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04:38: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五年级上册学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已经完成了本学期新课教学任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不是令人满意,特别是学生在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和简易方程这两大块内容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比较多。为了使本学期的复习更加有效,特制订本计划。
二、复习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小数的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位置,可能性,数学广角。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集中复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时,把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进行比较,加强两者计算法则的联系。
1.“小数的乘、除法”的复习。
小数乘、除法的复习分为两部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用小数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因此把整数乘、除法与相应的小数乘、除法对比复习,使学生在比较两者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问题解决的复习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简易方程”的复习。
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地接触代数知识,这些代数初步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代数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标准》要求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与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关系来解方程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同时也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3.“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
着重复习已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本学期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转化为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而来,而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又都可以转化为已学的多边形面积来加以计算。因此,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逐渐形成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位置和可能性的复习。
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了可能性的有关知识,但那时只停留在“概化”的层面,只要求比较可能性的大小,而本学期,要求学生借助生活中的问题,从“量化”的角度来求出可能性的值,再进行比较,体会游戏中的公平原则。因此,可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由于可能性的知识与统计密不可分,复习时也要兼顾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小数乘法、小数除法、与简便计算。
(2)简易方程。
2、难点:
(1)简易方程。
(2)解决问题
五、复习的方法与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要根据相关内容的提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达到加深体验与理解,形成结构,锻炼基本技能、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2、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3、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6、重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知识回顾
一、小数乘法和除法
1、
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
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5、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6、
循环小数的意义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7、
循环节的意义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
②
②
③
④
例2
明明和乐乐去文具店买笔芯,明明买4支黑色的和5支蓝色的,共付5元钱,乐乐买4支黑色的和6支蓝色的共付5.6元。每支黑色笔芯多少钱?
例3
7.9468保留整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知识回顾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1、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
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
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
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
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
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例4
计算
①
②
③
例5
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7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刻钟3.5千米的速度在两地之间往返联络(停歇时间不计)。如果甲队学生每小时走4.5千米,乙队学生每小时走4千米,问两队学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学生共走多少千米?
知识回顾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名称
图形
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
三角形
面积=底高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
例6
如图,梯形的面积是63平方米,高是7米,已知上底比下底少4米,求下底的长度。
例7
如图,长方形的面积是86平方米,宽为6米。BE长为6米,将弧AE平移到FC。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知识回顾
四、简易方程
1、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3、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表示。
(2)
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
解方程。
(4)
检验,写出答案。
5、
数量关系式
加数=和
-
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
–
差
被减数=
差
+
减数
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
商
被除数=商
除数
例8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的7倍;
(2)的5倍加上6;
(3)5减的差除以3;
(4)200减5个;
(5)比7个多2的数。
例9
要修一段公路,平均每天修米,修了6天,还剩下米。
(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段公路有多少米;
(2)
根据这个式子,分别求等于50,等于200时,公路长多少米。
例10
指出下列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例11
某个数与9的和的12倍等于156,求这个数是多少。
例12
王晰买了2支钢笔和5支圆珠笔,共付17元。一支钢笔的价格是一支圆珠笔的40倍,求每支钢笔多少钱,每支圆珠笔多少钱?
知识回顾
五、统计与可能性
1、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件是不确定的,如何求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本节知识的重点。
2、
感受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3、
投掷硬币,每次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4、
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平均数=总数总分数
例13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电子邮件使用、制作网页、学科整合内容
电子邮件使用可以考虑构建校园Email服务器,便于使用和维护;
制作网页也可把学生制作的内容到校内的服务器上,“所见即所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功感。
学科整合内容,有个别例子不适合教学实际,可以参考改进,使用适合本校实际的内容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一、学会申请和使用电子邮件,发送电子贺卡;初步掌握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二、初步学会使用FrontPage2000—20XX来制作简单的网页和个人网站。
三、初步掌握“计算机工具论”,利用电脑来解决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把计算机看作是一种工具,形成“学会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四、教学措施
1、主要以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评析的方法参与教学。
2、运用多媒体教学,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运用网络教学,发挥学校网络的作用。
4、采用新颖的课程整合思维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注重利用机会,开展学生的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人文思想的发展。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
日期 单元及总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2021年宁夏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最新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幼儿园放假时间为2021年7月12日(星期一)至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时间为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普通高中放假时间为2021年7月12日(星期一)至2021年8月22日(星期日),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时间为2021年8月23日(星期一)。
2021年宁夏中小学暑假告家长书1.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与监管,教育孩子外出时要告知家长,要按时回家;
教育孩子不搞同学聚会,不去娱乐场所,不进网吧;教育孩子要注意用火、用电、用气、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注意交通安全,回家及返校途中不乘坐机动三轮车及“三无车辆”,注意防盗、防骗、防溺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重视学习督导,指导学生制定假期学习和生活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认真完成假期作业,尤其要对弱项学科进行查漏补缺。
同时督促孩子增加课外阅读,阅读经典作品或收看优秀电视栏目,扩充课外知识。
3.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遵守法规、遵守公德、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养成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讲究卫生、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同时鼓励孩子多做家务,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年级个人暑假学习计划五年级的时光匆匆过去,又迎来了一个暑假,虽然我们告别了学校,告别了老师,也告别了同学,但我还是要有一个好的暑假计划,好过好我的一个丰富而多彩的暑假!
