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

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22 22:54: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自身民生工程工作

篇1

(一)扩大就业规模

1、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15人,占目标任务3400人的118%;

2、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05人,占目标任务1400人的136%;

3、“4050”等困难就业对象再就业416人,占目标任务300人的138.7%;

4、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49万元,占目标任务800万元的193.6%;

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9%以内;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1、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22人,占目标任务20人的110%;

2、参加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23人,占目标任务20人的115%。

(三)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开展省内农民工用工企业在岗培训2385人,占目标任务2200人的108.4%;

6、开展品牌工程培训440人,占目标任务400人的110%;

二、采取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几年来,我局一直把就业促进民生工程纳入局务会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就业促进工程领导小组,实行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经办股室、人员具体抓业务的良好工作机制,明确了目标任务,在局内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了就业促进民生工程体实施方案,将任务细化到各相关股室,明确具体责任人,并将此项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二)综合管理,监督检查

我局按全区民生工程要求,积极开展日常工作,特别是负责就业促进民生工程项目股室,每月按时、保质报送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同时完善好各种台帐资料;及时与上级对口部门汇报、衔接,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区的目标任务支持。局内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及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民生工程的实施进度。

(三)落实政策,促进就业

1、就业援助促就业。今年,我们先后开展了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春风行动”、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服务周活动以及为我区劳务输出构筑区外平台的籍在外务工精英人士迎春座谈会;在开发公益性岗位工作中,除政府购买并赠送公益性岗位外,各类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积极腾岗、献岗,重点帮助和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2、在岗培训稳就业。按照“职业技能培训进企业、进车间”的要求,同时也结合区实际开展农民工用工企业在岗培训,切实提高企业内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和素质。由区就业训练中心专门聘请技师深入企业指导传授专业技能,学习劳动维权、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和自身素质,以全面适应企业用工的需求;并对企业及企业用农民工搞好跟踪服务,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掌握用工需求方向,并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开展农民工用工企业在岗培训2385人。

篇2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渐完善和成熟,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充满着勃勃生机。建筑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所在,不合格的建筑工程带来的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无法预想的后果,因此,为保障建筑行业稳健发展,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极具时代意义的重要举措。探讨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更是社会发展,民生稳定的需要。

1.完善质检立法,依法从事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面开展时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依法而行。依法合理的规范建筑行的发展,既是一种约束,同时也是一种保障。在建筑行业日臻完善的今天,完善建筑质量监督法律体系是势在必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和完善,使得建筑质量监督工作有了法律武器作为保障,使整个建筑工程监督行业的执法更加严谨、规范,也正是这些法律的约束,依法保障了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正因为如此,质量监督工作更应做到依法从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立足建筑结构安全,明确工程质量监督重点

建筑的结构就好比人体的骨骼,骨骼支撑着人的身体,结构的优化坚固与否也支撑着建筑物的生命力。因此,注重结构安全监督就是从根本上杜绝危险建筑的存在。与此同时,明确质量监督的重点,也使得建筑质量监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使得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可以落到实处。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从根本上保障工程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避免只根据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来评价建筑物的优劣,真正从内在保障建筑物的质量规格是保障建筑合格的有效手段。工程质量监督重点是最重要确保建筑物的实施符合国家各项标准,在结实牢固的前提下,用途美观大方。明确了监督的重点就是要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为前提,其他一切为辅助,最终保障建筑安全。

3.规范建筑资格,避免人为犯错

很多的建筑事故的发生除极少部分是因为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大部分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范建筑工人的建筑行为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质量监督所包括的范围,不仅包括建筑本身,也包括建筑施工人员的操作过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安全生产,各种施工材料的合格标准与否,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准等。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性,也是确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支撑,是有效开展建筑监督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最终实现建筑安全的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把握住建筑企业的经营许可权,严格限制建筑许可证的发放,对原料市场、设计市场、施工市场等进行严格的审批,确认企业具备建筑资格才允许进入建筑实施阶段,从源头上消除人为隐患,保障建筑行业的良性竞争,避免出现建筑事故人为化。

4.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自身素质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体系。它集中法律、技术等工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工程质量监督队伍人员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执法过程公平公开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建筑物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隐患。坍塌楼房以及建筑物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加重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力度,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目前,建筑市场的经营并不十分规范,市场经营混乱,盲目追求利益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果不能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惨剧发生。因此,要想规范建筑行业经营发展,就必须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意识,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5.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武装质检监督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质监工作也应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监督手段和能力。改革设备、技术的落后的现状,依靠现代科技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新飞跃。建立网上业务公开板块,通过快捷有效的科技手段提升监督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使监督工作更具有深度,使监督人员更具有权威性,监督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服务,是当代世界各国所秉持的方法,我国应该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现自身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已有技术,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建筑监督工作零失误、零误差,从根本上保障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6.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执法必严

对于优秀的建筑公司、个人和项目要给予明确的奖励,对于不合格的工程、项目要严厉打击,坚决制止。奖惩分明,树立典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不仅是要依靠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同时也要依靠来自群众的力量,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他们的公正、公平,他们的及时、积极,使得质量监督工作事半功倍,因此也是不容小觑的。对于真正让百姓放心、群众满意的建筑工程,应当予以树立典型榜样,鼓励建筑企业争先创优。对于扰乱建筑市场秩序,企图滥竽充数的违规建筑企业,应该严惩不贷,做到赏罚分明。

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是政府执行保障民生义务的重要职责。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篇3

通过宣传真正把民生工程政策交给群众,使之自觉参与和监督民生工程的实施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政府主导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市场、社会和个人的多重力量,推进民生工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化和长效化。

二、宣传原则

民生工程政策宣传坚持四项原则:

一是广泛性原则:在宣传范围上做到全覆盖。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民生工程政策进农户、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二是通俗性原则:宣传民生工程政策的形式要通俗易懂,使人民群众更好更快地了解民生工程政策,切实掌握各项政策的具体内容。

三是多样性原则:宣传民生工程政策,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开展。

四是实效性原则: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升广大群众对民生工程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三、宣传重点

2015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项目内容和相关政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制度、办法和措施;办事处在民生工程实施推进工作中的重要活动和在推进工作中总结出的好做法和先进经验;民生工程实施进度、阶段性成果和惠民成效;民生工程推进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及社会各方面对民生工程的评价。

