目不符。
1.3选题不合理。
大多数学生选题具有盲目性,在了解课题内容和对个人能力估计不足的前提下,仅凭兴趣选题,有不切实际之嫌。对于材控专业的学生,主修课程主要是金属冶金理论,但有些同学为了逃避实验,选择纯软件模拟的课题,而数学理论又过于薄弱,致使毕业设计过程艰难。
1.4毕业设计答辩“被应付”。
毕业设计答辩作为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毕业设计指导和规章制度,但往往实际执行力度不够,尤其是在毕业答辩考核要求放松,势必导致学生也持有“应付了事”的心态。因毕业设计不及格而未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却是少数,毕业设计考核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为了真正做好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需要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及弊端,使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而能够在此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业务水平,还是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都得以提高。
2.1科学选题。
合理选题既是对教师的要求,又是对学生的要求。很多毕业设计都是延用往年的题目,无法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匹配,也导致学校毕业设计水平停步不前[3]。教师在制定题目时,首先应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覆盖本专业主修课程及专业课等,结合一定的实际生产知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灵活运用能力。其次,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只有具备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内容或新方案,才能使毕业设计充满挑战,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加强教师的管理和队伍建设。
毕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与实际操作经验[4]。首先,努力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综合考虑教师年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业务素质等因素,加大对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过参与工程项目、指导学生实习等途径,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其次,实行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出成果、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对于在毕业设计中的优秀指导教师提出鼓励和表彰。最后,高校教师应加强个人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毕竟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指导学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2.3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毕业设计程序性较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诚实守信的科研精神,坚决杜绝抄袭及剽窃现象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起着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作用,毕业设计工作对以后工作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这种教育,学生能够对毕业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端正毕业设计的态度。
2.4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严把毕业答辩关。
在毕业设计中坚持“工作抓落实,重点抓质量”的工作原则,综合考虑论文质量、平时成绩、答辩表现等方面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全面考核。在答辩工作中,做到细化、量化、公开化,答辩成绩应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认真组织答辩,根据学生的论文质量水平、答辩表现,以及平时表现科学评定成绩,给出评语,真正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及创新的能力、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学会针对设计问题及案例设计、分析能力。尤其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在现代材料加工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王金风,冯,高长根.普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07,8(4):144-146.
[2]刘春玲.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高校讲坛,2010,21:724-72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59-02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配合我国教育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解决地方突出的环境问题。通过对环境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调研,编制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本方案结合了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市场需求特点,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通过不断丰富工程内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素质,进一步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二、培养目标
以推进高素质的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改革目标,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工程型人才。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工艺设备、工程项目设计与管理经验,具备良好沟通与交际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和责任感、高素质的本科工程型人才。
三、培养方式
建立“1.5+1+1.5”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将工程项目教学法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其中基础知识1.5学期,工程方向1学期,企业实训、毕业设计1.5学期。第1~3学期,注重基础课程教学,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数理化基础模块、计算机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外语能力模块、人文素养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其中外语能力模块和人文素养模块的培养将贯穿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工程背景,形成浓厚的以工程实践为主导的良好学习氛围。第4~5学期,专业方向技术培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深入学习专业课程;二是加强与企业合作,进行认知实习、课程设计、研发项目训练等,将环境工程领域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发现工程实际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第6~8学期,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训、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做到“真题真做”。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强化学生从事工程实践的能力,锻炼独立开展工程实践工作的能力。
四、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
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将工程能力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改革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以工程能力系统化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1.水污染控制工程能力培养。校内教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废水的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创新项目,污水的生化处理创新项目,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给水排水工程和城市给排水管网设计。校外教学:工业废水企业实训,污水处理厂实训,养殖废水企业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2.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能力培养。校内教学: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综合性实验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校外教学:固废处理与处置企业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能力培养。校内教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综合性实验。校外教学:大气污染控制企业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4.环境监测与评价能力培养。校内教学: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及设计和环境污染生物检测技术。校外教学:工业废水企业实训,污水处理厂实训,固废处理与处置企业实训,养殖废水企业实训,大气污染控制企业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取向上改革传统以知识系统化传授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以培养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建立“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主要包括:①基础知识:数理化基础、计算机基础、外语基础、专业基础和创新创业基础;②综合素质:政治思想、道德法律、人文素养知识、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③专业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监测与评价;④工程实践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能力,除尘器设计,研发能力,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能力,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探索及研发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
