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06:50: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辅导员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因为参加工作没几年,所以对少先队工作我还是比较生疏的。邬绮霞老师的关于少先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座,让我了解了少先队的基本特征、主要任务、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和基本知识,以及作为一个专业辅导员应具备的四个基本要求,并且懂得了少先队的一些常规工作应该如何去开展。特别是讲到少先队组织、队员、队干部标志的时候,邬老师能现身说法,让我明白了当实际生活中遇到学生把红领巾放在口袋里,或者随手往脖子上一套时,如何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
怎样才是一个称职的辅导员?爱心、积极的上进心、良好的品质和渊博的知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大学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
我于__月__日-__日在__大学参加了__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秋季第四期的培训,获益匪浅。感谢省教育厅,感谢__大学,感谢母校,让我有了这么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从教育厅领导的讲话中使我倍感辅导员职务的意义和责任的重大;从南阳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葛宝岳副教授的报告中,使我明白辅导员从事的是感动心灵的事业,学习掌握心理辅导技术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__大学学工部部长戴国立老师《学生应急事件处理的策略与方法》的报告给了我深深的启示;__大学教育学院葛坤英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报告则具体指明了辅导员工作的道路。同时在这次培训中,除了听报告,还有会下座谈交流,还有文娱联欢,更有难忘的素质拓展训练。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培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了我很多触动和感慨,在加深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更增强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将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辅导员工作是一份良心上的工作。教育部第___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要求第一条便是“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将辅导员工作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这一服务性更加使我觉得辅导员从事的是良心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和处理学生事件的方法上。涵盖热心、耐心、公心、爱心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共同作用。
比如我现在带的是大一的学生,新入校门的他们是怀着无限憧憬走进大学校门的,对大学里的各项事务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怎么来规划大学生涯,不知道如何度过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时光,这就需要辅导员下功夫进行正确的引导,特别是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上文化多元思想多流的渗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他们时不时地会困惑,会迷茫,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名人生导师来进行指引。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就需要来担当引路人这一角色。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态,拿出十分的热心,密切___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学生困顿的时刻,在学生疑惑的时刻,在学生艰难的时刻,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还记得素质拓展训练中那段生命之旅,正是因为有一双无论在平坦的泥地还是在陡峭的山路,无论在铁丝网下还是在独木桥上都不松懈的手,才让广大女学员感动得痛哭流涕。我想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充当那双手的作用,陪伴学生度过大学四年。同时,在学生有思想问题找你解决的时候,要做一个最好的倾听者,同时给与真诚的建议。他们的思想可能比较天真,可能比较不成熟,这就需要辅导员耐心地听,耐心地讲,而不要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浮躁的情绪,真正做到情为学生所系。
之所以说辅导员是一份良心的工作,还表现在奖学金的评定、助学贷款的核实、助学金的发放上。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一颗公心和爱心。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学年评优奖先,使奖学金真正落实到优秀的学生。同时认真核查贫困学生实际情况,关心困难学生的生活,使助学金真正发放到他们手里。鼓励贫困学生不自卑不心虚不攀比,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回报国家和社会。
总之,真正做到利为学生所谋。
第二,辅导员工作是对能力的挑战性工作。这个能力包括了协调力、应变力、沟通力,具体指的是协调上级职能部门与学生之间上通下达的能力,应变学生___的处理能力,沟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就协调力来讲。从事辅导员工作两个月以来,虽然时间还很短暂,但已经真切地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琐碎。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助学金、越冬补助等贫困资助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学校规懂校纪知校史、学习___大会议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编排班级、宿舍、学号,选任班干,___活动等日常管理工作,这些都成了辅导员工作中的必修课。这就需要应对学生处、教务处、党委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布置,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若不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则充当不了桥梁这一角色。
就应变力来讲。学生工作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的,虽然日常管理还能找到一些固定的模式,但总排除不了___的可能。面对___,要求辅导员做到沉着冷静,第一时间上报,从大处着眼,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
就沟通力来讲。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需要交流的。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让学生满意,是否被学生接受,在学生不好意思向老师反映的情况下,就需要辅导员作为中间人协调。同时辅导员也应经常向老师了解学生的上课表现及出勤情况。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辅导员就要积极解决调和矛盾。维护年级学生的和谐、稳定。
第三,辅导员工作要求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要求便是自身政治强。必须与时俱进,___国内国际时事政治,___国际局势的发展变迁;主动并经常学习理论知识,用正确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理论指引自身的行为。“学高仅能为师,德高方能为范”,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成为一名令学生尊敬和钦佩的大学良师益友。同时,科学文化的加强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先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作为与他们打交道的我们也要具备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学生有更多交流的话题,更准确地为他们引路。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比如我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科班出身,就要在工作中把这一门课尽快补上,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掌握心理辅导技术,掌握教导方法,应用到做学生工作的实践中,指导工作有序地开展。
另外,在此次培训中,另我感受较深的一点还有,专职辅导员未来方向的发展。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也被推上了一定的高度,受到越来越多的___。教育部提出鼓励专职辅导员向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些都使我很受鼓舞,坚定了从事这份工作的信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unselors' comprehensive attention,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of counselor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However, at this stage the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 counselor research capacity, how to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of counselors,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ir work and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lev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important issues put in front of us.
