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尔夫专业论文

高尔夫专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2 20:08: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尔夫专业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043-03

高尔夫产业是体系日趋完善的特色产业,国外相关人士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我国学者也对高尔夫产业做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高尔夫产业的宏观发展、高尔夫旅游、高尔夫企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研究等诸多方面。

一、高尔夫产业宏观发展研究

(一)前景预测与展望

吴亚初(2004)详细地分析了中国高尔夫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化发展特征,并指出高尔夫的产业化发展是中国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韩烈保,等(2004)指出,中国高尔夫前景广阔,高尔夫球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林永革和杨亮(2005)对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作了详细分析。赵小林,等(2006)详细地分析和总结了四条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推动因素,并指出中国高尔夫运动产业发展有很多的机遇可把握。张金桥(2006)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在中国大规模开发高尔夫球产业是不适宜的。张本俊和马利亚(2008)对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作了详细分析。

(二)现状、问题与对策

吴克祥(2004)提出了目前高尔夫产业存在球场占用土地过多、行业无序发展、行政干预过多及球场建设成本过高等问题。张建等(2005)对中国高尔夫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用地、环境、投融资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吴克祥(2005)对目前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环境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营造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建议。王桂忠(2006)从娱乐业赋税、媒体抨击和国家明令暂停审批建设等表征,说明了高尔夫球产业在中国被边缘化的现状,分析了高尔夫产业被边缘化的成因并提出了摆脱产业边缘化的对策。刘宗现(2008)描述了国内高尔夫产业发展现状,对影响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的政策建议。安铁民(2009)分析了当前高尔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阻碍,提出要理性看待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

(三)高尔夫市场研究

陈恩玉、王爱丰(2006)分析了高尔夫核心市场、高尔夫主体市场和相关市场三大市场发展的现状,并围绕三大市场的市场培育展开讨论。肖亚红(2007)从深圳高尔夫产业的消费入手分析,提出中国高尔夫应根据其面临的不同消费需求来确定发展的方向。詹新寰等(2009)对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市场绩效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市场绩效与市场集中度水平呈反方向变化关系。黄亮与胡晖(2006)具体研究深圳市高尔夫球场与经济的关系,利用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深圳市应有的高尔夫球场洞数,研究分析表明,高尔夫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得出国家不能限制高尔夫的发展,而应该引导高尔夫正确、规范前进的结论。

二、高尔夫球场与高尔夫俱乐部相关研究

(一)高尔夫球场的建设

我国高尔夫球场建设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没有与各地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等充分协调发展。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田至美(2003)分析了土地资源对高尔夫球发展的限制,指出高尔夫场地利用方式正在由远离城市的地区向城市边缘逐渐的靠近。梁健(2003)提出发展高尔夫经济有利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并有助于完善招商引资的环境配套。崔英淑(2005)对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环境影响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研究了国内外高尔夫球场环境保护及土地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出了引导中国高尔夫球场建设和管理健康发展的部分政策建议,以期促使高尔夫球场建设和运营与环境保护、土地合理利用相协调。袁华莹等(2006)将美国、韩国和日本同中国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土地和经济是限制中国高尔夫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因子将是制约中国高尔夫发展的最终因子。

(二)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与发展

郁小平等(2004)将中外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条件进行了比较,大胆预测:中国到2015年高尔夫企业的数量可达到900家左右。李璐莎等(2004)指出中国目前的高尔夫球企业中的八成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将中国现有高尔夫企业的生存描述为“另类生存”,并呼吁降低高尔夫球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槛。毛骏(2005)以梓山湖高尔夫俱乐部为例,研究了分时度假在会员制高尔夫俱乐部的应用,规划了梓山湖高尔夫球场分时度假营销模式,并提出分时度假模式的发展对策。燕俊全等(2006)对云南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制约云南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对策。王玉英等(2006)以重庆高尔夫俱乐部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重庆地区高尔夫运动存在的问题。孙雷鸣(2009)探讨了会员制营销在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认为高尔夫球会实施会员制营销战略是开发和维护忠诚客户行之有效的方式。杨铁黎等(2007)对北京市高尔夫球俱乐部的现状和经营策略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三、高尔夫旅游研究

(一)宏观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郁小平等(2004)对我国的高尔夫旅游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开发思路与注意事项。李舟(2006)从高尔夫球运动自身的主要特征入手,分析其与旅游活动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发展高尔夫旅游产品是中国高尔夫市场发展的路径选择之一,并论证了高尔夫旅游产品的存在价值和市场发展空间,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发展建议。陈鹏(2006)提出,很多不符合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高尔夫球项目,造成了大量的旅游资源的贵族化。这种盲目的开发可造成很多的社会危害,首先是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其次是环境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陈才发(2006)认为我国高尔夫旅游发展中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相关产业结合不够等问题,提出了高尔夫旅游产业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等发展思路。付冰等(2006)指出高尔夫旅游是高尔夫运动和旅游活动两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对中国高尔夫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和建议。刘德云(2007)对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Delphi法和AHP法构建了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高尔夫旅游球场发展影响关键因素。李子超与韩烈保(2009)分析了近年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有关高尔夫旅游的文献,发现国内在有关高尔夫旅游研究少而松散,且与国外的研究视角不一致,最后提出国内在高尔夫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区域性高尔夫旅游发展相关研究

王志东和丁再献(2006)探讨了如何加强山东半岛与韩国高尔夫旅游市场的合作,特别对山东半岛开拓韩国高尔夫专项旅游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门达明(2008)通过对海南高尔夫旅游大众化面临的现状分析,就实现的具体途径及普及高尔夫文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海南走高尔夫旅游大众化之路是完全可行的。张文政(2008)针对韩国高尔夫旅游者的需求提出了我国高尔夫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幸岭与邓艺(2008)在对云南高尔夫旅游发展条件进行重新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发展高尔夫旅游的策略、目标与布局,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王飞加和陈恩玉(2008)对我国高尔夫旅游市场的发达省份、开展较好的省份以及其它省份的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剖析了休闲、赛事和商务三类高尔夫旅游主题的情况,从四个方面提出高尔夫旅游市场开发对策。李子超(2009)运用文献分析、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总结了我国当前高尔夫旅游的发展情况;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地区不同特征的消费者对高尔夫旅游的认知度。蒋伟(2009)提出,促进桂林高尔夫旅游跨越发展可以施行“定位、规划、进港、客源、产品、特质、促销、活动、聚合和人才”等10个“P策略”。陈飞(2009)分析了高尔夫旅游在重庆的发展概况,并对其进行SWOT分析及建议。

四、其他高尔夫相关产业研究

(一)高尔夫地产

叶国基(2003)指出,高尔夫物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催生了高尔夫物业服务产业,并提出了该产业的四大特点。同时指出,高尔夫物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物业企业要依据自身特点、市场情况及管理需要,坚持创新与稳重结合、服务与收益结合的经营方式。刘力与邹毅(2009)指出我国高尔夫酒店相对球场发展滞后,高尔夫酒店是高尔夫产业发展的新一波浪潮。张娜(2007)对北京地区高尔夫产业与房地产业结合开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和科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高尔夫房地产发展的建议。

(二)高尔夫用品市场

用品市场无疑是整个高尔夫市场中最诱人的一块蛋糕。近几年来,中国高尔夫人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给中国高尔夫用品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陈明等(2005)对中国高尔夫球具市场进行了调查,认为中国市场潜量巨大,发展十分迅速,销售额以每年30%―35%的增长率高速增长。李旗等(2007)也认为中国高尔夫用品市场的开发,将对中国高尔夫用品市场的积极健康的发展以及如何树立中国自己的高尔夫品牌,积极推动中国的高尔夫制造生产企业的发展,以及整个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高尔夫教育

高尔夫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吴克祥等(2006)指出,我国的高尔夫教育,无论职业教育还是学历教育的质量和规模都不能适应高尔夫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高尔夫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提升高尔夫教育质量的基础建设途径。谢芳等(2006)对中美高尔夫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做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扎实的经营管理类知识和实用的高尔夫专业知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和高超的球技是保证美国职业高尔夫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4个关键因素。而中国沿用传统的学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软硬件缺乏,课程设置脱离高尔夫产业实际,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高尔夫企业的实际需求。伍勇辉(2008)对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高尔夫旅游及教育亦进行了探讨。

总的来看,我国高尔夫研究虽然历史较短,但研究所涉及内容却逐渐拓宽,这对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个有利的促进。但由于我国高尔夫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其产业化深入、系统的研究还不多见,特别是在现阶段,国家对高尔夫制定了限制性政策,更需要业内人士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玉英,周卫平,殷胜.重庆地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现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0):77-79.

[2] 毛骏.分时度假在会员制高尔夫俱乐部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梁健.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高尔夫俱乐部现状调查[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 李子超.北京高尔夫旅游认知度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刘宗现.中国高尔夫产业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6] 郁小平.中国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 黄亮,胡晖.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经济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9):146-147.

[8] 詹新寰,靳英华,詹国勇.中国高尔夫产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9):25-28.

[9] 李璐莎,顾列铭.中国高尔夫报告[J].金融经济,2004,(7):20-21.

[10] 郁小平,夏洪胜,何莽.我国高尔夫旅游开发探讨[J].江苏商论,2004,(4):113-114.

[11] 幸岭,邓艺.积极推进云南高尔夫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J].云南科技管理,2008,(3):106-108.

[12] 孙雷鸣.会员制营销在高尔夫球会经营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16-19.

[13] 刘德云.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7,(12):23-27.

[14] 门达明.海南高尔夫旅游大众化初探[J].管理观察,2008,(6):63-64.

[15] 林永革,杨亮.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6):21-25.

[16] 伍勇辉.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高尔夫旅游及教育[J].当代经济,2008,(5):122-123.

