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现代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0:57

现代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例1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企业文化的融入,提高了企业的品位和管理水平,凝聚力和执行力也得到增强,在这一点上,我们既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正如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其所著《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给企业文化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指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

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企业是没有方向没有活力的乌合之众。企业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明确企业的灵魂所在,最终用来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指导员工怎么做、怎么想,让这个灵魂发出“无声”的命令,发出心灵的呼唤,发挥无形的导向作用。

(二)企业文化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强力粘合剂”,它可以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企业一方面要坚持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由具有共同价值理念凝聚起来的组织;另一方面则要将这些价值理念发展成一种文化氛围,形成一种强制性的文化氛围,从而起到规范作用。这种“强制性”的规范作用,会大大加强一个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三)企业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作用

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所有员工行为进行规范,通常称为“外在约束”,但是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因而对于人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规范,除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硬”约束,还需要一种思想的“软约束”,这种内在约束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来体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它能够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使员工在认同企业价值理念的前提下内在约束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才有利于排除企业制度管理上的潜在障碍。

三、建立企业文化所存在的几个误区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很多单位在大张旗鼓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之后,却发现员工对单位所宣扬的企业文化并不认同,当初所指的出来的一系列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最终无法真正落实到单位员工的具体行动中去,也就无法帮助企业成就宏伟的战略目标。

(一)强调企业文化的形势表现而忽略了内涵表现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如果只有表层形式的表现而没有内在价值与理念的表现,这样的企业文化使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也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二)强调企业文化的精神作用而忽略了管理实践

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只是塑造企业精神而已,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体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贯穿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管理实践。

(三)强调企业文化的形式标准而忽略了个性特色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组成结构不同,竞争压力也不同,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身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所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也不会相同,类型和深度也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四、如何加强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员工智慧,形成符合企业本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依靠员工、重视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把企业文化的根深植于员工中,既形成了企业文化的自身特色,又使企业文化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融合进了员工心中,使员工自觉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发挥群体力量,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企业文化例2

一、前言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二、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1.“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2.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发展观

《道德经》上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说的是天地之所以长久,就在于能够让人生存,无私奉献。企业要协调、持续发展,也需要具备天地的“不自生”品德,希望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贡献能源,为股东谋取利益,为员工提供发展,并寻求这四方的和谐与平衡。尤其推崇“和谐”的企业发展观,认为和谐是一种稳定状态,是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最高的使命和追求。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的“入世精神”

古代思想在理论层面上表现为一种以伦理为支撑点的民族文化精神,表现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古代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文化,即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并投身于改造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提倡经世致用、兴邦论国。数千年来这种积极关注社会的“入世”精神不断延续和发展,影响着代代中国人。今天,中国新一代企业家,如海尔集团的“争当世界500强”的精神,长虹集团的“以产业报国、民族兴盛为己任”的理念,都是古代中国“兴邦治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科学的企业管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许多要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包含着许多被国人认为不能违背的人生价值、处世态度、理念追求等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已渗透、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身。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管理思想能独霸历史的领先地位直到永远。当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的时候,使人们越来越渴望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四、结语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中国五千年历史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面对跨国集团的强势登陆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如何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保持企业良性持久发展,成为颇受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古代管理思想作为精神价值上的一种导向性趋势,在企业经营领域的价值效应正在日益凸显。把现代西方管理理念与古代中国管理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路,对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雪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企业的启示交通[J].企业管理,2007,(12)

现代企业文化例3

一、商业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指引职工向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它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和经验。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目标记录了企业在过去生产经营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及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和企业前景。可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导向。卓越的企业文化规定着企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为企业实现目标服务,并会发挥“文化导向”功能,使整个企业和全体成员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指引下保持统一的行动。拙劣的企业文化使企业鼠目寸光,最终会导致企业破产。

国内以“华为事件”、“富士康事件”为代表的跳楼事件,是值得企业反思的因企业文化过于激进而造成的悲剧。在众多讨论中,质疑华为和富士康企业文化的声音最为“响亮”。通过华为事件、富士康事件,类似企业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企业文化,在激发员工生产力的同时,应尽量采用更健康、更人文的管理模式。

本人所服务的企业柳州市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把敬业友善、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工作方针,更多的从关心员工的成长、培养员工忠诚度、提高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操入手,把员工收入的增长作为领导的工作目标,同时给员工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企业内部刊物《百司潮》成为员工展示自我的平台,一年一度的职工同乐会、运动会、书画摄影展,更是把员工凝聚到一起,使员工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已的事业,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自觉努力的工作。员工以成为百司人为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无疑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二、商业企业文化的协调功能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社会和企业协调一致,使企业自觉地为社会服务。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尽可能调整自己,以适应公众情绪,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跟上政府新法规的实施。从文化建设的层面看,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回报社会,无形中给企业带来宣传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柳州市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五星商业大厦通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向灾区捐款捐物,多年来,在贫困地区学校成立“五星班”,帮助山区孩子完成学业,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后,在公众心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优秀的企业形象,从而增强了企业的软实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存在着极其剧烈的竞争关系,企业文化协调功能的一种表现是促使现代企业的竞争走向文明竞争。企业文化是剂,使上下级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保持沟通,减少人为拖延不配合现象的发生,提升企业执行力。