Key words counselor; research capacity; path
1 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1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从政策上明确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和工作要求,辅导员既是教师,是干部,也是研究者。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同时也是教育科研的承担者。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同时结合学生工作规律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又不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型人才,而且要向专家型方向发展。一系列文件、通知如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令等都对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在刚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根据等级对辅导员科研能力也做出具体规定。
1.2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风云突变,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加之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使得辅导员工作的范围扩大,内容增加,难度加大,专业化要求也日渐提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而这就要求辅导员加强科学研究,重新梳理教育理念,把握新的工作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辅导员要结合自身工作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归纳总结,理论分析,形成成果。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联系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创新,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也就是要把出现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把已有的经验上升为总结的理论。而形成的理论研究反过来指导实践可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1.3 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所谓的“人生导师”是指辅导员要有“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能力,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改变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扩大在学生心目中作为有学问的教师的影响力。辅导员科研能力可以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它的提升也会伴随着管理、研究以及教学的长足进步,能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兴趣和认同感,激发出不竭的工作动力,并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前面也提到了在辅导员所应具备的众多能力中,其科研能力处于核心地位,辅导员要想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最为重要。2002年杨世传首次使用了“研究型高校政治辅导员”一词,把“研究”作为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正式提出。现阶段辅导员科研素质研究也成了比较热门和新兴的研究方向,辅导员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科研能力势在必行。
2 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
2.1 科研时间不足
教育部24号令规定了辅导员包括心理咨询、安全教育、资困助学、就业指导、班级管理、党团建设等八项主要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一切工作都和辅导员有关。辅导员受各部处、各机构、各系室的多头领导,扮演着上传下达的办事员角色,是学生的“马大姐”,实行一肩挑。坊间流行一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辅导员工作是白加黑、五加二,这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辅导员工作可以说是事情多、时间长、强度大、责任重。辅导员整天忙于应付日常繁杂琐碎的学生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应作为工作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2.2 科研意识淡薄
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是指辅导员要具有及时发现学生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并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探索研究的意识。许多专家学者的调查表明,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淡薄,很多科研论文、成果是为了评职称的“功利”需要。很多辅导员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好学生,而科研的事情应交于专业课教师,也就是经常提到的“重管理、轻学术”思想。部分辅导员习惯于简单套用现成的经验、方法和理论,恰恰没有意识到提高科研能力能为他们的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也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2.3 科研能力不强
随着辅导员准入门槛的提高,现阶段辅导员大多是硕士研究生,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博士。可是说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学历较高,其科研能力不可小视。然而众多辅导员并非专业出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其研究多数是对某一现象的描述,理论性、学术性不强。由于缺乏系统的学科知识,所以在处理问题、分析资料时不能用专业知识加以指导,未能把个人工作和科学研究进行很好的结合。同时“辅导员出口多元,发展自主”的流动性也让众多辅导员在考虑年龄大后的分流问题,为自己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岗位作准备,更多关注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4 科研氛围不浓
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分散,加之工作任务繁重,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一起讨论的更多是实际问题。在辅导员的各类培训中,更多关注的也是学生工作技能的培养,对辅导员科研上的培训、指导和规划明显不足。从学校层面说学校未把辅导员作为学校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题立项申报、成果评定等方面给予的政策倾向性不够,辅导员科研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目前,辅导员的科研工作多处于自发、散养的状态,这样的氛围直接导致辅导员科研意识的缺乏,科研成效不高。
3 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
3.1 在工作中学习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辅导员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要不断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也要涉猎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同时还要对所带学生的专业有一定了解,也就是要跨领域学习,进行多领域知识融汇整合。辅导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入情入理地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骨干培训等,通过培训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为辅导员相互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使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兴趣,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凝练科研方向,提升科研实力。现阶段从国家到学校为辅导员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也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辅导员应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有选择性地攻读相关学位,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3.2 在学习中总结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辅导员要弯下腰多深入学生中去,要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深入细致的指导。辅导员要注重积累,及时做出工作总结,通过撰写工作日志、生活日记、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积累丰富的材料,同时要把积累的材料分类归纳总结,也就是要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对于日常工作要多思考,对于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要多观察,要总结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性规律,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辅导员每学期要注重总结,分析得失,要制定好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
3.3 在总结中提升
辅导员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首先,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第一手的资料和大量的实践经验,如何将这些资料归纳总结后运用学科意识和专业理论思维,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是每位辅导员应考虑的。辅导员要将所掌握的资料分类归纳,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其共性规律,并以此为点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升理论。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反过来指导新情况新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就现阶段辅导员从事科研现状来说,大多以应用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居多,理论性研究和文献性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文件是理论研究的成果。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学会研读文件,在多读多看多学习中总结提升。再次,辅导员可以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不仅可以研究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研究热点问题,更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带学生专业相结合,实现交叉学科的研究。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辅导员都可以在归纳总结基础上,提升高度,深入探讨,理论研究。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过去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实现由事务型向学习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长军,牟茁.浅析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高[J].科学教育,2009(2).
