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0 07:02: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物流运输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由于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公路建设不断的发展,而公路安全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加强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合理地调节路、人、车之间的关系,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中国特色公路管理系统,积极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交通环境,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一、公路运输的优点
我国运输行业有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以及飞机运输,而公路运输属于我国最主要最直接的运输方式。随着21世纪时代的到来,汽车行业的进步促成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张张密集而繁忙的公路交通网络,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之所以成为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其具备多个方面的优点:(1)公路的直达性相较于水路、飞机和铁路属最佳,于中途周转、停留时间等方面较为便捷,并且运输速度于地面运输方式中也属较快,为众多运输方式中唯一一种门对门的运输服务。(2)汽车运输方式机动灵活,能满足个别客户的实际条件以及特殊需求,于“个性化”服务的时代中具有许多潜在优势和特点,针对环境较差的山区或者地方能直接深入其中,将货物和客人运到目的地。(3)公路运输的建设基本投资较少,同时回收期限短和资金周快,企业投资能极易进入运输市场,且经营管理机制较为灵活。
二、公路运输出现的弊端和不足
据研究发现,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虽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内容:(1)道路交通法落后。由于公路交通属于不断发展向前,而过往陈旧的道路交通法规已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缺少科学有效的法规管理,造成了整个运输行业的行政执法力度不足。(2)运输场地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因各式各样的因素影响,货运和客运输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据调查发现,于许多大中小城市、县城和农村,货运输场地的设施仍然存在设施简陋甚至缺乏的情况,该形成了公路交通运输的不足,直接关系着车辆运输的速度。(3)公路交通运输生产力水平较低。于盈利性货运和客运输汽车中,中高档客车尤其为较大吨位货车、高档客车和集装箱等汽车运输的占有比例较低,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需求,制约了运输业的平衡发展。(4)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由于道路交流运输的管理工作属于“铁饭碗”行列,许多管理人员则缺乏竞争意识,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5)运输效率和运输结构组织水平偏低。部分地区或者区域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针对外来车辆存在着互相封锁、互相排斥的局面,于不同程度上导致车辆的空驶率提升,降低了公路交通运输的组织水平,不利于我国建设开放、统一、有序、竞争的公路运输市场。
三、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措施
1.加强市场监管
良好的时常运营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监制,才能创造一个有序的运输市场氛围。(1)严格的市场管理机制能加速市场的运作,整体清算以及规范运输业的收费制度和内容,加强实施运输专项治理。(2)根据“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基准,有计划地处理运力超过运量的主要因素。(3)实施多元经营管理机制,开展运输市场多种准入操作模式,研究科学的热线、主干线和客运线路经营权招投标,经过市场运作构建公开、良好的市场运输环境。
2.提升运输行业的生产力
实施多元化筹资的经营模式,积极鼓励各种结构组织以及个体经营商户投资建设客货运场地,完善运输场地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做出合理的客货运场地规划,明确选址以及建设工作,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促进运输市场生产力的进步。
3.调整运输市场构架
加强运输市场结构调整,扩大公路运输市场规模。于单位结构组织按照治理机制着手,将“精、专、新、特”作为全新的规划趋势,积极鼓励社会群体投身于运输行业,提高我们就业率。于运输结构组织需加大开展超长线路、高速快客推行集团化。危险货物、跨区线路、站场经营、现代物流实现公司化,而维修、检测、驾校、线路等管理经营鼓励其呈多元化发展。于运力结构中,国道主干线客运、高速公路需以高级客车为主要发展点;城乡客运以普通客车或者中级客车为主。
4.加强队伍建设
根据“设权应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的基准,健全行政执法检查制,保证执法人员于开展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以及监督监测时,根据法定范围、权限、程序处理,建立良好的执法榜样。
四、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成功举办世贸组织后,社会经济不断向前,物流行业也随之发展,公路于运输行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更需要方便、快捷、安全的运输目标,同时其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与物流结合更加紧密
物流行业属于现代化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其经济运营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路运输与物流相结合,不但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加适应了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也给予了我国运输行业更大的市场机遇以及挑战。因此,公路交通运输单位需加强物流水平服务,不断提升自我竞争力。
2.科学化和规模化发展
由于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同时公路交通运输行业也出现了更为科学和良性的转变,由过往的运输模式“走得了”转变为“走得好”。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不断增加,公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较大的投资,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及管理的完善,有利于客运和货运的发展[7]。科学化和规模化的管理,将之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大环境,提高公路的通达作用以及改善运输条件,因此,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已为当今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
3.运输系统智能化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风起云涌,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得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发展势头强劲,但是,由于它是一套全新的技术,同时还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所以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难题。在电子商务“三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中,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熟、电子商务网站的蓬勃发展以及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观念的普及,信息流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而随着各大银行纷纷开展网上业务,以及支付网关的建立和加密技术的成熟,网上支付已经在许多网站上成为现实;然而,我国传统的物流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建立、发展起来的,与目前的电子商务环境已经无法相容。现今物流体系的落后现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所以对物流系统优化的研究将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国外许多学者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就已经研究物流系统优化的问题了,为各类实际问题构建了优化模型,并形成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算法。依据实际问题的不同,可以对物流系统优化问题进行分类,比如,运输车辆路线安排问题(VRP)、定位—配给问题(LA)、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LRP)等等,其中LRP更贴近目前的物流系统复杂的实际特征,所以对它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
目录
1引言
2从VRP、LA到LRP——物流系统的集成
3LRP的分类
4LRP的解决方法
5LRP的未来研究方向
6结论
参考资料
1GilbertLaporte.Thevehicleroutingproblem:Anoverviewofexactandapproximatealgorthms.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92,59:345-358
