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戏曲教案

戏曲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30 12:46: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戏曲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戏曲教案

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06-01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实际教学工作中,技工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前和其他在该班授过课的教师进行了解,普遍反映该班的学生比较“呆”,即操作、练习很熟练,换个题目就无从下手;经过细致的调查,发现这些课程均采用了类似案例式的教材,和实验手册非常的相近,以每一个章为一个实训项目,先讲述操作的原理,然后细致地规定好实训的每一个步骤,最终完成一个类似的案例后结束本次教学。

通过分析,教材本身并没有问题,尤其对初学者,这种教材是最好的入门教材,学生之所以出现“呆”的状况,只能是教学的过程出现了问题。纵观教学的过程,可分为备课过程、教学演示过程、学生练习过程,现就这几个过程进行教学的探究。

1 备课过程

教材的案例化,即教材中已经列举了教学目的、重点及详细的操作步骤,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本标准的教案,这导致了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产生惰性,甚至有的教师直接抄写或打印作为教案上交,从而使教师不细心地备课,也就不能抓住教学的要点。

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定位成过程的设计者和激励者,以此为基础,重点放在理论与操作应用的关系上,以要点为目标,设计好教学的过程和激励学生的方法。

2 教学演示过程

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演示一遍后,就要求学生也按部就班地操作一遍,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被动地学习,导致思维僵化,所以,演示过程的教条化,教学模式固定,没有灵活性,学生无法察觉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非教材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能力,讲解多种方法和路径,完成实例。展示不同方法步骤完成的实例效果,使学生跳出教材,思维开阔,不是僵化地模仿和演示。

演示过程要以要点为中心,尽可能不安排教材的设定步骤演示,专注要点操作的演示,后期学生按教材上的步骤练习过程中,在遇到重点时,会不由自主地将该重点与教师的要点演示进行比对思考,从而将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3 解决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问题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先自行进行课本实例练习,细节部分组织学生自行相互讨论、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求助与帮助,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要过多插入细节,专注于要点、难点的解答,个案解答后,若有类似的问题可交由已经掌握要点的学生“代为”解答,反复出现的问题则全体做一次总结性的解答。最后再演示一遍给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也有一些实际教育教学的体会。以课程《网页制作》Dreamweaver中给网页添加邮件链接和书签链接教学为例。

3.1 备课过程

根据学习目标,主要掌握在网页中设置邮件链接和书签链接的方法。教材中使用的实例是“四川旅游网”静态网站,把超链接相关知识穿入网站内容中,教材中把步骤方法讲解的非常详尽,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常用元素属性内容没有进行具体的讲解。于是在此基础上,制作了四个简单页面,两个邮件链接,其中一个是最简单的文字邮件超链接,另一个加入了最常用的title属性的邮件链接。两个书签链接,一个是网页内的书签链接,一个是页面之间的书签链接。这样准备的好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针对重难点,逐个击破,加深学生的认识。

3.2 教学演示过程

先展示实例,让学生有一个感官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摸索产生实例效果的菜单命令所在位置,分小组讨论自学。学生尝试后,再演示该命令所在菜单及位置,加深学生的认知。然后演示邮件链接和书签链接,并介绍相关元素属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演示过程中强调邮件链接的邮件地址书写格式、书签链接要先建立书签,才能进行链接等难点知识。让学生把握住知识的脉络和重点。根据教师的演示,重复制作实例。

3.3 解决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问题

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走动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发现学生在页面间的书签链接有模糊,再一次演示页面间的书签链接,强调页面间的书签建立方法和链接方法,与页面内的书签链接的不同点。学生彻底掌握该知识点后,布置教材案例,学生自主完成,请不同的学生演示制作过程,适当地给予平时成绩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及竞争意识。最后,分小组根据所学的所有知识,把超链接运用进去,制作没有内容、格式要求的网页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精神。

经过以上方法教学实验,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显著提高,摆脱了“僵化”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的教学也轻松容易了很多。

因为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学使学生与教师呈现一种交互式地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过程,多媒体、机房实训室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简单机械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现在灵活多变的网络化教学,如果单纯把课本、作业移入网络教学,而不去研究上课的方式方法,就会产生“走形式,花架子”的变态教学,轻松了老师,辛苦了学生。在网络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接受知识,还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方便地进行小组讨论,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根据学生特点,师生相互交流沟通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使教师和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向平等互动、灵活多变的新型教育模式。

篇2

(一)课前准备

一般曲式分析的课程都是大学二、三年级音乐表演与音乐学的学生学习。这时的学生已经修过了《乐理》、《和声学》、《复调》等基础课程,具备了学习更复杂的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作为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首先是教师要吃透教材,以教材中的二段体教学为例,将教材内的知识点,划分为再现二段体、无再现二段体以及这两种曲式结构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三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中都要选择出两到三个具有典型特殊意义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分析;二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大概了解教授学生的基础情况,例如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水平程度等等,也就是说任课教师要对自己教授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预想到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况,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做出相适宜的教学安排。在上曲式分析的课程之前学生也需要进行课前准备,例如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中各种曲式的结构,方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网络,以二段体为例,对再现式二段体、无再现的二段体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调查,了解其典型结构、创作手法等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堂的实施

以学生为主体是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的显著特征,它的实现是由教师来引导的。所以,在课堂中,良好的实施案例教学法,就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实施不同的课堂环节。

1.提出案例任务

首先教师提出一个案例总的任务:以教材中的二段体教学为例,辨析再现式二段体和无再现二段体。然后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再现式二段体的结构特征?什么是无再现式二段体的结构特征?再现式二段体与无再现式二段体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问题提出之后,鼓励学生对前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阅读,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在这个大的前提下,进一步讨论第三个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们提高取长补短的能力。在他们讨论一定程度后,教师再加以点通与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两者之间的不同,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两种曲式结构的辨析能力,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

