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

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25 18:22: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总结

篇1

1.1知识原因。在高一上期的教学中,发现我校有一部分同学的初中化学化学基础差得惊人。在对刚进高一学的教学和测试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1~20号元素符号根本就不会写,不会认。初中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没记住,初中常见物质化学式写不出来,更别说化学方程式了。可以说这一部分学生的初中化学基础为零基础,不能说其初中化学基础不好,而是根本就没学入门;而且心中还充满了对化学知识的一种恐惧,对初中化学老师的一种负面情绪。这些学生进入高中,我们化学老师如果就按常规的教学方式来对他们进行教学,可以说他们仍然是没有什么收获的。高中三年读完后可能对化学这一学科还是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培养他们对化学的科学素养了。

1.2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原因。有一部分学生的初中化学成绩很好,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于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知识,不会变通而且不是理解记忆的。这部分学生一进入高一,面对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这部分潜能生根本没有办法学习;面对第二章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等根本没有法;面对第三、四章量的化学方程式,不断变化的习题这部分学生一下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只能平时多提醒,在平时教学中尽可能留一些帮助记忆的作业,以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适应期。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多多指导学习方法,同时注意选取有代表性题目作为课下作业。

2激发学习化学的欲望

学生刚从初三到高一,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有充分准备,不失时机的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事实证明学生主动学比教师拼命教更重要。当然,学生要实现这一转变也不是老师的一句话都能实现的,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潜能生,针对他们的情况做出个案分析,精心设记每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做换位思考,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比如把单元总结课变成活动课,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不同形式的竞赛寓教于乐,比如猜化学谜语,化合物接龙,把化学名词写在纸上,一个比划一个猜等,你会发现学生在玩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兴趣,甚至很期待下一次活动,并为了下一次的胜利而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多做个人纵向比较,对于学习中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在设置相关问题的难度要由易到难,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成功。

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设计,精心安排,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高一学生一入学就把学生牢牢抓住,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欲望的激发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由被动变成主动了。要想提高成绩就会由难变易了。

3做好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我们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科目,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很重要。教师的思想要来源于学生而高于学生,避免高不可攀,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给学生以极大的耐心,做任何事情要多做换位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只是关心学生的知识,更要与学生一道努力,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遇到不听课的学生问到刚刚讲过的问题时,耐心的给他讲一遍比训他十遍都有效。教师不能有架子,坚决做到不压堂,不挖苦学生,不向班任汇报,自己课上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让学生反感。处理问题的方式要出乎学生的预料,例如有一次上课有个学生在玩手机,我本来生气了刚要说他几句,碰巧班主任来了,我就把手机收好,继续讲课,不但不告状也不处理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我注意到那个学生的表情由忐忑不安变成了感动,开始认认真真的听课,下课后我将手机还给了他,并对他说这是第一次,希望也是最后一次,学生以后的每一节化学课都很认真,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我庆幸没有开口,而且相信“此处无声胜有声”。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101-02

高一必修1、比修2主要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化、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等知识,本文仅是对全国I卷形势下的高一化学的教学提出自己几点粗浅看法和思考。

一、全国I卷试卷结构说明

全国卷理科综合试卷结构如下:

其中,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有机化学、离子平衡问题是全国卷选择题基本稳定的命题范畴,其他考点分布就不稳定了,对学生的考查更加注重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元素化合物知识灵活分布在生活中的化学和实验基本操作两道选择题中。比如:

T7(2013).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 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 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所以在讲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就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的渗透了,比如在高一讲Na及其化合物的时候就要渗透侯氏制碱法。

二、2013~2015年全国I卷选择题核心考点总结

三、全国I卷的结构和核心知识点对高一教学导向的几点思考和关注点

1.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思考

选点切入点的考虑,内容首先是从周期系中的代表性金属元素钠、非金属元素氯元素及其化合物切入,再延伸到周期系中的其他元素,进而综合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环境保护),主要考查钠、镁、铝、铁、铜;氯、硫、氮、碳、硅等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和由此基础上外延拓展出来的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比如:

Na――延伸到Li及其化合物:2013年T27的锂离子电池。

Cl――延伸到碘及其化合物:2013年T13考查实验乙醇萃取碘;2014 T9I-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I-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2015年考查富集在海藻中的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及涉及的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

N――延伸到P及其化合物:2014年T27考查次磷酸(H3PO2)及其衍生出的化合物的性质。

Al――延伸到B及其化合物:2015年T27考查的硼及其化合物(硼酸等)的性质及在工业上的应用。

2. 原理知识更深入和难度加大

物质的量的计算比重比广东卷大和难;电化学情景较新颖,难度加大,原电池由基本原电池延伸――生物电池,固态熔融电池等;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拓展、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中的电子守恒配平,这在原来广东卷必修课程里讲的较粗略,现在要细讲了,重点讲了,因为这些也正是学生的难点。它一般出现在无机综合题中,强调对工艺流程的分析解读,就新情境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看,全国卷的灵活度更大,在配平、物质推理方面需要学生有充足的训练经验。反应原理题除了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对于图像中定态的点和动态的点与对应的化学意义的相互转换能力要求显著,基于真实情景下的化学计算能力要求远高于广东卷。特别是在新情景下的化学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的书写,K/Ksp的应用及其计算,质量百分含量,产率、转化率等的计算考点上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2013全国I卷T28.(节选)(5)二甲醚(CH3OCH3)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 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量密度E=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lkW・h=3.6×106J)。

参考答案:(5)CH3OCH3+3H2O=2CO2+12H++12e- ÷(3.6×106J・kW-1・h-1)=8.39kW・h・kg-1

尤其是2015全国I卷 T8.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的考查,T9.元素守恒在有机物中的应用,T11.微生物电池的考查,T13.电解质溶液及T28,整题就是原理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了,涉及的知识点有氧化还原反应、K/Ksp、正逆反应速率及速率常数及影响因素、化学能与键能的关系等。

