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公司白事礼仪

公司白事礼仪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8 16:25: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司白事礼仪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公司白事礼仪

篇1

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百日安全活动的重要意义

年初集团公司对今年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三个不发生”目标,既“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和恶性误操作事故、不发生重特大设备损坏事故”,印发了XX年安全工作意见,明确了全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近期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和电业局相继召开专题会议,对实现“三个不发生”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

进入3月份,公司各单位普遍进入施工高峰期,作业现场点多面广,施工人员众多,代维设备操作频繁,安全生产可控难度增加。一些单位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责任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安全措施不严密。因此,做好春检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对于实现“三个不发生”目标,[文章来源:kt250.com]确保电网安全,全面完成全年安全生产任务,至关重要。公司决定开展“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是贯彻上级要求的需要,是进一步凝聚公司上下力量,确保安全生产平稳有序的重要举措,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具体体现。公司各子分公司领导班子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百日安全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的部署上来。

二、准确把握百日安全活动的目标和重点

开展百日安全活动,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活动的方式,动员全体员工,提高对安全生产的注意力,严格落实公司安全工作部署,切实履行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坚决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恶性误操作事故,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夯实基础。

为扎实推进活动开展,公司了活动实施方案,制订了《“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重点措施八条》,各单位要以此为抓手,把握安全生产关键环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通过活动的开展,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至关重要。公司各级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各分管领导、副职,各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公司安全生产要在抓基层班组建设,发挥一线班组长、工作负责人、作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二要突出加强安全生产关键环节风险管控措施。要认真总结安全生产经验,用流程节点风险控制的思想,系统梳理安全生产组织流程,抓住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下大力气实现安全生产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严把现场安全关、质量关。推行项目、班组日前工作准备会制度,全面分析现场作业的危险点和控制重点,确保各项安全要求和技术措施在现场工作中有效落实。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尤其要加强小型作业现场、抢修作业现场风险控制,严格执行安全规程,深入开展反违章,严肃查纠管理违章、行为违章和装置违章现象。

三要全面落实“三个不发生”各项措施。各单位要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将“三个不发生”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当前,要突出抓好防人身事故和恶性误操作事故措施的落实,认真组织作业风险辨识和预控,严格执行作业前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按照标准化作业开展工作。针对危险性、复杂性和难度较大的施工项目,要认真执行现场勘察制度,严肃工作方案审批要求。

篇2

再看百度,自从下决心要傍上O2O的大腿,股价上便和阿里成了难兄难弟。BAT中目前只有腾讯偷着乐了。此外,不常为人关注的网易刚刚了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净营收(66.72亿元)和净利润(18.82亿元)方面都达到了历史顶峰,114.06%的营收同比增长率更是近几年罕见,可谓闷声赚大钱的典范。

仅凭市值,截至目前,传统几大老牌互联网公司梯队依次是:阿里巴巴1979亿美元、腾讯1838亿美元(港股)、百度693亿美元、网易199亿美元、新浪32亿美元、搜狐20亿美元。互联网江湖20年,风云变幻,有人风华正茂,有人稳健靠谱,有人已经掉队。然而比已经掉队更痛苦的是——正在掉队。这些都能从股价中管窥一二。

阿里巴巴:靠并购拓展流量入口、缺乏科技创新,投资者并不买账

从阿里上市一年余的股价表现中可以看到,除了上市后两个月内有过猛涨之外,将近一年时间阿里股价几乎奔在“熊途”,而每次狂跌背后又对应着一次次投资、并购事件,梳理如下:

2014年9月28日,投资石基信息,截至当年10月14日,股价下跌6.1%;

2014年11月18日,投资华谊兄弟,截至12月10日,股价下跌6.3%;

2015年1月23日,投资广药白云山,截至2月6日,股价下跌16.9%;

2015年3月4日,入股光纤传媒,一直到4月28日,股价波动不大;

2015年6月4日,控股第一财经,截至7月8日,股价下跌14%;

2015年8月10日,阿里苏宁合作,截至9月8日,股价下跌24.3%;至9月28日,股价跌至57.39美元,远低于发行价68美元,创截至目前最低;

2015年10月16日,向优酷土豆发出并购邀约,至10月21日,股价下跌3.5%;

……

有钱任性的阿里今年的投资收购遍布民生各个领域,总量已达去年的3倍。可为什么每当阿里宣布一个举动之后,美国投资者不是欢欣鼓舞,反而急于抛售股票?对此,有关学术观点认为:相比宣布与技术型合作伙伴的合作,宣布与市场性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投资者会有更高的不确定性。美国著名科技博客GigaOm的编辑Derrick Harris也表示,阿里巴巴和百度除却各自庞大的市场和规模,它们的创新程度十分不给力,科技公司不以技术为导向却更像传统生意人。

而美国人,显然更在乎一个公司对科技的投入。

事实上,我们来看阿里主要的投资并购对象:UCWEB、高德、快的、美团、光纤传媒、苏宁、优酷土豆……涉及移动浏览器、手机地图、打车应用、O2O、文化传媒、电商、视频等,以移动端为主——在淘宝、天猫等流量增长乏力、进入瓶颈期后,阿里急需要找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流量入口。

这与美国微软、谷歌、亚马逊三大科技公司公布财报后的市值大涨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共同点是,压缩成本,科技创新。而中国减缓的GDP增速、上升的人民币汇率以及阿里逐渐减缓的GMV增速,都预示着这片土地正在逼近了自身的瓶颈。没有令世界折服的新科技,乃至没有技术创新血脉的阿里,还想倚仗天时地利人和搞垄断、与美国互联网巨头并驾齐驱?华尔街至少表明了它们的态度,它们撤掉了“赌注”。

同时,阿里还要时不时地应对一下各类假货侵权诉讼,而这只会给它在美国市场上的困局雪上加霜。

腾讯:强大的社交生态圈连接一切,但营收转化尚待提高

BAT当中,最好过的就是腾讯了,虽然股价也会有波动,但上市5年来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即便在2015年阿里、百度、360等互联网公司股价普遍下跌的情况下,腾讯反而逆市上扬。有两个原因:

第一、跌得最惨的都是在美国,而腾讯是在香港上市,运气好;第二、微信已经成为整个腾讯社交生态圈的核心,而它的月活跃用户量达到6.5亿,并仍以每个季度新增5000万用户的节奏稳步增长。据业内人士预估,微信目前价值达千亿美元。“以微信连接一切”,这样的口号给这个互联网世界增添了不少想象。微信救了腾讯。但是,这不意味着,腾讯没有自己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游戏仍然是腾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本年度第三季度财报中,网络游戏占腾讯全部收入的53.8%。虽然腾讯在移动端的用户量和活跃度上优于阿里和百度,但在将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转化为收入方面,腾讯表现并不好:由微信进入近在指尖的游戏、电商等实际消费并不顺畅。

除了微信、视频等广告带来新的增长渠道,腾讯未来的增长动力还须另辟蹊径。而腾讯以产品运营见长,转型到新产品或者新科技,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百度:搜索盈利模式难赢尊重,O2O布局投入巨大,前途未卜

今年,在美国市场上百度比阿里跌得更惨,市值一度被腰斩。去年底百度股价曾经最高达到250美元,市值近900亿美元,而在今年最低时股价只有100美元,市值不到400亿美元。简单梳理一下百度的涨跌情况和对应的事件:

2014年1月24日,百度收购糯米网,截至当年2月3日,股价下跌6.7%;

2014年4月25日,投资猎豹移动,截至4月28日,下跌7.3%;

2014年9月3日,投资美国室内导航公司IndoorAtlas,9月10日,投资在线教育智课网,截至9月15日,股价下跌7.4%,

2014年10月9日,收购巴西最大团购网站PeixeUrbano,截至10月14日,股价下跌6.5%;

2014年12月17日,投资Uber,截至12月26日,股价上涨4.9%;

2015年3月18日,领投二手车电商优信,自3月17日,至3月23日,股价上涨6.7%;

2015年5月18日,投资美国内容推荐平台Taboola,6月4日,投资公交16WiFi和华视互联,6月6日,收购日本原生广告公司popIn,6月11日,入股中国传统院线巨头星美控股,5月18日至6月23日,股价上涨10.8%;

2015年6月30日,投资糯米300亿元,7月1日,投资洗涤O2O平台“e袋洗”,7月7日,投资百姓网,股价累计下跌7.1%;

2015年8月28日,百度完成对Uber中国的融资,截至9月2日,股价下跌5.6%;

……

既然同在美国股市,百度的下跌逻辑和阿里类似。不过和阿里不同的是,百度投资横跨的领域更加繁杂,以至于把投资者也搞凌乱了,少数投资后,股票甚至有上涨。不过多数投资还是不被市场看好。

而且,百度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一直没有真正赢得中国用户的尊敬,原因在于:

谷歌退出中国后,百度几乎是靠上天给的好运气一统天下,赚钱赚得太容易,以至于管理层产生惰性,连搜索本身都搞得乱七八糟,准确率和技术上并无大的提升;不择手段的搜索竞价排名盈利模式,占主体的虚假医疗广告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如果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对河蟹的无限妥协只能让人呵呵了。此外,百度大规模投资转型O2O等本地生活领域,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成效。而且通过烧钱补贴消费者的做法并不能增加用户粘性,未来也是前途未卜。这些无疑都加深了投资者的疑虑。

网易:虽没有占据天时地利,但靠专注产品和精益求精稳步发展

也许BAT的声量过于喧嚣,网易在互联网界几乎是一个被淹没的公司,不炒作、不演讲、不撕逼、百度指数低于你所知道的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但是你所不知道的网易市值却紧随BAT、京东之后,位列第五,而且,十余年来比腾讯还稳定的上升股价也算是创造奇迹了。

为什么?网易在没有占据社交、电商、搜索三大人性最基本需求的劣势下,却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我们来看网易的产品:游戏、邮箱、新闻门户和客户端、云音乐、云课堂、网易公开课、有道词典、有道云笔记,以及今年新推出的网易考拉海购、云信等,涉及的主要是游戏、邮箱、新闻、音乐、学习工具、海淘电商、技术提供等并非人人都需要的“二线需求”,但网易闯出来的优势在于——“精神消费领域的全面布局”,而且对于对特定领域感兴趣的人来说,网易一直代表着“业界良心”,几乎每一样产品都能赢得相应用户的肯定和粘性。

十余年过去,在如今并购投资如同潮流的情况下,网易几乎不为所动。也或许正是因为心无旁骛,网易更加专注于已有产品,并稳步拓展自己擅长的领域。典型的如今年手游的大爆发,在刚刚的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网易手游占游戏总营收的比重已经猛增到53%。今年推出的手游“梦幻西游”和“大话西游”在苹果中国应用商店畅销榜单中位列前两名,且70%以上的用户属于新增。这已经昭示着网易在未来手游市场上的潜力。而丁磊对此的信心来自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整个开发团队的员工们在过去10年里积累了巨大的网络游戏开发经验,整个公司在游戏开发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样,可以看到网易其他的产品也基本上全部移动化,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广告和网易考拉海购半年20倍的销售额增长,都为网易带来了新的增长极。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着力打造产品本身、提升用户体验”的技术力量已经成为网易的核心竞争力。同样,在游戏领域,除了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网易还手握一张王牌,那就是拥有暴雪众多的独家。

