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14:15: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
1、 考试舞弊日趋严重。
大学生作弊的现象在大学里已经是无争的事实,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和论文等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那么不光彩的事,已经习以为常,且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超,如运用高科技手段作弊,雇佣“”代考等,他们完全忘记了学院的规章制度,忘记了道德对他们的约束。
2,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违约严重
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是编制毕业生的就业计划和将来可能发生违约情况时的判断依据。现在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签署协议以后随意违约,给学校很坏的影响也严重影响用人单位的生产及管理,也使其它未就业同学失去了公平的竞争机会!
3、 友情淡化,感情不专。
大学生离开亲人来到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有结交朋友的迫切愿望,但在校园中大学生的孤独感比较严重,主要是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和缺少诚意,使友情淡化,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
4、 网络中的道德缺失。
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世界,不像现实世界中有和法纪部门的约束和管理,在其中基本上没有系统的法律规定,很难做到严格审查和责任追究,网络道德规范也是非强制性的,只能依靠个人的道德信念来维持,网络上的人是否遵从良好的道德规范也不易察觉和监督。
5、公德失范,审美情趣错位
大学生公德失范主要表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厕所里,清洁人员特地在便池边放了垃圾桶,可仍有人不时往水池和便池里扔烟头、纸屑,引起堵塞;电影院银幕上醒目地出现“请勿吸烟”的提醒语,可仍有人吞云吐雾;候车室,有人对痰盂视而不见,仍随地吐痰,甚至还吐口香糖,使地面龌龊不堪。乱刻乱画、破坏公物,上课接电话、发短信,在宿舍玩牌、喝酒,在外通宵上网,夜不归宿……一些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已经发展到拐骗偷盗的犯罪边缘(偷盗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捡到别人的东西拒不承认),损人利已反而怡然自得。一些学生误将庸俗、调侃当作美来欣赏和追求。
二,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原因
现代性带来的影响之一是电子信息、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这使得起源与不同民族、种族、地域、的各种文化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碰撞,行成了“多元文化”、“多元伦理”的文化繁荣景象。由于宗教文化、东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实用文化、享乐文化、拜金主义等各种文化思潮所奉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使大学生在选择道德取向时出现了混乱和迷茫。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的形成期,道德认知能力和水平有限,蜂拥而至的多元伦理、多元文化,直接削弱了大学生道德教育在大学生心中的核心地位。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经济理性”、实用主义成为部分大学生判断、选择和决定一切事情的唯一标准。他们往往根据市场,而不是自己的特长选择专业和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哪个专业有市场,哪个专业使用,他们就选哪个专业。同样,在上学期间,他们也是有选择性的学习那些他们认为实用的技术性课程,而对那些增强他们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文化课程则采取能逃就逃或置若罔闻的态度。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的适用,更加重视实用型的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可以说,重“技能教育”轻“道德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弱化高校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使命,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三、以就业为切入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一)以就业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依据
以就业为切入点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而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每个大学生都将随着四年学业的完成而最终走向社会,就业问题成为其关注的焦点。明确新角色的要求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置身于市场经济浪潮和经济全球化海洋中的当代大学生,很多人上大学的目的是功利的,即上个好大学、学个好专业,将来找个好工作。如果高校也把眼光盯在功利、短期效用和单纯的工具理论性层面上,就很容易造就单面人,显然不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就业为切入点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则既能够契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能够消弭其忽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缺憾,进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以就业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1、强化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
当今社会,许多大学生没有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反映到就业心态上,不少大学生青睐待遇优厚、社会地位优越的工作,不愿意选择基层、艰苦的工作;反映到就业结果中,出现了一些人到处找工作,一些工作无人做的错位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人单位在人才标准的选择上越来越倾向于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重;在工作要求中越来越需要员工从基本工作做起。这种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消除这种反差,关键是使大学生明确就业意识,认识就业需求。既然大学生关心的首要问题是就业,那么,高校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就业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就业服务工程,重视在大学阶段进行全程性的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在培养就业能力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责任心、敬业精神、讲诚信等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和今后事业的发展。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学校环境走向社会环境的过渡阶段,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各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该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和法律知识方面的学习,这些都是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的大学教育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大学生个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修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对大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第一,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自身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术规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生活中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心存公益观念和善良的信念,提高自身的整体道德修养。只有具备了这些,大学生才能成长为具有专业知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发挥更大的力量。第二,思想道德是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所必不可少的,只有每一位公民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大学生是社会公民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机制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不论对大学生自身还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道德规范的约束固然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共秩序稳定,但是这种约束是需要公民个人去自觉遵守的,对于一些道德水平较差的公民来说,法律的强制力约束也是非常必要的,任何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法律的权威不容置疑。大学生法治修养机制的建立能够从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法律基本知识的教育,让大学生对国家的法律规范有更全面的了解,实现大学生的知法懂法,这样大学生才能以法律为准绳来约束自身的言语和行为,不做违背法律的事情,这也能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
1.缺乏道德意识大学生属于高等教育人才,本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许多大学生都缺乏道德意识,很少参与到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学校中组织的一些公益捐款活动中筹集到的善款数量也非常有限,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公交车上从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人员让座、不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缺乏,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公益活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2.人际交往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些学生心理封闭,很少与他人交流沟通,造成性格方面和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病态,性格孤僻,独来独往;另一方面,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自我评价过高,这类学生往往只重视自己的想法,不在意他人的感受,甚至还有一些会联合起来欺负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造成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这两种都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体现,这种情况也是能够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得到明显改善的。3.诚信方面的问题诚信问题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这些不仅仅是诚信方面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对个人的学习不重视,对个人发展没有规划的表现。还有一些大学生存在着借钱不还的问题,这更是诚信缺失的重要体现。
(二)当代大学生法治修养问题
由于法律方面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学生缺乏法律方面的基本认识,对法律中的各种观念认识不全面,例如:第一,一些大学生对于法律中规定的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不能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履行自己的义务,也很少有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甚至一些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却并不自知;第二,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于权力和法律的认识存在误区,受一些传统不良思想的影响,这些大学生认为官职高的人的行为可以不受法律的制约,有钱的人违反法律之后可以用金钱来摆脱惩罚等;第三,一些大学生不能区分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甚至认为二者是没有差别的,也并不了解二者在法律制裁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第四,大学生对于自身权利保护意识薄弱,遇到一些自己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甚至并不知道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还有一些大学生有维权意识却不懂维权的方式或者因为维权步骤过于繁琐而放弃维权行为。上述种种都是大学生对法律知识认识不全面的表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大学生法治修养的养成,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有较大不良影响的。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建议
