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18:00: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班主任转差工作经验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使得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下面拟就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特点、培养目标等,探讨新时期下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的建设。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班级管理能力影响着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班主任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近年来,在"普高热"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的"金字塔"发生大逆转,"差生"或"问题生"占据了大多数,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了凤毛麟角。不少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教师,仍然按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工作方法简单、形式化和经验化,观念陈旧,工作效果差。整体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没有系统化、专业化,班主任的成长过程漫长而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经验、感觉、惯例仍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依据,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等科层管理的方式成为最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 班主任工作经验处于自发、初始、非专业化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如何贯彻落实《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是摆在班主任教师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来说也就很有必要了。
二、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工作的开展
1、目标明确是关键
班主任专业化,简单地说,就是班主任教师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实践、培训达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过程,具备班主任工作所需要的专业化理念、精神、道德、知识和能力。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只不过是较为特殊,两者在体制建设、培训实施等方面有很多共性,同时由于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也有很多差异。为此,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明确目标,从各学校实际出发,从制度建设入手,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培养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持续发展的班主任队伍。具体可细化为: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推动班级文化及班集体的建设,承担班级学习指导与心理辅导,学生评价与评语撰写,具备与学生、家长、学科教师的沟通能力,具备对学生进行洞察力和对应急问题的处理能力,具有判断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方面差异性的能力,有较为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针对前述每个项目设置详细的推进计划、包含内容及评价依据,以便目标建设量化,考核数据化。
2、制度建设是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就无法保持基本稳定,无法维持正常运行。同样,班主任专业化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也需要一套完整规范的制度来推进、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基层单位,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任职条件,逐步建立健全与班主任工作有关的各项制度,如岗位职责、培训、任职资格、班持证上岗、聘任和考核,以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前提;其次要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从职业道德、专业职责、专业能力等方面每学年组织班主任岗前、岗中和再提高培训,及时总结推广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促使班主任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班主任教师个人能力稳步推进、不断提高的局面,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根本;再次要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考核,规范管理,考核结果作为班主任教师聘任、奖励、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离岗位,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保证;最后要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反思,应把班主任队伍建设列入教科研项目,加强专题研究与反思,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简而言之,就是建章立制学习培训评价激励研究反思,按照"pdca"流程,努力实现学科与教育专业化的统一、群体与个体专业发展的统一、制度保障与自主发展的统一、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统一、学习研究与实践反思的统一,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持续提高,深入发展。
3、客观认识是保证
班主任专业化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是随着教育形势发展应运而生的,是教育改革发展为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各学校、各班主任教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严肃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同样任何学校的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更需要的各任职教师的长期不懈的探索,切不可建设过程中"时冷时热"、"停停走走";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是受教师专业化的启示近几年提出来的,是比较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现阶段而言,班主任专业化的相关理论框架略显薄弱, 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研究的视角比较单一,要充分认识到其长期性、艰巨性。
最后,欢迎更多的有志之士,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多角度、多思维,来思考、创新、充实现有研究成果,促进班主任专业化专业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51-01
目前,职高班主任队伍建设存在着与时展要求不相符合的现象。比如,面对职高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往往感到无能为力;面对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觉得缺少头绪,无从下手;有部分班主任有工作热情,但缺乏工作经验,有时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往往无的放矢;甚至有极个别的班主任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热情,无动于衷。因此,职高班主任队伍的优化和组合显得尤为必要。
一、组建队伍抓选拔
根据不同的类别,学校提出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中专学生要求专业技能过硬、文化理论过关,对口单招班要求文化理论过硬、专业技能达标,现代职教试点班要求转段考试要过关、技能达高级。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支柱,“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学校领导从开始组建班主任队伍时起,就要考虑班主任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组合,坚持以人为本、量才使用的方针。在组建班主任队伍时,改变原来自上而下的“任命式”而代之自我推荐的“选拔式”,每年所有教师都要填写“任职意向书”,而学校则按需设岗,公布班主任职位,竞争上岗,公平选拔。在此基础上,分管校长、德育处及校办对照条件,广泛征求意见,通过行政人员反复研究,最终确定班主任名单。在组建班主任队伍时,学校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再结合不同的年级,坚持优中选优、配好配足的原则,考虑每个班主任人选的自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技能素质,还要考虑每个人的基本智能和教育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坚持结构合理、梯度合适的原则,使各年级的班主任队伍结构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智能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趋于合理,同时还要注意老中青结合,以老促新,发挥老班主任的带头作用,中年班主任的中流砥柱作用,带动青年班主任迅速成长;坚持人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原则,根据班主任人选的不同特点,将其配备到不同的班级,如中职班一般考虑经验丰富、工作比较细心耐心的人员来担任班主任,综合班的班主任则考虑教学有特长的人员,大专班就安排有一定工作艺术性的人来带班。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真正做到量才使用。
