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一年级学生学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新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的绪言课是学生系统接触化学知识的开始,往往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打开学生的眼界,把他们引进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诱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使他们对化学的第一堂课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简单新奇易行的精彩实验。例如“烧不破的手帕”,“水变牛奶”,“玻璃棒点灯”,“红色的水怎么褪色了?”等吸引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奇妙的化学新世界,再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人们衣食住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等。例如:铁是什么物质?为什么铁会生锈?木柴为什么会燃烧?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等等。在学生面前我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我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源泉。化学实验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教学所必须,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手段。演示实验要确保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要多组织学生实验,发展和保持学习兴趣。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先做好示范和讲解。怎样操作,怎样观察、记录,如何分析实验现象,如何完成实验报告,教师都要一一指导。同时,要增做一些实验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分子”一节时,为充分说明分子的特性,我增做了“水与酒精混和时体积减少”的实验,让学生看到化学变化奥妙无穷,化学世界就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很多明珠都等待着他们去摘取,立志从现在开始学好化学。
3.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培养兴趣。
学生初上化学课,学习积极性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就下降了,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有关化学用语等教学内容安排较集中,记忆和巩固成了部分学生很大的“包袱”,抑制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如果分散学,从绪言课开始,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我们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3.1从“绪言”到第三单元课题4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2~3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
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3.2从第四单元课题2到第五单元课题3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3.3从第六单元课题1到第十二单元,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这样对化学用语的教学难点进行了很好的分散,学生学得轻松,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4.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吉林大学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96份,有效率98.0%。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所选取的调查工具是“自主学习”调查问卷,美国心理学家Zimmerman[3]的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本次的问卷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该问卷涉及5个相关问题: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计划的制定以及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学习环境的选择以及与人沟通、自我效能感与归因。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兴趣与动机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与动机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62.9%的学生表示对化学学习很有兴趣,这表明化学学科的自身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方面,提到学习化学的最为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占47.2%,可见对于化学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动机是积极的、健康的。提到对化学学科感兴趣、可以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分别占29.5%、15.7%,可见化学学科内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而仅有7.6%的学生选择是为了修完学分。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对化学学科感兴趣,他们对于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内容本身的实用价值。但不可忽视的是仍存在小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动机的侧重点出现了偏差,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大学教育看做是谋求好的工作岗位的敲门砖,更有一部分学生动机不明确,这些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并针对当前大学生这一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
2学习方法的运用
常规的学习方法通常包括四方面,即课前做好预习、课后整理复习、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处理以及考试后进行深刻的反思。在调查中,73.6%的同学表示在课前会进行简单的预习,而只有4.1%的同学在课前基本不预习,可见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能做好预习工作。对于课后的整理与复习,70.0%的学生会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整理,并会在第一时间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以便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28%的学生则会在单元复习或者考试前进行知识的梳理。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很重视课后的复习工作,使知识能够条理化,网络化。对于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46.8%的学生的选择是立刻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而40.2%的学生则会选择先自己思考,在思考无结果的情况下会通过网络、书籍等有关资料来寻找答案,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及时处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考试后,能够对考试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学生仅占23.3%,这说明对于考试后的反馈与调节工作大部分学生做得并不是很好,是学习方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3学习计划的制定以及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
如表1,不会制定学习计划的学生几乎没有,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而不能将自己的学习计划执行到底的学生却占91.9%。
52.7%的学生能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做到自我监督,顺利地完成教师给予的学习任务,17.3 %的学生则只能够勉强完成,并且有时会超出规定的时间。另外,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教材内容以外,51.0%的学生会利用身边的物质性资源去广泛阅读各种有益于学习和生活的资料,40.3 %的学生则仅仅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而只有8.7%的学生课后不阅读任何资料。这些表明,在学习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已经基本具备,也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师给予的学习任务,但在执行计划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将是有待提高的一个方面。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要鼓励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在学习活动的全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反馈并调节。
4学习环境的选择以及与人沟通
对于学习环境的选择,69.0%的学生表示需要合适的地方才能更好地将学习活动进行下去,但是如果在有干扰的情况下,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开或消除干扰;在学习中,把教师当做权威的学生占82.3%,喜欢跟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的学生占81.7%。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并能为自己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氛围,在学习活动的进行中也能够尊重教师,并和身边的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借鉴别人正确的学习方法。
5自我效能感与归因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是个体的能力与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表现[4]。86.7%的学生表示能够做出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考试,69.5%的同学相信自己的回报会与付出成正比,能够取得应有的成绩;另外,也有学生指出对于化学学习感到困难,其主要原因有:没有掌握好的学习策略(52.3%)、教材内容深奥而不能很好地理解(34.5%)、教师在教学中讲的不够清楚或进度太快(23.4%)、自身基础差(21.8%)等等。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良好,相信自己有学好化学的能力,教师应给予重视并继续鼓励。但是对于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同学更是不可忽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大一新生在化学学习中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要想真正地融合到大学化学的学习模式中,仅仅凭借个人能力是不够的,同时还会受到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在初高中已习惯于“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刚刚接触大学自由松散的学习模式,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学习策略,不能够很好地对学习资源进行检索利用,因为高校的教育模式与高中学校毕竟存在很大差异。另外,近年来医学院校连年扩招,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部分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到社会交往、兼职赚钱等中,这些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
由此可见,此次调查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培养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5],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最后,环境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有更好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从而也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71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23-2
0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合部分,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拥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在毕业之后,便会走向各个技术岗位,并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将对各个岗位工作的开展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在开展创新教育时,近从学生整体考虑,缺乏对每个年级阶段对应的学生,做好差异化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导致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时,难以体现出来阶段性与系统性,从而影响到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本文基于年级差异化,来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进行探究分析。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意义
