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7 15:25: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药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毕业实习是培养本科学生具备运用当前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重要步骤,同时此关键阶段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术能力,是后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高质量药学人才,在培养模式、实习内容及方式、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并规范实习的各个环节,探索和改革符合培养药学人才规律、适合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体系,对我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一、编写实习文件,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教学文件是实习过程的指导书,根据各毕业实习点的特点和要求编写实习教学文件是提高实习效果的有力保证。我们派出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基地调研,分析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并研究实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据此分别编写出计划等实习文件一套,在编写大纲中,标明对实习的需求以及监管规则,明晰实习的目的、需求、内容和绩效。
二、形成实习流程的模式
1.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根据中药学、药学、药剂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工程、市场医药营销等7个本科专业的培养目的,学生实习基地将有所区别。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把科研院所、药学监管部、制药单位、制剂和药房、医药营销公司、中药种植研究部或公司等归入我院实习场所范围;经过实地考验、刷选、构建、甚至带教的筛选等几个环节,最后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2.制订和下达实习方案。学校根据此学科培养目的要求,在结束第七学期前,审定其实习方案;然因自择实习单位而分散实习的实习生,我们对其分别提出符合其自身状况的具体实习方案。最后上报所在学院相关主管部审批同意后,方案得以实施。考虑到规避实习与就业之间冲突,我们尝试把毕业实习分成两部分来进行:(1)学生可利用第六学期末暑假,提前“预实习”,事先做好开题和论文书写的数据文献检索,加强实习效果;(2)学校主导为主,在第八学期安排相关人员值班,这可实时处理实习细则。3.选择及申请实习场所。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和实习监管力度,学生应当书写《学生实习申请表》(《实习表1》)或《学生自择单位实习申请表》(《实习表2》)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选择学校下达的实习方案实习者,则填写《实习表1》;自主选择实习基地及指导教师者,则填写《实习表2》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4.协商和审查实习申请。当提出实习申请书时,同学的意愿须经相关指导教师的审批,在此期间,指出实习基本要求,同意后签相关意见,然后二级学院根据其意见,继续审批,从实习场地是否符合实习的需求、实习内容是否适当、实习场地之指导教师是否具备相关能力等方面进行考量,最后签意见。5.批准和下达最终实习方案。分管教学院长参考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对同学申请的意见做出相应指示。另外,一些同学自主选择的实习基地,通过最终审查后,再向实习基地的教师实习指示的方案以及颁发相应的聘书,学校通过二级学院对校外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性指导和培训。6.学生办理离校前的准备及手续。实习前一周,根据学生申请实习的情况,邀请学院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对各类型实习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更快、好地适应实习环境。7.实习基地信息回馈及实习过程记录。为方便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后须当即填写《实习回执表》,由实习单位盖章后,一周以内将表交给或者邮寄给校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通过面谈、会议、网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反馈。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实习,其实习内容分阶段进行,要求写实习报告并持续写实习笔记。
三、加强监管,提高实习质量
1.派定实习辅导教师,明确责任。在增强实习质量条件下,二级学院应当任命专业能力强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有条件的基地可实习双导师制,聘请经验丰富的药学技术人员任第二导师。指导教师职责与任务是:(1)据大纲要求编写实习指导书,贯彻执行实习教学方案;(2)联系生产实习单位;(3)实习中,须严格要求、加强辅导,精益求精各个教学任务;(4)实习生需接受正确的导向与监管,适应其实习和生活的状况;(5)实习完成后,在整体做工作报告后,完成相关实习资料的整理。2.增强实习期间纪律,稳升实习效果。通过完善党团建设,加强同学自我监管,同时同学之间互相督促。(1)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基地规章制度。(2)实习期间人数达到实数的三分之二时,才能评算实习相应成绩,相反则视情况给予相应补实习的资格。(3)针对无特殊事由不进入实习者,除遵照学校考勤制度处分之外,成绩还要以零分来计,且无补实习资格,不予毕业及延迟毕业。(4)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制度,保护仪器装备,确保实习安保。3.构建严厉的考勤规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缺勤等情况进行记录,当实习结束后上交并存档;实习中,对实习生先考察,在给出合适分数。
四、明确目标,科学全面考核
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其实现的目标:(1)提高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2)形成稳重的就业规划,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此阶段是“预就业”的过程,除完成实纲完成任务外,还应该提高适应环境、交际及团结意识,增强就业意识,综合评定实习成绩。1.实习文件考核。(1)考勤记录表。按照企业的规章,学生进行签到或打卡上下班,待实习完成后,将经带教教师签名的签到或打卡原件或复印件交给学校,为成绩参考提供依据。这为学生完成校园到社会角色转换提供帮助。(2)实习基地评析表。参考同学工作态度、临床基本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实习基地做出细致的量化评析表。①监管学生实习表现;②根据企业反馈意见,改良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以符合现代企业标准;(3)毕业论文。学生根据实习中实际工作的深刻体会,写毕业论文,锻炼写作能力,对于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重视毕业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实习成绩考核。实习成绩评定包括以下几方面:(1)实习考勤和单位评价以四级评分制实行,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2)以百分制评定实习毕业论文。这样可以全面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回校一周内,就实习纲领、规划等方面反馈自己的建议以及意见,为下一届的学生实习做准备。
五、结语