2.案例讲解

首先提出问题,而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是案例讲解的最终目的。曲式作品的案例讲解,主要是通过对具体曲式结构的分析,进而使学生们能够比较深刻的掌握作品的内容以及表达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再现式二段体的代表作品《摇篮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作品的印象,为接下来的理性分析奠定基础,其次是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明确再现式二段体“a+a1+b+a1”的结构特征。然后在通过分析无再现式二段体的典型乐曲《我的祖国》,让学生们了解无再现式二段体的最大特征就是“A+B”,没有再现的内容。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与分析,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主题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法对于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启示

首先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其针对性。案例教学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教学实践,通过一种丰富、立体的表达方法向人们展示了包含了一些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行为与感情的故事。因此能不能选择一个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其次案例教学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案例教学不能仅仅是引导学生们去追求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追求任务完成的一个思维过程。最后案例教学要打破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几个学生发言包揽的现象,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这种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篇3

所谓的案例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经过教师的引导,按照教学的目的,加强特殊案例的学习,以此巩固基础知识的,并且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的“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育形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处在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地位,引导学生逐步走向自主学习与解决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的改革。

(二)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从教学目的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案例教学法注重的则是学生们学习的综合能力;其次从教学体裁来看,传统教学的工具就是课本,而案例教学法运用的则是实际、生动的案例进行教学,具有更加直观的教学效果;最后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渠道上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而案例教学法注重的启发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在曲式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的曲式分析,指的就是对乐曲进行和声上的、结构形式上的等方面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大量的实际案例,对各种乐曲总结归纳出其曲式、结构与规律,并举一反三的分析实践,进而能对各种纷繁复杂、变异万端的曲式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然后再运用所掌握的发展原则进行进一步的乐曲创作实践。

(一)课前准备

一般曲式分析的课程都是大学二、三年级音乐表演与音乐学的学生学习。这时的学生已经修过了《乐理》、《和声学》、《复调》等基础课程,具备了学习更复杂的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作为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首先是教师要吃透教材,以教材中的二段体教学为例,将教材内的知识点,划分为再现二段体、无再现二段体以及这两种曲式结构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三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中都要选择出两到三个具有典型特殊意义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分析;二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大概了解教授学生的基础情况,例如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水平程度等等,也就是说任课教师要对自己教授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预想到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况,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做出相适宜的教学安排。

在上曲式分析的课程之前学生也需要进行课前准备,例如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中各种曲式的结构,方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网络,以二段体为例,对再现式二段体、无再现的二段体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调查,了解其典型结构、创作手法等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堂的实施

以学生为主体是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的显著特征,它的实现是由教师来引导的。所以,在课堂中,良好的实施案例教学法,就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实施不同的课堂环节。

1.提出案例任务

首先教师提出一个案例总的任务:以教材中的二段体教学为例,辨析再现式二段体和无再现二段体。然后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再现式二段体的结构特征?什么是无再现式二段体的结构特征?再现式二段体与无再现式二段体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问题提出之后,鼓励学生对前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阅读,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在这个大的前提下,进一步讨论第三个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们提高取长补短的能力。在他们讨论一定程度后,教师再加以点通与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两者之间的不同,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两种曲式结构的辨析能力,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

2.案例讲解

首先提出问题,而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是案例讲解的最终目的。曲式作品的案例讲解,主要是通过对具体曲式结构的分析,进而使学生们能够比较深刻的掌握作品的内容以及表达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再现式二段体的代表作品《摇篮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作品的印象,为接下来的理性分析奠定基础,其次是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明确再现式二段体“a+a1+b+ a1”的结构特征。然后在通过分析无再现式二段体的典型乐曲《我的祖国》,让学生们了解无再现式二段体的最大特征就是“A+B”,没有再现的内容。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与分析,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主题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对于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启示

篇4

摘 要:基于前期的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说明教学案例和教学策略,介绍在新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

关键词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案例驱动;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13B202);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370)。

第一作者简介:杨建强,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和无线网络技术,xfxy_yjq@126.com。

0 引 言

几年前,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1-4]。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问题并未引起大多数高校的重视。尽管如此,智能手机和计算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却开始影响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为了把握目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情况,为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提供参考,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受电脑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流行的影响,目前的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过,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非常有限,缺乏系统性;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也不足以应付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调查结果还表明,大学生普遍非常重视信息安全教育,希望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并建议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方式[5]。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对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设计了教学案例和教学策略,并在部分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尝试。

1 教学内容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信息安全知识及防范技术;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③信息安全伦理道德[1-2,4,6]。其中,第一部分是重点,第二、三部分也可以安排到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5]。信息安全内容非常庞杂,在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安全课程中,通常需要30多个学时来完成理论课的教学。这意味着,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嵌入信息安全教学内容,必须精简信息安全教学内容,压缩授课学时。所以,选择哪些信息安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认为,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涵盖信息安全最基本的知识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生学习后,能够对信息安全有一个系统的把握,掌握最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同时掌握实用信息安全防御技能。表1为知识单元及其对应的知识点。

2 教学案例设计

根据前面给出的信息安全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可以设计出11个教学案例,其知识点的对应关系见表2。

案例1、2是与恶意软件有关的两个典型案例。案例3是经典密码案例。因为现代密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借助经典密码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密码的有关概念。案例4、5应用非常广泛,是了解公钥密码技术非常好的案例。案例6比较常见,不过学生通常并不知道它的作用及背后的工作机制。案例7、8、9都是比较典型的安全事件,学生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案例10中的工具是学生容易忽视,但却非常重要的安全工具。这些工具所涉及众多的信息安全知识也是学生需要了解或掌握的。案例11与学生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

另外,除了知识单元①⑧没有专门设计教学案例外,其他知识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案例。不过,知识单元⑧实际上与大多数案例都有关系,其知识点可以放在其他案例中讲授。知识单元①是对信息安全基本概念的介绍,受学时的限制,不建议设置教学案例。

3 教学策略设计

总体上来说,信息安全的教学主要围绕表1的知识单元顺序进行。各知识单元的教学策略如下。

知识单元①。以图例的方式简单描述信息安全事件的一些发展趋势,比如近几年恶意软件的发展趋势图、网络攻击变化趋势图等,然后给出信息安全的含义、目标、需求和意义。知识单元①大约需要10分钟讲授完毕。

