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5 12:44: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轮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们分别在业务部、海铁联运中心、智能调度中心、港联捷、海运中心、客服中心、计费中心、保税和跨境以及查验分拨中心和冷链十个部门分别学习一天。虽然说是10个部门,但是在业务上,内容上,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十个子公司。因为每个中心部门又会分为几个业务或者综合部门。
业务部,有十四个主营业务。第一个,无车承运,业务操作单位属于港运泰,智能调度中心,主要是整合集装箱,油品,以及矿石等大宗干散货运输市场。第二个,全程物流,青港物流作为现代综合物流,布局全码头的衍生产业。全程物流主要提供码头装卸,船代货代运输全称综合。第三个,内陆港贸易,一多式联运,完善内陆港的布局板块,海铁联运箱量不断增长。第四个,贸易金融,除了传统物流运输服务,青港物流也把物流金融增值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发展。第五个,场站,场站可以说是青岛港的特色所在,将传统场站打造为信息化,智能化场站。现阶段的场站有,港联捷,港联欣,港联荣,港联华等等。第六个,仓储,比如说,保税中心,冷链中心。总共十八座专业仓库。第七个,电商,跨境电商的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报关报检,分拣查验,仓储备货等一站式的综合性跨境电商服务。第八个,危险品板块,危险品管理中心,作为业务操作中心,提供进出口危险货物集装箱整箱存储,订舱货运,报关报检,箱体检验等业务。危险品作为进口物品的重点检查对象,实行军事化管理,保障万无一失。第九个,查验,查验分拨中心为主要操作单位,主要是配合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还有海关查验,固废查验。
除此之外,还有客户服务中心,设备租赁,整车,航运平台业务,以及修租箱业务,总共十四项。业务部的学习中,只是大概的对青港物流的业务有了了解,再各个部门的学习中,加深了对业务的理解。
班组长轮训班个人工作总结
近段时间,我参加了班组长轮训班,在短暂的培训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线学习时每天准时到课堂听领导、作家、教授讲课,收获颇多。在线学习的课程精彩纷呈,深入浅出,课课都是大餐,味道好,营养更好。让我好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
培训学习提高了思维能力,改进了工作方法。通过深入学习初心引领新征程 使命铸就工匠魂、优秀团队建设、班组长角色认知,深深感悟到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充分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加强职工教育的同时,凡要求职工做到的,凡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我都要带好头自己先做到,要用自己一身正气的良好形象,成为党员的标杆,职工群众的榜样。
打铁必须自身硬,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这次培训,进一步拓宽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思路,使我充分认识到,要不断增强目标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岗位积极履职尽责,促进物业工作上新台阶,服务保效创效大局。通过学习知识,提高素养。这次培训,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把握了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领会,增强了理论修养和职业素养,增强了干好物业工作的信心,同时也对我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大有帮助。促进交流,收获友谊。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我能够主动切磋,取长补短,积极交流,共同促进,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形成了团结活泼、互帮互学的浓厚学习氛围。我是个表达能力差,有时候想的很多,说出来的很少,这是我的短板,我被其他班长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深深唤醒,认真思考自己的短板,同时看到了相比之下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争取有所突破吧。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们要走出去,向兄弟单位多学习、交流。长期蜗居只能是井底之蛙,要走出去接受、学习新事物,培养自己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头脑。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不断更新,不断超越,不断成长,蓄势待发。工作中改变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提高自身履职能力,提升自身水平。
1.高等数学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1)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基础,接受能力,专业需求),讲授内容(广度,深度,后继课的需要)。
(2)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如何吃透教材,结合其他资料,整合出自己的讲稿。
(4)课堂中如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作业的批阅与监控。
(5)一堂成功的课的评价标准。
(6)知识点、方法、计算、证明、应用问题之间的比例。
(7) 讲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如何平衡(仍受课时的限制)。
(8)高等数学知识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
(9)各部分内容的调整与重新组合。
2.极限形式化语言要不要讲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要求,选择讲与不讲和讲的程度,但可以通过几何的图形,直观的表述介绍一下,讲清语言表述的本质,最后给出严格的形式化语言,让学生见识一下也好。但不能过分的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精神实质才是关键。对于工科类学生主要是极限思想、严密逻辑思维的熏陶,能理解书上的证明,即可,不必要求会用定义证明极限。对于艺术、体育、法学等文科专业,只需要理解描述性定义就可以了。
3.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
这是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数学建模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又能培养应用和创新能力,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素材和途径。因此,数学建模应该加强。但最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好的典型例子,从问题的引入,问题的分析,抽象和变量的选定,到模型的建立、求解,回到原问题中去检验分析等。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老师最好提前将问题公布给学生,老师主要的精力放在问题的分析上,等到有了基本的训练,可进一步介绍数学建模、数学试验、数学软件等。比较好的几个地方是:极限的几何刻画,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近似计算,图形的面积,logistic mapping 等。另外,对于基础好,感兴趣的学生可采取兴趣小组,课外讨论班的形式,进行强化。但这部分不是高数的主题,因此要适度,并留有余地。基本原则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关于多媒体的使用
一、前言
百色银海铝业内部局域网于2002年建成,供电、组装、空压站3个循环水站并配套3套独立软件系统,各个站库均已实现自动化。但由于空站软、硬件系统无法使用和另外两个系统都是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来实施,没有形成系统的平台。生产数据只有供电循环水系统形成共享机制,其它系统在纵向上的应用也限制在本站库内,没有形成分级共享机制。
二、系统设计目标
