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秘书学专业论文

秘书学专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0: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秘书学专业论文

篇1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着重于对教学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书面考查,而考核方式基本以卷面考核以及一些作业考核为主,这些考核方式单一长期使用,容易使《秘书学》课程教学偏重于理论化和僵化,给学生以空泛无物之感。因此,要进行《秘书学》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要从课程考核的思路、过程、结果等环节着手,通过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应用性强而又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与手段,以达到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素质能力,符合用人单位用人要求的目的。

一、《秘书学》课程考核思路

课程考核思路的确立,主要是从明确考核目标、明晰考核依据、优化考核设计、探索考核途径这四个方面来着手。

进行课程考核,明确而清晰的考核目标是进行考核能否真正起到作用的关键所在。在珠三角地区,本科学生就业后从事秘书相关岗位或者性质的工作的需求,应该就是考核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从操作性层面来讲,了解社会相关岗位的职责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重点教学,是设立务实性考核目标的必要考量。除考核目标的设计上关注务实性外,在具体设计细节中还要尽量使用较为量化、清晰合理的考核指标,使考核目标明确而具有可操作性。

清晰务实的考核目标,需要具有符合实际的来源和依据。因此,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用人单位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学生调查以及教师调查是必要的。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可以收集对《秘书学》课程要求和建议等实用性信息,对学生的教学调查可以不断地优化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师进行课程交流调查则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在考核设计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差异,并据此进行多元化的设计。比如文科和理科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专升本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水平不同,不同年级学生对待课程需求和态度不同,不同的班级学风等班级气氛不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对《秘书学》课程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在设计思路上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

在考核途径上,应该多采用一些多媒体互动、软硬件设备操作、实践实验、情景教学等手段来锻炼学生组织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

二、《秘书学》课程过程考核

提问考核是课堂过程考核中的一种常用形式,在教师提问的过路中,应该适当减少照本宣科式提问的比例,增加具有思考性和讨论性的引导式提问环节,尤其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与自主回答。在备课时除准备一定量的问题外,还可以在上课时随机地引导和鼓励一些问题的提出,使问题的提出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环节,而不仅仅是硬性要求学生回答的一种任务。

课堂参与度是进行过程考核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由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形式构成。被动参与是指由教师设计好教学情境或者主题,给出明确的参与方式和衡量标准,由学生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而主动参与是由学生主动创造或者设计教学情境,自主设立参与标准和参与方式的一种学习形式。这两种参与与课堂情境设计结合在一起,使过程考核形式灵活多样,又能充分考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此外,课程作业是衡量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一方面,可以通过硬性规定的理论性作业(如课程小论文)或者书面性作业(应用写作文种)等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个性化的作业题目设置和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主题MV、PPT制作、案例策划)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锻炼他们的掌握适应能力。

三、《秘书学》课程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是在一学期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考核。因《秘书学》课程的应用性质明显,在此门课程期末考核中应该改变单一以试卷考核为主的考核形式。

就试卷考核本身而言,试题设计上可以转变为以主观题考核为重点,创新出题方式与设置个性化题目,特别是情景设计题或与工作实际联系较为密切的案例试题和思考题目等等都可成为考核的重点。另外重涉外方向的文秘课程还可添设口语情景交际考核试卷,注重写作考核方向的还可设置命题应用文写作、小论文写作等等。

除试卷考核外,为考查学生的OA系统软件操作能力,可以设置如WORD排版,EXCEL制表等命题的软件操作考核;为考查学生的设备操作能力,可进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操作考核;为考查学生的管理能力,可设置办公资产及档案的管理考核等。

在期末考核中,可以创造相关情境(如会议现场、办公现场等)对学生分组进行测试考核,或者在实践课时中根据学生实地实践的情况进行评分,并按一定比例折算计入其期末总成绩中。

四、《秘书学》课程其它考核

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与《秘书学》课程相关的毕业论文写作、秘书考证等情况,因此,将此门课程的考核与这些指标结合在一起,也是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思路。

除课程内设计的考核模块外,可以适当考虑设计课程考核奖励机制,具体而言,一是设立课程相关论文写作考核奖励,比如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了相关论文,可以折合成一定的课程奖励分数,再比如打算做与课程相关的毕业设计,也可以根据设计思路和大纲的水平折合相应的课程奖励分数。

二是秘书考证,秘书考证在高年级学生当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素质,争取更多机遇,因此,在秘书等级证书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也应该在这门课程中获得相应的奖励分数。

三是一些其他的奖励指标,比如秘书速记或者速录资格、外语类资格、办公软件操作员资格等等,均应纳入考核奖励的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秘书学》课程教学改革,在考核改革的环节上,要转变考核思路,在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和其它考核方面探索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务实的考核形式和考核方法,使这门课程的学习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实务操作能力的人才。

篇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75-02

在教育部2012年制定与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秘书学以特设专业的形式被正式列入文学大类。这意味着当代社会对于文秘人员的需求标准进一步提高,即由大专、中专毕业生升格为本科生。面对这一变化,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科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构高效务实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与途径。

一、以“出口”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一般来讲,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是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走出校门后显在或潜在的知识与能力的需要。也就是说,现在的教育活动是面向学生的未来展开的,而未来就是学生离校时的“出口”。只有将“出口”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战略意义上的前提,才能够保证学生在离校后顺利工作、学习乃至生活,同时解决本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应对的问题。