五、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教学方法改革的进行。
1.加强实现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体系建设。对课程的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后,所选用的教材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删除陈旧的内容,及时将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纳入课程内容,给学生呈现科学前沿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目前本专业的教师正在主编或参编的教材有《环境工程毕业设计指导》、《水处理新技术》、《环境工程案例汇编》等。
2.努力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有利于独立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因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扬弃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这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
3.每年将本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成果进行总结,并在学术等相关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言,听从有关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为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
六、评价方式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考核评价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以客观公正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为原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进行多方位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设计、报告和项目成果相结合,校内外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评价。
1.理论教学考核: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试卷成绩、小论文、作业等几部分组成。
2.实践教学考核:①实习实训:对学生进行现场问答和操作,教师根据其表现综合评定成绩等级。②工程设计:结合企业实际,评定工程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③项目研发:根据学科发展和客观问题,评判项目研发价值和研发成果。
3.工程实践能力考核: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及工程实践锻炼后,每个人写一份总结报告并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汇报,最后由校内外教改师、企业导师共同给予评定成绩。
4.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根据学校出台的相关文件执行。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2006年首次开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由于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有限,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教材选用郝吉明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除集气罩和管道系统的设计两章,教学内容基本涵盖教材全部内容,共54学时,3学分。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扩散、颗粒污染物控制等内容讲解清楚。但气态污染物控制主要是叙述性内容,化工原理课程对吸收、吸附和催化等基本原理讲解不深,使得这部分内容重点不突出。课程实验由于经费和场地有限,未能开设。课程设计只是理论计算,缺少工程实例,应用性不强。
(二)教学方式陈旧
教学方式以传统的课堂注入式为主,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未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作业也有部分学生拷贝应付,不能及时消化吸收所学新知识。部分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搞突击。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致使教学效果差,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手段上只是用多媒体代替黑板。多媒体增加了课程信息量,但课程重点难点不突出。另外,没有相应的教学动画、视频、模型、实验仪器设备和实习基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
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总结近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国内外的教学成果,以我校《2008年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体系如图1。
(一)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中,除了课堂教学外,所有教学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学习、专业实验、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论文和课外自学8个部分。
1.课内学习。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内学习为48个学时,周学时为4。教材选用蒋文举主编的国家级规划短学时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5]该教材气态污染物控制以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生物法等为主线,注重原理。
2.专业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在环境工程实验中,包含大气中TSP的测定、SO2的测定、室内空气中HCHO的测定、袋式除尘、有机废气的净化、汽车尾气的净化6个实验。实验准备选3~5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协助老师。实验之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讲义,实验后按时交实验报告。
3.认识实习。在理论课进行到中后期,教师带领学生到化工、炼油等企业参观除尘、脱硫等大气污染控制工艺设备,加深理论学习,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4.毕业实习。第七学期开学后,学生到环境监测站、化工企业和环保公司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毕业实习,跟班学气污染防治,按时上下班,每周写实结。实习前开动员大会,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实习结束后学生总结并交实习手册。
5.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回到学校,开始两周的课程设计,就除尘或者气态污染物净化进行系统设计,包括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6.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大气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时间为一学期,从第七学期到第八学期,实行弹性时间。
7.课程论文。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给学生列出城市空气质量、汽车尾气净化、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等课题,让学生查文献、写论文、分组汇报,进行综合训练。
8.课外自学。教材相对固定,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把郝吉明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6]Nevers编著的AirPollutionControlEngineering作为学生的参考教材,[7]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同时介绍www.epa.gov和www.zhb.gov.cn等网站,鼓励学生查阅AtmosphericEnvi-ronment、《中国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中英文学术期刊,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有关大气污染防治最新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方法。
(二)以教师为辅
目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模式基本是先由指导教师列出题目,再由学生进行选择。然而由于有些教师手中掌握的工程技术资料有限,所指导学生数量又多,选题经常是使用多年的陈旧课题,有的甚至几年都用一样的题目,缺乏创新,重复率高。另外,由于不同高校的学科特色不同,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重点也各有差异,有些高校毕业设计题目主要集中在水处理方面,而大气、土壤和固废方面的设计题目相对较少;有些高校侧重于固废及土壤方面的研究,大气及水处理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毕业设计课题不够全面,难以体现专业特色。
2.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把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在高校扩招的总体趋势下,近几年来毕业生数量连年创新高,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学生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择业就业上。同时,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生复试及一些其他考试上。而学校经常把就业率和考研率作为衡量一个专业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找到了工作单位,毕业设计已经无关紧要了,应付心态严重。有些同学经常是东拼西凑,草草完成毕业设计,其结果就是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效果。
3.师资缺乏,配套设施不足。
有些院校平均每位教师要指导十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多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和其他科研任务,所以指导教师根本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面面俱到的监督和指导。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的松懈,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一些带毕业论文的教师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几个月的实验研究,由于学校实验设备比较陈旧,一些设备出现了老化和故障,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4.毕业设计评定流于形式化。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常包括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取决于答辩成绩。而学生毕业答辩一般安排在学生离校前几天,所以答辩中即便发现一些问题,学生也不会再多花时间去修改。答辩组对于学生的评分,最低只给到及格,一般不会给学生不及格,答辩过程形式大于内容。这就使得学生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5.毕业设计经费支撑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于多数毕业设计的题目均为陈旧的课题,并无直接的经费支撑,同时学校针对毕业设计提供的专项经费数量有限,进一步限制了设计资料及试验条件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影响学生毕业设计实际针对性,难以保证质量。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1.广泛收集资料,丰富毕业设计选题。
