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茶艺培训方案

茶艺培训方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5 21:19: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茶艺培训方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茶艺培训方案

篇1

茶艺课程是茶学专业茶文化类课程中的一门骨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使学生了解中华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理、茶艺要素和环节、茶艺礼仪、茶艺美学特征、茶艺编创原则等理论,掌握各种形式茶艺的技能实践,茶的冲泡和品赏艺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综合素质。[1]茶艺师考试是人社部对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与茶艺课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实现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就要分析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异同,对茶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以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为例,探讨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

一、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需求

茶学专业是由我校2008年新开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据统计,近3年我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20%-30%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从事茶业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在这些涉茶的工作岗位中,从事茶艺工作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深受茶学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企业的经营销售就需要茶艺师们来发挥他们专业技能,赋予茶叶文化艺术,因此中高级茶艺师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艺馆、涉外宾馆等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证的茶艺师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茶学专业毕业生对此深有体会,学生被安排到茶业公司实习期间,学生普遍反映大多公司里没有茶艺人员可以为顾客泡茶、介绍茶叶、招待客人,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茶叶推广出去。另外通过参加几次青岛市、济南以及烟台的茶博会,同学们发现在人山人海的茶博会上,茶艺表演往往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茶叶,使企业产品在万千茶叶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茶艺馆、茶文化类公司,也需要大批优秀的茶艺师。茶学专业毕业生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茶艺课程教学现状与茶艺师考试形式

(一)我校茶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了与茶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作为茶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茶文化、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其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相当扎实。茶艺课程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习茶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玻璃杯泡法茶艺、盖碗泡法茶艺,壶泡法茶艺、壶杯冲泡乌龙茶、壶盅冲泡乌龙茶、碗杯冲泡乌龙茶等。实验教学内容侧重茶艺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的掌握,简单的茶艺表演形式。

(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本职业共分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茶艺师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茶艺师对茶专业知识的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考试。茶艺表演则考查了茶艺师对茶艺表演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茶艺师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是需要茶艺师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这也是衡量茶艺师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

2014届茶学专业的几位学生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青岛首届茶艺师大赛。这次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审评茶样(干茶辨识与茶汤辨识)、茶艺表演三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考试还行,到了审评的时候虽说是各大类茶都在审评课上审评过,可缺乏实践,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评出来。茶叶表演也不是教师课堂上所教的那样,当茶海出现在茶艺表演用具上的时候,因为以前都没有用过,学生有一点茫然。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志在冲击大赛前三名,可最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更有甚者名次还非常靠后。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考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相同之处

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考试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1.考试形式相同,都分为理论知识与茶艺表演两部分;2.考查理论知识部分覆盖全面,涵盖了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要求我们的学生储备大量的茶叶基础知识;3.考查茶艺表演形式基本相同。茶艺师考试所考查的茶艺表演是最基本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给的基本相同。

(二)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校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方案与茶艺师证书考试要求不太相符。在我们茶学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材内容,多数是与茶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这样便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死记硬以应对各项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茶艺师考试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考试不仅考核了茶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职业道德、茶艺服务、管理等内容,这正是茶学课程所缺乏的。学生由于缺乏技能实践和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要求,出现就业偏离专业的情况。对照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不难看出,我校茶学本科专业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涵盖了茶艺师和茶艺技师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做不到活学活用,距离优秀的茶艺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必要性

茶艺师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能力的标志,也是进入人才市场的通行证。而现在有些茶学专业学生为了取得茶艺师证书,专门报培训班学习茶艺考试,培训报考费用高达两三千元。我们茶艺课程本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要专门花钱来另外学习,这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将茶艺师资格考试引入到我们的茶艺课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更加便于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取得茶艺师资格证。我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现状分析,应该将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茶艺课程中来。坚持将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相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4]

五、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

茶叶行业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艺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课程不仅要涵盖茶文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鉴、茶具鉴赏,还需要涵盖营销管理、传播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茶叶行业的高速发展,茶艺课程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培养出适合现在企业的复合型茶艺人才。学生要深入到茶行业中去,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改善薄弱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中的理论比重

目前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比重过高,而在实际的操作实践比较少。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茶学专业的茶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计学时短、专业实践明显不足的问题,相对削弱了对学生茶艺能力的培养。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却要求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操作实践,把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的支持强度,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水准,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具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和茶楼、茶艺馆等,并介绍学生到其感兴趣的地方实习。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很多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备考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考试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测试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茶艺知识的无纸化考试,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学生自身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完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本身也不能松懈。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但若自身不努力,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习教师所教的茶艺知识,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学生可以多走出去,去茶博会、茶馆等地方不断观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参加一些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茶艺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师,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不断创新。茶艺比赛能在体验比赛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小结

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能让学生在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胡建辉 张新富 赵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篇2

在这样一群端庄的茶艺表演者中间。“叶灿”的名字经常被人提起,这是一个在武夷山有着传奇经历的女子――一个土生土长的武夷美女,从小就耳濡目染于武夷山深厚的茶文化,15岁便开始接触茶叶,成为武夷山最早开始茶艺茶事工作的从业者之……今天,她和她创办的武夷山“止止茶道”文化传播公司,已经成为展示武夷山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叶灿出生在风景秀丽的度假区――公馆村,在“山与茶”这个独特环境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时灿自小就跟“茶叶”打上了交道。看着长辈们在茶季挥汗如雨地制作茶叶,少年时代的叶灿就在思考,茶叶在这看似“刚硬”的背后,应该还有“柔美”的一面吧!于是,“怎么把武夷山的岩茶演绎出最女性、最典雅的景致”这样的想法,就在叶灿的心里产生了……

1995年,叶灿走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武夷茶观”习茶、讲茶,那是武夷山最早开办茶艺培训的地方,而她也成为武夷山最早从事茶艺茶事工作的人员之一。从小有着灵山秀水的熏陶,加上天资聪慧,叶灿的茶艺表演水平进展得很快。

在中国的名茶中,武夷岩茶自古就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武夷山又是世界“双世遗产地”,这样优越的对外窗口在让武夷岩茶蜚声海外的同时,却也从某些层面上限制了对武夷山茶叶正面、积极的宣传。怀揣把武夷山最真实的茶叶和茶文化展现给世人的想法,在武夷茶观经过6年刻苦努力的研习和实践之后,叶灿决心走出去宣传武夷山茶艺。

从海南五指山探问“中华第一春”到云南勐海泡普洱,从湖南煮“茯砖”到四川寻“蒙顶”、“竹叶”,从梅家坞品龙井到祈门访红茶、安徽求瓜片和猴魁。叶灿的足迹踏遍中国各主要名茶原产区。

在与其它茶类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叶灿才见识到原来中国茶艺文化竟然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自己原本对于茶艺文化的领悟太局限了,“六大茶类各自都有其自身的魅力与文化。那能不能各取其长创造出一套全新的茶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叶灿脑海中形成。

就这样,叶灿一步步地摸索,也一步步地总结、开创出一系列的茶艺:待客型的乌龙茶茶艺、结合散文诗朗诵的花茶茶艺(自己编撰)以及禅茶、绿茶、红茶等等系列茶艺,包括正在整合的一套“唐煮宋斗明冲泡”的茶艺表演……

从茶艺的不被人所知到成为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叶灿一路走来,看着、经历着也总结着、完善着。在长期接触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叶灿渐渐感觉到,不管是哪种茶类、哪种寓意的茶艺表演大多存在着同一个问题,就是仅停留在茶艺表演本身,而没有上升到茶文化和历史的层面。因此,中国的茶艺表演相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茶史来说,显得非常肤浅。但久而久之。文化可能就会断层、失传……作为一个内心热爱茶文化的工作者,叶灿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从仅仅停留在表演18道茶艺升华到结合茶历史传播茶文化,这才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于是,她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有益于茶文化传播的工作!

