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7 02:41: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的这几点认识跟专家们所讲的不一样,是我自己通过苦思冥想的过程总结出来的,所以可能会有许多很直观、感性的表达,但我觉得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如果我找来奥尔夫教学法的书本写上几条,可能大家会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我的几点认识中包含了许多的思考,比如奥尔夫教学体系在中国要如何实施、它有哪些优点和益处。我想从这个教学方法对国内音乐教育所起作用的角度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理解“海纳百川”
第一点,我称其为“海纳百川”。不要把奥尔夫教学法看成唯一、独立的体系,我认为这对于教师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不是大家学习后拿到证书就能成为一名奥尔夫教学法教师。
1.永恒―亘古不变的理念:从人的本能出发,发展每个人的潜能,即“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奥尔夫教学法一个亘古不变的理念就是从人的本能出发,发展每个人的潜能,而不是让教师仅仅掌握一种教学技能―怎样教会学生一个节奏、怎样教会学生识谱、怎样教会学生欣赏一段音乐。音乐的元素性和即兴性,是从人的最本质出发来发展的潜能。有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音乐教育是培养人可塑造的各种能力”,这各种能力不仅仅是音乐能力,从教育角度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学习音乐而掌握和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因为音乐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它不是一个必备的生活技能,所以它永远的主题是着眼于人可塑造的各种能力。
2.包容―开放的体系,吸收各个民族的音乐,融合所有国家的方法。“本土化是我们的追求”,从语言、节奏、舞蹈和奏乐入手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必定要跟所在国家的文化、理念和音乐来融合,它发展到今天之所以叫作奥尔夫教学法,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奥尔夫本人,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包容性。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结合我们国家的方法,像锣鼓经、声势节奏等,包括我们这次培训中与“人音社”教材的结合,都体现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包容和发展,也正是这种包容体现出了它的生命力。奥尔夫教学法还没传到中国时,我们实验过许多教学方法,奥尔夫教学法引进以后,发现我们曾用的教学方法与奥尔夫教学法是伯仲之间、大同小异的。其实我们在自然状态中使用的许多方法,都可以归纳到奥尔夫教学法当中去,奥尔夫教学法恰恰是总结了各个国家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法,然后把它作为理论体系提出。在座的各位老师,在实践当中不要认为奥尔夫教学法和现行的教学法会产生抵触,认为自己运用的是奥尔夫教学法,其实并没有这种区分。前两天有一个教研员跟我说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去参加特级教师的考试,主考官是外省聘请的,也是位特级教师。在说课环节,一位教师陈述自己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讲了一堂民族音乐的欣赏课,考官说,这是一个民族音乐,为什么要用奥尔夫教学法?当场予以否定。这件事说明这个考官对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包容作用和结合作用的认识是不到位的。
3.发展―没有只用奥尔夫的教学,也没有不用奥尔夫的学习,永远在变化中
奥尔夫教学法始终在变化,奥尔夫的学习方法是永远发展的,奥尔夫是一种思想,一种精髓,它有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但大家不能固定思维方式。曾经也有许多人跟我说过,“没有只用奥尔夫的教学,也没有不用奥尔夫的学习”―并不是说某节课就叫作奥尔夫教学法课,但也不能说奥尔夫教学法就完全不用,因为奥尔夫教学法是基于音乐的即兴性、元素性的,这种即兴性存在于节奏等教学中,也存在于我们教学的方方面面。其实在没有奥尔夫教学法之前我们很多方法在教学当中是存在的,只是奥尔夫教学法更加系统地以奥尔夫命名并加以推广。大家在这里经过了五天的学习,如果回去后只是照搬教学法来教学,那么我认为就违反了奥尔夫教学法的本意。它是从人的可塑造的各种能力出发,它的开放的体系,使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到世界任何国家都成了可能,它的不断变化、不断创新,赋予了奥尔夫教学法永恒的生命力,“海纳百川”,千条江河归大海,它同时也带有包容各个民族和音乐的思想。我认为看奥尔夫教学法不要仅仅看到奥尔夫本人,它只是用奥尔夫的名义命名,要把它看成是有利于教育人的一种方法,一种有利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方法。所以我们理解“海纳百川”,得出一个结论即“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生命力”。
关注“动中教,做中学”
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教学大纲中就曾提过“动中教,做中学”,这个理念并不是奥尔夫先生提出来的,那么为什么要讨论这个呢?奥尔夫教学法是一个发展过程,教育理论和哲学思想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奥尔夫教学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奥尔夫教学法的肯定越来越明确。其实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都有它们各自的长处,但是最重要的是谁更适宜社会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最近写了一本书,叫作《运动发展心理学》,提出一个新的心理学的观点:“运动改变大脑,动作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认为人类运动改变大脑,使人更聪明。这虽然是产生在奥尔夫教学法之后的新理论,但它与奥尔夫的思想不谋而合。那么,如果这样一个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成立,就可以说明在“做中学”特别有利于人的发展。这里人的发展是指什么呢?人的发展不仅仅是音乐的技能,还有人的成长能力、大脑的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事物的感觉的发展等,这个理论的出现赋予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出色的现实意义。相信大家通过这些天的学习都已然理解了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做中学”。当然针对儿童而言,它讲的是改变大脑和认知的基础,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运动改变大脑,动作是人类认知基础恰恰是对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而言的,所以说这样一个新的理论赋予了奥尔夫教学法更强的生命力,它迎合了实践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是基于我们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来的,我们用奥尔夫教学法印证了这个方法的正确性。2011年版的“新课标”着重强调了实践性,从音乐教育的哲学上有一个观点叫实践主义哲学,实践主义哲学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出现在奥尔夫教学法实行了几十年之后。我们现在通常知道的指导是审美主义哲学,实践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对审美教育哲学的批评的基础上产生的,认为音乐学习不能全是审美,而且实践主义哲学强调一定要在“做中学”,跟心理学的发展是同步的。我们一直强调“动中学”和主动参与,这些跟人类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是相通的。所以在“新课标”中,并没有提到奥尔夫教学法或柯达伊教学法,但是大家知道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教材,都离不开我刚才提到的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包括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和铃木教学法,更离不开这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奥尔夫先生在当时创造这个教学思想的依据是杜威的民族主义教育,即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所以说所有教学方法的产生,都与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原理有关系。我们现在讲的两个重要的原理―第一个是心理学的原理“做中学”,动作是人类认知的基础;第二个是音乐教育的原理,即实践主义哲学,音乐的所有学习都要通过实践来获得。所以说新的理论又给予奥尔夫教学法以更好的支持,动作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在用动作改变大脑这个理论下,奥尔夫教学法在这方面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四大教学法各有各的优点,也有某些优点超过了奥尔夫教学法,但是在动作作为人类基础认知这一方面,奥尔夫教学法尤为见长。
聚焦“社会交往能力”
1.未来社会中,社交能力甚至会比创造能力更重要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音乐教育的价值上提出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创造价值,也是在国家课程标准中首次使用这样一个价值概念,把社会交往能力作为核心价值提出来只有我们这次的“新课标”,而社会交往价值又是人成长的核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尤其在中国,未来社会中社交能力甚至比创造能力更重要。我们在2001年“课改”的时候征求了上海跨国企业领导者们对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当时我们认为创造能力是中国最为薄弱的教育环节。大家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李约翰难题”,即探讨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创造性,为什么从四大发明之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对世界科学文化、科学技术领域有所贡献,所以我们都认为关于创造力的培养可能是他们提及的核心问题,结果反馈回来的意见让我们特别惊讶,所有人的想法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叫作“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他们认为中国人很聪明,有很高的智商,也很勤奋,但是往往招聘到的高学历人才没有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给企业造成了非常巨大的破坏,用他们的一句话就是:智商越高,破坏性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社会交往能力甚至会比创造力更重要,相信老师们也有这种体会,而奥尔夫教学法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学习内容,也希望大家把这样一个学习内容充分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大家知道我们“人音版”教材小学一年级第一册的第一课叫《好朋友》,这个课的设计就是要解决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学习音乐的问题。歌曲首先是老师对学生的点名:“你的名字叫什么?”是用音乐的方式建立师生之间的交往;然后“拉勾勾”建立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一课的设计实际上体现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我们所有音乐教学、“新课标”和教学方法当中,特别需要大家注重的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核心能力,这种人类生存的核心能力比音乐能力更重要,比创造能力显得更重要。音乐不是生存本能,但是社会交往是生存本能,奥尔夫教学法在这方面有丰富的学习内容。
2.奥氏教学别强调合作学习,培养人的交流意识,体现了新的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我国“新课标”中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前面举了教材的例子,最后还有一个结论―人们常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新的观点说“机会是给那些让人感觉到快乐的人”,因为让人感觉到快乐的人可能在与人的交往当中会做得非常出色。所以提炼奥尔夫教学法的一个观点就是它的学习特别注重交互性,这些跟我们“新课标”中的理念都是息息相通的。
强调“感性入手”
审美不仅是价值的判断,对儿童来说,更重要的是感性的培养