二、转变观念抓思想
教育思想的优化是班主任队伍优化的基础,教育思想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非常重要,它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得到优化,才能保证职校班主任队伍能更加自觉地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才能保证我们的班主任队伍不断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根据不同人才培养目标,要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工作例会、班主任沙龙,注重更新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学校应该组织班主任系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用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活动,要求班主任树立五种观念,即:科学教育观、全面人才观、学生主体观、教育民主观、现代教学观。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主管型转变为主导型、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理论家转变为实干家、说教型转变为实践型、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通过理论学习,让大家统一思想,认识到职校班主任的工作核心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班主任要正确处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全面树立成才必先成人、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观念。在引导学生成人过程中,要承认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多样性、反复性、层次性,不以同一尺度来衡量学生,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三、强调培养抓学习
健全的学习培养制度,是班主任队伍持续优化的动力。社会的进步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时代的变化使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学习培养制度:倡导班主任向书本学习各种教育理论(要求每个班主任阅读一本以上的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书籍,并集体订阅《班主任之友》等杂志),提高班主任理论水平;倡导班主任之间相互学习,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专题交流会,既交流经验,也探讨工作中的反思和教训,把个人的经验教训转化为班主任共同的财富;倡导在实践中学习,鼓励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新情况,想出新点子,采取新方法,取得新成绩(推陈出新、创新优化);倡导向社会、向企业学习,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学校给班主任讲述先进的教育理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经验,使班主任了解当前先进的企业管理思路、方法,更好地与社会接轨。通过学习,让班主任能够博采众长,既看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又找到可以借鉴的榜样,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路子。
四、结束语
班主任队伍的优化和组合,激发了职校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因此,学校出现了一大批想干、肯干、能干的班主任,育人效果十分显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违法犯罪率年年为零,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和“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特色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总之,班主任作为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教育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必须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助力职校学生成长成才。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琐碎,也非常累人。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轻轻松松地管理好班级呢?以下是笔者做班主任的经验,总起来讲就是“一建二抓三培养”。
一、一建
一建指一个建设,即班干部队伍建设。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手右臂,可以帮助班主任处理班级里的大小事务,因此建设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可以大大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在班干部队伍建设中,班主任必须慎重选择队伍成员,要从班级里挑选最合适的人来担任相应的职务。班干部到底怎么选呢?其实我们只要仔细研究一下班级学生的档案就有备选对象了,有班级管理经验与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都可以作为候选人,然后再留意这些学生的报到情况与军训表现等就可确定班干部人选。笔者是这样确定班干部人选的:选择了独自一人来学校报到、军训表现突出、入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班长;选择入学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担任学习委员;选择有团工作经验的学生担任团支部书记;选择能歌善舞的学生担任文艺委员;选择有绘画与书法特长的学生担任宣传委员。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组成了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建成后,班主任还需对他们进行培训与考核,合格后便可以将职权下放,实行学生的“自治”管理。
二、二抓
二抓指二个抓手,即以典型为抓手、以重点为抓手。
1.以典型为抓手。典型往往是学生共性的集中表现,也是矛盾产生的先兆。首先,班主任要抓的是典型事件。如,刚入学的新生心理比较复杂,对自己所选专业的认识还不成熟,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跟风”,“转专业”,这便成了新生班主任遇到的第一件典型事件。笔者在新生报到的第一次班会上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专业概况、专业优势、实验实训条件、将来的就业前景等,并带学生到本专业的实验、实训场所参观,使大家坚定自己的选择,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实习与就业则是老生班主任需要处理的典型事件。由于学生对实习就业不太了解,因此在实习之前笔者邀请学校负责实习就业的辅导员为大家作指导,同时印发《实习就业常见问题解答》供学生们学习,并通过班级QQ群与实习学生交流,解决他们实习与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此外,班主任也要学会在班级中树立“典型”,如,树立学习标兵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建设文明宿舍作为大家宿舍管理的榜样等。积极宣传先进的人物与事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
2.以重点为抓手。学生的重点工作是学习,而班主任的工作则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的,因此学风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学习上,班主任未必是任课教师,也未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因此其作用不是“授业、解惑”,而是“传道”。学风建设必须尽早着手抓。笔者在军训完毕后就邀请高年级学生来我班做学习经验交流,向大家介绍各课程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解答大家在接触新课程过程中的疑问。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内部交流学习经验与心得体会;由学生自发组成课程学习小组,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等。随着学习活动的频繁进行,班主任也可以功成身退,由学习委员或小组长全权负责相关学习活动。班主任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学生的生活,尤其是贫困生的生活,班主任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助学贷款申请情况、民政部门贫困介绍信、学生反映、家访等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对本班学生的贫困等级进行认定,尽最大可能地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三、三培养