3. 有机知识考查的范畴广泛

有机物知识点的考查没有明确的方向,2013年,T8.考查的是烃的衍生物的性质,T12考查的是重新组合成醇的种类,T13考查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2014年,T7考查同分异构体;2015年,T9新情景乌洛托品甲醛和氨气的加成和脱水取代的量之比。

有机选做题一般就是有机推断和推理,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书写及计算;对有机物的结构理解和认识、有机方程和合成路线等。内容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强,有机合成路线对思维和知识要求较高。

4. 实验内容和有机知识的综合考查

篇3

Teaching recollection for teachers under new course standard

【Abstract】 Through childhood place to fix attention on, full made use of the precious resources that acquires from the teaching forefront, the school that opens an exhibition to take strengthening teaching to introspect as topic originally taught to grind. Develop, promote teaching ability, teaching level, go deep in to open an exhibition's study, research for new course standard, the quest valid mode of the class teaching, education of practice to student"adult, become just, success, achievement" principle.

【Key words】Self recollectionRecollect abilityTeaching recollectRecollection diaryVivid parableSchool oriented studyCausing problem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推进,教师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反思十分必要。教学反思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推进作用,经验加反思是教师学习的法宝,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1 自我反思

1.1 自我反思。所谓自我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反思是人们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依据所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具有虚心、专心、责任心是反思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师进行自我反思需要有自我反思能力,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2 反思的内容。教师反思的内容相当广泛和丰富,教师反思的范围和内容一般可简化为五类,即:教学反思、教育反思、理念反思、行为反思和社会生活反思。

2 教学反思

2.1 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常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等的反思,是教师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2.2 教学反思的四个环节。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验验证。

2.3 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即预设性问题反思)、教学中反思(即教学中生成性问题反思)、教学后反思。

2.4 教学反思日记的撰写。教学反思相对教学论文而言撰写比较随意,可以是反思日志,教学后记,教学札记等形式,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想、思考和困惑记录下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围绕下列问题开展:①这节课你认为最精彩的教学片段是什么?为什么?②这节课你认为最糟糕的教学片段是什么?为什么?③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④哪些学生的表现有了进步?⑤是否如你所希望的?发生了什么?⑥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⑦引入课、结束课方式是否合适?⑧生成性资源及利用状况如何?⑨重、难点是如何突破的?⑩所选课堂练习是否合适?怎样改编更好?

2.5 教学反思日记。

实例1(关于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反思):人教版(2002年),高一化学教材(必修)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关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教学中,我将实验加以改进,指导学生探究,探究①反应为放热反应;②反应产物为NaOH 和O2,从而得出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O2 + 2H2O = 4NaOH + O2。

为了检验产物NaOH的存在,我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先变红,振荡后褪为无色!于是我设问:变红表明生成了什么物质?――学生回答:生成了NaOH。

我原打算通过实验验证得出产物有NaOH即止,但没想到立即有学生质疑:后褪为无色是为什么呢?我立即对学生的质疑表示肯定和赞赏,并指导学生探究。

于是,有学生从课本上看到了“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回答:是因为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性。迅速有学生反驳:褪为无色时Na2O2已经与水反应完全了,试液中没有Na2O2 ,褪色不应是Na2O2漂白的原因!

我十分兴奋,我没有料到学生会这么活跃,善于思考、质疑,于是我赞赏的同时,再设疑:“非常好!可能是生成了什么物质具有漂白性呢?猜测一下!”并指导学生从Na2O2中O22-与H2O2中的过氧根类似,再从质量守衡(原子守衡)角度分析可能是什么物质。迅速有学生回答:H2O2!

很好!我进一步乘胜追击: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反应生成了H2O2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关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性质实验到此为止)

教学反思:今天这一节课令我十分兴奋、激动,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没有料到学生会这么活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今天这一节课我成功之处在于:没有回避课堂生成性问题,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成功、成就感,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探究。

不足之处:①我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能力:后来我才了解到,学生从初中《科学》课本中已学到了关于H2O2的反应:2H2O2 2H2O +O2;②我没有准备好验证H2O2存在的试剂,没能及时让学生对猜想、探究结果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满意、完整的结果,下一节课我将用约5分钟时间补上上节课的验证实验!

3 课堂教学反思的撰写

3.1 对多数教师,即便是教过多年、多届的“老教师”,课后写好课堂教学反思也是十分必要的。课堂教学反思要注重自我反思、问题反思和教学重建,对一堂课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得怎样,也可以从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己教学中的进步点和突出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3.2 课堂教学反思。

实例2 :下面是我在“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节教学后,针对学生作业中所表现出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后进行的课后反思。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节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计算常见的有三种情况:①根据题目所给物质的质量列比例式;②根据所给物质的物质的量列比例式;③根据标准状况下所给气体体积列比例式。初学时学生很容易混淆,出现以下四种错误,需要及时纠正,我通过对学生所犯错误用以下四个成语进行比喻、评价,让学生印象十分深刻,纠正非常及时,效果十分理想。

错误①:牛头马面。

例1:将2.36g干燥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至反应完全,得到448 mL(标准状况)O2,计算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

有学生通过先求KClO3的物质的量,再求KClO3的质量,在求KClO3的物质的量时有学生根据n(O2)=■= 0.02mol,这样列比例式: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n 0.02mol