为满足生产监控信息化的需要,建设总循环水监测系统统一平台,按照“生产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等,将工业控制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于本系统,建成一个以工业以太网为基础的集工业生产集中监测统一的指挥平台。对整个循环水统一的管理、调度和远程监测,生产监控系统完成所有站场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档。提供一个信息准确、查询便捷、管理高效、美观实用的信息管理平台。
总循环水监测系统软件实现的内容有:稳定、可靠、安全地对生产全过程实施监测,包括实时设备参数和数据;建立总循环水系统,OA用户通过此系统查看生产数据,同时在用户权限范围内通过网络设置、修改和查看数据;建立基于浏览器的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监测所有生产数据;实现生产业务管理数据和质量检验管理数据输入、查询和分析、输出,输出形式支持表格和图形输出,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具有向下兼容已有系统的软件构架,便于实时监测已有监测系统的数据,并为未来扩展预留软件接口。
三、系统设计原则
建设总循环水监测系统是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管理,通过ADAM采集模块和组态王及PLC技术对已有的供电、组装循环水实施信号量采集和自主研发空压站站点系统软件,并集中监视和统一调度,为决策提供辅助信息。要实现上述功能,必须建立对全企业监测、分析和管理一体化的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大型开放式系统,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水平和安全水平,实现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一)安全性原则:系统对外通过硬件防火墙确保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系统按照独立事务原则设置权限,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用户密码采用MD5算法加密,该加密算法不可逆,如果用户遗忘密码,只能由系统管理员重新设置;系统数据库服务器采用RAID-1 磁盘阵列,实现数据双通道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
(二)先进性原则: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先进的asp+组态王技术,能构建一个快速响应,数据刷新时无闪烁的浏览器页面,有针对性的解决数据交互时,浏览器页面闪烁的问题,为信息及交互奠定基础。
(三)实用性原则:系统充分考虑用户的业务需求,按照用户的运作模式,实现监测信息的收集、处理、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提高调度管理信息化水平。各种生产设备运行的信息全部传输到信息化总循环水监测系统,便于生产调度人员对全矿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调度。
(四)复用性与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软件设计采用三层结构,分层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用户表示层包括人机界面的所有表单和组件;业务逻辑层包括所有业务规则和逻辑;数据访问层包括对数据库的所有交互。系统软件的分层模块化结构,使各个功能模块的耦合度降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应用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五)标准性原则:总循环水监测系统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符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在符合通用标准的前提下,提供各种层次的尽可能多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接口,实现子系统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
四、系统技术实现
(一)系统软件结构
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软件系统采用B/S、C/S结构,其特点如下:
B/S架构是一种灵活的模式,部署简便,只需安装配置一组服务器,其它的终端只要有浏览器就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其它手段访问服务器,进行业务应用操作。这样对项目实施的成本和周期的控制很有效用。企业用户不需要再对客户终端一一维护,技术问题、版本更新、数据效验等都只需要在服务器端由系统管理员来统一维护,这样用户操作员可以集中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总循环水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平台采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 8,编程语言为asp。系统的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C/S架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空压站采用C/S模式,开发平台采用组态王和基于组态王编程软件。系统的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二)实现方案
业界通用的空压站循环水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状态显示采用组态软件实现,优点是编程简单、响应速度快,缺点是界面不友好、有授权限制,一般只能在安装授权的机器上运行,限制了用户的使用范围。现在有些组态软件提供了B/S结构的监控系统,但是这种系统依然有用户数量的限制。总循环水监测采用先进的asp技术,使用IE浏览器访问数据库中的实时数据、状态值,完全没有用户数量的限制。用户界面真实再现现场场景。客户端IE浏览器采用AJAX、CSS、DOM技术,实现实时数据、状态异步更新,界面显示数据和底层实时数据的延时小于2秒,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视觉感觉。
(三)关键技术
为进一步落实贯彻落实我省“企业主体、产业布局、工程模式、集成推进”的科技工作新思路,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试点示范,今天在这里召开现代农业试点项目专家咨询论证会。省科技厅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邀请了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对项目进行高规格的咨询论证,厅党组书记、厅长同志在百忙之中到会。
现在我对参加论证会的各位专家、试点项目所在市县领导、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领导、龙头企业负责人作一介绍:
参加这次会议的论证专家有: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院士、教授,副组长西南大学院士、教授,副组长省科技顾问团副主任,大学教授,科技部农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会长、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副所长、研究员。
参加这次会议的项目所在市县领导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同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同志,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副书记同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同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同志。
承担项目的科研院所领导有: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授,党委副书记教授,副校长教授;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副院长研究员;省畜科院院长研究员;省农机院院长研究员;成都大学教授;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
参加本次论证会龙头企业负责人有:省农牧有限公司、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市牧业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的4位董事长,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集团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和技术部经理,食品有限公司和县有限公司的2名副总经理。
欢迎大家到会!