第一,学习计划,具体如下:
1.争取__月__日至__月__日完成语、数、外三门暑假作业。
计划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业。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
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如下: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
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2.要注意个人安全等方面问题,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能私自外出
,不做危险违法的事。
3.要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每个星期天去爬一次山。
1.争取7月1日至7月20日完成语、数、外三门暑假作业。计划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业。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如下: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关键词 英语教学;情感;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111-02
一、问题提出
现如今,农村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现象:这固然有教师底子薄、基础差、负担重等原因,但大部分农村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良好语言环境,却是主要原因。儿童因发展特殊性,在情感方面更需老师的理解呵护。他们性格活泼、开朗、模仿性很强,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也因刚刚接触到英语,很容易因难学而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抵触这门学科。因此,排除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负面情感因素,施以积极的正面情感因素,意义重大。
二、理论基础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美国语言教育学家斯蒂芬·克拉申认为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学习。学习英语首先必须有大量的、被学生理解、接受、认识的语言输入,还必须有大量可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个性特征等都将直接影响他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
信息论指出,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表现在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输出等方面。所以,一个人在学习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会直接影响到接受、处理、输出信息的质量。
英语课标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标准解读指出:“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那么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就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兴趣、自信心、动机等积极的情感因素,对小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关注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具体措施
1。创设好氛围,弘扬美好情感。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在促进体验语言环境,愉悦地接受输入的大量英语新知的同时,形成一种正能量,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品味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如学习PEP五年级上册Unit6 Nature park,课前,搜集与家乡有关的资料:承德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有最大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千手千眼佛、壮丽的小布达拉宫……课上,大家争先恐后地介绍:I like my city。 The water is clean。 The air is fresh。 The sky is blue。 The building is great……。同学们满脸自豪:家乡这么美,我们为生长在这么美丽的城市而骄傲,可我们该怎样保护家乡的美丽环境?笔者启发同学们描述在避暑山庄等地游玩时看到旳一些文明和不文明行为。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尤其对不文明行为感到特别气愤。周末回家主动地呼吁家长、朋友及周围人,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2。挖掘情感点,渲染积极情感。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的积极情感因素形式多样、非常丰富,也很贴近学生的生活。
(1)挖掘教材养成的教育点。如学习PEP五年级下册Unit 5 Look at the Monkeys,教育学生保护动物、森林和环境;学习PEP五年级下册Unit6 A Field Trip,教育学生保护文物、名胜和古迹;学习PEP五年级下册Unit4 What Are You Doing,引导学生积极进取,惜时好学;学习PEP2014新版六年级上册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让大家说说交通规则以及公路上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对其进行公德教育;PEP五年级下册Unit2 My favorite season中的Festivals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收集节日资料,介绍所熟悉的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性,学会尊重他人的交往。
(2)挖掘教材的美德训练点。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点滴中引领着学生走向宽阔舞台,而舞台剧中的每一个小插曲,教育意义都很重大。笔者教学西方文化时,充分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如PEP五年级上册了解文化Mother’s Day 时,让每人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给妈妈做一张卡片,替妈妈叠一次被子,为妈妈洗一次脚等,找到和妈妈正确的情感沟通方式,使对妈妈的爱得以升华。此外,笔者还利用一切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节日,如教师节、父亲节、感恩节等,用多种方式表达亲情。
3。关注学困生,铺就均衡机会。
(1)用爱擦亮学困生的眼睛。学困生是个特殊群体,本身自卑、外界压力使他们敏感、悲观,教师的关爱会给他们带来阳光和温暖。在英语课上,笔者尽量多给他们机会,把一些简单的题留给他们来做,让他们进行重复性问答,每次回答后笔者都作出特别惊喜的表情:You are so great! You are a clever boy/girl! 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紧紧地握住他们颤抖的小手。渐渐的,他们不再紧张、羞怯。一天,在讲到My Family 时,笔者竟看到了小川高高举起的小手:I love my mother! I love my father! I Love my family!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见小川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这样,在课堂上,学困生不再觉得“特别”,满足感、自信感也同样发自于他们的内心。
(2)用心倾听学困生的声音。学困生尽管情感脆弱,但内心世界很丰富,也特别需要鼓励与赞赏。在教学中,每学期笔者都会为他们量身定做学习计划。如六年级一单元学习计划,见表1。
笔者每天都相机掌握他们的完成情况,如果完成得好,下周就适当加些新单词;如果不太好,就采用别的方法进行巩固,通过“滚雪球”让学困生也有成就感。
4。用力课堂外,拓宽学习渠道。
(1)利用校园环境学习。由于学校是寄宿小学,学生每周吃喝拉撒睡都在校园,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好习惯的重任,这给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如PEP四年级下册Good to know的学习,为了学得不枯燥,更深刻地领会文明行为带给校园生活的美好,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在餐厅、图书馆、专门教室、楼道等处见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讨论一下该怎么做,并尝试用Don’t…进行解释说明,在业余时间收集标志用于课堂展示。大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如No smoking。NO parking。Keep off the grass。Be quiet…还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在本上,查阅网络词库或英语字典,再弄不明白的就拿到组内交流,实在解决不了的请教英语老师。
(2)利用学科社团学习。组建英语社团,既是对课堂学习效果一种有效的巩固、提高,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如五年级社团每周讨论一个新话题“我们长大了”:向小组同学介绍,我们能做些什么,怎么能做好。本周社团活动前,要求学生先做后说:I’m helpful,I can do the dishes,I can make the bed……如英语课本剧社团,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小学生的童年总是伴随着动漫度过的,很多经典的动漫是他们永不磨灭的记忆。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像大家喜欢的《白雪公主》,他们用心去演绎善与恶,最终明白:人不只是外表美丽就好,心灵美才最重要。还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人不可贪得无厌,知足常乐才最幸福。这些自编自导的英语课本剧,不仅使同学们练了口,练了表达,记住了一些经典台词,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5。采用激励法,引兴趣到平时。
(1)作业评价。笔者每次审阅学生的作业,都及时评价“You did very well!”“Come on!”等,或画个小笑脸,小“奖”字;或小笑脸变大笑脸,小“奖”变大“奖”,累计叠加,积少成多。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信息,尤其是周末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这很重要。周一课上及时分类评价,学生就会既感到惊讶也很欣喜,对学习英语充满了快乐感。
(2)学有标杆。榜样是照耀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英语教学注重每个细节,多给学生开口机会,认真倾听发言,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就不会枯燥。每一次学生表现好的时候说 “Congratulations!”就会看到他们喜悦的眼神;和他们目光相遇时,一句“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就会看到他们兴奋的表情;天气变冷时,一句“It’s so cold,put on your sweater/jacket。就会看到他们惊喜的目光;交作业时,一句“Thank you。”就会看到他们真诚的微笑……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意即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更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德”如“水德”,水谦逊、大度、能忍、有能力、有毅力、能奉献,是真正的善者。品德教育应努力吸取“上善若水”思想之精髓,让学生成为有包容之心、有奉献之心、有耐挫之心的人。