体现在股价上,除了2015年8月受到中概股普遍下跌影响之外,十余年来,网易的股价几乎没有大的波动,一直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在腾讯有微信、QQ作为入口,而网易只有APP Store的情况下,网易的真金白银才能体现出来。

新浪和搜狐:已经沦为互联网第二梯队,颓势尽显,但并不是没有机会

新浪有什么?微博?已经衰落;搜狐有什么?搜狗拼音?已经半个属于腾讯,搜狐视频?视频竞争激烈,流量易增,盈利难为。所以我们看到在web1.0时代的英雄、四大门户之二的新浪和搜狐也成了难兄难弟,连股价跌涨的频率都亦步亦趋。

门户当中,新浪为首;后门户时代,新浪也曾是焦点,新浪博客、新浪微博都曾红极一时。怪只怪互联网世界变化太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而媒体基因太重的新浪面对越来越偏技术性的创新,显得有点举足无措。

所以,我们看到新浪博客、微博其实从某种程度上都是在延续新浪的媒体基因,有着很强的媒体属性,只不过他们放大的是个体的传播和影响力。而此后,新浪再无作为。另外,新浪没有创始人和核心掌控人的局面,也使其动力欠缺,错失机遇。

再说搜狐,相对于新浪直接从美国抄袭复制,搜狐还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连输入法都能切入进来,搜狗拼音也算是本土创新的典范了。目前搜狗拼音2.2亿的月活跃用户数稳居输入法市场份额第一,PC端和移动端积累的用户数仅次于微信和QQ。也无怪乎被腾讯盯上,抢着要入股。

同时,搜狗搜索接入了微信这一强大入口,并在腾讯的主导下投资知乎,独家接入知乎的全量数据,即时获取知乎2000万专业问答知识,完善知乎站内搜索功能。想象一下,未来知乎的优质内容会展现在搜狗搜索近5亿用户的屏幕上,可谓如虎添翼。加上搜狗浏览器,可以说,“搜狐”已经变成了“搜狗”,形成了一个围绕“搜狗”的小生态圈。

篇3

如何防范“过劳死”呢?

规律作息。工作、休息时间要形成规律。

合理饮食。多吃含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多吃水果、蔬菜。

主动休息。每天留出一定时间休息,如听音乐、绘画、散步等,以解除生理疲劳。

每年体检。“过劳死”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职场白领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防患未然。

适当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车、爬山等,每周至少进行三次。

(摘自《中国消费者报》聂国春/文)

缺觉一族如何补觉

工作忙、压力大,要天天保证充足睡眠,难之又难。于是,周末和节假日补觉,就成了都市人不得已的选择。但补觉补不好,会适得其反,你知道怎么补觉吗?

首先,中午补觉不宜长。午饭后,小睡15―30分钟,就可以很好地补充睡眠。午觉不能睡太久,否则会影响晚上睡眠。

其次,周末补觉不能多。每晚睡眠时间应掌握在十小时内,且最好是在晚上12点前到第二天10点前。周末补觉有一忌:不吃早餐。

补觉只限于短时间睡眠缺乏,如果持续数十天睡眠不够,会使身体处于极度疲惫状态,这种伤害是补觉补不回来的。所以,平时最好建立一套规律就寝程序。

(摘自《彭城晚报》周爱田/文)

办公族十大减寿饮食习惯

不吃早餐。不吃早餐者平均寿命比吃早餐者少活2.5岁。对策:早餐食物尽量可口开胃,干稀搭配。

晚餐太丰盛。易肥胖多病、失眠。对策:晚餐要早吃、要素吃、要少吃。

嗜饮咖啡。易患心脏病。对策:少喝。

喜好生食。导致各种寄生虫病。对策:新鲜蔬菜凉拌,酌量加醋,少放盐。

水果当主食。造成人体缺乏蛋白质等物质。对策:减少水果,增加主食。

进食速度过快。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肥胖。对策:尽可能让牙齿和舌头动慢一点。

饮水不足。诱发脑血管及心血管疾病,影响肾脏代谢功能。对策:多喝水,勤上洗手间。

经常饮酒。影响肝脏、生殖。对策:少饮,要饮以饮红葡萄酒为佳。

餐后吸烟。饭后吸一支烟,中毒量大于平时吸十支烟的总和。对策:戒烟。

保温杯泡茶。使茶碱大量渗出。对策:换杯子。

(摘自《深圳特区报》)

“白骨精”小心压力成瘾

激烈竞争让不少职场人像高速马达:超时工作,睡眠不足,没有休闲……然而,有不少人一方面大叫压力太大,一方面又恐惧闲适的生活,每天都努力把自己累趴下,出现压力成瘾倾向。压力成瘾就是对工作压力上瘾,这是一种病态心理,这种沉溺行为会将生命提前燃尽。

五招缓解压力成瘾。

第一,对压力要有清醒认识。不妨立刻停下手上工作,默念“我不做,看能把我怎样”,你会发现,没有你,世界照样运转。

第二,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比如下周末公司郊游需要帐篷,非要今天去超市把它买回来不可吗?

第三,不做完美主义者。面临问题时,应考虑一下这件事的意义究竟有多大,然后再去做。

篇4

(一)中原民俗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塑造 中原民俗文化是区域文化的一种,是辛勤的中原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态、文化、历史背景下所创造出来的,经过了漫长历史的发展、创新、累积、传承,是中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一个民族,可以从它的民俗文化入手,民俗文化包罗万象,涵盖了一个民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家庭关系、社会结构、道德礼仪、精神生活、信仰宗教、服装服饰等诸多方面无所不有。绚烂的中原民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结晶,对中国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勤劳的中原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诸多习俗,经过历史的传承,成了今日的中原民俗文化。

中原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根源,中原地区曾经长期为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又不断地吸收优秀的文化、丰富中原民俗文化,使之不断枝繁叶茂,成为了华夏文明的基础,有着强劲的民族精神源动力。如中原民俗文化中的女娲神话,我们民族中把大地当作母亲,那种“地母意识”“补天情结”,是中原先祖们对于精神与物质世界的一种探索成果,也是中华民族信仰的情感认同与民族意识的体现,它为中华民族的存在与强大提供了精神源起,为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强大的基石。

(二)中原民俗文化对个人精神的塑造 中原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广泛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个性,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外在反映,中原民俗文化通过一种潜在的强大力量,将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通过生活方式,影响、引导着我们的价值观与民族意识,全面塑造着个人与民族的精神品格,如坚毅不屈、独立自主、不畏强权、勇敢追求、爱好和平、生生不息等诸多品质。

如著名的传说故事“愚公移山”反映的就是人们不畏惧困难、日复一日改造困难、最后战胜困难的故事,这为个人不畏艰难的品质塑造提供了生动的范本,改造了无数面对困难的懦夫,也改造了民族的整体素质。另外的故事传说“大禹治水”反映的则是舍己为公的做事原则。这些生动的民俗故事对于个人、团体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动力,最后形成一种正能量的精神追求。

(三)对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承 中原人民很早就注重文化的传承,很多祭祀仪式的形成就是如此,伏羲发明八卦,教人渔猎、驯养家畜;燧人氏发明用火;神农氏创立农业,教人定期种植、收获……不只是民俗如此,这些文明创造先祖也是官方祭祀供奉的对象。敬天法祖观念还表现为民众对自家祖先的崇拜和祭祀。这些都是文化的传承的一种形式。只有传承了,才能使优秀的文化成果得以流传,效法古人的优秀文化的精华的一面,才能使我们少走弯路,才能使我们在原有优秀文化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我想这也是建立中原民俗产业教育基地的另外一个意义所在吧。

(四)对中原民俗文化物品的保护与对河南旅游发展的促进 建立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教育基地,可以有效地保护、保存、收集有价值的中原民俗文化物品,促进中原民俗文化的发展,丰富民俗文化物品的收藏与保护。

另一方面,民俗文化产业教育基地也可以促进河南文化旅游的发展,河南省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是无形的旅游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能够凸显它重要的人文价值,对中外游客都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并且民俗文化旅游也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文旅游,能满足旅游者更高的审美与精神上的需求。因此,中原民俗文化教育基地也可以丰富河南旅游业的发展,使河南经济更加多元化。

二、建设中原民俗文化产业教育实践基地的措施

中原民俗文化产业近年来一直颇为红火,比如现在年轻人结婚都要找礼仪公司,这背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形成了婚庆相关产业链;在清明节、阴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的鬼节以每月的初一、十五大街小巷卖阴钞冥纸的比比皆是。这些也都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此外,各个地方每月三次的集会也是民俗文化产业产品的民示台,但这一切,都是历史形成的,是自生自长的,是人们的一种潜意识必须做的事情,没有相关专家指导,也就是说,民俗专家和基层的民俗文化产业是不相干的,没有有机融合在一起。而大部分农村没有专业的红白事主持人,都是邀请那些见过场面的、口才较好的、声音洪亮而且儿女双全、父母健在的人来担当。他们的文化水平大多不高,这些主持技能,也只是简单沿袭而已,所以不够专业。因此要想民俗文化产业代代传承下去,还必须培养接班人。

(一)依托中原高校群,建设中原民俗文化产业基地。各级学校都要建设民俗文学网站,根据所在学校的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教育活动。中原本科院校都要结合市场需要开设民俗研究所。目前据我所知只有河南大学开设了中原民俗与文化研究所,黄淮学院开设了中原民俗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假如其他本科院校,如商丘师院、南阳师院、安阳师院、周口师院等几十所本科院校都和当地的婚庆礼仪公司联合开设相关民俗文化研究,专家与市场结合,既能做好民俗文化研究,又能创收。中原职业技术院校及中专学校也应成为民俗文化产业教育基地。开设民俗文化相关专业,如婚庆礼仪专业,开设婚礼主持、新娘化妆等相关课程,也可开设现在社会需求量很大的殡葬专业。

(二)政府应开设专门的民俗学校。北京的明园大学国学院、济南的民俗文化学校都办得有声有色,可诺大的中原却没有一家民俗专科学校,所以建议政府多开几所民俗专科学校,可开设编中国结专业、豫剧专业、中国画专业、面雕石雕专业、篆刻专业、剪纸专业、中国书法专业、民俗摄影专业。

(三)政府每年应主动在不同地点承办民俗文化节若干次,这样每个活动场地都变成了民俗文化产业基地。这些民俗文化节结束之后,在百姓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长大,从而代代相传。

