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18:33: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男性护士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所在工作环境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积极的、主观的评价,即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人员的流失,甚至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外自1940年起就开始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开始注意到护士的流失率,将流失率当作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一个衡量指标,70年代后,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具体环境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包括对急诊科护士、助产士、ICU护士、康复护士和社区护士等的研究。但对聘用制护士(俗称合同护士)的满意度则关注较少。
为了解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笔者收集我国1997—2065年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论文25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是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和重庆维普科技期刊网3个光盘检索系统检索1997 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
1.2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就测量工具、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见表1
表1结果示,国内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是根据基础理论或参考大量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且未经信、效度验证,而信、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测验的客观性又是决定一个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59.3%的研究结果是值得我们质疑的;而使用的标准化的量表也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有14.8%的研究论文是直接根据国外量表设计问卷的,由于国内、外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医疗保健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直接引用国外量表易导致问卷内容不符我国国情;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一套标准的、可被推广应用研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这方面的研究急待拓展。
2.2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2.1研究对象:76%是集中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24%是关于精神科、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研究,其中仅有2篇是关于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者对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还不够重视;绝大多数针对女性护士,极少数针对男性护士,说明目前护士群体中仍以女性为主体,再者男性护士还没有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对男性护士的关注极少;仅有8%的研究是主要针对聘用制护士(即合同护士),92%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在编护士,说明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合同护士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对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其他如年龄、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等均是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各个层次。
2.2.2抽样方法:其中24%的论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研究对象,而76%的论文均未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说明绝大多数研究均未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此所抽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3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绝大多数均采用SPSS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处理。
4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资及福利待遇;②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③工作负荷及排班;④家庭/I作的平衡;⑤管理方式及工作自主权;⑥工作被称赞和认可;⑦社会、专业上交流交往机会;⑧与共事者(医生、护士、管理者)及患者的关系;⑨工作环境和条件;⑩工作/职业本身。其他如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科室、班次及从事护理工作的目的等也会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2。
表2示,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最低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方面,说明目前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还比较低而护士的工作量又比较大,尤其是合同护士,因此表现为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心理严重不平衡,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经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及人身安全问题等工作/职业本身的特点也是导致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急诊科及精神科护士,说明我国目前护理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还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对护士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满足她们低层次的需求;护士对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低,说明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晋升机会也不多,而且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缺乏经济支持,护士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和撰写护理科研文章。
此外,28%的研究认为管理方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相关的,说明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倡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5对策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始终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但是随着民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单一性别特色的护理队伍格局在维护个人权利,注重个性化护理的新观念下发生改变,护理工作对男护士的需求增加,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增加,基于这种原因男护士的数量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迅速增长。而我校自2002年均有男生报读护理专业,虽然每个年级中的男生所占比例较小,但我们不能将管理女护生的模式直接而生硬套入到男护生的管理中。不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任课老师都应该要有不同以往的管理和教学方法。
1 专业思想教育
新入校的男护生,心理上尚不成熟,专业思想尚不巩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全方位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十分必要并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榜样教育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男性从事护理事业也是很有前途的,有挑战性的,比如在班会课中介绍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形成对护理专业的逐步印象,了解护理工作者在促进人类健康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给学生介绍一些获得卓越成绩的男护士,如2003年获得第39届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的中国藏族男护士——巴桑邓珠的光荣事迹。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学生对于男性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心。
1.2 优势教育 通过分析男护士的优势,来帮助他们认识到男性在护理事业中是不可或缺的。
1.2.1 客观优势 男性擅长理性思维,且逻辑性强,遇事冷静沉着、判断力强、处事果断、独立性强、依赖性小,接受信息快,动手能力强,对电子化信息和机械性高新技术掌握较快,同时男性在担任繁重体力劳动时具有生理和体力上的优势。遇到突发事件时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男性的稳重果敢能给人以充分的信任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男护士更容易获得患者的信赖,在护患沟通中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护理是一项集脑力、体力于一身的高压力性职业,需长期倒班,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尤其在急诊,外科手术室,精神科等科室,更是需要护士具有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等特制,男护士的加入无疑会使临床护理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优质高效。