三、商业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文化,是先进积极的工作思想和态度的代表,非常关注内部员工的个人修养和工作态度,是对员工的一种精神支持。企业文化通过其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和支持有积极先进思想和工作能力的企业员工,更加关注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员工在企业内部有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让企业内部员工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荣誉感。积极向上的风气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企业管理的成功,也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精神力量对于企业管理行为的激励作用。

四、商业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有同化作用、约束作用和融合作用,三种作用的综合效果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性作用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自觉形成的内部有序的行为意识规范。企业文化对员工思想及行为的规范性约束,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有效率,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拥有更强的执行力,更有助于实现管理效果与效率。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思想行为的约束作用是推动企业管理执行力实现的重要力量。企业文化中的共同价值观念一旦转变为惯例化的程度,就会产生强制性的约束作用,大大加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同时能够对员工产生极强的融合作用,从而显示出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通过设定目标将企业内部人员紧紧的团结在一起,通过自身精神式的凝聚力量将企业内部形成一股统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具有向心力的企业,工作效率将事半功倍,管理起来也会轻松自如。来自灵魂力量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此外,企业文化还具有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

总结上文,以柳州市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企业文化的功能展示如下图1。

图1 柳州市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功能展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凡的意义,两者的关系可用下图2表示。

图2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现代企业文化例4

二、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和优势

1.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具有独特价值和深厚底蕴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国粹。中医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中医药企业作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还有《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了发展中医药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进中医药迈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机遇,中医药企业应该立足自身,整理和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发挥优势,开展文化营销,让消费者感知并且认同凝聚在产品和品牌中的中医药文化,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面对市场上西药、生物药的竞争压力,消费者对中药的信任度降低等情况,中医药企业也需要大力开展文化营销,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优势

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开展文化营销策略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消费者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度较高。中医药特有的文化内涵赋予了中医药产品在治疗方面的整体观,其独特的疗法使中医药产品毒副作用低,在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中医的养生文化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并推崇。其次,许多中医药“老字号”企业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在文化营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例如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企业在长期的营销活动中在产品和品牌中不断渗透着文化,使企业的文化感召力深入人心,在营销团队、渠道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有力的支撑企业进行文化营销。

三、文化营销在中医药领域的成功案例—东阿阿胶

山东东阿阿胶成功的开展文化营销已经从一个固定资产几万元的小作坊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阿胶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以文化为利器从传统企业转变成文化型企业,向中华气血滋补国宝级企业迈进。东阿阿胶挖掘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了解阿胶的历史,申请并获得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的称号。阿胶属于滋补保健品,顺应当前消费者所追求的健康理念,符合国家倡导的“治未病”,通过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唤醒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弘扬中医药文化,进而提升东阿阿胶的品牌影响力。在品牌建设方面,东阿阿胶也植入文化战略,聘请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团队,搜集古代经典和民间验方,形成阿胶学术文化、美容文化和滋补文化三大体系,对品牌的文化内涵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东阿阿胶的主要标识中也运用了文化因素,红色的图形体现了浓重的东方色彩,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并认可。在企业文化营销方面,东阿阿胶倡导“厚道”文化体系,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并通过兴建中国阿胶博物馆,举办阿胶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大力传承并创新中医药文化,增进消费者对阿胶的了解,带动阿胶行业健康发展并真正实现文化价值的引领。

现代企业文化例5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一人类历史的永恒进程无疑也适用于企业。企业家在奋斗过程中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价值观与信念,但这一切须不脱离时代精神更不能闭门造车。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兼收并蓄,去芜存菁。而自发形成的企业文化,或许存在很多糟粕,或许根本背离了时代精神,或许正将企业引入深渊。

因此,后现代企业的文化战略必须整合,必须上升到人类思想的高度。这是一个卓越的后现代公司不可逃避的命运。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前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融合

卓越的后现代公司必须走在时代的前面。而后现代企业文化整合的首要原则就是,在吸取后现代文化精神的同时,适当借鉴前现代文化。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后现代文化本身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复古主义。正如后现代建筑曾经从古典主义建筑中吸收了大量有益的因素一样,后现代企业文化也将会从古老的文化中获得一些关键性的启迪。古典文化,非凡是东方文化,可以在诸如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给后现代人提供有益的启发,从而促使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后现代企业文化建立在对现代企业文化解构的基础之上

后现代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正如后现代与现代的关系,前者对后者虽有继续,但更多地表现为革命性的颠覆。后现代企业文化的整合将建立在对现代性八个精神向度的解构与超越的基础之上。

对现代性二元论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高层治理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对立。与之对应的是,后现代企业将通过废除二元论,并通过相应的企业制度变革打破所有者与经营者,以及高层治理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对立,全面构筑新的超二元论的企业文化。

对现代性个人主义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权威崇拜和团队之间关系的冷漠。而后现代企业则将以反个人主义文化和后现代民主精神,废除权威崇拜和冷漠的团队群际关系。

对现代性进步神话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进步神话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企业以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为惟一目标。与之相反,后现代企业构筑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与进步相互平衡的企业文化。

对现代性未来主义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未来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对现实生活的漠视——企业员工被异化为生产机器。与之对应的后现代企业则将调整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构筑人性化的工作空间与工作文化。

