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应用技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TV431+.3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言
伴随着混凝土在工程方面使用更加广泛,不能满足工程要求的缺点就越来越明显。针对此情况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不断探索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提出了一种以传统素混凝土为基体的复合材料钢纤维混凝土。
二 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是抗裂,抗拉,抗弯,抗剪,耐磨性能,疲劳强度和抗冻融性能均较普通混凝土有大幅提高。而发生这些变化的是因混凝土中掺入了钢纤维,下面我们就其的基本性能和引发的增强机能进行如下分析。
2.1 钢纤维基本性能
2.1.1钢纤维的类型及特征参数
钢纤维按材质分,有普通碳钢钢纤维和不锈钢钢纤维,其中以普通钢钢纤维用量居多。
2.1.2钢纤维的主要性能
钢纤维的主要性能包括抗拉强度与黏结强度。试验表明,由于普通钢纤维混凝土主要是因钢纤维拔出而破坏,并不是因钢纤维拉断而破坏,因此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一般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其与混凝土基体界面的黏结强度是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
2.2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能
目前对于混凝土中均匀而任意分布的短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机理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其一为美Romualdi提出的“纤维间距机理”;其二为英国的Swamy,mangat等人提出的“复合材料机理”。
三钢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因为不同的纤维类型对混凝土的增韧效果也有差异,还有其他原材料的采用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所以我们对其有要求。同时,在一般情况下,纤维掺量影响着纤维对混凝土的增韧效果,而且纤维掺量的增加,会增大经济成本,因此这要求我们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配合比设计、拌和,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和施工。
3.1 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钢纤维:表面应洁净无锈无油,无粘结成团现象,保证钢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尺寸和抗拉强度符合技术要求。
水泥,骨料,水,外加剂和混合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关规定。
3.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钢纤维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在水泥混凝土拌合料中掺入钢纤维,主要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抗拉、抗疲劳的能力和韧性。
3.3钢纤维混凝土的拌和
对于钢纤维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拌和。当钢纤维体积率高,拌和物稠度较大时,搅拌机一次拌和量不大于其额定拌和量的80%。
3.4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检验除应对原材料配合比施工主要环节按现行有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检验下列项目:对钢纤维进行质量检验。取样制作抗压,抗折强度标准试件,坍落度不大于50mm的钢纤维混凝土用震动台振实;大于50mm的用木槌振实。抗压试块采用边长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标准养护28天测定其抗压强度,抗折试件采用150m×150mm×550mm的标准试件经标准养护,在龄期达90天时进行测试。
3.5钢纤维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我国于1996年出版了《钢纤维混凝土试验》CECS13:89和《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但本规程只对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不同于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门要求作出规定。在进行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时,尚应与相应的规范配合使用。
四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技术
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抗拉、抗弯、阻裂、耐冲击、耐疲劳、高韧性等物理力学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公路桥梁工程、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工程、铁路公程、管道工程、内河航道工程、防暴工程和维修加固工程等各个专业领域。
4.1钢纤维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应用
水利工程钢纤维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将其用于受高速水流作用以及受力比较复杂的部位,水利工程中相关方面使用钢纤维混凝土的有:支护工程、储水、防渗、输水管道工程、高速水流冲刷磨损部位、处于腐蚀环境中的构件、动力荷载作用部位和抗震结构节点、复杂应力部位等。
4.2钢纤维混凝土在道路和桥梁工程应用
钢纤维混凝在道路和桥梁工程方面,主要广泛应用于路面、桥梁、机场跑道等工程中,包括新建及修补工程。钢纤维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有较好的韧性,抗冲击、抗疲劳性。它可使面层厚度减少,伸缩缝间距加长,使用性能提高,维修费用减低,寿命延长。
4.3钢纤维混凝土在铁路工程应用
在铁路工程方面,钢纤维混凝土主要用于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铁路轨枕、双块式铁路轨枕及抢修铁路桥面防水保护层中。铁路工程承受较大的荷载、较高的速度和数万次的振动,所以要求混凝土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较高的抗冲击性及较大的塑性。这正好利用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冲击性及较好的塑性。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使维修工作量大为减少,并提高了线路的使用寿命,效果良好。