十多年来,叶灿经常在工作之余带一套便携茶具,历茶区,拜访交流。她从浩瀚的茶文化中汲取精华,逐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茶艺表演风格,也创办了一家名为“止止茶道”的文化传播公司。

从日本茶道的“焚香、插花、点茶、挂画”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俭、清、和、静”以及“怡情悦性”的茶艺境界来看,叶灿觉得,世人其实都是讲究从泡好茶的技术上升到享受茶的艺术,强调的是在浮华世道下静心陶冶情操,追求的是品行上的虔诚、忘怀与端庄。而这恰恰也是“生活与禅”的要义:追求的是平静的心理以及高妙的精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自2001年始,叶灿和她的“止止茶道”走出武夷山,先后打拼于北京、上海、深圳,负责过北京碧水丹山茶馆、上海慧宛茶会所、深圳名人茶会所的筹办、人员招募培训及开业初期的管理。因为茶文化活动的策划实施成功。这些茶馆(会所)开业不久都能领当地一时之风光,高端客户趋之若鹜,营业红火。

正因为有着这么一身强硬的“内功”,也正因为对“大红袍”,对武夷山茶文化、茶事业的由衷热爱,叶灿在武夷山的影响力日渐凸显出来。近年来,叶灿负责接待过众多的海内外友人和文化名人,并多次圆满完成了茶事出访、茶艺表演及茶文化解说的接待工作。

篇3

一、茶艺专业建设背景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茶叶消费量从10年前的人均每年200g增至现在的每年800g。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特别在近几年尤为突出。同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也不断出现许多新兴产业,茶产业中的茶艺产业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例,仅就安徽省而言,近年来城市与村镇茶叶企业、茶馆、茶坊,茶艺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开业。茶艺产业目前技能型人才数量极度短缺,现在各茶叶企业普遍希望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茶艺人才,我院的茶艺专业就是适应新形势而开设的。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该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茶艺专业建设思路

(一)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茶艺专业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新专业,目前在茶艺专业教学方面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完整的教材,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我校顺应发展的形式,建立茶艺专业,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和办学理念,采取“双理论双实践” 结合2+1的培养教育模式,以茶艺技能,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企管理及营销、茶叶品牌设计与推广、茶叶种植、加工、产品的包装设计、茶园管理、茶文化与旅游、茶叶连锁管理等为核心的高水平专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以此来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茶艺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茶艺师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提出茶艺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和茶饮料的开发与营销,茶叶品牌的策划、包装与推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并根据目前的就业需要有区别的针对男生和女生各自的特点,分别培养,培养和塑造女学生,让她们为传统艺术代言,而将男学生培养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实现学历。

(二)专业建设模式。

1.着力推广、加大宣传、构建模式。茶艺专业为新兴专业,社会、考生及考生家长对于此专业不够了解,为不断提示茶艺专业的知名度,拓宽生源,茶艺专业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专业宣传力度,目前已有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合肥都市频道等新闻媒体对茶艺专业做过相关宣传报道。此外组织艺专业学生全程参与了安徽卫视六安瓜片纪录片的拍摄。于此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宣传策略,积极向外推销展示茶艺专业,利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茶艺比赛的机会,与茶叶企业、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外展示出优秀的专业形象,社会活动的积极参加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安徽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徽大业茗丰茶叶有限公司、安徽省天方茶业集团、安徽齐山六安瓜片有限公司等多家茶业企业均对我校茶艺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专业成立首批招生以来,茶艺专业学生就业率情况良好,学生遍布祖国各地。

2.精心打造、强化师资、完善体系。目前茶艺专业全部为青年专业教师,全部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但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或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了解或掌握程度相对欠缺,针对这一情况,茶艺专业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3.良性循环、实践为本、开拓市场。目前茶艺专业在2+1的培养教育模式下提出“双理论双实践” 的培养方案,前2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基本公共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此同时茶艺专业的校内学习过程中还穿插两次生产和教学实习,第一次实习为第二学期的生产实习,此次实习为期两周,实习地点为省内大型茶叶企业的生产基地,两周的生产实习要使学生要熟悉并掌握茶叶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加工及包装全部的生产流程,实习结束后回校继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有了实践,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与专业相关新知识也更易于掌握;第二次实习为第三学期的茶馆及茶叶企业门店实习,实习时间一周,此次实习地点为合肥市内各大茶叶企业的门店或茶艺馆,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熟悉并理解茶艺馆和茶叶企业门店的经营和管理流程,并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

篇4

(一)建立劳动人事以及相关资料

1、建立人事档案与相关资料

与上一酒店交接后,由于对方带走了一切人事资料、消毁了酒店所有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部从头做起,制定酒店人员登记表,下发到部门,员工填写人事资料后,迅速建起人事档案以及输入电脑,建立员工花名册,以便随时掌握在职员工情况。

为了方便开展人事工作,规范管理人员情况,人力资源部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了相关人事表格,包括《求职申请表》、《员工内部调动通知书》、《人员变动表》、《员工工作表现评估表》等,使人员流动规范化、程序化,也加强了各部门与人力资源部之间工作的沟通性。

2、建立相关制度

俗话说:“有规距才成方圆”,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力资源部根据酒店实际情况,就员工入职、离职、调动、转正等方面形成一套规章制度;就员工事、病、休假等制定请假制度;就员工食堂用餐的实际情况实行餐卡制度;就员工宿舍的管理形成相关规定;以及考勤、质检、检查包、值班等都出台相关规定,制度形成后,才方便在工作中操作,同时在执行中也有依有据。

现员工手册与各部门岗位责任制与工作流程正在制定与完善中,预计12月份可完成。

(二)招聘与档案的管理

1、招聘

为了对酒店人员进行及时补充、跟进,保障各部门用人时有人可用,有人才可选,人力资源部随时与人才市场、劳动局、职业学校等保持联系,通常来说招聘分为常规招聘与非常规招聘,常规招聘即指与永川相关人才市场进行联系,每周定时进行招聘,但由于永川的人才招聘方面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此类招聘对保安类的职业有一定的效果,但还是不太理想;除了常规招聘外,人力资源部还与各大中专院校保持联系,在有毕业生的季节,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以方便对人才进行储备。

以上两种招聘的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除此之外,人力资源部加强与各部门员工之间的联系,鼓励员工推荐身边的朋友介绍到酒店,这是一种人才来源途径较广的方法,也通常比较有效果。

2、档案管理

员工档案是随时掌握员工基本资料情况的资源库,也是建立员工人才储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员工手写档案以及电脑登记档案,包括在职人员员工档案、离职人员员工档案以及应聘人员档案存档等三部分,档案的建立以及有效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部随时掌握在职人员以及人员流动情况。

对于凡是来到酒店来应职的人员,都建立档案资料,作为人才储备资料,以便于部门需要人时随时查阅,大大减低了招聘率。

(三)劳动关系问题

1、现有人员情况:

酒店现有员工共计188名,其中人力资源11名(含老总),营销部7人,财务部15

人,工程部11人,保安部16人,房务部33人,茶艺部28人,餐饮部67人(含厨房33人),督导部2人(有编制不增人)在所有人员中,总经理、执行总经理、副总经理3名,

董事长秘书1名、总监2名,经理7名,副经理3名,主管2名,领班16名,员工154名,督导层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18,员工占总人数的82。2、人员流动情况

7月20日交接后,除交接当日离职人员外,至今为止离职人员共计137人(其中41人因管理公司撤除后离职),酒店人员流动率为72,详见下表:

部门

餐饮部

房务部

茶艺部

人力资源部

营销部

财务部

工程部

保安部

督导部

合计

人员编制

68

33

28

11

7

15

11

16

2

189

离职人数

63

23

17

5

3

9

4

13

137

流动率

93

70

61

45

43

60

36

81

72

其中:7月21日-8月20日离职人数为:53人

8月21日-9月20日离职人数为:45人

9月21日-10月20日离职人数为:22人

10月21日-11月20日离职人数为:17人

综合来看,流动率偏高,原因为因酒店接手后的人员流失,属于正常现象,但人员还不稳定。

3、劳动关系情况

由于酒店接手后才四个月,人员流动率较大,没有一批固定的人员,也未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

二、组织机构、劳资、福利工作

(一)劳动工资

1、交接后,根据酒店现在人员工资情况,拟定了等级工资方案,但一直没有批示,从现在状况来看,由于接手后,员工情况还不是很稳定,现也不宜实行等级工资,但要体现优秀与一般的差别,等级工资是今后员工工资的趋势。现今仅对部分员工工资作了合理调整,且对相关的迟到、早退、病假、事假、丧假、工伤、婚假等缺勤制度进行了补充。

(二)人员定编、审核

人力资源部根据酒店实际情况,结合部门意见,审核了部门岗位人员,定了部门淡旺季最低编制,详细如下:

淡季人员旺季增加人员

茶艺部:28 4

房务部:33 3

保安部:16

营销部:7

餐饮部:68(餐厅31 厨房33 康乐4) 4

财务部:15

人力资源部:11

工程部:11

督导部:2(由其它部门人员兼编)

合计:189 11

但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人员的有效利用与经营状态应成正比,在渡假性酒店里更是重要,初步设想为进行交叉培训后,部门之间相互调配人员,是最理想的状态,详在20__年工作计划中提出。

(三)员工食堂:

员工食堂是员工为提供生活的基本保证,员工食堂伙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身体的健康,一个员工一天的伙食标准为5元/天(含早、中、晚),从接手后的几个月标准分别为:

7月21日至8月20日:5.5元/人,

8月21日至9月20日:4.3元/人,

9月21日至10月20日:5.2元/人,

10月21日至11月20日:还未计算出

第一个月超标原因为接手后人员流动性大,且外来支援人员较多,而且含了夜宵的成本,第一个月实行夜宵成本后,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对夜宵成本与发放方便面成本进行比较后,仍采取夜宵发放方便面的形式,故第二个月成本有所下降,第三个月由于部分人员用餐未划餐卡,造成了超成本现象的发生。

人力资源部根据用餐情况,采取人员用餐划卡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控制外来人员用餐的情况的发生,在实行餐卡制后,至今为止,实际为财务增加餐费与餐卡收入为27元。

(四)员工宿舍:

酒店现员工住宿主要分布在二号楼和基地两大部分,分别为50-60人的实际住宿量。基地向来实行水电费实际分摊制,二号楼以往实行估计扣水电费用的方法,但二号要的电器设备、住宿环境均比基地好,实际水电费的扣除量却与基地接近,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从接手后的第二个月起,申请在二号楼每个宿舍安装水、电表,实行与基地相同的实际分摊形式,减少公司开支,每月为公司节约费用约300元。

三、培训

1、部门培训:部门培训主要由部门进行,人力资源部参加较少,从今后的计划来看,各部门应在每月底上报下月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进行参加、监督,并及时进行反馈。

2、新员工岗前培训:人力资源部根据酒店实际情况拟定了新员入职培训计划,具体内容包括酒店概况、规章制度、消防知识、工程部常识以及礼仪及素质五大部分,其中消防知识和工程部常识由保安和工程部主讲,岗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新入职员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酒店文化、熟悉酒店产品,尽快融入工作岗位。

3、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全酒店性质的培训:

(1)碟片培训

(2)经理以上人员讲大课

此类培训,才开始开展起来,碟片学习已播放过的有:陈安之的人才法则《把自己激励成“超人”》与《要你成功》,崔冰的《服务员的五项修炼》才播放了两集,这类培训让员工有利于让员工在别人的成功经验以及案倒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培养服务意识,提高个人素质。

经理以上人员讲大课正在进行中,主要目的是让员工增长全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单一的接受本部门的业务范围。增加了对酒店的了解,才能以主人翁责任感在服务中体现得更到位,同时全酒店性质的培训也是为了增加学习氛围,提高酒店员工素质以及整体水平,进一步的提高服务质量,为XX酒店创造更高标准的服务水准而作铺垫。

(3)联系外来培训:例如此次与重庆工业技工学校联合举行的计算机培训,在员工中大受欢迎,既为员工提供了培训的机会,又提高了员工的计算机水平,如有合适的机会,今后应多联系此类培训。

四、质检

从现状来看,质检工作基本算才起步,质检工作主要分为定时质检与不定时质检两大部分,包括对员工礼仪、纪律、部门清洁

卫生等全方面的检查,主要起到监督的目的。本月对质检的奖惩进一步明确,实施后能明显发现各部门环境卫生质量有所提高,但今后还有待于加强不定时质检的力度。

五、活动

响应上级领导号召,人力资源部于历时3个月,于9-11份组织开展了“XX酒店秋季服务技能比赛与形象大使选拔赛”,此次活动在全酒店影响较大,不仅提高了参赛部门员工的服务技能技巧,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形象大使选拔赛活动。

服务技能比赛主要分为了比赛与比赛后的补考两次环节,针对在比赛中考试成绩达不到80分的员工,在11月份重新进行了补考,除财务部一收银员未参加补考被延长试用期外,其余参赛部门员工全部都合格达标。

从形象大使活动中可看出,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劳逸结合,不仅能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增强工作积极性,还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以及酒店的团队精神,从此次活动中可看发现,今后人力资源部要多举行类似活动。

以上是从20__年7月20日接手后的工作总结,当然成绩是属于过去,本部门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

1、制度方面有待完善,形成一套适合酒店运行的、规范的制度,才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有法可依的“法制”环境。

2、培训工作应加强,应在酒店范围内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培养酒店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能动性,只有有了好学的员工,酒店才能进步得更快。

3、质检工作中的不定时质检抽查工作应加强。

4、完成部门员工转正考核制度。

年底计划及20__年工作计划要点:

1、20__年12月完成员工手册、岗位责任制以及工作流程。

2、20__年12月、20__年1月的工作重点在于培训工作,培训工作除了让经理讲大课外,还可让员工参加到培训中来,愿意进行培训的员工可自行组织课题,内容不限,只要是健康的话题都可以,主要目的是培训员工的个人能力。另外12月积极配合前台营业部门的圣诞节活动。

