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园礼仪

幼儿园礼仪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2: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园礼仪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园礼仪

篇1

礼仪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了一个人言行是否文明,道德素质的高低。幼儿时期接受的礼仪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教育方法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幼儿园基本礼仪内容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基本的动作、语言、交往礼仪,如站立、走路姿势,怎样敲门,会说谢谢、对不起,和其他人打招呼、接电话等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礼貌行为。第二部分是家庭礼仪,幼儿受的礼仪教育应当包括尊敬长辈,会收拾自己的玩具,爱惜物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接待客人,去别人家做客的礼仪。第三部分是在幼儿园活动中应当遵守的礼仪,包括与老师、同学、家长问好和道别,教学活动和课间活动礼仪,还有户外活动,进餐和午睡时的礼仪。第四部分是幼儿在其他公共场所应当注意的行为,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候,乘车时主动买票不推不挤,在图书馆保持安静爱护图书,在商场不乱跑不乱碰东西,在公园能够爱护公共卫生和花草树木等。

需要学习的幼儿园礼仪内容看似繁杂,但都体现在幼儿日常行为中,并在具体情境中得到纠正和强化。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生活和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二、幼儿园礼仪教学方法

1.发挥环境的熏陶教育作用

幼儿园是幼儿的主要学习环境,教师要努力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幼儿受到熏陶感染。教师要围绕礼仪这个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形式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的孩子模仿力强,这时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做幼儿学习的榜样。如,教师是怎样和同事,和家长,和小朋友打招呼的,幼儿看过后可能将教师无意的行为模仿下来。假如教师做到了有礼有节,那么幼儿在无形中也会受到教育,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创设学礼仪的物质环境,如设立“文明礼仪小标兵”展示栏等。

2.在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

幼儿年龄小,缺乏对生活习惯的正确认识,很可能表现出错误的行为,这时教师不要简单粗暴地进行指责批评,而是要耐心地进行讲解、示范,让幼儿明白正确行为习惯的概念。如,早晨入园时,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关心不开心的小朋友,让幼儿体会到“关爱”;进餐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谦让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幼儿在玩玩具或收拾玩具时,经常会把玩具互相碰撞,不懂爱惜,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幼儿:“玩具疼了,它会哭的,你要好好对待它,就像对自己的好朋友一样。”这样幼儿就能够明白自己的行为给玩具带来的伤害了。

3.在情境中学习礼仪

一味对幼儿讲道理会引起幼儿的反感,他们可能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教师说完后一点效果也没有。因此教师不妨将礼仪教育放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实践中学,这样他们的印象更深刻。如请幼儿参与到“我当小医生”“过家家”“去超市购物”这样的情境中,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幼儿就学会了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谢谢”“请进,请坐”“再见”“不客气”等。幼儿还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礼貌的行为,如做客时不乱翻主人家的东西,不大声吵闹等。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不文明行为时,教师可以及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幼儿找出解决办法,这样有利于幼儿摒弃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体验良好礼仪行为带来的快乐。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点评和分享,能使全体幼儿都认识到讲礼仪的重要性。

4.运用故事启迪幼儿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寓礼仪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变理性说教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如幼儿通过学习《小熊请客》,理解了其中的做客礼仪;通过学习《小猪变干净了》理解朋友之间的不离不弃;读了《小羊过桥》的故事,幼儿懂得了文明谦让等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把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关注指导幼儿学习、生活、交往的方式和习惯,真正使礼仪教育行之有效。

5.积极利用亲子活动方式强化礼仪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还要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幼儿园教师可以集体创编《亲子礼仪操》,让家长和孩子跟着音乐边做边说。这样,幼儿每天在园里和回家后都可以跟着做,进行长期强化。这样礼仪教育走进了千家万户,对社会礼仪教育起到了作用。

总之,幼儿园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幼教工作者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2