一、培养包容之心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及家人包围着、宠爱着,习惯了别人对他们的包容,却不知道自己也应该包容他人,更不懂得如何包容他人。笔者在校园里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学生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发生摩擦的现象。这些不理智的处事态度和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极其有害,也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在道家学说里,水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豁达大度、胸怀宽阔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以后终将走向社会,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带着善意,学会包容,学会敞开胸怀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教师要灵活利用教材内容,教育学生带着善意与人相处,学会宽容。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怎样与人相处》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以友好的态度、宽大的胸怀与他人相处。教学导入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合作小游戏: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个圈,与左右两位同学合作,完成抓手指的小游戏。游戏结束时,笔者问:“是谁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纷纷指着身边的同学喊道:“是他们!”因势利导,笔者鼓励学生向身边的同学说声“谢谢”。接下来,笔者又播放了一段课间学生游戏、互相帮助和实践活动时快乐合作的视频,引导学生再次感受在集体中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之后,再巧妙地引出当天几位学生发生矛盾的事例,请大家一起讨论处理方法。当大家的讨论提及“要宽容”的解决办法时,我适时点拨:“中国俗语中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想与同学和睦友好地相处,必须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当你带着善意与人相处,以宽容的态度看待每件事时,你会发现,原来让大家不愉快的事其实只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完全可以一笑而过。这样的宽容,不但能有效避免矛盾,还能增进我们与同学的友谊,更能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和睦快乐的大家庭氛围。”当学生低头沉思了一些时间后,笔者又趁热打铁,启发他们以后再遇到矛盾时先从自己身上找缺点,然后告诉自己要学会包容,以免伤害同学之情。紧接着,又故意让当天制造矛盾的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他们通红的小脸上,从他们诚恳的自我批评中,笔者看出,他们都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也明白了包容的道理。最后,笔者让全体学生带着善意,真诚地向自己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说声“对不起”,大声地说说自己因为不包容而与朋友发生不愉快的事。顿时,课堂气氛进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触动。他们纷纷起身向自己曾经伤害过或与自己有过矛盾的同学表示道歉和悔意。
二、涵养奉献之心
一次偶然,笔者通过班内的几位后进生了解到,班里的几个小干部因为成绩优秀而深得老师青睐,但与同学相处时却在某些方面暴露出了自私的心态。后来又发现:放学值日,某值日班长总把最麻烦的工作分给其他同学,并指使这个干这,那个干那;某科代表,在课堂上热了就自顾自地把窗户打开,完全不顾其他同学;某某组长,同学有不会做的题目向她请教,她竟然向同学索取笔或本子等做报酬……私下找他们谈话,有的态度诚恳,有的却死要面子,不肯坦白。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过于关注班干部的学习成绩和管理能力,缺少对他们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班干部大多成绩优秀,自尊心强,常被老师表扬,被同学忍让,被家长呵护……成绩好遮挡百面丑,很多人都忽视了他们的思想教育,致使自私的稗草在他们心中不断生长。水滋养万物,却甘愿处在低下的地方,默默洗涤污淖,这源于它无私奉献,默默给予的品质。奉献之心也是做人之本。一个人,从小就应时时谨记为他人着想、为集体奉献的道理,长大后才有可能成为真君子。一节品德课上,利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在班级中的岗位》一课的教学,笔者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归纳自己应为班级履行的义务。交流时,学生有的说到校后应主动为教室开窗通风,有的说放学后应主动为教室关灯和多媒体……我有意安排几个班干部代表小组起来汇报,并对他们提出了带头为班级服务的要求:“作为班干部,首先应将‘服务’二字记心上,时刻为班级和同学着想,多为班级做贡献。如,要在上课前发下课堂作业本;课后迅速收齐本子;带头打扫维持班级卫生;值日时带头做重活脏活;耐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的任务要求,很好地激发了班干部们的“斗志”,他们都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设想和计划。值日组长小林说:“以后我们组值日争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好地完成,而且绝不能扣分。我要带头多做、做好。”语文科代表说:“虽然语文学科的本子最多,但是我会和各语文组长配合好,争取当天的作业当天清,不留尾巴。”值日组长小易说:“以前我总是安排别人干重活,自己挑轻的、简单的做,太自私了,从今天起我一定改!”我也顺水推舟总结道:“只有肯为班级着想、乐于为班级奉献的班干部,才是优秀的班干部,才能在班里树立威信,获得同学、老师的肯定和喜爱。”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班里果然出现了班干部争着为大家做事、服务的热潮。班干部的“善举”,促生了班级的强大凝聚力。
引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下称“指导意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努力完善课程改革结构。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W习内容。“指导意见”同时指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分类建设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可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三类。“指导意见”一出,各学校着手拓展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尤其是试点学校,已经尝试拓展课程的实践。与此同时,关于拓展课程的思考不断出现。各学校原先就有许多个性化课程,比如四点钟学校课程、社团课和兴趣课等,名称上略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对基础性课程的一种拓展和延伸。现在又提出“拓展课程”,那么拓展课程和这些个性课程之间是否存在交叉重复?拓展课程相较于原先的个性化课程,又有哪些个性化的内容呢?笔者所在的学校为学生开设丰富的拓展课程,通过学生自主选课、分三个学段走班制的形式加以落实。同时,四点钟社团课是存在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拓展课程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而四点钟社团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主报名,并不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其次,拓展课程是体现在课表上的其中“一课”,并不占用正常教学以外的时间,而四点钟社团并不是课表上的“一课”,而且根据课程需要可能会占用正常教学以外的时间。在拓展课程与这些个性化课程的比较中,似乎能看出拓展课程的一些端倪,但笔者想从语文教学的角度一探究竟:拓展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间存在怎样的交集,彼此又有哪些个性化的“领地”?
一、拓展课程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差异
(一)性质
拓展课程是课程领域的概念,具备课程的一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从性质看,拓展课程和语、数、英等基础课程一样,具有“课程”的地位,具有课时的硬性要求。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囊括在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个性化学习形式,要求学生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语文专题学习,是对语文学习的有效补充,也是语文学习的内容之一,并不是单列的课程。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读书故事”,教材中设置了与之配套的综合性学习,即围绕“读书”开展实践活动。
(二)内容
拓展课程的内容设定是丰富多彩的,包括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和实践活动等方方面面。笔者所在的学校就为五六年级学生开设了“艺术类”、“生活类”和“素养类”三大类别的课程,又细分为“音乐陶冶”、“实践生活课程”和“语言表达课程”等九个子项目课程。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则是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之一,所开展的活动都紧紧围绕“语文”。
二、拓展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共通
拓展课程对于基础课程而言具有个性化特征,但从它涉及的内容看,带有“全面”的烙印。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对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来说,有其个性化的开展方式,但它服务于语文学习,不具备拓展课程的“全面”。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读书故事”为例,笔者曾让本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学习。分成小组后,小组长组织完成综合性学习计划表,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组员及分工以成果展示形式等几项内容。在计划表审核通过后,小组开展活动,最后以手抄报、PPT等形式展示汇报活动成果,整个活动时间约两周。本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图书分类”、“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警句大搜查”等主题活动,从最后的成果汇报看,收获是喜人的。有几个小组还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比如请擅长多媒体制作的舅舅帮忙制作课件。经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学生对“读书”这一主题的认识更多元、更立体,对“读书”的认识也更深刻。但这仅仅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补充,并不是独立课程的范畴。笔者认为,“读书”是个广博而深远的话题,能否将它延伸开去,上升到课程的地位?这样就可以在课表上单列一节“读书”的拓展课程,让年级组全体学生参与这门课程。笔者结合学生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全面考量,曾尝试简单编写“读书”这一拓展课程的大纲,呈现如下:
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和拓展课程之间存在共通,那么两者之间存在哪些共通性呢?