2AlantMurray,RossA.Gerrard.Capacitatedserviceandregionalconstraintsinlocation-allocationmodeling.LocationScience,1997,5(2):103-118
3JohnCurrent,H.Min,D.A.Schilling.Multiobjectiveanalysisoffacilitylocationdecisions.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90,49:295-307
4汪寿阳,赵秋红,夏国平.集成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定位——运输线路安排问题的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3(2):69-75
5S.Salhi,G.K.Rand.Theeffectofignoringrouteswhenlocatingdeports.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89,39:150-156
6MaranzanaF.E.Onthelocationofsupplypointstominimizetransportcost.OperationalResearchQuarterly,1965,(15):261-270
7M.H.J.Webb.Costfunctionsinthelocationofdeportsformultiple-deliveryjourneys.OperationalResearchQuarterly,1968,(19):311-320
8N.Christofides,S.Eilton.Analgorithmforthevehicledispatchingproblem.OperationalResearchQuarterly,1969,(20):309-318
9LeonCooper.TheTransportation-LocationProblem.OperationsResearch,1972,20:94-108
10LeonCooper.Anefficientheuristicalgorithmforthetransportation–locationproblem.JournalofRegionalScience,1976,16(3):309-315
11C.Watson-Gandy,P.Dohrn.Depotlocationwithvansalesman–Apracticalapproach.Omega,1973,1(3):321-329
12I.Or,W.P.Pierskalla.Atransportation,location–allocationmodelforregionalbloodbanking.AIIETransactions,1979,11(2):86-95
13Jacobson.S.k.,Madsen.O.B.G.Acomparativestudyofheuristicsforatow-levelrouting—locationproblem.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80,5:378-387
14LaporteG.,NobertY.Aexactalgorithmforminimizingroutingandoperatingcostsindepotlocation.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81,6:224-226
15HokeyMin,VaidyanathanJayaraman,binedlocation-routingproblems:Asynthesisandfutureresearchdirection.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98,108:1-15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2-0028-02
顾名思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给者流动到需求者的一系列动作,是一项能够节省时间、缩小空间的经济活动,它使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加工等活动成为专业流水线上的各道工序,彼此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而物流运输管理是构成物流业务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质的运输管理不仅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建设集约型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
1物流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日益扩大的背景下,运输业似乎忙的不亦乐乎,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独立部门之一,作为生产的后续,交换的前提,运输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运输管理缺乏保障机制
任何一个组织倘若缺少了可供内部共同遵守的约定和章程,势必会酿成混乱无序的残局。我国大部分物流公司的运输管理都存有制度盲点,没有明文规定和具体细则,客观上纵容了运输人员和运输车辆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例如,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岗位需求大,很多运输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岗位测试就开始工作;一些老员工也没有定期进行岗位考核和深造教育,运输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酒驾现象接连不断,严重威胁着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某些人员在运输途中偷工减料,私自贩卖货物,钱财收入囊中。同时,对于车辆的管理也存在很大漏洞,长途车辆得不到适时维修与保养,蕴藏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人为疏忽导致运输途中发生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继而引发大批物品不能及时到达目的地。此外,由于运输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为了节省时间和少绕弯路,超速超载现象十分严重,一旦发生意外不仅使自己身陷险境,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会降低企业形象和信誉度。
12运输方式缺乏兼容创新
运输方式的选择是实现物流运输的重要决策之一,合理的运输工具应是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的协调作业、密切配合、优势互补。然而,我国各种物流运输方式配置装备标准尚不统一,如水运、铁路和航空集装箱无法量化,其运载量、托盘标准、运输设备、仓储空间等存有较大差异,这些制约因素使我国海陆空联运一直处在徘徊阶段,无法具体实施与运作,客观上减少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目前中小物流公司的运输方式主要集中于公路运输,因为公路运输投资低、灵活性强,尤其是铁路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中的大型集装箱短程运输,它一般不受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域限制,但其运输成本高,速度相对航空、铁路较缓慢。此外,单一的公路运输效率不高,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最佳运输路线的设计与选择常常成为物流运输的瓶颈。
13运输管理缺乏现代化
我国的物流企业现有运输车辆绝大部分为普通运输车,几乎看不到现代化货柜和特种运输车的影子;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蓬勃发展,但是相关的物流科技人才还是十分匮乏,缺少熟知国际物流贸易、物流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信息化人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依然采用传统运输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信息技术只能导致管理效率低,以及信息定位的失真和延后。
2改善物流运输管理的路径分析
针对目前物流运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现代物流理论学以及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提出几点可供改善我国物流运输管理的建议,希望为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21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国际竞争的成败在于人才,保持物流企业活力也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要坚持从正规院校物流运输管理专业吸取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致力于物流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的普及与提高。
(1)加强职业观教育
首先要使从业人员做到爱岗敬业,培养职业忠诚度是爱岗敬业的关键,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在岗位上创造价值,造福社会。我国的物流技术工种十分紧缺,要防止合同期内“跳槽”、运输途中“拿回扣”、私自挪用原材料等现象的发生,除了企业给予的优厚待遇和人文关怀外,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尤为重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加强职业诚信和法律常识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会为了私念贪念而出卖公司利益。
(2)加强员工培训
物流运输管理绝不单单是安排车辆、运送货物之类的简单工作,专业化、现代化、科技化已经成为改善物流运输管理的重头戏。企业要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员工进行分批次培训,学习最新管理技术,提高运输专业技能,必要时可以让员工进行学历深造。同时打破“同行是冤家”的束缚,加强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接触新的理念、新的模式,以此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提高员工自我创造、自我督促、自我学习的意识和本领。