1.2.2男护士特别受男患者的欢迎 据调查,男患者比女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女护士在给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进行导尿、备皮等操作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尴尬情形,所以在涉及隐私的操作中,男病人可以欣然接受男护士的护理。这对于心理护理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2.3有利于护理团对的发展 护理队伍成员的单一性别现象,使公众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定势很容易使人们将护理看成是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也使得人们将护理人员看成是弱势群体,女性护理工作者也可能因为长期得不到来自异性的职业认同而使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男性的加入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
1.3 团体心理训练 让所有新入校的男生组成一个同质团体(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本身的条件和问题具有相似性1),除了让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生活外,还让他们每周都有机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指导老师适时地给予辅导,可以 通过“对话”、“主题讨论或辩论”等团体辅导形式,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学会解决问题及克服情绪和行为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对待护理事业,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2 进行赏识教育
由于高校扩招,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学习差、行为差、自卑感较强。因此,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和闪光点,都要大力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男生勇敢选择护士职业加以鼓励和宣传,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职业选择。老师的称赞对于中专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不应该在学生面前说他们的短处,而是多给他鼓励。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男生,他们存在逆反心理,故与之交流时,多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着手,以朋友的身份,用轻松的方式,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任务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积累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合格护士而努力。
3 沟通能力的训练
由于我校的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而且是所谓的“差生”,所以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不愿和人沟通;而护理工作是以人为中心,与病患的沟通将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所以,在辅导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男护生沟通能力的训练。
3.1 鼓励男护生多在公共的场合发言,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其表达自我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心理素质。比如,班主任老师在组织班会的时候要鼓励男生多发言。因为各护理班女生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尤其对于新入学的男护生,此方法可以使男生在班级中与其他的女生建立比较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然如果有机会,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此来锻炼自己,如演讲,辩论等形式的锻炼机会。
3.2 鼓励男护生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如医院当义工,在这样的工作中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亦可以使其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可以提前了解医院的环境和护士工作的方式。建议学校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4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虽然目前各大医院都紧缺男护士,他们的就业前景乐观,可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医院都会将男护士安排在诸如ICU、CCU、急诊室、精神科、手术室等工作要求高的岗位,在这些科室所接收的病人大部分都是急危重的,所以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对护士的要求自然就高了,除了要具备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的特质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4.1 加强男护生的人文知识 由于大部分中专生的素质是差强人意的,而护士的人文修养将直接影响到和病患的交流, 所以在培养男护士的过程中,人文知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
4.2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核心,没有过硬的医学知识的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甚至可能要造成病人的损失。
4.3 加强技能训练 由于护理操作的细致、烦琐,但是男性在面对这样的工作的时候可能耐心差于女性,所以护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适当的调整,如讲解护理操作的原则至于细节部分可以由学生自行把握,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护理工作是一名实践性学科,所以动手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有效性。必须确保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过关。
5 结果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44-02
0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及社会观念的转变,医院护理正在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转变,整体护理也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1]。而男护士作为我国新兴的一种职业,正逐渐成为大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备受社会关注。那么男护生的招生及就业情况如何呢?
1 国内外男护士状况扫描
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
据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最新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注册护士总量已达218万人,其中男护士为2.1万人,约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医护比例严重失调。在国外则大不相同,国外男护士在护士队伍中的比例远高于我国。如在美国,男护士比例占到近10%。而且美国护士的社会地位较高,男护士的薪酬也要比女护士高一些。
2 男护生招生情况
从上世纪90年代,国内医学院校针对护理人才持续走俏,男护理人才尤其受宠的现实情况,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打破了本、专科只招收女生的惯例,开始招收男生。但根据各医学院校近年来的招生数据显示,每年护理专业所招收的学生中,男性护理人数仅占护理专业总人数的2-4%,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几年来,在我国的护士队伍中,男性比重也只在1%左右徘徊,个别地方甚至更少。虽然男护士就业形势一直看好,但并不被广大考生认可[3]。是什么原因造成男护生招生冷清的现状呢?
2.1 传统观念的束缚 多年来,很多医院的护士清一色是女性,许多人认为,护士就应该是具有文静、细心等特点的女性所从事的职业,男子汉当护士丢人,男性从事护士职业太没有前途。由于广大学生和家长对男性从事护士职业缺乏认同感,报考的积极性不高[4]。
2.2 社会对护士的认可、对护理行业内涵的理解不够 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护士职业的技术含量太低,在很多医院,护士就是打打针,配配药,照顾一下病人而已。而实际上,护理也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护士就是“半个大夫”,在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士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用药效果的观察及康复护理等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由于目前护士工作相对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2.3 给予护士的地位和薪金不高,也是造成男护生生源紧张的原因,护理行业普遍偏低的工资无法体现护理的劳动价值,再者和女性相比,男性在社会及家庭中承担的责任更重,付出的和收入不成正比,也造成男性护理人员的流失。
2.4 长期以来,学校培养的护理人才以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才很少,一些人对男生当护士形成了误解和歧视,认为护士和医生相比没有优越性,也是造成生源紧张的主要因素[5]。
2.5 心理压力大 由于在体力、精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有许多女性不可比拟的优势,男护士大多数被分配到急诊科、精神科、男性科、重症监护室、泌尿外科等科室。男护士长期处于责任重、 压力大、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疲劳。另外,男护士在工作时可能不被患者及家属理解,甚至会遭受患者的打骂,在受到伤害后长期压抑而得不到发泄,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6]。
2.6 个人及家庭因素 护理工作需要三班倒,节假日不固定,生活无规律,而且常常要值夜班。作为男性来讲,以上种种不利因素造成了男护士择偶、婚姻受到强烈冲击,家庭不稳定,亲人的抱怨更增添了男护士工作的消极情绪。男护士作为护士中的特殊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中更大的压力,因此男生在报考护理专业时都持慎重态度。
3 男护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毕业大学生都为工作发愁的时候,护士专业的男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怎样呢?
