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2 23:09: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历史个人研修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高中、职专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高中、职专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学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和教辅人员)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应用案例、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高中、职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学校选择的课程套餐,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高中、职专教师要学以致用,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二)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8个学科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和方法、小学应用案例、小学教师常用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课程套餐A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小学教师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四)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以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为主题,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及组织要点、生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六个专题的学习,在普及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同时,提高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个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个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成果,结合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并通过研修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时间
研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
1、集中研修时间:
幼儿园教师: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职专教师: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师:7月22日-7月27日;
小学教师: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时间:暑假结束开学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进行。
在省教师教育网上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并及时修改密码。
四、研修考核评价
1、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和研修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其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计入相应学分。
2、市项目办将对暑期研修的所有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依据平台数据,并结合各单位研修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于组织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单位,将给予考核加分,评选省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凡出现不合格指导教师或学员的单位,将不得被评选为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
3、所有研修人员按照省远程研修的评优标准,依据平台数据,评选省远程研修先进个人;对于研修态度差,不听从领导和安排,被省市通报批评的研修人员,取消本年度评先选优的资格。
五、研修组织管理
1.本次远程研修实行市、镇(街道)、校(园)三级管理。市教体局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的“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简称“市项目办”),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下设各相关职能组,具体负责我市远程研修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对各研修点的研修过程进行巡视督导。集中研修期间,负责指导教师团队集中办公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2、各镇(街道)教育办和市属学校要成立远程研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将《2015年远程研修实施方案》和《暑期远程研修应急预案》,书面的形式(加盖公章和校长签字)报市项目办。
3.参训学校校长(园长)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集中研修期间,全程在岗。要保障教师上网学习条件,网络应达到规定标准。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进度播放视频,督促、引导教师按时收看视频、完成作业和积极参与网上研讨,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
六、其他要求
1、市项目办、各研修学校做好研修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反映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要安排专人负责研修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研修情况,及时发现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间,以研修点为单位,至少报送3篇稿件。
2.各单位研修项目负责人要保持电话畅通,每天登录研修指导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强过程监管和指导。请各单位负责人、管理员、指导教师加入学段QQ群(加入时注明:单位+姓名)。
时代在飞速发展,课程改革潮起云涌。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今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代课堂,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的自我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1.博览群书,努力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一个学习型教师。
2.集体培训和个人研修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
3.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给我校课改工作起示范带头作用。
二、研修计划:
1.读书本
①教育理念方面: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教育:让历史启示未来》、《没有围墙的学校》、《幸福与教育》这三本书,泛读《没有失败的学校》、《教育在十字路口》、《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三本书。
②专业素养方面:经常阅读《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吉林教育》、《实践新课程》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品位,争取能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飞跃。
2.学名师
积极拜名师为自己的老师,虚心向名师请教,做到每月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研习情况并接受指导,阶段性成果向指导教师汇报;一年内听名师的课5节以上。并要求自己写出学习心得,听课一得,将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予以内化,成为自己前进的航标灯。
3.研究课
走进同组教师和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虚心向大家学习,以达到博采众长的目的。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中去,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及时记载读书感悟、教育事件和自己的思考,把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地定期进行研究课教学,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研修方式:
1.创新常规教学工作
规范教学行为,做好教学常规指导工作。改革传统的教案备写模式,实行电子备写形式,把自己的所有材料及时整理汇编,以供其他教师利用。
2.潜心课题研究工作
