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在校实习总结

在校实习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11 17:46: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在校实习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校实习总结

篇1

这里很多的热心老师和热情的同学,都让我体验了很多,感受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也让我体会到了生活和工作的酸甜苦辣,成长了也成熟了。

篇2

我曾经在部队住过,感受最深的就是战士们的执行力。上级的命令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战士那里都可以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即使小小的被子也要叠得方方正正,毛巾牙具、衣服鞋帽排放整齐划一……这些生活细节与战斗力有什么直接关系?关系密切!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作风,炼就了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其实从管理角度讲,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求对于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它的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那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制度化这一点无需多说,每一个班级管理者新接到一批学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制定“班级公约”或“班级制度”。在这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避免大同小异,泛泛而谈,要结合班级工作流程具体描述岗位的工作权责,使每一个学生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可以具体操作。

第二个层次就是精细化。精细化的“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我们常说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

所以精细化管理首先是细。细是细小,也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项工作。学校政教处要求每个班级的卫生工具和饮水器统一放在指定的地点,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一种体现。我自己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也是这样做的,以小事为抓手。就说位置排放吧,走进教室,我最看不得桌椅歪歪斜斜的,乱糟糟的感觉,影响心情。所以我要求学生桌椅要对好两条线,一条纵线,指定某条地砖线为准线,小组划一;另一条横线,以地砖为标准,一桌一块,四小组横向一致。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室里都很有序,心情特好,上起课来也很带劲。

或许有人要问,这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呢?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那又何以成大事?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不注重细小的事,则可能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氛围。有些学生,经常在自主学习课时交作业,有的是坐在位置上,本子飞过去,砸在别人的身上;有的是索性走下位置去交作业,顺便还拍一下别人的头,使本来安安静静的教室,慢慢地由小声讲话到大声喧嚷,破坏了好不容易营造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看起来是小事,最后演变成大事,环境嘈杂了,学生浮躁了,学习成绩下降了。所以,我是严禁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时交作业的,只有这样,每个人都埋头做自己的事,才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篇3

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且患者单一部位结石并非常见,往往是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并发[1-2]。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的形成原因尚未有明确定论,有研究认为是胆汁的理化成分发生变化导致其内胆固醇含量超标并呈饱和状态,易产生结晶物质最终形成结石[3]。目前,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有溶石药物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具有见效快,治疗彻底等优势成为最常见的治疗方案[4]。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采用开腹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性采用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治疗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然而,传统手术治疗往往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面,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术后恢复缓慢,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5]。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等微创手术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微创技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受到重视。本研究分析了腹腔镜联合胆道硬镜用于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经腹部CT扫描或MRI检查已确诊且排除一下情况:1)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患有精神疾病;3)肝内胆管结石等。由电脑随机排序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3.4±6.8)岁;临床症状:发热19例,腹痛53例,黄疸26例。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4.3±6.6)岁;临床症状:发热21例,腹痛51例,黄疸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经常规检查以确定患者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位置、数量、大小等。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麻醉后,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患者胆囊并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留置T管后即可缝合切口。实验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手术,建立腹腔镜器械置入后建立气腹并通过内窥镜仔细探查患者胆结石、胆总管结石位置,切除胆囊后,将胆道硬镜置入胆总管内进行结石清除,仔细检查后留置T管进行引流。手术完毕后拔出腹腔镜器材,缝合穿刺孔。两组患者术后约20天进行T管造影检查,确定胆总管通畅且无残留结石即可将T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指标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X±s)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腹腔镜技术用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治疗,不仅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面大、术后恢复缓慢的弊端,而且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革新,腹腔镜下治疗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越来越显著。有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2至3天即可出院[6]。因此,应用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不仅疗效迅速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硬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比传统开腹手术时间略多,术中出血量则明显低于传统手术,而且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比传统开腹手术时间缩短。这与魏善武[7]等人的研究相符。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在内窥镜下进行切除手术,操作复杂且需要仔细排查,因此手术时间比传统开腹时间要长。但是微创手术可以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因而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此外,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为23.3%,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胆漏、感染、结石残留等,按照薛瑞华[8]等人的研究,做好术中排查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硬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岚,何小东,武峤,等.胆囊结石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9):711-713.

[2] 戴军迪.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 沈宇.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4] 吴君正.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5] 于江涛,黄强,王军,等.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比较[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5):615-616,封3.

