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1: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校园不文明调查报告

篇1

调查人:地铺三小502班章诺溪

调查指导:家长

调查对象:社区,行人,校园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目的:

在我们身边,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生活垃圾从车窗、住房、店铺、摊点向外乱抛;乱占道、乱搭建、乱开垦、乱挖、乱扔、乱焚烧。四抛六乱,一团乱麻。这些,在明亮整洁的城市里看上去格外扎眼。针对这一现状,对在社区,村,街道,学校周边等地方开展四抛,六乱现状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生活周边的文明情况,找出不文明的现象,针对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进行改进。争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丽学生!

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帮助我了解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让人们意识到文明就在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通过调查找出增强社会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上不文明行为现象

1、生活垃圾从车窗、住房、店铺、摊点向外乱抛;这些行为对人们来说是最方便的习惯,往往自以为这是小事,无伤大雅。但这种行为实质上是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忽视他人健康、影响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可见,树立人们环保意识的工作我任重而道远。

2,地铺中心菜场为人口密集体、横街窄巷多、马路规模不大,且马路两旁店铺密布的街道。每天人流量在3万左右,节假日高达10万人左右,商业氛围非常浓厚,巨大的商业利益,吸引了大量无证商贩聚集。据了解,聚集在该菜场的流动商贩多数为外来人口,文化水平低,多数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没有保障。在城管监测他们的时候实施反监测,出现了城管进,走鬼退;城管走,走鬼进的现象。而且随着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城管执法者与违法者的矛盾冲突在不断升级,矛盾冲突由个体违法发展成为了有组织、有预谋地团伙违法;,城管执法环境管理难度非常大。

由此可见,四抛,六乱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小区开发配套设施不到位、物业管理不到位带来的脏、乱、差及违章搭建;道路建管脱节,无人管理,保洁跟不上;拆迁管理不到位,拆迁现场变成新的卫生死角等等。这意味着它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整个街道、整个城市健康成长的命脉。四抛,六乱管理的成效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要想真正的杜绝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人文素质还是有待提高。

二,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现象

在我们的校园里也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乱扔废纸杂物,污损墙壁,随地吐痰,骂人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给我们整个校园蒙上一层阴影。

我们在学校应做个好学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果壳纸屑,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不乱花钱,不污损校园墙壁,不说粗话脏话。

在社会应做个好公民:要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吹牛奉承、出尔反尔,撒谎骗人;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情努力做到;要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不随地乱扔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在公共设施上乱刻乱画,遵守交通规则,要尊重他人,谦恭礼让;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三、创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

通过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有些甚至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只是没人提出疑异,才觉得自然随意。殊不知正是这些潜在行为侵蚀了我们的文明意识,造成了我们的惰性心理。如何才能改掉恶习,树文明之风,让文明礼仪伴我行呢?

要不失时机地开展社会文明宣传。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诚、智、礼、信为标准,时刻注意言谈举止,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从内心深处挖掘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以文明二字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主动地抵制不文明语言的侵蚀。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懂得了很多,我希望我们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不文明现象能够慢慢杜绝,最终销声匿迹,到那时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我们家园更加美丽。让我们共同努力。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篇【二】

一、调查目的

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了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一课后,为了初步了解公民的道德素质变化,我们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公民的道德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到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同学以及部分校外人员。

调查分为两步进行: ①、 制作一份社会公德调查问卷,由小组成员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和资料; ②、 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制定成调查报告。

注: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真实性,采用了不记名的方式。总共制作了100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状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会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在当下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越加突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公民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第二题中在没看见垃圾桶的情况下,我们调查的人中65%的人会拿着垃圾直到看到垃圾桶了再扔,占25%得人会拿在手里一会,等在实在看不见垃圾桶了就扔。这说明人们在思想中还是有意识,认为乱丢垃圾是不道德的行为。第六题在吐痰这个人人都有的行为上,有62%的人会找到垃圾桶再吐,35%的人见到沟渠或花坛再吐,3%的人会吞回去(虽然吞回去很不卫生,但其本意是他本人从不吐痰)。在这个调查问题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有不随地吐痰的意识的,这说明人们这方面的素质还是有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欧,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遵纪守法:在我们的问卷中,11,,12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看,我们的分法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还是一致认为这两个题应属于这这范畴。从11题看来,75%得人对道德底线的接受程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认为至少都要正直守法守信、友善。然还是有3%得人觉得无所谓,这部分人还有待加强道德认识。再从12题看,能时时刻刻按照道德准则来行事的人的比例明显比例不大,只占了36%,二更多的人,大约占了45%得人要根据情况才判断能不能,甚至还有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是有点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素质应该相对较高,必须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争取按照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行事。

爱护公物:在我们的问卷中,第5这一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根据我们的问卷内容,我们对第五题进行分析:在游览古迹的时候,有37%的人会亲自去阻止别人在古迹的柱子上刻字有17%

的人选择向相关工作人员反映,有33%的人会内心愤怒却不制止,有11%的人认为这很正常,有2%的人也想去刻。通过结果表明,87%的人会觉得在古迹上刻字是不道德的行为,觉得保护古迹才是道德好的表现,丹仍然有13%的人还没意识到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爱护公物与破坏公物的行为还有很多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增强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文明礼貌:在我们的问卷中,第8、9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首先从第八题看,在进入安静的公共场合中,75%的人会考虑到别人

