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11 21:18: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篇1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共2页,当前第1页1

.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目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

篇2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1

】页/【

42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20**—20**学年

第*学期)

——单位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将本学期我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通过设计一系列心理主题黑板报、宣传栏以及与校园广播站合作进行常规宣传工作,继续加大心理咨询室在全校范围内的影响。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和校报编辑部共同关注《XXX》校报的版面和内容,在设计上下工夫,争取创设更多灵活自主、丰富多彩的栏目,发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关注白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吸引更多学生解除顾虑,大胆走进心理咨询室,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考虑到学生的作息时间与正常上班时间的冲突,本学期,心理咨询室仍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来调整咨询接待时间,以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调整咨询接待时间,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本学期也将会注重为一线教师服务,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尽可能地对他们所提出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惑给予热情的帮助,耐心的解答,为他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真正将心理健康这一观念融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本着家校教育协同合作的理念,与各年级段成立的家长委员会合作,热心真诚地为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提供帮助,成为家长、学生、教师沟通的桥梁,与相关教师配合,对相关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帮助改变家长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观念,使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稳固。

三、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某些心理问题在特定的年级或班级具有普遍性,为了避免单纯个别咨询的重复低效率,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拟安排计划如下:

X月份——X年级开设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讲座;

X月份——X年级开设人际关系导座:

X月份——X年级开设提高心理抗压性的讲座。

由于当前学生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有不少是师源性的,而近来经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将关注教师这个群体,适时请进心理专家传授经验,帮助教师加强对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达到良性循环。

四、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生的心理档案,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尤其是要做好“留守儿童”档案建设和心理疏导工作。给“留守学生”更多的爱。为了让“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专心搞好自身学习,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将实行多种方法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一)

成立关爱留守学生领子小组,使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常规。

(二)

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摸清情况。

(三)

召开“留守学生”会议,对其讲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其战胜困难完成学业。

(四)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在教科局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型学科走进了岑巩县的各中小学。局领导的紧密筹划与精心安排,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按计划得以有效开展。现将具体工作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建于1945年,学校占地面积1157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1680人,教职工65人,学校场地和老师都存在严重不足。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2018年9月16日,我有幸成为了赴浙江省建德市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团队中的一员,在建德市的那片热土上,我们参观了建德市较有代表性的小学、初中、高中,也欣赏到了三个学段三位老师的课堂风采,每一天的见闻、第一次的讲座,每堂课的精彩、每个辅导站的设计……都开拓了我的视野、刷新了我的认知、震撼着我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那颗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已悄然播种在我的心里。短短五天的学习,让我有一种热恋的冲动。回到学校后的第一个星期,我以一堂讲座的形式将我五天的收获与感悟分享给了学校所有老师,同时我也照葫芦画瓢地尝试着给我班学生上了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

2019年2月,在教科局与深圳狮子会的联合筹备下,聘请了深圳幸福家专家团队为我县一百多名心理健康预备教师开展了为期7天的《心理护理种子师资》培训。次此我校有4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目前我校的心理健康团辅课主要由这4名老师承担。

2019年春季学期,我校以两周一节课的形式正式开设了心理健康团辅课。由春节期间培训的4位老师承担1-5年级的团辅课,六年级的团辅课由各班主任承担。今年3月,我在反复学习钟志农老师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后,在学校开展了一次关于心理健康团辅课的培训,主题为《德育+心育=最美相遇》,让老师们多了解一点德育与心育的一样与不一样。4月份钱月清老师的到来,更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她来到学校亲临课堂为我们指导,她那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深入学生内心的团辅课,她那精辟的心理健康讲座让我们更加清淅地认识到德育课与心育课的本质区别。学校领导为了让我校心育工作能更好的开展,在钱老师的培训上,我校共派出了10名老师参加学习。

我们岑巩县小学第一片区为了让心理健康团辅课能按计划、有影响、高质量地开展,特地在4月份组织了以心理健康团辅课为主的片区教研活动,五个学校分别派出1名老师上心理健康团辅课,五堂课都精彩纷呈,从习惯了的德育课巧妙地过渡到了心育历程,在视觉、听觉与心灵的全新感悟下,我们在心育这条路上又步入了新的进程。另外,本学期我应“陈守菊州级名班主任师工作室”的邀请,上了三堂心理健康团辅示范课,分别辐射到三穗县、镇远县、天柱县。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我校学生多、班级多,但学校场地太小,为了腾出教室,学校已经没有任何功能室了,甚至连老师的办公室也是挤了又挤,而且下学期面临着两个班没有教室上课。因此,我们没有专门的团辅室,也没有心理辅导站相应的任何配套场地与设施。