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水平的先决条件。从选题内容上,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应涵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及环境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从选题方式上,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学生择业方向相结合,与科研和工程项目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以学生自由选题为主,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特长及今后从事工作的需要自主选题。
2.灵活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
针对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在学生时间精力均不足的第八学期的问题,可以改变毕业设计的固定组织形式,灵活利用时间来组织毕业设计。例如可以考虑把毕业设计分两个学期进行: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考研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部分学生也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开放实验,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方式就避免了毕业设计时间集中以及每位老师短时间内所带学生较多的问题。另外,毕业设计是学生将四年的知识积累运用到实际应用中的一个过程,需要学生们细心地分析选题,进行资料调研,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因此师生间的互动非常关键。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周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定期检查学生设计的进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设计。
3.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学校应为保障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投入更多的教学设备,将机房和实验室较大程度地向学生开放,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和设计。另外还应对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懂辅助技术,同时善于联系实际的优秀教师队伍。
4.加强管理,改革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
虽然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但在实际实施中常流于形式。要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首先要进行学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要严把答辩关,要严格答辩程序,避免答辩走过场的现场。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设计,坚决不给予通过,营造良好的学风。同时,改革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研究制定科学高效的评分机制,对于平时设计过程中不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的学生可给予相应的减分,提高指导教师打分的比例。
Discussion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AI Qing
(Min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0037, China)
【Abstract】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arged with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in environmental field. Commo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for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ty. Some suggestion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urse design,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project design were given to enhance the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method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Reform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深入,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高职高专类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特别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与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迫切问题[1] 。
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知识体系驳杂,涉及自然、技术、社会和管理科学等诸多领域和学科[2]。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过程中,实训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关键。
1 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归纳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实训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有待改善,实训环节安排的时间和教学内容偏少,实训形式呆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认识实习时间过短(2周左右),通常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各类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工程,认识实习所起作用有限。
3)顶岗实习安排不够合理。由于环境专业涉及面广,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五花八门,有些甚至与自身所学专业不相关,不能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目的。
4)毕业设计环节需要进一步科学的设置和安排。目前毕业设计环节要求偏低,学生得到的锻炼有限。
2 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的探讨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普遍存在着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薄弱的现象,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应适当增加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内容,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锻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内容。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重要技能,可适当增加实验的数量;
2)强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教学实验和工程设计,适当增加教学实验和工程设计内容。
3)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如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独立撰写实验报告。
3 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探讨
认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其将要从事的行业有直观的认识,因此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在设置与安排认识实习时应摒弃以往乱看一气的传统,兼顾全面的同时突出重点。对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实习的单位主要有:设计院(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类设计)、水务集团、环保公司等。
顶岗实习与认识实习有所不同,认识实习是“感知”实习,而顶岗实习则是“实践”实习。学校在认识实习的安排与设置上应该起主导作用,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伙伴,争取发展3~ 4个公司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岗位进行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环节是毕业生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前的最后一步,学校必须严格把关,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尽量保证一人一题,提高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应鼓励工程、工艺设计,少实验论文;毕业论文格式应严格要求,锻炼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
4 结语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实施教学改革,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
