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0 03:45: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

篇1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 唐小方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篇2

面对新时期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承担起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需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相应的,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培养未来建筑业骨干力量的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类高职院校,也应培养适应法制化建设进程中既懂得土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又掌握法律知识的专门人才[1]。在此背景下,对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探索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设法规课程的特点

1.1 跨学科性、内容多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为了使得建设法规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加全面,就将各个学科中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建设法规中。建设法规的内容主要包含工程建设项目程序法规、建筑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工程建设执业资格法规、建设工程合同法、房地产法规和相关法规[2]。

1.2 知识的抽象性

《建设法规》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并不像其他的工程类教学内容那样比较直观,可以通过公式、图像或者实际案例来进行表达[3]。

1.3 课程政策性强,课时有限

《建设法规》课程内容政策性强,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变化及更新密切相关,但一般高职院校的授课时限仅有40个学时左右。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2.1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基于《建设法规》课程的特点分析,我们在授课时应及时改进教学课程教材,把最新的建设法律法规应用到教学中;也可以把一些执业资格考试(如建造师)真题作为练习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别。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侧重于建筑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法和勘察设计法,工程造价专业侧重于招投标法和合同法,工程监理专业则侧重于施工质量、安全和工程监理法的学习等,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因此施教。

2.2 教学方法多元化,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建设法规课程学时少、内容多的特点,既要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切实保证教学效果,必须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4]。现将《建设法规》课程部分授课内容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总结如表2-1。

表2-1《建设法规》课程内容及授课方法表

注: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小组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模拟演示:让学生以老师的角色进行备课、授课及评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全程案例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建设项目的过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找到相应的法律条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及协作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3优化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能到性和实践性

课程考试形式建议采取书面考核和课堂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书面考核成绩占40%,考核的形式可以以考卷或者论文的形式表现;课堂成绩占60%,具体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在课堂上讨论时的参与程度和对案例分析的深入度等。这样不仅能够克服单纯卷面考试的弊端,又能够把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和模拟演练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结语

本文对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较系统的阐述,从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对教学方法尝试改革,以培养学生今后进行相关专业工作“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手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洁丽.《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法制与经济,2012,12(333):123~124.

篇3

        研究论文

        (1)折板网壳结构参数化设计及受力特点分析 鹿晓阳 张萍 陈世英 洪宁 陈亚若

        (7)素土开挖边坡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魏焕卫 韩学民 王光金

        (12)天津地区居住区采光与室外风环境模拟研究 牛盛楠 张欣宜 黄成 辛振宇

        (18)基于序关系的商业地产定位群决策研究 王雪青 付彬彬

        (22)房地产业与旅游产业关联度省域差异研究 尚天成 黄斌

        (27)引黄水库水中溶解性有机碳特性分析 张彦浩 王猛 于军 邢丽贞 刘建广

        (31)索支撑五、六边形网格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研究 杨大彬 周学军 张毅刚

        (36)基于富氧条件的生物质颗粒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朱艳艳 张林华 崔永章 李凯 吕文超

        (42)氧氩比对铒镱掺杂氧化锌薄膜的结构和光波导特性的影响 宋红莲 王凤翔 陈志华 孙舒宁

        (46)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制冷系统节能分析 高思静 李兴泉 郭畅 石丹阳

        (50)使用fluxnet数据验证glass地表反照率 王健 孙林

        (54)尾水氨氮强化混凝试验研究 王久妹 谭凤训 武道吉 吕成龙 车同川

        综合述评

        (58)室内化学污染气体的植物监测研究进展 鲁敏 刘顺腾 赵洁

        工程实践

        (63)济南锦绣川河道景观概念规划设计 杜娟 吴志锋 尹小宁

        (68)基于虚拟现实的移动械臂控制系统分析 陈泽 高诺 刘存根 曹端江

        (73)过膨胀土隧道塌方段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胡世权

        (78)基于b/s的敞开式变电站校验软件设计与应用 刘大伟 张光明 秦海波 吴鹏昊 姜哲

        教学研究

        (82)高等数学研究性教学方案探析 葛倩 李秀珍

        (86)引入μc/o-ⅱ的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申斌 胡华 陈举欣

篇4

教育部颁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提出要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的要求,即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代之以与企业的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按照工作过程顺序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方案还提出了两种综合程度不等的课程开发方式,一种是将原有若干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的“整合式”课程开发,另一种是“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的“综合性”课程开发。本文结合工程造价与建筑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的工作岗位,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 建筑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其工作过程分析