首先,内容上存在共通性。上文已提及,拓展课程的内容覆盖面比较广,其中就包括语文学习相关的内容。这一点说明,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可以开发成相应的拓展课程的。的确,两者在内容上是存在交集的,比如拓展课程中“语言表达课程”就是力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通过朗诵、辩论等形式开展。
其次,课堂组织形式上存在共通性。拓展课程的课堂组织形式一般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上课地点以教室为主,同时根据课程需要,可以适当向课堂以外延伸。比如家政类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大型食堂参观并实践体验;语言表达课程可以组织学生观摩大学生现场辩论赛;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课堂组织形式同样也可以课堂内外相结合。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将语文综合性实践的内容开发成相应的拓展课程是存在可操作性的。
再次,学习成效的评价上存在共通性。拓展课程是有别于基础课程的个性化课程,因此它的评价方式是个性化的,呈现多元化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基础课程以“考试”为主角的单一化评价方式。同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并不囿于单一模式。因此,从学习评价的角度看,两者之间的渠道是畅通的。
最后,学习主体上存在共通性。拓展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主体都是学生,这一点“共通性”是最核心的。拓展课程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子项目课程所涉及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但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子项目课程可以学习。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在相同的大主题下,分小组分子项目主题开展活动。也就是说,不同子项目所涉及的学生不一定相同,但原则上年级组每一位学生都在参与相同大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简单说来,由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发而成的拓展课程,就是拓展课程大体系下的一个子项目课程。
既然两者之间存在共通性,语文教师就应该着眼于语文教材,积极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幽谌菘发成拓展课程。笔者整理了第三学段四册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以更清晰地呈现,语文教材中就有丰富的拓展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就是语文综合性实践的内容。以表格形式呈现如下:
这些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单独开发成拓展课程,也可以开发整合性拓展课程。比如《遨游汉字王国》、《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读书的快乐》和《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这四个内容存在共同内容,它们的核心都是“语言文字”,因此存在整合开发的可能。
笔者认为,要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发成规范的拓展课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全面检索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有丰富的资料才能为课程的开发提供完整的背景,规范的课程背后一定有丰厚的背景资料,这是课程的隐性内容。
其次,理清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学习体系。一般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各小组是平行展开活动的,并不呈现梯级螺旋上升的体系,也就是说,不同小组之间不存在前后的承接性,只有内容的相关性。如果要开发成拓展课程,就必须清晰地理出相关内容的层级体系,按学习内容的前后连贯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最后要确定相应的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方式等课程范畴的内容。待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真正开发成拓展课程后,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推广和学习,至少同年级组学生是可以共同学习这一课程的。既然是个性化的拓展课程,就要在实践中总结改进,以更趋完善。
三、开发“语文”样本拓展课程的策略
上文从“差异”和“共通”两个方面比较了拓展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说明了两者存在互通的渠道。那么,一线语文教师该如何开发“语文”样本的拓展课程呢?
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能提高老师对课程内容的敏感度。知识广博的老师面对教材上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会有敏感的课程意识。相反,知识狭隘的老师,在面对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是漠然的。
其次,要有相关的课程理论储备。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是课堂的实践者,还应该是理论学习者,甚至是理论的提出者。落实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只需要操作层面的知识即可,如果要将它开发成拓展课程,就要有相应的课程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万丈高楼平地起,准确的理论支撑就是拓展课程这座高楼大厦的坚实地基。
最后,要有服务于学生的满腔热情。其实,许多一线语文教师不缺想法,缺的是实践的勇气。“勇气”从何而来?笔者认为,服务于学生的满腔热情是这一“勇气”的不竭源头。如果老师只安于教好一册教材,耕耘好一班学生的自留地,那么他的学生的所得就仅限于教材,不能获得丰厚的知识底蕴。
结语
拓展课程个性独立,它有着华美的服饰,但我们切忌被它的外表迷惑。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有满腹的学识,更要有一腔的热情,沉下来心,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瞄出点端倪,做出点事情,为“语文”样本的拓展课程献出绵薄之力。而这一切,真正的受益者是学生。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
[2]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一、创设具体情境进行能力测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领悟。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采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实验教学若脱离了具体的情境便会失去生命力,一堂脱离生活具体情境的课堂教师无法看到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无法展开对学生的能力测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授课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外科学实验中去,课外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科学实验能力测评。例如,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为“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带领学生去校园里观察太阳照耀下影子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对班里的同学进行分组,然后向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并选择一个参照物记录其影子的变化。每个小组的人在实验中要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另外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在学生真正展开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然后根据学生个人的表现以及小组成员总的表现来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四个等级。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进行实验能力测评有利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实验能力测评也帮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抓住课堂机会进行能力测评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教师要充分抓住这段学习时间进行能力测评。观察是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前提,小学科学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上的表现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耐心辅导学生并全面地评价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头脑灵活,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或许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建议又或者他们对科学学习不感兴趣,教师根据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对症下药,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们,并给他们一些小奖品。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去测量温度不同的水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在学生测试水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来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水温测试的步骤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温度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学生在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第二,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第三,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第四,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持平。小学生的科学能力水平可以从温度计实验的步骤掌握情况看出,能把四个步骤都熟练掌握的学生显然具有较好的科学实验能力。
三、通过考试进行能力测评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网络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对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进行测试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每个学期可以进行三次测试,分别为开学摸底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开学摸底测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上学期以及假期的科学学习有个了解,以便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学期开始时能够对本学期的学习有个全面的规划。期中测试的目的是对开学所做的学习计划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计划以便在期末测试中取得佳绩。期末测试的目的是对整个学期学习的反馈,收获努力的成果,给自己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
G623.31
“隐性学习”这一定义是由著名学者Reber经过一系列实验而提出来的[1] 。他认为,“隐性学习”是学习者在创设的特殊氛围中无意识的学习过程。该学习理念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主张运用除直接教学以外的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游戏吸引、鼓励评价等方法进行语法教学,营造一种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习者能够体会到语法学习的快乐。同时,该理论也主张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习者在实践中掌握语法,并灵活运用语法知识。此理论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言知识教学要求“通过创设情境来体会语法规则以及使用方法”相似。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自从新课改实施后,大部分教师都调整了教学方法。原先教师在课堂上过多讲解英语语法知识,忽视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而现在,很多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语法应用能力较弱。语法的正确使用,可以使人们在交流时,正确了解彼此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英语语法的学习,有助于增加其对英语的理解,对提高其口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小学英语语法又有其特殊性,表现在:1、英语的实用性以及整体性。语法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口语轻语法,这破坏了英语的整体性。同时,重语法轻口语,这又与语言的实用性相违背;2、语法内容简单。受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限制,教师在讲解时,应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隐性教学法主张运用除直接教学以外的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游戏吸引、鼓励评价等方法进行语法教学,营造一种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法学习的快乐。因此采用隐性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过近一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初步总结了如下的教学模式。
一、导入情境,感知语法认识