知识单元②。引入案例1,因为很多学生都遇到过U盘病毒,所以教师可以指出U盘病毒是一种蠕虫病毒,然后给出蠕虫病毒的特征、危害。之后以一个感染了蠕虫病毒的U盘为例,演示手工清除U盘蠕虫病毒的过程,同时提醒学生防范U盘感染病毒的方法。对于案例2,以生活中发生的手机恶意软件(大多是木马程序)事件为例,比如“超级手机病毒”事件,手机扫描二维码中毒事件等。然后指出木马的特征,与蠕虫的区别。指出手机恶意软件传播的途径及危害。告知学生防范恶意软件的方法。比如,下载软件的时候注意来源是否可靠,别人的评价如何;为手机安装软件的时候,注意软件所请求的权限是否超出了它的功能;安装安全软件等。之后,指出传统病毒与蠕虫、木马的区别,并简单介绍其他类型的恶意软件及流氓/间谍软件。最后,提醒制作恶意软件是计算机犯罪行为,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给出计算机犯罪的含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文说明。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4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③。首先说明加密的目的,然后给出密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明文、密文、密钥等。然后引入案例3,通过一个4×4阶的矩阵,演示整个“矩阵换位加密”过程,加密一个包含正好16个字符的明文。然后指出哪些是明文、密文和密钥。说明消息超过16个字符时的处理方法。然后指出“矩阵换位加密”中的密文字符仅仅是明文字符改变位置的结果,这叫置换;指出某些经典加密算法中的密文字符是不同于明文字符的另一类字符,这叫替代。之后,给出现代对称密码的基本原理,即现代对称加密算法本质上是置换和替代的多次重复。此时可以给出DES算法的框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密码的基本原理。最后,指出目前广泛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3DES、AES等。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20分钟完成。

引入案例4,打开显示有下载软件的SHA1或MD5值的网页。提问学生是否知道SHA1或MD5的作用。然后指出SHA1或MD5是哈希算法,其作用是生成数据的指纹,可用来检测对原始数据的更改。接下来引入案例5,打开带有数字签名文件的属性对话框。比如QQ安装程序,查看数字签名的详细信息,指出数字签名的含义和作用,并说明QQ安装程序是经过腾讯公司签名的,如果显示“该数字签名正常”,则该程序是原始程序,否则被修改过,不要安装。接下来继续查看数字签名对应的数字证书,查看数字证书中的哈希算法(通常是SHA1)和签名算法(通常是SHA1RSA)。此时,就可以讲授公钥密码的一些概念了。和对称密码对比,指出公钥密码的特点。告诉学生RSA是流行的公钥密码算法。当学生记住这些概念之后,就可以指出数字证书的作用了:保证公钥的真实性。然后告诉学生证书对话框中的公钥。接着,进一步说明数字签名及验证签名的大致过程,并以QQ安装程序为例进行说明。到此,公钥密码、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的概念已经讲授完毕。建议进一步向学生说明,他们所看到的数字证书,实际上是由权威机构签名并颁发的,在证书路径上可以看到签名的权威机构,并让学生看一看计算机上已安装的“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列表。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3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④。引入案例6,打开启用了安全连接的网页,比如中国银行的“个人客户网银登录”,提问学生该网页与普通网页有什么不同?然后,单击浏览器上的小锁,让学生看到“连接是加密的”字样;单击“查看证书”,告诉学生这个证书如果是被信任的,则说明所访问的网站是官方网站。接下来,打开铁路12306网站,单击“购票”,指出证书不被信任时电脑的表现。单击“继续浏览网站(不推荐)”,单击浏览器上方的“证书错误”,提醒学生注意显示的信息。进一步“查看证书”,解释不被信任的原因。接下来,说明如果所访问的网站的确是官方网站,如何让计算机信任它。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说明“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的作用。到这里,就可以指出https与SSL的关系,以及SSL的作用了。之后,简单介绍一下SET的作用,并指出SSL和SET在应用上的主要区别。

引入案例7,如果有现成的钓鱼网站,直接打开它。如果没有,则找一个以往钓鱼网站的图片示例。比较真实网站和钓鱼网站的差别,指出钓鱼网站的危害性,并给出被钓鱼网站欺骗的实际案例。然后,指出识别和防范钓鱼网站的方法,比如通过网址识别、启用浏览器的假冒网站检测功能等。告诉学生不要轻信邮件、QQ、微信、微博等上面的链接,特别是要求给出敏感信息的链接。同时提醒这种网络欺诈行为也是一种计算机犯罪。案例6、7所涉及的知识点大约需要3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⑤。引入案例8,给出典型的示例,比如2014年1月21日的国内大量网站无法访问这个事件。然后指出拒绝服务攻击的含义,并说明拒绝服务攻击只是网络攻击的一种形式。然后指出其他攻击形式,比如传播恶意软件、钓鱼网站、邮件欺骗、社会工程、网络窃听、网络扫描攻击等。给出网络攻击的目的、一般过程,以及防范技术和方法,比如防火墙及IDS。同时提醒学生,网络攻击也是一种犯罪行为。