三培养指学生三个能力的培养,即独立生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困生”一词,对于我们边远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学校来说,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小学都不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了,在校园生活中他们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断的“较劲”,很多老师因为他们而感到自己不适合站在讲台上,对他们束手无策,甚者鄙视、虐待他们。其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善于去摸索、探讨和交流,就会找出对学困生的教育方法。
我认为有学困生和我们“较劲”,才使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不断的进步。从教十二年来,当过六年的班主任,我所遇到的学困生不在少数,而且他们的个性不尽相同,我从来都没有放弃对每一个学困生的教育,反而促使我花费精力去研究对学困生的教育方法。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使我真切体会到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即遵循“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才能使学困生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一、要尊重和关爱学困生,消除他们的各种不良心理因素
一般来说,学困生都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而这种自卑心理通常是引发其他不良心理的根本原因。因此,班主任只有用尊重、关心、爱护的态度去教育引导他们,在他们心中树立“学困生可转化”的坚定教育观,帮助他们克服各种不良心理。
二、要深入了解,找出每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每个学困生形成的背景都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对于“顽皮型”的学困生,大多是学习不用心,成绩较差,但他们在别的方面却精力旺盛,机灵、敏捷、好奇,有贪玩、爱出风头的特点,教育这类学生的关键在于疏导,用迁移的办法,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对于“智碍型”的学困生,大多是由于智力较差,自卑感较重,对他们要重点开发智力,以启智为主,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抓住闪光点去表扬
学困生并非天生下来就落后,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长处和闪光点,因此,班主任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学习上的“成功点”,哪怕仅仅是一些苗头,也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加倍爱护和扶植,使之不断茁壮成长。实践证明,真诚的表扬和激励,对学困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使他们从内心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并从而得到尊重、信任与支持的喜悦,进而迸发出改过向上、奋发努力的决心。
四、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要求,齐抓共管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只有班主任一人之力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构成转化教育学困生的良好环境,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班主任应担任联系的职责,联系各方面的力量,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班级里教育全体同学,特别是班干部,要尊重、关心、帮助学困生,并为学困生树立良好形象,使他们有集体的归属感;要和其他科任教师多联系,交换学困生情况,提出一致的要求;还应与家庭、校内外教育机构、派出所等联系,形成立体教育网络,使学困生时时能得到合适的疏导,处处都感到关心和温暖,得到帮助。
“学困生”一词,对于我们边远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学校来说,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小学都不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了,在校园生活中他们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断的“较劲”,很多老师因为他们而感到自己不适合站在讲台上,对他们束手无策,甚者鄙视、虐待他们。其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善于去摸索、探讨和交流,就会找出对学困生的教育方法。我认为有学困生和我们“较劲”,才使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不断的进步。从教十二年来,当过六年的班主任,我所遇到的学困生不在少数,而且他们的个性不尽相同,我从来都没有放弃对每一个学困生的教育,反而促使我花费精力去研究对学困生的教育方法。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使我真切体会到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即遵循“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才能使学困生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一、要尊重和关爱学困生,消除他们的各种不良心理因素
一般来说,学困生都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而这种自卑心理通常是引发其他不良心理的根本原因。因此,班主任只有用尊重、关心、爱护的态度去教育引导他们,在他们心中树立“学困生可转化”的坚定教育观,帮助他们克服各种不良心理。
二、要深入了解,找出每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每个学困生形成的背景都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对于“顽皮型”的学困生,大多是学习不用心,成绩较差,但他们在别的方面却精力旺盛,机灵、敏捷、好奇,有贪玩、爱出风头的特点,教育这类学生的关键在于疏导,用迁移的办法,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对于“智碍型”的学困生,大多是由于智力较差,自卑感较重,对他们要重点开发智力,以启智为主,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抓住闪光点去表扬
学困生并非天生下来就落后,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长处和闪光点,因此,班主任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学习上的“成功点”,哪怕仅仅是一些苗头,也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加倍爱护和扶植,使之不断茁壮成长。实践证明,真诚的表扬和激励,对学困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使他们从内心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并从而得到尊重、信任与支持的喜悦,进而迸发出改过向上、奋发努力的决心。
四、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要求,齐抓共管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只有班主任一人之力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构成转化教育学困生的良好环境,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班主任应担任联系的职责,联系各方面的力量,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班级里教育全体同学,特别是班干部,要尊重、关心、帮助学困生,并为学困生树立良好形象,使他们有集体的归属感;要和其他科任教师多联系,交换学困生情况,提出一致的要求;还应与家庭、校内外教育机构、派出所等联系,形成立体教育网络,使学困生时时能得到合适的疏导,处处都感到关心和温暖,得到帮助。
青年班主任成长的第一步是在工作经验中找到思想的起点。在唇枪舌剑的教研活动中,青年班主任的“青年”味道往往很浓。一位青年班主任在初涉教研时就遇到了诸多疑惑:“当大家讨论工作方案和定期考核、聘任、奖励、晋升时,我什么都不知道,大家也都不问我意见。当教研组长让我去协助另一个青年班主任做事情的时候,我只能笑,却不知该如何平衡思想。当我大胆提出我的意见,却被前辈一笑了之,被青年同仁嗤之以鼻。如果都是这样,在下次会议中我怎么还敢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一投入教学,我就觉得自己走到了三岔路口?觉得教育工作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并非什么可怕的事,起码这些问题的存在已说明青年班主任处在思考的状态之中了;怕就怕让思想悬空。青年班主任作为新手,在老班主任中大多以茫然者、无知者而存在着,却不知道自己的“青年味道”竟是一种宝贵资源。有人脱离不了学生时代的“优秀惯性症”,适应不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新工作环境,总觉得自己不可能碰到什么困惑。于是遇到困惑,或强制性排除,继续费心包装“优秀”;或泥淖深陷,陷入自卑;或视而不见,任其流失。也有人全盘迷失自己,奉行中庸,思想游离,以看戏的态度躲在观望者身后,生怕升为“红人”的下场就是惹来无数“红眼”,一不小心被冲到浪尖成为“祭品”。这种“怕红眼症”已如甲流般蔓延,有人“流涕”,有人“发烧”,却因为不温不火地“死”不了人,而无法激起大多数青年班主任改头换面、正视自身角色定位的激情。
