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银行员工论文

银行员工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1: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银行员工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银行员工论文

篇1

假设一:在职能制组织结构中,单位利益最大化最直接也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部门或岗位利益最大化,因此,本文设定单位向员工提供岗位的目的是实现岗位净收益的最大化,而员工选择岗位同样以个人净收益最大化作为唯一标准。单位的净收益主要指员工在具体岗位为单位创造的价值扣除单位向员工所支付的报酬;而员工的净收益主要指员工所获的报酬扣除员工提升素质的成本以及在具体岗位所付出劳动的复杂程度,如员工为储备知识、提升能力的成本以及所运用劳动技能的复杂性和承受风险责任的大小等。

假设二:为分析方便,仅将岗位分为难度相对较大、风险责任相对较高的岗位(简称复杂岗位,下同)和难度相对较小、风险责任相对较低的岗位(简称简单岗位,下同)两类。此处复杂岗位与简单岗位并不简单地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作区分。如特定组织中个别岗位虽然是体力劳动,但如果其需要很强的身体素质或承受很大的风险责任,也可看作是复杂岗位。

假设三:为简化推导,根据中央银行工作的实际情况,设定单位与员工已有一定时间的雇佣关系,掌握员工的长期工作表现,并能合理地将员工划分为两类:相对高素质的员工与相对低素质的员工。相对高素质员工具有较高的劳动技能、能承受较高的风险责任,带来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素质员工则相反。

假设四:单位在员工岗位双向选择中原则上不行使解雇权,即使是对相对低素质的员工,因此,单位必须通过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假设五:本文所指单一价格并非完全一样的同一价格,而是指差异不大的劳动力价格。[1]

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组织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必要条件。要实现这一目标,组织除应关注外部公平以外,更应注重内部公平,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人才的成长及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使员工真正感受到组织对其活动的关注及对其成长的鼓励。近年来,中央银行系统不少单位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相继建立了员工岗位双向选择、全员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其中,部分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效营造了单位与员工相互尊重、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但也有个别单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制度的安排与设计还缺乏系统思想和博弈思维。

为此,本文引入价格变量,用博弈论的方法就中央银行员工岗位双向选择的机制进行分析,试述在不同价格变量下,制度安排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效果以及利益根源和价值取向所发生的变化。

篇2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工资制度,基本上是以1993年我国工资改革确定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中的国有商业银行“行员等级工资制”为基础的。这个制度忽视了同一职务级别不同岗位为银行所作贡献的不同,和对员工人力资本要求的不同,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大锅饭”现象,薪酬体系的设计相对落后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操作片面简单,行政干预色彩过浓,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体现银行行业特点。这样使薪酬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和激励功效,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2)薪酬结构设计缺少长期激励功能

虽然高管薪酬结构有一定改进,但股权激励和长期激励机制尚未普及化。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执行的是传统的“行员等级工资制”,还是经改革后实行的“年薪制”,都是与员工的当时当年的工作表现挂钩,与未来工作表现无关。从激励功能上讲,这是对员工短期工作行为的激励,容易诱导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短期行为,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薪酬构成的比例上,虽然都规定了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的比例,但在实际执行中员工的收入却又有同员工的的职务、职级挂钩的倾向,削弱了工资中浮动的部分的激励作用。

(3)福利政策针对性不强

国有商业银行制定福利政策时,对不同员工的不同偏好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设计的福利政策往往是一刀切的形式,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高管与一般员工享受相同的福利。同时,由于年龄、级别等的不同,不同员工对于福利的需求都不一样。这种完全统一的福利政策,可能对于部分员工来说是一种无效资源。而当员工不得不接受银行提供的福利形式时,高额的福利支出给银行造成沉重的负担。而且国有商业银行没有把福利目标与银行战略相结合,没有严格控制成本,或者没有进行决策评价,造成福利投资效益的降低。

2.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薪酬问题的原因

(1)计划经济的残余思想影响

尽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但国有银行薪酬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也许部分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中不同级别之间的收入差距己经相当大,但这并不符合“打破吃大锅饭、拉开收入差距”的实质要求,反而掩盖了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弱化了薪酬制度改革的动力。

