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0 01:38: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教材中所选编的现代诗歌大都篇章不长,文词明白,正因为如此而往往就容易只读到它的表层,而忽略它内涵的一些东西。要让学生能够解读诗歌的内涵,就必须了解作品的背景――这是能否正确解读诗歌思想的关键。《有的人》是一首优秀的现代短诗,诗中的对比是浅显易见的,诗中相对的两种人也是浅显易懂的,但对诗中两种人的行为和精神实质如果没有一定的"已知"来作为教学铺垫,就不是那么容易把握了。所以,课前务必先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关于鲁迅的一些情况,诸如其生平经历、作品解读、世人评价等等。尚未读文,即可集中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激发起学生对鲁迅精神的景仰。有了这个情感铺垫,教师辅之讲述作者创作此诗文的背景,教学这首诗歌就有个良好的开端了,学生对了解诗中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对人生的目标、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纪念鲁迅的意义就有了很好的依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有关背景作铺垫,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诗歌中形象及思想的把握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二步,以诵读为依托,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炼、形象、富有音乐美。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歌句式均匀整齐,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指导诵读时,非但要学生读准字音节奏,且要吐字清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作者用音乐般的语言表达的对祖国和祖先的深深眷恋之情"唱"出来。虽如此,由于每个学生的审美角度与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诗歌诵读就应允许个人对其节奏与韵律有不同的理解,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来诵读,而不可"框"在一个规定的架子里遭受折腾,造就矫揉造作的"异口同声"。
《乡愁》中,那承载着诗人小时候依恋母亲安慰的"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相思和依偎的一张"窄窄的船票"、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相见的一黄土,和象征着中华民族深深伤痕的"浅浅的海峡",以及"这头"与"那头"沉重的分离,都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有了这个基础上,再将学生引向诗歌的赏析。
第三步,以情感为主线,体会诗歌深层的意蕴
可以这么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作者的感情体现在诗歌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
还以《乡愁》为例:那"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的依恋,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那"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往来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那一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诗人的心灵将归往何处?……诗人的这些浓烈的情感,无不在诗中的"小"、"窄"、"矮"、"浅"之间得到反衬。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作者从字里行间凸现的跌宕的情感波澜,体味诗词深层的意蕴。清代王夫之就说过:"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现代诗歌教学的鉴赏品味应建立在学生自我思考的基础上,使"诗人心中之诗"最终成为"我心中之诗"。
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在《乡愁》赏析中学生对诗人情感还会有怎样的体验,教师应抓住学生瞬间的灵光,捕捉学生动情的联想与想象以达到教学目的。
第四步,放飞思维的翅膀,品味诗歌的意境
所谓"有意无境不成诗"。"境"即形象,《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即是壮阔、豪迈之意境。
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才能真正意义上品味出作品的诗美,从而切切实实培养起他们的艺术鉴赏力。现代诗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境"呢?最直接的做法是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赏析《沁园春•雪》时,辅之展现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图景,假定词人立于皑皑高原的一个至高点上,放眼四周,所见所想,由此品味出词人在"望"所包含上、下、内、外的空间里,和"惜"所包含秦、汉、唐、宋的时间里,所表现出来的一代伟人的气魄、胸怀和人格魅力。
其次,从品味诗词语言入手,引导学生一点点地感悟到诗歌意韵之美,也是教学中能避免架空赏析的一个好方法。如赏析《乡愁》,引导学生紧扣诗人提取的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品味那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使学生在心中产生对诗人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的强烈的共鸣,感受作者那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
第五步,以生活为蓝本,展现心中的诗情画意
应该说,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在现代诗歌的创作练习上是重视不足的,许多中考作文要求就有明显的限制――"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在考试的指挥棒指引下,教师极少鼓励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生活,甚至是扼杀,不让写。应该说,初中学生尝试诗歌的写作是可行的。
首先,从理论上讲,应该鼓励学生"诗意"地生活着,对社会、世界、生活的关怀怀有美好的愿望,让学生们懂得:我们的情感生活,是在生活中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是远离粗俗、鄙陋、愚昧而走向高雅、精致、聪慧的生活。
现代诗歌,或称现代诗、新诗,通常也包括翻译的现当代外国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有了明显的量增加,且内容不同、风格迥异,这意味着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取向、社会地位得到了重新审视和切实回归,诗歌鉴赏也成为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考查点。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存在,多数语文教师带有功利性,加之诗歌鉴赏题又多考查古代诗歌,因此现代诗歌的鉴赏便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多数学生平时对现代诗歌的学习仅止于诵读,根本不能达到鉴赏的程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了解诗的表现方法和语言特点,逐步学会鉴赏诗歌。其实,诗歌鉴赏题一般从对字词的理解、作品的风格和内容方面考查学生,如果教师平时对学生有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水平就会有显著的提高,考试时学生也就不会总是困惑不解了。
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技巧。
一、看作者
大凡有名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清丽、或哀婉、或豪放、或沉郁,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例如:著名诗人艾青,虽出身地主家庭,但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对人民疾苦有着切身的体会,后加入左翼作家联盟,目睹了祖国的满目疮痍。抗战爆发后,艾青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精神,激发了诗情,抗战期间是他诗歌创作的期。了解艾青的这些人生经历后,我们便不难认识艾青诗歌创作的期。了解艾青的这些人生经历后,我们便不难认识艾青诗歌的特点:抗战前的诗歌表达其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有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战期间的诗歌则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为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息,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读其《黎明的通知》,我们便不难体会到诗人向往光明、歌颂光明的可贵热情和高度责任感,以及其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
二、审题目
有些诗歌的题目就暗示了所写的内容,学生通过审题,可以了解诗歌的大意。
例如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少男少女不仅是新生命的代表,更是热爱追求新生活,勇于塑造自我的形象代表;“歌唱”是喝彩的意思。因此,这首诗表达的就是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把握意境