青年班主任不让思想悬空的最好的方法是将困惑记录,并借以纸笔使之暴露,从而使思想“着陆”。无论工作和生活的起步有多艰难,青年班主任要避免色泽黯淡的人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充实和成长――反思自我,奋笔疾书。笔者一直保持记日记的习惯,曾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写道:“刚入学校,一位老教师严肃地告知,青年班主任必是越严越好。师生同乐,那是极乐世界;特别像你,绝不能妇人之仁。”当时我心中不小心燃起一股反叛的味道,记下了心中的困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随时都产生了类似的疑问。我随身带一支笔,有什么感悟,有什么想法,都记下来。笔下的狂喜与悲痛让笔者的眼睛渐渐清晰。
且不去分析教研会上那位青年班主任所问的答案为何,又与其性别、性格有何相关,青年班主任只要用心教育教学,便会发现眼前是一个困惑却充满神奇魅力的世界。杜威说:“凡是一个思想都起于一个三岔路口的境界;凡是一个思想都起于一个大大的疑问号。”青年班主任勇于道出心中的困惑时,虽然有时招来不屑、歧视和冷落,还有时问题会被无期地抛掷,发问者成了寂寞的“等待者”,但暴露困惑本身就说明了,青年班主任们正视了自己的困惑,关注到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发现了本身的不完美、不清醒,找到了自己思想的起点。
二、分析自我,以知识完善自我
青年班主任成长的第二步是借助知识进行思想溯源与自我解析。青年班主任一旦在工作经验中找到思想的起点,下一步就要直面思想、盘活资源、分析思想。青年班主任要学会思考:目标在哪里;要面对哪些问题;平常的活动为什么会发生障碍,障碍的性质是什么。如同刘长卿的诗句“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随山”才能寻到水源,青年班主任暴露出的惊奇与困惑不能任其曝晒于“烈日”之下,知识如水遍布山野,哪里是源?青年班主任要秉持分析自我的心态,“随山”而寻。“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山道迂回、峰回路转,思想的起点背后还有无数的起点,如此步步深入、循环上升。再观照“山外的自己”与“山中的自己”,便会发现巨大差别:青年班主任在山水灵气中吸收知识,逐渐厚重起来;不飘不浮,慢慢深入这林壑深秀,水声潺潺的世界。
1.知识来源于老教师的既有经验
正因如此,青年班主任要在教研组内外的“滚动焊接”、师徒汇报、评比磨课中,在班主任师徒结对儿中,在新老班主任网络见面会中,“盘活”老教师的丰富经验。面对繁多的“打包了的文件夹”,以及拆卸费劲的“压缩包”,青年班主任特别需要将其拆开、打散,分析其结构体系:别人如何做的第一步;自己第二步可以怎么改。青年班主任还要系统地了解典型做法、特色做法,与自己的思想“碰撞”“比照”,将自我完善的目标具体细分为几个阶段目标,形成序列性计划。当然,初涉教育教学领域的青年班主任,想得很多、做得很多,头脑中有个序列,做起事情来才会有条不紊。
笔者受益于一位好师父,在求教问道方面深有感受。笔者在日记中曾写道:“班主任师徒结对儿后,我有了归属感,也渐渐有了目标。刚开始觉得老是开口麻烦师父,有点不好意思。但前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这么好的名师放在那里给你问,干嘛不问呢?’于是,在班主任会议上,我鼓起勇气跟师父说出了自己带班的忧虑和困惑。师父放下手中忙碌的笔,惊喜地说:‘你变了,变得会主动问问题了!这样很好!’然后仔仔细细地告诉我她以前是怎么从带班困境中走出来的。”此后,笔者在轻松的教研会上,再也不会固执地认为自己手头上的事更重要而忙个不停了。
2.知识来源于书籍这片广阔的海洋
书籍就是“人类智慧的太阳”,它可以让人类的忠诚信念、不屈的意志、同情心等精神美,进入青年班主任的“意识世界”,更新现有的“浮躁的世界”,从而克服因年轻气盛而带来的莽撞和与冲动,建立高雅的情趣。许多青年班主任也知道读书的重要,但他们会说:“看看我们的一天,晨读巡视、午休管理、作业批改、课前备课、课后反思、一天两三节课堂,再外加几张表格、几个电话、学生意外突发的事件……我们真的是没有时间,所以我们只能心安理得地与书失之交臂。”青年班主任们,不要再让这种惰性左右思想了,开始痛快地读书、分析、思考吧。这种分析思考是青年班主任心灵建设的源泉,是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沟通的首要媒介,它不仅体现在青年班主任的实际行动中,而且在精神世界中不断引导其向善和向上、不断向前发展。
三、肯定自我,以创新超越自我
青年班主任自我否定的几种典型说法是:“我是青年班主任,我就是有很多不足,怎么办?”“我的压力很大,谁让我这么年轻,他们怎么都不满意。”显然,青年班主任的身份并不能成为其止步不前、无法突破的借口。倘若分析困难后一味否定自我,那只能安分守己、固步自封。
笔者认识一位青年班主任,博客写得相当有影响力,班级活动也结合自身特长,搞得有声有色。但家长当初曾不满意其“八七年出生”的身份,处处刁难。有一次一位家长在其博客上用讥讽的口吻说:“青年人,做事情就这样,总看不顺眼。”对于别人在自己的学术博客上留下这样不和谐的一笔,该青年班主任以“横看不顺就竖着看”回应。博友问他对如此家长有何看法,他大笑:“没有他们的不顺眼,哪有我的进步?哈哈……”
后来他的妻子难产,他请假数日。几位家长闹起来,强烈要求他检讨,理由是:没有把学生放在心上,纪律松散。他在日志上检讨数次,但一次比一次“不对头”“不愿认真地检讨自己”。当时可以说处境艰难,他却越发顽强,将家长压力化成“青烟”,既不以恶言相报,也未影响学生。他认为“自我批评”绝不是用在这个时候,并在学校支持下“我行我素”,在“漏船中稳坐泰山”,在“烧屋中燃烧意志”,维护着青年班主任的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前辈笑之为“另类”,博友也送以“敬畏”二字。他在德育导师手册中这样写道:“教师对学生应有足够深厚、足够强大的爱,只有有了这样的爱,他们才能受儿童欢迎,才能被公平、公正地给予机会,才能不因外力而改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95-01
班级是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摇篮。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会给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人把班集体誉为把学生载向知识海洋的船,让学生个性心理成熟的桥,使学生成:“社会化的人”的营养驿站。作为职中班级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了一些创新的实践。
1 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来的。创新教育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2 反思“包办”管理
刚组建班级的时候晚自习上经常发生大吵的现象。班长也想把班级管好但其他同学并不配合,结果是班长跑前跑后整个班级都乱糟糟的。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管理班级,班主任在与不在完全是两个样。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学生必须听从老师的安排,强调“为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因此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低下。班级闹哄哄分析原因有几条,首先中职班级的学生都是初中时的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一般都有偏科或是不遵守纪律等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一般都自制力偏差。所以只要有人先开始讲话,其他同学也就会随便讲话。整个班级也就乱了。其次班干部的管理经验缺乏,他们在以前也一直处于被别人管的地位,要管理别人要么就是简单的大声呵斥,要么就干脆不管了。刚开始在同学中还没有树立起班干部的威信。卫生值日工作也是一样,有的同学不做值日工作,组长、劳动委员的提醒根本就不管用,班级大小事件都要依赖班主任,班主任在班级才能正常运作。班主任成了消防员,这样不仅班主任的工作极其繁重并且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所以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纠正这些情况。
3 创新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3.1 树立“导师形象”
3.1.1 制定班级总目标
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
在制定班级管理总目标时,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使学生既要看到前进的方向,明确了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3.1.2 选拔班干部
根据班级的特点,首先打破了原有的少数班干部管理多数同学的局面,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管理:一是建立小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利还给每个学生。定期进行班干部竞选、试用评议和正式任命。鼓励学生自我推荐,参与竞争。让学生锻炼了自己,增加了胆量,增强了民主意识,每一位同学都体验到了当家作主的滋味。二是班级中增设班级岗位,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比如班级中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监督员、财务保管员、节能员等,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上来。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在自主参与中提高了自主管理能力。
3.1.3 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班主任经常与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实际情况,指导他们制定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办法等。如班长主持召开班会,因为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初期,先帮助拟好完整的发言稿,供“照稿宣读”安排工作,帮助班长树立威信。后来要求按拟好的提纲性发言稿主持班会安排班级工作,班干部对各自负责的工作做小结汇报;再往后就要求能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以及学校的工作安排,随机应变地主持班会。有了基础后,就可以交付整学期的校历,让他按要求独立进行,班主任则在班会上做一位细心的听众、观众、协助班长决策,而不是插手干预,从而使他有了完全放开手脚、施展才华的机会。