引入案例9,指出从2011年年末开始,因特网用户资料不断遭到大规模泄露。打开与此相关的网络新闻报道,提问学生是否资料遭到泄漏。然后给出用户资料遭到泄漏的两种原因:用户资料库泄漏和撞库。告诉学生目前第一种情况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第二种情况。提醒学生不要在不同的网站上使用同样的账号和密码,特别是密码,否则会遭遇撞库攻击而影响到其他账户的安全。另外密码不能太简单,不要用生日、电话、QQ号码、亲朋好友宠物的名字等作为密码。案例8、9所涉及的内容大约需要3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⑥。引入案例10,首先说明Windows系统已经提供了许多保障系统安全的工具。然后逐个演示Windows系统更新、Windows防火墙、Windows Defender、MRT和EFS的基本操作。同时说明系统更新的作用及漏洞的含义,说明防火墙的作用,说明Windows Defender与MRT的作用和它们的区别,说明EFS与对称及公钥密码的关系,并指出使用EFS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接下来,演示Windows账户设置及访问权限设置,指出它们的含义、作用,通过创建新的账户,并设置某个文件夹或文件的NTFS访问权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Windows账户和NTFS相结合的强大之处,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4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⑦。引入案例11,给出典型的示例。比如在公共的免费Wi-Fi环境中对信用卡信息进行操作,导致信用卡里的钱款被盗的新闻事件,使用公共Wi-Fi导致手机感染病毒的新闻事件,指出示例中的计算机犯罪行为。然后指出公共Wi-Fi可能带来的两类威胁:个人敏感信息的泄漏,和伪装Wi-Fi攻击。给出防范措施:不登录邮箱、微博,不操作网银等。另外,移动设备Wi-Fi连接仅在需要时打开;开启安全软件的网络保护和隐私保护功能。然后,指出移动设备的其他安全威胁,比如恶意软件、设备丢失等。提醒学生除了采用前面第②单元提到的安全措施,还应该经常备份手机中的重要数据,开启手机锁码功能。这部分内容大约需要20分钟完成。

知识单元⑧。本知识单元的知识点已经分散到他知识单元的案例中了,不需要专门的教学说明。

至此,信息安全的全部知识点都已讲授完毕。可以简单地总结一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并再次给出信息安全的含义和目标,促进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实践及效果

在两个2014级新生班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按照上面的教学策略,我们进行了信息安全的教学尝试。时间安排在计算机网络部分结束之后的两周内,共3个下午,每次2学时,实际使用学时不到6个。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结束之后(三周后),我们再次使用原来的调查问卷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120份),并和上一次对2013级学生(当时也是新生)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见表3、表4、表5。顺便说一下,上一次的调查问卷是基于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信息安全学习而设计的,其中有不少题目选项并不适合本次调查,所以表3、表4、表5中的题目选项要比文献[5]中对应的表少一些。

很明显,和2013级学生相比,2014级学生对信息安全术语的了解比例大幅度提升。

结合上一次的调查结果及分析[5],表4中2014级学生对A、B、C三项的选择比例基本上是一致的,说明他们的确比较了解加密等安全技术。选项D的选择也说明了这一点。

很明显,2014级学生比2013级的学生有更强的信息安全意识。总之,经过比较系统的学习,尽管只使用了不到6个学时,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信息安全意识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5 结 语

信息安全素养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许多学者都曾经对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进行过探索[1-4,6-7],但结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找到解决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我们在2013年下半年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大学生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提炼,并把它们融入到11个案例中。在2014级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我们按照所设计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至多增加6个学时的课时,就可以基本上解决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问题。我们的探索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付沙, 肖叶枝. 试论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7(5): 81-82.

[2] 肖红光, 谭作文, 周亚卉. 论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4): 29-31.

[3] 彭国军, 黎晓方, 张焕国, 等. 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应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体系[J]. 计算机教育, 2008(22): 44-45.

[4] 陈世伟, 熊花.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探析[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8(1): 101-103.

[5] 杨建强, 姜洪溪, 郑毅, 等. 大学生信息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调查及分析[J]. 计算机教育, 2014(13): 51-55.

篇5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这届高二学生在高一时就是学习的新课程,因此他们对新课程并不陌生。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这届学生的特点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思维敏捷,敢于在课堂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计算能力比以前有所减弱,字母推理能力更强些,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比以前强。

三、设计思想

圆锥曲线这章的知识较为抽象,比较难理解。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则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增强解题的直观性,强调学生“探究”的发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探究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一)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二)通过练习题,加深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勇于探索、发现、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加深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2.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问题;3.运用“定义法”求动点轨迹方程。

(二)教学难点: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由于这是一堂复习课,加上我所任教的班级是文科班里的本科班(学校称之为尖子班),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学习积极性较高,领悟能力较好,因此在教学中,我拟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探究获取新知识。通过个别回答、集体修正的方法让我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最后,我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概括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出正确答案,并指出学生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1.先提出问题

先给出以下几个问题:

例1:(1)已知A(-4,0)、B(4,0),动点M满足|MA|+|MB|=6,则点M的轨迹是( )。A.线段 B.椭圆 C.双曲线 D.不存在

(2)已知动点M(x,y)满足=|6x+8y|,则点M的轨迹是( )。

A.两条相交直线 B.双曲线 C.抛物线 D.椭圆

设计意图: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否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本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学情预设:估计学生能很快回答出题(1),但是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我再补充:若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学生差不多都能解决。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费一番周折了。此外我还对问题进行引申,以此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2.理解定义、解决问题

例2:(1)已知动圆A过定圆B:x+y+6x-7=0的圆心,且与定圆C:x+y-6x-91=0相内切,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求|PA|+|AB|的最小值。

(3)在(2)的条件下求|PA|+|AB|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运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使问题化归为几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这是解析几何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类问题。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辨析。

学情预设: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写出点A的轨迹,有了例1的铺垫,对例2(1)、(2),多数学生应该能准确给出解答,但例2(3)是少见的问题,学生估计解不出来。这时借助于实物投影仪,会有学生发现当P、A、B三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那么,我再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让学生寻找到点B所在的正确位置后,叫学生演练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并借助实物投影加以演示。最后由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在椭圆中,当定点A不在椭圆内部时,则A,F的连线与椭圆的交点M就是使|BA|+|BF|最小的点;当定点A在椭圆内部时,则A与另一焦点F的连线的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B即为所求。

3.再进行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练习:设点Q是圆C:(x+3)+y=36上动点,点A(2,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若将点A移到圆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

(二)知识链接: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练习(第一定义和统一定义)。

1.双曲线-=1的两焦点为F、F,P为曲线上一点,若P到左焦点F的距离为12,求P到右准线的距离。

2.在抛物线y=2px上有一点A(4,m),A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点A的坐标。

3.已知A(4,0),B(2,2)是椭圆-=1内的点,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MA|+|M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七、教学反思