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为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2001年正式招生,学院根据国内高校的专业建设经验和自身实际情况,开设了焊接和模具两个方向,随着不断建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学生数量激增和社会的发展,对本科教育及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1],是检验学生本科阶段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毕业设计教育培养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缩短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时间,为顺利工作或学习深造打下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检验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培养水平的重要方面[2],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升本科毕业质量是一个严肃的教育问题。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相关教务管理部门制定了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相关规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各项规章制度运行良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形式下的毕业设计矛盾开始凸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毕业设计时间不够充分。和众多高校类似,我校毕业设计时间被设置在第八学期。首先毕业设计时间一般为14周左右(中间还穿插着2周毕业实习时间),毕业设计时间短,任务重。其次在第八学期中,学生面临着诸如考研复试、工作面试、工作实习等压力,这些因素难免会导致学生“分心”,毕业设计专注度不够,个别学生甚至存在临时突击现象。
2.毕业设计题目不够科学。现代大学生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因此毕业设计题目要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设计内容有深度、广度,设计背景清晰,应用性强等。但是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师生比不够合理(2015年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生师比达29),老师指导学生数量较多,精力有限,容易出现毕业设计题目应用背景模糊,内容相似度高,难易程度不合理等现象,或者出现指导老师选题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3],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毕业设计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从文献查找、实验思路设计到实验验证及论文的撰写,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及行为执行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应该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独立作业,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如果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存在着“应付过关”、“及格万岁”甚至是“毕业设计无论做的好坏,总会毕业”等看法[4],那么学生就不会踏踏实实的工作,更谈不上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4.学生对网络过度依赖。正确查阅文献资料是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更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有力保障。现代社会网络科技发达,学生查阅文献资料非常方便,但是在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遇到问题后就会过度迷恋网络,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认为网络上查阅的知识都是正确的,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引用网络知识,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生正确查阅专业资料(期刊文献、图书)的能力较弱,这些都成为制约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因素。
二、毕业设计创新培养探索
1.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开放。面对第八学期中“考研复试”、“找工作”等压力,学生的精力难免要被分散,如果没有足够的毕业设计时间的保证,学生是无法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建议指导老师提前(第七学期)对学生公布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与老师进行双向选择,允许部分学生在第七学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工作,提前熟悉实验设备,为毕业设计“热身”。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自选课题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前期实验设计和实验安排,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避免了第八学期仓促进行实验的现象,同时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实验基本操作,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学生容易对具有较好的应用背景、具有创新性、难易程度适中的毕业设计题目产生兴趣,合理的毕业设计题目知识涵盖面广,能够锻炼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发现问题,在毕业设计中解决问题,在毕业设计中体会知识的运用,学生收获比较多,毕业论文质量也较高。
例如,我们在设置毕业论文题目时,根据自有条件设置了“高性能涂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特殊钢、异种钢焊接接头耐腐蚀性研究”“功能膜层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等课题,课题设置知识结构层次合理,实验可操作性和应用背景较强,题目综合程度大大提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突破了以往单纯焊接毕业题目内容、工艺较为单一,学生撰写内容重复率高的瓶颈,毕业论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如果学生已经签约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鼓励学生到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做毕业设计[5],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科研学习的动力,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生思想管理,加强思想教育。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从2012级学生开始实施成绩绩点考核,学习成绩平均绩点低于2.0的学生将无法顺利毕业,学校改革符合了大学教育的趋势,学生过去那种“60分万岁”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由于毕业设计学分重,学院学生管理人员和指导老师要在毕业选题之前对学生进行统一专题教育动员活动,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让学生抛弃过去那种“及格万岁”的看法,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去。
4.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1)管理制度。学校、学院要从指导老师配备、毕业设计题目设置、选题/开题时间、中期检查以及答辩考核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本科毕业管理制度,并在每年的毕业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对参加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老师进行全方面培训,指导老师必须对各项管理制度了然于心,做到权责分明。对指导老师工作的监督可以从学校、院系方面实施,但是根据往年的毕业设计工作管理经验,如何有效监督学生毕业设计日常执行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探索。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是靠最终答辩及论文体现出来的,因此学生容易出现下面情况:个别学生存在“前松后紧”的学习状态,甚至到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临时抱佛脚,临时突击,胡乱拼凑,这些做法显然是无法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也是和我们毕业设计培养初衷相悖的。
经过实践发现,如果在毕业设计管理环节中加入关于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监督,毕业设计效果会更好。比如说实行“学生汇报”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每周必须到指定地点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汇报自己本周的工作进展,通过检查,老师不仅可以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期出现的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而且可以督促进度慢的学生抓紧时间迎头赶上。通过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监督,指导老师可以从容掌握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为毕业设计高质量的完成做出重要保障。
(2)指导老师结构管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合理搭配指导老师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层次的老师都要按照一定比例参与到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去,建立优化的、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2],保证毕业设计指导更具有层次性,多样性。根据专业特点,院系可以成立指导老师交流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定期召开交流会议,根据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制定对策,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3)毕业设计阶段量化考评。学校、院系和指导老师根据毕业设计指导计划进度定时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阶段化检查,实施量化管理,从毕业设计进度、出勤平时表现、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阶段性量化考核,并作为学生的有效平时成绩计入毕业设计总成绩中,改掉学生“注重答辩结果,轻视学习过程”的错误看法,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真正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去。在阶段性考评中,对于那些进度不前或过慢,编造数据,拼凑论文的学生要给予警示,并严厉督促迎头赶上。
三、结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55-0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对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石油化工、动力、能源等都是我们国家主要的经济产业,而这些产业都是以先进的工艺过程为主体,先进的过程装备和控制技术为辅助,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这些产业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