篇2

调查时间:12月

调查对象:学生与学校

调查人数:4人

调查现象:

1、小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辽宁省辽阳市实验小学某大队干部对小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十分反感。她认为,学生在教室里的任务是学习,当你全神贯注地按动键盘发短信时,当你津津有味地小声通话时,讲台上老师已经讲授了许多内容,而你却没听到,并且影响了周围的同学学习。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2、随意遗弃垃圾的现象。漫步在操场上,随时可以看到一些同学们乱丢的果皮纸屑。这时,我看到了一位正在捡地上的纸屑的同学。这位同学表示,同学们随意乱丢纸屑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因为学校是大家的,我们不应该破坏自己的大家庭。说着,又捡起纸屑来了。

3、乱践草坪的现象。许多同学在行走时为了一时的方便,不管是否该践踏草坪,理所当然地从草坪上踏过。保洁员反映,学校已经多次强调不应践踏草坪,可有的同学还是屡教不改,因图一时的方便而践踏草坪。校方并表示,将严抓践踏草坪者。

4、衣着打扮与年龄不相符的现象。有一小部分同学为了追求时髦,讲究个性,穿着太过于前卫,但还浑然不知。教师表示,学校曾强调过每天应该穿校服上学,可仍有一些同学因为爱美,而破坏校园规则。

调查结论: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有上述不文明的情况。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配合学校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所以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社会上会出现许许多多讲文明的青年。忠心地祝愿每一名在校学生都能成为一名讲文明的好学生。

调查对策:

1、让同学们了解中小学生在校文明行为具体要求。

2、采取教育制和强制制度来让同学们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的习惯。

3、让同学们了解到自己的错误,不要由于一时的任性不改正错误。

相关链接:

1、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2、 富裕并不带来文明,而文明产生财富。——比彻

篇3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着眼于未来的创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和生活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图片或网络是不够的,应该利用地方乡土资源,开发地方资源中丰富的知识因素和教育因素,一方面强化、巩固政治课堂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得到升华,探索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色之路,从而使政治研究性学习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认识乡土资源价值,明确政治研究性学习目标

要使政治教学与时代同步,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固有模式。《关于福建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管理的意见(试行)》中指出:“地方课程的内容以地方区域性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为主,既要体现地方的传统、特色,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时代性、地方性、实效性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的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政治学科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植根地方乡土资源,确定政治研究性学习方向

中学政治研究性学习,实际是一种探究性的科学研究活动,确定研究方向为首义。虽然,各地区、各学校在内外条件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不同程度上都会具有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笔者所在的漳州市,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福建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是闽南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海岸地区。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南靖土楼等景点。。漳州有着我们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文化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利用好漳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探究地方乡土资源,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

政治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现、提出研究问题――提出设想和方案――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进行相关拓展研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激活已储知识――学习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用文字或书面表达进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政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具体操作过程为:

1.精选内容,确立研究主题。政治研究性学习强调社会性、实践性,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引导、管理与监督。研究主题的确立非常重要,在积淀丰厚的乡土资源中,应选择与确定那些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并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又能反映社会、地方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理想和培养宗旨的资源,确定主题。如笔者曾指导学生开展过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有《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漳州户外广告状况的思》、《漳州市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研究》、《漳州市“摩的”市场现状调查》、《漳州市婚礼习俗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漳州拖鞋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漳州市消费品过度包装调查研究》、《漳州市民理财方式的调查与研究》、《漳州大型超市满意度调查与研究》、《漳州九龙江水资源状况调查与研究》等课题。

2.上报课题,制订目标。选定课题后,师生密切协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课题规划是课题实施的保障。设计目标前,教师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大纲》和《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选择提供可供借鉴的研究资料,并作专题讲座,营造有关问题情境,接着,让学生围绕主题从兴趣和爱好出发,成立研究小组,推选组织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并要求能从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与基础、实施方案、活动安排、评价方式、成果交流等方面撰写课题方案,这样可以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比较规范和有序。

3.实践考察,活动实施。课题方案确定后,教师应带领有关课题组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与课题相关的乡镇、街道、工厂、社区、历史名胜古迹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如《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通过实地参观乘坐漳州市公交车,漳州至天宝,漳州至南靖,漳州至龙海等线路的车辆,同时对乘客、司机和服务员进行采访、问卷调查等,详细记载了活动经过,收集到大量信息。《漳州九龙江水资源状况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在老师的带队下,从加塘溪的源头开始沿溪而下进行实地考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溪段溪水质量的变化,溪两岸的污染源、污染物,溪水受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同时采访岸边耕作的农民、路过的行人等,在附近居民中发放问卷调查表,记载了活动记录,并在电脑之中储存有关资料。这一过程,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是活动能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4.筛选信息,整合材料。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后,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主持下,交流、分析有关信息资料,拓展相关研究,整合部分材料,写成结题报告,如《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写出了包括:(一)公交车上存在的不文明问题及分析,分别从乘客、司机、服务员的不文明举止及公交车上的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剖析;(二)我们的思考及建议,从社会各方面说明如何加强公交车上的文明建设,提出了构建文明车厢的构想。《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写出了“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为主题的结题报告,分别从舆论宣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市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了独特见解。