3.1 需求激增,“男丁格尔”成稀缺资源 从病人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病人隐私权角度,男护士独具的优势日益显现,各大医院需求量激增,有些医院甚至表示,要护士只要男性。笔者通过走访省内各大医院看到,越来越多的医院出现了专业男护士的身影,各三甲医院的男性科、急症室都能看到男护士忙里忙外,他们的细心程度和专业知识丝毫不比女护士差[7]。据悉,目前省内各大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招收男生,男学生面对就业时往往很容易就能找到“东家”,有些男生刚进校门就被“抢订”。据某卫生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一位老师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学校的护理专业曾招收过男生,可是由于就业形势差一度停招。2004年,随着两名本科毕业的男护士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正式上岗,省内综合性大医院“女天使”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积极评价,认为高学历男护士的出现,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在人性化的护理行为上开了先河。现在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量很大,一些民营医院也都希望引进男护士,向这些男护士们抛出了“橄榄枝”,以高薪优待吸引他们南下谋求发展。
3.2 个别男护士就业后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不太容易安于现状。据了解,男护士转行的情况的确不在少数。中国男护士论坛曾进行过一个“关于男护士就业情况的投票”,共31名男护士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正在工作的男护士仅有5人,转行的男护士2人,待业中的有24人,比例高达77%。造成男护士转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至于男护士转行,大多数人认为,“待遇不高是主要原因”。毕竟,男性的生活压力大,护士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很琐碎,地位也不能跟医生比,有些男护士对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护士。因此,为了变换工作环境,或者通过考研改学其他专业,也都在情理之中了[8]。
4 对策
4.1 针对当前我国男护士紧缺的局面,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全国许多中等卫生学校和医学类本专科院校,都开始招收和培养男性护理人才,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目前的培养速度和规模,还很难与整个社会的需求增长相一致。由于男护士“适销对路”,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设立男护士班,以进一步扩大男生的招生规模。
4.2 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变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引导。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尽早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帮助他们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
4.3 护理专业人才一直都是国际公认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应加大培养具有较强的护理专业发展潜能的、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男性护理专业骨干。
4.4 随着改革开放,国际医学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宽容度日益增加。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让全社会都能理解和尊重护士的工作,无论男护士还是女护士,都是社会需要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5 男护士要想发展下去需要个人的努力,医院、社会的支持,也需要病人、患者的理解,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切实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待遇,让男护士在选择这个特殊行业时没有后顾之忧。
4.6 男护士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5 就业前景展望
5.1 在国外护士就业前景 目前护士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是最短缺的人才,其收入可观,工作稳定,生活保障度高,比起国际贸易、管理、计算机甚至MBA等看似热门好听的专业毕业生都有优势.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但发达国家引进护士人才条件也较高,一般要求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自身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
5.2 在国内护士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可以预见,未来的护士工作范围将会越来越广,综合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除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运用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还需参加诊断病因考试,写论文,管理麻醉品和治疗普通的疾病……护士只扮演医师的助手角色的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而高学历男护士将会凭着性别、体力、心理承受力强及知识面宽广、容易同各种病人沟通、护理科研能力强等优势在护理工作中占据有利位置,成为各大医院极为抢手的目标人才。
6 小结
近几年,由于男护士就业率高,愿意献身护理事业的男性日益增多,护士先生的大量涌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在很多医院,男护士都成了业务骨干,但在短时间内,护士界“男女”各撑半边天的可能性不大[9],男护士要成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外良好的就业前景在给男护士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相信,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男护士们,更善于和病人交流,在尊重患者人格的基础上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会因“男丁格尔”们的加入有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北京首批高学历男护士上岗,女患者拒绝服务[N]. 北京晨报,2005年08月31日.
[2]男护士:招生难 就业易[N]. 健康报 2008年6月25日.
[3]就业形势好报考人数少 男护士招生连年遇冷[N]. 高考网,2006年12月06日.
Miller将离职意愿(turnoverintention)定义为:离开目前工作与找寻其他工作机会倾向的总体表现或态度。多数研究者认为离职的最佳预测因素是离职意愿。护士离职率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男护士更甚。影响护士离职意愿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护士个人因素、工作环境及外界因素3大类,但是哪些因素对护士离职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尚无定论。本科护生是我国今后护理队伍的重要力量,而男护士也正在成为这支队伍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其离职意愿将直接影响我国护理队伍的稳定。目前,对本科男护生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少见。笔者调查本科护生的离职意愿现状,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习和教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对象
在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即2004年卫生部将我国卫生职业人群划分的3个地域),每个地域随机抽取3个设有护理本科院系的医学院校,包括海南医学院、广东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咸宁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以上院校符合纳入标准的男护生共120人,自愿参加调查105人,收回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91.4%。为了进一步研究男女差异,抽取对应学校女实习护生共100人。纳入标准:愿意参加并完成测试;年龄大于l6岁;身体状况能够配合完成问卷;意识清楚,无精神性疾病;参加实习至少8个月。
2方法
2.1调查工具
2.1.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和3个条目,测评工作满意度、对未来工作信心和有否缺勤及频率。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程度评价,从“很不满意”到“很满意”(1~5分),是否有成为一个好的护理工作者的信心,从“非常没有信心”到“很有信心”(1—5分),实习期间是否有缺勤(1为否,2为是)。
2.1.2离职意愿量表(TurnoverIntentionScale,TIS):共6个条目,为l~5分计分法,如第1题:您是否考虑要辞去目前的工作?选项为:从不、甚少、偶尔、经常、总是,相应赋值1~5分。总分1~2分(含2分)为离职意愿轻度,2~3分(含3分)为中度,3~5分为离职意愿严重,即分数越高,离职意愿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0系数为0.723。