篇5

国庆期间,武陵山区的村民丁祥威可忙坏了。由于当地政府规定国庆之后禁止随便摆酒,村民们都争着在国庆节期间将撒出去的份子钱收回来,他每天要参加四五个宴席。

千里之外的安徽六安,小伙马俊中一直在上海工作,今年国庆节回到老家本想清静一下,不想却更加忙碌:“国庆7天,我有4天都在参加喜宴,还有3天在去参加喜宴的路上。”

新华社记者在中西部农村采访了解到,村民们节假日不得不应付无穷尽宴请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村摆酒名堂很多,大体上可以用‘三生(升)三事’来概括:三生(升)即生日、生子、升学;三事指婚事、丧事、杂事,前两个事好理解,后面的杂事包含内容就多了,购车、买房、搬家等,只要想办,就有理由办。”丁祥威说。

三峡库区一村支部书记赵祥瑞透露,村里一村民考了驾照,竟然也办起酒席来。

皖北基层大学生村官张宁告诉记者:“一些农民长期在这种不良风气影响下,开始变得只看钱不认人,认为随礼多就是把自己看得重,给的少就是不给面子,相互之间还会因利益不平衡而产生矛盾。”

无法承受的礼金

丁祥威清晰地记得:20年前办酒席讲的是人情,那时候送鸡送蛋,送米送面,礼轻情义重。“现在,办酒席讲的是份子钱,再穷也要把份子钱凑足,礼金已经成为村民沉重的负担。”丁祥威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每年至少要参加40次左右酒宴,每次礼金最少100元,一般200~300元,多的500~1000元,平均1年要在这方面花费万元以上。“我的交往面还是窄的,有些人家一年要随三四万元。”丁祥威说,农村人一年种庄稼的收入也不过万把块钱,还不够交份子钱的。

西部某贫困县的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往年每个暑假,他光升学酒要吃二三十席,光礼金就要送四五千元。

占明是安徽省阜阳市人,去年刚从大学毕业,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近来他发现自己经济越发吃紧,算一算开销才发现,罪魁祸首就是“赶人情”。在他看来,“赶人情”已经不是为了情,而是为了钱、为了面子、为了不吃亏,俨然成了“赶钱情”。占明说,刚刚过去这一个月就有4个同学结婚、一个同学宝宝满月,工资几乎无存,经常吃泡面,要不就到父母那里蹭饭,感觉经济怎么都独立不起来。

除了你来我往这种正常的酒宴,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地区,要获得办事方便或是一些稀缺性资源,一些农民还将“赶人情”视为“敲门砖”,通过参加基层干部的酒宴来达到某种目的,这给本来就愈演愈烈的随份子、赶场子更添了不少“灰色”意味。一些村民告诉记者,虽然平时没怎么和村干部接触,但是不去怕得罪了村干部,导致一些惠农补贴、补助无法享受。既然去了,人家是村干部,份子钱少了,岂能看上眼?

身不由己的游戏

重庆万州区走马镇走马社区党支部书记向秀发说,人情消费玩来玩去,到了最后谁也不赚钱。

安徽安庆某镇的吴永贵今年50岁,在当地经营着小本生意。他和爱人千盼万盼终于盼到儿子在今年国庆节成了婚,但这一场婚宴也让他花光了几年来的家庭收入。

“一共摆了30桌酒席,请了我们县城里最好的婚庆公司,婚宴所有的开销在一起大概花了20多万元,减去收回的5万元礼金,大概花了十几万元。”吴永贵心疼地说,“我们农村人都爱面子,你不摆会被人说、会被看不起,只能硬着头皮上。”

主人喊累,客人也喊累,可如此累人的酒席为何无休无止呢?一些村民道出了缘由:大家都觉得这种吃请的风气不好,但是又都没有办法,别人请你,你不可能不去,你这次参加了别人的,又觉得不回请就吃亏了,所以找机会自己也办酒席。

“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有些人办酒席是为了收份子钱,但是不去又不行,没钱借了钱也要去,就怕别人在背后讲闲话。”曾在三峡库区某村当过村支部书记的杨永生说,许多村民已经厌倦了这种游戏,想尽快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虽然“赶人情”在农村已经到了人人累之厌之的程度,但依旧屡禁不绝。究其原因,是人情束缚、社交模式、逐利需要等在起作用,并在加剧乡风嬗变。让乡土人情回归“淳味”,必须建立健康文明的人情交往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消除农民的危机感;同时,避免灰色消费导致的权钱交易,不要让人情钻了基层廉政建设的空子。

人情、社交、逐利:多重因素加剧乡风嬗变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农村是乡土社会家族制度和家本位的思想孕育出的独具特色的社会,它以熟人社会的面孔展示了其人情社会的一面。人情社会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情感性等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情像一张在手中不断编织的网,越来越华丽,但一根线都不能断。

“这就是说,最为实际的农民之所以愿意如此大方地出份子钱,首先是为了通过人情来建立和维持更广阔的人际圈,方便自己的生活,扩展自己的资源。久而久之,这种人情成为大家都遵守的生活模式,或是变成约定俗成的传统,反过来又会形成约束力,迫使农民遵守并强化它。”安徽大学社会学教授范和生分析说。

在他看来,人情固化和异化的束缚是加剧乡风嬗变的首要因素。“受到这种束缚的影响,人们潜意识里会自觉遵守它,无论它是否已经变质异化,但形式依旧存在,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坚不可破。”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安白认为,虽然红白喜事已经变味成“先集资再偿还”的资金流动,以前作为感情的因素在淡化,经济利益在强化。但在不少农民眼中,老祖宗都是这么办的、别人家也是这么办的,于是自己也就必须这么办,否则就会被边缘化。真是喜喜相报何时了,子子孙孙无穷尽。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认为,相比城市居民,农民社交模式较为单一,获取资源的途径较少,但社交需要非常强烈,个体生产、生活保障等相当一部分都来源于其家庭、亲缘、宗族关系,这也使得他们必须寻求“赶人情”的方式。

“我给你、你给我;我帮你、你帮我,在闭塞的乡村社会,这种你来我往是情感维系最便捷的方式,也是农民追求归属感的表现。”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结构研究中心主任王开玉说。在他看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空心化,集体生活较之于过去越来越淡,互帮互助的组织形态越来越少,这也是导致各种人情消费趁势强化的原因。

重庆市政协委员程德安告诉记者,自古以来,红白喜事都是农村人际交往的公共场所,但是随着大量年轻人外出,农村人口结构以及对精神交往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这要求交往形式随之改变。现在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感情的成分让位于物欲的上扬,交往成为农民的一种负担,盲目求大、求高、求排场,超出了民风民俗、精神需求的范畴。

对于灰色消费以“赶人情”的名义横行,不少专家指出,其根源在于互相逐利的需要。“农民获取某种稀缺资源利益,如家里要盖房子需要审批,土地拆迁了多分点房子、申请困难户等等一系列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唯一的途径便是找干部。逢村里有个一官半职的干部家里办大事,农民多上门随‘大礼’,他们希望可以以小利图大利,‘赶人情’也就成了他们寻求利益的突破口。”王开玉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灰色消费是改变农村红白喜事本真形态最重要的因素。农村的村委会属于自治组织,缺少现代性质上公共权力的监督,“赶人情”轻易钻了廉政建设的空子。

健康、文明“作料”,调“味”人情往来

王开玉认为,农民为人情东奔西走,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是为了备不时之需,帮助自己脱离生活、生产的困境,想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政府出面,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改进农村公共管理,从体制上消除农村居民的危机感,为农民创造不过分依赖私人关系的客观条件。

人们的精神生活、情感联系无法取缔,因此农村也不可能没有“赶人情”,但方式需要改,淳朴的理念要先行。“首先,要提倡勤俭节约,明文反对铺张浪费,逐步转变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其次,理念先行,树立正确的人情消费观,还原本真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第三,考虑引进一些新的风尚,如节日送鲜花、贺信、对联等人情味更浓的东西,而非金钱的相互交换。”范和生说。

针对灰色消费,竹立家提出,要加强基层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同时,要树立农村地区政权的法理性以维持基层村委会的规范运行,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以监督基层政权,改变人情大于法的基层社会态势,建设法大于权的健康基层政权。”

移风易俗有新招

“在农村每逢操办红白喜事,主人多会委托一人统管大小事务,这人便是村里皆知的‘总管’。用句时髦的话说,‘总管’就是农村红白事的CEO。”重庆巫溪县古路镇居民曾奇说。

篇6

东方诚信培训公司的梁冰总经理在职业经理人活动营中,为人事经理及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支了一招。

面试的过程是由开始、结束、以及中间的能力评估三个部分组成,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招聘方式。

面试的开始部分不容忽视,要选择适当的地点,有一个好的开场白,缓和一下面试的气氛。负责面试的人员可以先作一下自我介绍,然后对应聘者表示感谢,要表现得热忱、友善,避免给应聘者造成过度紧张,再由寒喧逐步转入正题。

在企业中,对于招聘普通的员工(除高层管理者外),一般都需考察应聘者的沟通与说服力;人际关系及团队合作的技巧;动机与价值观;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这便是面试的中间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口头沟通能力,就是评价应聘者的语言沟通能力,通过与应聘者的交谈,便可做出大概的评估,可分为出色、可接受、不可接受三种评价的标准。如果要招聘营销人员,则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考察应聘者的说服力。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就必须要具备推理、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技能。“告诉我你所负责的最复杂或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并对项目进行简单的描述。你在项目中所担任什么职位?”“请讲述一个你解决过的最复杂的问题。”这类实用的问题,有利于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考察。“请简述你在学校及毕业后的主要业绩。”“描述你所发展的最有创造力的思想”等问题,则可以对应聘者的动机及创新能力有所了解。

在面试结束后,要问应聘者是否还有别的问题,并告诉他(她)马上可以得到面试结果,最后不要忘记对应聘者表示再次感谢。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1)

现代企业徵聘与甄选员工方法探讨

有一位管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要了解一所企业,必先了解其中的人。”换句话说,有怎样的人,就有怎样的企业。这个道理不难明白,企业是由人组成和管理的,它本身虽然没有生命,但其架构及系统之中却充满着各式各样的人,和由那些人所设计的工作、所想出的意念、所颁布的政策、所订立的规则、所制成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研究企业行为的管理及心理学家发现,原来有不少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与生物的发展过程有相同的之处,它们会经历四个阶段:初生、发展、成熟、衰退。有些较为幸运的公司,可能在进入衰退阶段之前掌握了一些重新发展的机会,而再一次进入发展阶段,企业因而能历久不衰。