铁路方面在西康线椅于山隧道工程采用湿喷钢纤维混凝土取得成功,由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大,具有很强的支护功能。
4.4钢纤维混凝土在港口及海洋应用
钢纤维混凝土在海洋工程中的使用主要是钢纤维混凝土的腐蚀问题,所以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在日本和挪威的使用经验是令人鼓舞的。日本钢铁俱乐部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作钢管桩防腐层,在海水中浸泡10年,钢纤维混凝土防腐完好,钢管表面无锈蚀,仍有金属光泽。挪威将钢纤维混凝土用于北海海底输气管道的隧道衬砌、Forsmark核电站海底核废料库的支护、海洋平台后张预应力管道孔的封堵以及码头混凝土受海水腐蚀部位的修补等。
五钢纤维混凝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各个工程方面事例,我们从钢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性能对比上就可以直观的看出产生的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对于旧混凝土路面,若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进行罩面修复,则一次性投资的费用比挖掉重建混凝土路面要节省许多。同样,从一次性投资、使用年限、维修费用、资金的时间价值来全面评价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工程的经济效益,与新铺沥青混凝土路面评价综合效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虽一次性投资较前者高,但从其维修费用、使用年限的不同考虑,以及和资金的时间效益,用年成本法计算其等值年金,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每年支出的费用比沥青混凝土路面要低35%。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修补法,不但可使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及其增强效果得到保证,而且还可提前开放交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以上可以看出钢纤维混凝的优越性,不仅仅体现在结构性能上,还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
1.2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技术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和推广。当前的计算机的用户虽然在持续的增长着,但是这些用户年龄普遍比较年轻,年龄偏大的人群对于计算技术的应用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这个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受年龄的约束,其操作的简易程度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受经济条件的影响,部分偏于地区的学生仍然无法大量的接触计算机,因而无法切身的感受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越性,这种现象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也是长期存在的,这种现象反映的是计算机定价的合理性,这些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均有一定的约束。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能力受到局限。创新能力是实现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它自身的创新能力表现的是比较薄弱的,并且许多的软件和应用技术都是来源于其他国家,因而无法很好的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
3)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计算机自身具备的较强的特点就是信息传达的快速且内容较多,通过相关条件的输入可以获取很多的信息,但是这对于一些个人隐私和企业的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不便。非法分子通过虚假信息的填写制造了不同程度的欺诈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这些网络诈骗等不良的事件的发生都与计算机技术的漏洞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当前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依赖较大的情况下,及时的进行相关技术的更新和修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确保信息安全性的必然途径。
2针对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中的问题的改善措施
2.1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全面的推广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虽然当前的各项技术均引自国外,但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借鉴和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技术,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前的网络用户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事业的推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我们的政府也需要不断的加大这些计算机技术及相关网络技术的扶持力度,从而促使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2.2改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改善,不仅仅能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保驾护航,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网民健康的网上冲浪提供保证。虽然政府每年都会对网络环境进行不同层次的净化工作,但是终究因为力度不足,而使其终未见成效。有鉴于计算机应用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制定相关的互联网管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对环境进行严格规范,对于进行网络犯罪的不良行为予以严厉处罚,严防电子商务互联网诈骗的行为。
