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居家劳动总结

居家劳动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0: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居家劳动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居家劳动总结

篇1

一、精简退职前从事过矽尘作业三年以上的职工,退职后又在社队举办的“五小”企业从事过矽尘作业在三年以内的,现查出患二三期矽肺病(含一期矽肺合并肺结核病)的,可改按退休处理。其退休费按本人原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按月发给,并按矽肺病规定报销医疗费。

篇2

项目资助:西安市201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人口老龄化下适应西安发展的居家养老保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PH30)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人口老龄化下适应西安发展的居家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6日

一、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

早在2000年西安市老年系数就已超过10%,达到了国际通行的人口老龄化社会标准,西安从此步入老龄化社会。西安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人口快速老龄化。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07年老年系数依次为5.45%、7.26%、7.94%、10.23%、13.77%。截至2012年底,西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0.6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4.11%,并且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期。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2010年西安市80岁以上老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1.38%。三是老年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一起居住,西安市老年空巢家庭已经占到老年家庭总数的57.2%。四是老年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因为西安市老年人口文化层次比以前更高,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五是未富先老。目前,世界上老龄化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至少在1万美元左右,而西安市在进入老年型时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左右,相差甚远。西安市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且未富先老的特点会一直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巨大的老龄人口规模使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漫长而又艰辛。解决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对西安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建设和谐西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老龄化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自身结构的变化必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必然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劳动力内部结构高龄化。作为生产力基本因素的劳动力,其数量的多少及所占比例,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持续影响。在国外一些比较早达到老龄化的国家,由于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早已涌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他们只能大量地依赖外国劳动力的移入来支持本国经济的发展。从历年西安市统计年鉴分析,西安市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由于人口基数比较大,育龄人口越来越多,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外省市劳动力大量入迁,因此西安市劳动力资源当前仍十分丰富,在一段时期内,还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但随着少年儿童人数的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中国人口红利时期将很快结束,用工荒将在西安乃至全国很快出现。

(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在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一般认为,适度的人口数量、优良的人口素质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劳动人口老龄化后,劳动能力日益衰退,很难从事繁重的劳动和快节奏的生产;劳动人口高龄后,接受新的技术能力比较差,不利于推广新技术,进而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因而,人口老龄化将会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在人不同的生命年龄周期,人们的消费倾向、储蓄倾向必然有所不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用于生活和医疗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与日俱增而收入减少,所以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渐减少储蓄。因此,从平均储蓄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会大大降低总的储蓄水平,且会抑制储蓄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人的增加,国家势必要拿出更多更大量资金用于老年福利设施的改善、医疗保障金和退休金的支付,这些社会消费基金的增加自然引发国家积累基金的减小,从而影响国家投资规模,从而限制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总之,老龄化会引起社会消费增加、储蓄减少,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加大了养老保障需求,而养老保障需求的加大将使西安市总人口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国民收入中消费基金比例扩大,投资率、积累率下降,使得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2、家庭养老方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是老人和子女一起生活,便于给其照顾和关怀。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今第一、二代独生子女正进入婚育年龄,他们组成的家庭形成一种全新的“四二一”家庭模式。1对夫妻养活自己的同时需要赡养4位老人、抚养1个孩子。年轻人在经济上虽能供养老人,但在对老人生活照料方面,由于现代化生活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导致时间精力有限而力不从心。在老龄化社会,特别是在城市空巢老年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何变革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探求一种方便、经济、更为适宜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养老方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三、当前西安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机构床位少、入住率低。截至2012年底,西安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11家,养老总床位为2.4万张。按照现有情况计算,目前所有养老床位仅能满足全市2%%老年人的需求。即便如此,由于一些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低、设施不齐全、档次低等各方面原因,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养老机构入住率仍较低,年末在院人数7,554人。

(二)1/3的老人有社会化照料需求。通过西安电子城太白社区的抽样调研报告显示:城市老年人平时饮食起居靠自己做的占74.31%,配偶照料的占26.38%。老年人最喜欢的养老方式依次是:和子女一起居住由子女养老的有49.2%;入住养老机构的有20.6%;由社区或社会组织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有18.5%;请保姆照料生活的占3.1%;其他养老方式为11.7%。根据调查结果,有57.2%的城市老人居住方式是独居或夫妻同居,西安城市空巢老人家庭比例略高于全国大众城市56.1%的平均水平。“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有社会化生活照料服务方面的需求,空巢老人的比例更高一些。”因此,在生活照料服务方面,城市老年人以自我照料、配偶相互照料的方式为主,子女照料弱化,社区与社会居家服务供给缺乏。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照料自己开始困难起来,因此老人有社会化照料的需求。

(三)心理孤独是老人一大病。精神文化服务方面,抽样调研报告显示,虽然有大部分社区或社区附近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供老年人打发老年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但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主要还是自娱自乐。因为老人与子女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不同和年轻人忙于工作和社交,导致很多老年人与子女沟通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或者缺乏沟通,因此,老人偶尔或经常有孤独寂寞感,他们内心深切渴望被关怀、心理慰藉需求大。

总之,在调研今后会选择什么养老方式时,很多老人给出的回答都是 “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土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具有强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部分城市老年人具备了一定的居家服务经济承受能力。针对以上现实问题,西安市急需推进居家、社区等养老模式,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真正造福老年群体。

四、人口老龄化下适应西安发展的居家养老保障模式探索

欧美各国在应对老龄化的长期实践中提出了“回到家庭中去”的口号。“回到家庭中去”的养老方式,就是政府可以不必花过多的资金建设集中的养老设施,而是让老年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住所和环境中,政策鼓励和扶持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街区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的服务,给老年人提供购物、清扫、护理等日常上门服务的生活照料,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居家养老保障模式在欧美国家实行之后效果良好。借鉴国外高龄化社会国家社区照顾的经验,我国也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也是西安市主推的养老模式。西安市有642个社区,如今已在165个社区试点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且均已取得良好效果。作为西安市民政局试点的居家养老服务点,2008年莲湖区政府开始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机构和社区为主体,通过整合区域内司法、就业、卫生、民政等政务服务资源和超市、餐饮、维修、配送等便民服务资源,建立区级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服务。

