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旧建筑改造

旧建筑改造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15 20:40: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旧建筑改造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旧建筑改造

篇1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41-02

一、当今旧建筑改造行业的发展

正如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许多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得以延长;然而一些建筑物建成后,寿命多至百年以上,少则几十年,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来的学校会因规模问题而被扩建,厂房会因企业的倒闭被闲置,办公楼会因机构的迁移而被遗弃等。这些建筑或者仍坚固如初,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或者本身沉积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果将这些建筑合理改进,对于减少社会财富的浪费,使建筑物继续创造经济效益,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到来及中国加入WTO的驱使,使得国内许多城市对原有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由原来一直以生产为主要职能,工业用地比例大且集中于城市中心,城市用地畸形化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发展迅速,这些给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改造提供了契机,同时时间、利益的驱使也使更多的人在接受建筑改造。新发展产生新行业,新行业需要新空间与其适应,在文化观念之外,经济利益可谓商业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换言之,经济效益是目前旧建筑改造行业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发展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此过程中人们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很多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旧建筑的改造设计由于是对现有建筑的空间及装饰的变更,因此常常比设计一座新的建筑物更受到制约,创作自由度减小;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些制约也为新的“作品”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机会,创作时可利用的素材增加,原有的空间特色也可以成为改造设计过程中灵感的泉源。对此,像中国古典文化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一位著名建筑师指出:“有人争辩说设计的限制条件抑制了正在萌发的真正的创作性,而我要争辩的是,真正有创作性的建筑师是以排除约束为乐的。这些制约仅仅扰乱了那些对自己信心不足的人,而这些人缺乏内在的应变能力。”

二、旧建筑物改造的环境分析及其相对新建建筑物的优势

旧建筑物的改造在发达国家近几十年的房产开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关数据显示,在英、美等国,改建项目占到建设项目总投资的30%~50%,甚至有人预言,建筑改造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1世纪将是建筑改造的世纪;然而在中国,旧楼改造像西方的“跳蚤市场”与中国的“二手市场”一样,还处在发展阶段,正逐渐被人们关注,并且目前也少有这方面的专注,因此,对从事建设和设计行业的人来说,将之作为一种行业现象,并逐步付诸行动,也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上述所提及建筑师说的设计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设计,对旧建筑物的设计,需要对原有建筑与室内空间及改造后的用途有充分的了解,对其潜在价值有敏锐的洞察力,像一些专业人士所讲的那样,能充分发觉原有建筑在空间结构、结构体系、材料运用、光影变幻、功能组成、环境特点等诸多方面的潜在价值,总之,像一句古话“知史而明理”。而我们认为,在设计时,首先根据新建筑的需要对旧建筑物的空间、材料、结构及经济性进行分析,整体做一下把握,保证改进后建筑的安全与实用,进而再考虑经济和美观。

通过上述旧建筑改造的意义、环境及现在的发展状况,我们对旧建筑物的改造有了一些了解。仔细想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设计师们可能会注重改造的创意、价值;但开发商等则会更注重时间和利益,无独有偶,旧建筑改造也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这种经济优势体现有三:工期短,可以提早运营;投资少,开发成本低;改造花费少,据以往统计数据,对原有旧建筑的改造,比新建同规模建筑的标准楼可节省20%~50%的费用,除此之外,还省去了拆迁过程的花费。

三、空间改造的八种方法

目前,建筑改造在建筑物室内外装饰上应用很广泛,比如在商业类店面、文化旅游景点等。然而空间是建筑的灵魂,是建筑物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空间构成了装饰的基本骨架,而在中国外部装饰的发展较内部空间的改造更有优势,因此,我们在此文中重点关注旧建筑空间的改造。

通过了解,我们对旧建筑空间改造总结了几点想法:

建筑扩建过程注重新老建筑之间的关联。建筑物扩建过程注重运用姊妹建筑,对称空间,使得新建筑中有旧建筑的影子,旧建筑中能找到新建筑中的一些东西,这其实是建筑之间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形式的改造和再创作。像日本著名建筑师古谷章成设计的隔河流的小学新校区。

覆盖――给庭院加顶。中庭是一种在建筑内部贯穿上下各层的共享空间,由于其特有的物质精神功能,中庭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旧楼改造中因地制宜地采用这种空间形式,容易形成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和空间氛围。

挖空――拆掉楼板,挖出中庭。将原本对采光要求不高的建筑改为民用建筑时,必然要改善其内部的通风采光条件。常见做法是将腹地地空间部分楼面拆除,形成中庭,减少进深,同时也形成了空间的变化。

加层。许多旧建筑设计以工业生产为主,一般在4.2米~9米,当这些建筑被赋予第三产业新功能时,常常采用夹层的方法加以改建,一则将高度降至适当的位置,二则可以成倍的增加使用面积。许多利用夹层的改造方案,常采用局部夹层,使空间高度富有变化;也可以利用错层,使建筑中不同部分的标高相差不多,然后通过踏步连接,使建筑物不失层次性,化被动为主动。

升降――改变地面标高。旧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当地种种条件的限制,空间组成形式往往单一,地面高差变化不大,要想满足现代人丰富的视觉需求,建筑日益复杂的趋势,可以通过具有独立性的地面标高予以实现,结合新的功能需求提高或降低旧建筑中某些部分的标高,以形成几个相互贯穿,又有一定限制的新空间。通过对抬高和降低地面的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对空间整体进行软分割的效果。

旧建筑中大层高的空间比较常见,利用上述原理加以改造,不仅可以划分出不同功能的空间,而且有些旧楼在改造时可以把更新后所需要的设备隐藏在顶棚中,从而节省了空间,又提高了室内环境质量,使顶棚的装修设计也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穿插――插入异质元素。在旧建筑的改造过程中,难免有单调乏味,缺乏变化的空间,因此,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建筑内部穿插一个形式完全不协调的实体空间,作为点睛之笔,打破原建筑物格局,给新建筑物注入新活力。入的空间可以分别作为楼电梯间、采光塔等,一举两得。

嵌套――嵌入独立实体。对于一些加层处理有困难、或需要保持原空间完整性的高大空间来说,最妥善而方便的办法是嵌入一个完整独立的新房子,形成“屋中屋”的嵌套格局,给人一种空中楼阁之感。新房子的顶层往往没有遮盖,而是利用原建筑的屋顶,这样空间的内外关系变得模糊不定,新房子像件巨大的的家具,占据着空间,又提供着空间。

分割――让空间流通起来。由于技术手段的进步,空间观念的变革,现代建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划分形式,流动空间就是集中而典型的空间模式,这些空间营造方式被较多的用于公用建筑,以适应其功能和精神需求以及现代生活方式。而工业建筑及较早年代的建筑在空间处理上则没有或不必进行如此处理,他们往往有多个单一空间并列形成,空间之间由墙体完全分开,这种格局无法与现代公共生活及新的功能相匹配。因此,在旧建筑改造中引入现代空间概念及其分割方法,增加空间层次,丰富空间感受。诸如可以通过改变墙面形式以取得空间的变化,采用特殊形式的楼梯,运用各种形式的隔墙灵活划分空间等,从而一改单调气氛,使改造后的建筑物富有现代气息。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匠心独运,考虑或恢复、或仿古、或完全更新、或新旧并置,把握其设计风格,赋予旧建筑物新的内涵。

四、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1世纪成为建筑改造的世纪或许在中国同样适用,但正如上文提到,经济效益是目前旧建筑改造行业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我们对待旧建筑的思想、观念,对待历史的态度。像我们的教材中常提到“国外先进的理念”,但殊不知别人是从我们这学的,比如老子和孔子的一些思想就贯穿在许多“国外理念”中,正如在多次中日战争后,我们在“以一个被打败的老师身份向胜利的学生学习”。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旧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工作非常受重视,在那里,建筑如同生命,其存在权利也受到尊重,不可随意被剥夺。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建筑的认识从未达到这样的高度;相反视建筑为草芥,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被毫不留情的拆除。不良的城市开发模式,对历史的曲解,对利益的追求及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许多建筑的生命结束在壮年。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像在国外一些数学家以为是第一个推算出π时,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已经推导出来了;而非亦步亦趋。