(一)有利于调和不同人才培养观的矛盾

曾经有学者指出过秘书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秘书学专业设置的目标上存在两种分歧。一种以理论为导向,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并且这种分歧走向对立而不是互相调和”[1]。也就是说,分歧双方前者重视理论教学,后者倾向技能训练。本文所说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事实上超越了上述“二元论”的观念,而是蕴含着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诉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活动是以学生的未来为目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是我们“给”什么,而是他们“要”什么。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所具有的知识规格和实践能力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或他们选择的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出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具有多样性,升学、创业、移民、海外留学、志愿者……因此,按照“出口”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并在一定限度上由其自主选择理论课程或者实践内容,便有效克服了“理论型”或“技术型”这两种单一的人才培养观念,从而解决了上述矛盾。

(二)有利于建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实现自我,服务社会”,将“实现自我”放在首位,不难看出其教育理念是以塑造学生的“主体性”为重的。早在1990年代,国内就有很多学者提出高校应当实践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走向,是由模式化转向个性化”[2]。这一观念最为重要的合理之处在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体,而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迎合学生的个性,他们的主体性才能够得以呈现并长期葆有。在精准定位秘书学专业的“出口”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分别为各个“出口”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在学生入学后的教育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转变,才能进一步保证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毕业以后学能所用。

二、对于秘书学专业学生“出口”的认识

准确定位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出口”,是有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数量的增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比如本文所讨论的秘书学专业,有学者曾做过统计,截止到2014年,“在我国开设秘书专业的高等院校共800多所”。在这种形势下,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必然会呈现多元化趋势,求职已经不再是毕业生的唯一选择,考研、自主创业也成为部分学生的选择。

(一)求职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求职方向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进入各类企业从事文秘、行政方面工作。企业的特点之一是追求效率,因此他们更愿意省去培训或实习环节,希望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秘书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二是通过各类考试进入国家各级行政区划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及相关工作。考试是毕业生进入上述单位的必经之路,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或了解过与考试相关的知识。以长期被社会看好的党政机关公务员为例,取得职位的前提是通过行政能力与申论两个科目的考试。三是应聘本科以下的大、中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专任教师。这类岗位除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秘书工作实践能力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是登台授课的前提条件。

(二)考试升学

本科生求职压力大,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情形下,“选择考取研究生,避开就业难关,增加就业砝码,似乎成了他们的理想选择”。秘书学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报考本专业对应的应用文体学、档案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的硕士。二是跨专业报考,秘书学专业隶属于文学大类,本专业的学生在积累一定语言、文学知识后,可以报考h语言文学专业对应的学科。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前者多属于新兴学科或“冷门”学科,设置硕士点的学校不多,而后者则为传统学科,设点招生的院校数不胜数。因此,笔者认为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也不失为秘书学专业学生升学的一条出路。

(三)自主创业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出台各种政策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已不是异想天开。相对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门类下设的专业,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秘书学专业,其毕业生在自主创业方面并不占优势。究其原因,“自主创业核心技能尤为重要,一般能够自主创业的人才都是理科类出身,足够用资深技能来领导一家公司……文科创业项目一般是靠创意取胜,技术含量相对较少,但创意是很容易被复制的,所以文科生创业成功的几率不是很大”[3]。但是,文秘书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就能够和理工等专业的毕业生“组团”创业。

三、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本文探讨的以“出口”为导向的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要瞄准上文总结的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升学、创业三个去向来设置课程。由于公共基础课为国家或各地教育管理部门确定,下面我们主要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阐述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一)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必须满足求职与升学两个群体学生的需求,但鉴于创业的学生也需要知识积累与素质培养,所以此类课限定为必修。设置秘书学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实务、公文写作、文书与档案学、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学等8门课程,以满足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需要。为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含古代与现当代)、文学概论等4门课程。需要强调的是,后4门课程除满足升学学生的需求外,也能对其他学生的文字能力及文化修养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二)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设置应同时满足求职与创业两个方向学生的需求,因此此类课可与专业方向课同时设定为选修。计划到企业应聘职位的学生可以修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应用、计算机图文设计等课程。为准备报考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学生设置行政管理学、申论、秘书心理学、社会调查实务等课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希望去大、中专院校任教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建议有这方面意愿的学生自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在毕业前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为其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策划、新媒体营销与策划等课程。此外,开设逻辑学、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实务、驾驶技术、摄影摄像等5门应用性强的课程以保证学生掌握各种相应技能。

(三)专业方向课

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分为企业方向、机关方向、升学方向与创业训练方向。

1.企业方向开设经营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学、经济法等课程。2.机关方向开设机关行政法、中华政治经典文献导读、舆情控制与危机管理、社会学、公共政策等课程。3.升学方向开设文体学导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概论、唐诗鉴赏、电影艺术概论等课程。4.创业训练方向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商务谈判技巧理论与实务、企业文化概论、消费者行为学、茶道等。

(四)实践教学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社会实践与调研、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见习、创新实践、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基于学生“出口”多样性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在各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本文以面向企业就业的学生为例加以简要探讨。社会实践与调研应当与企业密切相关,以便于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总体认识。专业技能训练应围绕专业技能课加以展开,如进行计算机图文设计、演讲、摄影摄像训练等。专业见习与实习均在企业进行,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自己今后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要求,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创新实践方面学生则应围绕企业在选聘人才时较为重视的各类证书――如普通话、驾照、秘书资格证等――进行努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应面向企业,选择企业秘书岗位工作内容、要求等方面的题目。

参考文献:

[1]李玉栓,蔡君威.论当前我国高校秘书学专业设置的问

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2).

[2]唐纪南.高等教育人才培B个性化问题浅议[J].中南民

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3]刘柯.高校秘书学专业管理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思考

[J].办公室业务,2014,(5).