1、在服务形式方面。具体包括有老人信息咨询、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助、配送递送、特约服务、设备维修、物业服务、温馨提示、助餐服务等130多项服务。

2、服务对象方面。一是对政府援助的孤寡、伤残、特困、高龄等“重点”老人,由政府出资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家庭保洁、康复按摩、精神慰藉等无偿服务;二是对辖区有支付能力的老人,实行有偿和低偿的养老服务。

3、技术支持方面。从2010年9月莲湖区投资160万元开始筹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该信息中心以965668服务热线和网站形式,为老年人和社区居民建立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快速、便捷的现代化手段,实现老年人和服务机构的快速对接,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固话、移动、网站三种形式得到130多项养老服务。这种全天候的和全方位的呼叫服务系统,可以快捷有效地解决居家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和安全事故预防救助问题。

4、服务管理方面。建立区级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区级服务平台由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和莲湖区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成,主要为老人和居民提供“送上门”的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组成,主要是为“走出门”的老人提供服务。服务站有社区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及志愿者,他们为老人提供午餐服务、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和法律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使能走出家门的老人更好地参与社会,融入生活。两级服务平台的建立既满足了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也为全区老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虽然社区居家养老方式解决了很多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是目前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方式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制约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问题。

1、资金不足成养老服务站普遍问题。目前,西安市已开展运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性质多为民办非企业性质,财政支持力度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所需场所设施、人员培训等的资金投入需要。尽管社区竭尽全力,但因为地方小、经费少、人手缺等原因,居家养老服务想要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服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无法保障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2、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不仅应该在城市推行,农村也应该尽早试点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具体到养老上,老龄化比城市更严重的农村应该是重点也是难点,但再难也要让农村老人享受到发展成果。目前农村中青年一代大多外出务工,因而照顾老人的任务主要地落在农村留守妇女的肩上,她们除了辛勤田间耕作、做家务外,还的教育孩子、照顾老人,精力都非常有限,这导致了农村的养老无法得到保障,养老纠纷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甚至产生了很多农村空巢老人。农村家庭养老现状堪忧,亟待解决。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探寻消除社区居家养老方式存在问题的方法,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顺利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20xx年以来,在区老龄委的领导下,在街道老龄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老龄工作,努力为广大老人办实事、办好事。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老年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形成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回顾过去的一年,在老龄工作方面,主要做出以下总结:

1、办理老年证XX个,(60岁XX个、70岁XX个)

2、统计空巢户XX户、孤寡XX人。

3、办理80岁高龄津贴XX人。

4、上报90岁高龄老人XX人,其中X人死亡。

5、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情况:

60岁—69岁XX人、70—79岁XX人、

80—89岁XX人、90—99岁XX人

6、春节前给居家养老户送饺子、春联等慰问品(XX户)

7、居家养老代金劵在我街作为试点。(每人XX元)

8、我街居家养老XX户。

9、区老龄委在万米社区成立老年学校。

10、每月走访居家养老户,逐户了解服务情况,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11、每月XX日是上报年龄在80岁以上的够高龄津贴时间,和居家养老月报表。

12、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为社区低保老人送上了节日的慰问品,送上我们对他们的节日祝福。

13、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各项活动。

关于养老院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在xx敬老院工作一年多了,回想刚来报到时的自己,同现在的我比起来判若两人。一样的是我的满怀激情,不一样的是多了几分成熟;一样的是规划整洁的院舍,不一样的是多了几分熟悉;一样的是勤劳朴实奋发向上的院民,不一样的是认可了我的存在。但是那为建设模范敬老院奉献自已的心未变,那全身心的投身于敬老事业工作当中的心不移。

这一年中,我在领导的关心、培养下,静下心思工作,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遵纪守法,努力开展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并且坚持不断的去学习、锻炼、充实、提升。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从优秀干部身上学习领导艺术。不断摸索敬老院工作的特点,不断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载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身心的投身于敬老院工作当中。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请组织和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院务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从完善制度入手,努力实现以制管院。先后参与制定了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卫生检查制度,“五好院民评比制度”、“文明院民小组”评比制度、卫生房间评比制度、院民内务整理十项规范、院民外出请销假制度、安全值班制度、五保对象入住敬老院登记建档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管理人员例会制度等。协助院领导通过抓制度落实,有效提高了院民的综合素质,理顺了院务管理秩序。

二、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组织安排医务人员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甲肝、乙肝和心脏病等),专门为老人购置了一台电子血压脉搏测量计,每天对老人的血压、脉搏进行日查,对预防各类疾病复发,及各类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

二是定期为老人配发相应的生活用品,如袜子、裤头、背心、内外单、棉衣裤以及牙膏、牙刷、毛巾、卫生纸等。

三是及时督促老人刷牙、洗脸、洗手、洗脚、梳头、整理床单、床铺,保证了室内卫生和个人卫生清洁。

四是组织其他人员帮助残疾老人打扫、清理桌面、窗台、地面等卫生,为老人清洗衣服,床单、枕巾、被套,洗涮碗筷。

五是为老人订置文化娱乐用品,如书籍、报刊、笔墨纸砚、象棋、麻将、扑克牌等,丰富了老人的日常生活,同时积极组织老人参加义务劳动,整理花园、清除杂草、修剪花草树木等,通过劳动教育增加了老人间的凝聚力。

