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籍管理论文

学籍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27 11:52: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籍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籍管理论文

篇1

学籍管理贯穿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涉及学生的入学复查、注册、成绩登记、奖励惩处、毕业等多个环节,学生在校期间产生大量的学籍档案,需要每学期及时归入学生档案袋,我校目前没有专门的学籍档案室或者场地足够大的地方来容纳、整理学生个人档案,直到学生毕业时才来整理学生个人档案,学生的部分档案可能由于时间太长造成遗失或者遗忘没有归档,如学籍异动、奖惩等材料。

(二)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出台了有关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我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相应的制订了《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学生学籍管理一些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籍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学生学籍的实际管理中仍然有许多学籍管理工作需要规范,学生学籍档案的材料涉及到组织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各教学系,各部门产生的学生个人材料如何归档,毕业生如何将毕业生档案移交学校档案部门,都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方便操作的制度来执行、协调。没有相应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学生个人档案不完善,学校档案中缺少部分学生的学籍、毕业生档案。

(三)各系学生学籍管理人员不稳定,学习、培训不足

各系、各部门做学生学籍材料大多是新来的老师,做秘书一至二年后就转行搞教学,人员变化快,刚熟悉工作又要更换工作岗位,新来的人员熟悉工作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每年新生入学时教务处都对各系的秘书如何做好新生注册等有关学籍工作做了培训,但在涉及到具体学籍工作时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但管理人员几乎很少得到学习、交流、培训的机会。

(四)部分管理人员缺少业务知识和现代信息条件下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及教务管理系统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在整理学生数据时要快速、准确,数据格式要正确,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学籍管理人员缺乏精通业务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一些学籍管理人员缺乏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和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很难培养科学的管理能力,进行学籍管理工作比较吃力。有的学籍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他们很少甚至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更没有学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籍管理水平的提高。[2]学籍材料涉及全校学生,数据量多、更新速度快、工作量大,部分学籍管理人员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没有认真学习学籍管理的相关知识,只满足于完成现有的工作任务,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模式、管理模式和使用现有的软件,没有认真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学籍管理工作没能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二高校学籍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学籍管理的认识,重视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的重要地位不是人为强加的,而是由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籍管理在学校管理和校风建设中的功能作用决定的。[3]它影响着教学秩序的稳定,也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科学规范的管理能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反之,管理上不去,教学和人才培养必然出现混乱,甚至影响办学效益和办学信誉。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对学籍管理的认识,把学籍管理作为一门学问来看待,加强学籍管理的研究,注重学籍管理的创新。重视学籍管理工作,保持教学管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只是在教学检查或评估时重视,在日常工作中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并保持相对稳定。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空间够用的档案室,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制定适合本校的、切实可行的学籍管理制度

高校要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学籍管理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具体实施细则、工作程序和运行模块,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注重从制度上规范学籍管理的行为,从程序上严把学籍管理的质量,从运行中提高学籍管理的水平。在新生入学、毕业等方面要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在休学、复学、转专业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制度要以人为本。要制定学籍档案的整理、归档、移交的制度,便于各系部按照规范的要求来做好学生学籍档案。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学生间学习能力差异加大、学习目的多样化的事实,实施更富有弹性和超前性的学籍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和实施科学的学籍管理,使学生个性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三)规范管理,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学分制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全面推行,学籍管理工作也更为复杂,这对学籍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籍管理队伍的培训和建设,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籍管理人员的潜能,调动起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建立有效地评价机制。学校在注重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对表现优秀的学籍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以体现学籍管理人员的自身价值,也可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学籍管理工作既是学校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每天要面对繁杂的教务常规管理和日常行政工作。从事这项工作,要有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爱岗敬业,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认真而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三是熟悉各项规章制度。要抓紧业务学习,熟记各项规章制度的要点。四是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只有树立起了高度的服务意识,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让师生满意。为师生服务就是为教学服务,是教学管理手段之一。五是加强业务培训。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计算机水平和档案管理水平,尤其增强计算机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使管理干部掌握工作规律,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使纷繁庞杂的日常事务变得井井有条,提高管理效率。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籍管理人员,通过专门和系统地学习,提高知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若不重视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一味使其沉浸在事务性的工作中,不仅机构缺乏活力,而且也制约了学籍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六是开展学籍管理研究活动。要经常组织学籍管理工作者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充实与搞好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知识,使他们逐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特点,自觉地钻研业务,提高工作能力。[4]总之,学籍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加强学籍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校学籍管理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控制、激励和调节作用,达到稳定教学秩序、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教育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篇2