(2)薪酬制度与职位考核脱节

篇3

第一,实施“健美理论”精简人。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用人机制的转变,一汽大柴提出了要从人体健康学的角度理解企业问题,企业是一个有机物,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要有竞争力,前提是要精简。但不是简单的裁人,减机构,目的是要精干高效。就像人体减肥一样,要健美,多余的脂肪要减掉,关键部位肌肉要发达。从1999年开始,一汽大柴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将原有的29个处室精简到14个,实行一处一长制,处级干部由61人锐减到23人。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下降了6岁,本科以上学历占59%。与此同时,强化企业职能部门和管理员工的知识内涵。一汽大柴机构重组的一大特点是职能机构和人员减少,但业务职能不但没减反倒增加,这要求员工有更高的知识能力、更好的专业素养。企业在加大对员工系统培训的同时,将各职能部门“改名换姓”,细化管理制度,重新确定岗位职责。如将企管处更名为管理策划处,把行政处更名为人员服务处,把检查处更名为质量保证处;检查员更名为质量保证工程师,工艺员更名为工艺规划工程师,成本员更名为成本管理会计师,使原有岗位的职能、责任、权力、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传统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此外,企业针对技术部门的技术骨干,增设了一二级“主查”岗位,享受与中层管理人员同等的待遇,使这些人专心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员工个人隐性知识的发掘与利用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第二,推行“足球理论”选用人。足球理论是指企业各管理层要大胆启用现在能进球的人,而不管他过去是否进过球,拿过奖。大柴的足球理论引导着大柴的人事制度改革。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来讲,企业最有价值的资论文格式产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于那些随时可能离开的关键岗位的员工和有重要专业技能员工的头脑中。因此,怎样吸引企业的员工参与知识的创造,怎样在重要的管理岗位上选贤用才,为员工隐性知识贡献创造更大的舞台,这是管理的组织难题,也是大柴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干部聘任不仅要突破过去重资历、能上不能下的做法,更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标准选用什么样的干部。在大柴看来,管理干部能否被聘用主要取决于在管理岗位上的业绩,即员工利用自己的专长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一位从事销售工作的员工将自己多年的销售经验总结出一套实用有效的方法贡献出来,为企业的产品打开外地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将其聘用到销售主管的位置,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带动了一批销售人员的成长。2001年,大柴共有40多位中层干部落选。但却没有一位落聘者发牢骚或制造矛盾。大柴的选人范围,同组建足球俱乐部一样,充分利用了社会的人力资源,在挖掘内部人才潜力的同时,更注重引进人才,包括国外的人才。2000年起,一汽大柴开始招聘具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才,扩充企业的产品开发队伍。现在,一汽大柴已经建立了汽车发动机的博士后流动站。

第三,推行“出租车理论”激励人。企业认为:出租车司机为什么通宵达旦地工作,甚至除夕晚上还在满街跑?是政策机制产生的活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驱动的结果。人只有知道去干什么、为谁而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企业、为个人创造出效益来。在此基础上,大柴推行的是岗位贡献工资制,实现了分配的市场化。大柴的科技人员比照国内外资企业的工资,月工资几千元,而清扫工则比照劳务市场上的工资,只拿几百元。2001年,产品工程处的一位一级主查员工由于在6110系列柴油机开发中贡献突出,受到企业4万元的重奖。这种分配模式从表面上看是加大对传统分配机制改革的力度,但实质上却体现出企业重视知识价值,通过逐步规范的实施手段建立以知识贡献为衡量标准的分配制度。企业根据不同岗位员工所承担的职责不同,对员工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要求也不同。管理岗位上的员工要具备大专水平,技术人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这是指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内涵,这些人力资本在企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与简单的体力劳动不可同日而语。一些“干中学”所创造的隐性知识,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根本无法开发与转化。所以,企业的制度安排就应该把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要求的管理岗位创造价值的差别,通过分配机制充分体现出来,以激励员工贡献隐性知识。

第四,用“冠军理论”重用人。所谓冠军理论是指体育比赛中的运动员,尽管是初出茅庐,但只要拿到这个项目的冠军,就能得到金牌。而企业的员工就像竞技场上的运动员一样,不论年龄大小、资历高低,只要能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就要给予破格提拔或重用。根据这一原则,企业破格聘用了进厂不到两年、年仅25岁的助理工程师为高级工程师,该员工在计算机运用上有超常的天赋和良好的专业素质,为企业实施计算机管理,特别是产品研发、生产流程的PDM工程实施等做出了突出贡献,贡献者本人则获得了企业的重用。在大柴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中,贡献个人知识以及与他人分享知识的多少已成为企业考核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个人层面的隐性知识不容易在个人和组织间流动,而且知识共享还会使员工长期积累建立的个人优势受到直接的威胁。例如,掌握了核心技术或具有独特技能的员工不愿意与他人共享知识,因为知识的垄断既能够保证该员工在公司中的优势地位,使其享有优厚的待遇,又限制了由于知识共享可能产生的竞争对手。但如果有良好的制度设计,贡献隐性知识的员工不仅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报,而且还能够使其潜在的优势变为显现的优势,尽快地展露才华,就会激发员工贡献隐性知识的积极性。一汽大柴的“冠军理论”重用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第五,运用“浇花”理论培养人。人力资源培养如同“浇花”一样,是一种战略投资,应该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确定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企业的作用就是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提供一个舞台,让每一个企业员工在这一舞台上尽情地施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企业对各个部门与作业岗位的员工都规定了具体的要求并据此建立了一整套培训体系。所有管理人员必须达到大专以上水平,工人要达到中专水平,新进厂的员工先要接受为期一个月的上岗培训,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培养敬业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一汽大柴,受训次数最多的员工是最优秀的员工,也是最有培养价值的员工。走进大柴的厂区,最现代、最漂亮的办公机构是企业的培训中心,每年有5000多人在此接受培训,企业的每年培训费达上百万。此外,他们还与吉林工大、大连理工大学等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共建基地,为企业培训更多的专业人才。在企业人力资本的培育上,知识的培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多种知识开发和转移的途径,如专业培训、面对面的交流等。只有人力资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增值效益。但是,企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企业要在制度设计上规划系统、科学合理,还要形成员工良好的自主学习愿望,形成比学习、比贡献的组织文化氛围,一汽大柴则实现了这一转变。