当然,随着城市职能和空间结构的调整,经济利益的驱使,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公众观念的变革等诸多因素的推动,旧建筑改造在中国强大的生命力也正逐渐体现出来,人们也对先前的建筑、城市发展方式作检讨。作为检讨的一部分,旧建筑的改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呈现出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改造的对象在扩大,历史性建筑改造方法在变化、创新,不再局限于对建筑本身的改造,而是通过加进了新的环境标准与服务设施,单一功能的旧建筑在被改建成混合功能的建筑,改建后的建筑对象由原来只重视体积巨大的公用建筑转向几乎所有人们日常用途的建筑。慢慢的,旧建筑改造在走进人们的生活。

五、结束语

西方国家走过的路,可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让我们看到方向,也有助于我们走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我们自己应该有所为。而当今,尽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余热未尽,但可以预见,旧楼改造必将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从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它将带来一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天地。

篇2

那么,以陈设的视角介入旧建筑改造,这是设计共和为我们提供的新的剖析角度。紫台的旧与新

长沙机床厂,始建于1912年,1938年文夕大火后,它成了长沙市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历史建筑之一,直至2010年全厂外迁至麓谷新区起,长沙机床厂在这里的时代使命虽然紫台项目的最初预想是作为置业人士的样板房使用,但是开发商希望未来的紫台能打破销售空间的单一功能,成为一所高档的餐厅。室内三个空间的设计皆呈现出紫台的创作理念:大厅是由暗色调和多种材质所构成的,其灵感来源于世纪之交的法国;模型水吧的空间则借鉴了艺术作品的样品;通透的玻璃房从内部一直延伸到户外,与周边景观相融合,内部的装饰也同样独具匠心。

值得一提的是,紫台原地保留了老厂房旧址内百棵百岁原生大树。社区的整体规划顺着原生坡地,洋房、高层,层层后退,构筑成“台”的独特形式,保证了居者观景、览江的最佳角度。建筑规划的同时,也为生活的成长预留出空间。紫台真正的主角,是树、建筑、老厂房遗物与居住者生活相融产生的“情感磁场”,人与历史彼此依存成为需要,这便是建筑感动人心的根由。通过以上概念与空间的呈现,紫台融合艺术,建筑,实用,成为建筑于历史的记忆之上的新建筑样式。

食社,打造视觉新鲜感

The Commune Social食社位于上海静安区江宁路,是米其林星级厨师杰森・阿瑟顿与如恩设计研究室及新加坡著名酒店经营者Loh Lik Peng的最新创作。它是继上海的Table No.1外滩第一台,香港的22Ships和新加坡的Esquina等多项成功前例之后的又一力作。

西班牙小吃餐厅名为“食社”,与设计共和同处设计公社内。空间的设计概念强调西班牙餐厅用餐的“分享”概念,餐厅的四个区域,小吃吧,用餐区,甜品吧及隐秘吧正是为了提供不同的风味与食材让客人分享,鼓励他们在隐秘吧先喝一杯,接着去小吃吧或到用餐区享用晚餐,最后再至甜品吧。同时,四个相邻的空间一以贯之“公共与社交”的概念,提倡移动的用餐方式,让客人在餐厅中不仅更为活跃,也能寓社交活动于用餐中。这与位于伦敦的Pollen Street Social及香港的22 Ships餐厅的概念如出一辙。

设计师注重运用自然材料以突出视觉的“新鲜感”,让人自然联想到新鲜的食材。生铁、回收木料、清水混凝土及砖块的结合呈现出充满质感与线条的效果。不同于其他空间彰显出的工业原始感,甜品吧的白色与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定制设计组装的灯具系列让人想起牙医诊所,目的正是在整洁的背景下享用甜品这“最后一道菜”,体验烹调技巧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喜悦。当然,因为太喜欢吃甜品,又难免让人想到了牙医诊所。

《现代装饰・家居》对话设计共和

据悉,紫台的建筑室内设计是万科团队与设计共和共同完成,在改造的过程中,它极好地实现了旧与新的融合。设计共和是在哪个阶段介入此案?谈谈在接手该案时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设计共和:设计共和在建筑尚在装修的过程中应万科团队的邀请开始了软装设计。我们除了到现场实地考查之外,在接手该案之前还详细了解了长沙机床厂的历史,本案所代表的住宅项目本身的特点及其目标市场的特点。

在软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共和家团队在亲赴现场实地考察之后,着手思考售楼中心的定位,考量其日后的服务范围和标准。虑及大多数的售楼中心在房型销售结束后,都无法很好地继续使用,对紫台这一具有历史文化背景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的项目,更当在日后结合生活态度将其发展成为小区内富有特色的一个场域。经过反复的推敲,最终我们确定将其定位为时尚餐厅,相信这一构思也有利于日后的发展。

紫台的前身是长沙机床厂,改造后的建筑看上去富有工业气息,那么,设计共和在承接其室内软装陈设时,将旗下现代风格气质的家私融入工业气息的建筑中,该如何考量二者的融合度?

设计共和:我们在选择家具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需要有工业感粗犷的家具和进口家具的细腻张力结合在一起,在部分家具中,我们选择了带有金属结构和木质相结合的感觉以表现十足的工业效果,而进口家具的设计感和做工的独到则无不体现出精致和细微。

设计共和团队对紫台项目的哪几个空间进行了软装布置?能否详细介绍下这几处空间在软装设计上的准则?

篇3

中图分类号:J5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玻璃是当代最具时代特色的建材之一。玻璃坚硬脆弱的质感、晶莹闪亮的反光、轻盈剔透的透视的特征迥异于其他传统建筑材料,因此当建筑师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时,更多的喜欢用玻璃来进行处理以获得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效果。

1. 玻璃应用于旧建筑改造的优势

1.1 玻璃应用于旧建筑改造的艺术优势

(1)通透性

玻璃应用于建筑的艺术最大优势就是作为一种固体材料是透明的,所形成的界面具有的通透性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既可以取得内外空间视线上的渗透,改变传统建筑封闭的空间特点;又可以减少新增加部分对原有建筑的遮挡,减少建筑的历史与传统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取得时间上、空间上的协调。

(2)反射性

玻璃另外一个艺术优势,就是其具有镜面反射的特点,即能将建筑周围的景致反映在玻璃,并且这种成像会随着季节、时间和光线强弱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往往被用于在旧建筑群的加建中,通过新建的玻璃体建筑的镜面反射,可以将新建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1.2 玻璃的技术优势

玻璃在旧建筑改造中应用的技术优势在于其与原有建筑的结合方式。伴随着框架结构出现以后,玻璃与原有建筑的结合方式更为灵活,对旧建筑结构、集体依赖和破坏程度小,并且当玻璃出现问题也更容易替换和维修。而这些技术优势都使得玻璃在旧建筑改造得以广泛应用的技术基础条件。同时无论是采用复杂的技术节点还是使用简单的技术节点,只要使用恰当,都可以创造出较好的视觉感受。

2. 玻璃在旧建筑改造用的应用类型

2.1 以材质的对比加强建筑表现力

在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时为了和已有建筑形象取得协调,通常会采用与旧建筑类似的形象,使得改造部分能和原有建筑取得协调。但又要避免对旧建筑简单模仿,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玻璃这种材质,既可以做出与旧建筑类似的局部形象,也可以通过玻璃的材质和已有建筑材质的对比呈现出增加或改建部分自身的特征,而又不失自我,并且玻璃从形成的改造建筑的局部和原有建筑的对比能形成一种更强烈而戏剧化的对比,增强建筑表现力。

如福斯特在德国国会大厦的改造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将被已经被毁坏的中央穹顶用玻璃重建出来,既唤起人们对这种历史建筑形象的回忆,又通过玻璃这一现在材料和原有建筑的对比突出建筑特征(如图2.1)。

2.2 以透明界面减少对旧建筑影响

玻璃界面作为围护界面可以起到一般围护结构遮风避雨的功能要求,减少气候对旧建筑的影响,同时由于其透明的特性,人们可以透明玻璃界面用一种新的角度审视旧建筑,获得区别于其他旧建筑的视觉感受,达到新旧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如深圳万科第五园内,搬迁来一座清朝的老房子。而这座老房子就是使用玻璃作为围护界面,透过玻璃界面可以清晰的看到这座老房子,老房子的形象由于玻璃界面的映衬显得格外独特(如图2.2)。

另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就是贝聿铭所做的卢浮宫扩建工程中的玻璃金字塔。玻璃金字塔既呼应了传统,也通过玻璃的形式减少新建筑对老建筑的干扰,并保证了视觉上的通畅(如图2.3)。