3、20__年1月组织一次年终优秀员工评选活动,采取以自荐与部门推荐的形式,分部门开展自我演讲、拉票的形式进行评选,选出各部门优秀员工,目的:不同于老式的优秀员工评选活动,由部门推荐人力资源部审核的形式,要让员工掌握自,毛遂自荐的方式进行演讲,另一目的又提高了员工表达能力与参与性。

4、年终的员工团年宴,如第3条不能进行,那么举行一个年终文娱汇演、聚餐活动,如能进行,仅是一个年终团年宴。

5、20__年2月底(春节后)-4月组织开展春季运动会,将工作中的托盘等服务项目结合入内体育项目内。

6、20__年5月-7月:以展现员工的个人才能为目的,可以以歌唱比赛、表演的比赛形式。

7、20__年10月-12月:服务明星评选活动与演讲比赛,演讲主题待定。

8、20__年12月至春节:同上。

9、完善员工转正考核制度。

10、人员的储备:加强与各大职校的联系,储备人才,联系学校学生来酒店实习,即缓解人员压力的同时也节俭了工资。

11、培训: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培训、专题培训、常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12、质检:质检可与培训密切结合,每月确定一个质检工作主题,围绕开展质检专题培训,通过质检发现问题,通过培训配合解决问题。

13、在大环境稳定的前提下,调整工资方案,推行等级工资制度。

建议:

1、为了稳定员工结构队伍,根据员工在酒店的工作时间长短与能力,与骨干员工签定劳动合同,并购买保险,这样可增强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与归宿感,同时也降低了部门员工的流动性与流失率。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出现了“高就业率”和“高离职率”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 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拥有“双证书”,解决了眼前的就业上岗问题,但是他们在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欠缺,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可见,高职教育不但是对生产者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还蕴含着对人才培养目标更全面的要求,尤其是对文化素质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高职茶艺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同时,进一步拓宽旅游服务类专业群学生就业机会。

1 茶艺在旅游服务类专业群目标岗位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休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许多酒店、旅游景区等地纷纷设立饮茶、品茶的场所和经营项目。茶主题餐厅、茶主题酒店层出不穷,一些主流的高档酒店和餐厅除了菜单还提供茶单。同时,茶文化旅游异军突起,如颇受热捧的贯穿川滇藏的茶马古道旅游线路;以茶为主体的旅游商品也同样具有多样性,甚至出现了“旅游茶”的概念。

面对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职旅游服务类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高职院校培养的将不仅仅是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2 茶艺课程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职旅游服务类专业的茶艺课程以教师传授茶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操以及参观相关博物馆和茶楼茶企业等环节完成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依据茶艺师的国家职业标准。然而在强调职业标准的同时,忽略了“专业性”和“岗位特征”,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未能真正地、深入地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懂专业,会运用,具有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课程的考核通常会采用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以抽签的形式从已学习的实训项目中抽取考核项目。这种考核方式因为只是选取一部分实训项目,具有相当的随机性,所以以此来评价课程的效果并不科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地域、行业紧密挂钩。《杭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规划纲要中指出: 未来十年, 杭州将重点培养和开发现代服务业人才、 休闲旅游人才等六大类重点领域人才。浙江省内有近二十家高职院校设有旅游服务类专业,形成自身特色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旅游服务类专业的茶艺课程也需要不断创新建设。

3 旅游服务类专业群茶艺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

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3.1.1 根据岗位群开展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是以教学团队开发的《茶艺服务实训》为实训指导和理论主线,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酒店和旅行社业务转化的项目任务而展开,同时又结合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

3.1.2 遵照茶事接待服务的规律进行教学安排

以茶事接待服务转化的项目任务为主线,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利用实训项目和情景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茶事接待服务一般性知识、主要岗位的业务流程与操作技能,形成了由教引导、由学知会、由做掌握、以做为主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3.2 课程教学实施

3.2.1 课程教学实施注重职业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全部教育活动之中的根本原则和教育理念。从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角度来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专业教育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茶艺的内涵不仅仅是茶,它承继了历史渊源,文化沉淀深厚。学生在实践实训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和修养,是一门实践素养课。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实现两者有机融合。

3.2.2 因材施教,课程教学实施注重专业性

学生因专业、文理知识结构、对茶的认识程度和他们各自“质材”(如性格、境遇、素质、天赋、气质等)的差异和不同,他们接受课程教学内容的途径和能力表现不一致,如果忽视这一情况而施以相同的教学,其效果会打折扣。依据专业和岗位能力要求的不同,设计实训项目的侧重点,在提高文化涵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3.2.3 课程教学实施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

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化,以自身娴熟优雅的动作进行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更愿意展示和表现自我,提高自信心。

3.3 课程考核与评价

3.3.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一是采用日常考核记录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过程考核。其中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方式,主要考核技能操作无法直观展示的专业知识,如茶文化的基础知识等,检测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积累程度;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结合职业行为规范的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的专业技能。二是采用通过获取茶艺师(中级)的职业资格的鉴定来替代课程考核,真正做到“岗、证、课”三融通。

3.3.2 课程评价

茶艺课程的评价体现客观性、可行性和专业性。课程评价在主体上改变单一性,实现多元化,建立由学生、行业、企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评价过程互动全面,主要有学生互评、师生自评互评、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学院教学评估、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评估等。通过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自己的职业心理、习惯;承认学生的兴趣、 性格的多样性与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特征对学生进行“教人以渔” 的教学法,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茶艺课程教学研究探索的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达成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目标。

4.2 建议

(1)在现有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以社团为载体的学生第二课堂,丰富实践内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扩展学生在茶艺方面的技能,使茶艺课程成为专业群的一大特色和亮点。(2)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提升素养的同时,拓宽旅游服务类专业群学生就业面,使学生走入社会后,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3)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由行业和政府举办的茶艺师技能大赛。这既是展示学生风采的窗口,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途径之一。(4)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依据国家茶艺师工种职业技能标准,编写既能突出“岗位特征”,又符合“项目化教学”要求的教材(5)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尤其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鼓励教师在专业职称和职业技能资格提高上齐头并进。

篇6

1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唐宋以来,人们就把茶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艺术的享受活动。在茶叶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茶文化。要了解与茶相关的一切,最好实地堪察一番。正如王勇先生在《游走茶乡》一书中所说,想要了解一种茶和一种茶的文化,人们必须得走进出产这种茶的那片土地,了解在那片土地上生活或是曾经生活过的人们的世界。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它们推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茶叶的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式、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在人们记忆中的反映,包括人们有关茶的知识、手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茶文化是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研究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茶的精神以及在各个阶层人民中表现出的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中的一支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旅游产业群。茶文化旅游属于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枝,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是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总之,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茶园参观,茶古迹浏览,茶叶鉴品,参与茶叶生产,观赏茶艺,茶药用功能听讲等为内容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这种旅游形式集地方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养生主题旅游于一身,使茶、茶文化、旅游成为一个体系,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茶与茶文化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旅游的兴盛反过来带动茶文化的发展。当前,把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旅游品质和弘扬茶文化的双赢策略之一。

2茶文化旅游的特征

茶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多样,涉及上百种产品及多个特色地区。它们都具有和其它旅游形式相同的特性,如休闲性,消费性,参与性,暂时性等。而与此同时,茶文化旅游还具有其它旅游类型所不同的特征。

