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民族音乐论文

民族音乐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05 09:34: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民族音乐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民族音乐论文

篇1

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调式在游戏音乐中的运用

游戏中运用民族调式是音乐的主体,占有绝对的优势。如:《仙剑奇侠传》的游戏音乐中,由于羽、角调式不但具有西方小调风格委婉悠扬的特点,还具有东方特有的哀婉性忧伤美,符合游戏风格和剧情的需要。因此,前面二十首音乐运用羽调式的达到了十多首,采用宫调式的作品几乎没有,其他几首也运用了民族调式角调式。如:第六首《蝶恋》的主题旋律优美、含蓄,是一首表达爱情主题的乐曲,因此,采用了羽调式,成了游戏音乐的核心主题,增强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外,《仙剑奇侠传》中序奏音乐《云谷鹤峰》,为了奠定游戏的基调,也采用了羽调式,描绘了青山幽谷、笛声悠远的景色,音乐主题富于活力,清新明快。另外,为了使音乐洋溢浓厚的民族特色。《仙剑奇侠传》采用了民族五声、六声的调式。如:游戏音乐第六首、三十一首、十六首等都采用了民族六声调式,而第十四首等都采用了五声的调式。我国的五声、六声调式没有与主音形成强烈的倾向性,半音功能被弱化,半音成了音乐进行的一个辅助音、经过音,没有西方音乐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因此曲中出现的变宫就是作为经过音在使用。

(一)民族音乐元素和声

在游戏音乐中的运用在三度音程关系和弦基础上,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弦音乐具有西方音乐的典型特征。但是为了避免与民族音乐的不统一,在游戏音乐中,很多音乐没有使用这样的一种典型结构,而是使用了不完整的和弦,按照四度叠置的和声,凸现了东方的民族特点,形成了东方色彩性的和声。如:《仙剑奇侠传》中《逆天而行》的音乐,从音乐的开始,旋律就形成了一种具有活力、张力、空旷、不呆板的音乐效果,连续使用了四度叠置的和声,凸显了民族和声的特点,避免了三度和声过于硬板的音响,不仅在旋律声部,还是其它织体声部,这种四度叠置的和声和下面和声声部一起被采用,形成了一个协和、统一的整体。在这首音乐中,几乎没有不采用四度和声的地方,音乐的中心一直就是四度和声。因此,这是创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并不是一种偶然。而在第六首《蝶恋》中,也采用了带有民族性的四度叠置的和声。音乐重负两个铺底性的和声声部,采用了四度叠置和声,使用了弦乐,并且为了形成独特的运维,始终贯穿整个乐曲中。

篇2

2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戏剧曲艺元素

中国的戏剧曲艺早在元代就开始发展壮大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既饱含了古典音乐的魅力,也包含了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底蕴,将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戏剧与曲艺吸收到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之中,为我国流行音乐增加了新的魅力。京剧在我国一直被称为国粹,尤其是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都是中国普通民众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花儿乐队在《穷开心》之中就吸收了《红灯记》的部分元素,其中甚至有原话、原曲的引用“一颗红亮的心”一句。又如蔡国庆所演唱的《大碗茶》其中就是包含了京腔京味。所以,流行音乐对于我国传统以及现代戏剧、曲艺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风格的借鉴,使得流行音乐在经典之中创造出了极其鲜活的新的生命力(。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和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是典型)

3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乐器元素

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有哀伤的二胡,有婉转的葫芦丝,有悠扬的古筝,有韵味久远的古琴,有易动易静的琵琶等,可见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且历史悠远,而运用民族这些民族乐器到中国流行音乐之中,相信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流行音乐的必然选择。例如,曾在我国流行音乐榜首的唐朝乐队,其乐队键盘手的网友,虽然其是中国摇滚的先驱,但是他始终在作品之中强调对于民族乐器的运用。例如《,往生》这一作品,以柳琴、笙箫、古筝等乐器进行创造,民族乐器与摇滚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显得整首音乐具有传统风味,与流行特征,表现出了极强的感染力。同时,曾格格等人利用传统乐器对于流行歌曲的演奏,将民族乐器与流行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了时尚唯美的新流行乐。