3. 结语

玻璃材料既能突出自身建筑特征,又能将新建部分对已有建筑的影响减至最低,因此在对旧建筑的改造中普遍使用。而这主要是由于玻璃自身的材料特性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其便于施工,施工对原有建筑影响少所影响的。但玻璃自身也存在着如热工性能差,会带来光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旧建筑改造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发挥玻璃的优势而减少其不足所带来的影响。

篇4

2项目概况及目标

首钢二型材厂房改造项目位于原首钢厂区内长安街沿线以南、首钢园区SG-S-3街区的城市公共活动休闲带内。根据规划定位,二型材厂房改造后将打造成为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二型材厂房建设于1990年,现有1座厂房、2个烟囱及若干工业设施;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长486m、宽187m,建筑面积76800m2,建筑高度24m。在保留工业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后项目地上建筑面积136232m2,地下建筑面积35342m2,主要功能为办公及配套商业(见图1,2)。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全面实施“绿色北京”,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抓住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幅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着眼于长远,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目前在国内影响较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LEED评价标准。首钢二型材互联网金融产业园项目将同时达到我国绿建三星级和美国LEED金级目标,打造工业资源改造项目绿色建筑的最高水平。

3工业建筑利旧改造中的绿色建材创新

对于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其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在保留原有可利用部分和建筑特色基础上灵活变通,与改造后的整体定位、功能要求和园区建筑风格等因素协调考虑、融合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原二型材厂房和首钢厂区的原有建筑材料,不仅能保留首钢原有工业文化特色,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材料,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体现绿色创新理念。

3.1旧建筑再利用和旧建材利用

原二型材厂房为单层厂房,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改造中基本保留了原有结构体系(进行必要加固)和部分屋面(见图3)。原有烟囱和部分工业设备也被保留,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中,成为项目工业资源主题元素;原厂房中的吊车梁作为建筑连桥的结构构件被加以利用;原首钢工业生产设施中的耐火砖用作建筑立面材料,通过穿孔加钢筋,形成改造建筑的外墙组成部分。旧建筑和旧建材的利用降低了材料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材料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见图4)。

3.2废弃物建材利用

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砂浆及道路铺装骨料均采用废弃物建材。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新建的首钢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以建筑垃圾为原材料生产建筑材料,如再生混凝土砌块、再生干混砂浆和道路铺装再生骨料均用在项目中,基本实现就地拆除、就地处理、就地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材料,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见图5)。

4工业建筑利旧改造中的综合绿色技术

4.1综合节能技术体系

项目优先考虑被动式节能技术,围护结构采用VIP超薄绝热板保温材料,增强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屋面传热系数为0.24W/(m2•K),外墙传热系数为0.28W/(m2•K);玻璃幕墙外侧设计水平遮阳和正面遮阳设施,并与立面装饰材料相结合,在保证遮阳效果的同时成为建筑立面的有机组成部分(见图6)。在主动节能技术方面,项目采用一系列高效机电设备,如较高能效比的制冷机组、高效变频水泵和风机、LED节能照明灯具及高效变压器和节能电梯,还采取相应节能控制系统,如制冷机组优化控制策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电梯群控技术等。照明控制系统采用人体感应控制及光线感应控制模块,可实现人来时自动开启灯光、人走时自动关闭灯光及结合天然采光自动调节灯光。通过分析入驻人群上下班习惯及照明设备使用习惯,照明控制系统可将照明设备开关时间、亮度调优策略等下发至照明控制子系统,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更好地实现照明节能。通过综合采用以上绿色节能技术,项目在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建筑节能率为28.0%,每年减少建筑耗电量490万kW•h,相当于节约1485t标煤、减排CO23802t、减排SO2约382t、NOX约192t。

4.2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项目采用一级节水效率的节水器具、闭式冷却塔等节水技术措施,并采用非传统水源综合利用技术,园区内的污废水统一收集至中水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园区内的绿化灌溉、道路浇洒及冲厕使用。设置室外埋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废水处理达标后送回地下室清水池中,再加压供给至楼内各中水用水点,节省了地下室中水机房面积,保证地下室的建筑层高。

4.3可再生能源利用

项目原为工业厂房,利用屋面较大的特点设置太阳能电池板,铺设面积高达1.4万m2,总装机容量2.1MWp、年有效发电量为139.1万kW•h,占项目年用电量的10%。光伏发电系统接入低压配电系统供园区使用,降低化石能源消耗。

4.4室内空气品质保障系统

为应对北京的雾霾天气,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项目空调系统设置初效过滤+静电过滤+中效袋式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以保证室内PM2.5低于35μg/m3(见图7)。室内主要房间设置了室内空气品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室内CO2浓度并与空调通风系统联动。地下车库设置CO监测系统并与送排风设备联动,以保证室内CO浓度符合标准要求。

篇5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作为人类社会的物质载体,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的发展,其本身也处于不停的新陈代谢过程之中。我们很少能够见到经历千百年后一直作为同一种用途的建筑,相反,我们经常能够目睹昔日的宫殿成为今日的博物馆,昨日的厂房变成今天的艺术区。

我国现期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高楼春笋般涌现的同时,而旧工业建筑却如风中残烛,虽然仍处于可设计期,但因功能、设施、外观等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又得不到法规条例保护而被人们闲置。特别是大量遗留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旧工业建筑,面临着被转移、拆迁的结局。如何将它们作为城市文脉、地域文化传承下来,是如今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老工业的远离暗示着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艺术创意产业促使城市品味进一步提升,电影电视、音乐广告、软件开发、创意产业、艺术品市场等都在城市中寻找新的据点,旧工业建筑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北京798工厂的“798艺术区”、上海苏州河工业仓库区的“艺术中心SOHO区”、广州河南河涌边旧仓库的“Park - 19”艺术平台等都是由上世纪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成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设计案例。

旧工业建筑主要类型

我国旧工业建筑类型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大跨型”旧工业建筑,指单层大跨度的建筑,其支撑结构大都为巨型钢架、拱架和排架等,形成内部无柱的开敞高大空间。这类建筑常见于重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改造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等要求有高大空间的建筑,费用低,却极具实用价值。

其次是“特异型”旧工业建筑,指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构筑物,如煤气贮藏仓、贮粮仓、冷却塔等。这类形态特异的建筑,对改造形成很大的制约,但同时也为再生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再次是“常规型”,指层高较“大跨型”低而空间开敞的建筑,常见于轻工业的多层厂房、仓库等。其灵活的建筑空间适合改造为餐厅、loft住宅、办公楼、艺术、娱乐场所等多种建筑形式,数量也占到改造项目的绝大部分。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可行性

首先从建筑本体上讲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简捷、结构坚固,改造利用的可塑性强。

1.建筑平面。一般工业厂房都有着简单规整、几何形式的平面和整齐的柱网。大跨度的平面空间有利于根据改造需要进行灵活分割,建筑师可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舒适、合理的空间。

2.建筑立面。老工业厂房的立面通常是比较大气,根据结构功能需要形成的立面比较简洁。改造时可根据现代建筑的需要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成拥有新式建筑功能及特点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新立面。

3.建筑剖面。厂房建筑因为其功能需要通常层高比较高,一般根据改造需要可以加层重新分隔空间,把一层变成两层;也可以部分加层,营造特殊的空间感觉。大空间可以灵活分割,让建筑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4.结构方面。一般厂房结构都要考虑到吊车、机床等重型机械的荷载,它的结构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都是可以满足的,因此不需要做很多结构上的加固和改造,也节省了很多材料耗费。

第二,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周期短、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旧工业建筑的基础设施在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动力等方面的容量远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改造项目可以以原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旧工业建筑的拆迁矛盾小,少了很多限制问题,不用安置拆迁住户,而且还节省了拆除原有建筑和清理场地的费用,大大减少了资金投入,可以快速改造,重新投入使用。

第三,大部分旧工业建筑所处的地段环境优越,商业价值高。当前城市土地功能置换,原工业重心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原工业旧址多数处于市区繁华地段,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餐饮、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第四,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性的优势。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改造后的建筑延续原有的建筑历史文化性,合理地利用旧建筑的历史文化特性,可使改建的旧建筑比新建建筑更具有不凡的品质。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主要方式