著名的例子有美国的兰克施乐公司(Rank Xerox),它在五十年明影印机之后,公司有突破性发展,业务情况在五十及六十年代极为骄人,傲视美国企业界。在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公司的产品发展开始稳定了下来,市场也逐渐出现饱和,加上日本公司的激烈竞争,施乐在七十年代的业务表现开始渐走下坡,原来的超凡品质形象,一下子变成了代表不思进取公司的典型,被管理界认定必会慢慢步向衰败。正在千钧一发之际,施乐起用了新的高层管理人员,他总结了当时的形势,认为企业内的人的价值取向,并非放在服务客户,及为客户提供优良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之上,企业中人仍然留恋过去的光辉岁月,忽略了有断学习和时刻改善的重要性,整个企业因而堕入了慢性自杀而不自知的境况中,为了令企业重生,施乐做了重整机构服务文化的艰巨工作,经过八年的努力,公司才能走回正轨,重新生产出一些为市场接受的产品,堪与日本影印机生产商匹敌,脱离了企业衰败的阶段。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见,企业发展的过程,是与人的生长过程有雷同之处。人类生长要经过初生、成熟、稳定及死亡几个阶段,身体每天都进行新陈代谢工作,来保持人的生命及健康。若新陈代谢不协调,人的健康便会出现问题。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血液担当着一个十分吃重的角色,负责输送氧分给身体各组织,并同时收集废物,送往肺、肾及皮肤等器官,然后排泄出体外。在一所企业之内,资金、机器及设备相等于人体中的骨骼、肌肉及各组织器官,而管理者及所有工作人员,便是企业中的血液,负责营运及操作企业内的各个部门,让“化学作用”产生为企业出谋献策,利用各样资源来达成目标。

一间人才不足的企业,与一个贫血的身躯一样,是没办法的承担沉重的工作;在四肢乏力的情况下他只能有限度地表现自已的才干。若情况恶化下去,他的健康会受严重影响,寿命可能会缩短。

一个贫血的人除了要对付引致贫血的病源外,没有好好地滋补身体,或是进行输血,才能促进身体健康。如同企业而言,滋补相等于培训及发展现有的员工,输血即是从外间招揽人才,以补充本身的不足。滋补身体可以说是一项长远的投资而且着重打好基础,因此绝对应该做,但缺点就是欲速不达,需要长时间才能见效,拔苗助长只会令问题恶化。同样,进行输血亦有利弊。利处在于节省时间,弊处则是可能会因为血型不同,或新血含有毒素,而引起身体组织排斥及不适,到头来麻烦更多。因此,在输血给病人之前,医护人员定会进行检验、化验血液及消毒工具,然后才可行事。

如将上述过程放入招聘人才中亦同样适合,因为企业在罗致人才时,为了避免取录不适合的应徵者,一般都会在聘用前先行测试或评量他们。若招聘决定失误,让不适合的人进入企业,他不但无法贡献自己,还会影响企业原来的人,间接及直接地打击企业的表现,与补充新血促进新陈代谢的意愿相连。因此,要有效地挑选人才,便成为了企业中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香港人事管理学会(Hong Kong Limstitut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在调查香港名大小企业的人事管理情况。调查报告中的资料显示,现时香港的管理者,百分之九十三在招聘人才时,着重使用面谈方法。其他的测试及评量方法,如评量中心、个性测验、智力测验等,仍未被广泛应用。

不少人可能会有一个印象:既然招聘面谈管理者,普遍地采用,它一定比其他方法有效。在过去六十年,工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发现,上述结论与事实不符。一些没有经过仔细策划及安排的招聘面谈,其平均的预测效度,只有约0.14。(下表列出了不同方法的预测效度)不同方法的预测效度(附录载有较详尽的解释)

传统招聘面谈 0.14

性向测量 0.22-0.33

评量中心 0.25-0.43

工作模拟测验 0.24-0.54

预测效度越低,意味挑选错误的机会越大。显而易见,一般的招聘面谈,在挑选人才的工作上,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错误的挑选令管理者费时失事,到头来仍不能解决人才问题。第二,招聘成本也白白赔掉,令企业财政雪上加霜。第三,应徵者的条件未被准确地评量,失去了有效地表现自己的机会。

为了进一步了解传统招聘面谈为什么会这样没有效用,心理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面谈陷阱,并且针对性地发展出一些新的招聘面谈方法,来补救传统面谈方法不足。

新的面谈方法中,其中一种为“行为描述式面谈”,其平均预测效度高达0.4。这样一来,“输血错误”的机会便大大地降低了;企业自能更有把握地进行有效的新陈代谢的作用,它的健康也因得到保证。

本稿的目的,是在向各前线管理者介绍“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的设计及进行过程,说明其使用方法及限制,并且引用实例来印证其成效。管理者在掌握及运用这个面谈方法之后,便能用更少的时间、更低的成本,及更准确地招聘适合企业的人才,从而引进新的养分,补充企业的不足,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及更新。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2)

徵聘前的准备工作----职务分析及订定职务要求

在管理者心中,招聘员工加入企业,是机构新陈代谢和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在招聘过程中,管理者的目标,主要是挑选合适的才,来为企业有效地工作。职位可以是既有的,也可能是新增加的。但无论如何,这些需要人来做的工作,对企业来说不会是可有可无,也不会是随意怎样做也可以的工作。简而言之,管理者对企业内的每一项工作或每一位岗位,都有是有预设的目标,及有一定的表现期望。

因此,管理者在挑选应徵者时,心目中当然早有一些要他担当的工作岗位,以及期望他在未来的工作表现水平,否则,管理者便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应挑选些什么人,才能将工作做得令人满意。

事实上,要清楚而且准确地知道一份工作的要求,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内有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级、不同的工种及不同的环境。相同的工作岗位,都会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工作范围,表现水平,及产出标准。这三个来自工作的项目,可统称之为具体的工作要求(Job Requirements)。

若管理者未能掌握岗位的工作要求,那么他在招聘的过程中,便不能挑选人来配合工作,而往往转变为挑选人来满足他自己的理想或期望。外国有一些调查显示,一些管理人喜欢聘用大学毕业生,但其实在那些工作岗位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工作内容,是可以由一些没有大学毕业资格的员工轻易的胜任的。此外,若不同的管理者对相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工作要求的话,他们在招聘面谈的过程中,便会询问应徵者不同的范围,到头来可能弄至彼此不能互相比较的地步。

因此,管理及工业心理学家一致同意,管理者必须在进行招聘面谈前,先行掌握一份清楚和具体的工作要求清单,然后才按不同工作岗位的情况,来草拟相关的问题,这们才能有效地与应徵者讲通,巨细无遗地评量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及工作表现。协助管理者清楚及准确地定出工作要求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普遍应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有五种,它们是:一、工作表现法(Job Performance);二、实地观察法(Observation);三、面谈法(Interview);四、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s);五、问卷调查法(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五种工作分析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不同的应用上各擅胜长。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3)

讲题:面试前的工作——准备及拟定问题

完成工作分析之后,管理者对一个工作岗位,便会有充分的了解,尤其较全面地掌握那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这在挑选应徵者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回想第二章所描述的十三种面谈陷阱,主要成因是管理者心中没有什么客观地给予评价,“各花入各眼”的情况自然会出现,招聘面谈的准确性,亦因而被拖垮。

相对于一般的招聘面谈而言,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系统,有条不紊地一步一步引领着管理者,将繁琐的工作岗位,像拆洋葱般一层层地撕开,将工作的基本原铺陈出来,让管理者拥有了透视眼,以工作行为做手术刀,逐点剖析应徵者的行为特性,仔细地检查他们在从前工作中的表现,来系统化地预测他在未来工作上的表现,因而大大提高了成功的把握。

现在,我们已经懂得工作分析方法,它为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打下也一个坚实的的基础,管理者可踏着这片基石,进一步针对性的草拟面谈中的问题。良好的问题尤如探热针,它可以使应徵者把一些往日发生的事例,清楚地铺陈在管理者面前,让他如穿过时光隧道一样,目睹当时的情况,继而根据这些曾经出现的行为,来推测应徵者日后在工作上的表现。这样,整个过程便符合了心理学中“以昔日行为预测将功赎罪来的行为”的原则了。

当然,不良的问题则完全没有上述的成效,它反而会误道管理者,好像放了催泪弹般,令人眼花缭乱,花了精神还是看不清楚,正如电脑术语所谓“垃圾问题徒得垃圾答案”(Garbage in,garbqge out)。故此,草拟良好的问题是进行招聘面谈前的一个重要步骤。不过,如果管理者在工作分析的过程做足功夫,收集了丰富的关键事件,他在草拟问题时便易如反掌了。

草拟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问题的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简略地综合如下:

一、决定需要预测的是应徵者的最佳工作表现,还是常态工作表现。

二、选择评量方法。

三、草拟发问范围及刺探问题。

四、若应徵者、刚走出校门,欠缺工作经验,需草拟另一些问题来评量他们。

五、将问题分类,在面谈的时逐题发问。

管理者只要根据上述几个步骤,必定可以准备一套良好的问题,来评量及证实应徵者的工作能力。此外,由于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与别不同的工作分析,因此具体的问题亦会有所不同,与一般的招聘面谈的情况迥异,也是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的特色。坊间的招聘面谈手册及培训班,较难为不同的岗位,个别准备材料,因此尽管应徵者参考了这些资料,也不容易在事前准备答案,他们唯有说刚刚过去的工作经验,加上临场反应,在成竹在胸的管理者面前,坦白回答有关其过去行为的问题。

在下面,我们会分别说明每一个步骤的方法及要点,并辅以从前使用过的工作岗位为例子,来协助管理者掌握草拟问题的技巧。

第一步:预测最佳表现还是常态表现

应徵者在过去及日后的工作表现,可以被区分成“最佳表现”及“常态表现”两类;管理者在评量不同的表现范围时,应使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取得可靠的资料,因此管理者的首要工作,便是将一个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最佳表现及常态表现,清楚及准确地分开来。最佳表现是指应徵者的表现极限水平,即是他能做到最好的是什么水平,下面列出一些具体的最佳工作表现例子:

一、最快打字速度:每分钟七十二个字

二、最快点钞速度:每分钟一百万元

三、最快奔跑速度:每百公尺九秒八

四、最长连续工作时间:四十八小时

五、TOEFL最高得分:五百六十分

六、最快书写速度:一小时三千二百字

七、最高产品质量:一万件中有一件次货

常态表现是指应徵者在一般情况下的表现水平,即是在正常状态下,他会做到什么水平,下面亦有一些具体的常态工作表现例子:

一、日常与人打扫呼方法:点头、微笑

二、日常接待客人的行为:鞠躬、问安、请客人坐下

三、每天上班的习惯:十分钟前抵达、吃早餐、看报纸

四、日常接电话的行为:说出自己的姓名、等对方回话

五、日常对客的行为:面无表情、沉默不语

六、日常点钞速度:每分钟二万元正

七、日常打字速度:每分钟三十字

在管理者眼中,应徵者的最佳表现与常态表现都是重要的,但二者也有分别。举例而言,除了面部肌肉痉攀的人外,差不多每一个人在待客时,面间的最佳表现都有是可人的微笑。(在拍团体照片时,不是每人都有是那么笑容可掬吗?)但在平日的一般情况下,表现却不同。有些人眉头深锁,有些人较易动怒,也有些人经常保持笑容,不是每人都愿意随时露出这宝贵的笑脸。此外,两者在工作中起的作用也不同。一般而言,最佳表现多与技术性及知识性的工作要求有关,而常态表现较倾向与人相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及性格等有关。为了清楚的分辨两种表现的范围,下表综合了一些例子。