1.1 创新能力概念
所谓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人类认识与实践能力的充分结合,更是人类创造智力与品格的有效结合,其是人类智能活动的集中展现。创新能力在实现时,可被划分为三个等级,一是利用固有的知识,对问题做到创新性分析与解决;二是运用固有知识,在解决新问题的同时总结出新的结论;三是运用固有知识,创造出新的事物,其是人类最高智慧的体现。
1.2 创新能力培养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较为迅速,社会对高职教育也越来越认可。然而,高职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的创新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有90%以上的学生,赞成创新能力教育课程的开展;而有50%的学生,对学校所开展的不够满意。根据调查结果反馈,一是高职学生对创新教育课程较为热衷;二是高职学生对目前学校开展的创新课程显然不满意,认为课程开展缺乏针对性,适应于每个年级,而不是分阶段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仍需做到进一步完善,需针对年级化差异来进行改进。
2 高职院校学生的年级差异化特征
2.1 一年级学生对应的特征
首先,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刚刚走出高考,其中不乏有很多学生,对目前所上的高职院校并不是十分满意。高考的结果,会让一大部分学生丧失信心,进入高职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无赖的选择,这时,很多学生依旧沉浸在过往的失败当中,难以面对现实,更谈不上学习、奋斗、提高创新能力。其次,新生在入学之后,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当中,这种新的校园、学习与生活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需要做到重新开始,这时若得不到有效调整,便会难以使其走出失落与孤独的情绪;同时,与高中学习方式相比较,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发生较大程度的转变,这时,学生难以对学习做到有效应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提升。三是,很多学生对当初填志愿时所选的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时,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落差,这种心理落差将严重制衡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发挥,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对专业抵触及消极的情绪。
2.2 二年级学生的特征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经过一年的学生之后,他们对专业与学校生活已经十分了解,同时他们的独立人格已经差不多定型,同时在自我意识上也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时他们的态度,将会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较大的影响。二是二年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位较为清楚,他们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与工作也有大致的了解,这时他们会根据现实对自身能力的需要来补差补缺。三是与一年级学生相比较,他们开始感受到就业带来的压力,但是限于很多条件的限制,使其创新能力可能得不到有效的施展与发挥出来。四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除了学习方面,可能对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有一定的追求,加上学生们来自全国各个地方,不同文化的交流,更能够增进异性之间的神秘与美好,进而促使很多学生将精力放在恋爱上面。从而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谈不上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针对这一部分学生,需要让他们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享受更大的乐趣。
2.3 三年级学生的特征
处于三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升学压力要远远高出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的压力。从目前来看,就业压力依旧十分严峻,毕业生在面临这样的就业环境之下,不自觉便会产生难以安定的心理,甚至会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所掌握的创新能力持有怀疑的态度,对未来甚至会缺乏幻想,从而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严重时,甚至造成诸多心理问题的出现;二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自我意识已经相对较为程度,与此同时,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也会更多,从而难以集中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三年级下学期,由于实习与实践的开展,使他们大部分人已经初入社会,这时面对社会的迷茫与面对同学的不舍之情也会表现出现,从而进一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3 基于年级差异化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3.1 一年级学生创新能力认知教育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刚刚进入社会不久,面对这种不适应及情绪问题,他们需要做好适应,另外,受到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难以有足够的能力对开展竞赛活动,但是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一旦他们适应了大学生生活,便会对各项活动有着极高的兴致。为了能够将其兴致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对一年级的学生做到有效引导,对其科技活动认知能力、专业技能做到有效培养,进而依托各系的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社团,对他们进行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培训,参加社团组织的一些力所能及的比赛. 另外,也可以安排一年级新生多听一些专家讲座,了解学科前沿资讯,激发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性热情。
3.2 二年级学生的创新实践教育
“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要有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才能再次发现知识,而科技竞赛活动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再次发现知识、重新组合知识的环境。 ”经过一年级的适应,二年级学生已经能较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与课外科技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时就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基本技能,并通过参加院系一级的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并积累相关赛赛经验.同时,对于那些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一定天赋与能力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关注和培养。
3.3 三年级学生的创新转化教育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用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对那些有了一定科研成果并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帮助他们进行创业。对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科技竞赛成绩的学生,我们要向一些优秀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帮助他们高质量的就业。 当然,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形成机制,促使他们做好对学弟学妹们的传、帮、带工作。
4 总结
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中的关键内容,更是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需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措施,从而实现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年级差异化,使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进行体现出最佳的培养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高林.创新能力培养要重视教育基础环境建设[J].江苏教育,2013(44).
林学院2007级学生陈某2011年6月下旬毕业。毕业前夕,他不慎从高台上摔下来,导致颈椎骨折,造成下肢瘫痪。由于该生家庭经济困难,林学院筹资7000多元予以帮扶,学校也通过困难补助机制提供了8000元的困难补助,还通过大病救助机制报销了1万元的医疗费。在学校的大力帮助下,该生及时得到治疗并迅速康复。
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不断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绿色通道”缓缴学费、医疗保险等“七位一体”的激励和解困助学体系,全力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作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主要途径,按照“应贷尽贷”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贷款比例,同时加大其他各项措施的工作力度,实行多管齐下的帮扶策略,取得了突出成效。仅2011年,学校就为5562名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助学贷款覆盖率达到16.52%;为8530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2559万元,为382名学生发放企业和社会助学金82万元;通过“绿色通道”现场为837名特困新生办理了学费缓缴手续;设立869个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勤工助学款101万元;为1000名学生发放了过冬棉被,并通过“情系特困生、严冬送温暖”活动,为340余名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近3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26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学费减免,减免总额77.8万元;完成了29458名学生的续保和新参保工作,建立了大病救助机制,给5名特困生解决医疗救助费用10余万元。5年来,学校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亿元,发放各类奖学金、资助金、临时困难补助等累计1.5亿多元,惠及学生5万余人(次)。学校连续5年在河南省助学贷款工作和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
二、三级联动,点面结合,做好心理问题学生帮扶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级学生王某,因未能考入理想的大学,在大学第一学期一直处于极度的失望和困惑中,还几度表现出可能会发生过激行为的迹象。为挽救该生,学院制定了心理帮扶方案,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给予辅导,在他情绪出现波动时,宿舍成员每晚轮流通宵值班,班干部白天轮流值班跟着他,辅导员和学院领导定期找他谈话,全班同学关心他的心理变化。经过4个学期的努力,该生终于走上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之路。
河南科技大学通过“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重点心理咨询工作,学院辅导员开展一般性的心理咨询工作,班级心理委员负责发现和关注苗头性的问题。三级网络互动,形成了完整的帮扶体系。学校每年5月都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各种主题的心理知识讲座。每年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组织心理沙龙、团体辅导20余场(次);每年都对本专科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心理档案,对普查中发现的需要关注的学生进行筛选,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及时与学院沟通并实施跟踪辅导。近年来的普查结果显示,有10.8%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平均每年有700余人得到各学院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接待“一对一”重点学生咨询300余人(次),每年对300余名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心理协会会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对一些因各种原因不愿走进咨询室进行面对面咨询的学生,加强网络咨询力度,多渠道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建立档案,重点跟踪,做好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车辆与动力学院2007级学生李某,从大二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到大三上学期,他还有50多学分未修完,并收到了两次退学警告。若再有一次退学警告,李某就要离开大学校园了。针对这一情况,学院动员各方力量开始了与网络游戏争夺学生的较量。学院分管教学、学生工作的老师找他谈心,同宿舍同学、学生干部和他一起上课、聊天……为帮助该生,他的父亲也到校陪读,学校后勤集团公司为他们父子单独安排了住房,并为其父亲找了份临时工作。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该生发生了巨大转变,性格开朗了,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了,有疑问能够主动向老师咨询。经过多方帮助,该生终于顺利毕业。该生父亲在给校党委副书记苟义伦的感谢信中写道:“是河南科技大学给了孩子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学习和生活,是河南科技大学挽救了他!”