对现代性世俗主义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世俗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货币拜物教的泛滥和神圣情感的消失。而后现代企业则将通过对世俗主义的超越和信仰的回归,终结货币拜物教在企业中的侵蚀力量,构筑健康理性的公司文化。

对现代性以自我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企业伦理的危机。后现代企业则将在稳态经济、阳光经济等后现代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建设超越传统资本主义精神的企业伦理体系。

对现代性之自恋人格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自恋人格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员工的孤独、自闭等心理症状。而后现代企业将通过交往理性的构筑,使企业成为一个员工交往的理想场所,逐步破除现代自恋人格对员工所造成的伤害。

对现代性之单面的男性精神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单面男性精神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鲨鱼式的领导风格,导致工作狂和治理上冷酷无情的铁血作风。与之对应的后现代企业则将倡导海豚式的领导风格、倡导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柔性治理作风,从而构筑后父权制和后女权主义的企业文化。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对本企业文脉的传承与革命

传统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整合之际,最重视对本企业创业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的发掘。而富有解构精神的后现代企业,将对本企业文脉进行全面的解构,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保留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文化传统,并以后现代精神进行革命性建构与创新。其中包括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本质性超越。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个人文化视界与集体文化视界的融合

富有真正民主精神的后现代企业,以多元文化为主导,在塑造企业文化代言人——公司英雄人物时,也一反现代企业的模式。

现代企业文化的代言人通常就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将所有荣耀与光环集中于一人身上,这无异于塑造新的权威。而权威主义与后现代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后现代企业应以“典型人物多样化,企业英雄团队化”为原则,树立与现代企业截然不同的企业形象代言人。在后现代企业英雄塑造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抹杀企业领袖的权威、魅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而是要以后现代精神为本,在塑造领袖人物的同时,推出最高领袖之外的企业英雄。这些企业英雄可以是领袖团队中的其他人,也可以是“知识工人”中的优秀代表。总之,要使后现

代企业实现人人为企业主人的目标,仅靠产权革命还不够,还必须进行一次文化革命。而现代企业虽然也会在普通员工中树立典型人物,但他们本质上只是企业领袖人物的附庸。

达到“典型人物多样化,企业英雄团队化”的后现代企业与现代企业的普通人物典型具有本质的不同。因为无论是现代企业的领袖典型还是普通员工典型,都摆脱不了个人主义的桎梏。而通过“典型人物多样化,企业英雄团队化”,后现代企业将达到个人文化视界与集体文化视界的融合。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融合

现代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技术主义的现代社会背景之下的。因此,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单面的男性精神得以肆虐,企业如同一部向自然开战的技术主义的战车,它看到的只是矿藏、单纯的利益,它利用技术主义的手术刀,对自然、社会、甚至人本身进行理性而冷漠的解剖。现代企业只拥有或只认同工具理性,而工具理性使社会变成单面的社会,使企业变成单面的企业,使人变成单面的人。由于工具理性的过度张扬,理性走向了它的对立面——癫狂或非理性。而当技术成为非理性之时,技术也就背离了文化的范畴。这意味着以技术主义为主导的现代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反文化的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的困境由此可见一斑。

而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平衡的社会,它不对工具理性进行片面的张扬,它倡导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中,理性恢复为一个整体,理性成为真正的理性。后现代企业文化是真正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人类却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才会领悟。而正因为我们曾经陷入现代及其文化的泥潭,今天以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建设后现代企业文化才会成为我们的一项伟大任务。

后现代企业文化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融合

现代企业文化例6

一、现代企业应建立的文化

为进入新的世纪,市场环境较之以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从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实际出发,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文化建设工作:

第一,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关注,已升华为一种社会主题。同时从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构建的现实需要出发,创新也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企业只有保持适当速度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长盛不衰。

第二,增强企业员工与外部环境的协同意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典型要求就是要具有在虚拟的条件下与外部环境的协同能力。这个要求尤其在与信息紧密联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里体现的更为突出。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要求:其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能为企业服务的优势资源;其二,保持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为满足顾客需求所要求的在国际分工体系内的研发设计能力。

第三,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现代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通过在内部组建“学习团体”强化员工对营销服务理念的学习,提高其服务技能,实现企业的“服务增值”。

二、建设企业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企业文化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历史性原则。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在企业中表现为人们做事和习惯性思维的方式,因此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应考虑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留现有文化中合理因素,在现有的文化基础上进行改善和提升,使之能符合企业的现状。

2.前瞻性原则。由于企业文化的稳定性,它的调整是长期的、渐变的过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和适应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完成后,不能在短时间里对其内容进行太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所建立的企业文化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考虑到未来几年后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3.适应性原则。企业文化的建设重在解决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就是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和吸收本企业员工和领导的意见,同时,认真借鉴国际国内优秀企业的文化特点。使建成后的企业文化符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要求。真正能起到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4.社会性原则。企业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其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必须符合社会的要求后,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要融合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并且要符合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的价值观受到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反映出当前社会的风貌和本民族文化的要求,使其易于被员工理解和接受。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步骤

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进行一次组织变革,解决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把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执行机制。同时,把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整个企业在思想上、组织上、氛围上作好迎接企业文化建设的准备。