当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溺爱现象很严重,孔融让梨式的历史美谈渐渐淡去,从而渐渐导致孩子从小形成“唯我独尊”的秉性。这现象和礼仪教育的“尊重、关爱他人”的核心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许多家长自身缺乏礼仪行为的认识,也不懂得去引导幼儿学习礼仪言行。由此导致了目前许多孩子在礼貌用语、仪容仪表、体态行为等方面的弱化发展。

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的孩子良好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在孩子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与平时发展事半功倍的效果。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所以,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 个人礼仪: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戴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2. 亲子礼仪: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3. 师幼礼仪: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四、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宣传礼仪

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公共区域宣传板、宣传栏和家园共育窗口来创设礼仪教育园地。如在幼儿园的内围墙及走廊上进行宣传板或宣传栏创设“礼仪长廊”,设置礼仪教育课题介绍,家长、教师、幼儿的礼仪规范,张贴礼仪图片,主要是创造园内的礼仪教育气氛,给家长视觉上的冲击,并通过宣传板让家长和孩子耳濡目染地受到礼仪的渲染。

(二)三位一体学礼仪

1. 教师学礼仪: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幼儿园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之前,幼儿园首先要对全园教师进行礼仪培训,教师首先要详细了解幼儿园礼仪的各项细化内容及礼仪标准化言行举止。

2. 家长学礼仪:幼儿园在学期初首先要召开一个礼仪教育家长学校:通过这个活动让家长能够明白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礼仪对幼儿的将来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家庭、幼儿园及社会都能得到哪些好的发展。使家长从意识上感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行动上来支持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同时组织家长学习成人基本礼仪,从而更好地监督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习惯。

3. 幼儿学礼仪:

(1)活动室内礼仪公约布置。每个班级都可以依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创设班级礼仪公约,将适合本班孩子的礼仪内容布置到墙面上,让孩子时时都能看到,巩固幼儿的礼仪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将这些礼仪常识内化变成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区域游戏中礼仪言行的渗透。充分利用活动室里的区角,如娃娃家、表演区、美工区等与礼仪主题相结合。在娃娃家可以让幼儿从邀请同伴的游戏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从人物的扮演中感受父母的爱,学习成人为人处事的语言、行为等,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体验进餐的礼仪习惯等。

篇3

同时,以“6+1”(即6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篇4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255-01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应对幼儿进行各种礼仪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心中有着爱的天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正确地去诱导和引发,使孩子从小就养成有礼貌、有爱心、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使孩子终生受益!

现在许多家长殷切盼望独苗成材,十分重视孩子的智能发展,舍得在智力上投资。但是,智力聪明并不等于学会做人。一个没有良好的品德行为、缺乏同情心,冷漠、自私的人,日后将无法适应社会,难以在群体中生存,更谈不上为社会服务。由此,从幼儿期加强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尤为重要。即从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给予、分享、接纳等情感,还有谦让、诚实、勇敢、自信、热情、友爱以及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

一、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礼仪

从幼儿早上来园,到幼儿离园,我们就确定幼儿每日生活的常规。例如:进园向老师和同伴问早,教育孩子尊敬长辈,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来园后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注意养成良好习惯,知道关心别人,培养为集体服务能力。在盥洗活动中,要求幼儿按先后次序排队洗手、使用自己的毛巾、不大声吵闹、节约用水等。注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孩子游戏、画画、看书都要有规矩。玩的时候不打扰别人,玩完了把玩具、图书等收拾好,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培养自立精神。

幼儿园出台的一日常规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懂得规则,要随时随地遇事而教,逐渐了解道德行为的要求。有了规则,要经常提醒孩子,做对了就鼓励,做错了要及时纠正,直到帮助孩子们养成守规则的习惯。

孩子们懂不懂礼仪是不大一样的,有的孩子会自己玩,玩完了把玩具收拾好,吃饭时等小朋友坐好了才吃,睡觉时自己脱衣铺被,遇邻居老人小朋友有病就想到要去看望。

利用一日活动的偶发事件,让幼儿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通过讨论争辩,建立新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