[2] 柏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透析及对策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2).
一、抓辅导员的思想建设,提倡奉献和创新精神。
辅导员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首先要培养敬业爱岗精神。“捧这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要在辅导员中倡导这种奉献精神,要使少先队辅导员把自己的爱完全注入少先队事业,热爱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在广阔的少先队大舞台上不断推陈出新,为少先队活动增添活力。
其次,我们要在工作中积极鼓励辅导员创新,为“新”的做法,“新”的内容创设良好的环境。让辅导员发挥创新精神,在少先队工作中走出传统,创出特色,使队组织管理,队干部培养,队活动的内容、形式及队的工作方法更适应时代的要求,更符合跨世纪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更有助于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
学校辅导员们的做法是:在中队队务管理上,采取激发队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队活动的质量。同时,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激发队员的兴趣,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抓辅导员的学习和培训,做到全方位、多元化。
学习是为了给精神补氧,给思想充电,是为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辅导员要在繁忙的工作中自觉地挤出时间学习,可以向书本杂志学,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可以向实践学,在工作中积累教学经验;也可以向他人学。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交流学习体会,展评学习剪报等,从而在辅导员队伍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星期一下午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培训工作。
1、建立个人培训档案。
把辅导员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及培训作业、成果等记入档案,既能促使辅导员学习、进步,又便于了解辅导员的学习情况,完善培训体系,使辅导员培训达到全面化、合理化、制度化、系统化。
2、丰富培训内容。
一个优秀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活动能力,而且还需要相当广博的学识,甚至在某些活动项目上有过硬的本领。所以培训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丰富多彩,有时不妨进行相关活动的技术培训。
3、拓宽培训渠道。
学校采取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请进来,走出去”,通过举行讲座,队活动观摩,组织辅导员参观、调查,进行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使辅导员获得各种信息,学到各种知识,促进能力的提高。
三、抓辅导员的科学研究,注重实效,创出成果。
少先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在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中,科研是最薄弱的一环。我们要以“理论研究为重,科研兴队育人”为目标,狠抓辅导员的科学研究,注重实效,创出成果。
1、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认识”。
变“要我科研”为“我要科研”,用科学态度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科学认识少先队教育大背景,树立信息时代的儿童发展观、质量观,开展科研活动。
2、培养辅导员的“科研技能”。
(1)会学习。认真自觉学习少先队专业知识必读与相关书目,有理论学习笔记,并做到随学随记。
(2)会收集。收集有关活动信息,理论经验文章,并结合工作定向收集科研资料。
(3)会借鉴。借鉴成功教育经验及先进教育思想,并运用于工作实践和课题研究之中。
(4)会总结。及时总结,撰写理论文章,指导和改进工作。
(5)会研究。掌握科研方法,学习调查、实验、分析、比较、归纳等科研技能,学会选择课题,编制科研方案,逐步从学到干,变经验型为科研型。
一、关于 “辅导员技能”的思考
“辅导员技能”是相对比较时髦的一个概念,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习惯使用“辅导员能力”这一概念。现在之所以慢慢开始用“辅导员技能”这一概念,是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方向的呼应,那就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需要具备教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会计师、急救师、法律顾问、管理学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领导者等所有这些职业人的技能,也意味着辅导员必须是全能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哪些是辅导员这项职业应有的职责和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这样也才更能够突显出哪些技能确实是辅导员特有的,不是其他职业可以替代的,也就是要说明“辅导员工作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是有特殊技能要求的,不是谁都能够做得来的”。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发展的困惑
(一)辅导员工作能否成为终身职业。在人才的质量上,辅导员和各专业教师一样都属于高素质人才。但在发展方向上,辅导员越老越“空”,不断被年轻力壮的辅导员所取代,科研上也可能因为事务性工作较多而无暇顾及。因此,辅导员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上,很少将这份工作看成终身职业,存在“过客”现象和“过客”心理。
(二)辅导员的发展追求是“专才”还是“通才”。辅导员在学生时代所积累的德育知识单薄,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自己所学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甚至很多辅导员在大学时代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因此,他们思政教育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还不是很成熟,而辅导员工作确实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
对高校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是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开展辅导员专业培训还是比较少,岗前培训几乎没有,由学生直接转为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训练。
(三)辅导员工作中如何突显职业技能?