2.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没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担任团辅课的老师都还上有一门主科,她们都是非心理健康专业的。因此,学校严重缺乏具有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的老师。

四、下一步的打算和建议

1.完善制度,确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2.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提高其心理辅导的能力。

篇4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

1.心理知识讲座。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

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在个别咨询与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耐心的为学生给予指导。特别是期中考试前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心理辅导老师就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

篇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特色性发展的优越性和可能性。首先,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历史发展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自发创立至今只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比学校中的其他学科历史短,学科体系不够规范,在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只有纲要,没有具体而统一的授课要求;管理体系混乱,教育部、劳动部、卫生部三个部门都在管,似乎又都不管,实际中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处于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三不管”地带,就像一块夹心饼干非常尴尬;监督评价体系缺位,除了例行必要的检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绝大多数在校园里唱“独角戏”,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委缺席”的状态下与自身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动力进行的拔河。许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经历突围、遭遇诸多苦闷之后,或者自甘无为、或者转行、离职、考研究生等流失掉。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存在职称评定不明确的问题,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挂靠在其他学科中评职称。学科体系和管理体系上的模糊以及监督评价体系的缺位等造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上处于以从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中心的自为和自由阶段。

但是,辩证地乐观地看待目前状态,它恰好是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善用的优越性,不足的存在提醒我们实践中具有更大的发展与创新,处于自为和自由阶段提醒我们特色性发展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立足学校、彰显专业价值的快捷方式。一言以蔽之,挖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性是在瞄准学科发展和建设的靶心。其次,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看,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是学校的新生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教师群体的独特力量。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于教学负担轻、来自教学考评的压力小、参与校内外研讨和展评活动少等原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有可能从教学中解脱来,潜心挖掘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之处。由以上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确具有特色性发展的优越性和可能性。因此,我们广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当前既要有走特色性发展的意识,又要有走特色性发展的信心。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性发展的构想与尝试

躬身实践,反思回顾,我校近十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科发展与建设中也正处于动力不足、活力不够、主渠道不突出、创新性不强等“瓶颈”问题的制约期,急需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更新理念、转换思路、拓展途径、创新模式、推陈出新,新陈代谢出新的更具有活力、更能彰显专业价值、更贴近本校校情和学情的特色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此,笔者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四大常规工作――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性发展作以下进一步的构想与尝试。

(一)关于心理咨询工作的特色性构想与尝试

1.尝试两名心理教师同步接访模式,拓展心理咨询传统之外的另一功能。两名心理教师同步接访模式,即一名心理教师做笔录,一名心理教师倾听咨询,咨询结束后由两名心理教师“会诊”并写出“咨询指导意见书”,积累装订成“心理咨询月报”册。在“心理咨询月报”册基础上,增创校本读物《丹阳六中・班主任之友》,分发给班主任,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心态、开展学生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两名心理教师同步接访模式既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被班主任和政教处“邀请介入”变为“同步介入”,又能拓展心理咨询传统之外的另一功能。

2.借力专业化的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规范心理咨询工作。在心理咨询的实际工作中,心理教师除了言语谈话,作简单的谈话记录之外,还需要给来访的学生做心理测试(必要时),建立咨询档案、撰写咨询案例以及向政教处提交咨询工作情况汇报等。如果心理教师都逐一去做这些工作很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往往因为某些原因很难保证连续性和一致性。由档案系统、测量系统和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不仅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具有将纸笔式的传统测评变成网络测评,规范地收集和整理资料,建立心理档案、撰写咨询案例与咨询汇报功能,还可以对学校内所有学生健康状况作横向比较,摸清本校各年级、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同时,通过历年积累的数据结果作纵向比较,还可以摸清本校学生的健康动态,从而为开展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此外,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中有些测试量表还具有将统计结果自动生成剖面图功能,是心理教师不可多得的科研助手,能够帮助心理教师实现以科研提升心理咨询工作的愿望。心理咨询工作依赖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成了心理学教师的教具和教参,成了专业教师工作和科研的好帮手。鉴于此,我校心理教师特别提出借力专业化的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规范心理咨询工作构想与尝试。