1.将工业厂房改造为loft。loft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我们通常所说的loft是指“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设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 。多数的loft是由一些前卫的艺术家自行挑选合适的厂房重新布置而作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室或是装修成格调高雅的咖啡厅或餐厅。这种改造形式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由艺术家们挖掘出老旧工业厂房的内在艺术气质,并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它们的工业美感,让老的建筑焕发现代艺术气息。改造过程中,保留原有建筑粗糙砖墙、钢铁柱子等具有老式工业美学表现力的结构特征,与新增部分的精细工艺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视觉冲击,给人以现代美感。这种改造方式是最早也是最受争议的一种厂房改造方式,由于艺术改造需要的构思时间较长,投资行为也只限于个体,要大范围的普及是不太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比较著名的例子有北京798厂改造、上海徐家汇的“建境工园”、昆明的“上河创库”艺术家主体社区等。

2.将工业厂房改造为单身公寓。现在越来越多的年青人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工作,资金的缺乏他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去购买一套几房几厅的常规商品房,况且很多还是单身的青年,并不需要如此大的居住空间。单身公寓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这类人群的需要,紧凑的房间布局、简单实用的功能既满足了一个单身青年居住的基本需要,一般厂房的层高比较高,可以考虑改造成复式的单身公寓。这样既有效的利用了空间又方便创造出适合单人居住的私密空间,并且简洁的风格也正好符合现代青年们的追求。

3.将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廉租房。廉租房的存在是为了缓解城市低收入者买房难、经济适用房紧缺、大量无房者存在等社会现实问题。改造旧厂房,有效再利用原有的建筑资源,快速缓解城市存在的社会问题。

4.将旧工业厂房改造成孵化楼。这种改造类型,虽然不多见,而且需要一定适合的条件,但它仍是一种厂房改造的良好形式。很多新的工业园区都在城乡的结合部,在原有的老工业基地上新建的,因此在园区内还留存有很多老的厂房,大多数仍结构稳固、平面规整有极大的再利用价值,通过内部加柱加层,可以改建为二或三层的孵化楼。将破旧的表面清洗后重新喷漆做保护层,更换门窗,新建门斗,增设观景电梯,加装中央空调等等,让改造后的建筑能符合现代高新技术办公及管理的要求。还可以保留原厂房的一些特征及内部物品,可以很好的起到装饰效果,也能增加孵化楼的文化历史气息,将大工业时代的生产工具转化为信息时代的审美对象,通过时代的反差与延续性构成对使用者产生潜在的激励作用。

5.将旧工业建筑的水塔、烟囱、等改造成为该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由于其外观特征与周围建筑有明显差异,在该区域十分醒目,而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为人们所熟悉。

6. 将旧工业厂房区改造为工业主题的旅游区。这些老厂房、旧仓库背后所积淀的工业文明可作为新旅游主题。

7. 将旧工业厂房区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我们对这种独特场地记忆,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加上厂房开阔宽敞的结构,可随意分隔组合,重新布局,受到艺术家等创意产业从业者的青睐。例如上海8号桥创意产业园。

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建议

前面已经探讨了老旧厂房改造的几种基本方式,但在实际中应该如何选择最好的方式,如何继承建筑的历史文化性,这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以下是我们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几点建议:

1.在对建筑改造的前期,应与结构专业人员密切配合,不可盲目追求形式感,而忽略结构的承载能力。

2.绝大多数的旧工业建筑没有被列为文物建筑,对于具体的改造工程,其文化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我们设计师的自觉性来获得保护,我们对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应更多关注的是改造后的建筑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3.在对建筑历史文化性继承的同时,我们应更多的考虑的改造后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而非建筑的时尚性更非其经济性。

4.在改造设计中要考虑原有建筑的风格、形式、材料等历史性因素,改造力度要适当;对于新建建筑应做到与旧建筑新旧协调,呼应生辉,相得益彰。

5.作为设计人员在改造过程中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审美观的差异。

6. 在进行景观改造时应与自然结合。景观改造要尊重自然,保护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植被尽量本土化,结合场所需要进行植物培植。7. 由于我国工业建筑改造利用起步晚,改造的操作经验相对匮乏,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员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实践,积极学习国外成功案例。“变化是文化和社会的驱动力,所有的东西都会过时。然而它并不需要总是剧变的或是破坏性的”。然而现实使我们感觉到新的并不总是好的,对旧建筑中有利的、合理的因素给予充分利用,发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促进她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并注入新的时代活力才能使旧工业建筑永葆青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建筑新旧协调,才能使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走向一个健康的方向。.

参考文献:

[ 1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 J ]. 建筑学报, 2006(08):12-15.

篇6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

0前言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与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还可以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旧工业建筑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如果将其完全拆除重建,会使很多历史被遗忘,基于此,应做好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1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属于城市中心的旧工业区出现了被搁置和被拆除的情况,而那些曾经属于郊区的旧工业区却逐渐成为城市商业中心,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潜力[1]。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发展,各个旧工业的位置优势也凸显出来,并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具有一定的再利用价值。同时,通过分析旧工业建筑可以发现,很多建筑都是空间较为开敞的单层或多层厂房或仓库,对其进行改造所需成本较小,建设用时也很短,这些因素都对建筑改造奠定了基础。此外,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也与城市更新原则相符,现阶段,不少城市垃圾都属于建筑垃圾,如果对这些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则可以增强资源利用,减少粉尘污染看,更可以促进再就业,由此可见,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应坚持的原则

首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存在,这也是成为了城市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做好旧工业建筑修整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短命建筑给城市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可以保护城市环境,防止资源被浪费。同时,对于建筑垃圾来说,很多都是固体废弃物,主要威胁着城市路面、大气以及水体,因此,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2]。其次,注重新技术的使用,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不仅要重视常规技术的使用,还要重点应用高新技术,尤其是要做好生态技术的应用,保证旧建筑能够继续使用。最后,融入人文关怀。由于旧工业建筑是很多人的回忆,所以在再利用的过程中,应融入人文关怀,满足人们心理需求。

3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方法

3.1对旧厂房的转型设计

对旧厂房的转型设计中,按照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博物展示建筑、公共休闲场所、创意产业园以及办公建筑等几种。对博物展示建筑来说,它的主要用途是空间使用,在改造中就可以将原厂中较为特色的工艺产品或具有历史价值的物件作为展示品,并将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如在无锡的茂新面粉厂其中的一角经过改造后成为无锡城市规划展示馆,这就是博物建筑的展现[3]。在改造旧工业建筑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变为休闲娱乐场所,也可以改造成公园供居民参观使用。对于旧工业建筑来说,原有面积很大,可开发价值也很大,可以将其开发为公共场所或绿地等,这样既能实现环保的目的,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在改造旧工业厂区的过程中,还要将多种艺术文化融入其中,形成具有创意性的产业园区,典型代表有美国纽约的SOHO区。同时在改造旧工业厂房的过程也可以将其与购物与旅游联系在一起,打造新型产业园区,如将旧工业建筑的一部分变成购物中心、饭店或宾馆等。如万达集团就曾将合肥美菱冰箱厂区改造成立自己的商业中心。

3.2对空间再利用的设计

对空间再利用设计中主要分为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两种:首先,对室外空间来说,主要不仅涉及建筑外观,还涉及外部景观,很多旧工业建筑的外表都呈砖红色,这主要是用于其主要构成材料为红砖,并适当的配备了混凝土与钢架,但由于常年经受风吹日晒以及其他因素影响,其外观也发生了变化,且发生了坍塌的情况,因此,在改造中可以在保留完好的建筑基础上增加一些新材料,如钢材等,这样就可以使建筑更有现代感,还能节省大量资金。同时,在外部景观设计上,由于建筑间留有较大空隙,主要用于存放货物或用于车辆通行,所以在改造中就可以将其改造为室外休闲场所等。在铺地材料选择上,一定要注重风格融合,在照明设计上,做到详细规划,并选择合适的灯具与照明方式,不仅要做到满足行人出行需求,还要与整个厂区风格相统一,在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件应用进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其次,对于室内空间设计来说,因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较大,平面功能与柱网排列相对规整,在空间规划上可以运用竖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一些小空间,并注重把握尺度,根据用途确定尺度,如将其改造为住宅,就要把握好空间尺度与家具尺度,保证所展示空间满足实际需求。此外,在光影处理上,一定要通过人工处理引入合适的光线,只要做到室内光线充足即可,避免无光或强光照射,必要时候也可以通过人工光源提高室内亮度,满足人们的需求。

4结论

对于旧厂房改造来说,不仅投入成本小,建设周期也很短,且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因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也可以为其带来一定商业价值,因此,一定要重视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工作,以便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作者:管超 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1划分空间