在招聘面谈的过程中,管理者毋须用问答形式来评量应徵者的最佳表现,因为应徵者本人也未必知道自己的表现极限水平,无从准确地回答管理者。尽管知道,也可能会夸大其词。此外,技术性及知识性的工作要求,可选择用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评量,不需浪费面谈时间。管理者应在面谈的过程中,集中查询值得的常态表现范围,用各式各样的刺探性问题,来让应徵者描述他在从前工作的与人相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等工作表现维度。

总括而言,管理者在草拟面谈问题时的第一项工作,是详细地分析工作岗位的工作表现维度,将与最佳表现有关的技术性及时性知识性范围,和常态表现的范围清楚地分开,成为两种用不同方法来评量的工作要求。

最佳表现 常态表现

一、技术性工作要求:

输入电脑

操作计算机

点算货品

核对文字

装配零件

一、与人相处工作要求:

与人接触沟通

交换意见、立场

共同解决问题、作决定

参与会议、讨论

二、知识性工作要求:

算术运算

字词辩认

二、工作习惯:

工作计划方法

工作组织及控制

汇报、寻求协助

-

三、工作态度:

礼貌、形象

主动性、积极性

按照期限工作

廉洁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4)

第二步:选择评量方法

管理者要准确地评量应徵者的工作能力,需要按照一些准则来选择有效的方法,它们包括:

一、先分辨最佳表现与常态表现。

二、决定两类表现的相对重要性。

在评量常态表现方面,招聘面谈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但它却不能好好的地评量应徵者的最佳表现。为了弥补这个缺口,工业心理学家发展了一些其他的方法,来补招聘面谈的不足。这些可用来评量最佳表现的方法是:

一、性向及能力测验(Aptitudes & Ability Tests):

语文能力、算术能力、操作能力、分辨能力、阅读能力、听写能力……

二、工作模拟练习(Job Simulation Exercises):

分辨工作缓急轻重、订工作计划、书写信件、答覆查询、审核工作项目……

以上两种辅助评量方法,可以协助管理者较为客观地评量应徵者的最佳表现,但显而易见,要运用这些方法,必须有额外的资源。这些额外资源,包括在面谈前预留时间,进行测验或练习;准备进行测验或练习的地方及工具;培训人检查及评分;及在事前发展那些测验及练习,或向外间公司购买合适的工具。

如以接待员一职为例,管理者可在招聘面谈前,先行安排一个能力测验,来评定应徵者下列的技术性工作能力:

一、广东话及英语的基本发音。

二、打字速度。

三、聆听不同口音的准确性。

四、核对文字的速度。

管理者可以安排符合基本条件的应徵者,一组一组地接受能力测验,通过了测验的应徵者才给予招聘面谈,来进一步评量常态表现。

有些管理者或许会先行评量应徵者的工作习惯及工作态度,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人,才评量其技术性及知识性工作能力,挑出其中最好的才聘用;倘若没有人可通过第二关,公司便提供职前培训,来协助应徵者取得足够的技术性及知识性的表现水平。当然,奉行这个程序的公司,它们会认为应徵者的常态表现范围,较其他工作要求重要,因而不惜工本地投资在招聘及培训员工上。保险公司挑选员工,以耐性坚忍为先决条件,而把保险的知识留在培训课程中训练,便是一例。

总括而言,管理者在草拟招聘面谈之前,要将最佳表现及常态表现分开,然后根据本身对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公司能提供的资源,来选择评量方法,决定评量程序,及组织评量工作。

第三步:草拟发问范围及刺探问题

在面谈中合适的提问,可以协助管理者深入了解应徵者的常态表现。常态表现维度中,一般包含数项关键事件,具体地反映了一些有效及无效的工作行为。管理者可根据这些行为描述式的工作表现,发出相关的发问范围,以及更具针对性的刺探问题来评量应徵者。发问范围主要围绕着工作岗位的重点要求。刺探问题的作用,是要求应徵者在重点要求内,细致的描述他的具体行为,以及那些行为带来的后果及成败。

举一个例子,推销员的其中一项重点工作要求,是与新客户建立关系。在这个工作表现给度内,其中一落千丈项关键事件,描述了推销在首次约见一名客户时该名客户下忙碌地指导下属工作,他不大理睬推销员。这是推销员面对的一大难题,于是他有耐用性地等待,直至客户中途小休时,他才有机会交谈。由于推销员看了整个工作程序,他的推销建议符合客户的需要,结果顺利地达成了一项小交易,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基于上述的关键事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发问范围:

“请你告诉我,在过去六个月内,你在接触新客户时,曾遇上那一个你认为是最难应付的困难?”

有了发问范围之后,管理者便可以想出一些相关的刺探问题,来要求应徵者描述他的相关行为。这些现时探问题包括:

一、你在该次推销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阻?

二、那么,你说了些什么?

三、你做了些什么来克服困阻?

刺探问题与日常谈话的问题有显著的不同。下图列出了四类问题的性质,可让管理者作为参考。

- 开放式

封闭式

寻求事实

寻求感觉

甲类问题--开放式/寻求事实:“你今天早餐吃了些什么?”

乙类问题--封闭式/寻求事实:“你今天有没有吃早餐?”

丙类问题--开放式/寻求感觉:“你觉得早餐应吃些什么才算健康?”

丁类问题--封闭式/寻求感觉:“你认为今天的早餐好吃吗?”

刺探式问题主要是甲类问题。开放式的发问,容许应徵者发挥,但也必须围绕事实来描述,才符合行为描述式面谈的要求。管理者在草拟问题时,可参考上图的问题分类,减少使用乙、丙及丁类问题。

要完全掌握草拟问题技巧,管理者还必须多作尝试。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5)

第四步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徵者准备问题

在日常的招聘工作中,管理者有时需考虑聘用一些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甚至刚毕业的应徵者。若按照前述的方法来刺探这些新进之士,他们无论如何搜索枯肠,也是不能答出个所以然。例如不少公司,聘用中五毕业生来担任初级推销员的工作,那么管理者应如何发问,才能有效地评量他们呢?

首先,我们还是列出推销员的重点工作表现维度,及其中相关的关键事件,然后加上一个步骤,将关键事件的背后精神概括出来。例如在“与新客户建立关系”一项中,那关键事件的背后精神,在于推销员锲而不舍,有耐心地等待客户休息,加上从观察中了解客户的需要,来与客户建立关系。据此,发问范围可改变成:

“我们每人都曾经与人产生误解,对方不明白我拉一些做法的作用及原因。请告诉我一件这类确实不容易处理的事情。”

相关的刺探问题可以包括:

一、你在说明的过程中,遇上什么困难?

二、你做了些什么,来促进双方了解?

三、你现时与他的关系怎样?

这样一变化,那些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徵者,也可从日常的生活中,取出实例来,为管理者描述其中的具体情况。当然,生活与工作是不尽相同的,最理想还是要求应徵者描述工作上的行为,不过这招“移形换影”仍是符合以过去时行为预测未来行为的原则,只是行为的背景有点不同,以致预测的准确略打折扣而已。

第五步:将问题分类,组成一个模式

草拟面谈问题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将不同的问题分类,组成一个系统,编排好问题的次序。由于不同的表现维度中,包含变化万千的关键事件,因此而发展出来的发问范围及刺探问题,也会牵涉不同的层面,可能形成了杂乱无章的状况。管理者若随意发问,应徵者或会被弄至晕头转向,不同有承先启后的秩序感。

为了好发组织问题,管理者可用下列四个方式来将问题分类。

一、近期的直接工作经验

二、与工作有关工作经验

三、教育经验

四、与工作有关的人际关系经验

管理者将问题清楚地分类后,还要组织发问的程序。管理者要特别留意,他必须给予每名应徵者,相同的正面及负面发问范围的数量。假如你要求张三讲述他曾如何处理一次最丢脸的事(负面),如何和一名最难相处的同事周旋(也是负面),及最近一次给上司褒奖的原因(正面),便也向李四提问时,保持这二对一的负正比例,才能保证管理者对应徵者的评价,不受题目的类型影响。以下是一个例子:

管理者询问甲君下列问题:

一、最近曾如何处理一名刁难客户?

二、如何排解最近一次同事间的纠纷?

三、上次工作危机发生的前因后果?

管理者询问乙君下列问题:

一、昨日发生了什么?

二、上周三如何会见第一名客户?

显而易见,甲君在解答问题时遇上之困难,比乙君大得多,若两人能力相差不远,乙君大有可能取得较高分。管理者只需在组织问题时留意这一点,他是可以轻易地避免这个人为的错误。

总而言之,管理者必须将问题分类,按四个模式组织问题,在面谈过程中,对应徵者一视同仁,询问相同数量的正面及负面的发问范围,以确保评量公平,及可将不同人的得分比较。

有些管理者心中可能有一个疑问:应徵者在回答时会虚构事件吗?管理者在使用上述的面谈方法时,可避免发问一些内容含糊的问题,和因此而引来模棱两可的答案。面对行为描述式的问题,应徵者必须谈及他从前的经历而非想象他会怎样做。这样,应徵者是难以杜撰一些事件来瞒骗管理人的,因为总是围绕过去发生过的事件,种类极为多样化,如过去三个月内碰到最难应付的客人,最近一次与上司争论工作的情况,春节前一天在公司内发生的事,上次工业意外发生后采取的措施……。除非应徵者有临时编话剧的天才,他实在难以预先虚构故事,,令管理者相信。而且,若一个人没有真实的经历,他很快便会露出马脚,有“我会……”,而非“我曾经……”来回答问题。

总而言之,管理者在发问了具体的行为描述式问题后,他应细心聆听应徵者的答案,及观察他的行为反应,这样便能有把握地判断应徵者的答案,及观察他的行为反应,这样便能有把握地判断应徵者是还说真话,还是在大话西游!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6)

面谈前准备

在面谈前的准备阶段,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设法令自己及应徵者放松。显而易见,两名陌生人互不相识,开始接触时难免要花一些时间来适应对方,心理压力自然比平常时大。应徵者投函应徵,他当然希望有被取录的机会,为了要表现得最好,他必定会较为刻意地打扮一下,及十分注意自己的礼仪,精神亦会因而紧张起来。管理者也不例外,因为并非每一位管理者都经常要进行招聘面谈,他一方面希望快一点聘请合适人,一方面害怕技巧生疏,不能从芸芸应徵者中选出最佳人选,有时不免有患得患失的感觉,精神状态也一点都有不放松。

此外,有些管理者喜欢利用招聘面谈,来向其他高级同事证明他有高明的面谈技巧,或令应徵者无言以对的口才,他们可能会发问一些极难回答的问题,令面谈气氛向负面方向发展。也有一些管理者自以为可操生杀大权,手握尚方宝剑,态度因而较为倨傲,不乐意用亲切友善的行为来与应徵者接触,无形中为面谈加压,令应徵者心理负上额外的担子。