2.3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的发展,不应该只局限于部分地区的完善,一个全面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应该是东、西部地区平衡发展的一种基本状况。针对上述文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起整套全面的应用系统网来予以革新,正如经济发展的模式一样,利用发展先进地区的计算机技术,带动和帮助发展落后的区域,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基本现状;此外,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计算机技术的研发成本也比较的高,可以将之转入内部地区,一方面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产业转移的更好实施。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主办单位: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朝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3-5366
国内刊号:21-1532/S
邮发代号:8-11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运营商所提供的基本业务在速率和数量上也都在飞速的膨胀,而且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各种新业务不断的出现。作为基础的传输网络自然也日趋庞大和复杂,特别是本地传输网,作为传输网络中最为繁杂和庞大的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和扩展性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针对目前传输网存在的这些问题,对现有传输网进行优化显得非常必要。通过优化使传输网络结构清晰化,有利于提高网络利用率,发挥设备的功用,提高网络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网络的扩容、升级以及便于各种新业务接入。
2通信传输应用技术的热点
2.1 多功能。
多功能又被称为多业务传输,它以小型化为基础将过去分由各个独立设备传送的信号或实现的功能集成到如今的一台设备中,至少可减少对光缆芯数的占用,也提高传输线路容量的利用率,当然也因之增加了同一对线缆传送的业务类别。 典型的如 SDH与以太网融合,PDH提供 10Base―T以太网接口等,还有出于运营商内部设备系统管理应用或电路出租的需要。要求传输设备额外提供相应的V.35、RS232等数据接13或音频接 13,用于传输监控信号及运营管理 自身需要交换的信息,也为一些专门的用户提供电路。
多功能突出的优势特性主要为,它使过去纯粹用于传送信号的设备具有了直接的接入功能,这就提高了设备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给予了传输设备提供增值业务的能力,使得一些过去因分散孤立,接人起来显得成本太高的所谓网络边际用户可以方便地接入。特别是传输设备融合了以太网信号传送以及业务接入功能后 ,使得任何具有传输网路并取得经营执照的运营商都可以方便的间人互联网信号传送,以及 ADSL宽带接人和IP电话业务,这恰恰是当前颇具吸引力而又正在进行市场竞争和划分的巨大蛋糕。
产品的多功能也吸引着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我国的移动通信在目前仍是以 GSM制式为主流,投资建设一方面少不了要扩容,更主要的是拓展网络覆盖范围 。因此满足边际网要求的基站占据着投资建设重点在网络的边际建设基站主要是为着消除盲区,尽可能实现无缝,能够以小的投入而又保证质量的加以实现将非常受运营商的欢迎。于是基站制造商也走上了小型化和多功能之路 不仅把用于此类建设的基站做得小巧精细,使用起来无需再建机房和铁塔,挂装便可运行,而且还集成了多样化的传输功能,应用时根据传输媒介的条件,可选择使用 SDH、PDH、铜线、微波以及卫星等制式的设备。
2.2 小型化。
小型化的直观体现就是产品外型的大大减小,如光纤收发器以及信号延伸类传输产品已做到巴掌大小甚至可以更小,相对低速率的光传输设备,无论是 SDH制式还是 PDH制式以及以太网传输,已经完全形成了单板化,产品高度不会超过 2个 U。产品外型的缩小,直接的好处是制造商材料成本的相对降低,甚至连发货运输的费用也会减少,这就为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带出了空间,因为可能以比原来低的价格销售。对于运营商而言,延伸站点或扩容可能无需增加机房建设,有些产品在远端己经可以直接挂在建筑物墙壁上使用,而且能够实施远端监控,这对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投资成本是极其有利的。
小型化是当前国内各具有传输研发能力的制造商研发的重点技术之一,其产品的应用惠而不费,主要支持点对点传送信号 ,在本地传输网中实现从 El到155Mb信号的延伸传输。以及完成需要的接口变换,有的还能实现单纤芯传输。小型化产品在实际中使用广泛。主要被用作站点间中继传输和集团用户、小区用户、互联网的接入,以及提供租用信道等。
高集成度芯片技术是支持整机产品小型化技术发展的主要基础,再加上 FPGA等可编程器件的广泛应用,制造商在产品研发中几乎很少因选用不到合适的器件而使项目搁浅,况且有的整机制造商本身便具有芯片的研发能力和条件。有的芯片制造商甚至推出了系列套件,以他们在电路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为整机制造商提品在器件上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从而使得整机制造商可以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很快将实用化的产品推向应用。
小型化的产品不仅吸引着整机制造商和通信运营商,也吸引着器件制造商,至少是这三架大功率的马车共同在推动着小型化的传输产品技术走向热门和成熟。
2.3 传输的一体机技术
传输的一体机技术目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各个同速率的单板机集成为一体,使多台设备同居一框,实施统一的监控管理,可以分散供电,也可以集中供电。当然,这类设备不会是简单的物理集合,一套监控管理系统使它们成为了有机的整体 ,还可在重要的路由上设置备用系统,方便及时地控制倒换的实施。再一是将不同速率的传输和接 口板卡混插于一框 ,这类设备主要是SDH制式,提供的速率是根据使用的需要在 ZMbPs与 2.SGbpS之间任意选择,可以任意分插 ,更能够利用分插技术对电路进行分配,整个监控管理技术比较完善,用来组建一些局域环网和容量要求不算太高的本地环网十分方便。