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提升素质。以工作室课题为实验课题,做课题研究的牵头人,和实验教师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支持,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使教研回归教学,使新思想、新做法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3.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最后总结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研修措施:
1、认真准时参加教育局、教研室、教研中心等组织的学习培训,作好培训记录,并将学习内容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2、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教学研讨和提升。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坚持听评课,汲取成功经验。
这次赛课的学校是柳州市重点高中――铁一中,据教科所老师介绍,该校学生基础好,知识面宽,阅读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都较强。因此,对本次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字词句应该不存在很大的问题。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见研磨过程)
二、初品文本
本次赛课的课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广西新课改后首次编入高中教材的篇目,属选修课的内容。接到课题,研修团老师经过对教材的解读,拟出初步的教学设想:一、以“宅心仁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成功便成仁”作为问题导入,问学生怎样理解这个“仁”,引出课题。二、展示教学目标。三、教学过程:①模拟课堂,分角色朗读。②5分钟时间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并做标记。③教师检查落实重点字、词、句。④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文中有几个人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这些弟子的?什么是仁?怎样实施仁?实施仁后怎么样?⑤展示学生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深化什么是“仁”。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仁”。⑦课堂总结。⑧作业布置。
三、磨课
总共进行了四次集体研磨。第四次课后,研修团对龙老师的课进行了最后一次点评。有以下亮点:①善于引导,耐心启发,注意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在和谐平等氛围中推进。有启而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现课改精神和教育新理念。②能抓住文本特点,注重挖掘文本内涵,学生在读中思、思中品、品中悟,多角度敲击文本。龙老师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通过模拟当年课堂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堂氛围浓。③教师语言清晰、标准、流畅,有着扎实教学基本功。教材处理恰当,文本切入正确,比较准确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流程清楚,教学整体结构完整有序。④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多样,富有激情。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具有生成问题时精当追问能力,做到教学方案烂熟于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孔子对“仁”的观点。
3.情感目标: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分析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分析孔子“仁”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以故事来导入新课:教师有感情地诵读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了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的生命最后的闪电,把人间照亮。说的就是广西桂林的十二岁女孩何,在得知自己只剩下三个月生命的时候她说:“我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了,我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最后她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让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就是孔子“仁”思想的具体体现,那么孔子的“仁”还有哪些含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探讨“仁”的丰富内涵。
2.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3.检查预习:落实学案中的重点字词句,解决疑难问题。
4.模拟再现课堂:让学生加深对原文字词句的理解,初步体会“仁”的内涵。
5.分析课文: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什么是仁?(2)怎样实施仁?(3)施仁后的效果?然后联系历史文化、历史名人分析“仁”的深刻内涵。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边的仁人仁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仁”的内涵。
7.布置作业: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六)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板书一
思考:1.什么是仁?2.怎样实施仁?3.施仁后的效果?
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王文战
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2015年12月24日开始以来,我就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完全按照研修计划的时间规划,与2016年1月4日进行了学前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以截图的方式提交到研修平台;2016年1月8日开始,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讲解的《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制说明》等两门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的微课视频,也积极参与到各位同仁们的讨论之中,还能够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15日开始,努力学习和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健老师讲解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共计三门技术素养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且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22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主的综合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每一环节的作业;2016年2月23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必修)、《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讲授》和《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总结与复习》(选修)等三门专题类课程,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和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作业任务;2016年4月1日开始,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再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培训总结。在这半年多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感受着他们的激情和幽默、亲历着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幸福,使我受益非浅。在我的十七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虽然有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是通过培训学习,还是使我领略到了教育教学艺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境界,也使我认识到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粗糙与不足。我感觉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增长了许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都在培训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想想以前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到自己的肤浅和不足。