对于大多数工程造价与建筑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将到招标、工程造价咨询、建筑施工企业投标、项目施工管理等单位从事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施工管理、合同管理等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所需要用到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知识不尽相同或侧重点不同,对应岗位及其涉及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知识与能力可以看出,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所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基本上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以应用和体现,因此该课程的知识传授完全可以基于工作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以完成。本文以此做初步介绍。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方法设计

在职业教育课程中,与学科系统化课程相对应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经验,进而促使参与者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设计,设计教学情境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精心挑选适合教学的岗位工作过程,必须使所设计的教学工作过程要覆盖到本课程所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教学工作过程设计的优良是学生能够进行系统学习的关键环节。

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与工作过程有关的程序知识,还要学习与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相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增强学生的理解。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鼓励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在实际的教学中,可分若干组,要求各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比较复杂一些的工作内容,以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评议一体化。在实施教学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还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状况作出合适的调整和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最终完成工作任务。

四、教学案例分析

根据与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相关工作过程的特点,本文设计了“开标评标”的教学情境,并以此例来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工作任务:已知某实际工程招标文件,其中开标程序、评标方法已确定,要求以教学班为单位,模拟投标、开标、评标过程,并给出评标结果、编制评标报告。

背景(借用条件):前导课程建筑施工组织和工程预算的图纸与课程设计。

工作目标:按照招标文件开展评标并做出评标报告。

决策计划:

1)了解投标小组所扮演的企业状况包括企业等级,业绩情况,人员情况,目前施工任务饥饱情况等等

2)查阅相关招投标法律法规手册

3)了解招标文件对投标书的组编要求

实施:

1)确定投标小组的投标项目选择

2)确定投标选择成员的主要工作分工

3)制定投标项目的投标方案

4)编制技术标

5)编制商务标及报价

6)可以选做根据给定的条件做不平衡报价的设计

7)编组投标文件

8)对投标文件密封并参加开标会

9)由一个小组主持开标

10)各小组分别对本次开标进行评标并给出评标报告

检查:

1)检查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程度

2)检查学生实施工作任务的进展

评估:

1)对开标程序、标书递交、相关担保、投标报价的调整、评标指标以及评标过程和评标报告等环节理解的评价

2)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3)团队合作能力评价

4)项目完成情况演示评价

通过本工作过程的训练,首先可以让学生掌握“投标、开标、评标过程”这一工作过程的程序性知识,并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讲解,对于基础好、兴趣比较高的同学除了能完成这一工作过程外,可能会对相应的一些概念有深入理解的要求,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如不平衡报价)相关知识,而对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虽然不能对一些概念深入理解,但是能够有兴趣来完成这一过程知识,从而达到因才施教。

篇5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给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还是采用老一套的质量管理模式。在目前大多数的工程项目中,理论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运行,这些体系的管理文件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所以我国目前的工程监理任务的任务还相当艰巨,需要进一步深化工程监理工作,优化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1.2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特征

建设工程监理存在以后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一是工程监理的服务性,工程监理服务性是从它的业务性质方面定性的;其二是工程监理的独立性,我国新颁布的《建筑法》中指出工程监理企业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客观、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要求工程监理企业按照“公正、独立、自主”原则开展监理工作。其三是工程监理的公正性,工程监理公正性是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准则,是监理行业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2.提高工程现场监理水平的措施分析

工程监理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保证,而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材料、人、设备、环境和方法,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这五种因素随时都在变化,因而工程监理下的工程质量也是不断地变化的。现场应该根据不断地观察分析,以适应这种质量的变化表现出相应的波动的特性,而监理人员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整理,就可以从这种波动的特性中找出影响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改进管理方法和生产过程,提高工程质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工程监理的业务水平。

2.1注重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事前的规划

在业主委托工程监理单位之后,应该从监理合同的签订着手。充分明确工程项目业主委托监理的范围,及其他注意事项。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后,在项目监理总工程师的引导下,以委托监理合同为依据,基于监理大纲,结合工程实际,广泛地收集工程资料和信息后所制定的。该文件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便可对项目监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指导。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的核心目的是协助业主来实现建筑工程总目标。监理规划

1.1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状况简介

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实行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在吸收国外先进管理技巧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监督管理的局面。1988年,建设部明确提出建立建设监理制度,并且开始试点。到了1997年,我国公布的《中的内容应包括:制定监理工作程序、确定监理工作目标、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确定目标控制、确定各项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组织协调各项措施。