旧工业建筑有着开敞的平面和高大的空间,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约束力都比较小。没有结构和构件的过多制约,原有空间的连贯性使得空间改造更加随意灵活。水平划分——在充分保持原有形态和体量的基础上,按照使用要求将原有工业空间横向划分为若干层次的适宜空间,借此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或者适应新的功能需要。这种空间重构的设计手法运用较广,一般用于多层框架结构的厂房、仓库改造为办公用房或住宅。在原有主体结构少做改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室内的家具布置、灵活隔断及交通空间或交通设施(如楼梯、坡道等)对原来的宽大空间进行有机划分。库帕•希默勃劳等几位设计师以其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将位于维也纳的4座颇具震撼力的煤气塔改造成令人愉悦的煤气厂城(图1)。老煤气塔建于19世纪末,4座塔尺寸相同,直径64.9m,高72m。早已被列为奥地利的建筑遗产,曾经是欧洲最大、最古老的煤气塔。1970年代以后,煤气供应逐渐改为天然气,到1986年煤气厂彻底被废弃。20世纪末煤气厂城的改造利用了原有的煤气塔,对内部空间进行了充分的竖向分隔:改造后建筑面积达到92300m2,分割出615套公寓,并增建扩建了新的建筑,包括配套建设的青年旅馆、托儿所、办公楼、商业中心等(图2、3)。4座煤气塔成为公寓的主体建筑,体量和外部建筑风格得以保留,内部空间的重新划分和新功能的注入是对传统建筑保护的挑战(图4)。竖向划分——这种改造设计方法适用于原有内部空间比较高敞(通常在6m以上),有一定的分隔空间的潜力,结构比较坚固,支撑结构多为巨型钢梁、拱、排架等的旧工业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改造时需要注意新增结构构件和原厂房结构之间的相互协调,保证原厂房的地下基础和地上受力构件不会受到新增结构的过大负担甚至损害。根据划分程度可将竖向空间划分为完全划分和不完全划分两种类型。完全划分是竖向空间由楼板或楼盖体系完全封闭的划分方式;不完全划分则是利用楼板、梁、柱等受力构件以悬挑、悬挂、框架支撑等手段分隔竖向空间的划分方式。位于纽约市91街东河大道的市立沥青厂建于1944年,1968年停止生产,于1976年被宣布为20世纪纽约工业建筑的一个地标(图5),随后被改造为艺术和体育中心。原建筑因生产需要,采用钢桁架搭接混凝土板构成抛物面形状结构,形成十分独特的外观造型,单层层高达27m。改造更新时充分利用了这个高敞单一的内部空间,将其重新划分为4层,下部3层层高较低,包括入口大厅、办公室、小剧院、健身房、教室等。第4层是一个室内篮球场,占了总高度的一半;环绕这个场地还增设了一圈夹层,作为室内高架跑道(图6)。

2合并空间

当新的功能空间需要比旧建筑既有空间大的时候,就要拆除部分楼板或隔墙,将原来的小空间合并成适合新的功能需求的大空间。这种方法多见于改造框架承重结构的工业遗产建筑。斯内普麦芽音乐厅由一个始建于19世纪中期的麦芽厂厂房改建而成。一直以来,这座位于索福克郡斯内普的麦芽厂都是当地著名的地标建筑。自1960年停产关闭以后,大部分废弃厂房被用作堆放谷物;其中最大的一座厂房却被一直闲置着。后来这个乡土气息浓厚的厂房被爱丁伯格狂欢节的组织者看中,委托阿鲁普事务所将其改造为音乐厅。设计师拆除了原建筑内部的隔墙,添加了新的木屋架和钢索并将其完全暴露(图7)。此外,出于生产需要,工业建筑往往具有较大的进深和跨度,原本的平面和空间形态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中心区域的采光,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可以通过切掉部分楼板结构,即加入中庭的方式来创造比较开敞灵活的使用空间,有效地增加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弥补旧建筑中央部分采光不足的缺陷。原北京首钢冶金机械厂经改造后成为现代化的嘉铭桐城会所。原有厂房为依靠侧窗和矩形天窗采光的单层大空间,由于在改造中新设置了夹层,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满足采光需要。设计师在旧建筑内部插入4个红色电话亭造型的采光中庭,从而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图8)。为了体现对原有结构的尊重以及减少造价,其中两个中庭的位置与原有天窗的位置相互重合。4个竖向的中庭不仅满足了功能的需要,同时打破了原有的空间结构,加强了室内与室外的联系和交融(图9)。

3嵌套空间

在大尺度的工业空间里嵌入一个全新的独立体系,形成双层表皮系统(DoubleLayersSystem)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此种做法的前提是外层的工业建筑要有较大的尺度,内层系统因而脱离外层系统。这种外旧内新的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原有风貌,新加部分与原有部分是一种明确的对话关系而非“依附”关系。内层系统的结构布局因此不受限制,可以取得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且有利于现有外层系统的维护及新加设备的安装。德国慕尼黑Schwindkirchen的教堂社区中心建立在一间旧谷仓里,虽然项目规模不大,但使用的改造方式却十分典型。为了完整无缺地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建筑师决定保留结构和主体承重结构,只在其中插入一个箱型建筑(图10)。通过这种嵌套方式不仅可以制造一个独具魅力的新旧空间之间的对话,而且能够使现有建筑的改造变得相对简单:完善保温隔热系统、安装双层玻璃窗或对现有墙壁进行除湿等都可以省略。建筑师对建筑本身进行的改动包括利用钢杆和钢板加固木桁架、沿屋脊拆除部分屋面形成一条采光天窗、以及移除谷仓中间的老柱子等。新加建筑占据了旧谷仓的中心主置,阳光透过屋脊天窗射到木箱上,形成美妙的光影。红棕色的社区中心和旧谷仓的白墙形成强烈的反差。双层结构的社区中心由木材、混凝土等材料制作的预制墙体和楼板构件构筑而成。当谷仓大门和社区大厅的推拉门敞开时,内外两层迷人空间交相辉映的镜像完全呈现出来(图11)。夹层空间成为整个区域的一部分,同时又将门外的空间引入到整个建筑中。夹层空间不仅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还是个半开敞的可以举办各种社区活动的场所。

4延伸空间

通过延伸、扩建空间使旧工业建筑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或在与原有结构密切相关的空间范围之内,通过地下增建、侧面贴建和顶部加建等改扩建方式来适应新功能。在这一方面,不仅要考虑扩建部分自身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还须处理好与原建筑的内外空间形态的联系和过渡,从建筑风格、空间布局、环境处理等方面,既要尊重原有建筑,又要重视新建部分的特色,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手法也很多样。延伸底界面——在地上空间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考虑发展地下空间,尤其在那些大的空间结构的建筑物中更为适用。同时,由于开发地下空间对旧建筑原有布局、风貌和城市肌理影响最小,因此对工业遗产建筑的内部空间再利用十分适合采用此种方法。位于意大利都灵的林格托大厦的改造工作始于1983年,建筑师伦佐•皮亚诺采取的方法是保留混凝土框架结构,替换掉严重破损的窗户。为了满足举行大型集会的空间需求,同时避免使整个改建规模变得过于庞大和复杂,皮亚诺采取了向地下拓展空间的方法:将2000座的会议大厅(兼作音乐厅)建在了地下(图12),同时将建筑一层架空,形成公共区域并部分用作展览空间。延伸侧界面——工业遗产建筑的空间再利用中,根据空间功能的需要,实施侧界面的外延,也是设计中常用到的处理方法。许多工业遗产建筑改造中对侧界面的开放在空间营造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思科威格和帕特纳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KarlsruheCenterforArtandMediaTechnolgy)就是延伸侧界面的一个实例。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由一个兵工厂改建而成。兵工厂约313m长,58m宽,是当地重要的地标之一,然而到了1970年代已处在废弃状态。原建筑工业特征明显,改造后的建筑外侧加建了一个象征高技的“蓝箱”(BlueCube),明确地表达出建筑功能的全新转变。“蓝箱”外部采用玻璃表皮,里层是一层漆成蓝色的金属板,内部为设有吸声处理装置的混凝土盒子。里面可以举行音乐会或其他表演(图13)。延伸顶界面——工业遗产建筑由于过去生产性质的原因往往具有较大的跨度和进深,原有平面和空间形态会对建筑中心部分的采光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可以通过开放顶界面弥补旧建筑中央部分采光不足的缺陷,同时创造出比较灵活的使用空间。美国底特律的霍普高级技术中心充分利用了1830年代的工厂,原有建筑是它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生产间的连续屋顶采用的是较为常见的锯齿形天窗(图14)。改造之前在办公楼和生产间之间曾有一道生硬的分界线,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师抹去了这道分界线,加高了与办公侧楼相连的生产间的屋顶,创造出一个带有看台的阳光充足的3层高的中庭(被趣称为“超级牙齿”),可以俯瞰到工作间的全貌(图15)。