奥尔夫教学法非常注重感性。我们常常讲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通常意义上的审美能力是价值判断,判断好与不好,其实审美不仅仅是靠价值来判断,对儿童来说更重要的是感性的培养,我们之所以在新的课程当中把音乐要素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而且这个音乐要素不是作为概念和理论来学习的,就是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我们讲节奏,节奏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我们讲旋律,旋律可以有十几个知识点,都是在讲旋律。这些就是让学生获得一种感受。我常讲即便是我们对一个拍子的认识,其核心能力是感受强弱和强弱有规律的情形;我们讲曲式和结构,我们的核心能力是让学生能够听辨出重复与对比,所有这些都围绕一个核心问题―通过感受来入手音乐的学习。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入手,所以艺术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耳聪则目明”,聪明不是人的理性认识,它是发展人的感觉器官,是指人反应的迅速和准确。“聪”是耳朵,“明”是眼睛,所以包括美术或音乐在内的艺术教育最后发展成听觉、触觉、视觉和运动觉等感觉,作为奥尔夫教学法在实践当中最重要的形式。我经常讲“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奥尔夫教学法并非形式上的画画、做动作(拍手跺脚)和身体接触等,这个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你“不知其所以然”,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就失去了最核心的价值,也无法体现教学成果。即便是审美―“新课标”中审美讲的是感性,而不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我们现在的教学不仅仅是价值的判断,更重要的是感性的培养,所以才有我们“新课标”中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和调性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感性,发展它的感觉和知觉,其实跟奥尔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
困惑与思考
前面所说的是我站在个人的角度,手上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的一种思考,下面提几个困惑我的问题。
第一,奥尔夫教学法有没有音乐的形式与载体?我提出这个问题来供大家参考,柯达伊教学法最后的一个形式大家是知道的,是以合唱为主要载体,当然柯达伊教学法最初也有民族性的问题、识谱的问题和柯尔文手势的问题,我们教材中的识谱顺序基本上是按柯达伊教学法的顺序,从“Sol、Mi”开始学习;再比如说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以体态律动的训练为主,铃木教学法是以小提琴为主。我在台湾地区看过一场铃木教学法的音乐会,小提琴、大提琴、长笛都是用铃木的方法来学习的,演奏的效果非常好。奥尔夫教学法是为教育而诞生的,是一种音乐教学方法,但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它的一个音乐载体,这个问题或许不够成熟,不知道跟大家有没有共同的地方,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二,奥尔夫教学法有理念和方法,但是从初级到高级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层次间的关系是怎样进行的,在小学高年级怎么应用,初中和高中我们应该怎么使用,在这点上我也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好的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针对智障儿童身心、智力等各方面发展不健全等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老师教谱、学生唱谱的模式上,而是通过加强节奏训练,去培养这一类孩子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通过乐器教学以及音乐游戏教学去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提高音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去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1奥尔夫教法在音乐课堂教育中的特点
1.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奥尔夫教法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在很多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担任唱谱的角色,发挥在课堂的主导作为。但是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之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表达自己与音乐有关的任何想法,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意识都得到了很大锻炼,音乐的课堂也就成为了他们自我表达的课堂。对智障儿童实施这种音乐教育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1.2寓教于乐,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加入“游戏”环节
无论是在音乐课堂还是在其他课程的课堂教育中,单纯的理论教育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仅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制约,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在音乐的课堂上加入了很多游戏的环节,一次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对智障儿童来说也是同样如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的部分,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和抵触心理。
1.3运用包括“人体乐器”在内的各种乐器
单一的唱谱练习会使得整个音乐学习的过程枯燥乏味,奥尔夫教法也意识到了传统音乐教法的这一不足,因而在其音乐课堂上运用包括“人体乐器”等众多乐器。比如用手打拍子等,这样的人体乐器对音乐技巧和学习能力没有很高的要求,也十分适合智障儿童的音乐学习。各种打击乐器可以帮助学生去找准音乐节奏,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人体”乐器的应用较为广泛,也能够被普遍学生所接受,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因此这也成为了奥尔夫教法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和内容。
1.4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教育思想的开放性
开放的教育课堂以及开放的教育理念会使得整个音乐教育充满活力,这不仅是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所需要的,在整个音乐教育中都显得十分重要。音乐的教育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更加亲近生活,就拿智障儿童音乐教育这一点来看,奥尔夫教法则提倡主动与这些智障儿童交流,不再用传统的一套教育理念去禁锢孩子的思想,而是真正去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开设音乐教育这门课的初衷相吻合。
2奥尔夫教法在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有限
奥尔夫教学法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通过寓教于乐等各种形式去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只有接受过专业的奥尔夫教学体系培训的老师才能真正掌握这种教学法教学的精华。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应用的发展,很多老师只是掌握了一点这种教学体系的皮毛,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虽然我国很多机构会经常请一些国外著名专家开展讲座,进行专门的指导,但专业化师资力量有限的问题并没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了很好得解决专业化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这种教学体系的培训,多以地方培训为主,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鼓励教师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和创新这一理论体系,从具体问题出发,了解这一类智障儿童对音乐的心理需求,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2.2乐器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各种乐器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已经成为奥尔夫教学法的一大特色,但是我国很多地区乐器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由于乐器的采购成本比较高,很多地方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采购这些乐器的时候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采购,这也是目前存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需要加大相关教育经费的投入,做好各类乐器的购进工作。此外,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简单的乐器来缓解乐器等设备不足的现状。
2.3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人对于音乐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单纯地认为音乐只是用来享受和放松的工具。由于智障儿童本身在的学习能力就比一般的人要低,其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度不够清晰,因而会忽视孩子音乐的学习。由于奥尔夫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需要家长、学生以及教师三者的有效配合,孩子和家长对音乐需诶的重视程度不足问题也会阻碍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中的应用。我们要加大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宣传力度,改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整个社会对于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智障儿童的唱游以及律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宣传和推进这一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断对这一理论创新完善,提高智障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即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乐一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即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觉美、表现美。
我园2010的秋季开始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我初次接触,开始的陌生与不懂让我对奥尔夫音乐更加好奇,第一次参加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让我对音乐更有兴趣、更有探究的欲望,后来陆续参加了几次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看奥尔夫音乐的理论知识、案例、听奥尔夫音乐,我对奥尔夫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收获,在不到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摸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孩子们也对音乐有不同的感触,有了奥尔夫音乐活动孩子们更快乐、更懂事、更长大了似的。
我们常常像一个大朋友一样带着孩子们一起在音乐中尽情的玩,感受到作为一名奥尔夫教师所特有的快乐,并从中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同时,各位教师在交流、研讨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短短的时间里让孩子融入到音乐世界里,他们非常喜欢参加音乐游戏、打击游戏、律动等音乐活动,孩子们得到了身心各方面的锻炼,家长也很满意、同时也得到了园领导的好评,前后开展了几次的观摩课。下面我从教学活动分析中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一.律动、舞蹈练习