四、宣传方式

不断拓展宣传载体,广泛延伸宣传触角,努力改进宣传方式,将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传统宣传与个性化宣传相结合、对口宣传与联合宣传相结合,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网络。宣传报道工作贯穿全年,其中10月为民生工程集中宣传月。

(一)标语、宣传册

每个村、每个社区张贴(喷绘)标语不少于2条。城乡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和易于宣传的显要位置张贴1至2条。设立民生宣传栏,常年宣传并及时更新。及时发放民生工程工作手册、政策解读和图册等宣传资料。

(二)政策宣讲

民生办和相关负责部门要结合各类走访调研等活动,进村入户走基层开展民生工程政策宣讲。利用便民服务厅、广播站、文化站等固定场所,或集市超市、田间地头等人员流动场所,通过讲政策、拉家常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面对面开展民生工程政策宣传。

(三)电视、广播

积极主动联系提供市民生办、市电视台向《新闻》的“民生直通车”专栏报送相关信息并做好配合工作。

(四)报刊

积极向《今日》、日报、日报等主流报刊投稿,宣传报道我街道各项民生工程政策措施、进展及成效。

(五)网络

定期向新闻网、传媒网、市财政局网民生工程专栏投稿,宣传民生工程动态。

(六)入户调查

民生办制作民生工程调查问卷,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和调查,听取民意。村(社区)干部要结合日常工作分工,分片包干辖区内民生工程补助类受益对象,加大上门宣传力度,确保每年到每个受益对象上门不少于4次,面对面向受益对象宣传民生工程政策并征求意见。

(七)岗位宣传

民生工程牵头部门是开展岗位宣传的重点,要以强化政府部门民生相关政策宣传为主导,逐步向企事业、学校、医院、工厂等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人群推开,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宣传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构建民生工程立体宣传网络。

(八)项目标识

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项目标识制度,对已建民生工程项目全面设置统一设置标牌,载明建设单位、投资规模、管理单位和监督电话等内容;对在建民生工程项目除按建设标准要求建立公示牌外,要建立民生工程项目公示牌。

五、时间安排

宣传报道工作贯穿全年,于10月份开展1次集中宣传月活动。

六、工作要求

篇4

电力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业,我们要对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电力企业要严格按照电力建设规章制度办事以及开展工程建设,不能违规开展工作。电力工程建设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不仅要设置由工程造价人员(技术、财务、材料)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职机构,还应该成立一个有高度责任心和强大执行力的领导团队,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并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工程造价的确定

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施工企业都要采取科学的计算方法和符合现实要求的计算价格的依据,做到在设计环节、实际施工环节和结算环节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的造价,这样才能合理的确定整个工程造价。

1.1设计阶段

做好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是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阶段,对投资控制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正确的投资决策方向、项目可行性评估报告。根据一些统计资料得出的结论,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对不同阶段工程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因素,其可能性高达65%~85%;在初步设计阶段,大致有35%~70%的几率对工程投资产生影响;到设计施工图这一阶段,其影响的可能性降低到5%~35%;但是当工程进入施工阶段之后,最大就只有15%的几率会对投资产生影响。因此,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应该受到相当的重视,这是施工以前决定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

1.2 施工阶段

建设的科学性,对于工程造价和工程工期、工程质量的辩证关系的正确认知,是工程施工阶段能否有效控制造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处理好了这个就能有效的提供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控制工程的承包合同价就是施工阶段控制造价的目标。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积极采取控制支出的措施,将实际支出值与造价控制目标值进行比对分析,然后加以预测,加强对干扰因素的控制和排除,是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做好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实现造价控制。此外,要使造价控制目标一直处于最佳的状态,就得依照实际允许对造价控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

1.3 工程结算

工程结算是直接关系到工程甲乙双方经济利益的重要环节,因此对这一环节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做到精打细算,尽最大努力将工程造价降低是建设单位需要做到的;而多报结算,从而提高工程的造价,是对于追求经济效益而言的施工单位常常做的事情。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工程决算审核实际上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一场关于技术能力的较量。

2、电力工程造价改进措施

2.1强化电力工程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首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不违背行业政策与财务规律是编制电力工程概预算要做到的。企业长远规划和近期战略决定了表现为价值层面上的全面预算,同时企业短期的经营指标还需要在这个预算当中有所体现体现。

其次,提供技经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电力工程造价质量的前提。概预算的编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技经人员要有很高的专业素养。由于电力工程造价相对较复杂,涉及的部门、专业以及变数较多,因此对技经人员要求很高,技术人员不仅要了解掌握专业的知识,还需要需要对各个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特别是建设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施工技术知识非常了解,才能正确认识概预算。

再次,只看定额,完全隔离市场的电力工程造价是不科学的。概预算编制涉及到国家利益、集体和人民等多方的利益,必须要保证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才能真正有效。因此在编制概预算时,不仅仅要认真套用定额,对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再进行编制。在定额条款的认真执行时,要对工程单项成本以及材料价格的市场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建设中的特殊要求及复杂工艺有预算准备。

2.2强化概预算审核的主动性

认真审核概预算。设计阶段概算及施工图预算要求全面准确,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防止遗漏,从而确保设计阶段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科学、准确。严格审核概预算的编制依据是电力工程概预算的审核必须要执行的环节。首先对于工程计划的安排要进行审核,了解清楚是否存在人为扩大建筑面积,是否采用恰当的施工方法以及有无人为扩施工设备预算的情况;其次,要审核定额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或施工合同;再次,要认真核实预算包括的范围;最后,相关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预算价格、取费标准等各项文件和规定都需要纳入到全面审核体系中,并严格执行。

2.3 提高电力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

要做到概预算的工作质量提升,可以采用动态的管理取代静态管理,由“预防型”代替“把关型”,对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原因进行总结,充分利用现代的办公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对资金管理法规、制度,普及财经管理知识等方式。对于概预算的编制工作要加强质量管理,做好必要的现场考察,使概预算能够更加准确。

(二)注重人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人才的建设,提高概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确保概预算人员能够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工作,其次,应该多进行业务交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提高概预算人员的社会地位。

2.4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合理控制工程变更

要尽量将设计变更的情况减少,同时,对来自施工方的工程变更、材料代用等各种预算外费用要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变更的次数应该达到最低,甚至不变更。如果有特殊情况,则要尽可能在设计初期阶段就进行设计变更,从而将变更带来的预算外费用尽量减少。建设单位还要对工程造价的增减额度进行及时的掌握。