篇4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afety hidden danger of intravenous infusion,and to summariz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Methods Safety hazards in 40 patients in intravenous infusion,the patient's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analysis of security risk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Results After effective nursing,the quality of transfusion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safety of transfusion was guaranteed,and the disput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accidents were reduced.Conclusion In venous transfusion,nursing staff to deal with the possible problems accomplish know fairly well,strictly grasp the patient's indications to the maximum security of transfusion.

Key words:Intravenous infusion; Safety hidden trouble; Preventive measures

静脉输液是一种直接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应用的较为广泛。静脉输液给药方便且药效快,在临床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基础护理技巧[1]。而在具体的操作中,静脉输液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影响患者的输液质量。现结合在静脉输液中发生安全隐患的40例患者,就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1 临床资料

选取在静脉输液中出现安全隐患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40例患者中输错液的患者有5例,药物过敏性休克15例,发热反应的有12例,发生穿刺部位渗漏的有6例,滴速过快引起心衰的有2例。对40例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2 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

2.1医嘱因素 用于输液的药物有多种,且每种药物又有不同的规格及制剂,同一药物不同生产厂家对药品的使用剂量及规定有所不同。医务人员对新型的药物掌握得不清楚,下达医嘱时不准确,造成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出现错误。

2.2药物配伍方面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配伍是常用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但护理人员不能掌握好各药物间的配伍原则,从而导致药物配伍不正确。

2.3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在整个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及责任心。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护理人员未按照三查七对制度进行核对检查,在执行医嘱方面也较为粗心,对于医嘱上的错误未及时发现与处理,在配药过程中不仔细,造成用药错误,为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4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 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前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护理人员自身也未对该问题引起特别的重视,在输液时未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滴速的调节,使得患者自行调节引发不良反应。

2.5其他方面 输液时未注意治疗室的环境及空气洁净问题,为患者穿刺时未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或是处理不到位,导致发生细菌感染。连接输液装置时未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尽,导致输液过程中进行二次穿刺。未对输液装置的严密性进行检查,导致药液渗漏、皮肤肿胀的出现。

3 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

3.1强化输液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护理人员应意识到输液安全的重要性,应不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熟练地进行操作,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在输液前应进行有效的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一旦发现医嘱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来并联系开具医嘱的医生。在输液的每一个环节中应认真查对,且在执行后应进行签名,并互相监督,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对于常用药物的配伍,在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就能查到,但由于有些新药还没有列入在配伍禁忌表中,没有理论指导,故须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随意和其他药物配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治疗环境,在为患者注射前后应清洗双手,尽量使用消毒液,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加强消毒观念。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及管理制度,把好操作及一次性物品使用关,保证输液安全。

3.3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调整输液速度 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输液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发生不良反应。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应进行耐心的解释,并加强巡视,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输液部位有无疼痛、肿胀,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出现输液反应或药物过敏反应时,根据患者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处理。

4 小结

在静脉输液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好安全隐患的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强化静脉输液知识的学习,掌握穿刺技巧,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同时,护理人员要对静脉输液有风险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保证输液的安全有效[2]。

篇5

0 引言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有效术式,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需进行全麻、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临床优势。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发达国家应用较为广泛,临床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医院医疗护理的水平[1]。我院通过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实施CNP,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以我院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文化程度均在初中及以上,经常规检查确诊后实施ERCP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体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NP,即患者入院后即实施标准化治疗和护理[2]。参照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定的临床路径10项标准[3]由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制定护理路径内容及具体实施时间。

(1)患者入院后即开展入院介绍、卫生处置、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然后完善术前检查,让患者明确ERCP治疗方案、治疗目的及配合的注意事项。

(2)第二天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禁食、禁水、心理准备、术前给药等)[4],然后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与临床医师进行配配合,具体如下。

ERCP配合:配合临床医师进镜找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开刀,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排尽空气,然后经由活检孔道进入至开口。护理人员于插管成功后在X线推注造影剂,若遇到胆管显影则继续推药以便胆管充分显影,而遇到胰管显影需停止并吸出造影剂,避免发生胰腺炎。

EST配合:使用切开刀于11~12点钟方向切开小切口,电流为高频电流量20~251W的混合电流。注意电极板需要紧密广泛接触患者皮肤,以免发生漏电烫伤。切开时注意切开刀钢丝松紧度,调整切开力度,避免发生切开无力或出血、穿孔[5]。