(一)社会方面
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这些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就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一,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中制假贩假等不文明行为的打击力度,并重视通过各类文化产业宣传精神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文明的社会环境中收到良好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在立法方面,要根据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提高法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公民进行普法教育,给大学生创造一个人人懂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法治修养的提高。
(二)学校方面学校是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中的管理者应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一方面要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通过必修课程来直观的学习思想道德方面以及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修养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还应积极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例如法制讲座、普法栏目剧活动、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实际的参与到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去感受道德的魅力和法律知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社会方面与学校方面的相关建设都是外部因素,大学生的自身方面则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重要内在动力。大学生必须提高对自身道德素质和法治修养的要求,一方面应该主动去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在实际生活中以法律的规定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不得挑战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还应该自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自省,提高自身的慎独能力,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以道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让自己有限的人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这些实践活动也是将自己所学到和掌握的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的重要方式,是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
参考文献
[1]彭雪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7(10):197-199.
[2]孟琛博.浅析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J].经贸实践.2015(09):220.
[3]王雪琴.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16):9.
作为渴望成才的佼佼者,大学生带着他们无限的憧憬以及满腔的抱负进入了大学殿堂,在他们成才之前,首先要明白他们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他们对成才目标的选择。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作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最基础以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指引大学生从道德修养以及思想修养层面上成为一个什么类型的人才以及如何成才。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成才目标选择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目标定位,并对提升他们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实践途径给予一定的指引。
1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原因
1.1 主观原因
(1)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做到个体和谐,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经就说过:“认识自我乃是探索的最高目标”这一哲学论断。学生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主力军,要满足大学校园整体和谐建设的要求,归根结底,还得靠每个大学生去践行。
(2)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汲取高尚的、先进的文化知识,作为世界上最具历史文化联系性的国家,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古文化。这些悠久文化历史值得我们去骄傲,更值得需要我们去传承,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瑰宝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与把握。但就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来说,喜欢看国学的学生很少,相反,多数同学迷恋武侠科幻小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扭转已经发生漂移的大学生文化爱好。
(3)让大学生更好的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来锻炼他们。陶行知先生曾经就提出了“T”型人才、“实践教育”结构理论,后来美国哈佛大学又提出了“通才”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通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后来又陆续提出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这些培养模式都共同反应了个道理——时间的重要性。既然他们在学校里面学习了那么多的理论知识,他们就应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会明白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自己的重新学习,然后将自己新的认识再一次付诸实践检验,以此来实现良性循环。
1.2 客观原因
(1)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就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想以及荣辱观。曾经就有哲人讲过这样的一段话,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最能够震撼人心的,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道德,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每个人头顶上的星空。道德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而且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因此,非常有必要使每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树立好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
(2)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大学生应该清楚个人幸福与整个社会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但是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只有当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提升了,他们才会懂得个人的幸福离不开社会幸福的道理,没有社会整体的幸福,个人的幸福就无从提起。因此,要追求个人的幸福不能脱离整个社会都幸福的大背景、大条件,只有在社会幸福的条件下,个人的幸福才能够得到保障。
2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
2.1 校园实践途径
(1)宿舍实践途径:学生宿舍不仅是大学生娱乐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开展各种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课老师要充分宿舍的这个特点,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这方面的活动,也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给同学们布置一些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方面的任务。另外一点,当老师领着同学去宿舍的路上时,可以给同学们一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时间活动,例如,当遇到校园宣传栏上沾有“牛皮癣”时,应该让他们去清理干净。另外,当在路上看到饮料瓶、饭盒等垃圾时,让同学们将其捡入垃圾桶,这不仅让他们解读了“文明”的真正意义,还使他们的行为得到了真正的实践。
(2)教室实践途径:目前,很多的学生都会出现游离课堂道德底线的情况,将课堂视为茶馆、饭馆等。经常能看见学生在课堂上吃早餐、聊天,甚至睡觉。因此,任课老师非常有必要组织学生课前的自查,并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讲评,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之间形成监督机制,并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
(3)食堂实践途径:作为大学生几乎每天都去的场所,食堂为学生的物质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点,即食堂也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有利场所。要想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升,学生应该从食堂方面去寻找实践途径。例如,班级学生可以分成好几个小组,然后将不同的小组分配到食堂的各个大厅,并以此来帮助食堂的员工搞好食堂的卫生工作,另外,各小组还应该阻止用餐学生插队的情况,并对学生讲解这方面的重要性。
2.2 校外实践途径
(1)去车站维持乘车秩序:很多大学,特别是一些建在郊区的新校区,其大学门前的公交乘车路线一般都不尽人意,经常发生争抢座位的不良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说明了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还不高,他们道德行为与大学教学内容要求发生了很大的漂移。大学组织学生去公交车站维护乘车秩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仅方便了学生的乘车,还提升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2)周日义务劳动:很多大学的学生都有义务劳动活动,这除了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外,还可能是一些高校的社团为大学生开辟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周日义务卖报实践活动能够很好的锻炼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除此之外,这种实践活动还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3)开展多种公益活动:开展公益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校外实践途径。公益活动可以有很多形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孤儿院,与那些小孩子结成很好的朋友,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并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通过开展这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大学生自己肯定能收获很多乐趣,明白奉献的乐趣,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优良思想,让他们以后的人生都获益。
2.3家庭实践途径
(1)帮父母做家务:当今的大学生都没有做家务的习惯,他们回到家要么就是上网、游戏。要么上街、窜门。于是,大学思想政治课老师很有必要给学生布置回家做家务的任务,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强调几点:首先,自己的脏东西不能丢给父母去做,自己的衣物自己洗;其次,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还需要帮助父母做家务,拖地、洗衣服、买菜、做饭等等。总之,学生回到家里,既不是公主也不是王子,需要通过帮助父母做家务来养成好的习惯。