每周班会课,我都会让班干部把班级一周来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班干部职责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定,接着负责班务的班干部分别根据将自己记录下来的成绩和问题,依据班级管理细则对全班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考核,实施奖惩。
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而班干部的上课及活动时间也是排得非常紧凑,这就给双方沟通造成一定的困难。班主任可以把来不及当前说清的话或不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下交给班干部,其“震动性”作用是明显的。“把话写下来,话的份量便会增加。”如每学期初,班主任给每位班干配发相应的工作记录本,明确写好“主要职责”,要及时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和感想等,每逢班委集会,班干部就携带各自的工作记录本,交流工作经验,提出遇到的问题,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陈述工作中的收获,记载最新的工作任务部署。这种做法对班干部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是相当显著的。
3.2 营造“聆听气氛”
作为班主任,平日在班上习惯了以己为中心发言,一旦让自己坐下来细听别人诉说,尤其是别人还说不清楚之时,便成了件别扭的事。班主任必须设法让自己与班干部一起,尽力使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笼罩着一种“聆听气氛”,并致力让大家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事。
3.3 尝试“平行交谈”
“平行交谈”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恩、塔菲尔《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意即父母与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内容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班主任与班干部沟通时,移用“平行交谈”发进行,往往能引起好的回应,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舒畅。这种交谈的机会,能从几乎所有共同相处的活动中获得,如一起骑车行进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一起散步或坐下来闲聊,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或野炊等课外活动,在不同的机会中,常会因活动进行中的某个细节或话题,转谈到某位同学、朋友或班级情况,以随意闲聊式的形式,不时严肃讨论。工作时间表明,“平行交谈”所涉及的内容常是班干部最真挚的心语,且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沟通效果十分明显。
班主任作为中职教育的最高执行者以及前沿组织者,他们有一定的重担,他们应该直接将日常的工作以及繁杂、凌乱的工作任务直接处理。这样的散乱无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危险,下面就我的工作经验简单对如何加强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中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中职学校已经背负着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职责,并且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技术专业人才的责任。现在,针对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特点,当前的目标是将中职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培养起来。
首先,应该了解目前中职学生仍存在很多厌倦学习的问题,例如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逆反心理较强、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底线的行为,导致中职学校出现了很多不良风气,这就证明了现在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逐渐改善这些状况。其次,应该正确认识到中职学校的职责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应该让学生学会怎样才可以适应这个社会、怎样面对压力、增强自身对未来的目的性等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环节。所以,加强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方面的工作势在必行。
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现有情况
随着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工作已经越来越被国家及社会关注,但是依旧有很多缺陷存在于中职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已经在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很多学校对德育教育思想仍然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德育教育的具体内涵没有足够理解,至今还只是停留在追求升学率的层面,却忽视了中职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同时,中职学校的领导以及教师也都过分迁就学生,中职学校只是注重不断招纳新生,忽略了针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仍然只是遵照我们国家传统的德育教育方针,平时课堂教学过于单一,没有具体的教学方案。长此以往,不仅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兴趣,教师教学过程也非常枯燥,缺乏信心,造成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困难。
三、加强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1.培养良好作风的班干部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更注重成长的环境就是班集体,一个班级的人文环境以及心理想法甚至学习风气,都跟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所以一个班级的班风非常重要。而一个班的班风除了在班主任的影响下,更具有影响力的便是班干部。在对班干部进行选拔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可以偏听偏信,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选拔班干部的依据,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班干部选拔中,并且定时定期地对班干部工作进行验收考核。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对班干部进行监督作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可以树立优良的班级风气。
2.尊重学生,不歧视差等生
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不应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定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更不应该歧视差等生,应该给予差等生更多的爱护以及关心,争取可以让差等生慢慢逆转,早日将学习成绩提高上来。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不可以存在任何偏爱。其实在学生的眼里,班主任对待学生哪怕只有些许的不同,都会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让他们身心受到挫折,导致差等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随之成绩也会越来越差,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办法提高,而且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更是无法开展,最终导致差等生越来越差。
中职学校内部的德育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所以,将中职学校内部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抓好是一项非常重大的课题。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该将德育教育工作充分重视起来并作为教学重点。现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依旧存在很多不足,班主任在这时必须发扬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德育教学精神,不仅要认清教学形式,更应该结合自身所具备的实际教学水平来实施教学,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进而为我们国家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娣.加强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新课程:中旬,2013.