本课将借助于PowerPoint课件,利用两个例题及其引申,通过一题多变、层层深入的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科学性和批判性,使学生从学会一个问题的求解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领略数学的统一美。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同时节省了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这正吻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合作式教学新理念。

(一)“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摒弃,我期望在教学中能多尝试使用“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的获得过程”不再是简单的“师传生受”,而是让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并在这个建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定位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二)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我把“定义法求轨迹问题”分置于例2(1)与练习中,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把握这类问题的解法;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类求“最值问题”并为一道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篇6

幼儿园安全工作事关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幼儿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全面加强对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幼儿园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关安全工作的规定,设立安全工作专门机构并由专人负责。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主办单位和主办人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幼儿园各项安全工作。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安全岗位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严肃工作纪律,做到事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彻底消除安全工作隐患和漏洞。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儿童伤亡事故或单位财产损失的,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幼儿园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

(一)完善幼儿园内部应急机制。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建立传达室,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并与公安部门联网。每日上学、放学重点时段必须由园领导亲自带班执勤,每日执勤工作人员不少于4人,并佩戴执勤标志。要确定一名副园长具体负责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自护自卫机制,配备各种自护自救设施。要成立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紧急情况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二)加强幼儿园门卫及安保力量。各级各类幼儿园要按照如下标准配备门卫和保安人员:

1、公办幼儿园(含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举办的幼儿园)。应配备不少于2人的专业保安人员,规模在7个班及以上的幼儿园需配备4人以上专业保安人员。

2、村办幼儿园。由村委会负责至少配备1名专业保安人员,同时确保1名协管人员在重要时段负责幼儿园及周边的安全工作;规模超过50人的村办幼儿园要配备不少于2人的专业保安人员。

3、民办幼儿园。按照公办幼儿园标准配备不少于2人的专业保安人员,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在园儿童50人以下)至少配备2名50岁以下、身心健康的男工作人员负责传达和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各级各类幼儿园保安人员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每天必须在儿童入园之前1小时到岗,儿童全部离园半小时后撤岗。达不到以上标准要求的,村办和民办幼儿园由各办镇负责进行督查落实并整改到位,其他各幼儿园由区教育局负责进行督查落实并整改到位。确实达不到保安配备标准和要求的,由区教育局下发幼儿园停办通知书,收回办园许可证;同时,以各办镇为主,区教育、民政、公安、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予以取缔。

篇7

二、建设目标

建设教育局应用的网上阅卷系统应达到如下目标:

1.利用网上阅卷系统为教育局组织的各类统考及下属学校日常考试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阅卷与统计分析手段;

2.利用网上阅卷系统提高考试阅卷质量,为教育局及下属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3.利用网上阅卷系统科学、全面及准确的数据分析功能,为教育局及下属学校进行教学诊断和针对性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并达到全面把握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建设模式

从系统的布局方式看,建设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1.“分布式”模式

“分布式”是指根据需要在教育局及下属学校阅卷点部署相对独立系统的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2.“集中式”模式

“集中式”是指在教育局部署一套网上阅卷系统,下属学校通过教育城域网或互联网共享教育局网上阅卷系统的建设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四、可行性分析

根据网上阅卷系统的功能及其应用特点,我们拟从技术、投资、安全及应用几个方面来分析两种模式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从纯技术的角度上看,“分布式”与“集中式”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但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必然要与其它技术或条件并存,网上阅卷系统也不例外。若考虑大多数教育局及学校现有的技术与物质条件,两种模式的技术可行性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全面分析这两种模式的技术可行性往往需要结合投资、安全及应用等方面的因素。

2.投资可行性

项目的投资可行性与项目建设目标密切相关,我们对“分布式”与“集中式”的投资可行性分析也是基于预定目标进行的,即:实现全县(区)各类统考、统测的网上阅卷与统计分析;同时确保所属重点或条件具备的学校正常使用网上阅卷系统。

(1)“分布式”投资分析

对于学校独立考试或区域性统考而言,“分布式”系统需要同时处理的数据量都不大(一般单次不超过3万人);存储容量最大的“考生答卷图片”全都采用“本地化”处理,没有远程大数据量传输的要求。

可见,“分布式”系统对服务器、支撑软件及网络环境等要求不高,一般无需购置额外的硬件和软件,也不必大规模改造现有网络,故建设投资较小。

(2)“集中式”投资分析

“集中式”系统必须以全县(区)在校学生和在编教师的最大容量设计,必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存储容量最大的“考生答卷图片”都必须通过网络远程传输,且传输的时间相当集中。

可见,“集中式”系统对服务器、支撑软件及网络环境等要求很高。要使所建系统达到建设目标,需要购置高性能服务器及支撑软件,而且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网络改造,因而建设投资巨大。

3.安全可行性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系统的生命,不安全或不可靠的系统比没有系统更糟糕。

由于“分布式”系统结构合理、部署简单、维护容易,且没有大数据量远程传输的要求(几乎都是“本地化”处理),因而系统的安全性较好。

而“集中式”系统庞大复杂、牵涉环节多、维护要求高,且经常性需要大数据量远程传输(学校没有“本地化”处理能力),因而系统安全性相对较差。

4.应用可行性

建设系统的目的在于应用,无论是技术上的“不能用”,还是不符合需求的“不愿用”都将是系统建设失败的标志,因此,系统的可应用性是我们检验系统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准。

(1)“分布式”系统的可应用性

技术层面,“分布式”系统具有结构合理、部署简单、维护容易及安全性好等优点,且经过了无数成功案例的验证,其可用性是不容置疑的。

需求层面,“分布式”系统具有既可集中又可分散,既能统一又能独立的优势,决定其可充分满足教育局(共性)和学校(个性)各类考试阅卷与统计分析的需要。

(2)“集中式”系统的可应用性

技术层面,“集中式”系统虽然理论可行,但因其存在系统庞大、部署复杂、牵涉面广、维护困难及安全性差等问题,因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存在难以预见或控制的问题。

