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0: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冷链物流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冷链物流工作计划

篇1

按项目计划,我区在3月份申报了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示范县,但申报未成功,故无项目资金下达。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一)发展现状。目前,全区共有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的C2C网店500多家,从事内贸业务的B2B、B2C企业近100家,全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建成农村电商营运中心2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53个。

(二)主要做法。我区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突破口,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项资金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在我区快速发展。博娟、点购等电商企业纷纷加入电子商务进农村行列抢占农村市场,农村已成为电商的热土。农村运营中心2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53个。开展人才培训,举办各类电商培训2期,培训人员100人次。

(三)存在问题

1.品牌效应无优势。 “造”品牌在互联网市场无品牌效应,特色农业产业品牌知名度还不够,茶叶、水果等尚未真正“出川”,虽有“蒙顶山茶”等区域品牌,但是知名企业品牌严重缺乏。

2.物流配送成短板。据调查,让农民感到电子商务不方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物流配送上。物流配送等受交通条件、网点布局等因素制约,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山区无法实现直达。冷链物流发展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而且成本过高。

3.电商人才难寻求。多数电商企业技术人才不足,电商企业招聘关键技术人才受地域条件、环境条件等制约显得非常困难。

(四)对策建议

1.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对有潜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我区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引领作用,提升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电子商务运营企业落户区。

2.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电商支撑体系,集中力量突破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涉农电子商务金融、物流配送、运营等发展瓶颈,着力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创新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以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为突破,带动农业全产业链纵深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知名电商企业等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多渠道解决我区电商产业发展人才奇缺问题。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制度,吸引高端电子商务产业人才在我市集聚,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核心力量。

三、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一)工作开展情况。“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建设通信基础设施,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宽带网络承载能力。突出规划引领。在全省率先出台城区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有效提高资源利用和共享效率,区规划区内新建基站共建共享率达100%,规划期内预计节约资金6000万元。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由区电信、区移动、区联通三家通信企业负责实施,按照分片包干和主动认领相结合原则由各通信企业根据网络现状和发展规划逐村确定责任企业。要求各通信企业建立工作台帐并制定工作计划,严格执行工程进度月报制度,落实专人按月汇总、报送工程完成情况。到2016年底,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8.5%

篇2

1 农校对接工作开始启动,并取得了进展

探索一种学校后勤采购,基地龙头农贸企业配送,街道政府三方参与的“农校对接”方式。

1.1 形成共识、准确定位――学习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首先解决要不要开展农校对接工作的问题,通过学习后勤系统的各级领导骨干形成了共识。确定2013年开展农校对接工作。并准确定位好“农校对接”工作在我校的发展方向,规划好了发展步骤。

1.2 学习先进、找好基地――决定开展“农校对接”工作以后,我们首先向先进的老大哥单位学习,向他们取经充电,我们后勤部门负责人到了南京工业大学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已经取得的“农校对接”工作经验,并且结合我们学校实际情况对“农校对接”的基地进行调研,在我校领导的亲自关心参与下,经过多次交流和磋商,最终确定将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作为“农校对接的”蔬菜基地。

1.3 快速进入、稳妥推进――确定了“农校对接”基地我们就立即从落实好的蔬菜基地实际情况出发,先由一个学生餐厅与基地进行蔬菜供销对接,先做试验,经过一个月的合作,双方都比较满意,标志着合作的成功。目前已经有2个餐厅施行了蔬菜的“农校对接”。在经过充分的合作和磨合,条件成熟时我校将全面铺开。

1.4 依托政府、保障合作――依托地方政府进行农校对接的合作工作,和政府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政府负责对农产品基地及农户的监督,使我们的供应工作得到保障。

1.5 形成机制、不断改善――经过一段时期的实际运营,相互间达成了一个共识,建立了制度化的协商机制,确定每月底召开一次碰头会,总结前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制定下个月的工作计划,通过经常性的交流,协调了供销间的矛盾,改善了运营的质量。

2 通过半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1 在推进“农校对接”工作方面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这是思想进步的文化成果,后勤系统能够接受新理念、新事物这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表现。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农校对接”是利国家、利学校、利学生、利农民的一件大好事,是稳定校园秩序、是提供更多社会就业机会的一项较好举措,也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政策的重要表现。

2.2 蔬菜质量得到了安全保障。原来我们到市场上采购,出了问题也不好查,现在和蔬菜基地“对接”,直接可以找到责任人。实现了蔬菜质量问题可溯源。

2.3 食堂和学生都得到了实惠。由于没有中间环节,采购成本降低了;我校第四、第五两个学生餐厅,自从使用了蔬菜基地配送的蔬菜以后,价格平均下浮5%左右,还节约了采购人员的工资和蔬菜配送车辆的费用。由于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使得菜价也有所下浮,相反餐厅营业额却大大增长了。

2.4 蔬菜基地所提供的蔬菜净菜率高、利用率高、浪费少,配送及时到位,经营者使用便捷,从而提高了他的效益。

2.5 使用了蔬菜基地配送的蔬菜以后,师生对参加“农校对接”的食堂的满意率明显提高,从农民的菜园子直接到学校的菜篮子,从农民的田头到师生的餐桌无缝对接,保证了新鲜口感,很受师生的欢迎。部分师生就是为去吃蔬菜基地的有机蔬菜而到第四、第五学生餐厅就餐的。很多老师下班回家时还购买很多由蔬菜基地提供的蔬菜及其他农产品。

3 从“农校对接”实践中总结出一些不足

3.1 要求农民的多,支持农民的少。作为“农校对接”的需求方承受着政治上、社会物价上和服务水平上多方面的压力,作为服务对象的学校师生对餐饮服务的需求水平日益增长,因此后勤服务人员总有想找到一个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表现在“农校对接”问题上面,就总希望农民能够把所有要求的原材料都能够廉价的生产出来、配送过来,这是不可能的。而作为需求方的学校,以及起引导作用的地方政府都没有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农民更多的支持。

3.2 政府喊的多,政策少。自从三部委推出“农校对接”试行工作以来,我省各级政府都在强调重视和要求积极推进“农校对接”工作,但到目前为止政府任然没有明确“农校对接”工作由哪个部门牵头,采取什么样的步骤来实施,给予怎样的财政政策都没有明确的落实,还是未知数。

3.3 地方政府有信心,农民不放心。地方政府通过我们与多个街道、乡镇的政府部门进行调研,都希望促成这项工作,而且对本辖区的生产能力、供应能力怀有足够的信息。但是农民对此不放心。因为,我们还没有形成长期订单式生产,对农民没有补偿措施,没有让农民吃定心丸。

4 对“农校对接”的“农方”还存有困惑

4.1 政府有困难,扶持政策少。地方政府也有实际的困难,上级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对“农校对接”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2 路政有优惠,但是仍然不到位,就拿物流收费来讲满载蔬菜的车辆是免费的,而回程的车辆确仍然要收费,对于蔬菜运输来讲仍然是一个较大的负担。