5.交流评比,深化成果。在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之后,教师应把学生的主要探究成果融汇总结,参加学校的成果展示评比;同时,本人还结合漳州市级各类小论文评比,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送去参赛,近六年来有三四十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如《推动绿色发展,创造低碳生活》获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高中组一等奖;《生财有道,理财有法》、《构建和谐车厢――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报告》、《文化生活,和谐消费漳州市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均获漳州市政治小论文评选高中组一等奖;《飘落花瓶的诉说――交通安全的警示》、《“摩的”取缔与否――漳州市“摩的”市场现状的思考》、《贴出文明,秀出精彩》、《遏制过度包装,倡导简约生活--漳州市消费品过度包装调查报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二等奖等。这些都大大得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同时教师本人也结合自身在做的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加以整合、推广。二年多来,笔者结合主持《乡土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这一省级教研课题,积极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现实背景中主动对漳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研究,使我校的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步构建起了以漳州乡土资源文化为研究内容的的特色之路,形成了有地方和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体系。开发出了《政治小论文写作与鉴赏》、《漳州民俗风情》、《漳州旅游》等校本教材,大大丰富了地方的课程资源,同时这些教材对指导学生进一步参与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和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政治研究性学习,确实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实践机会。在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发挥教师科学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就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4

该调查结合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交替进行,调查对象为赣州市的市区中学,如厚德外国语学校、黄金中学,以及郊区中学如虎岗中学、湖边中学。这部分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及家长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1.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调查统计。

中学生会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那么他们会把网络语言带进语文课堂吗?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该题:您会在语文学习的什么场合中使用网络用语呢?选项有日记、作文、口语及不会使用和其他情况。经过统计,学生较容易在口语交际中使用网络语言,比例为36.85%,这在笔者想象之中。其次有25.39%的学生表示不会将其带进语文学习中。选择在日记随笔中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远远高于选择在作文中使用的学生,分别是12.77%和7.58%。更多的同学选在日记中使用而不在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还剩下17.41%的同学选择其他情况,选择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是几个选项中最少的。笔者认为,学生在日记或者随笔等私密性较高的笔记中,怎么写、写什么只凭个人爱好,除了网络语言,火星文、表情符号只要喜欢都可以尽情使用,爱好而已。作文历来是教师与学生头疼的部分,不知道怎么教、不知道怎么学、不知道怎么写,学生对待写作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想要拿高分、不被扣分就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这是有评分标准的。

2.中学生对网络用语的态度调查统计。

该部分包括学生对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所持态度及对使用不文明的网络语言的态度。

(1)对于前者,问卷中有三个选项,“接受;随便;“不接受”,有49.25%的学生选择“不接受”,选择“接受”的学生占20.64%,还有30.11%的同学觉得随便,没多大关系。选择接受网络语言进入作文的学生比例虽是最少的,但是并不低,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可以接受,是否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一直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僵持不下。笔者个人建议在作文中还是不要使用网络语言,毕竟它是一种非正式不规范的语言,以免影响教师评分。

(2)网络语言有文明与不文明之分,不文明语言除了包括脏粗话以外,还包含错别字的使用。对脏粗话的使用,经过调查数据显示,有71.67%的学生是反对的,脏话、粗话的使用让很多学生反感,只有7.28%的同学选择可以接受,剩下的21.05%的学生则表示无所谓。而对于使用错别字的情况,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表示不接受,比例为41.10%,可以接受的学生比例为26.84%,剩下32.06%的则持无所谓的态度。中学生对使用不文明网络语言的态度很让人担忧,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使用不文明网络语言是比较宽容的,他们不反对也不支持,保持中立,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是非观念较为模糊。

3.父母对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态度调查统计。

这一部分调查是为了了解父母对孩子使用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会一边倒觉得无法接受。对此,45.61%的父母表示不了解意思,完全不懂;持支持观点的则占38.46%,剩下15.93%的父母则反对,结果并不像笔者预想中的持反对态度的占多数。通过随机访谈了解到,大多数父母对网络语言并不了解,除了不了解网络语言本身的含义外,更重要的是不清楚孩子使用网络语言的利弊,自己听不懂,也不清楚利弊,所以觉得没关系、不重视。除此之外,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少父母开始使用互联网,玩转各种聊天软件,对于网上的一些新奇事物能接受,使用网络语言对于父母来说并不是那么难的,因此支持者的人数明显高于反对者的人数。笔者相信,这和互联网的使用、智能手机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

4.网络语言是否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调查统计。

网络语言快速进入日常生活、交流中,必然会进入学校、课堂中。那么,网络语言的使用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呢?62.3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或者没有影响,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这从一个方面表示学生对于网络语言并没有深入了解,以为口头说说的话并没有什么作用,殊不知,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口头使用网络语言,若不了解其利弊,必然会在无意中将网络语言用到语文学习中、写进作文中,而这是不被允许的。

网络语言带来的影响力度是巨大的,已经为大部分人群所接受,对于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也不必过分担心和制止,只要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使用正能量的文明网络语言,父母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对待网络语言我们不必如临大敌、谈网色变。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60-02

