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化学学习经验

初中化学学习经验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07 08:02: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化学学习经验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化学学习经验

篇1

兴趣作为人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致力于素质教育并因此实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指出,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每位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程改革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初中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如何呢?对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2 研究过程与方法2.1 确定问卷指标

问卷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教学环节2个方面展开调查,对课程内容又从内容价值、内容编排、内容特点(化学实验、STS内容、化学史等)环节进行问卷设计,教学环节又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化学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问卷的设计。2.2 问卷信度与效度

用SPSS11.5软件对问卷做了信度分析。采用克龙巴赫系数法,经SPSS软件分析输出结果为Alpha=0.8471,根据教育统计学评判标准可知此问卷具有比较好的信度,具有教育使用价值。

问卷编制好后,请本领域的部分专家和中学一线教师对问卷进行分析和评定,在专家和中学教师评定后,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及建议,研究者经过多次修改,确立了问卷的最终题目,修改后的问卷得到专家及一线教师认可。2.3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北省内石家庄、保定、邯郸、张家口4个不同地市的9所中学的16个初中三年级教学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901人,其中男生443人,女生458人,城市中学、县城中学、农村中学分别有340人、347人、214人。样本比较具有代表性。2.4 问卷数据处理

对问卷采取赋分计值的方法进行统计,从而得到现阶段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为了便于计算,对每道题的5个选项按从强到弱的原则,从A到E依次赋5、4、3、2、1分。由此可得出每份问卷的兴趣总分及学生对各个维度的兴趣得分,依据兴趣得分划分出学生的兴趣水平,从而得出现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

问卷满分为80分,按照等分原则,16分为一个档,将学生学习兴趣分为4个等级,非常感兴趣(80~64分)、感兴趣(63~48分)、兴趣不稳定(47~32分)、没兴趣(31分及以下)。依据以上的规定和学生问卷得分,可以推测出学生现阶段对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从而进行分析对比。

由于样本的总体分布并非呈正态分布,因此采用Y检验,根据样本频数分布对调查结果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水平现状

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水平分数的分布呈现正偏态分布,倾向于对化学感兴趣一方。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生对化学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89.6%。而对化学兴趣不稳定及没兴趣的学生分别为9.03%、1.37%,占了总数的10.4%。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河北省初中生对化学学习呈积极态度。3.2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差异比较3.2.1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比较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智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那么男女生在化学学习兴趣上有无差异呢?调查结果如图2。

从人数百分数来看,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和没兴趣的人数百分比,男生大于女生,感兴趣和兴趣不稳定的人数百分比,女生大于男生。为了说明这种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SPSS 11.5进行了卡方检验,经检验得出γ2=3.309,自由度为3,由此可以判断出性别不同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男女生的化学学习要一视同仁。3.2.2处在不同教育环境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比较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行为习惯及知识素养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教育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划分。本文考察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主要是从宏观环境中所包含的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分为城市、县城及农村进行调查,结果如图3。

从人数百分比来看,对化学非常感兴趣的人数百分比,县城学校的学生高于城市学校的学生,高于农村学校的学生。而对化学感兴趣、兴趣不稳定、没兴趣的人数百分比,按照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县城学校依次减少,那么他们之间是否呈现差异性呢?经过卡方检验得出γ2=30.205,自由度为6,则,因此可得教育环境不同,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呈显著性差异。

为了更进一步比较出教育环境不同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影响,把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重新分为两大类,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即把非常感兴趣与感兴趣合并为对化学持积极的态度,把兴趣不稳定和没兴趣合并为对化学持消极态度,从而得到表2。

由表2可得县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于城市学生,城市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于农村学生,由此可得教育环境、办学条件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大影响,城市学校的师资配备、学习风气、教学管理水平应该高于县城中学,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高,可能是由于城市有些中学过分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对于一些教育资源没有做到有效利用,农村中学由于大部分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设备落后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2.3 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比较

篇2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过程,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以“学生经验”为课程设计的主基调或者切入点,有助于学生接受新鲜的知识,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教育学习系统中常出现的问题。如果执教老师对学生经验把握得当,那么呆板的教学方式就会得到有效解决,从学生实际出发,讲解学生欠缺的内容,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新认识初中化学

利用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练习作业的设计,经验教学的初衷是学科和学生经验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是在了解学生之前首先应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征,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化学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化学课程的设计应以实验为授课的主线,学生主动参与来代替传统教学中背公式和背诵化学相关概念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利用学生经验设计化学练习作业的过程中,只有对化学这门课程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奠定了基础。

二、作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征

每个学生都是以独立的个体存在,所以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和练习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学生学习化学的时候存在成绩相差悬殊的现象,执教老师应该根据这种情况做好化学课程练习作业的设计和部署,通过差异化设计化学练习作业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学习能力。执教者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对学生每次考试的化学成绩进行统计和分类,然后布置和设计不同的化学练习题,成绩统计和分类的时候以10分为一个划分标准,细致的成绩分类更能有效科学地设计化学练习作业。二是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而有的学生则喜欢静静研究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生成过程,所以执教者在设计化学练习作业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式的学习,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分组(每组分人不应该超过8人),不同小组对于相同问题采用差异的作业安排,练习作业结果查收的方式运用讨论方式,扩充每个小组对化学知识理解的范围,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促使学生积极地完成练习作业,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

三、化学练习作业要结合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化学练习作业的设计中应该时刻结合实践,从提高实践能力中增加学生经验,最终达到学生成绩提高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在化学课程的讲解过程中,由于反应方程的复杂性,一般采用书面形式教学,利用大量做练习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这种练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其只是强调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因此从长期培养的角度观察,这种练习的方式已经遏制了学生未来的创造力。

