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1: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

1.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

小学生健康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期,对老师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要善于抓住这一点,不断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1.2有利于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创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当前,由于独生子女多,他们在家庭中大都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缺少坚强的意志品质,也不会懂得关爱。在班级管理中,只要善于抓住机会,不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就能学会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成为一个能担当、有集体荣誉感的人,从而有利于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1.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由于当期的小学生大都心理不成熟,是非观不强,受挫能力低,不利于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就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些不良因素,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班级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正确了解和认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找到切入点,从而对症下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厌学情绪严重

由于教育本身和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不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不及时,不喜欢上学,不喜欢老师等是其重要表现。

2.2心理发展畸

形社会的发展也导致了很多孩子处于单亲或留守儿童状态,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这造成了部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畸形,这部分小学生性格孤僻、乖张,大都和同学相处较差,对老师的教育不合作,对家长不尊重,情绪波动较大,是班级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2.3意志品质较差

由于家庭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班级中有些小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自信心不足,不会关爱他人,人生态度消极等。这部分小学生遇到一点失败挫折,就悲观失望,对周围事物不信任,对他人的关心怀疑戒备,常常处于封闭的状态。

2.4品行不端在班级中一些小学生的品行不端

嫉妒心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成绩比自己强,生活比自己好的同学怀有很深的敌意。有的同学嫉妒心发展到偷取比人的东西,甚至打架斗狠,攻击他人。

3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期,由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亟需采取一定的对策,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1全面了解小学生

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生长环境迥异。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就必须全面了解小学生。全面了解小学生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小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动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只有全面了解小学生,才能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找到心理教育的切入点,才能进行因材施教,也才能拉近与小学生的距离,得到小学生的认可,从而受到教育的效果,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3.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和小学生打成一片,把小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小学生,才能赢得小学生的信任,了解小学生的心声,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3充分利用主题班会

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效果不同,利用主题班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途径。利用主题班会开展一些自信心、抗挫折等方面的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激发小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心态,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3.4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问题

小学生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加强沟通,积极与小学生对话,及时了解问题小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让这些问题小学生感受到温暖,从而敞开心扉,解决问题。

篇2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面对急剧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所受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致使他们心里问题不断产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情况令人担忧。因此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一)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从各方面的调查表明,由于种种因素,目前儿童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学校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排解各种心理问题的历史责任,同时,也从更深层次去促进学生的成长。众所周知,健康还包括道德健康。从学生品德心理形成的过程去看,心理素质是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中心,其中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思想基础,而学生本体的思想品德的进展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是在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明白做人的真谛,掌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本领的。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流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教育实践活动表明,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三)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如健康的心态,就积极自我调整的能力,不怕苦难挫折和挑战,责任心,进取心,爱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在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健康。

二、小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曾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5个地区的1647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这组数字虽不能说是触目惊心,但已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小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心理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诸多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是直接导致小学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资模仿、借鉴的榜样。

(二)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当今的小学生都担负着“振兴家庭”的重任,父母祖辈都把自己未实现的梦寄托在孩子身上,编织着“伟大”的“圆梦”计划。他们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星期六令其上辅导班,星期天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做完课内做课外。家长在生活上百般呵护,在学业上高度关注,大有“子女成绩好,大人品位高”之境界。

(三)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区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社区建立了大人的健身场地,缺乏孩子们的“健心”场所。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三、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消极倾向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消极倾向。

(一)形式化倾向

有相当多的小学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仅是形式,升学、应试才是根本。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和研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二)课程化倾向

有些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甚至还考试。其后果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使学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负担。还有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小学德育的一部分,把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完善其人格,仅靠传统的学校德育是不行的。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光靠一两个途径想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全面启动、全员参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各种教育渠道都应有心理教育的成分,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该关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做好自身承担的心理教育工作。

(一)学校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

2、加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专项培训

3、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心育”常规活动和课程

篇3

作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有责任的教师,无论学生做出了什么样的行为,教师都应当接纳。应当使他们感受到没有被排斥和拒绝。教师仍然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学生,仍然尊重他们的人格,仍然承认和尊重他们的尊严和权利,并且愿意帮助他们,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安全、愉悦、和谐,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生活得开放、宽松、积极。