[17] 陈恩玉,王爱丰.对我国大陆高尔夫三大市场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1):37-40.

[18] 吴亚初.试论我国高尔夫运动的产业发展特征[J].中国体育科技,2004,(3):40-44.

[19] 王志东,丁再献.山东半岛开拓韩国高尔夫旅游市场研究[J].旅游学刊,2006,(10):49-54.

[20] 肖亚红.从深圳看全国高尔夫产业消费的发展[J].宁夏党校学报,2007,9(4):74-76.

[21] 王飞加,陈恩玉.我国高尔夫旅游市场经营现状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9):37-41.

[22] 李子超,韩烈保.高尔夫旅游研究现状探究[J].特区经济,2009,(5):153-154.

[23] 蒋伟.促进桂林高尔夫旅游跨越发展的“P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18-20.

[24] 陈飞.重庆市发展高尔夫旅游的SWOT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65-66.

[25] 付冰,周申立,郝百强.试论中国高尔夫旅游的发展与规划[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0-63.

[26] 李舟.浅析高尔夫球运动特征与高尔夫旅游产品的开发[J].社会科学家,2006,(6):124-126.

[27] 安铁民.理性看待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3):151.

[28] 张本俊,马利亚.浅析我国高尔夫产业[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88-89.

[29] 燕俊全,李利娜,张琰.云南高尔夫俱乐部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新西部,2006,(24):16-18.

[30] 陈才发.我国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36):36-45.

[31] 张文政.中国开拓韩国高尔夫旅游市场初探[J].江苏商论,2008,(1):93-94.

[32] 陈明,王月平.中国高尔夫球具营销策略分析――基于全国高尔夫球具市场的调查[J].特区经济,2008,(7):28-30.

[33] 陈鹏.高尔夫球场过量兴建危害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72-75.

[34] 崔英淑.我国高尔夫球场环境保护与土地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5] 李旗.台湾正圣公司高尔夫用品市场开发策略研究[D].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2

一、高尔夫教育概述

随着高尔夫运动在我国的迅速崛起, 对从事高尔夫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针对市场需求,国内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高尔夫相关专业。现有研究生教育层次院校8所,本科教育层次30多所,高职教育层次5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层次几十所,非学历培训机构近百家。开设的专业方向大多集中在是高尔夫球场服务、高尔夫场地管理、高尔夫运作管理、高尔夫运动技术等几个方向。根据各自办学层次开展教学活动,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二、中外高尔夫教育比较

国内培养高尔夫专门人才的高等办学机构成立已经有19年之久,继深圳大学1995年首开高尔夫专业教育以来,国内各大院校陆续开设高尔夫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经过近二十年的高尔夫教育实践,现在对国内外高尔夫教育进行比较性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通过对比研究,找到适合我国的高尔夫教育发展模式和趋势。

1.培养目标的比较

国外对高尔夫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比较简单,但是对就业方向的陈述却非常详细具体,如美国对高尔夫就业方向的描述多达16类、58种职业。它对培养目标的描述是:为高尔夫产业培养领导者;为那些希望以高尔夫产业作为职业,渴望在高尔夫行业取得成功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目标简洁具体。主要方向有:高尔夫球技教学方面、高尔夫球场管理(如球会总经理、部门经理等)、协会管理(如PGA总部员工、PGA分部员工)、市场推广和营销(如市场部经理、市场部主管、会员部主管等)、高尔夫咨询(如业务咨询、PGA职业顾问等)、高尔夫技术研究(如高尔夫球杆、球、高尔夫器材设备和软件的研究和开发)、高尔夫竞赛业、高尔夫项目开发(如球场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高尔夫设施维护、高尔夫传媒业、高尔夫用品业等。

我国高尔夫专业培养目标高、大、全,缺乏可操作性。如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系统掌握高尔夫俱乐部管理、营销、服务工作的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尔夫国际化管理与服务理念,胜任高尔夫俱乐部国际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具备策划、组织、协调能力,能够适应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制定缺乏针对性,有些高不可及。[1]

2.课程设置的比较

美国PGA职业高尔夫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差异不大,分为两大部分,一是PGA职业高尔夫管理项目所挂靠专业的所有课程,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必修+选修)、专业方向课3部分组成;另外一大部分就是PGA规定的高尔夫专业课程。所以,PGA职业高尔夫管理专业的学生实际上要完成两个专业课程的学习。PGM教育项目课程结构总体上呈“树状型”,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生交流能力和专业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以所依托专业的学位课程为主,尤其重视商业管理学科类和经济类等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由于大多数学校都是依托商业管理学科类相关专业办学,课程门类齐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完善,这种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经营管理类学科知识。但由于过分追求商业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也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辍学率较高,部分课程与高尔夫实际需求关联度较小,如金融学等课程。[2]

我国高尔夫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基本上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组成。而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单一,忽视人文、社会、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开设,也忽视对学生人际交流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和定量推理能力的培养,其中“两课”教育和外语课占据了公共基础总学时的2/3,专业课设置具有明显的“拼装”色彩和背景学科特点,包含的学科领域广泛,课程内容包罗万象,一般包含了体育学、管理学、旅游管理等学科内容,根据所依托专业性质的不同,各类学科课程的开设比例差异也较大。

3.实践教学的比较

国外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如美国高尔夫专业学生实习时间达到16个月,韩国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每天下午都可以去球场做兼职球童。美国采取的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配套进行,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每个级别的理论学习完成以后,共分4次完成。例如,美国PGM教育项目对实习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要求实习地必须指定专业人员监督指导学生的实习,这些指导者一般都是PGA职业管理人员。从美国的办学经验来看,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就是要学生到球场打球、考察、研究。打球是认识高尔夫运动的一条捷径,学生在打球过程中,可以了解各种球场的结构特点和特色,球场的运作和管理,对提高球技水平、掌握高尔夫规则、礼仪非常有帮助。

我国的高尔夫专业实习时间平均不到10周,且实习基本上是集中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又缺乏专门人员的指导,对学生也没有具体的实习要求和评价措施,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办学硬件的缺乏是影响办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国高尔夫专业办学缺乏自己的高尔夫球场、球具设计操作实训室等,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后,对高尔夫球场的管理和运作依然很陌生。

4.专业方向的比较

美国PGM专业与我国的高尔夫管理专业共同的地方是都是某个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差异是美国主要依托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办学;而我国依托体育院校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休闲体育等专业办学的比例较多,达到了40%以上,基本上是高尔夫运动与训练、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依托工商管理专业办学的基本上是高尔夫经营管理方向:依托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基本是高尔夫管理方向。依托农业类院校草业科学专业办学的基本是高尔夫场地管理方向,而辽宁职业学院经过九年的办学基本形成了高尔夫俱乐部商务管理、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高尔夫运作与管理和高尔夫场地管理四个专业方向,涵盖了高尔夫球场商务管理、运作管理、球场服务和草坪养护四个专业方向。

5.就业方向和就业领域的比较

美国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广,就业机会多,其就业领域涵盖了高尔夫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包括高尔夫产业经营管理、球技教学、科技研究和产品开发、传媒业、竞赛业、球场设计和建筑业、高尔夫用品业、销售业、咨询业、高尔夫项目开发等众多领域。而我国高尔夫专业的就业范围相对狭窄,局限于高尔夫球场,再加上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高尔夫球会做基层专业服务人员的工作,比如球童、巡场、出发员、销售员等,而专业人才的缺乏又会严重影响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和繁荣,高尔夫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会慢慢减少,长此以往,必将造成高尔夫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严重脱节。

6.师资力量的比较

由于高尔夫运动在我国发展历史短,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教师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也缺乏实践经验。有些老师都没下过场,更谈不上打一手漂亮的好球了,缺乏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国外高尔夫专业由于发展历史长,人才储备充足,许多教师是PGA会员,是单差点选手,有着丰富的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经验。既擅长理论教学,又擅长专业技术教学。教学方法、手段非常先进。我国目前高尔夫球技教学人员和赛事运作人才奇缺,在中高协注册的职业教练员还不足100名,而高尔夫球教练和教学人员是高尔夫运动的主要推广者,对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启示与建议

1.明确办学目标,开展针对教学

培养目标制定应准确、简单、易操作,就业方向的陈述要详细具体,如,高尔夫草坪管理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应由不同的专业承担培养任务。

例如,我国的高尔夫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具体表现在对草坪管理人才和高尔夫经营管理人才的人才规格模糊不清,既想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又想培养草坪管理人才。所以,必须明确要培养人才的就业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3]

2.根据岗位需求,开展课程设置

应该根据岗位要求,开展实践课课程的设置,并注重实习和实践质量。高尔夫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国外高尔夫专业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来,毕业后又回到实践中去,是造就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生就业后,能很快地独立工作,大大缩短工作适应期,所以高尔夫专业课程应该针对高尔夫行业的实际需求选择课程内容并注重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实习质量

现在,开展高尔夫专业教育的院校办学层次参差不齐。普遍条件偏差,多数只有一个室内实训室,导致实践课程课时不足,学生到了实习阶段企业不愿意接收,导致实习质量偏低。学生就业后岗位衔接不上。因此,开展专业的院校应该提高教学手段,增加实训设备,创造实践机会,提高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昆明地区院校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近年来,随着高尔夫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多,但高尔夫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而云南作为中国高尔夫圣地,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高尔夫专业,本文拟对昆明市高尔夫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关对策。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在昆高校部分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与高尔夫专业就业相关文献,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对在昆高校就业指导指导中心和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将数据进行分类并运用Exce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在昆高校高尔夫专业概况

对在昆高校部分有高尔夫专业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有高尔夫专业在校120人,在校专业教师2人;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145人,在校专业教师8人;云南省旅游学院185人,在校专业教师9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160人,在校专业教师5人。在调查的四所学校中仅有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有专门的练习球场;办学模式中也仅有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为校企联合办学,其他学校均为自给自足办学模式。

