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食品安全

大学生食品安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0: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食品安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食品安全

篇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逐渐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百姓最关心的话题。然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由于食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事件却屡见不鲜,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这固然和问题食品生产商缺乏社会公德、唯利是图密切相关,但是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学生人群,对这方面的意识更为薄弱。为了了解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特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

通过对金华市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调研,了解大学生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及认知情况。找出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途径。也为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供很好的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中扮演着非常特殊的一个角色,大学时期是学生走上社会的过度时期,因此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能折射出现代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一个概况。调研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大学生食品消费习惯;2.了解大学生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3.了解大学生形成食品安全意识的时期;4.了解大学生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情况;5.了解大学生形成的食品安全意识影响因素。

三、基本问题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的基本情况是本次调查获取的重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现在金华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

(一)大学生选择食品的依据

1.就餐地点的选择数据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女生主要就餐地点为学校食堂,去街边就餐的占14.9%,只占总数的少部分。与女生相比,男生去街边餐馆就餐的却占到了25.3%,比女生多了十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女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比之男生还是稍强一些。但从总体数据来看,去学校食堂就餐的仍然达到了77.2%,也表明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去学校食堂就餐比较方便安全。

2.购买食品的根据的数据如图一所示

从以上数据来看,根据营养和安全去选择食品的占总体一半都不到。而且女生中光因为好吃而去选择食物的就占到女生总体的将近一半。可想而知,学生们对怎么去选择有营养有价值的食品的意识还不是很强,也说明了现代大学生追逐时尚,注重口感的一种风格。这也与现代家庭现状有一定的关系。现今的家庭在各个方面都为孩子包办,包括孩子的饮食。从而使得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不知道如何注重;更有的家庭一切依着孩子,有的孩子只凭借口感好选择食品,而家长只知一味的溺爱,使得孩子对食品安全营养方面的意识薄弱。

3. 购买食品时最看重的因素的数据如图二所示

数据显示选择有机安全的同学大概占所有人数的大半,说明了现今大学生还是比较注重这一点,都希望能在饮食方面追求健康,饮食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选择价格的学生都为158人,说明还有较多一部分人在选择食品上以价格为主,而不考虑其他安全营养因素。一小部分的同学选择了外观包装,往往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其实包装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有些食品的包装在运到商店的途中会出现破损,而包装出现破损的食品大多数不可食用。

(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

1.购买食品是否会看上面的信息介绍的数据如图三所示

该题目中,选择每次都看的只有44人,一般都看的229人,偶尔看的有312人,从来不看的有44人。从数据中看出每次购买食物都会很谨慎去看产品上面的信息的人非常少。而选择偶尔看的人比较多,也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看产品上的信息还是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虽然现在社会在大力提倡食品安全意识教育,提倡人们在购买食品前一定要仔细看食品包装上的一些介绍信息,但是购买产品必定查看产品信息这种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上还没有根深蒂固。

2.对现今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的数据如图四所示

如图四显示,在所有接受调研的大学生中,有136人选择了从不关注,452人选择了关注度一般,而只有44的人选择经常关注。这些数据显示,大学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接触的知识面很广,但是实际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这一方面的关注度十分匮乏。

3.大学生鉴别食品是否安全会依据哪些信息如表1所示(本题为多选)

从以上数据来看对于鉴定食品安全从保质期入手,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挑选食品时主要看保质期,因为大家心里过期食品不能食用的概念早已稳固。但社会上的多数食品安全事件,不是因为人们吃了过期的食品,而是由于生产食品的原料发生了问题,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没有意识到食品原料的重要性,而仅认为它不过期就好。另外从数据中还发现了SQ认证对于调研的同学来看认知度还不是很高,SQ认证是国家对食品认可的一个标准,是一个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所以说有标明保质期与生产日期,是没有过期的食品,但是没有SQ认证,也很难保证其质量,因为该食品没有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部门的审核。由此可见我们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程度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程度,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三)维权情况

1.购买食品时会遇到些食品安全问题的数据如表2所示

从以上数据来看, 这这题中,选择购买的食品没标明生产日期、生产地与保质期的415人,过期的421人,假冒产品399人,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频频出现,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一问题上还没有很好的监督措施,要不然食品从生产到卖到消费者手中经过这么多道检验的关卡还是会出现这么多的产品质量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厂家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和缺失诚信的经营。

2.大学生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维权情况的数据如图五所示

与厂家直接联系,找媒体曝光,向相关部门投诉这三项中,选择的人非常少。而选择扔掉,自认倒霉,找商家退换的相对较多,分别为425人,416人。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待食品安全的问题上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很多都选择了自认倒霉,就算是找商家退换,能退则退,不给退估计就只能自认倒霉。从根本上形成了这种薄弱的维权意识。现今,在很多人都怕麻烦,在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下,很多时候,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渐渐习惯了默不作声。使得不法商法愈加猖狂。

(四)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意识的途径

1.当前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你最需要的是那一方面的知识的数据如图六所示

在该题中,比起儿童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存放知识等,选择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法律的和鉴别食品安全质量知识占较大比重,分别有439人和421人。说明了大学生对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及鉴别方法方面的知识极其欠缺,这也是造成他们买到变质或假冒食品时敢怒不敢言的原因。

2.提高产品和食品安全水平所需要做的事情的数据如图七所示

选择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的有520人,加强检验检疫的有365人,说明大学生对于相关部门的工作相当不满意,希望其能狠抓猛抓。事实也是如此,近期报道的有关食品安全事件中,有关部门都把管理与处理的问题推来推去,没有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择商家需诚信经营的有418人,选择行业自律的有277人,这也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经营者的失望。现在媒体已曝光的例子中,许多经营者为了谋求暴利,偷工减料,假冒伪劣;甚至出现用有毒物质当生产原料,根本没有顾忌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选择普及科学消费知识的有321人,选择曝光典型例子的有254人,大学生们希望有关食品安全问题能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知识能被所有消费者所广泛知晓及学习。在相关部门的大力监管下,在厂家和经营者的诚信经营下,在消费者掌握食品相关法律和拥有较强维权意识情况下,才能真正杜绝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出现。

3.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的途径的数据如表4所示

网络、电视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说明如今信息社会网络对学生的重要性。但让“无”这个选项能占到34%的比例还是非常让我们震惊的,还有这么多的人没有获取食品安知识的来源;而选择从课堂中学习的学生也是极少,说明学校在食品安全教育上比较匮乏。所以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及鉴别的知识教育,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选修课,提供讲座,让学生学习食品安全及维权的法律知识,这些做法都是可行的,这样,在校大学生才有机会准确系统地掌握安全食品的鉴别方法,并且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相关的维权法律知识。

四、大学生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的对策

(一)金华市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弱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一些数据和分析中可以看出,金华市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不是很强。总结之后,得出以下几点因素:

(1)学生本身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社会的发展,与每个人都有关系,但是当今现状并非如此,很多大学生并不太关注自己的饮食地点、所食用的食品成分,反而更加注重食品的口感和个人喜好。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愿主动的获取食品安全知识,只有当在被动所需的情况下才会了解,这样的心理导致了他们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