(2)陪同父母走亲访友:陪父母走亲访友是很好的一种加深学生和父母之间感情的方法。很多大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亲戚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大学生陪父母走亲访友,既回报了亲友当初的恩情,也锻炼了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3 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因此高校教育一定要重视。本文阐述了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原因,并对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当代大学生将大部分社交精力放在网络文化构建上,通过空间、贴吧、博客等网络工具进行人际交往、知识获取等活动。网络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措施是利用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文化特征
从概念的角度来讲,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依靠网络传播的各种文化的综合显像。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是由大学生的学生状态、生活环境、思想道德决定的,显像于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相比其他的网络群体,大学生的网络活动是理智的、健康的、阳光的。在大学生进行网络社交活动的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的社交比例只有16%;有28.1%大学生上网是为了休闲娱乐;真正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大学生只有26.2%;仅有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帮助。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传统思想道德的影响
1.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影响。由于缺少终端管理者,主体在进行网络活动的过程中受监督有限,这为一些人“为所欲为”的无道德意识提供了平台。
2.对于大学生道德规范的影响。对比现实生活,网络活动缺乏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在虚拟的信息世界里,模棱两可的网络道德规范无法衡量人们在网络活动中的道底线德。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活动时,经常会忘记自己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身份,在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以后,不负任何责任地进行网络活动。其实,网络对于主体的道德要求一样很高,网络活动与其他社会行为一样需要道德规范的束缚。由于网络文化的虚拟程度较高,传统的道德规范在网络活动中略显乏力,这间接造成了一些道德修养较低的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放纵自己的行为,漠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
3.对于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传统的道德规范已经不再适应,因此,一些价值观念比较模糊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垃圾网络文化的影响,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人们的言谈举止经过技手段处理之后,变成了二进制的数字语言,这就为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提供了机会。
三、利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占据网络思想主导地位。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新阵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具有建设性的意义。所以,应该引导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吸取网络文化中的正能量和积极因素,摒弃垃圾文化。我国高等院校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应从网络文化抓起,在校园中掀起网络文化正能量的浪潮,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使健康的思想道德占据网络思想的主导地位。针对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的网络不文明行为,要对其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2.明确舆论导向。由于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激烈碰撞,文化的多样性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目标不明确与道德发展方向模糊。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的高等学府,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负责,要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例如,创建网上思想道德论坛,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进行自我教育的平台。
3.扩展道德教育空间。高等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工具扩展道德教育空间,强化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在网络和现实中构建双重的道德教育空间,对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其优点在于:(1)把传统道德教育融入网络道德建设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能力。(2)通过网络活动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3)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改善网络道德教育效果。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高等院校要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负责,要以开放式教育理念为基础,利用舆论导向,通过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办法,为大学生三观的树立指明方向,从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一、注重“德”的培养
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中除了法律规范之外的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它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个国家的医德水平如何,决定了这个国家的道德底线,因而医学院校的思政课,特别要加强的就是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即医德的教育。
医德的讲授不能照搬书本,不能只讲枯燥的大道理、讲空话、套话,这样只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医德的教育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将他们引入到体验教学的情景模式中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如通过“去医院看病是否送过 ‘红包’”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与发言,从而引起他们对“医生职业道德”这一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通过这种“体验性”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选择一些正在发生的医患关系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对流行影视剧中关于医生形象塑造的讨论,生发开去,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为未来的医生,你们认为医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美德,等等。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大学思政课学习的第一课中就意识到树立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对医学这个职业而言,人文修养不是万能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文修养却是万万不能的。只有真正了解生命,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敬畏和关爱生命。
在我们国家,一线城市的大医院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相差的并不是很明显,差距大的是人文关怀。我们国家医学院校中更重视的是临床知识、临床的技能和经验,人文课程开设的比例很低。这就造成了在我们的医院治病不治人、认钱不认人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实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由于医学中人文性和人文化长期被漠视,医学中人性缺失,迷信机器、迷信技术,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结果。我校的学生主要是以理科生为主,文科的功底不是很好,再加上授课时数、授课内容的限制,不能扩展太多,因而我就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多给他们介绍一些人物、推荐一些书籍,作为参考书目,让他们课下阅读。在课堂里反复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与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网络信息时代,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年时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容易对传统教学方式中灌输的道理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教学构成挑战。因而提高思政课的授课实效,积极地探索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改变教学中“老师条条框框讲道理,学生规规矩矩听道理”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教师要做好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感情,师生之间才能有默契的互动,才能在某一些具体问题上引发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关于爱国主义的专题讲授中,我充分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精心制作ppt,利用几十张图片展示香港、澳门等地的景色,同时插入关于香港、的视频与音频资料,利用大家熟悉的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导入教学,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同学自然进入主动学习的情境,通过图片与视频的展示,引发他们对香港澳门问题回归的主动讨论,进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第三,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将演讲、小专题等方法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事先布置作业的方法,让学生课下准备,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些方法也可以丰富、扩展教师授课的内容,使讲授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系统。
四、引导学生正视社会现实问题
对于一直在老师与家长庇护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小学、初中与高中的教育,大多数传递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内容。社会瞬息万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此消彼长,对于涉世不深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认知世界、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难度。
通常意义上的修养是指道德品质修养以及思想意识修养。本文探讨的思想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部分: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修养等。就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而言,思想道德修养重点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修养以及学习成才修养等。
2.当代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现状