4中国流行音乐文本内容中的民族元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中国流行音乐都是民族,在乐曲之中表现的是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爱情的憧憬,对于审美情趣的要求等等,是对于中国从古典到现代生活的基本演绎,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表现。例如,星光大道走出来的歌手米粒,在演唱《枉凝眉》的时候,就是借用的元曲的形式,对于文本的来源则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名著《红楼梦》。再如,宝岛台湾的著名歌手邓丽君其很多歌曲,无论是名字还是歌词都来源于我国传统的宋词之中,比较著名的是其《但愿人长久》,与《独上西楼》,这些对于古典诗词的再谱曲与演唱,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的流行音乐。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种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化形式,也广受世界各个民族所喜爱。这些也正是“女子十二乐坊”等中国传统演奏组合走红的很大原因。

篇3

音乐带有听觉体悟这样的特性,是审美架构中的感情艺术。欣赏美好乐曲,能激发潜藏着的强烈感情,拨动深层心弦,激发内在特性的这种共鸣。从文化视点看,音乐表征着共通的某一情感。不同区域以内的民众,经由音乐特有的纽带,能互通深厚情感,建构友爱关系。文化载体特性的民族声乐,折射着乡村独有的民风、带有市井特性的厚重风俗。亲近的音乐,能拉近彼此关联,让人们接纳美感熏陶。区域架构之中的经济进展,可以依托音乐,来创设交往互通的最优环境。招商引资特有的历程中,若能添加着音乐的互动,则能拉近距离,创设祥和的、带有厚重关怀的互动气氛。

1.2有序拓展内需

民族特性的多样音乐,能满足多层级的娱乐要求。民众潜藏着的这一需求,应被看成延展之中的优良商机。传统框架内的生动音乐,应能协同人们,去发觉更广范畴中的内需市场。特色明晰的曲目表演,不仅创设了娱乐形式,还活跃了平日以内的经济生活。

2区域经济特有的促进路径

2.1确认新颖理念

民族特色音乐,应被拟定成新颖架构中的产业理念。经济全球化态势下,应变更偏旧的认知路径,采纳经济思维,重新预设民族音乐原初的定位。对于带有偏差的认知,自觉予以纠正。类似区段中的旅游产业、关联着的文物文化,民族音乐也带有明晰的产业特性。民族音乐关涉的产业,耗费掉的投资偏少,后续时段的成效凸显,且布设范畴很广。区域中的主管部门,应当依循新颖思路,建构配套特性的文化对策、音乐推广关涉的技术规程。这样做,能建构音乐与区段经济的密切关联,助推健康进展。

2.2培育最优人才

民族音乐范畴以内的最佳人才,应带有精湛技巧。调研得来的数值表明,熟识乡土这样的音乐家,能创设最优的表演成效,吸引众多听众。当地群众惯常喜好的、这一范畴的音乐家,应被组织起来。经由审慎的筛选,选出技术层级很高、事业心凸显这样的人才,予以接续培养。这种新型人才,应提升综合架构下的音乐素养。传统音乐建构起来的表演体系,也能经过预设的这种路径,渐渐予以完善。拟定定期特性的业务竞赛,对凸显出来的音乐人才,赋予搭配的荣誉,或某层级内的职称。添加多层级的补贴,创设更高收入。有序延展融资的途径,拟定适宜特性的经济收入。

2.3编创特色曲目

带有乡土特色的、趣味特性的新颖曲目,应被不断创设。依托区域独有的厚重文明,编创带有区域特性的、风格明晰的这类作品。创设的新颖曲目,包含风格明晰的乡土民歌、说唱及对应着的戏曲、器乐细化的多样乐种。运用累积得来的编创素材,吸引外来特性的投资,建构区域进展的新路径。编创的乐曲,应能凸显特色,同时添加新时段中的新颖内涵。这样编创得来的曲调,会涵盖深层级的底蕴,也会满溢着时代气息。

2.4设定音乐节

为拓展民族特性的乐曲影响,可以拟定年度以内的音乐节。音乐及当地独有的人文景观,都表征着民俗的特色。依凭这种资源,创设经济良机。年度之内的民歌节,应当整合着艺术特性、深层级的经济特性;为当地进展,带来凸显的成效。邀请省市这一范畴的优秀艺人,介绍独有的区域文明。音乐节范畴内的含金量,应被渐渐提升。创设高水准情形下的音乐节,汇聚各方来客。在音乐节之中,人们体悟出音乐特有的魅力,也产生对这一地域的好感。经由印象的累积,会铺垫着后续时段的进展阶梯。音乐节凸显出区段中的经济底蕴,便利人们了解。