[2]赵桂芝.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世纪桥,2012.
[3]郑道凡.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系统化分析.南昌高专学报,2011.
在《教育大辞典》一书提到:“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后进生的表现不仅是学业成绩差,更主要的是品德不良。他有较大的影响力,通常是一班之“王”、一校之“霸”,是班主任顺利做好工作的对立面,可以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另外,对不同性质的学校,其后进生的特点也有较大的不同。职业中学的后进生最大特点是年龄将近成年,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如何帮助、转化这些后进生,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面临的课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之一,也是班主任感到最棘手的问题。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使我真切体会到对职中后进生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即要遵循“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才能使后进生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一、感化——舍得“感情投资”
在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如果学生对老师抱有好感,也就是持有欢迎的趋向和态度时,他就会非常乐意地听从老师的教诲,乐意去完成教师所交给的任务。哪怕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退缩。反之,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分析,这是由于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不一样。前者,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被人信任等肯定的情绪,而后者,则是抑郁、颓靡等否定性的情绪。由此可见,情感因素与后进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转化过程之中,要特别注意以心交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育后进生的关键是理解、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这同时也是对教育者情感和态度的考验。后进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无法专心学习,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危害。由于他们是“双差”生,他们日常的行为表现往往与教师的要求、班级日常规范产生矛盾,导致过分的自尊心理和行为。班主任在教育转化后进生时,一定要避开这种尖锐的心理锋芒,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侮辱他们的人格。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增加“感情投资”。要从真心实意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他自己的闪光点,而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后进生那冷却的心,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我曾有一个高二班的学生伍佳威,他高一时是全校有名的差生,曾与门卫动过武,并和科任老师发生过多次顶撞。我刚接到班时就想办法去接近他,发现他较喜欢踢球,就多次去足球场上陪他踢球,累了就帮他买一瓶水,坐在球场上边饮水边聊天。先是聊一些足球方面的事,慢慢成为他球场上的“球友”,次数多了他就把我当作生活上的朋友,开始聊一些学习和生活的事。
小伍说,他打门卫和老师顶撞只是想出名和发泄一些不满,“我心里很烦时总要爆发出来吧?否则憋在心里会闷死的!。”
我先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足球踢得那么棒,为何不想成为学校的‘球王’呢?同样可以出名,而且还可受表扬呢!而打架出名却只能使自己臭名远扬。每人都有烦恼,有烦恼时就在球场上跑几圈或踢一场球,或者找找老师同学谈心,这样烦恼将会大为减少啊!我非常愿意做你的知心‘哥们’。好吗?”
我们这一番交谈,不仅指出了他的不对,而且教会他如何去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交谈后来又进行了多次。当他感觉到老师确实是真心的爱他,并且爱得真,爱得深时,他冰冷的心开始融化,变得主动接近我。这就是成功“感化”的结果。在感化后进生的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情感因素在感化后进生中的巨大魅力。
二、转化——点燃学生头脑希望的火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的确,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只要我们“雨”下得及时,“润物细无声”,就能改变班风、学风,就能转变差生,使他们茁壮成长。
“感化”后进生只是为我们转化后进生打下基础,“转化”后进生才是我们教育后进生的目的。有了我们前一步的“感化”工作,这些后进生都已成为我们班主任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好朋友,班主任就可以制定相应班规制度来约束这些有进步的后进生,才能使其脱掉“后进”的帽子,向“好学生”迈进。
所以说,转化后进生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首先应与全体科任教师形成共识,对差生应该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促进他们尽快地转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般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其次,班主任在关爱多一点的基础上,分析后进生的心理因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般说,后进生主要是遇事不够理智,感情容易冲动,在失掉约束时容易行为失当而造成恶果。因此要教育后进生认识约束的重要性,学会约束自己,遇事要冷静,行为要讲分寸,要求他们做一个遵守纪律的人。再次,要进行制度约束,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上要加强考勤制度,杜绝后进生违反校规的机会。要求班内任课老师及一些优秀生协调配合,让他们多关心、指导后进生,帮助他们战胜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最后,争取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做好坚强的后盾。这样,形成大、好、浓重的氛围,大大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同时,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时,不但要看到他原来的“后”,更重要是看到他现在的“进”,培养起自我发展的信心,不断地获得自我发展的力量,“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教育的真理。对于差生来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超过或代替他们自身发展的力量,教育的真正内涵就在于发展并培养这种力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鼓励他不断进步。
如我所带的班里有个名叫罗伟刚的后进生,在前面的感化阶段中,我动之以情,消除其戒备心理,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晓之以理,增强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转化阶段,我主要创设情境,锻炼其意志,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他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唤起他的集体归宿感,在多次的谈话中让他明白,他也是班里的一份子,也是班主任的一位学生,班里的规章制度也必须遵守。同时请各科任老师和家长一起配合和督促,不定期的向罗伟刚的家长反映罗伟刚近期的进步表现,争取得到家长的同步的鼓励和表扬,让罗伟刚在校和在家同样得到温暖。在前面的感化阶段我得知罗伟刚同学同样也喜欢一些体育运动,于是我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选举罗伟刚同学为我班的足球队队长。他带领班足球队向全校的班级发起挑战。我班的足球队由此成了学校的冠军。罗伟刚也被评上了学校“优秀运动员”,成了学校足球场上的名将。我趁热打铁,让足球场上的成功的喜悦感直接影响到他对学习和老师的态度,培养起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此罗伟刚变得专心学习起来,成绩也大有进步,期末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团员”。