情境对于语法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讲授语法时,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感悟语法的魅力[2]。在课堂中,引入真实的情境,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紧张心情。例如在执教 PEP Book 8 Unit2 Last weekend Part A Let’s talk &Let’s learn[3]时,由于学生刚接触过去时,所以在教授本课时前可以先利用PPT与学生回忆一般现在时的知识点和动词词组,然后让学生猜测教师上个周末的活动,即T: What did I do last weekend? Guess, please!S1:You go shopping. T: Bingo, I went shopping. 此时,不急着纠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由老师把正确的句子说出来,板书,并且went用红色笔标注。再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几轮简单的猜测之后,用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自己周末所做的事情。该PPT包含一般时、过去时、图片、文字信息(如下图1),并且,对于文字中出现的动词过去式用红笔标注。在这种情境下,教师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使学生的身份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角,这有助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语法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积极实践,掌握语法要点
丰富的英语实践是学好英语语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语言活动、情景对话等,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机会去感知交流中的语法,这有助于学生语法水平的提高[4]。例如:组织游戏,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会语法。爱玩是小孩的天性,并且严肃的机械的教学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尽可能多的组织游戏帮助学生学习语法,这能够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教师、家长逼着学转变为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执教 PEP Book5 Unit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 A Let’s talk &Let’s learn[5]时,本课重点知识点是围绕There be 句型展开的,在上课前教师事先准备一个开着小口的盒子,并对学生说:I have some things in this box. Can you guess what is in it? You can use “There is……/ There are……(并且板书) 因为这是一个竞猜游戏,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学生把手伸到盒子里摸物品,说 There is a pen.并且把尺子拿出来;有另一个学生摸到了两个橡皮檫,说 There is an eraser.此时,教师拿着其中一个橡皮檫说 Yes, there is an eraser. 然后把两个橡皮擦放一起说: There are two erasers.( 板书,用红笔划出are 和s)每当有W生猜对时,教师就将该物品奖励给那个学生。同时,在黑板上写下他(她)说的话。因为学生在猜的时候都进行了思考,因此,他们对于There be 句型的使用会更加的熟练。之后便可放手让同桌两人进行猜测的游戏。
三、设置任务,巩固语法知识
《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课堂任务是这样叙述的:任务型教学就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同时,以课堂展示任务完成情况来进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6]。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为语法的使用提供机会。例如在执教 PEP Book7 Unit 4 I have a Pen Pal Part A Let’s talk &Let’s learn[7]时,设计让同学做调查表的任务(如下图2),让同学们以四人为小组用“What are your hobbies? I like…”进行问答并做调查,填完表格之后同桌两人对照刚刚的调查表运用“ What are…’s hobbies? He/She likes…”复述刚刚4人小组中其余两个人的爱好,这样一来,不仅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开口,也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区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也能感知like后的动词要用v-ing形式。
四、巧用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中引入评价机制,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并根据教师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例如在教学单复数时,教师可以设置评星的评价机制。当某组学生表现好,教师会说: A start for you. 有另一组表现更突出时,便可说“ Two starts for you. 并多说一次。让学生不断的输入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小学生由于智力以及知识水平有限,在语法的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如果教师逢错必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使成绩下滑。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视而不见,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恰当的评价机制。同时,教师应采用合适的语言及时评价学生,使W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在教师的帮助下,修正自己的语法错误。
总之,隐性学习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充分考虑到英语学习的整体性以及实用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语法、笔试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积极运用除直接教学以外的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游戏吸引、鼓励评价等方法,营造一种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法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Reber A S. Implicit learning of tacit knowledg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89, 118(3):219-235.
[2]孙梅. 英语情境化语法教学[J]. 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7期.33-34
[3]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PEP 六年级下册(供三年级起始用)[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张美芹.让小学语法教学活起来[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158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电子书包的内涵
(一)概念
电子书包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广大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使学生不再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而是把所有的课本、笔记本、作业、资料等存储在电子书包里。香港教育统筹局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一个存储学习资源的电子工具。台湾国立中央大学陈德怀教授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个人可以随身携带,具有电脑运算、储存和传送数位资料、无线通讯等功能,并支援使用者在不同场地进行各种有效学习的工具。[1]祝智庭教授指出,从硬件设备角度上讲,电子书包就是一种个人便携式学习终端;从电子书包教育教学的系统功能架构视角看,电子书包是学生的个人学习环境。[2]张迪梅认为,电子书包是集学、练、评、拓的,活动的、立体化、网络化、便携式的“电子课堂”;电子书包是学生、教师的互动平台,也是学生、教师、教学、科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庭等的交流平台。[3]电子书包是一种具有阅读电子课本、管理学习资源、记录个人学档功能,具备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学具和交互式学具,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信功能的个人便携式信息终端。[4]
本文针对电子书包的研发与应用,结合上述定义,对电子书包作如下界定:电子书包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承载着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网络支持与服务功能,支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互动,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媒体。
(二)系统构成
电子书包系统主要由学习终端、学习资源和服务平台构成。
1. 学习终端
目前电子书包学习终端以平板电脑为主。自带WiFi无线上网,支持3G网络,系统软件支持Windows、Android、iOS等,应用软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包括课程库、学习工具库、试题库、教育游戏库等教育教学资源,以稳态、固态、动态等三种形态呈现。其中,稳态资源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提供,如电子教材;固态资源内置于电子书包,如计算器、字典、教学工具等;动态资源是指通过服务平台获得的学习资源,如试题库、课外阅读资料、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
3. 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是支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协同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学习管理与评价、协同互动等服务。
(三)功能与特点
电子书包除了具有移动媒体的基本功能之外,其教育教学功能主要包括:课堂同步教学与笔记功能、教学管理与评价功能、学习记录与跟踪功能、“家—校—社”协同互动功能、学具管理与应用功能等。
电子书包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学习终端的便携性、移动性
便携性是指学习终端外观与课本相当,轻薄、便于携带,支持手写、滑屏、自动翻页等;移动性是指学习终端具有无线网络接入功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2. 学习资源的多媒化、微型化、多元化
多媒化指电子书包中的资源是一种与多媒体内容整合的数字化资源,具有视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微型化是指资源设计逐步向片段化、微型化发展;多元化是指电子书包不但拥有学校教育资源,还拥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
3. 支持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
电子书包的应用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使用者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教育工作者。因此,服务平台能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电子书包的研究现状
(一)电子书包标准的研究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型移动学习媒体,以其特有的功能与特点,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5]目前,国内外许多企业、机构从事电子书包研发,研发技术比较成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当前电子书包产品名目繁多、格式繁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教授认为,“电子书包”产业的发展必须确定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以促进“电子书包”产业链的良性发展。[6] 2010年11月,我国在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成立了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专题组在梳理电子书、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关系基础上,成立总体架构组、电子课本格式组、终端设备组、虚拟学具组和学习服务组,共同研制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技术系列标准。[7]
(二)学习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
目前,电子书包资源建设主要以学校教育资源为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与终端研发和资源建设相比,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未能很好地满足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方的个性化需求。
(三)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了电子书包的实践与探索。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信息科技教育计划”——教育电子簿,马来西亚教育部推动“E-book试验计划”,香港教育统筹局于2002年推出“无线网络计划——电子书包”试验计划,台北市政府也开展了“高互动学习计划”,北京市积极推进“绿色电子书包”计划,上海市虹口区启动“基础教育电子书包”项目,广东佛山市启动“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之“电子书包”项目等。目前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探索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模式,对于课外学习活动、“家—校—社”协同教育中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电子书包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应用基础与条件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电子书包的应用基础与条件。
1. 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终端设施普及”,“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电子书包应用的相关政策,如《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发展,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内外学习和研究”。[8]
2. 硬件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校校通”、“班班通”项目的实施,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已初步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服务平台;“智慧校园”、“教育云”的兴起与发展,为电子书包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与环境支撑。
3. 阅读习惯
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适应了使用计算机、电子书等具有阅读功能的电子产品进行阅读的方式。阅读习惯的改变为电子书包的应用推广带来很大的便利,学习者更加容易接受利用电子书籍进行学习的方式。