(3)优化员工结构
改变任人唯亲、熟人介绍的家族经营模式,通过互联网、报纸、招聘会、考试等手段公开招聘人才,对于前来应聘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除了考察其是否具备美好德行和渊博知识外,是否学会与他人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刚刚踏出校门,缺乏实战经验成为大学生找工作的最大难题,所以,物流公司要通过职业培训,实践操作,以老带新,培养物流管理高端人才和物流专项技术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此外,适当吸收国外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技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率。
22加强运输管理科学化
(1)运输管理制度化
如果把企业比作国家,那么制度就好比保障国家事业顺利进行的法律;如果把企业比作家庭,那么制度就好比祖先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而一个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永葆生机就必须要深化制度改革。物流运输管理制度建设的宗旨在于通过制定公共准则,一视同仁的最大限度保证其执行,在工作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制度,用科学机制降低管理风险,促进效益发展。一方面,对于酒驾超载、工作倦怠等违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通报、罚金,乃至开除,法律的强制性会给员工一定程度的震慑与鞭策,违纪者得到惩罚,为此付出代价;旁人也可以此为鉴,避免工作中重蹈覆辙。另一方面,对车辆的购买、维修、保养做出具体说明,安排专门人员在运输车出发前进行仔细检查,将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降至最低。严格监督运输员务必按照车载货物最高标准以下装运,做好货物数量、是否破碎等清点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运输人员的时间表和任务量做出合理安排,让司机在充足睡眠和身体健康条件下工作,配置组员的标准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保证运输团队在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过程中顺利完成运输任务。
(2)运输方式合理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运输工具也绝不能仅靠公路一种,要综合利用才能实现现代物流联运模式。诚然,也不能盲目的强加整合与匹配,要依据运输距离、运输成本、运输能力、安全系数、运输损耗、运输时间挑选出合适的运输方式。公路是现代物流运输的重要枢纽,在短途小批量运输中显示了巨大优势,但对于远距离的大吨货物运输,与铁路相比,其弊端就暴露无遗了。道路崎岖易引发交通事故、长期排放尾气易造成空气污染、长时间运输导致各项费用高、利润低,铁路几乎不受天气影响,其安全系数高,远途运输费用较低,最重要的是铁路遍布全国,四通八达。但铁路运输时间固定,急需用品无法在第一时间到达,从这一点上说,航空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满足速度要求的同时运费也高于其他。所以,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应用才是物流企业完善运输流程,发挥运输优势,降低运输预算,提升运输效率,获取运输利润的最佳途径。
(3)运输路线最优化
正确的运输路线不仅可以缩短抵达目的地的车程,更可以节约时间,减少开支。因此,设计运输路线是物流运输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工作人员要在出发前做好道路预习,对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所有路线仔细辨别和比较,随时关注天气和路况的最新进展,针对货物量、运价、安全度、时间等因素权衡出最优路线。例如,公路运输时尽量避免崎岖山路;水路运输前要观测水位、气候是否符合运输条件;航空运输时要充分考虑货物的重要级别和相关费用。同时,对于新开发的运输路线,要及时考察与试验最佳路径,尽量避免多走弯路、运输时间延长、司机过度疲劳、物品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物流业也应扩展业务,在重要省市设立业务运输网点的同时延伸到乡镇等偏远地区,运用现代化营销模式扩大影响力。
1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
1.1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23.75万公里,这比上年末增加了13.11万公里。全国营业性货运车量完成货运量318.85亿吨,货物周转量59534.86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3.1%和15.9%,平均运距186.72公里,提高了2.5%。在公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GPS等电子设备、汽车维修等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我国公路运输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1.2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了2071.1公里,增长了2.3%,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铁路运输的货物运输略有下滑。2012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91852万吨,比上年增加28923万吨、增长了8.0%。
1.3我国水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45.87亿吨货物周转量81707.5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了7.7%和8.3%,平均运距1781.27公里,比上年增加了10.62公里。2012年末全国水上运输船舶净载重量22848.62万吨,增长了7.5%,平均净载重量1279.38吨/艘,增长了7.8%,载客量102.51万客位,增长了1.7%。
1.4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我国机场吞吐量各项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年一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797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9.5%。其中,国内航线完成6237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9.2%;国际航线完成559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3.4%。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1199.4万吨,比上年增长3.6%。
1.5我国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算是处于管道工业的黄金期,到2008年底,我国已建成的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为6.4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为3.2万公里,原油管道有1.9万公里,成品油管道有1.3万公里,逐渐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而我国正在修建的中俄输气管道,不仅为中国,而且为世界管道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2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各个运输方式之间不协调,缺乏沟通和衔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设施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物流效率和效益低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沟通和衔接,导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整个运输体系各运输方式之间差距较大,缺少统筹规划,运输结构不合理,不能统筹兼顾,这使得综合的运输体系很难建立起来。
2.2运输路线选择不当,造成浪费运输资源的现象
运输路线选择不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最短运输直达路线的选择不合理,造成了运输速度的下降,这在实际运输过程中比如快递行业中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二是忽略了合理运用转运以降低运输成本这个策略,这也是对运输路线选择不当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这两种表现形式造成了大量运输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物流运输效率,很难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2.3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投入不合理,缺少合作和配合
理论上来讲,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自己的优势和运营体系。但是,在实际中,各种运输组织为了赢得更多利益,导致在很多重要项目中重复投入,如航空、铁路、水路三者重复投入道路运输组织,导致不同程度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应该加强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
2.4运输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运输方式之间制定的制度政策都不尽相同,很难形成一个统筹规划的局面,无法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运输体系,不利于提供完整的产品运输,阻碍了现代物流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完善。这直接对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形成了较大的阻碍,难以在区域物流中心中发挥主导作用,无法实现建设全国物流供应服务体系的目标。