大多数高职大学生比较关心社会时事新闻和热点事件,比较具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经常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如摔倒的老人要不要扶等,对社会上的负面新闻他们往往义愤填膺,对献血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他们也往往积极地参加。依据权威部门2006年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调查数据,有百分之八十九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同时大学生也比较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市鼍济以及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素质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等水平,却忽略了思想道德建设。现代商品经济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催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近来社会上频频出现女大学生裸贷的新闻,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如今大学生对于物质的追求和享受,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不够强。社会出现多起大学生自杀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欠佳。在学习生活中和同学发生摩擦或者学习中有压力时缺乏有效的排解方式,自我调节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导致精神状态比较低迷,部分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沉迷于娱乐,政治观念不够强烈。高校政治理论的重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对待这两门课程往往比较随意,不够重视。
二、新世纪背景下关于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强化路径
1.加强“两课”的教育和学习
所谓“两课”指的是思想品德课与政治理论课。通过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高职院校要重视“两课”教育。就自身技能而言,为了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专业学习能力;就内在修养而言,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文修养,前者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的教授获得,而后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需要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两课”课程的讲解以及学生自己的努力。
和所有课程的教学规律一样,“两课”课堂也有它自己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依然是教学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意愿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如有的课程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了,教师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这部分知识的延伸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而不是一味对枯燥的知识点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可以建立灵活的教学体系,就理论内容与思想品德教育设立一门专业的选修课,形成一套集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课于一体的“两课”教学内容的完整的教学体系,扩大学生们的选择面。
另外,还要提高“两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政治理论是具体现实生活在学科体系上的反映,所以“两课”教师在教学之余要时时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发现其中的焦点问题且将之提炼出来作为案例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除了理论,“两课”的教学也极为重视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思想素质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认真倾听他们对于学习生活的心声,同时,利用课堂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学习生活之中,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从而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两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思想道德教育。高职大学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职业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建设者与劳动者,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是在高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培养社会主义应用型人才上,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固然是首要工作,但是较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应该首先具备的。现阶段,高职大学生的学习愿望比较强烈,但是很容易受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毕业大学生在工作中往往缺乏踏实的劲头,这山望着那山高,跟风跳槽。
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要加强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们做好职业规划,并了解市场要求以及作为社会职业人士要遵守的职业操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教学是培养职业人士的主体工作,而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则是基石,所以在高职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中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提升,从而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以后的职业生活。
3.注重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建立
在素质教育与开放教育模式下,学校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既有形成性考核也包括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的设置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满足于书面作业的完成,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和监督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教育课中,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方式,促进形成性考核可操作性与灵活性的提升,成立一套完整的集课程讲解、学生学习与实践、课后作业于一体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注重课堂实践的开展,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主要有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生产实习、企业参观等实践形式,切实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同时在考核目标上对实践活动专门制定一套切实的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以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与认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上或者微信上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三、结束语
在现代高职教育逐渐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为了给社会输送能够迅速上岗的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于一 体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学生思 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多角度、全方位地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两课”的课堂 效率,努力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形成性考核体系,促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20
《易经》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句话,也是作为清华大学校训的重要话语。它的意思是自然界的运动刚劲有力,相对于此,君子的为人处世,也应该像天一样,不断求得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该增强美德,海纳百川,容载万物。这句古话教会了人们要怎样做人,要有怎样的修为。因此,“厚德载物”便成为我国文化的精髓要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知识给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技巧与本能,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据调查: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书本为4.5本,韩国年人均为11本,法国年人均为20本,日本年人均为40本,以色列年人均为64本。犹太人将读书看作是“甜如蜜”的事情,每一个小孩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就会让他们在《圣经》中感受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多读书,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培养我们的智力,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问题时,能不断克服困难;而且对一个人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完整的人格素质、道德修养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德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应先从 “德”开始。
首先,我们做人要正直、光明磊落。这要求我们对一些“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行为予以坚决摒弃,虽然这类人也能生存,但没有梦想,就失去了人生方向。其次,做人要重视“仁德”。儒家学说以“仁政”为治国理政思想,这是儒家学派的最高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学派的最低层次理想,从这可以看出,言谈举止符合规矩道德规范是仁德的一种体现,仁不是先天存在,而是后天“修身养性”的结果。最后,做人一定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吾日三省吾身,从自身不断检验修养品行,做人重视全面发展。我们经常提及“白富美”这一词,对其最新解释为:“洁身自好为白,经济独立为富,内外兼修为美。”那么,内心完善和外在优秀这就是对自我提升的最好的诠释。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也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关键节点。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道德败坏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考试作弊;评奖学金投机取巧;看见摔倒老人不搀扶;看见司机碾过小孩身体不予施救,等等。这些事例在我们身边经常在上演,我们也在拷问着自己的良心,拷问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归根结底,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资源很丰富,父母不愿意让子女受苦,从小被家人娇惯,导致整天无所事事,对父母辛苦赚来的钱任意挥霍。现在,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普遍是让他们上很多兴趣班,弹钢琴、唱歌、跳舞等,抱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态,最终忽视了对孩子的人格思想道德教育。校园道德缺失尤为严重,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恶意制造贫困证明评定助学金,等等。