2.2高尔夫专业近三年就业情况

截至2014年5月底,本文共对昆明市高校高尔夫专业11、12、13届部分毕业生(n=94)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1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含一次就业率)为94.5%,1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2%,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9.5%,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3 高尔夫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对高尔夫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调查统计(n=94),发现在高尔夫行业就业的人数不及在其他行业就业的人数,分布在高尔夫行业就业总比例为31%,其他行业如:企业、事业单位、体育教师、自主创业的为69%。通过对昆明天湖岛高尔夫俱乐部进行调查显示,不同岗位的薪酬情况有所不同:练习场球童平均薪酬为1200~1800(元/月),竞技部球童2500~6000(元/月)、会员部以及球具销售底薪:1300~1600+提成(元/月)、场务部技工1500~2200(元/月)。晋升职位主要有:竞技部领班、各部门主管、经理,球童培训老师、高级草坪管理师等[1]。

3.高尔夫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探讨

3.1教育成本高、课程建设落后

高尔夫教育的成本包括:场地成本;器材成本;练习成本;教学实习成本等。其中,器材成本中,一套基本的练习器材从几千至上万元不等,对于一般家境的学生是无法承受的。练习成本是学习高尔夫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在昆明打练习场的费用目前约为3000元/年,到球场上打球的费用就更高。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在球场实地工作的经验。将学生分配到各球场实习,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吃住费用和交通费。高昂的教育成本将成为制约高校高尔夫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课程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2]。云南的高尔夫高等教育刚起步,其教育发展方向、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整个教学理论都无前车之鉴,无论统编或自编教材,每个教育模式都缺乏教材,而且一些实践性强、地域性强的课程基本没有成型的教材,这些已经成为课程建设最薄弱的环节。

3.2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师资力量匮乏且不够专业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云南省内高尔夫持证教育者很少,且多数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半路出家”者,既缺乏高尔夫运动系统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在澳洲,教练的水平约70杆(18洞,以下同)左右,除了在高尔夫学校进行相关学习外,还要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才能上岗。

3.3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就业方向的单一化

大学生受“先就业、后择业”、“专业不一定对口”等观念的影响。据调查,有66%的大学生认为找工作时是否专业对口并不重要[3]。高尔夫行业涵盖了整个高尔夫产业链的方方面面,而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狭窄,局限于高尔夫俱乐部,加上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高尔夫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会大大减少。长此以往,造成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

3.4高尔夫行业薪酬起点低;人才就业有效需求不足。

高尔夫一直被理解为一项贵族运动,实际上在高尔夫行业和相关产业中就业的起点并不是很高。据调查,有66.4%的毕业生希望自己的底薪是2000元/月。但对高尔夫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4]。由此看来,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毕业生不对口就业。

4.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4.1校企合作,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的高尔夫球场主要集中“北、上、广”,开设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学校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区域,这与高尔夫教育的场地配备密切相关。高尔夫教育无论是运动技能类或管理类或草坪类,都需要有高尔夫场地的配备,因此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才将是今后昆明高尔夫高校教育的首选之路。

4.2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把教师专业培训摆在首要位置。加强国内外同类学校的交流;面向社会办学,促进教学、科研与高尔夫专业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为教师亲身参与高尔夫赛事的组织和运作创造条件和机会,积累赛事实践经验。

4.3加大高尔夫运动教育价值的宣传

除去“贵族运动”和“精英阶层消遣”的外壳,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加入其中,了解高尔夫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民众了解真实的高尔夫,从而让更多人喜欢上高尔夫运动,有了市场才能有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庆.高尔夫专业大学生对口就业状况分析对策[J].南方论刊,2010,07(4):55-58.

篇4

目前高尔夫专业院校里教授高尔夫心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师,鲜有是高尔夫专业心理学出身的,一般是“半路出家”改行来做高尔夫心理学课程教授老师,也有的是“拉郎配”本身专业学的是其他领域的心理学,被迫教授高尔夫专业的心理学课程。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是目前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不仅缺少专职的高尔夫心理学课程的教师,更因为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是一个体系,从而我们也缺少一个系统的高尔夫心理学教学团队。

1.2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关键和切入点,教学过程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来进行的,其最大特点是“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育”。因此,高尔夫专业心理学的课程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感受”和“体验”为基础,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采用单一的讲授法,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即使制作了网络和课件,也只是书本知识的搬家,内容没有生动的画面和文字,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如通过多媒体技术、观看录像等教学手段把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内容用直观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21世纪,高职学院应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1.3教学评价手段比较单一

学生成绩的考核通常采用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方式,而且作业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这种评价方式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略了能力的检验,导致学生对高尔夫心理学的认识就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认为心理学的实用性不大,只要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就可以应付考试了。这种评价方式很难考察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保持端正的态度去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2.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革新举措

2.1明确教学目标

高尔夫专业心理学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要严格遵循高尔夫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高尔夫专业培养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考虑高尔夫专业心理学在高尔夫专业课程体系中具体功能的基础上,应将其课程与教学目标明确为:掌握专业知识的目标,包括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在高尔夫各种实践以及职业活动中的心理学现象,了解心理学知识在高尔夫各种实践和职业活动中的体现,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和规律更好地解决在高尔夫实践和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素质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即学生通过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正确理解、分析、判断和解决实践问题。结合高职高尔夫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尔夫球技术教学活动、高尔夫球童服务活动、高尔夫俱乐部管理活动、高尔夫市场营销与赛事组织策划等活动中的心理学知识和规律,为将来的专业性实践和工作服务。

2.2规范整合课程内容

高尔夫专业的培养目标及高尔夫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心理学在高尔夫专业基础理论和高尔夫应用性研究中的作用,决定了高尔夫要与心理学进行积极的规范化整合来共同解释高尔夫管理、运动实践、高尔夫服务及赛事策划营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加强高尔夫与心理学的研究,丰富、规范高尔夫心理学的课程内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高尔夫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以高尔夫领域的实践体验为切入点,使心理学理论与高尔夫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问题紧密结合,其中要涉及到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高尔夫球童服务、高尔夫运动训练和比赛、高尔夫赛事策划和营销管理等;同时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内容又要与高尔夫基础课程内容一脉相承,具体表现为:第一,参考高尔夫基础课程内容的研究范围确定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第二,可以使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内容紧紧围绕着高尔夫的问题展开。

2.3构建新型教材体系

以课程内容整合为基础的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教材体系建设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材要符合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第二,各学科之间衔接的要紧密;第三,要有利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第四,要具备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结构;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要求。教材建设具体要把握以科研发展为基础,体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及时更新并合理选用教材,丰富教材形式,鼓励教师开发教材、编写优秀讲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手段。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提高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设置革新的关键,这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师资,增强教师专业认知和提升专业素养,加强教师间交流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机会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如继续教育、职后教育、新课程培训等;鼓励高尔夫院校间的师资交流和培训,要求教师要深入高尔夫行业实践领域,到企业兼职、挂职锻炼与学习等。

2.5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一种最好的教学模式或者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应各种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尔夫专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高尔夫的内容的特性、学科性质及教学目标等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一切可以积极因素,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服务。在高尔夫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在讲授的时候,多通过案例法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多通过提问和讨论来促进互动式教学,要积极采用能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如研究性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

篇5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56-02

随着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兴起,高尔夫专业教育也随之发展。目前我国高尔夫专业的教育层次可分为高职院校的专科教育,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文以英国爱姆伍德学院的高尔夫专业和天津商业大学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为例,分析比较中英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差异性,从而为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爱姆伍德学院高尔夫专业和天津商业大学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简介

英国是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地,高尔夫运动已经普及,高尔夫产业也相对成熟,其高尔夫专业教育基本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模式。爱姆伍德学院是英国一所高等教育学院,开设有与高尔夫相关的三个专业方向,即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高尔夫球场管理和高尔夫职业教练。该学院在英国乃至欧洲都是最早开设高尔夫教育的高等教育院校,已经形成了自身一套教育教学模式。天津商业大学高尔夫经营管理系于2009年在国家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高尔夫经营管理方向。当年纳入《天津商业大学按大类招生学生选择专业管理办法》,在2007级各专业学生中招生。从2010年起纳入学校招生计划,按专业方向招生,现拥有四个年级在校生和两届毕业生。

二、英国爱姆伍德学院高尔夫专业教学特点

英国爱姆伍德学院学制为三年,分为NC(National Diploma)、HNC(higher National Certificate)和HND(Higher National Diploma)课程,学生每修完一年的课程就能够获得一张相应的职业证书,并可凭该证书去球场求职,因此该学校在教学中采取的是学术与职业素质培养并重的模式。该校高尔夫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的管理类课程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另一类是专业课程如高尔夫草坪管理、高尔夫运作、高尔夫设施管理等。其专业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1.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该校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讲解高尔夫相关知识时,都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高尔夫草坪管理专业的课中,实践环节基本占到了60%左右,对草种认知主要通过在实验室和球场上的实地考察一边讲解知识一边辨识。在《球场设计》课程中,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到不同的球场进行参观和试打,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各类球场设计风格的特色和优劣势。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该校的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工作环节主要是起到引导作用,将知识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形成自己的创新观点。该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利用该种教学模式需要灵活的管理制度,如教师灵活掌握教学时间和地点,考试方式等。

3.注重过程管理,学生成绩考核多元化。该校非常注重过程管理,教师每节课都会对学生的考勤做记录,及时解决学生旷课问题。此外,该校学生成绩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作业,未达到要求者该门课程视为不通过;第二部分为考试,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对每门课程做出规定。每位学生只有在作业和考试都通过的情况下才能够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

4.网络教学发达。该校建立了系统的教学网络,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络下载课件和资料,并上传作业。此外,教师和学生也多数是通过网络或电子邮件进行课下交流,使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告知老师,老师也能够在工作日内及时回复,做到有效沟通。