3我国物流运输行业合理发展的对策研究
3.1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针对我国目前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缺少沟通和衔接的弊病,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降低成本,避免恶性竞争,逐步削减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壁垒,构建区域物流系统并逐渐加以完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管道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发展。
3.2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
直达运输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直达运输可以提高运输速度,省却装卸费用,尤其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表现最为突出。除此之外,通过直达运输,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提高运输效率。
3.3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合理减少重复投入
1.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劳动成本、燃料费用、维修保养费用及其他运营费用等。
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无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不受装运量直接影响的费用。
二、物流企业运输成本影响因素
1.物流运输质量。物流企业是专门为货主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物流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物流运输质量与物流运输成本之间一般是成背反关系。
2.物流运输基本设施建设。运输车辆、搬运装卸机械、物流信息设备等基础设施不但在物流运输固定成本中占了重要的分量,而且这些基础设施作为组成部分又将对物流运输系统的实际运作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3.运输人员素质。运输人员的工作方法、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大小。优秀的运输人才将有助于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使物流企业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三、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控制决策
1.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目前常用的运输工具包括汽车、船、飞机、火车、管道等,相应的运输方式有公路、水路、航空、铁路和管道运输五种。这几大主要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其运输成本也有较明显的差异。物流企业在进行选择时,要根据运输货物的自身特点以及时间安排等,通过综合比较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钢铁企业物流是指在钢铁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从向企业供应原、燃料以及辅料,进行钢铁生产与加工直到最后将钢材产品销售给消费企业的整个过程,同时包括对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出来各种的固、液废弃物的回收和重复利用。从物理区域上划分,钢铁企业物流主要包括厂外物流和厂内物流,厂外物流包括厂外原材料的采购运入以及钢铁产成品的运出销售(即入厂物流和出厂物流);厂内物流则包括全部生产物流(即从投入铁矿石、煤炭、废钢等原材料采购入库开始,经卸车、储存、冶炼、轧制及特殊处理等环节,直到形成各种钢材产品销售出厂为止的全过程)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物流。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厂内物流又可分为生产制造物流(辊道、天车、台车等运输以及部分铁水火车运输)和厂内运输物流(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
2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现状与问题
2.1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现状
大型钢铁企业从采购环节的铁矿石、焦炭、废钢,生产环节的烧结矿、生铁、钢坯,到销售环节的钢材以及循环利用物资和废弃物的处理,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物流过程使钢铁企业不得不拿出相当一部分人力物力来处理这些事务。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有独立的物流部门,而这些职能性质相近的物流部门由于物流管理的相对独立,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物流不顺畅和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钢铁企业经营者更加注重工艺装备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而忽视厂内运输物流系统及其管理优化,导致厂内运输物流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虽然部分先进的钢铁企业物流运输已开始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跟踪定位和管理,但大多数钢铁企业仍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较低层次的运作阶段。绝大数钢铁企业是靠纸为媒介来传递信息,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
近年来,大型钢铁企业管理和经营者越来越关注于大型钢铁企业的厂内运输物流运输的管理和发展,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型钢铁企业随着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厂内运输物流系统若不随着改进,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明显不适应,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另一方面,在当前原材料价格高涨、而产品竞争又异常激烈、企业利润走向微薄的新常态下,通过对厂内运输物流系统优化,可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2.2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管理专业化水平低、物资运输效率不高
目前,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参与单位众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资源不能共享,弊端较多。因参与单位多,导致整个物流应有的衔接、协调机能割裂,从而造成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成本提高,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同时,物流系统多环节的活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运作能力差。尽管很多企业开发应用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内部物流管理结构存在问题,业务流程不够优化,物流效益难以得到体现,项目很难发挥其效力[1-2]。
2.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物流调度协同性差
近年来,虽然部分先进企业物流管理已开始采用RFID、条码、GIS、GPS等技术,并建立和使用物流管理系统、库区管理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ERP购销管理系统以及远程计量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但往往企业所建立的各个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传递不畅通,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明显;同时各企业所建立的各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物流调度缺乏协同优化能力,致使物流运输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运输配载,车辆空驶率高,运输效率低。
3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将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企业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实现对物流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通过建立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整个厂内运输物流信息和数据及时、透明的传递和交换,并实现厂内运输物流的集中管控、智能处理,使企业进一步降低物资库存、优化运输路线、减少内部倒运、降低经营成本。
3.1 数字化物流实时跟踪与在线监控
物流实时跟踪与在线监控是物流调度和管理优化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利用RFID、条码、视频、红外感应器、激光定位、GPS/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进行全方位实时跟踪和在线监控,实现物流数字化是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3-5]。
3.2 网络化物流信息传输与动态调度