在实际设计练习作业的时候,执教者应该多安排一些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的实验,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老师可以在课后单独安排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的内容,结合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把学生自主思考的问题作为化学练习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动手的能力。

四、化学练习作业要贴近生活

轻松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良好的学习氛围会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于是执教者在设计化学练习作业的时候应该贴近生活,保证学生可以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如果学生长期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学习会造成学生厌学的情绪,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与此同时就会降低学习的趣味性,没有趣味性对于学生来说化学学科就是一个长期枯燥乏味的过程,最终导致学生消极对待各种学习任务。所以执教老师在设计化学练习作业时要以学生为本,抛弃原有的作业方式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设计,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经验,设计练习作业的过程中要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基本原则。作业内容布置的重点是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化学知识,这样作业内容的安排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从生活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以学生经验为依据设计化学练习作业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心,保证学习成绩得到提高的同时增加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感悟美好自然的能力。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位老师不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寻找更完善的设计方法,为提高每一位学生成绩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3

下面将就经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已有文本――教材,根据体验式学习的特征为学生合理选择学习主题实施有效学习问题进行探讨。

(一)《经济生活》学习主题分析

朱明光老师认为,《经济生活》“体现经济生活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关切合乎学生认识事物的逻辑和实际需要,从而使他们更能品味到经济知识的有用性、经济思想的科学性、道德教育的实在性”。《经济生活》有效地实现了生活主题、学科知识与价值观三者的结合。(见下表)

这一结合为学生体验式学习提供了体系上的支持,“消费者”“创业者”“管理者”“建设者”等“者”的贯穿将学生定位在了一个能够亲身参与的角色上。

(二)《经济生活》体验式学习的学习主题选择及实践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是与教学目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等特征密切相关的。“没有最好和唯一,只有最适合。”《经济生活》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所选择的学习主题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主题要生动,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连。高中生社会接触面扩大,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既定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难以完全独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因此,在“主题”的选择上就要体现生动、与现实联系紧密等特点,以使学生乐于体验,并在体验中根据生活经验理解和把握正确观点。因此,类似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样看似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主题,我们就将其具体化为“多种所有制企业的作用”这样相对学生而言更加亲近的主题。

2,主题要具有可行性,即可操作性。由于体验式学习需要学生走进生活或模拟情景,因此主题的选取是否具有可行性就成为了体验式学习能否成功、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如,“市场”“消费”“劳动者”就在学生身边,实施起来比较容易;而“投资”的主题相对而言实操性较弱,但我们采取了模拟方式,变难为易,也取得了预期效果。

3,主题要符合教材编写的设计思路和主干知识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经济生活》教材建构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了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在设计体验主题时,要尽量做到每个单元都有所涉猎,以达到一定的普遍性。如第一单元中,第二课提出要把握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通过多变的价格理解价值规律,我们据此确定了“走进市场把握市场规律”这一主题:第三课中提出树立的正确消费观,理性消费,我们据此确定了“走近学生消费理性科学消费”这一主题。其他主题的设计也依照的是这一思路。

4,主题要与教材中所涉及的探究性学习的主题相得益彰,形成互补。《经济生活》教材倡导的是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个单元最后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探究性学习更倾向于引导学生针对某个探究主题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即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设计体验式学习的学习主题时就要注意与之区分,避免主题的重复。为此,我们在设计时注意避开“正确对待金钱”“讲求效率”等探究主题。但我们也确定了“走近劳动者感受职业竞争”这一体验主题,乍一看,它似乎与“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的探究主题有些重复。我们认为,就业问题是每一个学生未来必须面对的、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使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体会,不妨在原有的“探究”(收集资料、感受就业压力)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走近劳动者,通过切身感受,让他们既能正视就业的压力,又能主动积聚实力主动应对就业挑战。“探究”与“体验”相互配合,取得了预期效果。

据此,通过研究,选择了以下学习主题,并明确了具体内容。

主题一:走进市场 把握市场规律

(1)分别记录1月底(非节日)、春节前后各1周的2~3种蔬菜或水果的价格情况。(2)与商贩交流,了解价格变化的原因。(3)撰写调查报告,分析价格的变化情况、原因以及从消费者和经营者的不同角度论述应对策略(2000字以上)。

主题二:走进品牌企业 体会市场竞争

(1)拟定参观提纲。(2)参观1~2家品牌企业并座谈。(3)撰写论文,以案例的形式围绕着品牌企业的成功进行阐述(2000字以上)。

主题三:模拟投资感受现财(假定你的手中有30万元的资金)

(1)复习并有拓展性地学习有关知识(如基金)。(2)制订一份投资计划并进行预期收益分析。(3)模拟操作一个月,观察并记录各种投资方式获得收益情况。(4)分析结果,研究不同的投资方式,撰写论文(2000字以上)。

主题四:走近学生消费理性科学消费

(1)拟定调查问卷,调查周围同学消费的情况(如种类、占家庭收入比例、使用率等)。(2)进行调查。(3)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分析学生消费行为中的合理及非理,阐释原因等(2000字以上)。

主题五:走近劳动者 感受职业竞争

(1)采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就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问题,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进行座谈。(或采访大学高年级的学生,感受就业的压力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2)撰写相关论文,阐述观点特别是给我们的启示(2000字以上)。

主题六:走进多种形式的企业体会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制度

(1)采访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对比其不同特点和优势,以及在社会经济推动中的不同作用。(2)撰写相关论文,阐述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的价值(2000字以上)。

