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01 00:51: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篇1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将事故应急预案分成六个级别:

(1)I级(企业级);

(2)I(级(县、市/社区级);(3)III级(地区/市级);

(4)IV级(省级);

(5)V级(区域级);(6)VI级(国家级)。

二、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1.一级文件—总预案

在总预案中作总体上的描述及必要说明。总预案包括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指导思想及适用性、危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预案的评估与维护等。

2.二级文件—程序

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比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一般包括基本要素、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专项应急响应程序。程序的编制力求格式简洁明了,多以文字叙述、流程图表相组合的方式表现。

3.三级文件—说明书

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信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详细的应急记录便于应急事件结束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三、应急预案的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是一个开放、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应急预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应遵循体系要素构成和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应急预案体系可以由6个一级和15个二级要素构成。

1.方针原则2.应急策划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能力与资源;

(3)法律法规要求。

2.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资;

(3)应急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

(4)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建立;

(5)日常公共教育。

3.应急响应

(1)现场指挥与控制;

(2)通告、报警:

(3)事态监测;

(4)保护措施:人员疏散、警戒与治安、抢险抢修、医疗救护与卫生服务、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5)对外进行信息;

(6)资源管理。

4.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5..预案评审与评审改进(或应急预案的维护)其中核心要素也是基本要素为: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能力与资源;

(3)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培训与演练;

(6)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7)保护措施程序:

(8)信息与公众教育;

(9)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10)预案评审与评审改进(或应急预案的维护)。

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

1.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

(1)应根据本单位危险源的特点编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2)救援措施、避险要领应简洁明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企业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1)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结果;

(2)事故类型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

(3)事故应急救援及紧急避险措施;

(4)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及职责分工;

(5)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6)需请求社会救援的事项;

(7)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考核评价标准;

(8)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3.应急预案制定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针对各项事故应急措施(含信息)、程序和行动计划的文件化过程。预案的制定应按如下程序及要求进行。

(1)危险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主要分析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特征、触发条件、触发后事故演变过程等。通过辨识危险因素和危险部位,确定危险(危害)类型。

(2)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是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危害类型进行分析认定,从而科学地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及事故产生危害的大小。根据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害空间范围不同,需要做应急预案的区域范围分为场内应急和场区周围,引起周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就必须编制场外应急预案。由于场外应急涉及到周围的单位和人群,通常需要政府负责协调。

(3)制定应急措施。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别、事故危害等,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可能发生无法直接施救,或可产生较大灾害的事故要给予特别关注,制定紧急疏散等应急措施,防止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承包方、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方根据危险源危险及其发展情况、企业生产工艺情况、地理环境情况等,分别按场内应急和场外应急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编制的预案需组织专家评审,并经修改完善后报上级部门审批。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包括相应的安全小组共同参与。

(4)根据事故应急措施需要,制定应急救援装备、器材配置方案。主要包括需配置的抢险器材设备、人员防护装备、通信设备、救护器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等。

(5)制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方案,并明确职责分工。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在发生事故时能根据事故状况实施有效的协调指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实施有效的应急抢险、排险、救援、救护等工作。

(6)分析确定需社会救援的事项。为了在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社会救援支持,应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分析确定需要社会救援的事项,纳人预案管理。

(7)制定有关人员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为使应急指挥人员和救援队伍掌握应急指挥与救援要领,危险岗位工作人员掌握事故状态下应急抢险或避险逃生的要领,应研究制定相关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企业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参加应急计划的演习和操练,与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相关人员,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每一次演练后,应核对该计划是否被全面执行,并发现不足和缺陷。企业应在必要的时候修改应急计划,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这些修改应通知所有与应急计划有关的人员。

(g)形成预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和领导审批后,作为执行性文件在企业内执行。

4.预案措施的落实与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确定后,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组织预案措施的落实工作。5.预案演练

预案演练是保证一旦发生事故,预案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演练的主要内容:

(1)事故报告与接报。包括第一时间的事故现场人员或事故发现人员的报告;事故单位接报响应;事故单位向当地政府及其应急保障系统报告,请求外围应急救援支援及其接报响应。

(2)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现场应急抢险或避险。

篇2

中图分类号:TD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89-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煤炭生产呈规模化现代化的趋势,煤矿安全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影响煤矿安全运行的因素较多,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是灾难性事故,所以必须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

事故应急演练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突发事故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事故应急演练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和检验预案及培训效果,进而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因此,相关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开展高水平的演练以检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国家、省及中煤集团有关规定,平朔集团公司、各部门和各矿、二级单位,结合预案每年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应急演练,通过开展事故预案演练,提高实战能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但笔者通过多年事故应急演练评审、煤矿企业事故应急演练参演体会、对煤矿企业进行应急救援分析,发现煤矿企业在应急演练中普遍存在重视不够、重“演”而轻“练”,重“演”而轻“实战”的问题。只有达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预案培训学习、制订科学的预案和脚本、科学调控、提高应急救援联动能力等方法,才能使煤矿企业开展科学性、实效性较强的应急演练,并且找出应急程序中的不足,对已经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使应急预案更加完善,操作性更强。

1 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演练是指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预警行动、事故报告、指挥协调、现场处置等活动。为了保证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各部门能够熟练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应定期开展针对不同事故类型的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同时在演练实战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对演练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充实、完善。

1.1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重要性

事故应急演练是检验预案,发现应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合理完善预案的重要手段,如果缺乏必要的实际演练,应急预案往往只是纸上谈兵。

通过演练可以检查应急抢险队伍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及职能部门、专业人员之间相互支援及协调的程度;检验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能力,包括组织群众应急响应的能力和组织指挥专业抢险队救援的能力。应急救援预案必须通过实际演练才能证实其可行性,从而真正的发挥作用。同时通过演练还能够锻炼和提高相关人员的救援技术和业务能力。

1.2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类型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可按不同标准将应急演练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演练内容划分,可将其分为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按照演练形式划分,可将其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演练类型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可以相互组合采用。

1.3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组织

无论演练规模如何,一般参演人员都是分为两部分:一是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者,他们占演练人员的大多数。要求所有的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者都必须是现职人员,都是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实际的事故当中去的人员。二是考核评价者,即事故应急救援方面的专家或专家组,对演练的每一个程序进行考核评价。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模拟演练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演练后考核人员与演练者共同进行讲评和总结。另外在不同的演练课目中尽量安排不同的人员负责主要任务,以使更多的人员得到实际锻炼。

组织工作主要包括:事故应急救援模拟演练的准备工作;选择适合该演练事故类型的模拟演练地段;制定适合该演练事故类型的演练方案;组合相关人员学习制定好的演练方案;布置演练场所,同时筹备演练所需物资和设备;提前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参与演练,听听他们的宝贵意见。