3、结束语

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关系到电力企业自身的投资效益,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做好电力工程的造价,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电力工程的造价,减少国家资源的无谓浪费,才是于国、于民、于企业有利。(作者单位:柳州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一、提升理念促服务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各市管国有企业立足本职业务,积极服务民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各项服务都同步跟进,有力保障了民生需求。去年的万人行风评议中,国有企业整体评价有所提升,水务集团连续五年名列第一,热电厂和二热电等企业实现了位次大幅前移,机场、铁路稳中有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企业越大,意味着责任也越大。特别是我们这些公益性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是政府所办,是具有国计民生保障作用的企业,肩负着经济和社会的双重职责,寄托着政府和人民的双重期望,理应成为履行责任的楷模,服务民生的表率。

履行责任、提升服务,是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天职所在。国有企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各类企业,关键在于“国有”二字。这一天然属性,决定了国有企业兼具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双重任务,既要参与市场竞争,更要承担社会责任。计划经济时代,是企业办社会,企业除了生产经营,还要为员工承担各种福利保障,所以就出现了企业办学、办医等现象,给国企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改革开放以来,在由计划向市场转轨变型的过程中,原来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渐剥离,转变为政府和社会承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做法让企业甩掉了包袱,提高了竞争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不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恰恰相反,市场经济要求国有企业要从自身业务出发,从民生需求出发,去履行更高标准的责任,而决非不负责任。拿我们这些企业来说,水、电、热、汽、公交等公益性企业,是直接面向社会民生的,服务不提升,民生就不可能改善;民航、铁路、港口等基础性企业,不仅创造物质财富,更对全市发展大局起到重要支撑,服务不提升,经济发展就没有保障;船厂、北洋等竞争性企业,虽然不直接面对民生,但要在产品和需求上要为客户提供服务,在生产和销售上要为社会贡献财富,所以也要提升服务。

履行责任、提升服务,是惠及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在。不关注民生的政府不是一个好政府,不重视履责的国企也不是一个好企业。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提高,老百姓对公益性国有企业为民服务的新期望就越高,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些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普遍提高,多数人已经不满足于企业原有的落后服务方式,特别是对居民供水、污水处理、热力电力、公共交通、燃气供应、数字电视等与群众生产生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热点服务领域提出了新需求。不重视提升服务,就跟不上时代的新步伐,满足不了群众的新需求,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

履行责任、提升服务,是促进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讲服务提升,并不等于弱化管理上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特别是公益性国企,要认真思索管理与服务这一命题。要深刻认识到,管理与服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体制机制,能够激发员工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企业服务,又能够促进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长远看,公益性国企要想提高综合实力,实现成大成强,就必须通过不断的提升服务来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汇聚人心、提升品牌、赢得市场,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最终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深化主题促服务

为强化国有企业的服务意识,在社会上下营造国企的良好形象,今年我们决定在市属国有企业中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这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同时也是今年国企工作的一个大主题。如何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工作,我看关键在于联系实际、适应本企,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要围绕品牌来开展。品牌就是一张名片,服务品牌一旦形成,很快就会变成企业强大的无形资产。所以要提升服务,就是要打造品牌,通过创树诚信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三大品牌,努力形成企业独有的品牌文化、服务文化。要服务就得诚信服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讲诚信就是要珍视企业商誉,诚信守法经营,履行承诺,尊重百姓,做到服务协议平等诚信,服务价格公道合理,服务态度文明热情,坚决杜绝消费欺诈,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要服务就得规范服务。要学会接轨,学会对接先进,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经验,大力推进服务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社会需要、反映企业特点、满足客户需求的规范服务标准。要服务就得优质服务。所谓优质服务,在形式上是要不断创新,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主体精神上的沟通融合。要做到优质服务,就是要坚持换位思考,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推出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需要的服务新品种。

二是要围绕民生来开展。我们这些国有企业,大多是公益企业。你们一头关联着民生,一头代表着政府。你们为民服务的好,群众对企业满意,这对政府的工作也是一种认可;你们没有搞好服务,老百姓往往找了企业找政府,出行不方便找政府,家里暖气不热找政府,煤气不通找政府,水管坏了还找政府,最终必然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认为我们搞这个“服务提升年”是个虚的东西,恰恰相反,国企的服务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要通过服务展树形象,开展“企企是标杆、人人是形象”活动,突出抓好百姓反映比较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建议各国有企业要联合起来,共同发起服务倡议,公开向社会公布服务承诺、服务项目、服务程序、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建立服务机制,探索和完善“一站式”服务、24小时服务等多种服务新形式,让百姓真正体验到企业服务在提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今年还要突出抓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抓好机场航站楼国际厅扩建及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工程,加快推进港客运码头、客运中心及附属工程、7万吨级航道、3万总吨客运航道工程,做好华能电厂三期220千伏工程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广电网络数字电视平移方案。

三是要围绕学赶先进来开展。提升服务不能闷着头搞,要眼睛向四周,多学习、多借鉴。既要多学外地的先进,也要学身边的典型;既要学国企的楷模,也要多向外企学、向民企学。许多外企、民企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不输于国企,很值得我们学习。企业要向企业学,职工要向职工学。远学王进喜,近学李素丽、许振超,引导职工提升服务理念,增强“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的责任意识,把服务升华为一种精神,把奉献内化为一种品质。今年是劳模评选的“大年”,全国五年评一次,我市三年评一次,都赶在今年。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更需要弘扬这种讲服务、讲奉献,为民服务、共渡难关的精神。要结合劳模评选,把那些立得起、叫得响、员工赞、用户夸、影响大的楷模、标兵树为典型,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氛围。

三、强化互动促服务

提升服务不能光喊口号,必须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服务不是突击行为,而是长期永恒的主题。提升服务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事,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事;不仅是企业负责人的事,也是全企业的事。要服务就不能单项服务,而要倡导双向服务、多向服务、互动服务。