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型、速度、音色的同幼儿根据音乐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更是喜欢集体律动、舞蹈,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个部位肌肉的灵活性、也提高孩子的创编能力、反映能力等。
二.语言练习
1. 语言节奏练习:
通过民谣、儿歌,让幼儿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来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来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或唱),拍手、拍腿、跺脚等过程中来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使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 伴奏过程中,掌握节奏。
2. 论说节奏练习
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论说,这能加强幼儿节奏记忆能,同时为今后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如;第一组幼儿按节奏拍手说歌曲,第二组幼儿比第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组说完最后一句,再重复最后一拍,这样两组同时结束。
3. 变节奏练习
同一首儿歌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节奏则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不仅要求幼儿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 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不是沉闷地、一 味地坐着伴奏,而是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从各方面来说,这种学习节奏 的方法,均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这完全是符合儿童心 理的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方法,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
三.声势练习:
声势练习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是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型(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例一:根据我班幼儿认识、分辨2分、4分、8分音符的基础上,在黑板上出示一组2分、4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型,然后每个孩子用自制的乐器(装着数快儿的小盒子)来演奏2分音符,另一手拍腿来表示4分音符,同样练习比上个例子难度大的,如:2分、4分、8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型,8分音符用跺脚来表示,完成小合奏。这样一来孩子的敏感性越来越强了。
例二:根据认识具体形象的基本特点,我采取用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分别表示是拍手的节奏,拍腿的节奏,跺脚的节奏。幼儿可自己看着谱而做动作;也可由教师边指导幼儿看谱来做节奏练习;还可以不看谱, 而由教师先拍一种节奏型,让幼儿模仿,反复再现。从而使幼儿听觉快速反映得到培养,同时得到了节奏的练习。
例三:
1.拍手声势练习 、拍腿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手拍左腿。
符杆向上表示右手拍右腿。
符杆同拍向上下,表示双手同时拍双腿。
2.跺脚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脚跺地。
符杆向上表示右脚跺地。
3.综合声势练习
每一种节奏型,包括二至三种声势练习,拍节奏时从左至右看节奏谱,按节奏进行三个声势的节奏练习。
四.打击乐、生活乐器演奏、合奏练习
1.多种打击乐器2.生活乐器探索
幼儿分数个组,看谱子每组幼儿用不同乐器演奏不同节奏段,或听音乐伴奏,这样可以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也体会到集体演奏、合奏的乐趣和感受成就感、快乐感。
孩子好奇心强、特别喜欢玩弄打击乐,从中能听辨声音的不同、享受乐器带来的快乐。玩儿中能体会、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好多东西还可以当乐器来玩,在探索声音、探索生活乐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很积极很认真。
我班孩子们和我自制的乐器和收集的乐器有:易拉罐、饮料瓶、玻璃瓶里装细沙子、小石子儿、各种豆子来当作沙锤、沙蛋、,脸盆当作手鼓,勺子当碰钟,羊棒骨当作节奏棒、骨妞妞来当作舞板来分组演奏。在那次的公开课上,让听课的教师们开眼界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五.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
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到了本学期对于我班幼儿来说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践探讨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是当前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为广泛影响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一,在我国的教育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空间,它主要是这对学习对象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表现,以此完成教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突出了教学的综合性、基础性和创造性。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具有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特殊性,他们大多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应用于学前教育中,能有效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
(一)奥尔夫简介
奥尔夫全名卡尔•奥尔夫(1895-1982年),德国人,是当代世界上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教。奥尔夫生长于具有丰富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在长辈们的艺术带领下,他对于音乐有着超非常人的领悟力与理解力,并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表现形式。1924年他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初级形态,即是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相结合而成的教学模式,试图将音乐与舞蹈的动作综合体现出音乐中的节奏,并在之后的变革发展中将这种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可以说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音乐教育事业,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先驱。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涵特点
实际上,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奥尔夫自身看来,并非是一种可以简单套用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对本身语言、音乐等所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并进行本土化演变随之得出的合理化教学模式,可以说它是一种对教学模式研究的态度,它没有世俗观念的束缚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灵活的将“歌舞”、“器乐”等与教学内容有机的进行结合,将它们当作教学交流的介质,通过不断的训练寻找之间的节奏感,协调身体各项的机能,混合不同的元素对学习者进行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学前教育也逐渐以开放性原则为趋同,它不仅表现时代文化的多元开发性,还表现为教育思想的开发性,这种开发性更加适用于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中。换言之就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原本形态进行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音乐、歌舞、器乐等形式综合应用于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中。是儿童原本形态能尽情释放,最大限度的对学生真、善、美的特性进行开发,让儿童喜欢到学习的乐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时间中。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涵则包含了开放性、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等特点,不断将游戏、唱歌、舞蹈等表现形式进行综合运用,从教学思想到指导教材,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实践形成一个合理的自成体系,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吸纳对自身体系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环节中,通过实践感受教学的乐趣,学习知识的力量,从而丰富学前音乐教学中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启蒙基础不断得到提升。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加快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改革,促进学前音乐教育教师素质提高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实践需要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水平,这就要从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入手。随着学前教育事业被不断关注与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在学前教育的工作中,需要学前教师具备高素质和教学水平,不仅对基本弹唱表演具有要求,还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程度的文学和艺术审美基础。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主要是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观和教学理念,在日后的工作中关注每一个学前儿童,通过实际观察对学前儿童的素质进行分层,并合理优化和完善学前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结构,使学前儿童顺利融入教学活动和环节中。通过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专业学生的人文、审美的知识的培养,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将正确的教学理念运用在学前教育的日常工作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对专业的音乐素养进行提高,专业的音乐素养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一实践过程分为自发主动提高和被动激励提高。自发主动提高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环节,对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自主自发的丰富和完善自身的音乐素养;被动激励提高主要是外部客观关键激励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被动的对音乐素养进行完善和丰富,例如引用竞争机制、采用正面或负面激励机制等。
(二)更新传统学前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体系和途径