六是手把手教老人正确使用配置用品,如彩电、水冲蹲、坐式卫生间等生活用品设施。

七是为老人提供可口便于消化的饭、菜、点心、茶水,营养合理搭配,饭菜力争天天不重。

八是积极开展卫生先进评选活动,并组织了一系列全员参与的卫生活动,打扫卫生不留死角,保证了单位办公场所、老人寝室、环境卫生的清洁,开展了灭“四害”活动、“戒烟从我做起”活动等,现有7个老人成功戒烟。

三、生产经营工作

在全力做好服务的基础上,根据敬老院拥有耕地x余亩,蔬菜大棚x座,牛羊猪舍三栋的实际状况,我们积极探索适合项目,并组织全体具有劳动力的院民大力开展种养殖业生产活动。坚持走不等不靠、积极创收、以副养院的发展经营路子。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我院已发展种植各类农作物十余种,茄子、辣椒、土豆等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盈余出来向市场出售,给敬老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抓种植的同时,也着手开发养殖项目。通过自繁自养、逐年扩大猪、羊等家畜养殖。目前生猪存栏可达x头,羊可xx只,每月和逢年过节杀猪宰羊,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同种植业一样不仅能自给自足,年底还有多余的向外出售。就种养殖项目年收入可达万元。有效地资补院内老人的生活,使老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四、思想教育工作

1、定期组织工勤人员学习报刊杂志,推崇敬业、奉献、孝亲敬老精神。工勤人员实行倒班制,保证一天24小时不离人,没有完整的过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立足本职、兢兢业业,以肃州区民政大局为重任劳任怨的工作。

2、组织老人召开一、三、五学习例会,学文件,学报刊杂志里的文章,充分发挥老年自治委员会的作用,总结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端正了个别老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为了使老人在敬老院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我们敬老院购置了丰富的年货,给每人发了x元压岁钱,评选表彰了摸范老人、劳动先进个人、卫生先进个人、通过评选表彰先进,在敬老院老人间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局面。

4、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xx年元旦春节,从元旦到十五,在“文体小组”的倡议下,老人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和管理人员一起共歌共舞,室内充满融融暖意,通过开展活动拉近了管理人员和老人间的距离,使老人有了子女陪伴过年的喜悦。

五、其他工作

在全面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级领导及其它部门安排的各项其它工作,加深了与其它部门的联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为今后的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在今年x月份就曾参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历时x个多月,顺利完成了分配的人口普查任务。得到了相关部门及领导的一致好评。

六、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

(1)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本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不论大小,认真对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每一项任务;

篇4

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

(一)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义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由政府购买和公共服务两个部分组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义,即政府以财政资金转移为形式,通过平等地订立合同契约等方式,向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购买公共服务的活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二)关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依托社会力量,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

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模块: 1、生活照料,是指为老人提供购物、配餐等家政服务和一般照料或是特殊照料。 2、康复保健,是指为老人提供疾病预防、护理康复、卫生健康教育等。 3、法律维权,包括为维护老年人的赡养、财产等合法权利提供法律的咨询及援助。 4、文化教育,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知识讲座、书法绘画和图书阅览等服务。 5.体育健身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等服务。 6.精神慰藉服务。指邻里结对、相互关爱等志愿服务。

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理论基础及价值意义

(一)老龄化问题的促进作用

在之前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我国人口结构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的特点,比例失衡的人口结构带来的问题和缺陷性尤为明显: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王德文、蔡P、张学辉认为劳动力供给数量缩减将削弱劳动分工效应,总产出和人均收入水平随之下降;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较小, 则会降低储蓄率,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方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社会保障问题。姜向群运用2000-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变化的预测值来测算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驱使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将难以为继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越严重,现行制度中的退休人口养老金没有基金积累,导致在职人员实际的养老负担加重。

(二)传统文化、家庭结构、社会问题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诉求

对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动因机制,可以从老人心理状态、家庭功能结构变迁、社会结构文化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来探究其社会根源。

1.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大部分老年人更倾向于在家中养老,熊必俊认为,居家养老并没有将老人的社会交往阻断,在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老人仍然可以得到家人和邻居的关心,使老人在社会生活的被关照的心理状态得到满足;

2.家庭结构的变迁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动因,目前大多数家庭规模越趋小型化,子女就业地点离家远、女性越趋职业化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受到了冲击,增大了老年人养老的成本以及风险;

3.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推进职能转变的现实需要,万军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变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这也有益于公共财政使用效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公民社会形成。

4.在购买和监督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能达到政府与市场的良好合作关系,程伟认为,政府以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形式对困难老人给予了关怀,这样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来关注老年人养老、参与养老服务,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间接地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使社会就业形势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政府购买”作为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打破政府既作为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又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的传统治理理念,开创政府、市场、社会攻击公共服务的合作创新机制、新模式。

以上海长宁区为例,长宁区社会组织以创新实践园为平台,发挥公益品牌的辐射效应;以枢纽式组织建设为抓手,扩大社区治理与参与;以规范发展为目标,提升政府购买服务实效;以诚信建设为契机,完善综合监管和信用体系制度等。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明确以下三点:界定出 “向谁购买”,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要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以及接受服务的老人的经济状况来实施不同的公共服务流程;确定 “购买内容”,坚持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原则,适当在原有的公共服漳谌萆侠笱瘢谎细窆芾 “怎么买”,应当对购买服务的每一个程序系统了解,比如服务对象、内容、经费等进行详细评估与分析,实现有效监督。

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风险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基础薄弱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政府在此过程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关键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里,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依赖和受制于政府的管辖,所以在和政府共同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合作过程中,难以从独立的地位与政府平等谈判。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的过程中,合作基础较为薄弱。一方面,政府对社会组织了解不全面,不能完全信任社会组织去提供养老服务;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足,不利于养老服务的推进。

(二)购买效果合作绩效不足

在购买养老服务领域,由于养老服务供给的评估标准较难界定,在购买过程中,居家养老服务的购买项目的成本、人工费用、以及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难以确定,购买过程中价格难以确定。购买价格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可能会导致政府在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增加购买成本,加重政府的负担。