目前国内传输产品的需求主流主要在城域网、局域网、本地网和接入网,这是一个可以吸引和接纳全部成熟传输技术的市场,尤其还鼓励一些新兴的实用技术和产品去与之相适应。一体机产品可以为之提供优化的传输资源分配方案 ,技术再先进些的产品还能预留升级方案,由此既降低建网成本,在将来可能的升级和扩容也能缩短用于建设改造的时间,因为对于预留有升级方案的一体机而言,升级和扩容可能只需增加一些传输或接口插板,或将原低速率的插板换插为较高速率的插板,然后再通过系统软件作一些指配,甚至无需厂家人员到场,由运营商自己都可以在现场实现
3 通信传输应用技术注意事项
3.1 散热
产品体积的缩小和集成度的增高,变相的也在把热量集中,这也是必须认真考虑散热的重要原因。构成产品电路的任何器件都可能是一个发热源,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散发这些热量,以免热量聚积使设备内部工作温度升高,给稳定运行带来危害。安装使用也要充分考虑散热问题,尤其因设备体积小了,不少机房都可能使用专门定制的综合机柜来集中放置若干台设备,这无疑又是进行了发热源的再次集中,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了。
集中放置的设备必须考虑设备间留下足够的间隔,保证机柜内部空气通道的畅通,可在定制机柜时要求加装风扇盘,能够监测温度并适时启动散热风扇则更好。散热在设计中可能会是一个技术问题 ,有时还能 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在与设计中的其它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需要取得某种平衡的时候。但对于使用而言,散 热不应是难题,需要的是认真对待并恰当地采取措施。
3.2 静电
抗静电能力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完全抵消设备因集成度提高所带来的可靠性提高,甚至可能会成为设备稳定运行的致命伤。越是高集成度的器件越需要严格防范静电的损伤,解决问题的关键自然应在器件设计环节和整机设计环节,而且在这些先期的环节确实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从设计上便采取了多方面的预防保护措施,在生产环节也会具有必备的工艺措施加以保证。
研发中注重提高产品的抗静电能力,如此并不意味着应用环节就可以掉以轻心,据一些技术部门介绍,当前一些产品的防静电设计反而会是某种技术挑战,因此安装环节,使用中的机房环境,维护中的操作等,静电防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免百密一疏而给设备带来 损伤留下隐患。
3.3 维修
设备维修复杂度的增加也是产品高集成度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实际上运营维护部门对于这类产品已不可能实施现场维修,不能说是不具备技术能力,即便通知制造商派员到现场,对板卡上的电路也是极少能现场修理的,因为不具备条件,实际上也不可能花上一大笔钱在每个运维现场创造维修的条件,因而对于必然要发生的设备维修,除了运营商自建维修中心,直接的办法是将故障设备返回制造商进行修理,目前更多采用的是返厂修理的办法。矛盾之处在于,无论由谁来修,也无论修理者的反应有多么快,均需要时间周期,在这个周期内,故障设备所在的传输线路会停止运行,这对运营商而言是最大的忌讳,不仅影响收入,可能还会遭致投诉,损害信誉,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
中图分类号:TP311.13
关于数据方面的新名词是层出不穷,云计算、物联网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理解,大数据的概念又频频出现在媒体中,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在央视报道中,多次使用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大数据的概念从计算机业界也迅速传播到各行各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不但中国如此,2012年3月,奥巴马宣布美国政府五大部门投资两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1】大力推动大数据相关的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技术研究,以提高美国的科研、教育与国家安全能力,美国政府以及把“大数据”技术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大对大数据研究的资金投入,同时,许多大公司企业也将此技术视作创新前沿。
1 大数据概念与特征
但是,到目前为止,业界关于大数据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最早将大数据应用于IT环境的是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它关于大数据的定义是这样的: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另外,被引用较多得到大家认可的还有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指数量巨大、类型复杂的数据集合,现有的数据库管理工具或传统的数据处理应用难以对其进行处理。这些挑战包括如捕获、收集、存储、搜索、共享、传递、分析与可视化等。【2】
当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大数据有四个基本特征:数据规模大(Volume),数据种类多(Variety),数据要求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即所谓的四V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大数据区别于传统的数据概念。【3】
首先,数据量庞大是大数据的最主要的特征,大数据的数据规模是以PB、EB、ZB量级为存储单位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同时,此类数据还在不断的加速产生,因此,传统的数据库管理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处理。第二,数据种类多。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大数据的数据类型种类繁多,包括了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传统的数据库技术采取关系型数据库较多,结构单一,而大数据重点关注的是包含大量细节信息的非结构化数据,因此传统数据库技术不能适应新的大数据的要求,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第三,大数据的产生与存储是动态的,有的处理结果时效性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对数据能够快速处理,数据处理速度快也是大数据区别数据仓库的主要因素。数据产生的速度以及快速变化形成的数据流,超越了传统的信息系统的承载能力。最后,数据价值密度低是大数据关注的非结构化数据的重要属性。大数据分析是采用原始数据的分析,保留了数据的全貌,因此一个事件的全部数据都会被保存,产生的数据量激增,而有用的信息可能非常少,因此价值密度偏低。
2 大数据可用性的面临的技术与问题