篇4

1.节奏。音乐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就是旋律和节奏,而节奏又先于旋律诞生。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节奏是一个鲜明的特征。其主要包括切分节奏、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三种。这些都是通过改变重音的位置,使之形成欢快愉悦的特点。

2.节拍。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民族音乐中,主要节拍形式都是均匀性的律动方式。而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不规则节拍、混合节拍以及散板型节拍的应用较为普遍。这种非均匀律动方式的独特节拍给人以一种摇曳的、粗犷豪放的感觉。散板型节拍没有明显的重音,节奏自由,适合表现抒情性强的乐思,带有了浪漫气息。

3.旋律与调性。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既具有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也有欧洲的大小调式和教会调式,有时甚至两种在一首曲子中混合使用。

(二)钢琴的特点

1.音域宽广。现代钢琴一般都有88个琴键,也就是从大字二组的A到小字五组的c的全部半音。有些钢琴的低音区还有比大字二组的A更低的若干琴键。这样宽广的音域,只有管风琴可与其相比,超出了任何其他乐器。

2.音量变化幅度巨大。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度、力度。钢琴既可发出十分微弱、人耳刚刚能听见的弱音(ppp),也可发出宏亮有力、震撼人心的强音(fff),以及处于极弱极强两者之间的各个力度层次的声音。并且,这些不同的力度都是可以随钢琴家的心之所欲弹出的,这又使钢琴胜过包括管风琴在内的所有单件乐器。

3.最理想的多声乐器。由于钢琴使用十二平均律,使音乐的转调、复调、和声获得极大的自由。弹奏者借助踏板的作用,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出无限丰富的不同音的纵向、立体组合。多声,即多声思维。多声思维,使音乐从单线条的变成多线条复合的,平面的变成为立体的,这就是钢琴具备的任何单个乐器都无法与其相比的表现无限丰富的艺术内容的可能性。钢琴的这三种特点,为满足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旋律、调性的特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民族音乐与钢琴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二、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钢琴与民族音乐相融合的途径

(一)音乐理论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要将钢琴与新疆民族音乐相融合,首先要做到音乐理论上的融合。教师要通过研究钢琴音乐理论和新疆民族音乐理论,充分吸收二者之中的优秀成分,形成新的音乐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用这种全新的音乐理论来指导教学,学生会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走出一条新的新疆民族音乐之路。

(二)创作风格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对于教学中需要用到的音乐作品,应该进行再次创作。那么创作过程中,风格应该如何把握呢?钢琴音乐的风格结构规整,伴奏和旋律分工清楚,内容直接明了,在形式上还往往融入丰富的和声和半音旋律,通过和声营造一种虚幻的意境。新疆民族音乐突出了活泼、自由舞蹈性强的风格,因此要将两种音乐风格相融合,使民族音乐因素同欧洲音乐因素相结合,进而创造出最动听的音乐。

(三)音乐理念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要改变共性创作的特点,充分给予老师和学生的艺术创作的自由,不设统一的音乐创作标准,相互包容,相互吸纳,通过音乐理念的融合,使传统新疆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竞争中焕发新的竞争力。

(四)音乐群体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要充分考虑钢琴音乐的受众群体和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的融合问题,通过受众群体的融合,进一步扩大新疆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这样会为新疆民族音乐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篇5

二、振兴民族音乐刻不容缓

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的民族音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首先尊重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保护自己音乐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本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元素涌入中国,并被许多人接受,我国民族音乐在全球化的冲击和市场化的竞争中失去了优势,逐渐陷于式微的境地。以汉乐府为杆杆来看中国的民族音乐,不难发现,汉乐府传承和推广的民族音乐对于从特定的角度反映特定时期的艺术成就、社会面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如果我们对民族音乐不加以重视和推广的话,必然会造成艺术史的缺失和断裂,而且也将会大大影响民族精神的传承和研究。

三、如何使民族音乐再次腾飞

中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到现在面临着诸多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做好继承与发展的工作。汉乐府时期民族音乐的繁荣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立足现代,继承传统,使民族音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可以实施以下几个措施:

1.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及执行的力度近年来,国家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但笔者认为还远远不够。其实,在中小学音乐课本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例不少,特别是把一些经典的少数民族音乐选为音乐教材的做法应该给与极大的肯定,但是,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没有深深植入学生们的心。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门对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仅仅是副课而已,学生当然不会重视,音乐教师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普及而已,深化民族音乐的教学很难做到。教育部门如能把音乐课作为必修课,那么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何愁民族音乐不能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另外,通过主流媒体加大对民族音乐的宣传以及推广工作还有待加强。近年来,央视音乐频道开设了专门推广民族音乐的栏目,但收视率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从内容的编排,精彩程度,播放时间以及所占音乐频道的分量都还可以做得更好。以汉乐府为借鉴对象,为何两汉时期的民族音乐能够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关键在于政策的支持及执行力,国家设立专门的音乐机构,指派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和音乐家专门从事民族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国家有关部门需反思在民族音乐方面工作的得与失,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力度的考核,将民族音乐在整个国民音乐生活中置于何地,都是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无不体现着某一民族浓厚的历史文化,对当世及后代的影响甚为深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是后人们的责任和义务。国家的教育和传媒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优势地位在传承民族音乐历史文化方面应该肩负起这个历史责任,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振兴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有接触、学习民族音乐的机会,真正培养他们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和兴趣,这样,才能为民族音乐一步步恢复生机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2.有选择地继承并加以创新汉乐府时期,以著名音乐家李延年为代表的乐府工作人员都很注重从民间音乐中汲取大量的灵感或音乐元素进行音乐创作,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民间音乐在汉乐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汉乐府许多作品的基础或灵感引线,这对我们当代的音乐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这就需要我们的音乐工作者在创作音乐时对现有的民族音乐加以选择,择其优者,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创新。在诸多民族音乐中,藏族音乐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许多脍炙人口的以藏族音乐素材创作的流行歌曲深入人心,如《青藏高原》、《天路》、《在那东山顶上》等受到了男女老少的喜爱。我们应该感谢这些音乐创作者,他们的成功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开创了一条光明之路。所以笔者认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首先要抓住本源,在保留民族音乐精华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和符合时代特色的内容,使其既保留了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优良传统,又符合现代审美,这将为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3.回归大众并走向市场从汉哀帝撤销乐府机构以后,大量曾在乐府从事专门音乐工作的乐人回归民众,依然从事音乐工作,因而汉乐府的大量作品能最终以诗歌的形式保留下来,音乐回归大众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中国民族音乐要走向大众走向市场,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场运作。毫无疑问,好的音乐作品需要有优秀的音乐创作者来完成,笔者认为仅靠几位音乐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一个专门从事创作民族音乐的强大的创作团队,包括音乐创作的核心人物,演唱和演奏所创作音乐作品的歌手和乐团人员的组成,音乐后期的包装,都需要有优秀的音乐工作者的团结合作,再加上强有力的市场运作团队,一定会让以民族音乐素材为创作背景的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相信会有更多像《青藏高原》那样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另外,从我们在国内和国外的演出看,如果国内能有更加完善的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有专门的机构和经纪公司来运作,中国民族音乐会拥有广阔市场,这也是我们发展民族音乐的一条崭新之路。

篇6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相结合,需要找到一个切入口,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音乐文化知识。民间文化组织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如果只是单纯的依赖民间文化组织来弘扬、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是不够的,而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所以说高校是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十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高校教育的基础

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依托,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站在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将音乐设置成基础性的教学课程,而使用的音乐教材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同时,全球化已经涉及到更多的领域,要在国际大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展现出我国的音乐文化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与其进行完美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完美融合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必须打破一贯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音乐教学与文化传承进行完美的结合。首先,就音乐技术层面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熟悉了解该作品所使用的演绎技巧,加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到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最后,在进行音乐历史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借助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授课,借助互动性提问的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展现在教学课堂中,将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机的融合,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发展规律。

(二)树立正确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并不是死守旧的一套,而不进行任何改变。事实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将先进的内容保留下来,将落后的文化剔除。因而在开展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精心挑选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开放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传承的过程就等同于在吸收其他的先进文化,并以此作为基础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得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提高教学水平,构建有力教学队伍