以上的现象对招聘面谈完全没有好处,反而会令管理者分心,难以集中精神准备面谈,这样一为,有经验的应徵者便会乘虚而入,带引管理体制者堕入面谈的陷阱,到头来作出了错误的招聘决定。管理者应首先要令自己放松,否则他会影响应徵者的反应,经验较浅者会被带动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而经难丰富者,便有可乘之机,趁管理者自顾不暇之际将准备已久的台词背诵出来,令管理者觉得自己还可以应付,对应徵者的印象加深,无形中被人操控了。

下列方法可协助管理者,在进行招聘面谈前,令自己平静下来:

面谈前十五分钟,完结其他工作,从会议中走出来,或放下手头上的文件;到洗手间走一趟,整理一下衣装,慢慢地走回办公室。

取出应徵者的资料,翻看一遍,不要强逼自己记忆,只需记着姓名,便足以顺利地打开话匣。

将原先拟好的面谈问题,放入档案夹内,现翻看“面谈评量表”(详见第十章),重温要在面谈中了解的各个工作表现、维度。

若面谈室没有纸和笔,准备两枝笔及一些纸张。

准备名片,应徵者可能会索取。

开始面谈前,心中念一遍:“我已准备好了。”向自己微笑,然后请人通知应徵者准备。

一般而言,应徵者会比管理者较为紧张,一些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表现会因此而大大地失准。管理者也许以为,他看看应徵者如何在面对陌生人的压力下作出反应,会有了解其日后的工作表现。但实际的情况是,公司中只有很少数岗位的工作,是要求员工在陌生人前有敏捷得体的反应,大多数工作都会与“处变表现”无关。管理体制者大可翻阅前面的工作分析,便会明白卷中道理。倘若你主持的面谈往往使那些处变不惊的人胜出,那么你的机构便未必有其他特长的成员了。所以为了较为准确的评量应徵者的日常工作表现,管理者应千方百计令他感到舒服自在,从而渐渐适应了面谈的气氛,将自己发挥出来。

令应徵者放松的工作,应在面谈开始前,而非在面谈过程中运用,否则应徵者阵脚已乱,要重新镇定下来并非易事。我们在下面简单列出一些方法,可协助应徵者放松自己:

一、通知应徵者来面谈时,除了要清楚说明日期、时间及地址外,还要说明下列事项:

1.向谁人报到

2.带什么证明文件、附加资料

3.公司联络电话

4.重申他应徵的岗位名称

二、预早知会接待员,应徵者约在何时到此,应往何处等候。

三、预留房间,让应徵者静静地等待,不会被其他访客及同事骚扰。

四、若需要应徵者在面谈前填写资料表或接受技术性测验,必须预留充分时间,及准备有效的文具。

五、徵求应徵者的同意,给予饮品。

六、不要让应徵者等候超过十五分钟。

七、将已接受面谈的应徵者,与未接受者分开。

八、若管理者希望将面谈过程录音或录影,必须先行知会应徵者,及徵求同意。

一切准备就绪,招聘面谈便可以在压力最低的情况下开始,双方的表现都会因而保持水准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7)

讲题:招聘面谈的利与弊

现代的管理者,在招聘人才时,亦喜欢选用面谈方法,来评量应徵者。香港人事管理学会(HKIPM)在一个调查中发现香港的商业机构,仍然十分依赖使用招聘面谈,作为挑选人才的主要方法。调查结果综合列于下表:

挑选方法

使用百分比(%)

1 .面谈

93

2 .测验

46

3 .查询咨询人及应徵者从前资历

45

4 .身体检查

32

5 .其他

1

传统的招聘面谈,确是有一些行政上的优点。

一、它节省了管理者的事前准备的时间。不少管理者在看过应徵者的履历表后,便立即进行面谈,然后作出决定。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因而很受忙碌的管理者欢迎。

二、管理者觉得它易于掌握。大部分管理者认为,他们在岗位上的丰富经验,令他们很容易便分辨出应徵者是否适合,而无须另行学习及运用什么特别技巧,因而节省了培训使用特点方法所需的时间及成本。

三、很多人视它为唯一可靠的方法。由于很多管理者在从前被别人招聘时,他们是经过差不多一样的招聘面谈的,而没有接过其他评量方法,因此他们心中一直认为,面谈是理所当然和唯一有效的招聘方法。

四、它所需的时间较具弹性。招聘面谈的时间长短,较其他方法更具弹性,忙碌的管理者便可以按自己的时间表,来延长或缩短面谈。这样一来,他们便会觉得,招聘面谈是一种十分方便的方法。

除了上述的方便之外,传统的招聘面谈,其实有多弊处。它的主要问题在于三方面:

一、它的可靠性不高;

二、它的预测效度不高;

三、它不符合行为一致辞性原则。

以上问题的原因,大多数来自面谈过程之中,管理者没有充分地掌握好招聘面谈的技巧因而堕入了面谈的陷阱,或被那些有丰富面谈经验,或受过培训的应徵者所迷惑,最终作出了错误的招聘决定,选用了并非适合的人,徒然浪费时间和精神。

心理学家曾进行了数百个实验,来研究招聘面谈的过程。他们的研究目的,是希望清楚知道是什么因素,在面谈过程中发挥作用,影响着管理体制者作招聘决定。通过这些研究,心理学家发现,不少管理者在不自觉情况下,堕入了面谈陷阱,令他们糊里糊涂地聘用了不适合的人。

大部分管理者,在过去都是或多或少堕入过面谈的陷阱,但这样并非表示他们称职。其实在面谈进行期间,管理者与应徵者是面对面的接触,彼此在不停的互相影响着;应徵者一举一动,及一言一笑,都有会反复地刺激管理者的情绪、感觉和价值观,反过来说,在面谈过程中,应徵者也不断地受管理者的行为刺激,而作出各种各样的他也不能完全控制的反应。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那些应徵高手,便可利用一些行为来引导管理者堕入面谈陷阱。

陷阱一:“坏事传千里”效应

在招聘面谈过程中,管理者在聆听应徵者陈述之后,会倾向较为相信负面性的资料,而交正面性资料的份量调低。例如,应徵者解释他辞去上一份工作的原因,是他不喜欢沉默寡言的老板,和希望找一找一份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管理者的脑海中会形成一个印象,认为应徵者不擅于与内向的确良人合作,而较为忽略了他追求更大挑战性的态度。

上述现象与俗语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吻合,人们对负面的事物有较深印象,也有兴趣知道更多。但在招聘面谈时,这个现象会令管理者“偏听”作出招聘决定时会有偏差。

陷阱二:“大型交响曲”效应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对资讯的记忆能力,与接收的时间性有密切关系。在面谈刚开始时,管理者会受先入为主效应(Primacy Effecf)影响,对面谈内容会记忆较牢。然后,他的记忆会逐渐下降,直至面谈完结前,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开始生效,他对最后听到或发生的事情印象较深。这好像在听一首大型交响曲时,有些听众会集中欣赏开首及结束丙部分,对中段较为陌生。因此,若应徵者懂得在开场白及综合发言时多下一点功夫,他取得良好印象的机会便会提高。相反而言,那些秩序渐进,在中段表现良好,但结束前又归于平淡的应微者,可能会被管理者评为表现平平。

陷阱三:管理者“心中有剑”

调查研究发现,不少管理者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应徵者形象,或称为典型。他们或会主观地认为,,应徵者必定要高大才能威猛,有美貌才具智慧,或口若悬河大才可吃四方。那么,当他们遇见一名高大的应徵者时,管理者便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从应徵者身上发掘威猛的证据,将一些原来没有太大关连的事件,也接受了下来。

这种现象亦可称为“光环效应”(Halo Effect),武侠小说则称之为“心中有剑”,意思是说,大侠无须手中有剑,他只要心中有剑,也可伤人于百步之外。管理者也经常心中有剑,若他认为没有美貌便没有智慧,那么一名姿色平庸的应徵者,便很难突破这个典型,来证明自己的智慧水平。

有些管理者心中的典型是十分具体的,他会在招聘面谈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一些他主观地以为应与工作表现或能力有关的细节上,而不是能客观的地评量一名应徵者的工作能力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8)

陷阱四:脱线风筝现象

有些管理者喜欢在面谈时,与应征者谈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业余嗜好、管教子女方法、时事分析等到等。除非应征者将来的工作与这些内容有关,与此否则管理者是在浪费时间。

尤其是那些经验较浅的管理者,他会因闲谈太多而令面谈失支方向,让应征者有机会天南地北胡止一番,像脱线风筝般随处飘,甚至反客为主地带动着面谈,向他喜欢的方向发展下去。会谈结束时,能够与管理者谈得投契的人尽占优势,而谈话甚趣味性的人便给比下去。其实,若管理才希望知道应征者在工作以外的生活情况,他便应该好好的利用面谈前的时间,仔细地阅读应征者填写的个人资料表,而非在面谈过程中去了解。

陷阱五:好眉好貌效应

各应徵者都有不同的个人特徵,如高矮肥瘦、头发,有些管理者虽然嘴巴说没有,却不自觉地以貌取人,这种做法有个大问题,若招聘面谈由几名管理者共同参与,他们对个人特徵的喜恶,便会出现分歧,要取得客观准则来评量个人特征是一件十困难的事。不单如此,若该特征(如美貌、面型)与工作表现其实无多大相关,管理者凭此而生的直觉来挑选,自然不会有助找到合适的员工。

有些工作也许需要应征者拥有一些特定的个人特征,如身高及体重,这些条件通常会设定一个范围,让管理者在初步筛选时,已将不符合者排除,故此到了面谈阶段,管理者不该再将精神,放在这些不能定下客观评量准则的项目上。

陷阱六:盲侠“座头市”现象

在面谈过程中,有些管理者为了加深记忆,会记录应征者的房产科内容。他们作记录时,通常会犯两个毛病。第一,管理者在发问之后,便集中精神聆听,并且写下应征者的回答,他们的视线会经常停留在记录表上,而非看着应征者回答。不少曾接受面谈训练的应征者,他们心中早已准备了标准答案,来答复各样问题。他们在背诵答案时,身体语言会教人知道,他们不是衷心地诉说,真实经验。因此,管理人必须努力地看,不要像盲侠“座头市”般只听不看,而是要全心全意地观察应征者的反应行为,来印证他的说话的内容,检查两者是否一样。

此外,若管理者只记录应征者的说话的内容,而所略了他的行为举止,在面谈结束后,管理者再翻阅记录时,他便会难于分辨那些答案相关不远的应征者的实际表现。到那时,他只好凭印象来作决定。

陷阱七:同声同气易商量

有些心理学研究指出,管理者与应征者,在态度上及种族上的类同,与招聘面谈的结果有关系。若管理者认为,应征者与他有相同的特人处事态度,或来自相同的种族,他会倾向作出较高的评价,及建议付出较高的薪金。在经验的应征者,便会利用这个情况来自抬身价。当他发现与管理者有相近之处时,便引导谈话集中在该话题上,在取得管理者的好感之后,他便可以提高要求,而不怕影响被录用的机会。