■=■

这类学生所列比例式的前项表示质量,而后项表示的是物质的量,前后含义不一致,所列比例式是“牛头与马面”的组合,不正确,称谓“牛头马面”型错误。

错误②:张冠李戴。

例2:用足量的NaOH 溶液将448 mL Cl2(标准状况)完吸收,计算生成的NaClO的物质的量。

有学生先求出n (Cl2)=■= 0.02mol

再这样列比例式: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21

0.02mol n

■=■

这类学生因为粗心大意将Cl2的物质的量放在了NaOH的下面,于是所列比例式也不正确,此谓“张冠李戴”型错误。

错误③:鱼目混珠。

例3:已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与一定量的12mol/L 的浓盐酸反应,生成了标准状况下的Cl2 1.12L,求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有学生直接这样列比例式:

MnO2 +4HCl(浓)MnCl2+ Cl2 + 2H2O

4×22.4 22.4

V1.12L

■=22.41.12

这类学生将根据体积列比例式错误的应用在求溶液的体积上,此乃“鱼目混珠”。

错误④:得意忘形。

例4:还是在例1 的计算中,有学生直接利用生成的O2的体积,这样列比例式求KClO3的质量:

2KClO3 2KCl + 3O2

245 22.4

m 0.48L

■=■

这类学生所列比例前后项含义一致,但由于高兴过度,忘了O2前面的计量数3,没有将22.4乘以3,实属“得意忘形”所致!

通过以上四个成语对学生作业中所表现错误的形象比喻、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对号入座,形象、生动,记忆深刻。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三种情况:若已知所给物质的质量,列比例式时,在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下边,即比例式前项应是该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其相当分子质量;若已知所给物质的物质的量,则比例式前项应是该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所表示的物质的量;若已知的是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比例式前项应是该气体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22.4所表示的体积(单位为L)。

4 加强教学反思

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将随机反思和阶段反思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多写教学后记,最好一课一得,通过课后教学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找出教学过程的成功与不足,以便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提高,这种反思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是一种校本教研。反思要结合新的教学理念进行,特别要反省传统教学观念下的旧的教学习惯,通过对自己教学习惯的理性思考,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通过反思,明确方向,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思,把教学的失误变为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通过反思,培养教师的两种能力:实践的理念化能力,理念的实践化能力。

我们每位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现有的宝贵教学资源,使我们的教学通过从实践到反思,再从反思到实践,再到反思,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努力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们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

1.初高中课程为何难衔接

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他们中不少在初中成绩不错,上了高中感到很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也吃力,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是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的变化。近年来,初中课改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有的教学内容被删减了,有的内容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虽然在新课改中高中的内容也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高中内容概括、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重理论分析。例如,初中学习物质的性质都是从身边的物质学起的――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碳单质等;还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酸碱盐的知识在难度、深度、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删除了有关溶解度的复杂计算,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相关知识。另外,初中新教材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形象生动,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因为受到高考的限制,教师大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材难度反而比以前差距更大。

1.2 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练得熟,考试一般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因此,学生乐于跟着老师走,较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在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典型、讲规律,注重培养能力。例如,初中化学很多时候会用“活动与探究”形式解决一些小的课题,有时会利用一个课时完成一个“活动与探究”,初中化学共有30个“活动与探究”。高中必修一的知识点很多,有的课题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没有时间去花一整节课去探究,这就在学习习惯上有了很大不同。

1.3 课时的变化。初中课堂容量小,课时充足,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巩固,不仅如此,最后中考冲刺复习时反复做了大量练习题,及时的反馈小结了每一部分知识点。而到了高中,高一周课时数4节,但是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致使课时容量大,进度快,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问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巩固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积压的盲点越多,既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改衔接的教学

针对初、高中课程体系脱节的问题,如何破解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难题,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就成为高一化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高一的化学课,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异同,把握好教学的衔接,对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我以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2.1 坚持新课改理念的衔接。

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已接受了新课程理念,也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坚持课改理念不动摇,不观望,不彷徨,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按新课标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还要主动和初中化学老师进行适当的交流和联谊,尽快熟悉和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利完成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2.2 注意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均较差,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难度、进度不要赶得太快,要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特别注意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初中差异很大,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内容跳跃性大,抽象思维增加,起点的难度加大。高一化学教学与初中课程的设置,其总体学习目的是一致的,它的研究对象都是物质的性质、结构及化学变化的规律,但他们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初中偏重于化学的基础知识、一般性概念和最基本的化学变化,化学课堂学习的节奏比较慢,老师运用课堂的联系、口答、板书、讨论等的时间比较多,复习时间比较充裕,无形中养成了“慢慢来”的惯性。而高中化学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化,知识密度加大,不仅信息量增大,而且深度和难度也加大了许多。高一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保存着孩提时代的痕迹,有着天真贪玩的习惯,进入高中面临在短时间内要容纳更多的知识,但课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少。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节奏的改变,逐步由慢节奏迈向快节奏,把握住整体学习的进度。比如物质结构中的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及电子式表示等内容都比较抽象,就要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达到应用掌握的水平。

表1 教学内容详解表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详解

1、化学用语

(1)按1-18号元素顺序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2)增加元素化合价的概念、高中学习所需的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记忆,训练化学式的书写技能;

(3)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复习与训练。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学习,能熟练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根据元素的电子层结构,进行元素性质的初步判断,会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符号;

(3)增加物质形成中电子转移的观点,并能进行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学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从电子转移的的角度分析物质所发生的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关系

(1)学习电离概念,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并能进行判断,完成物质的分类教学;

(3)在复习具体的酸、碱、盐的基础上,总结出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学习溶解性规律,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1)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基本操作的复习和高中所需基本操作的学习;

(2)实验技能的训练:除杂与分离、离子的鉴别、探究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方法、物质贮存和实验操作规程。