把握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读一首诗,如不从整体上把握其意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很难深刻理解诗的含义。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具体的意象,因此要从诗的意象营造的具体氛围中,把握它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即诗歌的主题。以席慕蓉的《乡愁》为例:诗歌中的意象“笛”“月”,无不渲染着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古人的“羌笛何须怨杨柳”、“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等诗句中的“羌笛”无不渲染着离愁别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月”也在诉说着诗人对家乡、亲人、故国的思念。因此我们就能深切体会到《乡愁》中诗人那一腔深沉浓郁、永远都挥不去的思乡之情。
四、品味诗歌的语言
古人是非常注重锤炼语言的。唐代卢廷让就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吟,更有贾岛“推敲”的故事传诵至今。分析鉴赏诗歌,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意境外,还要对重点词语悉心体味。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或工巧或典雅;或明快或深沉;或轻灵或凝重;或热情奔放或委婉含蓄。但每一首好的诗歌语言都讲究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例如《纸船――寄母亲》中的诗句:“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其中“叠”这一动作,不是随意的,而是“含着泪”的,这三个字就将女儿对母亲的眷恋、思念流诸笔端,这一小小的例子足见诗歌语言的精练。
五、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记叙往往明确过程,描写使对象更为具体生动,议论抒情往往点明主旨。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纸船――寄母亲》一诗,前两节运用记叙、描写,叙写了叠纸船、抛纸船的过程,蕴含了对母亲的思念。第三节诗人思念至极,展开想象直接抒情,点明题旨,感情达到最强烈状态,让人怆然不已,这是全诗最精彩的一笔。
(二)修辞手法。现代诗歌中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设问、对偶、反问、排比。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可帮助读者更明确地理解意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主旨。例如:余光中在《乡愁》中将“乡愁”比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读者就更深切地理解四个意象寄托的一种情思――乡愁,从而更好地把握主题。
(三)表现手法。现代诗歌中常用到的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衬托、象征、引用典故。例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第一节中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像天上的明星,就自然地把二者联系起来,并用“比喻”把这种联想表现出来,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而对牛郎织女新生活的想象,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必须多读现代诗歌,我们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力于朗读、背诵,少做无谓的分析。也只有平时注重对学生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对现代诗歌鉴得准、赏得真。
现代诗歌的形式比较自由、音律较为灵活、情感较为深厚,主要通过感染力较强的文字形式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并对读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及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虽然能体会作者抒写的情感,但是对现代诗歌的知识点却难以了解[1]。本文通过对现代诗歌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文学魅力,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本文由收集整理赏能力。
2.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2.1了解背景,拓展阅读面。
在中学现代诗歌教学中,老师不仅需要对诗歌本身进行详细的讲解,还需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诗歌寓意等)进行讲述,从而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有关诗歌的影片或者歌曲,来深化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的认识。例如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通过播放影片《黄河》让学生感受黄河波涛汹涌、万丈狂澜的景象,并通过欣赏赞歌《黄河颂》来体会当时作者创作时慷慨激昂的情感[2]。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并深深体会作者歌颂黄河的深意,同时强化爱国精神。
2.2吟诵诗歌,感受情感美。
在初次朗诵现代诗歌时,我们只能简单地掌握其基本音律和表层含义,不懂作者创作的深意和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也成了现代诗歌教学难点之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吟诵来增进对诗歌的了解,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朗诵我国现代诗歌代表人之一舒婷创作的《致橡树》时,初读时我们只知道这是一首主题为爱情的诗,再次朗读时则可以了解诗歌中“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等具有象征意义诗句的含义,经过反复的朗诵才能了解“橡树“与“木棉”的爱情观念,体会作者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同甘共苦、情投意合的爱情观念[3]。在朗诵时可配以适合的音乐,以营造出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2.3发挥想象,体会意境美。
现代诗歌文字虽然简洁,但却很抽象,存在很多的象征性词句,让学生觉得很难理解。所以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很重要。教师在现代诗
歌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例如在学习《在山的那边》一文时,对诗歌中的“山”含义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好像自己就是诗歌中爬山的人,吃力地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山,让学生感受到“山”所体现出来的沉重感。又如《秋天》一文展现的是乡村秋季的景色,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有置身其中的感受,好像看到了乡村的农舍,捕鱼渔船,还有幽静的山谷[4]。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4创新思维,尝试诗歌写作。
当下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现代诗歌有限,高考语文试题对现代诗歌也鲜有涉及,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普及,现代诗歌的作品与日俱增,作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学生对现代诗歌鉴赏的知识既陌生又迫切,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以获得鉴赏的依据和方法,期望他们以此提高现代诗歌鉴赏的水平。
一、现代诗歌的音乐美
我给学生的第一首诗是贺敬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这一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学生朗诵,我问:这首诗该怎么读?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了一遍,顺势请他把节奏划了出来: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
在/西去/列车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
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
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我请学生观察,这几节诗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有两个特点:一是整齐匀称(每节两行均由对偶句构成,两行之间字数、音节数均相等),二是音节数量逐节递增(如第一节为四个音节,第二节为五个音节,第三节为六个音节)。我接着提问:诗歌的节奏和诗歌的内容有联系吗?学生回答:自己仿佛置身于奔驰的列车之上,似乎可以感受到车轮在有规律地飞快转动,车箱在有节奏地轻轻摇晃,甚至还感觉到,列车正在不断地加速。接着我补充道,郭沫若曾经说过:“节奏之于诗,是她的生命,没有节奏便不是诗。”
我给学生的第二首诗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诗一投影出来,学生雀跃,因为他们初中学过。我说,我还要请同学们听一首广东歌谣:
凼凼转,圆,炒米饼,糯呀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啊,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唔去睇,我要睇鸡仔,鸡仔大我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几多只呀,我有只风车仔,转得好好睇,睇凼凼转呀,圆,睇凼凼转呀,凼凼转又转……