4.3 成立了合作社,但是缺引导。合作社作为生产和供应方,他需要有一个平台来确定自己的生产任务,但是没有这样的平台,目前也没有可靠、有效的引导。表现在,高校原材料订单的计划性、多样性、有序性与农产品种植的无序性、单一性、自由性形成了供需矛盾。

4.4 农村有蔬菜,但是品种少。学校的需求品种很多很齐全,但是我们南京地区由于地域和季节的原因,当下只能生产十个品种左右,远远满足不了食堂七十到八十个品种的需求。

4.5 农民有业,但是不专。农民经过街道的统筹安排,有了自己的种植任务,可谓“有业”了,但是由于农民化水平科技偏低,信息化水平也较低,有时还有小农意识,导致了“不专”不能发展现代农业,因此满足不了规模化、现代化“农校对接”的需求。

5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校对接”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5.1 建议教育厅牵头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农校对接”平台,建立冷链物流中心。

作为江苏高校后勤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高校伙专会招采中心已经运作十年了,积累了丰富的采购供应经验和协调能力。建议在此基础上,组建采配中心,通过实现“五个统一”:统一订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监管和统一结算,发挥团购优势和规模效应,构建了“农校对接”的平台。

建议成立冷链物流加工基地,它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形成可追溯食品安全源头的信息管理系统,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追溯从原材料至销售过程中的产品信息,包括生产场所、生产日期、生产环境等信息。其次,全体高校食堂共同的验货、检疫、计量与交易平台,放大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惠及师生。第三,将形成冷链加工中心变农副产品原材料为半成品成为全体高校食堂的中心厨房,节约生产成本,推进建立学生食堂的长效保障机制。高校学生食堂冷链物流加工基地主要包括:农副食品的“农校对接”中转平台仓储、初加工基地、冷链加工系统、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等六个组成部分。

5.2 建议省政府要实际推动,建议明确推进“农校对接”中的牵头部门、操作方法和细则以及实施步骤等,特别是财政扶持的资金和渠道。

5.3 要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要有规划,学校应在省厅搭建的“农校对接”信息平台上提前一年下订单,农民根据信息平台上的订单进行种植。同时提高订货、配送整体物流过程的信息化水平。

5.4 对于学校来讲,建议实行“一校多地对接,地产和代购相结合”的方针。校方要和多个、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基地进行对接。要有蔬菜基地、禽蛋基地、猪副基地、粮油基地等多个农校对接对象。这是必要的,就拿蔬菜一个项目来讲,也要建立多个基地,因为高校的需求品种是多样的,一般食堂每天需要70个到80个蔬菜品种,而任何一家蔬菜基地都无法提供全这么多的品种,而且也不能每天都能供全,再加上地区的局限、气候的影响,决定某一地区蔬菜生产品种的局限性,不可能全面满足学校食堂品种上的需求。所以必须和多个基地进行对接。就是这样,一些本地区不能生产出来的品种还必须校方到蔬菜市场自采。如果校方不愿意自采或者没有自采能力,那就必须由牵头企业实行配送地产蔬菜和代购外来品种相结合的模式,才能够满足食堂需求。

“农校对接”工作在我院刚刚起步,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篇3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围绕“一谷一城”建设和“十四五”规划,以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矿泉水、饮料、食用菌为重点,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方向,进一步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目标

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突出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食品、矿泉水、饮料、食用菌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优势企业,形成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我市产业迈向新台阶。

三、工作机制

选择我市重点产业,按照“一位县(处)级领导、一个部门牵头、一名部门负责人、一套工作专班”模式,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县(处)级领导担任链长,形成领导挂帅、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和企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由链长牵头定期专题研究推动产业链发展重要事项,会商调度重点工作。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绿色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总体组织推进、协调调度工作,实时汇总、梳理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性难题,提交市政府及产业链链长统筹协调解决。

四、主要目标

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大力发展矿泉水、饮料、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精心打造有影响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核心品牌,着力形成和巩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底,规模以上绿色食品企业营收增幅均超5%以上。

五、主要内容

(一)调研梳理矿泉水、饮料、食用菌等产业子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各产业子链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主要平台、相关上下游配套、制约瓶颈等情况。

(二)坚持龙头引领,推进产加销一体,根据调研情况研究梳理各产业子链的“五清单”(龙头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产业集群清单、问题清单、政策清单),做到产业有序发展。

(三)围绕各产业子链的上下游环节,结合实际制定做大做优做强各产业子链工作计划,统筹推进链上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实现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四)研究梳理支持各产业子链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五)建立各产业子链发展日常调度和对接沟通机制,加强工作协调,细化扶持举措,形成工作合力。

六、重点任务

(一)培育龙头企业。利用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深化产品加工和强化市场拓展。各产业子链牵头部门领导干部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分类指导、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等方面的困难,帮助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实力。重点扶持农夫山泉、通林菌业有限公司、利生源、厚爱等重点加工型企业,培育一批年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带动能力强的“大龙头”,形成各产业子链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让各产业子链龙头企业强起来。

(二)发展示范基地。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富民产业等标准基地建设,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制度,推动绿色食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让各产业子链原料基地规模大起来。

(三)提升产品加工。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支持加工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性技术难题,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四)强化品牌建设。坚持品牌化经营发展思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以及品牌产品创建等,创响一批“国字号”“省字号”“老字号”区域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挖掘传统、风俗等特色文化并融入品牌建设中,促进农产品溢价增值,让绿色食品品牌树起来。

(五)完善冷链物流。支持加工农业企业建立自动化立体冷库、中转保鲜库等设施,培育流通企业联建区域配送中心,建设仓储、运输、配送全程的“无断链”冷链物流体系,让农产品冷链物流畅通起来。

七、时间安排

(一)6月底前,成立市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领导小组,建立各产业子链专班。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梳理“五清单”。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议。组织开展一次产业链供需、产融、技术等对接活动。

(二)7月底前,完善各产业子链发展的扶持措施。

(三)8月底前,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浙江对口合作企业对接,洽谈合作项目。

(四)12月底前,在工作推进中,及时梳理一批问题台账,集中协调解决一批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八、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是市委市政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是应对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定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联动,确保链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4

(一)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全团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任务为3.3亿元,涉及农业、水利、工业、基础设施、服务业、社会事业、交通、援疆等工程22项,续建5项,新建17项,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5项,招商引资投资项目4项,自筹资金投资项目3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59万元。 

(二)城镇基础建设。2017年,完成秦皇岛小区、幸福小区和湖光小区基础设施、团连集中供水、广播电视发射台、连队社区服务站、农贸市场、文化广场、河北职工创业园等16个建设项目;续建团幼儿园、城镇特色风貌塑造等4个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团场城镇化水平和团场风貌,为团场职工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农田水利。2017年,完成清淤挖排4.13公里,完成田间道路50条,总长54.94公里,防渗改建斗渠15条,总长23.26km,配套渠系建筑物158座,修建三连、九连2座桥涵;污水厂管道改造及排水改造300米,完成2.2万亩滴灌工程。