(2)社会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

现在社会的现状,只是一味的高呼要注重食品安全,但是却没有真正地 实行起来,在广大消费人群中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等到有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时候,又大张旗鼓的食品安全重要性。这样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事态。教育大学生,使其形成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是保障其安全食用食品和有效维权的关键,但大多高校并没意识到这点。

(3)家庭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都有了少生优生的思想。所以现今大学生很多人都是家中的独身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只顾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往往疏忽除学习外的教育,也包括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

(二)改善措施

在结合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参考了一些网上资料的情况下,我们组商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从以下做起: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良好的运作离不开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律 法规体系是有效监管的基础。也要求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增加媒体透明度,加强舆论监督

网上、电视台、报纸等,应有针对性有效地报导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有必要的时候对相关厂家生产的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对优质、合格产品进行表彰;不合格甚至劣质食品进行暴光,让相关部门来依法处置。多方面、全方位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3.学生应该有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的观念

大学生们也应该自己意识到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不该只是去注重食品的口感,而忽略了食物的成分等问题,而且在就餐地点也要注意,应该去选择安全有保障的就餐地点。

4.提倡广大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加强该方面的教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深,很多事实也证明了,孩子在没有上学前很多事情都是在模仿的着父母。对于父母的话,家中的孩子也是非常相信的。如果从家庭教育这一关就开始把关的话,那对于加强大学生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人的食品安全意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5.加强学校教育

人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学校中所得到的。老师说的话同常会成为学生 做一些事的依据。但是现今这一系列的教育,学校在培养食品安全意识这一方面的工作做得还是很不到位。如果在学校中开展有关食品鉴定方法及维权的讲座,或者组织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将会对学生培养食品安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张文超.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03).

[2]杨华.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3]田芸.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成因及改善对策[J]. 今日国土, 2011,(09).

篇2

(1)基线调查。首次上课前,用食品安全问卷进行调查。

(2)教育活动开展。参加食品安全选修课的106名学生为教育组,参加其他选修课的146名学生为对照组,对教育组开设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来源、食品安全防范等内容,共10讲,每周1次。

(3)教育评价。结束后用相同问卷再次调查,观察学生食品安全知识与行为的变化。

(4)评价指标。

①食品安全认识:食品安全存在问题、消费环境安全、油炸食品安全等。

②食品消费行为:消费食品环境选择、食用油炸食品频率、食品放置时间等。

2.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和调查对象培训后,填写调查问卷,上交问卷时当场核对;回收调查表后,进一步核对准确无误后,进行计算分析。

3.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双录入法进行录入,用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二、结果

1.调查对象构成情况

教育组男13人、女93人;对照组男22人、女124人,两组男女构成无显著差异(2=0.854,P>0.05),年级构成也无显著差异(2=6.011,P>0.05)。

2.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教育前两组学生对食品安全认识无明显差别。教育后,教育组对食品安全存在有问题、油炸食品不安全等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校外早餐不安全、超市食品安全的认知无显著差异。

3.食品消费行为改变

教育前两组学生消费食品的行为无明显差别。教育后,教育组学生每周食用3次以上油炸食品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学校用早餐、食品放置≤3天等比例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与行为存在相关性,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行为是知识掌握应用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能力强,能注意用知识指导行动,因此,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应能取得理想效果。

1.选修课教育切合学生接受知识的需求

本次调查显示,教育前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不足,部分饮食消费不安全。教育后,教育组学生的认识有所提高,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也大为增多。因为选修课具有课堂教学、互动教学的双重特点。选修课具有一定的教学体系,还需要进行考核,故与健康教育讲座相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知识传授有一定的体系,教学内容较丰富,授课形像生动,利于学生接受。但它又不同于正规教学,不需要讲授全部知识,形式灵活多变,通过大量视频观看、讨论等,澄清认识与行为,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这种活泼的教学方式切合学生的需要,学生能很快接受知识。

篇3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43-03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Survey on Food Safety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Shijiazhuang/TIAN Su*,ZHAO Li-juan,SUN Lei, et al. *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 about food safety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Shijiazhuang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ood safety education.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food safety KAP was conducted among 475 students and the other outside eating practic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06 students by random.Results Knowledge about food safety was lower, with an average knowledge score of 7.25±1.07 (the total was 10).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correct answer (99.8%) was the question of "Which material was mixed into infant milk powder by Sanlu Group", while the awareness rate on unpolluted foods or organic foods was the lowest (4.0%). About 94.3% students paid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Most students (86.5%) considered that outside eating practice could affect health, but 39.9% of students still ate outside everyday. TV, Internet,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were the main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food safety.Conclus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higher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bout food safety, but some knowledge remains fair to poo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food safety educations among young people which help them to obtain more food safety knowledge and to cultivate health practices.

【Key words】 Food;Safety;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学校应是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2],因为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是预防食源性疾病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和在外就餐现状,为更好地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首先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石家庄市符合条件的院校进行编号,共抽取3所院校(医大、师大、体院)。学校确定后,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3所院校中将不同专业的每一大班编号(包括研究生一年级班级),共抽取4个大班作为调查单位,所有学生均参加调查。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84份,收回完整有效应答问卷475份(问卷中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栏缺少任何1项或其他问题中有1项及以上未作答的,视为无效问卷),回收率为98.6%。其中医学类本科生306名,师范类研究生81名,非医学类本科生88名;男生199名,女生276名。在外就餐调查共发放问卷309份,收回完整有效应答问卷306份,回收率为99.0%。

1.2 方法 问卷1根据健康教育KAP模型[3]自行设计,经反复修改、预试验后形成,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等问题。其中知识题10题,调查对象答对1题计1分、答错1题不计分,满分10分;态度题10题,其中设有6个封闭型选择题,选项为“这样认为”、“有时这样认为”、“不这样认为”、“不关心”、“不知道”5个等级,按1~5计分。行为题共9题,不计分。问卷2为在外就餐情况调查,涉及在外就餐的频率、理由、地点以及是否考虑在外就餐对健康有影响等问题。

1.3 资料处理 全部原始数据录入EpiData 3.0和 Excel 2007,由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情况 475份有效问卷的平均得分为(7.25±1.07)分,医学类本科生、师范类研究生、非医学类本科生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25 ±1.00)分、(7.33±1.30)分、(7.17±1.11)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三鹿奶粉中危害健康的物质”正答率最高,为99.8%。而“有机食品比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更安全”正答率最低,仅为4.0%,且3所高校大学生本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1。

2.2 食品安全态度

2.2.1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和担心情况 94.3%的大学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造假食品(42.0%),其次为蔬菜中农药高残留(24.9%),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位居第3(12.2%)。

90.5%的大学生担心日常饮食的安全,其中对于肉蛋奶类最为担心(40.2%),其次为粮油类(14.2%)和蔬菜水果类(13.3%)。

2.2.2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态度 有99.0%的大学生认为或有时认为食品质量会对健康造成影响;而且3所大学在校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态度不全相同,医学生中持正向态度者高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不同性别学生比较结果见表3。