[4]徐晓鹃,冯刚,马宏.大学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行为选择

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

篇3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技术是指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它与秘书业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培养秘书的操作能力。秘书技术应包括如下内容:(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处理事务工作所运用的方式、程序、途径和技巧;(2)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处理公务的处所5(3)秘书办公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等;(4)公关艺术,即秘书人员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公关措施、方法和技巧。

以上四个区域、25项内容,是就秘书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而言。可以预言,随着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注释:

①王熙梅、王景清主编:《现代秘书学通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第90至167页。②钱祺喻,刘开文:《企业秘书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至381页。

②张金安、常崇宜编著:《秘书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至305页。

④张希林、吴长有主编:《文秘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至203页。

⑤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至202页。

⑥袁维国编著:《秘书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至142页。

⑦搂宇生编著:《通用秘书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至278页。

⑧[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年版,第l页。

篇4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篇5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篇6

秘书理论研究的实践性源于秘书学科的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随着秘书工作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保证秘书理论的前沿性;另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对秘书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出科学解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秘书理论要跟上秘书工作的新变化,及时关注秘书工作的新内容。

这一点已在秘书学教材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杨树森所著《秘书学概论教程》直接将“秘书工作内容的变化”写入教材,诸如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信息科学的引入,信息工作成为秘书部门最为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谈判事务、公共关系成为秘书工作的新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页(站)管理成为秘书工作内容之一等[1],对秘书工作具体内容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概括。

另一方面,针对秘书制度建设、国家秘书职业标准的变化等,秘书理论研究者也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解读,客观地评价了其理论地位和作用。比如,关于《国家秘书职业标准》中的“秘书”定义,何宝梅持肯定态度[2],常崇宜和杨树森持批评态度[3],就是研究者们对秘书实践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2、以秘书学研究对象和秘书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为契机,及时发展秘书理论。

这一点在“秘书的定义”这一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秘书学初创时期,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4],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并且有了国家职业标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是在占有了有关秘书工作内容的新材料之后来不断发展秘书学基础理论的,但并不是说有了新材料,秘书学基础理论就要全面翻新。新材料到底带来基础理论的哪些变化,还要看现有理论是不是对新材料依然有解释力。随着秘书学科的不断成熟,基础理论翻新的空间日益缩小,充分发挥现有理论的解释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及时审视和调整现有的秘书学基础理论。比如,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许多学者依然坚持的观点。其推理过程是:文字的出现是文书出现的前提条件,而公务文书处理是远古时期典型的、重要的秘书工作,所以,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之所以有这种论断,是因为秘书学初创时期,文书工作确实是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文书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看确有其合理性。但是,今天的秘书工作已有了很大变化,虽然学界关于秘书的定义和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但在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调查研究等与文书工作一样,也是典型的秘书工作这一点上是没有疑义的。然而,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等并非必须借助文字进行,则“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论断就需要改进了,所以不少论者提出了新的见解[5]。说来似乎很简单,但树立这种反省意识,尤其是要根据秘书工作实际去反省基础理论,甚至把自己以前坚持的观点推倒重来,就需要一定的学术勇气。

3、秘书学的实践性也要求秘书理论研究者关注当下秘书工作中的新问题。

用秘书理论指导秘书工作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来就是秘书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秘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社会向秘书理论研究者提出的新课题,但是学界对此似乎不很敏感。比如,2008年9月15日上午10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但10分钟之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仍依循以前达成的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这家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3亿欧元,德国发展银行因此被媒体称为“最愚蠢的银行”。一家奉命调查此事的法律事务所递交的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后的10分钟里这家银行的职员都在干什么,其中包括董事会秘书和负责处理这项业务的高级经理手下的文员。如果秘书理论研究者能以此为个案和契机,就结构复杂的组织面临突发事件时其秘书该如何迅速作出反应这一问题,从秘书学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那么不仅是给秘书上了一堂课,也会为秘书理论研究作出贡献。但时至今日未看到有分量的论文,当前秘书理论界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4、做好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秘书职业,理解秘书和秘书工作,从而提高秘书职业声望。

近30年的时间对于一门学科的成长而言毕竟太短,秘书学学科还太年轻,许多基础理论研究还在争鸣当中,所以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没有被提上日程。虽然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的队伍日益壮大,秘书职业离大众越来越近,但是人们对秘书的误解还很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专业方向分流,有师范和文秘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尽管之前多次动员,结果只有20%的学生选择秘书方向,而且选择师范方向的学生毫无例外地拒绝调剂。经私下了解,很多同学是因为家长不同意才选择师范方向的。

最具代表性的拒绝理由有四种:1.领导、企业老总多为男性,年轻女孩给他们当秘书家长不放心;2.秘书是吃青春饭的,现在选了这个方向,到四五十岁不做秘书工作,再找工作就难了;3.男生当秘书没出息,端茶倒水接电话是女孩子的事情;4.秘书就是丫鬟,干的是侍候人的活儿,怕受气。学生家长的意见基本代表了社会上普通民众对秘书职业的理解。笔者浅见,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秘书行业自身的某些消极现象;二是公众对秘书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那么,这些消极现象是因何而起,怎样预防;如何提高秘书的职业声望,如何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秘书教育,这就不仅仅是秘书学知识的普及问题,更是当下社会向秘书学界提出的新课题。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意识,以此推进秘书理论研究,提高秘书职业声望,为当下的秘书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注释:

[1]杨树森《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何宝梅《秘书定义述评》,《秘书》2006年第9期。

篇7

通过对南京市两所高校所开秘书学专业的调查,结合秘书学科的基本情况,我们归纳出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