篇8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如果只是单纯的将旧建筑拆除重建的话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现有的旧建筑大多是上个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老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与红砖为基本材料。这些建筑的维护结构和热工性能以及采暖等都不能符合节能的标准,但是这些旧建筑大多结构坚固,还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在拆除过程中像混凝土这一类很难再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只能被废弃,对环境产生威胁。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尤其是建筑耗能占社会总耗能的30%。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在致力于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总是以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来实现的。合理的改造和利用旧建筑,既能节约资源也为城市保留了本该有的发展痕迹。

二、现有旧建筑改造主要技术途径探索

虽然保留旧建筑有诸多好处,但现有旧建筑因为建造时间已较久,建造成本较低,要合理的利用,发挥其价值,就得在改造技术途径上有所突破,真正实现其节能与环保性。

1旧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技术途径

从1973能源危机过后,各国的节能技术层出不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加强建筑物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的效果,系统与设备节能,照明系统节能,有效地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植物等资源,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具体的技术措施如下:

所谓建筑的维护结构通俗的讲就是指建筑的四周墙体,顶面,包括门窗等结构。维护结构在建筑中起到绝对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遮风避雨,保温隔热,屏蔽噪音,采光通风等作用,对建筑维护结构采用的构造技术,材料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建筑能耗。下面通过几个普遍的措施来进行阐述:

1.1墙体节能改造

是指不透明墙体的节能改造,主要解决墙体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最主要是屋面与西墙的隔热。墙体保温主要包括墙体内保温和外保温的节能措施,内墙的保温即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的内侧,施工方便,但要注意施工材料的受潮从而降低保温效果。外墙保温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在施工完的墙体上直接安装保温板,然后再做墙面的保护和装饰面层。另一种方式是将保温板支在模板中,浇筑完混凝土拆模后再做保护和装饰面层,外墙保温技术能够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造价便宜,效果显著。

1.2外墙绿化技术

外墙绿化具有美化环境,减低污染,遮阳隔热的功能。我觉得这是最合理的节能措施,在地球还未被人类开发之前没有能源危机也没有温室效应,只有自然生物的和谐相处,这种和谐就是通过各种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的同时应当努力把地球还原到最初的状态,多种植物,保护生态平衡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想要达到外墙隔热的效果,在阳光方向就要大面积的种植植物遮挡猛烈的阳光,常见措施有两种,一种是在外墙的外侧种植密集的植物,利用植物高大的冠幅遮挡阳光。另一种是植物直接覆盖墙面,多使用攀援植物一类的。

1.3窗户节能改造

由窗户所引起的热损失约占整体建筑热损失的40%左右。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更换节能窗降低窗户的传热系数,增加窗户气密性。最传统的做法是采用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pvc材料制成的窗套和双层玻璃的使用,双层玻璃具有保温,隔热通风性能,有效减少室内的热损失。

1.4屋面保温隔热改造技术

主要分为保温隔热屋面、倒置式屋面、通风屋面、种植屋面、蓄水屋面等几种措施。种植屋面与蓄水屋面相比前三种措施都具有经济且效果显著的特点,下面来侧重介绍一下种植屋面:种植屋面就是指在屋顶种植绿植从而起到保温隔热,调节小气候的特点,种植屋面分为覆土种植和无覆土种植两种形式,覆土种种植是在钢筋混凝土屋顶上覆盖100至500毫米的种植土壤,再进行植物的覆盖。无土种植则是采用废渣,木屑等代替土壤,具有防水防渗,自重轻的特点。屋面种植要合理的选用植物,最好选耐寒,生命力顽强,易于日常管理的植物,同时要做好屋面的防水,排水功能。

蓄水屋面就是在屋面上储存一层水来提高屋顶的隔热能力,同时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也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在设计时要注意防止渗水,加强屋面的防水措施。

1.5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不要盲目的照搬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节能模式进行改造,如果照搬已有模式必定会使节能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比如在农村,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除了要对建筑维护结构,采暖空调设施的节能改造外,还应当结合当地的有效自然资源进行利用,我老家地处川西高原,以前老百姓做饭取暖都是靠燃烧柴薪和农作物秸秆,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后来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利用那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加大了对太阳能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的投入使用,甚至夜间照明的路灯也加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在白天积蓄能量,夜晚提供必要的照明,这样做有效的节约了当地的能源,缓解了一定的能源供应紧张。这种做法就是在对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后作出的有效解决措施。所以在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有效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进行。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如通过对旧建筑的门窗朝向,采光通风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通过对光的折射反射的物理性能的的研究通过感光材料的利用增加室内的亮度,如由福斯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设计的位于法国尼姆的卡雷尔艺术中心就是采用不同高性能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窗体,对光的漫射或是直接将光引进室内增加室内空间的亮度。利用自然环境降低能耗。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当考虑是否环保经济,是否可以循环利用,还应当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如前面所提到的有机保温材料的安全问题。

1.6旧建筑的垂直利用

我们知道城市旧建筑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限于当时的功能需求,经济条件与建造技术,所建造的建筑大多都是二至五层,建筑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有些老建筑还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很难满足现在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在建筑改造中加大对旧建筑的垂直开发,可以通过对旧建筑的结构改造加建新层和对原有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局的调整来增加旧建筑的使用功能。目前有一种低层楼房抗震加层的新技术开始启动,这种新技术主要是借鉴铁路桥梁的组合结构,在保证原有建筑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吧原来只有二至五层的建筑加高到八到十四层,同时还应用“建筑消震装置”“建筑抗震减震装置”解决新旧建筑受力不均引起的新旧结构摆动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总结

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再次利用直至废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减少建筑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旧建筑节能改造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对历史建筑的充分尊重,增加城市发展的历史感。也实现其功能的转换,带来新的价值。通过本文对旧建筑节能改造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我们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更需要因地制宜,针对性的改造措施。

篇9

1 节约建设资金和时间

观演建筑属于大空间公共建筑,如果能妥善利用既有建筑结构,在土地使用、土建施工等方面就会节约大量资金和建设时间。适合改造的建筑有废弃的教堂、厂房、体育设施等。这类建筑的原有体量与新的观演空间较为接近。如果空间中有结构柱或者层高太低,反而会增加建设成本。在既有大空间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经常受到原先建筑平面布局的限制,这就需要精心的设计。

对于一些实验性小剧场,往往资金有限,而为了经营效果又需要选址于城市繁华地段,就更加适合将旧建筑改建来使用。改造的方法常是结合既有建筑结构,增加新的、独立的结构以满足观演功能。例如坐落在曼彻斯特市中心的皇家交易所剧场,原建筑于1806 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并在1847 年扩建。当前的形式是1874 年最终改造完成的,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英国最大的交易所。1940 年,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建筑被炸毁,一直空置到20 世纪70 年代。当时英国的中心式舞台剧场还没有被广泛接受,演出多属于实验性质,资金较为紧张。起初只是借用交易大厅的空间用一顶帐篷围合成临时的中心舞台剧场。由于演出十分成功,最终由建筑师莱维特伯恩斯坦(Levitt Bernstein)设计成了永久性剧场(图1)。剧场通过4 根柱子悬空地架在交易所中间,用钢板和玻璃围合成一个七边形中心式舞台观众厅,以创造一个与旧建筑截然不同的演出氛围(图2)[2] 。

加拿大话剧团在1985 年将废弃煤气厂和纺织厂改造为演出空间,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扩大了剧团基地的面积。原煤气厂为街道照明输送燃气,后被政府确立为保护建筑。加拿大话剧团斥资1 000 万美元并在私人和政府基金的帮助下开始改造计划。第一阶段于1985 年11 月竣工,将老的提纯车间改造为歌剧院(TheJoey and Toby Tanenbaum Opera Centre)和450 座的帝国石油剧院(Imperial Oil Opera Theatre)以及其他附属排练设施。经过改造,煤气厂的中央空间变成了一个排练大厅,在这个排练厅中有液压平台和400 座的观众席,可以进行全套完整的演出排练,也可以作为实验表演空间使用。第二阶段于1987 年合并了老的纺织厂,改造为办公室、衣帽间、化妆间、音乐阅览室、办公室、舞美工作室等。在改建过程中,对于那些有历史意义或特殊风格的古老建筑都尊重其文物价值,基本或完全保留原来的风格和细部作法(图3)[3] 。