2.3 食品安全行为

2.3.1 对于无公害食品的购买行为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79.2%)选择价格合理才会买无公害食品, 有14.1%的大学生表示即使价格高也买,还有4.6%的学生表示对此不关心。3所大学的大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2 对于过了保质期食品的处理行为 只有37.9%的大学生能非常及时地处理掉超过保质期的食品,51.4%的学生选择的是基本会及时处理,还有1.3%几乎不处理。在没有及时处理过期食品的大学生中,有52.9%选择闻味后确定是否继续食用。

2.4 大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 被调查者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来源主要为电视和收音机(21.5%)、网络(18.9%)、报纸和杂志(17.0%)。

2.5 大学生在外就餐的频次与原因 在被调查的306名大学生中,86.5%的大学生会考虑到经常在外就餐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其中认为卫生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的占85.5%。有39.9%的大学生几乎每天会在外就餐,几乎不在外就餐的仅占8.8%,且男、女生在外就餐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4。在外就餐原因见表5。大学生在选择在外就餐的地点时,依次考虑的是口味、清洁卫生、价格。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尤其是近期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更加引起了人们对饮食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

3.1 食品安全问题的知晓率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大学生的高度重视,而且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态度也较为积极,但是对一些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添加剂等知识方面有欠缺,这使他们对相关问题不能持有较为正确的态度。例如,对于安全性较高的无公害食品,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仅有不足20%的大学生表示即使价格高也买,且有近50%的大学生未能意识到食品颜色对食品安全会有影响。可见,大学生的食品安全认知情况还有待完善和加强。

3.2 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但其态度和行为与知识不相匹配 本调查结果显示,“拿食物前要洗手”、“擦桌布是可以传播疾病的”、“牛奶变酸不是酸牛奶”的正确率较高,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微生物对食品安全性的潜在危害已有较正确的认知,但是他们对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诸如“鱼、肉等生鲜食品应装入食品袋或容器放入冰箱”和“生熟食品应分别使用刀和案板”的正确态度[4]却较低;而对于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仅有37.9%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及时地处理。由此可见,虽然大学生具备了很高的知识知晓率,但是生活中他们在态度和行为上仍然延用着传统的食品卫生习惯,在知识的获得和运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3 在外就餐是大学生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 根据2000年美国FDA揭示食源性疾病风险因素的报告,餐馆和食品零售业的卫生问题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5]。

虽然近90%的大学生知道经常在外就餐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是仍有约40%的人几乎每天在外就餐。大学生在选择在外就餐的地点时,依次考虑的是口味、清洁卫生、价格,虽然他们对清洁卫生有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口味和价格仍然是他们的主要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他们对食品卫生的要求。另外,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外就餐的理由主要为错过食堂供饭时间和改善伙食,所以,学校食堂延长供饭时间和改善饭菜质量是避免学生在外就餐过频的有效举措。

3.4 应加强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食品安全知识部分,师范类研究生、医学类本科生和非医学类本科生的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梁洁等[6]的结论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本次调查的医学类本科生为低年级学生,还没有涉及预防医学中食品卫生知识。解瑞宁等[7]的研究指出,医学院校高年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缘于高年级医学生学习知识面广[8],同时已经接触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这门学科,对食品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这也提示在对非医学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同时,还应加强对医学院校低年级学生的宣教工作。

医学院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态度优于非医学院校学生的研究结果提示,医学知识的教育对持有正确的食品安全态度有积极作用[9];“三鹿奶粉中危害健康物质”一题的正确率接近100%,这与电视和收音机、网络、报纸和杂志等多途径的大力宣传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食品安全宣传和食品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10],对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转变态度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鉴于此观点,笔者建议应多开展高校校内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和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对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地、持续地健康教育工作。

4 参考文献

[1] WHO. WHO global strategy for food safety:safer food for better health.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5-7.

[2] HAAPALA I,PROBART C. Food safety knowledge,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 Nutr Educ Behav, 2004,36(2): 71-76.

[3] BOOKMAN D.健康教育的KAP模式及设计.华西预防医学,1990,8(1):50.

[4] WHO. Five keys to Safer Food. Switerland: the WHO department of food safety, zoonosese and foodborne diseases, 2006: 12-15.

[5] CATHERINE EW. Keep food safe to eat: healthful food must be safe as well as nutritious. J Nutr,2001,131(2): 502S-509S.

[6] 梁洁,向志锐,刘燕文,等. 广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3): 218-219.

[7] 解瑞宁,李永华,李英娥,等. 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国校医, 2007, 21 (1) : 33-34.

[8] 刘晓雁,毛代武,吴爱莲. 某艺术中专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2004 ,11(1): 48-50.

篇4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广州市大学城10所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在读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表,采取随机抽样法,通过现场调查和网络问卷形式,调查研究大学城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行为和知识素养水平。其中现场问卷调查由小组相关调查人员在大学城不同学校校区进行现场式问卷调查,而网络问卷则通过录入调查问卷电子版,将问卷访问链接发放到各大学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论坛和新浪微博树洞等,获得调查数据。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6题,食品安全知识8题,食品安全态度行为类6题。共发放问卷1252份,其中纸质问卷536份,电子问卷716份,平均每所高校125份。

(三)资料处理

利用EXCEL、SPSS v19.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做整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047份,回收率83.7%。其中男生493人,占总人数的47.1%,女生554人,占52.9%。

(二)不同专业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分析情况

注:①食品安全标志识别;②致癌物质区分;③三聚氰胺人体影响;④预防烹调油烟危害的措施;⑤何种金属元素致甲基汞中毒;⑥三聚磷酸钠海鲜造假的手段;⑦皮革奶的有害物质;⑧食品安全法行业标准统一。

从数据的整体来看文史财经类的同学的平均正确率为63.25%,而理工农医类的平均的正确率为64.74%。被访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与其所学文理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0,P=0.229>0.05)从整体看尽管理科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了解把握比文科生高,但与所学专业差异性无太大关联,这可能与题目设计的典型性与热点性有关。第七题关于皮革奶的问题中文史财经类的学生回答的准确率为30.1%,而理工农医类学生回答的准确率为40.7%,大多数人主观认为皮革是有机物,觉得皮革奶中有毒物质是有毒有机物,实则不然,皮革奶并非不可饮用,若将皮革奶中的重金属物质去除,皮革奶理论上对人体无害,但商家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忽略处理分离流程,导致了皮革奶的安全问题。第八题是对食品安全法律文献的考察,文史财经类的回答的准确率为49.0%,理工农医类的回答的准确率为但整体准确率偏低,学生对食品法的政策实施和内容了解程度不高。

(三)不同年级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分析情况区分;③三聚氰胺人体影响;④预防烹调油烟危害的措施;⑤何种金属元素致甲基汞中毒;⑥三聚磷酸钠海鲜造假的手段;⑦皮革奶的有害物质;⑧食品安全法行业标准统一。