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存在风险。政府和社会组织签订合同时,由于合同的不健全可能导致赔付,如果违约责任、双方涉及的权利和义务、公共服务的水平及数量等在合同条款中界定模糊,产生合同歧义和灰色地带,容易引发合同执行争议和冲突,为后期评价、监管留下隐患。

(三)政府权力会导致服务随意性

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一些政府在进行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为了自己的利益会随意对社会组织和市场进行分配任务,导致服务的随意性。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地方政府承担着委托和主导的作用,实际提供者是社会组织以及市场。政府权力过大会不利于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和真实性的表达,这样也会导致社会组织和市场不能清楚的明白政府任务的导向和实际目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对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运行的各项过程并没有做明确的指示和规定,相关决策者和执行者拥有较大的主观意愿,不利于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五、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改进建议

(一)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的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让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进行满意度与需求层次的调查,了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种类数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需求。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需要的、符合老年人本身特点的服务。其次,政府作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要加强福利资金的投入,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确保购买的养老服务的质量、老年人的满意度和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

随着我国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逐步参与到提供政府改革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进程中,一方面缓解了政府的行政压力,另一方面对于扩展政府的政治影响力有积极的影响。对于社会组织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要实行科学、全方位的监管机制,政府对社会组织提供的资金支持要进行明确的规定及使用l例,对于社会组织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方法和模式的监管也是保证政府决策得到合理实施配置的保障。应加强政府部门的整合,完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过程的监控和服务满意度及结果的评估管理。

(三)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购买公平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机制是保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性的保障。在服务的购买方式上,应该采用分类购买以及形式多样的购买方式共同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购买服务力度,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成为提供服务的重要并有效的方式。

政府应该大力培育和鼓励有能力承担政府委托服务的社会组织,利用市场和社会机制完善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形成政府购买、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同时要建立并完善合同签订条例和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购买程序和惩戒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凡,方大春,《中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2015.

[2]冯俏彬,郭佩霞.《政府购买服务 该怎么买》,中国政府采购报,2010年9月.

[3]吕普生.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合作模式研究[J]科学决策,2009,(12):1-23.

[4]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2010.

[5]朱冬梅.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13(4):48-51

[6]吕普生.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合作模式研究[J]科学决策,2009(12):1-23.

[7]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2010.

[8]朱冬梅.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13(4):48-51.

篇5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在年初及时制定下发了年度工作安排,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确保了残疾人工作的顺利推进。每个村确定残疾人专职联络员,做好政策宣传及服务工作,推进我镇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镇残联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推进实施,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做好残疾人的来信来访,及时的解决问题,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严厉打击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生自由为手段强迫残疾人劳动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残疾人的人身安全,维护残疾人正当权益,建立诉求制度,帮助残疾人向残联组织反映问题,畅通诉求渠道。

三、认真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1、认真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本镇残疾人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以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就业。

2、落实残疾人康复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政策。以扶持残疾人创业,帮助残疾人发展生产,稳步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为目标,对残疾人实施康复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镇共1户残疾人享受到了此项惠民政策。

3、积极做好贫困残疾人关爱工作。利用“全国助残日”活动,县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走访慰问残疾人活动,加对我镇34户困难残疾人贫困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金20400元,并为2名肢残疾人员送轮椅2;为6名残疾人发放“阳光家园”居家托养补助10800元。

篇6

【正文】

今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和县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全体工作人员凝心聚力,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城乡居保提前超额完成参保缴费任务,城乡居保扶贫实现应保尽保

我乡切实把城乡居保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依法经办,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在县局召开城乡居保保费征缴会议后,根据下达任务数,乡党委政府专门研究出台《城西湖乡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收缴实施方案》及《城西湖乡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考核目标考评细则》,第一时间召开全体乡村干部会议,布置202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保费征缴工作。同时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城乡居保政策宣传活动,采取现场展台、条幅、分发明白纸、宣传手提袋及围裙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提高了政策知晓率。通过业务工作培训会等方式,为各村经办人员讲解城乡居保有关政策,提升了乡村工作人员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2020年,我乡参保缴费人数为25052人,个人缴费金额为7738500元,完成率占县下达任务的110.2%。其中含财政代缴人员2732人,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99人,低保对象169人,重度残疾二级以上155人,计生家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3人,计生家庭(手术节育并发症)4人,特困人员2人,2020年新增到龄人员养老金发放为389人。

(二)、就业工作及时落实各项政策

一是公益岗位开发。按人社局要求,全面实施宣传就业政策,按《六安市精准就业精准脱贫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文件要求,结合各村实际,因人设置岗位,2020年全乡共设置公益岗位145个,截止目前共申报公益岗位补贴396000元。二是居家就业补贴申报。截止目前共为15个村16-60周岁符合居家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8人次申报居家就业补贴92700元。三是交通补贴申报。根据县人社局文件要求,2020年初给予2019年长期外出就业的的贫困劳动者每人500元交通补贴,我乡共为250人申报了外出交通补贴125000元。四是技能培训工程。2020年5月11日至15日在我乡大会议室举办了2020年就业技能脱贫培训,此次培训由我乡主办,县人社局委托霍邱皖西经济技术学院承办,共有15个村80位贫困户参加,培训内容为蛋鸡、水稻小麦,稻田小龙虾、白鹅等种养植方面知识讲解和疾病预防注意事项。

(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收缴工作

截止目前2021年全乡参保人数为57258人954.31元,完成县下达任务数的94.73%,其中民政代缴及贫困人数为5271人。

(四)社保卡办理及发放工作

2020年上半年,全乡共办理社保卡1267张,发放社会保障卡1529张,办理临时卡156张。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城乡居保。持续做好常态化业务,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是计划在1月初开展2021年度城乡居保征缴及达龄人员待遇领取工作;二是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扶贫代缴及发放工作,实现应保尽保;三是进一步解决老农保与城乡居保制度衔接遗留问题。