1.4 编制演练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应急演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编制演练方案时应结合演练的事故类型/目的等选择最佳的演练方式,最大限度地确保演练起到应有的效果,演练方案应包括应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①事故细节描述。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清楚了解和掌握事故发生经过,才能避免造成更严重的事故.对事故发生和发展、扩大的原因及过程要进行简要的描述。使演练参加者可以据此来理解和叙述执行该种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和相应的防护行动。

②日程安排。最好依照真实事故的条件安排演练时间,但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的延长或者压缩演练时间,以演练的需求而定。需要注意的是安排好演练日程后,为了相关单位和个人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应提前告知演练各项事宜。

③演练条件。最好选择比较不利的条件进行演练,比如夜间,低温或者高温环境等,如此有利于应急演练人员能力的提升。但若演练人员或者各项工作准备不充分时,为了检验预案的可行性或为了提高演练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可选择条件较好的环境进行演练。

④安全措施。现场模拟演练要在绝对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认真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和安全保障,确保演练的安全性。同时由于演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周遭的居民,必须安排专人告知周遭居民,并将居民需要知道的事项一并告知。

⑤事故应急救援模拟演练的考核与总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实践考验,证实该预案切实可行后才能有效地实施。因此,演练中应由专家和考评人员对每个演练程序进行考核与评价。演练以后要根据评价的意见进行认真的总结,找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经过验证发现修改意见确实可行的话,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上报给上级领导。

⑥事故应急救援模拟演练的时间。一般应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级别、种类的不同,对演练的频度、范围等提出不同要求。企业内部的演练可以与生产、运行及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2 应急演练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领导、职工思想重视度不够

多年以来应急救援演练质量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的原因是相关人员从思想上不重视,突出表现在一些领导根本没有意识到演练的重要性,甚至没有成立相应的机构,每到演练时都是走走过场,撑撑场面,因此这些单位难以在演练中真正提升自身的应急救援能力,无法发挥演练的真正作用.演练只停留在形式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指挥部人员对演练方案不熟悉,掌握不透彻,且演练前未充分沟通,导致在指挥、岗位坚守、相互配合协调、响应速度、启动指挥等方面存在问题;②应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对预案熟悉程度不够,不按设计脚本执行;③应急人员思想意识出现偏差,认为演练是走走过程,导致实战时不严肃,不认真对待,演练中没有进入应急状态;④记录演练情况或汇报情况不完整,不利于评价、总结改进、归档、预案修订。

2.2 演练内容过于简单、方案有待规范

现实中很多单位虽然意识到了应急救援演练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其在确定演练内容时过于简单,不切和实际,无法真正发挥演练作用。比如在设置火灾事故时,只明确了火灾大小/火灾位置等,对于诸多自然条件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比如风向/风速/燃烧物质/消防通道等,导致救援行为缺乏技术性和可信度。演练中,假设的灾情都比较简单,基本没有设定灾情发展变化中易引起的次生灾害,如可燃液体燃烧、压力容器爆炸、建筑物倒塌以及特殊情况下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等,由于演练灾情设定都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对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作用不大。

2.3 演练组织没有统筹规划

部分煤矿企业在演练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乱:一是演练进程乱,缺乏科学调控,导致演练无法正常进行;二是现场车辆调控乱,在演练现场车辆较多(包括观摩车辆和参演车辆),尤其是大型综合性演练,一旦没有科学调控好现场车辆,就会阻碍到演练的正常运行;三是人员调控乱,大型演练涉及到很多人员(包括观摩人员和参演人员),只有科学调控这些现场人员,才能确保演练的正常运行。

另外,为了保证演练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也应该科学设置相关演练情景,综合考虑各项可能发生的因素,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演练协调联动有待加强

在目前的应急救援演练中,交代了各参战力量的任务分工,却忽视了相互间的协同作战;特别是在力量的部署上,各职能部门和各矿之间演练协调联动有待加强。资源还缺乏有效整合和统一协调,一旦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很容易使救援工作中存在职责不明、机制不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协同作战,发挥整体救援能力。

3 改进建议

3.1 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决落实

企业领导首先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行动上真正投入进去,并且在宣传上下功夫,利用板报、标语、专刊和印制宣传册子、竞赛答题等不同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知识宣传活动和应急预案培训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上都突出“面向实战,讲求实用,追求实效”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达到控制事故扩大,降低人员伤亡与事故损失,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目的。

3.2 制订科学的预案和脚本

演练方案和脚本是整个演练的灵魂,演练方案确保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评估及总结有序进行,演练脚本确保演练每一个环节都能高质量完成。演练方案和脚本的编制直接决定着演练效果。一是从制订科学预案入手,夯实应急救援演练基础。应急预案的制定是实施演练前提。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应急预案,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应急预案进行编制,要与应急预案相统一;二是结合易发事故进行编制,对平时易出事故地点、易出事故环节进行有针对性设计;三是结合参演人员的素质设置演练情况;四是结合演练场地设置演练情况,有什么样的场地,就要设置符合现场特点的演练情况。

3.3 科学调控,演练有序

要精心组织,使演练有序进行。组织实施演练时,必须做好三个调控。

①演练进程的调控。根据演练情景的设置、应急队伍采取的相应行动效果,科学调控应急救援演练进程。

②对现场车辆的调控。控制演练车辆就要科学规划场地,确定演练车辆停放区域和观摩车辆停放区域,并划出停车位。

③对现场人员的调控。根据演练需要确定演练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估人员的具置;根据场地特点和观摩人员多少确定观摩人员位置,需要转移场地时,要有专人引导和管控观摩人员,并设立标志牌。

3.4 提高应急救援联动能力

通过政府、集团公司统一协调,依据有关规定动员、调动、征用有关人员及物资、设备器材实现联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集团资源的作用,一旦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应急处置救援资源,形成"大应急、大处置、大救援"的工作格局,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才能既练组织指挥,又练战术动作;既练工作程序,又练协调配合。

4 演练实例分析

①2015年,中煤平朔集团公司共有13家企业单位组织了应急预案演练活动,主要包括火灾事故、特种设备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汛期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诸多领域的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使职工掌握了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提高了职工自我防护、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思想行动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开始后,平朔集团公司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2015年平朔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活动的通知》(平朔安〔2015〕3号),全面部署2015年全公司应急预案演练活动,要求相关单位充分认识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开展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按照各单位的应急预案,精心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加强领导、保障落实,提高综合实战能力。二是突出重点、内容丰富。部分企业根据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组织举办了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并聘请有关专家讲解,并现场演示应急技能,采用横幅、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宣传事故预防及应急避险知识。各加油站及相关危化企业都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重点,围绕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②以往大多数企业虽然都制定了相应的演练方案,但是演练方案并不规范、不具体,缺乏演练脚本,演练方案缺乏实际操作性。部分企业甚至不编制演练脚本,缺少对生产安全事故整体过程以及重要环节的描述。针对这些问题,2015年平朔集团公司要求各企业认真组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制订科学的演练预案和脚本,报公司总指挥部组织审核,并组织专家对各企业预案和脚本进行评优评先活动。活动开始后,各企业都成立了演练筹备机构,精心准备演练工作。根据企业规模有选择性地成立指挥控制组、策划组、执行组、评估组、保障组等。演练方案和脚本编制初步完成后,经反复推敲,不断修改完善。各单位的演练方案和脚本在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大大增强。