关于食品法规的第八题中,四个年级的准确率分别为40.3%,47.3%,54.2%,61.4%,呈现递增的趋势,高年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掌握程度比低年级高,总体上看,随着年级的上升,准确率并未随之增加,大部分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一直保持停滞状态,学校应从入学就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素质意识,对进一步提升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四)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态度调查情况

问卷中我们对近几年来发生的热点食品安全事件,“毒奶粉致大头婴”、“三聚氰胺奶粉皮革鞋造奶”等事件,就大学生群体对其的看法态度做了调查,60.2%大学生认为“政府对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不力”,18.1%大学生选择“不良企业为牟利不择手段”和17.4%大学生认为“民众缺乏食品安全知识”,4.3%大学生对此没有想法。另外,在大学生群体就“什么是保障食品安全最有力的措施?’’这一问题回答时,43.1%大学生选择“执法部门监督”,39.5%大学生选择“法律法规约束”,7.3%大学生选择“媒体群众的监督”,6.1%大学生认为有力措施是“生产企业自律”这些数据体现,大学生群体对政府实行政府职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切实落实执行治理职能的期盼。同时这也说明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应加大力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或者存在漏洞,对违法违规的不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起到的威慑力不足,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五)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习惯调查情况

在选择偏向于哪里获得食品安全知识上,55.1%的大学生选择电视、报纸和42.9的大学生选择微信、微博作为其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对于大学生群体乐于接受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方式,有48.5%的人选择微信、微博宣传,36.2%的人选学校教育讲座。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逐渐成为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有必要加强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知识有基本了解,能够大概区分不卫生食品,但维权意识不强,在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了“息事宁人”,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越加猖獗。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再教育,并且要培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维权意识。

三、讨论

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但对三聚磷酸钠造假、皮革奶有害物质判别,食品安全标志区分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较低。不同高校、专业在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上差异较大这与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所学课程不无关系。

从食品态度行为数据分析判断,仅依赖媒体宣传、学校教育讲座,大学生群体的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国家对大学生乃至国民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程度不够,由我国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知识结构分析,从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到高中大学都缺少关于食品安全知信行的系统教育。

篇5

一、食品安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之间的关联作用

就食品安全问题中出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多数为不可食用的化学用品被添加到了日常食品中且有毒有害,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然而食品终究还是由人来完成研制、生产、销售的,对于那些肆意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者,如前些年在三鹿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事件,还有肯德基、麦当劳等的食品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这些大型企业的研发工作人员无疑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专业知识的人才。反之,不具备高层次学历知识水平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研制发明将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添加到食品中的,而这些所谓的人才绝大部分都是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高校培养人才的宗旨是教书育人,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人才。那么这些对国家对人民不利的事情也不是高等教育者最终想看到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认知与行动不统一

以上所讲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目前中国教育的逐级阶段都存在,而且比较严重,那就是重知识教育轻德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虽然有“两课” 的开设但是目前在很多学校中“两课”的开设已趋于形式,被学生甚至教师看作为课程知识的学习。导致高校“两课”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造成我们培养出的具备高层次知识的尖端人才的道德诚信严重缺失

(二)教育价值观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袭来,教育领域自然也融入到了市场经济之中。我们的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影响到了个别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功能是密切联系的而教育功能中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同时满足着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需要而有的学生在就业后过度的追求满足个体需要忽视了社会需要这一点,导致一切为追求个体利益而不顾他人和社会集体的利益。

二、加强高校教育手段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才会导致我们的高等教育中的一些人材没有将自己的才学应用到对人民和国家有益的事业上,针对以上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上述几点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应用一切可行的措施有力提高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一)加强“两课”教学改革协调认知与行动统一性

在“两课”教学过程中,不要仅仅强调文字知识的重要性,要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信仰的培养构建,不拘泥于考试成绩,注重实践活动的表现,才是真正体现出“两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道德下滑问题,除了正常的教学过程所开设的相关课程教育手段,还应当以高校辅导员平日所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手段,不断向学生灌输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内心树立正确道德价值人生观。还可以结合一些党团为主的义务活动,从而真正的建立学生内心的亲情、家庭、社会等道德规范,使大学生的品德得以提升。

(三)加强法律教育

适当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是在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心中有一定的法律约束。从而在今后走向社会后能够做到遵规守法。因为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时,社会主义的相关法律也都是在贯彻社会主义道德精神。而且,法律也可以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判断善恶的能力,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价值判断、以及诚信道德标准。

通过以上的措施和方法,相信会有助于提高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杜绝那些运用高端知识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事件,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稳定快速发展,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娟,姚应水,黄月娥,陈百锋.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02) .

[2]刘秋霞.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 2011,(16).

[3]熊宇,贾靖.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及监管举措[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

[4]訾红.创新思维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06)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46-02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身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史上最严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的实施,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使得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尤为重要,其中食品微生物检验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大学实验教学环节努力的方向。[1]

《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综合大实验》是一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课程开设的前提是学生要先修完食品微生物学理论和课程实验,综合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整合已学的各种微生物实验技能。在以往课程实验教学中,一般是由教师准备好实验后,学生按照教师讲解与示范中使用的实验方法、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流程的总体把握。[2]因此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综合大实验》,自2013年初次开设该课程以来,经过几轮课程教学实践与调整,初步系统建立了课程的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综合大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并以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相关的实验技能为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对给定的食品样品进行特定微生物指标的检测,课程的学习过程包括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建立、实施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则主要发挥引导与监督作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具备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能,如无菌操作、细菌染色涂片技术、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细菌的生化反应等技能。[3]在每一个微生物项目检测的过程中都是对微生物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为了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对课程的教学目的和重要性进行介绍,让学生清楚这是一门综合运用微生物实验技能的实践课程。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实验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均是学生,学生以实验的实施者参与到全部实验过程中。当然,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是课程的引导员与监督员,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需要教师把关,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需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实施实验方案时给学生实验日程安排指导,最后对学生结果分析的正确性做出评判,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总结。

(一)实验分组、样品的准备

本课程为学生准备的样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选择性,涵盖了常见的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粮食制品、调味品、冷冻饮品及饮料等常见的几大类食品,每种样品至少两个品牌。一般三人一小组,六人一大组,每组设计一个样品的常见微生物指标测定的实验方案,每大组的两个样品中必须含有一个固体样品和一个液体样品,这样可以保证每大组六名同学都熟悉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的处理方法及实验过程。

(二)实验要求及实施案例

1.实验要求:每小组要求提供国标中要求的全部微生物指标检测报告,并且要与其他小组的同类型不同品牌样品的检测结果和国标中规定的微生物限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报告中要明确指出样品的不同微生物检测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对于样品每个微生物指标要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最后要结合指标的检测结果对样品做出综合性评价。

2.实施案例:下面以糕点中常见微生物指标的检测为例,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1)国家标准查阅:学生首先要查询糕点的国家标准,目前适用于糕点的国家标准为GB/T4789.24-2003,糖果、糕点、蜜饯检验,GB7099-2003糕点、面包国家标准和GB29921-2013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用于糕点中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参照GB4789系列国家标准,包括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数、沙门氏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以及霉菌和酵母计数等。教师负责为学生核查所查国标的适用性与准确性。