主题七:走进监管机构 体验政府监管

篇4

一、高中化学复习现状分析

复习指的是对前面知识的回顾与巩固,章节复习是对一张内容的回顾巩固,期末复习是对一个学期内容的回顾与巩固,而对于高三复习来说,它是对整个高中阶段知识的回顾与巩固,因此它工作量更大,同样也存在的更大的难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高中复习阶段,学生经历了一个系统性更强、更为深入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只要学生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必然能够对自身的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状况下,高中的化学复习课主要存在着概括面广、知识容量大等特点,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具备丰富的应对中考的经验,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一定时间之内掌握并巩固有效的知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主要有:复习过程多为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题海战术普遍,重复习题多,效率并不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等。

二、抓住重点,统筹兼顾

在高中化学复习过程中,绝对不能采用“地毯式搜索”的教学,一来,如果对所有知识都做深入讲解,时间必然仓促;二来,这对学生与老师来说,都大大增加了负担,所以这种方法并不提倡。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抓住重点,而基础知识梳理无疑属于重点,在《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求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与总结,将学生自学与老师讲授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在这一过程当中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做好如下三点:①多看看教材与经典例题,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②在看教材与经典例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列出相关的知识点,并重点标明知识要点与难点,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搞清楚;③在总结之后,要求学生能够将梳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获得的经验与体会积极与老师或者学生做交流、沟通。

如果仅仅是掌握了基础知识,这只能证明学生达到了继续深入学习的要求,并不能够说明在中考中就能成功,而且高中复习具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的特点。针对上述因素,教师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优化。通过深入学习,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搞清楚,并将之有效的连接起来,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类、整理与综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架构,这样学生复习起来就更为得心应手。

三、理论复习与习题联系的有效结合

众所周知,化学的学习如果仅仅依靠理论的教学时完全行不通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程度上的习题训练,才能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但是,习题的训练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训练过少,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如果训练过多,则会降低教学效率,增加学习负担,往往取得相反的效果。因此,在习题训练方面,教师一定要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结合,明确告诉学生要训练什么、训练到什么程度、通过训练能够让学生巩固哪些知识点、能够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等。

除此之外,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该针对个性的差异,分层次的进行习题训练。对于优等生来说,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顺利完成,并在这一前提之下对难度较大的思维训练进行一定幅度的增加;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应当首先夯实基本功,再在此基础之上对习题的难度进行适当提升;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应当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选一些起点较低但很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四、基础与提升的有效结合

目前状况下,普遍存在着这一现象: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只是就题论题,而不注重知识点的延伸,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只能让学生的能力有小幅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之上,对其中的经典例题进行认真筛选,把握经典例题的三个特性:①层次性。例题的选择要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包含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与综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②典型性。在选取例题时,既要对知识点覆盖程度进行充分的考虑,有要求例题能够紧密联系教材知识点与考察重点、难点,还应注重一题多解,分类讨论等;③开放探索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探究性的习题,学生进行研究与讨论,自主思考,培养嘘声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与试验的有效结合

在现在大多数的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几点问题:学生处于被动,被压抑着学习。教师认为其责任就是传授知识,但是不去理会学生的意识思想。限制了学生的解题和思维模式,教学不够多面化。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为广大教师所知晓,但是却不会进行运用的,这些就是我们教学上的缺陷。而在作为化学课程来说,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更为注重,所以,我们在进行对学生实验培训也不可以忘记这个责任。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为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培养学生的创兴实践能力发挥大最大效用化,我们必须结合中西教学理念,将传统模式与现在发散性模式更好的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名教师,在化学这门课程中,实验的存在让这门课程不再感觉到无味,启发性,趣味性可以更好的让他们了解化学这门课程的深层含义,让他们对于学习的热爱加深。

本文主要针对正确处理高中化学总复习中的几个关系进行探讨与分析。分别从重点与侧重点的关系、理论学习与习题训练的关系、基础与能力提升的关系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角度进行论述。希望我们的探讨与分析能够给同行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平.正确处理高中化学总复习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 (12)

[2]刘顺秀.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 (18)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5

1.初中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不足

1.1 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状况下,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在对知识的接收上表现的过于被动。这样一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除此之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笔、书本,学生每天都是在这种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学习,再加上数学科目本身就存在着大量枯燥的理论、定义与数学公式,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一些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恐惧感,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之下,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1.2 教学资源的限制

在大多数学校,初中数学的教学地点主要集中在教室,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还存在着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仍然停留在课本、作业、老师授课的课堂笔记,而这些教学资料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学习的内容、供学生练习的习题不能满足多数学生的要求。在匮乏的教学资源之下,学生的知识面往往较为狭窄,所掌握的内容往往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成绩的进步。而如果在课堂上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则会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

1.3 信息技术不足或利用程度不高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当中,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仍然没有配备较为齐全的信息教学设备。而正是信息教学设备的不足,导致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仅仅只能通过口述、粉笔与黑板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一来,由于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学生的吸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时,又会对教学质量与教学进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尤其是对于教龄较大的一些教师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或者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操作熟练度不高,即使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也只是偶尔使用,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并不是很高。

2.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几点建议

2.1 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是教师通过理论的讲解来传授数学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工具也较为单一,一般情况下仅仅只有书本、黑板、粉笔等。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丰富性与有趣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吸收效果与学习兴趣造成消极的影响。但对于多媒体来说,它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多媒体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定义、公式运用丰富有趣的方式进行呈现,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动画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吸收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垂线"这一课时,教师若一味的讲解垂线的定义,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会使学生混淆概念。而如果可以对多媒体投影进行有效的利用,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垂线图形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在图片中画出相应的垂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教师结合垂线的相关定义进行解释说明。这种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吸收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2.2 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之下,教学活动受到了诸多方面的限制,主要有时间、地点与教学资源等。而正是这些限制,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以将思维发散开来,久而久之便思维僵化,缺乏探索能力。而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则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避免。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专门的教学网站,将重要的数学教材与资料以课件的形式上传到这一教学网站当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做好为学习课程的预习工作、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等。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线向老师提问,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在线解答,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当然,也可以提出疑问和同学一起讨论,在讨论之中学生的思维必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散,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探索精神。同时,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进一步的扩展。

