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怎样学习高中数学

怎样学习高中数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8 03:36: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怎样学习高中数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怎样学习高中数学

篇1

【原因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提高。因此会有少部分新高一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在初中数学考试都接近满分,怎么到了高中会考试不及格?

【应对方法】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

【原因二】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所致。高中考试平均分一般要求在70分左右。如果一个班有50名学生,通常会有10个以下不及格,90分以上人数较少。有些同学和家长不了解这些情况,对初三时的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一开始时的不及格这个落差感到不可思议,重点中学的学生及其家长会特别有压力。

【应对方法】看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分数值,关键要看在班级或年级的相对位置,同时还要看学生所在学校在全市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就会心理平衡,不必要的负担也就随之而去。

【原因三】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

篇2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二、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由于高一同学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能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在高考成功。

三、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

(1)了解教材与教辅区别。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经常重复出现,题型少而简单,研究的数量关系以常量为主,较多的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计算的技巧性强,还注重理论分析,常常需要作定性的研究和说明。

篇3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要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先转变旧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下,老师只注重教学进度,对学生只是一味地去教导课本上的知识,而学生也只是从老师那接受知识,而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强调的是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合理地组织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想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起符合现代化教育的教学体系,以期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转化教师角色

教师的角色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技巧。在教学新课时,教师不能直接把教学内容讲给学生听,而是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新内容。每一个理论和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些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对旧知识进行归纳、推理和总结,这些都是知识形成的过程。若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活”学知识。

三、情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讲解一些枯燥的函数时,可以将学生的思路先引到一些趣味题目上来,比如让学生猜想一下,一张纸对折30次以后的厚度大概有多少,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再告诉学生这道题的结果,最后再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回函数上面。这样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还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四、布置课后作业

篇4

一、把握好学科的语言教学

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把严谨而抽象的数学学术

形态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教育形态,引导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的,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教学的深浅度,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课时问题.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过渡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如"不等式"是数学解题的一个常用工具,是否在讲集合的运算前加讲一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的教学(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简单分式不等式"等),这个是集合这一章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课程对集合的要求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而不在于集合的等价变形,更不在于集合更深层的运算.因此教学中要切实把握好集合的"语言"教学,如确要加讲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则要控制好难度,深度,否则课时又会成为问题.又如立体几何内容教学应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感受入手,再研究组成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即立体几何的"直观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数学教师也只有尽力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充分体现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倡导自主、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方法得以迁移,能力得以形成。

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时,焦点在x轴上的,老师为学生推导,在讨论焦点在y轴上的方程时,老师就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模仿推导,只有学生自己亲自体验了,才知道推导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甚至有的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求焦点在y轴上的方程时,求解过程只需将求焦点在x轴上的方程中的x与y互换就可以了。到了讲解双曲线的方程时,老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椭圆方程的求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推导,先让学生之间共议,再师生共议,然后得出双曲线的方程,这样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探究的发展空间。

三、注重学科思想方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对它的灵活运用,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例如讨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的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把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联立,讨论方程组解的情况;二是从几何图形中考虑直线和圆锥曲线交点的情况,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会使问题清晰明了。注重知识在教学整体结构中的内在联系,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中的纽带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自觉运用往往使我们运算简捷、推理机敏,更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数学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启迪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

1.设计一题多问,促进自主学习

篇5

1、学业负担加重。由初中进入高中,许多原来的“技能”科都变成了“主科”,学生学业负担加重,这对刚拼过中考正有所松懈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且高中的课时较紧,课堂做练习的时间减少,在学业负担加重之余,对于数学这种抽象性、理论性、严谨性较高的学科,没有更多的时间深究钻研,增加练习,感到不会做的题目很多,普遍出现成绩下降。

2、教材难度增加。初中教材难度降低,前些年教材调整,初中数学大部分难点被删除或调整到高中,如对数、解三角形、反证法等;而高中难度增加,一些题型从未见过,灵活性又高。而且课外配套教材比课本中的难度大,即使课内的例题、练习会解,课外配套材料的作业、习题仍然有许多不懂。初、高中的这种反差,使学生一时难于适应,感到难学。