我校自1999年承办电大开放教育至今走过了15个年头,截至2014年1月,在市电大开展招生的专科25个专业、本科15个专业中,目前我校开设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金融、护理、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等14个专业;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护理学、土木工程、学前教育等13个专业,注册人数达到2672人,在校生3000余人。到2014年3月为止,专、本科毕业学生累计达到近8000人,近500人获取学士学位;毕业生、学位获取人数分别稳定在全市第7名、第4位左右。

2.大规模下的流失率

统计我校2008年秋季到2014年春季的新生注册数据,从招生录取到注册缴费这一环节,流失的学生平均达到了10%;统计我校2008年秋季到2014年春季的各类转学、退学、因故休学失去联系等数据,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流失率达到了8%左右。无论是开设了多年的成熟专业还是近年新开设的专业,从学生报名入学到注册缴费,再到进行开设课程的学习,这两个过程均存在一定流失率。

3.弹性学制下的遗留生

学生学籍入学注册起8年内有效是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特色之一。我们将广义上的遗留生定义为: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在该年级、该专业所适用的专业规则规定的最短学习年限内,未获取所规定课程最低学分,无法达到毕业条件;或者虽已经获得规定课程最低学分,但因某些原因暂时不申请毕业的学生。随着近些年来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多,各个专业都出现了数量不等的遗留生,为学籍管理带来了许多后续问题。

4.各专业发展现状不均衡

为了发展开放教育稳定在校生规模,我校招生办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源测算,根据朝阳区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和周边人才缺口,从2008年秋季起扩充了一定数量的新专、本科专业。通过对2010年秋季到2013年秋季连续7个学期的注册、毕业、学位获取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果:(1)专业人数:本科中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专科中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人数具有很大稳定性,并呈现出逐年小幅上涨的趋势。本科中英语(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3个专业;专科中护理学、物流管理、物业管理、计算机4个专业,人数大致稳定但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毕业生人数:近7个学期我校毕业生总人数在每学期277人到325人之间,每年春、秋两季毕业生人数基本保持稳定。但毕业生人数明显低于该季招生人数,也就是说在校生的规模在不断加大,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遗留生存在。(3)本科学位获取:在本科已经有毕业生的9个专业中,选取近7个学期中毕业生超过三届的专业进行比较。受到毕业论文成绩制约,学位获取率小于10%的专业为会计学、小学教育;受到学位外语考试制约,学位获取率在30%左右的专业为行政管理、英语(商务),在50%左右的专业为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近7个学期本科毕业生无论从学位获取总数量还是从占毕业人数百分比统计,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明显优于英语(商务)、会计学、小学教育等专业,呈现出阶梯排列。

5.多重现代化管理手段并用

电大作为远程开放教育一种重要形式,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使传统教育挣脱出了时间和地域上的束缚有了更开放、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伴随中央电大2010年网络版教务管理软件的全面推广,中央电大、市电大、分校间有了统一的后台数据库,学籍管理的注册、信息清理、学籍异动、毕业审核、学位审核等大部分模块都已经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我校导学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除了通过“朝阳电大在线平台”中的班主任论坛外,还应用了“蓝卓短信平台”与“北京电大短信平台”,做到信息畅通,即时及时,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与工作成本。

二、对改革学籍管理的思考

1.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管理

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不仅仅要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学籍管理工作,更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尊敬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根据工作背景、学习初衷不同可以将学生分为两大类,针对这两大类学生特点分别管理:第一大类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急于获取学历证书往往在学习中容易表现出浮躁、轻易放弃的特点,对导学教师的管理提出诸多质疑甚至产生抵抗情绪。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学籍工作人员与导学教师具备高度责任感并付出较大耐心,将思想教育同时融入到管理之中,不仅要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坚持学业,更要建立多种沟通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为其提供服务,建立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第二大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较高的自觉性,珍惜学习机会、课业上努力追求上进,经常主动联系学校为全班同学服务。对待这样的学生适时鼓励其争取获得学位、积极申请奖学金、申报“优秀毕业生”等,能够在该专业学生中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

2.保持专业设置连贯性及课程设置的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我校专业设置的调整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断档专业与断档课程。我校本科13个专业中的3个主要专业、专科14个专业中的3个主要专业,一共6个专业的注册人数就占到了总注册人数的二分之一,余下的专、本科共20个专业注册人数为总注册人数的一半。保持专业设置的连贯性以及课程设置的稳定性是稳定学校教学规模、均衡专业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不但有利于宏观掌控学校运营状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也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章可循的便利条件。