2.1.3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由61个条目6个分量表组成,包括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的应激源、与工作负荷有关的应激源、与护士期望有关的应激源、与接触濒死患者有关的应激源、与工作一家庭矛盾有关及与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有关的应激源,有很好的信效度,分数越高,所面对的工作应激强度越高。为了适用于护生群体,本研究修改了其中的2个条目(将第52题“护理工作的负面感受影响家庭气氛”改成“影响寝室气氛”;第59题“因家务琐事消耗精力而影响工作”改成“因找工作、考研等消耗精力而影响工作”)。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系数为0.852。
2.1,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Suppo~Rating Scale,SSRS):为肖水源编制,包括10个条目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2.1.5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CopingStylesQuestionnaire,SCSQ):共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采用0~3级评分I。
2.1.6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icacyScale,GSES):共1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分数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2.1.7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分为4个量表,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在本问卷中除精神质的信度在0.51~0.60,其余量表的信度均大于0.70。
2.1.8护士工作倦怠量表:采用李小妹改编的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工作倦怠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一种负性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包括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工作无成就。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得分越高、工作成就感得分越低,表示护士的工作倦怠越严重。
2.1.9总体健康问卷(GenerM HealthQuestionnaireGHQ):GHQ一28中文版由香港中文大学Chan教授于1985年编制,具有理想的信效度…。共28个条目4个维度,躯体症状、焦虑/失眠、社交障碍、严重抑郁。分数越高,健康问题越严重。
2.2调查方法
征得被调查学院、医院护理领导的同意后,将所有问卷及调查方法有关说明用快递寄去,由对方派人组织,在实习末期进行集中调查当场发卷并收回问卷,然后再回寄给研究者。
2.3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a=0.05,P值均为双侧概率。
3结果
3.1一般情况和各调查量表得分情况
调查男护生共96人,年龄20-26(22.7+0.9)岁,在三级甲等及以上的医院实习者占95%,满意度较好者29%,有缺勤情况者47%,对成为合格护理工作者没有信心者46%,要读研者48%,独生子女28%,经济自评较好者9%,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41%。与女护生相比,满意度、缺勤情况、工作信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本科男护生的离职意愿得分为(3.30±0.89)分,高于女护生(P
3.2离职意愿与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离职意愿与应激源(r=0.25)、总体健康(r=0.35工作倦怠(r=0.29)呈正相关(P
3.3本科护生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是总体健康、工作倦怠、工作信心和工作满意度,父母受教育程度、读研和工作应激源被剔出方程,方程的决定系数为32.9%,见表2。
3.4各变量关系的路径分析采用路径分析研究
各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发现工作应激源通过其他变量影响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是重要而核心的中介因素。经多次多元线性分析回归,进入路径图的变量及路径系数(P
4讨论
4.1实习期间本科男护生的离职意愿及面对的应激
本研究本科实习男护生离职意愿得分(3.30±0.89)分,与女护生的得分相比,离职意愿更强,这说明男护生的专业思想与女护生相比更不稳定,离职情绪更浓,这与许多研究的结果类似。这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首先家人、患者及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护士本应由女性承担,对男性做护士不理解,影响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可,一些患者甚至拒绝男护生为其服务。其次,据统计,大多数男护生报读护理专业是无奈的选择,并不是报读的理想专业,导致其职业心态不稳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稳定其专业思想,让其充分了解其在护理岗位上的优势及已经取得成绩的范例,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并清楚地看到在护理岗位中男护士所展现的决策果断、影响力强、精力充沛等优势,在教学中增设一些针对男生的专业课程、邀请在临床工作中取得卓越成就的男护士来校讲学。其次,认真为男护生培养和挑选带教老师,避免传递负面思想,针对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男护生的心理特点,制订适宜男护生特点的临床带教计划。
有研究表明,离职意愿与工作应激两者呈现正相关。本研究也发现,离职意愿与应激源的相关系数达到了O.25,但是在回归分析中,这一因素没有进入回归方程,路径分析发现工作应激源通过中介因素影响离职意愿。这和以往研究中两者有直接关系的结果不同,分析有以下原因:大部分研究以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但是在本研究中的对象为本科实习护生,研究对象不同所致;很多研究只是做相关分析,并没有把很多因素纳入进来,如本研究也发现两因素相关,但是工作应激源不是离职意愿的预测因素;在诸多中介因素如工作倦怠、身心健康的影响下,该应激源对离职意愿的直接影响减小。
4.2中介因素对离职意愿的作用
过往研究已经证明工作倦怠是影响组织成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工作倦怠显著影响离职意愿,倦怠水平越高,离职意愿越强(r=O.29)。可以想象,当男护生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惫不堪,精力丧失,对实习持冷淡、负性的态度,实习而没有成绩,感受不到成就时,个体的实习积极性就不会高,实习成绩也不会好,离职的意愿自然也就会产生。
本研究表明身心健康越差,离职意愿越强。在心理上,男护生常在工作及交往过程中显得不自在,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抑郁。当其承担以前全由女护士操作的工作时,内心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自卑感及抵触、抑郁情绪等。其次,护理工作还要求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如果身体状况不好,就不能胜任护理工作的倒班勤、工作负荷大的特点,工作无法胜任,离职的想法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同时,路径分析显示,工作应激和工作倦怠感越强,个体的总体健康水平越差,离职意愿也越强。
受社会传统观念对男护士的偏见及其他负面因素的影响,致使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思想波动大,表现出对护理专业没有信心。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离职意愿与工作信心呈负相关(r=-0.21),即工作信心越强,离职意愿越弱。提示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我们应改革当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制订出一套针对男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从各方面加强护生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减轻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加强交流,定期召开座谈会,教育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多加鼓励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其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或男性特殊的操作,使患者不提出异议甚至得到患者好评,以增加其自信心。
引言
数据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住院患者中,发生心理障碍的患者占到患者总人数的25%~35%,而在神经内科的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9%~55%[1]。心理问题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住院治疗效果,延长患者所需的治疗时间,并且增加住院费用,更严重的是会导致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上升,以及患者的社会回归率的下降。