建设和谐的校园,首先要从人格道德开始,建立诚信档案,处理好学校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校园的安定依靠道德的约束力。诚信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道德规范只有深入民心,才能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当然,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做人的榜样,对其做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健康心态,身心共同发展的孩子才是社会教育的宗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通过理论和实践,认真体会思想道德修养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我们内心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主动地自我教育,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克服不足,不断反省自我。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一,加强课堂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工作。在学校理论课的学习中,应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第一位,从最基础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深入展开,让思想修养深入每一位学生心中。在实践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结合社会中的实例,比如“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甘孜州菊美多吉等这些正面例子,给予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引导。而如药家鑫案件和复旦大学投毒案,则折射了道德思想缺失的事例,也必须从负面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第二,重视校园课余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墙上设立道德教育专栏,用每周的海报对学生思想素质进行渗透,教导他们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学校经常开设学术讲座,与著名大师进行互动,不仅对自身道德素质有全方位的提高,而且从中体会道德修养在未来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
第三,乐于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的意思是看见贤人,我们要向他看齐;如果看不见贤人,我们要检查自身。我们做事要按照道德规范的标准,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多为他人着想。
第四,在生活中锻炼自我。道德修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该把道德教育提升至新的高度,在同学朋友中互相勉励,互相监督,促使共同进步。
四、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
第一,努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甚是重要。“美丽中国――五位一体”发展,社会进程也关乎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政治方面,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经济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文化方面,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生态文明方面,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建设城市湿地保护区等;社会建设方面, 要多考虑民生工程,加强市政建设,为百姓和谐安定的生活不断努力。
第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精神文明建设中锻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校园举办的活动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不断教会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从优秀传统观念中学到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性。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努力学习,磨炼自己的意志,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才是我们教育最终的归宿点。
五、结语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理想应该切合社会发展,符合我们自己实际需求,应该明确我们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胸怀大志。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修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夏伟东.道德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从而提高其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载体。因而,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理论实效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关系。
1、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环节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实现育人功能
大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通过理论引导和灌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修养性和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社会实践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灵活的教育方式,能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其效果自然也要大于课堂上书本的教授。因而,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思想政治理论的引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作用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效果。哲学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导向作用。所以,没有理论指导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盲目的,只能算作无主观意识的一般人类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有以正确的理论来引导,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1]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实践领域也不断扩大,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显著,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随着时展,各种新形势、新变化应运而生,给社会实践的实施造成了各种困难和压力,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应与课堂教育有效结合,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仅作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实施,缺乏有力的管理和指导,社会实践的指导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指导相脱节。
2.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完善
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力量主要放在团队的精英实践上,而绝大多数学生的实践,以学生自主分散进行,仅要求开学后上交一份实践报告,缺乏一定的指导和保障措施,导致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直接抄袭或下载论文报告,容易流于形式,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效性的发挥。
3.基地化建设难以推行
社会给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岗位有限,特别是面对就业压力下,各企事业单位能提供一定的岗位共学生实践的很少。[2]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局限于公益服务、支教扶贫、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社会调查等,缺乏与所学专业的结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社会的实际需求的结合,也影响了长效稳定的基地建设。
三、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强化育人功能。
把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思想到得修养课的教学环节,是高校两课中的重要改革,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能够更有效的围绕理论教学实现育人功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需要领导高度重视,把相关的职能部门,如: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两课教研室等共同组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机构,并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机构要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针对不同学程的教学安排,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与课程教育内容和目标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同时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理论丰富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考核办法上也应给予奖励激励措施提升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
2、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和引导
目前高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启动和宣传仅在寒暑假前下发文件或通知,这样不利于学生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各阶段的教育主题相结合,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实践的目的性和态度。应把社会实践的宣传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让刚刚跨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们,对社会实践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对于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扩大领域和渠道,让学生多了解和认识社会实践,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3、加强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
结合专业所学建立一批稳定、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又能使学校和社会合作共建、双向受益。在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和巩固上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多下功夫。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同时,加强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把空洞的理论知识演变为了易于接受的现实经验,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们思想道德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20318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40-04
当前,在学校开展科学系统的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2003年第五十八届联大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要求其成员国将廉洁教育作为“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国家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要求“从2007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展廉洁教育。”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廉洁教育不仅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传统教育,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对青年工作的一贯要求。大学生热情高,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是最有活力的人群之一。但是,由于涉世未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社会生活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在校大学生认为,“廉洁应该是政府官员的事”,与己无关。实则不然,大学生和廉洁的关系其实并不远。
高校本是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的神圣殿堂,然而在这里也混杂着一些不和谐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吃饱穿暖的生活。于是吃要高档,穿要名牌,用也要时髦。更有甚者,少数学生开着私家车来上学……盲目的消费观念和攀比之风在学生中日渐盛行;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少数学生企图通过不劳而获去谋求个人私欲,偷窃作案时有发生;学校学生社团的经费,班级的班费,都是学生在管理,一些学生干部已开始“模拟腐败”;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恶意拖欠学费,骗取或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还有的毕业生在求职材料中夸大其词,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不履行合约,等等。这些行为丧失了一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