我校药学院本科历届各专业毕业实习的成功范例[1,2],从毕业实习文件、实习流程、实习监管和实习考核等多个环节,对实习质量监管控制系统做出初步分析,基本建立了药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虽然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而且学院投入资金不足,双导师制因企业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而迟迟不能实现,毕业成绩的总评也存在着专家不同意见等,但我们把实习与就业统筹兼顾,分类、分期实现,既保证了学生就业率稳步提高,又保证了学生实习质量不下滑,为提升药学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一)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具有主体性、文化性、素质性、终身性的特征。充分尊重教育的本质规律,与时代特征结合,确立符合我国医药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类型以及层次。培养目标具有国家、学校、教育类型三个维度的意义[3]。首先,高等职业教育要能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其次,人才培养模式要与学校的办学层次以及专业结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匠工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要能够适应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实际技术水平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是关键
目前,随着技术革新和经济转型的加快,职业界限日趋模糊。在课程设置之前必须进行职业调研分析。专业设置要与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现状等外部因素结合,才能保证专业设置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基于对我国医药健康形势分析,我校新增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教育与个人生计的关系始终是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所关注的重点,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体现是谋生手段,因此,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种谋生教育,教会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但是,职业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谋生关怀,而忽略精神关怀、心理关怀。面对变化莫测的未来人生、日益激烈的竞争,良好的素质教育也是学生适应社会的保障之一。另外,职业教育要放眼未来。不仅是适应时势,还要兼顾高等教育终身化。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和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我国职业教育已渐渐从理论重于实践转向理实并重,甚至实践技能培养更受重视。我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2017年最新的《教育十三五规划》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4]。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
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2018)2号]提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质。“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我校药学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构思
(一)创新的“2+1”培养模式
近年来,具有药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依然稳步增长,就业形势很好。但大专学历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及劳动报酬依然弱于本科毕业生。针对这种情况,为助力学生未来发展,使其顺应岗位需求,在医药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趋势下立足,我校在原本的两年校内培养加一年实习锻炼的培养模式基础上做出创新,致力于打造一批知识结构完整、技术技能过硬、职业素质优良的药学人才。在校内的两年,重点在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基本完成药学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基础培养集中呈现在三年学制的前半程,紧随其后,依托新开设的《综合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对学生综合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系统强化。该课程侧重于专业知识碎片的整体衔接,学生能够清晰全面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并且该课程还设立了自研课题项目,学生可以初步进行新药研发、生产工艺改进等设计。为学生后期的实习、工作打下基础。之后一年时间,学生参加校外实训、企业实习。我校高度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加大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
(二)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体现
1.课程设立。药学专业课程设立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专业支撑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建立了以药学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2.理论教学内容创新。我校针对学生毕业后能够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在教学过程中“以考促学”,教学内容以执业药师考试内容为主线。3.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中,突出技术技能的实用性、社会性,提高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一口清、一手精”特色实践达标教学标准。成立互动实训室、模拟实训间,创建与岗位融和的实训环境。4.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建立优质课程网络共享体系,倡导课程资源共享。借助于微课、慕课、精品课程等形式,呈现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更自由化。
(三)深化校企合作
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工作能力、职业素质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高素质药学职业人。进一步建立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台,和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输送胜任岗位要求的优秀员工。让学生在校阶段即进入工作实践,体验药品生产、检验、销售和使用全过程,实现零距离就业,毕业即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
(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有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鼓励、支持青年教师获得国家执业药师资格;实行专任教师课程负责制;实行教师“四阶梯”培养,即教学新秀、教学能手、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专业课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增加行业专家、企业匠人专业教学课时;完善各项教师管理制度等。
参考文献:
[1]孟波.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3):63-64.