5.实践教学场所发达。该学院建设有爱姆伍德高尔夫球场用来作为高尔夫专业实践基地,通过实际参与到球会运作工作中,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同时该球场给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提供免费打球,提高该专业所有学生的打球水平以辅助学生尽快融入到高尔夫业界。该球场同时对外开放,所获利润用于球场的运作。

6.注重高尔夫专业品牌的建设。爱姆伍德学院的高尔夫专业在英国具有很好的口碑,这主要来自于该校在专业建设中一直很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并且该校密切和R&A合作,共同在全球推广高尔夫运动,这也提升了该校在高尔夫业界的声誉。

7.服务到位,给学生提供打印、复印、上网查阅资料等的设施。该学院为学生提供打印、复印、上网的场所和设备,学生可免费打印复印,方便学生的学习。

8.对国际学生注重文化的传播。该校针对国际学生的特点,和当地社团合作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苏格兰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播功能。此外还组织学生进行郊游,了解苏格兰的风土人情。

三、天津商业大学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特点

天津商业大学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是四年制本科教育,学生读完四年才能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证书。学生所学全部课程可分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英语等,专业基础课包括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等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学科课程,专业课包括高尔夫球会管理、高尔夫市场营销与会籍管理、高尔夫赛事管理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的教学模式特点如下。

1.有一定的实践基地。该校高尔夫专业建设了一个高尔夫练习场的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该实践基地进行球技课程的学习和模拟高尔夫练习场的运营,但练习场规模较小,不能为每个同学安排实习的机会,此外,对球场运营方面的实践基地还有待完善。

2.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该校高尔夫专业也在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在练习场实践一定的高尔夫练习场运作工作。此外,学生有一定的机会参观球场,提供重大赛事的志愿者服务,每年组织一场赛事,并且和高尔夫球场达成协议提供学生一定的下场打球机会。

3.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相对被动。由于资源限制和管理制度的限制,该校课程的学习还主要是采取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是主导地位,学生基本还是以听课的方式学习,学习状态相对被动,自主研究工作较少。

4.学生和教师还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没有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该校高尔夫专业的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渠道还基本限于面对面的沟通,虽然也在使用网络,但相对双方没有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从时间和沟通效率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需要建立多种沟通渠道,保持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渠道畅通同时又能够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处理问题。

5.学生成绩考核以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该校学生成绩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期末基本以试卷考试为主,个别的课程可采取论文形式进行考核。平时成绩由课堂练习、平时测验和考勤组成,由于平时成绩占的比重较小,学生对平时成绩不太重视,过程管理相对较弱。

四、对我国高尔夫专业教学的启示

1.高校可与球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争取到各类球会参观。高校可与中国高尔夫协会和各个球会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到球场参观的机会,特别是讲解草坪知识,球场建设知识和球场运营方面的知识时,到球会实地考察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此外还可和球会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了解球会实际运作中的问题和解决之道,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2.开发多样性的实习基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实习场地。高校可开发多样性的实习基地,除了本校的实习基地,如高尔夫练习场之外可以和球场合作,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习基地,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良好表现在高尔夫业界打造高校的高尔夫专业品牌,为学生未来就业打基础。

3.制定灵活的管理机制,授权教师要灵活地把握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高校可授权教师根据自身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除了课上讲解,可以采用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使学生掌握课程知识,考核方式也不一定拘泥于试卷考试,应多采取论文和平时实践评估的方式进行考核,也可借鉴爱姆伍德学院的考核方式,将学生成绩考核模块化,分为考察知识量的期末考试和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平时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每个模块都通过才视为该门学科合格,这样即注重了最后知识量的掌握,也兼顾了学习过程的管理

篇6

高尔夫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体育运动。它推崇绿色、高雅、健康、阳光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在绿色优雅的自然环境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好选择。在我国,高尔夫消费者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每年有60万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游客来华进行高尔夫旅游。且人数正在逐年增加。高尔夫运动如此迅猛的发展使得很多大专院校纷纷开设高尔夫专业。而高尔夫专业英语作为高尔夫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教学效果却不尽如意。据了解,很多学生工作后,在球场接待外宾时,由于英语实用能力的不足而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流畅的交流。直接影响到其工作和晋升。编写一本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高尔夫专业英语教材,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专业英语教师的重视。本文将尝试从当前专业英语教材面临的问题着手,结合高尔夫专业特色及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需求。探讨如何编写出真正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高尔夫专业英语实用教材。

1 当前高尔夫专业英语教材面临的问题

1.1目前可供选择的教学资料相当匮乏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高尔夫专业英语教材、教辅、影像资料少之又少,根本无法满足高尔夫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教材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因为教学资料的匮乏,教师们无法对课本进行更加生动的讲解,而学生们对于单一的教材内容也是昏昏欲睡。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来,教师在讲台上“孤军奋战”,导致整个课堂陷入枯燥无味的尴尬局面。

1.2现有教材以篇章阅读为主,内容缺乏多样性

目前可供选择的高尔夫专业英语教材以篇章阅读为主,尽管教材的内容涵盖面广,能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但是单一的阅读文章还是激发不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教学至今,笔者已经连续教过2007-2009级三届高尔夫专业学生。发现专业英语课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因为是专业课,第一学期的头几次课往往能够吸引大量的学生认真听课,学生对于专业词汇、日常用语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且着手学习和记忆。随着课程的深入,当进入大量的篇章阅读时。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上课的学生也在逐日递减。经过笔者调查,其他教师也有同感。而学生的反映则是专业英语课与他们想象中的专业课相差甚远。他们原本期待可以通过专业英语课学习到更多球场交际口语,真正提高英语实用能力。结果枯燥的篇章阅读让他们感到失望。

1.3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相矛盾

目前很多院校的高尔夫专业英语教师大多为英语专职教师,他们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高尔夫运动却只是略知皮毛,甚至一片空白。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加之专业英语教材的局限,使得教师们往往将专业英语课当做阅读课来上,教学过程中偏重对疑难词句的解释和翻译。无法很好地联系高尔夫专业知识进行生动的讲解。专业英语课几乎等同于大学英语课。

而高尔夫专业的学生大多为体育生,英语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差是他们很难克服的问题。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专业英语课是他们必修的一门专业技巧,上课不认真听课,下课后更没有及时跟进复习,导致英语越来越差,很多学生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形成了高尔夫专业英语课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专业英语课是一门实用性英语课程,它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以期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而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英语教学却因此停滞不前,教学效果不尽如意。编写真正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英语实用教材迫在眉睫。

2 对于如何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高尔夫专业英语教材提出的几点建议

2.1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英语应用能力

根据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规定的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00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的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从专业技能培养方向来看。高尔夫专业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要求掌握良好的球场口语交际能力;熟悉高尔夫专业词汇和日常表达;对高尔夫技巧、赛事和器材等相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能基本读懂高尔夫专业相关资料,基本听懂高尔夫赛事解说;能够完成与高尔夫相关知识的中等程度的英汉互译。

2.2教材内容侧重高尔夫技术,辅之高尔夫礼仪和管理等相关知识

目前,我院已经着手编写适合本院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来看,我院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教练、球童、巡场等直接与客户面对面的的球场工作。这些职位的专业素质要求都与高尔夫技术、规则和礼仪息息相关。因此。应学生之所需,我们将高尔夫专业英语教材的重点放在高尔夫技术上。辅之高尔夫礼仪和管理等相关知识。旨在通过对高尔夫专业英语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球场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流畅地与外宾进行日常交流、情感表达、技术切磋和指导等。

2.3以口语对话为主,听力、阅读和翻译为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老师逼出来的,让他们真正掌握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才能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励学习兴趣。经过笔者的调查了解到:学生想要学到能够运用在球场上的英语口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而不是坐在教室里面培养阅读理解力。因此,我们将以高尔夫技术为主线贯穿整本书,以口语对话的形式将高尔夫技术、礼仪、管理等知识融入进去,重点突出日常表达和球场对话,以期能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脱口而出、应用自如。

对于听力部分,我们将搜集各类高尔夫音像视频,如:各大赛事与年度最佳挥杆视频、国外的高尔夫音像教程等做为听力材料,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阅读部分我们会选用篇幅较短的阅读材料,如:高尔夫趣闻、名人语录、赛事介绍、高尔夫专业小知识等可以激发且持续学生学习兴趣的短篇文章。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又避免了他们看到长篇文章就想睡觉的“危险”。翻译部分的设置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以及提升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

2.4丰富多样的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同样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理解、增添学习乐趣以及培养自信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题设置既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要体现“以人为本”、灵活多样的特点。我们将习题大致分为:情景对话、看图说话、模拟球场、模仿名人、视频听说、选择、翻译、判断、阅读等多种形式。此外我们还将增加球场实训课,将学生带到球场进行真正的情景教学,让高尔夫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学习和巩固知识,让他们从玩中学,在学中玩,零距离体验学习高尔夫英语的乐趣。

3 结语

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高尔夫专业英语教材,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以期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是每一位老师不变的信念。我们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身。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学生一起去创造一片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尔夫 训练

从高尔夫竞技水平来看,中国和美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世界排名前10的男子职业选手中,美国选手占据了4人,而前100名中,中国选手没有一人,世界排名前10的女子选手中,美国选手有3人,而前100名中,中国选手只有冯珊珊一人。导致了中美高尔夫竞技水平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尔夫发展历程的不同、经济条件和科技发达程度的差距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高尔夫训练方面的差异。

一、中美高尔夫运动训练的差异

(一)训练理念方面的差异

在高尔夫训练过程中,中国高尔夫教练通常选择:就技术论技术,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技术环节,认为只要技术练到家就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而美国的教练更注重身体、技术以及心理素质的结合,把身体素质练习和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摆到和技术训练同等的高度。美国的优秀教练员非常注重运动员个体的差异,善于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习惯为其设计个性化的挥杆技术,这就是我们看到很多顶尖级的选手虽然挥杆技术差别较大,但却都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二)训练团队的差异