在将近半年的培训学习时间里,每天坚持进行理论学习,,晚上完成一些作业,还要努力配合助学老师的工作,积极为班上的同学服务,虽然有点累,但是觉得每一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颖的教育教学的培训知识、信息技术与技能,满足了我们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需求。现将我半年以来的网络研修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学习,是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做一个既让学生幸福,又让自己幸福的教师。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现在的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运用赏识教育,但并不是说不批评和惩罚,而是说要会批评和惩罚,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正确适度的进行表扬和批评,使表扬的含金量要高,避免表扬过度,滥用表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培训学习,让我明白,选择了教育,那就是选择了责任。作为教师,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我们就应该换位思考,善于从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关爱,尤其是学会关爱后进生和一些特殊生(单亲学生、自闭学生、留守儿童)。总之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们的“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都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还要学会及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化角色,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
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事业,学校的根本使命则是促进全体师生全面发展。大连二十四中学在6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一直主动、自觉地承担起发展全体师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优质、特色、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大连二十四中学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建设为核心,不断创新校本研训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以教师职业道德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学校出台《教师誓言》,号召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提出“四个尊重”:尊重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和你共事的同事,尊重自己的教育生命和教育艺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作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基本要求,每学年进行考核检查总结。
2.不断学习,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全体教师能够按照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师德素养。全体教师做到了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以高尚的情操和精湛的教学技艺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师生关系和谐。
二、创新校本研训方法,促进教师特色专业发展
1.以教学委员会为载体,促进骨干专家型教师尽快成长。大连二十四中拥有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风朴实的师资队伍,但与二十四中辉煌的历史、优秀的学生、各界极高的期望相比,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缺少专家型、研究型名师,骨干教师发展进入瓶颈阶段,为使骨干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深度研究,2009年成立了大连二十四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成立至今三年,共集中听评课298节,覆盖14个学科,基本做到每次听课后,在集中评课的基础上与上课教师面对面评课。并在每学期召开两次教学委员会阶段总结会,对听评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诊断,促进学校常态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的指导、引领、评价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教学委员会的十一位教师委员曾在2010年4月至5月上了教学展示课,这次展示课活动共有1050人次的校内外教师参与了听评课。十一位教师用不同的课堂诠释同样的新课程理念。其中五位教师的展示课还被推选为大连市精品课堂,提高了我校优质资源的开放度,扩大了特级教师、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总之,通过教学委员会不仅发挥各级名师在教学指导、教学科研、教学评估、培养青年教师中的骨干作用,而且在从事上述工作时提高了委员自己的能力,使他们由“经验型”、“反思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这些委员有的已被评为辽宁省特级教师,有的已成为省市学科带头人。
2.以青年教师研修班和师徒对子活动为载体,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才。为进一步建设一支有生气、有活力、能挑起大连二十四中学教育、教学重担的生力军,确保学校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每年开设教龄十年以下的青年教师研修班。每届青年教师研修班均按照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系列活动。如2012届青年教师研修班共进八次活动,从师德报告到深度教学研究、到教师基本功培训,再到读书沙龙活动,每个学员都能准时参加、认真学习、细细体会,完成师德报告、“好课堂从哪来”的听后感。通过系统研修活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李响老师入校三年,无论是带班还是上课,他都在借鉴老教师经验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特长,形成了自己的带班风格和课堂特色。前不久在全国部分重点高中“激活课堂”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中,李响老师代表学校上公开课,引课自然、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课堂氛围和谐,师生互动性强,富有启发性。既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体现教者的教学个性;既体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又体现教者良好的教学素养,获得听课老师和评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他所带班级风气正、成绩好、凝聚力强,成为优秀青年教师的典型代表。
三、搭建平台,为教师创造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1.校长赠书,开展“同读共写分享”活动。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精神发展史,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史。一个真正成长起来的名师,没有不重视阅读和写作的。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反思经验,迫使教师对问题做彻底思考,使教育实践富有科学性和洞察力。目前我校教师阅览室全天开放(包括节假日),提供优秀图书,让教师在温馨安静环境中阅读写作。校长每年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赠送每位教师一本书,并利用学校《杏坛跫音》杂志和《大连二十四中学报》的原创空间刊登优秀的读后感,共同分享读书写作的快乐,使阅读和写作变为老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
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一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特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如下:
一、研修目标
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 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我着重从德育出发,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研修工作落到实处,在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
一、良好的师德,是自我教育完善的需要。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刻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能够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特别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做了学习和研究,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提高了自己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音乐学习的轻松,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学法指导,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音乐知识;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去爱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现代社会有用之才。我愿用这一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在知识的海洋里播种与收获。愿我们的生命在收获与播种的海洋里飞溅出璀璨的花朵。