2.2及时跟进工程各阶段的监理任务

由于我国建设项目周期较快,现场监理任务的需要在施工方完成各个单个工作之前准备好实施监理验收。具体可分为几个阶段来开展监理工作。首先是施工准备阶段,在建筑项目施工合同签订之后,由项目经理部进行严密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建立,对质量责任制层层落实,紧抓质量计划的制定、实施及实现三个环节,明确项目各部门责任,使其担负起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管理的责任,以其工作的质量来为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证。其次是项目施工阶段,在建筑项目开始施工的时候,应进行施工过程及时跟近,保证好工程施工的过程监理,确保工程部会偷工减料。再次是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待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必须进行最终的检查与实验。工程相关负责人应依据竣工材料要求对构件、材料、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及各类材料的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实验检验资料等质量相关记录加以收集和整理,并按档案整理规范的执行规定进行整体归档。最后是建设项目的工程环境监理,依据工程的特点及具体条件,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2.3通过加强工程技术水平提高工程质量

加强工程技术水平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施工机械装备。施工机械装备对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建筑工程靠大量的工人手工劳作的时代已经过去,先进的施工机械不仅能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还能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施工机械能使工程质量相对稳定,不会因为某些手工操作带来的质量不稳定因素。观测、测量仪器设备对工程监理也十分重要,它们是取得质量信息的前提。如观测、测量设备不齐全.不准确,就无从获得准确的质量信息,会导致不符合实际的判断,从而也会影响工程质量。有些检测复试等都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以取得较权威的数据。

3、某工程科学监理的案例分析

上面对如何提高工程监理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阐述,这里通过某科技交易交流中心工程监理实例,从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在此之后城乡住房与建设部与和其他相关部门又先后颁发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关于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规定》等国家行政法规、行业规章。表1汇总了我国工程监理的发展状况。完善监理工作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某科技交易交流中心是集科技、商务、会务、接待等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用建筑,该建筑由主楼、裙房、会堂三大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两层、裙房5层、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138m。

从项目进场开始,监理单位就行程了项目监理部,监理部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其具体组织形式见图1。

图1某科技交易交流中心监理组织形式图

除了上术科学合理的监理组织形式外,监理部的工程师首先是充分熟悉了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然后是组织开展学习交流,加强对原材料抽样检验,施工机械检查。最后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质量保证预控措施及防止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以及建立质量分析例会制度及质量问题书面通报制度。这样就形成了质量控制约束机制,施工方也就能主动接受质量监督。

4、总结

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我国工程监理的发展情况,结合我国的监理现状,总计分析了当前我国监理工作几点特征。

然后通过作者实际工作的总结提出了几点提高工程现场监理业务水平的几点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具体措施的执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全国的建筑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现在,施工现场的文明程度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争创安全标准化管理工地、文明工地的数量每年在逐步增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惯标的工地也越来越多。这些可喜的变化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有效加强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重特大建筑施工事故层出不穷。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有许多不同之处,建筑工程施工与一般的工业生产过程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主要是由于建筑产品即建筑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为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特点

建筑工程中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事故、发生危险,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特别对于现代建设项目,无论是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金投入、资源消耗量还是在影响范围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所存在的风险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导致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国内外许多风险管理的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对其进行系统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由于上述的特点,或者说是不利之处,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与其他工业生产相比,成为一个高风险的产业。

二、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管理队伍

一是理顺施工单位体制,明确管理体制与职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那么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首先,要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工人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再者,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是施工单位应加快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使离退休人员费用与在职人员的费用相剥离,职工普遍参加社会统筹保险,以减轻堤管单位的负担,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如广东省一些施工单位,已经把离退休人员推向社会保险,单位的经济条件很好,工程管理水平较高。

三是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提高管理单位的现代化水平,增强施工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委托代培、定向培养、智力引进、岗位兼职等,引进专业性管理人才,加速在职职工新老人员的更新替代工作,吸引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加入到工程管理行业中来,改善管理队伍的人才结构,为施工单位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堤管单位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竞争是建筑施工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弱,不具备人才优势。而人才优势,取决于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科学,人才优势发挥是否充分,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等。在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以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调整建筑施工企业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制度、价值分配制度、价值评价体系及工作标准,着手编制岗位分析、晋升凭业绩、靠贡献的良好氛围。为优秀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促使其尽早成才,加入干部岗位交流力度,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及动态管理,搞活用人机制。围绕知识型、智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快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支撑企业发展的管理型、专家型、操作型三大人才支柱。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从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到施工现场的安全员,都要自觉地培育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一是把自己做的每一项工作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和解决。二是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的工作技能。要加强内部培训,逐步解决安全责任人员对规范、标准不了解、不熟悉、不理解的问题;要进行案例分析,从事故中真正吸取教训,面对目前市场运作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在有针对性解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安全生产责任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教育,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的工作技能。