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理念的正确理解和解读,是将之运用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该正确认识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的滞后性,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是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传统的教学观念过于内敛,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则多喜于张扬,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对音乐教学进行表达和抒发,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但又恰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对新的学前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必要的,教师的重新定位与教学活动开放式的设定能正确引导学前儿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和思考,通过多元化的表达形式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传授的过程,灵活性、拓展性的对学前儿童的文化、审美和音乐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奠定。强调学前儿童知识构架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并非是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一套教育理念和体系,需要对国内外成功的教学观进行综合借鉴与研究思考,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此形成适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体系。灵活运用、融汇贯通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核心教育理念和内涵特点,将坚持开发、突出创新、注重实践、追求质朴、主张整体、注重实践、关注普遍性等进行多方面呈现。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求自身对教学理念有着正确的认识、端正自身态度、一步一个脚印的追求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开发性,组织进行教学实践观摩和经验交流,从优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教学中汲取经验,将精华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优化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发展。
(三)提高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质量,完善学前音乐教育活动设施保障
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在条件的提高,二是外部环境的完善。内在条件的提高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入手:一是相关单位的统筹协调,二是学前教育机构领导的重视,三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需要对学前教育机构领导层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理念的认同与重视程度进行关注,只有领导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环节实施的教学理念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促进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从相关行政单位到学前教育机构的统筹安排进行宏观性解决,通过相关行政单位的统筹协调规划,创建有效的教学实施内在环境,开设相关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培训机构和课程,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对师资力量进行有效提高。学前教育机构改善人才引进制度,重视学前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学前儿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线的、直面学前儿童的群体,对教学实践的实施直接影响到学前儿童个性的形成,所以对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外部环境的完善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机构的相关设施设备的完善,能否支持有效的开展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活动环节。这些内在调节和外部客观环境都是制约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才能实现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学前教育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将西方教学理念与中方本地化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加速改革进程、将传统学前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和对内在与外部条件进行提高和完善的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学前音乐教育教师素质提高,使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体系与途径得到正确认识,还能实现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使学前教育拥有真正的创新发展的动力,确保学前儿童打下牢固的启蒙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生信念。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046-03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从教育的功能上看,职业教育在直接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传播和建设工业文明和社会精神、物质文明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1年在《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合理确定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的职业教育格局。
我院在国家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指导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定课程,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学生,于2011年成立了就业指导委员会和课程建设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前期就业市场行情调查与后期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课程建设委员会根据就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设置、调整现有的专业方向,进行课程建设,并开发与设计该方向的核心课程。就业指导委员会在2011年底的工作报告指出,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要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在这一系列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幼儿园和其他幼教机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尤其是广大的乡镇和农村幼教机构,更需要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对于湖北市场来说,尽管近年来一些院校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但是各类私立、民营幼儿园、各种早教机构、幼儿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幼儿教师的需求仍然有很大的缺口。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是湖北市场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之一,供不应求,这为我院音乐专业(学前教育方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挑战。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逐渐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湖北各大职业院校都在兴办学前教育专业,如何让我院培养的学生脱颖而出,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就业,也成为音乐专业(学前教育方向)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根据就业指导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课程建设委员会开始了学前教育方向课程建设的工作。课程是在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传统的高职课程建设往往以本科的学科课程建设为蓝本,以学科的具体内容为中心,依据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按照先后顺序、难易程度开设专业教学课程,其教学过程以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宗旨,忽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实问题。现代的高职课程建设是将实际工作中的各个元素、环节导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来进行建设。所谓以实际工作中典型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即通过分析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具体工作流程,确定出主要工作任务,并从这些任务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然后,将职业能力转换为与其相对应的具体课程内容。最后,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归纳、组合、删减,形成不同的学习领域。这样的课程建设从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得来,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学科界限,大大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前教育工作者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对幼儿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整理与归纳,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了解完成这些典型任务的工作过程,并将这些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分解,细化为一步步具体的实施环节。例如,幼儿教师要完成一项班级集体舞的创编工作,工作环节细化如下图。
二、盘点工作环节、归纳职业能力
将工作环节细化后,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一目了然。课程建设委员会将幼儿教师必须面临的各项任务做了总结与提炼,细化了具体的工作环节,归纳出五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①从事儿童歌曲合唱的编排与指挥的职业能力;②从事为儿童歌曲编配简易即兴伴奏的职业能力;③从事幼儿集体舞、广场舞、健身操创编和排练的职业能力;④从事幼儿简笔画的教学和儿童手工制作的职业能力;⑤从事用普通话教学和朗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职业能力。
三、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内容
盘点完成每一个具体环节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什么样的工作能力,即他们的职业能力,同时,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和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转换为与其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即课程内容,见下表。
四、整合课程内容,开发职业核心课程