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发展中的定位
到目前为止,过控专业在100多所高校都有设置,不同的高校,对过控专业的定位是不同的,如:天津大学定位在研究型人才上,学生要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技术研究以及开发能力;宁夏大学定位在设计、管理型人才,学生应具备宽泛的多学科工程知识、较强的企业管理及领导组织才能。该校主要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学生要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很强的动手能力,直接面向和服务于生产第一线。
银川能源学院作为地方三本职业院校,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符合现代职业学校办学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了地方职业院校办学特色。
2 对过控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掌握化工原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2)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对过程成套装备进行评估与提供投资决策建议的基本能力;(3)熟悉国家有关过程装备设计、开发、研究、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4)了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最新理论知识,了解过程设备、过程工艺、过程控制的最新发展动态;(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方法,具有一定的查阅文献及应用的能力;(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7)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获得化工仪表维修工或化工检修钳(或焊)工(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3 专业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计划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离
近年来,高职院校总教学学时减少很多,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仍注重科学性与系统性,偏理论教学,与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有不少差距,又因为近年来国内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很多生产线停工待产,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只能到处看看,造成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没有落到实处,学生工程实践技能较低。
3.2 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人数也不断扩充,很多年轻专业课教师从校门进入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和专业实践技能,只能从理论上讲授工程理论和方法,无法引用工程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并且很多年轻教师缺乏科研项目,不能很好引导学生,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
3.3 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由于对工程应用理解不深,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养不足,又对各类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没有落到实处,老师又缺乏实际指导经验,使学生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走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工程实践培养目的。
4 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4.1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培养具备机械、化工、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石油化工、能源、医药、机械等部门从事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型人才。
4.2 建设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
专业建设关键的一环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培养出老、中、青相结合并且实践能力很强的教师团队。目前,该校过控专业已形成一支教授、副教授、高工、讲师、助教以及外聘企业高工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师队伍,但过控专业老师中学历是本科、研究生的很少,学校也在这方面加大了引进力度。
4.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依据课程的内容、性质,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模式和方法,如:课堂研讨、现场及案例教学、实验操作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系列专题报告等。专业课由具有较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讲授,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工程师来校开设。在讲课中,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讲授、解难答疑、指导相互补充,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模具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如:工程制图、化工机械设计基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课程,使用挂图、课件、视频等资料,静态、动态演示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很直观看到企业的设备结构、工艺以及控制系统,使学生从理性认识升华到感性认识,达到很好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4.4 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形成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作为地方职业院校,其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既要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通用标准,又要结合学校的定位、特色,满足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银川能源学院是宁夏宝塔石化集团公司创办的地方性大学,学校既要满足宝塔石化,还要满足当地煤化工等其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课课程体系,应该满足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满足社会及个人发展的要求,因此,其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宗旨,知识结构为框架、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优化结合。教学计划的制定,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加强工程基础知识、理论、技能的训练。走访国内10多所高校,调查和收集了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经过分析、对比、研究,结合地方经济特色,优化了课程设置,并做好了各课程的分工、衔接、协调与补充。
4.5 搭建各类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突出W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实和丰富实践环节内容,实现实践模式多样性,以满足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学校专业课老师,很多都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导致实践教学成为薄弱环节,所以要加强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的建设,并且聘请一些企业一线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工参与学生的实践指导。同时,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践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企业的工作环境,认识到书本中许多设备和工艺,学习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校外实践毕竟因为各种因素,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对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还要通过校内实习加强培训和锻炼,比如:通过工艺仿真训练,可以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对化工工艺、设备性能、控制参数有深刻理解。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模式,丰富了实践内容,强化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受到学生普遍认可。
基于工程应用及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该校实行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规定小于40岁的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半年,此项制度能够使中青年教师有机会参与工程实践活动,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增加行业背景知识,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4.6 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模式,从单体化工设备为主转向成套装置设计
在学校期间,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最后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大学四年里学习各种知识的综合,它能培养学生实际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能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学校经过长期对企业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修订了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和指导书,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选择工程实际中的纵(横)向课题,老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以工程实践为主,机械、化工、控制技术知识相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大工程概念以及系统认识。培养学生协同工作、处理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为以后到企业工作打好基础。