3.发挥系统优势提高遗留生的毕业率

在对待遗留生的问题上已经摸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分类管理方式,面授课缺失问题在电大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网络化教学的基础上,有两种途径可以解决:第一,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化办学的优势,通过联系相邻的分校负责人以及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宝贵的面授课机会并对其课业进行指导,让学生有归属感,认为学校还是关心他们的。第二,利用中央电大—市电大—分校三级教学网络平台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使专业调整、取消了,教学资源依旧保留,可以供广大学生在线或下载使用。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籍管理工作需要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身心特征让学生参与到分校管理过程中来,不能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能够自我管理,面对的大多数学生已经成年这一现状,学校要将管理定位在指导型管理而非限制型管理上。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管理也十分重要,学期我校会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代表对学籍管理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推荐产生班干部,各学习小组推举出小组长,班干部与小组长在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能发挥其重要职能,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篇3

二、精湛的业务素质

精湛扎实的业务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学籍档案是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最原始记录。新生入学后,学籍管理员要为每一名新生学生及时建立学籍档案,每学期初要对在校学习的学生要进行审核、办理学籍注册手续。一名学籍管理员如何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就是平时就要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然后要力求做到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和规范,特别是对于学籍变动的档案,更要做到记载的全面真实、准确无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准确、科学和规律,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提高,管理水平要提升。学籍管理人员要掌握科学管理知识,并且能够善于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管理,还要精通档案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档案管理行业工作的专家。为此,学籍档案管理员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打开眼界汲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学籍档案管理理论来充实自己,让自己适应学籍管理形势的发展需要。只有熟练掌握学籍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具备熟练准确的实践操作和熟悉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及手段,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管理人员。

三、良好的科学素质

学籍管理人员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学籍管理软件,学籍管理工作己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并建立健全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和使用管理系统软件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等各种软件,并运用计算机处理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目前学籍管理工作从新生入学注册、日常学籍管理到毕业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全过程均实行计算机操作,学籍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学籍信息资料档案,这样就可以十分便捷迅速地统计、查询、检索学生学籍的各类信息,能够让领导及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将学籍管理员从繁杂、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保证数据统计的可靠、准确,情况反馈的及时、迅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所以学籍管理员要加强对现代化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科学素质。

篇4

目前从各基层单位学籍工作人员配备数量看,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一人多职,身兼数职,没有像普通高校样,在具体岗位设置时参考学校学生数量,人员紧缺使得学籍管理人员只能疲于处理大量的日常工作,而在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上难以有较高水平。

2.基层单位对学籍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学籍管理工作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整个环节,还延伸到学生进入社会,用人单位的信息查询、信息认证等,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而在开放教育办学理念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学籍管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个性化服务要求。

3.缺少稳定的培训机制

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学籍工作的周期性长,新到岗工作人员一般需要1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熟悉并独立开展工作。从上到下都缺少定期、定项的培训。

4.基层单位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各基层单位在管理工作中缺乏细化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工作项目、管理流程的操作规范。特别是在班主任管理、学生管理方面,无法按照制度流程工作,而是按照经验管理。在基层单位中因为生源的地域影响因素,情感管理现象也比较突出。

5.技术支持力量薄弱

基层学籍管理人员专业结构技术类比重不大,现代科学技术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较少。操作软件繁多而互不兼容,基层单位在使用中需花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学习具体操作,缺乏有针对性的技术开发。

二、基层办学单位学籍工作改革方向

1.完善队伍建设,加快团队打造

队伍建设是国家开放大学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从国家开放大学到国家开放大学各分部,应借鉴普通高校师生比、教师与管理人员比例分配原则,结合各个基层单位办学实际,形成学籍管理人员配备指导方案。在稳定队伍人员的前提下,打造一支由专家队伍、业务骨干、管理操作人员为主的金字塔型管理人员框架。通过专家队伍加强学籍管理制度研究和政策指导。业务骨干作为中间力量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开发。管理操作人员作为具体的实施者熟练操作具体业务。

2.建立稳定的培训机制,增加队伍凝聚力

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加强学籍队伍纵向和横向交流学习,通过工作观摩、专项培训、岗前学习等方式,为各级各类学籍管理人员提供多种培训、学习机会,实行学籍岗位准入制,加强学籍工作人员重要性的宣传,士曾强队伍凝聚力。

3.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精细化管理

提高学籍管理质量关键是制度保障。各基层办学单位依据国家开放大学制度应不断完善、细化具体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基层单位操作规范,编写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和权利,通过规范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避免情感管理的影响,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