近年来,学生工作系统高度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关注处在退学边沿的学生,号召全校各学院建立学习困难学生档案,制定跟踪措施,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及时挽救学习困难学生。为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除建立档案实行重点帮扶外,学校还通过“抓好学风建设、酿造学习氛围”“建设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学习”等方式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近年来,学校把抓好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11月开展“学风建设月”特色品牌活动,并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先进单位、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学风建设月优秀组织单位等评比活动,从整体上推动了全校各学院抓学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学生工作处重点建设的“成长论坛”和“文化大讲堂”教育平台,通过开展系列讲座,引导学生学习,每年举办讲座50余场(次),在推动学生学习及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个案关爱,群体引导,做好适应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医学院2006级学生李某,高中复读过3年,2006年考入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5年制本科,进校后由于不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于2007年休学一年。按规定休学复学后要留一级,这就意味着他至少要用7年时间才能完成学业。由于该生家庭十分困难,多上一年家里就无法承担。这样他就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不能留级,二是不适应医学学习。怎么办?他终于鼓足勇气找到了校党委副书记苟义伦。苟书记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将他转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年制本科专业学习。最终,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李某顺利完成了学业。
适应大学生活是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适应问题并给予特殊的关怀。学校重点从四个方面开展学生适应帮扶:一是各学院在新生入校时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与新生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新生办理报到手续,介绍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专业特点、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办事流程等,让新生尽快熟悉并适应大学生活;二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不适应的个案问题,如由于特殊原因不适应某些专业的学习等;三是在军训活动中融入团队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四是开展“破冰训练”等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寻求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提高适应性。
五、分工协作,合力关注,做好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后环节,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为形成全方位服务毕业生就业的机制,河南科技大学要求全校教职员工人人关注学生就业、人人帮助学生就业,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招生就业处下大力气组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充分发挥高校就业联盟的优势,利用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大容量的就业信息服务;学生工作处高度关注对就业有特殊困难学生的帮扶,指导各学院加强就业教育,指导重点跟踪帮扶;各学院建立健全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以实习带动就业,多渠道加强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21-03
一 问题提出及调查目的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使得艺术类学生日益增多,在学校扩招的同时,相应毕业生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不乏看到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被贴上“最难就业的标签”。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相比于专业艺术院校而言,在学校知名度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如何使得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特色,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职场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自主性,也可以切合实际地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而大学低年级是生涯发展教育的关键期①。因此,本文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了对独立院校艺术类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展开调查,并对呈现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 调查设计及对象
本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情况;第二部分了解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的程度;第三部分则是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对象为2015级艺术学院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232份。
三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第一,学生对自我认知情况。(1)在对自身性格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36.21%的人选择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有60.34%的选择比较了解,3.45%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2)在对自己特长和能力方面的了解:有12.07%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8.96%的人选择比较了解,18.97%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
第二,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程度。(1)是否了解什么是职业规划:有6.43%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2.53%的人不是很了解,听说过的占28.45%,一点也不了解的占2.59%。(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学习是否重要:非常重要的占33.62%,重要的占42.24%,不太确定重不重要的占24.14%,认为不重要的无。(3)目前获得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来源:31.03%是从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规划教育;老师或辅导员的一对一指导占4.31%;学长指点占8.62%,凭自己的经验认知或从书籍网络获得的占52.59%,目前没有任何获得的占3.45%。(4)是否参加过职业测评:没有参加过的占72.41%,参加过不完全测试的占19.83%,从网上搜索并简单填写过的占6.04%,参加过专业职业测评的占1.72%,这说明学生对职业测评的认识度较低。(5)是否参加过职业性格测试:21.55%的人选择有,78.45%的人选择没有。鲜明的数据差别显示出学生没有从社会角度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1)在选择专业依据方面:根据本人兴趣爱好选择的占29.31%,认为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占30.17%,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23.28%,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17.24%。(2)在调查目前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有无明确的目标时:有12.07%的同学选择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有42.24%的人选择有清晰但比较短的目标,有39.66%的人选择目标模糊,有6.03%的人选择无明确目标,这说明过半的学生在学习时带有目标性。(3)是否制定了符合自己性格特征和能力的职业规划:有25%的学生选择有,有75%的学生选择没有。(4)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与本专业相关,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50.86%;考虑别的行业,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26.72%;尚无任何想法的占6.9%;处于观望状态,但职业意识还比较模糊的占15.52%。(5)是否清楚将来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有43.97%的人选择很清楚,有40.51%的人选择不太清楚,有15.52%的人选择不清楚。
四 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面的自我认知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它有利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期望。②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个性突出的艺术类学生,大部分人对自身性格和特长都选择了较为肯定的答案,这一点值得肯定。遗憾的是,在随后的调查题目中,职业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评的结果却显示出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过相关的测试,这说明学生的自我认知带有片面性。学生们没有注意到“社会我”③的重要性。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与自身特长了解外,还应该注意在社会方面的自我认知,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背景下客观地进行自我评判,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
2.缺乏对职业规划知识的学习和规划能力
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一年后,对于相应的职业规划信息接收滞后,只有少数学生已经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在低年级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归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摆脱高中的学习模式后,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模式,主动性低。而主动性低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规划意识薄弱,常常漫无目的地度过低年级的学习阶段,这也最终导致了高年级择业前的茫然和准备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往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导致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低。④正如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学生有目标,但利用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计划的同学却很少。这种认知度的不清晰必然会导致盲目地跟从现象,不能客观地从自身的能力与特征出发,阻碍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点则是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殊性有关,艺术类学生过于执着自身的专业,尤其强调艺术性和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相比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学习却不够积极。
3.缺乏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机会常常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职业发展而言,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则是重中之重。但针对目前艺术类学生的扩招形式而言,门槛低、分数低成为大家选择艺术类专业的最大原因。很多成绩中等的孩子为了踏入一所名牌大学,选择了自己可能不喜欢的艺术类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批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陷入了迷茫和恐惧⑤。尤其在独立院校,在专业分数和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被动地”选择了专业。只有29.31%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因为兴趣,而更多的是服从于社会认为有利的一面。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迎来自由和广阔的学习机会时,就应当重新审视专业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确立目标除了客观地进行自我剖析外,更重要的是对想要从事职业的了解,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不了解,对于从事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不清晰,学生盲目地择业方向必然会导致就业时的迷茫。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被动地选择了不喜欢、也可能不适合的专业进行学习,同时,在大学期间,又没有充分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缺陷,只是服从式地将所学专业作为以后的职业目标,无疑这种学习带有痛苦性,也带有盲目性,这或许会成为日后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五 相应措施