物流信息的可靠实时传输是物流调度和管理优化的关键。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如WSN无线传感网络、Zigbee、GPRS/3G/4G等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在钢铁企业高温、高振动、强屏蔽等恶劣环境下,实现企业厂内产品库区作业和运输物流跟踪信息与调度指令的实时传输,可对厂内运输物流运输实现动态调度和优化管理,科学合理的进行运输配载,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6]。
3.3 智能化物流协同优化与决策支持
物流运输计划与作业的智能化是物流调度和管理优化的重点。利用物流协同优化与决策支持关键技术,如物流调度计划智能决策模型,实现厂内不同车间、不同运输物资和不同运载工具协调优化调度的同时,与其他信息系统无缝衔接,协同MES、ERP、远程计量系统等其他管理系统作业,从而实现物流的智能化、一体化管控。
4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
4.1 系统架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从“泛在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三个角度对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监控和优化管控。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1.感知层
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车载终端、船舶终端、手持终端、门禁系统、计量系统以及ERP、MES等系统中获取信息,而计量、门禁系统则分别基于RFID、GPS/北斗导航、红外感应器和视频等物联网技术感知信息;
2.网络层
网络层为信息传输层,主要采用包括WSN无线传感网络、3G/4G移动互联网、企业专用网络等网络技术实现监控信息、定位信息、调度信息等监控管理过程中关键信息的传送;
3.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为厂内物流管理应用,包括两个子层:应用支撑子层和厂内物流运输应用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子层包括GIS平台、数据集成平台等,厂内物流运输应用子层包括系统管理、运输需求、运输计划、运输调度、运输实绩、仓库管理、作业监控、物流跟踪等。
4.2 系统功能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围绕物资运输需求、运输计划、运输调度以及物流跟踪和仓储管理等环节,通过促进物流一体化管控、多平台协同化运行和运输智能化管理,实现物流系统高效率、低成本运行。下图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框架。
在运输物流管理过程中,系统首先根据ERP的采购和销售订单信息,同时结合MES和各车间提出的厂内物资运输要求形成相应的物流运输需求。经过汇总处理形成运输计划。根据运输计划,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进行仓储管理和汽车、船舶的运输调度,形成最优调度计划。物流运输过程中,实时监控物流作业并进行物流跟踪,运输完成后形成运输实绩。
以厂内翻运为例,相关车间工作人员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上创建企业内物流运输需求,指定运输方式、起点、终点、有效期、车型、计划用量等信息。物流管控平台运输计划模块综合所有运输需求信息及物资库存信息经汇总优化后形成运输计划,下发给相关运输管理子系统(如智能汽车运输管理子系统等)和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车辆调度人员根据运输计划进行车辆调度确定具体车辆及司机、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物流成本等;同时将运输调度计划发送至相关智能车载终端、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计量系统、门禁系统,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则将运输调度计划下发给相关仓库管理人员手持终端。相关车辆及司机根据接收到的运输调度计划任务进行运输作业,同时相关仓库管理人员则根据运输调度计划安排相应物资的出入库计划。运输作业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车载终端、手持终端及时将作业信息反馈回系统,同时通过GPS和GIS在线跟踪作业车辆。当车辆通过门禁或地磅时,门禁系统根据车辆调度计划放行,并将关键信息反馈回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计量系统则称重后将重量信息加入到车辆调度计划信息中,同时将完整信息反馈回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综合作业监控、物流跟踪以及计量和门禁等关键信息形成车辆运输实绩存档。
4.3 相关子系统
1.智能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
智能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由管理系统仓库管理模块和仓库智能手持终端组成。仓库管理模块功能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盘库管理和移库管理等;仓库智能手持终端功能包括作业任务接收,入库作业、出库作业、盘库作业和系统管理等。管理系统仓库管理模块针对作业计划下发指令任务到相应仓库手持终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入库、出库等作业,作业完成后手持终端将作业完成情况及关键信息反馈回管理系统。
2.智能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
智能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由管理系统车辆管理模块和智能车载终端组成。车辆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车辆调度、车辆跟踪、作业监控和运输实绩等;智能车载终端功能包括运输任务接收、GPS定位、作业实绩和系统管理等。管理系统车辆管理模块针对运输计划下发运输指令任务到相应车辆车载终端,指导司机进行物资运输和计量等作业,作业完成后车载终端将运输作业实绩信息反馈回管理系统,同时运输过程中车载终端将GPS位置信息及时反馈回管理系统,以便管理系统对车辆进行动态跟踪和调度。
3.智能船舶运输管理子系统
智能船舶运输管理子系统由管理系统船舶管理模块和智能船舶终端组成。船舶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船舶调度、船舶跟踪、作业监控和运输实绩等;智能船舶终端功能包括运输任务接收、GPS定位、作业实绩和系统管理等。管理系统船舶管理模块针对运输计划下发运输指令任务到相应船舶终端,指导船舶进行物资运输和装卸船等作业,作业完成后船舶终端将运输和装卸作业实绩信息反馈回管理系统,同时运输过程中船舶终端将GPS位置信息及时反馈回管理系统,以便管理系统对船舶进行动态跟踪和调度。
5 结 论
【中图分类号】F5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01-01
目前的铁路运输,由于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原有的铁路运输优势受到挑战,如何改革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摆在铁路运输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目前铁路运输状况
1.我国铁路物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铁路系统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全部为国有,铁道部负责全国铁路运输的经营与管理,地方铁路局负责所辖在区的铁路运输具体管理事项,整个铁路系统的整合程度低下,使得铁路物流的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有待提高。具体体现在:一是各地方铁路局只负责本辖区的物品、材料和货物运输的管理,而忽视了与之有联系的其他地方铁路局的货物管理,原因是缺乏一种有效的制度对各地方铁路局的责任进行有效划分。二是存在货物运输时间效率低,运输过程的损耗大,运输信息查询困难等问题,不利于企业追踪物流的进展情况。三是铁路系统的国有国营造成电子商务在系统内缺乏通用性,铁路内部信息不愿意与物流的供方与需方实现共享。四是在互联网的运用方面呈现的封闭性和唯一性,使得定价、询价和招标等交易过程流于形式,给企业带来隐形成本。五是铁路运输物流在库存管理方面也有待提高。由于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及零库存管理的现代物流管理要求有较大差距,使得运输资源与运输设备造成巨大的浪费,使铁路运输的物流发展受到限制。六是铁路运输物流的管理落后,周转次数多,不能形成一站式服务效率,物流时间被大量浪费,无形中增大了企业的成本。
2.铁路运输的规模效应与生产效率
目前国内在学术界对铁路运输业的研究与分析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二方面,一是铁路运输管理制度问题,二是铁路运输的改革的方向问题。我国的铁路运输呈垄断经营模式,由铁道部一家对铁路运输系统进行控制。铁路运输没有体现出规模效应。建国以后,我国的铁路建设采取的是国家投资的方针,其他投资主体无缘进入铁路运输市场,民间资本更是被拒之门外,这造成了铁路发展建设的资金不足,出现了严重的负责。铁路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围绕国家的政策展开,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有效满足。而且,高度垄断的铁路运输市场造成铁路物流缺乏竞争力,带来高成本。
铁路运输的垄断经营对铁路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不利于铁路物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目前,打破垄断经营模式已经成为铁路运输系统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和基本共识。打破垄断的方式就是引进民间资本等,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提高铁路物流业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进其市场竞争力。铁路运输系统的行政垄断模式不废除,没有竞争机制,铁路的物流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引进其他投资主体,进行铁路运输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降低运输成本,使得铁路物流业获得持续发展。
二、铁路物流成本优化、管理创新策略
1.构建职责明确的采供管理机制