当罗伟刚有稍有违纪的时候,我也决不姑息,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对他批评和教育。因为罗伟刚同学已对我产生了真切的好感和信赖,对我的批评教育他就能比较诚恳地接受。因此浪子回头,摘掉“后进生”的帽子也就不奇怪了。
三、优化——适时固本调节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而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牢记教师的态度对后进生来说是升温则水,降温则冰,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只有持之以恒,反复教育,才能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过程也就是对后进生进行“优化”的过程。
“感化”后进生只是为我们转化后进生打下基础,“转化”后进生才是我们教育后进生的目的。有了我们前一步的“感化”工作,这些后进生都已成为我们班主任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好朋友,班主任就可以制定相应班规制度来约束这些有进步的后进生,才能使其脱掉“后进”的帽子,向“好学生”迈进。
所以说,转化后进生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首先应与全体科任教师形成共识,对差生应该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促进他们尽快地转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般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其次,班主任在关爱多一点的基础上,分析后进生的心理因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般说,后进生主要是遇事不够理智,感情容易冲动,在失掉约束时容易行为失当而造成恶果。因此要教育后进生认识约束的重要性,学会约束自己,遇事要冷静,行为要讲分寸,要求他们做一个遵守纪律的人。再次,要进行制度约束,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上要加强考勤制度,杜绝后进生违反校规的机会。要求班内任课老师及一些优秀生协调配合,让他们多关心、指导后进生,帮助他们战胜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最后,争取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做好坚强的后盾。这样,形成大、好、浓重的氛围,大大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同时,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时,不但要看到他原来的“后”,更重要是看到他现在的“进”,培养起自我发展的信心,不断地获得自我发展的力量,“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教育的真理。对于差生来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超过或代替他们自身发展的力量,教育的真正内涵就在于发展并培养这种力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鼓励他不断进步。
如我所带的班里有个名叫罗伟刚的后进生,在前面的感化阶段中,我动之以情,消除其戒备心理,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晓之以理,增强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转化阶段,我主要创设情境,锻炼其意志,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他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唤起他的集体归宿感,在多次的谈话中让他明白,他也是班里的一份子,也是班主任的一位学生,班里的规章制度也必须遵守。同时请各科任老师和家长一起配合和督促,不定期的向罗伟刚的家长反映罗伟刚近期的进步表现,争取得到家长的同步的鼓励和表扬,让罗伟刚在校和在家同样得到温暖。在前面的感化阶段我得知罗伟刚同学同样也喜欢一些体育运动,于是我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选举罗伟刚同学为我班的足球队队长。他带领班足球队向全校的班级发起挑战。我班的足球队由此成了学校的冠军。罗伟刚也被评上了学校“优秀运动员”,成了学校足球场上的名将。我趁热打铁,让足球场上的成功的喜悦感直接影响到他对学习和老师的态度,培养起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此罗伟刚变得专心学习起来,成绩也大有进步,期末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团员”。
当罗伟刚有稍有违纪的时候,我也决不姑息,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对他批评和教育。因为罗伟刚同学已对我产生了真切的好感和信赖,对我的批评教育他就能比较诚恳地接受。因此浪子回头,摘掉“后进生”的帽子也就不奇怪了。
二、感化——舍得“感情投资”
在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如果学生对老师抱有好感,也就是持有欢迎的趋向和态度时,他就会非常乐意地听从老师的教诲,乐意去完成教师所交给的任务。哪怕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退缩。反之,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分析,这是由于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不一样。前者,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被人信任等肯定的情绪,而后者,则是抑郁、颓靡等否定性的情绪。由此可见,情感因素与后进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转化过程之中,要特别注意以心交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育后进生的关键是理解、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这同时也是对教育者情感和态度的考验。后进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无法专心学习,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危害。由于他们是“双差”生,他们日常的行为表现往往与教师的要求、班级日常规范产生矛盾,导致过分的自尊心理和行为。班主任在教育转化后进生时,一定要避开这种尖锐的心理锋芒,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侮辱他们的人格。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增加“感情投资”。要从真心实意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他自己的闪光点,而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后进生那冷却的心,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我曾有一个高二班的学生伍佳威,他高一时是全校有名的差生,曾与门卫动过武,并和科任老师发生过多次顶撞。我刚接到班时就想办法去接近他,发现他较喜欢踢球,就多次去足球场上陪他踢球,累了就帮他买一瓶水,坐在球场上边饮水边聊天。先是聊一些足球方面的事,慢慢成为他球场上的“球友”,次数多了他就把我当作生活上的朋友,开始聊一些学习和生活的事。
小伍说,他打门卫和老师顶撞只是想出名和发泄一些不满,“我心里很烦时总要爆发出来吧?否则憋在心里会闷死的!。”
我先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足球踢得那么棒,为何不想成为学校的‘球王’呢?同样可以出名,而且还可受表扬呢!而打架出名却只能使自己臭名远扬。每人都有烦恼,有烦恼时就在球场上跑几圈或踢一场球,或者找找老师同学谈心,这样烦恼将会大为减少啊!我非常愿意做你的知心‘哥们’。好吗?”