“东家”与“掌柜”要互动。国资委这个“东家”要多为“掌柜的”服务,要在组织实施管理服务年活动的同时,树立“国企为社会服务,国资为国企服务”的理念,把联系企业制度落到实处,经常深入企业,查找监管服务中的不足,进一步制定为企业服务的具体措施,帮解企业历史和现存的问题,通过齐心协力抓服务,尽心尽力解难题,尽职尽责干实事,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篇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社会建设的突出位置。开展帮扶活动就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省、市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也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明确提出了“十个一个不漏抓民生”的奋斗目标,先后组织实施了“五个全局抓”、“双千”工程、“三联共建”等系列帮扶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效,极大的推动了县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11年到2013年,在全县开展千名干部送温暖、千名老板献爱心的“双千帮扶”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充分调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职工、广大私营企业老板和社会爱心人士关注民生、关爱贫困弱势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强大合力,以加快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1、开展“双千帮扶”活动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就是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开展“双千帮扶”活动,让每名干部职工、企业老板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自主自愿交穷朋友、找穷亲戚,就是要求各级各单位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在社会实践中创先进、争优秀,在帮扶工作中,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做出样子,真正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里,拿到手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大办凝聚民心、惠及民利之事,以贫困群众、贫困职工的逐步富裕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进步。

2、开展“双千帮扶”活动是实现“十个一个不漏抓民生”工作目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十个一个不漏抓民生”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部门联乡包村、“双千”工程、“三联共建”等扶贫帮困工作,极大地改变了乡村贫困面貌,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岚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影响,我县依然属于贫困县,全县依然还有2.4万户6.6万农村贫困人口和2000余户困难职工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关注民生、帮扶贫困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这不仅需要广大贫困群众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开展“双千帮扶”活动,就是为了认真落实“十个一个不漏抓民生”工作目标,让全社会参与扶贫帮困,让社会各界关注民生,让贫困弱势群体得到帮扶救助,不断缩小城乡差别,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3、开展“双千帮扶”活动是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密切党群干群企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开展“双千帮扶”活动,既是进一步深化“三项活动”,促进机关事企业单位工作作风转变的一个有效载体,也是检验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各级机关干部职工提供了直接深入基层、接触群众、实践锻炼的机会,也为各企业、各老板和社会各界人士搭建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实践平台。在帮扶过程中,各帮扶主体既能从贫困群众身上学到一种精神,又能激发自己为困难职工、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激情和热情,更能进一步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转变企风、行风和作风,积极当好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4、开展“双千帮扶”活动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现实需要。围绕县委提出的“一体两翼三大抓手四项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今年以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出色地打赢了上半经济强劲发展、7.18抗洪抢险救灾、9.27陕西主会场活动承办三场硬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但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凝聚全县人民的思想、意志、智慧和力量;还需要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但由于7.18洪灾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一些职工因下岗、灾害、疾病等原因而返贫,一些不稳定因素日益凸显,越级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给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危害。如果这些困难群体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社会秩序就不能够保持稳定,改革、发展就无从谈起,实现突破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共同关心的焦点。当前,立足这个大局、服务这个大局、实现这个大局,是全县各级各部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努力把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关心好,把困难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保证经济的长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

篇7

一、2012年粮食工作取得新成绩

2012年,全市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中心任务,以“稳市场、强产业、惠民生”为工作重点,在粮食宏观调控、行政执法、产业化发展、民生工程、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粮食宏观调控措施有力。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意见》,粮食市场调控基础进一步稳固。全市粮食储备规模已达万吨,比上年增加万吨。全市有10个粮食流通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其中,莒南、苍山地方粮食储备库建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轮换市级储备小麦万吨,市级万吨储备粮实现了集中保管。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全市累计收购粮食632万吨,销售粮食586万吨。投资160万元,圆满完成了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的筹建、设备安装工作。切实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会检小麦、玉米样品78份。认真落实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管理制度,与155家规模经营企业签订协议书,增加了可调控粮源。严格执行军粮供应政策,确保了军供粮油质量和服务水平,密切了军民关系。开展了全市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和全市玉米加工转化等专题调研,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粮食行政执法规范有序。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已有7个县区列为省级规范化粮食执法示范县。积极探索粮食执法联动工作新机制,建立了全省第一家粮食12315联动执法工作体系,粮食执法更加快速、通畅、便捷、规范。不断加大粮食行政执法力度,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043人次,检查企业1934户次,立案99件,罚款2.7万余元,有效维护了我市粮食流通秩序。圆满完成了全国食用植物油库存检查工作,我市的食用植物油储存在7个县区、16个库点、153个油罐(货位),共计41524吨,经逐级核查认定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顺利通过了省级普查和全国联合抽查,受到了国家和省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三)粮食产业化经营能力明显提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粮食产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市级以上粮食龙头企业已达72家,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119家粮油加工企业生产面粉43.3万吨、大米4.2万吨、饲料309.3万吨、油脂49.3万吨、其他(食品、玉米、淀粉等)174.4万吨,完成产值185亿元,实现利税5.1亿元。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培植了“正航”、“鲁洲”、“玉皇”、“金胜”、“沂蒙小调”等一批叫响乃至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名牌产品。全市已有8个县区建立了粮食产业化中介组织,开创了和谐多赢的局面。

(四)服务民生能力显著加强。认真践行“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服务理念,创新为社会为民生服务的措施。1.2万户农户科学储粮推广任务一次性通过省局验收,总量达到2.3万户。新增放心粮油店(柜)93家,总数达137家,年销售放心粮油1.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167万元,利税645万元。军供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加强,装修一新的军供放心粮油店隆重对外营业。放心粮油示范工程和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成为粮食系统惠及三农、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五)机关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四比四看”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增强了履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了县区粮食工作考核办法,主要业务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实用。圆满完成了市粮食行业协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协会的组织能力、协调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廉政规定。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阳光政务热线”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评议监督。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粮食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上下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和不足。一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多数县区的储备粮油计划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调控粮食市场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二是县域粮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区之间差距明显,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产业关联度不紧密,难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三是粮食系统三项民生工程建设,有的地方推进力度不大,没有形成亮点,尤其是居民厨房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四是粮食市场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的情况下,监管难度相对加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还不是很健全。五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粮油仓储、物流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布局。六是粮食流通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式上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加快转变粮食流通发展方式更加紧迫。这些问题和不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开拓创新,全力做好今年的粮食工作

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之前,省局召开了各市粮食局长座谈会,从座谈的情况看,我市的粮食工作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绩。涌现出莒南、沂水等在全省有影响的粮食产业强县,但与先进市相比,我们在粮油储备规模、粮食行政执法、产业集群发展、居民厨房工程等诸多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正视差距,摆正位置,鼓足干劲,急起直追。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各级粮食部门要抓住主题,把握主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来,统一到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稳中求进、进中求效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强生产保供给、强科技保发展、强民生保稳定的部署要求上来,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粮食工作。今年粮食工作总的要求是:围绕粮食安全这一目标,加快推进放心粮油和农户科学储粮两项民生工程,加快建设莒南花生、沂水食品、鲁南国际粮油物流城三个基地,加快完善粮食调控、行政执法、粮食市场、粮食产业四个体系,突出特色显优势,抓出亮点求实效,全面提升我市粮食工作总体水平。