1.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自我
自我认知其主旨就是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⑥。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讲,学生需要从自身兴趣、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等不同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切实做好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真正认清自己。因此,学校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入校后,对低年级学生灌输全方面自我认知的教育观点,相应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发挥辅导员老师的影响力,鼓励新入学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鼓励新生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多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参与活动,可以使得学生从中体会自身的能力和缺点;通过交流,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找到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2)以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平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自我认知的知识和重要性,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职业测评。(3)发挥学生就业团队的功能,组织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体验活动。
2.加强学生自我培养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良好的素质和基础是成功的第一步,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过窄的知识面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平时除了对专业课进行学习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借助大学的丰富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学习。前文指出,艺术类学生过于专注本专业的学习,也往往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对相应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应当有所了解,以提高竞争力。尤其对于那些选择从事非本专业和尚无任何想法的学生而言,就应当拓宽知识面,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知识的宣传,有效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目前学生已有的职业规划知识更多是从从书籍和网络上获得,这一比例占52.59%,这一庞大的数字也表明在传达相关职业规划信息的同时,除了利用学校开设的课程外,应注意多元化的教学。作为“90后”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是非常普遍的,也习惯于从网上了解相关的信息。本人认为,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应注重网络宣传,利用大学生常用的QQ、微信、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例如目前流行的微信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平台,网络手段不可忽视。
注 释
①②④胡静、徐迅.低年级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原则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4):60~63
[中图分类号] R733.71;R5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5-0124-03
骨髓增生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后天性异质性克隆性恶性血液疾病。基本病变特点是由于造血干、祖细胞克隆性发育异常,而导致骨髓无效造血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尤其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更高,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超过80%的MDS患者年龄超过60岁,具有骨髓脆弱、化疗耐受性差、并发症多等特点,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若其一旦转化为AML,预后更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极高。地西他滨作为一种新型的去甲基化药物,2009年国内批准上市后,对于本病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我们尝试给予本病例多种给药方案多个疗程地西他滨的临床应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均可控制,是1例较成功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3岁。11年前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常规化验时发现白细胞减少3.2×109/L,后监测白细胞波动于(2~3)×109/L,未诊治。6年前出现血小板减少,波动于(50~70)×109/L,患者逐渐出现乏力、气短症状。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化验血常规:WBC:1.8×109/L,HB:125 g/L,PLT:41×109/L。骨穿:增生减低,粒系比例减低,原粒易见,红系可见泪滴样红细胞,建议胸骨穿刺。胸骨穿刺:三系增生减低伴原始粒细胞比例增高。骨髓活检:增生极度低下,脂肪细胞增生,少量偏成熟的粒红系细胞散在分布,淋巴细胞散在分布,未见巨核细胞。网状纤维染色(+)。流式:髓系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粒红二系比例均减低,粒系以成熟粒细胞为主。融合基因:JAK2/617F阴性。PNH克隆及大颗粒淋巴细胞检查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正常。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Ⅰ。两年期间未行化疗及特殊治疗,口服中药,乏力、气短症状逐渐加重,间断输血支持。2014年4月就诊我院化验:血常规:WBC:1.06×109/L,HB:70 g/L,PLT:10×109/L。骨穿(髂骨):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37%,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a。免疫分型:异常细胞占有核细胞8.96%,强表达CD13,表达CD34、CD117、CD38、CD33、HLA-DR。染色体核型:46,XY(16)。于2014年4月给予化疗方案地西他滨(达珂,西安杨森公司)41.2 mg(20 mg/m2),d1-10静点。化疗后出现近1个月的Ⅳ°骨髓抑制,合并感染,给予抗感染、输血等支持治疗。于化疗后第43天复查胸骨穿刺提示完全缓解。血常规恢复正常。之后给予地西他滨(达珂,西安杨森公司)41.2 mg(20 mg/m2),d1-5静点方案4个周期及CAG 3个周期交替化疗。期间多次复查骨穿均为缓解状态。骨髓活检提示:造血组织增生减退,脂肪细胞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未见。因考虑患者造血能力渐衰竭,于2015年10月更改为地西他滨(昕美,江苏豪森公司)10 mg,d1-10,皮下注射,10次分3周,第1周1-4,第2周1-3,第3周1-3。2016年1月全面复查:血常规:WBC:3.89×109/L,HB:162 g/L,PLT:105×109/L。骨穿:增生活跃,原粒占0.5%。流式:髓系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0.41%。染色体:未见克隆性异常。考虑病情稳定,于2016年2月进一步减量化疗方案为地西他滨(昕美,江苏豪森公司)10 mg,d1-5,皮下注射。之后3个月血小板逐渐呈下降趋势,波动于30×109/L。于2016年5月复查胸骨穿刺提示:增生减低,原始粒细胞比例增高,达2.5%。流式:异常髓系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2.11%。给予CAG方案化疗后复查胸骨穿刺提示:增生减低,急性髓系白血病M2a伴MDS相关改变治疗后三系增生减低骨髓象。流式:异常髓系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0.73%。继续给予单药地西他滨(达珂,西安杨森公司)41.2 mg(20 mg/m2)每周1次静点化疗,每3周为1个疗程。由于骨髓抑制明显,只应用了2周,第3周停用。患者目前病情间断出现口腔、呼吸道及肛周感染,自觉乏力、气短、耳鸣伴发热。血常规:WBC:0.8×109/L,HB:80 g/L,PLT:16×109/L。拒绝骨穿。给予抗感染,间断输压积红、血小板支持治疗。
2讨论
地西他滨作为一种新型的去甲基化药物,于1964年首次合成。经研究证实地西他滨在高浓度时具有细胞毒杀伤作用,而低浓度时具有去甲基化调控作用。正是这种剂量相关的双重抗肿瘤活性机制,为血液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最早于1993年首先发现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有效,而之后的大量研究进一步肯定了地西他滨治疗MDS的临床疗效[1]。在各种血液肿瘤疾病中由于DNA的过度甲基化影响一些基因,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一些抑癌基因如P15、P16、P53的过度甲基化可能成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的重要原因,而其中DNA甲基化转移酶则具有关键作用。地西他滨作为一种新型的甲基化抑制剂,为M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它的作用靶点在于可以通过抑制DNA甲基化转移酶的活性起到去甲基化的作用[2,3]。多个多中心试验结果均证实地西他滨治疗MDS安全有效,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转白率下降,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4]。除单药应用地西他滨,国内外许多研究中心还尝试应用地西他滨联合CAG预激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复发难治的急性白血病,同样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5]。随着对MDS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已经发现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G岛异常高甲基化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的重要发病机制[6],因而对此疾病的治疗靶点也已逐步转移到促使相关抑癌基因甲基化状态恢复正常为临床重点。地西他滨为M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7]。
尽管地西他滨的规律应用大大改观了MDS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包括地西他滨治疗MDS的最佳剂量、疗程安排及给药方式,仍需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8]。本例患者使用多种地西他滨给药方法:(1)地西他滨20 mg/m2,静点,10 d。(2)地西他滨20 mg/m2,静点,5 d。(3)地西他滨10 mg,10 d,分3周,皮下注射。(4)地西他滨10 mg,5 d,连续,皮下注射。(5)地西他滨20 mg/m2,静点,每周1次。已有临床实验证明:对于MDS患者地西他滨20 mg/m2,静点,5 d方案――血浆浓度最高,患者甲基化降低更明显,相对于其他给药方案治疗反应更高。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现有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地西他滨20 mg/m2,静点,连用10 d较连用5 d疗效要好。本例患者应用上述方案后获得完全缓解,疗效显著。文献报道[9]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反应极少发生在1个疗程内,疗效是逐渐显现的。至少4~6个疗程,实现首次缓解。首次缓解后仍需后续治疗,获得最佳缓解,持续治疗,才能长期获益。
由于骨髓衰竭是较高危MDS患者固有的病理生理特征,即骨髓残存的正常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造血功能低下。对于老年AML 患者骨髓衰竭的问题更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这类人群在白血病发病前有前驱血液病史者很常见,主要为MDS病史,同时老年AML患者由于骨髓生理性衰竭导致正常造血干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导致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长,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多,骨髓再生恢复能力减弱[10]。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多,肝肾、心肺功能均减退,治疗风险极高。目前,绝大多数临床研究中老年白血病的年龄界限划分为≥60岁,这类人群包含有下列特殊的生物学共性:如多个细胞系受累及,起源于更早期更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有前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通常老年AML患者常伴发不良核型的表达、FLT3 阳性比例较高,而这些都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11-13]。对于有前驱MDS病史的AML患者来说,面临着疗效差、预后差、化疗风险高等更严峻的考验,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难点[14]。本例老年患者MDS病史4年余,AML-M2a病史2年余。地西他滨方案应用8个疗程,CAG类似方案4个疗程,骨髓造血能力逐渐衰竭,化疗出现不耐受。临床观察到皮下注射小剂量地西他滨的方案患者耐受性好,骨髓抑制轻,感染发生率低,输血次数少。标准剂量地西他滨应用时,化疗2周左右患者血细胞降至最低点,血小板下降明显,需注意感染和出血的预防[15]。对于老年患者在化疗的同时,也需考虑保护骨髓残存的造血能力,可适当应用药物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以便能耐受进一步的治疗。
综上所述,临床规范合理地应用地西他滨,能给MDS、AML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徐泽锋,肖志坚.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处方药, 2013,11(3):40-42.
[2] Lee JH,Jane JH,Park J,et al.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of decitabine treatment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Haematologica,2011,96(10):1441-1447.