中国的高尔夫运动员早训练中,往往只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人,那就是教练。中国教练通常包办了运动员所有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不仅要管技术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负责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甚至球具的选择。在美国的职业高尔夫训练中,往往是由一个分工合作的团队来服务于运动员的训练。这个团队包括专门的技术教练、体能教练、物理治疗师、心理教练、营养师、球具工程师等专业人员,这样一个庞大的运动训练保障系统合理的分工配合服务于运动员训练的各个环节。

(三)科学技术保障的差异

科学技术保障是进行科学训练的必要条件,借助合理的科技手段不仅能够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效率,还能够对训练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价,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在美国,高尔夫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很高,具体表现在高科技影像分析技术的运用和先进的运动科学学科指导。在高尔夫训练中,美国教练会运用生理、生化、心理、数学、物理等学科的专业理论结合运动训练实践需要,从多维的角度指导运动员的科学训练。而中国的教练则不善于结合其他专业的知识来指导训练,常常依靠主观的经验来指导运动员,许多问题不能把握住其核心规律。

二、提高中国高尔夫运动训练水平的路径

针对中美高尔夫运动运动训练方面的差异和差距,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培养正确的训练理念,对运动员进行多元系统的训练

高尔夫运动是技能主导类项目,但是同时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在高尔夫训练中不能“就技术论技术”,而应当综合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各项竞技要素。体能是高尔夫运动员技能发挥的基础,在高尔夫运动中需要运动员具备足够的爆发力来保证击球的距离,以及良好的柔韧来完成大幅度的上杆和击球之后的缓冲,还需要优秀的本体感觉来减少失误,在体能训练中应注重这几方面的提高。稳定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发挥自己训练水平的保障,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的发挥。

(二)建立完整的训练团队,构筑完善的训练体系

现代运动训练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师父带徒弟模式了,一个师父已经不能满足训练的需要,这在现代高尔夫训练中表现得特别充分。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需要具备的条件越来越多,完美的技术、稳定的心理素质、优异的体能、健康的身体、适合自己的球具等。显然,这不是一个教练可以做到的,至少,一个教练不可能同时做好以上所有的工作,那么这就需要构建一个训练团队。优秀高尔夫选手通常会给自己配备技术教练、体能教练、物理治疗师、心理教练、营养师、球具工程师等,当然这会花费不小的费用,可是如果想要获得足够的竞争力这些都是必要的。高尔夫运动员的训练体系应包含完备的技术训练体系,体能训练体系、战术体系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体系。

(三)结合相关学科,完善科学保障

单纯的训练科学在指导现代竞技运动中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从其他相关科学汲取养分来指导多元的现代竞技体育势在必行。现代竞技高尔夫运动,是由多个因素共同构建的一个系统,它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训练。近年来发明的立体影像分析技术、生物力学中的三维测力技术、以及人体科学的神经肌肉研究成果等都被运用到高尔夫训练之中,使这项运动的训练更加科学高效。现代高尔夫,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比拼。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应从综合应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合理高效地进行高尔夫训练。

三、结语

竞技高尔夫已经重回奥运大家庭,中国为备战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高尔夫项目,现已经成立了高尔夫国家集训队。但是,从入选高尔夫国家队的选手的竞技水平来看,争夺这两枚奥运金牌的难度是很大的,希望我们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把握住当代竞技高尔夫的运动训练体系,达到科学高效的备战效果,祝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8

课程体系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体系特指课程结构,是各类课程之间的组织和配合。狭义的课程体系是指所设全部课程互相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1];广义的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

随着中国高尔夫运动产业化的发展,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高尔夫本科教育的发展在中国已初具规模,但国内一些院校高尔夫专业课程门类严重不足,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学生真正想学的、要学的、知识性和应用性并举的、于今后工作必不可缺的课程门类不多,用人单位也感到他们的知识不专、不精、不纯[2],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看,现阶段的高尔夫专业课程满足的是高尔夫球会基层专业人员,对高尔夫运作的课程还停留在较底的层次上面,并没更进一步深入。课程设置与球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设计深度不够,含金量太少,培养目标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课程在高尔夫球场并不适用,许多理论课程的设置与球场运作管理的联系不大[3]。

二、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

(一)国内高校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工商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是中国唯一所专门性高尔夫学院,该校工商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从事高尔夫运动管理和高尔夫产业相关领域所必备的管理、经济、体育、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高尔夫球会各类岗位管理、组织各类高尔夫球赛事活动,以及从事高尔夫产品开发和营销所具备的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成为思想品德好、社会责任感强、职业道德优良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优良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其课程结构主要包括综合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综合选修课三个部分,该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须取得156学分方可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其中综合必修课47个学分,专业必修课54个学分,综合选修课36个学分,课程类学分一共为137个,实践类学分为19:在综合选修课中,理工科类课程至少为6学分,本专业选修课至少为18学分,总共不低于36学分;在专业实践环节中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假期见闻(含假期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共19学分。

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社会体育(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熟练掌握高尔夫球运动技术和高尔夫行业及相关酒店业、旅游业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能担任教练员、职业球童、球会管理、高尔夫大赛管理,又能胜任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草坪建植与护养,以及高尔夫市场营销与策划等工作的专家。规定学分为171,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其课程结构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类型。

3.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高尔夫草坪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北京林大利用该校草业科学是博士点学科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草坪管理专业与先进教学设备的两校特长于2003年开始进行草坪管理专业的联合办学,为中国培养优秀的草坪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中国对该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其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高尔夫球场、运动场等部门草坪生产与贸易、教学与科研、草坪建植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本专业学制四年,学习时间一般为五年,分为三个阶段:英语预科阶段,时间为一年;基础课程阶段,共60学分,时间为两年;专业课程阶段,共60学分,时间为二年。该专业课程结构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四部分组成,其中基础课程科目数量为11,所占整个课程数量的百分比为14%,学分为41;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科目数量都为14,所占整个课程数量的百分比为18%,学分要求分别为35和16;而选修课程科目数量和比例相当大,分别为38%和50%,学分为29。

(二)本科院校高尔夫专业培养方向

中国逐渐开办了高尔夫专业的院校,以体育类目录设置的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运动训练和休闲体育系下设的高尔夫专业;以管理类目录设置的有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以农林类目录设置的有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都相继把高尔夫球场草坪建造与维护纳入了其专业课程。下面是中国高尔夫本科院校专业学科的归属状况。

综上,总结出国内高尔夫专业的归属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第一,通过文化教育大类的体育类,将其附设在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等专业;第二,通过旅游大类的旅游管理,将其附设在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第三,通过财经大类的工商管理类,将其附设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四,通过农林牧渔大类的草业科学类,将其附设在草业科学专业。

三、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创新构想

(一)培养目标的新思路

新的课程体系的创建主要包含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三大部分。高尔夫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中高级高尔夫专门人才的基本依据,那么,我们在调整中国高尔夫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前,首先要确定高尔夫学科的归属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中国普通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已经不太适应社会职业的需求,鉴于高尔夫运动的特殊性和中国未来高尔夫行业发展态势,高尔夫应该单独成为一个新学科专业,而不是某个学科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按照中国目前高尔夫专业(方向)的主要学科归属,即管理学、教育学和农学三大类的基础上,在其二级学科中分别设立高尔夫管理、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和高尔夫草坪管理三个专业。目前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的学术研究、俱乐部管理、协会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资源规划与开发等各类企事业及行政管理部门培养通才。但是,由于学生在学期间的学时是一定的,因此,这种培养目标造成的结果如前文分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各院校希望的“厚基础、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是“厚基础、多能不专”的所谓“通才”,并不能切实满足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是综合考虑行业人才需要的结果。从中国目前的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人才的需要主要集中在高尔夫教育与科研人才、高尔夫企业实践与管理人才两大类,而后者的需求量又明显大于前者。而对于高尔夫企业而言,无论哪一个具体的职位所需要的人才都不是“通才”而是具备一定知识广度的“专才”。因此,中国高尔夫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应该调整为:为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中的各类岗位培养具备较好知识广度的中高级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结构的创新设想

在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调整的同时,课程的设置结构也应相应做出调整。因此,根据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内容要素的构建模式和设计理论,其调整的内容应主要包括课程比例、课程时序和课程结构的调整。其中,课程比例的调整又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基础课学时,增加专业课特别是专业方向课学时,同时,设定专业选修课课程相关性系数,引导学生选修特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提高课程体系的专业深度,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二是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课学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方向技能水平,满足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需要,同时,利用实践课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设个人职业发展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并以此激发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兴趣与意愿。课程时序的调整主要在于理论课、实践课和社会实践的设置时序。从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来看,鉴于中国大学生普遍不具备个体经验,课程设置的时序应为:实践课―专业基础理论课―社会实践―专业战略理论课。这样才能使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个体先前经验相适切,符合学习的经验。课程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把原来的“三层楼”阶梯模式调整为“四模块”平台模式,即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调整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

四、优化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对策及主要原则

(一)遵循系统性与适应性

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优化。其一,影响课程体系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受到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教育观念、国家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在优化课程体系过程中只有系统考虑校内外因素对课程体系优化的影响,才可能不致于顾此失彼;其二,课程体系优化不仅涉及到系统中某一类课程要素本身的优化,还需要处理好课程门类间的关系及课程系统与学校内部其他系统和社会大系统的关系。课程体系的优化既要保证学生能扎实学好起长效作用的基础知识,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技能培养的关系,又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理论性、系统性、长效性,加强课程体系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各门类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及相互间的关联性,提高整体效益。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要贯彻系统性原则应把握好三个层次的协调,一是课程内部各章节内容间的协调,二是课程与课程间的协调,包括课程安排的顺序,学时分配及内容选择,三是课程体系综合功能的协调,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子的作用。只有确保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高等学校应着眼社会发展、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对人才市场的预测与研究,全面了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人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指导,以实现本科教育培养基础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紧跟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学科知识的纵横网络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综合性与时代性,增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衔接性与各学科知识、技能、过程的渗透性,既重知识逻辑结构又重知识发展的历史过程,既重知识纵向更新又重知识之间的融合和应用,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使学生形成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强调可行性与个性化