4. 价格
随着电子产品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包的价格会不断下降,为电子书包走进学生日常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应用模型
电子书包使用对象有学生(子女)、教师、家长和社会教育工作者。电子书包的应用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校—社”协同教育,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模型如图1所示。
1. 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电子书包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包括课堂教学应用、校园活动应用以及教学管理与评价。
(1)课堂教学应用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同步教学,即时捕捉学生学习动向,调整教学组织;利用电子书包的教学评价功能,教师在线并批改习题,实现课堂即时评价。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学习主题,利用电子书包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校园活动应用
利用电子书包的移动便携性,学生在校园中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校园活动一般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携带电子书包走出教室,利用电子书包采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与教师、同学交流,最后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
(3)教学管理与评价
电子书包可提供教学内容的分类存储服务,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库,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试卷自动完成批阅,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如错题统计、学习进度控制等,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度,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电子书包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学生在家学习和家长辅导。学生通过电子书包查看、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通过服务平台和教师进行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利用电子书包中内置的资源或服务平台上的微型化视频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并记录学习中的疑问或将疑问发送至服务平台,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家长利用电子书包中的资源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对子女学习进行辅导,也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
3. 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电子书包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社会培训机构利用电子书包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4. 在“家—校—社”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协同教育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及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共同对学习者实施教育,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1)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家—校协同教育包括学校协同家庭教育和家庭协同学校教育。电子书包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学校协同家庭教育中,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将学校的教学情况、教学任务和学生在校表现及家庭教育方法等信息提供给家长,教师的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
在家庭协同学校教育中,家长利用电子书包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服务平台与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同时,家长利用电子书包将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供学生课堂内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2)校—社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校—社协同教育包括学校协同社会教育和社会协同学校教育,本文主要指社会协同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服务平台中的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环保教育等。教师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开展基于社会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社—家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社—家协同教育包括社会协同家庭教育和家庭协同社会教育,在这里主要是指家长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三)应用案例
本文选取了佛山市顺德区养正西山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研究的两个案例,分析电子书包在学校教育和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1.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及校园体验学习中的应用
本案例借鉴Kolb体验学习圈的操作流程,在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校园植物知多少”专题中开展基于电子书包的体验学习,如图2所示。该专题综合运用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电子书包开展了校园植物识别、校园植物摄影、植物常识调查等一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认知体验、信息获取、反思观察和协作探究等能力。
(1)体验
教师借助电子书包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组建协作小组并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师生回归生活,进行校园体验——认识校园植物,如校园植物识别、校园植物测量、校园植物标本制作。在校园体验过程中,学生借助电子书包采集校园中植物的相关数据,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植物识别;同时,可以通过电子书包服务平台与教师、同学交流,分享学习体验。
(2)反思
在体验实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体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在反思内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问题解决分工。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在服务平台中将问题、组内分工及其他要求在网络上,学生或教师可以对问题发表观点、提出建议。
(3)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交流讨论,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师生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领悟知识,完成知识内化。
(4)应用
学生通过服务平台进行协商讨论,确定问题解决方案,撰写体验报告,并派代表汇报成果。最后,利用电子书包的数字化资源,以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知体验方面的成长。
本案例利用了电子书包移动、便携、资源丰富等特点,让学习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并关注学生的协作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反思、协作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获取、判断、使用信息的能力。
2.电子书包在基于主题活动的家校协同教学中的应用
本案例是在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专题中,探索电子书包在基于主题活动的家校协同教学中的应用,其模式如图3所示。该专题分为“家庭小账本”、“钱该怎样花”、“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三个主题,涉及父母的工作、家庭收入与开支、花钱的原则、购物的场所、购物的技巧、消费者权益的维护等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内容。在基于主题活动的家校协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协同指导下,通过参与家长访谈以及家长协助的社会调研等活动,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掌握一定的消费常识与技巧。
家校协同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教师根据主题活动教学内容选择若干备选主题,并到服务平台。家长查看平台信息,向教师提出反馈意见,共同协商,确定主题,并共同设计主题活动教学方案。
(2)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教师以生活中真实场景来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学生感知情境,产生疑问。如“家庭小账本”主题活动中,教师利用电子书包中丰富资源创设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提出“买东西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引入家庭收入和开支这一中心主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学习任务,并将学习任务和活动指导手册到平台中;家长根据指导手册指导学生制定主题活动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家长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与教师沟通交流。
(3)家长协助,开展活动
学生按照主题活动方案进行社会调查,家长协助学生活动。在此环节中,利用电子书包记录学生主题活动过程,并到服务平台。同时,家长、学生可以针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沟通,以便学生的校外主题活动顺利开展。
(4)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校外主题活动完成后,学生回归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分享与家长进行主题活动的经历和收获,并派代表汇报活动成果。教师及时提供指导,引导学生从活动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
(5)总结评价,共享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主题活动的收获,反思不足,并将活动成果到服务平台。家长通过平台了解教学活动过程及学生活动成果,评价教学活动。
本案例中电子书包在家校协同教学中发挥了情境创设、知识建构、协作交流和评价反馈等作用,家校协同教育的层次由教师与家长互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等上升到互通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深化了家校协同的效果。
四、结束语
开展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研究是新技术、新媒体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层次结合的实践与探索。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加强了“家—校—社”之间的协同互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陈德怀,林玉珮.启动学习革命——全球第一个网络教育城市亚卓市[M].台湾:远流出版社,2002:195~208.
[2] 祝智庭.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8.
[3] 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7~89.
[4] [7] 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1~98.
他爱好读书与摄影。他对莎士比亚的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有着更深的体会与理解,在读书中不断地吸取专业知识养料,不断聚集完善自己、超越自我的正能量。他广猎善塑,陶冶情操,用心摄影,让镜头说话,捕捉大自然美丽风景,传递社会人性的美好。
他严谨治学,倡导“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学风,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求是创新的足迹:
1988年参加并承担了由胡礼和、夏金明教授开展的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试验项目,1989年论文被全国青少年计算机教育夏令营录用,并作为湖北唯一的教师代表拿到了北京夏令营的入场券;1991年在全省率先开设微机选修课,开通了闭路电视,创建了“雏鹰电视台”;1992年又在全国首创了《学生成长素质音像档案》,课题实验工作得到了全国、省、市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中央/省电教馆、教科所专家称这是正进行的一项素质教育科学实验;在湖北省鄂州市新民街小学任职期间,学校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被省电教馆树为“城市学校电教的一面旗帜”,从1994至1999年间学校还先后接待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际教育考察团,以及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国内教育考察专家的来访;2004年,他加入了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这个学习团队,创建了“硚口区信息技术首席教师工作室”,带领信息技术教师做课题搞科研,主持承担国家课题3个,出版个人专著一本,60余篇论文在全国教育技术专业刊物上发表,本人还被评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个人”。这些实践经历与成果,是他作为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主管工作成绩的一个侧面折射。
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现代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区信息技术首席教师等荣誉对于他这个早进不惑之年的人来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直在行走,向着梦想、向着未来,一路高歌,永远向前!