4.7 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很重要,如果学生缺乏必要人文素养,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就不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从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角度,研究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老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以实验室或工厂为平台,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科研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获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后,学生还可以将成果转化为专利、发表科技论文。
5 改革初步成果与成效
专业课改革符合面向区域、面向工程、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职业院校区别于研究型大学错位竞争的战略定位,实现了课内课外综合、校内校外综合、理论实践综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教育理念,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以协调发展。该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该校过控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所学知识能够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毕业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显露出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很快成为专业技术骨干。
6 结语
经过几年专业建设和实践探索,银川能源学院过控专业逐步明确了办学方向,改善了实验实践条件,教学水平日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渐趋合理优化,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学生在获取知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望得到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环境学科联系非常紧密。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科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确立学生就业去向,搞好 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确立适合各个年级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学点及教学内容;建立位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环境工程产学研基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互动式的教与学关系;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面向就业的毕业实习场所为就业作良好铺垫: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间上下一致,良好的办学氛围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教学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系统地安排了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各门实践教学课程均有严格的评价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
①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操作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课程有《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城市给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②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泵与风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课程中都安排课程设计环节,以加强学生对工程、设备的设计能力;
③认识实习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来实施,以参观实际工程为主,了解生产中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方法,使学生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④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实践教学,一般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取1~2个方向实习,包括环境监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等实际生产工作,以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环境工程的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教学除了完成各门实践课程外,还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际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为环境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2.2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硬件因素之一。我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关于建设和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我系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在校内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系想方设法,对外拓展,通过多番调查和研究,分别与江门文昌沙水质净化厂、广州绿茵环境工程公司、东莞市塘厦凤凰岗科达水务有限公司塘厦污水处理厂、中山市黄圃食品工业园污水厂、深圳平湖污水处理厂和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等6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我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另外,我系还与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10家单位长期合作。通过在实习基地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现场设备、工艺流程、结构原理和作专题技术讲座等,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系领导、教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每次实习前都认真讨论内容安排,结合基地具体的经营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生产经营业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直接到实际中去实践。同时,还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进行跟踪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实习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得实践一线的有关资料,便于学校结合企业意见,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而且,为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我系还专门引进了生产第一线的设计施工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现引进教授级高工1名,高级工程师1 名)。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校内的金工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3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科研能力、设计能力的系统训练,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方法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毕业设计主要在污(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结合工程项目进行。
教师出的论文题目经学术带头人、教研室的讨论、审阅后再发给学生,从论文题目人手,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论文质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于4年级开学初即向毕业生下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早作准备,尽快进入角色,开始论文的调查、实验、制图等工作。指导教师每周要对学生的纪律表现、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
考核,并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纪录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3.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
环境工程专业200l~2007级一直按照这一体系运作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从学生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情况表明,我系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总体上讲,教学质量较好。2005~2007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三届毕业生无论初次就业率还是最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结论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中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经过近8年的规划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行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了互动式的良好教与学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使学生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充分、具体的认识,使学生得到实惠,保证了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 森等.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专业特色的一些探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27(8):92-96.
[2] 方 勇等.高职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187.