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三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刻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厩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中图分类号】G42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5-0038-04
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4年来,广大教师经历了对新课程从恐惧到逐渐适应、从陌生到逐渐熟悉的实践与探索过程,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专项研究与实施行动带动了课堂教学质的变化,教学方式多样了、课程资源丰富了、研究氛围浓厚了,使全省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了从经验型到科学化、从教育新理念到实践再发展的完美转身。广大历史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充分利用多侧面、立体化的渠道,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探索专业发展模式、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不断适应课程改革要求,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建立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走出了一片属于历史教师自己的新天地。
一、多层专题的课改培训,深化了理论上的重建
全省高中历史教师4年的新课程实践,经历了通识、新教材、基于问题和基于高考等多元视角的、接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本研修等多个层面的、通过了聘请专家、外出考察、岗位练兵和自身修炼等多种途径的新课程培训。这些大规模、多频次、头脑风暴式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化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重建。
1.从教材观的角度,深化了对历史新课程体系架构的认识。新课程在内容设计思路上打破了传统“以时间为主线”的简明通史和章节体例,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专题模块”的编排方式。广大历史教师在4年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既注意了与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有助于避免在知识上的简单重复:既注意了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同类别历史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既注意了对知识、过程目标的有效落实,又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生成,等等。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对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2.从新史观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强化学生历史意识的认识。所谓新史观,就是要全面反映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学观点。历史意识则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新课程下的我省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把新课程对历史学科的要求,通过自身的理解、内化、反思和提升,正在不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并不断呈现出新跨越的态势。
3.从教学论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转变历史教学方式的认识。目前,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活动、问题探究、情境体验等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群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可喜画面在课堂上交相辉映。广大历史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历史学,将不再是为少数知识精英所垄断的知识和财富,而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利用的一种精神资源”。史学功能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也注重心理愉悦、陶冶情操的功能,并逐渐克服政治色彩过浓的弊端。所以说,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思想品德补充教育,不再是高考文科的知识体系构成教育,而是未来的“公民教育”。
二、基于问题的校本研修,打开了教学上的思路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省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课程理念、知识架构、评价内涵等,除了参加培训、自我修炼之外,教师们更多的是通过本区域、本校经常性的校本研修活动,来探寻实施新课程的方法、手段、策略和能力,他们在合作中建立了信心,在交流中找到了方法,在研讨中收获了策略,在分享中借鉴了成果,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大庆市铁人中学、黑龙江省实验中学等省级示范性高中历史教研组,我们高兴地看到,他们正逐渐从被动接受历史新课程,走向不断研究新课程;从传统的单一讲授,走向创新教学模式,铺就了一条具有实践价值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新路。
1.分工合作。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对合作是走向成功重要路径的认识在不断的提升,合作的方式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创新。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共同研究课标、教法、学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聚焦问题、列出专题、明确分工、联合攻关,大家在研究中实践教学,在反思中升华技能。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有效性的问题,展研娜老师提出了每课每人设计一个讨论题。要求题目直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核心方面,要创设促进知识内化的有效情境,具有明显的辨析性、可接受性和教育性的特征。每人设计一个方案,收获的确是8个设计成果。通过教研组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的集体讨论,对8个讨论题目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对比和预测,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施了对问题的再设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讨论环节的效果。
2.释放自我。研究性学习及学科内选修模块的学习。给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很大的释放自我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从“不是教教材,是用教材教”成为了现实。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历史教师们根据对新课程的深刻理解,用新理念创设了“为商之道”“墨海飘香”“梨园春秋”“沧海人物”等教学板块;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根据自身教学优势,创设了“中国历史地理”“中国社会风俗史”等教学板块。这些教学板块的创建,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又突出了教师在整合教材过程中的再思考、再设计的主张和能力,凸显高中历史教师在目前教学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备课创新。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围绕备课主题注重备课形式、方法和程序等内涵建设,是备课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自己备课和集体备课基础上,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推出了“新旧高三对接”的集体备课,大庆铁人中学与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采取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备课,有效地贯彻了备课中交流、合作的机制。这些学校还有一个相同的做法,那就是将定期集体观摩课改为听名师的课。如听了广东省夏辉辉老师、吴磊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中体会教学特色,汲取备课营养,备课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4.定位目标。新课程提出的教学思路、方法和知识结构形态,可以说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在新课程中完善