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中职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特别是中职学生的礼仪不符规范尤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其礼仪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社会输送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一、中职学生不文明的行为表现急需礼仪教育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对后进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缺失现象,许多中职学生行为散漫,我素我行。他们在仪表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较大,追求标新立异。有的学生只是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为何物。所以职校应明确认识,把礼仪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开设礼仪课,并有的放矢地将现实生活与理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二、目前中职学生礼仪缺失的突出表现

一些中职学生荣耻不分、美丑不分,把一些不文明、粗俗、陈腐的东西当做“新潮”、“潇洒”。例如学生中讲脏话,抽烟酗酒,剪奇异发型,染黄发,穿拖鞋进教室,公共场合勾肩搭背,网上欺骗等现象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在职业学校中,师生间最基本的礼节却在逐渐消失。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已逐渐“淡”出课堂。据了解,上课前有同学喊“起立”时,大部分学生在十几秒钟才会有反应松软的站起来,没有任何激情的喊一声老师好。上课起立问好这件事,不但可以提醒学生要开始上课,更表现出学生对老师本应具有的尊重。同时,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管理人员之间也存在礼仪缺失。还有很多学生与父母之间缺乏基本的礼仪。例如有的学生常常骗父母的钱用来进行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等各方面消费。

三、中职学生的礼仪缺失及原因分析

1.家庭的因素

1.1家庭不和睦影响。一些中职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经济、性格等各种原因经常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骂人,随着时间变长一些不文明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1.2父母不良习惯影响。有些父母身上不良习惯众多。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1.3父母离异的影响。现在的中职学生中,有很多生长在单亲家庭,还有部分的继父或继母存在不肯过多的管理孩子,因为他们认为,管好了以后也记不到我,说不定还会恨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孩子存在的不良言行和礼仪从不进行管理,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文明、不讲礼仪的习惯也逐渐养成。

1.4父母均外出打工,疏于管理。现阶段,因为家庭的负担和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多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以缓解家庭经济的压力。这时孩子的照顾就留给年迈的婆婆爷爷外公外婆进行照管,这样的孩子,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老人过于溺爱疏于管理,以致使孩子养成不讲文明礼貌的坏习惯,还有的老人对孩子的管理常常力不从心,没有办法进行管理。

2.社会的因素

2.1社会环境的渲染。中职生的生活环境,经常能听到说粗话脏话、打骂声、吵闹声;随地吐痰、乱丢乱扔;公交车上随意拥挤、插队扰乱秩序、破坏公私购物等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很多歌星影星开专场演唱时,存在穿着暴露、花哨,整个身上的装备怪异,看了后让人感觉眼花缭乱。试想,学生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在耳濡目染的教育下,能讲文明,能讲礼仪吗?这正如当前流行的一句话:学校教三年,学生在社会上三天就学坏了,看来,这句话不无道理。

2.2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新阶段,很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节目的内容都非常的低俗。常常听见电影电视节目中随意给剧中人物取外号绰号,什么干肛豆、豌豆尖,骂女人臭三八、臭;综合类节目男女主持人打情骂俏、举止轻佻;影视剧内容充满暴力血腥、男女亲吻拥抱等镜头;流行报刊杂志中的封面人物,流行时髦,穿的服装是新颖奇特;一些网络歌曲粗俗低劣。如老鼠爱大米;网络上骂人的语言更是花样翻新,黄赌毒信息也时有所见。中职生不讲文明礼仪习惯,我们的部分宣传媒体也可谓是功不可没。

3.学校的因素

3.1学校、老师的歧视。中职生在某些初中学校和老师的眼中成了成绩差、品德败坏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多抱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讲文明礼仪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3.2个别老师的不良习惯。在某些中职学校,个别素质差的老师在讲课和批评学生过程中不乏有说脏话粗话,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3.3校园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多数中职生的学习、语言、行为、习惯较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不良后果很容易出现

四、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探讨

1.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在引导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同时,应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规章制度,将礼仪要求纳入其中。逐渐规范中职学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营造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必须发挥中职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礼仪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文明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 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中职生的风范。

3.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各班可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各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 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在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同时学校可评选表彰十位“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的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4.强化教师礼仪素养的身教作用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动做榜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带动、教育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把言教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礼仪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注重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教育的作用

中职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立体网络, 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良好的家庭教育,监护人尤其是家长要切实起到“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作用,比如父母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不在孩子面前争论、骂人、说脏话粗话、打架,不打骂孩子,衣着得体,注重言行,乘车等公众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从小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自然会养成。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传统。

参考文献

[1] 尤晓微. 中职学生校园礼仪教育之我见[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2:54-55.