需求层面,“集中式”系统即使能解决教育局统考的应用,但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个性化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考试保密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由于“集中式”模式的功能应用及数据存储都集中于同一系统,即使可以人为的在系统上设置各种安全措施,但仍然会让学校担心保密性的问题。特别是在学校之间存在竞争的今天,学校对此的顾虑将难以消除。

②自主考试安排难以得到保障:由于采用“集中式”模式需要涉及教育局的人员、设备、系统及网络等诸多方面因素,因而学校能否按计划进行考试阅卷就不可能完全由学校方面决定,学校的自主考试计划将难以确保得到实施。

③考试灵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集中式”系统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决定了必须对各学校实行统一的编码、控制与管理。而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往往会采用相对灵活的管理,尤其是存在借读生(无学籍)和考生考号经常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集中式”系统必然对学校考试的灵活性造成一定的限制。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判断,“集中式”系统在学校级考试阅卷中应用的可行性不大。

5.支持与服务可行性

网上阅卷系统是一个技术含量高,且与设备、网络密切相关的软件系统。无论是系统的管理、系统维护还是对操作使用者的支持都离不开人,因此,对系统投入运营后的支持与服务投入同样是系统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

“分布式”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决定了它无需配置专业维护人员,这不但可避免教育局增加人员编制的问题,也可大幅提高服务的效率。

“集中式”系统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不足必然要求配置专业的维护队伍,增加教育局的人员编制。即便如此,各类应用的支持也难以到位,其服务质量与效率也将受到维护人员数量及素质的影响。

篇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辈们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于下一代。一味地给予,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欲望,从未考虑过要孩子回馈什么。随之出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只是“单句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的问题。大多数孩子只有被爱的体验,而没有爱别人的经验。导致性格专横、任性、懦弱、自私、不讲道理;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霸道、缺乏豁达、宽容、同情心、爱心。

2 案例描述

一天晨间活动时,我突然发现有许多小朋友簇拥在一块,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过去,我发现一个小朋友摔倒在地,一脸灰土、满脸鼻血,感觉很痛苦,围观的小朋友没有一个去扶他,更没有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告诉我,只是望着小朋友指指点点,有说有笑,当时我感觉很悲哀,觉得小朋友的同情意识太差,毫无同学感情。针对这一发现,我觉得一定要创建一个区角活动――爱心医院。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还有一次,在读书活动中,有一个小朋友和别人抢书,互不相让,结果书被撕破,两个小朋友为此打了起来,看到这个现象,我觉得创建图书角很有必要,让小朋友在读书过程中懂得和谐相处,互相谦让。

3 活动过程:

3.1 爱心医院活动。

每周开展一次区角活动――“爱心医院”,也就是让小朋友分工角色,有“医生”、“护士”、“病人”,还设有“划价处”、“内科”、“外科”、“住院部”等窗口,让小朋友充分体会看病的过程以及看病的程序。

3.1.1 扮演病人的幼儿先在“医院”排队挂号,然后随意选择“内科”或“外科”,看完病后,根据“医生”的诊断的结果,划价、拿药,如需“住院”就开“入院手续”。

3.1.2 医院还设有咨询处,如有问题可直接到咨询处咨询。

3.2 图书角活动。

3.2.1 每周开展一次图书角活动,让小朋友自己拿自己想读的书,如有冲突,可以安排他们先后阅读或两人共同阅读。

3.2.2 让每位小朋友把自己最喜欢的书带到幼儿园来与其他小朋友共享。

4 案例分析及思考

4.1 爱心医院活动。

活动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定有目的的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我们通过幼儿在爱心医院所扮演的角色,体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大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挑战欲望,也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我们可以运用幼儿的挑战欲望、竞争意识,让想扮演某一角色的几个幼儿来竞争,谁表演得最好就把角色分给他扮演。在竞争之前,我们要告诉幼儿选择这一角色的标准。例如:在选择“医生”时,我们要告诉幼儿:医生要有爱心,要有耐心。只有拥有爱心的医生,才能耐心地询问病人的情况。在选择当“护士”时,我们应告诉幼儿,护士要懂得关心、体贴病人,一切为病人着想,看到病人不舒服,应耐心、细致地询问等等。在选择当“病人”时,“病人”需要装得很痛苦,需要“医生”、“护士”的治疗和关心,并且,“病人”在被得到救治关心时,懂得感激之情。

每周活动的角色要互换,使每个小朋友都当过“医生”、“护士”、“病人”,让他们充分感受各角色的意义,使他们的爱心意识渐渐增强。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在分角色时,有些小朋友表现得很任性,只想当自己喜欢的角色,而固执地不当其它角色,闹得周围的小朋友也都跟着说自己想当什么角色,结果使游戏无法开展下去,我没有大声指责小朋友,而跟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学会谦让,不任性固执。

当“病人”很痛苦,而“医生”和“护士”不理睬“病人”时,我就告诉他们“医生”、“护士”的天职是救死扶伤,看到病人应该是主动关心、安慰病人,积极为他们治疗,使他们得到救治。当“病人”的小朋友从游戏中充分体会被关爱的感觉时,自己也会被感染而学会关爱别人,通过这个活动,使每个小朋友们都具有爱心、同情心,懂得感恩。

篇9

据调查统计,闽西山区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与器材,完全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只有15.6%,基本符合规范要求的有30.3%,高达54.1%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与国家规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中,13.1%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符合安全性要求,20.5%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基本符合安全性的要求,66.4%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在规范性与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导致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中小学生体育安全知识调查分析

体育教师“主动让课”的现象在中小学校中仍十分普遍。调查统计,73.5%的体育教师表示自己曾主动让过课。高达83.6%的中小学校甚至出现了停止上体育课的现象。另一方面,此次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中,高达90.5%的中小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没有必要的。由此可见,闽西山区中小学生对体育安全知识的缺乏现象较为普遍。