(一)专业意识培养不足

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是搞好秘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前提。受教育者在学校接受教育,首先是一种专业意识的培养、熏陶和教育,其次才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1]。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秘书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明显不足,高校也对此有所忽略。如在问及“通过此前对秘书专业的学习,您目前对本专业的态度”时,仅有23.65%的学生选择“喜欢”,选择“不是很感兴趣,但为了毕业坚持学习”的学生则达到74.19%。又如对秘书专业课程看法的调查中,51.61%的学生选择了“用处不大”和“学不学无所谓”。由此可见,高校亟待加强秘书专业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秘书学专业在我国是个新兴专业,不少高校的秘书学专业是在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课程结构并没有较大改动,是这两个专业课程的复合体,未能突出秘书学专业学科特点。再有,秘书学专业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在秘书学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则偏低。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课程设置未能及时更新,与社会需求联系较少,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秘书人才。

(三)高校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高校秘书专业的教师基本是从相关专业转化而来的,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理论水平,但是缺乏秘书专业理论研究和从事秘书工作的实践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脱离秘书实际工作的现象。如某高校秘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教师理论和科研能力较强,但是只有少数教师有秘书实际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师资力量的缺乏成了高等秘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四)秘书实训条件缺乏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秘书专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只停留于理论,缺乏相应的实训设施。而大多数秘书专业学生也同样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如在问及“您认为目前在校学习哪些环节对你的影响较大”时,仅有35.48%的学生选择了“课程实践”环节。至于社会实习,尽管各个高校的秘书专业都制定了自己的专业见习计划,但是某些实习单位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实习生并不安排专业的工作岗位,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实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影响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

影响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是多层面的,下面分别从培养模式、鉴定制度、社会观念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培养模式滞后

目前我国秘书教育模式基本是通用秘书教育[2],这与秘书职业化的趋势不相符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出现了秘书类型多样化的趋势,某些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虽增设了科技秘书、商务秘书等方向,但归根结底专业课程不够深入,学生只能学到表面的理论,却不能精通行业知识,进入单位工作仍不能得心应手。如一些商务型企业往往需要懂得市场营销、会计核算等具体行业知识的秘书人员,他们首选的还是本行业毕业的学生,因为这些毕业生对行业知识和发展现状更了解,而秘书专业毕业生受通用培养模式的束缚,缺乏对具体行业的认识,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社会观念偏差

目前,“官本位”的观念依旧影响着人们对秘书的认识,秘书岗位往往被视作晋升、跳槽的一条捷径而不是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秘书专业学生的看法也并不例外。这种社会观念的偏差使得秘书群体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进程。在调查中,57.72%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从事秘书职业的理由是“秘书工作只是过渡期的一个踏板,有了更好的工作可能就会选择离职”,而认为自身性格适合秘书职业的占30.87%,认为专业对口的占36.24%。

(三)鉴定制度欠缺

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从1998年下半年就开始在全国开展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要求秘书持证上岗。此后,又从考核认证方式、认证内容及认证等级、考核题型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但就目前而言,秘书职业资格制度仍存在缺陷,社会的影响力和权威还没能真正树立起来。包括秘书专业学生在内的大多数人对其认识不够,44.29%的学生认为其“没有针对性,难以确定能够胜任特定的工作”。其次,在现实中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与用人单位衔接不到位。持证者上不了岗,无证者却顺利上岗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挫伤了秘书人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改善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秘书职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应积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培养专业意识,加强全程引导

当前,高校对秘书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较为欠缺,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对秘书专业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目标。为此,加强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程引导势在必行,尤其是要加强专业意识的引导。高校可采取分阶段的培养方式,在大学四年全程引导。大一期间要着重激发学生对秘书专业的兴趣,可以举办优秀学长的专业经验交流会,还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师生交流,使学生对秘书专业有完整清晰的认识,尽量消除他们对秘书专业的偏见。大二期间,可以采取编写秘书专业校内刊物、举办秘书专业讲座等措施,适时地加强学生的专业自觉,还可利用每年四月最后一个完整的星期“国际秘书周”的契机,举办“秘书节”等活动,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大三阶段,可以开展秘书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办公技能和操作能力,安排学生专业见习。进入大四,应加强求职面试技巧教育,并通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撰写,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总之,秘书专业意识的培养应贯穿大学四年的教育中。

(二)优化课程结构,培养职业技能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对人才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3]。因此,秘书专业能力培养应以秘书学和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作为学科基础,以培养学生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执行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等为目标。根据秘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该专业主干课程,如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管理学原理、中国秘书史、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秘书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秘书英语、秘书公关与礼仪等。课程注重秘书专业技能培养,有利于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但是,在秘书相关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所不足,可适当增加诸如速记速录、摄影等课程或实践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拿到毕业证书又具备相关行业的技能,在人才市场上也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多的选择。

(三)优化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

秘书学的学科对象是秘书工作,因而秘书学理论不可能脱离秘书的具体工作。高校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建立一支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这方面有些高校已做了可贵的尝试,例如,暨南大学率先开设了“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授受暨南大学开办的秘书硕士教育的学生拥有两个导师,一个是暨大中文系教授,另一个则是来自广东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办公厅的一线政府工作人员[4]。

在保证师资力量的同时,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育、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把文书处理、礼仪接待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内容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8

1、秘书理论要跟上秘书工作的新变化,及时关注秘书工作的新内容。

这一点已在秘书学教材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杨树森所著《秘书学概论教程》直接将“秘书工作内容的变化”写入教材,诸如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信息科学的引入,信息工作成为秘书部门最为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谈判事务、公共关系成为秘书工作的新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页(站)管理成为秘书工作内容之一等[1],对秘书工作具体内容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概括。