篇7

以上意见,供你们审理该案时参考。

附: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临沂市武生活与杨学洪合作作品署名权纠纷一案的请示报告

                         鲁法(民)发〔1989〕78号

最高人民法院:

我省临沂市武生活与杨学洪合作作品署名权纠纷一案,武生活不服临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向省院提出上诉。经我院审理认为,该案有其特殊性,为慎重判处,特此报告请示。现将案情及处理意见报告如下:

上诉人:武生活(原审被告),男,46岁,汉族,大专文化,四川省梓潼县人,现任临沂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住市府家属院。

委托人:宋秉明,山东省经济法律顾问处律师。

被上诉人:杨学洪(原审原告),男,36岁,汉族,大专文化,山东省莒县人,现任临沂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干部,住临沂市政府家属院。

原审第三人:李玉华,男,25岁,汉族,中专文化,临沂市人,系临沂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干部。

案情:

1986年2月22日《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以下简称年鉴)理事会,向临沂市市长发出响应信,并向市长约稿。按照《年鉴》理事会章程规定,凡参加者需交会费(交不起者可免);市长担任《年鉴》理事会理事并由市长指定理事联络员和写作负责人,当时的临沂市市长陈豁然指定武生活为理事联络员;武生活、杨学洪为写作负责人,并于1986年5月21日签发了同意参加《年鉴》理事会的响应信。在这期间陈豁然、武生活、杨学洪三人按写作提纲,共同研究了文章题目和写作内容,即:在杨学洪、武生活1986年3月为《临沂地区经济社会年鉴》写的《临沂市经济社会概况》一文的基础上,由武生活执笔修改整理而成《古城春晓话临沂》一文。文章写成后经陈豁然修改定稿发往《年鉴》编辑部。编辑部将《古城春晓话临沂》改名为《琅琊古城的今天》。以“临沂市长陈豁然”的署名登载在《年鉴》1986年版第756页上。

1986年12月6日,武生活与本单位打字员李玉华去长沙参加《年鉴》理事会议。会议期间,武生活未经市长指定和李玉华同意(本人不知道),在填写理事联络员、写作负责人登记表时将李玉华的名字填入写作负责人一栏内。后被登载在《年鉴》1987年版特载上。1987年4月,由被上诉人杨学洪执笔写了《临沂新姿》一文,经副市长刘丕样,原市长陈豁然修改定稿后报送,仍以临沂市市长陈豁然的署名登载在《年鉴》1987年版第798页上。按照《年鉴》编写提要规定,特载部分登载理事联络员、写作负责人名单。关于城市状况介绍部分规定:“文章一般要署作者名(建议小城市仍由市长署名);文章中的统计数字和打印稿要加盖统计局、市政府办公厅(室)公章”。1986年、1987年临沂报送的两文附页上写作负责人均是武生活和杨学洪二人。但武生活在填表时删掉了写作负责人之一杨学洪的名字。当《年鉴》1987年版发表后,杨学洪发现写作负责人是李玉华,即找上诉人质问,双方酿成纠纷。1988年7月3日被上诉人杨学洪向临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上诉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上诉人答辩称:“两篇作品属职务作品,个人没有署名权。”并反诉称:“原告说我侵犯版权纯属无中生有;写作负责人只有我一人”。

第一审审理期间,1988年10月27日临沂市人民政府向《年鉴》编辑部交了5000元会费。在诉争前的1987年武生活将合著的《琅琊古城的今天》一文,作为自己的论文之一,被评为市级拔尖人才,说明武本人承认是合作作品,享有著作权。关于两文的属性问题,职务作品目前在我国无法律规定,山东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处与国家版权局对此问题的看法完全相反,省版权处认为是合作作品,国家版权局则认为是职务作品。写作负责人是否属于文章署名权的范围?《年鉴》编辑部的两次函件前后不一致,第一次承认写作负责人是作者。第二次不承认写作负责人是作者。但从1985、1986、1987年出版情况看,具有表明作者身份的意思。1986、1987年的稿酬问题。1986年由武生活从长沙开会期间带回130元,共9人平均分配。1987年由编辑部直接寄给杨洪学130元,由杨学洪个人处理了。

临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1986、1987年发表在《年鉴》上的两文系陈豁然、杨学洪、武生活三人共同创作的作品,陈豁然及原、被告均有署名权。被告武生活连续二年侵犯了原告杨学洪写作负责人的署名权,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承担民事责任。经调解无效,于1988年11月26日公开审理判决:一、由被告武生活负责恢复原告杨学洪在1986、1987年《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版本中的《琅琊古城的今天》和《临沂新姿》两篇作品的写作负责人署名权;停止对原告杨学洪在此两篇文章中的写作负责人署名权的不法侵害;二、被告武生活向原告杨学洪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三、被告武生活赔偿原告杨学洪经济损失200元整;四、驳回被告武生活的反诉请求。武生活不服,向我院提出上诉。其理由:1.是职务作品,著作权应归市政府所有,原审认定为三人合作作品是错误的。因为一是以市政府名义,并交了会费;二是加盖公章并落款。2.写作负责人只有我一个,并且写作负责人不属署名权范围。3.如果是合作作品,那么侵权人是陈豁然,应追加陈为被告。4.第一审法院偏袒原告一方,并剥夺了我的辩论权。

本案的焦点有两个。一是两文的属性;是职务作品,还是非职务作品?二是写作负责人是一个还是两个?写作负责人是否属于作者署名权范围?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21-02

一、高校食堂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

笔者曾经对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就其饮食安全、就餐环境等满意度作过问卷调查;湖南农业大学共有学生约四万余人(包括本专科、研究生、自考生),现有食堂12个,其中最大的芷兰二食堂一楼有500个座位,最小的芷兰一食堂有292个座位,十二个食堂合计同时可以坐下6000余人次用餐,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200分,收回1091分,回收率为90.92%,共设(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就餐环境,饭菜质量,花色品种,服务态度,员工个人卫生,食堂的菜价)问题七个,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表: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食堂菜价不满意率偏高,对饭菜质量不满意率次之,对食品来源安全程度不信任指数也不低,从这份调查中可以概括出,高校食堂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大约包括以下几类。

(一)食品安全

从学生对食品安全不信任的原因中可能性看出,食品安全是高校食堂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尽管所占不满意度百分比较小,但却是造成饮食问题的根源。食品安全是指食物有损于消费者健康的急性或慢性危害,这类问题没有协商的余地。由于高校学生食堂大多管理人员是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对食堂内的工作也只是参加过或者了解过,缺乏专业性,对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掌握甚少。食品原料采购也存在许多隐患。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种植业和养殖业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品原料,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产品的信用价值,蔬菜叶面喷施农药、化肥过多,导致残留物超标,乱用、滥用食品添加剂,致使食物中毒事件屡出不止,严重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