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 Checklist 90,简写为SCL-90),是目前世界上最为著名、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的测试量表之一。SCL-90适用于16岁以上的人群。SCL-90从感觉、情感、意识、思维、行为和生活习惯、饮食睡眠、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对一个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和调查。对于存在心理疾病、不良的心理症状的人可以进行较好的区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进行都是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患者的年龄在21~76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1.2,患者总人数为80。在接受住院治疗之前,均未服用神经精神类的药物,填写调查问卷时精神状态正常。 研究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SCL-90共有九个测验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将各个因子的严重程度进行设置,从1(无症状)到5(极其严重)共5种级别。得分≥2者,视为阳性患者。9项因子的综合反应出患者的综合症状。对于综合评分,与常模值进行比较[2][3]。 结果
表1 住院患者SCL-90的九个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项目
样本均分
常模均分
t
P
躯体化
1.89
1.42
18.00
0.00
强迫症状
1.89
1.60
10.55
0.00
人际关系敏感
1.75
1.59
5.06
0.00
焦虑
1.70
1.36
12.40
0.00
抑郁
1.82
1.48
11.23
0.00
敌对
1.80
1.52
12.50
0.00
恐怖
1.55
1.22
10.89
0.00
偏执
1.70
1.40
5.70
0.00
精神病性
1.56
1.28
12.90
0.00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0名患者的SCL-90的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表2 不同性别患者的SCL-90得分比较
性别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焦虑
抑郁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史
男性(n=44)
1.72±0.51
1.91±0.71
1.90±0.23
1.72±0.22
1.56±0.66
2.23±0.81
1.70±0.14
1.34±0.87
1.55±0.50
女性(n=36)
2.33±0.48
2.11±0.28
1.50±0.47
1.83±0.25
2.80±0.67
1.30±0.44
1.69±0.25
2.01±0.139
1.56±0.51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不同性别的角度来对SCL-90得分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男性患者的抑郁和敌对两个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女性的焦虑得分则高于男性患者。 护理建议
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和家属详细的介绍医院的情况、主治医师、负责护士等,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患者对医院、病房的陌生感和排斥感。要注意态度的温和与亲切,言辞要恳切,举止礼貌。对患者的疑难问题要进行耐心的听取、详细的解答,尽量为患者解决问题。对于患者的睡眠要保证,帮助、促进同病室的患者的交流沟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良好的睡眠是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保证。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情况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合理的处置。对于患者的抑郁、痛苦要理解,体谅。对家属进行宽慰,争取患者、患者家属与医生、护士的配合。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为病情好转慢、病情反复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积极、坚强的态度面对疾病。给予患者合适的饮食、日常起居的科学建议。建议患者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增加业余生活的丰富度。加强陪护,保障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确保患者不因安全措施不到位而发生人身伤害[4]。 讨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处于亚于正常人群。神经内科的患者,可能由于长期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折磨,其生理、心理状态都发生了不良的改变。疾病的折磨和顽固使得他们的内心压力加剧。另外,很多的患者对于经济问题的担心也值得关注,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患者们的心理负担增加,忧虑情绪明显。来自家庭的关注度不足,缺乏人文关怀,也是患者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在老年患者的群体中尤为明显。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特别是人文关怀,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度。
参考文献:
[1] 张庆元.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急性心肌梗塞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其病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是以医院病房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使患者不至于在患病时不知所措,使患者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他们不良生活习惯,配合治疗护理,尽快恢复健康。下面谈谈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本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9例,年龄40-85岁。住院天数为2-4周。
1.2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给予吸氧指导,疼痛指导,活动指导,饮食指导,院外指导,心理护理及综合治疗。
2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实验
2.1氧疗指导
即入院后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氧疗的重要性,以取得密切的配合。无并发症者维持48-72h护理毕业论文,由鼻导管持续给氧,一般用20-40%浓度,3-5L/min为宜;病情严重者可达4-6L/min,必要时面罩给氧5-10L/min。疼痛缓解,休克、心衰纠正后逐步减少吸氧流量,一般1-2L/min,或间断给氧,维持5-7d。
2.2疼痛护理
疼痛发生时患者不宜紧张,不宜用力屏气,护士应遵循医嘱迅速给予镇痛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专人守护,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2.3活动指导
第一周:1-2天绝对卧床休息,肢体只有被动运动,生活全部由护理人员照顾,第3天嘱咐患者床上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主动翻身和肢体运动,可坐起自己漱口和进食。第4天鼓励患者在床边活动,如坐、站等。第5天患者可在护理人员的陪护下室内慢步走动,2次/d,每次10min。第6天患者可自己上室内厕所毕业论文格式。第7天告诉患者活动要适度。第二周:按护理计划可在走廊内来回散步,但要向患者说明活动后的注意事项:如心率不超过110次/min,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无心律失常等。以后活动循序渐进。
2.4饮食指导
发病后4-6h应禁食,以后两天内宜进流质饮食,2天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以高能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钠、少产气的食物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过饱饮食 [1]。嘱咐病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其解除思想上的顾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
2.5院外指导
指导院外康复,保证康复的持续性,心梗患者出院后猝死时有发生,提示病情稳定出院时,仍存在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失平衡[3],应指导病者坚持系统服药,禁止擅自停药,定期门诊随访,外出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丹,并要带上急救卡,卡上写明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药物、家庭住址。并指导患者活动量由小变大,不能过度劳累,3-4个月后可逐渐恢复工作,半年后方可过性生活。
2.6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的心理。此时护士要有稳定的情绪,较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突如其来的反应,不应手足无措,主动安定患者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言耐心安慰病人,解除恐惧心理护理毕业论文,各种急救措施准确及时,动作轻柔,稳、准、快。以使病人放心,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放下包袱,安心养病,树立必胜信心,以利于治疗。