(四)二、三产工作。工业加工企业通过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把质量和降低各生产要素成本放在第一位,引导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压缩库存,回笼货款,稳步提高产销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今年,新建公司共收购原料59975吨,生产番茄酱7735吨,生产辣椒丝20万瓶,实现工业总产值4606万元。莱可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番茄红素软胶囊339.7864万粒,销售157.5万粒,实现销售收入441.13万元。7家工业个体,实现营业收入3476万。通过招商引资新建农贸市场一座,目前已主体完工,建成后将为团场提供108个门面,为三产服务业发展及聚集人口创造了条件。

(五)招商引资工作。2017年,团党委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团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来抓,招商组分别赴江西、河北、宁夏、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云南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洽谈工作,截止目前,二十五团招商引资落地项目10个,累计计划投资5.238亿元,到位资金3.181亿元;意向项目8个,计划投资27.19亿元。

(六)援疆工作。2017年,团争取援疆资金560万元,新建职工创业园项目,预计明年6月投入使用。双方互派对接考察团3批次,争取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社局援助资金15万元。选派10人次赴河北进行专业人才培训,开展秦皇岛市援博湖县优秀医疗专家来团义诊活动,受到广大职工一致好评。在秦皇岛市召开了“二十五团招商推介会”,为二十五团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环境保护。树立环境宣传首位意识的理念,始终把环保宣传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将环保法律法规纳入“七五”普法范畴,精心组织开展好“绿色学校”、“绿色小区”创建工作,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宣传日,开展上街宣传、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广播、微信等不同媒介,营造浓郁宣传氛围,使环境保护逐渐深入人心。积极配合做好师环保局下达的各项工作,通过团领导分工部署,科室领导贯彻落实,基层领导主动协调,连队职工积极响应,强化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较好完成全年环境保护工作。

(九)工商联。2017年,团工商联圆满完成换届工作,有效开展“百企帮百练”活动,帮助团场60余户职工指导育苗管理和苗盘出售80余万盘;开展光彩事业,累计为55名残疾人发放慰问金2.75万元,累计为南疆少数民族贫困儿童捐款2100余元,捐物1000余件;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实现工商联干部成员结亲12户少数民族家庭,帮助吸纳职工就业100人左右,职工增收平均2500元,有力促进了团场扶贫工作。

二、2018年工作计划

(一)固定资产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团场基础设施水平。2018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02万元,同比2017年预计增长12%。

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路网络建设,形成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交通顺畅的干线公路网络。二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高新节水灌溉全覆盖,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系统、滴灌自动化系统、病虫害监测与预防、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和带动工业化。三是城镇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镇各项配套设施。

(二)经济运行

服务业:立足于服务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重点以促进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提高职工的消费水平,建立完善畅通便捷的商贸、物流体系为目标,积极发展生产性和生活业。2018年计划完成三产增加值7271万元,同比2017年预计增长12%。一是围绕设施农业产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信息技术,发展物流业,使物流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力争建成冷链物流项目;二是充分发掘毗邻博斯腾湖和设施农业的优势,发展壮大旅游业,实现旅游业由“资源型”向“产业型”转变。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合、适应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特色旅游大环境,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全面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旅游收入较快增长;三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社区服务业。规范发展文化娱乐、安全保卫等公共服务,加快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安定祥和的社区治安秩序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招商引资

2018年计划完成招商引资2亿元。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层层分解责任,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招成商”活动。继续活用招商形式,围绕旅游、特色资源、优质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军垦文化、健康养生等项目,力争尽快将25团建成“宜游宜居宜业”的花园式团场。

篇5

迅速着手明年和未来几年商务工作的全面规划,根据机构改革后我局职能。确立了商务局代表政府应承担的主要责任和应该完成的任务,同时也给新成立的商务局应该扮演的政府角色进行了定位。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分别制定了市“十二五”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规划》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市“十二五”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三大中长期战略规划,详细论证和规划了商务各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具体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还制定了冷链物流、长江经济带对接等单方面内容的规划。

二、调查研究。

还开展了专题调查,为配合专项规划。主要是对全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科学分析,找出目前制约我市商贸流通大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建议政府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出台优惠政策,采取一切措施,加快大商务发展步伐,推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并参与了全市物流业发展调查,以及开展了社会治安、滨江宜居城市、休闲旅游与农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等市委政府布置的调研课题,配合省、宜昌市开展了几次专题调查。

三、上传下达。外树形象

以及商务网站、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网站、各类专项材料等多种形式,通过创办的商务工作信息》情况综合》商务简报》等内部刊物。介绍新成立商务局的主要职责、政务动态、主要成绩、经济运行分析、政策解读、商务执法、项目建设、农村市场、对外开放等情况,起到内督工作、外树形象的重要作用。其中,5月份运作以来共发信息18期,简报8期,情况综合6期,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传各类信息206条,居全市第七位,本局网站也上传了不少信息。所编简报所含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共有不同信息100多条,对上发送单位30多个,既及时上报了情况,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和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

四、总结汇报找规律。

查找问题,通过各类汇报、总结报告和典型经验介绍我局工作情况和突出成绩。研究对策。先后撰写了百日攻坚汇报、落实市委、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汇报、对商务厅的情况汇报,商务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小进限”工程情况汇报、半年总结和半年安排,全年总结和下一年工作安排,处理突发事件情况报告等,以及优化环境、行评方面的综合性总结报告,均从不同角度和重点总结工作经验、推出先进典型、反映突出问题、像政府拟定意见和建议,找出商务工作的规律和应对措施。

五、法律法规宣传。

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网站宣传、局内宣传专栏、调查报告等形式。通过制定12.4宣传日活动方案和“五五”普法工作计划,部署本系统法制教育,通过制定《行政过错追究制》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处罚调查制》自由裁量说明制》等10几项依法行政制度,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向上提供了局今年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总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报告、执法、效能与履责工作总结、行政执法自查报告等全局性全年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以引起上级的关注。

六、认真开展全市阶段重点基础工作。

具体负责了全市两大阶段性重点活动的日常工作,今年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一是优化环境奖的测评工作。从方案的制定,制度的建立,与上级部门的反馈以及自查报告等,都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每月要书面上报一次当月工作纪实情况和下月工作计划,还要上报自评分数表格;每季度要报书面总结,整个活动资料的整理,共形成了100多件本次活动的材料,并装订成册。全局优化环境工作也得到上级肯定,每月综合测评分数均在95分以上,奖金已经全额发放到局。二是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具体负责了全市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方案、安排日程、参加会议、上报信息、阶段总结、自查报告、征求意见、整理记录、撰写材料等,整个活动过程里共写了100多份材料,并精装成册。行风热线答复三起咨询与投诉,上报信息被宜昌市商务局行评办采用5期,行风热线采用1期;测评中,基础工作获满分,综合测评排名前12强。此外,还积极参与和配合了机关制度的制定、联系手册的编辑,党务纪检等方面阶段性工作的材料撰写等工作,以及业务科室专项工作汇报等的撰写工作。