幼儿教师具备了上述五种职业能力后,通过何种方法,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呢?针对这个问题,我院课程建设委员会开发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门职业核心课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20世纪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进入我国已有二三十年历史,曾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思想及教学方法进行了纯理论的研究。近十年来,随着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迅速推广与传播,奥尔夫的教育理念已逐渐被应用于学前教育中。奥尔夫(1895~1982)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把音乐、表演、朗诵、形体动作等结合在一起,用节奏作为统一它们的标准和纽带,把复杂枯燥纯理论的乐理知识分解为简单的节奏、固定的音型和易记的旋律,使每个孩子都能很快学会,并且乐于去学、乐于去做,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自信心与表现力。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反应力、身体的平衡性及协调能力也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奥尔夫提出“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的思路,他认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奥尔夫教学法的原理就是先让学生在游戏、玩耍中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实践,使他们真正喜欢音乐。然后由老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玩”的状态中,感受音乐、实践音乐、喜爱音乐,从而培养儿童的音乐综合能力。奥尔夫还非常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挖掘与培养。他指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创造音乐。” 、“音乐创造虽有优劣、好坏之分, 但从创造的本质角度来说,音乐大师的创造和孩子们的音乐创造具有相同的价值和意义。”奥尔夫提倡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并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进行集体创作和学习。如即兴编创歌词和诵吟韵文,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
我院课程建设委员会将奥尔夫思想精髓编写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校本教材中,其中附有大量的谱例和实际课例作为支撑,同时,组织一线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北京参加奥尔夫课程培训班的进修与学习,并于2012年初将这门课程在二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从2011年开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班 ”,对全国中小学和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进行分期培训,向全国推广融合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即: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简称“新体系”)。
笔者参加了2012年7月第四期的培训,其中普教班由各省教育厅推荐的骨干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教研员组成。课程安排上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共100个学时。任课教师除了指挥课聘请的指挥家林大叶外,其他教师均为中央音乐学院在职教师,其中绝大多数教师为“80后”优秀青年教师。
本文从“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课程综合创新的角度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现代音乐教师培训的导向意义。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课程分析
(一)培训目标
1.该音乐教育体系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明确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基本理念是进行以人为本的素质化教育,强调音乐教育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乐为本。
2.不应以传授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为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让音乐为学生快乐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二)课程设置
此次培训班从7月10日至21日,共计12天,课程设置包括:歌唱基础教学、钢琴即兴演奏、小型乐队编配、音乐与动作、教学法、中外音乐作品分析、指挥、排练。另外还安排了学员公开课、分组讨论、爱乐小学观摩、汇报演出、座谈等活动。
(三)培训班课程分析
1.专业性强
此次培训是由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院举办。纵观以往的培训班,被委托的培训机构一般由师范大学或教育学院组成,然而此次举办者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这种教师培训放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举办的例子在国外也呈现了良好的效果,如意大利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是由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相结合,对教师实施培训,这样整合了学校资源系统中的课程,让本来具有的专业能力形成全新的培训模式,能使学校之间有较好的合作机会,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掌握教学规律和运用教学方法上得到提高。近些年,这种培训在国内的培训基地都有了较大的革新,为教师培训的地点设置打开了新思路,通过更加专业化的音乐氛围和环境,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们可以更加接近“音乐本身”,从而更好地融入“音乐本身”,而这些优势在其他师范类院校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2.综合性强
首先,教师本身的综合技能的展现。从授课教师的学习和经历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教师都是学乐器出身。如教“歌唱教学”的老师自幼学习小提琴,“音乐与动作”的老师自幼学习钢琴,在教授这门课程中不但展现了身体与律动的关系,即兴演奏的水平也很高。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声乐教师就是学声乐、舞蹈教师就是学舞蹈的传统观念。中央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各自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担任着数门专业必修课程(如“视唱练耳”“合唱指挥”“钢琴即兴演奏”)的教学任务。
其次,培训课程具有综合性。如歌唱教学课,它有别于一般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的声乐课,它基于柯达伊体系,注重学生的听、写、唱等方面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声乐课“一对一”的模式,注重唱合唱这种更加综合的训练。结合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改编歌曲大量应用于课堂,注重身体律动和歌唱结合,注重重唱、合唱的训练。
3.创新性强
(1)观念新
注重结合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启发学员们改变旧的、错误的观念,逐渐形成新的、正确的观念。强调“体验式”的音乐教学。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所使用的教材属于内部教材,教材的特点是重点突出中国民族音乐的部分,在教材中,不仅有大量的中国民间歌曲,还有一些作曲家编创或改编的中国重唱、合唱作品。通过教材的使用,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深刻体会到,民间音乐元素的大量积累、认识、了解,是应用到歌唱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体现了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的素材要从民族的开始”教学理念。另外,奥尔夫乐器编配中关于“元素性音乐创作”也是国内较为少见的理念。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学员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创编成一个成品展示出来,开发音乐创造性思维。
(2)内容新
在课程设置上有“音乐与动作”“音乐与舞蹈”等培训新课程。这些课程是在借鉴和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些课程的方法让节奏、动作、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身体与音乐的协调性和律动感。
(3)授课方式新
分组讨论式:“奥尔夫乐队编配”和“音乐与动作”这两门课程,老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授之后,给学员提出作业要求,(转第页)(接第页)要求学员用指定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再把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编创任务,完成之后老师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有需要修改部分可以继续改进。
教师点评式: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老师先把作业布置给大家,在之后的课上,老师要求学员上台演奏,在全班学员面前展示自己的钢琴即兴编配能力,学员展示完毕后老师会逐一进行点评。这种方式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兼顾了共性与个性的发展。
二、现代音乐教师培训的未来发展导向
从中央音乐学院的培训和国内外一些研究相关教师培训的重大课题中可以发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内容中,不仅有基本的歌唱内容、乐器演奏、作品欣赏,还有音乐的游戏、听音乐讲故事、音乐剧目表演等这些用以发展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内容。这种综合创新型的教师培训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中给现代教师培训一种新的思想导向,“专业的综合性”要求现代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指挥、演奏乐器等能力,还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文学、戏剧、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种关于创新综合的教师培训手段和方法在湖南师范大学的2008年教育部的重点课题研究中也进行了研究探索。研究中以培养“能唱、能跳、能演、能编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目的是培养未来全新型的音乐教师。这次研究的课题以“音乐剧表演与编创”为教学途径,设置了多个具有特性的教学环节,如舞台表演、剧目创新、剧本创作等,使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音乐、舞蹈、表演、文学等内容,通过各种学术讲座来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开拓教师的艺术视野。这种新型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培训更注重启发音乐体验能力和教师综合技能的培训,着眼于发展音乐教师对音乐的体验和组织能力。培养感受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密切关系,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音乐的表演、欣赏、创作等途径来抒感的能力。
由此可见,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将进入“综合”的“无模式”时代,逐渐淘汰专业化、知识化、传授式的倾向,实现音乐体系艺术化、音乐教育美育化、音乐教学感性化、音乐修养个性化的发展。现代的音乐教师培训势必将走出旧的教学模式,走进“综合”的“无模式”时代,对体验音乐情感能力的培训、用音乐表达感情的培训将成为教师培训的首要目标。选择学生主体需要的音乐为教学内容,采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接受与表达音乐情感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为标准进行的教师培训理念,势必带来音乐教育的改革,从而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卿箐.探索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新途径[J].音乐创作,2012(6).
[2]于子贻.国外音乐师资培训的启示[J].乐器,2011(2).