(小波)
路走远了,常常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在应试的大背景下,追逐着成绩与分数的教育路走远了,也会迷失学科教学的方向。作为一位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区信息技术首席教师、市教育学会学部委员、省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直根植于学校和省、市、区域教育教学研究的田野,听了不少的信息技术课,做了一些实验,也搞一些研究,通过实践研究,有一种强烈愿望,那就是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改革,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一定要有学生立场。
当下,在追逐功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存在“四个”偏离的倾向:一是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生活,二是教学设计偏离学生的学习方向,三是教学方法偏离学生年龄特征,四是教学评价偏离教学目标。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觉得学习无趣,教师无情,技术无用。
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生活。即课程内容选题、选材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现实生活中的设施设备、技术更新了,但是我们课本上的选题、内容偏旧或过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偏离学生的学习方向。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从自己怎么教、怎么高效地完成教学考虑,而很少基于学生有效地学、快乐地学考虑。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只注重教学环节流程的设计,忽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流程的设计;注重教学课件、资源的精心准备,而忽视学生学件或学习资源的准备等。
教学方法偏离学生年龄特征。即教师担心学生这样不行,那也不会,害怕学生学习出错,习惯走老路。教师往往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堂课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学无重点,讲解事无巨细,全然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偏离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信息技术学科在终结性评价中,很少有教师将学生常规学习中的能力表现、思维状态、态度与情感等因素纳入考评范畴或在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即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中,更多地关注知识考试,而忽视能力的考查与考核。
以上种种倾向,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像大学生杀人,无视他人生命;中学生跳楼,无视本人生命;小学生沉溺于网吧游戏,逃学厌学,视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就是爱。本人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爱,就是学生立场。爱就是唤醒,唤醒孩子们人性中潜在的真、善、美:真就是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善就是良好的思想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就是兴趣、爱好与身心健康的高度融合。这些人性的本能、人性的光辉需要通过教育去发掘、去唤醒。对于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来讲,“培根”尤为重要。就小学而言,爱是什么?我认为,爱就是播种。播种本领(即知识与能力),播种健康(即情趣与生长),播种品行(即品德与习惯)。这样不难理解,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为人更幸福地生活活动积蓄潜在发展能量,包括精神力量。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承担起全面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的学生,不能只有成绩,没有德行;只有智商,没有情商;只有分数成绩,没有身体健康。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怎样才算是全面、有效地履行了职责呢?我想站在学生立场,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例,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思考与行动,供大家批评。
播种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乐学”
学习是学生为将来改造自然,融入社会,积蓄生存本领与力量的过程。有的学校为了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提出“学校即社会,上学即上岗”的口号,讲的就是学习是孩子们的天职的道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一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方式方法已经适应不了未来社会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我的教学要追求有效,更要追求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毕竟学习生涯也是人生经历中比较漫长、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要让这段经历丰富而有意义,就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时虽然有点苦、有点累,但也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要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或状态,我们教师需要做好下面几件事情。
与学生成为伙伴。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伙伴,关键是要有一颗童心,要深入儿童生活,能走进儿童世界,这样才能成为孩子们课堂学习的学伴,课间活动的玩伴。比如当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要善于洞察,对他们要有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告诉他们自己小时候学习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结果改变了思考问题方式、学习方法,求助于教师和同学,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这样角色对等,情感融通,适当点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探究合作学习中,当小组遇到不一致的想法和意见时,教师不能以我为王,强加自己观点,而应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学习、讨论,包括倾听与串联,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会有压力与恐惧感,积极、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才会形成;善于思考,平等对话,赋予创新的学习力会在课堂上迸发。课上是学伴,课下是孩子们的玩伴。40分钟之外的阳光锻炼一小时、大课间、小课间的时间一定不要占用,学习不是百米短跑。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以学生的身份参加一些比如“掰手腕”、“ 拔河”、“ 踢毽子”、“ 跳橡皮筋”、“ 抓小偷”、“拼音”、“口算射击”等游戏。教师有儿童立场,保持一份童心与童真,相信教师的魅力会越来越大,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让学习内容变得更有趣。新课改要求,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知识更新、教材出版速度,远远滞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偏”和“旧”的现象依然突出。比如就移动存储设备来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由原来的硬盘、软盘、光盘,早就发展到移动硬盘、U盘、闪存、网盘等,但我们有的教材内容,还在讲软驱、软盘的功能与应用。这样的内容已经脱离生活,教师要对这样的内容进行筛选与删减,即使要讲,也顶多在存储设备的发展史介绍中一带而过。而对于时下,已经进入人们生活,贴近科技发展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QQ空间、微博、微信和物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知识应该通过选修内容,增进教材内容,列入学习计划。这样一些鲜活的学习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可能不会系鞋带,但不可能玩不到iPad,这里的关键是孩子们对其有兴趣。其实,对于现有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增、删毕竟是少数,而对于大量的、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我个人觉得,要善于二次开发和解读问题,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不能照本宣科,为了知识而知识,为了技术而技术,在备课、教学设计时,多从问题出发、从生活出发、从学习兴趣出发,还原生活、还原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让学习形式变得更加生活化和情境性。以前我们读师范时,学过教学法这门课程,为我们介绍了比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等许多教学方法。这些是前人教学经验的提炼总结,都是理论上的东西,其实教学实践这些方法的运用是联系而不能割裂的。不仅如此,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情,教学的方法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信息技术是综合性实践学科,教学方法应该以语言传递方法为辅,直观感知、实践操作、引导探究等方法为主。像主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游戏学习法等是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比如教学武汉版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内容《服装搭配我能行》时,主要知识点是学习Windows“画图”工具中的复制和粘贴,从知识、技能目标看非常简单和枯燥。如果将其转化成解决我们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去学习,就比较有意思了。本课教学是这样设计的:(1)情境创设,提出任务。今年过春节,小明的小姨从香港回来给他买了四套漂亮的服装,有上装和下装,结果让妈妈在清理衣物时全都弄乱了,请你帮助小明找回小姨的设计搭配方案,并进行一个恰当搭配。(2)服装设计,设计构思。让学生在思考、探究活动中形成按照季节或颜色、款式搭配服装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提炼方法的能力。(3)心灵手巧,眼见为实。就是让学生通过画图工具复制、粘贴技术的学习,将上个环境理论思维的成果,转化成自己设计搭配的成果。(4)互评互助,天天向上。就要让学生依据设计理念和搭配方法,评价伙伴的设计、搭配、制作成果,尤其鼓励那些求新求异,言之成理,搭配有法的学生。