大数据并不仅仅指其数据量之大,更代表着其潜在的数据价值之大。有研究证明,有效地管理、使用大数据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多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机会,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4】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目前也面临很多负面影响。低质量低密度的数据也可能对决策造成致命性的错误。如何把大数据从理论研究到企业应用的转变,还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
(1)可用性理论体系的建立。大数据的可用性需要完整的理论做支撑,才能解决诸如如何形式化的表示数据可用性、如何评估数据可用性、数据错误自动发现和修复依据什么理论、如何管理数据和数据融合、数据安全性采取何种策略和理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建立完整可用性理论体系,构建统一的模型,为大数据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高质量数据的获取的能力。大数据技术最基础的对象就是数据,是一切应用和分析决策的前提。因此,获取高质量数据是确保信息可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数据不断增大,物联网的兴起以及复杂物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大数据的来源也多种多样,数据模型千差万别,质量也参差不齐,这就为加工整合数据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大数据是对事物最原始的全貌记录,数据量规模很大,但是其中有用的信息非常少,因此,对于处理数据来说,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如何提高数据中的有效数据是非常关键的。大量的数据中如果仅仅包含了少量的错误数据,对分析结果可能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对错误数据没有有效控制的话,大量错误数据的涌入很可能会得到完全错误的结果。
因此,获取高质量数据的能力是大数据能否进行实用的关键因素,否则只会在浪费人力物力后获得完全无效甚至错误的结果。但是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对于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在获取数据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根据我们多年的调查综合诊断,以上问题的出现有多种原因:一是棉花营养钵苗床的营养土及盖籽土没有喷药杀菌;二是棉种播后一次浇水过多,或者浇水过勤,苗床湿度过大,苗床四周排水不良;三是棉苗出齐后没有及时喷洒杀菌剂保护棉苗不受病菌入侵。至于烂种,一是施用了尿素作底肥,二是苗床底肥过量,三是棉种成熟度不足,四是破籽率高。弱苗、僵苗,一是苗床盖土过深,二是盖土过浅,三是浇水不足,四是肥害、药害也会造成僵苗。
为了充分发挥包衣棉种的优势,使棉种播种后能做到一次播种全苗,做到苗齐苗壮,就必须抓好包衣棉种配套应用技术。
1.选用优质棉种。同样是包衣棉种,一要看品牌,要尽量选用名牌品种;二要看审定编号,要选用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的棉种;三要看棉种是否饱满,大小是否整齐一致;四要看棉种的成熟程度,每50克棉种要有400~450粒。
一、观赏草的特点
观赏草有着美丽的形态、丰富的色彩和飘逸姿态的草本植物,以其茎秆、叶丛和花序为主要观赏部位的禾本科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此外,经过园林工作者的选育,莎草科、香蒲科、灯心草科、帚灯草科、木贼科、花蔺科和天南星科菖蒲属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也陆续加入观赏草的行列,被称为类观赏草。
观赏草具须根,茎干姿态优美,单株分蘖密集,为丛状。叶多呈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具平行脉,叶色丰富,除了常见的绿色外,还有醒目的翠蓝色、白色、金色、红色,有些种类还间有黄色或乳白色、红色条纹。其花小,花序形态各异,有聚伞花序、圆锥花序、头状花序等,花序下常密生柔毛,形似羽毛,有绿、金黄、红棕、银白等各种颜色,五彩斑斓。
二、观赏草的形态
1、株高
观赏草的竖向形线条常成为视觉中心,不同高度的观赏草应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景观各有不同。观赏草中植株高度在5~10cm,一般依高度可分为:
(1)高型。株高1.8-4.5m。这些体型较高的种类经常密植,用以分割空间或用作背景。如芒草、蒲苇等。
(2)中高型。株高0.6~1.8m。此高度类型的观赏草常以丛植方式进行配植,特别是在庭院的绿化中,可减少维护管理;有些种类占地不广,在较窄小的空间里可考虑种植此类型。如东方狼尾草、短毛拂子茅等。
(3)矮型。低于0.6cm。此类型观赏草用于道路两边或花境中作镶边植物;也常用作地被,既美观又无需经常管理。如天蓝沼湿草、蓝羊茅等。
2、叶色
观赏草种类很多,四季都可观赏:不仅有常绿的叶片,还有很丰富的秋色叶和金叶、红叶、银边等彩叶种类。即使在冬季,霜露和冰雪落在叶片上也景色别致,给环境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1)常色叶观赏草。即叶色为绿色的观赏草,包括秋冬季落叶的,也包括四季常绿的种类。如禾本科的蒲苇、香茅、大针茅和羊茅属的一些品种。
(2)秋色叶观赏草。叶片经秋变成红、黄、橙等艳丽色彩,极大地丰富了秋天的景色。如藜科的雾冰藜;禾本科的芒草、垂穗草、格兰马草、短毛野青茅、柳枝稷的一些品种;灯心草科的紫地杨梅等。
(3)彩叶观赏草。在生长季节,其叶片可以较稳定地呈现非绿色如蓝色叶、红色叶或银色叶等。常见的彩叶观赏草种类有莎草科的长穗薹草品种;禾本科的柳枝稷品种、天南星科的石菖蒲的栽培种等。
三、观赏草单一种植在园林景观中应用
1、作地被
地被植物是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园林地面以免地表、杂草孳生的植物。一般这类植物植株不宜过高。按照这种要求,许多观赏草可以用作地被,如蓝羊茅在遮荫、干旱的林下种植,其生长高度约25—30cm,可以整齐、茂盛的地被;麦冬是近几年应用面积很大的地被型观赏草,特别是在林下遮荫处,该草种具有优良的耐荫性,而且耐旱、耐寒,是树下覆盖的优良草种。
即使那些植株较为高大的种类也可以在特殊地段用作地被,如芒在坡地种植可以形成整齐一致的地被,保护坡地,防治水土流失,同时还形成茂盛、具有动态美的观赏草景观。
2、孤植
观赏草不仅能成片种植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也能单独一丛种植,在花园中成为非常引人注目的焦点。这类观赏草一般种植在节点处,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或在入口、转弯处,引导游人的游览路线。
用作孤植独赏的观赏草要有一定的高度,且能形成紧凑丰满的株型,与周遍植物要有明显的不同,成为标志性植物。
3、作边界或屏障