篇5

各成人高校对学籍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出现了重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轻学生的学籍管理的现象。有部分成人高校对在校生的学籍资料收集、整理不重视,对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归档不及时,从而导致学籍管理不完备、不规范等现象。

(二)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成人高校根据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制定出本校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定,但是在内容、形式上与普通高等高校学籍管理规定基本大同小异,并没有结合成人教育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籍管理制度以及保证制度实施的办法和措施。有的学校虽然制度完善,但执行不严,漏洞很多,学籍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

(三)学生档案资料不完整

成人教育学生学籍档案资料残缺不齐是成人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够。不能按照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建立、收集、整理学生档案材料;现已建立的部分学籍档案材料杂、乱、差,缺乏科学分类、统一的管理;档案材料收集过程中出现了遗漏、遗失的情况。二是学生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提供给学校的个人信息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常有随意改动,不能及时向学校教学部门提供更改了的信息,缺乏严肃性;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在学籍档案中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学籍档案不完整,缺乏真实性,严重影响了学籍电子注册的顺利实施。

(四)学籍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这都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现代化知识和管理知识欠缺,工作中存在着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现象。这对加强学籍管理,提高成人高校教学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影响较大。

(五)学籍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仍然有许多成人高校在学籍管理中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除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外,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学籍记载、成绩填写、数据统计、毕业生登记等工作绝大多数依旧采用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准确性难以保证。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手段落后,不适应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改进成人高校学籍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

由于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大、业务繁琐而严肃的工作。大多数管理人员工作三到四年后,都不愿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学校要充分认识学籍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这项工作,配备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专职管理人员队伍,同时要保持管理队伍相对稳定,注重加强其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籍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建立健全适合成人高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适合成人高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实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依据。在执行国家教育部及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制度的基础上,以明确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为前提,制定和完善适合成人高校实际发展的学籍管理制度,做到学籍管理有章可循,既体现管理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又体现管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学籍管理制度不断地修订完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在制定、修订学籍管理规定中,要考虑到成人高校学生在职、分散、业务忙、工学矛盾大等特点,学籍管理规定要相对灵活些;要结合实际逐步推行弹性学分制,让学习时间充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前修完学分。

(三)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

以学籍管理条例为依据,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是实现成人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保证。如建立新生信息档案、学籍卡档案、学籍异动档案、班级档案、毕业生名册档案等。同时以教学班为单位,建立学生的通讯录,详细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从而方便学员管理。要注重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切实保证学籍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真实性,为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6

2如何实现成人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首先,实现成人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的关键不仅在于思想上重视成人学生的学籍管理问题,更要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问题建设一套适合成人学生的学籍管理信息化平台,以满足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各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成人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的,给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积极鼓励自主研发先进的学籍管理软件。各高校要结合新形式,不断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规章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保证各级学籍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使每位管理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各种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熟练掌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2]。其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学籍管理工作者职业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一线管理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技能,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灵活运用计算机教学技术进行成人的学籍管理工作,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所以,高校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能忽视,要多给一线管理工作者创造学习的机会,并对其定期进行相关职业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素质。学校应鼓励成教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坚持参加继续教育和本专业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以获得新知识、跟上新形势,具有坚实的业务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3]。

3实现成人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3.1加强人员的专业培训,选拔高层次的学籍管理人员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成人学籍管理工作从最初的手工管理,逐步过渡到现在的网上录取、计算机管理学生学籍,毕业数据网上交验等,这一系列成人学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特征,促使对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加强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学籍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对在岗人员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还需要严格把好入职选拔工作,保证人员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从入职之处就提高对成教学籍管理工作的思想重视。

3.2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各高校可以把新生电子注册和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学籍管理平台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加大开发力度,进行功能优化,根据本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建立一个包含学生信息管理、课程注册管理、成绩管理、毕业审核等功能模块的学籍管理系统。结合天津市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相关文件的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查询和统计功能,设计教学计划、安排在校考试,灵活适应成人学生对学习信息的分类查询,教师对相关工作上午统计报表、导入导出、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运用,在提高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同时,加快成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步伐。