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健康直接关系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一些教师产生了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有80%来自身边的长者,这其中也包括教师。有些教师有时会不知不觉地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夫妻吵架、孩子惹了事,就把学生当成“出气筒”,无缘无故地对学生发火,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此外,教育部门要将心理学知识的培训纳入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聘请有关心理学专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并避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培养一支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三、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课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和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他们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失的两个方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有相同辅导需求的学生,围绕某一辅导主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形成团体共识,进而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态度、情绪和行为。让他们在这一环境中宣泄苦闷,获得支持。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问题有共性的一面,但多表现为个性化的一面。针对学生中的情绪、个性、自我观、挫折、人际交往,尤其是学业不良、品德不良等进行个别心理咨询,通过诊断分析和干预,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有效地缓解、宣泄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理念,减轻学生的负担

当今由于名目繁多的学前班、培训班,使小学生失去了很多自由的时间。小学生大都在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学习,例如:为了老师的表扬、为了奖品、为了家长的面子而努力,达到目标的快乐,达不到目标的痛苦,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减轻学习负担,应和学生的心理共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篇4

1.有助于班级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只是学困的原因不同而已,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既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心理转化与发展。如五(5)班的一位学生,缺乏自信,导致上课发呆、作业一个字也不写。班主任周苹老师采用“故事启发”、“语言鼓励”“心理暗示”等方法,使这位同学树立了自信,上课敢于积极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五(7)班的一位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养成了纪律松懈、行为粗鲁、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写作业的习惯,在班主任李斌老师的正确引导、爱心传递、信心鼓励下,该同学原有的不良习惯亦有所改变,学习也进步了。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012年11月,林炜发明的“盲人楼梯扶手”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二等奖;夏洁发明的“能显示落点的训练用安全标枪”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特等奖;贾程鹏、姜阳阳、陈雨生、夏洁小发明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B组一等奖;辛晓涵的科学幻想画“污水转化站”获昆山市一等奖。2012年10月,五(7)班学生龚衡越同学获“新华杯”摄影比赛二等奖。在苏州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的“法治格言”征集活动评比中,五(7)班的龚梓欣荣获二等奖,同时获昆山市一等奖,五(2)班的李子邑荣获昆山市三等奖。2012年11月,施彤、胡梦婷、黄景轩、何蕾、陆杰等同学荣获昆山市第二届“德泰杯”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三等奖。昆山市第五届“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数学报竞赛中,1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3名。2013年1月,黄梓铭荣获昆山市第六届“阅读之星”一等奖。2013年5月,王奕楠的故事《学法之途一路欢歌》在昆山市法制教育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

篇5

该生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总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不顺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过去很有兴趣去看电影,听音乐,但后来就索然无味.长期将自己关在房子里面,不敢和其他人接触.对家人的关心没有任何反映,尤其害怕她的哥哥,不相信任何人.在学校不喜欢和老师、同学接触,喜欢独来独往。

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这是造成该生内向问题的障碍的主要因素。其父亲参与赌博,欠下多笔债款,家庭负担非常重,使他们更缺少时间和心情去照顾孩子;再次,其哥哥一向被认为是家里最有出色的孩子,父母的重心自然移到哥哥的身上,她哥哥也长期借口叫她干这干那,一不顺心便殴打她。由此该生感到家庭冷落自己,她增加了自卑的感觉,感到自己是家庭当中的一个没有用的人。

(2)学校因素。

她在学校中找不到可信任的老师和同学,心中的话无从倾吐,老师不能找到帮助她的根本原因,反而对她的行为感到莫明其妙,对她加以训斥和批评。导致该生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发展到学校里,这包括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另外,与同学间的关系不良,班里没有人与她交朋友,这也导致她缺乏温暖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阶段最需要的是同龄人的关心和帮助,但她正缺乏了这样的对象。故此,她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总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不顺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

解决策略与经过:

可通过谈话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危害,逐步培养起对家庭,对社会的信任感。再次,使她了解自己情况,使其对辅导产生信心,鼓励该生积极配合辅导。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用以下方法进行辅导:(1)家庭探访,与家人保持联系,更深入地了解家庭背景.结合家庭的教育,对她进行必要的帮助。(2) 随时观察她的上课情况,有意及无意地让她知道她是被关心和被注意着的。(3)利用同伴的力量,结交益友,让她感受学校的温暖。(4)鼓励她应该建立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多体贴父母及家人,不能把父母对哥哥的关心看成是对自己的不公平,要让她知道关心她的人是很多的。(5)教育她哥哥要疼爱自己的妹妹。(6)建议父母亲带她看专业的心理医生。摸平她留在心理底层的童年阴影。