(一)着力夯实粮食宏观调控基础。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意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今年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0万吨粮食储备、5600吨食用油储备任务。要按照省局提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要达到10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的要求,市及三区、有条件的县区争取新增成品粮油储备或适度调整原粮、成品粮比例,满足重大节日或突发事件的应急供应要求。要认真执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引导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理性入市收购,掌控粮源,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满足市场调控和产业发展需求。我市养殖业发达,玉米缺口较大,要加强与玉米产区的产销衔接,确保饲料、养殖业用粮需求。要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年内各县区都要组织一次粮食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网络,准确把握粮食生产、收购、库存、消费和市场状况,适时引导市场粮价和供求关系。今年上半年组织一次粮食流通统计执法大检查,重点检查粮食经营企业台账及报表报送情况,最高最低库存制度落实情况,提高统计覆盖面,保证统计数据准确真实。要加快粮油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河东、沂南储备库要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今年竣工装粮;没有项目的县区要做好项目储备,积极向上争取立项。要加强粮油仓储管理。全面落实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制度,提高粮食仓储信息化管理水平。市粮食储备库要巩固省示范库争创成果,工作追求高标准、高目标,为争创“全省十佳”和“国家级示范库”打好基础,莒南县粮食储备库今年力争争创省级示范库。

(二)着力推进粮食行政执法。今年是三年创建活动的最后一年,要打好粮食执法示范县创建活动的“攻坚战”,重点做好“抓两头带中间”,力争年底全市12个县区都成为省级示范县。扎实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三在先、四公开、五统一”的执法程序,把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更好地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完善粮食12315联动执法体系。各县区粮食部门要主动与同级工商部门建立县区级联动执法工作体系,积极争取同级财政支持,为联动执法提供必要的保障,争取尽早开展对重点市场、主要产品、热点问题的日常巡查和粮油质量的联合监管。借鉴先进市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市级粮食执法监察大队,探索建立以示范县为基础、以执法大队为主体、以12315联动执法为纽带的市县(区)联动执法体系。坚持常规执法与专项执法相结合,开展好粮食收购、政策性用粮、粮油库存、全社会粮食流通等检查工作,不断加大粮食执法力度,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完善粮食质检体系,尽快完成市质检中心的资质认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粮油生产收购环节、储存运输环节、加工销售环节的质量监管,保证城乡居民粮油消费安全。

(三)着力发展县域粮食经济。抓住我市12个县区享受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机遇,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嫁接、改造一批传统产业项目,新建一批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把县域经济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三年倍增计划”,设立了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了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帮扶县区责任制。各县区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壮大县域粮油企业规模,提升我市粮食经济整体实力。加快“转调”步伐,指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粮油科技创新和研发,引导粮油企业做强、做精、做大、做优。莒南的油料加工产业、沂水的粮油食品产业已具备一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要择优选择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纳入国家或国家部委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范围,培育壮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尽快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群体,形成以粮食产业化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粮油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新型粮食经营服务体制。加强粮油品牌建设。加快粮食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加工深度、加工层次、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工增值率。莒南、沂水要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其他县区要培育1-2个在全省有影响的粮油品牌。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全国商贸物流城的平台优势,完善鲁南国际粮油物流城配套设施,建成具有现货、期货、电子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粮食物流园区。以莒南县“兴泉”、“金胜”、“玉皇”、“绿帝”、“嘉世通”等一批油脂品牌企业为平台,进一步拓展“买全国,卖世界”的营销网络,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油料、食用油物流基地。要加大粮油宣传推介力度。今年10月份,中国粮油精品展销会在我省济南市举办,各县区粮食部门要积极准备,精心组织企业参展,进一步扩大我市粮油产品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着力推进粮食民生工程建设。我市的农户科学储粮和放心粮油示范工程被市政府列入“2012年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项目资金纳入今年的财政预算,并把完成情况纳入部门政绩考核。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是一项利国惠民的民心工程,更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市政府确定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今年推广5万户,其中省局下达2.85万户,市政府推广2.15万户。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排出时间表,确保5月底完成推广任务。借助省放心粮油专项资金和市政府支持,加快建设放心粮油工程,今年计划新建放心粮油店116家,到“十二五”末建设50家配送中心、500家放心粮油店。要坚持沿路连线建设,重视点、线、面结合,重点在乡镇驻地、社区和较大的行政村建超市和专营店,构建产品安全、供应及时、覆盖面广的放心粮油供应网络。近期,市局和市财政局将共同组织对全市放心粮油店进行检查验收,落实补助资金。依托军粮品牌,以军供放心粮油店为总店,每个县区建一处以上分店,开展连锁经营。为保证产品质量,由市政府出资,以奖代补,扶持每个县区建一处配送中心。鼓励配送中心和放心粮油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商品粮基地和订单农业,实行从供种、生产、收购、储备、加工、供应等整个产业链的全程监管,让城乡居民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健康消费。继续推进居民厨房工程建设。去年,以市军粮供应中心为投资主体,建设了一条放心馒头生产线,产品供不应求。今年计划在城区增设50个放心馒头销售点,并向周边县区延伸,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放心食品种类,扶持具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形成放心产品系列,切实把居民厨房工程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使其成为粮食部门服务民生的又一亮点。各县区要按照《粮食系统民生建设责任书》的承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所承担的民生建设任务,5月份,市里将召开放心粮油工程和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建设现场会,调度两项工程的进展情况。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业素质

(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干好本职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作风,广大粮食干部职工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多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多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对今年的重点工作,要细化责任,逐级分解量化任务,明确工作标准、节点进度和完成时限,一抓到底,见到成效。今年继续对县区工作进行考核,各县区要对照考核标准,及早分解落实,争取考核出好的结果。