③思想上重视了,有了科学的预案和脚本,还必须进行科学调控才能演练有序。2015年在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周期间,平朔公司各企业通过解说或演练人员的台词,现场人员明白了演练的进程、演练的内容及演练节点。在企业应急响应队伍、医疗、救护、消防及企业职工的协作配合下,充分展示了演练人员的专业技能,演练有序运行,达到预期目的。

④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四大类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按照不同事故级别对应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以前公司各企业演练时的事故级别比较低,各企业进行的事故演练,多数是现场处置方案和本单位的综合预案演练,参加演练的人员和资源仅是本单位的,没有涉及与公司或当地政府的合作演练。《关于深入开展2015年平朔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活动的通知》中规定了哪些单位的演练是属于集团公司级别的,需要由市政府或集团公司启动并组织实施应急响应,加强应急联动机制。2015年,平朔集团公司井工三矿在井下举行矿井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在朔州市政府和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在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技术、财务、装备、供电、供水、卫生、物资、通信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下,按照各部门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具体任务分工,实施了一场接近实战的救灾救援演练,提高了政府和公司门对重大生产事故的协调作战能力。

平朔集团公司计划2016年6月至8月开展13家企业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包括顶板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火工品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油库消防、液氨罐区泄漏等事故应急演练,在部署今年的应急演练中,集团公司认真总结了以往工作中的良好实践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年度演练计划设定的事件,在应急救援的程序、组织、设施、能力、培训等方面进行改进,确保将应急演练成为持续改进、推动工作的有力手段。

5 结语

篇3

1.做好有关应急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和《省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苏安〔2013〕36号),全面掌握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对照文件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抓好落实。

2.完善事故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处置分级指导配合制度、总结与评估制度、应急处置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度、应急响应与事故信息报告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提高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化水平。并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职能,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联络会议、事故灾难信息共享、应急指挥统一协调、应急救援多方联动等沟通协作机制,有效提高生产安全事故联合救援能力。

3.积极推进应急救援预警平台项目建设。按照国家总局规定制定的标准、规范、要求和全省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总体规划,积极推动全市应急救援预警平台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互联互通、高效实用的应急值守、调度指挥和信息传输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枢,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4.继续加强应急救援数据库建设。在省局系统与总局应急资源数据库系统初步实现对接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应急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和掌握应急资源情况,进一步推进应急救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导、督促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应急专家、应急队伍等数据信息的录入工作,逐步推进完成辖区全部企业的应急数据录入工作。

5.强化应急预案和演练工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积极做好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宣贯工作,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完善预案编制体系,在各行业(领域)实现单位全覆盖、内容高质量的管理目标。加强对应急预案演练的指导和监督,依法督促相关单位定期展开应急演练,及时总结演练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就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6.加强应急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能,充实工作人员,完善应急管理相关制度,实现机构、人员“双落实”,保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有人干,而且能够干好,同时推动相关部门、企业建立应急工作联系人制度,构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网络,逐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7.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督促指导企业依法建立健全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者与就近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确保应急状态下有效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并按照《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管理办法》(安监总应急〔2012〕131号)等有关文件规定,进一步规范本地应急救援队的管理,督促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学习交流和交叉检查活动,以提升救援队正规化水平。

8、创新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模式。认真学习我省化工园区在救援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资源整合及相关配套规章制度标准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手段方法创新。在部分化工园区进行应急准备能力评估试点工作。

三、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工作

篇4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通市某化工园区的60家化工企业为调查对象。

1.2方法及内容

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员向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相关管理人员以询问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后进行相应的修改,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调查问卷共分4个部分:企业基本情况、生产或使用的化学品情况、应急管理情况和应急救援设施情况。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经济类型,规模,是否发生过化学中毒事故,中毒的毒物及原因等。生产或使用的化学品情况包括化学品种类,年使用量及最大储存量,储存形式,可能接触人数等。应急管理情况包括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应急经费投入,应急救援培训等。应急救援设施包括中和、堵漏工具,医务室配备,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材配备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6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2家,占3.3%;私营企业41家,占68.3%;外资企业13家,占21.7%,其他4家,占6.7%。大型企业1家,占1.7%,中型企业9家,占15%,小型企业50家,占83.3%。该园区共存在化学物90多种,其中主要的危险化学品有氯、甲苯、二甲苯、甲醇、氟及化合物、三氯氧磷、氨等。11.7%(7家)的企业发生过急性化学中毒事故8起,中毒32例,引起中毒的主要毒物有氯、甲苯、腈类化合物等。

2.2应急管理情况

60家企业均成立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了兼职应急救援人员。96.7%(58家)的企业建立了应急救援预案,但只有78.3%(47家)的企业建立了化学品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仅有53.3%(32家)的企业进行了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能进行总结评估。78.3%(47家)的企业设有专项应急资金。有95%(57家)的企业进行了应急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但只有61.7%(37家)的企业进行了现场医疗应急救援的培训。

2.3应急救援防护设施设备情况

91.7%(55家)的企业配备了堵漏、围堵、中和、稀释等控制毒物泄漏的设施和设备,如围堰、应急喷淋装置、应急碱池等。只有2个企业设置了医务室,配置了医护人员。仅有36.7%(22家)的企业和附近医院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68.3%(41家)的企业能在10 min内赶到附近医院,而签订协议的医院均为乡镇医院,综合救治能力较弱。35.0%(21家)的企业配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药品。所有的企业都设置了洗眼喷淋器等应急救护器材以及防化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但部分企业应急器材配置数量不能满足要求,部分器材不能有效使用。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该化工园区中化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为私营企业。被调查的企业中11.7%发生过化学中毒事故,其中中型企业2家,小型企业5家。说明这些企业急性化学中毒应急综合能力不强,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大型企业在应急救援能力上要比中、小性企业强,中、小型企业可以借鉴大型企业在应急管理上的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吸取发生化学中毒事故企业的经验和教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在应急管理方面,尽管所有的企业均建立了应急救援预案,但由于只有78.3%的企业建立化学中毒事故专项预案,且进行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企业也比较少(仅占53.3%)。因此,一旦发生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企业不能有效组织救援活动。园区仅有78.3%的企业设有专项应急资金,应急资金是应急设施配置、人员培训等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增加专项应急资金的投入。园区95%的企业进行了应急防护用品使用的培训,但现场医疗急救方面的培训仅为61.7%,一旦发生事故,由于救援人员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和急救知识,可能造成盲目施救或缺乏初步急救,造成人员伤亡的扩大\[2\]。