(二)关于团体辅导工作的特色性构想与尝试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加,一对一的面谈式心理咨询方式愈加显得力不从心,在实践中日益显露出它的局限性。鉴于此,团体辅导迅速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模式,并且具有普及和推广的重要意义。我校团体辅导以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困惑点等“即时性问题”,即群体成长问题为主线,以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导。就辅导内容而言,可以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划分出不同的活动主体,也可以根据问题类型划分出不同的活动主体开展专题团体活动。比如,针对厌学、网络依赖与游戏成瘾、早恋三大棘手问题设计如下辅导:(1)营造“学习超市”,培养“学生讲师团”。针对学生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为有共同问题的学生寻找成长群体,通过学生选择课程和课程选择学生两种方式,营造“学习超市”,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和自主选择权。在“学习超市”辅导活动中征集“学法一得”, 通过“学法一得”的交流,选择并培养“学生讲师团”, “学生讲师团”中的优秀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学习经验。学生在成长群体里,找到的是和自己有过同样境遇的参照,所以学习起来会觉得更有动力和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能真正调动学生会学、勤学、乐学的学习氛围。(2)引用拓展训练戒断网络依赖与游戏成瘾。(3)设计“关爱学生心灵行动” 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

(三)关于专题讲座的特色性构想与尝试

专题讲座专在关注学生普遍存在或某一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 比如网络依赖、游戏成瘾、厌学、初小和初高中衔接、青春期情感等;专在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系列化,即把一个问题深入下去,真正能够贴近学生心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把以外在教化和规范为主要特点的德育工作和以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启迪学生心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四)关于课堂教学的特色性构想与尝试

1.与学校同步,开发实施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除参编丹阳市《阳光心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自助读本,2005年编写校本读物《心理咨询个案集》外,目前正在编写涉及中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等七个主要话题的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中学生心理成长课堂》。

2.自制课件,利用媒体技术再现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建立在对课堂进行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可是,教师不可能自己观摩自己上的课,所以难以在把握课堂教学全貌基础上实现对课堂进行反思。因此,利用现代化教育设备,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即自制课件,反复看、反复听、反复揣摩,才能体味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从2006年开始尝试自制课件以来,除了为正在编写的信息化校本课程 《中学生心理成长课堂》准备第一手资料外,公开课还先后获得丹阳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全国一等奖。此外,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研析。借助教师集体的力量,对课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超越教师个人反思的局限,从同学科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持。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名副其实实现“从教师个人成长”到“教师集体成长”的有益尝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与其他方式相比成本低廉,只要教师有一台摄像机和一台电脑(带刻录功能)足以。

3.走论坛(BBS)评课道路

由于诸多原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总是在“评委缺席”中悄悄进行,又由于BBS具有平等、匿名、时空分离等特性,也即任何教师都可以通过论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质疑。因此,心理教师萌发出借助校园BBS展现课程魅力,与广大师生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的构想与尝试。倘若BBS能被很好利用起来,将有效地提高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加油站”。

三、结束语

篇6

由于农村的经济相对落后,为了获取更好的生活,许多家长都不得不离开孩子外出打工,因此许多农村小学生就成为了留守儿童,受这样家庭环境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就会变得自卑,这也是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在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课堂上也不敢发言,遇到问题不敢向同学求助,也不敢问老师,在和新朋友相处时,表现胆怯、羞涩,见了长辈和老师也不愿意打招呼。

(二)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玩电子游戏

由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监管,一方面,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监管不严;另一方面,祖辈的溺爱,致使一部分孩子沉迷于看电视,甚至有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到网吧去上网、玩电子游戏。这些对孩子都产生了较坏的影响。