第二步,对企业已有文化进行回顾和总结。由于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信念等因素一旦形成,往往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并且已有文化会对下一阶段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前对已有文化进行回顾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调研方法,如:访谈法、问卷法,资料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对企业现有文化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企业现有文化的状况和员工的基本情况,分析企业应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为下一步企业文化的设计打下基础。

第三步,对企业文化进行设计。企业文化是一个层次体系,其每一层次的内容对企业来说都有特定的作用,体现企业的个性。因此,在对企业文化进行设计时,我们应遵循前面所提到的原则,使我们设计出的文化能够合理、有效。对此,应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1.总结企业精神文化,形成企业理念体系。对企业理念体系的设计,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整体效果。我们应在调研,诊断,评估的基础上,对包括企业使命、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全部价值理念进行总结和提炼,并结合当今先进经营理念,形成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

2.遵循企业的精神文化,设计企业的制度规范系统。企业制度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把企业文化变革的成果巩固下来。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制定一些符合企业实际的独特管理制度,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系,其中应做到:建立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对应的用人标准;把企业核心价值观贯彻于员工的培训;把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员工的绩效考核和激励中,建立与员工进行有关企业文化的日常沟通机制。

现代企业文化例7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目标在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企业全体人员所承认并且遵守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管理方式、道德标准、企业哲学等的综合,是企业员工思想与行为的重要依据。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独特性,企业文化和企业产生是不同的,每一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经营理念与企业精神,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二是难交易性,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的全体员工所承认,并且是对新成员进行教育的一整套价值体系。三是难模仿性,现代企业在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是能够被模仿的,但是企业文化却是不能被模仿的,主要是因为企业文化具备独特性,属于复杂价值系统。

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意识缺乏

现代企业在企业文化创建的过程中,应该从企业实际出发,深挖企业文化精髓,并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进行完善,并不是将别的优秀企业文化进行简单的照搬,这会让企业文化与别的企业文化呈现趋同化趋势,不利于凸显自己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不具备针对性。

(二)实践性差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与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并能逐渐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从基层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创造的结果,其主要是来源于企业员工的长期实践。但是现代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建设当成是宣传工作来抓,将企业文化等同于简单的口号宣讲,并没有真正去理解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自然在实践之时,便只能事倍功半,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突击现象

某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来培育企业文化,而是通过一些相关的企业文化创意机构,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企业理念、印制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但是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在员工的心目中企业文化还是一片空白,这对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在某些企业当中还存在着企业未能恰当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不去认真研究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而失去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意义。从本质上来看,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是相互发生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击现象,充分表现出其对企业文化建设和经济效益之间关系,并没有加以认真处理。

三、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企业管理者重视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管理者充分重视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这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首先,应该依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尤其在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培训和竞聘的过程中,要将企业文化融合当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需要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与奖惩机制,让员工深切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与自身的经济利益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另外,还要依靠企业的宣传部门,将企业内部发行的报刊、漫画等使用条幅的形式张贴出来,适时宣传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了解与认可的程度。再次,要充分依靠企业的工会。企业工会可将自身的职能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大力组织开展以企业文化作为主体的多种活动,尽最大力量去维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弘扬企业中以人为本的精神,为企业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最后,要依靠企业中的财务部门,设立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经费,不断加大企业文化硬件方面的建设,为企业文化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二)重视管理上的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需要管理方面的创新,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首先,应该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管理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方面的创新,逐渐形成利于选拔那些素质比较高,懂得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岗位之中,积极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企业发展气氛。其次,将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创设健全的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定出现代企业发展策略,逐渐巩固与壮大企业的品牌形象,探索企业管理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最后,在现代企业管理之中应该始终坚持人性化的管理原则,人性化的管理是对人性本质与发展重视的管理方式,其不排斥当今科学的管理方法,但是在重视管理方法上要与人本精神相符合,利于人的个性以及全面发展,一般的方法是重视企业员工的存在,积极鼓励员工参与进来,尊重员工大的情感,重视充分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积极推动企业员工价值能得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民主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大力培养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大程度发挥好企业员工的潜能。

(三)获得员工认可

文化重点是在于其自动整合功能,能潜移默化影响每一个,逐渐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意识,进而能产生一种整体效应,不断推动企业的顺利发展。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共同的遵守与贯彻。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其间蕴藏着企业文化的素材,尤其是企业之中的先进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方式,更能体现出企业价值观。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让企业的目标与理念等扎根于每一名员工心中,逐渐形成共识,形成一种理念,使其真正能落实到生产中,真正将企业的集体观念与个人力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让员工更好做好其本职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更大贡献。

(四)将企业文化与其长期发展战略进行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是不断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的推动力,其决定企业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并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凝聚与辐射功能。企业文化的发展要坚持长远的建设眼光,按照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目标、经营策略与企业本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充分的结合,再确定企业自身的文化,而不能将企业文化单独分开进行。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建设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这样才能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支撑与推动,因此,为了避免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突击现象,应该将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去创造与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如创新意识缺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突击现象、实践性差等现象,只要采取企业管理者重视现代企业文化建设、重视管理上的创新、获得员工认可、将企业文化与其长期发展战略进行有机结合等措施,才能创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浅议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0(7):168~170