另一方面,针对秘书制度建设、国家秘书职业标准的变化等,秘书理论研究者也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解读,客观地评价了其理论地位和作用。比如,关于《国家秘书职业标准》中的“秘书”定义,何宝梅持肯定态度[2],常崇宜和杨树森持批评态度[3],就是研究者们对秘书实践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2、以秘书学研究对象和秘书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为契机,及时发展秘书理论。

这一点在“秘书的定义”这一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秘书学初创时期,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4],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并且有了国家职业标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是在占有了有关秘书工作内容的新材料之后来不断发展秘书学基础理论的,但并不是说有了新材料,秘书学基础理论就要全面翻新。新材料到底带来基础理论的哪些变化,还要看现有理论是不是对新材料依然有解释力。随着秘书学科的不断成熟,基础理论翻新的空间日益缩小,充分发挥现有理论的解释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及时审视和调整现有的秘书学基础理论。比如,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许多学者依然坚持的观点。其推理过程是:文字的出现是文书出现的前提条件,而公务文书处理是远古时期典型的、重要的秘书工作,所以,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之所以有这种论断,是因为秘书学初创时期,文书工作确实是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文书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看确有其合理性。但是,今天的秘书工作已有了很大变化,虽然学界关于秘书的定义和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但在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调查研究等与文书工作一样,也是典型的秘书工作这一点上是没有疑义的。然而,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等并非必须借助文字进行,则“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论断就需要改进了,所以不少论者提出了新的见解[5]。说来似乎很简单,但树立这种反省意识,尤其是要根据秘书工作实际去反省基础理论,甚至把自己以前坚持的观点推倒重来,就需要一定的学术勇气。

3、秘书学的实践性也要求秘书理论研究者关注当下秘书工作中的新问题。

用秘书理论指导秘书工作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来就是秘书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秘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社会向秘书理论研究者提出的新课题,但是学界对此似乎不很敏感。比如,2008年9月15日上午10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但10分钟之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仍依循以前达成的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这家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3亿欧元,德国发展银行因此被媒体称为“最愚蠢的银行”。一家奉命调查此事的法律事务所递交的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后的10分钟里这家银行的职员都在干什么,其中包括董事会秘书和负责处理这项业务的高级经理手下的文员。如果秘书理论研究者能以此为个案和契机,就结构复杂的组织面临突发事件时其秘书该如何迅速作出反应这一问题,从秘书学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那么不仅是给秘书上了一堂课,也会为秘书理论研究作出贡献。但时至今日未看到有分量的论文,当前秘书理论界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4、做好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秘书职业,理解秘书和秘书工作,从而提高秘书职业声望。

近30年的时间对于一门学科的成长而言毕竟太短,秘书学学科还太年轻,许多基础理论研究还在争鸣当中,所以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没有被提上日程。虽然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的队伍日益壮大,秘书职业离大众越来越近,但是人们对秘书的误解还很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专业方向分流,有师范和文秘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尽管之前多次动员,结果只有20%的学生选择秘书方向,而且选择师范方向的学生毫无例外地拒绝调剂。经私下了解,很多同学是因为家长不同意才选择师范方向的。

最具代表性的拒绝理由有四种:1.领导、企业老总多为男性,年轻女孩给他们当秘书家长不放心;2.秘书是吃青春饭的,现在选了这个方向,到四五十岁不做秘书工作,再找工作就难了;3.男生当秘书没出息,端茶倒水接电话是女孩子的事情;4.秘书就是丫鬟,干的是侍候人的活儿,怕受气。学生家长的意见基本代表了社会上普通民众对秘书职业的理解。笔者浅见,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秘书行业自身的某些消极现象;二是公众对秘书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那么,这些消极现象是因何而起,怎样预防;如何提高秘书的职业声望,如何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秘书教育,这就不仅仅是秘书学知识的普及问题,更是当下社会向秘书学界提出的新课题。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意识,以此推进秘书理论研究,提高秘书职业声望,为当下的秘书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注释:

[1]杨树森《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何宝梅《秘书定义述评》,《秘书》2006年第9期。

[3]常崇宜的批评见其专论《秘书定义的再探讨》(《秘书》2006年第9期),以及《关于我国秘书职业定义的再探讨》(《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杨树森的批评见其教材《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篇9

专业核心能力:法律文秘操作技能。

专业核心课与主要实践环节: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部门的文秘及相关岗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法学和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岗位文秘工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文献检索、司法笔录训练、书记员工作概论、档案管理、法律文书训练、现代汉语与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计算机与应用。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法律事务执业能力、掌握秘书技能、会英语、会电脑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课: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专业英语、秘书实务、档案管理、企业管理概论、法律文书、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税法、电子商务、商务谈判、沟通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等。

专业特色:注重塑造形象、提升品味;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复合型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职业前景: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法务助理工作,又能从事法庭助理、书记员、律师助理职业,还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和商务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并有潜力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法律文秘专业第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技术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素质、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

1. 素质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美感,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具有自我调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知识基本要求

(1)掌握语言文学类、政治哲学类等基本知识。

(2)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文秘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办文、办事、办会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掌握管理学、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程序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档案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和法律法规。

(5)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

(6)掌握法律公文及其它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7)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法律文秘事务运作。

3. 能力基本要求

(1)熟练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心领神会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咨询、中文写作能力。

(2)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文的能力。

(3)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事的能力。

(4)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会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法律文书制作和公文处理能力。

(6)运用法律和文秘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法律文秘运作的能力。

(7)运用基本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司法调解和解决一般法律问题的能力。

(8)公关活动策划能力和人际沟通、接待协调能力。

(9)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事务处理、法律秘书实务活动的能力。

(三)证书要求

1.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2.获取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或大学四极以上证书。