篇6

活动准备

为了使此次活动课顺利进行,在和班干们商量之后,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队,做了以下几个课前准备活动:

1.一小队进行校园采访、问卷调查,撰写《关于噪音的调查报告》。

2.二小队寻找校园噪音现象,并对噪音的危害进行调查。

3.三小队通过查找网络资料、采访耳科医生,了解噪音的危害;利用测噪仪器,对校园噪音进行监测。

活动实录

环节一:七嘴八舌话噪音

第一小队首先查找到了国家规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

从这个标准中可以看出,我们普通教室音量最多不得高于55分贝,但有学生进行了补充。

生1:判断是不是噪音也不能完全依靠这个数据,环境不同标准也会有所调整。比如,我们正在认真听讲,有同学窃窃私语,虽然声音很小,但影响到了其他同学学习,就是噪音。

生2:上音乐课时,同学们放声歌唱,声音虽然很大,超过了限定分贝,但那是一种使大家愉快的声音,就不是噪音。

最后,主持人引导大家给噪音定义:噪音就是让人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在一定环境中不应出现的声音;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当噪音对人和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了噪音污染。

环节二:查、听、说、看、问噪音

1.“查”――查噪音:查一查校园里有哪些噪音。第二小队对学校的100名师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相关数据:

通过调查,学生们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了校园有哪些噪音,为后续的“如何减噪”奠定了基础。

2.“听”――听噪音!让学生现场模拟课间休息的情景,才一小会儿的时间,就有学生说受不了了,太吵了;还有的学生干脆直接用手堵住了耳朵。让学生有意识地体验噪音,更容易发觉噪音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的不悦。

3.“说”――说感受。经过刚才的切身体验,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4.“看”――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噪音的危害》,知道噪音不仅影响情绪,还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5.“问”――问专家。第三小队前期对江西省二附院有关专家进行了专访,通过医生们的专业讲解,学生们更精确和全面地了解到噪音对人的身心有哪些危害。并通过对100名师生的调查,得到了以下数据。

环节三:大家一起减噪音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探讨,为了减少噪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1:宣传噪音的危害,让同学们不要再制造噪音了。

生2:学校的扩音喇叭声音有点大,我们可以建议学校调小一些。

生3:不要在教室或走廊奔跑。

生4:课间不要大喊大叫。

最后,我把这些建议归纳成三方面:约束自身行为、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和做宣传、提示。并给每个小队分配任务,让各小队就这三个方面继续讨论减噪实施方案――

第一小队讨论:减噪,要约束自身的哪些行为?

针对课上和课间制造的一些噪音情况,第一小队总结了以下行为准则:

1.课上要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方可说话或离开座位。

2.下课要等老师先出教室,自己再下位出教室。

3.把自己的铁皮文具盒换成布袋笔盒,避免不小心掉在地上发出噪音。

4.换座位时要把桌椅搬起,以避免相互碰撞或拖动桌椅时发出噪音。

5.教室或走廊内不大喊大叫,最好保持在1米范围之内轻声交流,距离太远就难免大喊大叫。

6.不要在教室或走廊上奔跑追逐。

7.轻轻关门,轻轻开门。

实施方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

1.自我批评――结合行为准则,反思自己是否存在不当行为。

2.相互指正――你身边有没有人会时常发出噪音,但自己又没有意识到,请帮助他指出来。

3.承诺书签名――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要怎么做?你能做到吗?如能,请在这张减噪承诺书上签名。

第二小队讨论:减噪,要建立哪些规章制度?

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第二小队制定了“减噪规则”:

1.与人说话,请在1米范围之内轻声交流。

2.未经允许,请勿触碰他人。

3.教学区(教室和走廊)内说话请勿大声。

4.教学区内提醒他人请勿奔跑。

5.遇到不文明的行为,请提醒他人注意文明礼貌。

实施方案:

1.大家制作“减噪规则”。

(1)利用小卡片自制“减噪规则”,放在自己的文具盒或书包上面,时刻提醒自己遵守规则。

(2)将“减噪规则”打印并张贴在班级评价栏旁,以作提醒。

2.人人牢记“减噪规则”。

老师将不定期对“减噪规则”进行检查,先将规则内化,再进行外化,使规则意识内化,进而外化为行为自律。

3.人人监督“减噪规则”。

规则不但要自己遵守,还要帮助提醒他人遵守。班委将安排“减噪小卫士”课间执勤,检查同学们课间是否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检查结果用作班级“减噪之星”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小队讨论:减噪,如何做宣传和提示?

提出建议:

为让校园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我们将联名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学校把广播声音调小一点。

2.建议女老师在教学区内不要穿高跟鞋。

3.建议全校推广《减噪韵律诗》:“脚步轻,靠右行,不喊不叫讲文明;体育活动去操场,跳绳拍球莫进行。”

活动开展:

1.开展手抄报比赛。

开展一次以“减噪,我能行”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同学们的优秀作品既丰富了班级文化墙的内容,同时也加大了对“减噪”这一活动主题的宣传。

2.制作“减噪”提示语。

将课间休息区域划分为教室、走廊和楼道三大块,三个小队各负责一块,制作“嘘……”“静”“脚步轻轻”“请勿奔跑”等安静提示语,以提醒过往的师生。

3.广播宣传噪音的危害。

噪音既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人的情绪,可以搜集一些“噪音的危害”相关的资料,利用学校的广播告知全校所有师生,从而号召大家一起加入到我们的减噪活动当中来,努力营造一个安静的校园环境。