(二)就业工作。强化风险防控管理,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1、根据公益岗位管理条例,加强岗位监管,杜绝“顶岗”现象,及时做好公益岗位补贴申报发放;2、做好居家就业补贴申报工作;3、做好外出交通补贴工作。3、督促碉楼村、陈嘴村、许集村做好扶贫驿站及扶贫车间日常管理工作。

(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做好2021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收缴扫尾和数据录入工作。

篇7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内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机构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海港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情况调查及特点总结

2014年秦皇岛市被列为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建立居家养老综合中心已经在全市范围内逐渐开展起来。近1000万的投资力度,使秦皇岛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运营的典范。

2015年5月本市首家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海港区天洋新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8月海港区新闻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西城里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陆续投入运营。遵循“让老人舒心、安心;让子女放心、省心”的宗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如下几个特点:

1、市场化

与社会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不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的合作方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型养老方式。例如海港区东环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一家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于一体,专注于综合智能养老产业的现代化高新科技企业――万寿集团投资成立,选址在东环里社区居委会,由居委会主任负责。

2、针对性

社区辖内的离退休老人都可以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但重点对象是高龄、独居、经济特困且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社区居委会为重点服务对象摸底、建档,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使服务内容更有针对性。

3、包容性

一方面,社区居委会本来就有一定的养老职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此项职能,为社区老人提供质量更好、水平更高的服务。另一方面,将有偿服务、低偿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之中,比狭义社区服务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4、互补性

社区擅长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组织文体活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擅长提供康复、保健和日间托管服务,二者各自发挥优势功能又相互补充。

三、海港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困难及问题

1、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优势

(1) 地缘优势。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距首都北京281公里,是建立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一环,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也被亲切地称为“京津后花园”。交通发达,气候宜人,风景秀美,使秦皇岛成为很多人工作和养老的理想城市。对于外来人员,秦皇岛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社区为依托,老年人不仅不用离开子女生活,还可以享受上门服务,在生活上比社会养老机构更加便利。按照就近原则,在养老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老人居住在同一个小区或者临近小区。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与人际关系,降低了老年人之间的陌生感,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生活里。

(2)政府政策优势。根据秦皇岛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到“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以上,3%的老人实现机构养老,97%的老年人通过依托社区养老。同时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极大地鼓励了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及个人以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此外,对“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子女、无劳动能力)老人、特困低保、伤残优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人,政府每月给予养老补贴,对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每月给予生活补贴,由区民政局制作养老服务补贴环⒎鸥服务对象,既满足了老人的养老需求,又减轻了老人及其家庭的养老负担。

(3)经营管理优势。“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按照这样的原则,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给兴办方以较大的自主性,利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了兴办方的能动性,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更加灵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套有娱乐室、阅览室、日间照料中心、老年营养餐厅、健身室等,集居家、养老、娱乐、保健、健身于一体,与社区公共服务和福利设施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并以托管和上门等多种形式为社区辖内的老人提供服务,付费采用有偿、低偿和无偿三种方式。在经营方面,雇佣专业人员提供低偿服务,招募社区居民作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充分整合了社区的人力资源,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2、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资金困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涉及餐饮、休闲、健身、医疗等各个方面,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光靠政府的床位补贴远远不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对于投资的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区居委会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举办老年活动或购买物资方面的资金,社区仍需依靠企业赞助负担一部分。此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低偿和无偿服务为主,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也为自身发展造成了困难。

(2)宣传工作不到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依托社区而建,与社区养老服务职能互相补充,因此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信息都刊登在社区网站的老年之家板块,信息量较小、不完整,给需要咨询的家庭和欲了解相关情况的个人或团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网站建设尚待完善,整合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信息的专门网站急需建立,以达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相互借鉴的目的。

(3)居民对社区了解度不高。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甚了解,对中心的信任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加深。在走访中发现,仍有很多居民不知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能为老人提供哪些具体服务,对中心的了解仅停留在送餐和临时休息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宣传力度应进一步加强,在加深居民了解程度的过程中增进信任。

(4)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依靠养老服务业带动经济和就业大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服务人员多以“4050人员”为主,且以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居多,虽然他们实际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又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仅仅通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很难满足老人特殊需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处于起步阶段,带动和吸纳就业的能力依然有限。

(5)经验模式需要进一步总结。秦皇岛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时间尚短,试点数量有限,还处于萌芽和推广时期,因此经验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积累。各个社区自身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不平衡,也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四、促进秦皇岛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良性发展的策略

1、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

政策鼓励发展,需求倒逼政策。政府要及时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各种需求,及时制定政策并确保政策落实。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宣传,此外在充分尊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主性的同时,政府在其中的参与度应该加强,尤其是宣传、推广和监管方面。

2、运用“互联网+”助力宣传

“互联网+”助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宣传工作,使互联网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在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印发服务宣传单、张贴条幅和宣传海报、刊登报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共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市民传递服务中心信息,展现近期动态,深化市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认识。整合秦皇岛市海港区所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信息,建立专门的网站,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相互借鉴和交流的平台,为尚未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提供可以参考的网络途径。

3、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

众所周知,日本的民间组织和团体在社会救助、突发事件中的影响和作用很大,而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广泛的民众参与。对中国来说,民众的社区参与还十分有限,参与的层次、形式和内容都还停留在表层。因此政府应在民间组织的服务形式和内容上予以指导,并鼓励民间组织深入到养老服务产业。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全市各级别志愿队伍的联系,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志愿帮扶。