3、自主学习要求高。高中数学难度大,要求高,负有一定的选拔功能,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需要靠自己总结归纳、触类旁通;课堂教学密度大,加强自主预习和复习的要求也更高。不少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较高,但由于学习方法、习惯不能适应,不善于思考,成绩降低,从心理上受到挫折,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了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二、让高中数学变得容易的策略

1、为减少初高中的这种落差,建议高一年刚开始时要加强学法指导,在上课前,先对高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及规律、要求做介绍。同时开学初适当控制难度,使坡度不要过大,以减少滑坡现象。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并提倡同学间互帮互学,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热情。

2、老师的教学也要多与学生相互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采取相应措施;注意做好借助实际,注意操作实践,培养思维能力,强化应用意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工作。

(1)寻找新旧联系,利用学生原有经验

数学抽象,难听懂,老师不妨用一些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东西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充分利用知识迁移的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到不那么陌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直观化教具学具、多媒体演示等。此外尽量多和旧知识挂上钩。 比如在三角函数内容,学了弧度制后,就可以把扇形面积公式S=.lr(l为弧长,r为半径)和三角形面积公式S=.ab联系起来。向学生说明,假如l很小(此时圆心角也很小),则此时弧长l和三角形底边a(线段)很接近了,而r也和底边上的高很接近,可以替代成以l为底边,r为高的三角形面积,则学生不难理解,也可以记得很牢。当l大一些以后还能成立。其实这里还向学生传输了这样的思想,即细分与近似代替的方法,这又为以后学习球的体积公式推导、极限等内容打下埋伏,使细分与近似代替多次遇到,螺旋式上升,以后接受更快。数学老师应在教新知识前,找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东西来充当媒介,拉近新旧知识的距离。

(2)仿照物理化学,动手实践,动手动脑

以立体几何为例。这部份也是学生觉得难的内容之一。在教学时,建议老师多用教具,并多动手做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也做学具来配套。因为直观模型对学生的理解判断很有效。如直线与直线、平面等之间关系,几根小竹棍(筷子也行),就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来;又比如棱柱,拿个空牙膏包装纸盒,可以演示各种棱柱、正棱柱、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很容易,留下的印象也深,这对于学生建立空间物体(几何体)的形象就不会感到抽象了。既提高了兴趣,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强化应用意识,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篇6

其次,教师应具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社会发展和学生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有的中学教师总以为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研究生的事情,应由大学老师、教授去承担.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学习过程,它不分时间和阶段,只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手段的人都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中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探究情况,作适当的点拔,主要是方法上的引导

1.交流整合.

学生个体或小组经过思考、讨论、探究之后,形成了初步成果,教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奇异想法(即使很幼稚)也要予以肯定和赞扬,鼓励创新.师生在平等交流中取长补短,最后将修改后的结论以论文形式表示出来.

2.深化总结

师生交流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让学生讲一讲研究学习过程中思维受阻情况,讲一讲交流后的感受、启示.本课题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一般操作程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等等.通过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学生逐渐积累起研究的经验,掌握研究的方法,从而真正学会研究.

3.类比应用.

在交流、总结之后,教师给出给出相同类型的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独立解决,学生在自主地完成任务之后产生的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从而更加增强了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4.推广延伸.

在完成上述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作进一步的推广和再探究.让有一定能力的同学继续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是无限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要定得过高,要能反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要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应做到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参与研究,通过参与研究的过程获得体验.

2.层次性原则.

所选择的内容应当能区分不同的层次,体现个性化原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后作业也要有层次性,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进一步研究.

3.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原则.

要使学生人人参与研究,所选择的内容应当能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4.可研究性原则.

所选择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水平相适应,要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蕴含较丰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通过研究使学生都有所得.

5.合作原则.