[3] 许鸣,陆嘉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6):1800-1807.
[4] Jabbour E,Garcia-Manero G,Ravandi F,et al.Prognos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treated with decitabine[J]. 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Leuk,2013,13(2):131-138.
[5] Li J,Chen Y,Zhu Y,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citabine in combination with G-CSF, low-dose cytarabine and aclarubicin in newly diagnos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J]. Oncotarget,2015,6(8):6448-6458.
[6] 林巍,张莉,廉红云,等.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3):194-197.
[7] 张晓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0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172-173.
[8] 杨梨,罗红春,汪晶,等.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2):1601-1602.
[9] Issa JP.Th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s a prototypical epigenetic disease[J].Blood,2013,121(19):3811-3817.
[10]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 35(11):1042-1048.
[11] 赵邢力,刘凯奇.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突变特征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2):300-305.
[12] 郝杰,程澍,王艳煜,等.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和传统治疗方案治疗老年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 27(1):15-18.
[13] 李婷婷,孙雪冬,董征,等.FLT3-ITD 阳性与阴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特征及预后比较[J].医学杂志,2013,38(6):501-505.
一、前言
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根据自己的哲学观,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在我国也有着悠久历史,先贤们很早就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1]。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律越来越短,知识时代的到来已经使人类不得不迈入“学习化”社会。著名心理学家赫伯特?杰乔(Herbent Geijo)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主学习的人”[3]。由此可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是时代性产物。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要靠自己坚持的意志力和不懈的努力才能不断的积累知识。
1.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内容,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过程[4]。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教授的观点,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景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5]。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2.自主学习必要性
国内外研究表明,21世纪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是:具有进取,创新精神;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具有对国家、社会和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具有优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具有被人领导和领导别人的团队精神;具有个人特长[6]。其中,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排在首位,这就说明终身学习的社会已经到来。现在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也应提高重视。要创建全面终身学习型社会一定要具有全面的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和创新观。美国心理学家巴斯Bass指出:半个世纪以前,人们从大学毕业后,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一直可以在其退休前运用;而在当今时代,这个数字缩减为2%[7]。这意味着,当今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有98%需要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来获得[8]。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习得,将有利于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与能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利于他们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
对外汉语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注重汉语英语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往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在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9]。
为了进行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本课题对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样本进行的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共264人,其中大学一年级81人,大学二年级67人,大学三年级66人,大学四年级50人。
2.测试手段
本论文采用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徐小涵等编制的大学生自主学习问卷,该问卷由15题组成,问卷中的问题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控制力、学习监督能力、学习意义、学习评价等共5种调查因子。此问卷经过样本分析具有可信度,适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评定。
本课题研究小组以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所有本科生为对象,分别针对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等不同年级的共264个学生分别设计并且进行了四种不同的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80份问卷,收回264份,回收率为94%。调查结束后统一用统计软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以图表的形式特别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于课后时间能否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进行了对比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调查结果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标十分模糊,对学习的意义也知之甚少,他们在学习主动性方面明显偏低,学习时间安排也很少。但是很多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外的实习经历;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和实习经历方面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他们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明显清晰了很多,多数人开始逐渐增加安排学习时间;大三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规划有明显的改善,在对待时间安排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在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后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可见目标对学生学习有很强的指引;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各个指标都提升至最高,就连学习主动性也有巨大提升,对于课余时间,大四学生也有自己明确的安排,在除了论文与工作之外,多数大四学生也选择学习一门中国古典文化,如,剪纸,笛子等。
2.讨论
从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逐年增加的,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标十分模糊,这是由于刚从高中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转变,他们缺少了高中老师的那种引导,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改学什么,怎么学 。大二学生在时间安排上面有了巨大进步,由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缘故很多人开始主动安排学习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电子阅览室等地方。大三年级学生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大部分学生都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也大致有了规划并为此努力。大学四年级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他们安排大量的学习时间,这些学习不仅仅限于课本,还有课外实践。大学四年级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实习,在实习期中间,他们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经验,这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调查问卷结果给当代大学生的启发:
2.1树立明确的目标。目标是指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实现的成果。人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既定的目标。目标的确立一定要越早越好,最好在大学刚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后,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安排时间并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跨越学习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坚定不移的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对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来说,尽早确立自己是否喜欢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喜欢则多所了解留意与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相关的内容。
2.2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要想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己的目标,除了尽快确定目标之外,还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期初就应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规划,或者可以根据就业指导课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步一步有计划,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目标。
2.3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自主学习,它要求学生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监督能力。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定下自己的目标后,要有目的有方法的培养自己学习兴趣。因此,最好在确立目标后采用多种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并一直努力坚持不懈,锻炼自己的学习毅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以后的学习生活就不会枯燥无味,而学习毅力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品质。最好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无论是中国古典书籍还是国外名著,都应有所了解,做到包容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交际。
2.4学习至少一门技能。大学三四年级的同学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由于专业的需要,除了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多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和一些民俗文化。由于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也应有所了解。最好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门中国古典乐器等。因为大学三四年级年级社会实践机会也比大学一二年级时要多,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也要多多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陈习杰,深造以自得自得则逢源――孟子生态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1,(5).