七、存在问题

篇6

【正文】

2020年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进入市场化运作,2020年4月30日,景洪市人民政府委托景洪市商务局与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运营管理协议》,并不断整合企业,继续深化推进项目持续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公共服务

1、持续市场化运营。与景洪市商务局续签了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运营管理合作协议。将再接再厉打造景洪市示范县升级版,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项目申报。

(1)景洪市申报“2020年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由于景洪市不是贫困县,未获批。

(2)景洪市申报全国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工作督查激励典型县,荣获全省评分第二名,2020年9月,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统筹下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存量资金的通知》,景洪市荣获奖励资金500万用于继续实施和加强农村电商项目。

3、加强对站点的运营管理,接入农产品上行的供应链,提供运营指导支持。对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州分公司共同整合景洪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及景洪市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站,确定45家景洪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于2020年5月22日在西双版纳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召开了2019年度景洪市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奖励表彰大会暨2020年度电商运营研讨会议。会上表彰了2019年十佳服务站和农产品上行网销奖励,并对2020年的电商发展做了规划,会中就邮政快邮驿站共配系统的使用进行了深入讲解。

4、参展。组织景洪市优秀电商企业、淘宝主播达人、快手主播达人参加景洪市第二届东风柚(东试早柚)文化节,18位扶贫主播参展文化节,开展柚子直播推广。

5、平台合作。2020年10月12日,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邀请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组成一行6人考察团赴景洪市对普洱茶直播电商发展情况及直播基地落地可行性进行调研。

6、开展以直播为主的助农活动,带动农产品上行。

(1)2020年1月,勐养青枣节,景洪市公共服务中心组织了8位主播利用快手、淘宝直播平台宣传和销售青枣,短视频浏览量超过151.4万次。以景洪曼回短怡农水果种植专业电商平台和直播团为主,通过电商已经出货400余吨,20余万件。其中2.5kg装的大果最受市场热捧。

(2)疫情期间,景洪市农产品面临滞销,景洪市人民政府联合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与嘉宾邀请著名主播薇娅前来助力,联合了傣乡农特、南拾、云上春天、滇云蜜雨、果域皇旗舰店参与了直播助农活动。4月15日,通过1个小时的公益助农直播活动收获累计超过1945万的在线观看人次,售出农产品共计195759份,销售额达5246682.35元,有效惠及西双版纳195个村庄的1750户村民。

(3)疫情期间,景洪市人民政府联合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栏目组,在官方微博开通“助农小店”,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协助8家企业入驻微博助农小店和京东云南扶贫馆。

(4)2020年5月22日,景洪市人民政府市委副书记杨华变身“带货达人”,推介景洪市优质农产品,助力脱贫攻坚。

(5)2020年5月至今,联合本地淘宝主播开展乡镇赶摆街走播带货,其中傣家小玉、雨林蜂蜜、寻味七彩云南、茅草屋山货等淘宝达人直播销售初级农产品超过100万元。

(6)2020年9月30日,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协助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勐甘村的90后快手主播佤族小伙匡科戌直播助销勐海县曼伞村果农的百香果5000斤,服务中心在物流运输、产品分级分拣、打包、售后方面提供保障!

7、疫情区间积极对接渠道和资源帮助西双版纳州解决滞销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1)建立了西双版纳农特产品对接群,整合了耗材商、物流企业、合作社、基地主、渠道商等联系人以便产销对接。

(2)派出专员整理了各家供应商、合作社、基地主的农产品信息表及各种通行证模板专职对接各企业、农户的销售运输问题。

(3)通过西双版纳报、美丽景洪、景洪市电视台、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等15个媒体公众号帮助西双版纳州滞销果蔬信息,加大宣传力度。

(4)截至2020年2月27日全渠道累计销售果蔬10176.9吨,其中景洪5287.9吨、勐腊4039吨、勐海850吨。

(5)助力嗖嗖农超、龙乐公司同城配送业务实现无接触配送,给市民带来了购物便利,也解决了本地小型农户的滞销果蔬问题。

8、景洪市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在农产品上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1-10月份共实现入仓水果1401吨,共计出库486508单。

9、2020年1-7月电商交易额。

根据第三方大数据权威机构—北京欧特欧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1-7月,景洪市网络零售额87142.2万元,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8796.9万元(农产品销售16923.5万元),销售量4300万件,同比增长27.8%;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38345.3万元。2020年1-7月,景洪市参与直播的商品数为4798个,投放率为31.5%;参与直播的商品实现零售额10349万元,零售量678.4万件;直播场次达5049场,累计观看人次1896.2万人。

(二)电商培训总结

1、培训情况。2020年1月至10月30日,针对创业青年、返乡大学生及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电商合伙人开展了电商培训4期,共培训4972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其中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公开课培训,社交电商培训112人次,抖音短视频培训4737人次;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1期,60人次;高级直播电商培训班63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

2、引进企业投资建设“云南省淘宝直播村播学院西双版纳州分院”。学院由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落地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全市网商提供更丰富、更高层次的电商知识培训,并与省商务厅一县一品云品出滇组委会对接,为全市网商创业者接入128个县市的农产品供应链。2020年4月8日开展“人人当主播 寻源普洱茶”云南省淘宝直播村播学院西双版纳州分院揭牌暨第一期直播高级培训班,该次培训班共有21名学员参与并顺利结业,其中有四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两名服务于建档拉卡贫困村的村服务站合伙人。学院为考核前三名学员及两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开通淘宝直播达人号。目前有四位达人通过带货初级农产品突破月销售额5万元以上。淘宝直播ID分别是:雨林蜂蜜、傣家小玉、寻味七彩云南、茅草屋山货。

3、引进企业,建成橙子网红孵化基地。

4、培育出7位持证的农村电子商务讲师、1位直播电商讲师,获得商务部旗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认证的T1级电子商务讲师资格证。

(三)三级物流体系建设

已建成一个市级邮件转运中心,完成县乡村三级体系建设。引进邮政快递和“四通一达”等物流快递企业,重点与昆曼公司,金象公司合作,丰富发运班线,充分发挥洪市三级农村快递物流服务体系的功能;共开设快递物流运输线路13条物流运输线路,其中航空线路1条,连接昆明、普洱,履盖全市所有乡镇和部分村委会,进出口邮件均能到村一级。

(四)电商扶贫

1、对接西双版纳州扶贫办、景洪市扶贫办,联合西双版纳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大渡岗乡和基诺山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百香果苗共50000株,果子成熟后由西双版纳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保底收购。第一批20000株果苗已经在备货中。