启示。一汽大柴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以提高员工作为知识源的创新能力,鼓励员工通过团队协作分享知识,将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有效转化为企业知识。企业的这种“按知识贡献分配”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欲、成就欲和尊重欲,激发了员工增强自身技能,充分发掘个人的隐性知识为企业多做贡献的积极性。而企业内部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制度设计使员工乐于主动奉献个人的隐性知识迅速转化为企业层面的显性知识,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贡献个人隐性知识的员工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一汽大柴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贡献主要有以下三点:

篇4

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保证银行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基层员工的培训是基础环节。因为员工的培训是银行文化建设的必然条件,只有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才能够促进银行企业会计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基于人力资本视角下基层银行员工培训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基于人力资本的银行员工培训体系的内涵

银行员工培训体系也就是国家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内容,从银行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所开展培训活动的一项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该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能力,促进银行履行各种职能,并围绕绩效为中心来分析银行的实际情况,然后运用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培训体制来对银行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服务于银行,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的一项员工培训管理体系。

二、基于人力资本的银行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人力资本的银行员工培训理念

首先,银行应该建立一套人力资本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将银行员工当做一项资本,当他们在银行形成一支队伍之后,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员工的岗位要求,就需要加强员工知识水平以及技术能力的培训,使这种资本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增值。在培训银行员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员工能够领悟到培训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能力。

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对银行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降低该方面的劳动力生产力,还要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需要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中心,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二)基于人力资本的银行员工培训目标和原则

对于银行员工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增值,进而使银行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满足银行员工的各种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良好的职位,促进银行与员工和谐统一的发展是对银行员工培训的第二目的。

(三)基于人力资本的银行员工培训内容

通常情况下,银行在制定培训体系的过程中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其中不仅要求全面而又完善的专业性知识,还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提高,根据总结,在设置培训内容的过程中,应该使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需要考虑员工的特点,然后不断创新设置新的内容,使培训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其次,从员工培训的规律出发,为了使员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作的需求,不断设置新的培训内容,从而提高员工的能力,更有机会晋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上;最后,应该根据银行各个行尾的需要来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在制定培训内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当时的金融行业发展状况以及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考虑,从而不断创新培训内容,让员工明确银行的发展目标,从而在工作中不断努力,促进银行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基于人力资本的银行员工培训流程

科学制定银行员工的培训流程.做好需求调查、确定培训类型、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预算、制定评估方案。①分析培训需求。②确定培训类型。银行员工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新录用行员培训、任职培训、专项业务培训、岗位培训、后备干部培训、高层次专业人才培训等。③制定培训计划。④编制培训预算。⑤制定评估方案。

(五)基于人力资本的银行员工培训师资队伍

银行员工培训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老师的素质。在对银行培训的过程中,所聘请的教师必须要实行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应该以兼职教师为主。这是因为:1)能够在银行的人力资源系统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师资库。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可以聘用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对员工精心培训,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水平。2)任用多个兼职教师,是他们建议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对基层银行员工的培训是促进银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加强对银行员工的培训工作,才能够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5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思想发端于20世纪初的美国。而英国人Sheldon(1923)是最早启用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学者。但Sheldon在其著作《管理哲学》中首次使用该概念之后,30多年间,学术界对该概念的研究并不多(Carroll,1999)。20世纪60年代,该领域的文献开始增多。到20世纪90年代末,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关注,在企业界也受到普遍重视。在“财富500强”企业中,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目标核心组成部分的大约占90%(Boli & Hartsuiker,2001)。

近30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学术界主要有利益相关者、企业公民和契约论三大理论视角(刘学平、孙燕青,2014)。其中,我国学者比较认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张洁梅,2013)。该理论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股东、员工、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等广大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是对他们利益要求的关注与维护(金建江,2007)。该理论观点修正了“股东至上”的价值思维,相对清晰地界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持该理论观点的学者普遍认为,作为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员工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应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刁宇凡,2013)。在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方面,国外研究者主要关注平等雇佣、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的意义性、工作与家庭平衡等,也有少数学者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问题;在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民主管理、劳资协商、丰富工作内容、制定守则、实施管理项目等展开(黄蕾,2007)。而国内学者对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从履责依据(欧阳润平、黄蕾,2009;陆玉梅等,2014)、保障员工权益(葛锦林,2007;赵涛等,2008)和提升员工素质(孙建华,2006;于欣,2007)等角度展开。从国内现有文献来看,在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方面,研究范围仍需进一步拓展,研究深度仍有待加强。因此,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全面深入地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问题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同时,由于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盈利能力、经营环境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也必然存在明显差异。但现有文献在分行业的研究方面相对匮乏。银行业作为我国经济运行体系的核心参与者和行政垄断的受益者,承担着资源配置、经济调控以及风险管理等诸多职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引导、支持和带动作用。鉴于行业的特殊性,不少学者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考察。但现有文献大多着眼于社会责任的内涵、意义、作用、目的以及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萧松华、邵毅,2014)。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员工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成果还相当匮乏。2006年,浦发银行了我国银行业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此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逐渐成为银行业的例行之举。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201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考察其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