二、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培养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应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其它学科当中也包含了我们需要的心理健康资源,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挖掘潜在的心理健康资源,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传递正能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应努力营造尊重、信任、关爱以及轻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踊跃发言,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消除不健康的心理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个别学校未能及时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消除农村小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应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对遇事胆小、害怕、退缩逃避属行为障碍的学生,要有意多给他们做事的机会,使他们慢慢增强信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冷漠无情的属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教师要多接触、多关心、多教育,增强其群体意识;对性格表现异常属性格障碍的学生,教师应指导他们以优秀的同学为榜样,学习他们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富于同情心、责任感,胸怀宽广,豁达大度等优点。同时活动的开展一定要选择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形式,如角色扮演、游戏以及问题分析等。在心理辅导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教师主要扮演倾听者的角色,除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以外,还要设置心理问题信箱和反馈信箱,如果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不能够鼓起勇气去求助心理老师,可以将问题写下来并投入到心理问题信箱中,这样心理老师会针对每封信的问题写下解决办法,并投入到反馈信箱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还应与留守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特殊的温暖。

(三)创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协同的教育渠道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和配合,因此应努力创建良好的环境系统,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供多方面的心理教育资源,并最大化的发挥网络功能,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此学校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多与家长沟通,交换学生的日常表现,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同时学校还应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让家长了解相关的心理教育知识,向家长介绍学生各年龄段的性格特点,完善家长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一个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

篇7

刘利民强调,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成为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各校要认真地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

刘利民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心理辅导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他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也要根据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要求各地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五个阶段,分别规定了具体教育内容。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指导纲要还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

篇8

一、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特点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对于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而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笔者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认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不同于普通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小学生的日常规范和管理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在教育工作方法上必须将宏观把握与微观指导紧密结合志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家长”般的人文情怀,既要严格要求小学生又要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二)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和学习知识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形成的阶段,因而小学生具有比较显著的心理特点,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心理十分简单但又十分矛盾。一是基本上都有美好的愿望,很多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不够努力,特别是对现实荣誉十分看重。二是基本上都缺乏理智,感性往往往都会“战胜”理性,很多时候都非常感情用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其自我意识更强。三是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时候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普遍都有畏难情绪。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针对性的解决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毅力以及抗打击、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能够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适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能够改变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团队精神不足的问题,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学情”分析,特别是要通过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让小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心理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小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而必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把创造“和谐班级”作为重中重,鼓励、支持、引导小学生树立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小学生感性思维都比较强,因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常常会表现为外在的变化。比如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不爱说话,有的小学生也会莫名的出现脾气暴躁,还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成绩下降,等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细心的去观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应用于教学中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各方面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推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论

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班主任应切实担负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从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融入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四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晓京.中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2010,(06).

\[2\]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

篇9

一、明晰思路,建构体系,引领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因此,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独有的专业性、规律性、特殊性,在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现有师资条件和区域内不同学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将“全面布局,高端定位,追求一流质量”确定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动目标,构建了以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们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分解为学生、教师、家庭、社区四个维度,围绕这四个维度的目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制度确立、组织架构、资源挖掘、平台建设、评估实施为保障,紧紧抓住课程建设的主渠道,兼顾学科教学渗透多途径的校际联合、家校联合、社区和学校联合的教育活动,逐步优化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确定了“以科学标准导向区域课程,以骨干团队促进群体提升,以基地校引领整体发展”的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重点关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工作室建设与功能的发挥”三个兴奋点,不断加强研究,凝炼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特色。

二、架构组织,建设平台,确保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1.着力完善组织机构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管理和顺利推进,我们对区域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进行了合理架构和完善。2009年9月,大连市各县区首个区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成立,主要负责制定专项工作规划,开展有关专项经费、工作室的建设与功能等多方面的调研,以教师培训、课程研发、督导评估等项目申请的方式向教育局提出专项工作的发展建议,通过培训、研究、指导统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架起了基层学校和区域行政机构之间的桥梁,促使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有序开展。同时,区教育局指令各校建立了由校级领导牵头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德育工作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构成的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学校心育工作。全区建构了学校、家庭、社区联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机制,全力打造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区域特色。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2.科学搭建工作平台

为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开展,区政府、区教育局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长工作会议,向各中小学提出了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工作要求,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整体布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是以多个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为载体,开展多途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机构和场所。工作室按照个体咨询、心理调节、团体训练等几大功能区精心设计,由校长直接领导,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整合全校师资力量,组织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为了有效地集中全区优势人力资源,我们突破了常规性的区进修学校心育中心研训教师“一元管理”模式,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实施“二元管理”的工作模式:将基层学校的骨干心理教师聘任为区中心兼职教师,面向全区中小学承担培训、研究、指导的职责,其人事管理仍在本校,中心负责其考核评价。“二元”团队成员固定时间参与区域研修和指导工作,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培训、指导活动中,发挥骨干教师和基地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仅自身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成为了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引领者。