在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方面,园区企业医务室设置数量少,仅有不足半数的企业与医院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应急救援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能满足要求,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及时赶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企业的应急器材防护装备也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一旦发生,企业第一时间开展有效自救是减少伤亡的关键。针对上述企业应急救援能力调查结果,该园区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高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水平,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

企业要制订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尤其是针对化学中毒事故的专项预案,明确各应急人员的职责,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对本单位应急人力、物力、设施工具等应急资源是否能满足事故救援需要进行确认,制定应急行动程序。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科学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一旦事故发生,根据预先制定的方法和程序可以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能缩小事故危害范围,减少伤亡。同时,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以后需经常进行演练,一方面是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经过演练评估不断修正计划中不完善之处;另一方面,定期的有计划的演练可以使应急人员熟悉应急程序,遇事不慌,能正确快速反应。

企业应急救援资金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还是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配置都需要资金投入,企业设置合理数量的应急资金,保障专款专用,是顺利开展应急工作的前提。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4\]。企业应重视现场应急医疗,包括对受化学毒物污染人员的清洁净化,初步的现场急救以及应急救援药品的使用。企业应派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一定的急救技术,在等待救护车转运病人之前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减少伤亡。

企业还应根据自身可能发生突发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药品等,数量要满足救援要求。

企业自身应急救援能力是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应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4参考文献

[1]尹仕伟,单利玲,杨继红.2006―2011年南通市职业病病例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2,38(6):369-371.

[2]陆春花,单利玲,杨泽云.南通市2005―2012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6):308-309.

篇5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执行、落实及演练情况

今年1---6月份,xx区xx局按照区安监局要求对过去编制的xx区xx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xx区xx局食物中毒突发应急预案、xx区xx局黄金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区xx局防汛抢险应急预案、xx区xx局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应急预案、xx区xx局消防事故应急预案、xx区xx局机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分析、评估和修改完善。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区xx局制定了突发总体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局属各单位也相继制定了各类应急救援预案0个。进行防汛、消防、防爆、逃生、水面救援等预案演练0次。预案演练各种预案的制定和颁布,对防止事故扩大、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保障社会政治稳定,将有巨大的保障作用。xx区xx局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在7月4日的暴雨引发的树木倒伏事故中得到了检验和完善。

二、应急机制、体制建设情况

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同情况,各类应急救援预案中都建立了不同的救援组织体系。区xx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灾难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保障队伍、以及各基层单位组成。

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领导机构;局保卫科是全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综合协调指挥机构,下设6个基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

三、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及人员编制情况,工作经费来源及队伍、物资保障系统建设情况

应急管理由局保卫科负责,共有2名工作人员。救援队伍全部为干部、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兼职,其中指挥员6人、组长10人、救护人员1人、防汛抢险130人、水面救援4人。物资保障方面采取专项救援物质与生产用物资相结合的办法,救护设备设施落后。

没有专项应急管理经费,靠各单位自筹。

篇6

1.督促各乡镇安办、各生产经营单位加快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齐人员,配备装备,保障好工作经费。形成县、乡(镇)、企业三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积极推动大中型高危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专兼职应急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应急管理人员,推动中小型企业落实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抓好国务院安委﹝2013﹞8号、川安委﹝2013﹞6号、川安监﹝2013﹞36号等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督促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完善事故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各乡镇、各行业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处置分级指导配合制度、总结与评估制度、应急处置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落实制度,提高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化水平。

3.建立部门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完善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会议制度和信息报送以及应急救援资源调动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应急联动,确保事故救援响应快速、应对科学、保障有力。

4.建立并规范事故信息和预警信息接报处置程序,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做好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预警预报和防范应对工作。加快推进建设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平台。督促大中型企业和高危行业企业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做好各类事故及预警信息处置和统计报告等工作。

5、抓好省、市、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按照规划任务分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规划明

确目标任务、建设项目等完成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动规划落实。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6.加快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对市矿山救护队的装备投入,提高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从队伍建设、装备建设、队伍管理、训练培训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救援队伍的应急响应和事故抢险处置能力。

7.推动高危行业企业组建专(兼)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或者配备专职应急救援人员。依托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企业组建辅助应急救援队伍。督促不具备单独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与市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援协议或与邻近企业联合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8.按照“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组织引导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针对本企业和服务范围内的企业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类隐患,并配合企业尽快治理消除隐患。

三、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9.制定应急平台建设规划,不断完善本局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推动各乡镇安办和高危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县、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应急平台作用。进一步开展社会应急资源普查,不断充实县、乡(镇)和高危行业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资源、专家、队伍、装备、典型案例和应急预案数据库,掌握和利用社会各类应急资源,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提供支持和保障。

10.加强应急预案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报备制度。指导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工作,做好企业预案与政府、行业部门预案之间的衔接,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导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报备工作,进一步补充完善应急救援、应急预案评审专家库。

11.指导企业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和演练实施方案,指导督促高危企业、人员密集场所、中小学校等,按规定开展应急预案综合演练、专项演练或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突出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自救互救能力等环节,强化现场处置方案和重点岗位部位的演练,不断提升岗位人员的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12.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报送、统计分析、事故救援总结评估、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等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科学化水平。

13.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应急机构建设、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等情况。加强应急管理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加大应急投入,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和设施。

四、做好安全生产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篇7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平安演讲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平安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建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平安事故演讲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省建设工程质量平安管理条例》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方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市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3适用范围。市行政区域从事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和撤除活动中发生的施工平安事故;市行政区域内已建或者在建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出现重大质量问题造成的平安事故。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平安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权宜之计,平安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做好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的预警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的发生,扼制重大特大质量平安事故。

1.4.2统一领导。建立和完善各级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响应,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提高应急行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1.4.3依法规范。明确职责,协同应对,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行动,规范应急处置行为。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提高决策水平和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市应急指挥机构

市人民政府成立市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主任、市建设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建设局、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监察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市政府办公室、市消防大队、市交通局、市平安营运公司为成员单位。

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市建设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设立专家组。

2.2市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2.1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

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工作制度。负责应急救援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决定启动本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

2.2.2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解事故现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以及重大事故影响范围,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承担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具体职责是督查、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救援重大决策的实施;收集和汇总有关信息。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将现场情况向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市建设局演讲;协调各部门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建设系统和专家组成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人力、物力支援;指导事故现场组织抢险和救援、消除险情、善后处置、事故查处等;负责事故新闻报道的指导工作,编发事故调查情况简报;组织本应急预案的救护演练;完成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2.3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指导本市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市建设局:拟定本市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情况,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演讲事故情况。协助市人民政府指挥、协调本市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及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参与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的人员救援、死亡人员善后、事故调查处理等救援和调查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参与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的受伤人员救援、死亡人员善后、道路交通管制、现场警戒、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的安排和拨付并监督使用。

确保事故受伤人员能得到快捷、及时、全面的救治。市卫生局:组织因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造成的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