篇7

2半自动学籍管理

半自动的学籍管理工作如何操作的,以新生入学为例。某年招生3000人,实际报到2500人,要求从3000人中将报到的2500人筛查出来进行在线注册学籍,未报到人员注销学籍。从学校入学系统中导出的实际报到学生数据是2500的excel电子表格,而从学信平台上下载的招生数据是3000的.dbf数据库表。半自动化方法:将下载数据转换成excel数据,再将学校数据打印出来,然后从3000中一个一个的找出2500个报到生并作标记。并且,在筛查过程中,以学生姓名作为筛查的条件。这样做一是筛查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二是效率比较低,因为没有意识到可能有重名的问题。例如本校有两个叫“张三”的,有一个报到了一个没有报到,而我注册时恰恰把没报到的张三当成报到的了,这样就造成了信息错误。还有类似的很多漏注、错注学籍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手动核查的弊端比较多,而且工作效率相对比较低,所以,总结归纳一个安全快捷的管理方法迫在眉睫。

3VFP程序完成学籍管理

从学信平台上下载的数据都是.dbf格式,也就是vfp数据库,那么能否通过VFP程序来解决前面出现的繁琐问题那?经过多次试验,最后编写了一道VFP程序,可以解决所有的筛查问题。下面以新生电子注册为例将程序介绍。某年从学信平台下载某校新生招生数据库“2013录取.dbf”,3000人,而实际报到学生的数据库为“2013报到.exe”,2500人,请从2500中将这3000人筛查出来。首先在将“2013报到.exe”另存为.dbf格式的数据库,即“2013报到.dbf”。(方法:“2013报到.exe”,点击【文件】【另存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保存类型】一栏选择“DBF”,【文件名】中写上“2013录取.dbf”。)现在要需要将两个表通过程序连接到一起。而能将两个表连接在一起的条件是两个表中必须有一个相同的字段名称,而且要求字段宽度也一样。因为都是同一级的数据,只是一个数据人数多一个人数少,所以字段内容应该都是一样的意思。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唯一标识学生的字段,例如身份证号或考生号。以避免出现像同名的学生注册错误的现象。从学信平台上下载或上传数据,对表都有一定的字段宽度要求,不满足要求的数据库是不能上传更新的,例如身份证号字段一般都是18位的字符,与第二代身份证号的要求一样。所以一般我们的操作是:假如确定身份证号作为关键字段连接两个表。打开“2013报到.exe”,在显示表设计器中将【身份证号】字段名的宽度改为18,类型为【字符】。关闭该表。再打开“2013录取.dbf”,在显示表设计器中添加一个字段(如:标记),用于标识哪些学生是报到的。点击菜单栏的【窗口】命令窗口,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命令:mod-ifycommcx,建立一个程序,程序名字起名为cx(程序的字母缩写),需要说明的是程序名字随便起。注:选择a区,打开2013录取.dbf,以身份证号为关键字段进行索引(从学信平台下载的数据库中字段名都是以汉字名字母缩写命名的),选择b区,打开2013报到.dbf,也以身份证号为关键字段进行索引,再打开“2013录取.dbf”,以身份证号为对比字段,将“2013报到.dbf”中的每个数据与“2013录取.dbf”中每个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表中身份证号相同的,则在2013录取.dbf的标记字段用与2013报到.dbf的姓名替换。程序书写完毕,点击【执行】按钮(或工具栏上的“!”)。执行完毕后,关闭程序窗口。单开表“2013录取.dbf”,可以看到录取数据中凡报到的学生“标记”字段均不为空。最终结果,标记字段不为空的就是实际报到的人数,将这些数据复制成另一个表,(在命令窗口中输入:copyto报到for标记!=””[中间有一个空格])。即:将”标记”字段不为空的数据拷贝到“报到.dbf”这个表中,这个表的名字随便取。最后将“报到.dbf”进行注册即可。一个程序可以将所有数据一次性进行筛查,足见其速度很快。而且,这个程序可以用于所有的两表对比进行核实的工作。只要两表中具有相同的能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关键字段即可。因为其唯一性,足见其准确率之高。

篇8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于高校教学、运行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取得学籍的学生,从建立学籍档案信息,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学籍异动、奖励、违纪处分到毕业资格审核认定、学历电子注册等方面要进行服务型管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保障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

(二)以教师为本,注重培训,增强教师服务技能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负责传授本专业、本门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在教学中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专业发展的看法,对个人发展的思想等。注重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不仅包括自身专业知识培训,也要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特点,不断加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尊重教师自身特点,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教师服务技能,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中不断实施教学改革,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

二、关于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籍管理思想现代化

学校学籍管理人员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实现学校学籍管理现代化的首要和根本的因素,学籍管理人员应该在现代教育形式下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潜心研究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多种需求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规律,特别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贯穿为教师、学生服务的思想,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充实头脑,逐步适应教育现代化及其学校管理现代化需求的管理观念,为尽快实现现代化和高效益的管理目标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础。