自我、提升自我,适应新课程要求,更好地驾驭新课程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的定位。我们认为,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两通”“两学”,“两通”就是要全面掌握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学”就是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这样的思考目的是为历史教师在专业的视角上有能力驾驭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性的保障基础。
三、多元丰富的课题研究,
破解了实践上的困惑
黑龙江省高中课改项目启动之后,我省高中历史教师为了有效解决制约课堂教学发展中的问题,多渠道申报了大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课题,许多学校做到了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均有课题在研究。正是这种通过课题研究的密集推进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广大历史教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积淀和实践探索的过程,极大地促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进入新课程、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伴随课程改革课题的研究、探索、实践之路,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确立了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崭新教学模式。我们高兴地看到,课题研究成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扎根、盛开、结果。学生的学习由过去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学生主动提问、主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教师们也能够经常性地通过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增强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课题研究的牵动,达成的师生共同构建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动脑动手,期间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课题进行中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为有针对性地开发与养成质疑、研究、实践等科学精神,发展专业能力,打开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四、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
实现了操作上的引领
新课程实施以来,围绕着高中课改的核心问题,省、市、县(区)各级教研部门组织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课改的进程,加快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加速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化。尤其是头脑风暴式的全员培训、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研讨与交流、针对实践环节的名师引领与观摩、围绕新高考的适应训练,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新课程的前行步伐。
2010年,我省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促进从微观教学上全面检验历史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举办了全省历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为全省高中历史教师搭建了展示先进教学理念、展现独特教学风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交流平台。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广大历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发现先进典型,增强团队意识,展示教师团队课改成果和教育教学风采。促进学科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内涵发展,我省举办了历史学科优秀教研团队展示活动。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叙事、教学新秀和教学引领的优质课、团队教研论坛4方面的展示,在过去教研模式聚焦骨干、树立典型、展示名校的基础上,向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团队研修成果、薄弱学校等方面聚焦,使我们的教研行为、教研导向成为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均衡、提高质量”的落实者和践行者。
五、不断强化的自我反思,奠定了发展上的基础
教学反思是自我修炼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内驱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走向名师的必由之路。对于教学反思来说,重要的是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一方面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他人的教学实践中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从而为发展自身的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设计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实质是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而获得的。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面对复杂的生存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发展危机,提升企业高管人员领导力,特别是战略领导力已成为事关企业决策、影响未来、迫在眉睫的大事,是任何一个企业普遍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目前,宝钢决策人研修项目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一、项目简介
决策人研修项目,是指匹配企业发展战略意志,由主要领导决定,以有决策权的高级管理者为主体,以重主题甄选、重师资调配、重项目策划、重实践检验为主要做法,以高端化、集中化、系列化为特色,集大师讲堂、高层课堂、管理学堂、专题论堂为一体的研修模式。从2008年7月启动实施以来,宝钢集团每年举办二到四期,从起初的“开阔眼界,开拓思维”向“问题导向,知行合一”转变,不断拓展升级,研修主题涵盖了项目管理、并购整合、战略领导力、组织文化、品牌经营、竞争战略、应变之道和创新与创业等多个领域。
二、项目特点及分析
(一)高起点,宽视野
1.高层高度介入。除作为决策人研修项目的发起者外,集团领导还结合宝钢管理实际确定研修项目主题、进行针对性的专题讲解、参与学员的主题研讨和亲自参加研修项目。2.研修主题高屋建瓴。基于公司当年所面临的战略背景和形势任务以及经营管理上的焦点、重点和难点选择研修主题。3.研修对象高端。主要是宝钢集团直属部门主要负责人以上、宝钢股份总经理助理以上、直属子公司总裁(总经理)或党委书记以上的决策群体。4.全球视野选聘师资。如GE领导力发展中心前任主席诺埃尔,蒂奇等三十多名政商学界大师莅临研修课堂。
(二)讲方法,重实效
研修项目定位清晰、聚焦集团发展战略、对接国际国内最先进管理理念、研修内容前沿高端、培训设施工具先进一流、注重知识分享和实践检验,采取集“大师讲堂、高层课堂、管理学堂和专题论堂”四位一体的研修模式。通过学习研修,拓宽了决策人的战略眼界,战略领导力显著增强,战略目标实现得到了有力支撑。
(三)规模化、体系化、规范化
从2008年7月开始,平均每年举办3期,共培养1500多人次;以前沿管理理论和实践为支撑,以日趋健全的人才开发培养体系为保障的决策人研修项目已成为宝钢管理人员“五层三进”培训体系中的核心项目;特设工作团队,采取“八步走”策略专项负责研修项目的筹备和实施工作。
三、思考与启示
(一)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执行能力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渴求各类优秀人才。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管人员培养工作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紧迫需要,也是企业改革发展大势的强烈呼唤;要牢记使命、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加积极主动执行上级的决策指示,不断提升执行力和战斗力、不断创新,不断推动高管培训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二)树立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央企高管人员培养工作要从增强国家软实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央企集团经济升级版、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跨国集团的战略高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聚焦集团发展战略,内容前沿高端,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企业自身特色的人才开发培养体系。