1、辅导员承担大部分的学生管理工作,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到日常管理等,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由辅导员去管。有的高校规定辅导员每天必须和若干名学生谈话,写工作日记,24小时开机等,如果遇突发事件,必须第一时间赶到处理。辅导员长期处于繁多而具体的工作中,无暇自我学习和提高,理论水平低,形成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与辅导员职责泛化的矛盾。
2、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意味着辅导员能够通过不断的业务钻研、理论研究成为具有特殊技能的专家。但目前对辅导员技能研究的并不多,也不够深入,对辅导员技能的分层分类也很不明确,例如哪些是辅导员的核心技能、辅助技能等没有确切的说法。所以,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发展中,从岗位要求、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着手,试探辅导员职业技能分类及职业标准的设立,并在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培训、考核,是促进高校辅导员发展的新课题。
三、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一)工作分类突显职业技能。辅导员技能肯定要通过特定的工作内容体现出来,至于哪些工作最能够集中体现出辅导员的核心技能,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去不断检验和总结。从基础知识、写作能力、自我总结与计划、主题班会、学生紧急事件应对与处理、谈心谈话等具体工作着手,通过各种琐碎知识的积累、相关理论政策的把握、运用网络新载体学习和突显职业技能。
(二)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高校辅导员涉及的学科专业有很多,有教育类、法学类、思想政治类、心理学类、管理类等等。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素质重构,其中辅导员的培训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立足辅导员工作实际,通过理论学习、观摩学习、实践锻炼等形式全面培养和锻炼辅导员职业技能。让辅导员在工作期间都有机会接受半脱产或脱产或不脱产的思想政治培训,可以坚持业余培训、岗前培训、骨干培训和周末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训练是结合辅导员队伍多重身份实际情况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思政工作队伍能力的新举措。系统制订形式多样而有实效的培养计划,将辅导员培养与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例如,每年对辅导员进行工作轮训,召开学生思想工作研讨会,编辑出版学生工作论文集,举办“辅导员沙龙”活动,在网络上开设辅导员社区等。
辅导员职业技能的考核,坚持公开与开放、反馈与提升、定期化与制度化、可靠性与正确性、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原则。辅导员工作业绩的考核与工作行为的考核,主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特点,将辅导员工作规程中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进行分解,按照基础工作、重点工作、创新工作等方面考核。基础工作是辅导员的基本功,也是考核的重点,通过各种量化指标,根据内容的权重,赋予不同的分值。重点工作,是指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重点加强和推进的工作。每个学期学院工作重点不同,学生工作必须围绕着学院的工作重点展开。创新工作,是指具有开拓性的工作。通过创新工作考核鼓励辅导员不断进取,在提高工作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小结:辅导员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把它规划成自己的职业、事业、学问、生活,用自己的兴趣和责任区经营它。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分为两点:管理和指导,其中指导又分为教育性指导和规划性指导。相应的,针对工作内容的不同,角色定位也有不同的划分。针对管理层面的工作,辅导员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管理员;面向指导层面的工作,可以把自己定位为人生指导员。
(一)管理层面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是除教学之外的日常事务管理,包括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安全、寝室生活等)。针对这一工作内容,辅导员应该具备学生管理员的职业技能。这项职业技能的重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始终把学生缩遇到的问题放在首位;其次,要明确学生分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再次,要善于运用班长、团支书等优秀同学帮助,这样就能够更加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后,要突出重点,把学生的学风情况和寝室的生活情况作为管理层面工作的着力点。通过这四点,能较为有效的处理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指导层面――教育性
这里的教育性指导主要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本质工作,如何做好教育性指导,成为辅导员其他工作的基础。面对当前新形势新局面,学生的思想状况尤为复杂。如何让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也成为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题。所以,首先辅导员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其次,运用较为活泼多样的方法来让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
(三)指导层面――规划性
辅导员的规划性指导是指对高校学生大学生生涯和其他的人生阶段进行较为科学的规划,具体包括大学生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指导。对刚进高校的新生来说,如何高质量的度过大学生活是所有学生的重要课题。许多高校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反映,由于刚开始没有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导致大学生活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对自身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动。所以,在高校新生进校初始,辅导员就要帮助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建议,包括如何处理学习、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等活动的关系。其次,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就业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一大难题,有些大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在为了今后的就业做准备,足以看出就业的重要性。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做到四点:(1)帮助高校学生做好职业定位,让学生了解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2)保持对学生的长期指导,因为随着时间的改变,就业形势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紧跟就业形势的前提下纠正学生规划的偏差;(3)突出重点,对那些明显就业信心不足或者职业规划找不到方向的同学进行一对一专项指导。找出他们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就业做好准备。(4)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心理辅导能力。当今大学生由于人际交往形势较为复杂,所以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如何疏导学生的压力,防范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对自身定位和工作内容的界定,有助于辅导员了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二、辅导员职业技能的现状和不足
根据上文所阐释的关于辅导员的自身定位和工作内容,辅导员的职业技能按照具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就业指导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三种职业技能贯穿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始终,是学生工作顺利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就业指导能力现状与不足
根据对笔者学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再结合其他高校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论文,笔者发现,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就业经验。笔者问卷调查了本校30位辅导员,结果显示只有4位辅导员有进入高校外社会就业经历,剩下的26位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考入高校。这就造成了辅导员无法给毕业生进行深入有效的就业指导,或者辅导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缺乏持续性和长期性。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于大学生涯始终,并不是仅仅针对大四毕业生,也并不是最后突击的辅导,而是通过学生在高校期间提高自身能力来实现就业的。
3.指导内容相对单一。特别是针对创业学生,将近一半的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创业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流程,这样给指导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根据专业不同,就业的形势也会不同,由于现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相对宽泛。
(二)心理辅导能力现状与不足
1.观察能力不强。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没有系统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训练,30位辅导员中,只有3位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了解心理健康问题诊断的标准和症状。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出现心理疾病初期时没有被及时发现,导致心理问题不断加深。
2.辅导过程中定位能力不强。心理辅导最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但是大部分辅导员没有很好的在“导师”和“老师”两个身份之间转换。如果沟通变成了教育和说教,而不是引导。并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而是以老师的身份出发,这会导致一些心理辅导不仅不能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3.处理问题有待加强。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辅导员及时发现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但是高校辅导员也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当然,这与辅导员工作相对繁忙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做不到对个体的持续跟进。
(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与不足