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高校要把为推动社会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观念渗透到大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象牙塔,大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尽管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思想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不采取任何措施,听之任之,势必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看,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难度。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系统工程,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保证。
二、大学生不廉洁现象产生的根源
大学生因时代的发展享受着丰厚的物质生活,这也促使了一些人思想上懒惰了,培养了贪婪的恶习,更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涉世不深的学生过早的被暴露在社会阴暗面前,使其不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问题。
1.思想上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法制意识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今天的高校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党的事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单一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使他们在理想信念方面还没有机会去亲身体验经受考验。一旦走向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诱惑,很难保证一部分人的理想信念不会出问题。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忘恩负义的负面现象,使置身之中的大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思想改变了大学生对个人物质利益和金钱的认识,使他们的想法更趋向于急功近利和追求实惠。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屡禁不止的不正之风,难免使他们丧失价值操守,被动地消极认同。
2.学习上缺乏动力和自律能力
大学校园里因为没了家长的监督,少了教师的督促,校园出现旷课、逃课的现象,这就暴露出大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通过激烈的高考竞争,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认为得到了解脱,于是产生“歇歇脚,松口气”思想,出现了“动力真空带”或“理想间歇期”,结果到期末考试成绩不好,甚至可能出现不及格或留级现象。没有长远的目标,就不能在无人监督的环境里继续努力,更不可能在艰苦的环境里继续拼搏。
3.生活上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革命先辈取得革命胜利的制胜法宝。但是在当今的大学,随处可见的浪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潮流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在校园中蔓延。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人均年消费水平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部分大学生休闲、通讯、情感消费问题较为突出,其中有70%以上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饮食浪费现象,80%以上的大学生过生日都要请客,90%的拿奖学金要请大家吃饭。
4.做人缺乏诚信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学生的升学率、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标准,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以学生的就业率以及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数量作为衡量尺度,忽视了对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加上近年来不断见报的高校腐败案、教师的学术造假案等,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了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放弃诚信观念。
三、蕴含于“基础”课中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各个领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可靠的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风气的盛行,从而有助于大学生走进社会后能够保持清正廉洁。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课是学生进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于一体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针对大学生不廉洁现象产生的根源,结合“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实施大学生廉洁教育。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廉洁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了廉洁教育的指导思想,规定了廉洁教育的目标方向,指明了廉洁教育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确定了廉洁教育的荣辱价值取向。
廉洁教育要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更是廉洁教育的灵魂。一定要用发展的、中国化的指导大学生廉洁教育,才能保证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更是廉洁教育的主题,它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指引中国走向复兴的伟大旗帜。这个共同理想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这样的价值追求也是廉洁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廉洁教育的精髓。民主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反映这个民族最本质的内容和当时代的民族特质。因此,要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对每个人的行为进行道德约束和价值判断的行为准则,同时以创新的精神不断进行廉洁教育制度、机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改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鲜明地指出了提倡和赞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所以,树立鲜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是搞好廉洁教育的道德基础,让大学生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自觉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规范行为,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从灵魂深处筑起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
2.以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武装大学生思想
从古至今,人生观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什么是人生观、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人生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就是人生所追求的目标,有终极目的和具体目的之分。终极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贯穿于人生历程的始终。具体目的则是人的具体实践活动的目标。终极目的的实现依赖于一个个具体目的的实现,而具体目的有赖于终极目的的指导。人生价值是一个人的一生对于社会和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个体的人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人生态度则与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人们对人生问题所持有的较为稳定的心理意图和行为倾向,是认识、情感、信念的总和,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
学校廉洁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学生廉洁观念和廉洁意识,廉洁观念不仅仅是懂得廉洁的知识,重要的是要让廉洁以及与此相关的德性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骨子里面的东西,成为他们抵抗社会诱惑的本性。学校廉洁教育的根本就是教育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尽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的人生观,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部社会发展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人民群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符合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在相互依存、配合、服务的过程中,在以自己的实践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对独立地存在和发展,也就是通过分工和合作,通过相互的服务,通过满足他人的需要而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实质上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平等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型人际关系。
只有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能不为狭隘私心所扰,不为浮华名利所累,不为低俗物欲所惑,才能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才能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部分大学生中出现的计算机犯罪、经济犯罪、金融犯罪、高科技犯罪,产生的理由简单明了,就是为了生存,利用现有知识获取不义之财。大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在权力、金钱以及其它各种利益诱惑面前,不可避免地会燃起种种欲望,导致内心的多种矛盾和冲突。所以,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行为价值取向,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觉抵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错误的人生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等。其中,拜金主义思想尤其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腐败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3.以诚实守信为切入点的道德教育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诚信是基础规范。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往日的计划经济逐渐被以竞争为主的市场经济替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一些人在权力、金钱的冲击、腐蚀下,诚信观念日趋淡化、缺失,因而在法律难以涉及的时候,会做出违背道德要求的事,这些不诚信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要以此教育大学生,不论是以消费者或是经营者、生产者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时,都要讲究诚信。
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大学生是高级人才,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生首先应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才能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大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从而逐步形成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校园氛围。