4.严格实施规范管理

实施规范管理是保证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强有力手段。教育局先后下发了《中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暂行办法》《中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元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两个文件,明确了工作室和“二元”团队教师的职能,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督导评估体系。行政的干预,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执行和落实。

三、依托课程,强化研究,促进工作多元有效落实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建构了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线,结合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训练、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的多元学校课程,并始终坚持围绕学生的课程需求和教师的实施能力,强调课程的研发、实施和评价,从而促进工作多元有效落实。

1.规范启动课程建设

在工作启动伊始,本着严谨、慎重的科学态度,我们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带领全体研训人员学习、掌握《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家、省、市相关纲领性文件的指示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实施的内容、途径、方法等相关要求;二是学习、了解目前国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加以有效借鉴;三是聘请行业专家进区讲学,借用外力,提高专业素养;四是开展大量调研活动,掌握本区学生、教师、家长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建议,为课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规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课程将省属学生课本内容与校本研发内容有机结合,教师课程兼顾教师的自身能力和专业发展要求,而家长培训则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2.课题牵动课程研发

现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仍处于探索发展中。因此,我们依托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课程的完善与科学实施。区心育指导中心现拥有省级课题“学科心育渗透研究”、市级课题“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研究”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模式研究”,另有基层学校的校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共计23个个人课题在市“十二五”课题申报中立项成功并即将结题。区指导中心还组建了以中小学兼职骨干教师为组长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家庭心育”“学生团队训练”“心理剧”“沙盘”“个体心理咨询”等多个区域心育教师研究团队。各课题研究团队均制定了研究计划和目标,固定研究成员,按照规范的研究思路开展了基于需求的行动研究。

3.典型引领课程实施

为全面推进区域中小学科学规范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采用了挖掘典型、提供经验、以点带面、高效引领的策略。一是突出了四所心理健康教育市级基地校的示范作用。在市教育学院中心的帮助指导下,我们承办了市级基地校工作会议和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优活动,组织全体心理教师和部分班主任观摩了青泥小学的“阳光学生使者团”活动,组织了学校德育干部和心理教师观摩解放小学、第十六中学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分享实验学校的团体沙盘辅导活动经验等。二是为优势资源搭建了展示平台。我们先后举办了有五十余名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自主选课参加的区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优活动,遴选优秀者举办展示会,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心育教师、班主任现场观摩了区域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课,聆听专家的课程点评,分享优秀做课经验,带动了区域课程的发展。三是依托于具体项目示范引路。区教育局下发了心理健康教育“五个十”活动工作通知,启动了“十个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十个心育亮点工作、十个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课、十个经典案例和十个心育优秀报道”的评比活动,以此挖掘典型事例和培养典型教师,推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培训队伍,夯实基础,追求工作专业高质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因此,应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从人员配备、师资培训上予以保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1.师资网络立体化

一是采用从高校招聘和基层竞聘选拔的方式,先后为进修学校心育中心配备了三名专职研训教师,加强对全区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力度。二是在现有的基层心理教师中遴选有一定经验和积极性的、拥有咨询师资质的教师,组建了12人的“二元管理”团队,面向基层学校负责开展研究、示范和培训工作。三是要求各中小学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专门负责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为依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培训对象全员化

区域师资培训,我们分别依赖于教育局、进修学校、“二元团队”、基层学校分层次开展,覆盖全员。教育局负责面向中小学校级干部、德育干部、班主任开展专题培训;进修学校心育中心负责“二元团队”、全体心理教师以及基层学校教师的常规教研培训、专题培训和校本个性化指导;“二元团队”负责全体心理教师的专题培训和常规教研培训、基层学校教师的专题培训;基层学校要开展校本研修专题培训。