1.战略思维是导向。高管人才队伍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整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改革发展的重要载体。树立战略思维,就是要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里高度关注钢铁行业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走向;密切关注人才培养的最新发展趋势,认真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教训,自觉站在世界前沿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才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关系,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确保人才队伍建设符合企业集团的战略意图,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利益的不断拓展,适应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2.系统思维是关键。第一,要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大背景中思考人才培养问题。高管人员开发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工作难以奏效,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入研究高管人员培养工作与企业集团各个领域改革发展的关联性,以确保两者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第二,要对企业人才培养、使用、流动、管理、吸引、待遇、激励、产出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直升机”式的观察与思考。坚持用系统思维做好人才开发培养的顶层设计、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自身工作与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只有把人才问题当作系统工程来抓,才能有序高效释放人才的能量。
(三)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1.加强学习能力。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就难以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深入学习人才开发培养前沿理论,准确把握人才工作发展方向趋势,熟练掌握相关工具和工作程序,努力把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做得精益求精,使工作运转得更加科学、高效、顺畅;深入分析研究和借鉴优秀企业成功案例,不断掌握真本领,练就硬功夫,切实增强做好本职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2.加强资源管理利用能力。第一,充分利用网络和各种会议平台,密切联系人才开发培养领域的知名咨询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第二,深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努力营造集团高层走进课堂、参与研讨、担任教师的良好氛围。第三,充分发挥企业新闻媒体的同时,加强同相关媒体平系,力争把高管人才开发培训工作的经典案例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3.加强团队协作能力。高管人员培养作为一个跨部门、交叉性、综合性的工作,是企业所有部门单位的共同责任,需要部门之间、板块之间积极协商,实现兵团作战来共同研究解决。各个部分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既要勇挑重担、唱好主角,又要注意协同配合,做好配角,以切实增强协作意识,形成人才开发培养工作的强大合力,为共同推进企业集团战略发展目标实现而不懈努力。
(四)要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全面抓住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利契机,深入研究探索现在企业组织形态下人才工作的新道路新模式。瞄准新常态下行业和企业自身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高管人员培养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自身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历练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在培养人才、提升领导力、塑造组织能力、推动集团重大管理事项研究创新和落实等方面作用和功能。敢于向世界一流企业看齐,在对标找差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一、 培育研修环境文化,舒展教师生命成长的空间
教师的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教师所处的环境――校园就是一个无形的学习场。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积极培育教师校本研修的内外环境,使校园成为教师舒展生命的乐园。培育教师校本研修的环境文化,首先要构建优美的自然环境。学校对自身的办学理念、历史积淀、行为规范、学科特色、校园标识等要精心提炼、统筹设计,形成特色鲜明、清晰统一的学校理念形象,并把这些理念标识、师生作品固化为专栏,合理进行学校空间布局,使学校每一幢楼和每一条路都散发出优秀文化的气息。其次是丰厚优秀的人文环境。教师校本研修强调教师精神生活的自由伸展,学校应让教师具有自由研修的时间与空间,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在运用教师校本研修的话语方式时,尽可能选用“信心改变自我、智慧成就学生”、“学生学好、教师首先要好学”等激励性话语,减少简单命令式语言,形成教师乐学善学的研修风尚。再次是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积极创设宽容舒适的人际关系,教师彼此能以开放的心态,沟通合作、相互支持的方式一起面对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研修问题,不断创新,形成平等和谐的研修心理文化。
二、 践行研修行为文化,融入教师日常的生活世界
教师校本研修文化应从“论道”走向“践行”,学校在创造教师成长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研修的文化行为。借助教师校本研修文化之力来推动教育改革和学校进步,有助于教师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首先,学校的教师校本研修制度要内化为教师的价值认同。不能把研修制度简单理解为一种对教师学习的管理控制,学校应善于引导教师以研修学习来代替刚性的制度约束。如对教师工作或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可以采用给教师推荐阅读、观看录像视频等方式来对教师的学习进行文化引领。此外,学校还要关注教师研修的需求变化,加强与教师沟通,倾听教师的研修意见,为教师研修提供物质资源和积极参与的平台,通过开展“教学之星”、“学习型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的研修潜能,使教师在研修中体会成长的乐趣。其次,要努力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可以利用“周主题论坛”、“学科沙龙”、“读书俱乐部”、“月研究会”等载体,为教师之间的对话反思、合作学习提供方便,形成多种形式的教师校本研修共同体,使研修融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与此同时,学校要随时吸收先进教育思想、前沿信息和校外经验,邀请相关专家与成功人士为教师答疑解惑,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校本研修的品质。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1__年的全员远程教师培训,为我们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网络学__台,这次学习,更给我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在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中我通过看视频、听讲座、看简报,看各位老师们的作业、发表的文章、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真是受益良多。
一、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
作为一名工作了多年的教师 ,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用的教学方法有些过于陈旧,网络知识比较缺乏,还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参加这次培训,正是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好机会。我觉得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题报告中教育专家的讲座、一线教师的讲座和各位老师围绕专题所做的作业。使我有了理论上的提高,也使我有了知识上的积淀,教学技艺的增长。所以,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
现代的社会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学习。
二、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他们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远程研修的学习中,我一直是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另外,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了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必须的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人生没有捷径,教学工作亦如此。虽然我的作业不是优秀的,但是让我看清楚了其中的差距,鞭策我不断的努力。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得到。