(二)学籍管理制度现代化

“制度是思想的客观化、具体化和有形化”。高校学籍管理者自身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将影响到学籍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学籍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高校教育目的的实现状况密切相关。现代化的教育形式下,要求学籍管理者熟悉国家教育方针,还要根据学校及其所处的环境,来确立具有校本个性的学籍管理制度。

篇9

从历史上看,有学校就有学籍,所谓“学籍”是指符合国家招生规定被正式录取,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入学手续,并在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学籍电子注册后取得的学生资格。学籍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质量、维持教学秩序、维护教育的公正性、公平性的重要工作之一,它记载了学生从招考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2.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校学籍管理是高等院校依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而制定出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的评价与记载。其主要内容包括:新生的报到入学、成绩考核、学籍数据修改、学籍异动(保留学籍、休学与复学、跳级与留级、退学、转学、转专业)、奖励与处分、电子信息图像采集、学籍档案管理以及各种查询统计等工作。除此,学籍管理还包括毕业资格、学位资格的预审与证书的发放,学籍和学历信息的电子注册、新生入学资格审核等工作,且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不容忽视。

二、学籍管理方法的发展历程

1.人工处理时代

学籍管理是一项严谨细致且原则性极强的工作,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集中完成大量繁琐的工作。如:考生信息表的整理与归档、学生学籍登记表的整理与归档、以及建立毕业生档案等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在人工处理时期,学籍管理效率相对低下,很难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和工作的按时完成。

2.计算机单机处理时代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技术逐渐应用于学籍管理领域,这样就大幅度提高学籍管理效率,降低了信息错误率。但由于计算机之间不能进行资源共享,更无法进行相互访问,使得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学籍管理资料很难流动和共享,因此就导致了学籍管理资料利用率不高,管理员对学籍管理数据之间一致性的维护也就成了一件较为繁琐的事。

3.局域网时代

计算机局域网的出现解决了区域内计算机之间进行实时通信的问题,为高校学籍管理、学籍数据共享、建立各种统计报表等工作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服务。使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对学籍管理方法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局域网的覆盖范围有限,在局域网以外的用户则仍不能访问其数据。

4.互联网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高校学籍管理也随之进入了网络化的时代,将学籍管理应用于Internet上,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学籍状态。直到这时才真正实现了学籍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学籍管理网络化的必然趋势

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是促进高校各项划时代管理手段变革的重要因素。随着教育部“学籍学历管理信息管理平台”的启用,要求高校日常学籍管理工作进入网络化管理阶段,这不仅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同样也要求学籍管理工作进入网络化、规范化的管理。学籍管理人员通过采用网络信息技术管理学籍,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处理数据的出错率。因此,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低效、繁杂、重复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学籍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及时掌握学生的学籍情况和教学质量的动态情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实行学籍管理网络化的重要意义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网络化的一大特色便是把传统的管理方法与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结合在一起,从而摆脱繁琐、复杂、低效率的工作,降低了办公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对信息的可控制性,使成人教育的学籍成为一个科学、开放、先进的管理平台,使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向电子化、信息化和集成化发展。其具体效果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

1.网络平台下学籍管理操作简单、安全、快捷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网络化使得学校在学籍管理过程中的效率大大提高。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与信息存储的电子化,也使传统纸质档案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发生了改变,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来,其一,学籍管理者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将大量的学籍信息集中存储到磁盘中,这样既可以避免手工管理所带来的效率低下等问题,也解决了纸质档案在管理中存放地方的问题。其二,电子化的信息存储方式可以使学籍信息保存更加持久,也不会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使学籍档案受到损坏。

2.规范管理流程,节省学校资源

学籍管理的网络化对于节省学校资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大大减少了学籍管理工作者大量的重复劳动,使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者在进行学籍管理时有章可循。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它规范了办公人员的办公流程,建立起一个亲密、协调、可靠、简单的管理机制,让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充满活力,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规范的管理流程使工作人员责任更加明确,权限分明,具体事务落实到人,查有所依,也杜绝推脱,扯皮的现象。第三,信息也能更为准确,及时的传递,消除传递过程中的阻塞、延误和失真。第四,各部门职责可以得到有效的协调,实现各部门的高效协作办公。最后,学籍管理的网络化减少了办公程序,节省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减少了学校不必要的开支。

3.学籍信息查询的便利性

在学籍管理网络平台下,对于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更加便利,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管理人员在学籍管理平台上通过各种查询条件、查询方法在学籍信息数据库中检索所需要的学籍信息,也可以根据检索条件打印相对应的数据报表;另一方面,学生也可登录自己的用户信息,在学籍平台上查询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成绩,当前学期所学课程信息等等,从而极大地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