2.1精神与物质的结合

茶树是一种经济作物,但同时又是一种可观赏植物;喝茶可以满足人的身体基本需求,又能给人带来精神的享受与升华。以茶为客体,不同的人为主体,不同的审美主体具有不同的感受,其层次多样,内容多彩。游客在观看茶艺、茶道表演时,五官得到充分调动,看、听、闻、品———清香醇美的茶食带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智慧一并给游客带来细腻而多彩的美感。这种物质形式上的享受增添了旅游的乐趣,同时又有不流于世俗的精神层面的享受内容,因此,茶旅游又常常被称为心灵之旅,感悟之旅等。

2.2特色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

茶的受众性十分广泛,自古就倍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茶是平民百姓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解渴又提神;茶还常常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以茶为诗为文的作品不在少数。茶是王宫贵族待客的主要载体之一。茶具有普通大众都可以享受的群众性,又有文人贵族的高雅性,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

2.3观赏性与体验性相结合

我国的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观赏和体验的多重需求。百年的茶树、万倾的茶园、琳琅的茶窑、异彩纷呈又神秘的茶事活动都成了茶文化旅游中的人文资源。这些与茶相关的资源具有极为丰富的观赏性,同时又非常适宜观赏者参加到活动中去,与当地人民一起感受、感知茶的内在文化,精神得到升华。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休闲意愿的加强,茶文化体验旅游在国内消然升起。游客不但可以到当地的茶馆品茶,还可以观看当地特色的茶艺表演,参加当地人茶田的劳作。这种观赏与体验并重的特征吸引了许多爱茶人士的参与。

2.4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茶文化旅游以茶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为依托,将茶的生长环境,制作过程,人文资源等融为一个体系,茶文化旅游也就成了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相互参与渗透的产品。我国的茶园茶场为数甚多,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茶文化古迹、茶俗行为、茶歌茶舞等人文资源多,都可以被用以旅游开发。茶文化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多门科学,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领略到茶文化的人文魅力。

3茶文化旅游中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一度成为旅游业的一枝独秀,迅速拉动了茶区地方经济的提升。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或典型或普遍的问题,如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各地方茶文化旅游相似甚至雷同、文化色彩不够深厚、自然生态环境在旅游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茶文化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性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对旅游市场中茶文化内涵及应用的力度不够,大部分茶文化产品还仅仅是停留在鉴赏、保护、研究等基础上,并没有达到真正与市场接轨和融合。目前存在的一些茶文化旅游形式,大部分还只停留在浏览、参观的层面,因为时间、费用等问题很难让游客静心领悟这一独特的文化,最终能真正达到让游客感到修知养性、享受精神层面感悟目的的还是少数。另外,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茶文化旅游中的导游绝大多数都是从其它旅游线路上直接承接了茶业旅游的导游任务,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更谈不上对茶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一些茶艺师在给游客表演的茶艺茶道也只限于艺术本身,其茶业的文化背景很少被触及。

3.2茶文化旅游中文化内涵的缺失

任何一种旅游都应该以其丰富的内涵而吸引游客。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现存的茶文化资源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初步具备了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条件。但是游团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机制将游客从快节奏的工作中吸引到田园劳作、品鉴观赏、静心参茶等慢生活上来。更多的茶文化旅游只是停留在茶的物质形态上,没有涉及茶文化精神形态和文化内涵。更有一些旅游团社打着茶文化的幌子吸引游客去指定地点买茶的行径。

3.3茶文化旅游中的原本茶文化遭到破坏

市场上的少数茶文化旅游产品不仅没有对茶文化的宣传和利用起到促进作用,反而破坏了茶文化底蕴。如有的商家为了起到销售茶的目的,对茶文化的宣传只是商业利用,没有对茶叶本身真正的文化做认真研究,造成一原本茶品牌、茶文化大相径庭的效果,损害了参观者与旅游者的利益,更让原本茶品牌受损。还有地区为了吸引游客,故意打出吸引眼球的旅游主题,只是哗众取宠,没有达到让人们真正了解茶文化的效果。

3.4茶文化旅游破坏了原生态环境

随着市场对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茶叶中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有些茶农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多卖茶叶,在缺乏发展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扩大再生产,使得本来可以持续利用的茶园茶田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在开发过程中,新的技术和节能技术应用不足。要保护茶叶的生态环境,又要发展茶文化旅游,低碳的旅游形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4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方法与途径

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课题。各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努力使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能够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促使我国茶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4.1多方开发,对茶文化旅游进行特色建设

近几年来,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具有高品位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特色地区。一些经营成功的旅游案例中的茶园、茶庄、茶田对茶原有的内涵保护和宣传做的都比较到位,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老茶庄在进行改造升级,以期达到文化与经济双赢,当地与游客双赢的效果。当地政府应该重视该方式,借鉴成功案例,采取符合地方特色的方案,对当地茶业旅游进行升级改造。

4.2深入开发茶文化旅游纪念品

在任何一种旅游形式中,吃、喝、购物都是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地方推出的茶文旅游中都含有茶宴这一特色项目。与茶相关的各种饮料、食品也越来越多样化,茶叶的衍生品如茶具、茶艺,正在成为游客越来越青睐的产品。而名茶更是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应适时抓住游客的这一正常消费心态,开发更多样饰精美,又具质量上承的茶文化礼品,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延伸度。

4.3与地域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

我国产茶地区众多,如云南、浙江等已经普遍为人们所知。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独有的地域特色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深入研究与深度开发。如名茶的发源地、茶业建筑、茶礼仪等与当地的古建筑、特色民俗、宗教旅游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形式,这不仅在整体旅游开发上达到以一带多的经济市场效果,还满足了消费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4.4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的研究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专门研究的文著还十分鲜见,较多的文章只是涉及表面探讨而缺少深层次的研究。事实上,茶文化可研究的课题非常多,研究者不但可以研究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可以与境外的茶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参照、对比,逐步就能得出符合我国特色茶文化旅游的形式来。例如,台湾和日本的茶文化旅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新加玻、泰国更是将其视为重要的旅游经济来源。

4.5加强对茶文化旅游中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

我国多年前就出台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一书,这是从事茶艺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之一。越来越多的茶业相关学校开始应用更多更专业的书籍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茶文化看重的是茶对人精神层面的熏陶,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具有专业素质以外,还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在旅游当中起到的媒介作用,他们将茶文化的内涵传递给游客,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游客信息接受的完美度。我国的福建、安徽等地都陆续开办了茶校教育,这为我国茶业人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悦,王柳芳.茶文化旅游概论[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

篇7

茶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已然成为苏州茶业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苏州旅游、茶馆、演艺业、展会等方面阐述了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的特点,在政策扶持、资源深挖、人才共育等方面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长效发展。

关键词:

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了21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6.5%。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2013年,苏州已拥有7个国家级、11个省级以及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涵盖了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影视、动漫等多家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覆盖,初显了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发展的背后也透露出不少问题。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一拥而上的建设,带来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杆企业示范、缺少特色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产能弱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二、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升温,苏州的茶文化产业复苏势头迅猛,与茶相关的创意产业悄然兴起,具体表现为茶文化旅游、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博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化发展苏州太湖旅游产业协会依托其自身优势,将吴中太湖自然山水景观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文化体验之旅,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苏州每年春季的“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已然成为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活动与形式,并在当地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随着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列入苏州吴中区“非遗”名录,苏州茶文化旅游又新添亮点,深挖苏州虎丘———山塘街线寻找苏州“三花”文化旅游线,苏州平江路上苏州好风光土特产店成为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之地。