1.1 教学质量控制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质量受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学条件、管理方法、激励措施、评价方式、价值取向等要素的影响,要素的内部及各要素之间都处于变化并相互影响,这些要素的活动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是否和谐一致,都将对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产生直接影响。
1.2 教学质量控制是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本科教学质量控制是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 保证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他由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实施教学任务、总结等四个环节组成。因此,不能正常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就不可能保证本科教学按照培养方案顺利进行, 必将使教学处于无序状态, 从而导致本科教学质量的下降。
2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实践(以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为例)
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1958年前西安交通大学的矿山机电专业的基础上,西安矿业学院于1959年成立机电系;1985年12月机械、电气分系成立电气工程系。1994年12月电气工程系的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分出单独设系后,更名为自动化系,2002年6月更名为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我从事该院教务工作近五年,近三年来,我院在本科教学方面一直受到学校好评,多数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也得到肯定,总结这三年的教学管理情况,认为学院在以下方面有特色并值得借鉴:
2.1 重视教学基本环节的落实
学院秉承以往治学严谨的优良作风,紧盯教学每个环节。如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教案检查,要求教师能在以前教案的基础上有所更新和突破;第二周收集本学期任课教师教学日历,要求按照培养计划要求落实教学进度;上课周次内做到课前课后答疑,指定答疑时间每两周答疑一次。
2.2 充分利用教学督导组,发挥指导检查作用
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学督导组是学院成立的重要教学机构,主要负责学院日常教学检查、青年教师指导及学院教学评价等工作。教学督导组由我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按照定期指导和随机检查两种方式开展工作。分别在每学期开学初和期中,主要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通过随机听课、预约谈话及学生反馈等方式,了解教师上课进度、存在问题,并一一进行指导。
2.3 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教师是本科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 为了有效地控制好本科教学质量, 就必须要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重点是为教师的学习、进修、学历学位教育创造条件, 对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创造动力。为此,学院近两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第一,制定新教师任课资格认定条例。对青年教师及未上过讲台的新聘教师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老教师传、帮、学、带。新教师开课前必须进行试讲,由各系组织老教师进行听讲评议,对该教师的讲课能力出具相关意见,经学院同意后方可上讲台。
第二,从各系部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增加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能力。
第三,坚持督促检查。每学期开学初,学院教学督导组专家重点对本学期有上课任务的新进博士、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案进行详细检查评议。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学院成立期中教学检查领导小组,组织院领导、系(部)主任组成检查组通过随机形式听课、讲课比赛、教学观摩等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水平。
2.4 严格实践环节,全面开放实验室
学院要求实验室在未上实验课时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进实验室学习,实验室教师实习坐班制,实验室在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学科竞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院严格实习管理教学环节,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图,规范实习过程管理。实习过程管理主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要求实习工作之前有计划,有预算,经费安排合理;二是要求学生在现场实习天数占总天数2/3以上;三是要求实习教学结束后指导教师必须有总结。
2.5 点、线、面结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本学期我院提出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严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抓点。即抓题目申报、开题、中期检查和期末硬件验收三个点,严把教师的资格和题目的质量,使用交互检查的方式,评分严格、公正。
②抓线。即抓指导老师这条线,制作我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纪要,要求指导老师和学生按规定时间进行指导并按填写主要内容,做到以教促学。同时,主抓青年教师(引进博士)的培养,在毕业设计开提前重点检查他们,要求他们讲解毕业设计,做到相互促进。
③抓面。即进行广泛宣传,举办“毕业设计开题讲座”,召开“毕业设计交流会”。宣传毕业设计的有关规定、程序、纪律及《学位论文作假实施细则》。抓住时机,提高学生认识,明确有关规定和程序。
3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思考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控制要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与服务方向,既要坚持高等教育的教学方针,又要充分与时俱进搞好教育教学。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一工程中,教学质量是核心,各种控制手段、措施都应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这一目标服务。只有建立在科学的本科教学质量控制指标的基础上的行为, 才能为本科教学质量的控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思考:
3.1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教育理念
高校本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教学质量控制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加大教学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教育理念,为教学质量控制奠定良好基础。
3.2 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
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控制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与教师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高校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人员还存在学历层次较低,业务能力不强等现象。高校要想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校引进竞争机制,将高素质的优秀的教学人才引进来,同时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承担重要的教学任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本科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落实教学质量控制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 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