二、传统礼仪故事中理解礼仪的涵义。

幼儿园的各科教育中几乎都隐含着行为礼仪教育因素。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应充分挖掘、精心设计,将礼仪行为实践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音乐课上的《不再麻烦好妈妈》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幼儿理解不再麻烦好妈妈,我们开展了“红花送妈妈”、“我做妈妈的小帮手”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学到了劳动技能,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更体验到爱妈妈的情感,尊重爸妈,孝敬长辈,使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达到了统一。

孩子们非常爱听故事,如《孔融让梨》、《西游记》,他们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地理解了什么叫礼让,什么叫心怀感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象孙悟空那要对待师父,他们通过故事了解了人物之间的亲情、生存竞争以及与人与人的关系。这就是孩子在接触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童话故事知道要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要和小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小动物,学习照料、喂养小动物,培养孩子初步的爱护、同情小动物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结合时事政治,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向幼儿培养同情心,例如在08年的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组织幼儿看有关灾区的录像、电视,从而激发幼儿对灾区人民的强烈同情心,通过主题活动《我为灾区献爱心》进一步增进幼儿对灾区人民和小朋友的同情心。

三、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由家长做起

篇5

幼儿一日生活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强化幼儿礼仪意识,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间对幼儿进行礼仪用语教育。每天幼儿来园,见到教师要问早、问好,这是对孩子最起码的礼貌教育。教师先主动热情地向孩子问好,为幼儿做表率,并且肯定和表扬讲礼貌的孩子,然后再教幼儿与家长分别时说“妈妈再见”或“爸爸再见”。

课间盥洗和喝水时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课间盥洗和喝水时幼儿你推我挤,没有秩序,有的还乘机玩水,既混乱又不安全。对此,教师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么做可以很有秩序地洗手和喝水?经过讨论,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排队、谦让、等待、轮流、协商、有序……教师就让孩子们按自己说的去做,用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安全、有序、省时,由此孩子们也明白了,一种文明的行为,可以让大家都方便。这样幼儿不仅学会了解决交往活动中的冲突与纠纷,而且初步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此类活动中也得到了提高。

两餐中对幼儿进行用餐礼仪教育。首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正确的用餐礼仪要求。如背诵儿歌《大大的馒头哪里来》,不仅让幼儿明白食物来之不易,爱惜饭菜不浪费,而且吃起饭来津津有味。其次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每次进餐前,以儿歌、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明白用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幼儿懂得并牢记吃饭要营养全面、均衡,既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又能促进大脑发育,鼓励幼儿人人都争当聪明又健康的宝宝,从而养成了安静进餐、不挑食的好习惯。

利用区角活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从点滴小事入手,形成良好习惯。活动开始,学习自己寻找玩具材料;活动中,根据需要去跟同伴借用或交换玩具。活动结束,学会按类别有序地收拾玩具。通过区角活动,学会同伴间互相帮助与支持,一起合作建构,一起克服困难,一起体验成功。如在“建大楼”活动中,需要每组幼儿密切配合,互相帮助,分工合作,才能把大楼建得又大又高又牢固。又如在“娃娃家”活动中扮演父母,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做饭、照顾小孩子等,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通过类似自主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变为幼儿的自觉行动,使幼儿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从而学会肯定自我,学会感恩和报答。

二、在语言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内容,更是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幼儿由于年龄的关系,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游戏的兴趣浓厚。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抓住幼儿的这些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思考,使幼儿在听中记、在看中仿、在动中学。例如,设计语言游戏“你要乘车吗?”幼儿开着漂亮的小汽车欢快地在活动室里跑来跑去,“请上车”“请坐好”“汽车到站了,请下车”“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很自然地脱口而出。让幼儿假扮盲人,小司机连忙说:“请给看不见的小朋友让个坐”,有个小朋友跌倒了,其他小朋友马上把他扶起来,安慰他不要哭。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帮助别人,并能感受到助人为乐的真正含义。在幼儿和他人进行交流时,教师要求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通过活动,使幼儿之间的情感加深,学会了与人合作和分享,学会了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同时,通过活动中的交流,使幼儿的交际能力得到发展。在游戏中学习,使幼儿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和文明用语,还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古诗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