2、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管理盲区

一是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劳务施工队伍。凡参与工程分包的队伍,要加强其资质审查和从业人员的考核。不能高资质企业中标以后,除了收管理费,低资质企业就可以全额分包。

二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地建立或健全其建设系统人员培训机制,并建立民工准入制度。凡进入施工工地的所有民工必须先接受培训教育,一律持证上岗。此事应成为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考核、资质年鉴和升级的重要指标。让每一位工程建设参与人员都能接受培训和教育熏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建筑从业人员学习的网络。大型建筑企业内部应建立民工学校,除对本公司民工进行全员培训外,还可以吸收社会上更多有志于参与建设工程的劳务人员接受培训。

抓好安全教育思想是安全风险防范的关键,应使各施工单位最高管理人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否坚持安全第一, 关键取决于施工单位管理层的领导和工程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能否把安全作为各项工作之前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应该明确提出把安全作为管理层和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主体行为及职责做出明确要求。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资金足额投人,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努力为建筑工人创建良好的作业环境。凡是背离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都要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篇7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指导方针主要是八个字:“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毋庸置疑,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杜绝施工安全事故,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共同的目标。随着我国相关法法律法规与相关制度的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就我国目前来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仍然屡见不鲜,从而导致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社会影响十分严重。所以,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刻不容缓。

1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监理现状

安全监管是企业首要控制的内容,没有施工安全便没有一切。一方面,当前形势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并不好,而且很多施工单位,都缺乏对安全隐患进行控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我国安全人才匮乏,在很多施工单位或施工现场,安全员的配备不足。所以,在安全检查方面,只是限于建设方或质检部门的常规例行检查,检查过后,派遣临时人员象征性整改。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

有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其安全防护与安全施工的投入量远远不够,对于相关安全制度,往往只是过于形式化,何谈安全方案的落实?毫无疑问,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加强我国基础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讲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于是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利润,在安全投资上,能少则少,往往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如果没发生安全事故,则身幸而心爽,如果发生了安全事故,则推卸责任,这便是安全隐患滋生的源头。

目前,作为现场监理也存在以下问题:监理队伍建设不能满足监理业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的数量严重不足,一人兼有多个监理任务的现象计较普遍,现场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年龄偏大,体力不支;有的文化不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有的技术不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部分监理人员未能及时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对施工单位提交的专项施工方案审批不及时或审查不认真,先施工后签字的情况比较普遍,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送安全监督机构备案的专项施工方案中,仍有少数方案存在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出现计算错误等问题,导致方案审批流于形式。施工安全监管环节缺失,现场安全控制不严,部分监理人员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制止不力;对施工单位不认真整改的情况也未能及时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有的甚至出具虚假证明;施工现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不向安全监督部门及时如实反映情况;有的施工监理,在施工现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不仔细,流于表面,做不到深层分析;有的监理工程师,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执行效果不明显,这样难以保证安全工作的全面落实,这也是间接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之一。

2 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对策

2.1 加强安全监理职责认识,增加监理执行力

随着安全监理职责的逐步扩大,安全监理不仅仅只重视施工阶段,即只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三控、二管、一协调”,只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排查工作,而应当采取全方位、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即所谓的“四控、二管、一协调”。要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理,首先必须要明确安全监理的职责,才能加强安全监理的执行力度。作为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执行力。

(1)加强安全任务的理解,确立安全目标。实质上讲,安全监理的任务无非是全面落实安全建设各项方针和法律法规,全面监督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施工,在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领导施工单位进行隐患的排查工作,消除施工中侥幸的心理,全面实施安全技术管理、控制安全事故率、实现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2)对安全监理工作进行良好的策划和编制。编制安全大纲以及相关规划,必须全面明确安全目标,明晰安全监理程序,根据实际的建筑工程来分析施工队伍的资质、人员素质等各个影响安全计划的因素。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组织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设计以及实施。

(3)全面实施施工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必须提早发现,并及时对施工班组进行会议通报,并强制性要求相关单位进行安全整改工作,对于未进行整改或整改达不到安全指标的施工单位,必须进行相关处罚,确立安全监理的威信,只有如此,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安全监理的执行力。