听完以后我提问:这首诗和这首歌有没有共同点?不少同学很快发现,《天上的街市》有着像《凼凼转》这样儿歌式的独特旋律。郭沫若正是抓住了童谣的特点来经营诗的音乐美,一下子把我们带进了童真的境界。我们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正一面指指点点天上的星星,一面聆听奶奶或妈妈讲着天空中美妙迷人的故事。
通过这两首诗的品读,学生了解到: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二、现代诗歌的含蓄美
1.品味意象。说到诗歌的含蓄美,学生很熟悉,因为以某种景物的描绘作为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通过意象传达情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悠久传统。我告诉学生这在新诗的创作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如闻一多的《死水》和冯至的《蛇》: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死水》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冰冷地没有语言/……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蛇》
闻一多先生的《死水》,用一沟死水象征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黑暗的中国现实。冯至的《蛇》则把“我”的寂寞比作“一条长蛇”,冰冷无言,令人悚惧。
不过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在“意象”上有一些区别:现代诗歌追求一种只属于个人的“私人意象”和意象的多义性,如“蛇”等。古典诗歌的意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传统性,由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积淀而成,如“月”就是思乡的代名词。
2.发挥想象。诗歌的含蓄不仅体现在通过意象传达情感,诗歌留下空白,使读者发挥想象,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去填补、增加美的体验也是诗歌含蓄美的重要体现。学生刚学完的《沁园春・长沙》,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假设自己就是电影导演,现在要拍一部《沁园春・长沙》,剧本就是这首词,请用语言展现拍摄出来的画面。一说到请他们做导演,学生顿时激动兴奋起来,大家跃跃试试。其中一个学生根据“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给我们描述了她想象的画面:(空中拍摄)湘江如一条玉带般横过屏幕,向东奔流。江中的橘子洲,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随着镜头的推进,树上的果实和树下金色的落叶映入眼帘。在这树林边,江渚上一个黑点越来越大,逐渐清晰,最后定格为一个高大的背景,他披着长衣,双手叉腰,脚下是静静流淌的湘江。
诗人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我们只有充分展开想象,才能通过有限的字句去体会诗歌阔大深远的意境,领会诗歌的感情。
三、现代诗歌的语言美
1.高度凝练的语言。诗歌的语言特别讲究凝练,它以尽可能经济的语句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甚至要求每一个词都有极强的表现力,我给学生选了两句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
推开窗户/满园的欲望是多么美丽。――穆旦《春》
当学生朗诵后,我提出哪些词最有表现力时,学生几乎脱口而出:“嘶哑”、“欲望”。我进而和他们一起品读:“嘶哑”一词,充分表现了对苦难大地的哀伤、对祖国的挚爱。“欲望”一词凝结了春天里林林总总的生命活力,带给读者一种奇异的美感。通过品读,学生体会到这些高度凝练传神的词语,的确达到了言简意丰的效果。
2.创新的语言。诗歌语言享有很大的自由度,具有突出的创新特点。在诗歌语言中,词语的词性发生变化,如名词变成动词等,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词被活用后,含义增加了,给人新奇的刺激,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如: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余光中《碧潭》
“玻璃”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使之在特定的语境里软化了硬度,放大了透明度,明澈如镜,而它的透明的冷又与忧伤的情感色彩一致,使人新鲜可感。
诗歌语言除了打破固有的语言秩序外,还常常借助于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反复、排比等等,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感人。如: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徐志摩《再别康桥》
康桥旁边的柳树很美,但究竟美到什么样子?诗人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秀美。
想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积累,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注意积累,判断意象的类型,从而准确掌握意象及其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平时阅读诗刊、报纸、杂志时遇到现代诗歌,首先判断意象的类型。只有这样才能在平时的阅读积累中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同学们在进行现代诗歌鉴赏的时候,要学会辨认诗中意象的根本属性,平时注重积累,了解到意象在现代诗歌中的作用,那么对于诗歌的把握就会更准确。同学们读到一些现代诗歌,可以试着把他们分类。看看其中包含的古典意象,久而久之,形成系统的认识,在平常的学习和练习中遇到这一类的意象应用可以很快地判断出来,并且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在赏析余光中的《乡愁》时,其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都是一种意象,这些意象都寄寓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充满了思乡情怀。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前面,作者还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几个形容词,不仅诗歌更押韵,同时也能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作者在这几个意象上采用形容词、数量词,突出了这些意象的微小、简单,同时也反映出了被海峡分割的思念家乡的情谊,虽然指代乡愁的事物在不断变化,但是作者对大陆、对土地、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却从来不变。
很多乡愁类的现代诗歌,特别是海外游子所作的诗歌,都喜欢采用船票、邮票等来寄托自己绵长的乡关之思。《乡愁》中重要的意象把握是本诗歌思想情感掌握的关键。只要掌握了诗歌中提到的意象,并且深入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情感,那么就很容易把作者的思乡之情联系起来,从而整体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透过虚象看本质,虚实结合分析
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如果教师不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只是照本宣科,同学们就不能真切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近代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有很多作用,意境就是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只有充分理解到诗歌中的意象,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现代诗歌赏析的过程中,透过虚象看本质,虚实结合分析的手法经常使用到。意象可以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神秘魅力,所以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并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意境来体会其中的妙趣。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沉浸在歌的美妙世界当中。
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徐志摩对康桥的特别情感。可以从诗歌的第一节中领悟。“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一章节中的诗歌像是作者在轻轻的呢喃,又像是在浅声低吟。通过这种情景的营造,在反差中表现出了诗人难以抑制的真实情感,那就是对康桥的眷恋与惆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徐志摩对于康桥的感受,从而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意境。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康桥对于作者不仅是风景宜人的地方,更是精神所托之地。徐志摩曾称康桥为他的“难得的知己”,所以不难看出作者在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问。如:“作者与康桥离别之时,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认识到云彩、夕阳、夏虫等意象,再对这些意象进行深入的分析,那么就容易感悟出作者对于这些普通常见的意象所赋予的特殊情感。生1:“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生2:“表现了作者对于康桥的难舍情绪。”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意象方法,从而对现代诗歌更喜爱和深入理解。