(二)茶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苏州的茶馆先后经历了多次的洗牌重组。最初的茶馆多以亲民价格、单一茶品的“清茶馆”和听评弹说书的“书茶馆”等传统茶馆为主,之后兴起了以自助茶点为特色的杭派茶馆,再到现如今多元化发展的茶艺馆,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成为这一时期茶馆的特色。苏州现有的茶馆,在设计与功能上都越发重视文化特色,不同文化主题的茶艺,如禅茶茶艺、文士茶艺、商务茶艺等,纷纷出现在各大茶馆和茶文化展会活动中,处处彰显现代的苏式慢生活节奏。众多茶馆中,苏州旺山“挹翠轩”茶馆是最具苏州特色的中式清饮茶苑,因绝佳的环境和深厚的隐士文化有机融合而形成苏城独具特色的茶馆,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荣誉。此外,2014年8月,苏州斜塘老街开设第一家公益茶馆“施斌茶馆”,以茶为载体,为茶客们免费开设评弹讲座、免费培训苏州话,旨在传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苏州茶馆的新星。这些正是苏州茶馆走向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尝试。

(三)茶文化演艺业初试牛刀苏州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曾先后邀请国内知名的明星刘亦菲和苏州籍明星韩雪担任苏州吴中区旅游形象大使,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品牌代言人,同时还邀请国内著名导演张晓春拍摄吴中旅游形象片,强强合作,扩大了苏州茶文化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苏州茶文化的软实力。目前,在茶为主题的演艺业方面首推福建,起步早、影响力大,主要作品有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以及乌龙茶动画片《乌龙小子》,这些已然成为了当地茶文化演艺的代表作。

(四)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展示场所2010年10月,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作为苏州地区首家茶博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由东山茶厂投资建造,是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博物馆。馆内系统性展示了苏州碧螺春茶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此外,展馆还配套有以太湖水产为主的餐饮“得福楼”,以度假休闲为主的宾馆“碧螺山庄”,以品茶观景为主的茶馆“紫金堂”等。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此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博览中心也成为苏州茶文化展会的重要场所。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全国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平台以及一流的展会环境、专业的展会服务,该博览中心已成为苏州展示茶文化的新窗口。

(五)举办丰富的茶会展活动在茶会展和茶活动方面,苏州正不断地做大做强。2012年,苏州举办首届茶博会,展会活动主要集展示、鉴赏、交流、交易于一体,旨在通过大型展会以茶会友,促进苏州茶文化的发展。如今茶博会已然成为常态,定期举办,成为推动苏州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

三、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体来说,苏州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萌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茶文化创意产业意识尚显薄弱以往苏州茶产业主要固守于传统产业方式的发展,相关协会、行业只把文化作为单纯的营销工具,流于表象,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的深刻认识。因此,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的普及工作亟待加强。在苏州的茶业界,“三万昌”是百年老字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世纪末,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公司把“三万昌”金字招牌重新树立,加快店铺连锁经营建设。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曾经辉煌的“三万昌”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有的茶叶门店经营和传统茶楼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面对“茶产业文化化”的发展形势,苏州茶企逐步意识到唯有将茶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方能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业内的万年青。

(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苏州碧螺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积累和沉淀意蕴之深远可以肩比杭州龙井茶文化,碧螺春茶早已融入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苏州的茶文化资源不止于此,尚有许多资源未被挖据与利用起来,例如方兴未艾的苏州地产碧螺红茶以及其衍生茶产品,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苏州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三)茶文化创意高素质人才短缺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发展的产业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苏州各大院校对茶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偏向于茶文化基础知识及茶馆经营管理等方面,而针对茶产品设计、策划等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导致传统产业的人才已不能满足茶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苏州许多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茶学专业或茶相关课程,为苏州市场输送着具备茶知识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正不断壮大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

四、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倡导茶文化消费2014年,苏州成为拥有5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给茶文化消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开展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积极创建茶文化消费氛围: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茶事活动,如“武林斗茶”擂台赛、茶学专题研讨、专题茶展会等;在全市的基础教育中增设与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聘请茶专业人士给中小学生开设茶艺课外活动课,在苏州各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公益性的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从娃娃抓起,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并走进茶的世界,崇尚中国茶文化。

(二)构筑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苏州的茶企业、茶叶店数量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茶业城纷纷出现,苏州茶产业正在不断升级,试图改变原有的小而分散的格局。目前,苏州建有大龙港茶城(2000年)、美地茶园(2006年)、港龙国际茶城(2011年)以及天荼茶城(2013年)四个初具规模化的茶叶专业市场,并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品牌。应对“茶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随着苏州大龙港茶叶市场转型更名为大龙港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其经营项目集茶叶茶具、茶文化交流及培训、茶工艺品设计、仓储物流及茶相关产业为一体,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充分挖掘,巧妙利用苏州茶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是茶文化产品的创作来源,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苏州茶文化产业集聚区。苏州除了知名的碧螺春茶之外,一些养在深闺的名茶如茉莉花茶、虎丘白云茶及相应的文化等还有待挖掘与利用。利用现代传媒的推广力,加强对地方产茶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苏州茶俗文化,复苏苏州传统的茉莉花茶制茶工艺,大胆革新碧螺春红茶制茶工艺。同时,巧妙地将茶与苏作工艺有机融合,打造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产品,丰富苏州的茶文化市场。

(四)培养人才推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未来,苏州高校培养的专业学生必将成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可以依托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破院校间的限制,将茶文化相关课程推广为国际教育园区网络共享课程,从而普及茶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罡.关于苏州高职教育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夏良玉,官玉琴.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闽茶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3]李令群,谢向英.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4,(1).

[4]郭莉.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亮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J].当代旅游,2012,(4).

[5]毛雪莉.浅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10).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38-02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高校中成立最早的3个茶学专业之一。茶学专业自1982年以来一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专业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历程辉煌

自茶学专业成立伊始,在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和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茶学专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在国内同类专业中的先进地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校茶学专业就一直是全国统编教材《茶树育种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核心教材的主编单位,在茶树品种选育、茶树高产栽培、红碎茶和速溶茶的研制等方面均处于当时的国内领先水平。自1982年以来,我校茶学专业一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我校茶学专业不断发展壮大,1989年茶学实验室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先进实验室,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茶学专业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国际茶叶深加工技术与理论培训基地”;2006年国家教育部与湖南省政府确定在我校共建“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省部共建实验室。2008年茶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茶学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实习基地等较为齐备。专业已发展成为我校以本科为主,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农业推广研究生、举办各种茶学技术训练班等学历层次最多、条件领先的专业之一。

二、特色鲜明

我校的茶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结构定位、办学模式上均具有明显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上,专业着力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从事茶树栽培、育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质审评与检验、茶业经营管理、茶叶贸易、茶叶深加工、茶文化推广以及类茶植物开发利用的农、工、贸、文复合型茶学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知识结构定位特色上,致力培养基础宽厚、专业面广、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综合掌握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叶贸易、茶文化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农、工、贸、文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办学模式特色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国际培训领域,加大社会企业紧需人才培养力度。实现学校、企业的教学、科研、产业的良性互动,产学研一体化,紧密接轨国内国际前沿。