辅导结果

通过辅导该生对家人的关心没有任何反映,尤其害怕她的哥哥,不相信任何人等现象基本消失。

辅导感悟: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学校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1.1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建有文化长廊,布置好名人名句,名师观点等,多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身心,美化生活,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1.2 校园物质建设。学校应打造一流主环境建设,教学楼以崭新、整洁、明亮、美丽为主题,学校的活动场所应当是洁净卫生,充满绿色和生机的场合。学校周围应多种名花异草,茂林修竹,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1.3 学校“”的建设。学校要打造一个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提升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使小学生信任学校,喜欢学校,让学校成为他们学习成长和感到温暖快乐的地方。

1.4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成绩,能力,隐私,做学生的学习楷模,让学生有亲师感。引导学生学习,交往,明白是非。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为祖国为集体争光的思想。

1.5 一位学生。我们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行为和生活。平时要多走进学生的生活,用儿童的目光,结合正确的认知,多了解学生的生活,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生生活加以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烦恼。帮助他们形式良好的心理品质。

1.6 平对待每一位学生。“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思想,智力,成长都是有差异的,我们教师更要用正确的眼光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信的人,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爱,感爱老师的辛劳就是为了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2.展个别心理辅导

篇6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烦恼。今天我讲的主要内容是:我们怎么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我们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三类:朋友和同学、老师以及父母。

我们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学生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小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有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到底该怎么与人交往呢?哪些人更受欢迎呢?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一个群体中的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出这么几个类型:⑴小团体,指二三个或四五个交往甚密、义气相投的同学,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指的就是不欢迎其他同学的参与,不大与其他同学接近。⑵人缘型,就是在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人⑶嫌弃型,就是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人⑷首领,是指在一些活动中自然涌现出的能担负领导这些活动的同学。⑸孤独者,就是很少与他人来往,他人也很少与其交往的人⑹互拒者,指相互怀有敌意或歧视的同学。

人缘型是班上的明星,令人羡慕。他们在班上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美,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应该说,内心里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得人缘”,但是不少同学对此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如有的人以为人缘就是会拉关系,有的视为哥儿们义气,还有的觉得是讨好卖乖,等等。其实,研究表明,人缘型的学生之所以受同学欢迎,是由于他们有受人喜欢的个性品质: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有同情心;

2.热心班级体的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任;

3.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4.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且具有谦逊的品质;

5.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6.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7.有动人的仪表。

可见,人缘不是刻意追求的来的,而是对一个人优良的个性品质的回报。希望自己有好人缘的同学,不妨多从加强个人修养上面做文章。下面是与老师该如何交往,毕竟学校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老师的参与,与老师相处如何,对学习好坏、校园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对学生来说,怎么和老师交往呢?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的知识无私的,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的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材、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学生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有句话说:师生如父子。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把老师留给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学生时,经常说“这个老师不怎么样”“那个老师水平太低”……等长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从来都以为老师发现不了,其实,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谁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师从他的年龄、学问、阅历上来说,在某门课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学生的,所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零缺点的人存在。。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婉转,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撞起来,好吗?当然不好,这样不进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恶化师生关系,暂时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作为学生,都应置老师于长者的地位,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的同学名知道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嘴上却死不认错,与老师闹得很僵。错了就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及时改正,老师一样会喜欢。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学生一次没完成作业,一次违反了纪律,就对学生下定论,说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与老师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许多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代沟”。什么是“代沟”呢?指的是年轻的子女和父母在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的距离,并由此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产生隔阂。

学生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从子女的角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反对父母的关系和照顾。身体的迅速成长使你获得了力量和勇气,但并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力量。⑵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女孩子。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可奈何的,其扩大会加深两代人的冲突,给家庭生活,甚至学校生活带来一些不和谐。作为年轻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既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可以使家庭气氛保持温馨。试一试下面的建议:

1、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礼貌,态度温和他们就知足了。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代沟永远不可能缩小到零,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篇7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尽可能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养成其优良心理品质,预防和消除各种适应性问题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即是综合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那么,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教学生学会感恩