[3]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西部社区艺术文化源远流长,是多民族的聚集地,悠久的历史使西北地区多年来形成了璀璨的民族文化。坡说过“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艺术之间是相通的,同样的文化,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下其形式是不同的。随着历史滚滚的车轮,各种各样的艺术逐渐滚成一个巨大的雪球,综合艺术教育的发展以成为必然趋势。众所周知,教育本身涵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社会教育新论》中,作者李建兴提出社会教育涵盖三种意思:第一,社会教育即教育全体,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是其理想;第二,社会教育即是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活动;第三,综合上述两种说法,社会教育具有广、狭二意。本文中所提到的社会教育则为第二种,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活动。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以提出综合艺术课程理念,在社会教育中,综合艺术教育的开发也势在必行。本文主要论述社会教育领域里的综合艺术教育。
一、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概况
所谓综合艺术教育,就是一种全面的整体性的审美教育方式,其目的与艺术专业教育不同,重点在于通过艺术的综合教育实现现代社会的健全甚至理想人格。社会综合艺术教育,则是指除学校综合艺术教育以外的一切关于综合艺术的教育活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影响下,综合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学校教育范畴内,增加了综合艺术课程。社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综合艺术教育在社会教育领域里,也逐渐发展起来。综合教育不是讲各种学科拼凑、相加,不是单纯的要学会所有知识,而是要综合的看问题,掌握内核,掌握精神方法,建立世界观,有辨析能力。要力求通过综合艺术课程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平衡的发展。社会教育领域里的综合艺术教育可以有效的辅助学校综合艺术教育。
以来,中国的艺术教育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历程。通过引进西方艺术教育的方法来弥补传统艺术教育的不足,并且以此逐步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艺术方式。西方历来重视艺术教育,已经成为西方的文化传统传承的标志。在西方综合艺术教育是一门庞大的学科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关于世界、社会和人类生活的知识。中国目前的综合艺术教育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出不少问题,如除了学校综合艺术教育之外,社会综合艺术教育明显不足;学校综合教育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普遍艺术教育,只在宏观上给学生一定的艺术教育的指导,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有限;综合艺术教育缺乏中国特色等。
社会综合艺术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不足。在内容上,社会综合艺术教育弥补了学校综合艺术教育在微观上的缺乏,较高程度地重视学生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差异性;在师资力量,社会综合艺术教育能聘请到更多的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艺术知识的优秀教师;在特色上,社会综合艺术教育通过优秀的师资力量,柔和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艺术教育。西安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是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的代表,该教育中心是一所针对儿童艺术教育机构,它以全球公认的顶级教育理念为依托,借鉴北欧儿童教育模式,融合中西方教育核心元素,以艺术与综合实践教育为核心的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中心,是一所典型的社会综合艺术教育机构。
二、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特征
艺术教育是改进社会文化的动力,综合艺术教育恰恰将艺术教育进行了升级,不再是单一的音乐课、美术课或是舞蹈课,而是将这三门课程以及科学、人文、地理等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社会综合艺术教育是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延伸,社会综合艺术教育可以有效的为学生今后在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学习中打下其教育内容、目的、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征。进阶段,笔者有幸接触到西安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并参与其教学活动。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社会综合艺术教育具有以下四点特征:多元性、独特审美性、创新性和以学生为主体性。
多元化,是指在一个专业领域里,多元化意味着保持更多方面,应用于教育中,我们认为是有益处的。本文中的多元化则指的是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中保持更多层面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同时要求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各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对学生是进步性的培养,对教师则是挑战性的考验。社会综合艺术教育概念,在国外已有范例,如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德国早在20世纪后半叶,就提出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提出了“美育”的课程理念。我国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体系,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念。
本文以西安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为例,笔者通过在该综合艺术教育中心的学习与实践,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教育中心的教师们结合奥尔夫、柯达伊和达尔克罗兹的教学法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课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回旋曲式课程:以《土耳其进行曲》为例,由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回旋曲式,引导学生以不同图画代表不同乐句,如用山来代表乐段,用不同树木、花朵代表不同乐段中的不同乐句,以此为元素形成画面,让学生对回旋曲式一目了然,更有利于孩子对回旋曲式的理解,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简单、更有趣。将音乐与美术结合,此课的授课对象为年仅五、六岁的学前儿童,这正体现了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理念中以少儿的兴趣取向为核心,变传统单一的艺术技能培训为综合艺术的全面培养的教学特色,为学生今后在学校综合艺术教育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曹理教授的《音乐学科教育学》中提到,“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育包含于综合艺术教育之中,所以在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设立的特色课程,即艺术亲子园课程,该课程以音乐为基准,充分体现出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其理念与国际接轨,为家长们提供了与孩子一起从事艺术家工作的机会,同时为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另外一个课例是“音阶体验”多元活动课,由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和家长们围成一个圈,手里撑开一个大的彩虹伞道具,然后根据乐曲进行行走动作,并进行音阶演唱,以彩虹伞道具的高低,直观的体现音节的变化。课堂中还让孩子钻到彩虹伞下跟着教师一起学习制作简单的“口杯乐器”,用自制的小乐器跟随音乐体会节奏,同时让家长继续撑着彩虹伞跟随乐曲行走转圈。钻在彩虹伞道具下进行学习,对幼儿来讲使学习过程更具有神秘色彩,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中心的教师们也是利用这一儿童心理设计了这门艺术亲子课程,不仅增强课堂的愉悦性,同时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的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保证。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也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征。郎瑞德艺术教育中心的教师们结合三大教育理念(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念),通过专业培训与探究,为教学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更多的选择。在这里要举的例子也是一门节奏训练课程,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节奏卡片道具放在地上,在一定律动中让学生念出教师所指的节奏型,并不断进行变换,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随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节奏型,例如以《青春舞曲》为例,将学生分组,一组唱歌曲,一组拿奥尔夫打击乐器演奏之前学生自由组合出来的节奏型,另一组自由编创舞蹈动作,给大家一定的时间,然后各组合在一起演奏此乐曲。用这样的方式,一节课下来,其教学成果就是一个成型的、并且是由学生们自己创作出的作品。教师们结合国际先进教学法,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以孩子的兴趣需求为向导,精心整合装专业课程,使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也全方面的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养。
在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还设置了其他的专业课程,不仅仅有音乐表演综合课程,还有舞蹈艺术教育,结合国际领先的教学法,在舞蹈基本形体训练与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上,将多舞种阶段性融会贯通,研创出融趣味、专业、全面为一体的综合教学体系;通过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全面认识和完美体现而激发其对舞蹈艺术的热爱。还有视觉艺术教育,根据少儿认知规律,同样结合国际领先教学法,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法和艺术体现形式,将艺术技能、观念、主题充分结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综合艺术课程;让孩子随时沉浸在艺术创作的激情中。此外还有表演艺术教育课程,结合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将专业知识与孩子兴趣紧密结合;以主题、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展示自我、塑造性格、造就表演天赋。
“任何教育都要依据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和特点来进行,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因此,确定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中,要做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需要,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为目标。朗瑞德综合艺术教育中心根据此特征,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课程:
1.5岁至3岁的艺术亲自园课程;3岁至6岁的孩子,设置奥尔夫音乐课程;4岁至12岁的孩子,设置了come and play课程,这是朗瑞德少儿教育的一门特色课程,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将人格建立、智力开发、艺术理论与实践操作等元素相结合,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成为主导者,强调参与性、创造性、自主性、协作性。课程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科学探索、科普知识、物理现象等;对于4至12岁的孩子,同时还设置了多维艺术之旅课程以及专业艺术课程等。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根据婴幼儿、儿童、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养大纲精神以及生理发育特点,根据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艺术教学理论,通过亲子艺术课程,帮助孩子发展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五大能力,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使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也全方面的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养。正体现出综合艺术教育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只是一个辅助者,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知识的状况,让孩子们在教室的引导下主动的去探索所要学习的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充当被灌输者。