创设古诗活动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从营造丰富的古诗环境入手,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例如,在幼儿园的古诗专题板块上,幼儿把对古诗中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以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出来,和同伴一起阅读欣赏。良好的环境从多种途径传递给幼儿大量的有关礼仪的古诗信息与刺激,为幼儿初步形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推动作用。

开展古诗学习活动,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注重将古诗融入幼儿的阅读活动中。例如,把《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在阅读、感受、欣赏的基础上体验古诗语句的优美,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将幼儿喜爱的游戏“击鼓传花”——念一首喜爱的古诗,“抽卡片”——说一句礼貌用语等运用于导读活动中,让幼儿边玩边学。同时,开辟古诗文朗读舞台,将古诗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苦练等富有教育意义等内容,配上音乐、律动等,让幼儿吟唱和表演,将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养成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古诗诵读、国画、古乐、民族舞蹈等文化有机结合,并渗透到幼儿学习、生活之中,使之形成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使幼儿形成知书达理,勤学善思的良好品德。

篇6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礼仪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幼儿时期,儿童或缺乏一定的教育,在日后的礼仪行为中就会出现严重失范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丢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者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不喜欢的菜夹给别人,去别人家做客时上窜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为了摆脱,儿童“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P者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开展幼儿园的礼仪教育。

一、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奖励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幼儿园,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在从家到幼儿园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脱离低级趣味走向学会约束自己的过程,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做法的原因,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关心伙伴、尊敬师长等基本礼仪是为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为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不影响他人等礼貌用语,以及在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并且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

二、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儿童在做游戏的时候,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融入社会道德观念在内,让儿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例如,在《礼貌歌》里就体现了这一主题:“老师您好敬个礼,老师听了笑眯眯;同学你好真心意,花儿听了笑嘻嘻;谢谢你,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礼貌用语真神奇,温馨校园真美丽,老师恩情记心里,同学友谊要珍惜,我们要做好孩子,礼貌待人要牢记,要牢记!”儿童在唱礼貌歌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学习到礼貌用语,初步理解礼貌用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和谐,并将这些礼貌用语带入生活,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是儿童玩的尽兴,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了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来体味其中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以及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也许幼儿读不懂这些三言诗中的内涵,但是“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系幼儿教师要做的,仅仅是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礼仪的种子,让学生有约束自己行为的意识。

篇7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周围儿童的行为、班级群体心理气氛、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礼仪教育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各班活动室内开辟礼仪教育阵地,定期创设礼仪环境。制定教师、家长、幼儿礼仪行为规范并张贴在显眼处,以此规范园所成员的行为;梯道、走廊布满图文并茂的礼仪提示语,以及我园教师、家长、幼儿开展礼仪活动的图片、礼仪之星照片,用以提醒大家文明行事、礼仪待人,争当“星级”;每天清晨,大门、班级门口遴选“礼仪小标兵”迎候,他们微笑着和每位伙伴、家长相互问候。以上种种环境润物无声,影响着所有的园所成员。

二、从教育者入手开展礼仪师资培训

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差,好模仿,很容易受教育者、家人、外界的影响。而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和作为专业教育者的幼儿园教师无疑是幼儿礼仪习惯养成的关键人物,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师资。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基于此,我们从教育者入手,开展了礼仪教育师资培训。

1.教师培训。我们都知道平时家长和幼儿关注教师的礼仪和气质、气度胜过关注她的学历,一个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与不信任很多时候来自一两次的谈话与交往,所以幼儿园教师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对孩子和家长有着非常重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也是幼儿园礼仪教育开展是否有效的关键人物。为此,我园组织教师开展了一些列礼仪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使她们明确自己在幼儿园礼仪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并将自身礼仪和教育效果纳入考核内容,促使他们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幼儿和家长。