2、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西双版纳邮政公司、普文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景洪市濠米农业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电子电话会议荣获“景洪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3、2020年5月20日对接了8款产品上了向往的生活微博助农小店。上架的8款产品分别是西双版纳糯玉米、景洪特产有机新鲜牛肝菌、坚果花蜜、同庆号普洱茶、手工柴烧傣陶孔雀杯、爱伲小冬瓜猪肉香肠、有机刺山药挂面、橡胶树种子油(雨林坚果油)。将继续辅助更多企业完善产品标准化助力西双版纳农产品上行。

4、2020年5月21日将上了向往的生活微博助农小店产品推荐上架到京东中国特产·云南扶贫馆。

5、2020年6月30日,景洪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协同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勐龙镇勐宋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到勐龙镇勐宋村委会蚌半村小组开展“电商助农扶贫”活动,活动中企业代表-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采购贫困户茶叶1万元。

6、2020年?7月31日,景洪市商务局协同西双版纳中畅科技网络公司、景洪曼阁源果蔬有限公司、大勐龙桥头加油站三家爱心企业到景洪市勐龙镇曼戈龙村村委会小棵木村小组开展“电商扶贫,爱心捐资”活动,三家企业分别捐赠1万元,支持村委会改善村容村貌。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配合建设景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原有的创业孵化中心和培训中心1/2部分划归景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使用,原签约办公入驻企业均签署了补充协议,从服务中心搬离。

2、景洪市大数据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以于2020年1月到期,需要财政列支续费方可继续获取第三方权威检测数据,持续进行商务部数据每月报送工作。目前溯源码还有40万枚待使用,需要财政列支续费平台维护费。方可继续推进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转变农产品网销方式。以直播、短视频为手段,实现人人直播、村村直播的目的,使电商创业不再难。联合云南省淘宝直播村播西双版纳州分学院,建立市级直播室和直播产品库,鼓励本地网商、老百姓用新方法、新方式加入到电商创业的队伍中来。

(二)?加强区域品牌推广。联合西双版纳州和景洪市委宣传部、电视台,开展电商主题宣传季活动,以电子商务为媒介和手段,开展农产品线上促销活动。

篇7

一、认真组织开展了国际贸易促进工作

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企业对外贸易交流与合作,在为企业提供各类经贸信息、组织企业参展、参加经贸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及时为企业提供各类经贸活动、展会信息。及时地把省、市贸促会组织的展会、洽谈会信息传递给各会员企业,为企业提供中欧经贸论坛、南亚论坛等经贸活动信息26条;中俄蒙经贸洽谈暨商品展销会、缅甸展等展会信息5条。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展会和各类经贸活动。组织宏泰纺织参加了日本大阪纺织服装展。组织华能气动、玉宁杰两家企业参加了省贸促会组织的外经贸企业座谈会。组织森锋科技、中德设备、宝源置业三家企业参加了第十三届山东省—山口县经贸洽谈会。三是做好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的补贴申报工作。为玉宁杰、福润康等9家企业,申请 10个境外展览项目资金补贴,共计42万元。

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超额完成了区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

今年,我们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市贸促会、市侨联的联系,以获得更多的招商信息。积极参加市贸促会组织的赴深圳深洽会招商活动,与有意来济投资的企业建立了联系。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与客商建立了经常性的沟通渠道。加强招商引资相关业务的学习,组织负责招商引资的领导参加在西安举办的“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包装、项目谈判、如何吸引外资企业投资暨开发区创新发展研讨班”。对区内的招商资源,及时进行了解、整理,以全面地向投资商进行推介。对推介的项目积极做好与有关单位的协调沟通工作。今年,接待来区考察、洽谈客商50人次以上,考察地块10处以上。

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一个,是全福立交桥西南角改造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46亩,由香港路劲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意向投资,投资规模在30亿元人民币以上,针对该项目集团成立了济南路劲隽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目前,区贸促会已协调多个部门帮其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准备近期与济南旧城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区政府签订相关开发协议。除此之外,已谈和正在推进的项目有三个:一是江苏润恒集团在郭店办事处投资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占地约1300亩,投资50亿元人民币以上,润恒领导多次对该地块进行考察,投资意愿强烈。我区领导及办事处负责人到南京也对该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二是济南毅德商贸城项目。项目由深圳毅德控股有限公司意向投资,是集产品展示及交易、仓储物流、会展、商务、五星级酒店为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目前,投资方已看好郭店的地块,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三是电子科技公司项目。项目拟由广东心里程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成立,这是一家集平板电脑、一体机电脑和数码产品的生产、研发、品牌运营、国内外贸易以及IT电子信息行业投资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初步看好唐冶新区一处190亩的地块,有待该企业来济南进一步考察、洽谈。

三、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了机关建设和包村工作

坚持一周一次的会务会工作例会制度,及时交流安排工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积极探索学习方式的改进,建立了“三个一”学习机制,确保学习取得实效。一是坚持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使学习常态化。建立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每周一在开办公例会之前组织全体机关人员集中学习。二是每次学习由会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其中一人组织实施。根据每个人的工作分工和科室的职责来组织学习内容。三是每次学习后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检测。检测题由组织者在学习前拟出,检测内容是所学内容的重点,集中学习后统一答题,检测题答完后由办公室统一审阅、存档。在包村工作中,针对唐王镇于家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存在的资金困难,联系了融懿小额贷款公司,邀请该公司对于家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促成了该公司给予鸿顺瓜菜专业合作社较大 额度的信贷支持。目前,该公司已向合作社发放贷款140万元,建成大棚8个,明年将继续放贷140余万元,完成其他8个大棚的建设。从土地流转到种植全过程,区贸促会将协调小额贷款公司给予全程资金支持,预计共投入扶持资金500万元。另外,为全村95位老人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春节前,购买了年货慰问村里困难群众。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有关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以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公车封存制度。认真开展“万名党员帮扶群众”、“慈心一日捐”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双诺、双述、双评”制度的落实。

篇8

按照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区38个已退出贫困村、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596户、贫困人口11070人的巩固提升目标任务,以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为抓手,以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为平台,全力推进商务精准扶贫,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2020年继续积极开展和参加相关消费扶贫活动;组织贫困村企业参加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及展会,组织企业参加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扩大贫困村农特产品销售。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市场拓展活动为抓手,推动消费提档升级

持续推进“扶贫”公益品牌建设,鼓励支持我区贫困村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禀赋主动对接省内省外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动员区内企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鼓励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优先购买“扶贫”产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鼓励“扶贫”产品企业与园区、酒店、旅游景区等合作共同设置“扶贫”产品展示区域。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局以“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活动为抓手,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区产品走出去。2020年全年组织贫困地区5户次以上企业参加活动和展会,1月至3月集中开展2020川货新春大拜年活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计100余家商家参与此类活动,促进消费达1500万元,其中贫困户参展20余次,涉及金额200万元。组织了15余家(次)茶企参加川货全国行站展销活动;组织10余家企业报名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时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川货电商节暨电子商务发展峰会和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