一批高水平的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对音乐教学课堂质量的保障,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课堂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在教学课堂发挥指引作用,能够解答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因此,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相结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对此,高校应担定期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教学素养,构建出有力的教学队伍,更好的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篇7

(二)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的认知程度不高,存在畏惧心理视唱练耳教学是各个音乐院校、师范院校中专业入学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学生往往只意识到视唱练耳教学在应试上的重要性,而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这是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认知程度不高的表现之一。其二主要表现在少数学生不喜欢视唱练耳教学,更有甚者存在对视唱练耳教学的畏惧心理。其原因有二:一是视唱练耳教学的趣味性不强,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二是视唱练耳教学是对学生音乐技能上的训练,越到后期,视唱练耳教学的技术性越强,学生的学习难度就越大,有的甚至超出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思维的培养措施

(一)改革音乐院校现有的教学结构,加强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中西结合的理念早已扎根于中国人的观念中,本文所强调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民族思维目的并不在于排斥西洋音乐思维,而是期望在教学中能够双管齐下,通过二者的紧密结合,达到对两种音乐背景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强化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改革现有的教学结构,首先是夯实西洋调式音感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渗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其次是教学形式上采取班级授课制和个体辅导制两相结合的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第三点则是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余地,学生课后能够积极主动加以训练者居于少数,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都应留有空余时间让学生总结、思考,甚至是当堂练习。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能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熟练运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师资队伍前一节有讲到师资队伍建设对视唱练耳教学中深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重要性,但是这样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该如何建设便成了一个硕大的难题。要想学生学得好,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同样,要想学生具有民族音乐思维,教师本身也应该具有民族音乐素质。教师本身就具有雄厚的音乐功底,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音乐知识结构框架的重新建构能力都在学生之上,在以此为基础,加强对教师民族音乐知识的灌输便是强化教师民族音乐素质的措施之一。中国传统乐器的种类多是得到全球认可的,在最近一期《我是歌手》中韩国歌王———郑淳元,便在节目中发出了此类感叹。但是试问,有几个音乐教师能够坦言———我对中国传统乐器能够如数家珍,因此加强教师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学习也可以加强教师的民族音乐思维训练。口传心授是民族音乐神韵的真正精髓,教师应多多参加民俗活动,让自己接受中国本土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接受民族音乐思维训练。

(三)建立双音感的训练模式,教会学生民族调试音感的基本训练方法,以抵制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的畏难情绪建立双音感的训练模式是中西结合的一种形式,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中,中西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能够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体验和感知两种形式的音乐魅力。视唱练耳教学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因此建立双音感的训练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教会学生民族调试音感的基本训练方法,强化学生对音准、节奏节拍的把握。建立双音感的训练模式也可以改善以往教学内容单一的困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中西方音乐元素相互交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消除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的畏难、消极心理。

篇8

二、小学教育中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程度仍然远远是不够的,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一,民族音乐教育没有受到重视。长期以来,虽然音乐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民族音乐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面对西方音乐、日韩文化等大量文艺作品的涌入,我国民族音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崇洋的教学方式取代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忽视了民族音乐的传承。其二,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不强。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音乐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目前,一些小学教育中,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音乐教师,由此,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教学的质量。其三,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片面性。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大多只是关于唱歌和舞蹈方向的教学,传统的民歌说唱和戏曲方向的课程甚少涉入,因此,学生对于我国国粹了解有待深入,缺乏基本的常识。其四,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缺乏规范性。通常来说,当前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容只是穿插于各节音乐课程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孩子们缺乏民族音乐的概念,对于民族乐器和戏曲方面的知识了解更是甚微,这些都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三、小学教育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充实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容音乐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工具,因此可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使用的教材中适当地加入我国各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突出民族音乐的教学特色。其次,通过加入一些贴近小学生生活,并且能够得到他们喜爱的、经典的音乐素材,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教学课程现如今小学的民族音乐课程单一,大多是以教育唱歌和舞蹈为主,缺乏对于戏曲、说唱和乐器的教导,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应该设置一些相关的课程。例如设置欣赏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基础的民族音乐四大件,了解一些著名的民歌、民族舞和乐器。与此同时,也可设置相关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们亲身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小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也要提高教师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和热爱。例如,在小学生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将传统的节奏乐器和小学生经常使用的木鱼、三角铁和沙球等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体现作品的思想,还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节奏感的敏感性,更突出小学音乐教育的民族特色。