由铁道部实行统一管理,地方铁路局实施具体负责的管理模式,使得物资运输由一个铁路局进行接受,而可能是其他铁路局进行交货,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职责不清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对采供职责进行管理制度上的明确,并形成一种规范的程序,使得各地方铁路局在营动与管理中达到规范和高效率。负责对货物接受的地方铁路局的职责,应是对货物进行确认,中间途经的铁路局职责是负责安全护送、提供道路信息的建议,在检修时进行货物查验,负责收货的地方铁路局的职责是将货物交付并将处理隋况统一上报。在整个流程中,铁道部对整体流程进行调控,地方铁路局明确各自的职责,这样可有效防止相互推诱扯皮的现象。
2.构建高科技的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是新兴的高效市场交易网络解决方案,同时也是现代物流所必备的基础硬件之一。铁路物流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引进电子商务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举措之一。将电子商务平台同其他物流方实行网张互联,使得发货方与接收方实时掌握货物的运行动态信息,其中包括物流所处地点、到达时间等信息。网络联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建立铁道部内部局域网,提供出包括部分不宜公开的信息在内的内部信息与交流等,二是同互联网相连接,进行货物信息与咨询。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可使企业减少其库存,实现零库存,从而将更多的资金运用于生产、销售和研发领域,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最终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总而言之,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有效提高铁路的物流的运行效率。
3.实行零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对物流企业而言有着巨大潜力可挖,铁路物流业作为一个垄断性的机构,其物流库存的控制好坏对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库存的减少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而且,铁路物流实现零库存管理也将提高社会整体物资周转效率,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零库存管理的条件是有稳固的供应方与需求方,否则,物流系统难以得到有效利用。所以,铁路物流应与一些大型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进行战略性的布局,为实现零库存管理创造出基础条件。
4.构建有效的应急机制
物流企业在运营中遇到突发事件是难以避免的,这些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事件。铁路物流管理要做到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不影响铁路物流整体战略的发展。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应急机制就是要做到及时对物资储备进行调动,完成抗灾救灾任务,抢修铁路任务、保证物流正常运行,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保证整个物流过程的有序运行。
5.改善铁路运输成本
目前我国物流运输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运输不仅是物流的重要职能之一,同时运输贯穿于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这一过程中,各个节点之间物质实体的联系也是运输,运输不仅横贯了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且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将上游和下游的企业联结起来。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和综合运输的优势,推行合理运输,对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物流运输业也随之发展。但与国外物流运输发展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物流运输配送准时率低。
我国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由于大部分物流企业未能较好处理中心仓库与销售网点的布局,加大运输难度,导致物流运输准时率偏低。由于较低的运输配送准时率,延长了货物在途时间,降低企业货物周转速度,增加企业库存,降低企业资金周转,从而提高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企业与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二)物流运输业务货损货差率高。
企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所使用的物流设备,特别是包装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导致货损率与车辆积载率低。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我国物流货损率为2.5%左右,是沃尔玛商品配送损耗率1.1%的2倍左右。由于较高的货物货损率,造成极大的企业与社会资源浪费。
(三)物流运输业务空驶率高、积载率低。
因我国在物流运输方面,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信息管理分散,各部门采用局部的计算机管理,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物流职能部门很难收集各部门信息,不能及时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调整运输计划,并向各地区的物流部门传送信息,以及企业缺乏高效的车辆装车的调度和指挥系统,导致运输车辆的空驶率偏高。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我国物流运输车辆的空驶率达37%;某些专门运送特种货物的专用车辆,如专门运送商品汽车的汽车物流车辆,其空驶率高达39%。汽车空驶行程完全是消耗性生产过程,车辆的空驶行程越少,车辆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运输成本就越低。因此,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努力减少车辆空驶行程,提高车辆利用率。
二、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我国物流运输业务存在的问题,要提高物流运输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开展共同配送。
大多数运输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能力有限,经营线路选择上有明确的地域痕迹,往往只选择一条或几条经营线路。跨线超出其业务范围时,则需承运公司单独运送或假手与别家运输公司。单独运送,选择本不熟悉的路线,成本、风险均难以控制;假手与别家,涉及中途货物的转手,二次装卸搬运,生成不合理劳动,消耗人力、精力,增加成本,削减利润。随着运输设施的不断发展,运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远距离运输线路节点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成为可能。连通彼此经营线路,实现信息交换;共用硬件设施,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设备设施“重置率”。既降低了运输公司运营成本,又扩展了业务范围。是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可行之选。
(二)实施多式联运。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货物越来越多,这种方式与传统运输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其一,能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多式联运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货损、货差事故、货物灭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全程运输由专业人员组织,可做到各环节与各运输工具之间衔接紧凑、中转及时、停留时间短、货物的运达速度大大提高,有效提高了运输质量,保证了货物安全、及时、准确、快速运抵目的地。其二,实现了统一化、简单化。由于货主只需办理一次委托合同,投保一次,其余一切运输事务均由联运经营者负责处理,而一旦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货物的损害风险皆由联运经营者负责。第三,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利润。多式联运经营者一般与业务相关企业都有长期合作协议,可以得到更优惠的运价。再者,通过对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和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都可以降低全程运输成本,提高利润。
(三)建立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
建立高效快捷的运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方的成本,同时还为其生产提供了理性预期,也使得销货方达到“最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的状态,减少库存积压。如沃尔玛快速的供货系统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每周补货两次,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由于快捷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转,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可以比同行业低2%-3%,奠定了沃尔玛全年低价策略的坚实基础。沃尔玛正是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实现了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都变得高效有序,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从而达到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