3.获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或劳动部门计算机操作中级以上证书。

4.秘书资格证书。

5.争取获得汽车驾驶证书。

6.争取获取法律秘书相关等级证书。

就业岗位(群)

高职院校法律文秘专业是为司法行政机关,检察院、法院、基层法律服务部门及社会输送熟练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文秘业务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管理型”等职业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法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良好职业道德、优良的警务素质的综合职业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从事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文书处理,档案管理和公关工作,办公室事务工作,会议组织和服务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商务及日常事务工作。亦可从事公检法等部门的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公证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助理,法律服务所、企业法律顾问处的司法文秘,乡镇、街道办和社区的法律服务人员,也可从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法律秘书培训和法律文秘教学工作。

主要课介绍

1.秘书学概论

该课为专业必修课,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居于提纲挈领的地位。主要讲授秘书职业的性质、特点、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及秘书职业的国际发展情况。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秘书日常工作程序及相关工作方式、方法,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从事秘书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该课的前修课为《管理基础与实务》;相关后续课为《秘书实务》;后续教学环节是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

2.秘书实务

该课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办会、办事、办文、办活动为核心的管理服务技能为目的。主要讲授秘书工作的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技巧,通过秘书案例教学和项目载体教学,以能力本位精神贯穿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秘书实务的各项内容、工作程序、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各种现场处理技能,以适应企业、商务、机关使用单位专职秘书岗位的工作需要。

该课的前修课为《管理学》、《秘书学概论》,后续课为《办公室实务与管理》;后续教学环节是参加中高级秘书资格证考试。其中80%的学生须考取初/中级秘书资格证书。

3.文书学概论

该课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文秘人才为目标。通过文书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并按照公务文书的形成、运转、立卷、归档的工作程序,使学生掌握文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非纸质公文的基本知识,具备在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文处理、信息管理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该课系《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相关后续课,是对秘书学的专业细化。

4.管理学基础

该课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权市场营销的管理、战略和策略,结合营销实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策划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组织设计与流程管理、决策、计划、控制、创新管理以及管理沟通与管理信息活动的组织等,逐步使学生树立起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管理观念,提高管理的决策能力。

该课为《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实务》的基础

5.法学概论

该课为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一般的法,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形成作用、发展、制定和实施等概念、原理和知识。通过该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概论、原理和知识,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形成关于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具备对法律以及法律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为在实践中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该课为后续课《法律文书》打下基础。

6.法律文书写作

该课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各类法律文书的概念、功能、内容、格式和写作要领等基本的写作知识。包括公安类法律文书、检察类法律文书、法院审判类法律文书、监狱执行类法律文书、公证类法律文书、仲裁类法律文书、司法鉴定类法律文书以及诉状类法律文书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具备法律和写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安、检察、审判、仲裁和监狱工作以及律师业务工作中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应用法律操作技能。

该课的前修课为《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相关课。

7.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理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人身权,物权,所有权,共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民事责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制度,受到法学思维和民法学实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民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

8.刑法原理与实务

该课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刑法的概念、性质、体系、解释、制定根据、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的概念、构成、特殊形态以及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刑罚的概念、目的和种类,量刑和刑罚制度;类罪、节罪特别是种罪的概念、构成特征、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法定刑。培养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并根据刑法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刑事案件问题的能力。

9.办公自动化

该课为专业必修课,以培养现代秘书计算机信息运用技能为目的。主要讲授办公自动化的涵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型,以及Windows 98、Word20xx、Excel20xx、Powerpoint等软件实际应用技能。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各种操作并建立简单的局域网技术,具备运用网络处理信息技能,掌握现代化通迅技术和文件处理之电传、复印、自动检索、微机处理、电视摄录及中英文打字等技能。为他们将来进入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能迅速适应办公自动化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终结考核要求是通过省计算机一级考试。

10. 知识产权法

该课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及我国知识产权法发展的现状及相关规定,讲授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尤其是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以及专利权的法律保护。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的现状,掌握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的调整范围和特征和知识产权法的主要法律规范,增强他们分析和处理有关知识产权问题和案件的能力。

11.行政诉讼法学

该课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理解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制度与规则,掌握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和处理行政事务及行政争议的能力。

12.劳动法

该课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尤其是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篇10

 

传统的秘书工作往往是依据组织领导的需要以及秘书对个人自身认识来开展,这就直接影响了秘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新的形势也对文秘人员提出了数字化、国际化、全球化的要求,秘书的工作重点由比较单一的事务服务转变为事务与参谋并重,工作方式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变幻莫测的市场要求企业秘书能够应付自如,需具备多方面的技能。

据《中国人才报》的统计:“人才市场单一型秘书的推荐成功率是8%,80%以上的企业需要具有多种能力‘复合型’人才”。那么,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呢?

1.实现职能创新

1.1强化信息和调研工作

做好信息工作是企业秘书工作的一项主要职责,对于促进企业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秘书人员掌握更多、更新、更准、含金量更高的信息,为企业经营服务。1、企业秘书可以通过调研为领导提供外部信息,预测市场走向,为领导制定最佳决策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企业秘书可以收集内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反映、意见、建议并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反馈给企业领导。2、企业秘书可以不断地向企业领导提供政策信息,包括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其重大的调整信息,以便让领导确定决策信息、决策方向。企业秘书还可以通过调研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的参考信息,所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秘书为领导提供新、实、准的全方位信息,并协助领导进行管理已成为必要。

1.2强化协调工作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进入市场竞争,企业所面对的各种关系更为繁多,所以协调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协调工作是企业秘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对内协调有上下关系、秘书与领导的关系、领导成员之间的关系、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现今企业秘书的协调主要是对外协调和经济关系的协调,因为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交往关系主要是一种经济关系、供求关系。同时,企业秘书人员还要改变以往的协调方式,多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站在国家、政府、企业三者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搞好协调,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