一、 研究方法

1. 研究样本。目前,我国共有16家上市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为国有控股银行,其余11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收集到这16家上市银行的201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并将其作为分析资料。同时,各上市银行截止2014年末的资产总额如表1所示,本文根据资产规模情况将16家上市银行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3个类别。

2. 研究方法与程序。本文主要用定性分析方法考察我国上市银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16份社会责任报告的研读结果,将我国上市银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归纳为履责意识、履责内容、履责效果等3个方面。其次,通过对16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分别从上述3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国上市银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

二、 研究结果

1. 我国上市银行的履责意识。一方面,16家上市银行均将员工列为需要履责的对象之一,均披露了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这说明她们均认可“企业应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观点。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将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写入企业使命,一些银行则在企业文化或企业战略中描述了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还有一些银行在社会责任愿景或理念中阐述了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另外一些银行则只是在介绍年度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时才阐述其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这显示出不同银行对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不一。其中,工商银行等6家银行将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写入了企业使命,显示出对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见表2)。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分别在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中描述了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显示出对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较高重视程度。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宁波银行则分别在责任愿景、责任理念和责任观中阐述了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说明其对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一般。其他上市银行只在年度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介绍中阐述其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说明其对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不够。

2. 我国上市银行的履责内容。首先,保障员工权益是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基本要求。从上市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除了南京银行之外,其他15家上市银行都披露了员工权益保障方面的内容。其中,15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平等雇佣方面的内容;除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之外的13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员工保险福利方面的内容;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达100%;中国银行将全行5.8万名劳务派遣员工全部转换成合同工,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劳务派遣用工全员转换的国有企业;除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之外的10家上市银行均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则通过员工座谈会、员工访谈、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员工的利益诉求。

其次,促进员工职业发展是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从上市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16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促进员工职业发展方面的内容。其中,16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员工培训方面的内容,除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之外的13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或规划员工职业生涯方面的内容。

再次,认可员工价值是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从上市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除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之外的11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员工价值认可方面的内容。其中,除南京银行之外的10家银行均披露了薪酬方面的内容;工商银行开展了感动工行员工评选活动,工行苏州分行还以优秀员工的名字命名理财工作室;农业银行、南京银行开展了选树先进典型活动;宁波银行进行了敬业榜样人物的评选与宣传。

最后,员工关怀也是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从上市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16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员工关怀方面的内容。其中,除中国银行之外的15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员工健康与安全保障方面的内容;除民生银行之外的15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关心员工生活方面的内容;除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之外的13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帮扶困难员工方面的内容;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大力推进员工维权,成为金融系统中唯一一家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示范单位”的机构。

3. 我国上市银行的履责效果。上市银行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了其满意度,降低了其流失率。从上市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披露了员工满意度方面的数据,分别为76.01%、大于80%、97.25%;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披露了员工流失率方面的数据(见表4)。

同时,履行员工社会责任也树立了上市银行的良好企业形象,从而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及本文对各种“最佳雇主”排行榜的检索结果,我国上市银行入选最佳雇主榜单的情况主要如表5所示。

三、 结论与启示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目前,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银行业的例行之举。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201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对其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对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不一,一些上市银行对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各上市银行比较注重保障员工权益,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和开展员工关怀,但在认可员工的价值方面做得不够;很多上市银行没有进行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和员工流失率的统计,或者是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但是没有再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相关数据。同时,从三大“最佳雇主”榜单来看,我国上市银行入选榜单的数量较多,说明上市银行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整体情况较好。

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是上市银行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失率,进而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因此,我国上市银行要进一步增强对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认识,采用多种方式认可员工的价值。同时,要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银行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和意见,通过员工流失率的统计分析了解员工流失的原因与规律,进而明确改进的方向和管理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吕景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经济学动态,2006,(8).

[2] 李国平,韦晓茜.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度量与经济后果――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2014,(8).

[3] 刘学平,孙燕青.近30年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三大视角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26(2).

[4] 张洁梅.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现状述评[J].道德与文明,2013(1).

[5] 金建江.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解读企业社会责任[J].财经科学,2007,(11).

[6] 刁宇凡.民营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战略定位及实施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学位论文,2013.

[7] 黄蕾.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

[8] 欧阳润平,黄蕾.不同理论视角下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责依据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09,(4).

[9] 陆玉梅,陆海曙,刘素霞.民营企业承担员工社会责任的内生机制博弈分析[J].软科学,2014,(10).

[10] 葛锦林.从员工休息权透视企业社会责任[J].交通企业管理,2007,(8).