2 旧建筑作为“真实”的布景

一些特定的空间环境通过空间符号潜在含义的传达,往往能够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强化戏剧体验。戏剧导演也探索出多种多样的非传统空间演出的可能性。演出空间可以选择在街头、公园、森林、工厂、货仓等各种环境中。旧建筑固有的环境氛围成为“真实”的布景,使观众浸入式地体验戏剧。

这种方式重新使用了现有建筑物:为舞台和观众席提供了一个外壳,这与设计师对戏剧空间特定目的要求有关。例如在位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哈兰德和沃尔夫船厂(Harland and WolffShipyard) 的改造项目中,戏剧导演将戏剧内容和空间环境相契合,形成独特的演出效果。原先废弃的船舶维修厂房只提供了一个矩形空间,场地平整。在改造过程中,并没有特别设置传统意义上的观众厅和舞台的关系,而是将观众和演员置于同一空间中。观众区域和舞台沿着原船厂的主要工作区域布置。沿着厂房长边为站立观看演出的观众设置了一个走廊。观众坐席区位于另一长边,每排坐席间有一定升起。演员的表演路线被设计为按照厂房长轴方向的位于中央的表演区域行进(图4)。表演区域上方的旧的龙门吊车随着演员的行进而推进,其功能是伴奏音乐和舞台照明。戏剧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工人繁重的劳动。废弃的船厂空间与特定的戏剧内容相结合,为演出提供了极为逼真的舞台效果(图5)。

对于一些历史性建筑,通过增添观演设施,也可以焕发新的活力。位于意大利北部维罗纳市中心的古罗马时期竞技场(Verona Amphitheatre)遗址被巧妙改造用作规模宏大的露天歌剧演出和音乐会演出。原先的建筑增加了舞台设施和疏散通道,并在原竞技场场地上布置了新的可移动坐席。大部分原有石砌坐席仍得以保留(图6)。竞技场浓郁的历史感强烈地烘托了歌剧演出的氛围(图7)。

3 城市更新与文脉延续

将观演空间植入废弃建筑中,是当前城市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观演空间对原有建筑结构的依赖,这种改造方式往往不会对原建筑历史面貌产生破坏。原有城市文脉特色得以延续,并通过全新的功能改善城市生活品质。旧建筑在改造为观演空间的同时往往与其他功能相复合,以实现更全面的社会服务职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剧院、餐厅、爵士酒吧、电影院、衣帽间、洗手间、大堂2摄影工作室、设计工作室、电子媒体室3布景道具工作室和管理用房瑞士苏黎世的苏尔寿埃舍尔韦斯工业船厂(Sulzer-Escher-Wyss industrial)的改造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随着城市产业升级,瑞士苏黎世造船业开始逐步转型,历史悠久的苏尔寿埃舍尔韦斯工业船厂的厂房被废弃。苏黎世政府打算将这一区域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造船厂成为新的社区中心而重新发展和繁荣。建筑临近一片开放的城市空间,周边有酒店、办公室和住宅。旧有建筑由一系列外墙支撑大跨结构形成的矩形空间组成。澳大利亚建筑师奥特纳和奥特纳(Ortner andOrtner)将它改造成苏黎世戏剧院剧院(Zurich SchauspielhausTheatre),并设置了其他一些艺术和休闲功能。从大厅可以进入电影院、爵士论坛、餐厅和酒吧以及厕所。大厅也是一个非正式的观演空间,可以开展社会活动和会议。其他的空间转变为用作辅助功能,如餐厅、咖啡馆、商店和商业设施等(图8)。

除了造船大厅的改造,还添加了一个新建筑,直接连接到改造的老建筑。将以前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车间、工作室、排练厅、戏剧院的布景车间和管理办公室集中在一起。新建的住宿空间围绕一个庭院组织,在更上一层设置了两个私人储藏平台。庭院被用作露天剧场。船厂大厅顶层的空间包含摄影工作室、设计工作室和电子媒体设施,也都与新的庭院相连接。所有造船厂的开放空间都与室外公共空间相呼应并展示出有活力的形象(图9)。通过这一系列改造和扩建,原先的造船厂现在已经成为社区活动的中心。[4]

建筑师对于原建筑的改造保持谨慎的态度,没有做更多一般意义上的室内装修,而是延续既有结构的规律,将每一种新的功能都安排了指定的空间。通过主体结构上吊挂的天花板限定了餐饮区域,以尽量保留原先建筑的特征(图10)。在剧场内部也为坐席设置了一个独立的结构。为满足声学要求而添加的声反射棚罩也在舞台上空作为布景的一部分从现有结构上悬挂下来(图11)。原先造船厂房正门的主要特征也被保留,以延续城市文脉(图12)。

另一个积极利用和保护历史建筑的例子是伦敦圣卢克斯教堂(St Lukes)。教堂通常有较为高大的空间,在平面形式上,符合“鞋盒”式的特征,十分有利于音乐演奏。卢克斯教堂闲置了很长时间,后由伦敦爱乐乐团改造为专业的交响乐排练厅,同时也为公众演出使用(350 座)。建筑师是莱维特伯恩斯坦,他也是曼彻斯特皇家交易所剧院改造的建筑师。由于教堂位于一条繁忙的公路旁,并且位于希斯罗机场(Heathrow)的航线下方,所以屋顶用了十分密实的混凝土以隔绝噪声,内部用木材饰面。在Arup 结构事务所的帮助下,最终发明了一种形式优雅的树形钢结构,以支撑沉重的屋顶(图13)。[5] 在这一改造中,不仅原有建筑特色得以保留,同时利用了原有建筑的自然通风条件。将教堂塔尖作为烟囱排除热量。加热是以地热的方式通过原有建筑地板上的孔洞送风,最终形成舒适节能的室内环境(图14)。剧场、中国音乐剧团、七色光剧场等。然而,这些改造多停留在4 我国的借鉴与启示演出团队经济节约的层面,在更广泛的城市层面上像上海文化广

由于我国近些年实验剧演出的兴旺,陆续有一些旧建筑改造场的改造工程这种有较大影响力和多方面价值融合的开发方式仍成观演空间的设计实践,如2008 年,我国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就然较少。投资500 多万元,将位于东直门外新中街的电影院改造为蜂巢剧在当前我国的城市化浪潮中,如何既节约资源又充分利用旧场。北京北兵马司胡同也改造出多个小剧场:北剧场、中戏实验建筑的潜在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在社会发展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承载。作为社会、文化与生态价值的载体,建筑的不断更新也预示着文化不断更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不断追求,建筑变化将成为必然。新的建筑物不断出现的同时,旧的建筑物改造也引起了重大关注。旧的建筑物改造不仅是对文化的尊重,更是对社会的负责。要让旧建筑物从功能、体量、外观重新焕发出亮丽的色彩。本文将对旧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多种形式的建筑改造进行探讨,结合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的要求,就在改造过程中建筑设计的创新手法的使用提出一些见解。

旧建筑改造设计概述

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处于大规模维护与改造阶段,在这一阶段对旧建筑结构进行翻新与改造是必然的工作。旧建筑改造过程中与建筑设计创新元素有着重大的关联。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现代城市化更为发达。随着我们面前的新城市建筑不断涌现,旧建筑的结构与景观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旧建筑承载着人们的文化情结。北京的城市建设中四合院渐渐消失了,高楼大厦的出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让人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淡漠了。在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强调经济的作用,城市特征更加明显,让传统的旧建筑成为了历史,渐渐丧失了旧建筑的文化功能,从长远来看,大大影响了经济、文化与人文建设。旧建筑的保留与维护成为一门新的学问,其与建筑改造创新设计的结合为社会形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元素。[1]

旧建筑与建筑改造设计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起,西方的城市管理者与建筑师已经开始意识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有损坏城市建筑以及文化流失的情况。开始在旧建筑改造中增加建筑设计创新元素的成分。最初时,建筑改造设计主要是对大型旧公共建筑所进行的改造工程,对于普通的民用建筑改造工程尚没有太大的发展。