(三)改革民族音乐教学的模式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小学的民族音乐教学。为了真正使小学生热爱、喜欢和接受民族音乐,学校必须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口传心授”的方式,通过“感染熏陶”使得学生们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民族音乐的图画与录像,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演”,通过这些视觉材料,切身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篇9

我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经验,从而使得我国文化整体上呈现出绚烂多姿的特色。所谓的民族音乐,在广义上而言它是指一个民族在发展中所创作出的所有音乐,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理解,我国56个民族中所有的音乐都可算作我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古代的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传统音乐以及现代的新音乐等。而狭义上的民族音乐则是指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主要可分为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歌、戏曲音乐以及说唱音乐五大类。

(二)中小学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教学是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有利于了解历史和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以音乐的形式体现出的是民族独有的背景文化,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使学生对某个时期民族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为例,此曲创作时间为1931年,正值我国处于风雨飘摇的忧患时期,内有各路军阀混战,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人民生活之疾苦作为现代人是无法体会到的。而刘天华的《光明行》在当时山河大地遭受蹂躏的环境下,却没有流露出悲观的情绪,反而以一种振奋人心、生气勃勃的曲调来鼓舞国人的士气,恰似一首黑暗、绝望中的呐喊高歌。又如古琴曲《精忠词》,表现的是民族英雄岳飞慷慨激昂的民族之爱与精忠报国的高尚信念;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英雄岳飞慷慨激昂的国家之爱与精忠报国的决心;通过《阳关三叠》可以淋漓尽致的再现唐朝诗人王维与友人临边时悲愁的情感。作为听众,在学习了类似的民族音乐的同时,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对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2、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性阶段,在当前中西方文化激励冲突、碰撞的复杂文化背景下,学生对于文化的主观辨别能力是很差的,需要有专业的教育家来对其进行指点,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向着真、善、美的价值观发展,从而远离商业流行音乐及电影、杂志中的一些庸俗、浮躁的误区。这个过程中,民族音乐作为历史沉淀出来的文化精品,其中的美学元素、价值观念都是经过几代人肯定与认同的,对于青少年思想成长方面而言无疑将会有着积极、健康的影响。如在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中,作者阿炳将长年的辛酸社会生活与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在曲目中形成了统一,使得曲目整体上哀而不伤,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作者的博襟与统一的美学观念。因此在中小学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可帮助学生完善正确的价值观念。3、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发展和成长的基石,而我国的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起到了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生当中深入开展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通过音乐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来认识民族精神,继承团结友善、勤劳勇敢、热爱和平的民族信仰,无疑是健全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有力手段,更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下去的保障。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一)校方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获得外界的认可,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有针对性的考试教育方面,而对于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教育认识程度淡薄,没有充分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具体体现为:①许多中小学校每周只象征性地开设两节音乐课程,而在音乐教学方面比较笼统,没有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学观念;②教师自身的专业音乐知识匮乏,没有经过专业的考核也缺少实际教学经验就可以上岗,这在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上教学过程中效率无疑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在广大县城和农村地区,教育部门管理、考核制度宽松,许多学校因资金和主观意识问题,甚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而是以语文教师“客串”,或是社会人员兼职教授音乐,导致教学质量差。③教师手中可利用的民族音乐教学资源较少,主要以音乐教材为主,形式过于枯燥、单一,缺乏对地区性民族音乐文化挖掘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二)教师专业素质问题

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表现出的整体专业水平较高,有的教师还在专业性的声乐比赛中获奖,但相比较而言民族音乐知识则了解的有限,尤其是传统的京剧或地方性戏曲多数人都不懂得欣赏,甚至一听到类似的声音就烦躁不已,认为那是过了时的旧文化。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有:“3-6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能够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能够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如果作为民族音乐教师自身都不会唱地方性戏曲和京剧,则新《课标》根本就无法得到落实,逐渐的我国传统的国粹文化也就会出现年龄断层现象。