展望未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虚心地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成长;兢兢业业的奉献,踏踏实实的工作;理论结合实际,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它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傲气,使我焕发出无限生机。几个月的学习,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更是无穷的动力。
总之,这次远程研修学习活动启示我,教学是不断探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养成学习实践、反思和总结的习惯,要多学习,多学别人的优点,继续努力。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2从事教育工作的我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如下:
1、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
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6、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3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自己专业发展,跟着目前的信息潮流,掌握教改动态,提高课堂效率,增长自己的见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精读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还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积极向同伴学习,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学。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虚心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本学期写了多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坚持写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4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的辨证统一,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反映。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只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轻松,语言习得的充实这样的感受: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积累与联系,重学法指导,重语言运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语言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世界胸怀、中国灵魂、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是一曲爱的奉献,我们的生命会因奉献而精彩,因开拓而闪亮,因耕耘而芬芳,因奋斗而更美丽。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5远程研修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今年我有幸参加淄博市第二期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在这段的学习生活中,作为网络研修的一员,我忙碌着、劳累着,却充实着、收获着,我们每天累着并快乐着……因为,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勤勤恳恳,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到目前为止在线学习时间达:11687分钟,并且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留言达到314条,并发起了181条话题,认真撰写日志200篇。 2、积极建立个人工作室,并积极参与英语九班协作组的建设,被评为小组之星。3、积极参与班级资源管理,上传资源226条,得到广大老师的应用和好评。积极配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建设,被推荐为第一批学员导师,被评为:第四期学员之星。同时被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推荐为:学习研修组长,协助、帮助我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学习,我校的研修教师全都圆满完成了研修学习任务。 4、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6篇,每次完成的作业均得到辅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好评与认可,其中有3篇被评为优秀作业,多篇作业、留言等在班级简报中得到引用并得到好评。5、熟练运用班级沙龙,留言板,TQ,学习交流区,学习论坛,视频会议室等平台的管理功能,积极参加各种网上学习交流活动。与专家、学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研修交流,成功地主持主讲了视频会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小组合作性学习》效果很好,收获颇丰。
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我勤勤恳恳的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同时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鼓励,我被淄博市第二期网络研修优秀学员,使我对此次研修有了新的认识,她成为了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之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 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英语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全省高中历史教师4年的新课程实践,经历了通识、新教材、基于问题和基于高考等多元视角的、接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本研修等多个层面的、通过了聘请专家、外出考察、岗位练兵和自身修炼等多种途径的新课程培训。这些大规模、多频次、头脑风暴式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化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重建。
1.从教材观的角度,深化了对历史新课程体系架构的认识。新课程在内容设计思路上打破了传统“以时间为主线”的简明通史和章节体例,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专题模块”的编排方式。广大历史教师在4年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既注意了与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有助于避免在知识上的简单重复;既注意了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同类别历史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既注意了对知识、过程目标的有效落实,又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生成,等等。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对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2.从新史观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强化学生历史意识的认识。所谓新史观,就是要全面反映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学观点。历史意识则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新课程下的我省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把新课程对历史学科的要求,通过自身的理解、内化、反思和提升,正在不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并不断呈现出新跨越的态势。
3.从教学论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转变历史教学方式的认识。目前,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活动、问题探究、情境体验等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群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可喜画面在课堂上交相辉映。广大历史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历史学,将不再是为少数知识精英所垄断的知识和财富,而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利用的一种精神资源”。史学功能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也注重心理愉悦、陶冶情操的功能,并逐渐克服政治色彩过浓的弊端。所以说,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思想品德补充教育,不再是高考文科的知识体系构成教育,而是未来的“公民教育”。