三、强化诗歌意象,升华感情
很多诗歌其实都沿袭了古代诗歌“贵含蓄、忌直露”的特点,所以在现代诗歌中经常发现作者的表达是很含蓄的,有话不会直说,有情感也不会直接抒发,而是通过一些意象来进行委婉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歌中的意象,就能做到感知和升华诗歌中的情感。掌握好诗歌中的意象,是升华诗歌情感的一把金钥匙。
如在“纸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住“纸船”这一景象。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意象纸船,品味出作者渗透在纸船中的浓浓情感。教师可以做一些教学道具引进课堂内容。“纸船”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就是纸船,那么教师可以折叠一些纸船作为教学工具,方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师:“诗歌中多次提到纸船,那么纸船是从哪里来的呢?”生:“是作者叠的。”师:“是不是像老师叠的那么多只呢?”生:“不是,作者叠了很多很多只纸船。”师:“那么作者叠这些纸船的意义何在?”生:“作者通过折叠纸船,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很多的纸船说明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有很多。”师:“那么作者是一时兴起叠的纸船,还是长此以往都叠?从哪里看得出来?”生:“长此以往都叠,从不肯、总是,这些词语就可以看出来。”师:“同学们真聪明,都学会分析诗歌,表达其中的情感了。那么最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生:“表达了海外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把自己的思念之情都寄托在纸船上面。”师:“同学们都学会了怎么把握好这首诗的情感了吧?在领悟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纸船这一意象,感悟纸船的深刻寓意,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冰心想要表达的深刻主题,从而抓住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
现代诗歌是现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她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是一种抒写自我内心独特感受的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对于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现代诗歌能对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气质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现代诗歌,认为她太难懂,除了死记硬背,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现代诗歌对他们而言是一门陌生的艺术,他们不喜欢学,也不愿意学。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隐藏在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也该好好探讨一下“如何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爱上现代诗歌。
一、反复吟诵、配乐朗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诗歌也是如此。由于现代诗歌简洁、抽象,往往让学生觉得不好懂。初次读时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其表面意思,甚至是不知所云,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吟诵才能对她进行深入理解。如舒婷的《致橡树》,读第一遍时只能很浅地读出这是一首描绘爱情的诗,再读时则会读出“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等等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进而读出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橡树”和“木棉”,到最后我们知道,诗人要表达的是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伟大爱情,爱情是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情投意合为基础的,而不是抱有别的目的,或者一厢情愿。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我们对这首带有清新灵气和微妙暗示的爱清诗有了一步又一步深入的认识,每一次吟诵都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都会再一次加深对她的理解。
诗歌具有音乐性,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的旋律,适当的音乐有助于学生融入诗歌氛围,如同身临其境。用音乐来诠释诗歌之美,关键在于感受音乐的旋律,为诗制造氛围,创设意境。我们可以为每首诗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感受诗的音乐之美。
二、拓宽眼界、扩展讲解
讲解诗歌,不是仅讲诗歌本身,而是连跟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也要讲解,拓宽学生的眼界,具体包括诗人简历、写作背景、诗歌常识等。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就诗论诗,而是应当通过知识性的扩展讲解使学生达到扩展阅读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诗歌是诗人对现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刻画,讲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学生了解诗人作诗的出发点,进而掌握诗人的感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人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在剑桥大学学习,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康桥满怀深情。1928年秋,徐志摩故地重游,诗性勃发,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丝,融会在康桥幽美的景色里。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诗。
三、展开想象与联想
诗歌能在短短的几行之中表达出几种层面的意思,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就读不出韵味来,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他们自由联想。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关键。在食指的《相信未来》中,“炉台”代表了“憧憬和希望”,“蜘蛛网”代表了“黑暗的社会和现实”,“灰烬”、“余烟”代表了“破灭的希望和理想”……学生如果不明白这些意象,就会给这首诗的解读造成阻碍;相反,如果了解了这些意象,学生的想象空间一定更大,便能更好地读懂这首诗了。
四、注重引导,锻炼学生自主鉴赏能力
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很多学生能够跟着你的思路走,把整首诗学下来,可是,一考试许多人就蒙了,不知从何赏析,学生缺乏自主鉴赏能力也是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教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适当地“偷懒”,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体。老师要多提问问题,多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只有让他们思考了、说出来了,他们才会牢记所学的诗歌。让学生慢慢学会并掌握鉴赏诗歌的技能,这才是真正对学生有所帮助,也会让他们学有所成。
(一)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从现代诗歌的特点上来说,它具有高度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形式等特点,认真阅读诗歌文本,我们不难从其中发现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情怀,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精神境界,还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现代诗歌之美。这是因为,在对现代诗歌的文本进行细读时,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力、理解力都会得到全面的提升。现代诗歌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发现和体验美来获取美的鉴赏能力,并从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文本细读的应用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有助于提高现代诗歌教学的效率