2.2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理对策

安全监理,必须具备安全风险分析的能力,明确安全风险的控制因素。作为建筑工程安全监理,能良好地运用相关技术手段,提前预知施工安全隐患,了解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对于以往的安全事故发生以及处理经验,对实际工程进行风险再判断的同时,在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处理进行全面评估后,还必须做好应对的相关预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前,必须对相关技术资格人员,进行岗位操作证的核查,并且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监理制度,比如日常跟踪检查制、施工例会制等等。作为现场监理,必须总结以往监理经验,认真详细地做好安全监理日志,对于现场需要整改的相关安全资料,进行定期的跟踪检查。对于安全例会的开设,根据实际工程,采取每周或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重点内容应该是定期检查的安全隐患资料以及文明施工程度,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在例会中进行全体商讨,对于商讨出来的结果,必须立马强制性执行。在监理日常的巡查过程中,如发现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存在,并且十分确定,可采取事先口头通知施工单位,要求在施工现场立即进行安全整改工作,并监督其整改,整改完毕后,可补发书面的整改通知书,并确认合格。对于整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必须及时下发监理通知书,在下发监理通知书时,必须注重其时效性。如果施工单位并未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安全整改工作,监理可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整改,若还未能达到相关安全指标要求,可勒令停工,并签发工程暂停令,并及时上报相关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时刻出现,施工监理必须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指导整体项目工程进行安全有序地施工。

2.3 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是安全监理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是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思想工作。在工程开工之前,要把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列为首要工作,坚持“三级安全教育”,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创造“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氛围,把安全工作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要通过会议、学习班等多种形式让施工人员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张贴宣传画、标语牌等,使施工人员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认识到现在的安全生产已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就是违法行为;要以国家安全协会编辑出版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为教材,进行安全教育,效果会很明显,因为那些案例都是活生生的事实和血的教训;也可以社会上影响巨大或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为案例,分析事故原因,结合本企业、本工程实际情况,讲述如何有效防范安全事故、消除隐患,做到举一反三,把事故责任划分清楚,把由事故带来的危害阐述完整,使施工人员的心灵受到震撼、接受教训,真正懂得安全事故的危害是终身的,也是家庭悲剧所在,是社会安定的大敌。从安全教育“三不伤害”入手,让施工人员懂得安全工作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保护他人,使每个职工都不要受到伤害。要把一些常用的安全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由于简单又贴近施工实际,容易被施工人员理解、接受并付诸实施。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了,那么安全工作就有了群众基础,安全管理制度才能顺利执行,安全监理目标才能实现。

篇8

一、教学方法的改变

由于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注册土木工程师专业考试中的一个主要考试科目,考试中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的考查和会用基本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因此,教师在进行某一章内容教学之前,预先给学生一个具体的题目或者案例,将学生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明确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能掌握的知识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上提供的知识密切与问题案例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应该如何逐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应用知识完成案例所布置的任务。在基础工程的教学中可以比较多的使用这种案例法。例如,基础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非常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如果直接灌输概念,学生对埋置深度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遇到实际工程问题(尤其是有地下室,或者主楼旁有裙楼时等)还是不知如何确定。这时,我们可以先以一个实际的小案例引出这个概念,首先让学生处于一个实际工程的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我们可以给出如下一个工程情境:某工程主楼12层,裙楼3层,包围主楼三边,主楼88m长,17m宽,裙楼宽15m,主楼用筏板基础,裙楼用独立基础,地下室均为5m,主楼地基承载力修正时,主楼埋深取多少?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会产生思考的兴趣,然后再逐步引导,这样学生对埋置深度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正确选取就基本掌握了。又如,在讲解桩基础中摩擦桩和端承桩时,可以以“玉林电厂的悬桩”这个案例引入:玉林电厂是一个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其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不应发生的错误,此场地在地面以下40~70m为基岩,岩石为凝灰岩。原设计的锅炉和烟囱等主体建筑物的地基基础采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以凝灰岩基岩为持力层,属于端层型桩。设计承载力和沉降均满足要求。但是在勘察、施工中,把含粘土的碎石层(其中所含碎石的岩性也是凝灰岩)误认为是凝灰岩基岩,致使大量的钻孔灌注桩桩端落在这些黏土层上。竣工以后才发现这一错误。通过这个案例,详细分析为什么在端承桩和摩擦桩处于同一个刚性承台下施加荷载时,摩擦桩常常会成为“悬桩”,二者无法共同工作,发生渐进破坏的。这样的授课方式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概念显得更生动、更立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根据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9

1前言

抗震工作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为使所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方面达到最佳,结构工程师要进行严格系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不规则高层建筑的不规则性,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难度和要求,论文就此展开论述。