市监察局:参与对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的事故责任认定、调查处理等工作。

指导因灾环境污染的防控与处置工作。市环保局:组织对建设工程平安事故现场环境的监测。

市民政局:指导协调事故中受害群众转移安排和生活救助工作。

人员劳动合同纠纷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市总工会:参与对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的事故调查处理。

依法做好人员劳动合同纠纷调解、工伤认定、工伤平安等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负责参与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的事故调查处理。

组织新闻媒体对建设工程事故救援的宣传报道。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信息工作。

市消防大队:负责控制和扑灭因建设工程事故而引发的火灾;控制建设工程事故现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参与失踪人员救援、伤员抢救和人员疏散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提供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救援时的交通运输工具。

发生重大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后,市平安营运公司:参与料理有关平安生产的平安业务。各相关营运平安公司应依照各自平安合同迅速开展理赔工作。

2.2.4专家组

负责为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救援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咨询,专家组由建设、施工、监理、行政主管部门、安监、质监、消防、卫生等部门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必要时赶赴事故现场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2.3其他单位应急指挥机构

2.3.1施工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建立本单位生产平安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定期组织演练,组织开展建设平安事故应急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工作,及时向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演讲事故情况。

2.3.2业主、产权、物业管理等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结合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开展事故应急知识宣传,及时向有关部门演讲事故情况。

2.3.3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根据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本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组织开展事故应急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工作,及时向企业主管部门演讲事故情况。

2.4市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应急指挥部)

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发生较大(Ⅲ级)及以上级别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工作,现场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派。指挥长未赶到现场之前,由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担任。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助组、警戒捍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证组、次生灾害防止组、宣传报道组、善后工作组。

市相关部门(单位)及市人民政府参与,综合协调组:由市建设局牵头。组织协调现场应急救援的人员,交通、通信和装备等资源的调配,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参与,抢险救助组:由市建设局、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消防大队牵头。查明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可能继续造成的后果,制定抢险方案,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负责现场平安捍卫、交通管制工作。警戒捍卫组:由市公安局牵头。

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救护工作。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局牵头。

提供应急救援物资及装备,后勤保证组:由市人民政府牵头。做好电力、通信设施抢修等工作。

建设、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参加,次生灾害防治组:由市人民政府牵头。负责次生灾害防治工作。

市建设局,宣传报道组: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参加,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宣传报道和信息工作。

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及有关平安营运公司、事故发生单位参与,善后工作组:由市人民政府牵头。负责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3.预防预警机制

3.1预防预警信息。市建设局做好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信息的接收、演讲和统计分析工作。事故信息来源由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平安管理机构、120急救中心以及施工作业人员、周边群众提供。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然后分类分级整理,实施有效监控。

3.2预防预警行动。市建设局接到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或事故隐患信息演讲后。同时市建设局应及时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研究确定应对方案,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3.3预警支持系统。市建设局应创造条件。全方位、全天候监测相关情况。

3.4预警级别。市建设局对已采集和监控的平安隐患和危险源。报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同意后予以公开。依照平安隐患和危险源的严重性和紧急水平以及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依次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级别。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依照平安隐患与危险源的严重性和紧急水平以及事故造成伤亡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级。

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满意1000万元的事故。一般(Ⅳ级)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

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较重(Ⅲ级)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满意5000万元的事故。

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严重(Ⅱ级)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满意1亿元的事故。

或者100人以上重伤,特别严重(Ⅰ级)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

4.2应急响应行动

4.2.1分级响应

由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一般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Ⅳ级)建设工程发生Ⅳ级事故时。启动本预案。

由市人民政府立即向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市人民政府演讲。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较大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Ⅲ级)建设工程发生Ⅲ级事故时。市人民政府全力配合。上级预案启动时,下级预案同时启动。

由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演讲,重大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Ⅱ级)建设工程发生Ⅱ级事故时。省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市建设应急指挥部协调,全力配合。上级预案启动时,下级预案同时启动。

由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演讲,特别重大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Ⅰ级)建设工程发生Ⅰ级事故时。省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市建设应急指挥部参与协调,全力配合。上级预案启动时,下级预案同时启动。

4.2.2救援顺序

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发生建设工程平安事故后。开展现场自救,同时演讲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市人民政府。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按事故级别(Ⅳ级)启动本预案。并立即成立建设现场应急指挥部开展救援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实施救援行动。如事故级别确定为Ⅰ、Ⅱ、Ⅲ级,由市人民政府向市、省人民政府演讲,由市、省人民政府启动相应预案,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同时启动本预案,全力配合。

4.3信息报送和处理

4.3.1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确保准确接收信息。指挥部与各成员单位建立通讯联系,市人民政府的信息传输利用现有政府间信息传输渠道进行。市建设事故指挥部配置电话同步录音装置、传真机、电脑、互联网终端。满足信息传输需要。发生建设工程事故后,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及时接收。

4.3.2信息报送和处理

事故发生业主单位和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立即演讲市人民政府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生建设工程平安事故后。最迟不超过1个小时;特殊情况下,可直接演讲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事故演讲后,应详细了解事故情况,评估等级,提出启动相关预案的建议。

4.3.3现场采集信息

应迅速开展工作,市现场应急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收集现场信息,上报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4.4指挥和协调

组织有关专家指导现场应急救援;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市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防范措施和相关建议;协调事发地相邻地区配合、支援救援工作。

4.5应急处置

4.5.1应急反应

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核实;按本预案等级规范初步评估应急事件级别,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险情或事故报警信息后。向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汇报,提出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并接受指令。

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通知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相关成员到达指定地点。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根据事件可能造成的危险水平下达启动指令。

由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指派现场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本预案启动后。

4.5.2业主单位和施工企业处置

事故发生后,建设工程事故业主单位和施工建筑企业是第一时间处置事故的主体。应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职工开展自救、互救,或充分利用社会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把次生、衍生事故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建设工程事故业主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和当地救护力量缺乏以有效抢险救灾时,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应当向上级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请求增加救援力量。

4.5.3现场处置

指导相关成员单位和工作人员在事故现场全力组织自救,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直接领导下。并按就近、快速的原则调用抢救资源,按应急处置方案,组织、指挥和协调现场应急行动。

现场应急处置内容:对事故危害情况进行初始评估;封锁事故现场;探测危险物资及控制危险源;建立现场工作区域;抢救受害人员;设立人员疏散区;清理事故现场。现场应急指挥部各小组按各自责任分工处置。

如有必要应向市人民政府演讲,现场应急指挥部随时将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落实情况和救援或排险的效果演讲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迅速对质量平安事故发展态势作出判断。由市人民政府向上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上一级预案的建议。

应及时调整应急响应措施。如发现重要的新消息或新线索,应急反应措施的效果不佳或无效。应急反应行动需要重新开始时,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应重新调集救援力量,按以上应急处置方法进行。

4.6应急人员及群众平安防护

事故现场处置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和应急救援需要,参与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人员应配备各种平安防护用品和必要的平安设施、设备。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确定事故周围居民和群众的疏散范围,并及时组织人员疏散。