取石配合:在X线下进行网篮送过结石和张开收石操作,收石时抖动篮网将解释完全收入篮网后慢慢收紧并拖出。细小结石可采取气囊拉出,结石过大需进行碎石后再取出。取石成功后结合结石性质和大小等情况为患者留置鼻胆管引流。

(3)术后患者需据对卧床休息,并实施生命体征监控,术后禁食24h,遵医嘱用药并注意预防并发症发生。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17.0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记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最早是由美国开发出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模式,由护士及其他人员协同合作,提供最科学和有效的有顺序、有时间行的护理路线,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顾,提高医疗护理水平[6]。

本研究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整体护理组表明CNP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赢得了患者认可;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整体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并发症发生上也具有显著临床效果。总体来看,实施临床路劲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钱网珍.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 06(11):52-53.

[2] 曾志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应用[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28(05):722-724.

[3] Kamisawa T, Tu Y, Egawa N, et al. Can MRCP replace ERCP for the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pancreatitis?[J]. Abdom Imaging, 2009, 34(03):381-384.

篇6

[摘要] 本文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对某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结果的因素分析表明,健康教育(RSR=0.2018,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值y的95%CI为17.78~35.60)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组织管理(RSR=0.4028,y的95%CI为30.49~48.31);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分档法综合评价某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结果表明,由低到高对的县排序和等级为8、3、18、12、15和7属于差等级,17、14、6、10、13和2属于良好等级,11、1、16、9、4和5属于优秀等级,据此可以找出影响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因素,对不同的抽查县进行聚类分析,为进一步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

关键词 ] 秩和比;可信区间法;分档法;碘缺乏病;目标考核;综合评价;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b)-0043-02

碘缺乏病流行范围较广,为我国重点防治的一种化学性地方病,《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要求实现以县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为此笔者应用秩和比法对某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因素分析,以总结成绩和不足,找出影响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因素,为进一步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组织管理、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和健康教育为评价综合指标,其满分值(Mj)分别为30、28、24和18分,2010年4月某省抽查18个县市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结果[1]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和因素分析。

1.2统计方法

分别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分档法和可信区间法[2-3]对某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因素分析,采用spss 18.0完成上述计算过程。各档RSR方差齐性检验、均数及其多重比较分别采用Levene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进行。

2结果

2.1原始数据的相对化处理与秩和比的计算

将各评价指标观测值(Xij)的相对化处理数值=Xij/Mj×100%,之后将所有相对化处理数值按从小到大顺序混合编秩(R),数值相同者取平均秩次(见表2括号内的数字),按照公式RSRc=ΣR/mn2(m表示评价指标数量,n表示县市区数量,下同)计算各评价指标秩和比;以各指标满分为经验权重(W´),则各指标的归一化权重系数W=(W´RSRc/ΣRSRc)/Σ(W´RSRc/ΣRSRc),按照公式RSRr=ΣWR/mn计算各县市区秩和比,见表1。

2.2不同县市区评估结果的综合评价

经计算RSRr的均数=0.6068,标准差s=0.1102,变异系数CV=18.16%,故RSRr呈正态分布。按+us将评估结果分为5档保留3档(见表2)。假设检验表明,档方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089,P=0.1066),各档RSR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33.2546,P=3.07×10-6),各档RSR均数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因素分析

见表3。计算RSRc的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值y,其95%CI计算公式为y±uαSy(Sy=(820.7/mn)0.5)。计算95%CI时,检验水准按bonferroni法[5-6]校正,故uα=2.64。

比较各组y的95%CI可知,除碘盐管理和监测与防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文的统计分析过程中,所以对原观测值进行相对化处理,目的在于将原始数据还原为百分制以进行混合编秩,为进行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结果的因素分析提供前提条件;同时,可以计算权重系数,充分利用原始数据提供的信息并体现各类指标的作用,避免经验权重对不同县市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抽查评估结果的影响。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对某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结果的因素分析表明,健康教育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组织管理;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分档法综合评价表明,由低到高对的县排序和等级为8、3、18、12、15和7属于差等级,17、14、6、10、13和2属于良好等级,11、1、16、9、4和5属于优秀等级,为进一步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原文只是以各项合计得分和最高分、最低分和全省平均分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在对不同项目县进行排序的同时,还分别利用基于秩和比的分档法和可信区间法进行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这有利于管理部门指导从全省宏观角度找出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客观对项目县评估结果进行分类,获得比原文更为丰富的信息,所得结论是对原结论的补充和完善,值得推广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秩和比法所做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与数理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原理[5]不同,与基于秩和比的因素分析[6]的原理亦不相同,应注意合理应用。

[

参考文献]

[1] 郑合明,李小烽,王传刚,等.河南省实现县级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28(2):127-128,135.