2012年4月,由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临沂市卫生局和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举办了医学类供需见面会办,共吸引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临沂市人民医院、鲁南制药等360余家用人单位前来参会,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本次供需见面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单位需求非常旺盛,在前期已举办10余场专题招聘会的基础上,参会单位数量为近年之最,较去年提高了12%。二是单位地域覆盖面继续拓宽。除临沂市本地企事业单位外,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州等外省及地区以及省内济南、青岛、日照、滨州、德州、济宁、淄博、菏泽等市的企事业单位明显增加。三是知名企事业单位数量多,就业质量显著提高。中国远洋集团招聘20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江苏灌云县卫生局招聘46名学生就业,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40名毕业生。四是专业需求更加全面。在护理、医学检验、康复治疗、眼视光、药学等专业需求旺盛的基础上,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的需求明显增加,本次供需见面会提供岗位数分别达到1400多个和160多个。五是提供了可供学生选择的赴沙特、新加坡、德国、日本、英国/爱尔兰、新西兰/加拿大的国外就业项目。
通过招聘会现场以及学校2012年就业率统计来看,专科生就业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内涵建设和素质教育,这是就业竞争中的根本,另一方面,学校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加大就业工作的扶持和就业工作的探索,在就业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和正确就业心态的树立。
一、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我们学校护理专业建设为例。近年来,护理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深入贯彻“一先双优”的育人模式(德育为先,优质教育教学、优良就业创业),重视内涵建设,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为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业务能力强,品质优秀,综合素养高,得到实习医院的一致认可。在学生就业工作中,按照“抓早、抓准、抓紧、抓实、抓好”的工作要求,用心做好、做优、做细、做实就业工作,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学生面试技巧和适应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使其在医院选拔中具有较强实力。今年3月份以来,护理系针对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护理技能强化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在走上临床实习岗位之前巩固专业,训练期间护理系全天候开放实训室,学生课余时间随时可以到实训室进行操作练习。随着学校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内涵建设的加强,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
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为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引导学生到高层次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我们学校在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就采取积极的政策,学校专门专人积极联系实习医院,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这就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先机。自2006年以来,我们学校积极与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06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21世纪医院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派学生赴北京到各大医院顶岗实习,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服务,累计已有200余名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北京各大医院就业。
2012年在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13名学生全部被该院录用,3月10日,临沂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来我校招聘护理专业2012届毕业生,共有150位同学报名,经过笔试、面试,最终有48位同学被录用。另外,临沂市中医医院录用20人,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录用20人,山东医专附属医院录用20人,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录用6人,临沂市荣军医院录用10人,临沂市肿瘤医院录用20人,博兴县人民医院已电话预约招聘36人,其他医院的招聘正在进行中。学校对于就业工作的重视,在学生实习阶段就采取各种积极的政策,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好的机会。
三、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5.134
2019年高考录取人数将近900万,我国对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市场营销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医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由于其行业特点而具备一定的独特性。文章以吉林医药学院为例,结合西南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的经验探讨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1]。
1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各行各业都需要销售人员,全国有400多所院校开设有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综合类高校或财经类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可以依托和利用学校多学科的天然优势进行建设[2]。而医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科资源上与其有较大差距,因此更需要依托学校医药资源,形成专业特色。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医药销售行业人员日趋饱和。但目前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途径仍以医药销售为主。因此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专业特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医药院校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模糊
市场营销学是一个发展的学科,它在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不斷地变化和丰富。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市场营销专业与医药相结合进而形成专业特色,但特色并不鲜明,也缺乏与时俱进的优化与调整。不积极应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给医药市场带来的变化,仅考虑毕业生将从事医药相关的销售工作、或在政府、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难以形成精确的人才培养方向。从人才需求到职业胜任力,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相对模糊和宽泛。