这次会议的时间为半天。会议议程主要有三项:一是厅党组书记、厅长同志讲话;二是试点项目汇报及专家咨询;三是会议小结。
首先,请厅党组书记、厅长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二项议程,试点项目汇报及专家咨询。每个项目发言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下面请专家组组长院士主持本次咨询论证。
……
感谢各位专家的辛勤劳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三项议程,由我代表省科技厅做会议小结。
今天的论证会安排紧凑、富有成效,不仅是试点项目的论证会,更是项目的咨询会,也是下一步全面启动项目的工作会。借此机会,我就开展我省现代农业试点项目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是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由诸多的要素组成的,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它的内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发展生产,核心是建立现代农业,支撑是科技,落脚是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对于实现我省从资源消耗型、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作用。今天,在这里咨询论证的两个试点项目是对现代农业的系统集成和先导示范,为此各试点项目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水平。
二是要抓紧修改完善实施方案。今天我们在这里高规格的召开现代农业试点项目专家咨询论证会,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完善试点项目实施方 案。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高屋建瓴,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意见和建议非常具体和富有针对性,各试点项目一定要针对专家评审意见中提到的问题和不足,抓紧修改、完善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充分体现科技围绕产业的发展动向,按照工程模式设计好项目,在试点项目中把农业科技的攻关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一体化工程设计,围绕产业链,构建技术链,重点突破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
三是建立项目实施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科技与经济存在脱节,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必须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推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现和技术联盟,实现科技项目由单兵种作战向多兵种、团队化协同作战的转变,实现科技资源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的转变,实现科技投入产出由小投入、小产出向大投入、大产出的转变,实现科技工作由部门“小科技”向社会“大科技”的转变。项目的实施必须要依托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必须要依托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起我省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了地方本科高校急需研究的课题。那么要想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就必须注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还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参与。特别是在该行业多个岗位中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非常有利于人才结构的培养。
一、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个实践教学项目中,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岗位需求及职业规划,设计相应的实践岗位,而这些岗位的制定必须是符合人才需求及企业的发展需要,并针对每一个岗位设计制定相应培养计划及实践方案。而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在相应岗位进行实践,指导教师根据培养计划进行指导。
从分岗轮训的实践教学形式不难看出,它是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升华,是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传统实践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活动的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特征,而分岗轮训实践教学除上述特征外,还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规划,最终促进学生的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对程中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研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基础
(一)学院的政策支持
重庆工程学院建校以来一直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建校多年一直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多方探索与实践,曾经的提出“一系一公司”对“产教集合、校企合作”,做了较好的实践,现在重庆工程学院为了更好开展实践教学设立工程训练中心,而每一个二级院系也都设有该部门。学院还大力建设各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室,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二)实训平台
重庆工程学院这些年来大力建设实验室、实训室,而我专业的实训平台――呼叫中心运行平台,是学院规模最大、设施配套最全的实训室。有4间客户服务实训室,可同时容纳360名实训学生,同时还配有培训室一间,可容纳120人。每间培训室都配有90台套客服专用耳麦、联想瘦身机。同时还有价值百万元的企业级服务器2台。这些硬件设施都有利的保障的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项目的引进
重庆工程学院呼叫中心行业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和重庆市多加大型呼叫中心都有合作关系,如总部在香港的广州电盈综合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永川分公司、美音信息服务技术有限公司、先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还有一些中型企业,项目涵盖了移动通信、保险销售等呼入与呼出多种类型。而我专业结合现有的实训场地及自身特点,选择了外呼业务为主呼入为辅的实践项目。
(四)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
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指导教师。因为指导教师贯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培养的怎么样,能不能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目的,都取决的指导教师,所以指导教师一定要有责任心、要有行业知识及技能。指导教师只有懂行才会根据行业的需求培养学生。
在指导教师的选择上我们非常慎重,选择既有责任心的同时还要具有实践教学经验,还有具有一定行业经验,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五)对口的专业
本实训平台除了满足呼叫中心客服专业以外,还可以满足市场营销专业电话营销方面的实训、电子商务专业中的模块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岗位分析、薪酬管理、招聘与培训等多个模块进行实践教学任务,所以这个实训平台运用非常广泛。
广泛的运用,参加实践教学额学生比较多,可以根据情况分散进行实践教学,比如有的专业安排在上学期,有的专业安排在下学期,这样保证了全年都有人在做实践项目,保证的项目运行的稳定性,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三、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一)岗位实践与模块化教学
根据呼叫中心行业特点设计多个岗位,如客户服务代表、排班师、质检师、培训师、数据分析师、班组长。