[2] 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不同地区人体蛔虫感染现状调查结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26-227.

[3] 陈雪侠,孙爱峰.秩和比法在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变化发展趋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249-250.

[4] 方积乾.卫生统计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篇7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及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9~2005年)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09~2005-0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0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在全院率先推行“2+1”教学改革,先后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雅戈尔富宫大酒店、北京龙泉宾馆、北京海博大酒店、苏州山水度假村、宁波凯洲大酒店、余姚太平洋大酒店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自身要求及酒店行业特征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定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顶岗实习的2+1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的过程,深受酒店欢迎,但也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够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欠缺等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发现,酒店业有淡旺季的经营规律,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常经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对原有的2+1模式进行了调整。

(二)逐步完善阶段(2006~2009年)

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们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院“三个结合”为特色的“1234”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职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6年的教改总结,我们“2+1”内涵理解从时间发展到空间,即时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发展到了空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2种技能(服务技能和单项通用技能)1年在企业学习1种技能(社会能力或市场能力)”的“2+1”新内涵。为了更好地凸现高职的专业特色,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办学方略,加强与企业联姻,共建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校外合作范围,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订单式教育,我们与全国饭店业集团20强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共建“开元名都”班,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2007年我系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签订共同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趋于成熟阶段(2010~2011年)

在不断总结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我们构建了“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4个阶段完成4种能力递进式培养,每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

第一段“单项通用技能”,以培养酒店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1、2学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企业课程,在校内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酒店应知应会、社交礼仪和参观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单项通用能力;

第二段“服务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任务:第3学期和第4学期的前15周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和企业课程,掌握专业必须理论知识;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实训,按酒店岗位群进行服务技能、标准和流程实训,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第三段“经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经营管理能力为任务:第4学期的后5周和第5学期的前5周,学习企业课程,在市内实训基地和校内仿真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践;

第四段“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第5学期和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企业课程,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按酒店岗位群的需要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与提升。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构想

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我们深入探索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面临企业成建制实习生需求量少,岗位实习定制化要求高的特点。酒店一般很难同时接受大量实习学生,也很难在学校进行订单班培养。同时,酒店业有着淡旺季的经营规律,忙时嫌人缺,闲时嫌人多,难以形成长期、固定的工学结合。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

针对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总结以往经验,我们在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案的修订中,不断加大实习模式的创新力度,提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生先以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及职业技术等课程,这段时间以校方为主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学期到酒店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经过半年实习之后,再将学生进行回炉教育,进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从而完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顶岗工作。通过在学校和酒店之间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交叉进行,将强化专业教学方案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1.学院应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新型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与酒店尝试合作的初级阶段,主动出击联系实习单位,在选择考察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安全程度高;二是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文化氛围好,三是育人环境良好。这样学生实习期间既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也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要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选择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日常管理体系的高星级酒店来保证学生在酒店的培训与顶岗实习的质量;再次,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酒店培训与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

2.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科学,教学方法要革新,要能为把学生培养成高星级酒店中基层管理及高级技能型服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0.5+1+0.5形形式把三年学制分为四段,有两学年在校系统学习,学生在这四个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大有文章可作。到底开设那些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酒店对服务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设置课程,加大开设形体训练、酒店服务礼仪、酒店口语、酒店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力度;强化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职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开设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督导管理、主题宴会设计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向实际,讲究实效;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广泛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

篇8

作者简介:赵俊(1976-),女,浙江绍兴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92-0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实践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新疆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但在校内建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同时还在新疆各地州成立、挂牌多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该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校内与校外实习的基础平台。近年来,新疆农业大学还多次结合新疆一些地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实习单位”)具体的工作业务,相应调整教学大纲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本专业在校学生进行为期较长的校外专业实习。这种实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土地管理业务,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培养沟通能力等提供了机会。由于这种实习具有历时较长、参加人员较多(主要以在校高年级本科生为主)、距离学校较远、涉及面较广等特点,因此探讨该专业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校外实习组织管理的作用