现代诗歌中的文本细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诗歌语言的仔细研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因为,对现代诗歌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感受文字的能力被提升的过程。如果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高中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拓展他们思维广度、增加思维的深度和灵活度。由此看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开展现代诗歌教学,具有积累语言运用、灵活运用语言、加强语感和增强思维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文本细读应用于现代诗歌的阅读中时,我们可以在诗歌中某一种或者多种意象的影响下,产生丰富的联想。同时还可以刺激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寻相似的意象,让思维尽情飞翔,这是现代诗歌文本细读的主要乐趣之一。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可以通过细读文本来发现诗歌中隐藏的秘密,体验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感觉。
这是因为,现代诗歌中的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尽情放飞想象力,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融入到诗歌意义的解读中,加深诗歌的文本理解,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形成。从这一角度来说,现代诗歌中的文本细读有助于唤醒学生最真实的内心情感和求知欲,认真揣摩诗歌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培养出他们的创造力。
二、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认真掌握现代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文本的细读是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实现的,这是感知诗歌语言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品鉴诗歌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读出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那充沛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当时作者的感情变化历程,身临其境地体悟到诗歌用语言构筑的奇妙意境。当然,这里的诵读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所以在每一次的诵读中学生都会收获新的认知。在这个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初读可以校准读音,分清楚句读,再次诵读则可以带入自己的情感,进入到鉴赏阶段的诵读则需要读出自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其次,抓住诗眼,对语言的运用进行推敲。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最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句。因此,阅读现代诗歌就需抓住诗眼,抓住诗人透露的蛛丝马迹,寻根探源,引导学生对关键处推敲品味,透过字面意思把握诗歌的深层内蕴。第三,对诗歌文本的模糊之处进行仔细研读。在诗歌语言中,语义的模糊和朦胧是其独特的优势所在,文本中任何一个词语都有可能是蕴含多重意义的意义构成体,正是这种模糊的语义赋予了诗歌无穷的魅力。对这些语言进行仔细研读就能读出诗歌的独特效果。
现代诗歌是现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她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是一种抒写自我内心独特感受的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对于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现代诗歌能对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气质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现代诗歌,认为她太难懂,除了死记硬背,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现代诗歌对他们而言是一门陌生的艺术,他们不喜欢学,也不愿意学。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隐藏在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也该好好探讨一下“如何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爱上现代诗歌。
二.现代诗歌教学困惑的原因剖析
有人说:诗歌是最崇高的语言形式。为什么最能体现语言文化精髓的现代诗歌在教学中显得如此苍白?的确,在我们的现代诗歌教学中确实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 现代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说所选篇目并不多,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小,所以,日常教学中现代诗歌往往受到其它重要文体的挤压,不被师生重视。在这个大前提下,受课时的限制,几乎没有哪一名老师能把现代诗歌单元里的每一首诗都认认真真地讲完,学生也缺少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欣赏现代诗歌,体会其魅力和价值。
2.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太过注重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忽视了对诗歌语言本身的关注。诗歌并不是语言的堆砌,她是一种感受,好的诗歌往往能够达到诗人和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却花费心思利用各种手段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剖析,忽视了诗歌给学生带来的感性的审美体验。
3. 一提起现代诗歌,大部分学生都会说“读不懂”。从美学上讲,是因为阅历不够才无法复原诗中所表达的美。诗歌具有沟通功能,而中学生往往缺乏阅历和社会经验,很多时候诗歌中的含义是学生所不能够想到的,或者是不能够理解的,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诗歌无法发挥这种沟通功能,才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三.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探索
对于优秀的现代诗歌我们必须要讲,而且要讲透,不仅要讲出本首诗的内容与情感,更应教给学生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反复吟诵、配乐朗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诗歌也是如此。由于现代诗歌简洁、抽象,往往让学生觉得不好懂。初次读时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其表面意思,甚至是不知所云,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吟诵才能对她进行深入理解。例如舒婷的《致橡树》,读第一遍时只能很浅地读出这是一首描绘爱情的诗,再读时则会读出“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等等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进而读出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橡树”和“木棉”,到最后我们知道,诗人要表达的是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伟大爱情,爱情是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情投意合为基础的,而不是抱有别的目的,或者一厢情愿。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我们对这首带有清新灵气和微妙暗示的爱清诗有了一步又一步深入的认识,每一次吟诵都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都会再一次加深对她的理解。
诗歌具有音乐性,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的旋律,适当的音乐有助于学生融入诗歌氛围,如同身临其境。用音乐来诠释诗歌之美,关键在于感受音乐的旋律,为诗制造氛围,创设意境。我们可以为每首诗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感受诗的音乐之美。
拓宽眼界、扩展讲解
讲解诗歌,不是仅讲诗歌本身,而是连跟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也要讲解,拓宽学生的眼界,具体包括诗人简历、写作背景、诗歌常识等。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就诗论诗,而是应当通过知识性的扩展讲解使学生达到扩展阅读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1]。诗歌是诗人对现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刻画,讲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学生了解诗人作诗的出发点,进而掌握诗人的感情。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人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在剑桥大学学习,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康桥满怀深情。1928年秋,徐志摩故地重游,诗性勃发,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丝,融汇在康桥幽美的景色里。11月6日,诗人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吟成了这首传世佳作。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诗。