3结果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5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好转30例(52%),治愈26例(44%),死亡2例(3.4%)总有效56例(96.6%)。
4讨论
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其发病突然,病情重,由于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中青年AMI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4]。因此,护士对于AMI患者住院后,更应把本病的基本知识,各种相关疾病和不良习惯对本病的影响,用药知识,预后,遵从医嘱的重要性等告知患者及家属。并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提高遵从医嘱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中能很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改善了护患关系。而且也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存杰,扬招荣,滕玉英,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1672-5085(2009)06-0151-02
[2]纪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护期康复护理,实用全科医学,2007,4:72
[3]李素巧,李静,孙惠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康复护理,中国康复,2006.4.22.23
随着交通和工伤事故的逐年增加,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同时病人受伤是在一瞬间发生,往往使病人家属处于一种危机状态,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并由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因此,对2006年1月-2006年10月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重型颅脑病人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了解他们在病人人住NICU期间的心理需求,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帮助家属应对危机,保持身心健康,从而为病人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NICU2006年1月一2006年10月8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家属,每位病人调查1名家属,男50例,女37例;年龄25岁~66岁;小学、文盲10例,初中37例,中专及高中25例,大专以上15例。
1.2方法对入住NICU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表为参照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内容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住NICU期间,家属的心理需求,以问卷为基础直接与被调查者交谈。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为全力抢救、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疗效观察、治疗效果等,占98.24%;对医务人员的需求为娴熟的技术、高尚的医德和医务人员必要的沟通的需求,占95.12%;对ICU病室环境的需求为ICU模式、制度、探视、设备、联系方法等,占91.22%;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为病因、并发症的预防、预后情况等,占90.87%;心理安慰的需求为心理沟通、成功的病例介绍,占90.45%;对医疗费用了解的需求为医疗费用的承受力,计价合理,占87.46%;对康复的需求为饮食、用药、康复训练,占83.88%。
3 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心理需求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家属普遍存在。传统上,护士将所有精力放在对病人生命的抢救和病情监测上,往往忽视与病人家属的交流,更无暇顾及对家属心理需求的反馈。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病人心理影响的调节因素中,社会支持起重要作用,而家属正是病人最重要和社会支持来源,家属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影响家属的自身健康,同时也会影响病人的情绪、救治和康复。因此宜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应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026-02
开胸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较多,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呼吸道细菌定植等,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1]。导致开胸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较多,其中包括手术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和吸烟史等,此外还包括患者体质下降、排痰能力降低等[2-3]。尤其是痰液粘稠会导致患者通气障碍等。为了研究分析了开胸手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差异,现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2例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2例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神志清醒,术前肺部功能正常,无糖尿病等合并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无严重营养不良、肥胖、感染等,论文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1例,男性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6.22±8.95)岁;食管癌手术22例,肺癌手术9例;18例患者有吸烟史。实验组患者31例,男性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6.05±8.44)岁;食管癌手术21例,肺癌手术10例;17例患者有吸烟史。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用常规排痰方法,患者采用侧卧位或半坐位给予手法排痰,强弱以患者可以承受为主,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对咳嗽反应较弱的患者可以在深吸气用力按压环状软骨下缘[4],刺激咳嗽。每2 h为患者翻身扣背1次,20 min/次。
实验组换使用振动排痰机进行胸廓振动排痰,叩击头为230号,可以用于对患者进行胸部、背部、前后两侧的治疗。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体格情况和病情选择不同的频率,患者采用侧卧位,由护士一手持排痰机的把柄,缓慢地将叩击头放在患者的胸部表面,再缓慢地移动。顺序为:右侧-左侧-背部-脊柱-胸骨。每次时间为20 min,进行4次/d。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排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吸痰率、支气管镜介入吸痰率、肺不张。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费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排痰期间的舒适程度,使用模糊数字表,患者在0~10分中选择一项,10分为非常舒适。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
2 结果
实验组低氧血症、肺不张等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由于创伤大,患者手术后疼痛、卧床等,会导致其自主排痰能力降低,肺部功能较差,出现肺部感染等情况。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疾病。
使用振动排痰机进行振动方法排痰具有较好的效果,其能够防止低氧血症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治疗费用降低,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有效咳嗽和咳痰等能降低低氧血症等发生率,减少了手术后的药物治疗费用、吸痰费用导尿管,促进患者康复。
同时,尽管两组患者均认识到了排痰的重要性,但是对照组患者由于出现了疼痛等,导致有效排痰行为降低[8-9]。而机械排痰由于可以促进痰液咳出,减少了痰液粘稠程度,避免了用力咳嗽导致的伤口牵拉等[10],患者机体放松,频率和力度适中,患者舒适程度更高。实验组舒适度为(8.42±0.33),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开胸手术后实施振动排痰机可以更好地预防开胸手术后的并发症,此方法可以借助振动排痰机的混合力度,促进痰液和代谢物的脱落,将黏液排出体外,且振动力度轻柔,患者舒适度提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锡唯,徐军,周惟,等.开胸术后患者疼痛的自我评估与护士评估间差异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71-72.