4、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服务工作队伍,提升社区服务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养老服务者不仅仅是政府和养老机构,还包括医疗类服务队、便民服务队、护理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等,只有各种服务队伍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要培养具有医疗水平的专业队伍,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对护理工作者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学校应该主动承担起鼓励青年从事养老服务志愿活动的责任,把志愿服务纳入德育教育,成为综合素质考评的一部分,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弘扬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另外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但并不脱离家庭,因此家庭成员理应作为养老服务队伍中的一员。家庭成员要多汲取养老知识,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5、强化养老服务市场监管

政府是养老服务市场最主要的监管者,监管工作要将市场准入贯彻到实施的全过程,避免因监管不力造成老人身心受损等危害,保障每位老人及其家庭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监督者和参与者,作为个体应增强主体意识,主动参与到建设与监督中来。

家庭养老模式与社区养老模式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进程而提出的探索性措施,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定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成熟和发展,最后以更完善的体系,更合理的制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更加从容地应对老年人养老问题。

探索不易,未来可期。希望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形成合力,致力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和谐局面,共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李灵芝,张建坤,石德华,王效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

[2] 李利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研究[D].厦门大学.2014.

[3] 徐寒冰.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4] 聂兴超,潘虎,罗智楷,金碧姬,孙胜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秦皇岛市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4.

[5] 陈笑楠.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吉林大学.2008.

[6] 王锦辉.城市新建社区养老中心技术措施探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7] 金丽英.宁波市海曙区城市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3.

篇8

随着全民社保体系的设立,这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社会的援助、养老的保险以及老年人津贴等一些收入保障制度,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了经济的保障,此外医疗的保险以及基层医疗卫生等一些医疗保健制度的建立,从经济的补偿方面以及服务的方面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构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是,现今全民的社保制度还不是非常的完善,无法有效的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效的解决其面临的困难,充分的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有效的构建。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业绩不能满足现今人们的需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现今养老保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难题。此外随着农村家庭当中大批的青壮年进城,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流动的现象,这样就造成无论的农村还是城市的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的逐步的减弱。另外先进的一些养老机构已经不能不能够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的需求。在此大背景之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就随之诞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机的整合了社会与家庭的养老的功能,主要的是由社区来承担相应的劳务养老,由家庭来承担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养老,由国家、集体以及个人共同来提供物质方面的需求。

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是由社区整合社区现有的有效的资源,来练习到相关的基层政府部门,由其来协调社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为社区中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以及康复的护理等一些列的养老的服务。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构建和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的出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资金以及服务问题,这严重的影响到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

收入保障水平比较低。当前,城乡的基本的养老保险、老年津贴补助以及相应的社会救助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这样就很难对于老年人的基本社会有高效的保障。当前,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逐渐的减少,这就会造成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将有所下降,此外老年人津贴补助好处在比较低的阶段,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相应的制度衔接存在问题。全民社保体系是一个包含的内容比较的繁杂并且不是很统一,其主要的通过两个方面来为社区居家养老来提供支撑的,即收入的保障以及服务的支持。所以,要想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就要保障各个制度之间有效的衔接。各个制度之间有效的衔接,同时也对相关配套施舍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对于各项保障制度在费用的结算、人员的信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区服务的功能有限。首先,社区在整体社区服务正常的运行经费上存在着资金的投入不足以及资金的来源单一等问题;其次在服务的设施上,许多的社区都没有专门的老年人公寓,也没有专门的社区养老托付中心;另外在其服务的内容上,只是提供了日常的简单的生活的照料,并没有提供一定的老年人文化娱乐以及一些老年人心理上的照顾工作,形式是比较单一的;还有救是没有相应的志愿队伍,对于志愿者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而导致志愿者服务无法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

三、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有效方法

责任分担的理念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服务体系当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主要的涉及到了国家、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责任主体。所以,要想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就应当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责任,采用协调的制度的标准以此来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其中社区作为联系社会和家庭主要的纽带,是社区居家养老的核心,所以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当中,社区应当承担主要的责任。

整合各种制度资源。社区应该有效的利用各种的资源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从分的发挥出各种资源和制度的功能,从收入以及服务两个方面来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另外社区没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比如:企业、慈善机构以及相应的社会团体为社区居家养老筹集相应的运行基金,保障其资金的供给。

加强社区自身的建设。社区居家养老要想充分的发挥出功能,就需要有相应的服务团队以及基础的设施来做保障。首先社区需要一个有专业素质的服务的团队,为其提供优良的服务;其次还需要建设和完善具有信息化和人性化功能的基础的设施,以此来提供相应的电话的求助、社区网络的呼叫以及相关资源的共享等许多人性化的服务,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运行。

要支持家庭养老的功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构建主要的体现在居家这一方面,社区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老年人家属的一对一的培训、讲座、专业的咨询等公益活动,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的水平和服务的质量,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

四、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对于养老也有了新的要求,积极的构建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可以有效的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促进我国养老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奇林,赵青.全民社保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篇9

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面向城乡困难老人开展以生活照顾、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

(一)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政策体系。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把政府通过兴建国办养老院提供的养老服务,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因地制宜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政府按照轻、中、重度不同照料等级,分别按每人每月150元、200元和400元的标准给予费用补贴。补贴以服务券形式发给老人,服务主体提供服务后收取服务券,向区县民政部门兑现。市财政局会同市民政局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围绕居家养老服务先后出台六个文件,整合就业、金融、医疗相关政策,激发养老机构、公益性公司等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在服务对象、内容、形式及补贴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了政府购买服务质量和效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助推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有序开展。

(二)注重评估环节,扩大保障范围。各区县积极开展养老照料等级和养老需求评估工作,力争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老人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并通过跟踪回访,及时变更服务等级,为服务对象提供更有针对性、更贴心的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开展评估,目前居家养老政府补贴对象已逐步扩展到优抚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救助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中60周岁以上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或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且需要生活照料的8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市级劳动模范、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等人群,保障了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