所选择的内容应当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需要组织学生讨论,需要有学生的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研究.

6.小型化、多样化原则.

所选择的内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题材应当多样化,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还不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更需要所研究的课题尽可能小一些,以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

7.递进性原则.

篇7

一、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数学教材每一章的开始,都是由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了生活中的例子。如:在必修2平面知识这一节就列举了生活中例似平面的海平面、黑版面等引入,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用不着教师费心地讲解了,只需作适当的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

又如,利用物理学中的力学来引入向量,从而全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生活例子将知识的抽象化为直观,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根据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在的教材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能力。如学习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时,教材设计了“思考”:如果直线l与平面a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是否在平面a内?如果直线l与平面a有一个公共点呢?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利用直尺在桌面上放一放后再到结论。

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们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知识面。

三、鼓励每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四、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现在教材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这是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的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篇8

艺术生普遍文化课基础差,数学基础更差,有些学生更感到学数学无望,实际上正在或已经放弃数学学习。艺术生考取大学是需要文化课作为支撑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怎样让这些艺术生学会数学进而顺利通过会考和高考,对艺术班数学老师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人从事艺术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期间经历过不少困难与无奈,但同时从中逐步摸索和积累出了一些对艺术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从而能较好地促进艺术生学习数学。

一、应注重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变化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具体,模仿性练习较多,强调基本技能训练。但高中数学内容抽象性较强,强调在基本概念理解基础上创造性运用,对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要求较高,另外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需要适应过程。特别艺术生,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寻找相关知识连接点,学会知识过渡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强烈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实习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二、以爱暖人,树立信心,转变学习态度

有些老师喜欢拿艺术生与文化生比成绩,为的是找出差距,敦促他们追赶。实际上经常这样做只会让艺术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一步降低本身就不多的学数学的自信心。术业有专攻,在数学学习上文化生与艺术生之间应该是没有多大可比性的。只需让艺术生明白只要他比别的艺术生强,只要现在的他比以前的自己好就足矣。这样他就会看到希望,才能有信心学习数学。

每个学生的内心应该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信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平时要多关心学生,不吝啬施爱。如课后一句关爱的话语,课间一个简短的沟通等,都能引起学生共鸣。特别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了不该做的事后,教师应用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先弄清事情原委,然后对学生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分析行为不足及产生的后果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会有效果。缺少沟通,仅严厉地批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关心、尊重、信任他们,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愉快、积极努力地学习;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中付出更多耐心,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构建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在师生之间彼此互信的良好氛围下,“教与学”会做得更为有效。

三、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动起来

艺术生不仅要学文化课,还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课,数学学习显得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过艺术班的老师或许都有同感,艺术生上课很多只听讲不做题,课都能听懂,但题照样不会做,课堂效率不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效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潜能是否被充分激发出来。因此,不能总是让台上老师忙着,台下学生闲着,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目标、都有任务、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所以上课不要总是一讲到底,而应该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参与,如课上提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通过交流、讨论、推理、验证得出结论。对于程度差一些的艺术生不能放弃,上课可以让他们读读概念、背背公式或上台做些简单的基础题。日有所进,终有所成,实践证明长此以往,这些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技能

艺术生数学差的主要根源就是基础差,艺术生数学有所突破的希望在于基础,抓基础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的做法是把这个过程分成四个步骤,由表入里、由简到繁地把基础和技能夯实巩固。

第一步:对于新学的概念公式让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步:引领学生做有关新知识的小题演练,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新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第三步:通过平时作业和小测及时反馈,找出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训练。第四步:以本阶段知识点为主干融合以往相关知识综合演练,巩固强化新旧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知识点相互联系,从而加深对数学的整体认知,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从教以来,经常面对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特别近年来接手艺术生的数学教育工作后,发现数学对艺术生来说真的是个大难题,特别一些专业课非常好的学生,由于数学成绩不理想,没有被高等学府录取,更是十分遗憾。凭着对教学工作的无限热忱,我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艺术生的学习方法,我坚信只要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艺术生一样可以学好数学,并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2-0051-01