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课程体系能满足其特定的教育制度的要求及资源的程度。这主要指:一是该课程及教学方法是否适于学生的能力和已有经验。二是适应课程体系中各门具体课程内容不同的特点以及各学生个体有所区别的实际情况,应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三是所提供的课程应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以及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需要,并应含有迄今为止的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特定的课程应能够及时修订。由于中国课程体系的逻辑严密关联性强,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理论掌握的比较系统,未来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学习比较容易实现。但是,由于在学生毕业后在行业企业普遍面临实习期,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高,而对理论知识要求低,课程缺乏实践训练的问题暴露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中,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并且,多数课程过于关注经典理论,知识更新不及时。四是现任教师能否实施该课程。本科课程体系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学校办学实际,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二是反映专业发展特点与优势;三是突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机构,由于各自的性质与培养任务不同,既不可能所有学校、所有专业都按一个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按相同的模式来组合人文、自然及社会课程,也不可能一所学校满足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只能从各自不同的经历、传统、现实、优势与特色出发,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学生发展的现实,利用所处的地域及行业关系进行最佳选择,确定不同的培养规格要求,从而构建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突出高尔夫专业特色

篇9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9-0010-04

一、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休闲体育产业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完善自我为目的所提供的体育服务性行业”[1],目前以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主体的休闲体育产业链条已经从单一服务社会娱乐健身需要的传统产业发展成为庞大的新兴产业体系。与此同时,由于传统产业经济长期发展所带来的主客观弊端,休闲体育产业也面临一系列发展的瓶颈问题。

首先,休闲体育产业区域分布与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造成省域和地域间休闲体育产业的分布与发展整体结构不平衡。此外,地缘因素、历史因素以及地方价值观念的差异等也是影响和加强这种不平衡性的客观条件[2]。

其次,休闲体育相关产业人才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产业用工短缺。由于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和链条体系相对庞大和密集,所需人才更显数量上的集中和知识结构上的全面。在国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的情况下,东部和南部沿海省份长期以来在用工方面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在逐步弱化和消失,一些休闲体育产业集团和企业用人荒的现实问题日益凸显。二是现有人才的技能水平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要求有差距。以体育行业职业的特征分析和社会需求调查为依据,对15个省份(城市)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体育行业的职业开发体系中8个“急需职业”为:理疗康复师、体育俱乐部经理人、体育赛事营销师、体育导游、青少年健康指导师、体育装备安全检测员、青少年业余训练教练员和高尔夫球童[3]。以此8个急需职业为典型代表的休闲体育产业高端人才培养问题,主要集中在实践能力与用人市场需求的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按照产业化的市场运作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实践,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存在短板。

二、观澜湖休闲体育产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作为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成立于1992年,历经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高尔夫为核心,集健身中心、酒店、温泉SPA、国际会展、影视和度假物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休闲体育产业群。伴随集团产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观澜湖休闲体育产业群发展同样面临日益突出的用工难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人才需求数量相对巨大;二是员工素质、技能与岗位要求不符;三是对从业人员的形象要求较高,女性员工数量偏多。鉴于社会招聘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现状,观澜湖自2010年开始以订单班培养为起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路径。

(一)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校企合作原则

学校主动原则。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以学校为主动一方,以中高等职业学校为合作重点,以培养服务于企业的职业人才为直接目的。

校企双赢原则。校企之间的合作,是以企业和学校双赢为基础,实现校企、学生、学生家庭以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多赢。

循序渐进原则。校企之间通过密切的信息沟通和感情交流,对于合作的步骤与细节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按照既定程序积极参与学校专业招生和教学过程,并为学生顶岗实践和就业提供优先条件。

因地制宜原则。在选取合作学校的问题上,企业首先考虑学校所在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与产业结构特点,当地社会及家庭的人文价值观也被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培养人才原则。企业投入人力、物力与精力开展校企合作,最直接和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大批人才。选取的合作对象(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培养出企业适用的合格人才。企业在合作态度上是积极而有利益驱动的,提高企业具体操作人员综合培训与管理的能力,明确合作的深远意义而非将学生简单地视为廉价的劳动力。

(二)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校企合作基础条件

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选取的合作对象以中高职院校为主,先决条件是合作学校必须具备强烈的改革意识、创新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有体现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办学思想、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实用的教学方法。合作学校还应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在地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合作学校所在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也是决定合作对象的重要条件。

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特别是产业群人才培养,对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作用,同时能提高地方职业教育水平,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鼓励与积极扶持能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提供有利环境。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多渠道积极宣传和引导,在招生、管理和就业等方面给予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将极大增强企业的合作意识与投入。

校企合作应该建立校企互动机制,明确校企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注重高效率的沟通及协商,建立必要的组织,根据合作项目开展经常性的活动且具备良好的执行力。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前瞻性地实现集团多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牵头与多部门联合,为校企合作流程的规范性提供保障,见图1、图2。

(三)观澜湖休闲体育产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我国高尔夫休闲产业的领航者,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在确立国际化高端休闲产业品牌建设规划前提下,以满足自身集团体育休闲产业群旺盛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以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为人才培养主要来源,立足深圳、东莞、海口、云南等中国南部区域,有选择地与中国北方青岛、吉林等地区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展开合作,通过自主办学、工学交替、实习生项目、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实现跨区域人才联动培养。以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为纽带链接相关职业院校和相关专业,校企构建以群为单元基础,探索产业群、岗位群对应的多层次学历交叉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跨区域和地区的专业群共同发展以及产业群人才的共同培养,见图3。

三、校企合作培养产业群人才存在的问题反思

(一)校企双方合作的思想不够成熟

作为追求经济效益和注重投入产出比的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看重的是直接参与实习项目或顶岗实践的学生数量,而忽视在合作过程中自身应该承担或部分承担的育人义务,将教学责任全部推到学校。片面追求实习人数也会造成企业接收的实习生学习专业与实习岗位不对口,再加之企业在实习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及指引,学生的实习或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脱离了预期目标。

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成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为寻求经济效益或办学声誉的功利心过强,在合作中过多追求学术成果而忽视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固式与企业的初衷大相径庭,直接造成合作难以深入甚至导致合作的夭折。

(二)企业与学校在学生实习时间安排问题上不合拍

出于业务项目运作的客观情况,企业通常希望学生的实习或顶岗实践安排相对统一和集中,特别是业务繁忙时期,往往会出现用工荒。鉴于此,企业通常安排学生在寒暑假、节假日或集中“强制性”实习。通过表1的安排方案不难发现,学校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或顶岗实践活动需要通盘考虑教学计划,往往与企业存在差异。

(三)校企双方在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分工不明确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从校园到企业环境转换的同时,面临由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尤其是跨地区进行实习的学生,不仅远离熟悉的院校环境,在全新的企业环境下,也要面临诸如气候、水土和人文环境的不适,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心理的曲折波动。学校方面由于地理距离,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和情绪波动很难及时发现和有效疏导,而企业实习指导人员(主管)更多的关注学生顶岗实习的外在表象和行为,他们与实习生之间的距离感或者言语沟通上的不当可能导致彼此冲突和对立,进而严重影响实习效果。为此,企业和院校应该加强沟通协作,明确实习过程中的责权,以更加细致和人性化的指导,降低企业在项目化教学和实习生项目中的用人风险,提高校企合作的契合度和信任度。

本文研究的休闲体育产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国家产业结构由块状向集群演进的经济大背景下,受驱于集团企业旺盛的人才需求利益,观澜高尔夫球会对校企深度合作的有益探索。这种尝试是校企之间出于自身不同需求自发生成的,但在客观上实现了教育和企业资源在空间以及不同区域间的流通和共享。虽然这种模式在形式和细节上还不够完善,却不失为企业在面临用工难、用工荒问题时表现出的一种主动应对行为,更为我国产业人才集群培养和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沈煜.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基于长株潭一体化背景下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0(14):144-145.

[2]梁强.面向体育强国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673- 674.

[3]唐芒果,等.我国体育行业新职业社会需求和职业开发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7-8.

[4]张晓琼.我国高尔夫综合休闲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5]周华庭,等.高职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6):63-67.