1.肯定了高校校外专业实习的方式

目前高校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展专业实习:一是建立校内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是由学校联系相关实习单位;三是由学生自主安排实习。这三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如第一种方式往往是一种静态的实习模拟,第二种方式缺乏针对性等。而结合实习单位的业务需要安排在校本科生进行校外实习,已经成为高校专业实习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这种方式由于是实习单位主动要求学生参与的实习,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为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实习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当实习任务圆满结束后实习单位就会在全疆范围内为学校做一次宣传,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种实习方式。

2.确保了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校外实习工作的开展,从最初的实习单位与学校有了初次的合作意向、达成协议、前期准备工作、实习工作在实习地点的具体开展到最后的实习结束,往往具有历时较长、涉及人员较多、涉及面较广等特点,同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为了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3.辅助实习单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科学合理的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可以辅助实习单位按时完成本单位的工作。新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具有工作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欠缺工作量大等特点。近年来新疆各地州的土地管理业务较多,而且工作覆盖面大、涉及人员多,如城镇地籍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等工作重、任务紧,单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现有的工作人员,要想按时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与高校合作,不但可以解决在校学生的实习任务,同时还可以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校外实习组织管理阶段的划分

结合实习单位工作业务的需要安排在校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实习,而是一次带任务的实习,它不但要求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还要求实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因此,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为了顺利地推进实习工作,将校外专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三个阶段,并且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开展相应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各个阶段的内容

1.实习前: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周全,直接关系到以后实习工作是否能按计划推进以及实习效果的好坏。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两个单位在实习中的内容、责、权、利,然后按照各自在实习中承担的角色开展前期工作。

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主要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进行的。由其中一方起草合同,在合同中要尽量明确实习的内容、时间、组织结构建设、实习经费及落实以及双方在实习中的责、权、利等内容。合同是保证实习顺利开展、确定实习双方各自角色以及各角色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规约。在合同签订之后,学校和实习单位就要根据合同中相关条款的规定,着手进行实习前期的组织管理工作。

(1)校方需要做的工作。对于学校而言,应做好以下工作:制定详细的实习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实习的目的、内容、范围、技术依据、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经费使用、实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等;编制实习手册,为学生实习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制定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从实习工作管理、生活管理、考勤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几方面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各个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制定教师实习管理规定,并落实、安排实习过程中的带队教师,明确带队教师在实习中的工作内容、主要责任等;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工作,通过聘请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技术专家、实习单位指派技术指导人员等方式,对参与实习的全体师生进行技术培训,以让实习人员进入实习角色,熟悉实习的技术要求及技术环节;划分实习小组,落实学生组长,加强实习小组成员的沟通,以便在实习中能更好地沟通和协作;其他工作,如做好实习前动员,提高实习师生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督促对方做好实习过程中的住宿、伙食、安全等工作;落实往返实习地点与学校的车辆,为参加实习的全体师生购买实习过程中的保险。

(2)实习单位需要做的工作。对于实习单位而言(主要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前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本次工作任务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好与工作任务相关单位的沟通工作,尤其是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沟通;确定工作任务的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文件,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依据;加强实习区域的宣传工作,确保与实习工作开展期间所涉及到的调查对象配合良好;加强与校方的沟通工作,为实习师生进入实习区域前提供各种基础保障,如落实好工作费用及本单位的参与人员等,并为每个学生实习小组配备一名工作组长,以保证工作任务的接受和分配,保证实习中学生的安全等。

2.实习中: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及实习安全

这一阶段是学生校外实习的具体实施阶段,其组织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习师生是否能够按照实习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是否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实习任务。由于这一个阶段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校方和实习单位更要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以积极应对及处理好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1)校方需要做的工作。这一阶段,校方主要是通过带队教师来做好实习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带队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既是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又要按照实习单位的技术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因此,带队教师首先要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性质,协助实习单位有序地对整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做好工作任务在实习小组之间的分配和实施。

2)加强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督促学生按照基层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督促其按照实习要求保证每天的出勤,并负责检查内业工作完成情况。

3)在这一阶段的前期,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实习任务,无论是技术还是方法都不是很明确,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要做到每天工作结束后组织组长开会,对一天工作的内容、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汇总记录,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中期,当学生对实习任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之后,应及时开展一个工作阶段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及时让每一个实习学生都知晓自己小组以及其他小组的工作情况,对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做不到位的小组进行整改;后期,学生已经可以很熟练地完成分配的实习任务且实习即将结束,这时带队教师要督促学生戒骄戒躁,保质保量完成后期的收尾工作。