1.信息不对称。由于长期在高校中工作,大多数辅导员并不了解当前的社会和就业形势,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导致了在辅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往往与现实情况脱节。
2.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虽然现在高校对高校学生的生涯规划越来越重视,但是依旧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培训来提高辅导员的指导能力。虽然许多辅导员通过自学的方式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辅导员对指导学生生涯规划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三、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方法和路径
通过厘清辅导员工作内容,找出自身缺陷,能够更好的找出原因以及提高职业技能的方法。笔者通过自身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提升职业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一)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方法
1.专题培训法。通过学校或者政府组织相关的培训来达到提升职业技能的目的,通过培训,合格后发放相应的技能证书来实现择优上岗的目的。这种专题培训法在某些省份已经开展了较多年,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由于参加培训的高校辅导员人数过多,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
2.导师引领法。学校可以在辅导员所需的职业技能相关专业设立辅导员导师,每位辅导员在非自身专业的其他属于职业技能的领域选择导师,这样在辅导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请教,并且在一定期限内提交学习成果,保证了工作学习两不误。
3.挂职锻炼法。辅导员可以在某些机构和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拓展高校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自己对社会的参与度,增加经验。由于部分辅导员并没有社会从业经验,这种挂职法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参与度,增加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同行交流法。鼓励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在学校内部组织相应的辅导员交流会,这样可以分享学生工作成果,定期开展校内与校际的交流活动。
5.竞技法。通过把辅导员的职业技能量化,采用辅导员相互竞争的方法来达到提高辅导员职业技能的目的。
6.荣誉激励法。每学期针对辅导员的工作成果设立若干荣誉奖项,通过奖励机制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增加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7.定向培养法。学校内部可以通过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培训,以达到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实现成人成才。
(二)辅导员技能提升的路径
1.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虽然现在政府教育部分都开设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但是由于教师人数过多,不可能很详细的来进行专门的培训。所以要求学校内部依旧开设专门的岗前培训,或者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岗前培训。
2.各项专题培训。(1)共青团系统的高校基层团干部培训;(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专题培训;(3)辅导员职业技能专题培训。
这三点可以弥补第一点培训缺乏针对性的缺点,由于岗前培训主要是面向所有辅导员,所以通过以上相关的专题培训,能够大大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在工作中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3.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1)心理咨询师;(2)人力资源管理师;(3)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
学校内部可以把有关职业技能的证书当成辅导员的考核标准,在入职一定时间内必须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才可以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
4.辅导员的挂职锻炼和借调。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相互交流,通过辅导员挂职和借调的方式来提升就业和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
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辅导员以其自身的道德素养、个人品格、专业能力、健康情感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他们师德水平的高低、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更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切实有效地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意义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使高校辅导员树立终身奉献教育事业的崇高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才会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去追求。成功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坚持理想信念、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精于业务。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辅导员的职业理想教育,使他们不但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把它自觉转化为奉献教育事业的毕生追求。
2.增强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高校辅导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自学成才。高校辅导员始终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担负着辅导学生、关心和引领学生的职责。高校辅导员应从自身做起,坚持以人为本,把师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德修养,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去影响学生。
3.促使高校辅导员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是高校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刻苦钻研教学本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教学技能。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高校扩招,高校辅导员面临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压力大等问题,高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重教育教学质量,轻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现象,他们普遍只抓教育教学,认为师德建设是“虚任务”、“难任务”,没有把辅导员师德建设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很多学校未明确专人分管、专项落实、专门经费保障,师德建设只是附着在其他工作中顺带进行或是作为完成上级的某一项任务来应付。
2.师德建设的日常工作机制不健全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与时俱进,常抓不懈。但在现实中,很多高校师德建设的日常工作机制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未能定期召开师德建设工作会、研讨会,对师德建设中的经验也不能及时加以总结,没有形成符合辅导员师德建设自身特点的体系。还有类似师德档案制度、绩效考核机制等一些好的机制也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3.师德教育制度不完善,惩处力度不够
国家关于辅导员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方面没有明确的处罚标准,使得辅导员师德教育只处于口头随便说说状况,对违规的辅导员也没有触及个人利益及心灵深处,教育效果十分不明显。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对师德问题严重、反复教育都不整改的辅导员,缺乏有效的惩处力度和手段,致使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对策
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全体员工的极力合作。
1.准确定位辅导员岗位职责,树立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校领导要将辅导员师德建设写进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议程中,要定期为辅导员开展讲座,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要求辅导员要坚持以身作则,争做师德楷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行为世范”的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学校领导要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专题会议。听取近期工作汇报,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提出工作要求。在实实在在的工作过程中,突出强调辅导员要树立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以奉献社会、奉献人民为执著的信念,发扬敬业、爱生、严谨、踏实、求真的师风,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建立健全辅导员教育机制,为辅导员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建立辅导员培训机制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不同类别辅导员的特点,分别就受训层次、知识结构以及能力水平等具体指标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辅导员提出不同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在培训中依据对象和课程内容,设计诸如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等;同时,辅导员培训工作还必须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可以采取一定形式的认证形式,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受训辅导员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培训目标的层次性、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培训管理的制度化的真正统一。
(2)要建立辅导员保障机制
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保证新进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把关。高校还要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在办公条件、交通补助、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有条件的高校还可设立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开展辅导员工作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其研究能力。