6、化学计算能力

(1)基本化学计算原理复习(含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和简单的溶解度计算);

(2)常见的几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能。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要求介绍

(1)高中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学习的不同

(2)学习高中化学的心理准备

2.3 确保教材体系自然衔接。

处在初高中教材不统一的阶段,面临选用的教材版本不尽相同,教材的编排迥异,甚至相关知识在不同阶段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教材上教学内容不衔接,部分内容初中没有强化或一笔带过,高中却陡然要求很高,所以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异同,利用初中原有化学知识,将其引导和应用到高一化学的教学上,有意识地将有关知识连接好,衔接好,就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初三学教材只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介绍给学生,并不作重点要求,学生的掌握也较肤浅。高中阶段要求多角度认识和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其主要要求有:一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二是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三是从初三的“得氧失氧”观点过度到“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再上升到“电子转移”观点,这种思维的变换,使概念不清的学生感到更加困惑以至无所适从。因此高中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初三的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上升到化合价升降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复习元素化合价升降与原子或离子的电子转移关系,并上升到从电子转移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在循序渐进中真正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要在初中掌握物质溶解性的基础上,高中要求熟练掌握《溶解性表》,并在相关章节适时补充硅酸盐、亚硫酸盐、金属硫化物、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的溶解性,进而解答有关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等问题。另有关元素化合价与和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初三已不作要求,高中阶段应在相关章节对此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在结构的层面对物质性质进行深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力求教学方式连贯一致促进衔接。

初中课改中教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讲究师生民主平等、重视科学探究的指导,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较多。而高中阶段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初中课改强调与生活实际结合,而高中教材则注重对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上的训练。如果按照考试来评价,“课改生”不占优势,解题能力相对而言不是很强。因此,大多数高一新生认为高中化学课程太难学了,有些学生常常感到上课听不懂。因此,高中教师应该继续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作法,尽可能留时间给学生练习和复习,消化新的课本知识,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积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读课本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情况,做有针对性的帮助,搞好查漏补缺,特别要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新奇感和兴趣感,保护和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学习差的同学多鼓励,备课时想到他们,讲课时针对他们,对他们多进行拉、帮、带的教学方法。

2.5 夯实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

要注意循序渐进,设置合理的台阶进行过渡,通过教学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切不可高难度、高速度地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补缺漏和做好与高中教学的接轨,实现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选择必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衔接是合理而又必须的。在教学中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要突出知识、方法、心理的三维目标融合的原则,做到将知识与技能的补缺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建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方法、心理各方面都做好衔接。以下内容和教学建议仅供教学时参考,各位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时补充和相应调整,并将三维目标融入其中进行教学(见表1):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好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这个学习台阶。通过衔接教学使学生复习和强化那些对高中教学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为高中学习作好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准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实践高中课程,应遵循心理转变、由浅入深、习惯养成等规律,一开始不拔高、扎基础,循序渐进,注重过程性的学习指导,多关心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这门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篇5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

1.初高中课程为何难衔接

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他们中不少在初中成绩不错,上了高中感到很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也吃力,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是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的变化。近年来,初中课改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有的教学内容被删减了,有的内容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虽然在新课改中高中的内容也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高中内容概括、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重理论分析。例如,初中学习物质的性质都是从身边的物质学起的——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碳单质等;还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酸碱盐的知识在难度、深度、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删除了有关溶解度的复杂计算,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相关知识。另外,初中新教材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形象生动,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因为受到高考的限制,教师大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材难度反而比以前差距更大。

1.2 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练得熟,考试一般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因此,学生乐于跟着老师走,较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在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典型、讲规律,注重培养能力。例如,初中化学很多时候会用“活动与探究”形式解决一些小的课题,有时会利用一个课时完成一个“活动与探究”,初中化学共有30个“活动与探究”。高中必修一的知识点很多,有的课题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没有时间去花一整节课去探究,这就在学习习惯上有了很大不同。

1.3 课时的变化。初中课堂容量小,课时充足,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巩固,不仅如此,最后中考冲刺复习时反复做了大量练习题,及时的反馈小结了每一部分知识点。而到了高中,高一周课时数4节,但是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致使课时容量大,进度快,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问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巩固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积压的盲点越多,既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改衔接的教学

针对初、高中课程体系脱节的问题,如何破解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难题,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就成为高一化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高一的化学课,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异同,把握好教学的衔接,对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我以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2.1 坚持新课改理念的衔接。

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已接受了新课程理念,也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坚持课改理念不动摇,不观望,不彷徨,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按新课标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还要主动和初中化学老师进行适当的交流和联谊,尽快熟悉和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利完成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2.2 注意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均较差,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难度、进度不要赶得太快,要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特别注意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初中差异很大,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内容跳跃性大,抽象思维增加,起点的难度加大。高一化学教学与初中课程的设置,其总体学习目的是一致的,它的研究对象都是物质的性质、结构及化学变化的规律,但他们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初中偏重于化学的基础知识、一般性概念和最基本的化学变化,化学课堂学习的节奏比较慢,老师运用课堂的联系、口答、板书、讨论等的时间比较多,复习时间比较充裕,无形中养成了“慢慢来”的惯性。而高中化学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化,知识密度加大,不仅信息量增大,而且深度和难度也加大了许多。高一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保存着孩提时代的痕迹,有着天真贪玩的习惯,进入高中面临在短时间内要容纳更多的知识,但课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少。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节奏的改变,逐步由慢节奏迈向快节奏,把握住整体学习的进度。比如物质结构中的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及电子式表示等内容都比较抽象,就要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达到应用掌握的水平。

表1 教学内容详解表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详解

1、化学用语

(1)按1-18号元素顺序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2)增加元素化合价的概念、高中学习所需的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记忆,训练化学式的书写技能;