二、基于问题的校本研修,打开了教学上的思路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省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课程理念、知识架构、评价内涵等,除了参加培训、自我修炼之外,教师们更多的是通过本区域、本校经常性的校本研修活动,来探寻实施新课程的方法、手段、策略和能力,他们在合作中建立了信心,在交流中找到了方法,在研讨中收获了策略,在分享中借鉴了成果,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大庆市铁人中学、黑龙江省实验中学等省级示范性高中历史教研组,我们高兴地看到,他们正逐渐从被动接受历史新课程,走向不断研究新课程;从传统的单一讲授,走向创新教学模式,铺就了一条具有实践价值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新路。
1.分工合作。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对合作是走向成功重要路径的认识在不断的提升,合作的方式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创新。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共同研究课标、教法、学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聚焦问题、列出专题、明确分工、联合攻关,大家在研究中实践教学,在反思中升华技能。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有效性的问题,展研娜老师提出了每课每人设计一个讨论题,要求题目直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核心方面,要创设促进知识内化的有效情境,具有明显的辨析性、可接受性和教育性的特征。每人设计一个方案,收获的确是8个设计成果。通过教研组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的集体讨论,对8个讨论题目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对比和预测,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施了对问题的再设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讨论环节的效果。
2.释放自我。研究性学习及学科内选修模块的学习,给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很大的释放自我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从“不是教教材,是用教材教”成为了现实。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历史教师们根据对新课程的深刻理解,用新理念创设了“为商之道”“墨海飘香”“梨园春秋”“沧海人物”等教学板块;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根据自身教学优势,创设了“中国历史地理”“中国社会风俗史”等教学板块。这些教学板块的创建,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又突出了教师在整合教材过程中的再思考、再设计的主张和能力,凸显高中历史教师在目前教学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备课创新。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围绕备课主题注重备课形式、方法和程序等内涵建设,是备课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自己备课和集体备课基础上,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推出了“新旧高三对接”的集体备课,大庆铁人中学与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采取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备课,有效地贯彻了备课中交流、合作的机制。这些学校还有一个相同的做法,那就是将定期集体观摩课改为听名师的课,如听了广东省夏辉辉老师、吴磊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中体会教学特色,汲取备课营养,备课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4.定位目标。新课程提出的教学思路、方法和知识结构形态,可以说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在新课程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适应新课程要求,更好地驾驭新课程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的定位。我们认为,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两通”“两学”,“两通”就是要全面掌握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学”就是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这样的思考目的是为历史教师在专业的视角上有能力驾驭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性的保障基础。
三、多元丰富的课题研究,破解了实践上的困惑
黑龙江省高中课改项目启动之后,我省高中历史教师为了有效解决制约课堂教学发展中的问题,多渠道申报了大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课题,许多学校做到了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均有课题在研究。正是这种通过课题研究的密集推进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广大历史教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积淀和实践探索的过程,极大地促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进入新课程、适应新课程的能力。伴随课程改革课题的研究、探索、实践之路,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确立了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崭新教学模式。我们高兴地看到,课题研究成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扎根、盛开、结果。学生的学习由过去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学生主动提问、主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教师们也能够经常性地通过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增强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课题研究的牵动,达成的师生共同构建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动脑动手,期间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课题进行中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为有针对性地开发与养成质疑、研究、实践等科学精神,发展专业能力,打开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四、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实现了操作上的引领
新课程实施以来,围绕着高中课改的核心问题,省、市、县(区)各级教研部门组织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课改的进程,加快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加速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化。尤其是头脑风暴式的全员培训、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研讨与交流、针对实践环节的名师引领与观摩、围绕新高考的适应训练,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新课程的前行步伐。2010年,我省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促进从微观教学上全面检验历史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举办了全省历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为全省高中历史教师搭建了展示先进教学理念、展现独特教学风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交流平台。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广大历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发现先进典型,增强团队意识,展示教师团队课改成果和教育教学风采,促进学科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内涵发展,我省举办了历史学科优秀教研团队展示活动。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叙事、教学新秀和教学引领的优质课、团队教研论坛4方面的展示,在过去教研模式聚焦骨干、树立典型、展示名校的基础上,向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团队研修成果、薄弱学校等方面聚焦,使我们的教研行为、教研导向成为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均衡、提高质量”的落实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