1.3强化公共关系工作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都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所以企业要生存、发展、还必须开展外部公关工作。秘书是树立企业形象的窗口。人们往往把秘书部门看成是领导的代言人。科技论文。因此,秘书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是很重要的。如果企业秘书关系融洽、办事认真、态度友好,就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增进彼此的业务往来。美国华盛顿一家市场调查机构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在来企业办事受到非礼待遇的人当中,96%的人不直接抱怨,但有91%的人不会再到这个企业来。而且,受到非礼待遇的人平均向他周围的9个人讲述。其中13%的人要他周围的20个人讲述。”

2.实现服务创新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秘书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必须做到主动服务,超前服务。

现代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要求领导决策和管理逐步从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型,在做出决策前必须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情况调查分析,方案的设计优选,以及决策后的查办总结等工作。这些工作不可能由领导一一躬亲,而要靠有关部门和提供智能服务的“思想库”、“智襄团”来完成。秘书人员作为领导身边的参谋助手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从时效和质量上,必须做到超前,迅速,主动,准确,优质,既要办文办事,又能出谋献策;既收发传递信息,又要综合处理信息;既要重视经验,又要加强科学化管理,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主动超前服务。

企业秘书还要正确认识和掌握秘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实现工作科学化。不断加强对程序性工作的科学办理,如领导班子召开的各种会议,月、季、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文件的登记,传阅和办理,信息的收集编送等,都有一定的周期和相对固定的步骤。对于这类工作要提前确定好办理方案,做好准备,付诸实施;对于非程序化的工作要做到超前预测,把工作做在前面。比如,每年的中心工作,重大事项,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一些季节性较强的工作等,都是可以事先知道的,只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信息,勤于思考判断,提前做些准备工作,到时就可从容不迫。

3.实现技术创新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今天,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信息,谁就能在信息社会占据市场。科技论文。因此现代企业秘书使用先进的工作平台,掌握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是企业秘书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当今信息化成倍增长,企业秘书的效率也大幅度提高。比如秘书不必离开工作岗位,就能从计算机的档案里获得所需要的资料。U盘、计算机、静电复印机、自动电话机、录音笔、摄像机、传真机、扫描仪等现代技术在信息加工、文字处理、信息存贮与查询、数据处理、声音处理、网络通讯等做到现代化。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及国际业务的大量增多,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将更多地通过电子商务手段解决。科技论文。无纸办公、无纸贸易已成为现实。秘书工作者特别是企业秘书迫切需要电子商务知识及其操作技巧。如果对方公司急需公司的文件资料,运用现代化的传真机以极快的速度已传到了对方公司。因此企业秘书靠陈旧的劳动方式去处理潮水一样涌来的信息流,已经是远不适应了,必须依靠新技能走办公自动化之路。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后,不论办文还是办会,都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传统发文秘书人员要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电话通知后再发放,而且如果所属单位不在同一地域,文件将会很长时间才能收到,实行网络办公后鼠标轻轻一点,几秒种后就可以把文件发给指定的人员,既快捷又准确,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我国的秘书,除了在党政机关服务的以外,大多数分布在各行各业,而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专业。秘书不是专业人员,不能要求其成为某专业领域的专才,但也要熟悉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否则就无法在该行业立足,更谈不上起草专业性文件,处理专业性事务了。因此,秘书应成为通才——专才型人才,具备并不断提高较高的政治素质、扎实的文字功底、过硬的技术素质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未来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最终会达到全球资源的共享。秘书人员的国际化流通也是必然的趋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充满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的进步为秘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新的形势向新时代的企业秘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秘书只要能够切实转变观念,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业务水平,迎难而上,勤奋进取,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强烈的敬业精神,就一定能够应对新的职业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尚卿.秘书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2]池松军.试论现代制度下秘书工作的转变.江汉大学学报,1997,(2).

[3]黄海兰.论跨世纪企业秘书人才的素质.秘书,1998,(6).

[4]陈合宜.秘书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5]洪琦.新时代 新秘书. 参政消息副刊9-16版第251期,2005,11.

篇11

八十年代末走出大学校门即走上了高职文秘专业教学的讲台,作为一名一直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十几年来目睹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也参与和实施了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培养目标逐渐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的过程,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寻找定位和模式渐渐完善的过程,本文以所在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石职院)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轨迹为主谈谈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出路和方向。

我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1986年创办,几乎与学校历史发展同步。十几年来经历了几次大的专业教学改革,总体看,不管是命名的演变还是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改革,都贯穿了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体现了鲜朔的高职特色。

专业命名演变与专业定位的彰显

从1986年创办到2001年,石职院文秘专业经历了三次改名,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培养目标逐渐明确的过程。1986年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地方特色职业大学,由于当时体制的原因,石职院文秘专业主要是为地方行政单位培养大专层次的应用型秘书人才,当时专业名称采用的是全国高校常见的文秘,招生以本市为主,学生主要去向基本都是行政秘书岗位,这样的局面一直延续了10多年,到1998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逐渐鲜明,原有文秘的专业命名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从就业看,学生的岗位也变党政秘书为主体为以企业秘书为主体,毕业生成了现代经济生活里的OFFICE一族,于是更名为现代秘书,命名尽量体现专业职业特色和时代气息。很快地,在两年后,随着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和现代商务的飞跃发展,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现代秘书又发展为两个方向—商务秘书和涉外秘书,前者主要适应中小商务企业数量剧增的需求,后者主要为相关涉外企业量身定做,从市场反馈情况看,由于专业定位特色的准确和主动适应市场的变革,石职院秘书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表现出较好的竞争力。