(三)引导多元主体,提供专业服务。各区县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原则,结合各自实际,引导养老机构、公益性公司、非营利组织、社区义工组织、社区医院等各类服务主体,采取菜单化、个性化服务等形式,提供助洁、助餐、助乐、助医、助行等专业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如和平区委托劲松老年护理院向周边社区开展养老机构社区延伸服务,对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进行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心理疏导;红桥区西于庄社区与洪湖医院签订协议,每周开展老年人中医保健、健康查体、康复讲座、免费义诊、指导用药等服务。宁河县试点乡镇成立居家养老办公室,利用现有“养老服务中心”网络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物业维修等“一键通”服务。静海县积极拓展服务项目,除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籍服务,还针对农村特点开展为老年人整理柴禾、生炉子等个性化服务。多元化服务主体提供的多样化专业服务受到广大老年人的热烈欢迎,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了良性竞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服务质量。为确保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质量,我市不断加强居家养老行业监管,先后制定了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规范、居家养老入户服务规范两个政府购买服务规范性文件,使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有序运行。各区县也相继制订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流程、服务主体准入机制、居家养老服务券使用管理规定、服务质量跟踪反馈机制等多项制度。部分区县还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聘请街道老年人协会、志愿者、居委会、楼门长等作为监督员,及时反馈老人意见,促进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主体的优胜劣汰。

截至2014年底,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资金2.2亿元,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受益人群达到2.4万人,今后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涉农区县推广,使城乡更多困难老人享受到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服务。

创新运营机制

从2008年起,我市在街乡镇逐步建立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2014年起,我市以南开区昔阳里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为试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包括呼叫服务、配餐送餐、家政服务和生活日用品便利店在内的等四项基本服务。

(一)坚持“管办分离”,改进购买方式。按照“政府搭平台、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志愿者参与”的原则,采取购买服务方式,由街道或居委会自管自办改为街办事处(镇政府)或居委会与承接主体签订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义务和权利,由社会组织、企业及养老机构等承接主体负责日间照料中心的日常运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建立照料中心服务监督和绩效考评机制,由区县民政局、街办事处(镇政府)或居委会组织对其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进行考核,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确定职能定位,延展服务内容。据了解,兄弟省市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的主要模式是设置“五室一校”(即休息室、配就送餐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和老年人学校),组织老年人在社区集中活动。经调查,我们发现生活困难、健康状况不良、行动不便的老人在社区集中开展活动存在一定困难,“五室一校”的模式并未充分体现出对上述老年人群体的帮扶功能。因此,我市将照料中心定位重新调整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撑和载体,以满足行动不便、高龄、独居等困难老人需求为重点,提供就送配餐、生活日用品便利店、呼叫和家政基本服务及日托、理发、国医堂等拓展服务,对行动不便、家庭困难的老年人还将提供免费送货服务。

(三)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一体化模式。按照服务行业不同类型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由家政服务公司提供保洁、理发染发、家电维修等家政服务;由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护理保健、康复指导、基本医疗等服务;由养老机构提供文化娱乐、配送餐等服务;由志愿者队伍负责提供心理慰藉、咨询以及包户照料等工作;由通讯公司提供呼叫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维护服务。在实现优势资源互补的同时,进一步扩充服务内容,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及时提供专业化服务。

篇10

2、用工补助办理情况:用工补助每半年办理一次,今年上半年,个体工商户有382家办理了用工补助手续,享受政府用工补助费154.76万元,涉及到1939人的就业;企业及其他单位上半年约有100家办理了用工补助手续,享受政府用工补助费72.78万元,涉及到640人的就业。从七次办理情况看,随着用工补助政策的不断明朗,大龄被征地人员就业一次比一次多,这一政策有效地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大龄被征地人员的后顾之忧。

3、社救站日常工作情况:今年以来,共代办各类养老保险240人,其中,社保144人,土保74人,新农保22人;代办医疗保险123人;为250人办理了老农保退保手续;办理城镇新增劳动力失业登记证、被证地人员就业登记证、就业转失业登记证、灵活就业登记证共404人;为22家企业299名职工办理了录用备案手续;做好了失业职工社保补贴和用工补助费以及失业职工再就业补贴和“4050”失业职工就业补贴的发放工作;对二万二千多个农村劳动力实行了动态化管理,至今年6月,全街道有农村劳动力21688人,其中被征地人员15778人。

二、民政工作

1、低保和低收入户情况:通过一年一次调查摸底及严格的审核、审批,目前,全街道有低保家庭126户,保障人口202人,另有低收入家庭52户,人口123人。今年上半年,共发放低保金357210元,发放“两低户”物价补贴17140元,发放重残生活保障金111200元。

2、敬老院和五保老人情况:目前,全街道有“五保”及“三无”人员36人,其中在街道敬老院供养的有33人,三山福利院供养人3,集中供养率100%。同时,还收养自费老人30人,每年创收10万余元。街道敬老院现有职工7人,各项工作都朝着创“星级”的方向发展。

3、各类救助和慰问情况:今年上半年,区下拨大病基金15万元,街道拨入55059元。今年以来,实施大病救助101人次,发放救助金26万元;临时救助25户,发放救助金38900元;发放二低户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补贴14040元(全街道有7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补贴);慰问困难群众461户次,发放慰问金389782元。

4、优抚优待情况:目前,全街道有优抚对象46名,其中,伤残复退军人7名,烈军属2户,参战涉核人员4人,在乡定补优抚对象33人。上半年,共发放优抚优待补助金280220元。

5、地名工作情况:经多次实地查看,对陈华浦新村东边居民住宅进行了门牌编号,门牌号按由东往西,由开端往结尾的方式编制,共356号,名称定为陈华浦新村东区,方案得到了区地名委员会的批准。陈华浦新村东区已建有镇东村老年房及朱塘村老年房,加上原有居民住宅,已有相当规模。门牌号的及时编制,方便了该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5、《避灾应急预案》完善情况:为有效做好防汛抗台工作,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早预警、早部署,今年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各村(社区)也在认真总结历年防、抗台风经验的基础上,对各自的《避灾应急预案》进行了完善。街道召开了防汛避灾工作会议,就近期防汛避灾工作进行部署,强化了对防汛避灾工作的领导,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还对各避灾点进行了一次清理,做好了避灾点的物资贮备。