2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概述

以往,高层建筑造型与火柴盒一样,单调且乏味,缺乏新意。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为建筑设计带来了发展机遇。复杂、不规则及不对称结构高层建筑涌现,并成为建筑发展的潮流。如上海希尔顿酒店、深圳发展中心等,正因为建筑造型独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美国高烈度地震区的西海岸也出现了很多形式复杂、不规则高层建筑物,虽然,我们看到的建筑物体型规则、简单,但由于其抗侧力构件布置与一般建筑差别较大,使其能够在结构上以不对称形态呈现出来。如尼加拉瓜马那瓜的中央银行,在设计中,其主要呈现简单的矩形状,但在建筑东西方向设置电梯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物刚度。虽然不规则高层建筑看上去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视觉效果,但由于其设计依据科学的力学计算,是科学的。不规则高层建筑以扭转、凹凸不规则等多种形式存在,相比较一般建筑来说,不规则高层建筑设计难度较大,故要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

3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

3.1案例分析

某高层建筑地上25层,地下3层,总体高度104.2米。15层以下东西长度94米,16层以上为83米。南北向宽度为30米,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地下三层分别为餐饮、商业、车库区。

建筑师从环境和功能的要素的角度,将北侧设计为电梯、机房、管井的集中区域,南侧为敞开式的商住和办公区域,采用玻璃幕墙作为立面的材料。整体立面为起航的船体,屋顶从东向主屋面逐渐升起,高点高度为22.5米,上有桅杆,桅杆高度为15米。

3.2设计详情

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把握,从15层开始向上,西北侧有收进,竖向的变化较大,南侧没有设计剪力墙予以支撑,南北向的偏心较大。顶层自西向东有变化,东面较高和重。

平面上的特点是,建筑物的两个端部有刚度较小的单跨框架,东南的尖角为单柱,在地震作用下,端面的平面质量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不规则,因此,需要在扭转效应上,设计出较大的抗侧刚度。

经过对结构特性的分析之后,采用试算的方法,发现建筑物的特点是西低东高、西轻东重。东端和西端出现的单跨框架以及部分的面积,侧刚较小,产生东段振幅较大的情况,为了使得结构能够形成以平动为主的基本振型,因此在东面设置了剪力墙。

针对南北向的偏心问题,为了满足建筑连续多跨的框架刚度较大的特点要求按照剪力墙承担的总弯矩进行了剪力墙量的设置,减少了纵向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扭矩,这样,建筑物的靠近端部的剪力墙转动中心的力臂将增大,能够在地震扭转中南北偏心产生的时候起到重要的作用。

4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对于位移限值的分析,在考虑了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楼层的最大位移与层高的比例是满足建筑设计要求。RATIO为层平均位移和最大位移之间的比值,RTIO-D(n)为层平均层间和最大层间的位移比值,MAX-D/h为最大层间位移角,Umax为顶层最大位移(mm)。

计算模型分别按照0、90度和45度方向计算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内力的组合特征,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得到了剪力墙连梁的折减系数、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等数值。

经过软件的计算结果,还发现个别连梁的弯矩和剪力出现截面超筋的情况,再进行连梁设计以及配筋的时候,通过设置钢暗柱的方式,给予了加强措施。在本工程中,两个单元的建筑均为混凝土核芯筒体的垂直交通通道,如电梯、楼梯,构成的核心抗侧力的构件主要分布在两侧,这种设计提高了抗侧的高度。对于周边的翼板出现的出挑略多的问题,采用了弹性板加以解决,充分考虑变形对于边角柱以及竖向构件的影响,提高了一个等级的抗震功能,加强的区域内的配筋,采用全高加密箍筋的方法,保证地震发生的时候构件不屈服,结构延性加强。

本建筑工程有着平面立面不规则的先天状况,因此,要对计算过程中的近似性、局限性、地震的不确定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将施工因素等问题加入设计的内容。不能完全依靠计算结构,而是要对结构的整体构造,薄弱环节加以分析,从结构安全的角度进行设计。

例如工程在地震作用下,最不利的趋于在两个端部,这部分为单跨柱框架,因此应进行承载能力和延性的加强,防止出现破坏。

工程的框架承担地震的总弯矩经过测量接近50%,因此要在南侧纵向框架的强度和延性设计上采用提高抗震等级的方法进行构造的设计。

工程的西侧剪力墙的数量较少,因此,在该区域的抗扭的设计上应予以加强。

还有中心部位的楼电梯间,混凝土的剪力墙布置上,框架较小的框架带来了单体抗扭转刚度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结构的侧力抗扭剛度的方法进行增大,依靠外围抗侧力墙刚度增加的方法,将抗扭转刚度增大。