2.3 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数学不同于其他的科目,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逻辑性强、理论性强等。在课堂之上,教师受到数学科目本身特点的束缚,难以将课上得丰富多彩,教学课堂往往呈现出"死气沉沉"的局面,这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还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而多媒体的应用,在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死气沉沉"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不足,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的限制、信息技术不足或利用程度不高。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从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以及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三个角度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几点建议。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篇6

现如今,教育教学已经不仅仅只是培养人才的渠道,它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初中英语教学是培养今后英语人才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情境是新课改提出的新内容,实行情境教学在英语授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的教学效果。

所谓情境,就是指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的外部场所,通过外部的特定环境能够让人产生心理上的活动,从而借助于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情境的构建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有着极其关键的影响,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欲望。通过良好情境的创建,还能够对学生加以积极地引导,让他们敢于表达,敢于实践,大胆创新,达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下面,就基于情境教学与学习对初中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如何加强情境化教学,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树立教师的情境教学意识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者,想要实现情境学习,就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情境学习的氛围。基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要能够立足长远,注重环境的作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潜能。传统的教育理念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而现如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此,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另外,教师还要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己,培养教学能力,加强创新,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的爱。只有这样,才能为情境教学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为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铺设道路。

二、情境教学学习的设计要合理科学

想要保证情境教学和学习的顺利开展,就要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教学计划,设计出的情境教学法要科学规范。

第一,情境学习的设计要立足于教材和教学目标。初中英语教学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脱离了教材和教育目标的情境教学就会失去根基,所以,设计出的情境要与英语教材相符。对此,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找出重点所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情境设计,在情境中寻找合适的方法,注重联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情境学习的设计要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情境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因此,在情境设计过程中要以符合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教学策略,并尽可能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不会成为空口号,才能保证学生真正的参与进去,达到英语学习的效果。

三、情境教学学习的具体手段

要保证情境化学习的顺利开展,就要不断加强完善情境化教学的手段措施,探索出符合教学特点的情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实物演示情境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实际上是借助于一定的道具实行的教学,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强记忆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些单词的时候,就可以直观的进行实物展示,在课堂上拿一些糖果和作料中的糖,让学生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学会sugar、candy、sweet这三个单词,并准确理解其中的异同。再比如讲解某些高难度单词的时候,如果无法进行实物的展示,可以借助大屏幕和现代化设备加以演示,比如卡车、生物专有名词等等。

第二,会话情境学习。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相对来说还比较浅显,很多对话内容都与实际生活相关,因此,要把教材与生活会话结合起来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初中教材中关于上学的对话,就可以请同学们上台进行演示,这样做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扮演这些角色,从中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第三,现场参观情境教学。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带领学生实地进行参观,从而创设出一个有助于学习的情境。例如,在初中英语课本中讲到有关于laboratory(实验室)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到学校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实验室去进行参观,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实验室”这个单词,还能够扩散思维,学会与之有关的test tube(试管)、buoyancy(浮力)等词语。

第四,游戏情境与竞赛情境学习。初中生还没有成熟,他们正是喜欢游戏的年龄,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个心理,在课堂的情境创设中多加以游戏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举办一些英语小竞赛,分组对抗赛,男女对抗赛等等,以竞争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才华展示情境学习。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平台,例如英语短剧对话、英语情境表演、英语歌唱比赛等等,从而让学生提高自信,增强勇气。

参考文献:

[1]郭丽玲.关于情境式词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08:59-24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95-03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在2001年被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将整合一词明确地提出来了。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就像粉笔、黑板一样是一种常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适宜利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呢?因此,“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很有研究价值。

二 概念界定

初中化学中实验教学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课题研究不是简单地用一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来替代化学实验教学,而是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设施、资源来辅助实验教学,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环境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是指利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设施、网络资源等手段辅助完成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

三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第一,通过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本中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类,借助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第二,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合理、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第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研究内容

化学教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实验教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化学实验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教材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不能替代化学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时应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

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使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以表达出来的抽象概念更易于展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试验,缓解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验经费不足、实验条件欠缺和环境污染等矛盾同时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优势,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同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量研究等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个案试验相结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对师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实验教学的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及时总结、发现规律。并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科学素养进行个案研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及总结再通过一年验证,最后对课题进行总结。

六 研究过程

对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实践研究。首先,以本镇初中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其所属的信息化环境,适合运用什么样的信息化环境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其次,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有关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分类,分析哪些实验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研究的实践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理论、实验、小结、验证、总结,不同的阶段有其主导的方法和行动,在此基础上实施规划、展开调查、参与互动、收集数据、开展研究,并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再对其效果进行新一轮的再实验以进一步检测前期成果,进而得出研究结论,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

准备阶段(2013.5~2013.9):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组建课题组,对课题相关内容进行理论学习,申报课题。

开始阶段(2013.9~2013.11):课题立项后,按照课题组成员分工展开工作,完成开题报告。

初步实践阶段(2013.11~2014.1):根据开题方案,完成初期的调查与实验分类工作。(1)对本镇三所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学校具备的信息化环境进行调查。(2)对课本的实验进行分类,探讨哪些实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实践阶段(2014.2~2014.6):(1)将初步的实验分类结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检验分类的正确性。(2)完成部分成果的整理。

中期总结阶段(2014.7~2014.9)整理课题资料,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验证完善阶段(2014.9~2015.6):根据开题方案以及前期研究的成果和中期研究报告,对成果进行验证以及完善,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总结阶段(2015.7~2015.9):总结课题。(1)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最终成果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七 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较多的资料,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的分类总结