2.2教师发展与人才培养脱节
高校历来是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基地,教师除承载着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才的责任之外,还担负着专业领域内的科研工作。但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没有硕士点的本科院校教师大多无法将自身发展、科学研究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足[3]。老师对于学生探索、研究、应用的引导不够,学生缺少合作创新的思想。
2.3实训、实践课程质量有待提高
“实践出真知”是长久以来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经验积累。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仍然相对较少,教学效果还是不明显。这主要由于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有限,很多企业做完培训,学生还没有完全上手,实践课就已经结束了,企业难以获得预期收益,因此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存在难度。医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并非学校主流专业,学生人数较少,实训的教学软件相对价格较高,因此难以通过大量购置模拟软件进行实训教学。有的实训课程采用模拟形式进行,由于教师实践经验少,策划不完善,实训的教学质量难以掌控。
3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1利用大数据技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高速发展,信息流通速度快,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大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消费者所需产品或服务的精准营销,同样,人才需求、能力需求也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从招聘类网站、人事考试网抓取人才需求信息,分析相关就业岗位有哪些、有多少、变化趋势及职业胜任力需求,从而结合学校医药优势进一步明确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设计,从培养目标到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都将更加精准且有效。
3.2依托科研培养学生能力
成都医学院结合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并依托科研进行学生培养,教师与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科研小组,打破学生专业界限,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指导多专业组合的学生团队进行科学研究。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等辅工作,开展对某项具体问题的研究。实践知识与课堂知识整合成一个牢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和敢于动手的良好品质,又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科研小组也增进学生对不同专业知识的了解,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高学生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创业积累前期经验与成果。
3.3校企合作构建系统完善的实训、实践体系
在第四学期初,开设整合营销具体业务能力模块的课程,并达到能销售、善谈判的要求。第四学期中期开展4周的集中实践课程。学生在企业进行销售实践,可以在消费品零售岗位,主要从事导购推销、市场调研、促销方案设计等工作。在批发企业的销售业务员岗位,主要从事寻找、约见中间商,与中间商谈判、签合同,为中间商供货,帮助中间商开发拓展市场,维护与中间商的良好关系等工作。同时设计多形式考核制度,通过工作日志、工作报告和案例资料,并经过汇报、答辩的方式,控制集中实践的教学效果[4]。并与实习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将实践与就业结合。实习企业能够通过实践课程了解学生,为之后的人员招聘奠定基础。
西南医科大学积极利用校友资源,请工作后的优秀毕业生录制视频资料,5分钟左右的学习经验、工作感受等材料,直观增加学生对就业岗位、职业能力的了解,解除在校生对学习、实习、工作方面的困惑。同时优秀的毕业生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增加了在校生的信心,使他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增强学习积极性。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et off a wave of "craftsman spirit",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o cultivate and spread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and the four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pirit of craftsman; cultivation
0 引言
中目前处于经济转型、产品更新换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要求从供给质量的提高出发,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迫在眉睫。2016年3月,中国政府首次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5月,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的全国职业教育活动也顺利召开,在职业教育领域掀起一股弘扬“工匠精神”的热潮。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它的养成则势必要以学生教育为抓手,以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切入点。
1 “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1.1 “工匠精神”的内涵
说到“工匠精神”,人们总会联想到瑞士做工精密的名表、日本一丝不苟的行业标准、德国严谨慎微的思维模式,然而“工匠精神”一词并不是舶来品,早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相关阐述:《诗经》里写道“如琢如磨”、“如切如磋”;《瓯北诗话・七言律》里写道“精益求精,密益加密”,都是对“工匠精神”的阐述。登录知网搜索主题词“工匠精神”,可以看到近几年“工匠精神”相关文献比较丰富,大多数对“工匠精神”定义及必要性进行了相关论述。王丽媛(2014)认为,“工匠精神”应归为职业精神范畴,是一种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对品质的高标准追求,其目标是打造行业内的精品。李宏昌(2016)认为,“工匠精神”是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精益求精、对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并从“工匠精神”之于工匠个体、产品和服务两个层面阐述了其表现形式。孔宝根(2016)则从学生个体、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论述了影响培养“工匠精神”的因素,并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设置了三个阶段。
1.2 “工匠精神”的基本特征
(1)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即做事认真仔细,丝毫不马虎。严格参照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作业,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放眼于长远发展。只有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产出的高品质。
(2)工作精神:持之以恒。古语有云:“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其依靠的就是主体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信念。“工匠精神”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持之以恒,能定心、静心,不轻言放弃。很多受世人敬仰的工匠大师日复一如、年复一年地重复做着同一件事,从不言弃,最后成就了一件件流传永世、万众瞩目的艺术珍品。