Practic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of Leisure Sport Industry Group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s

——The Case of Mission Hills Golf Club

ZHANG Shao, WANG Dong

篇10

A taxonomic study on the tourist resort based on the angle of public facilities

ZHU Song

(APCE Design Co., Ltd.,海口 570125China)

【Abstract】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ype of resorts and currently use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summary of classification applicable to public facilities. Horizontally divide the tourist resort for the hotel lived and integrated resort, the type three categories, and define the strict classification of measurements. Portrait resort is divided into large, medium, small three types, and to draw detailed quantitative criteria,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From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wo-pronged and is divided into 9 different types of resort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our resort standards and construc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Key words】Tourist resort;Public facilities;Taxonomic criteria

中图分类号:F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念界定

通过我国近年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目前旅游度假区的相关定义为参考,本论文认为其定义应当适用于我国已修建的度假区和未来度假区的发展规划,并符合各类型旅游度假区的特点。

因此,通过对旅游度假区现有概念的梳理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本研究认为旅游度假区的关键词在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对独立完整的功能、高质量的设施及高水平的服务。基于此,本文将旅游度假区定义为:

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向旅游者提康体、休闲、娱乐、运动等设施的旅游地。

根据该定义,本研究范围仅限于旅游度假区,不包括风景名胜区、观光景区。

2度假区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度假区发展迅速,度假区类型也在不断发展,当前度假区分类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旅游度假区的多样发展,而度假区公共设施的配套相关标准规范缺乏针对性的内容,无法区别指导不同类型度假区的建设。因此,规范和有效指导目前快速发展的旅游度假区建设,有必要对度假区的分类和公共设施配套进行专项研究,这对整理当前度假区和指导未来度假区的发展,保障旅游度假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是旅游度假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研究的一部分。

3度假区分类

3.1度假区常规分类方法

目前通常采用的度假区分类方法有四种:(1)根据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及档次分类;(2)根据资源类型分类:(3)根据接待设施的类型分类。一般来说度假区不会以某一种形式单独存在,但为了讨论的方便,本文把它们作为4种独立的情况分别加以叙述[1]。

(1)根据度假区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及档次可分为:

①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一般是指必须达到一定标准要求,并经过国家相关专业部门评估认证通过的旅游度假区。由省级部门申报,国家级部门组织评估审核。

② 省级旅游度假区

一般是指达到一定标准要求,并由省级部门审核确认的旅游度假区。

(2)根据度假区资源类型可分为

① 海湾度假区海湾度假区呈现出非常多样化的特征,其自然景观也因度假区面海的特点和度假区所提供的娱乐内容而不同,比如度假区所占用海滩的岸线长度、海水的品质、沙滩沙质的好坏、视野的通畅与否、天气状况及所能提供的相关运动等。简单来说,就是海洋与陆地分界面直接影响度假区多样化的程度,它可以是一个海湾形成的内陆水道或海湾独立的岛屿半岛等[2]。

② 滨湖(河)度假区滨湖(河)度假区与海湾度假区一样,也是依托水资源而建,不同之处,在于提供的娱乐活动更注重与水的密切结合,如垂钓、划船等。另外,滨湖(河)度假区对比海湾度假区就河滩及视觉景观对人的影响注意较少。滨湖(河)度假区通常作为第二寓所社区来建设,选址大多在距大都市3~4小时汽车路程的近郊区域(无需乘飞机抵达),属于非名胜度假区。因此,其建设标准和规模也都相对较低。

③ 山地度假区当前,山地的自然风光资源正越来越多的被度假区所充分利用。为了吸引游客,度假区往往开辟出四季旅游新景点,并不断地挖掘新的旅游项目,使旅游项目多祥化。实际上,山中矿泉是目前许多山地度假区所“宠爱”的,保健休闲成为新的主题,依靠周围山林环境和山中的温泉来吸引游客,游客则能够在度假区疗养和治病。

④ 高尔夫度假区高尔夫度假区现展起来的重要的类型,此类度假区主要依赖高尔夫运动来吸引客户。在过去十多年中,高尔夫运动发展迅速,其需求量也大量增加,相应的高尔夫度假区也在稳步增长。高尔夫作为度假区中核心娱乐项目,其运动本身具有的魅力也是度假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对比前三种度假区,高尔夫度假区所具有的改造性使得其并不完全依托自然资源,我们也可以看到,能够开发新的度假项目的滨水用地或矿泉资源是越来越难找到了。因此,高尔夫度假区成为主要的开发形式。

⑤ 其他类型的度假区包括以娱乐和文化为定位的度假区、以积极的娱乐和健身为定位的度假区和纯娱乐度假区等。

(3)根据度假接待设施类型可分为

从房地产行业的角度看,度假区往往根据其类型、所提供的居住条件和占地面积来进行分类。以开发商的角度看,寓所类型和占地面积是最关键的两个因素。首先,旅馆和住宅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次,项目的开发建设花费了开发商的大部分资源;再次,建筑物往往是决定度假区整体特征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这种观点,度假区中最常见的住宅或旅馆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3]:

① 度假旅馆型度假区传统旅馆与度假旅馆的区别在于其典型的布置仅仅是个健身房或一个小游泳池,只能安排简易的户外活动。而度假旅馆在室内就安排很多娱乐项目,包括大型游泳池、水上运动馆、室内网球馆、风景庭院和花园以及高尔夫球场等其他的活动场馆。

② 分时制和假日产权度假村分时制和假日产权度假村一般安排大量的娱乐设施,如游泳池、网球场或高尔夫球场(这一点上与度假旅馆类似)。它与度假公寓的相别之处主要体现在度假村往往含有多个房间——主要有卧室、起居室、厨房等等——因此通常比旅馆客房要大。

③ 第二寓所型度假区第二寓所是度假区项目开发的一种特殊形式,第二寓所型度假区基本上不包括度假旅馆,而是直接由第二寓所组成。具体定义,第二寓所是指由家庭或个人所拥有的某一个寓所,该家庭或个人同时拥有或租另一套寓所作为主要居住地。因此,第二寓所也可以是第三或第四寓所,名称中的“第二”是指家庭或个人可以拥有的众多住所中的一个。

④ 多功能度假区多功能度假区是度假区种类中的一个特殊的形式,它结合了前面三种度假区的所有形式。多功能度假区往往依托优质的度假资源,并拥有大量的娱乐设施。

3.2分类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旅游度假区的分类应该具有系统性的原则,即具有梳理所有度假区的功能,能明确的区别不同类型的度假区,特别是在度假区公共设施配套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

(2)针对性原则

本度假区的分类,应该针对度假区公共设施的配套,并以此作为度假区分类的重要标准,能准确的区分不同类型度假区在公共设施配套上的差异。

(3)特色性原则

针对度假区公共设施配套的特点进行度假区的划分,其目的是为了使度假区的分类更加贴合规划的相关要求,便于政府部门更加科学的实施和管理。

(4)严肃性原则

严肃性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分类方法的严肃性,能明确而简单的所有旅游将度假区进行分类;二是划分结果的严肃性,本论文是度假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研究的一部分,分类应该直接指导公共设施配套的标准制定。

(5)操作性原则

度假区分类必须简单便于操作,不宜分类太过复杂,受众包括专业和非专业人员。

3.3度假区综合分类

(1)横向分类

本研究结合度假区发展实际情况,并根据以上分类方式的分析,针对度假区公共设施研究的便利性,将度假区公共设施划分为三类:

① 酒店型度假区:指以酒店接待、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度假区,其设施安排、资源利用都围绕酒店的设置而展开。此类度假区一般以酒店为品牌,突出酒店的主导形象。酒店型度假区的特点是接待人口和服务配套人口比例都较高。

② 旅居型度假区:指以第二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度假区,此类度假区以旅居型房地产为主,在上世纪下半页,此类型度假区在美国占有很大比例,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第二住所的购置,加上旅游业的繁荣,旅游型度假区近年来发展迅速。

③ 综合型度假区:指兼具酒店功能和第二居所功能的度假区。此类型度假区大都属于大型度假区,由于其资源的丰富度和开发模式的多样化,其公共设施配套相对更为全面,属于混合式综合度假区。

(2)纵向分类

另外,度假区的规模不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标准会有所差异。为了更加细致、准确的研究海南度假区公共设施的制定标准,我们建议根据人口规模将度假区划分为:

① 大型度假区

② 中型度假区

③ 小型度假区

(3)分类的标准

从规划的角度、以量化的方法来区分度假区的类型是本文的亮点。横向上采取接待型设施所占用地的比例来区分度假区的类型。纵向上采取度假区规划的人口规模来作为度假区划分的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将这两种分类结合起来进行度假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管控,具体形成大型酒店型度假区、中型酒店型度假区、小型酒店型度假区、大型旅居型度假区、中型旅居型度假区、小型旅居型度假区、大型综合型度假区、中型综合型度假区、小型综合型度假区九个类别。度假区分类详见表3-1。

表3.1 度假区分类标准

Table 3-1 Taxonomic criteria of holiday resort

4结论

旅游度假区的分类关切到旅游度假区发展的速度与方向,站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系统划分旅游度假区,对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和规范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公共设施的角度提出了旅游度假区划分的方法,实属抛砖引玉,寄希望更多学者关注此方面的内容,使分类更完善、更准确。本文提出以下结论。

(1)便于研究的方便,本文将旅游度假区定义为: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向旅游者提康体、休闲、娱乐、运动等设施的旅游地。

(2)当前旅游度假区的分类已无法适应新发展的需求,致使在实践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管理存在颇多缺陷,政府部门无法准确监控,特别是度假区用地和公共设施配套方面。

(3)本文将旅游度假区横向上划分为了酒店型、旅居型和综合型度假区三类,并按照接待设施的用地比例划分不同的类型。在纵向上将旅游度假区划分为了大、中、小三类,并按照规划的人口规模来划分旅游度假区的类型。

参考文献:

篇11

一、 研究的背景依据和基本思路

课题组采用纵向调查与横向比较相结合,查阅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常规调查方法与现代化检索工具相结合,典型调查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2003年以来,课题组先后到大连、威海、青岛等高校实地考察调研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现状;到山东省沿海地区调查各外贸企业及韩资企业对职业技术型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韩语人才的需求状况;查阅了全国各高等院校的网站,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等工具,检索了500多个政府和单位的网站,查阅了近万条信息。利用图书馆、参加会议,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韩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两国合作前景;山东省在韩资企业的投资中所占的位置;全国高校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招生、就业等情况。获得的调研结论如下:

(一)   韩资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后,随着两国间贸易往来日益增加,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增加了3.6倍。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韩国对华投资额达44.89亿美元。2004年1-10月,韩国对华实际投资额高达56.67亿美元,其投资金额首次超过日本,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在华投资第一大国。2005年韩国对华投资已经超过了260亿美元,有3万多韩国企业在中国活动。2006年中韩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目前,韩国已成为中国第5大贸易伙伴,第4大出口对象和第3大进口来源。2005年5月,韩商工会议所在首尔宣布,将对在中国投资的韩资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它们在中国发展。一大批韩国著名大企业集团,如现代、三星、lg、双龙等纷纷在华投资经营。其中lg电子、三星、北京现代、韩泰轮胎、易买得超市、蒲项制铁、锦湖韩亚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已深入人心。两国经济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二)   山东省的地理优势成为韩资企业的投资热点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作为中国沿海经济、文化大省的山东的威海、烟台、青岛距离韩国最近,也是感受韩流最近的地方。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集中于中国的东北和渤海湾一带。山东是韩国企业家投资中国内地最多的省份。从2000年开始,韩国资本对山东半岛各城市的渗透力悄然增强。2001年、2002年,韩资的数额迅猛增大,其增幅远远大于欧美地区的投资。2002年底,韩国已成为山东第一投资国,仅青岛一个市累计利用韩资就占了韩国在华投资的1/4。2006年在山东注册的韩资企业已达8586家,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24.2%。2005年韩国与山东的贸易额达96.4亿美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贸易伙伴。截至2005年底,韩国在山东的投资达102亿美元。大约有7万韩国人长期在山东生活工作。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些韩资大企业陆续登陆威海。威海是中国距韩国最近的城市,威海眼下每天都有通往汉城的航班,空中飞行时间只需要42分钟。此外,威海港与韩国的仁川港每天都有互发的客、货轮航班。这无疑让韩国人感到了便利。如今,韩国人已成为威海的投资巨头。目前,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韩资项目就有194个,许多项目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仅三星电子一家企业,就带起了从配件到整机相关配套的26家企业.截至2005年5月底,在威海投资的韩国企业已有3071家,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60%。实际利用外资31.9亿美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的62%。2005年头5个月,就有297家韩资企业成为威海新的投资者。在这5个月间,他们实际投资3.8亿美元,已占到了威海市外商投资总额的73.1%。

(三)   全国高校韩语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韩语人才的需求

由于韩语人才需求量大,因此不少高校开始增设韩语专业。我国韩语专业发展速度较快,几乎所有的综合类本科院校及外国语学院都增开了韩语专业,甚至增加了韩语硕士点。但是还仍然不能满足市场对韩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不能满足职业技术型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韩语人才的需求。

很多培训学院及中等职业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积极开办韩语培训班。但是这些培训班及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毕竟有限,也不能与商务、旅游等专业紧密结合,考核的方法手段也不够完备。

(四)   韩语人才需求激增,山东省对韩语人才的需求更是极其迫切

(1)韩语人才需求迅速增加。

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后,随着两国间贸易往来日益增加,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增加了3.6倍。近几年来,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wto的加入,对中国的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与韩国的贸易的交往逐年增加,急需大批的外贸韩语专门人才。

随着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社会对既熟练掌握韩语,又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韩语专业学生能在中韩合资、独资企业和其它服务性机构胜任与韩语相关的外事工作。

(2)我省对韩语人才的特殊需求。

山东半岛是我国大陆海岸线离韩国最近的地方。山东也是韩国企业家投资中国内地最多的省份。近几年,韩国企业以休闲服务、、加工贸易方式向我省沿海地区转移投资已形成一种发展趋势。从2002年开始,韩国已成为山东第一投资国,山东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我省对韩语人才需求尤为迫切。但是,我省各高校对韩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全国仍处于较为滞后的地位,因此在我省对韩语专业人才,尤其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是刻不容缓。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2005年9月由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申报开设应用韩语专业进行了论证,并通过了申请。根据论证意见和建议,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内容

1.对山东省韩语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在调查韩语专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韩语语言学科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进行实质性融合,创建山东省第一个订单式培养的应用韩语新专业;

3. 按照“零基础入校,学语言知识,重专业技能,走校企合作之路,高质量就业”的思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实质性改革,建立应用韩语专业独特的2+1人才培养新模式;

4. 制定和完善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践中检验。   

(二)研究目标

在普通的应用韩语专业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创办新的专业方向,对韩语语言学科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进行实质性融合,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确定新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建立省内第一个应用韩语专业独特的2+1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性韩语初中级人才。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韩语语言学科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进实质性融合问题;

2.2+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

3.建立和优化新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配套的管理措施)的问题。

三、主要研究成果

(一)   率先创办了山东省第一个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高专应用韩语专业;

2007年,在有关领导的帮助下,外国语学院在与威海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实习协议书之后,着手在2006级应用韩语专业中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编制了2006级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经过外国语学院动员,组织报名,资格审查,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领导3轮面试之后,共有45名同学进入了2006级应用韩语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班。2006级应用韩语专业重新组合班级,把该45名同学编为应用韩语三班,于2008年6月进入实习单位开始为期2个月的岗前培训,学生的实习岗位大部分为高尔夫球童,部分为前台接待和商场销售。培训内容为:韩语口语、礼貌礼仪、和高尔夫专业知识三部分,按学生成绩评定学生的三个等级,90分以上为a级,80-89分为b级,80分以下为c级,学生的出场费按自己的等级支付,a级球童服务每场70元,b级球童服务每场60元,c级球童服务每场50元。除因个别原因有6名同学之外,共有39名同学单独与企业于2008年8月11日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合同书。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所有待遇都和正式员工一样,学生毕业后随时可以转为正式员工。

(二)   创建了完善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赢的学生实习管理模式;

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调研,外国语学院领导和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领导的周密磋商,创造性地制订了完善的学校、企业、学生互赢的学生实习管理模式。

1.外国语学院制定了保证学生实习连续性的实习保证书,由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签字。

2.外国语学院和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都指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外国语学院实习指导教师每2个月到威海看望1次实习生。

3.外国语学院组织教师编写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把实习规定落实到每一个实习生,要求学生坚持写实习日志,按规定上交实习报告。

4.外国语学院、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实习学生签订三方实习协议书。

5.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在学生宿舍区专门开辟一间教室供学生上课、自修使用。

6.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专门聘请韩国空姐讲授礼仪和化妆课程。

7.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使用韩国员工教授韩语口语和服务技巧课程。

8.对于培训结束后离开公司的3名同学和实习开始后离开实习岗位的3名同学,外国语学院组织各方面的讨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终为强化实习纪律,保证实习的延续性和顺利进行,对第一批离开公司的同学警告处分,对第二批离开实习岗位的同学记过处分。

9.企业和学生于2008年8月11日单独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合同书。

10. 经过外国语学院、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学生代表的多次磋商,公司决定每月支付学生实习补助金基本补贴800元,其余为学生出场服务费,每场50元、60元、70元不等。学生的最低实习补助金为1100元,上不封顶。

11.从2008年11月开始,学生可以驾驶电瓶车进行1对2服务,大大节省了实习生的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入。

(三)   全面实践检验了应用韩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出一条在三年内既学习韩语语言知识,又掌握高素质专业技能,还能高质量就业的创新人才的路子。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7年创新编制了2006级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强调韩语会话和听力的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韩语语言交际能力,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在真实的韩语语言环境中提高学生的会话和听力水平,力争在2年的时间内让学生能用韩语流利地进行交流。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全部实行学分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做到了三个有机结合,即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机结合,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第三学年学生在威海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实习,在继续学习韩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礼貌礼仪知识和高尔夫专业知识,学生在实习岗位上每2个月进行一次定级考试,考试内容有韩语口语、礼貌礼仪、和高尔夫专业知识三部分,按学生成绩评定学生的三个等级,90分以上为a级,80-89分为b级,80分以下为c级,学生的出场费按自己的等级支付,a级球童服务每场70元,b级球童服务每场60元,c级球童服务每场50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韩语会话,服务技能,和高尔夫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另外,由于来俱乐部打球的客人大部分都是韩国人,学生在进行专业服务的同时,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锻炼自己的韩语口语,提高韩语会话能力。

学生在公司接受3个月培训合格之后,就于2008年8月11日与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合同书。实习期间的所有待遇都和正式员工一样,学生毕业后随时可以转为正式员工,提高了应用韩语专业的就业质量。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济南职业学院、山东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和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来我院学习、借鉴了我们制定的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四、项目成果创新点、实践情况及推广价值

(一)项目成果创新点

1.在传统语言类专业改造上创新。

本项目针对我国语言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重基础还是重专业”的突出问题,在集中2年时间打好学生韩语语言基础知识,按照“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要求,在最后一年把语言学习课堂搬到了学生工作实习一线,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学习韩语语言知识。研究构建2+1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现实针对性、前瞻性、开创性。 

2.管理模式创新。

创造性地制订了完善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赢的学生实习管理模式。学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节约教育成本;企业获得优秀的实习员工;学生得到一定的经济报酬。外国语学院制定的一系列实习管理规定保证了学生实习的持续性和顺利进行。

(二)本成果的突出特色:

培养方案理论研究与创办新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创办的应用韩语专业以及2+1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外国语学院没有2+1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面,意义深远,在山东省外语语言学习领域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是拓宽、改造、提升外国语学院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大突破,具有首创性。

(三)本项目的实践情况

1.全面实践检验了2+1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外国语学院2006级应用韩语专业3班45名同学已经在威海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实习了6个月的时间。由于来俱乐部打球的客人大部分都是韩国人,学生在进行专业服务的同时,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锻炼自己的韩语口语,提高韩语会话能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韩语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韩语口语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经过3个月的高尔夫专业技能的集中培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高尔夫的基本服务理念和服务技巧,在礼貌礼仪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在公司接受3个月培训合格之后,就于2008年8月11日与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合同书。实习期间的所有待遇都和正式员工一样,学生毕业后随时可以转为正式员工,提高了应用韩语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于2007级应用韩语专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班的组织报名情况正在进行中。

2.研究成果在山东省广泛应用,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