课题组通过对实验的分类,总结出哪些实验利用信息化环境更有利于教学:

第一,化学微观概念和微观结构。如分子原子的模型介绍、分子运动的学习,这些都是微观的概念,无法形象化。而计算机模拟能够将微观世界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第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或者反应速度较快或较慢的实验。如铁生锈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会很耽误时间,而利用计算机模拟不仅可以将“现象”放大,还可以控制反应速度。

第三,错误的实验操作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实验。氢气的制取与验证是个很危险的实验,如果误将导气管放人集气瓶下面,会导致爆炸。如果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让学生看到这种危险的后果,以说明科学操作的严谨性。

第四,严重污染、较危险或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如具有危险性和污染性而且在一般的实验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浓硫酸、氨气等的生产,这些过程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模拟进行展示。

例如:微粒的运动──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的问题情景?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下述实验。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每个同学都看到溶液是无色的。向烧杯B中加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可以发现烧杯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学生对上述现象提出几种假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假设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活动。

……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结论:(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B烧杯的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粒逸出,一些微粒进入烧杯A的溶液中,溶液成分发生改变,无色溶液变红。

对此内容的教学,光靠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操作,无法感受到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印象还是不很深刻,所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模拟演示分子运动,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构建一整套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

第一,依托“班班通”、网络互动课堂等基础设施,开展课题研究。我校于2012年开始逐步配备“班班通”设备,2014年所有班级配备“电子白板”。网络互动课堂于2014年7月完成安装调试,预计同年10月交付使用。为了更好地利用此类设施,课题组采取多种形式,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其熟练操作设施的技能。发挥校外专家、校内骨干、微机教师等作用,不断学习新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再者利用这些设施积极完成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论文、录像课等。

第二,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资源整合与。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校园网、安徽基础教育应用平台、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等进行资源的整合与。

第三,积极引导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类信息化教育评比。为了检验课题组研究成果,课题组积极引导组员将部分研究成果参加各类信息化评比,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课题组研究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课件、论文被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推荐。积极参加本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应用学术作品评比活动,课题组成员均获一、二、三等奖。同时建立个人空间,及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此空间还荣获合肥市个人空间评比三等奖。总之,课题组成员都在不懈的努力,力争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八 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本课题研究借助的教育设施主要是“班班通”、电子白板等,后期又加入了网络互动课题这样的形式,所以课题组要与时俱进,做好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设施与化学中实验教育的有效整合。但是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课题组成员开始研究课题时积极性很高,能按时参加课题的研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性开始减弱,有时不能参加课题研讨;(2)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大多数都是毕业班教师,毕业班时间紧、任务重,教师精力有限、课题研究时间紧等问题较为突出。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会积极面对,我们也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会尽力处理好生活、教学、课题研究的关系,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小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时代(理论),2012(1)

篇8

关键词:基础实验课;民族高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09-01

一、大学生基础实验课辅助教学模式介绍

因为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现在的教学模式老旧,不能结合现在的学生的思想进行教学,与学生有很大的分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思路为主,不能按照学生的知识的接受情况进行课程的安排,以教师的意志对学生进行领导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能更加有活力的进行学习,这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间接的影响学生的成绩。如果能把大学生辅助教学实践到大学课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学习的动力,保证学生能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把理论知识进行介绍,通过案例和练习,能让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初步的应用。在学生了解知识的状态下,再进行实验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的实际步骤,让学生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保证能对实验的情况进行掌握。在可以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组,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让学生能自己组成一个学习的团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保证能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看看学生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能不能得出最终的学习结果,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进行负责,防止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意外。因为实验操作课的人流多,学生的流动性大,教师应该着重的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注意。

二、大学生基础实验课辅助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南民族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因为大学的招生的范围大,招收的学生来自各地,每个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和动手操作能力上的差异也很大。对于这些的差异性,大学生应该正确的对待,争取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细心地教导,减少他们的差异,培养他们的综合的素质和能力。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是学校面临的问题。如果运用大学生实践的操作课进行教学,学生能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能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保证学生的听课的效率。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分发动个人的能力,保证他们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间接地保证了学习的质量。

三、大学生基础实验课辅助教学模式的精细化管理

1.从教师角度讲实验课辅助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索模式,它丰富了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考虑,实践探索课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生能很好的融入其中,深刻的领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能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和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更好的按照一个方向进行操作实践,能在一个更有效的路径中进行学习,减少了学习中的迷茫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责任心,能让自己在更好的状态下进行备课,对于操作实践课的课程和学习过程,教师应该进行细心地研究,保证能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课上对知识进行巩固,并能对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这也是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比较难的一部分。与学生在实验操作课中,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自己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能从中了解到学生对于这些实验课的一些想法,对实验课进行改进和补充,促进实验操作课在大学中的发展。

2.参与辅助教学的学生是从学习成绩优异、实验操作技能扎实的学生中挑选

在实验操作课的进行中,需要一些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进行辅的教学,促进实验的教学和发展,在实验课中帮助教师对一些学习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效率。同时,也能对他们自身进行知识的巩固,起到更好的效果。这些学生能在教师的操作实验过程中,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保证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他们也是学生中的一份子,需要遵从教师的安排,听从教师的指挥,遵守课堂的纪律,能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和教师对现有的教学现状进行讨论,看如何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学生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对于这样的一个理想的状态,积极的去探寻它,并保证能实现它。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进行实践,在自己的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帮助的效果。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长了见识,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好处多多。教师也能从实践中,探索出属于自己教学的道路,也对国家的教学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3.让胆小的学生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下主动学习,得到很好的展现自我的机会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主动的沟通和交流,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积极的学习,这样锻炼一些胆子小的学生。能让他们在更多的实际锻炼中体会到交流的益处,能给他们带来许多的便利,这样也能对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能保持着一份学习的热情,这样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学习的发展,帮助他们进入一个知识的世界,在知识中遨游。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认识到,自己的知识还远远的不够,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还需要继续的加油努力,能让自己时刻的领会到自己的处境,才能从自己的内心的深处,萌发学习的念头,能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发展。在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每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让每一个人能参与到实际的锻炼中,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锻炼,充分的掌握知识。教师应该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记档,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课的设计,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发展。