4.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业务研究时间

近年来,学籍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化,工作量也急剧的增加,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最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再加上每年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学籍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学籍管理工作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和内容,同时也增加了许多的困难。在学籍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学籍证明、在校成绩单等等,随时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并打印相对的统计报表供领导及有关部门查询。而在传统的管理方案中,这些需靠手工操作、管理,使得工作异常的繁琐,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检索学生的各种信息以及在读状况,根据不同的需要,打印各种统计表格,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出错率,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样学籍管理人员既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钻研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又能使学籍管理更加有效、科学。

五、实行学籍管理网络化应注意的问题

1.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学籍档案资料的利用率,是高校学籍管理实现网络化的主要目的。网络化的学籍档案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网络安全性问题,比如:服务器硬件本身原因而导致数据库系统的瘫痪,或因用户访问数量的增大导致网络拥塞;缺乏有效的数据保密措施而导致数据泄密;数据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被监听或拦截等等。

2.纸质档案信息的原始性问题

虽然网络化的学籍管理档案有着诸多优点,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相应的弊端,在网络管理学籍的系统中,大多数的档案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出现的,学籍管理人员在录入电子信息时,档案就修改了,原始信息随着被改变,修改前的信息用户也不能查到,这样就会出现私自修改的现象。而在这一方面,传统的纸质学籍档案的优点则十分明显,在纸质档案中书写的痕迹很难被更改和模仿,这就保证了档案的原始性和唯一性,从而能得到法律的认可。所以,综合以上所述,我们需要的是双管齐下,而并不是单纯的去否定某一个,认同某一个。我们既要重视档案的网络化管理,也要重视纸质档案的收集和保存,这样才能使档案更加的完整可信。

篇10

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对提高学习积极性与教学质量的作用。

2.学籍管理制度滞后。

制度本身不够严密,内容与时代脱节,规定老套,正在失去应有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学籍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作用往往被忽视,认为学籍管理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针对校情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或细则)内容不多,学籍管理一般不能有效地促进因材施教、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素质层次多元化的要求。

3.学籍管理队伍素质普遍不高。

学籍管理队伍中,大都未经过岗前专业培训,高教管理专业出身的人凤毛麟角,而且学籍管理是一项具体细致、繁琐复杂、工作量大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待遇相对偏低,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籍管理的真正作用难以体现。

二、现阶段学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

高职院校为了能招满学生,加大了对口单招和自主招生的比例,而这些学生的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较差。进入大学,不能适应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因而学习散漫、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

一些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学,应该学什么。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懒散,甚至出现“混文凭”的错误倾向。

3.缺乏意志力,组织纪律性差。

有些高职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意志力,在大学自学时间较多,无人督促,更没有意志力,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屡禁不止,即使人在教室里,上课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抄袭他人作业,考试前突击复习。

4.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严重厌学。

有些学生是专业调剂进来的,有些学生所选专业是应父母的要求,有些学生在填志愿时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这些都导致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5.学习压力小。

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和毕业率,课程合格率相应提高,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学生学习缺乏压力,学习氛围也会随之下降。

三、学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关系

1.学籍管理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目标导向的作用。

学籍管理对学生考勤、考试、毕业资格、取得学位资格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学的内容以及学习所要达到的标准等也有明确的规定,只有那些达到相关规定要求的学生才能予以升级和毕业,对于达不到相关规定要求的学生建议退学、不准毕业,对缺勤和考试作弊的学生予以惩罚和处分等。学生根据学籍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努力达到其相关要求,从而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2.学籍管理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检查监督的作用。

学籍管理中规定对于无故缺考者、考试作弊者予以一定的惩罚,对于缺勤次数超过一定额度、作业不完成的学生不能参加该科考试,成绩记零分。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优异者,学校给予奖励。学籍管理通过考核和考试来检查和监督学生,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

3.保障作用。

科学的学籍管理,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方法,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育质量。

四、加强学籍管理,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1.增强学籍管理意识,发挥“目标导向”的管理作用。

学校要加强学籍管理宣传教育,使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籍管理的重要性。新生入校后,学校及时对新生进行学籍管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籍管理的重要性、警示性和指引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籍管理中。学生遵守学籍管理规定,严格按要求执行,那么学生存在的学习动机不纯、纪律松弛、态度不端、目的不明确等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还有利于促进学籍管理的有效实施,从而为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打好基础。