2.家长培训。由于幼儿与父母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为此我们倡议家长与幼儿园协同配合,并开办家长学校,定期面向家长举办有关礼仪方面的知识讲座,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开展家长育儿沙龙,交流孩子礼仪教育心得,以此提升家长的礼仪素养和科学育儿的能力。

三、将礼仪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幼儿美好心灵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我们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每个环节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情境,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进餐: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养成餐后自觉收拾餐具,饭后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如厕:要求幼儿互相礼让,便后冲水、洗手,节约用水;午睡:要求幼儿安静入睡,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起床时自觉整理床铺;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要求幼儿讲话文明,不争抢玩具,懂得谦让,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形成友好的同伴关系。

四、开展主题活动,促进礼仪养成

通过开展“礼仪伴我行”系列主题活动,加强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一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我是礼仪小标兵”活动,每周一到周五评选出数名有礼貌的小朋友站在园门口迎候家长和小朋友。二是开展“每周一谈”,在班级中每周开展一次谈话活动,说说自己是怎样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的。三是学习“文明礼貌用语十个字”,学唱一首文明歌。四是在每月、每期末评选“文明礼仪之星”。我们抓住一切机会,为幼儿创设条件,帮助幼儿习得基本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技能、自信心及爱的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五、与游戏结合,陶冶礼仪情操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礼仪是我们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效果最佳的方法。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爸爸妈妈会照顾和爱护孩子,孩子会对爸爸妈妈有礼貌。在玩“我是文明小交警”时,小交警会使用礼仪用语提醒行人,行人会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自觉过人行横道。

六、教师的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也是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幼儿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我们要求教师上岗时做到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时都注重亲和、有礼貌,就像朋友一样。同时在与家长或与其他教师交谈时言语恳切、热情、有礼貌,让幼儿耳濡目染。教师还做到注重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让孩子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养成礼仪行为和习惯。

篇8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以“6+1”(即6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三、“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

情景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大班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大班的“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

四、“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又如:幼儿来园的问候,通过入园晨检时的提醒、老师的晨检接待、离园接待、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幼儿问好行为,形成了良好的问候礼仪。行为训练法通过外力因素的行为作用,锻练孩子的适应性,并调动起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

篇9

幼儿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如果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开展礼仪教育?

一、在一日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而尊敬师长和友爱同伴是做人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内容之一。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些有关幼儿易于实践的礼仪内容和要求。

1.幼儿早上进园或离园能主动向老师、同伴打招呼;在路上碰到老师或熟悉的人能主动问好;能主动热情向客人和老师打招呼并交谈;和客人与老师交朋友,活动时认真听讲;知道要尊重别人,不随便叫喊、打扰等;在行走时能主动礼让师长;同伴之间相互打招呼、问候;游戏中友好合作一起玩;活动中会礼让、照顾年龄小的小弟弟、小妹妹或生病的同伴及遇到困难的小朋友;与同伴能友好相处,得到小朋友的帮助会道谢,不小心碰撞到别人会说对不起,等等。

2.幼儿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针对每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随机教育,确立了指导策略。一是重点在具体场景中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个幼儿愿说、想说、主动说礼貌语;二是在教室门口贴上了问候标记,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问候语。三是教师多途径地指导幼儿学习文明礼貌用语。

二、在环境布置中开展礼仪教育

幼儿生活环境的优化,对幼儿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和感染作用。

1.搞好教室环境布置。我们整理、装饰了孩子从家带来的有关礼仪教育的图片,张贴在教室主墙上,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让幼儿在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在教室的图书角放入了礼仪方面的书籍,使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进行故事表演,受到模范人物典范的感染。

2.在《学做小主人》主题活动中,我们专门为礼仪教育设计了一个活动。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几个娃娃家的区角,有笑笑的家、乐乐的家、宝宝的家和贝贝的家四个不同的小区角,并在每个区角里都张贴了一些学做文明小客人、学做大方小主人的礼仪挂图;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做客时会用到的一些礼貌用语,专门在教室里设置了一块礼貌用语的版面,通过一些趣味盎然的故事、歌曲、儿歌等先让孩子们学会怎样做小客人和小主人。