6、殡葬工作情况:召集街道有关人员、相关行政村负责人及建墓被委托人,专题讨论了洋山墓园坟墓改革议题,决定停建原来的普通坟墓,今后建墓一律采用工艺墓。工艺墓按不同档次、类别,分区域设置,做到一行树、一条路、一排墓。落实清明扫墓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应对人流、车流高度聚集的状况,清明期间未发生任何事故,确保了清明期间的安全,为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文明、安全、有序的祭祀扫墓环境。

三、残联、慈善、老龄工作

1、残联工作:积极做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全面开展残疾人托(安)养工程,作好22户重残人员居家安养申报、公示、审核、协议签订工作,并发放补助款26680元;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做好4名残疾人无偿扶持工作,合计发放无偿扶持金6000元;做好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规范工作,落实河西村一残疾人企业为创建单位,进行了相关政策指导,并落实了5名残疾人与其签定合同;做好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补助登记工作,现有10名残疾人登记;节日期间走访慰问了63户困难残疾人家庭,除发放慰问金44100元外还送去了慰问品;发放了12户重度肢体残疾人轮椅,做好残疾人助视器、助听器、假肢安装工作;做好陈华村重度残疾人周寅岳器官捐赠协议签定工作,并进行广泛宣传,引起了市、区两级残联领导的重视;做好区残疾儿童趣味运动会的承办工作,并组织三名残疾儿童参加了运动会,取得了较好成绩。

2、慈善工作:开展了各类慈善救助活动,临时困难救助31户,发放救助金27250元,临时助医5户,发放救助金14000元,慰问15户,发放慰问金12000元,临时助学1户,发放救助金1000元;做好慈善爱心卡申报、审批、发放工作,共有51户贫困户获得了慈善“爱心卡”,合计金额15300元;为6名白内障患者完成了复明手术;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募捐金额243535元,并落实了一家50万元企业慈善基金及二个村150万元村级慈善基金。

3、老龄工作:确定了上半年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名额及具体人员,视各村(社区)不同情况按等次进行了分配,确定常规护理33人,特别护理4人,共37人,并向区老龄办完成了申报工作;完成了已建立的七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009年日常管理费的安排及下拨工作,合计下拨37000元;完成了上半年将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八个村(河东、河西、蒋吴、镇东、董王、书院、方戴、凤凰社区)规范化制度上墙,还就这八个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备案工作进行了部属,八个村(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举办了老年人运动会,并参加了区老年体育运动会,增强了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开展书画活动3次,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做好有关村老年协会与台塑关系企业的互动,并就环境情况进行了座谈沟通;做好18个村“星火老年人之家”荣誉牌发放工作。

下步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是:对照区考核要求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1、继续抓好日常工作,如培训、就业、举办招聘会(再举办3场)、劳资纠

纷调解、工伤认定、办理各类保险等,多与街道内大企业沟通,拓展就业渠道;做好各类救助、慰问、优抚及保障对象的动态化管理等工作。

2、做好企业退休人员一年一次的认证工作及健康检查工作。

3、广泛宣传避灾知识,按照制定的《避灾应急预案》,做好防台、抗台工作。

篇11

一、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顺利开展

根据省、市残联的工作安排,2013年上半年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残疾人康复工程有效开展,使更多的贫困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一)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

为全面落实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县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所主动会同县民政局,进村入户核查,及时剔除死亡人员,上半年新增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对象65名,至此全县共有801名重度残疾人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二)残疾人康复工程。

开展了全县0-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调查,并落实到指定康复机构的康复补助。对全县13名听力残疾儿童免费进行初步筛查,并组织符合条件的儿童到二医院和省聋儿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复查。5月份对全县500多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筛查,为其中215名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对全县“三助工程”对象进行初步登记调查。

市定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县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工作有序开展。

(三)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

4月份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对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托(安)养名单进行了调查核实,将符合条件的对象户及时纳入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工程。到6月底新增居家安养对象30名,至此全县共有居家安养残疾人251名,集中托养残疾人84名。

二、贫困残疾人慰问活动有序开展

邀请县领导、残工委领导和乡镇(街道)慰问走访贫困残疾户1200户,发放慰问金60万元。并为223名残疾人发放定期补助金,总金额为12.7万元。为贫困残疾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开展

(一)加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力度,使保障金征收稳步增长。

4月底联合县地税局召开了2013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会议,对2013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进行了布置。到6月底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22万元,同比增长19.3%,为2013年完成全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任务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举办残疾人专场就业招聘会。

5月22日,联合县劳动人事局举办了一场福利企业招聘会。通过手机短信、报纸报道、横幅宣传、乡镇发动等形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前期发动工作,招聘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来自宁波、椒江等11家县内外福利企业参加,共为残疾人提供了162个工作岗位。

(三)积极实施百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着力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平,注重残疾人技能培训。半年来共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36人,培养残疾人种养殖大户18户,对残疾人进行各类技能培训102人。认真贯彻落实《省万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计划实施方案》,在5月底将全县33名自强创业和贷款创业的残疾人上报省残联申请创业补助金和贷款贴息。大力鼓励残疾人创办扶贫基地,按照省、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要求,上半年重点帮助了一个市级基地争创省级扶贫基地,通过创建扶贫基地,切实解决了43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扶贫基地中就业。

四、开展第21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

今年5月15日是第21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为组织好今年的助残日活动,县残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结合助残日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全国助残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助残活动,形成了县、乡二级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得助残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