篇9

进入初中学习之后,学生课业不断增多,每天面对繁重的学业和不断逼近的升学压力,另外,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使得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对于某些成绩一直无法提升的学科会渐渐失去兴趣,而学习英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均存在困难。初中生活是枯燥而乏味的,每天面对繁重的课业,如果不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多半不理想。

一、信息化环境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的益处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在初中众多学科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其也是公认的“难学科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无法对英语提起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填鸭式教学”,且教学方式单一,只是教师领读单词,在黑板上写出各种语法及单词的用法,而学生默默记录在笔记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广泛应用到各领域,在教育行业中不断发挥其作用,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应用到教学中,如微课、电子白板技术等,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强化教学效果[1]。

(二)增加就业机会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很多领域也在不断与世界接轨,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对于处在此种形势下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英语使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我国众多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越来越重视,甚至有些开展了应聘时的英语考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深有感触,英语能力不佳的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底气会稍逊英语能力强的学生一些,并且录取率相对较低,因此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技术使得英语课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断强化,以长远的目光看,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环境下常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一)电子白板技术

电子白板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从而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英语课堂互动较少,即使有互动也是简单地进行书本中的英语对话,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能力起不到多大作用,而白板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这一现象。白板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将投影仪、教科书、教师板书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教学网,并且其变化多样,与传统PPT教学模式有本质的区别,白板技术不会拘泥于教师的思路,能够大大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另外,英语课文向来是学习中的难点,白板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笔将重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标注出来,使学生在阅读或理解时更清晰明了。

交互式白板教学在英语课堂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教师和白板的互动,以及学生与白板的互动,而不是传统单一的师生互动。电子白板在使用时必须与电脑相连,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电脑传送到电子白板中,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促使学生与白板进行对话,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学生与电子白板的互动主要在于,白板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将自我学习认知展示给教师和同学,如此,教师既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又能够通过此种方式加深生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2]。

(二)微课技术与网络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时代淘汰,现如今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名为“微课”的教学方式,此种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为教师减少负担,目前在初中课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支撑微课技术的基础是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某个知识点难度较大,有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迅速明白其中的含义,而有的学生则理解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讲解方式有关系,而微课技术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技术能够将网络中众多资源结合在一起,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开展不同的讲解模式,并且重点突出,避免很多无用话语的铺垫,多样化的讲解模式使各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3]。微课技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功能强大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微课技术可以将网络资源中众多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微课的功能和内容,并且此种教学模式成本投入较低,在强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学校减少资金负担。

2.减少教师负担

微课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小知识的集中讲解和探讨,英语教学中知识点较固定,而初中时期教学任务繁重班级众多,教师同一个知识点需要讲解多次,极大地浪费教师的精力,并且长久下去教师会感觉烦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但微课技术可以将教师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做成集锦,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

三、结语

信息化技术拓宽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大改变,而这种改变正逐渐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多便利。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创新,如今我国教师对信息化技术掌握得还不够,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相关机构应加强此方面建设。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活动类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9-0048-03

2010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成功申报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为了深度推进对课题的研究,我们将研究重点聚焦到“创生型课堂”的构建上。创生型课堂是指在课堂上灵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教师、网络等教育资源的服务与支持下,通过创造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建构“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教,师生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新体验、收获新知识”的课堂[1]。2012年,为了继续深入这项研究,学校又组建了第一个云教育试点班。在试点班里,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台平板电脑,教室里有自动录播系统、台式电脑、投影仪和供学生交互的电视屏幕等现代媒体,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保障和支持师生通过互动教学平台开展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实践。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内涵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形态,指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并能够运用这一设备,基于网络平台与资源的链接,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与方法[2]。当学生人手一机时,就如同人手一笔、人手一本一样,将会给学习带来新的变革[3]。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组认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字化设备达到生机比1:1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与学模式”[4]。这种模式是一种基于技术的学习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如下变化。

第一,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它关注的焦点是知识的传授;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它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传统的教学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使用技术来传授知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使用技术来支持自己的知识学习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第三,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环境和教学资源单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除了课堂环境外,还让学生处在网络环境和社会空间等学习环境里。它能提供给学生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学习资源。

由于提供了比传统课堂更为广泛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资源。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慢的学习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再学习,直到达到大部分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而对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来说,同样可以找到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源,进行扩展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每位学生都可以“按需学习”,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自2012年开展云教育试点班以来,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开始实施基于iPad平板电脑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先后奔赴北京、上海、佛山、南京等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的地区进行学习,试图通过借鉴他们积累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的操作模式,有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但学习后我们依然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的经验和模式并不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解决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我们有选择地吸取了实验地区的经验,根据学校实际,探索适合本学校的学习模式。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先后经历了某些学科教师的抵触、全体教师对制作iBook电子书的反感、对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控能力的担心、部分家长的反对等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师生们在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下走得越来越远,呈现了许多精彩的课堂。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与其他优秀学校进行交流。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对师生课堂行为的追踪与分析,借鉴已有教学活动理论,就课堂中呈现的有代表性的学习活动类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1.互动反馈活动