篇6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已由工业化经济逐步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各银行紧跟时代的脚步,转变着银行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人工管理体制,向信息自动化管理体制过渡。银行传统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也在逐步向自动化管理模式转变,本文将对中国银行员工绩效考核管理系统进行研究。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绩效考核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的效率,也是银行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银行员工绩效考核理论体系

绩效考核是工作一段时间或工作完成之后,对照工作说明书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员工个人的发展情况,对员工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以此判断他们是否称职,并以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切实保证员工的报酬、晋升、调动、职业技能开发、激励、辞退等项工作的科学性。银行绩效考核是以员工为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人事数据,包括这些人员所进行的考勤、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相应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员工履行职责的程度,以确定员工的工作成绩。可以有效克服银行传统人事管理中出现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水平提高较慢,骨干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银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同时,还进一步对工作的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寻求更高的个人业绩和组织业绩,通过岗位转换做到人尽其才,最终达到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双赢的效果。

二、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功能

员工绩效考核系统是银行管理系统的一部分,银行对员工管理的内容很多,如员工绩效考核项目,员工绩效管理,工资的计算发放,人员信息的管理等。本系统采用B/s模式,使用用户分为银行员工和管理员。具体功能如下:

管理员功能模块:部门信息管理。员工信息管理。绩效考核项目管理。员工绩效管理。绩效统计与查询。员工工资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普通用户功能模块:用户登录。修改密码。绩效考核查询。

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分类

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考核对象的岗位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与业务、管理任务紧密相关、适合用目标来量化考核的岗位,如工作岗位,对这类岗位考核应采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第二类是事务性的、不适合用目标来考核的岗位,主要包括党政管理岗位、其它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具体对象,对这类岗位考核应采用岗位绩效指标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简称KPI,是指通过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和分析,提炼和归纳出组织运作过程中的关键成功要素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适用于与组织战略目标联系紧密的岗位,在银行主要是针对员工系列岗位。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要体现组织发展的导向,并善于抓住主要内容和核心问题,应用“二八”原则以20%的指标覆盖80%的绩效内容。

岗位绩效指标是针对与企业生存和发展联系不紧密、无法直接用目标量化的常规性岗位设计的,它侧重于对工作过程的考核,通过将个人的行为和结果与岗位绩效标准进行对比来获得绩效评估结果。

四、系统总体结构

员工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具备简单易用,高度灵活性与可白定义性,能够通过该系统轻松的实现对员工的考核和员工工资的管理,提高办公效率。

(1)根据需求分析、用户的要求以及为完善系统而添加的一些功能,可以得到系统模块。管理员系统模块具体实现的功能如下:部门管理模块,完成系统所需部门信息的管理。员工管理,完成员工信息的管理。员工信息主要有:登录编号,真实姓名,性别,身份证号,部门编号,出生日期,工作时间,联系电话,基本工资,登录密码等。绩效管理,对员工的绩效信息进行管理。考核项目管理,对员工的考核项目信息进行管理。工资管理,对员工的工资奖金等信息进行管理。工资信息有:编号,员工编号,项目奖金,基本工资,实发工资等。绩效统计,对员工的绩效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员管理,对使用本系统的管理员进行管理。普通用户系统模块具体实现的功能为工资信息和绩效信息,员工查询自己的工资和绩效信息。

(2)管理系统的保密措施。系统数据库将设置操作员表,将管理员名称和密码记录在操作员表中,拥有管理员权限的操作员才能正常登录本系统,非操作人员将不能打开本系统。对于员工及管理员用户,系统设计了登陆界面,每个合法用户有一个密码,该密码由用户自行维护,从而实现对用户的身份验证。

五、总结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银行员工考核信息统计查询的管理是可行而必要的工作,实现银行员工考核信息网上管理,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提高考核的真实性客观性。

参考文献:

篇7

现阶段银行在激励约束方面存在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机制。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要求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决定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可能建立起股份有限公司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各级分行的行长由上级行任命,并只对上级行负责,而不是对本级行的干部和员工负责。对分行行长的约束来自上级行,而不是来自本级行内部。但是,来自上级行的约束常常不能及时到位,这使得各级分行的领导层缺乏来自内部与外部的约束。而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会滋生贪污腐化等违法违规问题,从而加大银行资产损失的风险。

同时,在现行的委托——关系下,限于银行内部人的干预,目前一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部监管部门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未能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它们对各级行的稽核起不到防范内部人道德风险和控制成本的实质作用。

货款审批权和信贷经营约束。首先,货款审批权高度集中。近几年我国各商业银行总行纷纷强化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严格控制授权授信,欠发达地区贷款权限迅速向总行及省分行集中。而且,目前各行发放一笔贷款信贷手续繁琐。其次,信贷经营策略约束。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纷纷调整了经营策略:工行选择对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农行把优势产业、优良客户作为信贷支持重点;中行实行“四重”战略;建行贷款向大企业、大行业集中。这种信贷资金的集约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投入的增加。

现阶段银行在激励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激励方式单一。目前,我国银行偏重物质激励,对人们其他方面的需要重视不够。特别是对主要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的心理需求激励不足。

其次,薪酬和考核制度不合理。一是由于历史原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收入水平整体偏低,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员工在收入上差距较大,抑制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员工工资实行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员工个人报酬与工作绩效虽然挂钩,但是两者之间不成比例。

再次,人才激励机制过于僵化。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干部管理制度依然是传统的公务员式的官本位激励体制,采取干部任用制的形式,这与企业管理的要求是相背离的。另外还缺乏完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培训等方面“人治”较严重,难以为优秀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和环境,不能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创新

(一)按《公司法》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革

第一,要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庞大,需要降低国有股的份额,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需要注入较多的民营资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管理层需要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促进其公司制改革的深化。