根据这些岗位的设定,专业指导教师要完成对各个岗位培训计划的设计还有实施,制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具有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实践教学还有指导工作。
分岗轮训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担任过那些岗位,掌握了哪些技能,根据情况进行查缺补漏。
(二)主题式任务驱动
根据岗位的设定及实施情况设置相关的主题任务,比如设置服务之星、质检之星、优秀班组长,优秀培训师,以此为主题,让学生在分岗轮训实践教学中积极学习各岗位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培养的目的
(三)兴趣激发式――活动方案
根据行业的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如脚本大赛、客服技能大赛、优秀团队竞赛、优秀学生参观大型企业等,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要想很好的开展实践教学还需要具备多个条件,要有政策的支持、要有实训室、要有适合的项目、要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培训方案。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还会存在一些的问题,特别是不同岗位的实践时间,应该多久适合,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总结适合本专业的时间表。
总之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是传统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是促进实践教学满足地方应用型本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金立军.实岗轮训教学法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0年13期
[2]马永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09期
[3]祝开颜.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12期
地方海事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影响,人员素质和基础管理薄弱,安全监控体系尚不完善,与部直属海事机构和沿海发达省市海事管理机构存在较大差距。如何缩小地方海事和直属海事的差距,巩固和加强全国一体化海事监管体制,成为摆在全体海事人面前的共同难题。
2007年,全国海事工作会议正式倡议提出“三个一”理念,迅速赢得了各方共识,在全国海事生根发芽、深入人心。
如何强化地方海事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地方海事队伍的业务水平?如何把握部海事局“三个一”战略和人才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所有的问题全部指向一个答案:海事发展,人才先行。
对于人才需求,除了依靠引进,更重要的是针对全体人员实施教育培训,提升地方海事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在“三个一”战略的指导下,部海事启动了多项大型培训,如开展全国地方船检五年轮训和地方海事业务骨干培训等。仅广东培训中心一家,对地方海事的培训规模已逾千人次。
单个业务培训的发展和突破,带动了对地方海事培训的全面推进。想要提高地方海事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水上安全监管需要的人才队伍,必须开展具有综合性内容的系统化培训。至此,一次全国地方海事全员轮训酝酿已久,呼之欲出。
2011年全国海事工作会议上,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陈爱平正式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对地方海事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全国地方海事五年轮训终于尘埃落定。
十年砺剑,培训中心临阵受命
自2003年成立以来,广东培训中心充分依靠广东海事局的人才、物质资源,借助社会培训力量,已经逐步建立起相应的培训基地、教材体系和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完成部海事局和广东海事局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数以千计,还承担了大量兄弟海事局委托的培训任务,并逐渐成为部海事局和广东局人才工程的智库和教育培训专家。
广东培训中心进入高层视野绝非偶然。经过慎重考虑,部海事局决定将全国地方海事五年轮训项目的全面筹划、教研工作、教材审定、组建师资、培训评估等研究任务都交由广东培训中心具体实施,为实施这个重要的培训项目做出范本。
广东培训中心临阵受命,在地方海事五年轮训课题的每个节点上,都留下了足迹。2011年11月,“全国地方海事五年轮训课题”立项,广东培训中心作为骨干力量前往北京参与研究;2011年12月,派员参加部海事局调研工作组,面向全国地方海事开展调研;2012年1月至2月,三次召开大纲编写会,组织地方海事局的专家和广东局的专业力量实施培训大纲编写;2012年3月,协助部海事局在北戴河举办地方海事五年轮训师资培训班,108位理论基础扎实、海事经验丰富的专家师资队伍由此组建;2012年4月至10月,组织专家进行教材编写,历经三次修订,推出了五十多万字的,国内首部针对全国地方海事执法人员的系统培训教材。
“《教材》充分体现了现代海事管理的发展和趋势,介绍了海事管理的先进经验,对地方海事全力实现科学发展有积极的、现实的引导作用。”专家评审组组长屠小宁在课题评审意见上写下这样的句子,“地方海事五年轮训课题”宣告圆满结题。
运筹帷幄,彰显广东培训特色
按照部海事局关于“五年轮训”的统一部署,自2012年4月起,广东培训中心承办的全国地方海事机构负责人培训已有8期之多,累计培训地方海事的负责人350人次。
高标准、高规格的师资选择,是广东培训特色的品质保证。全国地方海事“五年轮训”的师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有入选部局师资的四川、贵州、天津和湖北等省份的地方海事局专家,有广东局相关领域的专家,还有广东地方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名师。
名师荟萃,灿如星汉。老师们用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渊博宽广的学识,在地方海事“五年轮训”的讲台上诠释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广东局老师的《海事管理概述》广受好评,广东局黄文清老师的《船舶检验与管理》授课幽默风趣;湖南省地方海事局陈晓安老师讲授的《水上水下活动管理》,立足于实践,通过实际案例阐述说明,易于理解。
广东培训中心还在培训中推行以个体参与、亲身体验为特征的体验式教学,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和反馈。体验式教学逐渐成为广东培训的重要特色。
拓展训练是一类以学员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不仅仅着眼于提高学员的认知,而且着眼于学员的实践感知,以学员成长为出发点,促进学员的思想观念发展。拓展训练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学员迅速融入,组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凝聚力。
现场参观是另一种重要的体验式教学,从学员的直接经验出发学习,重视学员在参观中亲自感受和体会,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广东培训中心专为“五年轮训”选定多个实地参观点,分别位于广州、肇庆和珠海等地,所有参观点均与地方海事的执法环境存在着相似性和关联性。参观“海巡31”船留给学员最深刻的印象,当学员置身船上,切身感受强大的海事监管力量,对海事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地方海事“五年轮训”时间长、任务重,面对繁琐而艰巨的现场管理工作,广东培训中心将综合课程与专业课程交叉排课,将课堂教学与体验教学合理搭配,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结合,也展现了有广东特色的培训管理模式。
水到渠成,渐行渐合的海事队伍
2012年9月,两支队伍分赴新疆和云南,广东培训中心踏上了地方海事“五年轮训”的实地回访调研之路。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顺应了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利于扭转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不足,实际临床工作能力与取得的学位不相称的局面,但由于临床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试行时间较短,尚不能很好地解决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问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传统观念有待转变。由于受到医学科学学位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许多导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往往对学生临床轮训时间过长,学位论文要求相对偏低表示不理解,担心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培养过程往往为了追求毕业论文的科研份量,从临床轮训时间中抽出过多时间去做实验、准备论文,直接影响了临床型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造成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不精的局面。