(3)建立辅导员导向机制
把辅导员师德考核结果与进修、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对不符合师德规范,考核不过关的辅导员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要控制上岗或调离工作岗位,用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提升辅导员的师德水平。同时抓好典型示范和舆论倡导,宣传、表彰先进个人,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3.加强辅导员理论素养和创新教育实践
把辅导员培训与辅导员自修结合起来。定期召开辅导员自修汇报会,形成自修总结材料,进一步强化辅导员的理论素养。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科技日新月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做一名当代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就要坚持不断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新教育实践,进一步学习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辅导、人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探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等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深入地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最终实现由传统的“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的角色转变。
总之,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一个不断提高、反复完善的过程。高校应切实把师德建设摆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结合辅导员岗位特点,不断总结,勇于创新,不断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弥补班主任对学生管理中的不足,杜绝学生管理上的漏洞;壮大德育工作队伍,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使年轻老师尽快适应学生管理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意识,培养班主任后备人才。
每学年开学初,学校政教处从参加工作五年以内的年轻老师中选聘20~30位老师作为政教辅导员,充实到学生管理的各个岗位中去,政教处负责对政教辅导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一学年作为一个聘任期,学年结束根据考核结果决定下一学年是担任新班主任还是继续担任政教辅导员。一般情况下,年轻老师至少担任三年以上政教辅导员,才有机会选聘为班主任。
制度措施:
1 聘任:每学年开学初的全校教工大会上,校长亲自为政教辅导员颁发聘书,以增强政教辅导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并在全校学生大会上介绍政教辅导员制度,以取得学生的认同和配合。
2 岗前培训:上岗之前,学校政教处将组织全体政教辅导员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当前我校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政教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责任;政教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方法和技巧;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有关理论和实务。
3 岗位分工负责:政教处把全体政教辅导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如:学生考勤检查组、学生宿舍管理组、就餐纪律管理组、学校卫生管理组、晨练纪律管理组、自修纪律管理组、午休纪律管理组、图书馆纪律管理组、周末留校学生纪律管理组等。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稍有经验的老师作为组长,协调本组人员安排和联络汇报工作。做到各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
4 岗位轮换:每位政教辅导员每学期轮换一次岗位,这样的话,一位老师若担任三年政教辅导员,他将工作六个不同的岗位,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能够了解学生在各个时段的表现,积累全面管理的经验。学校举行重大学生活动时,如:运动会、艺术节、消防演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等都要求政教辅导员参与管理,以确保各项活动能安全有序地进行。
5 联系汇报:政教辅导员要将每次管理检查的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向政教处汇报,若涉及违纪学生还要及时向班主任报告,使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每位政教辅导员还要求联系2~4个学生寝室,以使政教辅导员更深入学生基层,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更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6 定期总结学习: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政教辅导员座谈会,以总结前一阶段工作中的得失,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学校举行的班主任工作会议、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心理辅导活动等重大活动,都要求政教辅导员参加,以使政教辅导员及时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并有机会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增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正文】
做好辅导员工作
——新入职辅导员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宋雨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任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2018、2019、2020级研究生辅导员。
经过几天的培训,使我对辅导员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辅导员不像我们当初所想的那么简单,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学院为使我们2020年新进的教辅人员能尽快适应学院的管理工作,于12月10日, 特地为我们开办了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这次岗前入门培训虽然只有仅仅三天,但内容十分丰富,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使我对“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培训中,几位学校领导和各学院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都谈到了当代高校辅导员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人们都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可见,“辅导员”这个称谓包含了许多荣耀而任重道远的内涵。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光环的背后,高校辅导员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做为一名新入门的辅导员,我要向那些长期在学生管理工作战线上辛勤工作的老辅导员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甘心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奉献给教育事业。
辅导员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高校辅导员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辅导员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辅导员是管理者。辅导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辅导员是朋友。即所谓的“良师益友”,就是强调高校辅导员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
最后,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辅导员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培训为我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几位从事学生工作多年,管理经验丰富的学院各部门领导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辅导员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辅导员的工作问题上,学生处彭处长给我们总结了一些明确而具体的工作,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同时让我也感觉到要做好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只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在面对学生突发事件如何处理的问题上,一些老辅导员老师通过以往的案例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通过活生生的案例然我们体会到,学生工作无小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等等。这一切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辅导员,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管理方法和策略, 争取精益求精。
三、培训使我了解了如何做一个好辅导员。
1.要学会学习。
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其它的知识,要做到多而广、博而精。此外,我们也要学习如何为人处事,辅导员从事的毕竟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方便些。
2.要学会公平。
对待学生要讲究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偏重特长生、优等生,不歧视贫困生、后进生。应讲究奖罚分明,同等对待。
3.要学会爱学生。
不管学生做了什么,你都要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体贴与理解学生。让学生觉得你始终是他们中间的一分子,始终是爱他们的。
4.要学会反思、改进。
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就少不了这一环节。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尚需整改的不足,力争改进,精益求精。
以上是我这几天学习的心得体会,我接受了好多同仁的经验,学习到不少理论知识,为今后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在辅导员这支队伍已经得到了教育部和学院的高度重视,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发展的平台。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份事业,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代先锋立德为先
——2020年新入职辅导员岗前培训心得
赵万通,辽宁海城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大连海洋大学,现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本科生2018级、2020级辅导员。
信息工程学院的王建东老师说,做辅导员最基础的是要有德,要立德树人。这份职业在看似光鲜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份需要比全职保姆还恪尽职守的工作。