课程体系改革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支撑.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和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体现。我国传统的文秘专业设在普通高校的中文系,课程体系也是以中文课程为主,此外再加几门秘书学、档案学,应用写作等课程,对学生的文字功底以及总体人文素质比较注重,不过学生缺乏适应市场多种需求的活力。从专业更名为现代秘书起我们就着手对原有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进行较大的改革。具体如下:

(一)努力适应市场需求

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学生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前提,考虑到学生就业去向的变化,在1998年更名为现代秘书时,专业课程体系做了很大的改动,其实在此之前课程体系已经在老专业的名称下进行着悄悄的改革,比如纯中文课程如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等的或撤掉或压缩,公共关系、言语交际等课程的添加。不过在更名这次变动中力度要大得多,继续删减了一些中文类课程,如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合并为一门,增加了一些原来没有的管理类商务类课程,主要有管理心理学,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会计学基础、经济法,还增加社交英语等课程来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很好地适应了市场对他们的要求。

(二)科学建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循着系统逐渐完善的路子逐渐形成了布局合理的体系。在原有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主要是宽基础的,四分之三是中文类,在此基础上开几门秘书类课程。后来更名后虽然加大了非中文类课程的数量,但在教学计划上对课程体系的改革还没有成体系的思路。只有在分设商务秘书和涉外秘书方向后才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体系结构。以商务秘书为例,在课程体系改革前我们对毕业生情况进行了市场调研,情况反馈是:除一部分去向较好的同学单位相对固定外,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定期更换单位,就岗位来说也有变化,有一直从事秘书工作的,也有在管理或者销售等业务职位的,还有自己创业者。从学生反映情况看许多同学谈到岗位有较大的扩散性。一方面是本职工作的扩散,表现在虽为单位秘书但对单位所在行业市场地位运营模式生产状况等都必须有起码的了解才能完成辅助领导工作,这需要方方面面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是工作单位及工作的扩散性,因为不定期更换工作单位势必造成从事行业的流动性(从房地产到商界、从食品乳品业到保险等)和从事岗位的扩散性(从秘书到销售、从公关到策划等),这要求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各方面的商务知识功底。鉴于此,在进行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我们从知识体系上分两大部分—“商务”和“秘书”,而且二者并重,其课程支撑考虑专业岗位需求,同时也考虑学生就业岗位的弹性,给学生以复合型知识的储备,另外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还有素质版块和技能版块,在体系构建过程中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结合,避免脱节和重复。具体见表如下:

除了以上,我们还在第四、五学期为学生准备了两个方向性的限选课版块分别是:

管理方向: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领导艺术科学财税金融常识经销方向:证券与投资电子商务概论推销常识与技巧广告策划

通过以上的构建,使专业培养目标更贴近市场更适应需求。受到市场和学生的欢迎。

实训力度加大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加强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定位,它是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秘书专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在早期主要是书面表达能力,很长一段时期秘书的形象就是一身正统的中山服与一副度数大的眼镜,烟雾缭绕中的熬夜案头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秘书职业能力的要求呈现出高水平多层次,大致表现为:具有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现代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能力;具备一定的日常商务办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接待能力等等。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训力度。具体讲:

(一)相关课程课内实训

在多年的秘书专业教改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都围绕培养目标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人文素质类课程比如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经典作品的讲解给学生以日常阅读的引领来加强总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以及课外组织几次诗朗诵和文坛热点问题的讨论,这样的实训过程提高了同学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交礼仪、秘书学、应用写作、言语交际等课程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办文办事的能力。应用写作课程课时126,一半的课时用于常用文种的写作实训,社交礼仪教学中教师示范与学生课堂和实训室演练结合,同时对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情景职业应聘面试,学生须综合运用课程内容准备考试,效果很好。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经济法、管理学、会计基础等课程注重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培养学生处理间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口语类课程也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胆量。

(二)集中实训课程

除了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之外,我们还安排了一些实训为主的课程和在相关课程里安排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前者主要有中英文速录、办公应用技术等,这些课程主要是在机房和实训室进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徽机和其他现代化办公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等,打字要达到相应要求。后者主要体现在秘书学、文书档案学、和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等课程里,这些课程分别安排一周或两周的的集中实训教学环节。秘书学课程有利用情景案例在专业实训室演练秘书实务,也有走出校门的专业信息收集训练;文书档案利用建立联系的相关档案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实际的操作;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则结合所在城市商务特点出具实训项目,如《x产品市场推广策划与谈判》,把学生分为买方和卖方小组形式,进行实质的市场调查和最后的谈判室演练谈判,这样的培养方式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也是秘书专业高职特色的充分体现。

(三)实习

实习是高职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对于秘书专业的实习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秘书专业实习与高职其他专业的实习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档案馆外它不能进行群体的相对集中的实习,这样给我们安排学生的实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索:

1、集中的专业认知实习

在第一学年的暑期安排两周的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对专业岗位职责和工作环境有感性的认知,安排在专业的几个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学生现场感知和基地专业工作人员讲解的方式。通过这样的实习,学生对职业专业增加了感性认识,在二年级的学习里对未来职业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培养比较明确,有奋斗目标。

2、校内系内专业岗位轮值实习

在升人二年级后,根据学院各部门的工作需要我们把秘书类专业学生分成2-3人一组,每个组在学院里需要的部门和本系进行为期一周的办公室秘书岗位助理实习,实际参与日常工作,如接打电话、打印、收发文件、接待来访等等,因为时间短,不会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而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中却感想多多,体验了一个学生和专业岗位角色的种种不同,实习完学生工作记录和小结,为以后的此类实习工作安排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