(2) 学位课程设置没有很好地突出临床能力培养的特点。目前为研究生开设的学位课程较适合于科研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临床型研究生培养需要所开设的临床基础课和临床技能课,不利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3) 研究生临床水平参差不齐,给临床带教工作带来难度。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学校,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各有不同,因此,对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如果按统一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达不到个性化培养的目的,也会给科室临床带教带来困难。
(4)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尚未成熟。医学临床学位的核心是临床能力的培养,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是衡量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评价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
以上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实施相应改革势在必行。
2 改革实践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培养方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学习要求、学位论文标准等内容。为了规范研究生的培养行为,我院在制定出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2.1增设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点,我院压缩了原来的4门研究生学位课程(政治、外语、DME、医学统计学)的学习,把原来1个学期完成的课程,压缩到10周内完成,腾出的时间增设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目的是在研究生进入临床之前对其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全面地训练,为进入临床作准备。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内容包括:基础教育、护理技能训练、医技技能训练、药学技能训练、中医传统技能训练、基本诊疗技能训练、术科诊疗技能训练等7个方面,时间安排在第11周。上课形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多媒体示教以及分批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的开设填补了目前研究生临床学位课程的空白,为临床型研究生进入轮训以及专科培养做好准备。
2.2实施个性化培养
针对临床专业研究生入学前临床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特点,我院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训计划作了相应的调整,使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更切合实际。
(1) 入学前曾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并已取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方法》中第一或第二阶段培训证书的研究生,经导师同意、教研室审核后、可直接进入专科培养。
(2) 应届或入学前未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的研究生,经二级学科临床培养、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专科培养。
(3) 进入专科培养并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经导师同意、科室考核、医教部批准后,可以参加一线独立值班。
2.3增设临床前期训练的内容
临床轮训是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研究生临床诊疗思维和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临床前期训练的目的是让研究生早曰了解医院运作模式、医院文化氛围、以及本专科诊疗常规,为进入科室轮训和专科培养做前期准备。
2.4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毕业论文标准针对许多导师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标准不明确的情况,我们在做好宣传和解释工
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确定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和形式:①利用现有临床资料分析总结;②设计新的研究课题,收集临床资料,并作分析总结。③临床个案总结。论文标准的调整,减轻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负担,从而可以专心进行临床轮训和专科培养。
2.5加强临床能力考核
临床能力是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任务,也是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为了切实提高我院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院加强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的力度。
(1) 在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中突出临床操作能力的考核,考核采用“必考+选考”方式进行,必考项目(占总分70%)共15个项目,内容包括:医德医风、病历书写和医疗法规、传染病防治、临床检验项目、无菌操作、X光教学读片、中药临床应用、西药临床应用、针灸基本技能、问诊、专科体格检査、常用诊疗技术、心肺复苏术和临床医技学等内容,考核分理论和和实践两部分,分别占40%和60%。
选考项目(占总分的30%),共8个项目,研究生可根据专业方向的培养需要,在8个选考项目中任选4项,任选项目的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取各项操作的平均分为选考项目的总分。
(2) 加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出科考核。出科考核是临床型研究生在各科室轮科质量的保证,只有严把各科室的临床质量,才能提高整个临床轮训的质量。因此,我院制订了〈〈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出科考核规范》,在原来出科考核的基础上,重新明确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出科考核的内容和方法,严格把好各科出口。出科考核由3部分组成:平时情况(根据〈〈临床轮训考核表》的内容进行考察)、现场考核(临床技能、理论知识、病历检査等)及医德评价,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形式,合格者方可出科。
(3) 提高毕业前临床考核标准。 毕业前临床考核是衡量研究生临床诊疗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为了客观反映我院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情况,我院建立了临床医学专家库,按专业不同随机抽取成立各个考核小组,并且聘请校外、院外专家参加研究生毕业前临床考核,考核以国家中管局颁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中医部分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中西医部分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为标准,重点在于考核研究生是否掌握规范的临床操作、是否具备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
3 改革成效
主要以座谈和问卷调査的方法考察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方案的实施效果,向实施改革的2004级临床型研究生80名同学下发问卷,回收71份,有效问卷68份,调査结果如下??