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我曾经搞 了这样一次调查,询问学生们有没有被身边的人和事感动过。其中多数学生认为生活中没有令他们感动的东西,有的只是埋怨:例如,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过高,让他们觉得压力很大;老师对他们要求太严格,使他们觉得不舒服等。这些学生多数家里都比较富有。而另一些来自农村,家境贫穷的学生普遍认为:在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东西太多了,最大的感动就是来自父母的恩情――在家里特别贫困的情况下还把他们送进重点中学,父母已经尽力了。这个调查的结果,类似一个寓言。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认为自己太不幸了,到上帝哪儿去诉说自己的不幸,上帝告诉他:其实你是个很幸福的人,与盲人相比,你有明亮的眼睛,与下肢残疾的人相比,你有健康的双腿,你有手有脚,应感谢我对你的造化,努力用你的双手去创造幸福吧!这个人听了后,觉得上帝说的话有道理,有了对生命健康的感动,再也不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了。

我曾经带过这样一个学生,她是个孤儿,靠村里的救济生活,上学也是学校给免费的,她一个人回家要写作业,还得自己做饭,洗衣服,但是她从未迟到过,学习非常努力,而且经常帮助他人,为集体做好事,我被她的精神感动了,课余时间常常为她辅导功课。记得有一次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给父母写一封信,布置完任务,正当我准备离开教室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问道:“老师,我写不写?”我愣了一下,原来是那个孤儿,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写!给我写!”只见她眼睛猛的一亮,激动地眼泪快要下来了。那封信,她写得非常感人,在信里,她表达了对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的感激,而且说,她很想叫我一声“妈妈”。后来,她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但是学费很高,她交不起,我帮她找了政府的有关部门,学费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临走时,她来看我,流着眼泪不停地说:“谢谢老师”。

现在,每当我新接一个班的时候,我教给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感激。当父母在自己面前“唠叨”的时候,我们应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当老师批评的时候,我们应感谢老师的认真负责及对自己的重视;当同学指出自己的不足时,我们应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如果以这种心态去思考问题的话,我们就会少一些怨恨,多几分感激,也会增添许多快乐。

二、多给学生一些“阳光雨露”。

篇8

1.校园主环境建设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使学校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

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篇9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小学课堂教学指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的实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课堂教学,第二是指班级活动,但主要还是课堂教学。可以说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积极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与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2.情感教育与人际关系指导,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发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和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等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人格培养与性心理教育,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教师是来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即“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是可以完成的;最后,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自己所取得的进步。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校,以及自我教育的途径进行。

(一)在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学生。

1.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营造班级良好的氛围和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教师兼职做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小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

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可以接触许多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二)教师指导家长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在学校进行是不够的,其实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和家长都应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创造机会让教师和家长沟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1.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家长要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知晓孩子幼稚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2.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要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

(三)自我教育。

培养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知道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获得帮助。

总之,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今天的素质教育离不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定将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篇10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偏差,在各类学校的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身轻心的问题,结果造成了为数不少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2011年北师大课题组对不同地区抽取了16472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16.4%的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严重者占到4.2%。

李晓晨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对南京市851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问题的占到了16. 92%,严重者占2.82%,总体占到了19.74%。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小学生的心理检测结果表明,32%的中小学生心理表现异常。

广西省城乡1267小学生,运用MHT量表调查结果表明,45.22%的小学生在冲动倾向、人际焦虑、自责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

2010年聊城市抽取城乡小学生687人,结果显示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者有13人,占1.89%。

纵观上述检验数据,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呈现出量表测量结果有所不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尽管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但如果不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则有可能发展为心理障碍。因此,有效地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地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因此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班主任就当仁不让地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班主任之所以能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是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1.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现状之所需

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现状是:起步晚、水平低、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缺乏。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尚不具备给大部分小学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条件。即使部分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但众所周知,这类学校拥有的学生数量多得惊人,因此,寥寥无几的心理辅导教师只是杯水车薪。并且目前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只是针对个别有心理健康严重障碍的学生,而面对大多数学生发展性的心理健康辅导难以普及。因此,班主任就自然而然地、责无旁贷地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指导者。