4.7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给予支持、配合。市人民政府动员有关人员和调动有关物资、设备、器材以及占用场地参与应急抢险救援。

4.8信息

建设工程事故信息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市建设局会同市政府办公室依照《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和有关规定做好信息工作。

4.9应急结束

由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救援结束。当建设工程发生事故死亡和失踪人员已经查清、事故危害得以控制、次生事故因素已经消除、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紧急疏散人员恢复正常生活时。

5.善后工作

5.1善后处置。由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指挥部成员单位处置受伤人员救治及补偿、死亡人员安葬及补偿、劳动合同用工的误工等补偿。

5.2社会救助。因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所得到社会救助。由市民政部门统一受理、统一管理,并接受有关单位(部门)及社会的监督。

5.3后果评估。应急救援结束后。然后由市建设事故指挥部办公室收集整理后形成事故危害分析评估演讲、救援工作总结等资料报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市人民政府。

6.应急保证

6.1人力资源。各相关单位、各在建项目的建设工程质量平安事故救援应急人力资源作为先期处置队伍。视情请求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增援队伍。

6.2财力保证。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平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经费。

6.3物资保证。由各建设(业主)单位、施工企业和政府储备。

6.4通信保证。应急救援期间。必需保证通信疏通,指挥疏通。

6.5交通运输保证。由市交通局提供应急救援时的交通运输保证。

6.6医疗卫生保证。由市卫生局提供应急救援时的医疗卫生保证。

6.7人员防护。工程项目所属的建设业主和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工程项目质量平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确保应急救援时相关人员能得到平安防护。

6.8技术装备保证。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遵循整合现有的资源原则。

6.9治安维护。由市公安局提供应急救援时的现场治安维护。

7.监督管理

7.1预案演练。市建设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制定应急救援的演练计划。请工程项目业主及其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到演练现场进行指导。

篇8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或突发的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地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全和正常秩序,特制定重特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行动。

2、职责明确,力量集中,措施得力。

3、群专结合,快速有效。

4、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结合。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决定》(国务院第302号令)、《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2号)、《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市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

(四)事故分级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严重)、Ⅳ级(一般)。

Ⅰ级(特别重大):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

Ⅱ级(重大):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

Ⅲ级(严重):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Ⅳ级(一般):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五)工作原则

1、应急救援以人为本。要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和强化抢险手段,科学、迅速组织应急救援。

2、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落实应急救援的责任,在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主动配合,协同事故发生地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各成员单位应在接到事故信息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在专家指导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抢险救援安全措施,组织人员做好抢救伤亡人员,运送救灾物资和设备、疏散人员等工作,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六)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境内特种设备生产(含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和检验检测过程中突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处理。

(七)预案启动条件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当启动本预案。

1、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

2、受伤(中毒)20人以上的。

3、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4、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与不良后果的。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为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项指挥机构,负责全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

联系电话:

指挥中心组成人员与单位:

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副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办公室分管负责人、市质监局局长

成员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市安全监管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广播电视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事故发生地县(区)人民政府。

(二)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1、领导全市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启动(结束)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决定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作出重大救援决策;调集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3、必要时启动上一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启动《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

4、向公众、新闻媒体有关信息。

5、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6、组织事故的调查处理。

(三)指挥中心各部门职责

1、市政府办公室: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根据事故现场的详细信息,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政府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参与事故调查。

2、市新闻办公室:负责有关事故新闻道及事故信息的审核。

3、市广播电视局:负责有关事故新闻道及事故信息;及时准确地在相关媒体上急疏散、应急救护和区域警戒等重要公告。

4、市公安局:接到事故报警后,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事故的性质、程序等情况,负责控制灾情,实施灭灾和洗消,搜救受害人员,实施现场警戒与交通管制,紧急疏散警戒区域内的无关人员,维护事故现场及周围地区的治安秩序,确认伤亡人员的身份,参与事故调查。

5、市质监局:受理事故报警,负责协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组织专家提供事故现场特种设备的处置方案,开展应急救援技术支持,参与组织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6、市安全监管局:组织协调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7、市卫生局:确定主要救治医院,协调各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8、市财政局:负责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经费保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安抚等善后工作。

9、市商务局:负责为事故应急救援及灾后救助提供物资保障。

10、市交通局:负责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必要交通工具保障,负责交通系统特种设备(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车用气瓶等)事故应急协调处置等工作。

11、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对事故现场的大气、土壤、水体进行应急监测,确定事故的污染程度、污染物质及其性质和危害程度,提供污染物清除处置建议,并负责调查处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12、市民政局:会同事故发生企业负责做好受灾群众的救助等相关善后工作。

13、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协助指挥中心实施事故控制、人员救助、人员疏散、秩序维护、救援保障、受灾群众安抚等各项工作。

(四)事故专家组及职责

指挥中心根据辖区内特种设备的分布特点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专家组主要职责是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是直接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不定期的召开会议,对国内外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参与起草或修订完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五)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

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为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现场指挥机构,负责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指挥部实行指挥长负责制,指挥长由总指挥决定。现场指挥部成员由指挥长确定,主要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及指挥中心相关成员单位组成。

(六)指挥长主要职责

负责召集参与应急救援部门和单位的现场负责人,研究制定现场的具体救援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指挥、协调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七)现场指挥部主要职责

1、执行市政府的决策和指令。

2、指挥、协调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3、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现场人员伤亡,损失及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4、划定事故现场的警戒范围、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及其它强制性措施。

5、迅速控制事故危害源,确定危害介质及危害程度,并对危害介质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检测。

6、组织营救受害人员,转移、撤离、疏散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7、提出应急救援结束的建议。

三、报警

(一)接报警程序

1、报警人为事故发生单位或知情人等。

2、接警人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地址:市西峰区安下西路184号,接警电话: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接到突发事件的报警后,必须迅速做好电话记录,电话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发生事故的地点和时间,发生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以及范围,发生事故的设备名称、类别、性质等。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应迅速对事故等级进行初步判定,并同时派员赶赴现场。

5、用最快捷的方式将接警信息和初步判定情况上报市政府值班室和指挥中心,同时抄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并告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二)报警级别及

报警级别由指挥中心组织专家组依据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研究确定报警级别,由总指挥签署命令。报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严重(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预警,经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审核后,由指挥中心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报警信息。

四、应急响应

(一)基本响应程序

1、赶赴现场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立即与事故单位或业主取得联系,听取事故发生情况,并认真查看现场,并将上述信息反馈给指挥中心。

2、指挥中心根据信息反馈和现场实际情况,应迅速决定是否启动预案。

3、指挥中心决定启动预案后,应迅速通知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抢险救助、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现场监控、人员疏散、安全防护、队伍调遣、物资调用等工作。

4、为避免因不熟悉其设备、工艺、产品、介质等因素而延误或扩大事故态势,应立即通知事故专家组中相关专家到场为指挥中心提供咨询和辅助决策。

(二)应急救援

1、根据事故现场应急处置需要,主要成立以下现场救援行动组:

综合协调组:负责综合协调、信息沟通。由市政府办、市安全监管局、公安局、质监局组成;

灾害救援组:负责抢险灭灾、应急处置,由市公安局、安全监管局、质监局专业救援单位组成;

安全保卫组:负责安全警戒、紧急疏散,由市公安局、事故发生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成;

环境监察组:负责环境监察、确定监控区,由市环保局、气象局组成;

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生活服务,由市财政局、交通局、商务局、民政局、供电局和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组成;

医疗救护组:负责人员救护、医疗保障,由市卫生局负责。

(三)扩大应急

1、当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涉及到危险化学品或城市燃气,已有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能力不足以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时,应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建议启动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城市燃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当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采取一般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需要实施扩大应急行动时,应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建议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必要时,建议启动上一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包括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公共聚集所、建筑施工等相关行业专项应急救护预案。

(四)应急结束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地人员和遇险对象已脱离险境,死亡和失踪人员已经查清,事故危害得以控制,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因素已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经指挥长提议,指挥中心同意,并经市政府批准后结束。由现场指挥部宣布解除应急状态,并向有关新闻单位。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工作由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对突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造成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给予抚恤,对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规定给予补偿。各保险企业应快速介入,及时做好理赔工作。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心理咨询、慰问等有效措施,努力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

(二)环境监测

针对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危害介质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环保部门应进行监测,提供处置建议等相关技术支持,并对事故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有关部门应及时进行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三)事故调查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成立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调查组,质监、安全监管和公安等有关部门参加。事故调查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质检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履行下列职责:1.调查事故发生前设备的状况;2.查明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现场破坏及经济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3.分析事故原因(必要时应当进行技术鉴定);4.查明事故的性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5.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6.提出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7.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

(四)应急总结

发生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对事故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和应急决策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现场处置能力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保障

指挥中心成员、技术专家、专业救援等有关人员和单位应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并确保联络通畅,当有关人员联系电话等联络方法变更时,应当及时通知市质监局调整通信录。

(二)队伍保障

相关部门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类型,组建相应的专业或预备应急救援队伍,并为参加事故救援的公安消防部门、应急救援队伍等应急救援力量配备相应的救援装备。

(三)其他保障

对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涉及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公共治安、资金物资、社会动员、紧急避难场所等保障的,各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能,确保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宣传教育

各地质监部门以及媒体要向公众广泛宣传教育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应急培训

各地及质监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培训班,以提高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撤离,有效消除危害等应急救援技术水平和协调指挥能力。

(六)预案演练

各级质监部门应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计划和方案,有关部门和应急救援单位应当积极协助配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演练前应当制订包括演练对象、地点、参加人员、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等在内的方案。演练结束后,应当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七、附则

(一)特种设备定义与说明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器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或者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核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客运索道: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等。

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篇9

1 项目概况

湖北省麻竹高速宜城至保康段MZTJ-4合同段位于湖北省保康县,是《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战略规划》中规划的“七纵五横三环”是骨架公路第一横,也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交通规划的“六大综合运输通道”之横一,麻竹高速公路是横贯湖北省中北部的一条东西向省际通道。本合同段共有18座隧道,单洞总长41945m,占路线全长的45.2%;其中分离式隧道8座、连拱隧道1座、小净距隧道9座。地质条件差,主要为页岩,且IV、V级围岩占85%,安全风险高。为了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故的水平,项目及时制订了《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了多次现场演练,为项目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2 应急演练的作用

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可在事件或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件或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进而减少和降低人员财产损失。

3 应急演练的组织

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

演练前应详细制定方案,在人员、装备、资金、通讯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分解任务,并落实到部门和具体经办人。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这五类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演练过程中都应佩带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

(1)参演人员

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相当于是通常所说的演员(本次演练中的五个专业职能组)。参演人员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①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

②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

③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

④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

(2)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方案及演练计划的要求,引导参演人员按响应程序行动,并不断给出情况或消息,供参演的指挥人员进行判断、提出对策。其主要任务包括:

①确保规定的演练项目得到充分的演练,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

②介绍整个演练活动过程情况;

③确保演练的进度。

(3)模拟人员

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的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其主要任务包括:

①扮演、替代正常情况或响应实际紧急事件时应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机构或服务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练;

②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

(4)评价人员

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主要任务: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其观察结果。

(5)观摩人员

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

4 峰儿垭隧道防坍塌安全演练组织策划

随着现场施工的全面展开,18座隧道基本转入洞内作业,为检验《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坍塌事故的应急救援水平,全面检阅项目各部门“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一致”能力,计划于2013年11月21日上午10时,在峰儿垭隧道出口举行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4.1 精心策划

项目部由安全部牵头于演练开始前一个月便着手制定峰儿垭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实施方案》、《演练脚本》,同时分解任务,成立以分部经理为组长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下设应急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技术保障组、综合协调组五个专业职能组,扎实做好筹划准备工作。

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峰儿垭隧道出口右洞正在进行掌子面钻爆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突然发现距掌子面约10米处初支拱顶开裂、变形,并有扩大趋势,安全员马上发出报警信号,通知掌子面作业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同时查看进出洞人员登记表,确定洞内被困人员。与此同时,安全员向现场指挥报告情况。

现场指挥立即启动隧道坍塌应急救援预案,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现场情况,通知各救援小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首先安全保卫组到达现场,立即拉起警戒线,维持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技术保障组到达现场,到洞内查看坍塌情况,确定初步抢险救援方案。

应急救援组在医疗救护组到达事故现场前,按照应急救援原则以及技术组的方案立即组织抢救,并从逃生管道将被困工人救出。

医疗救护组携带急救箱到达事故现场,立即进行简单的医学检查和急救,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综合协调组赶赴现场了解现场救援情况,同时拨120急救中心请求救援,调配救援资源,开展专业救援。

安全保卫组继续做好保护事故现场工作。同时,技术保障组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现场信息搜集,为事故调查、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做准备。

现场指挥清点各职能组人数,确保全部安全归队。最后开展事故调查。

4.2 明确责任,组织有力,切实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为了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清楚观看到坍塌演练过程和效果,项目部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对洞口外场地布置、洞内演练部位、观摩台设置距离等都进行了详细安排,并落实到部门和具体经办人,为演练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演练专题会,使演练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演练脚本及演练实施方案修改了五次,从时间上细化各项目标,从内容上深化各个阶段,细化演练分工,从实战上强化各种环节。在正式演练前进行预演,以增强相互配合和协同作战能力。

5 应急演练取得的成效

本次演练参演人员共50余人,以峰儿垭隧道掌子面局部岩体坍塌,两名作业人员被困受伤为背景,应急救援预案启动、部门协同救援为主线,人工施救、专业施救等手段展开救援。演练历时30分钟,达到了预期效果。