(1)对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开课情况看法,见表1。
从以上调査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赞同增设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并且有98.48%的学生认为开设该门课程是有必要的;89.39%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收获较大;学生对讲课内容、讲课质量、考试方式的设计也比较满意,有92.42%的学生认为课程对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帮助;80.30%的学生认为课程对强化诊疗思维和临床操作能力有帮助;有78.79%的学生认为课程对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有帮助。
(2)对临床前期训练的看法,见表2。
从以上调査显示?学生对开展“临床前期训练表示充分肯定。有98.48%的学生认为“临床前期训练”对熟悉诊疗常规是有帮助的;有90.91%的学生认为“临床前期训练”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磨合期;有78.79%认为“临床前期训练”增强了进入正式临床轮训的信心;有81.82%的学生认为“临床前期训练”有助于及早了解自身专业特点;认为“临床前期训练”有助于熟悉临床的运作规律的学生有84.85%。
(3) 学生对根据术科、非术科的特点安排轮训计划的看法。认为合理的有86.39%,认为不合理的有12.12%。
(4) 对整个改革方案的看法,见表3。
学生对整个改革方案持肯定的态度。有60.61%的学生认为改革方案要比传统的培养方案好;有74.24%的学生认为改革方案对临床型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有好处;有72.73%的学生认为改革方案强化了临床能力的培养,对促进临床研究生培养质量很有帮助;54.55%的学生认为改革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有利于査漏补缺,掌握各科常用操作技能;有78.79%的学生认为该改革方案是可行和值得推广的。
以上调査结果显示,改革方案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表现在更加符合临床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突出了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技能的培养,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试方式、轮训安排各环节都体现了以上特点,切实地提高了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同时改革方案突出了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特点,有利于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在整个培养方案改革中,我们一方面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另一方面突出了学生个性培养的特点。根据术科和非术科以及入学前的知识结构的个别差异,安排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轮训工作,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赞同。
另外,改革方案实施过程还注意了对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培养。医德医风是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基本的思想素质,本方案通过增设医德医风以及医院文化教育,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良好医德医风的形成,为研究生尽快地融入医院文化作了充分准备。
4改革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1) 学位课程时间的调整。改革方案中,学位课程在时间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但从调査的结果来看,学生对目前学位课程安排的时间感到过紧,学习压力较大。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将争取学校研究生处的支持,进一步压缩原来4门研究生课程的学时,把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往前移,让学生有消化知识的时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38-03
一、高职院校新教师培训开展情况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师队伍的建设跟不上这一变化,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招入一些新人,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授课技能培训,仍然不能缓解这一矛盾。鉴于此,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在短期内,通过强化训练培训教师,使其具备最基本的授课能力,助其形成必要的授课信心和明确今后的教学工作努力方向。但因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有些学校的新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或者针对性不强,或者实践性不强,或者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参与度不高,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一些教学环节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和良好的意识,以至于新教师进入教室因紧张而不知所措。
二、“迷你课”概述
欧美在新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模式(pre-service centralized training pattern)中主要采用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方式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由斯坦福大学的布什和欧伦等人于1963年创导开发,用来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随后,英国新犹斯脱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的京都教育大学相继开展微格教学研究,作为教学技能的训练方式,用于职前与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并建立相应的微格教室,开展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见习与教学实习的微格训练。
“迷你课”(Mini Lession)是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模式的主体部分,是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微格教学改进而来的,特点是小而全。其与微格教学培训的实质一样,将复杂的课堂教学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小型教学,通过一个信息化控制训导系统,使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反复的演练,发现和纠正一些不良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消除初上讲台的拘束感和恐惧感,增强从教信心。与微格教学培训不同的是,以“迷你课”为主体的岗前集中培训模式是针对高等教育教学的特点,从内容、实施流程、评价反馈方面设计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另外,还通过各种手段,额外地将教师素质拓展有机地融入反馈环节中,与基本教学技能培训相得益彰。
“迷你课”作为小型教学,只有10分钟的时间。其模式由6个环节构成,简称BOPPPS模式,详见表1。
“迷你课”时间上可划分三个时期:在前期做一些铺垫工作,由前三个环节组成;在中期开展参与式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第四环节组成;在后期进行教学效果检验和总结,与前期内容呼应,由后两个环节组成。
三、“迷你课”在岗前集中培训中的应用
本文从“迷你课”角色扮演、“迷你课”环境营造、“迷你课”演练准备、“迷你课”演练轮训、“迷你课”演练反馈五个方面阐述“迷你课”在岗前集中培训中的应用。