(二)加强培训,提供电商发展智力支撑

采取电商协会、电商企业与电商培训机构三方合作方式,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实际操作培训;培育一批电商专业人才、农村带头人,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技能,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应用能力。2020年依托区服务业产业园区举办电商培训人员25人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计开展培训5场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村人200余人次。

(三)推进贫困地区企业和产品拓展市场

1.推进电商进农村,“农产品+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子商务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过去主要以“工业品下乡”为主,变为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并行的双向流通。藏茶、红心猕猴桃等农产品依靠电商加速上行成为发展的主动力。

2.建设本土平台,龙头电商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区网商总数共计2000余家,从事经贸的网商数量进一步增加,发展向好。“京东•馆”等本土平台规模日益壮大,“易田”、“数字云仓科技产业发展限公司”等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带动了当地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3.建设电商产业园,加快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发展。引进果岭云仓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区建设生态电子商务产业园,推进集聚区提档升级,为区各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电商专业服务、咨询和培训服务,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协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企业产值。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协调疫情工作

今年疫情发生,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区经商局作为抗疫的一员,承担着酒店、旅馆、商场超市、企业以及帮扶大院等疫情控制工作,任务繁重。为配合好全区疫情管控工作,区经商局全局上下勠力同心,深入小区张贴和发放疫情防控告知书,并入户宣传防疫政策,督促并协助各小区做好进出人员“问检登”。同时多方筹措为“联包帮”社区和大院采购了目前市场上紧缺的消毒药水和电动喷雾器等消杀用品,由副局长杨汭嘉带队送到社区和大院居民手中,并指导群众正确使用,赢得了大院居民好评。

除了帮扶大院和社区,我们还深入诚信超市、吉选超市、凤凰超市、好立方购物广场等各大商场超市、酒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商场超市,我们排查了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物资供应情况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在酒店旅馆,我们详细了解了旅客入住、工作人员佩戴口罩、经营场所定时消毒、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材料等防控措施开展情况。

2.风雨同舟,携手度过洪灾

8月18日,草坝镇发生100年不遇洪水,洪灾发生后,区经商局快速响应,全局动员,第一时间紧急向受灾严重的地区运送应急救援物资,并尽可能抽派人手进行抗洪抢险。

三、目前存在问题

1.支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一是基础设施还有薄弱的地方,部分农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多,能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人较少,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二是物流配送等受交通条件、网点布局等因素制约,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山区无法实现直达;冷链物流发展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且成本较高。

2.传统企业、专合组织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一是传统企业对互联网认识不够,对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缺乏足够的信心,创新动能不足;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够,目前我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3家,不足10%涉足电子商务,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注重抓生产,对营销理念、营销策略、品牌创建等缺乏足够的意识,发展电商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发展理念亟待进一步提高。

3.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品牌效应不够。缺乏农产品龙头骨干电商企业,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包装等标准化程度低,交易规则、溯源体系、理赔机制不健全,产品交易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

4.专业人才不能满足需要。一是区内多数电商企业存在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招聘引进的电商企业关键技术人才受地域条件、环境条件、待遇条件等制约留不住人才;二是农村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等方面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影响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篇9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府引导,形成电商扶贫强劲态势。一是政策起势。XX县将电商扶贫作为全县十大扶贫工程的重要内容,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办公室,统筹推动电商扶贫工作。县政府每年出台《电商扶贫工作方案》,县财政每年安排电商扶贫专项发展资金,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参与电商扶贫的企业,推出产业基地补助、快递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措施。2018年县政府出台了《电子商务扶贫“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全县有一定基础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电商扶贫“六个一”工程。二是示范聚势。开展电商扶贫示范创建活动,每年评选十佳电商扶贫示范企业及电商扶贫带头人。2017年,通过示范创建,全县有3家电商企业荣获XX市农村电商“十佳”精准脱贫带头人。同时,充分利用“XX电商圈”、“XX电商扶贫”、“XX”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向社会传递电商扶贫典型事例,营造人人参与电商扶贫的浓厚社会氛围。2016开展了“XXX”杯XX脐橙电商扶贫销售大赛;2017年开展了电商扶贫产品全网推介会和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中央电视合举办的“厉害了我的国·中国电商扶贫行动”网络专场直播活动,2018年开展了电商扶贫节暨电商扶贫产品全网销售推介会、电商扶贫产品全网推介会——三百山猕猴桃·紫山药·红蜜薯开采季、XX脐橙网络博览会、XX脐橙社群电商峰会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三是培训提势。成立县级电商学院和电商技能培训中心,组建专业电商扶贫讲师团。通过开展“电商培训进乡(镇)”行动、“万名电商扶贫培养计划”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商培训活动,将电商扶贫政策及技能培训拓展到村组一线,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引领电商产业发展能力和贫困户、返乡创业青年电商创业能力,达到了既扶“志”又扶“智”的目的。2016年来,全县先后开办电商培训班141期,培训贫困户5000余人次。通过培训,涌现出一大批电商创业脱贫群体。

(二)突出市场主导,培育电商扶贫多元主体。一是建产业基地。把电商扶贫的重点放在产业培育上,通过建产业基地,推动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以电商扶贫倒逼农产品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一方面,壮大存量。将现有XX脐橙等传统产业线上转型,建成全国唯一、世界最大的脐橙电商产地批发市场,解决市场对接问题,让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卖出好价钱,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焕发出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培育增量。扶持引导贫困户种植紫山药、红蜜薯、百香果等“短平快”网货产品,组建电商扶贫产业种植专家团队,走村入户对全县各乡镇紫山药、红蜜薯、百香果等电商扶贫产业基地进行生产指导和日间督促,帮助贫困户降成本、强技术、增产量、提品质。目前,全县已建有1万亩红薯、3000亩紫山药、1000亩百香果电商扶贫基地,覆盖4000户贫困户。二是育龙头企业。围绕电商全产业链,突出产品供给、平台支撑、运营服务、仓储物流等各环节,建设了“一园两基地”(即县级电商产业园,孔田、版石两个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了低成本、环境优的创业服务平台。集中要素资源,招引和培育一批平台类、销售类、服务类电商企业,全力培育、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全县登记注册的电商企业600多家,微商从业人员1.42万人,淘宝网店2200多家,涌现出了中国水果电商领军者世果汇、阿里巴巴微供渠道行业领先奖企业峪品鲜、省级电商示范企业信立、生鲜水果龙头企业拼好果等一大批发展势头强劲的农特产品电商企业。三是建合作组织。发动电商企业参与合作社组建,县级成立电商扶贫产业联社、乡级组建电商扶贫产业总社、村级组建电商扶贫产业合作社,形成电商扶贫三级联动,让合作社直接对接市场需求。采取“大户带小户,社员互相帮”和“基地委托农户代管”等模式,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劳力等方式入股,由合作社优化组合,统一供种、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流转土地,成片推进种植基地建设,破解贫困户自行种植产业难成规模的难题。目前全县共建有75个电商扶贫合作社。紫山药从肩挑手扛0.8元每斤到电商企业家门口包销2.5元每斤,红薯从0.5元每斤到1.3元每斤。