第二,要有充实的银行自有资本,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清理不良资产,满足《公司法》的要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进而在条件成熟时上市,就必须严格按《公司法》的要求补充资本金,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及不良资产比率,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新增不良资产的产生。

第三,要理顺银企关系,减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阻力。企业是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企业的经营机制,营运效果直接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及其资产质量。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造也必然要求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并提高其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只有理顺了银企关系,才能在资金借贷上实行双向选择,提高融资效率。要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造,就要采取措施改革我国的资金融通体制,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二)在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构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

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薪酬制度。国有商业银行要在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和制定科学、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合理拉开工资差距。高层经营者的薪酬可以考虑采用年薪制。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由董事会或其下属的薪酬委员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年薪制的实施可以对公司经营者产生强烈激励作用,但它仍没有解决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的问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还可考虑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和对经营者实施股票期权制。

坚持差异化激励。商业银行的员工包括多种类型,而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的需求、个性、期望目标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这就要求银行根据激励理论处理激励实务时,必须讲究原则、方法和技巧,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所以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其发展成就和成长需要,将眼前的短期激励和未来的长远激励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的尽可能照顾到其各个层次且多方面需要的激励机制。

(三)构建银行企业文化

构建银行企业文化,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注重银行的长远发展。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使员工的人员需要得到满足。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使员工参与到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由此把“银行的目标”变成每个银行员工“自己的目标”,在银行员工之间结成科学家倡导的“心理契约”,使银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的年平均工资比全国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高出400元以上,在各行业年平均工资排名中名列前茅。现在作为一个整体,我国商业银行员工已不再满足于初级需要的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等更高层次的需要的重要性开始凸现,物质激励的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因此,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坚持以发展前景为基础的物质激励,尽可能地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

(四)完善约束机制

在注重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应建立起对员工可能出现的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谋取个人私利行为进行有效制约的、全方位的、相互补充的、完整的制度化约束体系,这里主要指对信贷人员的约束。首先,适度给予中层信贷管理人员与责任、能力相对称的信贷审批权限,根据其能力、客户信用等级来确定,中层信贷管理人员能力越强、客户信用等级越高,授权其审批金额越大。其次,建立合理的信贷经营管理制度和贷款经营损失责任必究制度。凡贷款发生损失的,应当区分情况追究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最后,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上级行派驻信贷监督员、存款大户的监督、行内员工监督、借款人的反监督和公共舆论的终极控制,完善对信贷人员的有效约束。

(五)发挥声誉的激励及约束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会趋于完善,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也会出现,而职业经理人市场就是经理人个人声誉的变现场所,它可以为职业经理人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和预期收益。经营者之所以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是因为声誉往往对其长期职业生涯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他在一个企业工作时的声誉不好,那将会影响他将来的求职和发展,甚至断送掉职业生涯。职业经理人市场为经营者所提供的事业成功所带来的职业声誉、社会声誉变现的机会既是激励银行经营者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银行经营者的市场力量。

篇8

第一,要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庞大,需要降低国有股的份额,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需要注入较多的民营资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管理层需要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促进其公司制改革的深化。

第二,要有充实的银行自有资本,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清理不良资产,满足《公司法》的要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进而在条件成熟时上市,就必须严格按《公司法》的要求补充资本金,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及不良资产比率,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新增不良资产的产生。

第三,要理顺银企关系,减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阻力。企业是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企业的经营机制,营运效果直接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及其资产质量。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造也必然要求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并提高其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只有理顺了银企关系,才能在资金借贷上实行双向选择,提高融资效率。要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造,就要采取措施改革我国的资金融通体制,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二)在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构建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

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薪酬制度。国有商业银行要在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和制定科学、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合理拉开工资差距。高层经营者的薪酬可以考虑采用年薪制。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由董事会或其下属的薪酬委员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年薪制的实施可以对公司经营者产生强烈激励作用,但它仍没有解决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的问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还可考虑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和对经营者实施股票期权制。

坚持差异化激励。商业银行的员工包括多种类型,而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的需求、个性、期望目标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这就要求银行根据激励理论处理激励实务时,必须讲究原则、方法和技巧,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所以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其发展成就和成长需要,将眼前的短期激励和未来的长远激励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的尽可能照顾到其各个层次且多方面需要的激励机制。

(三)构建银行企业文化

构建银行企业文化,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注重银行的长远发展。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使员工的人员需要得到满足。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使员工参与到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由此把“银行的目标”变成每个银行员工“自己的目标”,在银行员工之间结成科学家倡导的“心理契约”,使银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的年平均工资比全国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高出400元以上,在各行业年平均工资排名中名列前茅。现在作为一个整体,我国商业银行员工已不再满足于初级需要的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等更高层次的需要的重要性开始凸现,物质激励的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因此,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坚持以发展前景为基础的物质激励,尽可能地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

(四)完善约束机制

在注重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应建立起对员工可能出现的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谋取个人私利行为进行有效制约的、全方位的、相互补充的、完整的制度化约束体系,这里主要指对信贷人员的约束。首先,适度给予中层信贷管理人员与责任、能力相对称的信贷审批权限,根据其能力、客户信用等级来确定,中层信贷管理人员能力越强、客户信用等级越高,授权其审批金额越大。其次,建立合理的信贷经营管理制度和贷款经营损失责任必究制度。凡贷款发生损失的,应当区分情况追究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最后,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上级行派驻信贷监督员、存款大户的监督、行内员工监督、借款人的反监督和公共舆论的终极控制,完善对信贷人员的有效约束。