高中数学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线性的复习旧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既要巩固基础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复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的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如何立足课堂本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笔者认为抓好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尤为重要,课堂结构以什么模式呈现决定着复习的效果,经实际教学探索发现,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回顾梳理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遵从先快后慢的规律,有效的回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延缓知识的遗忘。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形式,整理阶段的基础知识,使内容条理化、清晰化地呈现在同学的面前,从而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对重难点和关键点,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讲解。配以适当的练习,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深刻性和准确性的理解掌握。促进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二、旧知检测

要想有效的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就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很多同学上课时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听就会,一到自己做就不会了。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设置几个基础的填空和一个左右的解答题,通过解答的过程让学生“自知自明”。激发起兴趣,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精选精讲

精心的选择适量的典型例题,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一堂复习课的核心内容。解题的目的绝不是仅仅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给出通性通法,揭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的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推陈出新。

复习中往往会忽视旧的问题,这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如果能“推陈出新”,从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就能使旧题换新颜,既能充分挖掘旧题的潜能,又能使它在新的背景下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效,从而帮助同学走出题海战术。

2.小题大做。

小题往往比较灵活,形式新颖,学生比较喜欢。如果我们能小题大做,那小题往往会起到大题没有的效果,通过深刻的开发和适当的变化,小题可以涵盖丰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比如: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检验法等。

3.类化整合。

一个阶段以后,我们在练习中可能碰到了很多问题,如果我们不加分析,一个一个去解决,就难免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假设把这些问题在复习中加以类化,只要讲一个题目,就完全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4.深入浅出。

对于题型新颖、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难题可能是背景新,某个细节上存在障碍。我们可以对难题进行肢解,对其中的难点、重点、疑点环节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大题化小,难题化易。

5.一题多讲。

一题多变,对一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可以有效的开发问题的潜在资源,发散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跳出题海,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

6.重视过程。

很多同学解题只注重结果,轻视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我们的解题过程就是为结果服务,解题是否规范,逻辑是否清楚会直接影响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在本题的解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所以我们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四、巩固训练

讲解之后的适当训练是对已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检测,有利于我们再次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它也是学生课堂知识的又一次升华,是我们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又一个重要的途径。

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51

高中数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要想让学生在高考过程中取得好成绩,教师要作出足够的努力,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从业多年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这一门科目,可能在小学、初中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会觉得它并不是特别地难学,首先是这些阶段所学的内容都是一些很表面的知识,其次在这一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给学生呈现出一些做题的模型,及一些固定的套路,学生只要照着葫芦画瓢,就可以把题目基本上解决掉。另外,学生家长会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会给学生报一些数学的辅导班,所以学生的成绩不会太差。而到了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向深层次方面拓展,内容更为深入精细,这时候就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了,而此时学生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报辅导班学习了,而且教师也不可能再给学生什么模式或者说套路,高中时期的学习全要靠自己。面对这些阻碍性因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在发现高中数学的难度值时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讲座,通过演讲者的阐述,学生内心会受到强烈的触动,会让他们感觉到数学这一门科目的巨大魅力。教师还可以关注一些省级的或是国家级的数学竞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自己组队,教师亦可以抽出自己的业余时间给予学生必要的竞赛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以更足够的能力与筹码去跟他人进行竞争。其实,当这些学生在准备竞赛、参加竞赛甚至是取得省级或是国家级大奖的时候,不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知识与喜悦,也在无形之中激励了其他的学生。高中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时期,他们大多是具有非常强烈的好胜心的,看到自己的同学能够收获到如此之大的成果,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他们便会在心里默默承诺,希望自己也能在数学方面有所突破,于是对数学科目的兴趣便会增强了。我每次上课的时候,如果是用多媒体,我会给学生放几首动听的歌曲,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使他们疲劳的神经得以放松。记得网上流行过一首运用数学名词以及概念编写的一首情歌,它几乎包括了高中数学所学的全部内容,而且歌曲真的编写地不错,我便在班里给学生播放了这首曲子,当然这让课堂的气氛立刻高亢起来,学生会对数学科目有一种全新的认识,会感觉它很美。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刚刚进入到高中学习的孩子们而言,他们身上还会继续保留着初中时期的学习习惯,但是我想说的是,初高中学习内容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此教学与学习方法自然会随之改变。教师务必要让学生明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它不仅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巨大,同时它对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理科性的科目也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它所运用的抽象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想象思维在这些科目中会有所体现。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尽管学生在初中时期就被老师叮嘱过,课前一定要预习,但大多数学生都把这些话当作是耳旁风,因为他们是否预习以及预习的程度如何老师是无从得知的,所以他们会选择忽略掉这项任务。而到了高中,老师不会再千叮咛万嘱咐地教育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这一切的工作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而教师只需要做好引路人,在刚刚开课的时候就要将这些和学生讲清楚。预习千万不能走过场,只有你在课下下了足够多的功夫,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你才能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到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这些道理教师都需要让学生明白。