观赏草作边界或屏障的优点是它可以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形成一个具有动态美的界面。从空间角度看,观赏草叶片柔软,花序轻柔,在威风吹拂下摇曳生姿,与灌木形成的边界相比,更显得活泼且富于变化。从时间角度看,观赏草能随季节的变迁而发生形态、颜色方面的变化,植株从春季到秋季不断长高,到秋季花序抽出,美丽飘逸;其色彩也从春季的淡绿,到夏季的深绿,而到了秋季,大多数观赏草变成红色或黄色,这样就形成了一道随季节变化的动态屏障,提升了美感效果。
四、观赏草组合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与花卉组合配置
观赏草具有狭长的线形叶片和舒展的株型,这与花卉的宽大叶片紧凑株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从色彩方面看,观赏草以绿色为主,简朴自然,与花卉的艳丽娇柔产生明显的比照。因此,观赏草与花卉的组合,可以在形态、结构和色彩上相互补充、相互衬托,形成简朴、丰富的景观效果。花卉盛开时鲜艳夺目,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而花期过后则枝叶衰败,可观性大大降低。与之相比,观赏草的观赏期长,有些种类几乎四季都具有观赏效果,组合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憾,延长花园的观赏时间。
2、与灌木配置
观赏草生长迅速,植株高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高度。因此观赏草也可以与灌木组合种植,产生坚实挺拔的观赏效果。色彩鲜艳的红瑞木与形态优雅的晨光芒组合,刚柔并济,颜色互补,大大提高了美感;株型纤细向上的拂子茅属草种与株型平展的红也小檗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色彩上都是非常和谐的组合;质朴平淡的芦竹与艳丽多彩的月季组合种植,其观赏效果更加令人神往。
3、多种观赏草相互配置
中图分类号:TD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71-02
由于无极绳绞车具有长距离、大倾角、多变坡、大吨位运输的特性,无极绳绞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轨道顺槽运输环节。随着综采工作面安装、回撤及日常生产运输中的新需求,对无极绳绞车运输能力、使用条件及使用范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无极绳绞车布置位置优化设计
根据综采工作面布置,笔者所在煤矿在布置无极绳绞车时通常采取两种方案,方案一:将无极绳绞车布置在轨道顺槽与采区皮带上(下)山贯通处的巷道中;方案二:将无极绳绞车布置在轨道顺槽与采区上(下)山交叉处的车场中。(见图1:无极绳绞车布置方案简图)
方案对比分析:方案一为无极绳绞车布置常用方案,无极绳绞车运输时不需经过轨道顺槽车场与轨道顺槽交岔口处的弯道,能够进一步保证运输安全,但由于上巷车场需布置多部绞车进行辅助运输,因此运输效率较低;方案二中将无极绳绞车布置在车场中能够省去一个运输环节,提高运输效率,但对轨道顺槽车场与轨道顺槽交岔口处的弯道设计要求较高。
为减少运输环节及人员投入,方案二逐渐成为首选方案,但为保证运输安全,需对轨道顺槽车场与轨道顺槽交岔口处的弯道进行优化设计。
2 无极绳巷道拐弯段优化设计
无极绳绞车能够实现连续弯道运输的特性,但如何保证弯道运输的安全性是运输线路设计的重要环节。
以该矿2316工作面为例,2316工作面为23采区最后一个工作面,若开拓轨道、皮带两个顺槽车场则费工费时,因此在工作面设计时轨道、皮带顺槽共用一个运输车场与23采区轨道搭接,如图2所示,轨道顺槽车场拐弯点至轨道顺槽与车场交岔口段为12°上山,其余为平巷。为保证无极绳绞车行驶至轨道顺槽与车场交岔口时不发生运输事故,在工作面安装前期做了以下设计及优化。
2.1 加密无极绳绞车拐弯轮布置
在轨道顺槽与车场交岔口弯道段增加拐弯轮6组,共布置9组拐弯轮,确保无极绳梭车运行时能够缓慢度过弯道。
2.2 增加无极绳绞车拐弯轮的宽度
无极绳绞车拐弯轮内外轮间隔约105 mm,受梭车长度限制,梭车运行至拐弯段时会碰撞拐弯轮。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在铺设无极绳拐弯轮前将拐弯轮进行优化改进,将内外轮间距扩大140 mm,这样就保证了梭车运行至拐弯段时能够顺利通过。
2.3 调整弯道段底板
弯道轨面平整度决定了弯道运输的安全性,为此在铺设轨道前,将弯道处底板顺平,保证铺设弯道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4 增加弯道外侧限位板
即在外道内侧,距离道轨50 mm左右增加一道厚度约8 mm、高度超过轨面10 mm以上的限位板,限位板通过垫铁及螺栓固定在道轨及枕木上,在车辆行驶至此处时能够对车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发生车辆脱轨现象。
通过采取以上优化设计方案,实现了无极绳绞车在上山并弯道段的安全运行。
3 无极绳车场道岔优化设计
根据无极绳绞车的适用性,多在无极绳绞车涨紧器前方安装一副单开道岔。经过多年来的应用经验,道岔的铺设也不断地在进行优化改进。
3.1 无极绳道岔的优化设计
由于无极绳钢丝绳处于道心之中,有无极循环钢丝绳,且通常钢丝绳超出轨面高度,为此在无极绳梭车牵引车辆行驶至车场时,通常采用将无极绳钢丝绳压低,然后采取人工扳岔轨的方式,将车辆引入车场轨道中,此种方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缺点:一是道摆尖不能与主道充分搭接,易造成车辆行驶至搭接点处发生车辆脱轨事故;二是扳道岔时首先将钢丝绳压低,然后人工扳道摆尖,对人员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为实现无极绳道岔气动操作,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对无极绳道岔进行了优化设计,如图3所示。设计方案:将主轨道的道岔弧线段断开,即B点;通过在B点加装道岔气缸实现AC段轨道的摆动。当扳动气控阀门使C点轨道接头分离后,即可实现无极绳梭车的正常运行,且不影响运输车辆的行进;当C点轨道接头处配合后,则车辆可通过弯道引入车场。
3.2 无极绳道岔布置方案优化
在该矿综采工作面安装中,为满足无极绳绞车运输不受皮带顺槽运输联巷运输的影响,将无极绳绞车前方布置的单开道岔改为渡线道岔,如图4所示。这样无极绳绞车向外运输的车辆可临时存放于皮带顺槽运输联巷处,待需要向轨道顺槽运输的车辆被无极绳绞车向里运输后,可将临时存放于皮带顺槽的车辆外运,成功地避免了运输线路重叠带来的影响。
4 结语
该矿综采工作面无极绳绞车的布置、安装及应用方案是对无极绳绞车应用技术的总结性方案。它从无极绳绞车的布置位置方案、车场道岔方案、弯道设计方案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为以后的安装工作给出了良好的参考。
目前,无极绳绞车多应用于工作面安装阶段、回采阶段。在综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通常先将无极绳绞车拆除,之后布置多部双速绞车以满足综采工作面的回撤运输要求。近年来,随着无极绳绞车应用技术的不断优化,无极绳绞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综采工作面回撤运输当中。为此,无极绳绞车在工作面安装阶段、回采阶段、回撤阶段将实现运输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鲍乾坤,房伟,张永.无极绳绞车在煤矿采掘工作面的应用[J]. 山东工业技术,2015(18):42.