3、中小学生运动损伤调查

据调查统计,2011年9月-2012年6月的2个学期中,闽西8县(市)的16所中小学中有23.4%的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发生过轻微的运动损伤(如肌肉轻度拉伤);9.3%的中小学生发生过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韧带拉伤,需治疗等);5.7%的中小学生发生过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骨折,需住院等)。上述数据显示,闽西8县(市)的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体育课上学生受伤人数较少,而课余体育活动中受伤人数更多,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学校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4、校领导与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调查

据调查统计,认为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属正常现象的体育教师占68.7%;23.8%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只有7.5%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活动过程,只要教师和学生都提高风险意识,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85.7%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运动损伤不负责任;9.4%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须承担一些责任;5.9%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教师应该承担完全的责任。另一方面,高达56.1%的体育教师表示,运动损伤事故发生后,校领导态度漠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26.3%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相对还是比较重视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事故的;只有17.6%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对此十分重视。

二、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安全应对措施

1、遵循教学规律,明确体育安全教育目标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指导学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亲自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同时,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务院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国家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一些避免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提高师生体育安全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活动存在较多的潜在危险,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按照国家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体育安全意识与预见危险的能力,并且应掌握基本的意外运动损伤急救措施;另一方面,中小学生自身也应当提高预防伤害事故的意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如常见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处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利用严谨的工作程序,确保学生的安全,将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3、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各级中小学校应加快体育场地与器材的更新,为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在采购体育用品时,尽量购买质量好的品牌产品。其次,各级中小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维护与保养部门,并定期对学校所有的体育设施与体育用品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和器材要暂时停止使用,确保体育课上师生的人身安全。

4、提高家长的体育安全意识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与家长的运动习惯有着紧密的关联。现实情况表明,大多数家长虽然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其自身体育知识水平的限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也缺乏正确的运动损伤处理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督促孩子的体育锻炼。针对以上现象,学校和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可加强体育教育安全的宣传,向学生和家长传授一些简单的应急损伤事故处理方式。同时,使学生家长意识到运动损伤不仅仅只发生在校内,也可存在于学校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中。

篇10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1-45-02

安徽省主要的园林水果品种有梨、桃、苹果、葡萄、柿、柑桔、红枣、猕猴桃等,近年来全省水果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总产量2002年突破100万t,2007年突破200万t,2012年达到261.32万t,梨、桃、苹果、葡萄、柿、柑桔、红枣、猕猴桃产量分别达1 069 300、478 189、411 238、316 334、162 836、36 064、16 933和1 304t;总面积2003年突破10万hm2,近5a稳定在11万hm2,2012年为11.64万hm2。种植品种面积最大为梨,2012年达37 309hm2,占全国梨园总面积的3.8%,其它依次为桃、苹果、葡萄、柿、柑桔、红枣、猕猴桃[1]。

尽管全省16个地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水果生产,但产量和面积多寡不一,发展速度不一。据对《安徽农村统计调查资料》2000-2012年的水果生产情况分析,2000-2002年产量排全省前3位依次是宿州、亳州和淮北市。但从2003年开始,亳州市水果种植面积急骤下降,从2000年的3 860hm2下降至2010年的1 502hm2,2011年又陡然上升为3 799hm2,2012年达4 032hm2,产量从2000年8.8万t下降至2012年4.5万t,排16个地市第7位,而合肥市一跃成为全省水果产量第二位。各市水果产量和面积的变化,显示着区域比较优势。为此,笔者以地级市为单位,对全省水果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1 研究原理和方法[2]

通常说一种水果在某一地区有比较优势,是指它的生产适合当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及区位条件、科学技术、种植制度以及市场需求,显示为它的单产水平与种植规模。单产水平综合体现了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各种物质投入水平和科技进步;而种植规模综合体现了劳动和物质可投入能力、市场需求、种植制度、政策支持等。单产水平和种植规模的综合表现就是综合生产能力。既然如此,笔者认为可以用水果单产水平和种植规模作为区域水果比较优势测定模型的关键因子。但某一地区某种水果单产水平高与低、种植规模大与小,除与本地区其他水果相比之外,还应与更大区域相比,体现它的较强综合生产能力。所以学者们通常用比率作为变量,较之于数据原值更能体现一个地区水果生产在全省的相应地位和比较优势。为此,可以建立如下模型。即:

[Cij=Aij×Bij]……………………………………综合优势

[Aij=YijY÷YjY×100]………………………… 单产优势指数

[Bij=SijSi÷SjS×100]…………………………规模优势指数

式中,Yij表示i区j种水果单产,Yi表示i区水果平均单产;Yj表示全省j种水果作物平均单产,Y表示全省水果平均单产;Sij表示i区j种水果的栽种面积,Si表示i区水果栽种面积;Sj表示全省j种水果栽种面积,S表示全省水果总面积。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安徽省农村统计调查资料》(2011-2012年)。

2 结果与分析

2.2 规模优势指数 规模优势指数Bij计算结果详见表2。

从表2横向看,就规模来说,指数越大的水果为该地市的优势水果。如:合肥市规模优势最强为葡萄,其次为桃;宣城市规模优势顺序为葡萄、猕猴桃、桃、梨、柑桔类、苹果。

从表2纵向看,就规模来说,指数越大的地市为该水果优势地市。如:葡萄全省优势指数合肥市最强;猕猴桃全省安庆市优势最大。

规模优势指数Bij反映一个地市某种水果生产的集中程度和生产规模,是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经济效益因素。因为有规模,就意味着有市场需求;有市场需求,就意味着有经济效益。Bij值越大,规模优势越明显。但规模越大产量不一定就高,也就是说单产不一定高。所以规模优势指数也不能完全反映某种水果的优势地区或某地区的优势水果。

2.3 综合优势指数 综合优势指数Cij是单产优势指数与规模(面积)优势指数综合的结果,所以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某种水果生产优势度。Cij>100表明j种水果在i区有优势;在i区j种水果有优势。Cij值越大,优势越明显。安徽省各地市不同水果综合优势指数Cij计算结果详见表3。