(3)工作细节:尽善尽美。工作细节上追求完美,把所有经手的工作都尽可能做到趋近完美,在细微处下功夫,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极致,对细节的处理不吝时间和精力。瑞士的手表制造业就充分论证了这一点,在细节上追求极致才使得瑞士手表享誉全球。
(4)工作成果: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在现有条件下将事情做到最好,孜孜不倦,不怕麻烦,反复改进;二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再创造、提升、创新,发现新方法,与现如今国家推崇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是一致的。摆脱思维定势,以新思维寻求提高品质的新方法,让产品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实现由优秀到卓越,现如今“互联网+”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2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养成途径
2.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工匠精神”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当前社会形态下应该延伸表述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在思想层面上渗透“工匠精神”,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加强职业化改造,从思想上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正确的、明晰的认知。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一是线上宣传,现在是互联网信息时代,每个学院甚至每个班级都设有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这些传播工具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新媒体进行“工匠精神”的传播,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的优势;二是线下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内部宣传载体,例如校园展板、校报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演讲、主题班会等活动,畅谈“工匠精神”的意义。
2.2 “工匠精神”养成计划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首先以教学大纲为导向,将“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导入教学规划中,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与各科目教学特点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将“工匠精神”养成计划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涵。其教学策略可以涵盖学生实践“工匠精神”相关内涵要求的考核办法等。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率先践行“工匠精神”,秉承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亲力亲为、追求极致,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 专业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单位通常都采用大班教学模式。然而事实证明大班教学模式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多为16至21岁,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弱,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引导和督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因人数过多,使得教师不能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有效关注,也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从而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工匠精神”养成更是无从谈起。基于以上现象,将高职院校教学单位“由大化小”,o疑是促进“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大量实践研究证明,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加以时刻关注,教师可有效掌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互动,从而进行反馈和再指导,此种教学模式无疑对“工匠精神”的养成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2.4 通过“集中实训”、“校企合作”等途径培养“工匠精神”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45%,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是91.93%,其中有超过80%的毕业生从事互联网行业,其就业单位中不乏百度、新浪、京东等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有少数同学继续读书深造,或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等机构就职。相较于其他专业,软件学院就业率的持续居高与软件学院大四阶段进行的“集中实训”有很大的关联。软件学院前三年设置的课程大多为操作性强的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及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技术等课程,大四阶段除开软件+英语班,其他所有班级举迁至北京或深圳的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实训。实训过程中,学院按照学生自主选择培训方向进行分班,坚持小班化教学,由项目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具体项目的实施,教师时刻掌握着每个小组的项目进度以及编程代码的准确性、规范性,对小组遇到的困难予以及时指导,确保每个小组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在整个集中实训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与实训前相比较有了极大的提高,可见开展集中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然,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实训只是呈现给学生模拟的项目开发环境,其与真实的工作情境还是有所区别,不能完全等同于企业实习,所以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研二阶段由学院统一安排至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江西省医药学校等单位工作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到工作岗位实践沉淀、感受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综上所述,“集中实训”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途径。
3 结语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我们在了解“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和外在延伸的前提下,通过将“工匠精神”养成计划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将专业课教学单位“由大化小”、“集中实训”和“校企合作”等培养途径,致力于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蓬勃发展,重现辉煌。
参考文献
[1]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 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3-3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