篇8

根据实际调查统计表明,目前在房地产工程施工建设中,大部分的建设人员来源都很复杂,而他们不仅生活习惯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且在施工建设中的工作习惯都有所不同,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很难进行集中管理。而这样不仅容易造成施工现场混乱的现象,并还会影响施工进度、施工周期、施工质量。而通过对不同来源的建设人员进行分组管理,对建设人员给予工作上与生活上的关心,并定期的对建设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对人员进行集中的管理,且还可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还有利于激发施工人员的自身工作潜能,使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房地产工程的顺利竣工。

1.2技术管理的多方面

目前,房地产工程技术管理,不仅仅只针对于设计图纸与建筑房屋的管理,而是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建、水电、燃气、施工安全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样才可提高房地产开发工程技术管理的整体质量。另外,在进行房地产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靠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并对国家以及个人的利益进行兼顾。因此,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可根据工程技术的特点,与我国对房地产项目方面的法律法规,来制度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使其获取更理想的经济效益。且在房地产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进行考虑,进而实现企业与国家双赢的结果。

2.房地产开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措施

2.1强化工程技术管理团队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根据自身经营现状与市场份额量,打造属于自身企业的专业工程技术管理团队,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工程技术管理团队进行约束与规范,对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比较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技术管理团队工作水平,也有利于房地产工程开发管理。其次,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对做的好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做的错的给予相应的惩罚,使其可有效的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性。另外,组建的工程技术管理团队,有条件头通过与较为优秀的工程专家进行学习交流,进而可强化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以便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自身的建筑市场竞争力。

2.2加强建筑工程资料信息的整理

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对建筑工程的资料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妥善保管,以便后期遇到问题时能够顺利快速的解决。而针对于建筑工程资料收集的范围可以是国内,也可以是国外,总体的就是收集范围必须广泛,这样才可强化工程技术人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使房地产工程的人力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另外,通过加强建筑工程资料信息的整理与收集,有利于节约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且还可为房地产工程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房地产工程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稳定发展。

2.3提高开发项目报告的可行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企业应积极的参加编制新开发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并通过从报告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使其可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在编制新开发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时,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工程经济预算、容积率、机械设备、绿化面积、装修标准等细节,找出工程技术管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应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使其促使优化的工程资源配置能够公开、明确,进而提高房地产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房地产企业在考察项目可行性的过程中,对于开发工地附近的环境与民生问题需进行考察,并以最大程度的能力保障自然环境与群众利益,坚决反对不健康、不道德、中饱私囊的行为出现,影响房地产工程企业未来的发展。而通过编制健康、绿色、并顺应民生的工程项目,以便与优化自身企业的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

2.4优化设计方案

在房地产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房地产企业应组织专业的设计部门制定设计方案,且设计方案的内容还应详细的描述房屋内部结构、容积率、绿化、装修、环境保护等细节,进而保障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具有充分足够的可行性。且在绘制工程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与建筑人员、财务人员对投资金额进行准确详细的预算,这样才能确保投资预算精准性。另外,对于已绘制好的设计方案,还需进行详细的研究、探讨与修正,使其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工,并保障工程资源配置合理,这样才能确保工地现场每一寸土地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2.5进行建筑市场调研

待做好一切开工准备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应对建筑材料做好市场调研,并结合施工需求选择购买合适、合格、合理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材料的性价比最高,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工程质量,进而控制建筑工程成本。而通过降低房地产工程的施工成本,可促使在销售房子的过程中也能以最低的价格出售,这样不仅能缩短商品房销售的周期,使房地产工程企业的资金尽快回笼,并还有利于提高国家与群众的经济效益。

2.6掌握了解施工现场情况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及时掌握了解施工现场情况,这样才能确保遇到问题能够快速的解决,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还需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对相关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优化,并根据施工进度,来提出有效的意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其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能够有序进行。另外,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还需结合建造经验,编制适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技术资料,为房地产工程施工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性意见,这样不仅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并还可有效的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确保工程企业获得更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篇9

0引言

水利移民工程是指因兴建水利(包括水电)工程而引起的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及其社区重建活动,往往涉及整村、整乡、整县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重建,与政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等多个领域紧密相连,是一项庞大复杂、牵连广泛的系统工程。[1]水利工程移民作为这个系统工程的主体,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整个区域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策略选择要建立在对移民自身及其生存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对此有正确的认识,移民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2]。本文将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念,对水利工程移民管理工作从战略视角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策略选择建议。

1水利工程移民战略管理程序的基本模式

以企业管理为参照,若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水利工程移民管理,它应有一套类似于企业战略管理程序的基本管理模式。程序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关系如图1所示[3]15-18。(1)管理目标是管理者将在哪些方面对移民进行管理,即管理者在社会中肩负了哪些责任和使命。管理目标表明了移民管理的意向,它体现了对水利工程移民进行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结果。(2)水利工程移民自身的实力是指移民搬迁前已经具备的和可以获得的资源和能力的数量和质量,它体现了被征地移民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很显然,移民的实力与其生长、生存的环境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3)战略视角下的策略选择是指对所有可行的、符合征地移民实际的机会提出相应的长期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案。(4)长期目标是指管理者在较长时间内希望通过对水利工程移民进行管理而取得的效果,如移民生活改善状况、移民素质提高情况等。(5)发展战略是指为实现被征地移民生存和发展的长期远景目标而采取的移民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即水利工程移民在动态环境中的发展规划。(6)生存策略是指根据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的长期目标,在近期管理活动中要满足被征地移民的生存需求而应采取的方案。发展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之上,因此发展战略是对移民未来的规划,而生存策略是解决眼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属于近期目标。水利工程移民管理战略的实施将会对移民生存的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图1以虚线表示这种影响的反馈作用。由图中显示的程序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看出,移民环境分析是移民战略管理程序的核心,也必然是移民管理策略选择的核心。

2水利工程移民的环境分析

对水利工程移民进行管理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被征地移民及其所处的环境。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相类似,移民管理策略的选择也可以基于对移民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移民所处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因此,SWOT分析法也同样适用于水利工程移民的管理,如表1所示[4]11-116。由表1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移民的优势包括政府后期扶持政策、移民吃苦耐劳的精神、移民强烈的发展欲望;其主要劣势包括原有的经济基础差、技能水平低、对政府依赖心理强。移民迁入安置区后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安置区居民对移民的排挤、新环境中文化的变化带来的压力、安置区就业竞争激烈带来的压力、安置区生活成本增加的压力;征地移民面临的机会主要包括移民优惠政策提供的发展机会、居住环境改善、发展空间扩大和交通便利带来的发展机会。分析发现,移民搬入安置区后,面对环境的变化所体现出来的比较竞争劣势主要是安置区的排挤、不同文化的压力、技能水平低造成的就业压力和安置区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技能水平低对自身发展带来进一步的制约;比较竞争优势则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后期扶持政策对移民就业和生活成本增加带来的困难的帮扶、安置区给移民提供的政策倾斜和优惠、移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发展空间的扩大和交通便利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3战略管理视角下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的策略选择