4)带队教师要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和学生遇到的困难等,尽量做到在业务上与学生保持师生关系,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校方及实习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在生活上与学生保持朋友关系,关心、关怀、关爱实习学生。

5)做好实习结束后与实习单位的各项实习成果的交接工作。

(2)实习单位需要做的工作。这一阶段,实习单位需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保证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与实习学生共同开展工作;保证实习期间的车辆安排;协助处理实习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及突发事件等。

3.实习后:做好实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这一阶段的实习工作都已结束,全体实习师生顺利返校,校方还要及时督促实习师生做好实结,及时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实习学生要做好实习报告,实习教师要根据实习学生的表现、完成的工作任务为每个学生评定实习成绩;由校方召开实结大会,进行全过程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结合实习单位工作业务的需要安排在校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对学校、学生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是顺利开展、推进各项实习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充分重视校外实习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以实现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徐行方,张纪京.论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J].科学管理,

2012,(10):217-218.

篇9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39-02

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文件的精神,“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在这个职业教育纲领性的文件中,对实习的时间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文件对实习的要求体现出很大的开放性和自主性,这就给实习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实习生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一)实习时间的不确定性

学生在校期间,尽管很多高校在教学安排上要求学生在最后两个学期完成实习任务,离校实习的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但是鉴于合作企业、用人单位、以及学生的特殊要求,有的高校不得不破例地让一部分学生提前实习。

(二)实习地点的分散性

在一些没的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院校,学生更多的是通过老师、家属、朋友等社会关系找到实习单位,这就使得同一个班、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实习地点非常分散,这给安全管理也带来极大的难度。

(三)实习工作的不稳定性

对于自主联系到的实习单位,因为缺乏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前期沟通,很多学生因为不满意工作单位或工作岗位,或者是其它原因,在实习任务没有完成之前就提前离开而匆匆换其它实习单位。

(四)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名义,组织校外务工的强制性

我们鼓励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学校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名义,强制性组织学生校外务工,组织者不仅从务工企业那里有利可图,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偿还欠交的学费。这种“工学结合”的做法往往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工作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毫不相干,二是很多工作岗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对实习工作的认识,也有主观上的消极一面,部分高校在实习工作的投入(人力、资金)远远低于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在校期间的学生管理,由此带来诸多方面管理力度的薄弱,也不容乐观。

二、实习生安全管理的主体

学校,直接执行实习安全管理工作的是实习指导老师或学校负责学生安全工作的相关部门指定的工作人员,他们负责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学生法定监护人,他对学生的实习去向有知情、教育、引导的义务。

实习单位,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有义务在上岗前对学生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开展岗位安全培训,签订劳动协议。

学生本人,作为一个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对自己实习行为具完全民事责任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社会保险机构,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保险,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起得经济补偿作用。

三、建立实习生安全管理联动机制

我们认为,一个安全管理的联动机制,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作为各个管理主体的主角或者牵头者,通过各个管理主体之间建立关系,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学生安全做到全面监控和对应急情况能做出快速反应的协同机制。

在日常管理中,学校作为实习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指派特定的指导老师与实习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多种方式(电话、网络等)对学生进行日常跟踪,根据实习单位接纳实生的多少,派出专人长期驻守在实习单位,并定期告知主管部门和学生监护人实习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应急事务的处理中,实习指导老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务必要对指导老师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知应急预案,熟知应急事务处置流程。

四、实习生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机制

一是制度保障,建立实习生安全管理制度,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度范围,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人员保障,对于每一届实习生,都应该有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联手设立的专项管理小组,做到“责任到人,人盯人”。

三是资金保障,务必明确实习与其它课程学习一样,是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的资金投入不能减少。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实习活动与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活动相比,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一些学校因此就淡化了实习这个必修课的资金投入。

四是制定实习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熟知处理流程。

(二)建立稳定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

根据不同的专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稳定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规避诸多实习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实习时间的安排上,学校可以根据双方的需要安排特定的时间,避免了不同时间,不同的学生外出实习带来课程安排的混乱。其次,企业批量地吸收实习生,有助于学校的集中管理,减轻管理的难度和降低管理成本。

(三)学生安全档案的建立

实习生安全档案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在校期间接受安全教育的记录,实习前参与保险的基本情况,实习前的岗前培养记录,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等。对于学生自主联系到的实习单位,还需要学生及家长的相关申请等。