(二)食堂就餐环境安全

食堂就餐环境包括食堂设施安全、食堂职工从业安全和具体环境安全,这在不满意度中是占21.63%。高校扩招直接造成各高校就餐高峰期食堂人员拥挤,学生无法安全就餐,有些食堂设施陈旧,比如电光较暗,座位偏少,像湖南农业大学食堂中座位最多的是500个,而每个食堂在就餐高峰期平均人数将近三千人,座位数远供不上求。多数食堂特别是实行了承包和经营权被买断的高校食堂,为减少投入提高效益,导致食堂的建设和改造不符合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要求、设施和人员配备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非常突出。

(三)所采购食品质量安全

现代工业化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生产的食品越来越廉价,可这些都是以牺牲人的健康和环境为代价。从对饭菜质量的调查中看,不满意率为31.01%,其原因为较多的同学的确在食堂饭菜中吃到过异物,不少同学曾吃到过过期的食品,如过期大米,有些大米可能是前两三年的存谷米,已经失去其本身之营养价值,或者已经发霉变质,这种大米本不应该流入市场,但经过抛光、提炼等加工处理后,从成色上来讲的确可能还原到它本来的色泽,看上去和正常大米不无两样,可是它本质已经改变,食用这类食物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相反,经过化学试济等方式提炼过后的食物必将给人体带来损害。经销商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完全可能将此类食品流入市场,也完全有可能渗入学校食堂。长沙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食品安全执法大队于2012年6月26捣毁并查获大量通过长沙高桥批发门店销售到长沙餐饮企业的“三无”非法食品加工厂;该工厂每天平均能生产60至80件脆笋、脆黄瓜、干莴笋片等成品,主要通过高桥大市场的批发门店销售给长沙的餐饮企业。

二、改善高校食堂饮食安全的对策

从高校食堂饮食安全内容来分析,要切实维护高校全体师生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高校食堂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改善,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对参与高校食堂建设的各种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化培训。

(一)完善高校食堂经营模式

目前高校食堂经营模式大约有四种,第一是社会招标,个体经营,第二是自主经营,自我服务,第三是集团化与餐饮连锁,第四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这四种模式各具特色,第一种模式往往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谁承包费用高谁就有机会获得承包权,学校重在坐收渔利而不太在意中标者的经营资质和能力;第二种模式则反映了学校领导班子对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认识不足,过于自我封闭,不愿意放下自己的经营权,必然导致独家经营,缺乏竞争,只求自我利益;第三种模式则比较符合学校实际的内部管理体制,能够适应社会改革的要求,对于有些公办高校后勤来说,社会化运作比较成熟,如浙江大学后勤集团,湖南农业大学后勤集团,逐步由传统高校服务模式向现代化高校服务模式转化。第四种则是在公开招标的基础上注重核实投资方的资质和信誉,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在审核多家餐饮公司的基础条件,并有选择的主动权,避免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让师生、经营者,校方均得到实利。俗话说:“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校食堂经营模式怎样选择,各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进行决策。

(二)完善高校食堂管理体制

高校学生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食堂稳定看制度”,制度建设是稳定高校局面完善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湖南农业大学后勤集团成立十多年来,一直不断加强学生食堂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和落实,先后制定、颁布实施了《学生餐饮服务中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餐饮服务中心奖惩处罚规定》、《学生餐饮服务中心员工守则》、《员工量化考核方案》、《食品留样制度》、《原材料采购台账登记制度》及各操作环节标准化流程等规章制度,并先后出台了学生食堂月度“卫生流动红旗”年度“文明食堂”评比方案。工作中由后勤集团和学生食堂两级质检部门进行监督落实,促使学生食堂的各项工作向标准化逐步迈进,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作为高学历群体,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大,这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关注,高校食堂作为保障全体师生食品安全的咽喉环节,应当构建贯穿饮食全过程的监控体系,这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高校食堂的饮食安全保障工作分为采购、保管、加工、供应等环节,各个环节都具有各自的工作内容和特殊要求,各环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连;因此,必须按照各高校食堂或集体用餐卫生管理的要求[1],建立食品采购、储藏、加工、供应等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控体系,构建贯穿于饮食全过程的安全保障链,其中采购关是保障食品安全的要塞,能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和卫生处于良好状态。

(四)健全食品安全监控与管理制度体系

建章立制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在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要密切联系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建立与国家法规制度相衔接、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体系。在当前食品卫生安全风险趋于增加的形势下,要明确和强化有关职能部门保障食品安全的职责和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2]。一是建立定期食品安全分析会议制度,由学校领导、后勤管理部门、卫生部门、食堂等进行定期会商,讨论问题、研究对策、制定制度,分析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必须做到岗位明确、责任分明,对生产流程中的事故责任依影响大小实行警告、经济处罚乃至辞退制度。三是建立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度,按照采购、加工、供应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详细的食品采购、加工、供应登记记录制度,实现食品质量及安全的可追溯性,对于加工、供应环节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迅速查明产生问题的出处并及时纠正;供应商所供食品无法达到承诺要求的,供应商有召回缺陷产品和理赔义务。

篇9

当前,高校大学生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加之在大学校园中各种各样的活动较多,大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饮食都讲究以简餐为主,对于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缺乏关注度,更无从谈起对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了解。同学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多是来源于网络和媒体,但是网络环境开放的特性造就了一些虚假消息的盛行,而大学生在缺乏相关知识的前提之下就无法对这些消息进行正确的判断。

1.2学校周围环境不尽人意

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食堂的数量和容量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一次性就餐,加之食堂的菜式花样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口味。因此,学校周边小摊点或小餐馆的生意就显得异常红火。然则,这种低成本的经营方式过度依赖于经营者本身的道德素质而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的稳定性。学生对于就餐地点的选择往往是偏向于口感以及经济实惠,而对食品的安全性却是最容易忽略的环节。

1.3包装食品的容器不卫生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了极大的方便,同样给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化的购物思想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生群体中带来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外卖的盛行,“123外卖网”、“饿了么外卖网”和“美团网”等外卖订餐的优惠举措更是将大学生的三餐网购活动推到了另一个高峰。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便是一次性餐具的卫生问题,学生们往往会被一次性餐具洁白的外表所欺骗。另外,当代大学生的作息时间一般都偏晚,因而,早餐多选择打包带走另择时间解决的方式,这就出现了许多利用纸袋子做为打包袋的现象。但是纸包装袋也有可能会出现污染、包装纸涂蜡使其含有过高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彩色颜料污染和挥发性物质、农药及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的污染等问题。

1.4食物的搭配不合理

现在,大学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忽略较多,加之学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方式造成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偏差,特别是肠胃问题。如果不注意食物的搭配就容易造成腹泻等问题,如:牛奶与葡萄、橘子共用或蜂蜜与豆腐同食等。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有毒动植物等常识也应进行普及。

2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当前,国内高校中关于食品安全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相对来说,大学生是受教育较高的群体,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态度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食品安全的教育水平。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不仅关系到身的健康,还将对他们将来服务的人群产生广泛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具体普及方法有以下几种:

2.1开设《食品安全》公共选修课,是一个最佳的方式

公共选修课是适应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是高校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了对高校在校大学生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清楚地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吃”的要求不在仅仅局限于口感和经济上考虑。有必要在高校中开设《食品安全》公共选修课对非专业学生进行普及教育,特别文科生在高中分文理科后就甚少涉及生物化学等相关内容,其在面对食品选择时更盲目,所以可利用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对食品安全中涉及到的食品的污染因素、食品添加剂和转基因食品等问题进行教学,另外可适当补充一些食品营养学得内容来丰富课程,如: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种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等。以此来让高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2.2充分利用校园微信,推动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了手机的应用。微信做为一个大众化的聊天工具,已经普遍出现了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分享个人心情、经历的平台,更是传播知识的良好平台。利用微信及微信朋友圈平台,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与学校周边的环境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去发现学校周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饮食安全。

2.3调动各级学生协会,举办多种形式活动,有力促进食品安全知识的提高

在高校中,学生会做为一个特殊的存在,管理学生又服务于学生。在高校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也应充分利用学生会这个群体。在大学里,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会也应定期举行一些活动来传播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如:制作海报进行食品安全宣传;举行食品安全知识或生活常识小竞赛,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定期举办厨艺大赛,让同学们自己动手DIY食品,借由这个过程让同学们了解食品的加工手段、加工过程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等,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进行食品安全的教育。除了学生会,还有各种学生协会。可建立一些与食品相关的协会,如:食品营养协会等,以此来吸收一些对食品感兴趣,对食品安全较关注的同学。以协会的名义举办一些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对网络上报道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解析等;包括一些专业交流会,让同学们就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碰到的食品问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当然,在协会当中必然要有一些食品相关专业的同学或者是老师,以便负责对一些专业问题进行解答,对日常饮食习惯进行指导。

2.4组织参观食品工厂,亲身实践和参与

平时大家在超市买的食品大多是成品,然而对于食品的加工过程一无所知,一包泡面有多种调料,但是泡面是怎么制作?调料又是如何调配?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观感,就不容易在根本上对食品形成全面而又理性的认识,也就造成了大部分人都会有许多的误区,如:食品添加剂就是不安全的标志等等。组织同学们去食品厂参观具有非常强的实际意义。在食品的生产线上,对食品的原材料、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有了一个全面透彻的认识之后,学习食品的理论知识时得心应手定是水到渠成的事,同时对食品的安全也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参观结束后,理应做好总结,详细记录下自己的见闻,以便在日后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篇10

1.1 对象

由深圳市教育局提供全市6个区所有高中学校(包括民办学校)的名单,按序号输入电脑后,采用随机数字法,从每个区中随机抽取2所高中学校共12所中学。然后,在每个中学采用现场随机简单抽样法,抽取高一、高二各1个班,调查学生总人数为543人。因高三年级正处于准备高考的紧张阶段,接受市教育局的建议,未调查高三年级学生情况。

1.2 方法

参照有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知识和行为等。经预调查修改后,统一发放问卷,统一回收。

1.3 资料分析

将所有问卷数据统一录入Epidata 3.0系统,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出调查问卷550份,回收调查问卷550份,回收率为100.0%,其中有效问卷共543份,有效率为98.7%。高一学生298名,高二学生245名。男生247名(45.5%),女生296名(55.5%)。

2.2 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2.2.1 得分情况 食品安全知识部分总分值为20.0分。543份有效问卷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平均为(11.56±2.57)分,高一学生平均得分为(11.23±2.45)分,高二学生为(11.95±2.3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平均得分为(11.08±2.52)分,女生为(11.96±2.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品安全知识得满分的高一和高二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16.4%和18.7%。学生对食品QS标识、绿色食品含义等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含义等比较生疏和模糊。对食用红心鸭蛋致癌、过度烧烤食品致癌、发芽土豆不能吃等常规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率较低,对相关食品卫生法规的知晓率也较低(表1)。

2.2.2 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 45.8%的学生选择电视广告宣传,30.6%的学生选择学校老师讲解,23.6%的学生选择父母或其他亲人教导,12.4%的学生选择报纸、书本、故事等。

2.3 食品安全态度情况

在被调查学生中,认为目前食品安全状况很安全,表示很放心的占57.3%,认为目前食品安全状况不安全,表示很不放心的占12.4%,回答认识不多,不清楚的占30.3%;认为路边小吃是安全的占79.4%,认为路边小吃不安全的占20.6%;认为食品中根本不该添加甜味剂、香味剂的占61.7%,认为甜味剂、香味剂是加工食物中的必需品,可适量添加的占18.2%,回答认识不多,不清楚的占20.1%;认为食品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不能添加在食品中的占30.6%,认为只要不超标,对人体应当是无害的占57.0%,回答认识不多,不清楚的占12.4%。

2.4 食品安全行为情况

2.4.1 食品消费习惯 经常食用洋快餐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在购买食物时能够经常查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学生所占比例却不高(表2)。

2.4.2 饮食卫生习惯 被调查学生中,能做到“饭前便后经常洗手”的占45.3%,偶尔记得洗手的占35.3%,基本不洗手的占19.4%。

2.4.3 食品选择习惯 被调查学生中,口渴时首先选择喝饮料的占45.7%,选择喝水的占31.0%;学生经常吃的零食依次是棉花糖(40.0%)、刨冰(30.6%)、瓜子(14.0%)、果冻(10.3%)、话梅(5.3%)。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高中生的食品安全知识还比较欠缺,食品安全行为习惯也存在不良隐患。因此。应采取学生较易接受的食品安全教育方式,如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宣传画册、食品安全知识电视片、食品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提高高中生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

吃减肥药成为高中生中的一股风潮,85.1%的被调查高中生承认尝试过减肥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圳市学生中出现了不少“胖子”,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饮食不合理,经常食用高热量的方便食品、快餐食品等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的。因为肥胖产生自卑,进而使减肥在青年学生中成为流行时尚,甚至包括那些并不肥胖的孩子,也以追求更苗条为目标。但是减肥药的安全性目前还非常不确定,对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的潜在危害可能更严重。因此,食用安全食品、合理健康膳食,应当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4 参考文献

[1]蓝国强,岳新.生命在你手中[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27.

[2]史根生,刘亦农.张卫民,等.广东、吉林、四川、湖北四省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8):677-680.

[3]高歌.上海市居民食品卫生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8,18(3):31-33.