[2]常颖.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10):54-5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21-03
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消极压力这一极端现象,即因过度紧张而使个人出现疲惫、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随着研究深入,倦怠研究涉及护士、医生、警察等职业群体。后来,有学者提出,学生在求学期间也会产生倦怠,从而开始了学习倦怠的研究。
国外对学习倦怠概念的研究基本沿用Maslach关于倦怠的概念:由于过度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落。连榕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我们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行为、自我认知等一系列消极反应。具体表现为:(1)有疲惫感、缺乏兴趣、厌倦学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2)存在迟到、缺课、打瞌睡、低学习效率等行为表现;(3)对自我效能、专业发展、将来的成就评价较低等。
近几年,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大学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外界诱惑、专业压力、就业困惑、个人成就感低等使学习倦怠问题凸显出来。研究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背后的原因、学习倦怠相关因素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成为最近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调查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剖析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为高职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促进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式,选取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三年制)8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17份,问卷有效率为89.13%。其中男生347人,女生366人;一年级227人,二年级226人,三年级260人;文科生347人,理科生175人,数字艺术生191人;农村183人,城镇254人,县市276人。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连榕教授等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此问卷共有20个项目,分为3个因子:情绪低落(8个项目)、行为不当(6个项目)、成就感低(6个项目)。问卷为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到“完全符合”(计5分)。分数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问卷中有8道题为反向计分。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p
施测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用同一指导语指导学生匿名填写问卷。
数据的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分析与方差分析。
调查结果和讨论
(一)高职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
对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得到表1中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倦怠每题的平均得分为2.83,属于中等范围;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的得分在量表中值3以下,接近3(分别为2.70、2.99、2.83)。
对学习倦怠每两个因子的均分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学习倦怠各因子之间的差异显著,学习倦怠的各个表现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第三是情绪低落。结果见表2。
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中,被试选择“比较符合”与“完全符合”的比率分别为31.1%、29.61%、37.56%、26.67%,表明约有30%的高职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习倦怠在各个维度中的表现,我们统计了各题目中学生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
在情绪低落因子中,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比率比较高的题目是:“我想学习,但学习很枯燥”,“考试总是让我厌烦”,“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比率分别为48%、47%、40%;对题目“我对学习感到厌倦”,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比率较低,只占17%。
在行为不当因子中,对题目“我课后很少学习”、“在学习上我觉得耐性不够”、“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较高,分别占44%、55%、38%。对题目“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有欠缺,并不能完全付诸实践”,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最低,但也达到了20%。
在成就感低因子中,对题目“我能胜任大学的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我来说很容易”,选择“完全不符合”或“比较不符合”的比率分别为55%、25%。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分别以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学变量对被试分组,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及总分等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3结果显示,在总体倦怠及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因子上,高职男女生并无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行为不当方面,倦怠程度比男生还要高。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4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子上,年级差异显著;而在行为不当因子上不存在年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一年级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的倦怠分数显著低于二年级、三年级,二三年级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不同专业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5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行为不当因子上,专业差异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数字艺术专业的倦怠程度要显著低于文科及理科专业,文科及理科专业无显著差异;而在成就感低因子上,无显著的专业差异。
不同生源地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下页表6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三个因子方面,高职学生无生源地的显著差异。
结果讨论
(一)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从总倦怠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见表1)与已有的大学生及高职生学习倦怠研究结果相比,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得分及各因子项目平均得分居中。统计分析显示,约30%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这表明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的学体情况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不容乐观。其中,行为不当较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这些结果与王翠荣、连榕、龚芸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任怡的研究结果不同。行为不当反映了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比较欠缺,学习耐性不够,时间管理能力也需加强等诸多问题。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相比已有研究结果,性别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不一致。郭彩琴的研究表明,男生在各个维度上倦怠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郑荣奕、邢强的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在总倦怠及各因子倦怠得分上,高职女生的倦怠程度更高;黄李娜对中职学生的研究表明,中职女生学习倦怠程度强于男生,尤其是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方面。本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女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在学习行为表现上男生要比女生略积极一些。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男生的社会压力更大一些,可能更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习动机比较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更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女生出勤、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但在操作、实践、实习环节可能比较薄弱。性别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可能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性别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仍需更多的研究支持。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不同。一年级学生表现出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比较饱满,对专业的认同感较高,成就感也较好。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动力、成就感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此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年级。一年级新生刚进校,面对着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对一切感到新鲜,能够认真对待学习。进入二年级后,可能面对更多的挑战和选择,如社会活动、兼职、社团等等,相对于学习,可能对社会实践更有兴趣和成就感。表4表明,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倦怠更多地表现为情绪低落及成就感低。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同时,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艺术学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低于文、理科学生。主要体现在行为及情绪表现上,数字艺术学科及文、理科学生在成就感方面差异不大,与连榕等的研究一致。与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的文、理科相比,数字艺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密切,更注重形成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规范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文科、理科专业除了重视理论讲授外,还要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知识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文、理科专业的学科建设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或者实践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农村、城镇、县市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高职学生生源地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变量,与郭彩琴等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总体是正向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因子中,行为不当倦怠程度最高;学生在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强。
性别、年级、学科等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女生的行为不当比男生表现还要严峻;与一年级新生相比,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更严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度等。数字艺术学科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明显低于文科及理科学生,这给文理课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Maslach C,Leiter M P. The Truth about Burnout[J].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189-193.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4]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3-744.
[5]龚芸.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20):2286-2289.
[6]任怡.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高职院校的试测[J].理论与现代化,2007(3):120-122.
[7]董银银,姬会会.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8-9.
[8]郭彩琴,肖海燕,马存根.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62-1064.
[9]郑荣奕,邢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特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72-174.