在一开始还没有真正了解辅导员工作的时候,我怀着憧憬和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大连海洋大学,我觉得每天都能够看到一张张有朝气的面孔,想必我也会跟着变得朝气蓬勃。在工作了大概一周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份工作更多的是责任,是真诚。作为一名新手辅导员,可以能力不足,可以惊慌失措,但唯一不能丢掉的,就是对学生炙热的真诚。
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在要求。多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实践表明,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培养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密切相关。做好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对于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推动辅导员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研究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必须从明确目标定位、拓展实施路径和构建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笔者结合目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以上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辅导员培训培养目标
目标是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它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也制约着实践活动的手段。因此,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首先就必须明确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目标。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目标,不是简单地使辅导员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也不是单纯地提高辅导员的学历层次,而是要根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特色和职业要求,全面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从而使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势在必行。所谓“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应当是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培养,掌握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1]。这是因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有其自身特殊的内在规律、特定的工作职责和特有的工作手段,要胜任辅导员工作就必须系统地掌握反映其内在规律的专业理论和能够熟练运用其工作手段、全面履行其工作职责的专业技能。同时,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许多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又不是这些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拼凑和机械相加,而是需要在系统掌握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依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规律和具体实际,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可见,高校辅导员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而是一项具有很高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的专业工作,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并且要胜任这项工作,就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培养。
所谓“职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并不是一项临时性的、附带性的工作,而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领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职业岗位[2]。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职业性要求。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其内在的特殊要求,普通教师受到学科领域的局限,无法综合、系统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而以上内容都是辅导员岗位的基础性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辅导员岗位具有不可或缺性,非专职不能做好,从业人员具有不可替代性,非专人不能深入。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职业性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高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学生构成的层次性、复杂性日益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凸现,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加大,迫切需要有一批政治方向坚定、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专门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去,并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长期从事乃至终身从事的事业,扎实工作,努力探索,不断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是紧密联系的。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必然趋势和提升。
总之,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目标,要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全面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明确了这一目标,也就明确了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内容。
二、辅导员培训培养的主要路径
1.开展专业培训。多年来,各地高校积极开展辅导员的培训和进修,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体系。[3]一是上岗培训。每年都组织新聘辅导员进行上岗培训,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优秀辅导员代表进行业务辅导。着重引导他们认识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初步掌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使他们尽快符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要求。二是日常培训。根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一般高校每年都要对辅导员进行专项业务辅导或培训,组织他们听取形势政策报告、专家讲座,到兄弟高校学习考察,引导和帮助他们及时掌握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及时了解辅导员工作的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三是专题研修。围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新情况,经常组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辅导员骨干,开展专题研修,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具体指导。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经常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危机干预、大学生管理沟通、大学生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大学生管理中的有关法律问题等专题研修,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四是学位进修。充分利用部分高校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招收高教硕士的有利条件,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不仅提升了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而且使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
2.进行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长才干。在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中,高校应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系统理论培训的同时,着力组织和指导辅导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放手工作、大胆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并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增强能力、展现才干,实现自身的价值[4]。一是要积极发挥辅导员作为学生导师的作用,引导他们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增强自身的育人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辅导员要认真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领域,辅导员应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善于把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理论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的作用;在学生生活领域,高校可以选派辅导员担任“学生生活园区指导教师”等,让辅导员经常与学生生活在一起,了解学生实际,从而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在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辅导员应兼任学生社团指导老师,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社会实践领域,辅导员应在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的同时,亲自带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辅导员全方位、全过程地介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才能使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培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二是要积极发挥辅导员作为管理骨干的作用,并引导他们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增强自身的管理素养。如我校辅导员队伍在“建设新校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引导辅导员们积极带领学生投入学校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一些高校在开展百年校庆、本科教学“创优迎评”等工作中,辅导员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均受到了广泛好评与肯定。