(三)教学技巧方面的问题

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多数教师以应试教育的理念来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导致教学的手段只重视音乐技能,而忽视了民族音乐形式下的审美体验和丰富情感,使得教学结果流于表面化而缺乏情感深度。最理想的民族音乐教学,在于既能够使学生把握到音乐形式背后的美学观念,又能够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使学生能自主的通过音乐来表达美,抒发内心的情感。但对于中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无疑是要分清楚主次的,以笔者个人经验来讲,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民族音乐所表达出的美感刚好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因此应当先从帮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中蕴藏的文化和美学理念入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才是专业性的声乐技能教授。但目前许多中小学校都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民族音乐教学方面,不仅没有缓解学生的压力,反而以考试排名、表演评奖等形式在技能方面大做文章,加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与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四)学生心态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饱受诟病,新的教学观念应当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做起,达到“学生主动学习、老师从旁辅导、解疑”的目的应当是各专业教学的最理想效果。但在目前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对民族音乐保有逆反的心理,认为民族音乐“很土”、难听,唱出来没有面子。这种现象主要源自于主流的商业化流行音乐的冲击。流行音乐被称作“快餐式”音乐,其主题多为情爱、伤感、叛逆,这也正迎合了青春期中小学生的心理,久而久之便左右了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使得中小学生过早地出现功利心强,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浮躁心态。因此民族音乐教学从这个角度来讲,更像是小树苗成长过程中周围的支架,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树苗的茁壮成长,避免被风吹歪或刮倒。

三、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有效途径

(一)加强校方和教师的重视

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首先应当从校方着手,加强对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资金完善教学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用少数民族乐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新型多媒体教学来取代传统课堂讲课等形式,丰富教学的手段。其次,加强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教授经验,对于县城地区或偏远山区资金不充裕的中小学,可聘请民间艺人入校讲授民族音乐文化和乐器的演奏,还有的农村中小学通过教育部门的协调,实现了与城市资源的共享,即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分享城市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资源。最后,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应从情感、美学、价值观等教学角度着手来予以重视,而并非要制定出严格的技能考核手段来加重学生的负担,从而避免民族音乐教学落于表面形式的现象。

(二)拓展民族音乐课外教育

拓展民族音乐课外教学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拓展课外教学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辅助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内涵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过程,其具体形式如:①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经典民族歌曲、民族乐器演奏及戏剧曲艺等才艺表演,对参赛者全部给予口头和形式上的奖励,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带动学习的积极性;②校方可定期邀请知名民乐专家或民间艺人来校内进行音乐讲座,并通过现场表演技能、口头讲授创作典故、学生参与表演等形式与中小学生展开互动,在快乐中学习民族音乐文化;③校方积极组织中小学生有规模的参加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节,民族艺人故居,民族乐器展览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篇10

二、在高校中继承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途径

(一)完善高校音乐课程安排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既要立足于本土音乐又要完善少数民族音乐的设置,彼此相辅相成,共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环境中,主要构建音乐类型、方式、风格为主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课程中要应用于理论结合实践来进行,进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理论的课程,如《中国民歌鉴赏》、《中国民乐演唱基础》、《民族民间音乐》等。在此之外,应有计划地设置师生户外实践教学去用心灵感受体会民族音乐的产生、艺术风格等。这种方式会让大学生更好的吸收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形式,并受益颇多。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最根本的是以听赏为基础。听音乐是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认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逐渐建立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如山西民歌《绣荷包》、东北民歌《小拜年》、《小看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其次听赏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方戏剧,如黄梅戏、豫剧、越剧等。再者听赏民歌器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曲《空山鸟语》、《二泉映月》等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的途径,其次结合实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满足当代大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

三、高校音乐教育融入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高校音乐课堂

目前,我国大学大部分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音乐选修类课程较少,大多以欣赏为主,只有极少类少数民族大学开设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在高校的音乐课程上增添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可以让大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文化,同时也能丰富高校音乐教学的内涵,丰富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广大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堂中丰富了音乐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音乐文化的和谐与发展

音乐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观念与认知的所在。我国音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能被人遗忘,它有其独特的魅力,象征着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仅是在提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也是在促进各少数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熔铸在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并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个性文化与中国传统多样性文化共同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目前并不是处在普及的阶段,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也并不全面。高校音乐教育吸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从中对少数民族加深认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对树立新时期大学生的文化观念、认识价值、思维方式及精神内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开设少数民族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到各种各样的独特音乐,还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气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使他们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尊重来自不同民族的同胞,尊重文化差异性,使他们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篇11