2.班主任与小学生无可替代的天然关系

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的特殊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与小学生朝夕相处,联系紧密,相对于心理辅导老师和任课老师,能更为便捷而又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信息。如果班主任能够未雨绸缪或在问题发生的萌芽期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3.班主任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和参照标杆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统领者,是学生的主要关怀者。班主任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比其他教师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从而决定了班主任是学生良性发展的主要参照系和示范者。小学生年龄较小,模仿性较强,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在这个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向师性。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个性品德以及教学风范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终生性影响。因此,班主任是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和发展的最具有直接力、持久力、和最强有力的影响者。

4.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设计师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从事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而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点就是组织班集体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健康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得以实现。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和设计师,正是通过以班主任为主导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学会交往,学会生活,从而增强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做到这一点,班主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5.班主任对小学生全方位的影响

自我意识的心理指导亦就是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要正确对待,要继续发扬,增强自信;发现缺点,也要正确对待,要及时克服,通过不断弥补进行自我完善。所谓人际关系指导,就是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学会交际交往,要告诉学生,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时刻与他人发生着联系。小学生普遍向往与人交际,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尚不能掌握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因此在与人相处中往往产生自卑、冷漠、猜疑、妒忌等等不健康的心理动态,对此班主任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指导。而情绪情感的指导就是指班主任要采取各种手段让学生具有积极的情绪情感,具有永葆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提高行为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篇11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67-02

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活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良好的品格,完善健全的人格,建立友好互动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S富,作为家庭核心的孩子们都不会受到委屈,但是心理健康却存在种种问题。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这些问题:自私、冷酷、自卑、内向自闭;有的行为习惯不好;有的受挫能力差;还有一些孩子孤僻、没有朋友……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对于孩子们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更加关爱他们,帮助他们。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打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依然实行“应试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严重脱离,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名次排行榜,会直接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缺乏自信心、恐惧、紧张等。加之现在的“题海”战术,漫无边际的试卷,学生有做不完的卷子,老师有批不完的卷子。学校给教师施加的种种压力,教师再灌输给学生,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及学业的负担。

(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如今小学生不光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更承担着整个家庭寄予孩子的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也成为天下所有父母的殷殷期盼。如何使孩子“成龙”“成凤”成为困扰家长的最大问题。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学开始,平时正常上课,周六日为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各种教辅用书、练习册,使孩子没有喘息、玩耍的时间,却对孩子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替孩子做各种安排,孩子却成了学习的机器。重智的同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于是孩子们开始怀疑“妈妈到底爱不爱我,爱我多一些还是爱成绩多一些”,导致孩子心灵受到巨大伤害,这些也是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三)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孟母三迁”的故事正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诸如请客、送礼、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刺激了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心理和盲目攀比的意识,扭曲了学生幼小的心灵。社会风气显示着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学生年纪小,对错误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面对着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学校和家长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落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时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也越来越激烈,不仅仅局限在学历、能力之间的较量,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也成为了竞争的一个软实力。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二)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四、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开设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的教育课

学校应切实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为目的的普通课程,而是着眼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应每周开设一节心理课,由专门的教师执教。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全面地分析,耐心疏导,帮助增强自我调适,促进个性心理健康、和谐、平衡。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专项培训

教师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事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前提。针对市场经济下的现状,首先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其次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导致一些教师在努力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另一些教师又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并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

(三)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规活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心理行为的引导和训练上。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举办各种“健康讲座”,建立专职心理辅导师的“心理咨询室”,成立以班主任为辅导员的“心理咨询站”,解决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特别”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度过一些“特殊”的心路历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创建“绿色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谈心,全面接受心理健康熏陶。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活动细节中,涵盖到方方面面,水滴入海,做到润物无声。

(四)_辟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区教育网络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赖于学校的教育、教师的培养,同时也有赖于社区的环境及家庭的氛围。要努力推行“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方法,让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中接受一致的心理教育。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向家长、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共同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起到了衔接早期教育到中等教育的桥梁作用。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养成对其将来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琴,刘永莹.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6):11-13,58.

[2]俞国良,李天然,王.中部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5,(04):70-75.

[3]刘爱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2):53-55.

[4]秦莉.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27-28,53.

[5]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J].教育情报参考,2002,(11):6-7.

[6]汪霞.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8,(03).

[7]彭波.石家庄市设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

Explo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UN Xue-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