4.评选“减噪之星”。

利用每周一下午的班队课,评选班级“减噪之星”,并进行表彰,颁发证书,激励大家不但要自己遵守“减噪规则”,还要帮助和提醒他人遵守规则。

篇7

现有116个教学班,朱田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58年。学生3521人,教职工225人,校园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学校环境幽雅、林木葱翠、花团锦簇、四季常青,首屈一指的花园式绿色学校。曾荣获临沂市"文明单位"市“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示范学校”市工会工作单位,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市先进教研室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过程和成果

一)统一认识。

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学校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成立了由校长胡文江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

各教研组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观点。考试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题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挥了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构建起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

篇8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导师,在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90后大学生,如何在处理学生日常管理事务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对新时代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挑战。

1 养成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指以高校为主体,通过家庭、社会的配合,依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督促大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及走向社会后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养成教育由自然人过渡社会人的教育或者是使个体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文明的行为习惯,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 9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缺失的表现

目前有不少学者和专家对当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他们的调查结果以及笔者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发现当今90后大学生主要表现出如下特性:

(1)个性张扬,但集体观念淡薄。90后大学生是在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相比70后、80后来讲,所受的家庭教育更加宽松。在此环境熏陶下的他们在个性方面更为张扬、独立,他们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善于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然而,不少学生对身边所发生的不良现象采取事不关己,不闻不问的态度,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或者不考虑他人的想法,在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差,集体意识缺乏。

(2)信仰自由,但价值取向功利。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全球化的新时期,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存,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距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影响。面对事件、黄岩岛事件、事件等重大政治问题,他们能表现出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理性的爱国热情。与此同时,在入党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有着“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追求,但也有少数同学入党却是为了就业或其他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目的。

(3)敢于挑战,但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学生是富有激情活力的一代,他们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追求进步,容易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敢于尝试和挑战自己。但由于从小成长在优越、无忧无虑的环境下,导致他们面对逆境时常常表现出束手无策,情绪低落,缺乏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武汉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中,“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

(4)喜好交往,但文明礼仪意识薄弱。90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表达,爱好交友,但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忽视文明礼仪。当前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说脏话,教室、宿舍、食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大学生应该是懂礼貌、讲文明的高素质群体,这些不文明行为与大学生身份确实不符。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迫在眉睫。

3 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1)养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参与。没有规(下转第226页)(上接第200页)矩不成方圆。高校的文化制度建设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养成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文明行为的形成具有极大的熏陶作用,制度规范对养成效果的扩张具有重大影响。然而任何制度都不能自动作用于人,也不能只是间接地传授于人,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平常工作中不仅仅是传达和解释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更不是强压式的管理,而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制度的制定过程,让他们懂得什么是不规范的行为,什么是应该倡导的行为,将制度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实现由“辅导员管”向“自我管理”的转变。

(2)养成教育应该抓好有效的教育契机。不论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变。因此,新生入学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今后养成教育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时期。以笔者的经验,对于90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新生抓起。重视新生入学的每一个第一次,在每一次的接触中,注重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独立自主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与集体主义观念,为大学四年的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利用讲座、座谈会和开展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新生转变角色,学会独立,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养成教育应该重视辅导员的言传身教和表率作用。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各个方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亲近的老师和朋友,他的行为、形象乃至人格都会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养成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因此,辅导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技能,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跟学生讲清道理,更要以身立教,注重修养,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给学生做表率,用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

(4)养成教育需要创新的工作方法。90后大学生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辅导员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网络在学生中的广泛影响,积极发挥网络作用,开展行为养成教育。可以采用论坛、BBS、QQ群、微博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正面引导教育,提倡鼓励各种文明行为,批评不文明不道德现象,积极营造、强化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的良好氛围,进而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对学生在思想上进行积极引导,避免学生受不良思想和不健康舆论的影响和冲击。也可以通过浏览微博等形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更真实更直接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成教育。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习惯成自然则需要更大的努力。如果仅仅靠辅导员一方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形成合力,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长澜.中国首份“90 后”大学生调查报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国青年报,2008-11-12(6).

篇9

一、样本规模及研究方法

针对目前青少年存在很多礼仪礼节缺失等言行举止不文明现象,比如课堂说话、吃东西、玩手机、睡觉等,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打闹、占座,不爱护公共环境和卫生,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公共场所过于亲密等[1]。课题组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本次项目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学生,调查对象主要是L省五所高校的学生。从总体规模、总体异质性、推断的把握性与精确性、以及调查操作的可行性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运用了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之以文献综述法等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填答采取自填与结构式访问相结合。问卷总数为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剔除填答不完全和非真实信息,最终确定有效问卷550份,有效率91.7%。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及定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录入和分析。

二、青少年文明礼仪现状

(一)师生间基本礼仪的缺乏。在校园内,师生间礼仪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现在的大学,师生间最基本的礼仪也逐渐消失。在校园内,学生遇到老师总是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连最基本的打招呼问好都做不到。一些传统的课堂礼仪也逐渐淡出课堂,上课起立问好在现在的大学似乎变成了稀奇事,而且现在大学生的课堂纪律也远不如小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发短信、接打手机、拍照发微博、刷朋友圈、听歌、吃早餐、抄作业等现象比比皆是。有时学生交头接耳,互相说话打招呼,嘈杂声音很大。对于集中讲授的公共基础课,由于班型较大,多个班级一起上课,上课学生有的甚至多达二三百人,学生之间发生的嘈杂声几乎超过了老师的授课声音。甚至有些同学去上课都不带必要的文具。这些现象都说明大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十分令人吃惊。