陷阱八:以性别印象来作决定

管理者挑选应征者时,除了会以个人能力、性格、经以等因素作考虑之外,他们还会倾向凭个人对工作岗位的印象来作决定。若管理者觉得他公司的中的秘书多数为男性,他可能会因而产生一个印象,认为男性较适合该公司的秘书职位。这种个人主观的理解,并不一定来自价值观,主要是管理者通过观察而得来的结论,形成了一种性别歧视。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管理者与应征者有相同性别,对挑选的结果没有多大影响,他对工作岗位的性别印象,才是一个令管理者不能在面谈时客观地评量应征者的因素。因此,不少人认为男性才胜任推销工作,女性才能做秘书,主要因为管理者在挑选人才时,早已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不大愿意招聘与其印象不符的性别的应征者,他们(或她们)自然难有表现机会。

陷阱九:随意评分难分高下

由于并非经常进行招聘面谈,因此少有作面谈前准备,他们较为随意地发问,没有什么计划及组织性。调查发现,他们对应征者的评分会偏高,评分的分布也较窄,准确性也因此成疑问。此外,若管理者使用已拟好的指引来进行面谈,他对应征者的评分便会散一点,因而较能区分适合与不适合的应征者。他们给的分数,往往比没有面谈计划的管理者的评分更严。评分的狭窄分布造成一个问题,就是难以将应征者筛选,管理者因而要反复思量及面谈,浪费了工作时间,也未必可挑选出合适人选。

陷阱十:心血来潮创新话题

管理者在接见一连串应征者之后,可能会感到沉闷或疲倦。有些人心血来潮,想出一些新颖及轻松的话题,来与应征者交谈。这样一来,管理者之间便不可能参考别人的面谈记录,因为他不知道另一位管理者究竟创新什么问题,来评量应征者。

管理者都按照面谈大纲来进行面谈,那么他们对不同应征者的评分,便可让其他管理人参考省却了再次面谈的时间。

管理者在清楚了解上述各式面谈陷阱之后,可以针对性的评核自己的缺点,然后运用“行为描述式”面谈过程来加以纠正。那么,整个招聘面谈的可靠性及预测效度,便可以大大地提高,从而协助企业选用合适人才,进行有效的新陈代谢作用。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9)

讲题:审定面试结果 - 评分及雇用决定

工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显示,若管理者要在进行面谈时,同时作出招聘决定,他们会倾向早作出决定,大部分管理才会在面谈的最初的四分钟内,决定是否招聘该名应征者。显而易见,在四分钟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少应征者还没有好好地 热身 ,有还在努力地适应管理者的发问,管理者就在这时下决定,实在要冒很大的风险。此外,调查资料显示,若管理者要在面谈中作出选择,他便会十分留意应征者的申请信及履历表,而非应征者的现场行为反应。这样一为,管理者便是评量应征者的背景资料,如学历、年龄、工作年资等因素,而不是应征者在面谈时所述的工作行为及工作表现。那么,管理者倒不如放弃面谈,从文件上作出比较,然后挑选好了,何必劳民伤财呢?

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管理者须将面谈阶段及决策阶段分开。换句话说,管理者不应在进行面谈时,同时评量应征者,或作出招聘决定。在进行招聘面谈时,管理者必须努力地发问行为描述式问题,然后小心地聆听、观察及记录,有需要时则解答应征者的问题,及有礼貌地结束面谈,余下的工作,要待面谈结束后才进行。

行为描述式 招聘面谈的最后阶段——评量及决策可分为五个步骤,整个过程包括:

一、审定各维度之重要性

二、详细地记录应征反应

三、填妥评量表

四、检查评分与记录

五、作招聘决定

第一显:审定各维度之重要性

管理者在评量应征者之前,他道德要思量一下,工作岗位的工作表现维度,是否可以按重要性分类,有些维度,是否比其他的重要。

我们引用接待员的工作分析做例子来说明。

工作岗位:接待员

工作表现维度:

一、按照公司规定办事。

二、能迅速及有效地解答来电问题,而非因语言若其他原因延误了解来电的转达。

三、热情地接待访客,及明白其来访目的,而不会让不速之客骚扰同事。

四、有礼貌及清楚地使来访及来电者明白事情的进展情情况,而非半途而废,及冷漠地拖延工作。

五、主动地工作,及令客人感到满意,而非在工作上犯错及拖延工作进度。

若管理者认为,上述五项工作表现维度的重要性不相伯仲,他便不需为它们定优先次序,可以使用没有加权的应征者评量表,每一项目的分数,会得到均等重视。

若管理者认为,有些工作表现维度,较其他的更重要,他便需要先为它们定优先次序。管理者可将工作表现维度分作两类,其一为 必须 ,其二为 可有 。在两类维度中, 必须类 比 可有类 重要,因此获分配的分数会较多。换句话说,管理者更重视应征者在 必须类 工作表现维度中的行为。

管理者可运用表一,来评量没有加权(Unweightesd)的工作表现维度。至于表二,则可用来评量经过加权(Weighted)工作表现维度。在表二中, 可有类 的分数被人为地调低,那么究竟要调低多少才合适呢?这个体户问题完全视乎管理者对工作岗位的要求而定。举一个例,在总部担任接待员,与在分公司一个部门当接待员,虽然工作岗位相同,但工作要求肯定不分别,管理者在挑选合适人才时,可以按不同的要求,来调整评量应征者的分数比重。

在招聘面谈进行之前,管理者应为每一名应征者准备一份评量表,而且在事前填上工作表现维度,定下不同的重要性,及分配管理者认为合适的权重,才开始进行招聘。

表一:应征者评量表(没有加权)

工作岗位:

应征者:

管理者:(面谈员)

面谈日期:

-

>较差表现

-

>中级表现

-

>顶级表现

>工作表现维度

表二:应征者评量表(加权)

工作岗位:

应征者:

管理者:(面谈员)

面谈日期:

-

>较差表现

-

>中级表现

-

>顶级表现

>工作表现维度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10)

第二步:记录应征者的回答

管理者在准备了评量应征者的表格之后,他便可以开始进行招聘面谈,用预先编排妥当的行为描述式问题,来查询应征者在各个工作表现维度内的经历,从而取得有效的资料,预测应征者在未来工作上的可能表现。

由于“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要求管理者在面谈过程中暂不作招聘决定,因此除了发问之外,他还要细心的聆听和观察应征者的言行,并且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面谈后的评分依据。

徵聘面谈记录与一般记录的要求不同,管理者不能写下主观及概括性的及词,也不应将应征者说话用自己的文字来描述,而是用:“逐字记录”方式来写,若管理者真的不能抄下应征者的每一句说话,他也需要记录下那些与工作表现维度有关的回覆,其中涉及行为的部分。下面有一些记录的例子:

一、“我三个月前最忙碌,同时推出四个推销项目,只有三名助手帮我,连续两个星期工作至晚上十时,才赶得及在限期前完工。”

二、“我这样对客户说:‘对不起,现时没有存货,我可为你预留下一批货,你可否留下联络电话,到时我立即通知你。’之后,客户说不需要,然后买了另一款产品。”

三、“我将文件打好后,立即跑往大堂,将它交给同事,然后速返往美国,全组人都有松了一口气。”

逐字记录应征者回答内容的目的,是用来将不同的应征者的表现予以区分。很多时候,管理者会在评语上写下一些词句,如热诚有礼、意见中肯、待客态度不佳、意志坚定等任人演释的词汇。若有超过一位应征者取得差不多的的评语,管理者解决问题,一则它可唤起管理者的记忆,二则管理者可将不同应征者的回答相比较,看看那一个更切合工作的要求,然后才作招聘决定。

有些管理者为了专心地聆听及观察,他们在征求应征者同意后,会使用录音机来协助记录。这个方法可确保记录完整无缺,但管理者也要亲手记录,以免在翻听时茫无头绪,不知在何处开始,徒然浪费时间找寻。

第三步:填妥评量表

招聘面谈结束后,管理者有礼貌地将应征者送走,他便即时根据面谈记录,来填写评量表,在每一项工作表现维度上评分。因此,管理者应在事前安排面谈时,预留几分钟时间,让自己可独自静静地评量应征者。

“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的优点之一,是它为管理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来尽量客观地评量应有尽有征者,仔细地看清楚他们是否适合一个工作岗位。若管理者面试后不立即填妥评量表,那么无论他的记录多么详细,他在一段时间,或经过几个面谈之后,便对之前的应征者表现的记忆,也会逐渐模糊,到最后才评分,岂不是将整个面谈系统搞垮了!所以,除非管理者在一段时间后重复聆听面谈录音带,否则他必须在一个面谈结束后,不做任何其他工作。只根据刚才的面谈记录,来为应征者填妥评量表。

管理者在评量一名应征者时,尽量不要翻阅其他应征者的评量表。他应根据原先订下的工作要求来评分,而非尝试在这个步骤中作招聘决定。他要将工作表现维度逐一考虑,每次为一项评分。管理者在评分时,应参考面谈者的记录,重温应征者的回答重点,留意与该工作表现维度有关的问题,然后写下评分。

在评分过程中,管理者要极力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他要从记录中找寻证据,来支持自己切勿凭印象及个人喜好作准则。若记录没有支持证据,该项工作表现维度便应获低分,管理者在评分时,要竭力保持客观,脑海中应只有应征者的行为表现,而非个人相貌、学历、身材等到背景资料,否则会严重影响招聘决定的质素。注意表一及表二中的“顶级表现”,是指应征人在该特征上算是最佳的百分之二十;“较差表现”代表该人在十人中,属于最差二人中之一。

此外,管理者在填写评量表时,紧记清楚填上刚才那位应征者的姓名,若遗漏了这一点,到头来这张评量表便会成为废物。

“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的关键时刻,是管理者仔细地为应征者评分。一般的招聘面谈大都没有评分这个环节,管理者只需写下一些评语,然后决定是否聘用应征者。若那些评语写得不具体,其他人根本不街道管理者凭什么来作招聘决定。倘若管理者在日后翻看记录,他也可能会忘记了那些评语的背后意思。

一个有根据的评分,不单可让让管理者在日后翻看评量表时,有参考价值,而且还可将评量表给予其他管理者,让他们看看那些工作表现的得分,是否适合其他工作岗位的需要。当然,其他管理者不通俗将别人的评量表直接应用,但可作为初步节选之用,若发现有看来龙去脉合适的应征者,他们大可进一步了解他的背景资料,一旦发现合适便安排再次面谈,来引证应有尽有征的能力。

总括而言,管理者在评分时,须紧记下列各点:

一、面谈结束后即时填写;

二、独立地填写每一份评量表;

三、将工作表现维度逐一评分;

四、参照记录,引用应征者的言行作支持;