展开想象与联想
诗歌能在短短的几行之中表达出几种层面的意思,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就读不出韵味来,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他们自由联想。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关键 [2] 。在食指的《相信未来》中,“炉台”代表了“憧憬和希望”,“蜘蛛网”代表了“黑暗的社会和现实”,“灰烬”、“余烟”代表了“破灭的希望和理想”……学生如果不明白这些意象,就会给这首诗的解读造成阻碍;相反,如果了解了这些意象,学生的想象空间一定更大,便能更好地读懂这首诗了。
注重引导,锻炼学生自主鉴赏能力
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很多学生能够跟着你的思路走,把整首诗学下来,可是,一考试许多人就蒙了,不知从何赏析,学生缺乏自主鉴赏能力也是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教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适当地“偷懒”,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体。老师要多提问问题,多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只有让他们思考了、说出来了,他们才会牢记所学的诗歌。让学生慢慢学会并掌握鉴赏诗歌的技能,这才是真正对学生有所帮助,也会让他们学有所成。
尝试写作
现代诗歌十分精妙,寥寥数行便可以表现出无穷的意境,也许正是这一点让许多人感觉她“可望而不可及”。其实,现代诗歌也是来源于生活,并不一定都是晦涩难懂的,像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简短的诗篇强烈地反映出两种生活,两个世界,浅显的语言鲜明、深刻地体现着阶级意识、贫富悬殊和阶级差别,具有极强的批判性。有些学生喜欢没事写几句,或者抒发感情,或者发发牢骚,那些语句看起来也很优美,也蕴含着一定的感情或哲理,我们不妨鼓励他们尝试写作,让他们在创作中体会现代诗歌的语言、意境,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
现代诗歌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不可或缺的。面对中学生读不懂、不爱读现代诗歌这个难题,我们必须找出原因并加以剖析,从而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现代诗歌教学,但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推陈出新,探索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现代诗歌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不可掩藏的瑰宝,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发展,我国涌现了许许多多新式的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的分析
现代国学教育处于探索和转型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语文的教育地位,在政策上和教学方针上都鼓励学生学习语文,给予语文教学很大帮助。但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仍有一些语文教师担心的问题。因为语文“文无第一”、难以短时间提升的特性,家长学生有可能将精力集中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语文整体状况尚有如此忧虑,在语文考试中分数占比较小的现代诗歌教学更需要语文教师花费心思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现代诗歌、在诗歌中陶冶自身情操。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现代诗歌简单易懂,学生难以进入更深层次的欣赏
现代诗歌不似古代诗歌或华丽清雅或朴实大气,较长的篇幅和易懂的诗句容易让学生产生“不过如此”的感觉,这将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体会其中深刻的情感和杰出之处。例如,《祖国山川颂》,学生能轻松地看出先生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感受到祖国的美好,却也因此很难对诗歌产生向往之情、对诗歌作者产生敬仰之意。高中生对古代诗歌常常保有极高的敬意,却常常忽视现代诗歌创作之艰辛。
(二)现代诗歌常以“五段式教学方法”教学,难以唤醒学生心中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现代诗歌意蕴深刻,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而“五段式教学方法”统一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虽然利于考察,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正如“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经历不同,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层次也有不同,多元化的解读、交流有利于激发思想的火花。
(三)现代诗歌的教学更倾向于情感教学,而弱实践教学
现代诗歌的解析往往难以统一,文学本无对错,唯有高下。在节奏加快的现代,其他含义明确的体裁取代了诗歌体裁成为主流,现代诗歌逐渐衰落。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极少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也不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只要求学生理解诗歌传达的主要感情,更弱化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印象。
二、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探究
(一)丰富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
现代诗歌其实也是一个极大的体系,有许多值得传递的故事和情感,教师可以在零碎时间讲现代诗人的小故事,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增进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现代诗歌亲近感,让学生感受到每一首诗背后是一个个离我们很近很近的、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例如先生,他虽然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政治磨难,但其诗歌中仍然充满着生机,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解先生的跌宕人生,让学生在理解先生的经历与感受后再学习《祖国山川颂》,感受先生透过文字体现出的坚强与勇敢。
现代诗歌不同流派的发展也十分有趣,有些流派讲究文字之美,有些流派讲究意向之佳,有些流派重视对未来人生的思考,有些流派重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诗人之间的交往也十分有趣,例如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浪漫的故事,对正处青春期的高中生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巧妙地利用这些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就现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分析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如评点法、中国的印象主义批评方法、结构主义等等,深入浅出的讲解诗歌,让学生学会自己解读诗歌,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
(二)增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接触
学习诗歌需要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但仅仅知道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多次阅读朗诵诗歌,让诗歌的意象生动起来,才能感受到现代诗歌之美。教师可以增加学生自由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诗歌的意象,提升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反复的吟诵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熟悉感,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现代诗歌中文字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提前接触诗歌创造的情境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例如《相信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个选择的情景,让学生在平坦但是并无特别的大道和曲径通幽的小路中进行选择,或者在难与易中进行抉择,并让学生阐述他们选择的理由。这不仅能让学生进入《相信未来》所创造的文学环境之中,体会到诗歌传递出来的鼓舞之情,还能通过诗歌作品与口头表达的对比让学生欣赏到这首诗歌的文字美。
(三)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尝试诗歌创作,并且适当指导对诗歌有兴趣的学生。例如,像《青花瓷》一类现代歌曲的歌词也极具文学韵味,具有诗歌的性质,学生对其也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鼓励学生模仿或者自由发挥创作诗歌,嘉奖优秀的诗歌,可以印刷一本班级诗歌合集作为纪念,长久的鼓励学生。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投稿,努力使优秀的诗歌作品发表出来,这对学生的发展和现代诗歌的发展都能产生有益影响。