让成长、进步得到奖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位学生。学生有差异,教育无选择,这折射了教育的公共服务性、公益性和有教无类。过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偏爱那些考试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是不少教师的一种倾向,所以我们有的教师才有“这孩子只要是不谈学习,我觉得他什么都可爱”的真实感受。现在均衡教育背景下,义务教育应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教师要全面关注每位孩子的成长,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生和调皮生。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能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要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有奖;守纪律,习惯好的有奖;认真学习,每月进步的有奖。优秀的教师总是能让表扬、肯定、激励成为习惯,不断形成学生的学习力,比如一个肯定的点头、微笑与抚摸,还有随机而发的小红花、小红旗、小星星、小月亮、小太阳和精心准备的绿色上网卡等,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大正能量和自信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突破上限,幸福地成长。
播种雨露与阳光,让学生“会玩”
现在是知识经济、终身学习时代,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情,因此我们的孩子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还需要磨炼意志、锻炼体魄、接触自然、适应社会,做一个服务社会的人。怎样适应这一要求呢?我以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当下,除了读书,我们有不少的学生不会“做”(家务事、生活自理、动手创新实践活动等),也不会“玩”(运动、音律、旅游、交友等)。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话,导致家长忧心忡忡、寝食难安,陪读成为一种现象,导致孩子们课内课外连轴转,节假日变成了“纠结日”。前不久一位校长告诉我,他到一所重点中学进行督导检查,听了几节课,结果发现在化学课分组实验中,有不少学生连火柴都不会用。一次我在上学的途中,遇到一名骑自行车上学的中学生链条掉了,不知所措,竟然打电话给父亲让他马上过来帮助安装。记得前年在分校当校长的时候,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由于室内场地有限,准备在操场上搞一个庆祝表彰活动,德育主任报告讲:“前天某所学校在户外搞活动,不到一刻钟,结果学生被太阳晒晕、晒倒十几个,幸亏施救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她在暗示我一定要控制活动时间。这就是我们目前教育现状,学生的生存状态和体质状况。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在发展儿童,还是摧残儿童。目前,党和国家也意识到了应试教育危害的严重性,正在通过深化体制和评价制度改革来扭转。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以为,可以从学科入手,自身做起,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活跃教学氛围,课内“玩”。课堂是承载教师教学生命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生命成长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氛围、师生关系,促进积极、主动、快乐、健康地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快乐、愉悦的心情学习,我们常常将表演、唱歌、讲故事、说笑话、玩游戏、游园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引入课堂,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比如在教学《特殊的侦察》、《话说黄鹤》、《我的卡通故事》、《小海龟算算术》等课时,就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学《书香校园——快乐与你分享我的朋友“伊妹儿”》、《招聘新“管家”》等课时就说笑话;教学《捉影子》、《桌面变变变》、《神奇的魔法信》等课时就让学生上台和教师一起表演魔术;教学《敲击露头的鼹鼠》、《我的时尚》、《服装秀、美化服装DIY》等课时就和学生一起进行游戏闯关学习;教学《转动的风车》、《永不停歇的弹球》、《武汉的小吃》等课时,就让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绝活。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科学、科技作品展示的游园活动。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不苦也不累了。
培养兴趣爱好,课外“玩”。兴趣和爱好,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和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积极的兴趣与爱好能让学生在学习压力面前保持活力,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热爱生活,能够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能更好地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世界上很多哲学家、文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的成功,都是从兴趣和爱好开始的。爱因斯坦沉浸于学习——兴趣是勤学的动力、丁肇中与物理学——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海涅热爱文学——专一的兴趣助力于成功、飞人迈克尔?乔丹酷爱篮球——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瓦特发明蒸汽机——兴趣使他专注、法拉第爱好电学——实现了有兴趣才有创造。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名言“兴趣是成功的秘诀”,也再次印证了伟大的成就与成功源于兴趣与爱好。因此,我们要努力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达到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的高度融合,我们在学校开设象棋、书法、绘画、舞蹈、作文、快板、小主持人、乒乓球等兴趣特长班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摄影、电子小报、机器人、动漫、课件等学科特长班,愉悦心灵,陶冶情操,开阔了学生视野。
坚持集体运动,户外“玩”。成人需要运动,儿童也需要,在某种意义上讲,儿童运动的意义显得更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何玲指出,户外活动能帮助孩子提升运动、社交及认知能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也介绍说,运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不仅能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拥有强大的心理和身体优势,并且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学会利用同伴的力量,学会合作,进而适应社会。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说,跳皮筋、掷沙包等运动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和应变能力,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沟通整合,进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除了必要的学习时间外,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这样既增进了与孩子们的感情,也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又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结交很多的朋友。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提升其生存能力,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开展六个生存能力(即一年级学生“滑轮滑板滑起来”,二年级学生“游泳游起来”,三年级学生“自行车骑起来”,四年级学生“锅碗瓢盆动起来”,五年级学生“美在家乡走武汉”,六年级学生“爱我中华九州行”)基础上,结合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定期开展有组织的学生踏青、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游泳、散步、打羽毛球,长跑、跳长绳等活动。集体户外运动达到了健身、娱乐、交友、解压的目的。
播种品德与行为,让学生有“好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讲,影响是非常大的。而课堂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对于小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成就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在多年的管理与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总结、提炼、搭建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三级阶梯。
培养学生高度自治的五个管理习惯。小学生自治管理的五个习惯是:一是安全文明习惯,主要包括有校外安全、课间安全、上课安全、活动安全、财产安全、防疫安全、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心灵文明。二是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有个人卫生、个体环境卫生、班级环境卫生、学校环境卫生。三是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内习惯(能有“三个一”正确姿势、能专注学习、能科学用脑、能大胆质疑、能主动研讨交流、能按时完成各科课堂作业)、课外习惯(能按课程要求准备学习用品、能坚持课前预习、能有意识使用学习工具自学、能有计划进行单元复习)。四是劳动习惯,主要包括班级劳动习惯(落实包干区的劳动、坚持扫地、倒垃圾、擦黑板等、参加班集体劳动活动)、寝室劳动习惯(坚持自己的被褥自己叠、坚持轮流打扫寝室卫生、积极参加生活老师组织的劳动活动)。五是锻炼习惯,主要包括早间锻炼习惯、课间锻炼习惯、做眼保健操习惯、竞技队活动习惯。
培养学科综合融通的六个学习习惯。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六个习惯是:听、说、读、写、看、做。听:包括听讲时能不受干扰;专注地听,记住他人发言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边听他人发言,边思考相关问题,并能正确地解答。说:包括普通话标准,比较规范;能自信地大声发言,说话清晰、有条理,语言生动,重点突出;乐于与他人交流,交流时能做到不懂就问,并能积极商讨。读:包括能根据要求较好地预习读书,并能质疑;读书姿势规范;阅读有一定的速度,初步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写:包括写字坚持做好“三个一”;书写整洁规范,初步形成自己的字体,书面美观;书写有一定的速度,正确率较高。看:包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尝试体验生活;坚持读报、看新闻,多看课外书籍,每天坚持阅读不少于30分钟,并注意阅读积累;有一定的阅读总量。做:包括独立完成各科作业,有一定的速度和质量;乐于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自主完成实践作业;比较规范地操作各类工具和仪器;自觉做好上学、上课前的准备;用眼习惯良好。这六个学习习惯,在不同的年段也是有不同的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