[10]黄李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初中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绝大部分学生从学习到生活基本都是家长和老师管理,自我管理能力差。但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潜力大,如果从初一年级着手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长远发展都会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他们终身的发展。
初中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多方面的,我主要是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计划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学习随意性强,老师布置了就写一写,写完就无所事事,没有效率意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针对他们的这种情况,我在班级开展了计划学习活动。凡是属于自己能管理的时间都做好计划。如,一节自习课做什么,写什么作业,每样作业大约用多少时间。再如,晚上的时间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几点开始,几点结束都做好计划。这样学生就有了时间观念,学习就有了紧迫感,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家的认识,一周后,我又利用主题班会时间,让在计划性学习中尝到甜头的学生在班会上发言交流。例如:初一七班段熙民同学说,在学校自习课上,一般是计划完成自己感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科作业,这样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在学校便于问同学和老师,很快解决,而自己感到比较简单的学科,则到家里利用晚上时间完成。再如,初一八班王宇琪同学说,计划学习增加了我写作业的紧迫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过去每晚完成作业大约在十点,现在每天提前一个小时,有了充分预习第二天功课的时间,为第二天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打下了基础。课堂学习效率高,又为快速完成作业打下了基础,形成良性循环。自己又安排了锻炼身体的时间,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初一七班王恩悦同学说:“我在计划学习中把文理科作业分开做。如,写完外语作业,接着写数学再写语文等,不但自已的大脑得到了休息,自己也感觉不到疲劳,又能科学地做好学习计划。”另外,我还把每四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小组长负责组织开展交流活动,评出小组中计划学习较好的学生。每月末评出四个同学都做得好的优秀小组,通过短信通报表扬,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自习课四人小组长负责,检查自习课学习计划完成较好的同学,完成不好的同学,小组长帮助找原因,为今后很好地完成计划做好了准备。
第二、课堂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听课。如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听课,培养孩子们在课堂上自我管理的能力呢?我采取了很多措施,也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鼓励学生做好复习,并在预习每节课时,自己把本节课内容分成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自己认为难度大的,老师讲课时认真听讲,通过老师讲解,解决自己的难题。通过预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另外,课堂管理能力差的同学还借助于同桌的提醒,四人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培养课堂自我管理能力,如:利用课前教育或主题班会,四人小组自我检查课堂存在的问题,同学指出各小组成员上课存在的问题,自已如何改进,在下周同一时间组织相互评价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做的如何,哪些改进了,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通过每周一次的评价,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同时也请楚地知道自己在课堂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课堂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课堂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第三、学生作业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进入初中以后,科目多了起来,作业内容也较多,许多孩子就出现了漏作业、丢流程的现象。初一年级学生的作业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就显的非常重要。我班主要是组织了以下几个活动,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作业自我管理的能力。
⑴流程保存比赛
每科的流程按序号顺序用小夹子夹起来。新发的流程、没有批改的流程或没有讲评改错的流程都夹在这个学科的书本里,一张流程一旦完成了讲评改错,就和其他流程按序号夹起来,这样既方便用,又方便保存。每周四个人小组都进行一次评比,看哪些同学保存的合适,哪些同学放的乱,小组长帮助整改。
⑵家庭作业的记录和完成
每个学生用一个便贴本记作业,每科作业写在这个便贴本上。每晚写作业时,按小本作业记录,用两分钟做好学习计划(把每门作业所用时间写在小本作业的后面。如:背单词15分钟),完成作业过程中每完成一门就在作业小本上,画“√”,每样作业都画了“√”就表明作业已经完成。同学们就可以按自已的喜好,看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等。每周小组长组织评出按要求做的好的同学,并给评出的优秀学生量化分数加分。
⑶纠错本的运用
每个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准备语、数、外的纠错本,并把每次作业中出现错误的题写在纠错本上。小组长每周检查一次,学生每周复习错题本的题一遍,家长签字,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同学们自我管理作业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摘要: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创造性、实践性、专业性、独立性的特点,同时,在总体上还缺少科学合理性,并表现为年级差别和文理差别,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创造性、合作性、研究性、引导性学习来提升其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科学合理性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1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26—02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唐洁(1981— ),女,重庆人。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概述
(一)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界定
所谓学习策略指的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之下,学习者将学习调控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一般会在学习活动中调整各种影响学习的因素,并采取相关的方法进行学习。[1]就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策略的最基本要素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及不同的学科都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在加工学习所认知的内容上也有重要影响。第二,学习策略包括微观策略和宏观策略两个方面。微观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宏观策略是指学生对自身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制订。第三,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中既有显性因素也有隐性因素。显性因素如学习的计划性和学习方式等,隐性因素如人际关系、专心程度等。[2]
(二)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意义
拙劣错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会导致大学生将学习看作是沉重的负担,而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会激发大学生的才智,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有助于整合知识与激活经验,更加重要的是,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具备高度的坚定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
二、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现状
(一)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特征
第一,具有创造性。人们将学习划分为三个层次:吸收性学习、模仿性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三个层次层层上升、层层递进。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学习;而在大学阶段,则主要是将创造性学习逐渐提升至主要的地位,并与其他两个层次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二,具有实践性。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校园生活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对实践性的要求愈发突出。开展实践课堂、科研活动、专业实习以及社会调查等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第三,具有专业性。在大学的课程内容中,除了少部分必修公共科目之外,大部分都是为了培养某一方面高级的专业人才而设置的,具有明确的、高度的专业性。一般而言,大学一年级侧重的是学习基础课程,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侧重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学四年级则侧重实践性学习。所以,大学生如果缺乏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或者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就会造成学业成绩不理想。
(二)对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总体性比较
第一,在总体上缺乏科学性。最理想的学习方法为:在小学低年级学习阶段,全部都是依靠教师的教授和指导;在小学高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开始自学,自主学习的比例要占到25%左右;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自学的比例要扩大到50%左右;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自学的比例则要占到70%左右。进入大学后,中学时高强度的学习以及学习压力烟消云散,父母的监督和管教也没有了,此时的他们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由。
第二,存在年级差异。笔者通过比较发现,从大一到大四,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有所不同。这种区别总体上表现为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从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水平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到大学四年级时则转为下降,与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相比较为低下。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大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加上刚进入大学的新鲜感,使其在学习策略和方法上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到了大二,学生开始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经过一年的调整,他们重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渐确立了自我发展的目标,回归到了学习上,学习策略水平提高;在大学四年级,大部分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实习,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水平有所下降。
第三,存在文理差异。文科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水平高于理科生,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在不同性质专业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训练下,理科生总体上有较强的理性逻辑,习惯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学习,而文科生则相反。其次,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有不同的学业任务,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相比,学业任务要轻得多,这使得文科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方面的实践调整。[3]
三、提升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对策
(一)强化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倡要学会学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接受教师所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高效、灵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促进创新,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创造性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大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问题,要有强烈的求知欲。[4]除此之外,创造性学习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是大学生获取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科学实验、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都是创造性学习的良好载体,例如: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一个学术课题进行立项,通过收集材料、调查研究以及分析思考,得出最后结论,并形成一个课题成果,这就是一个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二)强化合作性学习
所谓合作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组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这种类型的学习倡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强化引导性学习
引导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包括计划、预习、听课、复习和总结等五个环节。计划指的是提前从总体上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预习就是在教师讲授之前,预先理解并初步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开始接受新的知识;听课在引导性学习中属于核心环节,大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讲课也常常突破固有的教材内容与体系,补充某些前沿的学科信息等,因此,要学会及时记录教师讲课的重点;复习就是巩固并且消化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和教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疑问;总结就是将已经消化的“零散”知识完整化和系统化。[5]
综上所述,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学习素养就是:让学会学习成为习惯,即“勤于思、敏于行、善于学、乐于言”。大学生应该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熟练运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
参考文献]
[1]周海涛,景安磊,李子建.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4).