现代企业文化例8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经济中,企业是否具有创造、传播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正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现在国内有不少企业也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应用知识管理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经营哲学、企业文化形态、企业道德规范、企业精神风尚、企业形象等的总和,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地发展自己。DelphiConsultingGroup研究人员HadleyReynolds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障碍是企业文化。可见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保障,不良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障碍。所以,构建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目标

构建适合企业知识管理的现代企业文化,首先必须了解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目标及优势。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

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企业知识为管理对象,是对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并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效益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佳的决策。知识管理是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企业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更有效地利用知识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活动是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资金与劳动力。

企业知识管理是将知识看作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知识管理把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及企业经营战略等协调起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创造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

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增强企业组织的适应性、生存能力等重要措施。从本质上来看,它涵盖了企业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造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企业知识管理是个人和企业要适应现代经济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的真正向导。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取得竞争力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高素质的技能、高速运转的效率。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项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培养企业达到以上目标。首先,知识管理是企业培养竞争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综合能力被看作是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其次,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正确决策的基础。因为在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知识管理获得所需的知识,以便做出最佳决策。企业知识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周期不断缩短,创新是保持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活动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吸引到献计献策和能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培养企业灵活应变能力。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任何企业都处在一个变化无常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不可能在某一领域永远占据霸主地位。为了使企业能在竞争中维持其市场地位,要求企业对市场的变化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并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而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培养和提高这种快速应对能力。

3.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共享有用的经验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知识资产,缩短作业时间和减少重复劳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目的。

4.培养和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拥有高素质和技能的企业员工是企业竞争优势和竞争力提高的基础条件。通过实施知识管理,促进现有员工和新雇员工对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最终提高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知识管理不仅会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会改变人们的工作、思维方式。企业知识管理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环境。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同步发展。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更适应竞争要求的企业文化。21世纪的经济发展,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往往是经济与知识文化的一体化运作。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也是知识管理能够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能为绝大多数员工信守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和经营战略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实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是不可被忽视的,具体表现如下:

1.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而影响企业对知识的认识和态度。比如,影响决定哪些知识是有用的、重要的,哪些知识是必须保留在企业,从而获取核心竞争力,哪些知识可以向外界传递或与外界分享以获取战略优势。

2.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集体知识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包含所有不可言传的关于组织与其员工之间如何传递知识的规则,它界定哪些知识属于组织,哪些知识属于员工个人;它决定在公司中谁应有什么知识,谁必须分享这些知识,谁有权保存这种知识。企业领导层如果不能准确理解企业现有的知识传播机制,不能制定相应的战略改变这种机制,那么想改变与知识相关的行为将会十分困难。如果企业很明显地认为某些部门比另一些部门重要,那么毫无疑问会挫伤知识交流的积极性,导致各业务单位尽力保卫自己的知识库。

3.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创造、传递和使用的行为决策。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创造和共享。企业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和惯例同样也决定着一系列能够影响知识生产、共享与利用的行为,即会影响交流质量的行为。如果一种企业文化相对于知识而言更重视知识共享,它就会创造一种更便于利用知识的交流环境。因此,企业文化为知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对新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如何对待、获取和传播新知识的行为。对于今天那些面临剧烈的、甚至威胁其生存的技术与竞争形势变化的企业来说,这个过程的动力机制反映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如果它们希望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取、验证和传播新知识,以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与资源配置。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必须构建一种知识型的企业文化。知识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按照知识管理的要求所形成的,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知识型的企业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如果企业文化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就会对员工起到价值导向、角色规范和引导员工实现知识创新的作用,他们就会在企业文化所营造的氛围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沟通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充分沟通,化解文化理念上的认识差距,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相互信任的融洽气氛,有利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馈机制的建立,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激励作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特别强调人力资源的管理,尊重人性、尊重员工的需求,并能使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实地需求取得较好的统一,有利于鼓舞员工的士气,从而使员工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的产生。

4.凝聚作用。企业员工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可以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体会人格的尊重,从而热爱他们的企业,敬职敬业,有利于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

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知识管理也不例外。企业知识管理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探索知识资源在生产实践中的新发展,它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通过创建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利用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创新与增值,在知识创新中谋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企业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构建与企业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关键。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学习型、共享型、创新型的现代企业文化。

(一)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未来成功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五种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远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可见,学习型组织在共同的远景下,有着崇高的信念与使命,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这种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是学习型文化。在这种文化导向下,人们追求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开发能力与智慧。尤其团队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组织中成员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员工在工作情境中不断地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提高各类人员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决策层,他们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因而更需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如计划、执行、控制等环节;四是强调“团体学习”,组织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学习型文化是未来企业成功发展的保证,也是基于企业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协同共享型企业文化

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企业文化,以消除传统的对抗,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协同共享型文化鼓励员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并促使员工将知识转化为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力。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重要内容。

知识共享型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要求企业的知识管理者拥有鼓励知识共享的核心理念,积极为企业营造一种全员共享知识的氛围;二是要求企业有完善的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要求每一位员工参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客观评价标准;三是要求企业文化的参与各方摈弃传统的竞争观念,树立以合作促竞争、以竞争促合作的关系,从而实现双赢;四是要求企业中的个人创新与团队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共享的团队精神并不排斥个人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是积极倡导共享与交流在拥有不同知识结构的成员之间进行,这样有利于拓宽知识创新的空间。