(三)注重利益联结,提升电商扶贫带动效益。一是打造电商平台。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486亩的XX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按照“电商人才高地、物流价格洼地、区域农产品聚集地、大众创业示范基地”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有电商大楼、电商人才公寓、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农特产品展示馆、人才培训基地及国家级农产品检测检疫大楼等,是一个集办公、培训、住宿、物流、仓储、检验检疫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综合体。投资1000万元,建成顺丰、中通、圆通、申通等农产品快递分拨中心,开通城市直发专线26条,解决快递物流成本高,配送时效低等问题,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同时,搭建了江西省首家生鲜专业批发市场、江西省第四个阿里巴巴专业批发市场平台--阿里巴巴XX优鲜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培育电商品牌。申请注册了“XXX”品牌,大力推进电商品牌建设。线上,在天猫聚划算、顺丰优选、工商银行融易购等主流电商平台组织“三百山”电商扶贫品牌主题促销活动,邀请京东在XX召开了京东生鲜专场招商会,天猫生鲜在XX举行了三百山XX脐橙天猫首发仪式。线下,相继开展了“三百山”XX脐橙电商扶贫销售大赛、“一村一品”电商扶贫产销对接、紫山药电商扶贫采挖体验、电商扶贫“百日行动”助力红薯干销售、“电商扶贫·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电商扶贫产品全网销售推介会等活动。“三百山”商标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在XX脐橙品质评比中,多次荣获“XX脐橙王”荣誉称号,“三百山”XX脐橙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海内外。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发展包销订单农业,发动电商企业包村扶贫、包销合作,为合作社贫困户按照春季红薯1.3元每斤,秋薯1元每斤保价回收红薯,2018年已在全县12个乡镇签订红薯包销合同,红薯包销面积达9450亩,XX销往全国各地的生鲜红薯达1000万斤以上,电商包销共覆盖3000余户贫困户。同时结合电商的运作规律,XX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电商订单农业,已经形成春瓜,夏桃,秋薯,冬橙四个规模化的电商生鲜拳头产品,解决了原来只有脐橙单一品种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电商和扶贫,电商和农业产业的有机融合。并与当前的主流社交电商平台每日一淘、云集、贝店、颐和果园、百果园等15家电商企业建立了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订单包销贫困户农产品。

二、工作成效

(一)促进“小散户”向“大市场”转变。通过引入电商平台,打破传统农户家庭小散生产模式和提篮叫卖方式,由过去的“生产什么卖什么、生产多少卖多少”模式向“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消费者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的精准化模式转变。建立电商扶贫站点,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引导贫困户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卖点,依托覆盖全县乡村的电商基础设施,通过在电商平台自主销售或电商扶贫合作社上门收购等方式,把电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一个个有意愿、有能力的“小散户”对接上网络销售“大市场”,搭上了致富“快车”。2017年,全县电商产品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5亿元,快递单量突破1000万单。2017年,全县电商产品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8亿元,快递单量突破1500万单。

(二)促进“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转变。针对贫困群众“单打独斗”发展电商产业规模产量小、应对风险能力差等实际情况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改变“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资金入股等“抱团取暖”的模式,与电商企业、电商扶贫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体。同时,鼓励电商扶贫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引导电商企业包村扶贫、建设电商产品供应基地、包销合作、保价回收贫困户农产品,全力打造“电商+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链,让贫困户吃下电商扶贫“定心丸”,贫困户干劲十足,脱贫更有信心,一片点赞叫好。全县电商扶贫产业覆盖18个乡镇4000余户贫困户,贫困户覆盖率达32.4%。

(三)促进“粗放生产”向“品牌打造”转变。将打造优质品牌作为推动电商扶贫长效化发展的“生命线”,以良田、良种、良肥、良品、良心“五良”生态农业体系为标准,制定出台本地网货农产品标准,建设本地农产品追溯和质量认证体系,通过条形码或二维码溯源,完成产品从田头到发货完整原始数据,倒逼贫困户进行产品提质升级,大力生产绿色安全、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产品。同时,将生态资源和浓郁的客家风情进行有机整合,倾力打造了九龙山贡茶、原味香菇、三鲜粉等60多个独具特色的“XXX”系列电商品牌,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电商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电商扶贫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组织化、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靠人工采挖;品牌意识不强,快递仓储物流等亟待完善。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存在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空缺,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不足、电商实用人才稀缺,对电商企业的扶贫力度不够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规模化发展适合网销的红薯、紫山药、百香果三大新兴电商产业,振兴传统脐橙产业,推动传统脐橙产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2019年发展扶贫红薯2万亩,紫山药5千亩,百香果5千亩。

(二)强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扶持、规范县乡村三级经济合作组织,突出电商企业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创新补贴方式,将电商扶贫合作社会的补贴改为由包销的电商企业支配,使电商扶贫合作社的运行能够匹配到电商包销企业的要求。

(三)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一是推进种植技术标准化。聘请组建红蜜薯、紫山药、百香果等农业专家团队,对生产端进行规范性技术指导。根据电商企业的要求生产出符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二是加大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推广力度。红蜜薯、紫山药、百香果三大新兴电商产业,从育苗、翻耕、播种、施肥、打药、灌溉、收割、分级、分选、打包、发货全流程,推广普及新的农业生产机具,通过出台农机奖补政策,提高生产效率,匹配电商订单的规模化、标准化及时效性的要求。

(四)建立三大电商新兴产业农产品追溯体系,打造XX电商扶贫的大数据平台。拟申请中国防伪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县,提升我县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标准,提高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开发建设我县的电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脱贫的数据可视化、质量可追溯,扶贫能精准,成效能体现。

(五)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继续全网推介三百山品牌,创新区域性品牌的运作模式,推动“三百山”品牌的“五网合一”运作(APP、小程序、网站、PC端、公众号运营)。

篇10

(一)农业招商和农业园区建设

上半年共上报农业招商项目22个,确认到位资金28477.5万元,列B组镇街第一名。在建的乐汶设施农业项目,西边钢架19000平方米设施大棚共栽植蓝宝石、阳光玫瑰两个葡萄品种5000余棵;东边16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取暖管道已安装铺设完毕,目前30000多棵西红柿已结果;马埠民福源羊肚菌项目,已经建设完成200个高标准大拱棚,其中160个已种植菌株,长势喜人;北京三润公司高标准设施大棚项目,目前主要是电线杆、果树等清障工作。中铁11建冷链物流项目已经签约,正在选址,中化农业万亩粮食标准化基地等重点项目正在积极洽谈推进中。

(二)“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业龙头企业创建

“三品一标”考核认证12个,分别是:

1、无公害认证5家:正东村富士园大樱桃、苹果,前寨子村大樱桃,郭庄村蓝莓,东赵村罗非鱼;

2、绿色认证1家:北石村沣莹小麦;

3、有机认证6个:安东食品王颜子基地3个,绿源食品北石、红庙基地共2个,冯楼村凤栖苑茶行1个;

4、农业龙头企业创建:泰安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和第三方完成了现场评审和初验,全市共10家,我镇2家,晟旺牧业以及和瑞丰农业科技。

(三)圆满完成了前寨子樱桃销售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任务

根据主要领导指示精神,自5月6日起至5月31日,先后历时26天,配合武镇长、张主任以及抽调专班人员,严格执行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对东三省、湖北等重点疫区人员落实核酸检测、其他省区人员亮码、测量体温、登记、消杀等措施,圆满完成了樱桃销售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任务。

(四)0.5万亩和0.33万亩高标农田建设工作

0.5万亩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目前新打机井9眼、埋设暗管22800米、新修2条机耕路2360米已完成路基处理;0.33万亩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目前埋设暗管13500米、40个维修机井已更换水泵18台、两条机耕路正在处理路基。

(五)完成了小麦直补审核上报

依照上级文件要求,严格程序,按照农户自报、村委会组织丈量审核、公示、上报程序,已初步完成了2021年全镇13691户82114.72亩麦田面积的审核工作,已完成第一次镇村两级公示,下步主要是镇级抽样和村级复核,同时完善材料,适时上报市农业局。

(六)2021年小麦政策性保险工作

目前小麦参保户数11344户,参保面积70318.2亩,完成比例85.03%,同时对有机蔬菜和设施农业种植户进行了投保宣传。

(七)完成了小麦统一供种统计、核实和上报

全镇完成小麦统一供种44.26万公斤,涉及小麦种植面积6.3万亩。

(八)粮食生产“十统一”和“托管”服务继续深化提升

在原有“十统一”镇级服务点1个、村级服务点11个的基础上,新发展益发、鲁裕、盛鑫、胜安4个村级点,镇村级服务点达到16个,为我镇粮食生产“十统一”插上了翅膀,先后多次迎接省厅和泰安、肥城各级组织的视察指导和现场观摩。全镇2020年度累计完成“十统一”服务面积25.78万亩,“托管”服务累计完成2.4万亩。

(九)“汶阳田”农高区科技示范持续推进

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夏辉双北合作社武海荣承接玉米大豆带状轮作及套种试验,成功完成优质小麦筛选育种实验,以乐汶设施农业和红庙埠村为龙头的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正全面规划、有序建设,“汶阳田”资源优势携手农业科技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情监测

协同市农业执法大队进行了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对有违法疑问的2个农资业户进行了执法检查,安排了5家合作社、10个大户、2个检测室作为迎检点。今年以来采集土样36个,农业污染源定点调查上报12次,采集蔬菜、瓜果农产品农残检测样品85个,做到了农产品安全监管全覆盖。同时,市局分配我镇的60盏杀虫灯已完成规划设计,既要保证病虫防控需要,也要保证迎检重点路段、重点区域,近期开始安装。

(十一)加强了农业科技培训

今年以来年举办“十统一”、“托管”、无人机、植保、水肥一体化、质检等培训班20余次,参加学习达到了2000多人次;遴选科技示范户30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4项,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为发展高效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十二)完成了扶贫保户、包村以及党委、政府和市农业局交办的各项工作。

二、2021年的工作计划

(一)农业招商、农业园区建设和对上争取

农业招商在加快乐汶设施农业、马埠民福源羊肚菌和北京三润设施农业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引进3-5个高效农业项目,全年上报农业招商项目20个以上,确认到位资金3亿元以上。对上争取项目主要有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粮食生产“十统一”和“托管”专项资金等。

(二)“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业龙头企业创建

完成15个“三品”认证,标准化基地认证完成2家以上,泰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创建完成2家以上。

(三)完成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和设施农业政策性保险,确保完成任务。

(四)充分利用1个镇级点和16个村级点,促进我镇粮食生产“十统一”和“托管”服务继续深化提升。

(五)尽快完成0.5万亩和0.33万亩高标农田建设任务,根据市局要求启动2021年高标农田建设工作。

(六)持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情监测

(七)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八)继续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篇11

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努力提高应对国外绿色壁垒能力,从2007年开始,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促进了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被省和国家质检总局誉为“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通过推行区域化管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先后有7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为中直机关以及鲁商集团、上海联华、百货集团等国内大型超市配送农产品30多万吨。继获得供港、供澳、供博蔬菜直供资格后,又成为唯一的广州亚运会蔬菜直供基地。今年4月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来我市调研时,特别对我市深化提升区域化管理“模式”,促进现代农业率先发展、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的创新性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全面推广‘模式’,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全覆盖”,写入了市政府工作报告。我市先后被评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1年,全市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2.8亿美元,同比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7680元,比上年增加1630元。

(一)逐步完善了政府主导、科学指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的“两导三动”工作推进机制。市政府成立了由3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镇级也成立相应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对区域化建设在政策和技术方面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质量标准、控制管理、科技服务和检验检测“五个体系”。在严格实施已有国家级和省级标准的同时,参照日本、欧盟等国际农业操作规范,研究制定了与农产品质量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3个,参照出口国食品卫生标准,制定生产标准200多个。按照“基地规模化、形式多样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已建成通过认证或备案的标准化种植基地70万亩、养殖基地775个。对基地建立管理档案,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

(三)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入手,基本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质量安全监管防线。对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化学投入品进行严打和整治,对现有农业化学投入品销售网点,进行全面规范,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备案和准入制度,推行连锁加盟、定点直供的经营模式。目前,已建成市级农药电子交易市场1处,市级兽药配送中心1处,市级化肥配送中心1处,镇村农药连锁直营店819处,兽药连锁直营店69处,社区化肥直营店120处。先后核准了217家农药生产企业的1177个产品和175家兽药生产企业的1451个产品,作为农兽药专品予以备案。设立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生产区建立12处快速检测点,外贸食品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全省首家自有出口蔬菜检测中心,并取得国家实验室认证资格。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区域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标准化基地虽然初具规模,但受土地、水资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基地发展不平衡;二是随着种植养殖基地的不断发展,检验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三是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地下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交易规范难度仍然很大;四是随着农产品交易量的扩大,现有的交易市场功能、设施等已不能适应实际需要;五是监管力量不足,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大力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农产品出口第一县”、“放心菜”目前已经成为我市的品牌。要继续在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认证产品、扩大基地面积、争取地理标志产品上下工夫,大力培育国家、省名牌产品。要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品牌,将建成国际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在巩固国际贸易市场的基础上,全面开拓国内中高端市场,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争取国际市场出货值、国内高端市场销售量都大幅增长。要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培植和发展,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