现代诗歌蕴含的感情丰富,需要鉴赏之人有着扎实的文学底蕴与文字感知能力,当代高中语文教师应肩负起培养下一代青年的文学鉴赏之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既能欣赏论文小说的魅力,又能欣赏诗歌散文的魅力。诗歌传情,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不仅需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文学之花将更为瑰丽。
【参考文献】
对于现代诗歌,有些人认为它比较直白,没有什么值得深入研习的。其实,在思潮之中,现代诗歌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现代思潮“杂交”的产物。对于这样一种新生代的文学样式,如果仅仅以其文字近乎现代的特点而轻视它,那自然是一种盲视行为。
为此,对于现代诗歌的解析,必须还原到古典与现代融合这个原点。笔者以闻一多先生的《发现》为例,谈谈如何开展中国现代诗歌教学。
一、由言及文,理顺错综关系
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很多学生乃至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一次性“扫描”。在他们的意识里,现代诗歌比较简单,读过一遍就可以掌握其主要内容。其实,这是学生在古诗鉴赏之时就容易犯的错误,一直以来就没有改观,如今“传染”到现代诗歌鉴赏领域。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指望着一遍阅读就能读懂诗歌内蕴,这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事实证明,只有开展渐次的阅读,理顺诗歌文本内蕴的关系,才能算作真正理解了诗歌。
执教《发现》之时,教师们习惯于引导学生在诵读基础上概括诗歌大意,然后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在课堂教学观摩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是进行了一个回合的读与讲:学生整体诵读诗歌,讲出诗歌整体内容。在这个简单的教学流程中,教师的期望值极高,很希望学生一次性阅读之后就能掌握诗歌内容。实际上,这里透露出教学领域里现存的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教师的教总会获得及时的回应,学生能有丰硕的收获。就《发现》而言,教师很希望学生诵读过一遍之后就能掌握其主体内容。但是,这个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他们的现代诗歌阅读图式建构情况不一;另一方面是由于这首诗歌充溢着磅礴的情感气势,又运用了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诗歌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开展阅读,帮助学生明晰任何诗歌在语言表达之时都会遵循一定顺序的道理。在《发现》中,诗人闻一多是由于在国外深受刺激,生发对祖国的热望之情;但是急切地回国之后,呈现在他眼前的祖国竟然与他意念中的截然不同,于是由期望到失望、痛苦的心情随着事件的展开而逐一涌现。如果没有针对诗歌语言的逐字品读,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肤浅,对诗人纷繁复杂的情感也必然体会得不够真切和深刻。所以,由言及文的赏析过程是现代诗歌教学绕不开的一个程序。
二、由今及古,透析古典意蕴
现代诗歌具有其现代特性,如果阅读现代诗歌读不出古典的意蕴,那么这样的阅读也就必然悖谬于诗歌这种特殊文学样式的魅力。畅游诗歌殿堂,我们可以发现优秀的现代诗歌往往都包含着古典的意蕴,大家熟知的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如此,闻一多先生的这首《发现》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这首现代诗相对比较直白,但是其中不乏古典诗歌的一些精华。从开头来看,“我来了”,伴随着“迸着血泪”的状态。可以讲,这迸着血与泪的呼喊,表达诗人浓厚而深沉的爱国情怀。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眼前祖国的状况,但是“这不是我的中华”可使读者想象得到此时的中华是如何的残败不堪。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热泪纷飞乃至热血贲张的情形就凝聚成深沉的意境,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再看结尾处“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出此时的诗人情状――茕然立于青天之下,四处凉风侵袭。只不过,诗人不是被动而颓然地接受残酷的现实,他愤然指责苍天,内心迸发的悲怒之气直逼八面来风。当我们将这些现代诗行用古典诗歌的方法进行品鉴之后,会发现其中内蕴的古典之风竟然如此迷人、耐人寻味――这恰恰是被当今教学严重忽略的地方。为此,《发现》这首诗理应带给广大师生一个重大发现――透过现代品古韵。
三、由古及今,领略现代精神
作为现代诗歌,其表达方式业已随着“五四”之后人们思想的觉醒、情感的勃发而悄然发生变化,其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明显增多。
以《发现》为例,当诗人发现眼前的不是梦魂牵绕的祖国之时,他惊呼“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其中依然含有意境的营造,似乎自己挂在悬崖之上,做着一个恐怖的噩梦,诗人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很显然,诗人的情感发展已至极端,用比喻已经不能畅叙内心的郁结之气。于是,直接抒发出“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再如结尾之处,“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也是富有情境韵味的现代诗句。哭的是不堪入目的祖国母亲,叫着的是撕心裂肺的爱国赤子,这样的画面不能不使任何一位读者为之动容、悲戚。而将自己的心“呕”出来,这明显使用了夸张手法,但又恰如其分地将诗人此时的心境直接表白出来。这是一个爱国志士的真情表达,也是一个富有现代精神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惊天呼唤和哀叹。这就是“五四”之后诗人们所共同具有的现代精神,他们不再满足于朦胧的表达,他们需要也实际运用了现代直白的方式直接而率真地抒发内心的想法。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现代诗歌的进步之处。
其实,现代诗歌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么简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而缜密的诗句品读,理顺其中蕴含的错综而复杂的事件、情感关系,在反复的品味中渐进地领会其真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190-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苍白的躯壳,而文化是怎样来传递和表达,毫无疑问,是语言和文字,它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传声筒,通过多姿多彩的语言文字描写,我们可以聆听历史的回声,可以捕捉时代的气息,可以掀开未来的盖头,而在其中占重要位置的现代诗歌,又是我们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现代诗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至关重要,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现代诗文教学。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意义
学习现代诗歌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存,提高应用能力,还能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学识修养,是了解和体悟文化的必备能力。
(一)了解现代诗歌,增强文学修养
一个人必备多种素养才能够完美,有人格素养、心理素养、情感素养,而如果要有内涵和气质,要言语得体,思维缜密,还必须具备知识素养,文学素养是其中之一,多学习现代诗歌,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文学常识。
(二)学习鉴赏诗文,提高鉴赏能力
生活中,美的事物会觉得赏心悦目,分离会感到悲伤,欢聚会其乐融融。这些都是因为身在其中所思所感的原因,而现代诗歌也都是作者的经历和感受,只要阅读作品时能细心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不同的人生,就会感悟到纷繁的现代生活,提高鉴赏美、体悟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所体现的思想美、语言美、意象美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与作者达成共鸣,去补充文章中留下的空白。
(三)增加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选入教材的现代诗歌都是在语言、语法上面比较规范的文章,通过学习不仅可以积累一定的语文专业知识,而且给写作知识也提供了相应的借鉴。现代诗文大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体会,恰好符合现作要求的构思上的“与众不同”,立意新,题材广等要求,正是要求学生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李红波学者的一句话“让孩子有会观察的眼睛,能体验的心灵,他们会在单调的地方,发现五颜六色,会在索然无味的事件中发现乐趣。”[1]89这无疑是与现代诗文交相呼应的。
二、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更加注重个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在语文学习上注重积累,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培养鉴赏现代诗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身阅历和个人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中科院文学院研究所研究员杨义先生对理想中的语文教学作了如下充满诗意的描述:“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具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要通过语文教学,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语文课堂应该弥漫着浓浓的诗意,充满着个性的自由,洋溢着厚重的人文气息,这里有情意的对流,爱憎的碰撞,真情的欢歌,这里有哲理的启迪,思想的点燃,认识的升华,这里还有趣味养成,美感熏陶,价值的认定。”[2]9杨义先生的这段话也确是对现代诗文教学意义的精辟概括。