(一)“迷你课”角色扮演。“迷你课”演练中的角色分三类:一是训导者及训导者助理。训导者负责“迷你课”相关概念的讲解和“迷你课”示范,训导助理负责培训环境布置、录像、“迷你课”演练时间提醒。二是演练者。在特定培训环境里,以教师身份演练“迷你课”教学各个环节。三是学生扮演者。在特定的培训环境里,扮演学生角色,配合演练者参与教学活动。一名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交替扮演教师和学生角色,分别从授课者、学习者不同的视角体验“迷你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迷你课”环境营造。恰当的培训环境布置,可以营造出利于培训的气氛。做法灵活多样。比如,将彩色贴纸、条幅上墙,用各种颜色的水性笔写上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内容基本上是与培训相关的教学理念、人生格言等,这些都是事先布置的。学员到场后,也可以参与部分培训环境的布置,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笔,写一些个人喜欢的格言激励和警醒自己,在立体三角座牌上写自己的名字摆放在本人的座位前。这样的环境布置可时时提醒学员该用什么情绪参与集中强化培训,有助于学员快速进入高强度培训状态。
(三)“迷你课”集中培训整体时间安排。从注意力和持久力、承受培训压力强度考虑,以“迷你课”为主体的集中强化培训时间定为3天比较合适,毫无从教经历的新教师可适当多参加几次。在每次的培训中每位学员需经历三轮“迷你课”演练,每经历一轮演练都可以通过反思有新的体会和认识。参考表2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安排表。
每次的“迷你课”演练轮训之前,均安排理论知识讲授。
时段一为准备期,划分的时间相对多些,由训导者给学员做三方面的与“迷你课”演练相关的基础知识铺垫:一是认识“迷你课”,重点是BOPPPS模式认识,讲解“迷你课”在培训中的作用和演练流程,如何选题和根据选题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如何做“迷你课”反馈;二是认识BOPPPS模式,通过“迷你课”示范,更直观地了解“迷你课”演练流程核心――BOPPPS模式,了解其中的各个环节的作用以及如何衔接形成整体;三是了解相关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主要是BOPPPS模式中的各个环节涉及相关教学理论知识,比如,参与式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学习者六种需要、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的直接影响、参与程度等方面的主题讲解。这三方面内容可交叉安排培训,目的是让每位学员能顺利地完成随后的“迷你课”演练,在多次反复的“迷你课”演练中对相关的教学理论有更深入理解,并与他人共享体会。
在时段三、四的两轮“迷你课”演练之前还会各安排30分钟左右的相关教学理论讲解,目的是引导学员在“迷你课”演练之后结合教学理论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形成评价和反馈。
时段五的总结以学员为主,根据自身“迷你课”强化培训实践和体会,选取一张明信片,借题发挥,回归到总结内容上。该方法对训练学员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有效,是本培训模式创新点。
评价及反馈几乎贯穿整个强化培训过程中,目的是通过不断的反思,领悟现代教学理念的精髓,提高教学基本技能水平。这一培训手段视为素质拓展培训,训练学员的发散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迷你课”演练轮训。每位学员在“迷你课”集中强化培训中需完成三次“迷你课”演练,每次轮训时间为20分钟,其中,10分钟准备,10分钟“迷你课”演练。
10分钟准备内容:一是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道具、白板、电脑、课件等;二是培训环境的布置,比如录像机、计时器等。
10分钟“迷你课”演练:其他学员扮演学习者参与演练者设计的互动教学。训导者助理负责录像、计时、时间点提醒,时间到则停止演练。采用固定套路演练“迷你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同时形成一些具有现代教学思想的行为习惯。难点在于参与式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在: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习者参与;如何把控时间与参与程度和参与面的平衡点。
(五)“迷你课”演练后的反馈。“迷你课”演练轮训之后需反馈及总结,大约需20分钟。反馈流程大致是:
10分钟一对一问题提出及反馈。训导者将演练者带离现场,训导者口头提出问题及反馈,演练者回答问题并接受反馈。而此时,其他学员边看录像边撰写书面反馈。此环节重点在于通过思想碰撞,训导者、演练者、学生扮演者三方互不影响地形成反馈,保证反馈的独立性。
10分钟汇集反馈及总结。在训导者的引导下,演练者书面反馈,老师点评总结,最后是训导者、其他学生扮演者的书面反馈,演练者汇集各方反馈。
反馈形式多样,可以是以下形式之一或两种形式的组合。形式一:表格反馈,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表格,回答其中提问,反馈问题相对集中,易于把控,占用时间少些。但形式比较中规中矩,给学员发挥的空间少些。形式二:绘图反馈,把自己的反馈体现在图画之中,形式比较新颖有趣,可以调节气氛,但反思点容易分散,反馈内容可能受制于自身的绘画能力,占用时间较多。可以与形式一结合使用。形式三:道具反馈,比如,选取一张明信片,关联其中的图案到反馈内容中。形式既新颖又有挑战性,从活动可观测到学员的发散思维强弱情况。局限性与形式二类似。此形式一般用在培训最后时段的总结中。
每次的“迷你课”轮训和反馈,大约需要40分钟。图1为40分钟内“迷你课”演练及反馈环节各个角色活动示意图。
四、结语
从“迷你课”开展的过程看,其具备了时代性、从属性、训导性、技术性、实践性、广泛性,很适合作为目前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模式主体部分“迷你课”可以避免传统培训模式中的种种弊端,短期内促成新教师形成基本的授课能力,前提是组织者和学员必须对“迷你课”演练有正确的认识。
(一)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培训所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迷你课”演练犹如武术演练,平时练习套路,(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39页)目的是触及现代教学精髓,并形成定式思维和行为习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下意识地完成平时练习的动作,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及合理的反应。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完全按套路走,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变化,方可得法。
(二)培训之后需以其他后续工作为辅助。以“迷你课演练”为主体的岗前集中培训仅仅是教师发展中心对新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支持的开始,后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在经历岗前集中培训之后,教师发展中心还会根据培训期间学员的表现记录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各种渠道观察新教师记录在案的问题是否解决了,定期与新教师座谈,了解新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什么疑惑和需要提供帮助的地方,及时伸出温暖之手。
(三)教学技能提高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基础积攒涉及个人涵养和职业素质,所以无论是在集训期间还是在平时,在训练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说和写的表达能力,形成教师应当具备的发散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宣桂鑫.德国的微格教学[J].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5)
[2]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9)
一是编写了一本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自99年10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新《土地管理法》研讨会之后,培训中心积极协调组织局机关各处(室)业务骨干,结合工作实际编写教材章目提纲,先后召开2次研讨会,通过反复试讲,征求学员意见,最后确定全书框架为10章46节。在具体编写过程中,克服时间紧、人手少等困难,努力做好组织协调,加班加点制作印刷制版原件,于2000年6月第一期乡镇土地管员轮训班开办前完成了印制工作,将28万字的讲义发到参训者手中,该讲义不仅填补了南京市土地管理培训教材的空白,而且被学员称为“日常工作的参考书,解难释疑的好助手”。经过第一个周期的轮训检验,根据教学员反馈意见,2000年又组织编写者重新修订讲义,经过增删、调整,六易书稿,最终定稿全书为15章61节41万多字,于2001年12月正式出版。国土资源部李元部长为该书作序,认为这本书“将土地管理的理论、法规、专业知识、工作实践和经验融为一体,既可提高理论水平,又可指导实际工作;既有实用性,又有可读性;既可作为专业知识培训的教材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作为工作中随手翻用的工具书,用于工作参考,还可作为社会上自学自用的宣传读物用于国土管理宣传”。