三、结语
我国物流运输业起步较晚,相对国外发展水平,还明显落后。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这对我国物流运输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我国应加快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树立现代化物流运输管理的观念,重视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管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物流运输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使我国的物流业蒸蒸日上。
在国内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要大力地加快推动铁路现代化建设,优化完善铁路运输组织方式,提高铁路运输效率,这样才能够突出铁路物流在国内交通体系中的作用,实现物流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区域企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一、铁路物流市场环境分析
(一)铁路物流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的发展,社会上信息技术被应用到物流行业,逐步推动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而且国内电子商务和生产制造产业发展都带动了物流业发展。因此,国内各个行业和社会消费者都对物流的需求逐步提高[1]。
(二)铁路物流面临的竞争力
国内物流业发展,在物流业有空运、铁路和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铁路相比水路价格偏高,但是铁路辐射的范围更广,运力更大,运输更加便捷,铁路可以实现连接不同城市的目的。铁路物流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物流的运费偏低,而且环保性更强,安全性更高,但是在铁路物流过程中,不具备装载卸货功能,造成铁路物流比公路竞争力较低[2]。
二、铁路物流组织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铁路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国内的铁路物流系统相对比较独立而且分散,不能够实现运输数据信息的集成,也未能够建立铁路物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铁路物流信息与外部的社会信息系统兼容度较低,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无法实现对货物运输全过程的追踪。
(二)无缝衔接能力偏低
铁路物流的运营模式、标准和业务的流程及系统和自动设施,都不能实现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无缝衔接,在运输最后的1公里方面,与物流园、海港港口都不能够实行完全的连接。在最后1公里的配送运输方面存在运输短板,这就严重影响了国内交通体系的搭建。
(三)缺乏整合运力资源的能力
近几年,国内的铁路物流承担着大宗货物运输的重任,然而在国内部分区域内仍然缺乏必要的货物装卸站,以及缺乏铁路物流的编组站,导致一部分区域的铁路物流能力比较紧张,缺乏完善货运物流设备。在运输装备的方面,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偏低,而且部分运输的线路与地方货源距离比较远,这就会造成物流孤岛的问题。
(四)有待提升的运输组织效率
铁路物流在许多的运输环节上缺乏必要的监管,在货物运输到场站时,配送不及时,出现一些火车列车的晚点问题。另外,在运输组织管控方面,缺乏完善的调度指挥体系,影响到铁路物流效率的提升[3]。
(五)铁路物流服务不能够满足市场需要铁路物流产品服务满足外部市场需要,当前国内的铁路物流服务还不能够根据外界物流市场需求,来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导致铁路物流服务缺少订制能力。市场需要集中化运输,以及实现快运运输及全程物流服务,这会影响到铁路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三、铁路物流服务创新和组织管理的创新
(一)铁路物流服务的创新
(1)集装化运输。在整个物流市场发展角度上分析,铁路物流需要尽快地推动转型升级来面对货物集装化服务需求,大力地拓展铁路集装箱运输。优化铁路物流组织,实现服务的创新,使物流更加灵活高效。铁路要能够满足社会的电子产品、药品等各类高价值物品的运输需要,在防磨垫和运输商务等各个细节上做好优化创新,加大新型运输服务的研究,这样才能够实现运输集中化。另外,也能够进一步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利用铁路大运量的优势参与社会的物流市场竞争,降低服务价格,进而使铁路物流的竞争优势得以体现[4]。(2)全程物流。保证物流供应链和生产运作业务流程同步优化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之处,通过运用全程物流服务产品,可以显著地推动铁路物流的创新升级,加快推动铁路物流的转型发展。站在整个物流运作链条上,促进铁路物流服务的创新,加大铁路物流服务的营销,并建立铁路物流的信息系统,实现铁路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衔接,为客户们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将客户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各类物流需求集中打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物流服务。(3)大宗货物运输。国内有大量的港口、煤矿,这些对大宗货物运输需求量较大,而且,需要通过铁路物流工具来实现货物的周转。在铁路物流方面,要开设直达的班列,并确保准时到达,有固定的车次和运输周期。在运输时,还要进一步与客户做好协调对接,在运输大宗货物时,尽量地缩短运输中间环节,才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整体的运输成本,为客户带来更大的服务价值。
(二)铁路物流组织管理创新
(1)优化配置运力资源。对铁路物流各类运输资源、运输网络要做好优化整合,系统规划,打造国内大物流运输体系。搭建铁路物流的基础设施系统,实现配置铁路运力资源,保证运输组织更加高效畅通。重点关注物流枢纽和铁路物流通道的科学规划,加大推动枢纽的改造,优先电气化的建设,进一步增强货运站的自动化运作水平。优化完善电气的配套设施,加快推动普速公路的建设,另外要优化运输网络。针对货运站等相关的一体化建设,要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在铁路物流时,要扩大运输网络,连接社会物流系统,积极地推动社会物流与铁路、场站资源的衔接,并使铁路网络能够与企业政府和港口相对接,实现无缝的衔接,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减少运输物流成本,而且也能够满足客户对物流的需要。物流场站的建设属于物流的节点,因而,就应该根据现代物流的建设规范来合理地规划设计。在场站内,要融入加工配送装卸等各类物流功能,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使新平台能够实现与社会企业、城市物流的融合,加快推动国内重要节点城市、港区、大路桥等区域的衔接。(2)加快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铁路物流的转型,建立信息系统平台,集成大数据、物联网来构建信息平台。通过利用互联网推动铁路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建立铁路物流信息平台,还要建立数据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不断完善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将市场导向作用发挥出来,在铁路物流的运输组织中,显示物流产品品牌,要对运输的组织做好进一步拓宽,建立物流调度平台,并形成科学的物流调度指挥体系,创新铁路物流的组织模式。
(三)改革收费管理模式
近年来,物流市场化程度提升,各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力度加强,要想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要提升物流运输服务水平,降低服务价格。在铁路物流方面,要改变过去的收费方式,明确收费标准,要对铁路货运和铁路物流等相关的服务价格做好一致的梳理,并形成标准化、一致化的货运物流服务收费标准项目。优化简化物流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要建成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收费的常规要求,能够实现推动在线交易。加快推动铁路货运价格体系的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形成良性的循环,并实现对运输成本的明确。定价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确定目标市场,权衡竞争对手的价格,明确运输成本的各类竞争要素,同时还要赋予铁路物流企业相应的价格调整自主权,开展合理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促进利润向最大化方向发展。
(四)优化物流运输模式
货物在受理装车之后,需要开展货物的运输,铁路物流企业要根据外部物流市场消费者需要,组织货物周转。对各类机车车辆铁路设备资源合理利用,减少车辆的停站时间,压缩铁路车辆周转时间,要避免出现空车行驶。运输人员加强指挥调度能力的提升,充分地利用铁路物流资源。另外,伴随着国内铁路货运市场的发展,给货运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运输企业就要根据物流市场发展需要,推出更丰富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市场的需要。结合市场发展需要来变革物流运营模式,创新商业模式,以便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保持铁路公司能够实现市场化改革,加快经营模式的变革。铁路公司借鉴国外的优秀企业运营方式,来变革内部运营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更多增值服务。
(五)建立现代化的物流调动平台