3.通过情境表演、角色游戏活动让孩子们把学到的礼仪知识直接运用到游戏中。孩子们在参与讨论,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懂得了要尊重客人、与他人和睦相处的道理。正是因为我们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才促使孩子们愿意参与活动,并积极与环境互动,而且借助礼仪游戏环境的创建使孩子们的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三、在主题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结合幼儿礼仪养成情况,组织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能引导幼儿在特定情景下就特定的礼仪内容进行交往和体验,如,特色礼仪主题活动《我大一岁了》,目标是让幼儿遵守日常的礼仪规范,增强自律意识,知道同伴间应友好相处,学习合作分享等交往方法。依据该主题目标,我们安排了《走楼梯》《我是礼仪小明星》《弟弟妹妹》《别说我小》等相关的礼仪教育内容,让幼儿随着主体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会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分享等。

四、在课题研究中开展礼仪教育

通过调查问卷等途径,我们了解了幼儿的礼仪现状与发展水平。以此为据,我们确立了礼仪教育的研究方向,成立了礼仪课题教研小组,重点围绕礼仪的概念、内容、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系统探讨。如理顺“礼仪与德育的关系”,思考“怎样创设情境让幼儿在体验活动中加深对礼仪内容的认知”等。对在礼仪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依靠课题教研小组这一平台逐一进行研究和解决,使礼仪教育逐步深入和开展。我们还对礼仪课题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如从研究背景与价值出发,结合幼儿园实际,营造生态、自然的礼仪教育环境,将礼仪教育渗透在生活、教学、游戏、节日等活动中。

篇10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观念淡薄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许多幼儿园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使幼教陷入“幼小衔接”的误区,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都明显存在着小学化倾向。

 

例如,将小学教育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施教,开设汉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许多幼儿教师在上课时都会要求幼儿手背在后面,不许随便说话,并且自由活动开展较少。教师在制订教育教学目标时,只关注幼儿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而轻视兴趣爱好、意志品质以及道德礼仪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环境下,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难以养成。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缺失

 

目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十分模糊,没有适合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都比较强的规范、科学、系统的幼儿礼仪教育教材。幼儿教师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培训,对幼儿礼仪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更容易接受新鲜的外来文化。部分幼儿园为了彰显“先进”的园所文化,大肆宣扬西方礼仪文化,忽视面向幼儿传播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这是舍近求远、舍本求末的做法,使优质、宝贵的本土礼仪文化资源被白白浪费。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更喜欢过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而对于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则表现得十分淡漠,有的幼儿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盲目地崇洋、跟风,会导致外来礼仪文化渗透、入侵现象加剧,更有甚者会使中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一步步走向没落。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不当

 

1.忽视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匮乏,他们往往根据成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在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盲从性。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礼仪教育效果,成人必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礼仪行为榜样。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都会要求幼儿的言谈举止符合文明礼仪规范,然而部分教师自己却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不一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会使幼儿感到疑惑,会使礼仪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身教要远远胜于言传,教育者必须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2.忽视引导启发。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应该是使幼儿由知到行,再由行到知的良性循环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礼仪规范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礼仪教育的效率、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部分教师一味地向幼儿灌输枯燥的礼仪知识,当幼儿表现出不文明行为时,教师往往是采取呵斥甚至体罚的教育方式消极地禁止,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启发,这很可能会激发幼儿的逆反心理,造成师幼关系紧张。

 

3.忽视与社会、家庭的协作共育。幼儿礼仪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一己之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社会和家庭因素会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充满正气和正能量,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理念统一,注重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些都是提升幼儿园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部分幼儿园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认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与幼儿园无关,将礼仪教育局限于幼儿园之内,不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及家庭的支持,造成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幼儿园应该认识到,幼儿教育是要实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幼儿园要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制订教师和幼儿的日常行为标准,对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礼仪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方式,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配合。

 

篇11

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