2.制定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

①严格的学期注册制度。每学期都在开学时要求学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强化学生的学籍意识和自我意识;②规范学习纪律,将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学习违纪、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的处理与学籍挂钩,从而使学生遵守学习纪律、自我约束,提高出勤率和听课效率;③提高毕业条件。学生毕业条件不再仅仅以学生修完在校期间的学分为标准,应该设置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毕业标准,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④建立灵活的专业和课程选择机制。学生进校后,允许其在第二个学期重新选专业,但是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除了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他的课程不作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学;⑤分阶段完成学业模式。允许学生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先就业再就读,然后再就业、再就读的模式分阶段完成学业;⑥人性化处理学生的不良情况。在处理学生旷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学风违纪行为中,首先予以警示,教育引导学生,对于屡教不改、不思进取、无可救药的学生,与学籍和毕业标准挂钩。

篇11

2.学制过于死板,缺乏弹性。尤其中职学籍和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制度捆绑在一起,导致学生必须严格按照中职学籍管理规定全日制在校就读。丧失了灵活学制给予学生更大发展空间的条件。

3.学生转入学手续繁琐,而且刚性十足。对于对口升学和社会就业间需转学的学生影响巨大。

二、学分制度实行的积极作用

学分制度是最近几年才引入到学校管理中的管理制度,它以学生学习科目数量化计分的方式来衡量学生是否完成规定的学业。这样学生修习够所需的总学分,完成核心课程的学分需求就可以完成学业,这样就能够给学生的学习,营造出一个既有刚性科目又有柔性自由的选择空间。通俗点解释就是学生可以在学校科学的指导下修习一些学科,又可以在自主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自己爱好的科目,当学生修习满了规定学分就可以毕业。学分制可以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多种多样的可能,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提供广泛的空间,课程的安排也具有很大灵活性,从而体现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办学思路。这样一些家庭困难的或者学习比较勤奋的学生修满学分制度规定的水平学分数,就可以提前完成学业早一步走入工作岗位。这样灵活地运用修课制度这一特定的杠杆,平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学想长提供了可能。

三、学分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在实施学籍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我校的学分制改革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常规课程安排逐渐像选秀课制度靠近。往昔我校的课程安排都是学校按照教学大纲选择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条框一致缺少新意。对于学生基础能力的提高,缺乏广度深度。同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能力的养成都没有动力,学生往往盲目在学什么有用,向谁学可以的谜团中不能自拔。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我校摸索出一套适合就业单位需求的必修课,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发展的选修课。

2.建立完善学生课程重修制度。目前职业学校的生源现状决定了在校就读学生的学业完成度不高。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机械的完成学校以往规定的课程是大部分学生的真实状况。实施学分制度以来,改变学生补考了事的心理底线,通过科目不及格必须重新修读的制度,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又能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

3.在灵活学制的实施上,也有人称之为弹性学制或者非全日制。这一制度的形成本身就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形式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而产生的,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压力大,学生对于全日制的学习方式不适应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如何把3年的全日制学习形式灵活话,就要靠学分制的帮忙了。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就业取向的不同,可以选择性的修习校方规定的必修课程和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当学生完成校方规定的最低学分之后就可以提前毕业。同样面对一些有其他学业需求的学生,校方也可以根据有关规定适度放缓学生的学习进度。

4.在外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期间设立实习、实训考核制度,并纳入学分管理当中。这样就能够即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能力成长的巨大帮助,又能保障学生按时修够学分正常就业的需求。

5.进一步改善学籍管理制度和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管理制度对于学分制的冲突,灵活运用规则,给予职业学校学生受助提供有力保障。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教育资助政策的重要照顾对象,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的政策照顾,而资助政策对于学生的全日制在校情况有着严格约束,一二年级如不在校学习是不能享受到国家助学金的。只有建立健全学分制规范管理制度,给学生生产实习期间设岗、设学分,把学生生产实习场所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范围,校企结合挂牌、联办等手段的引入,才能把这一问题最好的解决。

四、改革以来我校实施学分制产生的效果

1.建立选修课以来,我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设了一批实用性较强的必修课,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同时开设了绘画、乐理、写字、健美操、焊接、汽修、前厅等选修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一部分学生敢于跨出自身专业限制选修其他专业学科,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理想信念的形成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2.实施重修制以来,很好的解决了学困生学习没有目标,对学业不自信的问题。给予他们最大的空间,利用有限的在校时间学有所成。

3.实施弹性学制以来,我校鼓励大龄、家庭困难学生充分利用选课提前学习高年级的课程,最大限度地实现提前完成学业提前就业的目标,为大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早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