物流运输工程项目施工的预算管理工作是物流运输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与控制,才能提高项目预算管理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一、物流运输工程施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物流运输工程施工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实施计划管理、施工管理、财务管理与技术管理的基础,是协调施工过程各项工作流程的关键。它是物流运输工程施工企业监督施工成本使用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企业资金整合与安排的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物流运输工程施工预算管理才能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利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也只有通过科学的物流运输工程施工预算管理才能调动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现代物流运输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促进作用,以施工预算管理为基础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物流运输工程施工中必须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才能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成本控制是企业预算控制的核心内容。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与控制,必须以成本预算为重点,注重把握好以两个环节:
1.必须坚持预算控制的刚性要求。预算管理的实质,是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围绕企业目标而展开。因此,预算方案一旦形成就应当具有最高的约束力,不经过一定程序,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变更预算方案,各部门、各环节都必须服从预算。只有紧紧围绕预算方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有序进行,企业目标才能按期兑现。同时,预算一旦形成,责任也就形成,责任预算是实行部门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企业对项目部,要挂钩责任预算落实情况,实行量化考核,与项目部费用清算紧密挂钩;项目部对各岗位,也要挂钩各岗位责任成本执行情况,与员工个人分配紧密挂钩。通过两级考核,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跟踪的预算管理与控制体系。
2.必须形成有效的动态运行机制。从预算角度讲,企业的内设机构分两类:一类是预算管理机构,一类是预算执行机构。作为预算管理机构,财务、审计部门应当根据预算方案,加强跟踪管理。重点围绕资金运用和成本管理,及时掌握和监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控制超预算开支等现象,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和纪律。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好监管职能,确保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作为预算执行机构,项目部应当按照企业预算的具体要求,以月度或者季度为周期,编制滚动预算,建立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每季经济活动分析会等例会制度。同时,项目部也要与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及时对接,通过资金集中调度等方式,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三、责任成本也在物流运输项目施工预算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责任成本是责任者可以控制住的那部分成本,可控成本具有三个特点:可以预计。在任何一个责任中心,可控成本必须是能够预先可知的。如物流运输工程的隧道衬砌工序,根据需要,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是必然要发生的,这几项费用属于承担该工序的责任中心可以预计的费用,不可预见的成本费用不能由该责任中心承担和控制;可以控制。在前述隧道衬砌工序中,人工费的支出可以通过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加以控制。材料费可以通过加强采购和领用环节进行控制和降低。机械费可以通过提高衬砌台车的使用效率进行控制和降低;可以计量。在前述隧道衬砌工序中,当期实际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可以通过事先确定的工日责任单价、材料单价和机械台班单价与实际耗用的工日、材料数量和台班数量分别计算得出。责任成本方法是通过明确每个职工的可控责任成本目标而达到对每项生产要素进行成本控制以最终导致项目总成本得以控制的方法。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团队应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项目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质量保证措施的履行情况、现场文明施工情况、环水保措施的执行情况、机械设备、材料物资管理情况,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提供管理建议,纠正偏差,并及时反馈。
四、物流运输工程施工中加强工程预算管理的具体策略分析
随着物流运输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企业大多已经采取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建筑工程预决算控制方法。
1.加强工程预算的统筹管理。同一个工程项目,相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不同参与主体而言。对工程预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一定区别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实践证明,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单纯片面地强调某一参与主体的利益不利于工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因此,物流运输施工企业应发挥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改变以往不同参与主体的孤立性、对立性,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将限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及成本降低有机地结合起来。
2.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工程预算定额体系。针对物流运输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物流运输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套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工程造价失控的问题。
五、结语
预算管理可以全面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基础。因此,做为物流运输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管理与控制的力度,坚持管理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紧紧依靠广大员工,实行面向全员、全过程的有效预算管理,才能有效地规范企业建设施工中的活动,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才能确保企业沿着有序可控的轨道健康发展。
2重大件物流运输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运输技术分析
从当前重大件物流运输的具体过程来看,对于重大件的运输,目前物流行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措施和方法,其运输技术也相对成熟,重大件物流运输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运输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尽可能选用大型平板车等专用车辆。无论是在公路运输中还是在重大件的转运过程中,大型平板车都是必不可少的。结合当前重大件运输过程,大型平板车在重大件的运输和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重大件运输的重要工具和补充,对提高重大件运输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②承重面不大的笨重货物,为使其重量均匀分布,需将货物安置在纵横垫木上,或相当于起垫木作用的设备上。考虑到重大件的自身特点,以及其重量较大的现实,为了保证重大件在运输中不对运输车辆造成永久伤害,通常会在运输过程中在重大件底部增加垫板或者垫木,确保重大件在运输过程中满足运输要求,减少对运输车辆和运输设备的伤害。③货物的重心应尽量置于车底板纵、横中心线的垂直线上。
由于重大件重量大尺寸大,因此在重大件运输中的位置摆放方面,应将货物的中心放在车底板的中心上,这样才能保证重大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偏斜,最大程度的保证重大件的运输安全,满足重大件运输需要,解决重大件的运输位置问题。④重车的重心高度应有一定限制,如果重心偏高,除应进行装载加固外,还应采取配重措施以降低重心高度,并明显标注重心位置。在重大件运输过程中,除了要对货物的重量和重心进行了解之外,还要对运输车辆的重心及高度有全面了解,保证运输车辆能够满足重大件运输要求,提高重大件的运输效果,满足重大件的运输需要,确保重大件运输满足实际需要。⑤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受力情况复杂,包括纵向惯性力、横向离心力、铅重冲击力、其他作用力(重大件货物承受的坡道阻力、迎风阻力、倒风阻力)等。考虑到重大件的实际运输难度,在重大件的运输过程中,必须要对重大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只有根据重大件的受力情况采取具体的加固措施,才能保证重大件运输安全性得到全面提高,满足重大件运输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