三、实施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意义及影响
文章开头部分分析了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概念,即除学校综合艺术教育以外的一切关于综合艺术的教育活动。这就大大提高了对社会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要求,首先进行综合艺术教育,教师自身要具有各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其次,教师要有能力将各学科知识融汇到课堂教学中,这对提高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笔者从朗瑞德教育中心看到了以音乐为基础的综合艺术教育的实施,有别于绘画、舞蹈等综合艺术教育,它从音乐的角度来扩展审美,通过这种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加强,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增强。
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延伸,打破了条块形式教育的规则,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有趣的课堂,只有这样的综合教育才能为学生建造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社会综合艺术教育课程具有情感性、创造性、愉悦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社会综合艺术课程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恢复、拓展、发掘学生的感知力;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同时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注释】
1、综合艺术教育:是指一种全面的整体性的审美教育方式,其目的与艺术专业教育不同,重点在于通过艺术的综合教育实现现代社会的健全甚至理想人格。
2、西部社区:本文所提到的西部社区是以西安为中心的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它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为西部人民生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3、文化建构:在社会范围内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4、瑞德艺术教育中心:是一所大型高品质儿童艺术教育机构。致力于3-12岁少儿综合艺术教育,以全球公认的顶级教育理念为依托,借鉴北欧儿童教育模式,融合中西方教育核心元素,以艺术与综合实践教育为核心,以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教育家为核心教育团队的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行进中的综合艺术课程改革》孟雅莉,西安社会科学,第27卷第5期
2、《透析基础综合艺术教育的本质规律》沈南强,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10期
3、《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郑莉,中国文联出版社
4、《西北地区学校艺术教育调查报告》高天康、王启民,西北地区学校艺术教育调查组
5、《音乐教育的哲学》贝内特.雷默,人民音乐出版社
6、《综合艺术教育的意义》黄宇明,《艺术教育》
7、《建构主义教育研究》高文、徐斌艳、吴刚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8、《幼儿教育综合性的实践研究》,高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67-01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发挥着开发幼儿能力、开阔幼儿视野的重要作用。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让幼儿在音乐环境中感受音乐艺术的美,进而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挖掘幼儿潜在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节奏是音乐的第一核心要素,音乐依靠音色、音调、音节的变化,表达音乐的内涵。将节奏教学作为幼儿音乐启蒙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节奏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节奏的内涵较为广泛,不仅局限于音乐领域,还包含在空间、时间、高度、深度等多维空间内。在它们中间出现的有固定规律或无明显规律的阶段性的变化,均属于节奏的范畴。就音乐而言,节奏是其最重要的基本组成之一。音乐演奏通过控制音调、音符、音节的变化,控制音乐节奏,进而激发音乐和听众的共鸣,表现出音乐所要表达的实际情感。音乐既包含自然元素,也包含人为创造,可使人们在音乐环境中得到精神的升华。音乐启蒙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强化节奏教学可使幼儿融入教学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
二、节奏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强化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每首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不同,其节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幼儿受年龄限制,虽然可以明确感受到节奏的存在,却无法准确表达出对节奏的感受。节奏具有独特的运动感染性和情绪感染性。通常,轻快、活泼、明朗的音乐节奏可以使人感到愉悦并产生舞动的冲动;反之会让人安静,并随着节奏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因此,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将复杂的音乐感知简单化,强化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认识。而达成这一目标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让幼儿在音乐中进行活动,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游戏等形式逐渐增强幼儿的节奏感。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按节奏拍手游戏,即遇到重音、停顿及节奏急促部分,以不同的拍手动作进行区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中节奏强弱、快慢的变化,使幼儿逐渐掌握节奏,进而达到提升幼儿总体协调性、提高幼儿综合探索能力的目的。
(2)常见节奏教学方法简介。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将节奏教学作为幼儿音乐启蒙教学的基础,具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并创建了一套独特的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体系中,以节奏教学为基础,综合了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及动作教学等基础教学内容,形成一系列新式的音乐教学形式,如律动教学法、器乐表演教学法、声势教学法等。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创设的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也十分重视节奏教学的作用。他认为,幼儿在跟随音乐节奏活动的过程中,体现了幼儿对节奏的思考和理解,简单的运动是幼儿协调性、创造力及想象力的体现。
三、节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小班幼儿教学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在三四岁,处于婴儿期到幼儿期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感知属于直觉感知,较难对教学内容进行专注的、目的明确的观察,稳定性差。因此,教师应选用节奏相对简单的短节奏进行教学,不断刺激幼儿的思维,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从培养幼儿简单的节奏感入手,使用尽量简单、直观的方法,加强活动与节奏间的联系。某音乐教师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律动教学和节奏朗读教学的相关内容,通过不同节奏的儿歌教学,使幼儿逐渐掌握不同节奏的朗读的方法。同时,教师依据儿歌内容编排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并让幼儿进行模仿。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幼儿身体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并在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中班幼儿教学分析。中班幼儿年龄在四五岁,这一时期的幼儿逐渐产生了有意记忆活动,对于新鲜事物的感知逐渐由直觉感知转变为形象感知。中班幼儿的思想发展迅速,在具备一定的事物认知能力之后,其创造性思维逐渐开始萌芽、生长。针对这一阶段幼儿的音乐教学,教师除可进行简单的节奏感培训和模仿活动之外,还应加强幼儿对节奏的思考和创新,使幼儿进一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大班幼儿教学分析。大班幼儿年龄在五六岁,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观察能力、感知探索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在大班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积极探索节奏内容,并帮助幼儿在已有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强化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四、结束语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节奏教学符合幼儿的天性特征。通过开展丰富的节奏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提高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更重要的是,在音乐节奏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节奏教学值得在幼儿教学中广泛推广、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民族音乐文化人才和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学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民族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就模式本身的内容和原则而言,它具有整体性(要素最优化的有效结合)、操作性(便于运用推广)、针对性(适用范围)以及开放性(变化发展)。民族音乐教学模式,“可以筛选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经验,经过整理、加工、概括和简化,并将其建构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框架和活动程序,使教学方式趋向结构化、稳定化。”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认识和探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态,提高民族音乐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音乐教师对教学结果的预见性,动态把握民族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实践方法上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强的实力,这与其一直以来高标准、严要求的师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在德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中,早在1810年,洪堡改革就已经颁布了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命令。其后在第一次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中,规定教师一律由高等学校培养,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均需达到大学教育水平,且不管有多高的音乐水平,都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到第二次学校音乐教育改革,音乐师资的培训成为最具体最重要的内容。通过克斯腾贝格的努力,实现了音乐教师与其他科学专业教师在级别上的平等。德国音乐师任职前培训发展到近代,其考核无论在类别、内容、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在对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模式与师资培养的思考与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探索适合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也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这对构建适合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民族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构建科学、合理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