(四)安全教育的实施

学校可以把实习前的安全教育以集体动员、课堂教学等形式完成,并且进行必要的考核。安全教育的内容至少包括公共安全知识、应急逃生和急救常识,以及特定专业的岗位安全常识等。

(五)实习过程的跟踪

学校根据学生集中程度,采取远程监控、定期走访、长期驻点等多种形式。跟踪过程中应该反复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配合实习单位排查学生工作、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做好相关记录。

(六)交流、反馈和总结

学校在进行跟踪实习的过程中,应该把实习生按不同的方式划分成若干小组(如专业班别、实习岗位、党团关系、分布的地理位置等)。不同小组、或不同实习点之间,应该通过电话、互联网(如QQ群)等形式密切交流,认真总结部分实习点的成功经验,或者对一些不足的地方对其它实习点进行警示教育,对整个实习工作的反馈和总结,有助于学校将来实习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

篇10

二、进行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一是安排好专业课程科目和课程顺序。新生入校后,大一要安排上素描基础课、色彩基础课,上素描基础课的同时插入速写基础课,学习色彩基础的同时插入构成基础课,还要加入制图基础课,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科学学习,业余时间入厂进行实习,以了解室内设计专业、舱室设计专业人士工作的环境、工作方法和状态,感受将来要想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的技能,带着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主动性,再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给予学生最实际、最先进的教育,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完成理论教学课程基础上,重点安排实践教学科目。

首先,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鼓励在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组织在校学生独立开展各类科学研究,鼓励学生申请各级科研课题,积极参与本专业教师课题研究等;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活动,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在校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利用好每一次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机会。我院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周或两周,安排有资历经验的师傅现场指导,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将相关专业的培训、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计划。每年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美工证、平面设计师证、CAD证书等),参加社会化的设计比赛,在培训和准备考证的过程中,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使学生毕业后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了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装饰美工证、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焊接技术证等。

再次,建立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培养在校期间就能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开发和建设学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室内设计专业的相关科目多,涉及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家具制作、沙盘制作等多专业的融合与提升,如按传统的室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教学并设置实验,有限的课时安排必然无法满足要求,而且无法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培养方式。

在设计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学院自身行业应用背景优势,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或者自建。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教学资源,立足于自主开发建设,建立设计专业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设计展示厅、舱室设计模拟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设计专业专用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邀请装潢公司有名望的设计师现场授课,支持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开发,支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做到教学信息与市场同步。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还可以开展对外短期技术培训,为各单位职工进行软件技术培训,向社会招收培训对象,增加创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提高学院师资力量

教师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考取相关专业的双师资格,我院每年利用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到名校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还要增加外聘教师的数目和提高外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任课教师严格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秩序,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对实践教学细化分工,把实习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让教师在实习课前研究制定细致的实习计划书,清晰地指出实习目的,实习实施的具体过程,并在每个实践科目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对学生考核结果、实习过程进行详细总结,以督促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四、确立新型定向培养的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我院与招聘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定向培养模式,设计专业依托船舶,有自己的特色,毕业生就业单位范围除了装潢公司、平面设计室、建筑公司、工业设计单位外,还能到船舶类行业的舱室设计等多个部门上岗。因此要进行充分的研究探讨,在专业领导的指导下,使学院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接收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前提,以企业的现任岗位任职标准为纲要,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毕业生接收协议,在加强师资力量、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深入合作,确定专业理论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2007年我院第一次与大连STX船厂签订定向培训协议,让在校学生在学校设置课程的基础上学习韩语,考试合格后派往韩国进行实习培训,培训结束后回国直接安排到厂里设计管理岗,薪水比正常招收的毕业生高一倍,工作环境也不同,这种定向培训协议一直持续5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我院还与葫芦岛住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飞天公司等多个装潢公司签订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直接到公司进行实践,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后场,毕业后学生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选择工作单位、顺利就业。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78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教育机构及相关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高效、实用的高职教育模式。国务院先后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2006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在各种政策支持和推动下,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并已运行多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 高职“2+1”教育模式现状和背景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将学生在校的三年学习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第三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结束后,返校办理毕业手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实现了学生技能培训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2+1”人才培养模式中涉及多方关系,而实习阶段的基础是校企合作,高职学生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作为学校教育向社会的延伸,本应在学校的管理控制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然而,据调查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实习阶段现实的情况却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已基本脱离学校管控,成为纯粹的自我管理或企业管理,学校对学生管控力度不够、管理不善,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实习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如何将实习过程真正落实,以便充分发挥其在高职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是相关行业部门一直在认真思考和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这些“2+1”实习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试行可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案,以改进实习阶段学生的实习效果,将毕业生成功的推向工作岗位。