(二)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基本礼仪的缺失。图书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场所。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可就是有些人爱在图书馆里聊天,打电话,吃东西或者发出其他的声音,令坐在一旁学习的同学静不下心来。特别是临近期末的时候,图书馆就变得很抢手,稍微晚一点进去就找不到座位。其实不是每个座位上都有人,而是一个人放本书在座位上就表示“该位子已有主了”,这样就浪费了很多座位。

(三)餐桌基本礼仪的缺失。餐桌礼仪讲求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吃饭时从来都不会注重这些礼仪。例如,在吃饭时从来不等长辈入座,不讲究入座礼仪;吃饭喝汤时发出声响,冲别人打嗝打喷嚏;吃到鱼刺、骨头等时直接吐出来,不注意卫生;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把盘子拽到自己面前狼吞虎咽,不顾其他人;吃饭后,在餐桌上剔牙等等。这些现象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反映出我们大学生对餐桌礼仪的漠视和缺乏。

三、青少年文明礼仪认知分析

(一)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存在偏差,态度不端正。部分青少年受韩剧和台湾偶像剧影响较大,盲目追求时尚,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把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粗俗的东西看成是时尚,相当多的同学都是明知故犯。还有不少大学生对待文明礼仪都表现出不羁的态度,常把文明礼仪认定为简单的“你好、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而忽略了言行态度和表现。调查显示,累计有57.8%的同学将正常、高尚的礼仪规范误认为是做作、“装”、溜须拍马的表现,从而产生无所谓甚至抵触的心理。

(二)大学生礼节意识不够完善。礼仪是一种意识,只有意识到位了,执行能力才能到位,继而经过多次执行以后才会形成一种文明礼仪习惯[2]。调查中,累计有88.2%的人对礼节的意识都还不太完善。可见,我们的文明礼节意识还有待提高,养成好的文明礼仪的习惯仍需一个过程,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

四、家庭对青少年文明礼仪方面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父母在家庭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针对当代青少年文明礼仪失范严重的现状,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调查中,53.4%的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文明礼仪是孩子今后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和自身礼仪修养,是今后适应社会、与人交往、并为社会所接纳的人文基础。在现在社会风气的感染下,普遍家长都对孩子的成绩过于重视,所谓“分,分,家长与学生的命根”,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就是优秀的孩子,而对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文明礼仪行为等从来不去教育和关注,淡化了在礼仪方面的教育,总认为这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无所谓的,根本不值得去深入探讨。

(二)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失误。家庭教育方法上的失误,会使孩子文明礼仪意识淡化、浅薄,甚至出现严重的扭曲。累计有67.8%的家长表现出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溺爱,往往会不遗余力地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但对孩子在言行举止中的错误不及时纠正,甚至不予纠正任其发展。这种过于包容和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建立错误的价值观而导致其任性、错误和冷漠,容易使之是非模糊,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使其人格发展受到阻碍。

(三)家长自我行为存在过失。累计有70.5%的家长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成年人在其社会生活中也面临各种现实的挑战,工作和生活的竞争和压力,容易引起家庭人际关系的恶化,使人产生烦躁焦虑等消极状态。很多家长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而把不健康的心理和状态带回家庭,甚至将其发泄在青少年身上。孩子无辜被当作“出气筒”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心理状态,长此以往则会导致其产生错误的认知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对青少年行为的其他研究也表明,家长行为方式对青少年影响较大。

五、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素质的方法与对策

(一)保持家庭礼仪教育的持续性。学习文明礼仪的行为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如果要使青少年养成符合礼仪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持续不断的礼仪教育以及反复持久的礼仪实训。孩子只有养成了一定的礼仪习惯,才能具备相应的礼仪素养和品质,在礼仪的运用中才能够得体自如。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对青少年文明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教育要时时渗透、正确引导、及时纠正,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会使青少年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形成健康的三观和心理状态。

(三)强化家长的示范作用。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对青少年影响最深的人,是青少年最早的偶像和模仿对象,青少年最早往往把父母看作是至高的、唯一正确的,因此常常把父母的行为作为参照去学习模仿,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也可学到缺点。

(四)加强青少年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他律不如自律,如果青少年能进行自我教育则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醒、规范和审视自己的言行,及时纠正错误观念,严格自律,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文明礼仪教育。在尊重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及认同感和愉悦感,从而获得别人的尊重,树立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篇10

霍邱二中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广大农村。随着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很多的孩子留守在农村,他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隔代教育”或“教育”,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文明素养较差、行为习惯不良。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不断老化,留守儿童的学习缺少必要的监管,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存在诸多问题。霍邱二中的生源较差,不仅新生的入学成绩较兄弟学校低,而且很多学生在行为习惯、文明素养、思想意识等方面与兄弟学校的学生有一定差距,因此,在霍邱二中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不仅是学校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客观需要。

基于此,霍邱二中向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提出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及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立项申请,以课题为载体,全面开展针对新时期学生特点的德育实践。