三是要积极发挥辅导员作为突击队的作用,并组织他们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着力提高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近年来,许多高校紧紧依托辅导员队伍做好校园稳定工作,逐步构建和完善各种信息预警机制和各种突发性事件预案,及时化解了各种影响学生安全和校园稳定的因素,同时也使他们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3.组织科研活动。在辅导员培训培养中,高校应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工作交流、经验总结、专题研讨和课题攻关,以提高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此外,还应逐步提升不同类型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比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要增强其学科意识,努力使其成为专家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本身具有学科优势,具备较为深厚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和学术研究。他们应该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研究型专门人才;针对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使其成为行动研究型辅导员。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相对于思想政治相关专业辅导员,在理论基础方面有所欠缺,所以要加强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只有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才能在任何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任何风险中站稳脚跟,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打下基础;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辅导员,要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团队合作。首先对于年轻辅导员来说,要从事务性工作中走出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多角度获取资讯,开阔自己的视野,释放工作热情,发挥创新精神,有目的地开展调研工作,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对于年纪偏大的辅导员,要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一方面发挥老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年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将好的经验总结、凝练、讨论、推广,转化为科研成果。此外,年轻辅导员还要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在不同研究内容方面合作研究,从而相互促进、相互带动,进而在整体上形成重理论研究的氛围,这样更加有助于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5]。
三、辅导员培训培养的保障体系
辅导员的培训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切实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政策,办好培训基地,从而为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构建起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1.提高认识,奠定思想保证。切实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首先就要端正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因此,高校要着力做好领导干部和辅导员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价值,明确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克服那种认为“辅导员低教师一等”的思想,纠正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倾向,引导辅导员增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充分认识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和功能,明确辅导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职业岗位,克服那种认为辅导员只是“过渡岗”、“临时工”,甚至把辅导员当作“跳板”的思想,纠正重辅导员的使用、轻辅导员培养的倾向,引导辅导员确立长期从事乃至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志向;三是要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特殊的专业性质,明确辅导员也应当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专业人才,克服那种认为辅导员是缺乏专业性的“万金油”,甚至把辅导员当作一般人都能从事的“勤杂工”的思想,纠正重专业教师培养、轻辅导员培养的倾向,并引导辅导员增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自觉性。
2.完善政策,强化制度保证。为激励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推行目标责任制,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有效考核。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推行辅导员工作任务,加强过程控制,使辅导员各项计划任何和工作指标得以落实,使辅导员既有目标又有压力,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实现辅导员奖酬的相对公平。分配制度是组织奖酬资源与组织目标体系之间的通路,它决定着员工完成目标后会获得什么样的奖酬资源,它在激励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特别是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是提高辅导员薪酬满意度和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策略[6]。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因此,辅导员薪酬水平的定位要参照专任教师和行政干部的薪酬水平。再次,要不断完善辅导员的管理、培养和发展机制,拓宽辅导员的发展空间。要坚持“严管、精育、优出”原则,逐步完善规范管理机制、学习培养机制和科学发展机制,激励辅导员更好地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最后,要奖惩分明,强化期望行为。高校要利用好奖励与惩罚这两个激励手段,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3.办好培训基地,搭建新的平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加快辅导员知识更新的速度,及时调整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结构。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加强辅导员培训,教育部自2005年以来列出专项经费连续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班,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的培训政策,建立辅导员培训基地。2007年9月2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公布了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会议要求,要尽快健全基地运行工作机制,落实基地培训计划,完善基地培训工作方案,展开基地各项职能,努力推动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培训基地的建立,为开展辅导员培训提供了新的更高的平台,使辅导员培训工作更具计划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激励着基地所依托的高校进一步做好本校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在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良.关于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9,(1).
[2]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基本问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于成学.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期待视野[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5).
2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在学生管理中作用
一是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要求与学生进行职业化的沟通,有助于筛选出优质的队伍,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考评。根据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要求,在面临学生的一些复杂的问题时,需要运用专业化的态度。在辅导员内部形成明确的分工机制,心理辅导员就主要针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就业方面的管理员就主要在就业方面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多与学生交流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而思想政治辅导员则主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全面的分工背景下,将会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并提高沟通的效率,切实解决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二是有利于辅导员整体队伍平均素质的提高。辅导员职业化管理要求对辅导员这项职业有着清晰的晋升路径,并对其中的辅导内容进行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从而推动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发展。其实,有明确的晋升路径最直接的作用可以使得优秀的老师免于流失。完善的晋升制度会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使得辅导员对工作保持持续的热情。三是有助于科学管理,能面对学生多元化的管理需求。辅导员职业化管理要求能面对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中的学历化、专业化。辅导员要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作为一些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的辅导员,虽然有时候可以知道学生的想法,但是绝不能迁就和忽略一些不健康以及落后的思维。辅导员要给学生灌输积极向上的知识与新闻。并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作出成绩,就必须时刻注意时代的发展和形势变化,深入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经常性地调查研究学生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得失,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伴随着大学生的成长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