3 结论

(1)葡萄的优势产区是铜陵和合肥市。铜陵无论是单产还是规模优势都排全省前3位;合肥市单产优势不明显,但规模优势排全省第一。

(2)梨综合优势排前2位是宿州和蚌埠市。宿州市的梨有规模优势,排全省第一,但单产优势不明显;蚌埠市梨的规模优势和单产优势排16个地市第二和第六。

(3)苹果综合优势指数Cij>100,在安徽省只有皖北的宿州市和淮北市,阜阳市和亳州市Cij在70~100,其他市Cij都很小。说明皖北可以适度发展苹果生产,其他地市很不适宜。

(4)桃综合优势指数,除淮北、蚌埠、黄山、阜阳、宿州市外,各地优势都较大,超过100。但这种分析仅从单产和规模,没有考虑市场可容量和投入产出。各地在发展桃产业时应综合分析考虑。

(5)柑桔类综合优势指数Cij>100只有皖南池州和黄山2个市,以及沿江安庆和马鞍山市2个市,也说明长江是柑桔类优劣势分界线。

(6)猕猴桃优势产区为池州和宣城市,紧随后的是安庆和黄山市。但亳州市无论是单产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都比较大,特别是单产优势指数Aij=409.235,位于全省第3位,仅次于安庆和黄山市。亳州市的猕猴桃综合优势指数Cij=183.258,与六安市相当,排在全省第5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篇11

(一)以身高为标准编排座位

这种编排方式就是,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个别特殊情况之外,主要以身高为标准 来编排座次。全班同学按从矮到高,从前往后依次就座,定期左右调换。值得肯定的 是,此座次编排理念下,教师没有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为标准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 分等级界限。但是这种方式是不科学,不可取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基本同龄,其身 高排名变化基本不大,这样一来,个头偏高的同学稳坐后排,个头偏低的同学则稳坐 前排,个头适中的同学也会一直坐在中间位置。虽说座次是按照高矮个头编排,但是 坐在中后排个头相对高的同学看黑板时,他们的视线还是会受到前面同学的影响,时 间长了,易视觉疲劳,导致视力下降。当他们看不清黑板时,会经常伸脖探头,左右 摇晃寻找可以看清黑板的机会,长此以往对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学生视力下降, 看不清黑板,位置也不舒服,这样时间久了会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习兴趣。再 者,即使教师规定定期左右调换,但前后基本固定,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容易引起 学生及家长的不满。

(二)按感情疏密程度编排座位

班级中,不乏有亲戚、朋友、同事、领导的孩子。不管出于何目的,一些班主任 在编排座位时,通常会给这些孩子相对最好的待遇,最佳位置非他们莫属。同样,班 级中也不乏有老师喜欢的和讨厌的学生(不论学习成绩优劣),在进行作为编排时,他 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以感情疏密为标准编排座位:一方面,会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不利于师生关系 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使享有特殊待遇的同学产生特殊化心理,不利于良好心理的 养成。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个人素质问题,为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进入学校开通了后 门。

(三)设惩罚专座

“惩罚专座”是在教室的显眼位置上设若干座位,专门为上课爱调皮或完不成作业等表现不佳的学生准备,以示警告或惩罚,最终目的在于帮助这部分学生养成良好

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表面上便于监督管理个别学生,但教师的一片好心可能 适得其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厌学,彻底失 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其发展。

(四)按男女生性别编排座位

一种是把男女生分开编排,一律同性别同座位,甚至教室的左半边全是男生,右 半边全是女生,如楚河汉界般。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男女生交往过密,萌发“特 殊感情”。此做法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男女学生界线 过分分明,反而会引起异性之间的好奇心,可能适得其反。

另一种极端是将男女生一一对应,一律异性别同座位。教师这样做是为了控制好 动男生的课堂行为,使好说的女生远离同伴。这种做法对低年级学生有一定优势,因 为年龄小,对性别不敏感,可能会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硬性搭 配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可能引发“特殊感情”。

可见这两种办法都是不可取的,主要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青春期心理认识引起的。 班主任应该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人格,树立 科学的班级管理思想。

(五)学生自己选择座位

班主任为了显示民主或省事,让学生自己选择座位。自主选座基本分两种情况: 其一,学生按班级成绩排名先后顺序选择座位。成绩优秀者势必具有优先选择权,他 们往往选择中前排有利地形,成绩名次排后者只能选择后排。这样做可以刺激学生为 追求高分数而刻苦努力,但会养成尖子生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摧残了后进生,不科学的评价造成他们不健全的人格。

其二,没有任何参考标准,任学生自由选择座位。这样做既省事又民主,殊不知 这样做是放任自流。通常成绩较好的学生会选择中前排位置,并选择与自己成绩相似 或优于自己者为同桌;不爱学习和成绩相对低的同学往往选择后排或不显眼的地方, 以避开教师的注意;另外有的学生挑选同桌是为了个人交往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学习 共同进步。

在自主选择座位的条件下,座位的选择与学生的个人性格和能力有关。早在 30 年 代,沃勒就对座位选择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态度等因素有关做过研究。一般来说,坐 在教室前排的学生有两类,一是在学习上过分依赖教师的学生,二是学习热情特别高的学生,而坐在后排座位的往往是学习不专心或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往往与学生的座位安排,与谁坐在一起有密切 关系,因而成功地指定学生的座位,将有利于开展教学并达到预期目标,所以越来越 多的国外校长反对学生自己选择座位。

(六)以成绩为标准编排座位

多数班主任编排学生座次时,通常与学生的成绩排名相挂钩。好学生做上等座、 中等学生占中等座、后进生靠边或在后排安家。即使教师规定定期更换座位,同样能 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但总体格局基本不变。前段时间,我在某省某重点高中高一实 习代课,代课期间正赶上几个班级调位,我所在的办公室有六名班主任,针对座次安 排与成绩这一问题,我对他们进行了访谈并且察看了其班级学生的成绩排名以及座次 安排,几个班主任编排座位基本以成绩为主,后进生一律靠后靠边。任课老师们基本 按照班主任的座次安排来关照同学,对后面同学很少关注甚至放弃。教师以成绩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