我们这一番交谈,不仅指出了他的不对,而且教会他如何去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交谈后来又进行了多次。当他感觉到老师确实是真心的爱他,并且爱得真,爱得深时,他冰冷的心开始融化,变得主动接近我。这就是成功“感化”的结果。在感化后进生的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情感因素在感化后进生中的巨大魅力。
三、优化——适时固本调节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而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牢记教师的态度对后进生来说是升温则水,降温则冰,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只有持之以恒,反复教育,才能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过程也就是对后进生进行“优化”的过程。
实践证明,后进生先是被“感化”,后是得到“转化”,如果已“转化”的后进生得不到及时的“优化”,这样的转化是得不到持久的,也是不够牢固的。后进生的进步,一般都会出现反复。这是思想发展的规律。因为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为了稳固已有转化的后进生的思想发展就得优化他们,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培养学习兴趣是优化后进生的关键所在。后进生的共性之一就是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对所学学科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我们对后进生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上正确指导。
如有个名叫吴志勇的后进生,原先他同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十分僵,经过我对他的“感化”、“转化”后,改善了同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老师同学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有点沾沾自喜了。我瞅准这个时机,及时对他进行“优化”教育。我利用周末带他去参观博物馆、名家画展,趁势引导他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正确的学习信念和明确学习目标,并结合实际协助他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同时常给他介绍知识的重要作用,介绍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事例,让他树起学好的信心。通过补课、讲座、组织“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使学习尽快赶上来。当吴志勇同学一出现反复的苗头时,就用温和而严厉的目光提醒他,有好几次都使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家长、其他科任老师和同学们的严格督促和帮助下,他逐渐有了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有了可喜的进步。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的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也许今天后进生没有学到什么高深的知识,但总有一天会收获成果的。转化后进生的成功经验,使我深切体会到,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和功用首先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在于发展智力、智能,培养人才。遵循教育规律,采用“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是后进生转优工作中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摘要]高校的扩大招生使普通高中热兴起,对本来已是招生难的职业学校,更是雪上加霜。职业学校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纷纷打开校门,降低招生条件,致使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后进生也相对较多,班主任如何去教育后进生,这不仅要求班主任要有一定工作经验,更是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艺术。
【案例描述】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的体会与收益确实不少。我深刻体会到“育人”这两个字的含义。与其他任课老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交流更多,担负的责任更重。可以说班主任是一项十分“操心”的工作。操心学生的学习,操心学生的生活,操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操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操心学生的人际交往等等。从所有的这些“操心”中,我确实学习到了“育人”的重要性和难度。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个性。班主任要管理好每位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必须在平日里做个有心人,教育学生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班主任工作――“育人”工作是一件极具艺术性的工作。
我教的学生是中职生,但他们又是其中一个很特别的群体,因为他们要参加对口单招高考,所以对于他们学习要求比较高,但是最近的一次期中考试让我头疼不已,拿到试卷我反复研究,发现他们出错的问题不是难题,而是平时要他们背诵记忆的题目,甚至有些题目和平时的练习题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在考试中班里大部分学生还是答不出来。我觉得这不是学生的基础问题,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问题,至于为什么会有如此学习态度,我认为是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我也煞费苦心。一天我在浏览《扬子晚报》时,看到《扬子晚报》的招聘页面,突然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引导学生的好机会。
【方法措施】
第二天我便把招聘启事带到教室,利用早读课时间,用实物投影打到屏幕上。学生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纷纷小声议论着,我说:“暂时按你们现在毕业以后的文凭算,看看你能找到多少份工作?哪一份是你喜欢的工作?你所学专业能找到什么样的对口工作?”许多学生听了以后开始很兴奋,一个个盘算起来,自己适合什么工作,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有些学生在比划着议论着,但是越到后面声音越小。我这时候喊了一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叫他说说他喜欢上面的什么工作,他低声地说:“没几份可以做的,别说需要经验了,就算不要经验的,也没几份能符合要求,一些广告篇幅较大点的看起来是较好的企业每一份职位都要本科以上学历,只有一些只有一点点篇幅的招聘要求不高,但销售员、客服……但并不是我想做的,哪能有合适的?”其他同学听了都赞同的点点头。
我接着跟他们分析,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文凭。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的话,何以优势占得先机?我让他们自己好好想想,应该如何努力,如何提高自身技能才能从容地去面对这个社会?趁此机会,我说出我最终的目的:“现在你们要把握住考大学的机会,这样将来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后,可以先安心地做两三年,这样工作经验就有了,不要眼高手低,成天想着跳槽,份份工作都做不长的话,以后找工作,用人单位一看你投的工作经历没一份是踏实工作的,一般单位都不会要你的。反之,找份正正经经的、老老实实做两三年,当积累人生经验,哪怕下次转另外一份工作,用人挝灰豢醇蚶,第一份工作都能老老实实做了两三年哦,不像一些年轻人,跳来跳去,没份工作做得长,那么对你的印象就会大大加分,觉得你会是个踏实的年轻人,值得投资在你身上。在学校或许看重的是成绩、品德,而社会却更看重的是你的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技能、人格品德。你们要记住:懂得做人,有时候比懂得做事更重要。”怕他们压力大,我最后又说道 :“给你们看这份报纸,不是要给你们增加压力,而是想让你们初步了解一下这个社会,了解一下单位招聘的供需要求,所以不必给自己强加压力,但也不能再浪费时间在没用的事情上,该学习的要学习,该放松还是要放松,但凡事有个度,自己把握好。因为你的人生,你的前程一直都把握在你的手上,你能把握得住,得到的就会更多。现在也顾不及那么多,时间紧迫,好好复习,争取提高些分数才是,哪怕十几二十分,甚至一两分,努力尽心,问心无愧就好!”
【效果体会】
不知是谁带头,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个掌声不是给我的,而是给他们的鼓励,也是他们自己内心的呐喊。同时我自己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平时学生一出现问题,只是一味的上“政治课”能起多少作用?对于现在的95后,思想既比较成熟,同时也比较叛逆,有时候换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启发他们更好,从根源出发,从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出发,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思想共鸣。
【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