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自己制定计划并且并将计划付诸实践的习惯。高中数学的课程任务艰巨,课时有限,学生必须充分运用时间,争取花较少的时间去取得较多的成果,即所谓的“二八定理”。教师要告诉学生,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实际,不要因为他人给自己布置了很多的学习任务,也强求自己做很多的功课,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每个人的基础是不同的,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也是要因人而异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机动时间,即任务安排千万不能过于紧凑,因为未来的情况是很难预知的,一旦时间发生冲突,那么这个计划也便失去了价值,同时这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之后的学习工作计划也得随之重新调整,这一阶段耗时挺长的,所以教师务必使学生了解这些情况,尽可能地是计划行之有效。

篇11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打好基础相当重要。复习时,不仅要记住并理解每部分的概念、公式;而且关键在于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这些公式解题,注意使用范围、条件;还要能综合运用,熟练计算,提高速度。我总结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提高数学素养。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我们大可不必在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也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三、让学生精选习题

在知识点逐个复习过程中,要紧抓课本,深刻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定理、性质、公式、法则,以及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进行归纳、类比,达到沟通、串联,形成合理的认识结构及知识网络。复习题选择要紧扣大纲,要具有典型性、综合性。既要有利于双基化的掌握和巩固,又要利于能力的提高。同时,探索“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及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让学生做好改错反思

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改错本。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失误,也会遇到一些拦路虎,这时候,可能要么束手无策,要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解决,要么是问题虽然解决了,但自我感觉不好或是思路不清,东拼西凑才找到答案;或是解法繁琐,不尽如人意。碰到这种情况不要紧张,这正是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契机,不要轻易放过。“错误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认真地纠正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寻找错因,及时进行总结,三五个字,一两句话都行,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以利于吸取教训,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轻描淡写,文过饰非的查错因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只有认真地追根溯源地查找错因,教训才会深刻。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学习,多更新,不要固守自己熟悉但落后的方法和习惯,要向老师学,向其他同学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做好解题后的反思,清理解题思路,寻求最佳解答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让学生学会创新

数学复习是一个温故知新的学习过程。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努力搜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从而达到对有关知识的灵活和运用,形成对知识的最佳组合。要努力探寻与其他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总结一般规律,同时要挖掘其新的意义,新的作用。在数学解题练习中,特别是对典型题,更要多想一想是否有其他新的解法,是否有更简捷的解法,代数问题能否用几何方法来解,能否用函数等方法来解,等等。在开放题的求解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解法的多样性,答案的不唯一性,更要重视方法及解答过程的比较与鉴别,在比较与鉴别中复习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和技能。

总之,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的教学。高中数学的复习课与新课的教学不同,复习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的知识点,了解了一定的数学方法、思维方法和解题经验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英姿,朱海阳.高考复习中的创新教育初探[A].认识地理过程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