这是学校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中最常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在相关平台的支持下,即时互动反馈活动能实现对学生个体和整体学习效果的实时统计和分析。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双基强化训练,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上教学信息反馈的滞后性、片面性、被动性,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及时监测,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语文学科《塞翁失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再通过互动教学平台上的互动反馈系统快速检测学生阅读理解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实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把互动反馈活动设计在前面的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地检测学生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或对本节内容的预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当然,及时互动反馈活动可视需要,安排在课堂中任何需要统计反馈的环节。

2.基于网络的互动讨论活动

基于网络的互动讨论活动也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使用较多的一种学习活动类型。通常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通过云教育试点班专用学习论坛进行,二是通过内部邮件系统。互动讨论的发起人通常是教师或某些学生,其他学生可以通过跟帖或回复群发邮件的方式参与。互动讨论活动的优点在于: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参与度高、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互动话题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记录每个人的参与情况。例如,在美术学科《格尔尼卡》一节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在论坛中的美术板块先展示《格尔尼卡》的作品图片,再发表主题为《格尔尼卡》的讨论帖“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论上述作品”。学生利用手中的iPad跟帖,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如语文教师经常提前用群组账号给全体学生发送某些语文主题讨论的邮件,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iPad回复,所有群组成员也都能看到这些观点。

基于网络的互动讨论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无论师生身处何地都能进行交流,增大了师生交流的几率,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网络互动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思考的意识,同时能够汲取他人意见,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通常,这种互动讨论活动在人文学科使用得较多。

3.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就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的发展 [5]。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是这样开展的:在进行某节课或学习某部分知识之前,教师会提前一周或两周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如使用iPad(或其他终端)拍摄和制作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或演示文稿。这些项目通常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生完成作品后,在课堂上演示自己的作品,以验证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如语文组L老师在进行《塞翁失马》一课的教学时,就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项目:请每个小组编写一则寓言故事,并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一段相关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其他同学可以点评。又如物理组Z老师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布置了项目:每个小组同学拍摄一个说明日食形成原理的演示视频并在课堂上演示。在英语课堂上也常常布置一些基于项目的学习任务。

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完整连贯,让学生完整体验了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锻炼其各种能力,如小组协作能力、信息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情境体验式学习活动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和反思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打破学生先知后行、学用分离、学习被动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在实际的工作中或者模拟工作情境中亲身去经历、亲身去感受,从而学习和内化知识与技能。体验式学习具有情境性、亲历性、反思性和个体性等特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指的是,在学习某个知识时教师通过自制的教学课件或第三方软件(包括用于学习的游戏软件),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进行体验式的实践操作。如数学组M老师在进行《七巧板》一课教学时,就在几何画板软件上做好七巧板拼图课件,通过教学平台到学生iPad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利用iPad进行拼图。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iPad便捷的触屏操作功能,良好的动画效果及亮丽的色彩也让每个操作者爱不释手,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愉快的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体验式的学习活动由于体验性和动手操作性很强,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益。

5.自我检测学习活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自我检测学习活动是指学生以iPad为终端,通过在线或单机版的检测系统进行自我检测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检测不同于在线考试,因为学生做完检测练习以后,系统可以自动给出结果,而不再需要教师批阅。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并据此及时查漏补缺,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有力支持。目前,实现自我检测的平台主要有微检测系统和iBooks电子书,前者需要网络的支持,后者则不需要网络支持。

6.小组协作与探究学习活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协作与探究学习活动指的是,在课堂上小组成员通过平板电脑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有不同的分工,但是他们的目标是共同的。活动过程一般是先由教师确定一个共同的任务目标,告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接着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基本技能,最后分小组全班交流。如音乐课上,教师请学生分小组,利用iPad上的软件模拟乐器合奏一支曲子。又如美术主题赏析课《格尔尼卡》中,教师在学习论坛上发表了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后,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分小组、分主题进行网络搜索,整理出有用的学习资料(图文并茂),制作成简单的PPT或keynote文件,推选1~2名学生进行全班讲授交流。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互动评价学习活动

篇11

2.大连医科大学校务办公室,辽宁 大连 116044)

【摘 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融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对于提高科研及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精细化理念的梳理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精细化管理在医学科研经费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与实施办法。

关键词 高校;科研管理;基金管理

作者简介:张倩怡(1987.04—),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理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相关研究。

尹立鹏(1987.08—),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工程硕士,大连医科大学校务办公室科员,助教,主要从事高校管理与医学人文及高校发展规划研究。

李洁(1986.10—),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管理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行政助理,助教,主要从事科研管理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张洪志(1985.12—),男,汉族,辽宁凌源人,医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行政助理,助教,主要从事科研管理与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科研经费是高校带动项目研究,鼓励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杠杆。作为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医学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贯穿于受资助项目申请、实施与结题的全过程;这是由医学科研的特殊性决定的。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学科研与经费管理是将创新性和规范性有机结合的理念,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单位所接受。

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梳理

精细化管理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企业,是现代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化的新理念,从根本上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在医学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就是将“公正、公平”落实到管理中,提升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医药项目管理体系;同时也就建构了支撑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三大重要因素。

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伴而行,二者都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科学地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细致化、质量化,进而提高项目经费预算的执行力和效率,整体提升项目的效益与竞争力。其实质,是对医学的执着追求,是服务理念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常将基础管理引向专业管理层面的深入。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是做事注重细节的一种永恒认真的态度。责任和执行是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管理指标,而量化和考核则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点。其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质量管理年活动,而是基于经费预算开展的分门别类的规范化审核与执行。