(3)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复习与训练。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学习,能熟练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根据元素的电子层结构,进行元素性质的初步判断,会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符号;

(3)增加物质形成中电子转移的观点,并能进行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学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从电子转移的的角度分析物质所发生的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关系

(1)学习电离概念,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并能进行判断,完成物质的分类教学;

(3)在复习具体的酸、碱、盐的基础上,总结出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学习溶解性规律,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1)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基本操作的复习和高中所需基本操作的学习;

(2)实验技能的训练:除杂与分离、离子的鉴别、探究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方法、物质贮存和实验操作规程。

6、化学计算能力

(1)基本化学计算原理复习(含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和简单的溶解度计算);

(2)常见的几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能。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要求介绍

(1)高中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学习的不同

(2)学习高中化学的心理准备 转贴于

2.3 确保教材体系自然衔接。

处在初高中教材不统一的阶段,面临选用的教材版本不尽相同,教材的编排迥异,甚至相关知识在不同阶段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教材上教学内容不衔接,部分内容初中没有强化或一笔带过,高中却陡然要求很高,所以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异同,利用初中原有化学知识,将其引导和应用到高一化学的教学上,有意识地将有关知识连接好,衔接好,就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初三学教材只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介绍给学生,并不作重点要求,学生的掌握也较肤浅。高中阶段要求多角度认识和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其主要要求有:一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二是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三是从初三的“得氧失氧”观点过度到“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再上升到“电子转移”观点,这种思维的变换,使概念不清的学生感到更加困惑以至无所适从。因此高中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初三的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上升到化合价升降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复习元素化合价升降与原子或离子的电子转移关系,并上升到从电子转移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在循序渐进中真正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要在初中掌握物质溶解性的基础上,高中要求熟练掌握《溶解性表》,并在相关章节适时补充硅酸盐、亚硫酸盐、金属硫化物、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的溶解性,进而解答有关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等问题。另有关元素化合价与和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初三已不作要求,高中阶段应在相关章节对此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在结构的层面对物质性质进行深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力求教学方式连贯一致促进衔接。

初中课改中教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讲究师生民主平等、重视科学探究的指导,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较多。而高中阶段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初中课改强调与生活实际结合,而高中教材则注重对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上的训练。如果按照考试来评价,“课改生”不占优势,解题能力相对而言不是很强。因此,大多数高一新生认为高中化学课程太难学了,有些学生常常感到上课听不懂。因此,高中教师应该继续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作法,尽可能留时间给学生练习和复习,消化新的课本知识,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积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读课本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情况,做有针对性的帮助,搞好查漏补缺,特别要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新奇感和兴趣感,保护和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学习差的同学多鼓励,备课时想到他们,讲课时针对他们,对他们多进行拉、帮、带的教学方法。

2.5 夯实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

要注意循序渐进,设置合理的台阶进行过渡,通过教学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切不可高难度、高速度地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补缺漏和做好与高中教学的接轨,实现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选择必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衔接是合理而又必须的。在教学中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要突出知识、方法、心理的三维目标融合的原则,做到将知识与技能的补缺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建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方法、心理各方面都做好衔接。以下内容和教学建议仅供教学时参考,各位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时补充和相应调整,并将三维目标融入其中进行教学(见表1):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好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这个学习台阶。通过衔接教学使学生复习和强化那些对高中教学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为高中学习作好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准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实践高中课程,应遵循心理转变、由浅入深、习惯养成等规律,一开始不拔高、扎基础,循序渐进,注重过程性的学习指导,多关心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这门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篇6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由于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情况十分复杂,致使其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也十分困难,因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也成了历来高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题型和难点之一。此题型分值不多,但失分率却居高不下。如何使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配平既不搞“题海战”又省时见效呢?笔者在多年辅导和研究多种配平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配平方法――五步配平法。用此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不仅速度快,且准确率极高。

“五步配平法”是集常见配平方法(如观察法、化合价升降法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配平方法。用此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最多五步就能达到满意结果,故名“五步配平法”,其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各个元素的化合价。

第二步: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数目(可用分数)。

第三步:分析、合计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数目,并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应中得失电子数(“”表示化合价升高,“”表示化合价降低)。

第四步: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系数。

第五步:调整各系数,使达到最简(不带分数,也没有公约数),改“―”号为“=”。

下面通过2个例题来具体叙述“五步配平法”(简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不再赘述)。

例1 FeS2+Na2O2――Fe2O3+Na2SO4+Na2O

解 (1)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各个元素的化合价。

+Na22――23+Na24+Na2

(2)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数目。

2+10Na22――23+4Na24+Na2

(3)分析、合计化合价升降数,并配平。

20―20 20×3

2×2FeS2+3×10Na2O2――2Fe2O3+2×4Na2SO4+Na2O

(4)观察配平其他物质系数。

4FeS2+30Na2O2――2Fe2O3+8Na2SO4+22Na2O

(5)调整系数,达到最简,改变符号。

2FeS2+15Na2O2=Fe2O3+4Na2SO4+11Na2O

例2 Cl2+As2S3+H2O――HCl+H3AsO4+H2SO4

解 (1)2+23+H2O――H+H3O4+H2O4

(2)2+23+H2O――2H+2H3O4+3H2O4

(3)2-2×4

14Cl2+As2S3+H2O――14×2HCl+2H3AsO4+3H2SO4

(4)14Cl2+As2S3+20H2O――28HCl+2H3AsO4+3H2SO4

(5)14Cl2+As2S3+20H2O=28HCl+2H3AsO4+3H2SO4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来说,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化合物化合价变化的正确分析为基础。对有些反应的配平,因其化合价情况特殊,还需作一定的变换处理,再用此法配平。需作处理的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某一化学式中的某一元素呈现了多种价态。如下列反应:

①Fe3O4+K2Cr2O7+H2SO4――Fe(SO4)3+K2SO4+Cr2(SO4)3+H2O

②Na2Sx+NaClO+NaOH――Na2SO4+NaCl+H2O

反应①中的Fe3O4,铁元素有+3和+2两种价态;反应②中的Na2Sx,硫元素有-2和0价两种价态。配平这类反应时,先根据化合价的分析结果,把它们处理成分写形式,如Fe3O4可分写成Fe2O3+FeO,Na2Sx可分写成Na2S+xS,然后用“五步配平法”配平,最后合并即可。以①式为例配平如下:

例 Fe3O4+K2Cr2O7+H2SO4――Fe2(SO4)3+K2SO4+Cr2(SO4)3+H2O

解 原式处理得:

(Fe2O3+O)+K22O7+H2SO4――2(SO4)3+K2SO4+2(SO4)3+H2O

2(Fe2O3+O)+K22O7+H2SO4――32(SO4)3+K2SO4+2(SO4)3+H2O

2―2×3

2―26×1

3×2(Fe2O3+FeO)+K2Cr2O7+H2SO4――3×3Fe2(SO4)3+K2SO4+Cr2(SO4)3+H2O

6(Fe2O3+FeO)+K2Cr2O7+31H2SO4――9Fe2(SO4)3+K2SO4+Cr2(SO4)3+31H2O

6Fe3O4+K2Cr2O7+31H2SO4――9Fe2(SO4)3+K2SO4+Cr2(SO4)3+31H2O

第二类:某一元素反应前一种价态在反应后出现多种价态。如下列反应:

③P+CuSO4+H2O――Cu3P+H3PO4+H2SO4

④KNO2+H2SO4――KNO3+K2SO4+NO+H2O

反应③中的单质磷在反应后出现-3和+5两种价态;反应④中的+3氮元素在反应后出现+5和+2两种价态。配平这类反应,用“五步配平法”进行到第二步后,作分写处理,再继续按步骤进行配平,最后合并即可。以③式为例配平如下:

例 P+CuSO4+H2O――Cu3P+H3PO4+H2SO4

解 +SO4+H2O――3+H3O4+H2SO4

+3SO4+H2O――3+H3O4+H2SO4

++3SO4+H2O――3+H3O4+H2SO4

― 5×6

3-33

6P+5P+5×3CuSO4+H2O――5Cu3P+6H3PO4+H2SO4

6P+5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第三类:多种价态的某一元素在反应后呈现一种价态。如下列反应:

⑤KI+KIO3+H2SO4――K2SO4+I2+H2O

⑥KMnO4+MnSO4+H2O――MnO2+K2SO4+H2SO4

反应⑤+5和-1价态的碘元素反应后生成了碘单质;反应⑥中+7和+2价态的锰元素反应后生成了+4价。配平这类反应,用“五步配平法”进行到第二步后,也作分写处理,再继续按步骤进行配平,最后合并即可。以⑤式为例配平如下:

例 KI+KIO3+H2SO4――K2SO4+I2+H2O

解 K+KO3+H2SO4――K2SO4+2+H2O

K+KO3+H2SO4――K2SO4+++H2O

― 1×5

― 5×1

5KI+KIO3+H2SO4――K2SO4+5I+I+H2O

5KI+KIO3+3H2SO4――3K2SO4+5I+I+3H2O

5KI+KIO3+3H2SO4=3K2SO4+6I+3H2O

由上可见,用“五步配平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您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高中化学怎么学习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过小简: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提高化学成绩的方法是什么一、着眼新课标教材高一知识举足轻重

明年起我省将采用新课改后的模块高考模式,新教材要求高一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即高一将会涉及到高考化学所有基础知识要点。由此可见,高一化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石。

二、立足知识体系学习才能游刃有余

纵观历年高考趋势,化学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核。何为能力考核?就是在考卷中出现学生完全没有见过的反应,无机化学和有机推断中都有呈现。但只要建立了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这些题目都能举一反三。

故而学生应在名师引导下,从高一开始理解和掌握化学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明白所学到的知识是如何构建起来的,从而进一步领会教材每一章节的编写意义何在,甚至预测每章节考试的重点。

三、树立起步信心三年学习倍道兼进

1、抓住假期傲人一步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必修一中有元素部分的知识同初中化学内容有联系外,其他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等内容都将是高中进行系统学习的要点,如果抓住初高中的这个暑假起步在先,那么将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三年的学习将倍道兼进。

2、名师引路少走弯路

名师是稀缺资源,即使进入了理想中学,也不能保障配备的都是名师。不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可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高中如何学好化学提高化学成绩其实比提高物理成绩是简单一点的,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在高中学习化学的方式就不会相同。对于一些在初中没有学习化学的同学,在高中学习化学可能会困难一点,学习的时候,需要把初中的知识学习一下,先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清楚之后,才能学习高中的化学。

而对于初中的时候化学成绩还不错的同学,但是高中成绩不是很好,这样导致成绩不好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放松了,或者是刚上高中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这种状况,只要你想提高化学,还是比较容易的。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76-03

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学习更高一层次的学习,高中化学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了质的飞跃,加上课本内容与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不少困惑,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降低。如何使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向高中化学的基础教育平稳过渡是高一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也已探讨多年,现结合本校具体教学实践,就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谈几点应对策略。

一、明确初高中化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差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对“认知目标”的要求为“知道认识理解”,而高中在“认知目标”的要求上增加了高层次的“应用”,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要求较低,为“了解”“认识”“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加具体化,如:“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等,即对过程方法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中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而高中更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即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一)学习内容