二是配备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员队伍。为了保证教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抓住“严把入口、制度管理、激励跟踪”三个环节。在选聘教员时不仅重视高学历,更看重职业道德,把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主要标准,通过摸底和多次试讲的筛选,聘请了20名同志作为教员,他们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6名,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具有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全等三高一全的特点,其中,地方高校教授3人、讲师1人、市局领导2人、机关处长和业务骨干14人,组成了一支教学专家与本系统内在职干部相结合的教员队伍。在教学中要求教员写出教案,准备详实的案例,提前5分钟进课堂,课后留20分钟答疑。每期轮训班结束时都发放征求意见表,由学员给每个教员投票打分,对优秀教员进行通报表扬,将学员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员。
三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相继建立了考勤签到制度、考试考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规范了教学秩序,从制度上保证学员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东西。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在轮训间隙通过召开学员座谈会,到区县调研等进行培训效果跟踪,听取意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参训人员和单位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全面、系统、实用,具有参考性、指导性;办班正值新旧土地管理法交替之际,及时解决了基层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训对象定位准确,从基层训起,从根基抓起,有利于国土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学管理严格,培训落到实处,收效明显;生活保障有力,学习环境安心,业余生活舒心。
近二年来,南京市国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期,参训人数973人次;承办培训班33期,参训人数
1650多人次。历时一年,完成了第一个周期的全市乡镇土地
管理干部轮训任务,参训人数292人,参训率100%,到课率98%,考试合格率100%,平均成绩93.5分。通过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南京市国土管理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有力保障了局党组提出的“争先进、做贡献、创一流”工作目标的实现。国土资源部李元部长在听取了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培训工作汇报后,高兴地说:全国18城市联席会议中有三分之二达到南京的水平,我就很满意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对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培训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于2001年12月,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交流了经验。
一是编写了一本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自99年10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新《土地管理法》研讨会之后,培训中心积极协调组织局机关各处(室)业务骨干,结合工作实际编写教材章目提纲,先后召开2次研讨会,通过反复试讲,征求学员意见,最后确定全书框架为10章46节。在具体编写过程中,克服时间紧、人手少等困难,努力做好组织协调,加班加点制作印刷制版原件,于2000年6月第一期乡镇土地管员轮训班开办前完成了印制工作,将28万字的讲义发到参训者手中,该讲义不仅填补了南京市土地管理培训教材的空白,而且被学员称为“日常工作的参考书,解难释疑的好助手”。经过第一个周期的轮训检验,根据教学员反馈意见,2000年又组织编写者重新修订讲义,经过增删、调整,六易书稿,最终定稿全书为15章61节41万多字,于2001年12月正式出版。国土资源部李元部长为该书作序,认为这本书“将土地管理的理论、法规、专业知识、工作实践和经验融为一体,既可提高理论水平,又可指导实际工作;既有实用性,又有可读性;既可作为专业知识培训的教材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作为工作中随手翻用的工具书,用于工作参考,还可作为社会上自学自用的宣传读物用于国土管理宣传”。
二是配备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员队伍。为了保证教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抓住“严把入口、制度管理、激励跟踪”三个环节。在选聘教员时不仅重视高学历,更看重职业道德,把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主要标准,通过摸底和多次试讲的筛选,聘请了20名同志作为教员,他们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6名,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具有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全等三高一全的特点,其中,地方高校教授3人、讲师1人、市局领导2人、机关处长和业务骨干14人,组成了一支教学专家与本系统内在职干部相结合的教员队伍。在教学中要求教员写出教案,准备详实的案例,提前5分钟进课堂,课后留20分钟答疑。每期轮训班结束时都发放征求意见表,由学员给每个教员投票打分,对优秀教员进行通报表扬,将学员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员。
三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相继建立了考勤签到制度、考试考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规范了教学秩序,从制度上保证学员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东西。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在轮训间隙通过召开学员座谈会,到区县调研等进行培训效果跟踪,听取意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参训人员和单位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全面、系统、实用,具有参考性、指导性;办班正值新旧土地管理法交替之际,及时解决了基层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训对象定位准确,从基层训起,从根基抓起,有利于国土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学管理严格,培训落到实处,收效明显;生活保障有力,学习环境安心,业余生活舒心。
近二年来,南京市国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期,参训人数973人次;承办培训班33期,参训人数
1650多人次。历时一年,完成了第一个周期的全市乡镇土地
管理干部轮训任务,参训人数292人,参训率100%,到课率98%,考试合格率100%,平均成绩93.5分。通过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南京市国土管理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有力保障了局党组提出的“争先进、做贡献、创一流”工作目标的实现。国土资源部李元部长在听取了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培训工作汇报后,高兴地说:全国18城市联席会议中有三分之二达到南京的水平,我就很满意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对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培训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于2001年12月,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交流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