2 精细化管理的运用

目前,普遍采用课题组负责制实施科研经费管理,保证了课题组经费使用的自由与便捷,但同时也滋生了诸如:预算执行性不高,使用与监管脱离,财会网络化与核算信息化偏低,重复资助及虚假支出等情况[1]。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正确引导和组织科研活动,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要杜绝科研经费支出中的不良现象。

2.1 全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开端,此环节的关键在于经费预算的制定。项目的实施进度、工作方案、支出比例、预算说明和预期成果等应协调统一,均应由科研、财务部门全程参与制定,经费预算一旦制定应严格落实执行,若需进行修改应严格遵守相关程序。

科研项目实施中与结题时则更需精益求精,强化科研、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在项目年度汇报、阶段审核与中期考核中应包含财会核查,并实施结算网络化,审核信息化;实现课题负责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信息共享,经费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动态掌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2.2 质量管理

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增加管理环节,而是强调所有组织成员共同努力支撑起普遍服务的大平台。强化经费使用情况内审常态化机制,切勿至中期考核,甚至结题阶段才进行回顾性的审核。

科研部门不是凭空增加的管理者。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科研部门应通过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实现课题经费使用项目语言与专业财务报销项目语言通约转换。在此过程中,应强调财会网络化办公,经费预算应做到课题组、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均有掌握。课题组实行经费月报、分类汇总,科研部门实行规范登记、指导列支,财务部门做到严格审查、专人核销。

2.3 规范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结合项目的性质、经费的来源,制定相应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把各种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由不同部门分工协作。

将申报和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制度上规定一旦项目得到批准,其经费使用应做到科学、规范、合理,从制度上保障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同时,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联系,能够从流程上保障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这样可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自觉维护学校声誉,保护科研人员,支撑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2]。

3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核心是责任与执行,而责任只能在执行的细节中得以体现。因此,无论是在横向课题还是在垂直课题的管理执行中,分工协作和切实履职与审核信息的管理构成了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不同层面的中心要点。

3.1 责任管理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的规范使用影响较大。提升项目负责人的意识,加强对其教育和引导,提高其预算能力是实行责任管理的第一步。科研部门做好联络、统筹和承上启下的工作,组织好阶段汇报、中期考核与内部审计的结合开展[3-5]。在内部审计环节需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规范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将项目结题前的内审常态化,做好阶段汇报,中期审核的审查与指导。

3.2 信息管理

管理科学是信息化的科学,其根本是对信息的加工与分享。精细化管理也不例外。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做到专款专用、独立账户、三方登录、权限不同。实行课题组月报制,财务部门定期审核通报;建立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经费预算、实施管理和结题验收纳入管理体系,不但提升管理效率,而且还能节约管理成本。

3.3 组织管理

开展科研项目及经费二级管理,强调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的管理监督职能。课题组长直接向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负责,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积极参与到年度汇报、阶段审核与中期考核中,经过审核向科研部门提出书面意见,并对拟用科研经费购买的设备及重大调整进行论证并形成指导性意见建议。

3.4 审计管理

以审计结论支撑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是医学科研经费管理不变的追求与最终目标。[6]但目前国内科研经费审计存在审计课题不清、审计目标不清、审计范围不全面、审计依据不充分和审计时间不合理等需要改进的方面。[7]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加强审计的力度与功效,构建医学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审计,使审计有据可依;做好科研经费合规性审计,规范经费使用行为;加大资产审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通过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评价,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反映效益情况的评价指标。[8-9]

3.5 横向管理

医学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直接来源于政府部门的专项拨款与来自于民间及企业个人的资助。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支撑、科技合作及研究成果转让等服务性项目获得的研究经费。多年来高校横向科研经费虽然在总量上呈稳定增长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其管理上却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10]出现诸如:科研课题合同签订不规范,横向科研成本核算不完整,甚至以横养纵,科研成果疏于管理,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并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11]应针对性地加强横向科研课题合同管理,建立以成本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横向科研课题结题及评价管理验收机制等等。[12]

3.6 分段管理

纵向科研经费属于财政性拨款,是国家预算资金,不具有创收的成分。其管理应有别于横向科研经费。特别是医科大学的科研经费,主要是国家拨款用以解决困扰人民生活健康或浪费医疗卫生资源的重大疾病及公共卫生问题。合理进行经费和管理不仅仅是财务及审计的重要责任,更是支撑科研结题的重要方面。应切实建立投入机制、预算机制、核算机制,从预算、核算、结余和成果四个方面入手实行全面精细动态的管理。同时应加强相关法规等支撑体系的建设。[13-15]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责任、质量与科学,是对管理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需要结合基金申报与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与效率化探索和实践。在医学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以核算和审计支持科研项目结题,为科研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实现为医学科研及医疗水平提高提供保障。

综上,在医学院校中实现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是符合社会-国家层面的需要的,也是从制度-技术层面可以保障的,从机构-组织层面是可以实施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者及经费的使用者也是具有重大保护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秀华,闫晓慧.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27-28.

[2]邵晶晶,杜丽华,韩德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过程管理的中期管理实践及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1,25(3):181-183.

[3]刘璐.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29-30.

[4]王卫国,姚士洪.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石油科技论坛,2012,4:37-40.

[5]闫雪冬,陈瑛,张焕萍.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医学科研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31-33.

[6]张爱华.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14,17:120-122.

[7]曹毅,周儒婷.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亟待加强[J].审计月刊,2014,4:31-32.

[8]王亚荣.从审计视角探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90-192.

[9]曹荣.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探析[J].会计之友,2014,16:104-105.

[10]王辉.加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J].会计之友,2012,35:125-126.

[11]王兴杰.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困境及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20-22.

[12]王丽,张海燕,陆莹.高校横向科研经费核算管理的几点探讨[J].现代商业,2013,34:250-251.

[13]邹群.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管理观察,2012,36: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