(五)发挥声誉的激励及约束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会趋于完善,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也会出现,而职业经理人市场就是经理人个人声誉的变现场所,它可以为职业经理人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和预期收益。经营者之所以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是因为声誉往往对其长期职业生涯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他在一个企业工作时的声誉不好,那将会影响他将来的求职和发展,甚至断送掉职业生涯。职业经理人市场为经营者所提供的事业成功所带来的职业声誉、社会声誉变现的机会既是激励银行经营者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银行经营者的市场力量。

参考文献:

1.谢福全.马斯洛理论与完善银行激励机制.广西社会科学,2002

2.陆岷峰.股票期权构建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海南金融,2001

论文关键词:银行激励约束机制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励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现阶段我国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现阶段银行在激励约束方面存在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机制。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要求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决定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可能建立起股份有限公司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各级分行的行长由上级行任命,并只对上级行负责,而不是对本级行的干部和员工负责。对分行行长的约束来自上级行,而不是来自本级行内部。但是,来自上级行的约束常常不能及时到位,这使得各级分行的领导层缺乏来自内部与外部的约束。而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会滋生贪污腐化等违法违规问题,从而加大银行资产损失的风险。

同时,在现行的委托——关系下,限于银行内部人的干预,目前一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部监管部门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未能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它们对各级行的稽核起不到防范内部人道德风险和控制成本的实质作用。

货款审批权和信贷经营约束。首先,货款审批权高度集中。近几年我国各商业银行总行纷纷强化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严格控制授权授信,欠发达地区贷款权限迅速向总行及省分行集中。而且,目前各行发放一笔贷款信贷手续繁琐。其次,信贷经营策略约束。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纷纷调整了经营策略:工行选择对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农行把优势产业、优良客户作为信贷支持重点;中行实行“四重”战略;建行贷款向大企业、大行业集中。这种信贷资金的集约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投入的增加。

现阶段银行在激励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篇9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70-01

中国加入WTO后,金融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外资银行进入后已经在市场、客户与从业人员等多个方面对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中资银行构成压力,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服务营销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服务营销人员素质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现代培训理论研究成果显示,培训是使企业人员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素质提升可以提高企业业绩、促进企业走向成功。

城市商业银行在资本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及人才储备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关键是提高银行自身的素质,而人的因素是构成银行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营销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通过提高服务营销人员的素质是提高银行的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存在的问题

银行不重视培训从我国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服务营销培训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营销培训项目与内容脱离实际,产生培训无用论。在前期进行的商业银行调查中,我们发现,89.77%的职员认为培训十分必要,但培训后对于自身的影响中,认为作用十分明显的仅占10.17%。这是因为,一些银行在进行培训时只注重培训形式,不能真正了解员工的需求,照搬其他银行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培训无用的情况。

(二)服务营销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在一些商业银行中还认为培训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认为把钱花在培训上很难马上见到回报,更多的把员工的素质寄托于高学历,在预算上尽可能地削减培训费用。没有资金保障,培训效果难以实现。

(三)服务营销培训尚不规范。一些培训随意性较强,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规范的培训指导,培训讲师临时选择。

(四)服务营销培训缺乏创新性。首先形式陈旧,一些培训依旧以课堂式教学为主,单纯进行理论灌输。讨论式、实战式的培训形式还没能普遍运用,特别是对一些新员工的培训,紧紧是从学校课堂的学习转成工作单位的课堂学习,不能真正从培训中感受真实的从业场景。

之所以存在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银行才刚刚步入现代市场经济,成长历史还相当短暂,在培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培训要做到快速而有效的改变员工工作和学习状态,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增强竞争能力,更大的发挥员工的潜力,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在这样的激励氛围中实现自我价值和银行目标而积极工作,从而增加城市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培训能否实现上述目标,培训方法的改变和培训的质量提高已经是重要的课题。

二、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体系要分层递进,注重培训效果

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设计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方案及培训效果评价,内容要分层递进,例如新进服务营销人员定向培训项目,可以包括银行首要产品、人际关系技能、团队建设、聆听技能、信息沟通、授权、管理变化、安全常识、产品知识、全面质量管理、公共演讲技能、演示技能、压力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推销技能、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大众心理学、追求卓越心态、银行相关法律知识、员工行为规范等等。

为了达到培训目标,扩大培训成果,培训活动要随时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学员的学习成效评价,而且还需对培训的成果进行评价。培训效果评价,则是对培训效能发挥程度或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科学分析、比较、综合、判断的过程。许多银行都认为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对态度是否改善上,如沟通技巧、领导能力的评价,难度很大,但评价又是培训重要性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明和未来培训进一步改善的依据。银行职员的学习效果,主要有培训后知识、技能,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变化状态。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都需要量化,但尽量应用量化的方法来进行考核。