民族音乐教学不仅仅要融合本土文化,而且还要多元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创新能力,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和民族音乐文化人才的创新培养。一个国家的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化与本土化,这不仅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美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九项音乐学习领域别包括“理解世界各类音乐”,日本的音乐教育较好地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我国在引进这些先进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后,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要结合中国实际,创造出我们适用的教学模式。我国的音乐教育者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奥尔夫节奏教学、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结合我国的锣鼓经来培养节奏感;柯达伊的手势教学、铃木的母语教学结合我国的民间音乐对学生进行音准合唱训练等。2 0 世纪音乐教育所体现出来的多元化趋势,是值得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深思的。
其次,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大意义。奥尔夫的教学模式可以表述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这些音乐教育模式都可以借鉴到民族音乐教育模式构建的框架之中,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这也是未来民族音乐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之一。这种探索―模仿―即兴―创造的教育模式一般是导入和训练 ( 模仿、识谱) 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在构建民族音乐教育模式的原则上,我们一定要重视这样的实践,这是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民族音乐教育模式的基础。
二、创建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民族音乐教师队伍
树立民族音乐文化的自尊观念。在世界多民族的音乐文化格局中,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通过科学研究,归纳总结出有鲜明特征和规律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系。其次,各地音乐教育机构应自觉地致力于建立当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良性互动机制。一方面吸纳当地的音乐文化资源充实其教育内容,另一方面高师应负担起重建当地音乐文化生态的职责,来设定高师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规格。再次,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鼓励教学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吸收新的理论,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认识,并结合传统理论和方法的长处,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第四,逐步完善岗位聘任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包括学校评价、教学督导评价、院系评价、学生评价等相结合的民族音乐教师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可以与民族音乐教师的聘任制度和激励制度相挂钩,使聘任、激励和评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创建和谐的教师工作环境,激励广大教师热情工作。
总之,我们要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已有的或尚待开发的各种音乐教学过程或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多样化相统一的音乐教学策略体系,使其成为易于音乐教师直接掌握、运用或参考的‘教学数据库’,为音乐教师提供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参照系统。”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模式的转变,并构建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民族音乐队伍,实现我国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曹理等著:《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庄钟、春晓:《从德国音乐教师的考核看其对音乐师资的培养》,《人民音乐》,2005年12期。
3.赵扬:《试论音乐教学模式及其建模》,《艺术教育》, 2008年第4期。
4.刘会兰:《大学音乐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讨》,《才智》, 2008年第15期。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
1、成绩
(1)通过积极做好清洁、消Du、通风等卫生工作,加强幼儿户外锻炼,提高免疫力,坚持每日报告制度等有效措施,我园贯彻落实了教育局抗击非典工作,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并以“预防措施到位,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受教育局通报表扬。
(2)通过岗前培训、专家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提升幼儿园整体素质。将儿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市少儿花会画展,我园选送了50多幅美术作品;同时参加幼儿画展,80多幅美术作品获奖。
(4)我园教师创编的幼儿舞蹈《草原游记》、时装表演《健之美》、《对面女孩看过来》参加了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在大家乐举办的1——3岁幼儿生日会活动,扩大了我园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
(5)加强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较高,对学过的英语口语、歌曲掌握较好,能听懂并愿意用英语对话,基本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英语发音较准确;能听懂并愿意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完成多个连续的简单英语指令。
2、需要加强的方面
(1)加强幼儿独立讲述、表演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创造美的能力,增强自信,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坚持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渗透,提高幼儿英语听、说、唱的能力。
(3)引进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升艺术园品牌。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深入开展优质园本课程的研究,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形成课题总结报告。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健全幼儿成长档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并进行分析评价,重视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反馈。
(2)整理课题计划、阶段小结、专题文章、教师随笔、活动设计(照片、VCD)、教玩具照片等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参加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五”课题结题成果展示。
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英语教育
(1)通过英语的高频运用,熟练生活口语。
(2)加强情景教学,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多采用歌谣、儿歌,使英语学习更为有趣。
(4)运用直观、形象的教育,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各月工作计划
九月:
1、认真做好开学的相关工作:
1)开学前普访
2)活动室布置
3)组织“大带小”、音乐会等活动,安定幼儿情绪
4)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5)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6)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2、开展教师技能技巧比赛(舞蹈、声乐、乐器、绘画及英语、音乐优秀课例评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并选出优秀节目、作品参加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书画、舞蹈)
3、组织秋游活动——游览红树林。
十月:
1、开展“祖国万岁”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组织半日活动考核,向家长开放(必须含由本班教师执教的英语活动)。
3、参加长城片交流观摩活动。
4、参加市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音乐)。
十一月:
1、以艺术节活动庆祝幼儿园成立十八周年,向家长展示幼儿园师生的艺术、双语才能(形式:幼儿英语歌舞、英语短剧,教师家长歌舞,师生家长书画展)。
2、加强对幼儿的观察记录,组织经验交流会。
3、参加长城片0—3岁早教研究交流活动。
十二月、元月:
(1)通过积极做好清洁、消毒、通风等卫生工作,加强幼儿户外锻炼,提高免疫力,坚持每日报告制度等有效措施,我园贯彻落实了教育局抗击非典工作,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并以“预防措施到位,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受教育局通报表扬。
(2)通过岗前培训、专家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提升幼儿园整体素质。将儿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市少儿花会画展,我园选送了50多幅美术作品;同时参加幼儿画展,80多幅美术作品获奖。
(4)我园教师创编的幼儿舞蹈《草原游记》、时装表演《健之美》、《对面女孩看过来》参加了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在大家乐举办的1——3岁幼儿生日会活动,扩大了我园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
(5)加强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较高,对学过的英语口语、歌曲掌握较好,能听懂并愿意用英语对话,基本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英语发音较准确;能听懂并愿意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完成多个连续的简单英语指令。
2、需要加强的方面
(1)加强幼儿独立讲述、表演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创造美的能力,增强自信,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坚持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渗透,提高幼儿英语听、说、唱的能力。
(3)引进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升艺术园品牌。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深入开展优质园本课程的研究,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形成课题总结报告。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健全幼儿成长档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并进行分析评价,重视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反馈。
(2)整理课题计划、阶段小结、专题文章、教师随笔、活动设计(照片、VCD)、教玩具照片等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参加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五”课题结题成果展示。
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英语教育
(1)通过英语的高频运用,熟练生活口语。
(2)加强情景教学,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多采用歌谣、儿歌,使英语学习更为有趣。
(4)运用直观、形象的教育,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各月工作计划
九月:
1、认真做好开学的相关工作:
1)开学前普访
2)活动室布置
3)组织“大带小”、音乐会等活动,安定幼儿情绪
4)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5)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6)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2、开展教师技能技巧比赛(舞蹈、声乐、乐器、绘画及英语、音乐优秀课例评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并选出优秀节目、作品参加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书画、舞蹈)。
3、组织秋游活动——游览红树林。
十月:
1、开展“祖国万岁”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组织半日活动考核,向家长开放(必须含由本班教师执教的英语活动)。
3、参加长城片交流观摩活动。
4、参加市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音乐)。
十一月:
1、以艺术节活动庆祝幼儿园成立十八周年,向家长展示幼儿园师生的艺术、双语才能(形式:幼儿英语歌舞、英语短剧,教师家长歌舞,师生家长书画展)。
2、加强对幼儿的观察记录,组织经验交流会。
3、参加长城片0—3岁早教研究交流活动。
十二月、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