3.1设计视角的移民管理策略选择

设计视角认为,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策略的制定要通过理性的、结构化的分析,对移民管理进行正确定位。近几年,贵州省独山县在对现有水利工程移民数量、学历、素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提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实施开展教育辅导、提供就业服务等策略,使移民就业率得到显著提高。结合表1的分析结果,笔者认为,管理者从设计视角来制定移民管理策略时应注重对以下三方面的思考。(1)被征地移民生存环境分析。尽管被征地移民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但可以通过仔细的分析来理解,不仅要对目前移民生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还要对移民未来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要从心理上生活上等各方面引导移民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新环境带来的种种压力,克服依赖思想,同时抓住安置区中新的发展机会,借助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优惠,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2)移民自身素养提升。相关部门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或指导,提高移民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战胜困难,迅速进入角色,适应新的生活环境。(3)移民管理目标明确。在水利工程移民管理活动开展前,相关部门首先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明确移民进行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开展被征地移民管理的各项具体活动。

3.2经验视角的移民管理策略选择

水利工程移民的发展策略是以现行移民生存策略为基础的。被征地移民当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存在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迅速有效地解决,其最直接的办法是根据管理者以往的经验(个人经验和集体经验)来制定解决方案。通过过去的经验来理解事件是无法避免的,管理者不可能完全客观、冷静地来理解和判断,但由于个人经验的不同,对事务的理解和认识也千差万别,这往往会影响方案的选择。根据经验来选择移民管理策略时,移民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移民文化是征地移民群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认识和信念,直接影响着移民的心理和行动。因此,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移民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更好的策略帮助移民更快地适应新文化。贵州省独山县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少数民族人口占移民的60%以上。针对这种现状,贵州省生态移民局在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的基础上调整管理办法,摒弃以往简单粗暴、政策管理“一刀切”的方式,因地因族地实施就业、扶贫等管理策略。

3.3创意视角的移民管理策略选择

创意视角要求对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策略的选择应建立在对内外部存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秩序并不断创新。移民本身及其所处的环境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要求对被征地移民的管理也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方案创新,寻找更有利于移民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4]26-32移民搬入安置区后,政府帮扶力度的加大、发展空间的扩展、就业机会的增加、交通的便利等都给移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新环境的特点来调整策略,不断寻求适合新形势的方案,促进移民的不断发展。贵州省六枝特区位于该省西部,是一旅游胜地,近几年又被规划为六盘水市的重点经济开发区,这种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移民管理策略的调整,实现土地收益补偿与金融扶持力度的加大和土地补偿方法的创新。

4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4.1加强教育和引导

鉴于移民的依赖心理对其发展的制约,管理者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帮助移民正确看待自身和政府的责任。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引入心理辅导机制,引导移民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新环境中的文化习惯差异,克服恐惧畏难的心理,逐步走出眼前的困境,以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新环境、重建新家园、开始新生活。

4.2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被征地移民搬迁前大多以农业为生,缺乏技能,因此,管理者要帮助他们不断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增强自身竞争力,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对进行“土地置换”依土安置的征地移民,管理者要帮助其认识新土地的特点,调整农业结构,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作物产量。[5]

4.3引导移民开展自治

因征地产生的大规模集体搬迁的移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远迁征地移民,其文化传统与新环境差异显著。征地搬迁对其原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征地引起了物质财产的损失,还表现在征地移民与当地文化的冲突上。对于与当地文化差别很大的征地移民群体而言,他们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都难以适应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因此,提倡由移民自己推举代表,建立移民管理委员会,由其代表被征地移民利益,以符合移民文化的方式主持和解决移民日常事务,而相关管理部门主要把好宏观战略方向。

4.4探索土地收益权入股

篇10

发挥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档案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用档案记录朝阳区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绩,用档案承载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各类人群的生产、生活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要更多地从发展大局的角度谋思路。档案部门要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寻找档案工作与全区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将档案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重点工作提供依据和保障。区档案部门要参与区委、区政府的重要会议和重要调研活动,加强对重点工作、临时性重大活动的档案工作指导,积极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群众切实关注问题提供帮助,努力探索档案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有效路径和实现方式。

要更多地从留存历史文化的角度干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留存历史、传承文化的工作。区档案部门需要不断强化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切实增强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独有特色。对于朝阳区来讲,应继续实施“城乡一体化记忆工程”,指导部分农村地区采集重点整治村的村容村貌并制作《记忆中的家乡》系列专题片,收集工业基地转型过程中的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整理功能区发展过程中的理念、决策、宣传报道、照片、人物等,记录朝阳区的发展变迁和朝阳人民创造的历史。

要更多地从服务民生的角度来创新。档案工作需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向民生领域拓展,逐步扩大民生档案收集范围,创新查阅档案服务方式,为群众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凭证,探索建立档案工作提示制度、实现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举办优秀个人档案展、推动非公企业档案进国家综合档案馆等,以创造性工作高水平服务民生。

二、围绕工作重点推动档案事业再上新台阶

按照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档案工作需要突出重点,拓展思路,创新形式,加快应用,探索档案服务发展的新形式,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扩大工作覆盖面,做到应收尽收。围绕党的十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来部署、开展档案工作。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活动的建档指导,注意指导新领域、新专业、新机构、新型组织及时建档,对于那些尚未纳入档案收集、管理、指导范围的,应做好调研,提出办法和操作方案。朝阳区档案部门重点加强对区属国有企业、非公企业档案的指导、收集入馆工作力度,继续强化对六大功能区、双十工程、农村城市化重点村、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等重点工作的档案收集、指导,努力扩大档案工作覆盖面,做到应收尽收。