1)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应急演练的意识。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以人为本、科技兴企”为理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重要体现。通过演练,让我们看到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演练是十分必要的。演练还教育了广大参建人员,对增强他们对隧道安全工作和应急救援处置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锻炼了隧道救援队伍的能力,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水平。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隧道应急救援队伍的技能熟练程度和专业水平,为隧道坍塌事故实际救援处置提供了经验和方法,为确保建立一支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胜的优秀应急保障队伍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任务,并熟悉掌握应急救援处置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效地提高了整体应急救援的反应、指挥和实战能力,增强了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性,以免延误最佳救援时期。

3)完善了隧道应急救援的体系,增强了预案的可操作性。事前预防固然重要,但事后救援也必不可少。演练可以发现问题、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为实现“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应急管理机制目标和进一步健全完善隧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和处置程序探索了方法、提供了经验、明确了目标、找到了差距。通过演练和组织观摩,进一步促使各项安全措施、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真正落到实处。

安全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制度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和形势会更加严峻,只有不断的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才能真正起到预防的作用,有效降低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篇10

在冶金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工艺、设备、环境、人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等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或危机,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回避、恐惧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事前超前预防,事后按照既定各类方案有效处置,把危害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这就是应急管理。

1.1 建设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平台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是应急管理的第一要务。我们公司设立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公司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统一领导全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公总调度室设立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调度中心,负责统一受理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报警,在公司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前,代行指挥机构职责。

1.2 应急体系建设及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

冶金企业应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求,提高冶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修订冶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通过专家评审在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我公司在应急体系建设及预案的制定、修订中,不仅从公司层面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各二级单位、车间、班组分别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岗位应急对策,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中规定的要素各级预案进行分级评审,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二级单位厂级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车间主要领导负责组织对岗位应急对策进行评审。

1.3 应急队伍的建设和岗位人员培训

消防队、煤气防护站、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相关医院是冶金企业的专业应急队伍,各单位应分别成立兼职应急队伍,认真抓好专业应急队伍的管理,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应急队伍开展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和事故处理能力。同时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让职工掌握各类事故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1.4 应急资金投入和应急救援设备保障

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应急救援资金的投入保障,在应急救援设备保障方面,配有多部消防车,厂区设有消防栓,重点防火部位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具备消防应急能力。各二级单位煤气防护站配备了煤气检测仪、测氧仪、苏生器、空气呼吸器、充填泵、担架等应急器材,具备应对中毒窒息等突发事故的应急抢险能力。环保监测站配备了相应监测器材,具备对大气、水质的监测能力。宣钢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配有多部救护车、高压氧舱及相应抢救治疗器材,具备抢险救护能力。

1.5 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在应急救援培训方面,冶金企业可以采取集中授课培训和日常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教育:充分利用安全例会、班组安全活动日、安安全教育是冶金企业保证安全文化的首要手段。安全教育既要保证全面性,又要保证深入性,还要在现有方式上进行创新。安全检查等对应急预案进行督导学习;每年定期举办安全管理人员、作业长安全管理培训班,将应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培训,不断增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作业区领导的应急意识和管理水平。

冶金企业每年还应组织开展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根据各二级单位的不同情况,我公司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期间和年底,均会组织各种层面的防护救护应急演练、技能比赛,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职工学业务、比本领、保安全的技能培训活动,使职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应急救援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篇11

重点建设省级救援体系

“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在应急救援中暴露出功能不全、布局不合理、装备水平不高、政策保障支撑不够等问题。”山东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郭方铭表示,经费投入不足,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和装备数量不足,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应急物资的紧急生产、采购、征用、调拨和配置机制不完善,专业培训演练基础条件欠缺等情况,导致目前应急救援中心的救援水平与实战需要差距较大。此外,区域、部门之间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衔接不够紧密,专门的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与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工作缺少衔接和规范,工作职能、业务范围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

为此,《方案》提出将在重点行业(领域)分批建设规模适度、重点突出、功能齐全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并突出3项建设重点。

一是尽快建设省级专业救援队伍,对应急救援能力比较薄弱、救援半径过大、难以实现快速有效救援的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要适度增加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的数量,对矿山钻井救援、油气管道、金属冶炼、高速公路等重点行业(领域),要补齐功能。

二是加大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力度,提升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做好装备的配套建设,提高装备的成套化水平,保证装备先进性、可靠性,及时更新消防车辆,做好危险化学品快速封堵、钻头等特种装备储备。

三是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邀请省内外应急管理和救援专家,为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规划制定、装备建设、预案演练、事故救援等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此外,《方案》要求完善应急救援中心管理体制、调用机制、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筹措机制和救援资金补偿机制。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所需资金,以依托的企业和单位投资为主,省、市政府补助为辅。服务范围内的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单位,应与邻近的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或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实行有偿救援,并由财政给予应急救援队伍适当的资金补偿。

业内专家指出,还应根据当前形势变化,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尤其要加快化工园区消防站和大型企业专业救援中队的建设进度,配足配齐危化事故救援重型装备,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重点防范危化品事故

据介绍,在首批成立的6个区域性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中,山东省危化品鲁中应急救援中心依托齐鲁石化公司消防支队建设,为济南、淄博等9市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提供事故应急救援;山东省危化品港口应急救援中心则依托日照港务局消防支队建设,为青岛、烟台、日照等港口服务,并兼顾港口腹地的危化品生产、储存和运输企业提供事故应急救援。

此后,山东省又分区域成立了5个主要针对危化品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分别依托鲁北企业集团、鲁西化工集团、东明县政府、鲁南化肥厂、龙口港等建设,为周边城市的化工企业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服务。此外,山东省海上东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依托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海洋应急中心)建设,为渤海西部海域的海一洋石油勘探开发、港口建设等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服务。

郭方铭表示,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在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依托齐鲁石化消防支队建立的鲁中应急救援中心为例,该中心在2016年共受理报警17起,事故处置成功率100%。此外,作为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鲁中应急救援中心还协助淄博市开展了应急救援管理培训。

在此基础上,山东省17个城市正陆续建立市级应急救援中心。其中,滨州组建了10个市级应急救援中心,涉及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有色等高危行I领域;济宁市则将在全市危险化学品、医药化工、长输管道、非煤矿山等领域,建设3~5家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争取年内建成两个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济南市安全生产蓝星应急救援队日前在蓝星石油济南分公司成立。

此外,按照山东省规划,力争县(区)域内每个工业园区、化工园区都要配备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满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需要。

重点对接企业救援队伍

《方案》称,山东省将在现有12个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底前,在重点行业(领域)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应急救援体制机制,达到“统一指挥、反应快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应对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在整个应急救援体系中,企业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德州市安监局副局长赵吉章表示,这不仅是因为省、市、县和工业园区救援中心都依托骨干企业,还因为内部人员对企业自身生产性质、工艺介质、重点设备、各类风险点更为熟悉,预案准备更有针对性,而且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要知道,在安全生产事故处置中,先期的技术处置非常关键。”赵吉章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