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强调的影响,人们对于文化以及城市发展思想观念方面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在旧建筑以及建筑改造设计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制,同时在技术、政策方面也没有形成个性化的思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应该更加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与技术,创造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独特路线。[2]

旧建筑改造设计的目标

4.1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

凡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一般建造时间较为久远,建造于20世纪初期甚至更早一些,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在对这些建筑物进行改造时,首先要对外观进行特别关注,尽可能地保留下大部分分的外部特征,进行必要的维护整修。如果对外观进行大面积改造,有可能会改变它本身的观看价值。从历史文化研究的出发点来看,维护与保养这些旧建筑有着重要作用。

4.2城市地标旧建筑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建筑物在当时引起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地理位置上都曾经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如城市的旧火车站、十字路口的纪念碑等大型的建筑。对于此类的旧建筑,需要进行保留并美化。这样既能保留住城市的记忆,同时让建筑物发挥出其新的色彩,让人们有更新的建筑体验,继续成为人们心中的城市地标。[3]

4.3普通旧建筑

对于普通旧建筑的改造,其必要性不是很大,因为它的文化研究价值并不是很大,也没有明显的美学价值,所以对于此类建筑多是采用实用性改造。而普通旧建筑大多指的是民居,在不妨碍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完全可以发挥其现代作用。由于这些普通的旧建筑在空间的利用上、结构的布局上都是智慧的结晶,它的使用性较为灵活,数量也是最多的。对于此类旧建筑的改造方式更加灵活,对于普通百姓的历史记忆有着重要作用。

4.4旧工业建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旧的工业建筑在布局、风格上显然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需求。它被淘汰也是大势所趋,但它具有良好的历史价值,通过旧工业建筑,现代人可以看到科学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到旧时期人们的智慧,从中看到科技发展的方向。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旧工业建筑同时也是一种稳固的结构,它虽然失去了原始的功能,但从结构上讲,它的完整性还是能够为其他的功能承担载体。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最后旧建筑的功能转变,可以实现它的环境价值。对于旧工业建筑,无需全盘进行拆除,而是对其进行改造,实现功能顺利转变,发挥出其本身特有的价值。[4]

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创新方法

5.1保护

对于旧建筑,首先要做到保护,避免经历长时间的风雨之后再度损坏。在一些旧建筑物的外观上会体现出时间的沧桑感。建筑物的表皮容易发生风化,因为雨水的原因,色调会有一些变化,室内的金属件也可能会出现磨损现象。这时要对建筑物进行必要的保养,不必对结构进行大的变动。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建筑物在未来的时间与天气环境影响下而出现结构损坏的隐患。所以主要保护方式是保持现状,针对有可能引起的损坏进行必要的维修与保养。增强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5]

5.2修复

对于一些已经发生损坏的旧建筑物,需要按照原来的结构特点进行修复,使建筑物恢复到建设时的面貌。在修复过程中应该使用与建设时所使用的技术、材料相一致,尽可能表面出与古建筑相同的特点。对于结构与材料发生老化的建筑,可以采用部分修复或是其他材料代替,表面颜色进行统一处理,起码保持表面上的旧建筑一致性。这个时候需要一些旧建筑文化学者与建筑师来进行指导,避免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由非专业的一般操作人员进行施工,造成二次破坏。

5.3更新与重新塑造

对于一些可以实现现代实用性的旧建筑,可以采用更新的方式,对其内部进行改造,加入现代建筑特点,进行重新设计,充分利用建筑的作用。将建筑的功能发挥到更大。目前旧建筑改造领域较为出亮点的案例均是在重新塑造上下功夫。在允许的情况下,抛开旧建筑的风格,采用现代化的材料、技术与装饰风格,对建筑的外形与内饰进行全新打造,保留下整体原貌,把精髓留下,把旧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特点有机结合。

对于以上三种旧建筑的改造方法,并不完全拘泥,而是可以相互结合适用。针对具体的建筑或是建筑的局部进行特定的修复与更新。在更新的过程中,保持尊重历史、继承文化的理念。要懂得它的历史,在改造过程中才能更加体会到建设之时的状况,也更能把这种元素增加到旧建筑的改造中去。

5.4旧建筑旅游功能化

对于一些地标性建筑物或是旧工业建筑,完全可以通过改造的方式,来实现它的旅游价值。旧工业建筑与旧的普通建筑都是经过劳动人民工作与生活过的场所,通过对这些建筑进行参观,可以了解到历史的车辙给现代留下了什么。让人们更加珍惜现代来之不易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可以对旧的工业建筑区域进行绿化改造,发展成为儿童活动区、花园展示区、文化展览区等等。[6]

旧建筑改造其他创新思考

所有的旧建筑改造都要结合着当地或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整体考虑,而不是单单对建筑物本身进行改造。利用周围的学校、商业区等社会主体对旧建筑的改造方面与功能利用进行综合,确定最佳的改造方案。实现更大的价值。另外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关注节能化改造思路,对于建筑改造过程中的材料与技术都要以节能减排为基本出发点,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结语

在当代城市发展中,旧建筑与景观的改造应用较为广泛,它对环境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在旧建筑改造过设计程中,要坚持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做好准备工作,实现科学、实用、经济地改造活动,促进城市建设多元化丰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国,段义猛.传统商业街的改造与传统保护——以青岛市中山路为例[J].城市问题.2010(06).

[2]吕正华,马青,赵晖.空间与场所──沈阳市两条步行商业街改造设计构思[J].规划师.2011(03).

[3]方桥,邹式汀.城市品位,在建设中塑造——谈南京百年老街太平南路商业街的改造[J].江苏建筑.2011(03).

篇11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思想前卫,很早就针对旧建筑进行保护、改造和再利用,已经达到成熟的水平,我国认知比较晚,才开始进入自发、自觉的过程。国内关于旧建筑的再利用的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相对于国外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是出于能源、资源、环境意识和历史保护的人文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原来的废旧建筑被改造成企业的图书馆或者社会的图书馆,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旧建筑,这种改造非常符合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旧建筑更新的活动早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追求。

国内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不够成熟,设计改造方面不如国外。在国内的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以上海、北京、沈阳等几座大城市充当了改造的领头羊,许多艺术家、工程师在这些大工业城市中开始了对旧建筑改造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功的实践。(如图一),是北京798艺术区的一角,通过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充满了艺术感与现代感,是旧建筑运用的典范之作。

旧建筑改造的意义

1.节约能源的意义

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可以减少拆除旧建筑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如运输建筑垃圾、处理建筑垃圾等。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将质量较差的建筑屋顶、以及腐化严重的屋架进行改造,保留坚实的墙体,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旧建筑的价值,实现节约能源的作用。如图二,是上海的八号桥。上海八号桥是我国旧建筑改造的典范之作,园区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通过对旧建筑的巧妙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2.改善城市建设环境

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改造设计手法的运用一方面受到原有建筑的自身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在改造的过程中,应结合原有建筑的特点,墙体可以加一些适当的装饰,留有对过往的纪念,砌筑墙体与少量装饰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所产生的阴影和视觉效果会让人耳目一新,能够达到与周围新建筑浑然一体的感觉,从而实现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改善。

3.提高经济效益

旧建筑改造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如果周围旅游场所比较多,就应该改造成设有大量休息区的公共空间,优美舒适的环境和旅游等休闲空间,以最富有创新的设计吸引大量游客,使其成为旅游参观的第三产业,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来源,也带动了当地的客流量,既提高了经济,也带动了旅游业,形成一个大规模的旅游区域,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图三),上海8号桥的独特之处是每座建筑物都有桥相连,是连接国内外咨询专业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它是城市历史与未来承接的良好典范,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使保留的旧厂房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新景象,也促进了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形成。

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1.旧建筑的改造规划缺乏科学性

在旧建筑过程,失败的案例都是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对旧建筑改的目标和定位,未来的发展规划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考虑。如果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旧建筑用率会持续下降。所以,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的机构进行相关评估和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旧建筑改造的再利用。

2.商业色彩浓重

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过度的商业化使得一个地区文化、社会和公共服务事业变得非常缺乏,造成社会的商业化过浓,导致人们生活、娱乐和休闲场所较少。所以,在旧厂房改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和休闲服务项目,不能只是进行商业化改造,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可以收购一些旧厂房改造项目,为大众打造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场所。

3.污染环境

旧建筑改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尤其是当环保施工不达标的时候,各种空气污染、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这是改造旧建筑必不可少的问题,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所有旧建筑改造之前,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批准才能够进行。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