构建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成为知识管理的倡导者、参与者。企业管理层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影响企业员工的重要因素,而且决定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成败。要推进知识管理,管理层应该发挥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增加和方便员工沟通、交流的良好环境,以利于员工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其次,培植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趋向,形成自然而然的共享行为,强化知识共享意识。

(三)创新型企业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只有通过自身创新的确定性才能来对付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创新能力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动力。随着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即开创新市场和取代旧市场的能力。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赢得竞争,就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胜人一筹。所以,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奉行不断创新的理念,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甩开竞争对手的主要途径。构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创新型企业文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为此,需要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适宜知识创新的环境。良好的机制与环境是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激发创新热情与创新思想的必备条件,企业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是企业知识创新不断获得成功的关键。企业知识创新环境包括两个层面:宏观环境,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是企业文化创新形成的基石;微观环境,指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创新阶段、不同创新项目等所处的特定环境。营造知识创新环境,对企业来说主要是营造知识创新的微观环境。微观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硬环境的营造,即营造用于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的营造,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为员工营造有利于发散性思维、敢于突破旧框框的环境。当然,管理层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带头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形成上上下下热衷创新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翟丽.企业知识创新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现代企业文化例9

(一)民族性由于文化的形成受民族的影响,作为企业文化也毫无例外的受企业管理者自身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伦理道德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才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

(二)群体性企业文化是作为整个企业全体成员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虽然成员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他们总可以在其企业文化的调节下达成一致。

(三)客观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企业文化这种现象到底是否存在曾经争论过。现在可以肯定的说企业文化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作用和功能也是毋庸置疑的。它既是企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当然这种需要是与在企业塑造企业文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可分割的。

(四)可塑性与时代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逐渐总结而形成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赋予新的内容。即企业文化重在后天的培养和塑造。紧跟时代使企业文化保持鲜明的时代特征。

(五)凝聚性与人本性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影响企业成员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在特定的企业组织内,成员一般总是为自己所信奉的哲学所驱使,通过这种黏合剂作用把全体成员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为企业目标而努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时意味着良好的组织气氛,这种凝聚力对内体现在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上,对外具备非凡的竞争力。

(六)内、外一致性与系统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群体内在要素和外在要素的统一。内、外在要素又交互影响。所以企业文化必须使其内外保持一致。正是这种一致性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系统性。

企业文化的内容

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内容,在现阶段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企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进行各种活动、处理各种关系的总体观点和综合方法,企业哲学是企业人格化的基础,是企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的源泉。系统的观念、动态的观念、效率和效益的观念、竞争和风险的观念等是构成企业哲学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思想。

(二)企业价值观企业组织与成员的基本信仰、追求和经营理念,直接解决企业追求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问题。企业价值观是其核心。

(三)企业精神它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是企业成员崇高的精神存在;是一种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是企业特点的真实反映。

(四)企业制度企业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规定。没有制度就没有了对成员的行为的规范和对成员的激励。

(五)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发挥其和谐气氛、充满活力、凝聚人心的作用;对外促进产品、服务等经营活动,树立、扩大企业的社会与市场形象和知名度。

(六)企业道德它在协调企业与各方面关系中起直接作用。是企业的一种特殊价值体系,也是企业制度、法规的必要补充。特别是在现代企业中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不足的状态下,企业道德就凸显出它的作用了。

(七)企业教育是企业文化的形成、维持、发展中都是必然和必须的。企业教育内容广泛,企业文化只有通过各种企业教育才能最终形成。

(八)企业风尚它是企业成员相互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企业员工的愿望、情感、传统、习惯、礼仪等心理与道德观念的表现,是在企业道德制约、制度影响下形成的,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一方面构成企业形象;另一方面是企业精神、道德等通过企业风尚反映出来。

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怎么使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导向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就要依靠企业文化自身的功能来实现。

(一)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最强的功能之一就是对全体成员行为的导向功能。体现在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明确行动目标、确立规章制度等方面。一方面企业文化对企业目标有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员工。

(二)约束功能约束功能是指通过其制度、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企业员工的言行,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在一定规范内活动。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则是刚性的行为控制,现代企业文化也是尽可能通过一定的物质层规章制度体现出来,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一方面使得企业的价值观念在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念中内化,使企业在理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这种无形的标准操纵和控制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规范、指导、约束着企业成员的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后,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目标有更透彻的领悟和理解,从而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企业文化带来的是无形的、非正式的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它对员工的约束是按照价值观的指导进行自我管理的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纯的硬约束带来的不足和偏颇,也使员工更具有尊严感。

(三)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很强的黏合剂。可以使员工把自己同企业紧紧地的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把员工个人的思想、感情、行为聚合在企业整体中与企业共荣辱。它通过目标凝聚、价值凝聚、理想凝聚三个方面来实现。

(四)辐射功能作为一个系统,不仅要搞好企业内部的管理,而且还要与企业外部环境进行交流与沟通,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并对企业外部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当企业文化形成固定的模式时,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另外员工与社会的交往、企业产品的销售、服务等方面也会不同程度的反映企业的文化内涵。同时企业文化还不断的向社会辐射上述的几方面功能。企业文化的辐射主要通过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软件辐射与产品辐射、人员辐射、宣传辐射等途径达成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