五、保持客观。

第四步:检查评分与记录

管理者在完成所在地有的招聘面谈后,便差不多也填妥了所有的应征者评量表,完成了评分工作。到了这时,他应该取出记录来核对一遍,看看不同的应征者则否有相同的回答。若真的有类似的答案出现,管理者还要进一步检查评量表,看看他是否给予相同的评分。

相同的行为表现,应该给予相同的评分。换句话说,无论应征者是谁,只要他曾作出一些与工作要求符合的行为,管理者便给予高分,反之则给予低分。

此外,管理者还要从评量表中,将一些关键性工作表现维度的评分检查一下,比较高分者与低分者的答案,重新看看他们的行为表现,是否与评分匹配。若有需要,管理者在此时可调整评分。

管理者在检查评分时,须紧记:

一、留意相同的行为表现;

二、比较高分与低分者的行为表现;

三、查看记录找出根据。

第五步:作招聘决定

“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将评量表的评分加起来,然后将应征者名字,按分数高低排列出来。如此,管理者只须按着名单,招聘最高得分的应征。

在同分的情况下,管理者需要翻查;评量表,若他使用加权量表,那名在“必须类”取得较高分的应征者,便可首先得到聘用机会。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11)

题:招聘面谈发问策略——“行为描述式”问题

“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在三方面比传统面谈优胜,它们是可靠、预测效度及符合行为一致性原则,因而被认为最有效的方法。

在下面,我们会详细解释“行为描述式”招聘面谈,为什么会在上述三方面,比传统招聘面谈为佳,从而证明这方法的可行性。当管理者遇见一名陌生的应征者时,他们总希望能在一段不太长时间的倾谈之后,对应征者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作出判断,看看他是否适合企业中现有的岗位空缺。

无论企业采用招聘面谈或考试,它的第一步工夫,便是给予应征者一些刺激或提示,如面试问题或笔试问题。应征者为了取得聘用机会,他们在受刺激后,便会作出一些反应,如填写答案或口头说明及解释。管理者在收到应征者的答案后,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观、原先拟好的标准答案,或个人喜好,来评价应征者是否适合,并且作出判断。若应征者被聘用,他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自会产生实际工作表现。

面谈的可靠性

我们可以视在面谈过程中,管理者的问题、面容、手势、姿势、发问语气及眼神等为刺激;不同的应征者在面对相同的刺激时,会作出完全不同的反应,这样管理者便可以根据不同的应征者反应来评价他的适合性。

但是这些反应,是否单来自刺激?例如测谎机是测量疑犯在接受询问时的生理反应,其中包括血压、心跳速率及呼吸再度。这些以应的改变,除了因为疑犯对问题作假答案时会有影响之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气温、询问者的态度、疑犯的精神状况及疑犯是否接受过训练等因素。不能控制的因素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可靠性便越成疑问。

在招聘面谈过程中而言,可靠性亦是十分重要的。有些问题的可靠性是十分低的,如要求应征者处自我述说他的优点和缺点,他多数会因不同的岗位,而作出不同的反应;他也许会猜测管理者的喜好,而出不同的答案。这样一来,相同的刺激在不同人发问下,或不同的场合下,会得到显著不同的答案。

从另一个例子再看一遍,若我们想量度一个人的游泳速度,但放他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去我们便说这个方法可靠性不同,因为顺水逆水的不同改变,会影响他的速度时快时慢,让我们看不清楚他的真正实力。

在传统的招聘面谈中,有些因素是会损害可靠性的,它们是:

一、评价应征者的装扮及外表;

二、要求应征者作自我评价;

三、临时加插问题;

四、评价应征者的价值观;

五、询问一些应征者在面谈训练课程中早已学过如何应付的问题。

相反而言,管理者询问应征者一些与行为有关的问题,则会取得很高的可靠性。举个例子,管理者问:“你上一次与上司开会是在什么时间?大家讨论了什么议题?”无论发问者用什么态度来询问,应该不会受到外间因素太大的影响,因此可靠性会相应提高。

管理者对应征者所作反应(行为、回答等)的解释,也未必完全可靠应征者说他的日常嗜好是玩模型飞机陈经理的理解为这人除了工作所需学识外,尚有物理学常识。张经理可能会认为,这人只懂一样玩意,兴趣狭窄,难与客户交往。孰是孰非,便关乎效度问题了。

面谈的预测效度

其次,在应征者回答问题之后,管理者便会根据经验、价值观、及喜好,来评价应征者,并且判断他的性格、能力或其他个人素质。这个评价是否能反映日后的工作表现,我们称之为“预测效度”。

假设我们询问应征者他平常喜欢吃什么水果,他回答说喜欢吃西瓜,接着我们便判断他是一个爽快的人;若他说喜欢吃橙,我们也许判断他是一个随和的人。假如每名爱吃西瓜的人都有爽快,每个爽快的人也爱吃西瓜;同样若是爱吃橙的人都有随和,所有随和的人都爱吃橙,这问题便有预测效度。以后在挑选人才时,大可放心地询问这一条问题。

有一些方法有极高的可靠性,但预测效度却不同。例如量度一个人的四肢长短,然后用以预测他日后在学业上的成就。量度四肢长度有很可靠的方法,四肢长短与日后学业成绩却没有什么关系。

预测效度是指在招聘面谈中,应征者作出的反应,与一致性原则,才可算是有效的挑选人才方法。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12)

行为一致性原则

行为一致性原则有两方面,第一是应征者在近日所做的行为,较他很久以前的行为,对预测其将来同样的行为,有更大的参考价值。第二是应征者的行为密度(次数)越高,预测其将来行为的准确性便越高。

若应征者正申请一份零售推销员的工作,日常有机会遇上顾客投诉的手法,他便要知道应征者从前是怎样对待投诉的顾客。因为他在日后应付投诉的表现,与过去如何做,有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的行为不但反映他的态度,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强他的态度。若应征者在从前应付客户投诉时的行为草率,除了解反映出他的待客态度不认真之外,管理者还可凭此知道,应征者在将来遇上相同的处境时,他极有可能会抱持相同的态度来与客户周旋。

从前的管理及心理学研究人员相信,行为是由一个人的态度所决定的,但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行为与态度是互相影响的。一些反复的行为,至终能左右一个人的处事待人态度。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清楚的知道应征者曾经做过什么行为,我们便有把握预测他在未来工作上的一些行为。在这里,行为是包括说话的内容、用字、语气、手势、姿势、面部表情、动作及眼神,即一切可被观察的反应。因此,管理者在询问应征者时,范围可包括所有与行为有关的资讯,而非一些个人感受、情绪或价值取向。

若管理者发现应征者过去的行为出现频率相当高,譬如他喜欢与客户谈论私生活问题,那么我们便可以相当有把握地预测,他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询问客户的私生活。

当然,人的行为及态度,有些时候是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管理者在进行面谈时,应当注意应征者近期的行为,而非很久以前的行为。随着个人经验的增长,成熟程度提高,应征者极有可能会从别人身上学到一些新的行为,随而在态度上也会得到启发而改变。若应徵者曾在三个不同企业内任职,他在上一个岗位所作的行为,参考价值最高。越早的行为,在预测日后表现方面,不及较近期之行为那么准确。

此外有些管理者喜欢询问应征者的工作经验,他们也许觉得有经验代表有表现。但事实上,曾经担当过一个岗位,与曾经有贡献没有必然关系。应征者要转换工作的其中一个理由,正可能是他不能胜任上一份工作。

还有一些管理者喜欢询问应征者的个人目标,他们也许认为有目标的会较易成功。但实际上有不少人胸怀大志,却从来没有试图去实践他的目标。此外,应征者一般都会在面谈中,将自己的个人目标说得具体和崇高一点,来博取管理者的好感。

以上几类问题与应征者在未来岗位上的工作表现,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其预测效度也相应地甚低。唯独应征者在从前的工作行为,可以让管理者预测他的表现。

由于招聘面谈的首要目的,是希望借着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来看看应征者对发问的反应,从而决定他在未来的工作表现,是否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管理者的询问内容,应集中于一些需要应征者描述从前一些行为的问题。

换句话说,管理者要在面谈过程中,尽量搜集应征者在从前工作上曾作出的行为的资料,来协助估计他未来的工作表现。因此,应征者必须在回答中描述过去他的行为,而非感觉、情绪、想像、判断、猜测或意见。

行为描述或问题的例子如下:

请你告诉我,你在上一份工作中的最大成就是什么?请你由如何取得那个工作意念开始,然后谈谈你如何计划,如何执行计划,在推行过程中遇上什么困难,及怎样克服那些困难?管理者可以将上述问题,放入不同的处境中来询问。

当然,管理者也可以从相反的方向来问,例如:

请你告诉我,你在上一份工作中的最失望的项目是什么?你在推行过程中,遇上什么困难,如何处理,成效怎样?

管理者在发问题,必定要留意用词。可以用的发问语,是“怎样”、“如何”、“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因为当管理者问为什么时,它便引导应征者去解释,一旦开始了解释,应征者便可在答案中引入他的个人意见、感觉、判断,甚至猜测,而毋须描述他的行为。

以下举一些行为描述式问题的例子

请你告诉我,你昨天的工作情况;请你由一踏入办公室开始,说到你启程回家为止,其中包括所有你曾参与的事项。

请你谈一谈,你上一次遇上不能做好工作的员工的情况。那是什么时候,他做不好什么工作,你如何处理,你怎样对他说,他又怎样回答?

请你告诉我,你与上司争论工作最激烈那一次的情况。当时争论些什么,他说了些什么,你如何回答,你最后怎样处理?

请你谈一谈,你曾遇上的最好的下属是怎样的。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有什么成就?请你告诉我,你上一次在公众场合结识朋友的遭遇。那是什么场合,在什么时候,你们认识的过程是怎样的,双方做了些什么?

请你说说,你最不喜欢的同事,他是怎样工作的。

应征者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必须要回想从前的经历,并且详细描述他当时的行为,及其他有关人的行为。这们一来,管理者便好像正在工作地点看着应征者工作一样。若应征者的答案不够具体,管理者得进一步用类似的问题来追问,直接索取未经过滤的第一手行为描述式资料。

管理者在取得上述资料后,可以独立地分析及演释,而无须理会应征者个人的解释,免除了价值观的投射,及经过包装的良好印象的影响。

管理者在发问有效的行为描述式问题时,他必须注意三个条件。

一、问题必须是询问应征者的行为,或事情的过程,而非个人的感觉、情绪、判断或意见。

二、避免问“为什么”改为问;“如何”、“怎样”或“什么”。

三、问题中含有最大限度形容词,如“最好”、“最高”、“最近”、“最差劲”等等。

若问题中含有最大限度形容词,那么应征者的答案亦会较为具体和肯定,因为他只而要回想一个处境及事例,其他一般的情况可以不理。其次,最大限度的处境及事例,正好给予管理者一个定点,用以比较各应征者在类似处境的表现从而预测将来可期望的最高表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