篇11

一、我国进口食品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穿住行”中的“吃”更为重视,进口食品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进入人们的消费视线。加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上海自贸区不断完善自身功能,使得进口食品高效的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以及政策放宽,进口食品是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另外高校招生大众化和普及,超过3000万的对自身消费健康和时尚更加重视在校大学生对进口食品的消费是一股潜在的力量。以下是我们对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南汇大学城、临港大学城和杨浦大学城的调研情况。其中向大学生发放500份,实际回收467问卷,问卷有效392份。

1.我国进口食品进口量与消费量

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大潮流下,国内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穿住行”中的“吃”更为重视,随着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吃”的健康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此环境下,进口食品以其优质保证走进中国市场。即使进口食品的价格相对于国产食品要高,但人们更愿意在增加一定食品支出来提高健康保障。近5年中国进口食品规模年均增长21.2%,比同期进口增速快3.2个百分点;食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5年来食品净进口扩大2.3倍[2]。单单是2012年,我国就消费掉630亿人民币的进口食品。进口食品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而消费这些进口食品的主要人群是接受过西方文化影响、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力军的“80”后、“90”后(见表)。

2.进口食品进口方式与购买方式

进口食品主要是先是通过中国进出口港口,经国家质检局检测合格之后流入中国市场,上海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将提高进口食品流入中国市场的效率,缩短进口食品停港时间,减少食品过期风险。

进口食品主要是通过网络购买,超级市场购买以及一些进口食品零售店。随着网络科技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青睐能提高方便和节省时间的网络购物。同样街道旁边以及大学校园内的零售店也是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见表)。

3.进口食品的的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还在不断加大的教育事业的投资。高等院校近十几年来的扩招,已经让高校教育走向大众化。超过3000万人的在校大学生将是拉动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兴力量,具有潜在的消费能力(见下表)。

表 上海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综合情况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子与特征

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根据其经济条件状况和自身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8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是依赖父母提供的供给,他们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食品消费支出又在大学生消费生活中占有大部分。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也为大学生消费进口食品提供可能。

1.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消费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时代大背景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90”后,他们是在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以及教育不断普及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同时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外来新事物。

(2)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二十世纪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电视机引领了电视消费、获取信息、娱乐的潮流。近几十年来,互联网更好的融合了电视机的优点同时增加用户的自主性。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时事政治、学习、娱乐、购物、聊天度过一天。

(3)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家庭是个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和性、针对性、权威性、特殊性、普遍性是家庭的主要特点,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从小受到父母正确消费观念影响的大学生往往会不会受到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影响都会合理消费。相反,如果父母喜欢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其子女也会有相似的消费行为。

(4)大学生心智尚未达到真正成熟。到目前,大学生绝大部分为离开父母的住校学生。很多人都是头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大学生活生活很长时间,每个月的生活费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

(5)大学校园环境的影响。与高中不同,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学校同龄人一起度过,因而往往受到他们影响较大。

2.在大学生消费行为因素影响下所表现出的消费行为特征

(1)食品消费情绪化与从众性相结合。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反应。同样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化。脱离了高中繁忙的学习状态,完全令人放松的大学生活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稳定的经济来源使得他们可以最大程度上购买能使自己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的商品。对于食品消费具有一定连续性也是食品消费情绪化的一种表现,第一次食品消费达到满意之后,消费者往往会连续购买该类食品或同一企业的其他食品,还会推荐周围同学购买消费。大学生之间有盲目的从众性消费倾向,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起来的海外进口零食代购已经掀起了大学生购买进口零食的一股新浪潮。

(2)食品消费计划性较差。独生子女父母疼爱有加,周围同学所形成的不合理消费理念也导致大学生食品消费无计划,大学生消费很有计划性的只为少数,而五成以上的大学生计划性不强,在对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中,“计划性不强”和“无计划性消费”有较为明显的表现为: 大学生会因为一些诱因而去购买一件现在并不需要的物品、大学生会经常或有时购买一些促销产品。

(3)受到互联网和其他传媒影响,重视食品品牌和外观设计。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打开电脑看电影、看直播,大街上的显示屏等等充斥着各种形形的商业广告。日积月累的宣传使大脑出现消费的潜意识,另外大学生心智尚未真正成熟导致他们无法抵制诱惑。另外当代大学生个性较强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乐于接受包装精美,形状新颖的进口食品。还受到当今高校追求前卫、名牌、高消费的消费趋势影响,使得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商品的时尚和外观。

三、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行为利弊分析及合理建议

我国进口食品发展状况以及大学生作为不可忽视的进口食品的消费群体,根据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因素影响下的消费行为特征,我们给企业以及食品安全监测部门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带来的商机

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以及进口食品在我国市场的发展情景,再结合我们所发放的500份、实际收回437份问卷显示目前大学生在进口食品消费这块有经济实力去消费,尤其是从消费对象来看,有64.5%的进口食品消费集中在进口膨化食品、牛奶、饮料、饼干。由此我们判断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可以带来的商机有:推动线上与线下进口食品销售发展。经常进行网购的通常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人群,高校大学生无疑是网购的主力军。商家通过开设网上进口食品消费平台,拓宽进口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多品种的食品选择。进行网络广告宣传,请明星代言造势。迎合大学生追赶时髦,崇拜明星消费心理。线下通过大学城零售店销售进口食品。以大学城为依托,建立进口零食销售连锁店。发挥零售店比网络购物方便快捷的优势与能与能与实物直接接触的优势。零售店可以在自己门店进行广告宣传,雇佣校区大学生散发传单,依托实体零售店建立大学城区域内网络下单的进口食品送上门服务。

2.进口食品潜在的忧患

进口食品利润大,一些本国的不法商贩假冒进口食品,导致市场上有大量的国产“进口食品”。进口食品自身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问题。2013年我国从进口报检中检出不合格食品11023批,占进口食品的1.14%。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主要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美国、意大利、德国、中国台湾、瑞士等国家或地区。国外厂家利用国人对进口食品的过度信赖,降低自身生产标准或者将无法再本国上市的不合格食品销售到中国市场。这些国内假冒食品和国外不合格食品对于不知情的零售店和网店卖方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商誉受损,也带来国内消费者饮食安全问题。

3.进口食品销售建议

网络进口食品商店和大学城连锁零售店依托自贸区平台,拓宽进货渠道增加进口食品的选择性。食品安全是网店和实体店立足的根本,这要求进货商自身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进商品。网店和零售店可以根据大学生食品消费情绪化与从众性特点,做到消费首次让消费者满意,实体店可以进行高校小广告、传单等较为传统的方式宣传,地理优势明显见效快。雇佣大学生群体进行校园市场营销,增强亲和力消费。大学生食品消费计划较差,商家可以通过促销打折、大学城进口食品展等吸引大学生群体目光。迎合大学生追求商品的时尚和外观心理,零售店和网店对进口食品进行个性十足的包装,彰显大学生个性。

4.进口食品安全建议

第一,对进口食品的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的加强科学研究。食品包装标签规范化,注明食品所含成分。第二,出入境检验检疫与海关、边防等部门进行配合,打击食品非法走私入境活动,降低不合格进口食品的几率。第三,提高进口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建立和完善检测体制和系统。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企业通过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发家致富。第四,对国外生产加工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的进行评估和管理。第五,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控力度进行强化。第六,进口食品的后续工作也需要监督管理, 完善存在问题食品召回机制。

进口食品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只要从进口食品安全和从规范进口商的进口渠道出发,就可以减轻问题食品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榕梓.进口食品来袭 安全成忧[J].中国对外贸易,2014,(08):64-65.

[2]刘喜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市场开发[J].学术交流,2013,(03):216-219.

[3]朱晓辰.论网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3,(22):55-57.

[4]中国人去年吃掉630亿进口食品[J].中国食品学报,2013,(10):176.

[5]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01):13-18.

[6]张干群.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