(五)稳定功能毫无疑问能够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企业文化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外企业文化也通过其它功能的发挥与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来实现企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文化例10

关键词: 企业文化;地位; 塑造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由企业管理者当局所倡导、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它不仅是表面现象,而应是一个立体的范畴,即表层、里层、深层。表层指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触之有觉的物质文化,如厂容厂歌、厂旗厂服、产品形象、典礼仪式等;里层指制度文化,如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中所反映出来的指导思想;深层指积淀于心灵的意识形态,即精神文化,如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准则等。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共同信仰,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三个层次中核心是深层文化,即企业精神那部分文化,它支配着企业及其职工的行为趋向,是决定里层文化、表层文化的企业之魂。培养企业精神的目的,是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二、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正确的精神文化一旦被群众所认同,就会成为物质生产的巨大推动力量。企业文化已经作为新世纪的新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四有”员工,达到增强企业活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企业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承担者,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两个文明一起抓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现阶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仍然侧重于学文件、讲形势,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去的少,对企业的经济工作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意义。同样,经济工作也大多是强调盈利,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并以此规划职工思想政治建设考虑的少。企业文化则可以较好地调节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技术工作,把个人的荣辱得失、道德规范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融合在企业文化的精神风貌之中,使远大理想有现实基础和扎根点。人们结合经济工作去发展企业文化,在发展企业文化中培养职工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尚情操,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员工,从而增加企业活力,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有助于增强企业内聚力,达到“上下同意”

《孙子·谋攻篇》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引入到企业中来,我们可以把“上”理解为企业,把“下”理解为职工,“欲”可以理解为目标、利益。也就是说,只有使企业的目标和利益与职工个人的目标和利益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用于现代企业管理,那就是企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像一种理性的粘合剂,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将个人的理想拴在同一目标上,齐心协力,减少职工之间、组织之间的磨擦和内耗,增强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通过企业文化,建立一种积极的机制,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整体信念,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凝聚力,从而焕发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这种主人翁责任感具体体现在个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上,积极搞好本职工作,以自己出色的业绩来维护军队和军企的信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又能通过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确保职工的积极劳动会受到尊重。“自我价值”能得到实现。这样,又进一步加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达到“上下同意”。

3、有利于协调和控制,达到自我调节

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协调和控制。管理者要对企业人财物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必须依靠严密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管理存在着两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再严密的制度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疏漏;二是制度管理还有强制性,它只能让人服从而不能赢得人心,这是现代管理所忌讳的。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把名目繁多的制度压缩凝聚成几条富有哲理性的感召力的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管理者按此精神和准则去启发诱导职工适时修正自己的言行,达到与企业目标和价值准则的一致。同时,企业成员如果违反了行为准则,即使他人不知道或不加以指责,本人也会感到内疚、心理失调而进行自我调节。企业文化通过强化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信任,群众的呼声会体现在领导的决策中,上面的意图也会容易被下面所理解接受。这样,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协调和控制就由强制性的制度管理为主升华为自觉性的自我调节为主了。

综上所述,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全体职工的言行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和辐射作用,形成导向力、凝聚力、约束力。在这种环境氛围中,职工们彼此和睦相处,积极向上,自觉地克服不良现象,为维护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实效而竭尽全力作出贡献。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把企业文化视为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成功的核心。

三、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1、强化领导自身建设

企业领导中,有的忙于面面俱到地处理企业内的各种问题,包括注意在企业高层中形成一致的意见;(下转第24页)(上接第21页)有的善于向职工提出长远的、系统的企业目标,提倡新的价值准则,为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作贡献。不论哪种类型的企业领导必须有良好的自身形象。首先,要做“全才”,以树立威望。《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机制才能嬴得敬重,守信才能赏罚严明,仁爱才能团结同志,勇敢才能激励士气,威严才能统一军令。其次,要有“将德”。孙武提出,“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诸葛亮说要“见利不贪,见美不淫”;戚继光说要“功名利欲,与心为敌”,等等。都是“将德”的规范。企业领导只有德才兼备,甘苦与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能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为企业经营目标努力奋斗的企业精神。

2、强化领导观念和方式的转变

领导者必须树立自己是公仆,职工群众是主人的观念,想方设法真正确保职工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必须转变事必躬亲的领导方式,发动群众参与管理,群策群力,共同对企业的兴衰负责,形成团队精神。这样,企业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3、强化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企业的主体是职工,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如何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人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塑造整体文化的价值观。因为人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即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整体观念、集体意识、人际关系及兴趣爱好等才能产生和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是关系到能否建成优秀企业文化的一项根本性工作。

4、强化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建立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竞争观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企业的竞争不是企业领导个人的事,而是与每个职工息息相关的。他包括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 三方合一的共同利益。因此,协调好三方关系, 建立利害与共、分配得当的企业利益共同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会使职工心甘情愿的与企业同舟共济,尽心尽力为企业发展而奋斗。使国家、企业、职工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保证。

5、强化企业自身特色

建设企业文化,不能“千人一面”。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市场环境等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各个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各个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应根据本企业所处的特点、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企业的服务对象,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像“让世界自由联通”、“让我们做得更好”、“服务到永远”等。要在实践中培育而不要凭臆想创造;要有选择的汲取别的国家、别的企业的优秀文化精华经过改造为我所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代企业文化例11