诚信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廉洁教育就是一种上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关乎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诚信素质、职业规则认识。要告诫将来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踏实做事,清白做人,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职业的视角探讨和实践大学生廉洁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由不成熟转向成熟的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反之,则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就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效果来看,很多大学生对该门课程没有兴趣,使得他们也很难从中获益。采用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一、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早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学生就已经接触了关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有所不同,但这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过,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这门课程越来越难以起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特别是在大学阶段,由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抵触情绪。所以,将师生互动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互动教学能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大适合这门课的教学[1]。相比于中学生而言,大学生的自我表达需求更高,借助于师生互动模式,恰恰能满足大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因而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次,互动教学能解决大学生的一些困惑。很多大学生对毕业之后的工作、婚姻和家庭问题等,感到十分困惑,不知如何解决,而以往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又达不到解决学生困惑的目的。在师生互动模式的平台支撑之下,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教师也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
二、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师生互动模式的提出,是人们对以往教育思想科学总结的产物。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2]。当然,孔子提出的这种主张,也是对其长期从事的教学工作的思考而产生的。而且,从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知道,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沟通的,只有通过交流沟通,人的本质属性才会越来越完善。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十分旺盛的时期,师生互动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不仅如此,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人的内在需要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人的内在需要是不相同的。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都会做出自己的思考。但很多人由于知识、经验受限,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困惑、迷茫,师生互动模式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因而,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三、师生互动模式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前期准备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求能够解答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从这个意义来看,这门课程的责任重大。所以,为了使师生互动模式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必须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就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而言的,二是就大学生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言的。对于第一个方面,教师可以收集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一些看法,并将大家的看法整理成文字稿,以备后期使用。另外,教师在收集看法、意见的同时,充分阐述这门课程的教育意义,使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于第二个方面,教师应收集大家在大学期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是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因为这门课程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学生的,只有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困惑的各种问题,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起大学生的思考。毕竟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还不是非常尖锐。教师通过设问的方式,也能促使他们思考关于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自我,提高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因为在接下来的师生互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同样的,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都会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方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否则,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受益程度会大大降低。具体地看,认识自我主要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才能和世界观、人生观,当然,也包括认识身体健康程度等。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其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制约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大学生通过认识自我的这些主要内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而为接下来将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奠定认识上的基础。
(二)具体应用措施
1.以学生为本在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完之后,教师即可采用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时,首先可采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目的与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因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为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解答。例如,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就是一个根本问题,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根本看法。因此,对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做出充分的阐述,对大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品质[4]。学生在师生互动的平台下,也能够与教师一起辩论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学生甚至能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不断下滑的问题,找出根源和解决办法。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那么,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2.教师积极引导就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本身的内容而言,教师的积极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观已经定型了,要强行改变的确很难。若教师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能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与以学生为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两种措施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的重心在教师,后者的重心在学生。同时采用两种措施,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考验,教师只有掌握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点,才不会顾此失彼,降低教学质量。就教师积极引导这方面来看,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引导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大胆思考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虽然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对自身的认识清醒了一些,但这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而只是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认识上的基础。因而,在课堂的学习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3.因材施教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和社会阅历不同,他们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即使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教学时,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具体来看,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在当前的大学生当中,很多大学生的书本知识较为丰富,但对社会的情况了解得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知识容量不够,很多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的理解就会受到限制。因而,很难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得到提升。此外,对于少数知识经验多,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可能需要其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他们就会感到这门课程很无趣,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在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情况下,也有少数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很高,对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针对这部分大学生,教师应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的思想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使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榜样。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这一重要的课程中,应该充分贯穿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因为互动教学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具体的应用措施中,应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和因材施教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XJK013QDY003);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项目“协同共建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小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90-91.