5结构不规则设计的注意事项

结构不规则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重点考虑结构的均匀性与对称性,并对结构的偏心率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能够保证偏心率足够小,结构就会出现清晰的平动主振型和扭转主振型,更容易符合扭平分量比的标准;(2)重视累积质量对结构的影响。如果结构的某一部分存在高低跨现象,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剪力墙,有效的降低偏心距;(3)如果楼板因存在大面积缺失的现象而形成长短柱的状态,不但要提高短柱的延性,而且需要提高长柱的刚度;(4)提高结构周边梁的刚度。通过提高周边连梁与框架梁的刚度,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扭刚度,并且有利于刚心位置的调整。

篇10

1电梯加装工程背景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与社区环境“双重老化”的难题,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出台的人口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已达1.7603亿,占年末总人口比例约为12.57%,老年抚养比也达往年新高,高达17.8%。故我国面临着社会结构趋向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为保证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需要积极探索适老化设施的解决方案。在传统意义上,居家养老是城市社区最为普遍的养老方式。由于居住社区建造年限早,社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功能弱化、物业管理服务缺失、住户安全缺乏保障等居住环境缺陷,无法满足未来社区老龄化结构的功能需求[1]。老旧社区开展电梯加装工作则契合上述诉求,可解决住宅未配备电梯设施的垂直交通出行问题。考虑到老年群体身体机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在日常出行中普遍存在着“爬梯难”的困境。故民众对加梯工程的需求正逐步凸显,电梯加装工程逐渐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民生热点。

2电梯加装工程成本管理难点

老旧社区电梯加装工程在前期存在规划审批、管理措施、资金筹集、施工条件等因素局限,加装工序也较复杂,对于造价招投标的控制具备一定挑战。故本文通过借助各地既有住宅电梯加装施工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其成本管理在以下方面存在的难点。

2.1社区原始建设资料落后

由于社区建设年限较早,易出现建设图纸缺失,调取档案检索信息工作量大、不易于归档保存等弊病。社区运维更新过程中可能伴有违规建筑,使原始建造的图纸资料与现有加装环境不符,使招标工程量清单上出现缺、漏项的情况,或实际安装的电梯井道位置与电梯加装尺寸不一致的情况,使建设工程施工费超出工程预算[4]。

2.2工程变更突况多

考虑到隐蔽工程的不可预知性,电梯加装工程前期需开挖基坑,完成电梯井道基础工作。而老旧社区市政管线集中在楼栋单元出入口处。加建电梯部位需迁改管线,其改建位置与地下自来水管道、污水井等给排水管道、天然气管道、强弱电电缆位置相冲突,导致前期需要对地下管线的分布状况做出评估,且管线迁移调配耗费开销较高、工作量大、协调周期时间长[3]。此外,新加装电梯井道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出现建筑物倾斜或结构性损伤的情况,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固地基与墙体,这些突发性的工程变更都会延长建设工期,增加项目成本。

2.3电梯加装环境特殊

电梯施工全过程无法将居民生活与施工现场完全隔离。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与光污染现象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随意丢弃火种等不规范行为也会为工程带来安全隐患问题,存在双向干扰的情况。而加装社区多半分布于城市中心地段,其施工安全文明要求较高,虽不作为投标的竞争性条款。但对一般土建项目而言,收费的标准必然因电梯加装施工环境的特殊性而提升,增添额外的项目成本。

2.4竣工决算争议频出

由于电梯加装项目属于准公共项目,其涉及的工程参与方众多,工程协调工作复杂,所涉及的建设资料保管容易出现遗漏、不规范等缺陷。加上之前保有的原始资料发生变更,且建设过程突况频繁,工程变更较多使竣工决算的难度大幅增加,各方维护彼此利益难免引发冲突争议,使得造价成本难以控制[5]。