关键词: 企业文化;地位; 塑造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由企业管理者当局所倡导、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它不仅是表面现象,而应是一个立体的范畴,即表层、里层、深层。表层指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触之有觉的物质文化,如厂容厂歌、厂旗厂服、产品形象、典礼仪式等;里层指制度文化,如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中所反映出来的指导思想;深层指积淀于心灵的意识形态,即精神文化,如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准则等。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共同信仰,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三个层次中核心是深层文化,即企业精神那部分文化,它支配着企业及其职工的行为趋向,是决定里层文化、表层文化的企业之魂。培养企业精神的目的,是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二、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正确的精神文化一旦被群众所认同,就会成为物质生产的巨大推动力量。企业文化已经作为新世纪的新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四有”员工,达到增强企业活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企业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承担者,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两个文明一起抓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现阶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仍然侧重于学文件、讲形势,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去的少,对企业的经济工作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意义。同样,经济工作也大多是强调盈利,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并以此规划职工思想政治建设考虑的少。企业文化则可以较好地调节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技术工作,把个人的荣辱得失、道德规范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融合在企业文化的精神风貌之中,使远大理想有现实基础和扎根点。人们结合经济工作去发展企业文化,在发展企业文化中培养职工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尚情操,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员工,从而增加企业活力,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有助于增强企业内聚力,达到“上下同意”

《孙子·谋攻篇》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引入到企业中来,我们可以把“上”理解为企业,把“下”理解为职工,“欲”可以理解为目标、利益。也就是说,只有使企业的目标和利益与职工个人的目标和利益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用于现代企业管理,那就是企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像一种理性的粘合剂,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将个人的理想拴在同一目标上,齐心协力,减少职工之间、组织之间的磨擦和内耗,增强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通过企业文化,建立一种积极的机制,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整体信念,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凝聚力,从而焕发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这种主人翁责任感具体体现在个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上,积极搞好本职工作,以自己出色的业绩来维护军队和军企的信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又能通过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确保职工的积极劳动会受到尊重。“自我价值”能得到实现。这样,又进一步加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达到“上下同意”。

3、有利于协调和控制,达到自我调节

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协调和控制。管理者要对企业人财物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必须依靠严密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管理存在着两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再严密的制度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疏漏;二是制度管理还有强制性,它只能让人服从而不能赢得人心,这是现代管理所忌讳的。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把名目繁多的制度压缩凝聚成几条富有哲理性的感召力的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管理者按此精神和准则去启发诱导职工适时修正自己的言行,达到与企业目标和价值准则的一致。同时,企业成员如果违反了行为准则,即使他人不知道或不加以指责,本人也会感到内疚、心理失调而进行自我调节。企业文化通过强化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信任,群众的呼声会体现在领导的决策中,上面的意图也会容易被下面所理解接受。这样,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协调和控制就由强制性的制度管理为主升华为自觉性的自我调节为主了。

综上所述,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全体职工的言行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和辐射作用,形成导向力、凝聚力、约束力。在这种环境氛围中,职工们彼此和睦相处,积极向上,自觉地克服不良现象,为维护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实效而竭尽全力作出贡献。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把企业文化视为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成功的核心。

三、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1、强化领导自身建设

企业领导中,有的忙于面面俱到地处理企业内的各种问题,包括注意在企业高层中形成一致的意见;(下转第24页)(上接第21页)有的善于向职工提出长远的、系统的企业目标,提倡新的价值准则,为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作贡献。不论哪种类型的企业领导必须有良好的自身形象。首先,要做“全才”,以树立威望。《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机制才能嬴得敬重,守信才能赏罚严明,仁爱才能团结同志,勇敢才能激励士气,威严才能统一军令。其次,要有“将德”。孙武提出,“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诸葛亮说要“见利不贪,见美不淫”;戚继光说要“功名利欲,与心为敌”,等等。都是“将德”的规范。企业领导只有德才兼备,甘苦与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能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为企业经营目标努力奋斗的企业精神。

2、强化领导观念和方式的转变

领导者必须树立自己是公仆,职工群众是主人的观念,想方设法真正确保职工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必须转变事必躬亲的领导方式,发动群众参与管理,群策群力,共同对企业的兴衰负责,形成团队精神。这样,企业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3、强化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企业的主体是职工,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如何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人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塑造整体文化的价值观。因为人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即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整体观念、集体意识、人际关系及兴趣爱好等才能产生和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是关系到能否建成优秀企业文化的一项根本性工作。

4、强化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建立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竞争观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企业的竞争不是企业领导个人的事,而是与每个职工息息相关的。他包括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 三方合一的共同利益。因此,协调好三方关系, 建立利害与共、分配得当的企业利益共同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会使职工心甘情愿的与企业同舟共济,尽心尽力为企业发展而奋斗。使国家、企业、职工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保证。

5、强化企业自身特色

建设企业文化,不能“千人一面”。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市场环境等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各个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各个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应根据本企业所处的特点、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企业的服务对象,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像“让世界自由联通”、“让我们做得更好”、“服务到永远”等。要在实践中培育而不要凭臆想创造;要有选择的汲取别的国家、别的企业的优秀文化精华经过改造为我所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