目前现代诗文教学中有比较突出的优点,比如教材中现代诗文篇幅加大,新课程实施以前,老教材中现代诗文篇目相对其他文体是极为缺失的。以诗歌为例,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新诗不过七八首,且范围有限,多以、郭沫若、闻一多的作品为主。新课程下,各地教材增加了现当代诗人如徐志摩、戴望舒、舒婷等人的作品;现在师生也普遍重视现代诗文教学,表现为现代诗文的教学课时加多,方法相对完善,从视觉听觉方面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悟其中蕴含的思想;而且目前师生的鉴赏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传统教学思想下,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只求“学会”,不求“会学”,疏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开始重视现代诗歌的审美性,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诗文的特色。
现代诗文教学取得很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相关问题,比如现在的教育理念还是很落后,表现在教学目标单一模糊不清,只是提出一些表面、形式化的教学目标,高慎英学者提出的“有效学习”是这样描述的,教学目标应明确,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儿童的身心的发展水平,并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机制[3]。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环境上,现在的教师在现代诗文教学上都是单一的方法,重“灌术”而非艺术,只是“一言堂”,毫无生趣可言,教学是一门艺术,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诗词的意境始终是和诗人的情感一致的,正值花季的学生没有更多的人生经历,知识积累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很难理解诗人的情怀;最后就是对现代教学技术运用,音频,视频,配乐朗诵,课件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画之美,歌之韵,而且还能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深邃隽永的意境。刘建初学者在文章中提到现代教学资源的优势,他提到“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另外还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即由传统的教师——学生模式转变为教师——媒体——学生模式,实现师生行为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启发者和引导者”[4]。
三、诗歌教学之我见
现代诗歌教学是一个适合沟通创新的教学科目,所以不能只注重课堂上的讲解和听讲,应从多方面实施教学工作,我认为可开设两个课堂,具体如下。
(一)第一课堂
1.读——诗歌教学之魂
所有的语文教学都不应该离开读,现代诗歌注重体会和感悟,更应该把读放在首位,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或者朗读,才能更好地进入作品世界,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提升审美能力,现代诗文的教学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讲求氛围的浸润,没有阅读的引导,那情味就出不来。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5]342,如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等,作者或真挚或凄婉或清凉的感情是完全可以靠一个“读”字去体会的,反复诵读后,学生不得不叹服中国诗词的神韵,并且陶醉于其中。
2.品——诗文教学之躯
现代诗文重在感悟,理解诗文,仔细品味很重要。品是发现,是咀嚼,是感受。品离不开读,先读后品,品后再读,读读品品,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现代诗文必不可少的,品就是在对作品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来对作品中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进行鉴赏,用对妙词妙句的品读,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独到之处,积累精妙的语言。
3.写——诗文教学之归宿
现代诗文教学离不开写,在阅读和品味了诗文的意蕴后,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感悟,就必须让学生尝试写作,夏承虞在其《语文教学资料》中说得很到位,“写是为了更好地读,学生在写作时能有自己切身的思考和体会,因此再回到学习作品时就更容易入情入景,和作者进行交流,产生共鸣”[6]68。语文学习的各个部分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应注重综合性学习,在诵读品味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进而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第二课堂
1.扩大阅读
课外阅读中外优秀的现代诗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求作品的丰富意蕴,比较中外作品的差异,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文化思想差异,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运用,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能补充学生的知识储存,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专题讲座
开展现代诗文专题讲座,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了解现代诗文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动态,丰富知识储备,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居里夫人说:“对于某种新奇的现象,给了它一种解释之后,许多人便接受了,但有思想的人却并不满足,他们说不定还有可研究的地方。”“永不满足”的、“有思想的人”多了,“可研究的地方”也就多了,创造性的奇迹也就可能出现。
3.撰写评论
要对现代诗歌进行撰写评论,就必须对诗歌有深入的体会和感受,学生只有对作品仔细阅读,深入思考,才能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评论,教师在这方面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给学生多作指导和分析。撰写的评论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心得,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现代诗文的热情,最终能够深刻理解学习现代诗文的重要意义。
4.朗诵比赛
现代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有丰富的意境,能够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诵读也就成为有效的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示范朗读,学生模仿自由朗读,学生试读,学生齐读的教学流程来进行诵读这一环节。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可挑战同学,也可挑战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文的热情,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现代诗文有更好的体验,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纯真趣味,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
5.尝试创作
让学生动手创作现代诗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现代诗文教学完成后,学生往往跃跃欲试,自我写作的热情很高,教师此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练习时,可将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口头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诗文的过程中,可采用讨论的指导方式,让学生一起将学习诗文的感受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萌发求知的欲望,当学生的练习有了一定的成效后,则可鼓励学生放手去写,不要限制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
语文课堂应该充满诗情和温婉含蓄的意境,而现代诗歌教学更要体现这一点,当形式与内容完美契合后,便会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正是我们教学所需要的理想生成。望而却步,循环往复的教学方法应该调节,大胆创新,新型课堂才是当下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红波.用形象说话,魅力无穷[J].语文建设,2007,(10).
[2]秦志强,陈明华.价值引领:语文教学的精神内核[J].语文教学之友,2006,(4).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