衔接障碍:初高中课程内容的差异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低,而高中化学的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

应对策略:集中复习――集中复习初中化学内容,如常见元素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专题复习――如化学计算中“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和“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穿插复习――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知识。

(二)教学方法

衔接障碍: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应对策略:教师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启发、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三)学习方法

衔接障碍:不少高一学生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方法上,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导致其高中化学学习事倍功半,适应性差。高中化学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若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能较快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则难以适应高中紧张的化学学习活动。

应对策略:加强学习动机培养,引导正确的学习观;实施情感教育,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课堂教学,以情动人;重视课外生活,以情育人。

三、本校的教学实践具体内容

(一)充分利用集体力量

高中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初高中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总结初高中教材(新人教版)教学内容的知识结合点。对于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出现的重复点、衔接点和断层点,有针对性地统一操作。重复点――“以旧带新”引入教学或“课前自学”学案。衔接点――抓住衔接,让知识自然过渡。断层点――课前必备知识拓展资料(初中已出现但不作考试要求)或课前预习材料(新知识、新内容)。集体备课避免了每位教师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在学框架下有的放矢地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

教学案例: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与九年级教材第十单元酸和碱有知识结合点。

1.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前后关系、地位

初中化学中以“常见的酸”为标题,学习了盐酸、硫酸的性质及用途。化学必修1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的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了氧化剂、还原剂及常见的氧化剂浓硫酸、硝酸。本课时教材从初高中衔接来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的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从它在化学必修1中所处的位置来看是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可以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2.挖掘教材p.100,思考与交流作为本节课的情景引入:

(1)展示硫酸、硝酸、盐酸三瓶酸的实物,学生完成学案上化学式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通过分析酸的组成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酸的通性:

能与指示剂作用,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能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3)通过提问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为什么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引出浓硫酸和硝酸特性的教学。

为加强学生知识的衔接特加入:

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二)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1.教师向刚入高一的学生说明高中学习特点,使学生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军训期间让学生做好新学期准备,即对初中化学内容的复习。

2.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思考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较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师生互为“攻守”方,教师设计各种“挑战”来培养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会用”新知识“开而弗达”――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答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成功”感是推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成功带来的喜悦可以克服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具体方法有:(1)引导学生梳理初高中化学知识框架。化学知识素有杂、乱、多、细、碎之称,如果不对它进行有序排列和系统分类,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上下联系并鼓励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2)精选习题,提高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教学案例: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新旧过渡: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

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实验探究:(1)补充演示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对该实验进行评价、改进。如可用下列仪器药品组装成实验装置,既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避免污染环境:几支试管(内放蔗糖)、弹孔胶塞、分液漏斗(盛放浓硫酸)、导管、试管(内放NaOH溶液)。(2)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课本的实验装置能否加以改进?

可行性实验改进方案之一:

若把铜粉换成锌粉,情况是否相同?试写出可能的反应方程式。

总之,衔接教学不是通过几个课时教学就能完成的,一线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及时地进行调整,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篇9

二、初高中教学差异剖析

1.教学目标的不同

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启蒙教育。其教学内容大都贴近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能力培养方面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科学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分流打下基础。基于此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在知识层次上要求学生对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培养方面,高中化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定量分析发展,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2.教材的跨越

初高中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使得初高中教材跨越较大,存在着脱节现象。如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在第一章的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就开始出现了较多的概念和应用,如化合价的计算,电子的得失、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而这些概念初中学生接触不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学过。接踵而来的概念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又强,无异于给学生当头棒喝,成为很多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拦路虎”。而接下来的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率》章节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的分水岭。总体上看,高中化学教材的深广度明显增加,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3.教师的教

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低,又处在初三升学的关键时刻,初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受中考考纲限制,对中考不作要求的一些化学分析方法、思想就很少讲解,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再加之初中化学课时多,内容少,教师可以对所教内容反复训练,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堂上基本完成,考试效果也比较好,教师对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程度自然就缺少了相应的关注。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教师对初三教材内容的改变并不太了解,往往未进行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就把教材过度延伸、深化,将化学知识点讲得面面俱到,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高中教学内容多,时间紧,在课堂上没有过多时间对重难点知识反复训练,因此学生必须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忆、整理和做练习,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的学

基于初中化学的特点,不少初中学生把化学当文科来学习,将化学用语甚至实验操作、现象都死记下来,而理解不够透彻,难以灵活应用。而习惯了初中教学的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依然以记忆为主,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另外,高一学生尚未形成高中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往往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课前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和总结等,总想考前看一下书就能重现初中的辉煌。而高中化学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了质的飞跃,导致许多学生难以适应。[1]

三、初中教师要主动衔接高中化学

高中教师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主力军。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初中化学教学受限于中考考纲和新课程标准,未能完全达到为高中化学打基础的要求,这是很正常的。而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培养有智慧的学生,初中化学教师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也责无旁贷。

1.关注教学的发展,防止将知识“讲死”

这是一个高一新生对化学学习的真实感受。她写到“首先是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的否决。我仍清楚地记得初中老师说过,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后的金属不与酸反应。但进入高中后,却发现铜可以和浓硫酸发生反应。初中时所学的内容已在我的大脑中根深蒂固了,如今却跑出这么一个“意外”,定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的”。我第一次读完她的这段话,非常震撼,学生信奉已久的由教师传授的“真理”被否定,这在认识上和心理上对他们是多大的冲击啊!而恰恰因为我们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因此,初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的发展,主动接轨高中化学,防止将知识“讲死”而给学生错误的引导。

2.了解教学衔接点,加强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① 对于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建议初中化学教学加强其涵义的理解和表述的规范性。