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的几点建议

为了解商业银行员工对服务营销培训的需求及要求,以黑龙江省部分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提出建议,从而使商业银行通过人的因素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一)服务营销培训内容要适应银行发展的需求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要与实际接轨,在调查中58.8%的员工希望得到营销能力的培训,对于财务管理与分析的内容也是一个热点。分析可见对于与自身相关密切的内容员工们兴趣浓厚。培训内容不仅是技能培训上,还应该涉及现代前沿科技知识的学习和职工智能的开发。要紧密联系实际,形成双方良性互动。还要了解员工曾接受培训的情况以免培训内容重复,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

(二)服务营销培训的方式要创新必须改变你说我听,填鸭式的传统培训模式。这种老化的方式导致参加培训的员工对培训缺乏兴趣很难取得很好效果。培训还可以根据员工的基本状况选择培训方式,,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灵活、生动、活泼,易于被员工接受。当然还要注意个别员工的需要,要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

(三)员工培训的教师素质要提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银行员工学历水平较高,以该行为例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91.4%,对于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实践能力更要提高,目前金融产品和业务日新月异,作为金融院校的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校最好能够为教师开展实践调查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使教师大致了解目前银行乃至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避免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唐昕,张伟.培训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52-253.

【2】朱磊.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评价体系[J].饭店现代化,2009,6:38-41

篇10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商业银行简介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主要目的是获取利润,商业银行属于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主要有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这四个基本职能。

二、金融服务的概念及特征

对金融服务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对金融服务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说法。将保险,银行和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看作金融服务统一提供者进行的定义。包括所有银行服务,所有保险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为商业银行提供的所有服务;金融服务为商业银行提供金融工具的服务界定。

金融服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是效益和资源。与有形商品的市场营销相比,金融服务营销有以下几个特征。一般情况下采取契约文书和账簿登记等形式,不容易被感知;人是金融服务的对象与主体,服务品质的差异性既由服务人员素质的差异所决定,也受顾客本身的个性特色的影响;在金融企业中,一线员工是营销活动的主体,所以,顾客的满意程度直接受这些员工的素质的影响,可见内部销售与外部销售都属不容忽视的。商业银行要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忠诚度的客户。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培育顾客忠诚,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金融服务的服务人员方面,金融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存在问题。在我国, 各商业银行业务人员整体素质虽有所提高,但从跨行与行内看来,服务人员的素质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服务质量也受到了影响;柜面服务人员的奖罚不到位,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服务时难免显得态度不好,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和形象;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缺乏理财意识,服务技能的欠缺和服务技巧的低下也给公司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在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方面,金融服务的创新工作大都停留于表面,没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客户金融意识,金融产品的利用率和客户的金融意识都非常的低下,致使新推出的产品无法走向市场,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成本,效益又很低;在金融服务中间业务的收费方面,一些不知名的中间业务费用使消费者难以接受,有时甚至消费者不明不白地就发现自己存款金额减少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的,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代收这方面还是有待改善的。

在金融服务手续方面,如今金融服务的手续效率比较低下,过程比较烦琐,银行员工办理业务速度也比较慢,使顾客心生厌倦,此外,虽然现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电话银行和网络银行几乎已经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是电话银行和网络银行的利用率还是比较低的,这也给等柜台造成了压力。

四、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创新的对策

在金融服务的服务人员方面,需要注重对金融服务人员素质的培养,抓优质文明服务规范,为服务创新打好基础,负责人作为部门服务第一责任人,更加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做好带头工作,加强新业务的培训学习,加强服务文化培训,督促员工做好规范服务;对服务人员奖惩分明,做到责任到人,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努力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增强理财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

在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方面,首先要对服务的对象进行创新,每个地方由于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客户构成也不相同,所以应该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界定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客户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创新,确保创新的质量和创新的效果。

在金融服务方面,加强网点人力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行综合柜员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网点营销力量减少操作岗位,大力发展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和电话银行为主体的电子银行分销渠道,建立一个客户界面一致,业务渠道多样,技术平台统一,前台系统互动和后台系统共享的电子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实现电子银行业务一体化发展;对于客户不满意的地方,提出问题的,要及时给予解决,改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效率。

此外,还要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员工学习与相互交流,强化客户服务理念,使得员工有自觉服务的意识;通过减少管理层次,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失真率降低,增加对员工的授权,让员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信息中断与服务延迟;通过借助文化的力量使服务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精神中,使优质服务行位在每一个工作细节和每一个岗位中都得到体现;提高员工忠诚度与满意度,提供给员工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加强内部营销。

参考文献:

[1]孟辉,田晓林.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中推进金融创新[N].中国证券报,2007-ll-02(A19).

[2]宋村杰,张金兰.金融创新下的银行监管实践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05):100-101.

[3]徐柏熹,潘文波,赖志坚.创新成效显著深度仍需提升[J].深蜘I金融,2007(02):32-35.

[4]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5.

[5]唐宏雁.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营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02):3-6.

[6]何剑,冯宇彤.金融服务营销的特征与策略运用[J].商业时论,2005(24):52-53.

篇11

[3]王莺莺,邬文兵,许金立.构建平衡性企业培训评估钻石模型初探[J].科技与管理, 2010,3(2):97

[4] 金延平.人员培训与开发[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杨云雪.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学.硕士论文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