[2]沈娟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研究现状及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235-236.
[3]王斌.建设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J].世纪桥,2011(19):93-94.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由不成熟转向成熟的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反之,则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就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效果来看,很多大学生对该门课程没有兴趣,使得他们也很难从中获益。采用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一、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早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学生就已经接触了关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有所不同,但这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过,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这门课程越来越难以起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特别是在大学阶段,由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抵触情绪。所以,将师生互动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互动教学能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大适合这门课的教学[1]。相比于中学生而言,大学生的自我表达需求更高,借助于师生互动模式,恰恰能满足大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因而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次,互动教学能解决大学生的一些困惑。很多大学生对毕业之后的工作、婚姻和家庭问题等,感到十分困惑,不知如何解决,而以往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又达不到解决学生困惑的目的。在师生互动模式的平台支撑之下,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教师也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
二、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师生互动模式的提出,是人们对以往教育思想科学总结的产物。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2]。当然,孔子提出的这种主张,也是对其长期从事的教学工作的思考而产生的。而且,从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知道,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沟通的,只有通过交流沟通,人的本质属性才会越来越完善。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十分旺盛的时期,师生互动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不仅如此,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人的内在需要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人的内在需要是不相同的。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都会做出自己的思考。但很多人由于知识、经验受限,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困惑、迷茫,师生互动模式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因而,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三、师生互动模式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前期准备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求能够解答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从这个意义来看,这门课程的责任重大。所以,为了使师生互动模式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必须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就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而言的,二是就大学生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言的。对于第一个方面,教师可以收集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一些看法,并将大家的看法整理成文字稿,以备后期使用。另外,教师在收集看法、意见的同时,充分阐述这门课程的教育意义,使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于第二个方面,教师应收集大家在大学期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是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因为这门课程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学生的,只有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困惑的各种问题,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起大学生的思考。毕竟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还不是非常尖锐。教师通过设问的方式,也能促使他们思考关于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自我,提高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因为在接下来的师生互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同样的,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都会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方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否则,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受益程度会大大降低。具体地看,认识自我主要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才能和世界观、人生观,当然,也包括认识身体健康程度等。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其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制约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大学生通过认识自我的这些主要内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而为接下来将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奠定认识上的基础。
(二)具体应用措施
1.以学生为本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完之后,教师即可采用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时,首先可采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目的与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因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为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解答。例如,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就是一个根本问题,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根本看法。因此,对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做出充分的阐述,对大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品质[4]。学生在师生互动的平台下,也能够与教师一起辩论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学生甚至能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不断下滑的问题,找出根源和解决办法。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那么,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教师积极引导
就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本身的内容而言,教师的积极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观已经定型了,要强行改变的确很难。若教师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能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与以学生为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两种措施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的重心在教师,后者的重心在学生。同时采用两种措施,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考验,教师只有掌握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点,才不会顾此失彼,降低教学质量。就教师积极引导这方面来看,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引导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大胆思考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虽然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对自身的认识清醒了一些,但这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而只是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认识上的基础。因而,在课堂的学习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3.因材施教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和社会阅历不同,他们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即使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教学时,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具体来看,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在当前的大学生当中,很多大学生的书本知识较为丰富,但对社会的情况了解得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知识容量不够,很多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的理解就会受到限制。因而,很难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得到提升。此外,对于少数知识经验多,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可能需要其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他们就会感到这门课程很无趣,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在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情况下,也有少数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很高,对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针对这部分大学生,教师应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的思想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使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榜样。四、结语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这一重要的课程中,应该充分贯穿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因为互动教学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具体的应用措施中,应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和因材施教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XJK013QDY003);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项目“协同共建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小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90-91.
[2]沈娟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研究现状及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235-236.
[3]王斌.建设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J].世纪桥,2011(1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