② 对于基本概念和理论,建议补充用电离理论建立酸、碱、盐的概念,了解盐酸、硝酸是一元酸,硫酸是二元酸;归纳酸、碱、盐溶解性的规律;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运用;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的概念等。

③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建议加强对常见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及转化规律的教学,使学生加强对物质间转化的理解和运用。

④ 对于化学实验,建议加强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如称量、仪器的安装、气密性的检验等;补充氢气的制取及实验装置原理的分析,了解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特点。

篇1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8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生的学习日被各种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东西的时间就越少。那么他的负担过重,学习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减负增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今一线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本文简述了如何使用认知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减负提效”。

化学虽是理科,但中学化学知识点多、杂、碎,需要记忆的知识非常多,这是部分学生害怕学习化学或学不好化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学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认知策略指导自己的教学,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起到关键的作用。认知策略分为: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复述策略。

一、精加工策略

其精髓就是如何进行精加工。主要简介“谐音法”。

“谐音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每个句子中的某一个关键字形成一句易于记忆的句子。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谐音来帮助记忆。例如,学生在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时,因其步骤多(七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将药品装入试管;(3)固定试管;(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6)实验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总是记忆困难或好不容易记住了很快就又忘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利用首字连词法简单概括为“查、庄、定、点、收、离、熄”,可以用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事实证明,学生如此记忆,考查这个知识点的正确率为90%以上。

二、组织策略

简介组织策略中的“流程图示”法和“作图示意”法。

(一)“流程图示”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四章课题1的知识点“海水提溴”,课本上以资料卡片的形式给出:“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溴占世界溴年生产量的1/3左右……再用氯气将其氧化得到产品溴”,用大约150个文字的语言描述海水提溴的流程,如此繁文缛节的介绍对有些本来对化学知识的领悟就不太容易的学生来说,让其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是加深了难度。在此,教师可用流程图简单扼要地进行讲述。

海水提溴:

1.方法:空气吹出法

2.流程图:

有了流程图,学生很容易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

3.主要反应:

Cl2 + 2Br- = 2Cl- + Br2

Br2 + SO2 + 2H2O = 2HBr + H2SO4

2HBr + Cl2 = 2HCl + Br2

(二)“作图示意”法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列表等方法帮助自己有效学习,降低知识记忆的难度,达到减负提效的目的。

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如图1这样简明扼要地讲述,代替如下纯文字讲述:试管中液体加热注意事项:(1)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2)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别人;(4)试管与桌面成45o;(5)外焰加热;(6)加热前预热。图文并茂更能增强学生记忆的欲望,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其他知识点也可用这种方法来讲述,如2010年四川乐山中考题“二低”的含义的知识点,如图2。

图 1

图2

三、复述策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们对于知识的遗忘遵循先快后慢,而后慢慢趋于不变。所以,在学习任何知识后必须及时进行复述,在遗忘前将学到的知识送入长时记忆。因此,复述策略对于教师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起到关键作用。

篇11

一、提出问题

高一化学,担负着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它不仅是在义务教育后的高一个层次的学习,而且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然而学生反映高一化学题难做,方程式难记忆,兴趣降低。高中教师也反映初中生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太少,基本技能欠缺,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相差很多,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很多高中教师的关注,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

二、分析原因

(一)教材的因素

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做简单的化学计算、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而高中化学要求学生不但要理解知识,还要会迁移应用。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完善很系统的,教材侧重于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知识体系的构建。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教材侧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知识体系。

(二)教师的因素

高中教师缺乏对初中教学理念理解,对初中教学特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大纲了解不多,,喜欢以老思路、旧习惯要求、评价初中生,对初中生的化学基础期望值过高,往往处理不好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上来就开快车,抓进度,造成学生后续学习的困难,使其积极性严重受挫,失去自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生的因素

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 “ 消化不良 ” 。初中主要是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因此,初中到高中,要实现由记忆到理解、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要适应高中学习,不是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就能完成的,无论从知识的衔接、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都有一个过程。

三、几点措施

(一)做好学习心理的衔接

1、加强鼓励和表扬,树立必胜的信心。

从初中到高中,大多数学生都把高一当作新的起点,有 “从新开始”的愿望,但他们又感到很茫然无助,不知道如何开始,。在这种心理过渡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斗志,这种思想转变很快就会消失。因此,在高一刚开始的学习中,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多介绍周围成功的例子,让他们相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付出就会有回报。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开始”,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

2、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高中化学很抽象,不好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问题时,可以拿传球打比方,钠给氯一个电子,就好比一个人把一个球传给了另一个人,转移的就是一个电子。再如,可以多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不仅可以帮助学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做好基础知识的衔接

1、摸清基础、查遗补漏

一位教育家曾说,“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因此,在高一新课教学前,我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发现多数学生对诸如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化合价的判断、化学方程式配平等重要基础知识掌握欠缺。这种学习现状,必然制约他们学习的热情与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我对症下药,采取课前引题、课下复习或编制课后习题等多种形式查遗补漏,为其后续学习扫除障碍。

2、研究教材,做好衔接

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讲过但不易掌握,哪些知识在高中进行了合理的拓宽和延伸,哪些知识在初中教材中降低了要求或进行了删减而在高中教材中又没有补充,都要做到心里有数。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做好初高中衔接。

(三)做好学法的衔接

很多初中生的学习方法通常是“你讲我听”、 “你写我抄”。到高一后,若仍沿用这老方法,必然会使他们成为所谓的“差生”。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在学法指导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帮助学生分析个人生活习惯,建立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理顺预习、上课和复习的关系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总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过渡。面对衔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心去体会,同时多学习、多请教,多实践,多反思,最大限度的消除两个不同学段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的衔接不畅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