二、实施过程

课题的研究过程,也就是德育实践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我们首先结合课题的研究实际,广泛开展了中学生思想道德和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现状调查,并以霍邱二中为实验样本,深入开展了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探索。

1.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课题组分别制定了《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问卷调查表》和《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问卷调查表》,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全省范围内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和中学生的行为及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充分分析研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学生思想道德和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2.以霍邱二中为样本,开展德育实践

课题组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的诸多问题,结合霍邱二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际,制定了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课题实践规划,并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德育实践。

首先是以主题教育月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习惯养成教育。每年开展三次主题教育月活动:3月份突出文明礼仪教育的养成教育月活动,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为抓手,提出治理“十乱”的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校本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5月份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感恩教育月活动,强化学校与家长联系,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如何适时有效开展家庭教育进行培训,同时在每年的5月份母亲节时召开家长会,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9月份开展突出学生思想教育的品德教育月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已经累计开展了责任教育主题、法治教育主题、遵规守纪教育主题、励志教育主题等教育主题活动。

其次是经常性开展大型签名活动,让学生告别不良习惯或远离不良诱惑。针对当前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在加强学生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采取大型签名活动,时间选在周一到周五的大课间,每次一至两个班级,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组织有关班级发出倡议,其他班级积极响应,签名后的签名簿悬挂于教室之中,以警示他人,教育自己。近期,课题组主要开展的大型签名活动主要有:一是针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性,开展告别不文明陋习签名活动;二是针对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开展告别网吧签名活动;三是结合学校为六安市禁毒示范学校的特点,让学生知毒、识毒,开展远离签名活动等。

再次是积极开展全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环境影响教育学生。主要构建四方面的校园文化:一是班级文化,定期开展班级文化评比;二是走廊文化,让杰出校友、优秀学生走进走廊,以他们的成长事迹、格言寄语丰富走廊文化内容:三是校园长廊文化,以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先进事迹来感染学生,同时通过读后感和演讲比赛来强化教育效果;四是寝室文化,校园文化向寝室延伸,以寝室的美化、香化、文化为目标,定期开展检查,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最后是积极开展以国旗下讲话为主要内容的持续性思想教育活动。每周一规范地举行升旗仪式,让班旗与校旗、国旗一同升起。国旗下的讲话一般由升班旗的班级同学代表和班主任进行。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的国旗下演讲;二是班主任针对发现的不良行为发表有针对性讲话等。

3.撰写中学生教育读本

为了更好地让课题研究成果持续发挥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组从2008年底启动了《做一位合格的中学生》的撰写工作。课题组先是编写了《做一位合格的中学生60讲》,在霍邱二中广播站每天播出一讲。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决定对该书内容进行扩充,尤其是2009年安徽第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结束以后,课题组把高中新课程的有关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内容写入了读本,最后定稿为18万字的《做一位合格的中学生》100讲,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发行,连续再版五次,累计发行近40万册。

三、实施效果

通过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近三年的德育实践,学校不仅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习惯养成教育的管理办法,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还特别让课题组成员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习惯养成教育的观念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篇11

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需要时间的积累,不仅是学校内,和学校周围,学生生活环境也有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开放空间时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业,制度的压力,只会产生学生的抵触情绪,或者在应付学校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样,社会实践方面,在具体的如何社会实践并不需要学校的过多干预,由学生自己去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也同样,需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发展,不能因为短时间没有效果就不再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走入社会,领悟生活,获得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取得任何完全的知识,就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而一次专题采访、一个调查报告、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锻炼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方面能力的好机会,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听平凡人说,让事实说话,合时代节奏。这种“境教”还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有助于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转变思想,树立正确观点,提高素质。

例如,在教学《文明交往》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校园中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包括不礼貌的语言、不礼貌的态度、不礼貌的行为。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现状,听到了危害,感受到了不文明的言行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从而取得了生动形象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参与。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化教材内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明白事理,体验情感,增强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注重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因此,实施情感教育将更有力地提高思品教学实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情感目标,对学生已有的道德情感状况进行摸底、了解,目的是为教学提供准确的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生身上甚至自身的情感因素,为课堂上攻克情感目标寻求捷径。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较为抽象和难懂,对初中学生来说学起来较为枯燥。但只要初中政治课教师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片等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造出直观形象的情境,呈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以趣入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而有效地完成。

例如,在讲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就身边的常见问题发表自己对消费的看法。结果学生列出了许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中学生在过生日送礼物时、在穿衣服上、在吃喝上等各方面进行相互攀比。在列举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并适时引导,让学生树立适度消费、协调消费、科学消费的正确消费意识。

五、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淡化了对理论知识灌输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人为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动情点,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时,我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得到老师关爱的往事,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深深敬意和无限感激之情。接着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有关黟县宏潭乡毛田小学教师汪来九先进事迹的报道,让学生从汪来九老师为了山区的孩子们,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事迹中,深刻感受到师魂的崇高与伟大,进而联想到老师平日里对自己的关怀,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艰辛与辛勤付出。最后,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的动人旋律中,让学生用最真诚的语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与祝福。此时,学生早已思绪万千,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表白,真可谓“寓义于情,而义愈至;寓情于境,而情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