[2] 曹影婕,倪斌,张建芬,等.开胸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83-1485.
[3] 秦丽丽,孔德英,丁琰俊,等.开胸术后早期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47-848.
[4] 韩丽文.护理干预对全麻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60-661.
[5] 孙旭华.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140-142.
[6] 王保云.肿瘤开胸术后皮下注射吗啡致血压下降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77-77.
[7] 刘素梅,黄宇华,孙红梅,等.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肺栓塞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51-152.
[8] 石银盛,张斌杰,颜波儿,等.胸腔持续负压吸引在开胸术后患者胸腔引流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37-1038.
结果:经过一年的Orem自理理论护理干预,患者行护理后的服药依从性、并发症知识知晓率、药物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等均显现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应用了Orem自理理论后能够显著提高,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高血压。
关键词:社区护理 高血压 知识知晓率 自理理论 Orem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17-01
高血压是终身性、慢性疾病。因该病有着极高的致残、致死率,因此需要终身监控及预防。采用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现阶段医疗资源不足的压力予有效缓解,还能够预防疾病的进展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本社区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应用Orem理论对高血压患者38例行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疾病监控和预防自觉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社区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应用Orem理论对高血压患者38例行护理,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1岁至79岁,平均年龄64±8.87。患者舒张压在93mmHg~109 mmHg,平均101±5.43;收缩压在152 mmHg~186 mmHg,平均为168±11.01;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及并发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各1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例,中专及高中19例,初中文化程度13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调查的内容包括服药依从性、高血压药物以及并发症知识。其中并发症知识又包括:高血压病与肾、脑、心损害的关系,药物副作用,停药和减药的标准,最佳服药时间和次数,降压药的种类。应选派3名护士负责调查,开始调查前,护士先Orem自理理论知识、社区护理知识、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等心血管内科专家专题培训、讲座,问卷于干预1d和干预一年后发放,可现场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填完后收回。对文化程度低者的填写予以帮助。
1.2.2 应用自理理论。评估自理能力和需求:自理需求,即健康偏理性自理需要、发展性自理需要、普遍性自理需要。评估高血压患者对自理态度以及健康、文化、社会、心理、生理状况。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包括:疾病对机体造成不适的感知能力、自身调节情绪能力、与他人沟通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等。对患者需求和掌握高血压相关知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3对生活方式和合理饮食知识等需求迫切患者29例,对药物副作用、换药前提、药物剂量和时间、药物的性能等知识需求迫切患者35例,认为有必要在社区开展关于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的患者38例,即全部患者。
辅助教育系统:针对患者根据其个性、文化、年龄特点进行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主要采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交谈,给予患者鼓励、启发、关怀,消除忧虑、紧张、焦虑的心理,帮助患者产生乐观态度。信息支持主要包括: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的正确指导、治疗依从性及服药治疗指导、并发症相关预防知识讲解、高血压潜伏症状和发病诱因介绍等。对于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或自护能力的患者,本研究中,采用完全补偿系统护理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1例患者,护理内容有清洁卫生、患者饮食的照顾、24h出入量的记录、高流量吸氧、对患者生命体征展开密切观察等诸多方面的需求。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经过一年的Orem自理理论护理干预,患者行护理后的服药依从性、并发症知识知晓率、药物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等均显现优于干预前,详情参照表所示。干预前后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Orem自理理论能够促进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自觉监控、自觉预防,最大限度促进对健康的维持和促进。要治疗高血压病,必须终身服药,对血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健康患者还应保持平衡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降低神经内分泌唤醒水平。
Orem自理理论要求护士将服务从医院转向社区,深入社区及家庭,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本研究中,社区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应用Orem理论对高血压患者38例行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并发症知识知晓率、药物知识知晓率、患者血压控制率。经过一年的Orem自理理论护理干预,患者行护理后的服药依从性、并发症知识知晓率、药物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等均显现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应用了Orem自理理论后能够显著提高,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高血压。