中图分类号:TP393.1
MPLS VPN由于在灵活性、扩展性、QoS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最主要的IP-VPN技术,采用MPLS VPN组建各类虚拟专网,首先保证了网络数据流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其次,满足多种灵活的业务需求,此技术将会在综合信息网络虚拟专网建设中推广使用。
1 MPLS VPN组织结构
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设计都采用分层结构,例如,骨干——核心——汇聚——接入四层模型是城域网典型结构,所采用设备等级依次程下降,而信息网络的规模则不断扩大。核心层与骨干层常用网状拓扑结构,这样可以增加冗余,以确保信息网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抗毁性。在这样的信息网络中,PE节点该如何部署呢?我们可以将PE直接设置在核心层(即在骨干网层边缘直接相连CE),也可以将其部署在汇聚层和接入层。现在最常用的做法是将PE分为多个层,这个层分别对应整个网络拓扑结构的层次,来共同负责全网的VPN业务的完成。同样,在这种分层部署的MPLS VPN中,网络层次越高则PE性能及容量等方面的要求就更苛刻,网络层次越低则PE性能及容量等方面的要求就更宽松。同样,这种类型MPLS VPN中网络层次越靠下,则PE设备的量就越大,同时MPLS VPN用户的接入能力也就更强。
采用分层结构设计的MPLS VPN中,网络系统组成一般为骨干和核心节点作为P路由器,汇聚节点作为PE路由器,接入节点作为CE路由器。骨干节点作为本自治系统的ASBR。
1.1 跨域组网结构
实现跨域MPLS VPN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有如,OptionB跨域的VPN组网方式,提供域间MPLS VPN服务。使用MPLS VPN技术入网的用户可以跨越多个自治系统,以实现组成MPLS VPN网络,此方法是信息网络组建中较为推广使用方案。如图3-2所示。
图中自治系统的ASBR为骨干节点,其与同他直连的其它自治系统的ASBR之间,配置的是MP-EBGP协议,对端的直连接口地址被用作协议会话邻居的地址。网络通过域间MP-EBGP分发VPN标签,ASBR将改变路由的下一跳属性。ASBR与域内节点运行的OSPF、MP-IBGP(RR)和LDP等协议不变。
2 基于NE80E/40E的配置MPLS VPN
2.1 配置思路
如图3-1为采用单跳MP-EBGP方式构建的MPLS-VPN网络,该网络提供域间MPLS-VPN服务。VPN用户可以跨越任意自治系统,实现VPN组网。
CE1和CE2属于同一个VPN。CE1通过AS100的PE1接入,CE2通过AS200的PE2接入。采用OptionB方式实现跨域的BGP/MPLS IP VPN:在骨干网上运行IGP协议实现同一AS的ASBR与PE之间的互通,并且同一AS的ASBR与PE之间要建立MPLS LDP LSP。在PE与CE之间需要建立EBGP对等体关系;PE与ASBR之间建立MP-IBGP对等体关系。在PE上需配置VPN实例(在ASBR上无需配置VPN实例)。在ASBR上与另一ASBR相连接口上分别使能MPLS,且ASBR之间建立MP-EBGP对等体关系。
2.2 设备配置方案
(1)在AS100和AS200的MPLS骨干网上分别配置IGP协议,实现各自骨干网PE之间的互通本例中采用OSPF,具体配置步骤略。配置完成后,同一AS的ASBR与PE之间应能建立OSPF邻居关系,执行display ospf peer命令可以看到邻居状态为Full。
(2)在AS100和AS200的MPLS骨干网上分别配置MPLS基本能力和MPLS LDP,建立LDP LSP。
(3)为PE1和PE2配置基本BGP/MPLS IP VPN。
(4)配置跨域VPN-OptionB方式。
# 配置ASBR1:在与ASBR2相连的接口POS2/0/0上使能MPLS。
system-view
[ASBR1] interface pos 2/0/0
[ASBR1-Pos2/0/0] ip address 192.1.1.1 24
[ASBR1-Pos2/0/0] mpls
[ASBR1-Pos2/0/0] quit
# 配置ASBR1:与ASBR2建立MP-EBGP对等体关系,并且不对接收的VPNv4路由进行VPN-target过滤,并且使能ASBR1按下一跳分标签。
[ASBR1] bgp 100
[ASBR1-bgp] peer 192.1.1.2 as-number 200
[ASBR1-bgp] ipv4-family vpnv4
[ASBR1-bgp-af-vpnv4] peer 192.1.1.2 enable
[ASBR1-bgp-af-vpnv4] undo policy vpn-target
[ASBR1-bgp-af-vpnv4] apply-label per-nexthop
[ASBR1-bgp-af-vpnv4] quit
[ASBR1-bgp] quit
上述配置完成后,CE之间能学习到对方的接口路由,CE1和CE2能够相互ping通。同一AS的ASBR和PE能学习到对方的Loopback地址,并能够互相ping通。ASBR2的配置与ASBR1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MPLS VPN具有更好的安全性、QoS、灵活性、扩展性的优势,较好的满足了信息网络对数据流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因此MPLS VPN技术在信息网络虚拟专网建设中被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渗透至各行各业,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项目中的新型管理技术,可让工程建设的效率更高,质量更为优秀,而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及质量,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已不再是对工程成本、质量及进度等的简单管理,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控制及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工程原料采购,项目设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财务风险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仅靠人工是无法完成的,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增强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助于工程项目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规模比较大,经济及技术风险比较大,要提升项目管理能力,需要计算机技术给予保障,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及系统化,有效改善项目管理措施,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数值,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库资源及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模拟机及概率统计等措施,有效解决项目管理中的管理问题,让国家的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化,与国际管理相接轨,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及统计,并恰当处理大量的项目信息量,计算机技术恰好能做好这方面的数据处理,这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当中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科学复杂的重要任务,其涉及的项目内容较为繁杂,单纯运用人工计算法管理工程项目,是一件浪费人财物的事情,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能快速地绘画工程建设的图纸,计算出相关数据,并合理调整建设计划,运用计算机的管理软件还能合理编制网络进度,对工程项目中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把工程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减低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确保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及质量。
(二)工程项目管理当中的办公自动软件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当中,有些项目资料及信息较多,会给项目的管理部门造成较大麻烦,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中拥有办公自动软件,办公自动软件是一种基础应用技术,将该应用技术应用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当中,管理部门运用CAD软件进行项目资料的文字及图像等处理,会为工程项目的施工部门提供出最准确合理的设计方案及组织方案。需要注意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中,每位成员需要经办公自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文件资料及报表方面实现正规化及标准化。在工程项目计划统计方面,可运用工程的预算软件及电子表格结合方式,合理制作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数量及成本控制等工作,以缓解工程管理部门工作量,减轻报表及表格的制作成本,存在数据差异时,在电子表格当中稍微修改下即可,无需重复编制,动态反映出工程建设的状况,为项目施工提供科学性的资料。