[2]肖园.我国当代大学生学习素质培养浅探[J].学理论,2014(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60-03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是本校55名高职一年级学生,来自省内不同的农村或城市学校,背景各异,英语成绩高中低水平都有。研究初期,采用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学生入学时所具有的英语基础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学习心态,目的在于从个体差异中找出普遍现象,先解决普遍问题,再个个击破。研究中期,针对学生对教师引导内容的领悟能力而自然形成的各种英语学习氛围进行比例分析,目的在于找出一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自主努力程度和教师影响力度。研究后期,采用比较法,对学生的一学年的英语学习成果进行分类分析,并且探究英语学习对一年级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2.调查结果分析。(1)研究初期发现,由于职校生自身的特殊性,一年级学生通常在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82%的学生认为英语只是职业教育的配角,缺乏英语学习动力;93%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以前没学好,现在只是混及格,等毕业;44%的学生认为英语的学习目标和压力消失,一年级可以放松学习,不需要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35%的学生不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46%的学生有学好英语的倾向,但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2)研究中期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可分三类。A类,36%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增强;B类,34%的学生勉强按部就班,学习动力一般;C类,30%的学生放松学习,延续原来的不良学习习惯。(3)研究后期发现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例,A类学生中有70%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剩余的30%虽未通过,但是分数都超过400分;B类学生有17%通过;C类学生只有6%的学生通过考试。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A类学生中有85%愿意参加英语各项比赛和课外活动,并且积极主动回答课堂问题;B类和C类学生总共只有2%的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和接触课堂以外的英语活动。综合素质方面:A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关注程度比B类和C类高27%。A类学生的社会实践次数比B类和C类多32%。
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生英语学习的问题层出不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为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高职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并且可塑性很强,但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较薄弱,如果加以积极引导,还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的空间,但是如果不及时疏导解决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在校英语学习的效果和能力、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及就业选择和能力。
二、结论和建议
1.存在问题。(1)学习环境变化带来的英语学习心理的不适应。高考的失落感和选择职业教育的被动性,给高职生带来自卑感和浮躁心理,同时又有强烈的叛逆心理,在刚入学的一年级期间存在心理上的落差。大多数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消极懈怠的态度面对学习,并且错误地认为认真学习为时过早,要先在一年级放纵一下自己,求得心理上的消极平衡。(2)失去理想目标,缺乏英语学习动力。高职生经过高中时期低效的英语学习,进入职业教育以后,理想目标更加模糊,英语学习的动力愈加缺乏,或者对专业知识的关注力高过英语课程,对英语的学习只是得过且过,导致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课后不愿意主动参加自习,甚至考试作弊现象增多,不良学风影响到整个班级。(3)英语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职校各专业的英语课程分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学生对一年级的基础课眼高手低,并且仍然以为学习以教师讲授内容为主,没意识到职业教育中英语学习也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多元性和探究性。对英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没有观念性的改变,仍然沿用原有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忽视英语学习的同时也忽略了母语修养和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缺乏灵活性。
2.教学建议。成功的应对策略必须具有启迪性、展示性和交互性。既能使学生“学会求知”,充分满足学生在人生的新起点、新转折点上所需要的新知识,得到英语学习的新启示;同时,要在英语教学方面多角度展示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目标,学校的学科建设成果,英语教研成果和高年级学生取得的英语学习成果。并且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师生交流,了解新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所想、所惑、所缺、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策略如下:(1)加强新生英语学习心理疏导。首先,做好家庭和学校的联合疏导,提醒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学习性质,而对孩子放手不管,应该及时转变和调整教育方法,注重对孩子的引导,言传身教。也要向家长明确英语学习是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教师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动态,在进行劝导和教育时可以有的放矢。同时,在班级安排一名心理联络员,随时向任课老师提供学生的最新心理状况和学习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分阶段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消极懈怠的心理状况,提升班级的学习气氛,避免个别学生的厌学心理和行为影响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心理上,针对缺乏英语学习信心的学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建立学生学习信心的角度出发,选择“熟能生巧”的基本方法,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分阶段设立一些简单的学习目标,如30字以内的英文绕口令、单词接龙游戏等方法,顺应学生由简入难的心理状态,逐渐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2)积极推进师生座谈会,促进学习交流。①开展老生和新生之间的英语学习座谈,交流经验。学生之间的座谈对于新生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挑选座谈的老生时,应该不拘泥于学习成绩的高低,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可以作为交流的对象,高年级学生可以从英语考级体验、英语课外活动、英语竞赛的经验、英语学习的收获和失败等方面以实例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学习经验和教训,言传身教,引导新生踊跃发言,互相畅谈对英语课程的看法,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提高各种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的建议,有效利用英语自主学习为中心的途径,辅导教师做好信息和实例的收集整理。②开学初,学校应该定期安排先进教师讲座,帮助一年级学生尽快明确授课者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不同的英语教师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建议,既全面又权威,进行讲座的同时,必须设置学生反馈的环节,以了解新生的实际状况和想法,对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和辅导具有更明确的导向性。(3)设置英语实践体验项目,体现英语在就业方面的优势,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职业院校与其他的普通教育学校相比较而言,更具有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学校应该设置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英语实践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社团,英语话剧团,商务英语模拟实训,模拟英文招聘会等等。一年级学生在参加课外活动方面,有较强的参与兴趣。学校应该积极利用实践体验的项目,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引导新生积极参与的意识,用实践来证明英语学习在职业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一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个积极向上的开端和未雨绸缪的规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转变原有的英语技能结构,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力。英语应用能力的本质提高,需要宽厚的知识为基础,应及时转变原有的英语技能结构,倾向于阅读和听力的技能培训,一年级学生必须多角度阅读中英文书籍和报刊,收看收听国内外新闻电视广播,从母语或英语的内容中获得知识的提高,在语言技巧方面强化模仿和记忆的能力,在理解和领悟能力方面,提高综合逻辑能力,从宏观上丰富学生的学习价值观。
总之,为了提高高职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提高其在校英语学习的质量,提升高职生就业筹码,教师必须协助新生主动克服“一年级现象”,不断完善英语教学体系,采取积极的措施和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全面提升高职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海彬.大学新生的不适应及应对措施[J].吉林教育院学报,2009,(2).
[2]张振松.浅谈如何引导大一新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J].现代企业教育,2006,(9).
[3]梁悦.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4).
[4]朱维芳,曹文.大学新生英语营实践报告——新生入学心理调整及学习技巧强化训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
[5]杨楠.如何增强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