3加装电梯施工成本案例分析

为有效控制老旧住宅电梯加装的造价,本文选取上海市宝山区某社区电梯加装案例进行分析,该社区电梯加装建设总费用为467668元,并主要划分为电梯建筑工程、电梯电力供电工程、电梯设备及安装工程以及其他专业工程4个板块。如图1所示,考虑到电梯设备工作属性,该清单中关于电梯电力供电工程、电梯设备及安装工程的费用符合专业需求。而对电梯设备品牌的挑选,结合当地住户民意反馈及经济状况的综合判定,不属于造价控制的范畴。对于其他相关工程而言,是为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并保证电梯长期安全运营而增设的,其费用总占比也仅为5%,对于总体造价控制影响不大。故造价控制重点则落到电梯建筑工程上,由于加装过程会影响原有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对住宅沉降量的控制、地基基础的稳固程度等均提出新的考验,且伴随着较多的工程变更,对该项工程的工期与成本预算都有较大影响。在饼状图(见图1)中,该部分造价占比超过50%,故对于电梯加装造价控制重点应放在建筑工程这一板块。如图2所示,区别于一般新建项目的电梯安装,老旧住宅电梯加装项目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及加固,如决定电梯入户形式需对原有楼梯进行开门改造,并加固原有的结构柱保证建筑稳定性,甚至采取加柱、加梁等保证建筑安全使用。该部分费用共计15600元,占建筑工程总体费用的6%,属于区别于新建项目的最直观的增量部分。此外,老旧社区多次维护更新,地下隐蔽工程涉及复杂的管线协调工作,改建位置可能与给排水、天然气管道、强弱电电缆位置相冲突等,需提前向有关部门抽调社区建设初期地形图、开展施工时优先考虑避开地下管线,简化迁挪管线与相关部门协商时长。而该部分费用容易在项目投标报价的前期阶段被忽视。

4电梯加装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根据上述成本分析及管理难点综合考虑,故提出以下措施,助力未来电梯加装工程造价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4.1建立社区电梯事务统一信息平台

针对加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可考虑建立社区电梯事务统一信息平台,可将涉及社区电梯加装的工程资料,如社区建筑结构、地下管线分布及相关设施基础的建筑资料等档案信息整合,便于前期施工与后期运维的资料调度。相关电梯构配件的进场时间与周转调度均可提前规划,保证电梯加装的施工采购与平面布置优化,解决老旧社区由于空间狭窄,堆料位置无法保障的问题以及盲目调运机械造成多次搬运的费用问题[2]。

4.2强化提前服务质量由政府领头成立针对电梯加装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管线迁移、消防安全、住建审批等全方位的行业专家团,负责对社区加梯项目提供技术理论指导及案例工作示范,对电梯加装设计方案、电梯适用型号挑选等前期工作等由繁入简,采用先进的技术与材料设备进行加装工作,着重指导建筑结构加固方面的成熟技术,并系统培训加梯建设单位全寿命周期的标准化流程。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加梯行业业务能力,缩短建设周期,避免窝工较多产生额外管理费,合理地降低施工成本[6]。

4.3及时完善工程量清单

采用定额法对电梯安装成本进行控制,当出现原始建设资料丢失、项目现场状况与图纸设计要求冲突等特殊情况需工程变更,或地下隐蔽工程的不可预知等情况,需及时落实工程项目清单的查缺补漏与记录设计变更,并随时调整合同价款符合施工要求与合同规定,实现对造价成本的宏观计算,保证项目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对潜在工程突况实施预判性措施防备,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

4.4评估分级加装风险

由于加装电梯不可控因素与潜在风险较多,需提前识别项目成本变动的风险,开展前期调查,分析加装电梯规划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分类,如地下管线的分布属于弱影响因素;对于无调整空间,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调整的,如移除树木占据、消防通道等属于中影响因素;对于超出规划红线或与原本结构冲突的需要拆除属于强影响因素。划分该社区装配电梯的难度等级,并制定针对性的规划策略进行合同谈判,争取提高项目措施费,并于合同条款中明确细化施工方应承担的风险损失,避免竣工结算过多争议。

5结语

本文选取城市社区更新改造中电梯加装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梯加装过程中成本管理难点分析,进一步了解到该项工程电梯建设单位资质缺乏、社区原始建设资料落后、工程变更突况多、电梯加装环境特殊、材料供应协调不周、竣工决算争议频出等特点。通过选取具体电梯加装成本案例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造价控制的对策建议,为实现该工程的可持续性推广与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保证电梯加装工程的推广落实。

【参考文献】

[1]李林,叶嵩,王璟.老旧社区品质提升:数字化发展模式探索[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8):73-76.

[2]喻彪,谢超.加装电梯安全管理难点及对策[J].中国电梯,2020,31(14):50-52.

[3]李美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形式及问题探讨[J].居舍,2021(10):170-171+173.

[4]邓代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使用管理中的难题[J].起重运输机械,2020(15):41-44.

篇11

二、努力构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一)更新观念,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引领,提高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职校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中,专业技能是基础,职业道德是灵魂。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引领,努力提高学生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走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路子,最能够发挥实效,也最能够体现德育课的职业特色。职业院校领导和教师只有先从思想上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可行性,才能够积极想办法,找对策,构建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模式,发挥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实现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