(三)项目信息资源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建设中,为了有效推进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对整个工程流程提供科技保障,在这样的目的下,工程项目需要以实际的需求为导向,保证项目的信息管理效率,这就需要对项目管理各方面均有所涉及,符合项目管理的时间、范围及质量等方面要求,并依据实际工程的功能需求制定管理要求,可建立较完善的项目管理平台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让项目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把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管控与录入,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库资源及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恰当运用计算机技术,可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及统计,并恰当处理大量的项目信息量,计算机技术恰好能做好这方面的数据处理,这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可制定出合理的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为项目管理提供便利,管理体系主要包含项目改造的活动方案与执行过程,把项目系统与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管理系统进行有机连接,以确保项目系统应用及员工职能应用,通过预算查询,以了解项目资金具体的动向。
(四)项目质量监督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当中,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规模比较大,经济及技术风险比较大,要提升项目的监管能力,需要计算机技术给予保障,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工程施工前,可对工程项目的前期方案进行规划,运用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对施工方案进行实验模拟,经计算机的精密计算,预算所拟定施工的方案,以确保施工可操作性,以提升施工保障性。在工程施工当中,可将计算机技术和项目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依据实际情况,形成信息化的项目管理系统,如人员间的相互协调,不断完善项目的管理系统,保证项目管理的效率。在工程施工后,可运用计算机的技术对项目实施检测,找出项目潜在危险的因素,合理评价项目质量,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三、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计算机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比较复杂,质量要求较高时,可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水平,强化工程项目的监管力度,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确保信息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而且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增强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力。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在工程项目的应用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张银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5:187.
一、工程项目管理与计算机应用技术
所谓工程项目管理,就是指针对特定的工程项目本身,以系统的管理方法与理论为依据,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恰当性的工程项目组织、计划、协调、指挥和控制方法。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广义化的概念,其中既包括对不同的建筑主体,如投资商、开发商、供应商的管理,也包括对不同的工程建筑施工环节,如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等工作的控制[1]。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服务,从而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效率,从而有效扩充项目的利润空间。计算机应用技术则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以计算机为平台载体,以各种电子化运算方式为格式的一种自动化的工作方式,其中以不同的软件为依托,可以应对内容相当复杂的、大量的系统性工作,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工作主体的不同目的。在过去,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大多依靠人为化的、主观化的、粗放化的管理方式,不只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质量也长期得不到提升,为此,建筑行业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而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就是突出的一点。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一)扩大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范围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其内涵仅仅包括围绕建筑合同而确定的对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成本控制等简单细节的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的进步,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在进一步扩大,只有实现对于工程项目全过程中各个细节的控制,才能形成各个部分之间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利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可以将工程设计、原料采购、合同管理、施工管理等各项内容统一到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平台之上,从而以成熟的应用技术手段实现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以此能够显著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建筑单位预估风险、分析风险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2]。
(二)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可以实现各类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从而进一步简化了管理工作程序,缩短了内部信息交流的时间,这种协同机制的构成,不只可以实现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还可以将各个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集中到一个数据库当中,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我们可以快速实现对工程管理问题的查找与解决,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
三、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自动化办公软件的应用
自动化办公软件,主要包括数据软件、文本软件、制图软件等等,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而言,这些软件的应用,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大有裨益。比如,图纸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将CAD制图软件利用到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当中,使每一位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都能熟悉该软件的应用方式,并针对设计资料中的项目信息进行分别的管理要素处理,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组织、指挥的科学性和明确性;又如,将Excel图表运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当中,以某一项工程项目管理为一个sheet文档,并将总体工程内的不同sheet文档放置在同一个Excel表格当中,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一项建设工作的进展,从而及时进行监督和反馈,以此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切实控制力。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