三、设施一流

实验室建设水平一流。通过特色专业建设经费支持和申报省部共建茶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以及茶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持,茶学专业实验室近几年实验室共投入建设经费400万元,使茶学教研室和八个茶学实验室得到全面武装,进入全国同类专业一流水平。现有实验室面积1000m2,教学仪器设备(500元以上)200台(套),价值600万元。另有省部共建“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和“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实验室面积1000m2,拥有价值近1000万元的现代先进仪器设备。教学实习基地条件优越。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茶学专业利用省部共建实验室项目经费以及学校的配套经费,共投入100余万元对原湖南农业大学长安教学实习茶场、茶厂进行了武装改造,完善了名优茶、普通红、绿茶、乌龙茶加工机械设备,同时对茶园进行了科学改造。另外,茶学专业近几年新增湖南农业大学校外教学实习基地4个(云南茶叶研究所,白沙溪茶叶有限公司,贵州茶叶研究所,长春茶业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场地。

四、成果丰硕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坚持引进、自我培养、送出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培养教师,近4年,新进5位教师,其中3名博士,1名博士后,1名硕士,师资队伍增加到32人,使茶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讲师7人;博士后2人、博士12人,硕士13人。茶学专业教师队伍2009年湖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以茶学为骨干的《园艺植物功能成分优异资源高效利用》团队2009年被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团队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专业以茶产业和茶学学科发展需求为根本,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4年来茶学专业组织茶叶企业、科研单位和同类院校的企业家、专家对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讨论,本校老师进行了数次讨论,统一了思想,发表了相关教改论文18篇。同时,我专业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共同完成了教育部《茶学专业规范》的制定,同时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经济社会相结合。茶学专业4年招收本科生235人,为社会企业培养2年制茶学专业48人,1年制茶学专业36人,培养茶艺师、评茶员(师)1080人,通过本专业申报的国家科技部“国际茶叶深加工技术与理论培训基地”,4年为12个国家培养茶学专业人才100余人,全面提升我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2010我校茶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全国首届茶艺技能大赛中包揽团体一等奖、二等奖;获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专业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以茶产业提质需求和学科发展要求为目标进行调整,从课程体系上增加了茶文化学、创新学、交际英语、商务谈判、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茶学专题、现代茶学实验技术、茶艺与评茶技术等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茶树栽培学增加了茶叶无公害生产、绿色食品茶生产、有机茶生产内容;在茶叶加工学上增加了茶叶深加工内容;在茶叶生物化学上增加了其功能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内容;在增设茶文化课基础上增加了茶艺技能训练内容,在茶叶审评检验课程上增加了评茶员训练内容。4年中,茶叶专业教师主编参编《茶叶审评与检验》等教材和专著16部,《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两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及《茶叶生物化学》、《茶树英语生理与品质化学》两门茶学研究生学位课获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茶叶加工学》同时获校级双语课程建设。朱海燕老师制作的《茶文化》课件2010年获得教育部高教文科组三等奖。专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3年中我专业在全国茶学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分别就我校茶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室和基地建设以及我校茶学实验班教学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表了相关教改论文18篇,得到同类院校的一致好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茶学学科成为“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园艺植物功能成分优异资源高效利用》团队被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团队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年中茶学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专利23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五、改革创新

篇9

[作者简介]刘换菊(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史术光(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吕 敏(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贾 超(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袁 林(1962―),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JXJG-11-17-14)

一、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机制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与行业发展对旅游高等教育的进程起着极大的引导与推动作用,主要反映在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素质的提高与培养上。[1]

目前高等院校旅游专业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主要开设有《餐饮服务模拟实训》、《客房服务模拟实训》、《前厅服务模拟实训》等课程。为了突出学校个性与特色,很多学校都急于靠近所依托的平台和师资力量而开设方向模块教学,导致专业定位不准、课程结构失衡、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培养目标空泛难以实现。课程教学没有突出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仍以专业型、基础型、知识型、接受型为主,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在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配套情况较差,难以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同时以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导致“教与学”、“学与用”的严重脱节。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所以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积极地实现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由专业型向通用型转变,由基础型向应用型转变,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由接受型向创造型转变,适应行业人才需求。

二、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内容

通过合作实习基地(星级酒店)问卷调查显示:多数星级酒店在人才选用过程中,比较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从业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其次要有阳光的职业心态;最后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所以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过程中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项目、教学计划等都应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致力于改变旅游专业实训课堂教学“重知识,轻文化;重技能,轻涵养”的教学状态。将职业心态和服务意识培训作为课前一练,把文化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为行业培养学习型应用人才;组织小组探究学习,体现企业团队合作精神;强调专业技能的行业化、规范化操作,并基于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研究。

(一)修改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适应行业要求

按照行业要求修改、优化培养方案,增设《酒店服务礼仪》、《酒店社交礼仪》、《职业形象塑造》、《专业实训二》(调酒)、《专业实训三》(茶艺)、《专业实训四》(插花)、《专业实训五》(咖啡)等课程,首先贯彻执行为旅游行业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教学方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其次调整课程结构及其学时学分的比例,将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进行提高,同时将教学实习由原来的三个月时间增加到六个月,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也集中进行六个月,并且有专门老师进行定期指导和考核。综上所述,以行业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将课堂现场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紧贴行业需求

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将原有的一些实训课程进行行业评估,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比如《饭店服务实训一》(客房)课程,原来开设的实训项目只有西式铺床,已经过时,这与如今酒店行业的要求相去甚远,不符合行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增设中式铺床等实验项目。同时在《饭店服务实训二》(餐饮)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原来的中餐摆台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西餐摆台,适应行业发展的全面要求。同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学生客观要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开设相应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超市”,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让学生进行“自助式”课程消费。在课程内容整合的时候分为两块来考虑,一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课程体系,也就是培养方案中的必修实训课程;另一部分是“可变的”课程体系,建立相对稳定又动态变化的更新机制。如学生可以在课程超市中进行选择,通过学习可以考取中级餐厅、中级客房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餐饮职业经理人以及咖啡师、化妆师、礼仪师等等证书,适应行业要求,拓宽就业范围。

(三)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行业需求

在实训教学上许多院校还沿袭“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做”、“先讲解再练习”等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听的多,实践操作少,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2]如只重视摆台、铺床等技能练习,没有涉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没有考虑到服务情景的综合模拟训练。饭店服务环境复杂多变,要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突发事件的处理,所以课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同时每学完一个实训项目,都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表现突出的小组,提高平时成绩,从而使得表现差的小组找到差距,力争迎头赶上,大大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同时可以通过短期现场化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

(四)师资企业化,及时更新行业理念,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饭店业对实践要求很高,课堂教学必须以实践为主,而教师作为教学主题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才能驾驭实训课程教学。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大部分执教老师都有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带学生实习或外出进修的经历,具有动手教学能力强的特点,其中全国星级饭店评审员2人,餐饮职业经理人4人,全国中级茶艺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全国中级调酒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茶艺师10人,调酒师12人。近几年派出进行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的老师达20余人。但是真正在酒店行业工作过的企业型老师还没有,这使得有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教学内容陈旧、对教学创新不足。今后应加强教师的企业化培养和培训,真正深入企业去学习,并保持常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真正为旅游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在实训课程授课过程中邀请部分酒店职业经理人做兼职老师,不定期的到学校为老师和学生授课,将酒店最新的理念带入课堂,弥补教师行业经验缺乏、消息闭塞的不足。