3 “2+1”教育模式实习阶段规范管理对策研究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为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需要,培育积极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在“2+1”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采取系统的、计划的指导与管理势在必行。根据在高职院校多年的实习阶段管理经验,个人认为把整个实习阶段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和性质分成实习前准备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和实习结束三个阶段,然后对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的实习指导与管理符合系统性管理的要求。

3.1 实习准备阶段

实习准备阶段管理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它对整个实习阶段的成功至关重要,是进行良好实习实施的基础。

第一,建立健全实习管理机制与组织机构。学院应设置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可以由学院分管领导牵头、组织联系各实习企业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和相关教务处、学生处领导等,实行领导负责制,全面统筹领导实习阶段工作。并负责制定各种实习管理规章、构建实习管理结构体系;制定顶岗实习标准和教师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劳动保护等管理细则。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管理的过程,使“2+1”教育模式下的实习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资料完整化。

第二,强化实习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该自觉遵循的行业规范、道德准则、道德素养、道德观念等。对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常规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意义重大。其目的首先是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责任、职业义务、职业纪律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其次是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德。

第三,构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可以在人工管理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联络不畅和管理不便等问题,而构建一套学生实习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在学校(校内指导教师)、企业(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使学校通过平台能有效与合理的管理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真正实现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监控的在线软件平台。

第四,做好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作为必要环节和首要任务,组织者应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和遵规守纪的意识;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习心态;让学生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目标、计划、任务等要求;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工作;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并能配合、协助管理好学生。另外根据不同的实习岗位,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岗位工作培训。

第五,做好学生离校前的各种安顿工作。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离校前与学校各对口部门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和各种后勤保障工作,以便学生离校时无后顾之忧,安心出去实习。

3.2 顶岗实习阶段

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整个实习阶段的中心环节,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需要学校和企业两方的合作实施。

第一,实行“双导师”制。“双导师”指的是学生在为期一年的实习阶段接受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双重管理制。两位指导教师分工合作,实习单位教师负责职业素质、专业工作技能的培养;校内教师负责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毕业设计等的讲授和指导。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指导老师要加强交流,校内指导教师、辅导员等要定期深入实习单位,与学生多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单位指导教师也需要将学生的动态及时反馈给学校。

第二,充分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现在的学生都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多数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如手机短信、QQ群、飞信、Internet网络等,使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中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手机、网络或电话,就可以和平台保持联系,学校通过这几种方式来管理实习中的学生。

第三,加强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根据实习专业方向和实习单位特点,选派工作能力强、专业对口、善于组织沟通的教师组成实习带队老师团队。实习带队老师要进驻实习单位,深入实习现场,检查、监督、指导学生实习工作,掌握学生实习状态,解决遇到的实习问题,稳定实习学生的思想。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带队老师的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带队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和考核,以便不断提高带队教师的整体业务管理水平。

第四,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因为在学生实习阶段,实习企业较多,且岗位分散,学校可以根据实习单位分布情况或实习岗位的分布情况,给学生编成实习小组,每小组可以选举一名实,实习期间学生的日常事务尽量由实来管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可减轻学校的部分管理压力。

第五,实行例会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例会,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实习问题,并表彰、奖励实习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树立榜样,发挥其带头作用。

3.3 实习结束

高职“2+1”一年的实习期结束以后,学校工作重点是要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资料及时进行回收,并做好实结、考核工作。

首先,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提交的实习周志、实结报告、实习考核鉴定表等,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考评。包括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以及实习工作完成的情况及质量等,争取能全面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其次,总结实习过程中取得成绩,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一定的宣传,让实习感受和经验在学生和老师中得到分享,使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学校这种特殊媒质得以相互渗透和影响,最后,要总结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

4 结论

在高职院校“2+1”教育模式中,顶岗实习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借鉴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实习阶段管理经验,通过实地调查,对当前高职学校在学生实习管理的现状做了探索与思考,提出了实习阶段规范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顶岗实习开始前的实习准备阶段,到实习过程中的实施管理、监控检查,再到实习结束后的总结考核、评价反馈,进行有效的整体系统管理。实现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对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M].人民出版社,2010.

[2]蒙启成.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广西教育,2012,(19):178-179.

[3]徐芳敏.高职学生实习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