篇11

建筑施工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频上热搜头条,整个建筑施工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事关民生所向,一直以来社会各界人士都比较关注,尤其政府部门已列入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还出台了一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务院曾明确要求在2020年要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去年,国务院还正式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提升至法律层面,掀开了依法治欠的历史新篇章。所以,笔者认为,当前建筑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完善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管理机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一、建筑企业的农民工工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自身法律责任认识不清。近年来国家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切实利益,针对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问题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条规明确了企业是工资支付的直接责任主体。但是由于大部分建筑企业自身法律责任意识薄弱,在用工管工方面由包工头代办不直接插手,在工资支付方面也直接由包工头负责,再这样“以包代管”的情况下,导致工程层层分包、包工头非法转包工程、包工头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频频发生,对此企业应该加强工程用人管理和工资支付管理机制,有效履行企业应尽的责任,确保维护农民工应有的权益。(二)企业规范用工基础仍然较为薄弱。由于企业缺乏规范用工的法律意识导致基础管理较为薄弱,尤其是企业的工程用人管理和工资支付管理机制监督制度不健全。由于农民工的工作情况不稳定,人员流动比较随意,加上外来人员的出入,导致出勤考核比较灵活难以管控,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利用这一漏洞对劳动工资动手脚,虚构劳动工资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切实利益。当然,导致农民工切实利益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建筑企业自身缺乏法律意识、用工基础薄弱、工资支付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对此,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工程管理、完善工资支付管理监督机制,以确保农民工切实利益受到保障。(三)农民工自身因素造成的工资纠纷。农民工工资拖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农民工自身因素造成的工资纠纷。大多数建筑单位雇佣的农民工都是熟人相互介绍,一群人一起外出务工,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法律保护意薄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工作时只是简单的与包工头达成口头协议,缺乏签订劳动合同意识。同时部分农民工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没有按月领取工资的观念,通常是在项目结束时或当他们在项目中间离开时才会发现工资无法返还。其实工资无法返还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入职时没有签署劳务合同的意识,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会集中闹事用干扰施工单位正常运行的方法以示维权,希望自己的切实利益得到保障。对此,国家应该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让农民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改善农民工工资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首先,设置劳资专管员,将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单位用工管理纳入总承包单位用工管理范畴,建立用工管理台账。加强对各分包单位人员名单的备案管理,在各分包方入场前要求其提交加盖印章的花名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对所有工人进行劳动合同备案管理,执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其次,加强对劳务分包方发放工资情况的监管。各分包单位需按照考勤表和进退场记录计算出具农民工工资发放表,并与每一位农民工核对签字确认,确认无误后将工资表报送至施工总承包单位。最后,编制书面支付台账。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支付周期,支付日期,支付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银行卡号、工作时间,应发工资项目及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实发工资数额,民工工作内容、银行工资凭证或者农民工签字等内容。(二)落实分账制管理。首先,施工承包方要落实完善分账管理制度。将建设项目中农民工工资与其他工程款款项分开管理,为了确保农民工工资准时发放,还应该当地银行专门设立“专用账户”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同时银行监管该账户使用,进一步确保农民工应有权益的保障。其次,要针对《条例》中对外欠薪的情形在分包合同中设置违约和处罚条款、要求分包单位提供工资支付担保。同时在分包合同中约定若分包方出现拖欠民工工资的情况,总包方可以直接用尚未支付的工程款支付分包方拖欠的工资,相应的工程款视为已支付。最后,为了避免总包方在垫付或承担连带责任后,分包方不予认可的风险,总包方还应该要求分包方在签订合同的同时出具在欠付民工工资时同意总包方垫付或直接支付的委托书或承诺函。(三)建立分包单位履约评价体系。建筑企业应该强化履约监督工作,在招标时要严格根据招标文件和合同书中的相关约定,要求承包方严格履行合同的责任和义务。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对分包单位进行履约评价,将分包单位每次的履约考核情况记录在册进行评级,系统评级的结果将作为选择分包单位合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招标阶段,建筑企业明令禁止层层分包和包工头非法转包,若出现该现象将取消招标资格,建筑企业优先考虑履约情况较好的分包单位,对出现过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分包单位采取不予招标的规则,尽可能的降低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风险。招标后还要不定期的对招标单位进行履约检查,对出现分包和转包的单位,直接取消其招标资格。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共享,将自身履约评价系统与征信平台对接,联合政府监管部门将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拉入黑名单,今后不予录用以示惩戒,为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有效保障,为建筑行业诚信公平竞争树立新风尚。(四)加强工程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包工头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这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而农民工工资无法正常支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工程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要想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企业应该加强管理、完善监督机制。首先,在招标时要强化履约监督,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和相关合同中的有关约定要求参与建筑的合同方履行责任义务。明确禁止层层分包和非法转包行为,对违反合同约定的施工方进行相关的违约处理并在限定的时间内令其有效整改。其次,要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工程款的监督和检查,避免管理人员非法挪用工程款。尤其是农民工工资考核管理,在发放时要进行核对签字后发放,避免农民工工资被非法克扣。再次,还要不断的学结农民工工资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筑企业要要求施工单位对工资发放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农民工进行登记注册,签订相关的劳务合同,工程承包人直接根据工资单按月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手中避免包工头从中克扣农民工工资。最后,企业要开辟新的途径确保农民工的切实权益得到保障。企业应该根据工程项目对承包人收取适量的保证金,以防止包工头克扣农民工资或卷款逃跑,一旦出现违反约定的情况,企业也可以对保证金进行合理支配。农民工和承包人出现工资纠纷问题,要根据事情的情况积极调解矛盾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发生聚众闹事,影响施工方正常运行的行为发生。企业应该为农民工提供相关维权机制,帮助农民工解决工资纠纷问题,努力将矛盾最小化,避免不必要事件的发生。情况严重者,企业还应与法院联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农民工提供绿色通道帮助。总之,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强工程用人制度的管理,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监督机制,为民工的切实利益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结语

农民工工资无法正常支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缺乏法律意识、用人制度不完善把工程层层分包、包工头非法转租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要想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建筑企业相互配合,国务院法律法规《条例》的出台,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升到法律层面,是国家依法治欠的强力举措,可见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问题的关注,同时这也是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各方面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新要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国家政策,依法办事,这样不仅维护了农民工的切实利益,也维护了企业自身利益的发展。建筑企业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机制,积极的融入社会大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在法律制度健全的法治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否则就很难经受时代的洗礼,被淹没在历史的洪荒中。总之,农民工工资无法正常支付这一问题,国家会重点加强工程管理、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农民工的切实利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陶秋生.试析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农民工工资管理[J].管理观察,2018(4):233-234.

[2]陆超群.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研究:以海盐县为例[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