三、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实践效果

通过修改培养方案、整合饭店服务实训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1.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饭店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让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无论从学生的外在形象还是从学生的内在素养、业务技能等方面都得以提升。从2011年开始,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全国饭店服务技能、江西省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九江市及学校相关比赛中屡获佳绩。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取得中级调酒师、中级茶艺师、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的人数已达千余人次。

2.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篇10

(一)组织参加开幕式暨文艺演出

1、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9日上午,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2、参演节目:《竹乡欢歌》。

3、表演器乐:竹排琴、竹鼓、竹管琴、竹梆等。

4、节目时长:10分钟。

5、责任单位:县文广局;责任人

6、工作要求:县文广局要制定具体的演出方案,要有详细的进度阶段安排,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加强排练,对节目进行修改提高,11月初全面完成音乐设计、配器,11月25日前全体演员做好演出准备,并请有关领导审查。正式演出期间县文广局安排2名工作人员负责参演的综合协调等工作。

(二)组织参加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节目展演

1、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9日-12月4日,赣县客家文化城。

2、参演节目:《舞春牛》。

3、节目时长:30分钟。

4、责任单位:县文广局;责任人:演员:上堡乡民俗表演队30人;

5、工作要求:县文广局要制定具体的演出方案,要有详细的进度阶段安排,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加强排练,对节目进行修改提高,11月初全面完成音乐设计、配器,11月25日前全体演员做好演出准备,并请有关领导审查。上堡乡要协助配合做好演员挑选、道器制作、节目策划等工作。正式演出期间县文广局安排2名工作人员负责参演的综合协调等工作。

(三)组织参加展示展销系列活动

1、赣南脐橙产业展

(1)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9日-12月4日,赣县客家文化城。

(2)参展内容:赣南脐橙(柑橘)果品与系列深加工产品展示展销,茶叶展示展销。

(3)责任单位:县果茶局;责任人:

(4)赣南脐橙果品与系列深加工产品参展企业:县庆美脐橙分级包装厂、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2个展厅);茶叶参展企业:县赤水仙茶业有限公司、县馨阳岭实业有限公司、县阳岭云雾茶场、县龙归茶场、县长飞大自然茶场、县骑云峰茶叶有限公司、县钟氏福茗茶业有限公司、县天俊农业有限公司(2个展厅)。

(5)工作要求:县果茶局全面负责参展产品的供给、协调与调运,做好展馆的布置(包括背景、货柜、柜台、宣传广告等的设计和制作),并负责做好茶艺表演的组织、策划和协调工作。要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人员,按照各节点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按照时间,高质量参展。扬眉镇、龙勾乡要协助组织庆美脐橙分级包装厂、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参加展示展销工作。县文化局要协助组织茶艺表演的策划和协调工作,并协助安排培训展位迎宾解说人员。县质检局要负责参加展示展销产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查工作。

2、省名特优农副产品展示展销

(1)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9日-12月4日,赣县客家文化城。

(2)参展内容:食用菌类(竹荪、红菇、野生香菇)、笋类(笋尖、笋衣、清水苦笋、清水笋片等)、茶油和苦菜等20个品种,每品种不同包装200包以上。

(3)责任单位:农粮局;责任人:

(4)工作要求:县农粮局全面负责参展产品的货源供给、协调与调运,做好展馆布置(包括背景、货柜、柜台、宣传广告等的设计和制作)。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人员。要按照要求,体现特色,提升名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服从市展示展销系列活动工作组办公室的调度和安排,严格做到在开展仪式结束后统一开展,在12月4日14时后开始撤展,每天上午8点进场开展,晚上22点退场停展。

3、赣南客家美食展

(1)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9日-12月4日,赣县客家文化城。

(2)展销内容:风味、特色小吃,即可食用食品和现场操作油炸、蒸、煮等食品。

(3)责任单位:商务局;责任人:

(4)展位数:2个。

(5)工作要求:县商务局全面负责参展产品的货源供给、协调与调运,做好展馆布置(包括背景、货柜、柜台、宣传广告等的设计和制作)。要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人员。要按照要求,体现特色,宣传美食,提升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服从市展示展销系列活动工作组办公室的调度和安排,严格做到在开展仪式结束后统一开展,在12月4日14时后开始撤展,每天上午8点进场开展,晚上22点退场停展。

(四)组织参加赣南脐橙营销推介系列活动

1、营销对接洽谈会

(1)时间、地点:2011年10月下旬,赣南宾馆。

(2)责任单位:县果茶局;责任人

(3)工作要求:组织本地企业和合作社与主攻城市经销商、果品配送中心、国内外大型超市对接洽谈并举行签约仪式,建立赣南脐橙超市直采基地。

2、赣南脐橙专销区建设及营销推介活动

(1)时间、地点:2011年10月-12日,海南省海口市。

(2)责任单位:县果茶局;责任人:

(3)工作要求:在海南省海口市选择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按照“五有一无”(有场所、有牌子、有管理人员、有宣传方式、有联动保护机制,无假冒伪劣赣南脐橙和染色脐橙)的目标,建立赣南脐橙专销区,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

(五)组织参加“赣南脐橙杯”幸福放歌乡村红歌赛

1、时间:10月底完成县初赛(全市总决赛11月30日晚)。

2、地点:县初赛在铅厂镇关刀坪龙颈农业公园,复赛和总决赛在市。

3、责任单位:县委农工部、县文广局;责任人:

4、工作要求:组织好县初赛,从中选出优秀乡村歌手参加脐橙节期间在市中心城区进行的复赛和总决赛。节目内容要以乡村为主体,充分体现农民的参与性,展现赣南乡土气息。

篇11

张光辉介绍,螺丝壳河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146户茶农参与进来。但是,刚成立合作社的时候,只有8户茶农。2003年的时候,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加起来不到300亩。

“从2004年开始,中央出台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在我们村则是退耕还茶。”张光辉说,为了呼吁群众种茶,政府还给每亩茶园补贴700元。

在政策鼓励和茶农的积极参与下,合作社的茶园面积增加到现在的5400亩。合作社成立后,筹资建立了正规的厂房,张光辉也多次到贵阳参加茶叶加工培训,自愿加入合作社的茶农越来越多。如今,坪阳村的茶叶面积已达4万多亩。

都匀市扶贫局副局长张易娜介绍,以螺丝壳山为中心,毛尖镇不断扩大茶叶种植,全镇茶园面积已超过10万亩,茶企业16家、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23家,茶产业已经成为毛尖镇的经济支柱产业。

除了传统的茶产业,毛尖镇还加快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实现茶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抓好茶区道路建设,形成茶山园园想通、景景相连。目前已硬化茶山道路69公里,茶山游客步道建设18000米,使游客在茶区自驾车可以通达毛尖镇十大景区中的任何一个景区,在茶园打通步行体验游3个小时的旅游线路。

建设游客接待中心,设游客接待部、咨询部、茶艺室、会议接待室等十多个功能服务室,建大中型组织游、自驾游、散客游等游客之家,做好游客接待、服务。

做好茶区新农村建设,努力使农民收入与茶旅经济多重链接,为镇区贫困人口及即将移民的农户创造收入渠道。做好茶叶核心区的总阳组、毛竹冲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培养农家乐接待家庭户18家、中型接待站4家,培训苗族、布依族特色歌舞接待人员30人,目前有家庭接待户5家、中型接待点2家已具备接待能力,拥有宾馆标准间床位8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