如韩红的《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将音乐中通俗的唱腔与藏族音乐中的民间歌唱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全新的处理模式更加展现了藏族音乐的激情及感染力;容中尔甲的《神奇的九寨》中,歌唱家充满磁性的歌唱声音及其独特的藏族音乐文化气质,能够让学生通过这首歌曲的训练不仅了解到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藏族民族音乐素养。在正规戏剧方面也有藏族民族音乐的展现方式,如,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这是一部将藏族民族音乐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及风土人情紧密相连的歌剧,通过这台歌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藏族民族音乐,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藏族文化,感受藏族民族音乐的灵魂。

二、加强音乐教学资源建设,拓宽教学途径

目前,学生获取音乐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全国统一音乐教学教材,教学资源和设施相当匮乏,一定程度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仍比较单一,对最基本的音乐常识了解甚少。更谈不上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了解而体会到人文情怀及音乐的发展途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对音乐的广义理解。对藏族音乐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基本上是通过学唱教材上零星的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获得,这明显是不够的。学校应该增加藏族音乐教学资源,学生不应该只是单学习课本知识,而且要通过其他可行途径了解和学习藏族音乐。第一,充分发掘学生资源实施模块教学。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多学生都在音乐方面有着独特的长处。比如,一些班上的同学掌握一些教师所不了解的藏族音乐,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课堂表演,以点带面。第二,利用区域音乐教师的资源。我校聘请一些校外的教师来进行授课,有条件的话,聘请一些藏族的音乐教师,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藏族音乐的原汁原味。第三,利用社会资源。社会上会有一些藏族音乐社团或者演出,学校可以邀请他们来进行演出,让学生进行观摩。第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等设施,让学生在生活中时刻感受到藏族音乐的魅力。

三、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

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为学生创作一个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更加容易地学好藏族音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培养了藏族人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铸就了他们自古以来能歌善舞的良好习惯及生活态度。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孕育出了特色的藏族音乐,这个将民俗音乐、宗教音乐及宫廷音乐融为一体的少数民族音乐,使得藏族人民在中国文化遗产方面留下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仿佛是在验证着一句话“:越苦难的民族其歌声越美。”13世纪前后就出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著作,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赞的《论音乐》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学习藏族音乐的学习环境,摆脱外界的干扰,注重学生在具体唱歌、舞蹈及乐器方面的训练,并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练习。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著名藏族舞蹈家卓玛表演的《珠穆朗玛》《雅鲁藏布江》及《母亲》,让学生通过这些舞蹈的演绎感受到藏族民族人们坚韧的性格及不屈的个性,并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让他们学习藏族音乐中那种独特而又优秀的民族音乐风格,了解藏族歌手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造就了他们高亢嘹亮、声音集中、穿透力很强的音质,这在其他国家和民族中是很少见的,了解到优美的歌曲离不开歌手的演绎,提升自己本身音乐演绎能力及水平。

四、增加藏族音乐展示交流活动

音乐只有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才能够源远流长,成为世界的主流音乐。所以要积极扩展和增加藏族音乐展示和交流渠道,应该建立长期的交流合作的区级或更高级别的平台,增加音乐交流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更高级别的展示或比赛活动,不仅可以推进教学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音乐交流活动可以把优秀的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各自学校的课堂教学或艺术活动中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藏族音乐指明道路和方向。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促进藏族音乐的与时俱进藏族音乐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所以其古老性的特色长久以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当代音乐舞台上,藏族音乐多以灵活多样且独具特色的特点闪耀,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藏族民族舞蹈、藏族民族乐器、当代乐器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训练,将藏族民族的特性及时代性巧妙地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其他音乐模式的训练,避免学生学习的单一化、枯燥化。其次,及时地吸收、整合外来音乐文化的优秀部分,融入现代西方音乐的成果。藏族音乐中不乏高亢嘹亮的旋律,却也多了一丝平缓的通俗音乐。还有藏族摇滚歌曲,用新的音乐手法、新的器乐和新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藏族歌曲,典型的有“唐古拉风暴系列”风靡雪域高原,而且传唱于大街小巷。最近用新科技产生的电子音乐演绎藏族宗教音乐,用超代音的混音处理,使原本单调的祈祷表达得极具音乐性和艺术性。丰富多彩的藏族音乐为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汇总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