3.培训方式多样化

坚持培训的常规化和专题化,兼顾时间和内容的灵活多样,使我们的培训效果事半功倍。一是开展专项培训。通过请进来,特邀国内心理教育专家来我区面向全体校级干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通过送出去,选送50名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去北师大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高端培训,力促教师的专项技能发展,提升了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二是坚持开展心理教师的常规研训。学期初围绕学期工作计划解读与重点工作部署开展专题讲座,以会代训;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以建立QQ群、重点校展示、课题研究、校际观摩、课程拉练、专家讲座、网络研修、经验交流、知识测验等形式开展专项辅导技术、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心理知识、课程建设等专题的培训;间周一次围绕课题研究的推进内容举行各研究团队活动;学期末围绕学期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召开特色提炼和总结交流活动。

篇10

调查研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情况,掌握研究对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的基本信息,分析研究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律和途径,总结研究对象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概念界定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定义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理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是各级教育单位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所做的工作,包括制定指导思想、培养师资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等。

三、研究内容

1.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情况;

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3.工作途径、方法及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四、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单元

1.省级行政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对象为各省、直辖市、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教处处长1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科院/所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1~2人。

2.地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对象为样本区县所在的地市、区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副局长1人,各地市、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1~2人。

3.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对象为大校长1人,学校所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没有专职教师的学校由参与主要工作的兼职教师填写,1~5人。

(二)研究对象选择

1.省级行政单位样本单位抽样标准为:(1)经济因素:参考2007年各省人均GDP排名;(2)区域划分:参考国家统计局2003年公布的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方法。 按照分层不等概率方法,随机抽取如下省、直辖市、自治区样本单位: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福建、重庆;负责调查的单位有:教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区县级样本单位抽样的标准为:(1)依据各样本省、市(区、县)总数;(2)相关教育发展指标;(3)各区县的经济指标。根据以上标准,在样本省、直辖市、自治区按照分层不等概率方法,随机抽取50个样本区县。名单如下: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包头市青山区、包头市固阳县、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赤峰市红山区;

上海市:徐汇区、闸北区、奉贤区、浦东新区、静安区;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杭州市拱墅区、宁波市江东区、宁波市海曙区、温州市瓯海区、湖州市长兴县、金华市永康市、杭州市富阳市、绍兴市上虞市、台州市温岭市;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合肥市长丰县、马鞍山市雨山区、马鞍山市当涂县、铜陵市铜官山区、六安市舒城县、阜阳市颍东区、安庆市桐城市、淮北市濉溪县、芜湖市繁昌县;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福州市闽侯县、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市湖里区、漳州市龙文区、泉州市鲤城区、三明市沙县、莆田市城厢区、南平市建瓯市、龙岩市上杭县;

重庆市:沙坪坝区、渝北区、万州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梁县。

3.省略

篇11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调查问卷经过多次研讨和反复试测,于2009年5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的调查工具论证会上论证通过,正式施测工作于2009年5月15日~6月15日在、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和重庆市的五十个样本区县展开。此次的问卷调查工作得到了教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和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以上负责单位组织了专门的人力物力,深入到50个样本区县、300所中小学校,组织实施调查,确保问卷取得了理想的回收率。

从返回的问卷来看,问卷有效填答率高,对于问卷中的开放题,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认真做出了回答,问卷整体填答效果较好。可见参与问卷调查的学校领导、心理教师、班主任以及区县教研员都非常重视此次调查,积极参与。目前问卷已进入整理分析阶段。

在实施问卷调查的同时,5月18~27日,课题组也组织力量在、上海市、安徽省、福建省和重庆市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工作。访谈对象按照分省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每个样本省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区县、一所样本学校,由课题组对该区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区县教研员、校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关于访谈对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和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参与访谈的区县分别为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上海市闸北区、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和重庆市沙坪坝区。参与访谈的学校分别为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中心小学、上海市闸北区永和小学、福建省厦门市金鸡亭中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重庆市第七中学、重庆市中山路小学。访谈资料将作为课题调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课题组组织专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课题组还就“四不做”问题(即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在2009年1月接受本刊采访时提到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会做”、“无人做”、“不愿做”、“不真做”现象)专访了部分专家、教研员、校长和心理教师,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姚本先教授、西南大学陈旭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教授、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谢春风主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纬虹副院长、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思刚研究员、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重庆市中山路小学校长邓薇、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勾庄中心小学心理教师陈瑛等。请各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来畅谈“四不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部分采访内容将陆续在本刊刊登。

记者/陈 虹 舒 娟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