参考文献
半个月前,米歇尔先生来到南京看望正待产的妻子,谁知在半夜又出现了心慌的感觉,心跳快得不受控制,考虑到此前三番的晕厥情况,不敢怠慢的家人即刻将他送到医院。
经心血管内科多位心脏电生理学家仔细询问病史、调阅既往病历、多次心电图检查,发现米歇尔先生有间歇性的心电图不正常,结合其病史,“怪病”的祸首终于找到了: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也称为“东南亚夜间猝死综合征”。发病人群多为30~40岁之间的青年男性,病人的心脏结构多正常,常有晕厥或心脏猝死家族史。晕厥或猝死大多发生在晚上10点至清晨8点之间,伴有、呼吸浅慢而困难的临床表现,发作前几乎没有先兆症状,而不发作时常规检查都没有明显异常。
这种晕厥多是由于患者发生心跳过快导致,同时会产生两种结局,一种结局是心跳过快会自发终止,患者恢复意识,恢复正常生活;另一种结局是心动过速恶化为室颤,造成患者猝死。
这种疾病主要分布于亚洲,尤以东南亚国家发生率最高,据说在东南亚的一些乡村,有些青年男子常常在夜间突然猝死,被认为是被“女鬼”勾去了性命,因此在夜间睡觉时,会给青年男子们穿上女人的衣裳以保平安,因此也称为“东南亚夜间猝死综合征”。
“变身机器侠”
Brugada综合征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是安置ICD――体内埋藏式除颤仪。心血管内科的专家们经过多次会诊,为米歇尔先生确诊后,给他安装了ICD,手术耗时一个多小时。ICD可以24小时监测病人心脏跳动情况,如果病人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它可以判断需不需要除颤,如果需要除颤,就会立刻提供治疗。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解释:文化背景、主体意识形态和家庭结构等。
从文化背景来看,中国封建社会有严格的宗法观念制度。在家族内部和整个社会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纲”。家庭内亲属称谓辈分排行清晰,严格区分血亲与姻亲、宗族与外宗族,明确了个人的名分地位、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汉语中广泛使用的拟亲属称谓语负载了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中国人在交际活动中想利用亲属称谓拉近距离、融洽关系的社会心理。称呼语不仅反映人际关系也反映社会关系。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受社会体系和封建道德的限制,称呼语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人际关系的态度,尤其是对亲属的态度。汉语的称呼语是用来保持不同辈分和不同阶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而英语称呼语反映了商品经济社会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前者作为农业经济模式和等级观念的产物,其中的亲属称谓更重视血缘关系,带有相当的封建等级成分也反映了儒家思想的魅力和特点。而后者带有人文特点,精华在于个体自由和对自由的尊重,因为西方社会在封建社会之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一直追求 “自由、平等和独立” 。
从主体意识形态来看,中国社会是个传统的父系社会。在整个封建社会中, 男性享有较高地位,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社会上,男性和女性的地位相差悬殊。在旧中国,女性必须遵守“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表明了男性的地位有多高;“四德”则反映了女性的地位有多低。
从家庭结构来看,古代中国以“大家庭”居多,几代人住在一起,三世同堂、四世同堂都不稀奇,其中的各种亲属关系、主仆关系清晰明了。而相比之下,西方以“核心家庭”为主,往往是父母和孩子两代人住在一起,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特别清晰,而别的亲属关系相对模糊,简单的例子就是cousin和uncle的用法。部分由于家庭结构相对简单,以至亲属称谓相对泛化。在西方,继承权是双向的,也就是父系和母系的亲属都有继承权,而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女性成员是没有资格沿袭娘家的地位和财产的,因为女性是要嫁给外姓人进而变成一个外人的。古语“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对男女地位的一个极大的讽刺。《红楼梦》里黛玉机智回答老祖宗关于读什么书的回答可以做佐证。聪敏的她发现老祖宗并不真在意她读什么书,而且对女孩读书并不持有肯定态度。过去鲜有女性受教育,不是因为她们不愿意而是很多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尤其在贫困家庭里,在不能保障儿女都受教育的情况下,通常是让女孩做出牺牲。另外,父系家族里的亲戚比母亲家族的要更亲一些,比如某人同姨、舅的距离比同叔、伯的距离要远,尽管从血缘关系来看二者是一样的。一个有力的例子如下:对父系亲属的称呼包括祖父、祖母、孙子、孙女、侄子、侄女、堂兄弟姐妹等;与之相对应的母系亲属称谓则包括外祖父、外祖母、外孙、外孙女、外甥、外甥、表兄弟姐妹 (“表” 指外面或者表面,与“里”相对)等。有的以 “外”开头, 本身就表示了“远”。然而在英语里面就缺少如此明确的区分。例如,grandfather、grandmother、grandson、granddaughter、nephew、niece 和cousin 既可以指父系家族的亲属也可以指母系家族的,没有明确的区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亲戚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血缘关系,另一个来自婚姻关系。前者称为血亲,例如爸爸、妈妈、(外)祖父、(外)祖母、姑、姨、 舅、叔等;后者称为姻亲, 例如姨父、姑父、舅母、婶母和伯母等。血亲比姻亲要亲。汉语里面对每个人都有具体的称呼语但英语里面就不能全给他们找到完全对应的称呼语。
中国人多少年来已经习惯于不平等型称呼,显示权力型的垂直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里,人们可以对同龄的同事、朋友、同学等直呼其名,除非是对方比自己地位高。地位高权力大的人可以直接称呼别人名字,比如领导对下属、老师对学生、父母对孩子等。另外,中国人经常用“老+姓”来称呼同龄人以表亲近和随意,而“姓+老”则是用来称呼知识渊博或是德高望重人士的敬称。英语称呼文化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西方社会更习惯于平等型称呼,也是平等关系的一个象征。在英语国家里,以名字称呼对方很常见且也并不表明不尊重。对于孩子来说以名字称呼父母甚至是祖父母也不算无礼,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不可接受的大逆不道的行为。英语里面也不用“老+姓”因为在西方文化里,“老”象征弱、无用、保守、缺乏创造性和活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